第一篇:2019《利刃出鞘》最新电影观后感影评
《利刃出鞘》围绕着一个不甚完满的家庭展开,这一家人聚在一起庆祝家里长辈(克里斯托弗·普卢默饰)——也是一个知名犯罪小说作家的85岁生日。但小说家在派对举行不久之后就死了,这场聚会也从这一刻开始变得越来越糟。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利刃出鞘》的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2019《利刃出鞘》观后感
复古范儿,华丽质感,黑色讽刺与宿命般的巧合……《利刃出鞘》的不一样,显然并不止这些直观元素,影片的故事有着浓浓的悬疑氛围,但在风格上,有着自己独特鲜明个性,而且“神仙级”演员阵容,每个都酷劲儿十足,让一场凶案缉凶的过程,看尽现实百态。
《利刃出鞘》讲述了富豪小说家霍华德85岁生日的第二天,被发现割喉死在自己奢华的庄园内,“土味侦探”布兰科(丹尼尔·克雷格 饰)被匿名人士雇佣调查此案,在和死者家人对谈排除他杀时,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霍华德家族里有四个家庭,每一个都隐藏着一些秘密,仿佛都与这件事有关,究竟这起命案是自杀还是谋杀,似乎每个人都有嫌疑。另一边,霍华德的孙子兰森(克里斯·埃文斯 饰)也在秘密调查此案,真相渐渐浮出水面,但故事并不止于真相……
如果只看影片迷局的设计,好像有着阿加莎·克里斯蒂那部经典名著《东方快车谋杀案》的影子,但致敬的意味刚刚表达完毕,反阿加莎成为新的影片主张——第一时间“真凶”出现,而影片也从本格推理迅速向演绎推理转换,且在“凶手” 选择性的回答中,重演了案件经过。但是,真相肯定不会如此简单就会抛给观众,在兰森介入之后,影片又出现新的类型元素,故事也开始融入斗智类亚派以及社会派的叙事方式,向观众传递更多的表达诉求。
这样一部“善变”的影片,视觉效果却有一种浓浓的的复古潮流,首先是因为整个家族的环境设计与人物设计,在影片中,富豪的庄园被刻意做成了英伦南方感觉,每个家族中的人也都刻意突出自己的贵族血统,尽管外面早已物换星移,但庄园内,依然保持着“我的房子,我的规矩,我的咖啡”这些老派的行为习惯。而极尽奢华的装饰、道具、布景、角色服装、摄影、光线运用等等方式,更是全景式的展现出资产阶级对这种奢华的追逐。
喜剧与讽刺联袂出现在富豪家族的故事中显得顺理成章,在“土味侦探”的询问与审视下,这一众白人精英的伪装被一一撕下,关心、呵护、融洽、高贵、富足、安逸以及高高在上的骄傲,其实不过是伪善、善变、激进、冷漠、自私以及欲望的保护色,庄园,新买的,创业,很失败,生活,早已捉襟见肘,而继承权,还被剥夺了……霍华德家族就像当今美国社会的缩影:四代同堂一家人,老年痴呆的祖母,抱着手机的孙子,网红妈妈,啃老的儿子。
《时代周刊》评2019年10佳电影,《利刃出鞘》便是其中之一,以悬疑推理题材入选,影片显然无论风格还是深度,都有着令人折服的表现。而对于观众,易懂,不烧脑,值得二刷更是不可多得的品质,也不排除演员阵容带来的“隐性福利”,在这部影片中,“007”丹尼尔·克雷格和“美队” 克里斯·埃文斯都在试图打破以往银幕形象,塑造出一个与以往想象大相径庭的角色人物,而他们也确实做到了。再加上其他几位大神的出色表现,影片中每个人物,都呈现出与氛围契合的独特魅力,使这部影片的逻辑,有了完美的诠释。
《利刃出鞘》是一则人性实验,而戏骨们诠释的就是一个个鲜活的试验品。
2019《利刃出鞘》观看心得
《利刃出鞘》是一部反传统的推理悬疑片,这部电影设定是没有真正的凶手,当影片内外的所有人都认为找到了真凶,才发现凶手也没有达到本人的行凶目的,很独特。拔高一点说,这应该是近10年来好莱坞最出色的推理悬疑片。
影片的悬案格局很像是《东方快车谋杀案》,在一座相对封闭的庄园内,一个富豪霍华德在自己85岁生日这天自杀,引来了警方和一名私家侦探的调查。当天参加富豪生日宴会的十几年亲属和仆人成为主要悬疑人,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富豪没有自杀的理由,这更像是设计好的谋杀。
神仙级阵容让“007”“美队”变脸
《利刃出鞘》这部电影拥有繁星般的阵容,现任“007”丹尼尔·克雷格、卸任“美国队长”克里斯·埃文斯、新星安娜·德·阿玛斯、还有实力派杰米·李·柯蒂斯、迈克尔·珊农……片中的主要人物众多,主演几乎都是大牌明星组成,个个气场强大。
丹尼尔·克雷格是现任007,本来他在2015年拍完《007:幽灵党》就想卸任了,但一直找不到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他这才留任到现在,他最近拍摄的《007:无暇赴死》据称是最后一部了。“美国队长”克里斯·埃文斯在演完《复仇者联盟4》之后正式卸任了,大家都很想看他不演超级英雄式什么样子,《利刃出鞘》实现了这个愿望,没想到还是演一个富家公子哥这样的角色,一副玩世不恭的态度。
丹尼尔·克雷格在片中演一名私家侦探布兰科,处世沉稳老练,分析案情针针见血,推理能力不比福尔摩斯差,他这个角色可能未来还会延续下去,做出系列电影的主角。所以,在《利刃出鞘》中,我们熟悉的007和美国队长都大变样了,他们完美诠释了演什么像什么的演员标准。
俄罗斯套娃式案中案,猜不透的案情
说《利刃出鞘》反传统,是因为这部推理悬疑片处处在颠覆过去的犯罪和破案模式,以往的犯罪悬疑片多数都是直线剧情,犯罪和破案的就是那么两拨人,即使凶手最后才露面,但整部戏的案件通常比较单一。
《利刃出鞘》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剧情到一半的时候就抛出了一个凶手,但随着剧情的展开,我们就会发现凶手还另有其人,但后面还有反转,不看到最后,不会知道事实真相。
案中案也不是《利刃出鞘》才开始有的,但《利刃出鞘》整部戏的确是悬念丛生,每个人都有嫌疑,因为富翁留下的巨额家产让每个人都暴露了邪恶的本性,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谁能淡定?
每部推理悬疑片中的谋杀几乎都绕不开金钱和仇恨两个主题,要不然就是为了钱,要不然就是为复仇,人能可怕到什么程度?看看《利刃出鞘》就知道了,为了巨额的财富,真凶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结语。
《利刃出鞘》是一部非常难得一见的好莱坞电影,本身近年来引进的好莱坞推理悬疑片就少,这一部在叙事手法和悬念设置上又有很多创新之处,是今年的一部惊喜制作,影片在北美已经先期口碑爆棚,烂番茄网站的开分第一天就有100%的好评率,是今年不能错过的佳作。
2019《利刃出鞘》观看体会
即将在本周五上映的《利刃出鞘》绝对是年度王者亮相,它不仅在豆瓣评分高达8.6,在烂番茄新鲜度是100%,同时也被《时代周刊》评为2019年十佳电影,多个头部影评人盛赞。
据悉,它是原汁原味引进的院线电影,一刀未剪、一屏未改。《利刃出鞘》没有采用常见的罪犯类型——爱情复仇、变态杀手和危险小人物,它是从一个大家族中选取了全知角度对其中罪犯的动机进行分析,从各自性格的结构和剧情发展机展方面入手,在不断探求犯罪根源与动机的同时,揭示出人性的致命点。
当然,充满悬疑的案情设计是一部完美犯罪电影的美学设计,而不得不说《利刃出鞘》有太多关于人性上的设计,它把你带入一个又一个陷阱,挖出一个又一个秘密,环环相扣,一直牢牢吸引你。
电影里的命案发生后,所有的涉案人员都集中在一个小范围内,紧张与好奇感强烈的吸引着观众。导演一开始好像已经告诉你答案,在悬念之中让观众带着一丝有真相的优越感继续往下探,当每个深埋的悬念暴露出来的时候,你才会发现你已经进了“剧本杀”的圈套。
一个电影往往能反映出主创的好恶感和价值判断。从《利刃出鞘》可以看出,或多或少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些负面情感。通过电影,它让观众了解到这个复杂的家族和不同层面的人。
川普大大治下的移民政策荒谬可笑,富豪的怜悯让人心生感动,而哪些啃老族的蛀虫们只关心政治和钱,就连孩童也可以化身小小的政治神童,唯一有温度感的是居然家族外聘的护工。反映社会生活,反映社会黑暗,并不是《利刃出鞘》独有的特色,它让人点赞的地方是为观众呈现了真实感实足的对抗下的社会。
美国的社会并不是理想国度,法制的歧视让每个外来者过得胆战心惊!在西方国家里,私家侦探比警察更能接近事实的原貌,私家侦探用智慧维护真相。
如果没有私家侦探的介入,可能这个案子就很难侦破。如果没有护工的善良,所有人都会蒙蔽在鼓里。就是这兵行险招,千姿百态的人性,让人感到了资本国家的特色和社会等级的残酷,也正是因为这种忠于现实的创作态度,《利刃出鞘》被列为2019年十佳电影。
电影以冷静而凌厉的气息,形成了清冷细腻的叙述过程,在黑色幽默的调侃中,它没有刻意掩饰社会的丑陋和人性的善恶,很注重人内心的感受。
侦探电影作为一个流行的题材,深受观众的喜欢,将近百年来经久不衰。
《利刃出鞘》里每个人都是命运浪尖的舞者。对于凶手,对于哪条隐藏的线索,看的时候难免让人一个个怀疑,又一个个排队,凶手并不意外,但杀人动机却让人寒心。死者无法再回来,伤痕也难以消除,就像昨天发生在高以翔身上的意外,让人内心产生了很多话要说!
不管是电影也好,现实也好,观众内心都会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正义感,我们当然不会糊涂到以为世界只有美丽和善良,但请每个看过电影的人,看完正义结局后,请站到正义的后面
2019《利刃出鞘》观看有感
先说这部有着演员神仙组合的《利刃出鞘》给我的第一感受,这应该是今年能入我年度十大外语片名单的电影,话说今年的好电影真的很多,说了这么多年的电影小年,今年终于迎来了大年。
《利刃出鞘》的导演莱恩.约翰逊,之前拍出了评论两极分化的《星球大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其中在星战那部电影里,就加入了罗生门一样叙事方式,用不同视角去阐述凯洛伦黑化的事件。
终于,这位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书迷莱恩.约翰逊,自编自导了一部有着重度阿加莎推理模式和影子的《利刃出鞘》。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谁,她是写出过《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谋杀案》,《无人生还》,《罗杰疑案》等等家喻户晓探案推理小说的英国大作家,阿加莎也被誉为是三大推理文学宗师之一。
《利刃出鞘》就是从阿加莎的小说中得到的灵感,从而再加上导演强烈的作者风格,为我们展现了一部有着精彩剧情,带着复杂的人物,随时充满着黑色幽默笔法,当然还少不了反转反转反转!
不得不说,莱恩.约翰逊的这部《利刃出鞘》真的超出预期,影片在传统推理的剧作模式下,娓娓道来影片的真相和背后的凶手,但影片在三分之一处却打破这传统推理,在后半段反转和深入下,让观众看到一个真相背后的前因后果。
能这么自然把推理和悬疑两大类型结合的探案片,真的非常少见,可见莱恩.约翰逊确实是阿加莎的头号粉丝无疑了。
除了精彩缜密的剧情和结构,导演在镜头语言和人物性格塑造上,也花了很大的功夫,让影片更具有风格和娱乐性(商业性)。
如果大家仔细看的话,影片大部分的镜头,是停留在肩上景别和大特写上,去强化人物的对案件的反应和情绪,尤其是台词部分,只要人物说话,恨不得把摄像机直接贴到演员脸上,这也让演员有了更多的表演发挥空间,毕竟表情情绪的拿捏,是对演员的表演很大的考验。
贴近人物去拍摄,也从中暗示了影片不光只是推理和玩悬疑,更重要的是从事件要回到人心本身,整部电影看下来,似乎这是一次对片中所有涉案角色的人心考验,最后谁通关了,谁被淘汰了,一目了然。
在人物塑造上,影片全程的影调,是一直跟随着侦探布兰克的步调走的。
布兰克一直给人一种漫不经心,说话不着边际的感觉,包括甜甜圈梗,还有经常的答非所问,这些都为影片增加了不少黑色幽默的元素。
这也让影片全程都处在诙谐讽刺的轻松状态,少了传统犯罪推理的严肃和正经。
接下来我们来还原和解析这部细思极恐的《利刃出鞘》,以下均涉及剧透,3,2,1。
《利刃出鞘》有着阿加莎代表成名作《罗杰疑案》的影子,两部作品都是在一开始,观众比侦探知道得更多,也同样是死了有钱人,同样是在一个密闭的空间,其中《利刃出鞘》的凶器刀,窗户,脚印等等元素,都可以说致敬了《罗杰疑案》。
而最有阿加莎精髓的,当然就是影片中007饰演的侦探布兰克,布兰克的人设一改传统严谨侦探形象,操着南方口音,做事说话都感觉漫不经心,甚至(感觉)一直被案件牵着鼻子走,这样的人物塑造,也和阿加莎小说里波洛探长有几分相似。
《利刃出鞘》讲述的是富豪小说家霍华德.斯隆比,在自己85岁生日那天,离奇在自家庄园豪宅自杀身亡,而他留下的亿万遗产,则成为了家中所有后代儿女的谋杀动机。
这时久负盛名的侦探布兰克被神秘人聘请来调查案件,斯隆比家族的每一个人背后的心结和秘密,都随着影片的发展一层层揭开,而作为死者霍华德贴身护士的玛塔,更成为这宗案件的关键人物。
《利刃出鞘》这样的案情结构在推理片中其实很常见,但影片却巧妙的在过程中转换了讲述故事的主角视角。
影片一开始从侦探视角出发,一个个询问家族成员,但在这过程中,又让观众以上帝视角去事先知道家族成员在说谎,这样的反差不但制造了推理片的新鲜感,也让观众比侦探更了解真相,更能让观众越早的进入案件中。
而影片在剧情发展到三分之一处时,更大胆的把主角视角转换到护士玛塔身上,观众随着玛塔的视角,知道了命案的整个过程。
一般案件真相过程,是探案推理作品最重要的揭露时刻,会放在影片最后由侦探来总结陈词,而影片这次玩上天,早早就把真相公布,把影片从推理的类型中抽离出来,转变成一部真相背后秘密的悬疑类型片。
影片在最后侦探的反转和更深层真相揭露时,也让观众不得不折服在侦探的洞察力上,即使观众和侦探了解得一样多,甚至比侦探知道的更多,但我们依然没办法从繁多琐碎的细节中找到真凶。
影片这样大胆的处理,延展了作品本身的讨论性和寿命,真凶和表面的事实并不重要,就如影片中所提到的甜甜圈魔咒,其核心是在表达,当我们越填满甜甜圈的中心,却往往用表面的事实掩盖掉了真相,更掩埋了真相背后关联人物的态度和看法。
最后,让我再来以最通俗的方式,来还原影片的真凶揭秘环节,接下来会是重度剧透,请坐稳扶好。
富豪小说家霍华德.斯隆比在85岁生日时,把2个女儿和1个儿子的家庭成员都叫了过来,并进行了严格的财产切割,孙子美队兰森这时也知道了布兰克的遗嘱,家庭成员一分钱都拿不到,而所有的遗产都将花落到护士玛塔手里。
于是就在这时兰森起了杀心,他知道玛塔每晚都会给霍华德注射止痛药剂,于是兰森偷偷调包了止痛剂和吗啡两瓶药剂,想让玛塔在给霍华德用药时,错杀掉霍华德,这样做可以导致遗嘱的无效性,让玛塔无法成为遗产继承人,从而让遗产平均分配给家族。
但由于玛塔多年的护士经验,让玛塔练就了只要通过药水的成色和品相,就能知道哪瓶装是止痛剂哪瓶装的是吗啡。
然而这样的经验却无法让玛塔找到自信,当她发现自己”误给“霍华德打入过量吗啡时,认为自己犯下了大错,但好巧不巧那瓶错打的吗啡正是止痛剂。
此时玛塔想要找的解药,而解药自然是被兰森早早拿走了,于是在将错就错之下,出于保护玛塔的霍华德,只能牺牲自己,挽救玛塔。
霍华德想了一连串制造玛塔不在场证明的行动,比如玛塔开车离开折返,然后从暗门再次进入伪装霍华德,最后玛塔还目睹了霍华德的割喉自杀,这些都在影片中得到还原,也正因为如此,观众和玛塔一起目睹了所谓的案件真相。
原本兰森简单的借刀杀人,却被霍华德救玛塔弄得较为复杂了一些。
于是兰森花重金匿名聘请大侦探布兰克,想借用侦探之手查出所谓的真相,让玛塔成为谋杀罪人,让遗嘱失效。
在霍华德葬礼的时候,兰森回到霍华德的卧室,为的是拿走被让人怀疑的调包药瓶,这样就没有证据证明玛塔是误杀了,但好巧不巧的是,兰森的行踪被管家弗兰发现,弗兰起了疑心。
而这时兰森也从玛塔口中知道了当晚的所有经过,也就是说,如果尸检血液报告出来,霍华德将不会是注射吗啡过多而死,而是正常的自杀,这也会导致兰森原先想好的遗嘱无效计划失败。
于是兰森将计就计,让玛塔接受遗嘱的遗产,但为了替玛塔保守秘密,兰森要求拿回自己的那份遗产。
但这时还有一只阻碍兰森计划前进的人,就是那位起疑心的管家弗兰,她提早拿到了尸检血液报告,知道了血液里并没有过量吗啡,于是弗兰复印了一份藏在豪宅内,另一份寄给了兰森,威胁他自首。
而兰森再次将计就计,把信件转寄给玛塔,想让玛塔在“错误”的道路继续下坠下去,兰森自己则去见了弗兰,并给弗兰打入过量的吗啡,然后还去了尸检报告的机构,纵火烧了血液证据。
这时只要兰森到警察局,把玛塔当晚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都说出来,再加上玛塔到时把弗兰杀掉,玛塔就成了两宗命案的凶手,遗嘱自然就会失效了。
但兰森的计划总是被玛塔的善良所打破,当玛塔去见弗兰时,玛塔救下了弗兰,顺便说一下弗兰那句:“you(Hugh)did” 这样的谐音梗,真的玩得天衣无缝骗过所有人。
之后侦探布兰克拿到血液报告,一切线索都串联了起来,我们也从布兰克的推理中,揭开了命案真相背后的真相。
最后来聊聊片中刀的含义和细节,我们能看到影片最后道具刀救了玛塔一命,而刀也是霍华德自杀的工具,同样都是刀,但前后都在救玛塔的命。
这两处刀象征着善良和正义,霍华德用刀自杀,想挽救一位大好青春的善良玛塔,兰森用道具刀没把玛塔杀成,也反应了刀是正义的化身。
客厅中各种刀的摆设,这些刀都朝着中心,而中心却如同布兰克的甜甜圈梗一样,中心的空洞,意味着人心如黑洞一般,无法预测。
总而言之,《利刃出鞘》不管从演员阵容,还是从故事和影片的质量来看,都是上乘的。
最后我给《利刃出鞘》8.3分,喜欢探案推理悬疑的小伙伴,真的不要错过,这是近几年最好的同类型电影了。
2019《利刃出鞘》观看感想
由“007”丹尼尔·克雷格和“美国队长”克里斯·埃文斯领衔主演,《星球大战》系列导演莱恩·约翰逊执导的悬疑电影《利刃出鞘》今日(11月29日)公映。官方发布上映海报,揭秘悬疑案中令人细思极恐的大量细节:一只破裂的咖啡杯,背后是锋利的刀剑群象。而一副墙上神秘的富豪画像,正被匕首戳中。图案中暗藏着惊人真相。电影同时曝光九大看点,双雄合体、高能剧情、现实共鸣,不负“年度口碑神作”绝佳口碑,值得一看。
《利刃出鞘》讲述富豪小说家霍华德·斯隆比在自己85岁生日第二天,被发现在自家庄园离奇自杀,大侦探布兰科受不明人物所雇前来查案的故事。目前电影已在北美上映,根据《名利场》(Variety)杂志预测,首周票房或将突破4000万美元。
看点一:007美国队长爆笑合体
“007”和“美队”在影片中双雄合体,化身庄园谋杀案中的颠覆性角色。丹尼尔·克雷格不做邦德改做名侦探,探案技能满分。克里斯·埃文斯饰演“富三代”纨绔子弟,全程自命不凡、粗口不断,笑点颇多。“七美CP”更是上演诙谐斗嘴,大银幕荷尔蒙炸裂。
看点二:口碑绝佳获权威媒体推荐
《利刃出鞘》经多伦多电影节、伦敦电影节展映口碑大爆,烂番茄96%新鲜度、96%爆米花指数、Metascore 84分的罕见高分,被《时代杂志》评为2019年度十佳电影;而在国内权威影评网站豆瓣评分8.6分。著名主持人陈鲁豫评价:“不自觉就沉溺其中。”《人民日报》编辑评论:“演员阵容和表演简直了!”
看点三:好莱坞梦幻阵容同台飙戏
电影拥有梦幻般的好莱坞群星阵容。女主角安娜·德·阿玛斯(《银翼杀手2049》)、实力派男星迈克尔·珊农(《水形物语》)、“恐怖片女王”杰米·李·柯蒂斯(《月光心慌慌》)、托妮·科莱特(《遗传厄运》)、克里斯托弗·普卢默(《龙纹身的女孩》)等一众戏骨“熟脸”同台精彩飙戏。
看点四:导演十年磨一剑精良品质
导演莱恩·约翰逊执导过科幻史诗续作《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以及高分犯罪剧作《绝命毒师》,至今已获得21项国际大奖与36项大奖提名。他是侦探类型片重度粉丝,对《利刃出鞘》身兼导演、编剧、制片三职,构思超过十年。《洛杉矶时报》称赞:“精心铺陈出了一环扣一环的叙事情节,无愧是最杰出的悬疑类型导演。”
看点五:视角独特的新派悬疑
影片故事经过多次修改方才定稿,最终突破了以阿加莎·克里斯蒂为代表的经典推理形式,将“山庄凶杀案”元素与现当下社会背景相融合,打造了一出视角独特的新派悬疑类型。导演同时颠覆性地使用希区柯克式的惊悚反转,又融入喜剧元素,有传统的套路,又颠覆了传统的套路
看点六:复古油画般的精致风格
《利刃出鞘》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富豪庄园,古典意味浓厚;而一众贵族气度十足的故事主角相继登场,穿着华丽考究;整部影片画风尽显复古油画般的质感,小提琴钢琴配乐经典悦耳,在紧张的侦破情节之余,也能随时带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看点七:反转再反转悬念丛生
《利刃出鞘》以不同人物视角推进剧情,一环紧扣一环,案情随着讲述者立场的转变不断反转,尤其是后半部分全程高能,最终结局完全意想不到。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的沉浸感,仿佛亲自参与了一场上帝视角升级版“剧本杀”。
看点八:引发现代观众真情共鸣
影片具有浓厚的现实意味,借着侦探片的外壳,犀利地探讨了当下诸多关于移民、阶级、财富、分配机制等当下社会问题。导演还谈到真正想突出的是美国家庭中“缺陷”以及人性的弱点。这也是《利刃出鞘》不同于其它普通悬疑电影、能够真正引发观众真实热议并为之叫好的原因。
看点九:海量细节N刷值回票价
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道具、每一句对话,都暗藏着揭示真相的破案细节。观众可以一边跟随丹尼尔·克雷格探究现场,一边享受和真凶斗智斗勇的刺激体验。不断出现的咖啡杯、捡回来的棒球、墙上挂着的诡异画像……这些意象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电影值得N刷体验。
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进口、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译制、融创文化旗下企业乐创影业(天津)有限公司协助推广的《利刃出鞘》,今日正式登陆全国大银幕,将为中国观众带来2019年的压轴的娱乐狂欢。
第二篇:影评。电影观后感
《阿甘正传》影评
班级:园林112姓名: 吴炎生学号: 27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打开之前你无法知道会吃到什么味道。”————题记 人生就像一首耐人寻味道的歌,有低潮部分,也有高潮部分,人生就像一杯咖啡,当你轻酌一小口,会觉得过苦,而仔细品味,便能体会出其中的香甜,人生就像是逆流而上的孤舟,你停下就会倒退,前进就要付出无比的努力。蓝天下的寂静,一片洁白的羽毛飘落,似乎白的那么刺眼,缓缓的降落在一个人的脚上,那便是阿甘,似乎上天有意暗示着,有这么个人,生命纯洁的像羽毛一样,那么诚实,守信,认真而重视感情。
谁能想到一个智商只有75的小孩,曾经被同学嘲笑带脚套的小孩,被校长拒绝入学的小孩,却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别人羡慕的人生。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打开之前你无法知道会吃到什么味道。”这句话出自阿甘母亲的话是整部给我映象最深刻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或许上帝在他出生的时候和他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可是他母亲没有放弃过他,更没有因为他的不同给他特殊的照顾,母亲告诉他说:“笨,是因为有笨的作为,而自己绝不能认为自己笨。”于是,他靠自己的努力,自己坚定不移的信念,跑出了自己的人生。当他被欺负的时候,珍妮说:“跑,快跑。”阿甘惊慌,拔腿就跑,跌倒了挣扎着爬起。于是,正是因为他使劲的向前奔跑,最后他挣脱了束缚,自由得跑了起来,他就这样爱上了跑步,他跑进了大学也,跑上了橄榄球场,跑到了白宫。我相信我们都比阿甘的智商高很多,他都可以有自己的精彩人生,我们有什么理由抱怨现在遇见的一点点挫折。有些人常常感觉生活负担过重,前面困难重重,因此垂头丧气,郁郁不欢,阿甘的信念这样单纯,目标这样清晰,即使先天不足,他也以平常的心对待,并一一跨过,这并不是说愚人之福,保持这样的态度和意志,信念能减轻生命的负担,使之达到生命的巅峰。
或许有人会说阿甘真的太傻,在越战中他独自脱离了危险的时候,他仍然跑回丛林中去救他的战友,正是因为我们的智商太高,更多的时候我们反而违背了人类最初该有的美,想想现实的我们,在名利的诱惑下,我们早已没了对朋友的那种忠诚。
总而言之,阿甘的一生告诉了我们,上帝创造人,就像是纸包着的巧克力一样的不可预测,一切等我们自己去揭晓。所以,我们应该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做的更好,飞得更高。
漫漫人生路,我需要像阿甘一样豁达,坦荡的面对生活,把自己仅有的智慧,信念,勇气集中到一点,凭着自己的直觉,不停的在我的人生路上跑。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我们拥有的时间总在每分每秒的流逝,坚持自己的理念,付出努力,保持善心地勇敢前行,也许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的幸福。
第三篇:我是特种兵之利刃出鞘2读后感
我是特种兵之利刃出鞘2读后感
情伊始,“兵二代”、“混二代”、“农二代”三类不同的90后青年进入了我们的视线。他们,不一样的生长环境,不同的心态,想法相差甚远的三个年轻人,在面对汗水、泥泞、牺牲、奉献的时候,他们各自共同给出了一个坚定而有力的答案:“我要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
这个世界,没有一种痛是单为你准备的。因此,不要认为你是孤独的承受者;也不要认为,自己经历着最痛的疼痛。尘世的屋檐下,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事,就有多少痛,就有多少断肠人。痛也是怕比较的,把自己的痛放到千万的人群中,在芸芸众生的痛苦里,你才会发现,自己的这点痛真的不算什么。无论是解放军战士还是我们,生活中就是要受得了委屈,忍得了痛苦,耐得了孤独,扛得起误解。
剧中最后的高潮部分,雇佣兵代号“蝎子”曾对战友察猜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利益是永恒的”。这句话,对于雇佣兵来说没有问题,但在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中却实实在在存在很大的问题。现在的中国社会里,有多少人与人的相处是在双方利益不受损害的状况下,相互维持着一种“潜和平与潜公平”的状态呢?当然,为人处世的道理谁都明白,但是只有经历以后,那才能懂同时我们必须承认,很多事情我们都无能为力,这个世界总是有很多我们办不到的事情。
心的愉悦,有两种境界:一曰饱,一曰滋润。尘俗中有些事,譬如:挣大钱,谋重权,赢盛名,鲜花掌声,轰轰烈烈,这种让心灵愉悦的状态,即为饱。但饱了之后,愉悦便不再是愉悦,而只剩下刺激了。尘俗中的另一些事,譬如:喝茶,访山,看云,赏月,风敲叶响,云动鸟惊,这种让心灵愉悦的状态,即为滋润。滋润给心灵的感受是,不厌,不腻,不绝。在这个世界上,凡是跟功利有关的事,于心灵,你只可以喂饱它,却不能滋润它。
我很敬佩军人,很羡慕军人之间的那种战友情。虽然有苦有累,可是他们充实而快乐。也体现了生活的无可奈何。我虽然不会打仗,可是这部书中最后两集,真的是一场混乱的情节。难道海盗和特种兵面对面的打枪,特种兵就一个不死?他们就真的那么神?而且特种兵在打仗的时候,太吵,都在不停的说,不停的喊?那样的打仗,一个字-----乱。最后范天雷死的时候,手雷居然没有把他“大卸八块”不说,居然当场还没有死?而且那颗手雷的威力是不是太小了?还有就是毒气弹的那集,真的叫人觉得假。他们明明知道是有很大杀伤力的毒气,居然不带防毒面具?而且就这样闯?他们是特种兵,也是人,不是神?在突出人物和情节的时候,能不能考虑一下实际情况,平常人都知道的常识,居然书上没有注意,有时候真的很假。
第四篇:2012电影_影评、观后感
2012电影经典对白
凯文与艾默里奇
凯文:“我和你妈妈这辈子活的十分精彩,最令我们骄傲的是拥有一个出色的儿子,你不必为我担心,创世纪号是艘很大的轮船,艾默里奇,我爱你”
艾默里奇:“父亲,我爱你”
美国总统与女儿劳拉的电话,此时总统已经选择留在白宫等待死亡
总统:“如果我告诉你我不上飞机,你肯定也不会去的,人们有知情权,至少在最后的时候,家人可以互相告别,至少母亲可以安抚自己的孩子,至少父亲可以祈求女儿的原谅。”劳拉早已泣不成声。
在诺亚方舟上
艾默里奇一段话请求打开诺亚船门让外面的人能够进来:“人类建设的是文明,你们能眼睁睁的看着外面的人全部死掉吗?那样是不文明的是没有人性的,有个人(我估计是美国的最后一任总统)曾经说过:“如果不能为他人的权益做斗争的话,那就不是所谓的人性。”戈登对主角说:“你应该觉得,幸福你有一个很好的家庭,我一只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在戈登被齿轮碾死的那一刻,我眼眶湿润了。HE IS A GOOD MAN
还有些对白我记不灵清了……如果想起来我在写进去,看过的同学们也可以跟帖补充……最感人的场景
俄罗斯的那个飞行员,驾着飞机让别人先离开,可以说俄罗斯人不亏是天生的战士,这点我很敬佩他。
印度那个天文科学家,也就是第一个太阳活动异常,提醒各国政府地球即将毁灭的人,与他的家人一起在潘XX高原一同葬身在海啸下。我至今忘不了,他看自己孩子的眼神,那是一种伟大的父爱。
尤里一个超级势力的商人,在最后一刻将自己的孩子丢上方舟,而自己却跌入深谷。那个向全世界发广播的电台主持人,在葬身在火上爆发的那一刻还向世界的人们警告,或许很多人认为他疯了,但我并不这么认为。他内心早已放弃逃走的可能,在山顶高呼你们要记住我的名字是我第一个告诉你们世界末日的,也许他想已这种方式继续活下去吧。电影中也有很多幽默的元素,也许是为了缓解人们的压抑吧。
好了评论暂时就这么多,面对2012年,如果真的世界末日了,你该怎么办?或许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人性了,离2012年12月22日也就3年零1个月了,好好的珍惜自己的家人,无论是不是世界末日,也无论明天会怎么样,人类本是亲兄弟,我们需要的是团结有爱,珍惜彼此,珍惜生命
唯有我们能够拯救自己
走出影院,冬季夜晚的凉风吹在脸上,猛然间感到了脸上的热度。影院空调的功能良好,而我血液比往日快速的多的流动,更是身体热量增加的原因。这热度,就来自刚刚看完的美国大片《2012》。在近三个小时的时间里,我的呼吸几乎一直在绷紧。但我的心也一直在激动中感动。
对美国,不是很有好感,因为自己的父辈曾经与美国人在朝鲜战场血肉相拼,无数中国军人在那场战争中流血,牺牲。也因为从自己青春时期起,就见过太多美国对中国的羞辱。但这不代表自己对美国的一切都拒绝,如果是美国的优秀的一面。
2012》,就是这样一部可以代表美国优秀一面的电影。
影片是灾难片,这是美国人早就拍的烂熟的一种电影,我也看过别的美国灾难大片。但这部片子,确实从内心深处打动了我。
这部片子,几乎集中了灾难片的所有元素,特大地震,超级火山,超级海啸,毁灭整个人类的大洪水,陆地的下沉与崛起,地球磁场的倒转,城市的毁灭,无助的人群,可能是我见闻有限,反正能把这么多灾难元素集中中在一起的灾难大片,记忆中好像没有,大概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电影《日本沉没》,灾难元素的集中度稍可与《2012》相提并论,但也远远不及,场面与特效更不能同日而语。看这部影片,你很少能有平静观看的时候,眼睛里随时都是惊天大灾难,所有的思维都在随着影片故事情节和主人公的命运在转动。
但这些,只是让我激动的理由,而不是让我感动的理由
我的感动,来自于片中的那种人性的光辉。人性,这个词用于评论电影实在是太多了,多到了泛滥,但我还是要说,这部片子,最让我感动的,是人性。这种人性,是博大宽广,是勇于付出,是为了他人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不是狭隘自我,不是自私自利,不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在《2012》里,我可以看到人类生命和人类文明的脆弱,那么健美的身躯,那么精美的建筑,那么温情的感情,在大自然狂暴的力量面前,显得如此无力,几秒钟,或者几分钟,在地震、火山、海啸、超级洪灾面前,都消失的无影无踪。但我也看见,无论是在什么样巨大的自然力量面前,人类,或者说作为人类代表的影片主人公一家,还有那些上到国家领导人下到平民百姓的人,都在灾难面前表现出了人类的尊严。美国总统在灾难注定来临的时刻,选择留在美国与自己的人民在一起直到最后时刻,“船长不愿丢下正在沉没的船,这是他高贵的选择”,影片中那位美国官员对总统的评价,我完全赞成。在超级洪水袭来的最后时刻,那些掌握着方舟外几万人命运的全世界各个国家的领导人们,在瑞得里安博士“我们都是人类的一份子,人类的文明就在与互相帮助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如果我们今天放弃他们,那么即使我们生存下来,我们怎么去面对自己的孩子,孩子们又怎么去面对他们的孩子”的激切演说下,一致同意打开方舟大门,无数人欢呼着冲进方舟。那一刻,不管是是什么人,不管是什么政治立场,我想,都会在心中刻下一丝温馨。
而那些普通人,他们为了自己的生存而作出的奋斗和努力,更值得我们投以尊敬的目光。男主角杰克,为了让自己的一家人得到进入方舟的船票,驾着车疯狂地跑,从黄石国家公园跑到了拉斯维加斯的机场,在漫天黄石公园火山爆发的巨大烟火中找到沉迷于要和地球共存亡并且快死了都不忘记自己是第一个宣布地球完蛋的那个疯狂家伙,又在陷入巨大的裂缝后爬出来追上正在起飞的飞机,经过了飞机原本说要在中国南海迫降最后却在中国西藏降落的戏剧性经历,终于在那位好心的中国方舟工作人员天庆的帮助下全家进入了方舟。当杰克在影片最后,终于解除了方舟尾部的机械故障使得方舟顺利开动,一家人悲喜交集拥抱在一起的一刻,我想,作为平凡人的杰克,在这样的巨大灾难面前表现出来的同样巨大的勇气,应该说不上是为了什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即使他的做法恰好做到了这点)。他和瑞得里安博士不同,博士确实是一个全人类共同利益至上的理想主义人物,而杰克,在寻常时期在一个为生活而奔波的小人物,在危险来临时,他的无比勇敢和智慧,都只是为了自己的亲人。但谁能说,即使只是为了自己的亲人,他的这一切举动就不值得我们感动,并且值得我们向他致敬呢?又有谁能说,他的一切举动,不是博大宽广、勇于付出和为了他人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光辉人性呢?
我喜欢杰克,理解杰克,因为我是一个和他一样的父亲,一个和他一样有着自己孩子的父亲。当儿子要和他一起去排除方舟尾部故障时,他不准儿子和自己同去;而当儿子悄悄跟来被他发现后,他所做的是更加努力的做自己的事情,因为他知道,要让儿子活下来,他已经没有了别的选择,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快排除故障,否则,他活不成,儿子也活不成。可以让自己去死,但绝对不能让孩子去死。因为,他是孩子,而自己是父亲。
这一幕,也出现在俄罗斯人尤里的身上。尤里是商人,浑身充满着铜臭味。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也不乏令人佩服之处。尤其是那种临危不乱的风度,颇有“带头大哥”的气质。飞机迫降西藏,几个人为了是否等待飞行员米沙而在豪华车里争执不休,眼看着再不将车开出飞机大家全得完蛋,尤里一声大吼“闭嘴”,压住所有人,随后大家将车开出迫降中的飞机,结果虽然飞行员萨沙遇难,但绝大多数人的命却保住。从事态发展的结果看,尤里的做法虽然对萨沙不公,但却是正确的,两害相权取其轻,尤里的当机立断无可指责。在方舟大门即将关闭,几万人将被抛弃的一刹那,看着两个哭泣的孩子,尤里大吼一声“跟我来”,带头冲击方舟。当方舟大门打开后,尤里不是自己先进方舟,而是拼命的先把两个孩子送了进去,最关键的时刻,眼看大门即将关上,而自己还有一个孩子却爬不上门,尤里做出了最后的选择:他用尽全力,举着孩子的脚奋力往前跳跃,孩子的手终于抓住了方舟的门板,而尤里的的跳跃之后,脚下就是无边的悬崖。。
还有那位飞行员萨沙,一个英俊硬朗的俄罗斯男人。在飞机迫降的最后时刻,他拒绝了别人要他一起撤离的劝告:“我必须等飞机上所有的人都下了飞机再走”!“那你呢”?“我没事”!他几乎是吼着说出了这句话,他也果真做到了。当所有人都撤离飞机后,他驾驶着的飞机,没能停住,滑下了悬崖。。飞机上,有将他的爱人夺去的尤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救了飞机上所有的人,包括他的情敌。萨沙,一个俄罗斯男人,真正的男人!当生命即将结束的最后时刻,他的嘴角,应该是带着一丝微笑吧----自己的爱人吧,还活着。。。在杰克排除故障,和儿子紧紧拥抱在一起的那一刻,在尤里奋力一跃,将儿子送上方舟的那一刻,我想到了自己的女儿,想到了在自己双脚骨折的那一天,女儿把自己最喜欢吃的零食带到医院,还给我带来了《读者》,说,爸爸最喜欢看这本杂志;想到了在自己卧床不起的那几个月,女儿每天早上起来给自己煮好面条端到床头;想到了因为受伤后脚冷,女儿端着对她来说太重的一盆热水给我烫脚的一幕幕。。。
在大自然面前,我们都是渺小的。在巨大的自然破坏力前,我们都是无力的,唯一能拯救自己的,除了方舟,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是我们天性中光辉灿烂的人性,是为了亲人和朋友不惜付出一切乃至生命的英勇。当我们能够做到这一切,我们也才能够拯救自己,我们也才能够拯救人类和文明。
珍惜
——《2012》影评、观后感
看完电影,我血液流动比往日快,这也正是身体热量增加的原因。而这热度就来自轰动世界的美国大片《2012》。在近三小时的时间里,我的呼吸几乎一直在绷紧。但,我的心也一直在激动中感动、感悟。
这是一部灾难片,在《2012》里,我看到人类生命与文明的脆弱,那么强健的身躯,那么精美的建筑,那么温馨的感情,在大自然狂暴的力量面前,显得如此无力,几秒钟,或是几分钟,在地震、火山、海啸面前,都消失的无影无踪。但是,我也看见,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巨大的自然力量面前,人类,或者说作为人类代表的影片中主人公的一家,还有那些上到国家领导人,下到平民百姓的人,都在灾难面前表现出了人类的尊严。我喜欢“杰克”,在寻常时期在一个为生活而奔波的小人物,在危险来临时,他的无比勇敢和智慧,都只是为了自己的亲人。但,谁能说,即使只是为了自己的亲人,他的这一切举动就不值得我们感动,并且值得向他致敬呢?又有谁能说,他的一切举动,不是博大宽广、勇于付出和为了他人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光辉人性呢?
在大自然面前,我们都是渺小的。珍惜吧,珍惜现在的幸福,点点滴滴… …
第五篇:电影《鸡毛信》观后感影评3000字
《鸡毛信》观有感
——做理性的爱国人
数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xx级xxx
指导教师:xx
《鸡毛信》是著名电影艺术家张骏祥根据华山同名小说改编的,由石挥和谢晋导演,主要在湖南、北京、上海三个地点拍摄。该影片是新中国首部正面反映我国少年儿童在抗日战争时期对敌斗争的儿童影片。影片以海娃送鸡毛信作为全片的主要线索,结构单纯,情节曲折,一个悬念接着一个悬念。正是在曲折跌宕的惊险情境中,影片以生动细致的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坚贞顽强、机智勇敢的抗日小英雄海娃的艺术形象。片头字幕像一本连环画.一页一页揭过,使少年儿童观众像翻看连环画一样亲切。每一片断的开头,也模仿连环画的说明写上字幕,对背景、环境、人物心情做出说明,用生动诙谐的旁白道出,强烈地抓住了少年儿童观众的注意力。《鸡毛信》于1955年获英国第九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优胜奖,成为新中国第一部获国际大奖的儿童影片,扮演海娃的蔡元元也因此成为了新中国电影史上一颗耀眼的童星。
《鸡毛信》这部19世纪60年代的电影对于我们90后是很陌生的,第一次看见这不电影是在中央电视台的电影频道。当时看到这部古老的黑白电影,没什么兴趣,只是眼神在那里停顿了一会儿,凭常识猜测了一下:这是应该一部抗日的红色电影,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放羊的娃娃,他的羊也是主角。
如今,接受思想实践课程老师的任务要看一部红色电影并且写下一篇读后感,我在优酷的战争系列电影里面翻找,最后一个小孩凝聚的目光深深吸引了我。凝神一看,用繁体字书写的“雞毛信”三字,这个拿着标枪认真注视着某个方向的的小孩身后是斜斜的小山坡。坡上有一颗没有树叶的树以及几只皮毛很厚的羊。我顿时好奇起来,看这封面应该是讲述的这个英雄小孩吧,为什么电影名字是《鸡毛信》呢?这个小孩跟鸡毛信有什么关系吗?什么又是鸡毛信呢?难道是用蘸墨汁写出来的信?各种疑问浮现在我的脑海,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我要点击
它,我要看看这部电影究竟是什么内容。
电影缓缓播放起来。果真是一部老旧的电影啊,全黑白,甚至连人的面貌都看不了很清楚,电影主人公说话的声音也混杂着杂音。确实无奈,不过我的好奇心一点也没有减退,我淡然继续着。
正如我的第一次的猜测,它确实是一部抗日电影。电影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根据地龙门村一个放羊娃的抗日故事。,他的父亲其实是民兵队中队长,是一个有勇有谋的顶天汉子。由于在附近扎营的鬼子经常到村子里来抢夺粮食,烧毁房屋,搞得老百姓生活没有安宁,所以这些民兵队主要协助八路军保护村民,带领村民在鬼子扫荡村子前将粮食和老百姓都安全转移了。12岁的海娃从小受到父亲的爱国教育,也亲眼看见鬼子在村子里烧杀抢夺的恶行,是对他们恨之入骨。聪明机灵的海娃和他的好玩伴们也成立了抗日儿童团.他是团长。别以为孩子就能持枪去打鬼子,其实他们是神通广大的情报小兵。他们儿童团成员每天都在山上玩耍。其实他们看似玩耍,其实是子相互专递信息。由于站得高看得远,在高山上可以看见鬼子在炮楼周围的一举一动。只要鬼子出动去抢夺粮食或者又是那么行动,他们都能看的一清二楚。然后他们就推到立在身后的枯树干告诉在另一个山头的伙伴,伙伴就推到身边的稻草人。就这样一传一地,孩子们就将信息传给村民,通知他们及时转移。我不得不佩服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在那个科学不发达的时代用这样的方式来抵抗敌人。故事中我的关注的部分终于来了,队长父亲交给海娃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海娃必须完成这个任务。海娃的任务就是给在三王庄指挥部的张连长送去一封有关攻打日军炮楼的鸡毛信。鸡毛信出现了,果然跟鸡毛有关。海娃能接受到这样的任务他非常高兴也十分自豪,在听过父亲的吩咐之后赶着羊就踏上了去三王庄的路。原以为会顺利地完成任务,没想到在途中居然遇到了进村扫荡的鬼子。海娃见状不妙,眼看着鬼子越来越近逃也逃不了了,海娃转动着大眼睛,最后中生智把信拴起立藏在领头绵羊的尾巴的下。领头羊肥肥胖胖,羊毛长而浓密,将信藏在尾巴下面根本就发现不了,也让人难以想到。好个海娃,真是机灵啊。鸡毛信是藏起来了,但是海娃也被胁迫给鬼子带路。赤手空拳的小孩子哪敌得过实枪实弹的鬼子啊。为了完成任务,为了活命,海娃只好屈服了。海娃一边在前面带路一边在想着怎么逃走。终于,晚上来了,海娃心想不趁着这个机会逃走,到了
第二天鬼子宰羊吃的时候鸡毛信就会被发现了,到时是明和信都不保了。海娃又冷又饿曾一度昏睡过去,但梦中父亲和伙伴的呼唤让他再度醒来,他趁鬼子正熟睡的时候拿走了鸡毛信逃走了。
海娃闷着头一个劲地跑,心里可高兴了,终于脱离虎口了。但是高兴过头便粗心大意起来,他把鸡毛信丢了。海娃是一个很有决心的孩子,不怕鬼子也要原路返回去找回鸡毛信。确实找回了鸡毛信,可是可怜的海娃又被汉奸黑狗捉回去了。海娃谎称来找跑出去的羊保住了自己的命,可是他又得为鬼子们带路了。海娃利用鬼子们对他的一点信任把鬼子领入羊肠小道,害得鬼子们走不动爬不上。海娃趁机逃走,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
故事看到这里,大家都会想象,这个时候八路军肯定会出现,然后他们控制住鬼子,消灭了敌人。八路军接收到海娃的鸡毛信也立马派人去轰打鬼子的炮楼,鬼子的根据地毁灭。不一定所有的读者都会猜想出这样的结局,至少我是这样猜想的。解决也不负我的猜想,海娃在把信交给一位八路军,然后昏过去了。信交到张连长手中立马部署人去攻打鬼子炮楼。炮楼摧毁,猫眼司令被活捉,龙门村从此再不受敌人的侵扰。
影片终于放映结束,我最好奇的鸡毛信也算是有个大概的知晓。鸡毛信就是一般的信上加两三根鸡毛。加上鸡毛?为什么信上要插鸡毛呢?是否有另外的含义?又一连串的疑问再苦恼着我。罢了,我还是上网百度一下吧。百度百科说:“鸡毛信就指需要迅速传递的文件、信件。子抗日时期,仙翁寨周围地区,共产党和国民党都普遍使用鸡毛信。在太行山区的仙翁寨周围使用的鸡毛信一般使用两根鸡毛,没有邮戳,由老百姓专人投送。”鸡毛信源于“羽檄”,羽檄是古代征调军队的文书,上面插鸟羽表示紧急,必须速递。
终于把鸡毛信了解了个透彻,我也得说说故事中的人物了。首先说主人公海娃。海娃这么个小机灵鬼完成了一项看似简单却又艰巨的任务。我们不得不夸赞他的聪明机智与勇敢,他把鸡毛信藏在老绵羊尾巴下,对敌人的各种谎言,把敌人引入羊肠小道„„影片中最吸引我的还是他那双圆滚滚的眼睛,时不时地传递出信息给我。让我能明白他的内心,也能看出他是不仅仅是一个放羊娃还是一个机灵的小八路军。但是我也不得不严肃批评这个童真的小孩。在得意兴奋之时忽视了最重要的鸡毛信,正是因为丢了鸡毛信才让他再次落入敌人手里,也让他最
后手受了枪伤。不过还好最后结局的圆满成功的,否则也不会有这个影片了。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像这样儿童参与抗日行动的事迹还有很多,这只是其中一个。
再说说影片中的歪嘴黑狗这样的汉奸。说实话,他们挺不容易的。辛辛苦苦学日语,给日本人当翻译,日本人不会尊重他们,却像狗一样地使唤。而中国人又都瞧不起他们,人人憎恨他们。我会想这么不讨好的事情为什么他们就要去做呢?看着日本人欺压老百姓,侵占中国的领土,难道他们就不会愤怒?或者说日本人给了他们什么好处?还是家人被日本人抓去了,要挟他们?这么多猜想,知识猜想,但事实是如此我想大家都需要反思,抗日时代的领导人应该反思,当今的领导人也要反思。
说到抗日,我不得不想起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保卫钓鱼岛事件。如今的中国人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固然是好的,但是其实我们在爱国的同时缺乏理性的思考。在中国的领土上,中国人做出砸日本车,封锁日本工厂,侮辱日本人等等行为,从单一的层面上看这些事爱国行动。但是请深入思考一下。我们砸的确实是日本车,但是它是中国人的车,是中国的拥有的资产。我们封锁的确实是日本的工厂,但工厂养活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带动了厂区周围的经济发展。我们侮辱的确实是日本人,但是现在的人民又有什么错?过去的日本人对中国人犯下的兽行的历史只是那些死去的人的行为,现在的日本人不要脸地宣称钓鱼岛是他们的自导自演的行为只是日本政府的胡作非为,其实与无辜的日本人民无关。
中国人民有强烈的爱国精神,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这些都是全世界知晓的。我们的爱国不是偏激的行为而使理性的爱国。我们应该在科技上,经济上,教育上,人文上,超越日本,让他无法再中国面前抬头挺胸,让他无法再在中国面前神气,让他只能做一只缩头乌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