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依法治国的心得作文集锦(精选5篇)

时间:2020-07-16 17:00: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关依法治国的心得作文集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关依法治国的心得作文集锦》。

第一篇:有关依法治国的心得作文集锦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依法治国的心得作文范文5篇集锦,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依法治国的心得作文范文集锦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我们迈进充满希望的21世纪最初几年的关键时刻,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庄严命题,并将其写入宪法。这不仅是_同志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思想的深化和发展,也是治国方式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贫穷与落后绝不是社会主义。而要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经济发达,社会进步,国家强盛,就必须改革。即逐步取消行之多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设起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自主、平等、诚实信用等属性,必然从客观上要求法治。市场不是万能的,也存在消极的一面。要求法律的规范、引导、制约、保障和服务,否则就会成为无政府经济。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实质上是经济法治化的过程。只有有了健全而且有效的实施市场经济法律,市场经济才能健康有序地运行,否则,经济活动中的种种弊端和不良倾向就会滋生蔓延,如投机倒把、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欺行霸市,直至权钱交易,_现象猖獗。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的经济需要与国际市场接轨,这就要求按国际经贸和民商事领域的通行规则和惯例办事。而这些惯例和通行规则已成为各成员国制定经济贸易法律、法规的基础。因此中国的经济要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中,法律还必须符合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这样才能平等地参与竞争,不至于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被判罚淘汰出局。

完全可以说,没有依法治国,没有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就不可能有给人民带来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就不可能有社会生产力持续、协调、高速的增长。

二、依法治国,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保证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13亿中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它和人民当家作主紧密相联,休戚相关。没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没有社会主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民主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坚实基础。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又是民主、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早在80年代初,_同志就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而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治国方略的高度来讲,就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因此只有如此,人民才能按照法定程序把自己信任的人遴选进国家机关作公仆;才能依照法定程序撤换那些不称职的公务人员;才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来参政、议政、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和社会事务;才能通过法定程序真正保证国家对重大问题的决定符合自己的愿望和根本利益,才能使自己的一切权利和自由得到切实保障,而一旦遭到侵犯,就可以及时获得法律的有效救助。因此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使人民当家作主真正在中国落实,都必须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根本保证。

三、依法治国,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内在需要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个缔造崇高精神文明、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不能想象,社会主义不是文明的,是野蛮的;不是进步的,是落后的;不是发达的,是衰退的。要想使我们国家精神文明发展,社会能够全面进步,就需要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树立崇高的道德情操,荡涤利己主义的浊水;培植遵纪守法的社会环境,消除公共生活中的无序状态;繁荣催人奋进的文学艺术,扫除精神垃圾;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打击和取缔腐朽没落的吸毒贩毒,卖__娼,拐卖妇女儿童活动,这一切都需要加强法治。

四、依法治国,是国家稳定,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国家稳定,长治久安是人民的利益。特别是今天,我们国家所面临的形势是:在国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90年代遭受了严重的挫折,西方发达国家控制着科学技术的制高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仍然猖獗,他们在政治上对我们搞_、渗透,经济上搞制裁封锁,意识形态上搞西化、分化;在国内,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伟大成就,也遇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存在不少不安定因素。因此,社会稳定,政局稳定,国家稳定尤其重要。历史经验表明,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保持稳定最根本的最靠得住的是搞法治。因为它有稳定性、连续性,不会因领导人变动而变动,不会因领导人的注意力变化而变化;它有性,具有普遍约束力。在改革开放以前,党和国家的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这就使个人意志很容易左右党和国家的决策。一旦掌握党和国家权力的个人认识发生错误,就很容易演变成决策错误,整个国家也将走向误区。那时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听领导人的话叫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跟着改变。_就是在这种治国方式下发生的社会_和民族灾难。历史教训表明,没有法治,就难以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没有法治,就难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容易出现社会_。所以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国家稳定,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

有关依法治国的心得作文范文集锦2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党的十八提出以后,俨然已成为我国新形势下依法治国的新十六字真言。每个国家都崇尚法治,都期待形成全面系统的法制国家。从古至今,各个朝代关于规范性的法律条文都是以当时的具体形势而提出并成文。立法为执法,为政府的行政行为或是人民群众的权益利益作保障,出不得差错,更少不得关注度。

立法的科学化是防止不切合发展实际从而造成法制产生的执行标准,怎么样的立法程序是科学的,形成的法律法规是契合发展需要的?反腐力度的逐渐加强,对法律执行的要求就更加严格,对于反腐倡廉及党内法规中制度的建设更提出了新层次的要求,必须要确保对反腐行为的预防和控制力度。

执法的严格性更是对法律实施过程的保障。任何法令的形成都必须要扎实可行的予以实施,并且确保执法的过程无偏差,不给群众造成生活和生产上的难题,这是其一;执法过程必须要公正严格,秉持公正,不凸显个人主义和官僚主义,这是其二。

司法的公正性是每一个涉及司法案件的人民迫切需求的,这需要司法机关必须要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最基本的行动准则,将犯罪治理法律化,公正化,容不得一丝错漏。要禁止司法行为中出现权钱交易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无疑是给我国法制的执行平添败笔,更影响群众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其首要的行为准则当是知法懂法守法,以法律约束行为,以法律认知行为,以法律辨别是非。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少不了全民的参与,需要全民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重要性,提高社会和谐健康水平。

有关依法治国的心得作文范文集锦3

按照司法部、全国律协,省司法厅和省律协的安排布暑,自7月起至12月底在全国律师队伍中开展全面依法治国教育活动,汉中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制定并转发了《关于开展全面依法治国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按照实施意见要求,活动的第一阶段是动员学习阶段。汉钟律师事务所将集中组织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先后进行了四次统一学习。通过集体学习和自学,我对党的十八大精神尤其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结合律师工作实际,体会如下: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党的十八大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在这个总目标中,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我们描绘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则为我们绘制出路线图,指明了具体路径。两者有机统一,缺一不可。

综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都较好地解决了法治和人治的问题,否则就跳不出“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人治怪圈。这是历史给我们的深刻启示,只有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只有法治的方式才能保证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

有关依法治国的心得作文范文集锦4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 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确认和保障,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 割。一方面,包括公民民主权利在内的各种权利都由宪法和其他基本法律所确认和保护;另一方面,公民民主权利也必须通过法律规定的程序规范而有序地行使,才 能真正得到实现。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什么时候重视法制建设,什么时候人民民主就 有保障。最典型的反面例证莫过于“**”,无法无天,践踏法制,砸烂公检法,搞所谓的“大民主”,其结果是人人自危,每个人的权利都得不到保障。反 过来,也只有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法制的轨道上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才能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健康发展。实行依法治国,就是把社 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证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 业,管理社会事务,真正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不仅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而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国的过程,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 导下制定法律,并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过程,法治重视和强调公民的依法有序参与。因此,这一过程的本身也是一项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依法治国 方略的深入实施,必将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断发展。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样一种人们向往的社会里,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才能保障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谐发展。

社会稳定、秩序井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没有稳定和秩序,人们就不可能安居乐业、和睦共处。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其中 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比较突出。这些矛盾和问题,既是社会不稳定因素,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调整解决。在众多的社会调整措 施中,法律调整最为重要。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硬性”的社会功能和规范功能。要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秩序,实 现社会和谐,就必须依靠法治作保障。

依法治国理念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党的_大报告对依法治国的含义做了界定:“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 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 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其基本含义是依据法律而不是个人的旨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确 立以宪法和法律为治国的最具权威的标准,树立法高于人、法大于权的观念。

法律权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严、力量和威信。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任何社会都必须树立有效的权威,没有权威就没有秩序。不 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形态,决定了一个社会中不同的权威。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性是由法律的本质属性决定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党的主张和 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法律具有规范相和确定性,非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或者废止。这种法律所独有的确定性,使人们根据法律的规定可以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法 律后果。法律具有普遍性。它在其有效时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法律以国家权力为后盾,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任何 个人或者组织违反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些特征,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崇高的权威性。在一个社会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社会规范,包括法 律、政策、道德、习惯、宗教规范等等,它们都是人们的社会行为规范,对人们的日常行为起到一定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但是,必须明确,在一个实行法治的社会 中,法律是对人们的社会生活起着最基本的、同时也是最有力的规范和约束作用。如果根据不同的社会规范所作出的行为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最终衡量和评判的标 准只能是依据法律。整个社会和全体公民都必须树立法律意识,自觉尊重和服从法律,自觉将法律作为指导和规范自身社会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宪法是共和国大厦的基石,是全部法律的母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人民权利的保证书,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 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它也是一切其他法律权威的渊源和保障。因此,维护法律权威首先要维 护宪法权威。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 实施的职责。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政法干警,要牢固掌握宪法的基本知识,切实增强宪法观念,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和维护宪法的自觉意识,坚 决同一切违反宪法规定、破坏宪法权威的行为作斗争,在全社会切实树立起宪法的权威与尊严。也就是必须树立执法和司法权威。法律的目的和宗旨要通过执法司法 来实现,法律的权威也要通过执法者的权威来体现。因为在社会上一般人心目中,执法者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法律的化身,代表着法律权威与尊严。如果执法机关威信 扫地,司法没有权威,就难以有 效树立起法律的权威。树立执法部门的公信力,需要从两个方面加以努力。一方面,要有效克服我国社会公众中普遍存在的“法不责众”厂“只要有理怎么闹都行” 等不讲法制的传统观念,从严执法,对一切违法行为、包括有些自认为“有理”的违法行为严肃处理,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树立执法者的权威。另一方面,执法者 要切实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让执法司法行为令人信服,用公正赢得权威。没有执法部门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再好的法律,也难以彰显其权威性,难以起到规范人 们行为,规范社会秩序的作用。正如英国法学家培根所说:“一次不公平的判决比多次不公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多次不公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判 决则把水源败坏了。如果专门的执法机关尚且不能严格执行法律,怎么能够要求广大公民、社会团体严格遵守法律呢?古今中外的历史都证明,凡能做到执法如山,法制的权威与尊严就能得到较好的维护,就能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就能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在我们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更需要做到这一点。现在执法 活动中出现的“执行难”、袭警等现象,虽然有其复杂的社会原因,但由于有的执法部门执法不公而影响了这些部门的公信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切实解决执 法和司法不公的问题,提高执法部门的公信力,是维护法律权威的一项重要措施。贯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是一场从思想观念到实际行动的深刻革命,也是一个漫长 而艰巨的历史过程。政法机关作为国家专门的执法司法力量,肩负着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重要使命。全体政法干警必须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理念,自觉用这一理念 指导执法司法行为。努力提高法律素养,是我们政法干警实践依法治国理念的前提和基础。政法机关是专门的执法机关,几乎每天都在与法律打交道。政法工作这种 专业性很强的特点,决定了政法干警必须具备较高的法律素养。学法、知法、懂法,是对每一个政法干警的基本要求。对于政法干警来说,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具有两 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对国家的重要法律法规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知道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二是对与自己履行职责有关的法律法规要熟练掌握、熟练运用。当 前,从总体上来说,广大政法干警学习法律的风气很浓,政法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严格执法是法治是依法办事观念对政法工作的必然要求。一部法律,即使立法意图再美好、法律结构再严谨、法律规定再具体、法律条文再完善,但如果执法不严,在现实中得不到切实执行,等于一纸空文。不仅如此,如果执法不严成为一种经常发生的现象,就会使社会公众普遍产生对法律的轻视和忽略心理,从而对法律的权 威和尊严造成严重损害,依法治国也就无从谈起。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又包括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两个方面。所谓实体合法,就是在法律明确授权的前提下,执法机关 对执法当事人作出的处理决定要严格符合法律的具体规定,而不能没有法律依据,也不能任意适用法律。现实当中,一些执法人员把自己和法律划等号,认为“我自 己就是法律”,执法的随意性很大,如交警执法中的“开口罚”,有的审批部门“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等等,这些都是执法理念 不端正导致的违法行为,应当按照严格执法的要求认真加以整改。所谓程序合法,就是执法行为应当严格遵守法定程序。法定程序既是严格执法的重要依据,也是严 格执法的重要保障,同时还是遏制执法过程滥用职权和腐败现象的重要武器。在现实当中,由于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缺乏程序 意识,不重视、不严格遵守执法程序,应当履行通知的手续而不通知,应当告知相对人的权利而不告知,应当举行听证的而不举行,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法律的严肃 性,也侵犯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造成执法不公、引起执法相对人不满的重要原因。因此,执法人员应当切实增强程序意识,自觉做到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 手续执法。这是依法办事原则对执法结果合理性的要求。法律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意志的体现,严格执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 益。具体到执行某一部法律,检验我们执法行为合法、正当与否的一项重要标准,就是执法的结果是否符合这部法律的立法宗旨。强调执法结果符合立法目的,就要 强调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尤其要克服当前执法环节中存在的部门保护、地方保护、只重视单位利益和个人主义的倾向。比如,罚款作为一项行政处罚,其目的 本来是维护某一方面或者领域的社会管理秩序,但是有的地方和部门却将罚款作为创收谋利的手段,甚至强行制定并分配罚款指标,这就背离了法律设定罚款处罚的 初衷。类似这种目的不正当的执法行为,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切实加以克服和纠正。

模范遵守法律,是政法干警的应尽责任。特别是领导干部更应是模范守法的模范。政法干警模范守法对于培养整个社会依法办事的观念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在普通 社会公众眼里,执法者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法律的地位、权威和形象,执法者就是法律的化身。如果执法者能够自觉尊重法律,模范遵守法律,时时处处注意维护法 律的权威和尊严,就为全社会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从而给社会和广大公民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带来积极影响。反之,如果执法者不尊重、不遵守法律,甚至执法 犯法,带头破坏和践踏法律,那么,也同样为全社会树立了一个恶劣的典型,普通群众也会不尊重、不遵守法律,并进而产生对法律尊严的轻视和对法律权威的怀 疑。同时,政法干警模范遵守法律也是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尊重,是对自己的尊重。因为我们是执法者,法律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如果我们自己不带头遵守法 律,不去维护法律的权威,导致整个社会轻视法律,到最后,我们的工作、我们的职业也就不会被社会所尊重,也就丧失了价值和尊严。因此,每个政法干警都应当 保持清醒的角色意识,始终牢记自己所肩负的神圣使命,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克服特权思想,从我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时时自觉遵守法律,努力维护法律的权威 与尊严,以模范守法的实际行动,赢得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的尊重和对执法者的信任,从而使依法办事的观念深入人心,有力推动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实施。政法机 关和政法干警自觉接受监督,就是在行使执法司法权力的各个环节都要依法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制约,并把监督制约作为推动和改进工作的动力,保证和促进严格公正 文明执法。绝不能认为监督是不信任、“找碴子”.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应切实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接受监督既是宪法和法律的明确要求,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的保证,是防止和纠正执法不公、执法违法的重要途径,也是对政法工作和政法干警的帮助、支持和关爱。一些干警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一条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监 督,结果是既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也给自己及其家庭造成了追悔莫及的损失。因此,每个政法部门,每个政法干警,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监督就是爱护”、“严是爱、宽是害”道理,真诚欢迎监督,主动接受监督,自觉把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执法办案的全部活动置于各方面的监督之下。审判、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 职权是宪法和法律的明确规定。但是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并不意味着不要监督,更不能以此为借口排斥监督,任何权力都必须受到监督,司法权力也不例外.实际上,政法各部门对建立完善监督制约机 制高度重视,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很强,比如,有的政法机关就曾作出过自觉接受舆论监督的规定,有的政法机关领导同志多次强调各级部门和工作人员要强化接受 监督的意识。与此同时,我们所主张和实行的监督,是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监督,这种监督是支持而不是干预,是督促而不是越俎代庖,是 对办案过程中违法行为的监督、纠正而不是代替司法机关具体处理案件。因此,监督者也要掌握合法、正当监督与不正当、非法干预之间的界限,严格依法监督。总 之,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和接受监督是有机统一的,共同目标是正确行使权力,保证执法公正。

政法各部门在刑事诉讼活动中要忠实贯彻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重要原则,特别是要注意克服和纠正实践中重配合、轻制约的错误认识和做法,坚持以事实。

有关依法治国的心得作文范文集锦5

中共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预示着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将建立起来一个新的体系——“法治体系”。

自1997年的_大提出要在20_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来,我党一直在不断地推进法律体系的建设,时至今日这一目标已如期实现;此次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中国未来要形成“法治体系”,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

“法治体系”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应包含多方面内容:排在第一位的是党的依法执政,然后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社会共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法治体系”的目标是实现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全面法治化。其意义在于充分保障公民权利、提升公共决策绩效、建设和谐社会、维持国家长治久安。

中共报告确立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也意味着中国的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将从“国本”法律观回归“人本”法律观。这一法律观将使中国法治在价值理念上发生重大变化。

自_大以来,我国的法治工作有两项基本成就:一是法律体系如期形成。中国仅用三十几年时间就走过了他国三百年走过的道路,改革开放之初“无法可依”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二是人权事业全面发展,其成就可与经济相媲美。

虽然我们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也应当看到目前我们仍存在一些问题,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法律的实施特别是法律准确、有效、全面、统一的实施就成为法治建设新的主要矛盾。中国建设法治国家已进入攻坚时期,因此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也是必须要解决的。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法治思维是以合法性为判断起点而以公平正义为判断重点的一种逻辑推理方式。其包含四方面内容并要相统一:“合法性思维”,即任何行政措施的采取、任何重大决策的作出都要合乎法律;“程序思维”,要求权力必须在既定程序及法定权限内运行;“权利义务思维”,即以权利义务作为设定人与人关系及人与公共权力关系的准则;“公平正义思维”,即公权力要以追求、维护公平与正义为价值尺度。

报告重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就是要用平等的宪法原则去“反人治”“反特权”“反腐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是法治社会的基本特征。

报告强调的就是要把领导干部已习惯的行政思维、领导思维、管理思维转变为法治思维。领导干部要成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典范。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和运用法治方式应成为领导干部“依法执政”和管理社会的基本功。

中共提出到20_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其中法治又有新目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中国法治建设有三个关键问题:一解决党的依法执政问题,只要党能够依法执政,法治国家就有保证;二是建成法治政府的问题,只要能够依法行政,法治国家就有希望;三是司法公正问题,只有公正司法,人们才会信赖法律。

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要注意两个“权威”一是法律的权威,即宪法法律至上;另一个是司法的权威,它是维护法律权威的权威。没有后一种权威,前一种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司法是法治的“最后一道防波堤”。

报告就此提出:“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深化司法改革的关键,应继续深化司法职权配置,把法治的重心建立在司法之上,党和国家要逐步习惯通过司法实现长期执政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将宪法赋予的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落到实处;通过提升司法机关的政治地位和落实其宪法地位来树立司法权威。

有关依法治国的心得作文范文5篇集锦

第二篇:党课心得——依法治国

尽管这次党课学习培训时间不长,但在老师的谆谆教诲和认真讲解下,我对全面依法治国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

依法治国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目标的要求,是建设法制中国、廉洁中国的根本要求,为我们党治国理政提供了基本遵循,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的基本治国路线。依法反腐、制度反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审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反腐历程,反腐以治标开始,在过程中逐步制度化,通过一系列规范性的做法,最终达到治本的效果。反腐倡廉、为民务实清廉是依法治国的重大实践,从严治党,加大依法治国的力度,不断打磨“依法治国”的韧度。

改革发展离不开法治,治党治国必须依法。中央反复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打虎拍蝇”,彰显“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反腐败没有禁区”的坚决态度。党员领导干部,无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党内、军中、国外均无藏身之地。党纪划定的“红线”不能越,国法设定的“雷区”不敢闯。遵纪守法,才能安邦定国。

依法治国是民心所向的重大决策。人民群众历来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特权思想等污染政治生态现象深恶痛疾。一段时间以来的反腐肃贪进程,本身也是中央依法治国的生动实践,用“法治”这把利刀彻底斩除滋生腐败的毒瘤,从严治党才能落到实处,否则,党心散了,民心伤了,再大的成就,也不过是过眼烟云;再多的繁华,也不过是镜月水花。“打铁本需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不仅是一种政治责任,也是一种法治责任。因此,要带头成为法治精神的践行者、捍卫者,不断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自觉增强纪律和法治观念,努力做好遵规守纪的先行者。

依法治国在路上,没有终点,从严治党永无休止符。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迈过前进道路上的沟沟坎坎,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执政智慧和魄力的考验。我们坚信,经过打磨过后的依法治国方略,更有韧度,将为从严治党提供坚强保障,在具体执行上更有力度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坚强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自觉维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实现全民守法的目标,把“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之一,阐明了守法对于法治建设的重要作用,必将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产生深刻影响。

“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从制定出新中国第一部法律婚姻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我国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但法律要充分发挥作用,离不开信法、守法的深厚土壤。如果一个国家没有法治信仰,一个社会缺乏法治精神,法治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根之花、无源之水,法虽立而难行。只有把培育法治信仰、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树立法治意识置于法治建设全局的重要位置,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才能让法治在人民心中生根,在社会运行中生效。

信仰不会自发产生。培育法治信仰,离不开富有成效的宣传教育。只有通过深入基层、走进社区等方式,深化和创新法治宣传,扩大和增进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了解,才能进一步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培养知法懂法守法的现代公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需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让法治进校园、进教材,将法治精神和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提高普法教育的有效性,从知法懂法进而到信法用法,牢固树立起对法治的信仰。

法治建设有赖实践。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感知,很大程度来源于切身体验。完善和健全公共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司法救助,让老百姓打得起官司,让群众合理诉求及时就地解决,全社会尊法守法必然渐成风尚。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畅通群众权益保障法律渠道,建立健全人民群众依法维权、化解纠纷、利益表达等机制,使群众合法权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切实维护和保障,就会极大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法治信仰落地生根找到坚固支点。

事实是最有力的说明,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是法治信仰最好的支撑。法治不是抽象概念而在于具体实施,存在于每一次执法、司法实施的过程中。公正的裁判是加固法治信仰的基石,而不公正的裁判会污染法治精神的源头。如果通过正常程序不能得到公平正义,人民群众对执法部门司法机关就难以形成信任,其公信力就会受到损害。只有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坚决破除各种潜规则,让违法者付出代价,杜绝法外开恩,对每一起司法个案都公正审理,才能使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成为全民信仰。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培育法治信仰,离不开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引领示范。近些年来,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在不断提高,但一些贪赃枉法、违法违纪插手干预司法个案等现象依然存在,侵蚀着法律的权威,损害了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仰。只有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体现出对法治的忠诚和捍卫,不违法行使权力,更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违法者受到惩处,才能引导群众相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带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治之风,坚定法治信仰。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在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进程中,只要我们每个人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持之以恒争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第三篇:依法治国党课心得

篇一:党课心得体会:十八届四中全会法治反腐

党课心得体会:十八届四中全会法治反腐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主题,提出许多遏制贪腐的措施,开启了反腐工作进一步朝着法治化、制度化方向迈进的新篇章。

回顾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历史,我们党对于反腐败的坚决态度和有力举措是一以贯之的,同时,我们党多年反腐工作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又清晰地呈现出从运动反腐向制度反腐的前进轨迹。依法治权、依法治官是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也是法治思维下反腐治权的必然要求。法治反腐是制度反腐的新超越,更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和稳定性。法治反腐突显的手段和目标就是“治权”,法治反腐是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

十八届四中全会为建设法治中国设计了一个宏大蓝图,蓝图的核心就是约束、制约、监督权力,并为遏制和预防腐败构建出路线图。从法律层面提到法制建设,设计出由上到下的一系列法律和相关司法体制改革以及法律教育的方方面面。腐败归根结底是公权力的腐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这正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最大成果之一,也是以法治权将腐败真正斩草除根的治本之道。涉及权力产生、运行、监督和问责的系统化过程,需要让权力的产生、运行每个环节、各个层次都受到有效的监督、制约,并形成有机的统一体系,使权力运作具有

可控性。以法治权,实现权力的良性运行,需把握和落实几个关键环节

一是依法产生权力。权力产生时充分体现权为民所赋,尊重民众的选举监督,在民众选举中实现权力的让渡,形成监督权力的主体。使公共权力的使用者真切地感受到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真实地“向下”负责。同时,民众选举的过程就是选择群众信任的、有责任心的代表者的过程。这就要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更加尊重健全民主制度,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选举制度和工作机制。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形成党内选举与人民选举的互动,着力开发民主选举建设的空间。

二是依法保证运行。对公权力而言,行使职权的行为自始至终须有法律依据,法无规定即禁止。要加快制定权力标准和运行规范。针对当前权力边界不够明晰的问题,根据不同性质和层次的领导机关及职务类别的权力需求,对权力的内容、适用范围、适用对象、适用程序,以及超越职务权限用权或违规用权应受的惩处等,从制度上做出明确规定,从法律上做出明确解释。要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为各种行政行为提供最基本的权力边界和程序规则,防止决策机关规避程序法滥用决策权,确保每项权力都受到法律的严格约束。

三是依法保障监督。有权就必须有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是危险的权力。法律可以对权力加以限制,并且落实到国家制度设计和公权力配置上,建立对公权力和公权力行使者的制约监督机制,有效压缩腐败活动可以利用的“灰色空间”。要通过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建设,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要通过公开约束规范公权力。完善公开制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实现公权力全过程的公开。要创造人民监督和批评政府的条件,拓宽民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决策权的管道,充分利用现代新兴媒体监督的便利,实现对公权力行使的全时空监督,防止权力滥用和失控。四是依法规范问责。以法律的形式建立规范对官员的一切行为和后果都必须而且能够追究责任的有效机制。要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健全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罢免等问责方式和程序。要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对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该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严格追究行政首长、负有责任的其他领导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五是让权力在权力间形成制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不仅要建立健全对权力的约束制度,让权力在法律制度的

框架内运行,还要让权力在权力间形成制衡。因为权力是不具自律性的,有了法律制度不等于权力会自动钻进制度的“笼子”。历史上,管仲指出“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明代张居正感叹“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讲的都是这个道理。这种制约机制应当是“自动化”的机制,是制度不执行不行的机制,是责任明确、有错必究的机制,是破解“谁监督监督者”死结的机制。这种机制就是让每一项涉及人民、国家、党的利益的重大决策,都不可以由一项权力独自完整地作出。要寓制衡于各权力之中,使每一项重大权力都是在规定的程序下、在约束的机制下行使,都是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运行。篇二:某干部忠诚、干净、担当党课学习心得体会

某干部忠诚、干净、担当党课学习

心得体会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学习工作的相关安排,现谈谈我对党课学习的心得和感受。

一、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体会

总书记考察云南,提出要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我认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对于我们我县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同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学习“三严三实”及“忠诚、干净、担当”的体会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贯穿着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内在要求,体现着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政治品格,“三严三实”蕴含着严格的政治原则和严明的纪律要求,是党

员干部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准则和目标追求。今后我要把“三严三实”作为检验党性修养和言行举止的一把尺子、一面镜子,深入学习焦裕禄、杨善洲精神,积极践行“三严三实”,做到心中有党不忘恩、心中有民不忘本、心中有责不懈怠、心中有戒不妄为。我要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习为契机,强化讲规矩守纪律的意识,严格执行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党风廉政纪律、作风纪律、财经纪律和工作纪律,严格规范权力运行,提高遵纪守法和规范建设能力和水平。

我认为,“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与我们党的好干部标准是一脉相承的。尽管各个历史时期党对干部的要求不同,尽管不同时代的优秀干部各有特点,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是始终不变的价值底色,德才兼备是始终贯穿的价值主线。“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体现了做人做事做官的高度统一,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个人干净是党员干部做人的底线,敢于担当是党员干部为官的职业素质,“三句话”实质上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做人做官做事的“三要素”,缺一不可。这“三句话”既朴素又简洁、既好记又易懂、既有

现实性又有针对性,要求明确、掷地有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是辩证统一的整体,涵盖了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业务建设、作风建设、品德建设等各个方面,更加突出了对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要求、党性修养要求和职业素质要求,是对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的丰富和发展。谢谢大家!篇三:最新党课学习心得体会

党课学习心得体会

2015年*月*日至*日,我很荣幸参加了党课培训课程,这段时间的学习,不仅增加了我对党的进一步认识,更重要的是,使我的思想修养都受到了一次彻底的洗礼。通过近一段时期党校培训,使自己在思想上有了很大提高,深刻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今后,我将以满腔热情投向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求最终加入中国共产党,去承担建设和发展祖国的历史重任。下面就谈一谈我参加这次党课学习后的几点心得体会。

第一、学习泉州党史。通过系统学习《中共泉州地方史》、《中共泉州党史人物》、《泉州革命建设改革史画集》等文献刊物,深入了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泉州革命斗争和建设发展的艰难历程。1927年1月中共闽南部委在泉州府文庙明伦堂建立泉州特支,掀开了泉州党史的第一页。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爆发了永春东区、鳌峰农民运动和惠安暴动,建立了安南永德红色政权,进行了激烈的武装斗争;在抗日战争时期,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泉籍华侨也奋起参加抗战,同时积极与国民党顽固派作斗争,为解放战争奠定了政治、组织和武装基础。在解放战争时期,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游击战争,并与1949年8月全面解放了泉州。我深深的感受到革命斗争艰苦卓绝,胜利果实来之不易。

回顾泉州84年的党史,泉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人民、民族解放事业进行了坚强不屈的革命斗争,用鲜血和生

命创造了永垂青史的光辉业绩,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

通过党史的学习使我明确了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共产党员必须是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无产阶级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共产党人终身所信仰、所向往、所执著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是支配共产党员思想和行动的强大的精神支柱。我们更要积极宣传,身体力行,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四个全面”重要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二、对党的进一步认识。在老师们的讲课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到的知识,也理清了一些原来自己对党认识中的误区。他们的精彩讲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我对党的性质、纲领、任务和宗旨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对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理论的学习,对我国的国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四个全面”的具体内容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是党的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是党治国理政的总纲。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就能更好统筹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与实现中国梦的统一,坚持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统一,以全面深化改革来破解民族复兴和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各种深层次矛盾问题,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来确保发展风险有序可 控,以全面从严治党来强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第三、学习党的组织原则和纪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原则,这一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人民争取解放的革命实践中产生的,同时伴随着党的建设和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和完善。它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民主和集中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民主是集中的基础和前提,集中是民主的指导和归宿。作为共产党员一定要权衡好这两者的关系,不能因为自己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不论什么时候,都要坚持好民主与集中相统一的原则。时刻为人民服务,为群众说话,全心全意为人民,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建设。

从小到大,我们都对纪律这个词耳熟能详。在家父母教育我们要有家教,要遵守做人的纪律,上学后老师也教我们要守纪律。在任何地方都要有纪律,纪律是一个组织严明的代表,一个有纪律的人是一个有着高修养的人、一个有作为的人、一个有利于人们的人。有规矩才成方圆,国家有法律,党内有党纪。那么什么是党的纪律呢?党的纪律是一个政党内拥有制定党内法规权力的机关按照党的政治纲领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根据革命斗争和建

设的需要,根据党的章程制定和颁布的各种规章制度、条例和决定的总和。党的纪律又具体分为政治纪律、经济纪律、组织纪律、宣传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人事纪律、外事纪律、保密纪律等等。简单地说,党的纪律就是党内的各种党规党纪,所有党的组织和党员必须遵守。

党课结业了,回想这一过程,每次学员们都很早来到教室,讲课时认真的听,仔细的记,积极地参加讨论,培训班的每一学员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都互相影响着。从大家的身上我感到了一种活力,一种动力。我深知国家的希望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所以我们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在我周围,有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克己奉公,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处处为他人着想的精神一直感染着我。让我更加迫切的想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愿成为中国共产党中的一员,将青春和热情献给党,献给国家。篇四:党课一些知识点

十八届四中全会核心考点(易以小题形式进行考查)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五个体系: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①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②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③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④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⑤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五个坚持)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③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⑤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3.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党的领导,①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②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③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④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4.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项重大任务,这就是:

(1)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2)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3)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4)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5)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6)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6.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7.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8.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9.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①健全依法决策机制,②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③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④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10.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

11.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1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

13.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

党章考试重点

1、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填空)

2、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填空、选择)

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填空、选择、判断)

4、党在现阶段的三大历史任务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填空)

5、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填空)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填空)

7、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填空)

8、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填空、判断)

9、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填空)

10、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判断)

1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填空)

12、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党要适应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填空、选择)

13、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党的支部,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填空)

14、预备党员的预备期(入党时间)从支部大会通过他为预备党员之日算起。党员的党龄,从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之日算起。(填空、选择、判断)

15、党员缺乏革命意志,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党的支部应当对他进行教育,要求他限期改正;经教育仍无转变的,应当劝他退党。劝党员退党,应当经支部大会讨论决定,并上报党组织批准。如果被劝告退党的党员坚持不退,应当提交支部大会讨论,决定把他除名,并上报上级党组织批准。(填空、判断)

16、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组织生活,或不缴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支部大会应当决定把这样的党员除名,并上报上级党组织批准。(填空、选择)

17、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选择)

18、党的中央委员会每届任期为五年,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由中央政治局召集,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接受监督。(选择)

19、凡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基层单位,都应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填空、选择、判断)

20、党的基层委员会每届任期为三年至五年,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为两年或三年。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的书记、副书记选举产生后,应上报上级党组织批准。(填空、选择、判断)

21、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填空)

22、党的基层组织要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培养,做好经常性的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青年中发展党员。(填空、选择)

23、党的纪律处分有五种:警告、严重警告、撤消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填空、选择)

25、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开始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填空)

26、1945年7月,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填空、选择、判断)27、1997年10月,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填空、选择、判断)28、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填空、选择、判断)

2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填空、选择、判断)

30、中国实行的政党制度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填空)

31、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的十六字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填空)

3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概括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高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填空)

33、私营企业主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党员的成分不是影响党的性质的决定性因素。(判断)

3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填空、选择、判断)

37、党的“两个先锋队”性质是一个相互依存、紧密相连的一个统一整体,前一个先锋队是后一个先锋队的必要前提,后一个先锋队是前一个先锋队的必然要求。(判断)

38、党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与前苏联提出“全民党”有根本区别。“全民党”不讲入党条件,抹杀了党的阶级性、先进性,实质是把苏共变为普通群众组织,取消了党的领导。(判断)

39、党的领导地位是人民的历史选择,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填空、选择)

4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我们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填空)

43、党的七大第一次会议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写入党章,从而标志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宗旨的完全确立。(填空、选择、判断)

44、全心全意位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是对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填空)

45、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新时期党的宗旨的继承和发展。(填空)

47、党的指导思想是党对于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认识,是党的全部理论观点、价值体系的集中体现,因而也是党制定全部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战略、策略的理论基础,是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的行动指南。(填空)

48、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填空)

49、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我们党的特性决定的。(填空、判断)

50、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填空)

51、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填空)

52、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最新的理论成果。(填空、判断)

53、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填空)

54、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填空、判断)

55、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国家而奋斗。(填空)

56、“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填空、判断)

57、共产主义理想,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精神支柱。(填空)

58、民主集中制的定义: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 度建设上的创造性应用,是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率的制度。(填空)

59、民主集中制的概念是由列宁提出来的。(判断)

60、民主集中制的实质和科学内涵: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填空)61、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即“四个服从”。(填空)

62、党的纪律定义: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填空)

63、党的纪律的基本特征有三个:自觉性、强制性、平等性。(填空)64、党的纪律基本内容有:政治纪律、组织人事纪律、廉政纪律、经济纪律、群众工作纪律、保密纪律、宣传纪律、外事纪律、道德纪律等。(填空)

65、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填空、判断)

68、党的作风,是指党的组织和党员个人在生活中一贯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

为。包括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习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等。(填空、选择)

69、党的优良作风重要性体现三个关系,即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填空、判断)

70、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判断)

73、党员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法律、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真本领。(填空)

74、党员有行使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权利。党员权利是实现党内民主的重要保障,是党员参与党内事务、发挥作用的有力保证(填空、选择)篇五:党课学习心得体会

党课学习心得体会

————学号:********* ;姓名:*** 2015年,这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是我人生中特别的一年,这一年,我迎来了20岁的生日,这一年,我与党有了个亲密的约会,而这个党必将彻底的武装我。清楚的记得那一天的中午,当我知道我可以参加党课培训课程时,我的眼睛湿润了,留下的是激动的泪水,激起的是难以按耐兴奋。为什么我泛红的眼里含着泪水,那是因为这表明了我在学校的表现得到了党的肯定,我在学校的行为得到了党的认可。我仿佛看到了我们伟大而先进的党在向我招手,而我正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的向党旗下走去!

在这段的宝贵学习期间,我认真的学习了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端正了入党的态度,明确了入党的动机,真正的了解和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同时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是多么优秀的一个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两个先锋队”,“一个核心”和“三个代表”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体现了我国实际国情,是对我国国家建设和发展所做出的精辟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最新发展。理解到了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党全部活动的理论体系,是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根据十八大的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后,总书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战略思想,中国梦已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新内涵。

全新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党从成立时起,就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现阶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中,我们党要始终坚持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里利为民所谋。我觉得其中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其关乎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人民群众的人心向背。肃贪惩腐是从严治党决定性一招,攸关党的生死存亡,攸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开弓没有回头箭”。在这场与“腐败分子”的殊死较量中,我们不能退也退不起,不能输也输不起。坚决打击反腐,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自己的根本宗旨。这就决定了党与腐败水火不容。从新中国成立之初严惩腐败分子刘青山、张子善,到十八大以后空前的反腐,再到习总书记领导下的“老虎苍蝇一起打”,党始终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拼的是决心,是韧劲,是战略,是人心。在反腐这个过程中,我们去其“糟粕”,扬其“精华”。近日,总书记对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指出,邹碧华同志是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他崇法尚德,践行党的宗旨、捍卫公平正义,特别是在司法改革中,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政法干部要以邹碧华同志为榜样,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征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法治精神,忠诚敬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所以,我坚信在习总书记的领导下,我们的党一定能做到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有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在这个学期期间,不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我们还组织去了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性质的地方参观。我们组织的是去广州的黄埔军校纪念馆参观的。在那里,我与革命先辈们来了一场零距离的心灵问候。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辈们的伟大!他们不怕艰难,不畏流血,不惧牺牲,为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明天,献出了一生,生命不止,革命不息。其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的

共产党革命先辈,如袁振英、陈 赓、许光达等,他们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革命先辈们在艰苦的岁月里任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伟大精神值得我学习,这种刻苦奋斗,不畏艰难的的精神在当今社会具有重大的学习意义。我将会用次精神来武装我,让我不再会轻易的对困难说不,我要直面困难,挑战困难。

经过这次的学习,我不仅增加了对党的进一步认识,更重要的是,使我的思想修养都受到了一次彻底的洗礼,使自己在思想觉悟上有了很大提高。从现在开始,我将以满腔热情投身于学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并且加强实践锻炼,积极投身于“创新争优”活动。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得到党的肯定,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去承担建设和发展祖国的历史重任,用自己的青春和实力去装点“中国梦”的蓝图。

第四篇:依法治国心得总结两篇

依法治国心得总结两篇

法治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文明的标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和保障。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以及“五个坚持”的基本原则、六个方面的重大任务,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做出了全面部署,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纲领性文件。

当前,社会转型进入深水区,法治的作用和地位更加凸显。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都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和规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不仅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且也和人民的幸福安康及个人的梦想息息相关,符合包括广大职工群众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利益和诉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提出了要求。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我们必须找准切入点、着力点、落脚点,把职工群众的智慧力量凝聚到支持、参与、投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中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推进工会工作法治化、制度化,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工运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巩固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方针的落实,努力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方面,推动法治的完善和落实,维护职工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落实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加强源头参与,促进科学立法,推动我国劳动法律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努力使全体职工享有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促进广大职工实现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依法履行维权职责,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努力维护职工群众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积极推动职工群众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要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努力提高工会依法开展工作水平,坚持依法建会、依法管会、依法履职、依法维权,把工会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这是法治社会题中应有之义。广大职工群众既是法治的受益者,也应该成为法治的倡导者和建设者。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中,广大职工群众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自觉学习各种法律知识,坚定法治信仰,树立法治理念,培育法治精神。学会运用法律,通过合法渠道维护自身权益,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只有营造一种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才能顺利运转,社会公平正义才不会缺席。营造这种氛围,人人皆有责。而一旦形成这样的社会氛围,人人皆受益。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中国的宏图已经徐徐展开。让我们凝聚一切智慧和力量,沿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指明的方向,为建设法治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不懈奋斗!

依法治国其实是老生常谈,但却家务事,依然是一本糊涂帐,究竟原因就是没有超越家务事的范畴,而不能成为社会公共事务。民主法治的实质就是来自会社会、全民的公约,任何自然人、法人都要遵守,没有例外,这样法治才不会成为傀儡,才不会有太上皇。

依法治国,关键在于这几个方面,一是这个法律怎么样,由谁来制定,是怎么制定,由谁来执法,又是怎么执法的;二是治的对象是谁,主要是谁在违法。我觉得网上有好多观点很有启发意义,比如进一步明确了法治的重点对象,也就是违法犯罪的主要人群,如领导、官

员、有钱有势人物、政府甚至党组织本身,法治的抽象对象就是特权,追求特权是违法的主要诱因;其次,法治不是专政的手段,相反,不管是专政还是政府执政、行政都必须遵循法治,包括党人领导也应在法治的约束之下进行。

有一个观点本来就是伪命题,那就是由谁来依法治国,因为法就是“主体和主语”,关键是立法问题,法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也不可能从地里自行长出来,所以说还有一个“人民民主与党的领导”问题,那是法的催生婆,甚至是法的父亲母亲,但法一旦落地了,特别是法成长、成人了,法就是独立的主体存在,具有独立意志,父亲母亲就不能随意干涉和取代了。当然这个比喻有些不恰当,因为法一旦建立和启用,那么党的领悟和人民民主也必须在法治的范围下行动,否则就是违法的。

治国当治吏,法治的重点对象和使命就是把权力关进法治的笼子里,而其中最需要限制的权力就是特权的扩张、膨胀和蔓延。法治的实质就是还权于公民,也只有法治才能还权利于公民,才能明确和保障每个公民的权利。

第五篇:依法治国心得(律师版本)

律师是法制社会的鼎力之柱

——读《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有感

在法治社会中,律师是法律职业队伍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也是检验法治社会成熟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律师是维系民权平衡公权的砝码;是维持市场经济大船不偏诚信航道的舵手;更是嫁接公民和法制政府的桥梁。一言以蔽之,律师是构建法制社会的鼎力之柱。

2015年8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20日在全国律师工作会议上指出:“律师制度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要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进一步规范律师执业行为,深化律师制度改革,加强律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律师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重要作用。”从中可窥见,虽然律师对于法制社会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律师真正能够体现价值的前提是有一个以公平正义为灵魂,党的领导为核心,并且紧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法制社会。而法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以至于成为当代之中国暨改革开放经济成果后又一闪耀世界的制度成果,则需要大幅度提升律师的法制地位,以致其可在更高层次发挥应有的作用。律师之于法制,是一个前者有赖于后者而生,后者依靠前者而壮大的同生共息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为确保国家法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习近平同志围绕全面依法治国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对于法制建设至今的中国而言,无疑是站在历史长河之畔的峰峦之上,以前所未有的高远视角,审视过去几十年的法制建设成果,同时为未来的法制建设指明方向。这对于当下的律师行业而言,历史的机遇近在咫尺,相较于以往,律师地位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相应的,则是律师队伍肩头更重的法制重担!在未来的法制社会中,律师不仅仅作为法制建设的见证人、检验人、谏言人,更应当成为中流砥柱,扛起律师在法制社会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对此,律师自身要完善执业能力、提高道德水平、加强社会责任感,以适应新时代法制社会的具体要求。

完善执业能力,是律师的立身之本。每一个律师都是实干家,以切实解决当事人的实际问题,把控未来潜在的风险作为职业目标。所以,相较于其他行业,律师工作不存在天马行空的肆意想象,亦无走马观花的浪漫情怀,而是刻板到书写的每一个字,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确保所维护的权利都在可控的范围内分毫不差。当然,严谨的工作态度不与固步自封划等号,创新力仍然是律师工作的生命力。为当事人设计新颖的风控方案,在传统律师服务领域拓展新的市场需求,都是律师执业能力的重要体现。创新力是工作热情的生命力,是保持前行不被淘汰的机动力,这在任何行业都放之四海而皆准,律师行业依旧不例外。

提高道德水平,是律师的职业灵魂。律师应建立忠于国家法律和客观事实的职业信仰和执业操守,孔子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律师在执业过程中,任何工作的开展有赖于当事人的授权,“受人之托,尽人之事”,当事人的信赖才是律师工作的基础。守护好每一位当事人的信任,才是最坚实的职业保障。于此同时,我们国家的法制建设初见成效,但是我国经济水平发展的不均衡,也同样造成公民的法律意识培养滞后,法律服务无法平等接受,这需要律师的付出。所以,律师在执业中要关注弱者,不能仅凭利益所驱,需要做到“谨而信,泛爱众”。在常规的法律工作之外,积极参与法律援助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时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把服务好当事人、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光荣使命。

加强社会责任感,是律师的终极目标。前之所述的执业技能、道德水平是一个合格律师的必备素质。但在新形势、新机遇下,“合格”的标准已远远落后于滚滚向前的法制建设车轮。律师不能只做法制建设的追随者,甚至是法制建设红利的享乐者,而应当扛起法制建设的重担,推动其加速前行!劳动合同法、物权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近年来,多部法律法规的立法、修订,都凝结着律师界的专业意见和建议。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民事权利法律的立法问题上,律师的实践经验将使立法更接地气,司法才能落到实处;而在调整涉及到公民基本权利的公权力法律的立法问题上,律师的声音将是普通公民最好、最有利、最专业的转述。在立法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反映公民意志,就靠律师在这之间架设起无沟通障碍的桥梁。

《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一书的摘编讲话中,习近平同志一语道出了法制的核心: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这是习近平同志为未来法制建设树立起的制度标杆,我们的法律体系日益完善,但是距离真正的法制核心尚有一段距离,如何打破这一距离的鸿沟,必将是当代律师的历史任务!

下载有关依法治国的心得作文集锦(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关依法治国的心得作文集锦(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依法治国的讲座心得

    依法治国讲座有感 在湖南师大麓山论坛的讲座上,周教授详细阐述了自己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体会,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

    依法治国依法治疆心得[最终版]

    篇一:依法治国_心得体会 坚持依法治国 ------2015开学初集中教育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

    XX年依法治国的心得感想

    XX年依法治国的心得感想 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

    依法治国

    如何看待“ 四个全面” 之“ 全面深化改革” 学院:大气学院姓名:吴谦学生号:32012090210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分别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

    素材:依法治国 1、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 2、人胜法,则法为虚器;法胜人,则人为备位;人与法并行而不胜,则天下安。——苏轼 3、治国者,必以奉法为......

    依法治国

    热点与教材热点点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 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

    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 1、 依法治国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关系:依法治国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之一、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依法治国

    人民日报社论:实现依法治国的历史跨越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和支撑。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