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创新科技应用,优化保险价值链,实现公司更高效率的发展”心得体会
xxx总裁《在公司2019年三季度经营形势分析视频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需要重点关注的七个问题”:
一是汽车销售模式演进与用车方式变化并行,严监管与费率市场化同步,我们如何适应新的发展环境,变革车险经营模式,实现车险发展再跨越。
二是商非新市场潜在需求旺盛与公司供给能力不足并存,我们如何把握市场机遇,升级商非经营模式,实现非车险高质量发展。
三是政策性业务市场高成长、低盈利与政策险竞争加剧并存,我们如何创新升级保险供给,深化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融合,巩固公司市场主导地位。
四是科技企业跨界竞争与同业加速科技赋能并存,我们如何创新科技应用,优化保险价值链,实现公司更高效率的发展。
五是区域梯度发展加速与分公司能力提升滞后并存,我们如何顺应区域发展趋势,加快推动区域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公司区域竞争力。
六是费率市场化全面推开与公司盈利基础薄弱并存,我们如何穿越行业下行周期,优化结构、提质增效,巩固公司盈利领先优势。
七是严监管持续深化与公司合规经营基础不牢并存,我们如何适应严监管新常态,提升合规经营能力,化监管政策为监管红利,实现智慧经营、合规超越。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之年,是中国经济深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发展形势更加有利,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市场挑战更加严峻,转型任务更加紧迫,公司将面临更大机遇和更大挑战。
站在新一年新起点,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如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
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如何落实“3411工程”和“十项重点”,需要分公司系统干部员工统一思想,需要以个人为起点,以个人带动部门,部门推动公司的方式,为复兴上海人保财险迈出坚实的步伐,为打赢中心城市攻坚战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
在学习相关领导重要讲话后,就第四个问题:科技企业跨界竞争与同业加速科技赋能并存,我们如何创新科技应用,优化保险价值链,实现公司更高效率的发展,粗略谈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深化,科技型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风险也越来越复杂,科技保险作为科技企业分担分散科技创新过程中风险的重要手段,在科技型企业研发、生产、人员等多个方面,为科技型企业发展撑起“安全伞”,起到保驾护航的经济补偿作用,与此同时,在科技保险的经营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化挑战为机遇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科技保险的价值是什么?往往,当客户(科技企业)与保险公司签署一份保险合同时,当然不希望真的要从保险公司拿到赔款,因为客户并不希望真的发生保险事故,只是买个“万一”,获得一种心理或精神上的安全感。从总体或从统计角度说,能从保险公司拿到赔款的客户只是极少数,多数客户购买的保单都成了“精神产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保险的价值具有二元结构,而且,主要价值仍由心理或精神元素构成。
如何通过“精神”部分的价值创建工作呢?“公司怎么考,高管怎么干”对于实现公司的愿景或构筑品牌价值非常有益,但除此之外的那些却很难纳入公司对班子成员的业绩考核范畴,从而使他们缺乏去做这类事情的动机和动力。但归根结底,最为重要的还是经营理念问题,也是对保险概念的理解问题,应更关注并衡量保险对科技企业的“服务”职能,而不是仅仅强调和考核保险产品的“买、卖”职能。几十年来更多的是在经营“卖出去”的保险,而较少关注提供保证生产活动真正需要的配套保险服务,具体体现在公司文化尤其是体现在对员工的业绩考核指标上。在这种企业文化和考核制度下出来的管理者,特别是新成立公司的管理者,只能屈服于这种压力,一是关起门来仿照市场流行产品做设计,再拼命派人用各种手段进行推销,什么好卖卖什么;二是直接向中间人(经纪公司)购买业务,高额的中介费用还要加上自己的管理成本,导致股东与客户两败俱伤,好处仅在于保持了公司的存在,解决了部分就业,维持了管理者的面子。
“保险服务”的内涵,为谁服务,如何服务;思考什么是公司业务的源头、核心业务区和经营区域路线图是至关重要的。
科技保险的发展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在保险供给上,保险供给能力尤其是分散性个人业务供给不足,与公司地位不匹配;在科技赋能上,科技能力不足是公司一个较为突出的短板,需要加快推进技术变革与商业摸式变革相融合,实现从技术支撑到科技赋能、再到科技引领的转变;在服务上,总体还处在具体客户服务阶段,服务能力还未真正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发展方式和发展渠道上,要强化科技赋能,重点突出“线上化”,结合数字化战略和客户线上化工作,大力提升依托互联网和线上化发展个人分散性业务的能力。
从科技保险种类来看,与传统保险产品相比,科技保险产品除承保对象要求为科技型企业外,承保条款趋同、缺乏差异性;在审批流程、承保门槛、保险费率等承保条件方面,也未能针对科技型企业特点做出优化与调整,导致科技保险产品难以满足科技型企业购买保险的需求,缺乏投保价值,难以激发科技型企业购买科技保险的积极性和意识。
保险公司也缺少对科技保险产品的宣传,未利用典型科技保险理赔案例在企
业进行舆论宣传,从而导致全社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对科技保险的认知程度较低,无法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工作机制不完善、险种发展不均衡、保险规模不大、科技型企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
大多科技保险展业人员对企业科技创新情况了解不足,缺少行业的积累与专业,导致耗时且成效不高,同时大多保险机构未能有效利用政府各类科技金融中心、科技活动等更为专业的科技服务平台,建立有效的获客渠道,搭建有力的科技保险宣传路径。
虽然科技保险发展有诸多问题,但无法忽视的是科技保险既是科技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科技金融领域的一项创新改革。科技保险是一项“破冰”之旅,需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回到我们自身,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并发展科技保险,也许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2012年,温州诞生科技保险第一单,这意味着该市高新技术企业开始进入“科技保险”时代。随着金融改革试点工作的推广,科技保险改革也势在必行。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科技保险措施,为科技保险的稳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如通过“保险+服务”的模式促进高新科技的专利执行保险的发展,推出首台套(新材料)保险补贴项目。总体而言,温州科技保险呈现如下特点:以保费补贴的形式为主;未构建完善的科技保险支持体系;
险种较为传统,与市场需求不一致。
保险产品的适用主体不仅要包括科技企业,还应包含普通企业。
现在温州的部分试点地区都普遍存在着对科技保险内涵认识上的误区,认为科技保险只适用于高新技术企业,普通企业不纳入科技风险的范畴。众所周知,温州民营企业是主力军,但是长期以来自身规模有限,创新能力不足,受到成本、风险影响较大,所以在出台鼓励民营企业创新政策时,如果科技保险将普通企业的科技风险纳入其中,同时补贴政策上有所倾斜,将会成为推动温州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的重要手段。
科技保险创新要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健全产品种类。科技风险的突发性、严重性远比普通风险更加明显,因此保险产品的创新需要建立适应市场的反馈机制,通过对市场的快速反应来完善产品种类。同时,监管机构对于新险种的审批应该开通绿色通道,为新险种及时上市提供便利,同时降低和预防科技创新的风险。
科技保险的推广宣传需政府进一步引导。大力宣传科技保险的社会功能和优惠政策,提高全社会尤其是科技企业对科技保险的认知程度。同时,针对一些重点企业要进行入企讲座,让科技保险意识深入人心,落实到日常的行为上。另外,对于一些经典案例应该通过线上和线下手段进行推广,提高科技保险的公众认知度。
科技保险的顺利推进离不开中介机构的参与。在发达国家或地区,保险中介对于促进保险保障作用的发挥功能显著,越是专业技术含量高的险种越是明显,保险中介的引入可以有效化解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供需不匹配问题。保险中介应该发挥其专业顾问的功能,在协助企业做好风险管理、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作用。
科技保险在降低企业风险、化解企业融资难方面确实发挥着重要作用,科技企业、保险机构、政府部门还应不断合作,共同推动科技保险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