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赞美川藏铁路建设心得体会
赞美川藏铁路建设心得体会
2006 年 7 月 1 日,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对推动青藏两省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各族群众生活、增进民族团结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世纪工程”之称的川藏铁路,是一条连接四川省与西藏自治区的快速铁路,是青藏铁路后的第二条进藏“天路”,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干线铁路之一。
百年梦想照进现实。今年 9 月 30 日,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川藏铁路“最难段”的获批,意味着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夙愿即将成为现实。从清末赵尔丰倡议修建川藏铁路,到孙中山先生在《实业计划》中描绘了修筑天路的梦想,再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川藏铁路的规划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跨越历史的长河,从最初的探索设想到最终的规划建设,一个世纪有余的等待,一个世纪有余的期盼,这条见证民族兴旺、国家盛衰的铁路,这条曾经一度被认为不可能建成的天路,在一代代勤劳勇敢、不畏艰险的中国人努力下,正在变成现实。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建设川藏铁路这条交通大动脉,是在“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日新月异的当下,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深切关怀,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展现,传递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温度,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希望,让各族人民群众在共享发展成果中获得幸福感。随着将来川藏铁路的建成通车,会在世界屋脊上再开辟一条经济、快速、大动能、全天候的运输大通道,打破既有空间格局,缩短时空距离,密切川藏两地的经济互动和人文交流,加快川藏两地开放开发,必将极大激励川藏两地各族群众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共同协奏出一曲团结一心、共同奋进的华美乐章。
挑战极限,勇创一流。人们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入藏天路更是难上加难。川藏铁路所经地区,既有比成昆铁路“地质博物馆”还要复杂的地质条件,又有比南昆铁路“地下迷宫”更为艰险的路段,还有比青藏铁路“筑路禁区”更为艰巨的挑战。生态环境敏感、环保压力巨大,建设条件艰难、施工周期超长,安全风险突出、防灾救援困难,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具挑战性、最具
复杂性的铁路工程项目。在如此复杂的地质环境下修建铁路,必将面临大量的科学和技术难题,对我国的科学技术和综合国力提出严峻挑战,广大铁路建设者要继续发扬“两路”精神和青藏铁路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把美好蓝图变成现实。
第二篇:“青春建功川藏联网”先进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
“青春建功川藏联网”先进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
佛说“
一夜一菩提”,我说“一看一人生”。
经过300多天的努力,国家电网送配电工人完成了世界上一个奇迹——在川藏高海拔地区架起了500KV电网,给一直生活在黑暗中的藏族人民送去了光明和温暖,在中国西部架起了一条天路。
看了这次报告,我深有感触,在那么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他们克服了高原反应、地震、高温、大气、沙尘、泥石流等一系列的困难,并提前半年完成了任务,体现了国家电网“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给我印象最深的是381国道,381国道很窄,而且经常有泥石流,道路边上都是悬崖峭壁,危险随时都会发生。他们经常翻山越岭两天多才能到达目的地,而且环境变化很大,都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昼夜温差能达到30多度。同时,川藏地区属于地质活跃的地区,最可怕的是随时而来的地震,他们在施工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地震,有时还会有雷雨,那里的雷电就在眼前,离他们很近,有一次一道闪电就落在他们10米左右,他们都吓呆了,半天没回过神来。他们随时都会面临死亡,但是他们没有一个退缩,都坚持了下来,完成了这个神圣且严峻的使命。
国家电网川藏送配电工人——你们是最可爱的人。你们完成了国家和人民的使命,你们保护了大家,而放弃了小家。记得一个负责环保工作的人,说她去川藏时,女儿正好考上了离家100多公里的一所重点中学,这是女儿第一次离开家,女儿特别希望妈妈的陪伴,可是为了工作她却没能陪在女儿的身边,临走前女儿问妈妈“你能三个月回来看我一次吗?”。听了这句话,我们都哭了。想到有多少电网人为了川藏电网付出了那么多艰辛;多少电网人不能看到自己的孩子出生,咿呀学语,开始学习走路;多少电网人在父母生病时不能陪在父母身边;多少电网人被亲人埋怨,不能得到亲人的理解;多少电网人承受身体的不适,坚持在一线为这条电网天路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果没有川藏送配电工人,还有多少人会生活在黑暗中;如果没 有川藏送配电工人,还有多少孩子不能看到光明;如果没有川藏送配电工人,多少清洁能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白白浪费。川藏送配电工人在出色的完成任务之余,没有忘记我们的环保问题,川藏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极易破坏,他们最大限度的保护了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他们要绕很远的路架设线路,给施工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和挑战。
在川藏送配电工人的努力下,藏民看到了光明,现在川藏电网已经运行168天,各种资源合理利用起来。特别是四川宜昌由一个原始封闭的贫困城市,变成了一个工业发达,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城市。正在改革开放的新中国没有忘记偏远地区那些还生活在黑暗中的人民,国家电网汇集了人力和物力架起了一条神奇的天路,把光明和温暖送到了川藏高原上,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同时也实现了建国6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愿望——给全国人民送去光明。这是我们国家电网人的荣耀!我们青年人一定会以你们为榜样,为国家电网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第三篇:川藏高原养路参观学习的心得体会
川藏高原养路参观学习的心得体会
5月的雪域高原春意盎然,到处勃勃生机,绿色俏皮的装饰了迪庆高原那经幡飘扬的群山,伴着杜鹃花的绚烂绽放,公路人又一次迎来了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这个属于我们劳动者的节日,代表着年轻人奋发向上的号召。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迪庆总段团委精心安排,组织了此次西藏甘孜州‚凝聚青春力量、共筑雪域路魂‛的参观学习活动。能和迪庆总段各下属单位的更多年轻人参加这次活动,我既幸运又感觉激动,这样的活动能够让我更深层次认识雪域养路人的无私奉献和非凡的成就。因此,我对参加这次活动的倍加珍惜。
曾经的中乡线守护神
2015年5月12日早晨8点左右,我们在一首《雪域养路人》的歌声中缓缓出发,满心的期待和激动让我来不及认识身边的同事,伴着一路拉近了又走远了的风景,道路开始有些崎岖蜿蜒,车窗外不时掠过橘红色的身影总是让我不经意的回头试图多看一眼,这种感觉我很肯定的把它归纳成了‘亲切’。坐在我同排的是和书记,一个黝黑皮肤,和蔼可亲的领导,后来的一路同行,我感觉他不仅仅是我的领导,更像是我的朋友、老师。出发不一会,从他的口中得知,已经到达了曾十三公里管理所的马铃薯基地,以往的公路管理所除了正常的开展养护工作外,在业余时间,还开荒种地,养殖牲口,自力更生。我想‚以站为家‛的精神在那个时候就已经被前辈们发扬的淋漓尽致了。汽车的颠簸掩盖了大家七嘴八舌的新鲜感,取而代之的是和书记对这条公路故事的介绍,原来这也是一条沥青路,只是货车流量大,超载现象严重,让这条本该平坦的公路提前就降低了它的服务水平。正值干旱天气,看到为修复这条公路而被包裹在飞尘中的公路人,能够真切的体会到了老前辈们所说的:养路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工作感慨。音响里依然播放着《雪域养路人》,第一次感觉这首歌音律真的很美。
第一天的中午我们风尘扑扑的赶到了翁水,带队的段书记告诉我们,那是他养路生涯起步的地方,就像他的故乡一样有着浓浓的亲切感。曾经驻扎在翁水管理所的日子磨炼了现在的他。从段书记口中得知了曾经坚守在这里的老同志们,在大雪封山的管理所里,能吃上一顿新鲜的蔬菜都是一种奢望,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们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并向许多因车辆故障或恶劣天气滞留在大雪山路段的师傅伸出了援助之手。无数经过大雪山的人们曾经借宿在这个普普通通的管理所,一碗酥油茶,一把青稞面或者仅仅只是几个煮熟的土豆,却让很多人感受到了寒冬腊月里那一份来自公路人的感动和温暖。或许在漫天冰雪的雪山脚下,远远望见的那缕炊烟是多么的美妙,三角架下那团燃烧的火苗是那样的温暖。就是这样平凡的几个人,在这样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却用他们的勤劳守护着中乡线的道路,用他们的善良温暖着雪山脚下过往的人们,用他们的信念与执着,为公路事业一生奉献。也就是有很多像段书记一样的前辈,用这样的青春和奉献,换来了人们对公路人的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减速经过橘红色的师傅,每一个微笑点头的师傅,每一个经过我们身旁轻鸣一声汽笛的师傅们,或许他曾经也和我们的前辈一起围坐过火堆旁,一起捧过那碗热腾腾的酥油茶。
现在我不记得那天的午饭是如何开始和结束的,只记得我被带到了故事里,有些感动,有些惭愧,曾经默默埋怨过的饭菜不合口味,执法广场的灰尘过大,还有一些如今看来不值一提的幸福烦恼。
4000多米海拔上的邂逅
翻过大雪山垭口,我们进入了乡城的地界,终于到第一个海拔较高的管理所。几间简单平房,一个没有任何绿化的院子和一些粗糙的养护工具是映入眼帘的第一画面。这个与想象中差距甚远的管理所,走进其中一间房,墙上挂着先进站所等一些奖状,角落里摆放着一台21英寸的电视机,一组破旧的沙发和一张脱了皮的茶几,简单到几乎找不到更多可以形容的词语。它是集会议室、活动室、电视房一体的综合室,这些就是他们全部的设施了。具院里热情招待我们的副局长介绍,那些看起来像老头的壮汉,仅仅只是一群20岁的应届毕业生,放在角落里的电视机,使用的是太阳能蓄电池,是否可以支撑黑夜里两小时的电视转播,以便他们打发一些时间?没有信号覆盖的管理所,是否总是会让他们走到一个可以接收到信号的地方,给家人报个平安,会不会久久舍不得离开?稀薄的氧气是否也让他们和我一样觉得胸闷气短?我试图列出此行高海拔的管理所和我们的条件相比,觉得自己活的很奢侈,是太奢侈了。在那个没有任何绿化的院里,我们围坐一团,彼此相互介绍并了解各自的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生活方式,并集体合影留念。生锈的铁门两侧‚养好公路,保障畅通‛八个字赫赫在目,让我感受到我们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同志。我们肩负的使命和我们工作的意义一直都是相同的。这一刻,我为我也是一个公路人而倍感自豪,为我自己是迪庆总段的一员更显知足。
凝聚路魂
之后的几天,我们相继经过了甘孜州的稻城县、理塘县、巴塘县。期间,我们逐一参观了他们的基层管理所,实地观看了路基养护和路面维修的一些实际操作,交流了高原养路的很多心得体会。大家相互学习彼此的行业歌曲,了解各自的风土人情,在歌声中结束了此次甘孜州之行。一路挺进地处川、滇、藏三省交汇处的芒康县,进入了西藏境内。沿途中来自全国各地的自行车不时与我们擦肩而过,探索着这片神奇的土地。这一路的收获的不仅仅是沿途那淳朴而自然的民风,经幡与哈达的圣洁,更有高原养路人艰辛勤劳编织的一路顺风。告别盐井再一次到达梅里雪山脚下,5天的参观、学习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这一路我心情澎湃,感受着高原养路人不一样的风采;这一路我诚心相待,只为体会各地公路人不一样的战线守护;这一路我将心比心,只为感受铺路石的精神如何与经幡一样随处舞动却又那样忠贞不渝;这一路我用心体会,发现‚守护公路,保障畅通‛就是我们公路人的责任和使命。
展望未来
再一次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每每回想这次的参观学习活动,内心总是久久不能平静,脑海浮现的是那一个个真诚的微笑,那一张张朴实的脸庞,和那一条条畅通的公路,而这些的背后,却包含着多少我们看不见的艰辛,和无数前辈付出与努力。比起他们所处的环境和条件,我没有理由叫苦叫累,没有理由长吁短叹。嘀嘀...一声卡车的喇叭声在寂静的夜里划破长空,我的工作正真意义上开始了。
第四篇:川藏联网观后感
西藏昌都地区的藏族同胞,冬天不再寒冷
4月22日上午9点,国家电网技术学院组织全体学员在报告厅参加“青春建功川藏联网”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深入一线的建设者们不畏艰险的光荣事迹、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由于历史原因,西藏昌都和四川甘孜南部地区电力发展严重滞后,电网长期孤网运行,网架薄弱,电力供应紧缺和无电人口问题十分严重。为解决这一难题,促进西部发展以及藏区的繁荣稳定,国家电网公司贯彻中央西藏战略工作部署,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推进川藏联网建设工程,造福藏区人民。
从各位先进工作者的报告中可以知道,线路东起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乡城县、途经巴塘县,西至西藏昌都,新建巴塘、昌都2座500千伏变电站以及邦达、玉龙2座220千伏变电站,新建昌都-巴塘-乡城双回500千伏、昌都-玉龙双回、昌都-邦达双回220千伏线路,全长1521千米。川藏电力联网工程建设难度极大,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施工最艰难的输变电工程,地处川藏高原腹地,穿越高海拔、低气温无人区,沿线高寒缺氧、地质复杂、冻土广布,工程全线地质构造极其复杂,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风灾等自然灾害频发,技术难度极大。经过2万余名电力员工在高原日日夜夜奋战8个月,工程提前半年竣工,成功投入运行,给藏区人民带来光明与温暖。让昌都的藏族同胞可以温暖过冬。冬天不在寒冷,同时也点亮了昌都地区。为昌都地区未来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让我最为感动的是,奋斗在建设一线的员工们把自己最美的青春年华奉献给电网建设,无私奉献,任劳任怨,从不抱怨,克服了极寒、缺氧等极端天气条件,有家不能回,只为藏区人民万家灯火。作为国网新员工的我们,应向前辈们学习,努力工作、不畏艰难,为电网事业奉献青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五篇:五月川藏骑行总结
五月川藏骑行总结
写在前面:每个人都向往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是浪漫情怀所致!如果你会分辨世间险恶,如果你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如果你有独立的生活能力,如果你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哪怕你没有长途骑行经验,辉哥也不反对你出行。否则请三思,然后按辉哥的建议做!不要说,无所谓、没难度、小意思,请你回来后再说这些话。因为截至六月一号,辉哥已经确切地知道在13年川藏线上死了四骑友,还有N个重伤的。请对自己负责。
首先回答几个大家关心的问题:(基于五月骑行总结)
1、费用:四千元(包含到成都火车票、拉萨回家火车票、自行车、路上开支、其他装备)足够穷游一次,除了坐的火车差一点,吃住差一点,用的装备差一点,风景是一样的。如果想少吃苦,请提高预算,下面辉哥会告诉你怎么花。
2、带什么衣服:路上会经历一年四季,经历风霜雾雨雪。所以带什么衣服请自行判断,如果连这个常识都没有,你还是不要出门了。
3、骑什么车:只要刹车不失灵骑着可以走的单车都行,关键还得看发动机和发动机的意志力。辉哥在路上见过好几万的自行车主人搭车,也见过退伍军人骑着骑着就放弃了。如果你确定会修自己的车,可以骑高配置的车子上路,否则就骑V刹上路吧。
4、住宿:只要有人家就能找到住宿。辉哥此行疏忽了统计住宿信息,沿路住宿都是根据网络上的零星信息提前半天联系的,也有很多骑友是到目的地后临时找住宿,一个月时间还没发现哪位骑友有露宿街头的情况。不能否认暑假是川藏旅行高峰期,如果想住满意的旅店,那就提前在网上收集每个落脚点的住宿信息吧。后期辉哥会慢慢整理一部分给大家。
5、攻略:他唯一的作用是让你知道当天的行程有多少,路况如何,目的地是哪里。除非你把上万字的攻略背下来,否则你不可能每到一个地方就会拿出攻略看看这是哪个景点、有什么典故,那是别人眼睛看到的东西,和你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再说每个月的景色都不会一样,就算同样的时间经过同样的地方天气也不会一样。不要让别人的精彩掩盖了自己的眼睛。了解当地文化的最好方式还是和当地人沟通。
6、高反:五月辉哥一行二十人,只有两三个人偶尔出现了头疼症状。这还是在提前三个月进行体能训练,提前一周吃红景天的情况下。至于感冒不能上高原,辉哥不懂也不专业,但是辉哥信了。
7、必备物品:红景天、感冒药、补胎工具、内外胎、刹车线、变速线、刹车皮、手电、头盔、手套、眼镜、备用螺丝已经更换以上配件所需的工具。以上物品有部分只需每个队伍有一份即可,请队内协商。
。。。。。辉哥能想到的目前只有这些,不完善处再补充。。。。
建议:想长途骑行的朋友请先根据自己的财力买一辆自行车,目前主流品牌为捷安特和美利达,这两个品牌的中低端车子在相同价位下都差不多,所以不要再问某某型号和某某型号哪个好,辉哥不是卖车的,真心不懂。有了车之后就开始短途骑行吧,这时你会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骑车,很多人买了车之后就发现根本不喜欢骑行,与其抱着痛苦的心情进藏还不如早点放弃,否则是浪费自己的时间。
在骑行的同时,你也会对单车有更多的了解,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然后发现之前你所问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最后,确定自己的进藏时间,然后开始体能训练,这是你能抵抗高反,坚持到底的关键。辉哥虽然说不反对搭车,但绝对不支持,想想你坐在车上被别人竖中指的感觉吧!建议训练周期三个月,每两天跑步五公里,每周骑行一次150公里以上短途(实际上没人达到这个训练强度),每人可根据平时的运动量酌情而定。
以上是辉哥五月川藏行的拙见,虽没有别人的攻略详细,相信也能让这些有想法还没行动的人心里大概有个数吧!
祝大家在追寻梦想的路上走得更远,梦想骑迹,与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