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这是一场人间的炼狱。率兽食人,人将相食。文明与野蛮之间脆弱的界限被突破,疯狂的杀戮,血腥的撕扯,曾经的解放者变成压迫者,曾经的朋友变成敌人。公民的道德感和荣誉感被破坏殆尽,伟大的光辉荡然无存。不过是为了争霸,就是为了争霸。
在这场无尽的残酷中,雅典是主角之一。
雅典,一个实力雄厚的海上帝国,野心的实行者。在伯里克利的国葬演说中我们能了解它更多。
政策实现利益和意志,作为权威形式的标准化规定,而雅典优越的民主制度是邻国的模范。当政权置于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时候。真正的民主、自由、公开现世。“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真正有的才能......”也许只有如此政治制度下的法律才会使人心悦诚服。
他的勇敢,不是鲁莽,更不是源自无知,而是认清事实,甚至付出过代价后,仍有继续的勇气。雅典一直是勇敢的冒险家。他们的勇敢常常超过了其人力和物力的范围,在危险之中能一直坚守自己的信念。果决的行动永远和他们的决心相伴。“如果他们做一件事情没有成功的话,他们马上把他们的希望放在另一个方面,以来弥补这个损失。”这是冒险家的精神,他好像在漫不经心地挑战一切,又那么的势在必得。
国家因人民而伟大,人民因爱国而伟大。雅典的人民自心底热爱这个国家,他们为雅典而骄傲。雅典的公民为它慷慨而战、慷慨而死。“在战斗中,他们认为保持自己的岗位而战死比屈服而逃生更为光荣,所以在他们生命的顶点,也是光荣的顶点,而不是恐惧的顶点,他们就离开而长逝了。”无愧于自己的城邦,无愧于雅典,光荣而伟大的人啊。
看完国葬演说这个片段后,我突然想起了弗兰克尔的一段话,“必须直面所有的苦难,不能软弱,眼泪是无用的,但也不必忌讳眼泪”。也许伯里克利便是这样的人,他的战士在光荣中拼杀战死,无上荣光,永远激励着英雄的后辈。
无论其他,在演说片段中的伯里克利是个杰出的政治家,成功的演说家。他感恩祖先,让雅典公民引起共鸣,强烈的集体认同感与荣誉感渲染开来;他讴歌雅典,细数政策的优越,人民生活的自由与舒适;他赞美雅典的人民,勇敢之卫国,知进退明得失而识大体,激起人民的自豪;他没有过分的悲伤,而是赞美战死士兵,赋予其长青的光辉灿烂,为了后续的作战积聚士气;最后妥善安排战死士兵的妻子幼童,用实际的行动安抚人心。这一套战中紧急公关组合拳打下来,伯里克利不愧被推举为最有智慧和最享盛名的人。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本书的作者修昔底德不可能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不能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他同情民主派,在后叙中表达了对雅典民主制度的赞美,“真的,在这个新政权的初期,雅典人似乎有了一个比以前较好的政府,最低限度在我的时代是这样的,因为这样使少数的上层阶级和多数的下层阶级有了一个合理的、适当的和解,这个和解首先使雅典在遭受着许多方面的灾难之后,再恢复起来”。同样,修昔底德对民主派的伯里克利推崇备至,他甚至认为如果伯里克利不死或者死后伯里克利的继承人遵守他的教导,不继续向外扩张的话,雅典是不会战败的。
敬这大争之世,敬这小酌之时。政治如乌木,即使千年过去,帝国更迭,但乌木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