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观后感

时间:2019-05-11 21:2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决战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决战观后感》。

第一篇:大决战观后感

地雷战观后感

战争的硝烟虽已不在,但爱国的精神却永远烙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黑白的屏幕已拉开,眼前又一次出现了那些熟悉的人的身影。虽然《地雷战》看了已不止一遍,可当那些充满战争时代气息的歌声再次响在耳畔时,我的心又一次振颤了。从心底里升起一股敬仰与感激,怀的都是一刻尊敬、虔诚的心。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国各地各部正规军与爱国民兵都奋起武装,进行抗日救国的斗争。在这种全国展开武装斗争的背景下,胶东作为抗日根据重地、战场,胶东人民自然不甘落后,积极的发起了反击战。

而影片所展示的,正是一九四三年发生在山东省海洋境内的爱国民兵抗日救国的自卫战――地雷战。

他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地雷:“天女散花”、头发丝雷、子母雷、真假雷„„等等。狡猾的日本鬼子,虽然一次又一次地用探雷器把地雷来找出地雷。但还是没逃脱一次又一次被更先进的地雷炸得落花流水、屁滚尿流的下场,最后还是不得不在“镇妖石”下,写下降书。

日本鬼子侵占我们国家很多年,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们,一直不屈不挠地跟鬼子进行着游击战争,地雷战就是我们最有效的战争形式之一。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用自己的智慧打败了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战争的最终胜利,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骄傲和自豪的。

影片所展现的不仅是胶东人民抗战的英勇,更多的是他们的智慧、团结、无畏与爱国。整部影片并没有大肆宣扬片中人物的多么伟大的精神,可是,通过一个个细节,我们会发现他们的美,无处不在。比如说,玉兰为了方便赵虎造头发丝雷,将心爱的辫子给剪掉了;还有石大爷在被日寇押在前面趟地雷时的心理活动;玉兰在父亲刚被就回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同别人一起去打鬼子„„太多值得我们感动的瞬间,太多值得我们敬仰的举动!

没有太多煽情的词藻,他们唱出的却是值得后人及一辈子的凯歌;没有华丽的服饰,他们演绎的确实值得整个民族骄傲的篇章!他们是最英勇的胶东汉子,撑起一片新天地的英雄;她们是最美丽的女兵,永不言败的铿锵玫瑰!

我们现在早已生活在先辈们打下的太平盛世里,可是,有些东西,是谁都不敢忘记的,要懂得居安思危,要懂得位卑未敢忘忧国!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第二篇:大决战观后感

大决战二观后感

“大决战”三部曲是难能可贵的中国战争电影经典巨片,前主席江泽民同志题词的“大决战”气势恢弘.那雄伟的音乐,那壮阔的场面,使我仿佛回到了战争的时代,与革命领袖们同呼吸,共命运。毛泽东、邓小平、刘伯承、陈毅……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那一张张熟悉的脸.这次我们观看的事大决战第二部-淮海战役。

影片的战斗场面也是比较真实的,画面有大场面,也有局部描写的小场面。诸多领导人的描写也很细腻,连粟裕都有方言,显得影片更加的真实可信,好感度立刻提升了好多。人物塑造丰满,这是影片成功与好看的关键。看过是影片后,我们能记住一大批人物。比如,谈笑间指挥千军万马的毛泽东、喜欢干预军队指挥的蒋介石,谦虚内敛的杜聿明、顾虑多多的林彪,性格直来直去的邱清泉、用兵大气的粟裕,等等等。看着这些人物,让我们在回顾历史的时候,记得的不只是这些人没有生命的名字,而是一个个活灵活现般的鲜活人物。这一方面,就使得电影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淮海战役我方兵力60万,敌方兵力80万,看似敌强我弱,但是我方由543万支

前民工,担负了各种战争物资的运输和伤员救助转运工作,为我方连续作战提供了保障,是战役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反观敌方,虽有80万兵力,其中后勤保障部队都计算在内,没有其他的支援力量,其实际作战力量也就在50%以内,而我方因为有了人民的支援,作战能力成倍提高,这敌消我长的结果,就成了120万对40万,战役结果也就成了必然。敌众我寡,实力悬殊,但这在智慧与勇气面前却算不了什么。这不和我们的人生经历是一样的吗?面对那些“不可战胜”的困难,有些人唯唯诺诺,心甘情愿,奴颜婢膝地跪倒在困难下。可真正的勇者却先冷静地想出办法,再勇敢地去征服它。更要抓住困难的弱点,就像共产党抓住国民党的弱点一样,用聪明的大脑去战胜它。

当然,本片描述的是一场战役,不能完全摆脱看待战争的态度。《淮海战役》是大决战中的决定性一战.淮海战役作为第二部,也是三大战役中交战双方实力最接近的一次战役,精彩程度那是不用多说的。大决战系列中最大的几个长镜头基本上都是本片的,一个是黄维的18军行军,一个是双堆集围歼18兵团,两个长镜头都气势十足,波澜壮阔。从细节上说,国公双方的将领都描写的非常出色。粟裕那种大将风范,黄百韬那种忠诚,杜聿明那种无奈,邱清泉那种跋扈,都非常出色。对于淮海战役的三个阶段,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对于支前民工的描写也淋漓尽致,表达出了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土地对党的忠诚。在观看这部电影时,有几个镜头令我难忘,其中的一个是:老百姓推着独轮车,运着衣物和粮食,送往前线,可是这些老百姓在晚上的荒郊野地里休息的时候,不巧,敌军来了空袭,好多老百姓的家人都被炸死了,有老人、有丈夫、有妻子......他们分外悲伤,可是,在第二天,他们早早的起身上路,戴寿帽,穿寿衣,眼含泪珠,可是,脸上却有着一种坚定不移的表情,我想,他们此时此刻一定都想着这样一件事:不论多苦难也要走下去,赶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送衣送粮,也为死去的家人报仇!缺点也有,主要是两个,一个是表现总攻双堆集伤亡过大,陈毅视察丧葬点一场,煽情有些用力过度,现在看起来有些矫揉造作之感。毕竟双方都是中国人,普通士兵的死其实都是挺无奈的。另一个就是在道具使用单个,不知为什么,这一集中数次出现了56冲锋枪的镜头,特别是王学圻扮演的三营长还有个手持56冲锋枪射击的特写镜头。

电影音乐完美贴合剧情,适时渲染出影片的情绪。影片音乐在风格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表现伟人气质与胸怀的,舒缓而悠扬的音乐;一种是表现国民党军队惨败时的,灰色阴沉的音乐;一种是表现解放军战场胜利的,激昂振奋的音乐。电影通过这三种主旋律,完美的衬托着剧情,使得影片锦上添花。这也是中国电影中为数不多的,能够将音乐与剧情紧密结合的电影。随着剧情的发展和音乐的渗入,我的心情也跟着起起伏伏,不断的波折,紧张的跟随影片中的人物一起似乎身临其境在那弹片纷飞,斗智斗勇的时代。

我们的胜利,是靠多次出生入死的士兵们赢来的。而士兵们之所以会为我们如此拼搏,与我们的得民心,爱民,正确的领导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有优秀的人才,有坚定的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有着勇敢,积极,刚强,一切人类的优秀品质。胜利得来不易,如今的我们更应该坚守革命先烈的信念,不断地努力学习,开拓进取,以坚定的信心守护我们的新中国。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的一切胜利都来自人民。淮海战役再次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中国古语说的好,得人心者的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没有人民的支持,任何事情都不会办好。

结合总书记的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坚持的保民生、保稳定的政策主线,也将人民的需要放在了各项工作的首位,这既是对人民做出贡献的回报,也是换取人民对改革开放事业支持的内在要求,是伟大明智之举。淮海战役能有543万民工,得益于人民对我党我军的认同和支持,是因为我党我军的政策对人民有利,并得到了认真的贯彻执行。很难想象,没有了人民的支持,将会走向何处?前苏联的解体,就是警钟。

我们做任何工作,都不要忘了人民的贡献,不要忽视人民的力量。要时时刻刻想到人民,时时处处为了人民,将人民的利益作为我党的最大利益,人民的需要作为我党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并认真贯彻之。

不由感慨,现在的我们是多么的幸运和幸福,而我们所做的比起革命先烈们来说又是多么的微不足道。那一棵棵参天的松柏,如同革命前辈的铮铮铁骨,用一直向上生长的斗志激励我们这一代人用不屈不挠的斗志不断地开创进取;那一池清水,如同革命前辈的高尚品质,用“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教导我们这一代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我们要为国效力,如今的国家,正处于发展的高峰期,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以国兴为荣努力地扶助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赶上发达国家的行列,为先辈的努力画上完美的句号。

第三篇:《大决战》观后感

《大决战》观后感

今天把《平津战役》看完了,至此《大决战》都看完了。看完了有这么几个感觉:首先,觉得国民党军部署没太大问题。无论在东北、华中还是华北,都是既有固守要点的兵力,也有机动兵团。据个例子,东北有固守锦州、长春的几十万军队,也有廖耀湘麾下的精锐辽西军团;华中更不用提了,有9个兵团:包括邱清泉、黄维、黄百韬这样的精锐部队;华北也有35军这样的机动部队。其次,觉得国民党军输在两个方面,首先缺乏进攻精神;其次内部战略情报都被对手知道了。纵观三大战役,国民党军几乎没有任何像样的主动进攻,要么被对手牵这鼻子走,如锦州之战中辽西兵团不是围魏救赵,而是直接去救锦州,结果锦州没救下来,自己也让共军拖住了;甚至干脆坐视对手行动,不采取任何积极行动解决问题,譬如天津战役中傅作义对陈长捷的求救坐视不管。应该说国民党军守城还是很顽强的,无论在锦州、双堆集、碾庄、陈管庄还是在天津,都打到最后了,最惨烈的是黄百韬兵团,最后幸存者据说不到一千人,可是救兵不来也没办法。而来,更要命的是国民党内泄漏情报的地方太多,纵贯三大战役都是如此:辽沈战役前国防部作战厅的厅长把情报交给了共产党,让共产党先发制人在东北发动进攻,还有郑洞国被部下逼着起义;淮海战役时黄百韬兵团西撤,负责掩护的何基沣部突然战场起义,让前者莫名其妙陷入重围,淮海战役一开局,国民党军的战役部署就被打乱,陷入被动,后面的黄维兵团也是如此,一个师长叛变导致整个兵团陷入重围;平津战役更别提了,傅作义的女儿干脆就是共产党,围着父亲做了大量工作,傅作义的朋友马占山也在跟共产党接触,最后说服傅作义起义。当然国民党这边指挥不是没有亮点的。辽沈战役中的锦州之战、淮海战役中双堆集、碾庄之战、平津战役中天津战役都很激烈,国民党军打得很顽强。国民党军中辽西兵团、黄百韬兵团、黄维兵团、邱清泉兵团还有华北方面的35军都算得上精锐。国军将领中不乏思路清晰的人,比较典型的如杜聿明。淮海战役中杜提出过一个十分大胆的计划,集中九个兵团先吃掉中野,再对付华野。要真的照办了,淮海战役恐怕更精彩!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付诸实施。此外感觉蒋介石这个人不是糊涂人,他明白三大战役的重要性,所以他投入了很大精力指挥。如亲自飞到沈阳指挥战局,他的判断也并非全错,如他判断对了解放军会线进攻锦州,但是每次却事与愿违,其中原因太多了。反观共产党方面,毛泽东指挥比较放手,下级能够自由发挥。另外解放军虽然没有那么多机动装备,但是进攻意识、运动战水平明显在对手之上,每次占据主动权。这里要提一个人——林彪。可以说《大决战》中对解放军将领的描写中他是最多的,国民党方面杜聿明是最多的。他这个人很沉静,心机很深,打仗方面很有一手,给我印象战役谋划、战术组织上很突出,战略眼光上稍差。但是这个人很大的优点就是能沉住气,没想清楚之前决不动手,辽沈战役之前很大篇幅放在他和老毛争论,先打锦州还是先打长春。其实从战役上说先打长春好,从解放全国角说先打锦州好,这就是战役和战略层次不同的结论。

第四篇:《大决战之辽沈战役》观后感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观后感

今天我们有幸观看了历史题材的电影——《大决战第一部——辽沈战役》,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是令人震撼的塔山阻击战还有那些反映我党精神的种种细节。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这场战役打了52天,用三个半小时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件,相较于以往革命战争题材的电影,在场面设计和人物造型上都属于经典之作,尤其是宏大的战争场面和细腻的人物刻画。

从影片中,我感受到我党与国民党的种种不同,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记得有这么一些场景,都反映出我军与国民党的最大不同:我军战士为打仗而挖土豪时,老百姓挑来了自家的木箱当挡板,一位大婶还将自己的头巾围在了一名小战士颈上;毛主席和战友们调侃,一点架子都没有,特别是与同学谈天时,为人谦虚;在战斗中,战士们奋勇搏击,哪怕年龄小,也要为祖国的和平统一献出自己的生命,当坦克驶过战友的尸首时,他毅然决然的拔出了塞子,消失在他热爱的土地上,而在远处炊事员手中的猪肉炖粉条,他却连一口都来得及尝。相对于我军,国民党则显得失去了民心,将自己摆在一个过高的位置上,又怎能和人民达成一致呢;上下层之间的那份猜疑之心,不团结勾心斗角只能让让内部变得混乱,对于蒋介石,至始至终与卫立煌都没有达成共识,最后空降沈阳直接指挥,由主帅降为将军,以一人之智对多人之谋,焉能不败?就连他的美国参谋也说:因为毛泽东没有专机,所以只有在家里等

待捷报即可。相比之下,毛泽东在面对林彪的反对意见上,选择以退为进,在不影响局势的程度上,加以引导来达到战略统一。可见,在上下层关系中,充分相信自己的下属,给予足够的尊重是多么的重要。胜利是用鲜血换来的,这场战役我军歼敌47.2万人,也有无数革命先烈埋骨东北。虽然是一场胜战,但却十分不易。我们要始终记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所以要更加珍惜,学习他们的精神,走好以后的路。

第五篇:战略大决战讲课稿(精选)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首先,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边预习新课,边做课堂训练前的导学部分。好,我看大部分同学已经做完了。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蒋介石为了赢得内战的准备时间,欺骗人民群众,(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进行谈判,为了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的阴谋,毛泽东在周恩来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双方最终签订了双十协定。但到1946年6月,蒋介石就撕毁了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爆发,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国民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但这一时期,由于敌众我寡,我方主要采取防御措施,所以此时为战略防御阶段。解放军在正确的战略方针指导下,多次粉碎敌人的进攻,这时,战争形势发生了改变,解放军已经具备转向战略反攻的条件,标志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这时解放战争的第二阶段。随着战争形势的不断变化,双方力量也在不断发生改变,战争进入了战略决战阶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战略大决战的内容,共同学习解放战争是如何取得最终的胜利。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第一段的内容,以及老师所展示的三则材料,来分析战略决战的背景。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看到双方力量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国民党的兵力逐渐减少,解放军的兵力逐渐增多。从教材第一段,我们知道,当时国民党的主要兵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采取战略收缩的政策。最后,从材料三中,我们发现毛泽东认为当时决战时机已经成熟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解放军发动了三大战役。

刚刚同学吗已经预习过课文,谁能告诉老师分别是哪三大战役,很好,分别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那么,根据三大战役的特点,老师将用三个成语来高度形容三大战役。首先,辽沈战役为关门打狗,淮海战役为猛虎掏心,平津战役为瓮中捉鳖。为什么用这三个词呢?下面,我们来逐个学习、分析。

在学习辽沈战役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讲解这一战况的视频,看完后,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好的,我们一起来回答,辽沈战役的时间是1948年9月到11月,地区是东北地区,参战军队是东北人民解放军,指挥者是林彪和罗荣桓,意义是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为什么辽沈战役为关门打狗。我们已经知道,辽沈战役首先攻打的是锦州,那么为什么选择锦州呢,首先,锦州是国民党从关外通向关内的重要通道,占有重要军事地位;其次,锦州是国民党军队的集中驻地。锦州对国民党来说非常重要,所以在解放军攻占锦州时,蒋介石也是派出了东西两路援军,解放军在塔山、黑山阻断了西路援军,最终攻取了锦州,从而切断了敌军的退路。所以,所谓的“门”指的就是锦州。然后,从课本中我们知道长春的敌人,部分起义,部分投降。最后,攻克了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请同学们看幻灯片中所展示的内容,辽沈战役后,解放军的兵力已经多于国民党的兵力,也就是说辽沈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开始在数量上取得优势。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标注出来。

接着,我们来探讨一个问题:为什么解放军首先选择在东北打响三大战役?在这里,老师给出了四则材料,请同学们从四个方面进行思考,然后,请一位同学来回答他的想法。好,这为同学基本上把要点都回答出来,非常好。首先,我们先来看第一则材料,这则材料是从兵力来分析,当时国内党在5个战略集团已经被人民解放军分别牵制在西北、东北、华北、中原和华东5个战场,在东北战场,解放军的兵力有百万,而国民党军队的兵力只有55万,东北战场是5大战场中唯一一个解放军的兵力大于国民党的兵力的战场。材料二中,我们认识到,当时国民党在东北战场分散孤立,所占地区小,补给困难,并且或战或守举棋不定,并且敌军连连败退,士气低落。但对于解放军来说,他们在东北地区建立了广阔的根据地,并且作为工业基地,支援战争的物质力量雄厚,所以能够为解放军提供人力物力资源。从最后一则材料,我们可以认识到,如果东北战场胜利,解放军可以入关,职员华北、华东战场,东北地区可以成为全国的战略总后方。因此,首先打好东北战场的决战,就成为了全国战局发展的关键。

同样,在学习淮海战役之前,我们来看看淮海战役战况的视频,然后,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好的,请同学们一起回答,淮海战役的时间是1949年9月到11月,地区是以徐州为主的广大地区,参战军队是华北解放军和东北解放军,指挥者是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和谭震林,意义是歼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刚刚老师用了一个什么成语来形容淮海战役啊?很好,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为什么被称作猛虎掏心。首先解放军在碾庄一带围歼国民党一个兵团,在双堆集歼灭蒋介石嫡系部队,在陈官庄一带全歼被围之敌,最终解放了徐州。徐州是南京的门户,南京是国民党的统治中心,相当于国民党的心脏,除此之外,国民党在徐州驻军80多万,其中大部分为蒋介石装备精良的嫡系部队,徐州是国民党重要的战略基地,所以淮海战役被称为猛虎掏心。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灭敌人数最多的战役。

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本中的动脑筋,思考一个问题。首先,看老师展示的图片,这些图片展示了当时淮海战役时人民群众踊跃参军、积极支前的状况。陈毅同志曾经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那么,请同学说说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我已经听到有同学说人民群众非常重要。是的,人民群众是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请同学们将这句话记到课本上。

最后,我们来学习习近平津战役。首先,收看平津战役战况的视频,并且同学们结合教材,共同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好,请同学们回答平津战役的时间是1948年11月到1949年1月,地区是华北地区,参战军队是华北解放军和东北解放军,指挥者是林彪、罗荣桓和聂荣臻,意义是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刚刚老师是用瓮中捉鳖来形容平津战役,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为什么是瓮中捉鳖。首先,解放军将敌军围困在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五个孤立据点,截断敌军后路,使傅作义集团成为“瓮中之鳖”。然后解放军先后攻克张家口、新保安、天津等地,驻守北平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段视频,请同学们结合教材,边看边思考,为什么解放军采取和平解放北平的方针?请这位同学来谈谈你的看法。很好,这位同学回答出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我们教材小字部分也提到:为了使古都的文物古迹完好无损的保存下来,也使北平人民的生命财产免遭战火的破坏和损伤。确实是这样,我们都知道,北京有非常丰富的文物资源值得我们保护,所以,作为当代的中学生我们也应该树立保护文物的意识。那么,此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呢?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刚刚视频中有这样一句话:傅作义顺应民心,接受和平解放北平的条件。大家想想,当时,人民是渴望战争还是和平,很好,当时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和平解放北平也顺应了民心,是当时的大势所趋。最后一个原因,对同学们来说不容易想出来,我们都知道,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北平和平解放为其他地区的和平解放提供了范例,从而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那么,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最终北平和平解放。

学习完三大战役后,我们结合课后填一填,来后顾一下所学的内容。淮海战役的时间是1948年9月到11月,淮海战役的时间是1948年11月到1949年1月,几乎同时,平津战役的时间也是1948年11月到1949年1月。共计歼灭和改编敌人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标注出来三大战役的意义。

三大战役后,国民党政权在长江以北的力量全线崩溃。从第一则材料中,我们发现1949年元旦,蒋介石又发表了求和声明,希望与共产党进行和谈。共产党为了实现真正的和平,同意与国民党进行和谈。但从材料二中,我们发现,国民党边和谈,边积极构筑长江防线。那么国民党是真的想要和谈吗?在和谈的过程中,国民党暴露了想要划长江而治的阴谋,企图搞分裂,和谈破裂。

面对这样的情况,毛泽东和朱德就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教材中也有,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解放局在毛泽东和朱德的命令下,分三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现在,请同学们收看渡江战役的视频,了解渡江战役的战况。请同学回答,渡江战役的结果是什么呢?非常好,南京解放。这张图片所反映的就是解放军占领“总统府”,战士登上总统府的城楼,扯下了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欢呼胜利的情景。请同学们接着思考:南京解放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呢?有同学说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非常好,这是从反动势力方面来思考的。那么,从革命力量方面来思考呢?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劳动人民接管了国家领导权,劳动人民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刚刚视频中提到毛泽东在解放军占领南京时,诗兴大发,写下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钟山”指的是哪儿?这个我们大家都知道,是南京。“百万雄师过大江”是哪次战役?是渡江战役。这两个问题比较简单。最后一题你怎样理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我们都知道,“霸王”指项羽,在鸿门宴中项羽处于仁慈放了刘邦,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

毛主席引用这段历史事实,意在号召中国共产党和全军指战员利用占领南京以后的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有利形势,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蒋家王朝。

通过以上的学习,请一位同学讲述一下渡江战役的作用。很好,这位同学从结果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得出了第一个要点: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从我们刚刚齐读的那段话中,我们是不是能从另一个方面来分析,我们知道,当时国民党是企图划长江而治,企图分裂中国,那么,渡江战役的胜利,就是国民党的企图破灭了,换句话说,渡江战役的胜利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

最后,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的活动与探究,思考国共力量相差这样悬殊,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三年内由弱胜强,打败国民党?请这位同学谈谈你的想法,四个答案你会选择哪几项?这位同学选了四项,有没有不同答案啊?看来同学们意见一致。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四个选项,其中A和D是从气民心进行考虑:解放军作战勇敢,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B和C是从将帅素质方面进行考虑:国民党指挥失当,毛泽东懂军事。请大家看C选项,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蒋介石不懂军事”。老师认为,蒋介石并不是不懂军事,而是战略失误。如果有同学感兴趣,可以在课下查一下资料,看这句话这么说合不合适。那么,除了课本上所提到的原因,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在力量对比方面:随着战争进程发生剧烈变化。在政权性质方面:国民党政权代表大地主资产阶级利益,对内压迫和镇压人民,人民必定要推翻国民党的统治。最后,从历史趋势方面分析:国民党发动内战,违背了抗日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发展趋势,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最后,我们来梳理以下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本课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三大战役,请同学们记住三大战役的时间、结果及历史意义。第二部分为百万雄师过大江,包括渡江战役和追剿残敌两部分,请同学们记住渡江战役的时间及结果。最后,国民党残敌退往台湾。

我们来一起做几道题,看同学们对本课的掌握情况。剩下的时间,请同学们做随堂训练的内容。

下载大决战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决战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美金融大决战

    中美金融大决战:中国不按套路来,美国狂吐血 2016-10-11 水木然 当今世界,文明与野蛮并存!文明的是大规模战争不再那么轻易爆发,野蛮的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开始趋向于“暗战”,金......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篇一:18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分析得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

    18战略大决战教案

    第2课 战略大决战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理 解 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主要历史特征掌 握 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使用图......

    《脱贫攻坚大决战》70周年策划

    壮丽70年阔步新时代《脱贫攻坚大决战》策划报道方案一、策划主题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壮丽70年阔步新时代二、策划背景1、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们海南脱贫攻坚......

    大决战系列电影观后感想平津战役

    大决战系列电影观后感想平津战役平津战役今天也看完了,看到最后仿佛如流水帐一般,俨然没有了一开始看辽沈战役时候的兴致。仗打着打着没有了悬念,到了最后打天津竟然都是刘亚......

    在全市脱贫攻坚大决战动员大会讲话稿

    在全市脱贫攻坚大决战动员大会讲话稿刚才,**同志解读了《原平市脱贫攻坚决战完胜“交总账”工作方案》,讲得很明确,解读得很细致、很全面。一会儿,李书记还要作重要安排,大家要抓......

    第3课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第3课 战略大决战 教学设计 蔚县代王城中学 孙建芸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运用图解法,使学生了解三大战役的战况,明确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本课涉及的人名、地图、战役......

    第3课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第3课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第3课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运用图解法,使学生了解三大战役的战况,明确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本课涉及的人名、地图、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