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反思教育习惯》心得体会
《反思教育习惯》本书从转变教育观念讲起,介绍了创设学生发展的环境、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面对学生的错误、尊重个性差异、用人格影响人格等儿童教育的方法。下面给大家分享《反思教育习惯》心得体会,欢迎借鉴!《反思教育习惯》心得体会1
我阅读了《反思教育习惯》一书,了解了一些关于素质教育方面的理论和别人成功的经验,更感到作为一名教育者,原来反思自己的教育习惯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改变一些教育中的习惯,可以为架构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条件。无论是在校园里,或是家庭中,亦或是社会上,这都会涵养出一种健康向上的人格。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使我很有感触:“要使学生不犯错误,那只是我们的美好愿望;尽管我们对错误围追堵截,问题仍然层出不穷。生命中的每一件事都是有意义的,把孩子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人,纠正错误的本身就是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天真的稚气的孩子,学习不认真,疯打闹,迟到,不听话、屡犯错误等那是常有的事,以往,每当我在课堂上讲得尽兴,而有的学生却在低着头做小动作时;每当我正在组织大家一起活动,而有的学生却在一边捣乱时。我都会非常生气,停止讲课或活动,严厉地训斥一顿,既耽误了讲课,又破坏了班级的气氛,更别提教学效果了。
而看完了这本书,我才深深领悟:在面对学生的错误与不足时,老师更应该具备的一种品质———“宽容”。教师的宽容是对学生的不足、缺点甚至错误的包容、理解和原谅,是对学生发展缓慢的一种等待、期待。教师的宽容是学生自信心的保护伞,是学生发展的一种动力。教师的宽容为学生的成长留足了自主反思的空间。
总之,教育习惯需要反思,让我们在刻意要求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同时,也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习惯,让我们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完善自我。
《反思教育习惯》心得体会2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就像隆隆的列车,顺着已有的轨道行驶;它会自发地引导我们的感觉、观念和行动。冲出自我禁锢,尝试改变“从来就有”的常规和说辞,哪怕是一点点……魏书生的《反思教育习惯》一书,用大量的案例来说明一个个教育的细微的操作中所应该蕴含的理念,启示我们教师一同进行反思。最使人有兴趣的是,说的这些事让人感觉那么熟悉,似乎就在我们自己身上或身边发生过、发生着。
常常,有一些习惯,我们不以为然。然而作为教师,这些习惯往往超出了个人的意义,会在不经意间直接或间接给学生带来种种影响或伤害;常常,有一些事情,我们做着、做过,却没有仔细去想“该不该”和“怎么样”。然而对于教育者,这些事情因为联系着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所以值得去思索与拷问。
转变教育观念只需要一颗真诚的、敏感的心,只需要我们对那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只需要我们对那些熟视无睹的事情用心去发现,只需要我们不断咀嚼、反复琢磨……对于任何教师来说,最伟大的成就不是培养高才生,而是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和良好习惯。因为决定人生成败或幸福与痛苦的往往不是学问的高低,而是人格的健康水平,行为习惯恰恰是影响人格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反思教育习惯之所以重要,在于教师的教育习惯直接影响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因此,好的教育习惯决定了教师必然走向成功,坏的教育习惯决定了教师必然走向失败。因此,我们必须反思教育习惯,只有反思才能觉醒,只有觉醒才有行动。
尊重教育要教会学生“尊重”的价值,当然也要教会他们思考、表达这一基础价值的行为习惯。在学校里、在家庭中、在社会上,太需要“尊重”了。比如老师对学生经常表现出“居高临下”。有的老师的“口头禅”就是“你给我如何如何……”,像“你给我坐好了”、“你给我每个字抄三遍”、“你给我回家把作业写好了”等等。都是上级对下级的命令,毫无平等可言。没有平等,当然会造成尊重的缺失。因此,在孩子成长的校园里、家庭中,挫伤孩子自尊心的事情经常发生。
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人人都是平等的。平等的教育应该是互动而非“一边倒”的,是“教学相长”的。尊重学生的人格,改变教师过去的习惯做法。一旦理念发生变化,过去所习惯的许多做法就会动摇。我们应该老师从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到管理学生的细枝末节都发生了变化。比如,请迟到的学生轻轻走进教室;改喊报告为敲门;比如老师找学生谈话,请学生坐下来说,而不再像过去那样老师坐着学生站着;比如过去一些老师不喜欢学生“插嘴”,现在则给学生“插嘴”的机会,从中看到了学生“插嘴”中有智慧的火花等等
改变一些教育中的习惯,便为架构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了条件。无论是在校园里还是家庭中还是社会上,这都会涵养出一种健康向上的人格。
《反思教育习惯》心得体会3回望历史是继承的,又是批判的,而创新是其充满活力的特征。传统教育习惯有多少是我们应该继承,哪些是我们应批判改进的,这本书中的实例给了我很多的启示,更让我重新反思自己的习惯教育,再三思之而动。这里我更愿意让自己的读书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一起探讨:
一、铃声响起,我就是任课教师。
我和众多的班主任一样,常常有这样的感慨,“每天上课都要先拿出时间说事,耽误教学时间。班主任的事真是多!。”大家都常这样发着牢骚,之后仍得这样做。而我们却不知学生是怎样想的。宠春娟教师讲述着她的学生的心声:“教师,在您上课的时候,我希望更多的是听到您的英语课呀……”这样的呼声让我们深思“难道是我做错了吗?我是班主任啊?班主任不说谁说?可是同学们说的也没错呀!”庞老师反思之后调整自己,心中记住我是一个班主任,管理班级固然是我们的责任,但是我也是任课教师,当课上安排的是“英语”课而非“班会课”时,我的身份首先是英语老师。我告诉自己:“铃声响起,我就是任课教师!”
想想如果上课期间讲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意味着缩短了教学时间,学生们又该向谁来讨还这失去的时间呢?而且,这样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听课情绪,引起学生的反感。而这又会引起教师的不满意,所以为什么我们不改变一下,让二者都好,何乐而不为呢?
二、教师让出一分,学生会努力十分
我们有时测试经常遇到这样一件事,有的同学偏偏就得59分,离及格就差1分之遥,我们在统计及格率时很失望,恨其不能多得一分,谁知道最遗憾的还不是老师,而是学生。“这次期中考试,我有三科都得59分,但却没有一个老师愿意给我提1分……”,这句话恰被吴军老师听见,经询问得知孩子非常想得这一分,因为它是及格与不及格的分界线,于是便蒙生“那借1分,期末还10分怎么样?”的提议,让孩子破涕为笑。
想到自己教学中也经常遇到此类情况,在这1分的处理上却没有认真考虑过。我们都知道检查性考试是一种督促鼓励学生努力的方法,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有无分数都是次要的,而知识的掌握情况才是更主要的。这1分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是及格的分界线,而是给了孩子一个机会,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给了孩子一个希望,更加努力学习的希望。以后我们尽可心“以宽容、理解的心态想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
书中像上面这样的事例很多,每一事例都说得很详细,都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进行细致辞的分析阐述,都很值得我去借签反思,让我不知不觉有着更多新的观念性的转变,用以质疑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如:
1、“请迟到的学生安静地走进教室”——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报告”声打扰正在讲课的教师,接着还会发生相关的情境……,为何不让学生安静地走进教室?迟到的学生有他们的原因,很少有故意想搅乱课堂的。迟到的学生也是个别人,在上课时间内,为了问清一个人的迟到原因而耽误全体学生的学习,实在得不偿失。课上询问后无论是老师,迟到的、还是没迟到的学生,精神都无法马上集中到课堂教学中。如果课下提醒,其教育效果不经比课上询问差。如果凡是上课迟到的,不管什么原因都不用喊“报告”自己直接推开门悄悄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改报告为敲门”——-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而尊重的基石就是平等。
有多少学生在办公室的门前喊完“报告”,因为老师没听见而被“晾”在门外?“报告”两个字造成人格的不平等。但军训时,军事化的管理是纯粹上下级关系,是军人绝对服从的要求,而师生关系更多的是在平等交流中相互学习。再试想生活中又有什么时候用到报告,朋友式的会面,一定要敲门,这是礼仪,这是进入别人领地时相互尊重的需要,学校里我们可改掉“报告”但请敲门,让我们尊重从敲门开始。
3、从“你听明白了吗”到“我讲清楚了吗”
你听明白了吗?”言下之意是,作为老师,我把该讲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了,要讲的事情我已经表达清楚了,如果学生有不懂或不清楚的地方,那应该是学生的理解有问题了。而“我讲清楚了吗”,是我们教师把“没听懂”的责任道德承担起来。一句“我讲清楚了吗”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一句“我讲清楚了吗”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强对学习的信心。一声“我讲清楚了吗”大家不防也来试一试。
4、“把试卷扣着发给学生”
教师把试卷发给学生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刺激”学生?当然不是。看着一颗颗像做了贼似的不敢抬起小脑袋,老师的一句句分析,一个个读出成绩对学生是激励?还是自尊心的伤害?。有人曾说:“学校教书育人,如果最后培养出来的是没有自尊的人,这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我们不防也学习把试卷背扣着发给学生,同学们也会自觉得询问他人的分数,课代表有一份没有名字的成绩单供学生参考,也能很好地到竞争的作用。
5、“考卷一定要签字吗”
多数的家长只看重分数,分数高了还好说,分低了轻则一顿骂,重则一顿打,所以有些同学不愿意让家长签字。出于同上学生考试心理的需要,我们也可不要逼着没签名的学生一定要回家签。“以后考试之后,卷自愿签字”,这句话会引起怎样的行?。学生们都想让家长知道自己的进步而努力学习,争取更好的试卷拿回家去,高高兴兴地把签字送给老师看。
看到最到最后,我突发这样一个比喻想法,不知是否合适:“至于习惯教育改革,我们要像是在抛球,改革过程中,把旧习惯这只球高高抛起,实践新的观点方法,当新实施成功之时,便是旧球落地陈封之日,当新实施失败之后,便是我们接起原来的旧球,决定是否继续抛起,及怎样再次将它抛起……。
第二篇:《反思教育习惯》心得体会(范文)
我阅读了《反思教育习惯》一书,了解了一些关于素质教育方面的理论和别人成功的经验,更感到作为一名教育者,原来反思自己的教育习惯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改变一些教育中的习惯,可以为架构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条件。无论是在校园里,或是家庭中,亦或是社会上,这都会涵养出一种健康向上的人格。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使我很有感触:“要使学生不犯错误,那只是我们的美好愿望;尽管我们对错误围追堵截,问题仍然层出不穷。生命中的每一件事都是有意义的,把孩子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人,纠正错误的本身就是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天真的稚气的孩子,学习不认真,疯打闹,迟到,不听话、屡犯错误等那是常有的事,以往,每当我在课堂上讲得尽兴,而有的学生却在低着头做小动作时;每当我正在组织大家一起活动,而有的学生却在一边捣乱时。我都会非常生气,停止讲课或活动,严厉地训斥一顿,既耽误了讲课,又破坏了班级的气氛,更别提教学效果了。
而看完了这本书,我才深深领悟:在面对学生的错误与不足时,老师更应该具备的一种品质———“宽容”。教师的宽容是对学生的不足、缺点甚至错误的包容、理解和原谅,是对学生发展缓慢的一种等待、期待。教师的宽容是学生自信心的保护伞,是学生发展的一种动力。教师的宽容为学生的成长留足了自主反思的空间。
总之,教育习惯需要反思,让我们在刻意要求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同时,也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习惯,让我们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完善自我。
第三篇:读《反思教育习惯》一书有感
读《反思教育习惯》一书有感
告别学生时代已经有些日子了,说实在的,自己还没有好好静下心来看一本书。趁这次十一长假,好好地读了一本书,感触真是颇多啊,于是提笔赶紧记下来。以下是我解度此书的一些感受:
实,着眼于实实在在的事情。引导老师对身边的经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小事或现象进行思考。
真,以一个真实的人的身份说真话。强调“我是怎样想”、“怎样做”。少说“必须”“应该”不空发议论。“必须”有指令性,“应该”是局外话,空发议论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当作了训导者真情实感的流露才有利于促进平等交流。
新,新的视觉。习惯是强大的,我们经常自觉不自觉地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所谓“穿新鞋,走老路”。突破习惯是很困难的,因此反思习惯不是正确的成功经验的总结,而是对自己一直以为正确的认识和行为反过来想一想。改变原来的思维模式,换一个角度来思考。
深,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习惯于定目标,有了目标接下来就是实施步骤,安排活动,然后就是收到了什么效果。往往忽略的是“为什么做”、“怎样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反思习惯则对于经常发生的事情提出“为什么”,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提出“怎样做”,而“怎样做”又是建立在“为什么这样做”的基础上,在对问题的探究中,把反思引向深入。
提,就是提炼。在对许多事情或现象反思的过程中,把握事物内在的联系,提炼出规律性的做法比如“师生相互问好”、“请学生坐下来谈话”等。一个题目,一条操作方法。
我们有太多的习惯需要反思!这些习惯,显然阻碍创造性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行为、思维模式。人们对自己的选择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基于一种性情倾向这就是习惯。习惯会自发地引导我们的感觉、观念与行动
实施“尊重”教育教师是关键。教师有什么样的理念将决定他在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反思习惯,就是从教师的角度,用“尊重”的理念反思教育教学行为。
坚持反思,从另一个视角来理解事情,就能逐渐形成有利于培养现代人格的教育方法。
第四篇:《反思教育习惯》读后感
《反思教育习惯》读后感
杭州市文海中学 程建平
回望历史是继承的,又是批判的,而创新是其充满活力的特征。传统教育习惯有多少是我们应该继承,哪些是我们应批判改进的,这本书中的实例给了我很多的启示,更让我重新反思自己的习惯教育,再三思之而动。这里我更愿意让自己的读书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一起探讨:
一、铃声响起,我就是任课教师。
我和众多的班主任一样,常常有这样的感慨,“每天上课都要先拿出时间说事,耽误教学时间。班主任的事真是多!。”大家都常这样发着牢骚,之后仍得这样做。而我们却不知学生是怎样想的。宠春娟教师讲述着她的学生的心声:“教师,在您上课的时候,我希望更多的是听到您的英语课呀……”这样的呼声让我们深思“难道是我做错了吗?我是班主任啊?班主任不说谁说?可是同学们说的也没错呀!”庞老师反思之后调整自己,心中记住我是一个班主任,管理班级固然是我们的责任,但是我也是任课教师,当课上安排的是“英语”课而非“班会课”时,我的身份首先是英语老师。我告诉自己:“铃声响起,我就是任课教师!”
想想如果上课期间讲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意味着缩短了教学时间,学生们又该向谁来讨还这失去的时间呢?而且,这样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听课情绪,引起学生的反感。而这又会引起教师的不满意,所以为什么我们不改变一下,让二者都好,何乐而不为呢?
二、教师让出一分,学生会努力十分
我们有时测试经常遇到这样一件事,有的同学偏偏就得59分,离及格就差1分之遥,我们在统计及格率时很失望,恨其不能多得一分,谁知道最遗憾的还不是老师,而是学生。“这次期中考试,我有三科都得59分,但却没有一个老师愿意给我提1分……”,这句话恰被吴军老师听见,经询问得知孩子非常想得这一分,因为它是及格与不及格的分界线,于是便蒙生“那借1分,期末还10分怎么样?”的提议,让孩子破涕为笑。
想到自己教学中也经常遇到此类情况,在这1分的处理上却没有认真考虑过。我们都知道检查性考试是一种督促鼓励学生努力的方法,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有无分数都是次要的,而知识的掌握情况才是更主要的。这1分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是及格的分界线,而是给了孩子一个机会,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给了孩子一个希望,更加努力学习的希望。以后我们尽可心“以宽容、理解的心态想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
书中像上面这样的事例很多,每一事例都说得很详细,都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进行细致辞的分析阐述,都很值得我去借签反思,让我不知不觉有着更多新的观念性的转变,用以质疑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如:
1、“请迟到的学生安静地走进教室”。------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报告”声打扰正在讲课的教师,接着还会发生相关的情境……,为何不让学生安静地走进教室?迟到的学生有他们的原因,很少有故意想搅乱课堂的。迟到的学生也是个别人,在上课时间内,为了问清一个人的迟到原因而耽误全体学生的学习,实在得不偿失。课上询问后无论是老师,迟到的、还是没迟到的学生,精神都无法马上集中到课堂教学中。如果课下提醒,其教育效果不经比课上询问差。如果凡是上课迟到的,不管什么原因都不用喊“报告”自己直接推开门悄悄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改报告为敲门”-------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而尊重的基石就是平等。
有多少学生在办公室的门前喊完“报告”,因为老师没听见而被“晾”在门外?“报告”两个字造成人格的不平等。但军训时,军事化的管理是纯粹上下级关系,是军人绝对服从的要求,而师生关系更多的是在平等交流中相互学习。再试想生活中又有什么时候用到报告,朋友式的会面,一定要敲门,这是礼仪,这是进入别人领地时相互尊重的需要,学校里我们可改掉“报告”但请敲门,让我们尊重从敲门开始。
3、从“你听明白了吗”到“我讲清楚了吗”
你听明白了吗?”言下之意是,作为老师,我把该讲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了,要讲的事情我已经表达清楚了,如果学生有不懂或不清楚的地方,那应该是学生的理解有问题了。而“我讲清楚了吗”,是我们教师把“没听懂”的责任道德承担起来。一句“我讲清楚了吗”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一句“我讲清楚了吗”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强对学习的信心。一声“我讲清楚了吗”大家不防也来试一试。
4、“把试卷扣着发给学生”
教师把试卷发给学生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刺激”学生?当然不是。看着一颗颗像做了贼似的不敢抬起小脑袋,老师的一句句分析,一个个读出成绩对学生是激励?还是自尊心的伤害?。有人曾说:“学校教书育人,如果最后培养出来的是没有自尊的人,这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我们不防也学习把试卷背扣着发给学生,同学们也会自觉得询问他人的分数,课代表有一份没有名字的成绩单供学生参考,也能很好地到竞争的作用。
5、“考卷一定要签字吗”
多数的家长只看重分数,分数高了还好说,分低了轻则一顿骂,重则一顿打,所以有些同学不愿意让家长签字。出于同上学生考试心理的需要,我们也可不要逼着没签名的学生一定要回家签。“以后考试之后,卷自愿签字”,这句话会引起怎样的行?。学生们都想让家长知道自己的进步而努力学习,争取更好的试卷拿回家去,高高兴兴地把签字送给老师看。
看到最到最后,我突发这样一个比喻想法,不知是否合适:“至于习惯教育改革,我们要像是在抛球,改革过程中,把旧习惯这只球高高抛起,实践新的观点方法,当新实施成功之时,便是旧球落地陈封之日,当新实施失败之后,便是我们接起原来的旧球,决定是否继续抛起,及怎样再次将它抛起……。
第五篇:习惯教育
习惯教育
1如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的无法偿清的债务了。乌申斯基 2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洛克 3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做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培根 4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培根 5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萨克雷 6习惯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坏的主人。美]爱默生7起先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 [英]王尔德
8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 [英]普德曼
9习惯要靠习惯来征服(坎普滕的托马斯)10坏习惯像饼子,碎了比保存起来好(英国)11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
12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
13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马斯洛14一个钉子挤掉另一个钉子,习惯要由习惯来取代(伊拉斯谟)
15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能让习惯支配自己
(奥斯特洛夫斯基)16习惯促就一个伟人
17习惯就是习惯,谁也不能将其扔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地引下楼。—— 马克•吐温18总以某种固定方式行事,人便能养成习惯
(亚里士多德)●坏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奥维德)●习惯是在习惯中养成的(普劳图斯)●大事使我们惊讶,小事使我们沮丧,久而久之,我们对这二者 都会习以为常(拉布吕耶尔)●根深蒂固的恶习决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玉外纳)●习惯实际上已成为天性的一部分(亚里士多德)
●习惯能造就第二天性(西塞罗)●习惯比天性更顽固(昆图斯)
●是否真有幸福并非取决于天性,而是取决于人的习惯(爱比克泰德)●习惯成自然
●思想(且不论好坏与否)行为习惯,这就是人生的规律(特赖因)●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
(查•艾霍尔)
●习惯是行为的女儿,不过女儿反过来养育母亲,并按母亲的模样生下自己的女儿,不过更漂亮,更幸运了(杰•泰勒)
●习惯是社会的巨大的飞轮和最可贵的维护者(威•詹姆斯)
●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中(佩利)
●在日常事物的自理中,一盎司习惯抵得上一磅智慧----(托•布•里德)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西寒罗)
●任何事物都不及习惯那么神通广大(奥维德)●习惯就是一切甚至爱情中也是如此(沃维纳格)●习惯这始,哪蛛丝,习惯之后,如绳索
●习惯使社会阶层自行分开,不相混杂(威•詹姆斯)●当你开始依照习惯行事,你的进取精神就会因此而丧失----(乌纳穆诺)
●习惯支配着那些不善于思考的人们(华兹华斯)●许多富有创见的人并没有想到这一点他们被习惯引入歧途----(济慈)
●讨饭三年懒做官(日本)●乍富不知新受用,乍贫难改旧家风
●以为一个曾以某种方式完成某种行为的人不会再作出相同的举动,这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一种误解。只要干过,就一定会再干,实际上他早已干过了
(切萨雷•帕韦泽)
●一个人如果每年根除一种恶习,那么他用不了多久就成为十全十美的人(坎普滕的托马斯)●在克服恶习上,迟做总比不做强(利德益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