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供大家学习。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1
《黄帝内经》给我印象最深启示最多的就是它的前几篇,如《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这几篇论述都在养生的原则和总纲上做了精当的论述,其中一些理念极具现实意义,如“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夫阴阳者,天地之常道,术数者,保生之大伦,故修养必谨先之。这句话虽然只有短短的八个字,但其中蕴含的养生之道确实可以让人受益无穷的。
很早就听过“天人合一”的理论,原来觉着很飘渺甚至有些故弄玄虚,在读过《黄帝内经》之后发现,人体就是法效天地生成的,只有真的只有做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才能“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首先我觉得自己的作息习惯不仅没有类天地之道,相反,还有悖天地之道,既然要“法于阴阳”那一定得做到日出我起,日落我息,但实际情况是晚上熬夜熬到好久才睡,上午很晚才起床,这样时间久了就会发现气虚无力。我个人身体一向还是很好的,体质不错,因此我一向不注重这些,认为这些离我还很远,老了在养生也不迟,在读完此书后我发现养生要从现在做起,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大到情志,小到作息习惯??在生活中我以前不注重自己情绪调节的,另外现在正值春季,平时也没注意什么,在看过内经的《四气调神大论》后,知道春天气机是生发,条达,舒畅的,因此内心也应该是这样的。
另外,纵观《黄帝内经》,它不是一时一家之作,融合了几代人的心血,它是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同时它也作为一部国学经典流传于世,该书巧妙运用以岐伯和黄帝等人的对话形式,使一些理念深入浅出,很精当的阐述了阴阳五行,四时气候,五运六气一些理念。
《黄帝内经》读后,我的感受虽然没有很深,但确实得到一些体会,我想这就是收获吧,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按照这些感受去生活,虽不能达到上古之人境界,但还是大有裨益的。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2
《黄帝内经》一书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上有着不可估量的地位,当然其在中医学领域的经典地位更是家喻户晓的了。它作为一部国学经典不仅仅是医学生应该好好研读的`,它在养生方面也给我们很多启示,它指导我们如何才能顺应自然以达到健康和谐的状态。
《黄帝内经》给我印象最深启示最多的就是它的前几篇,如《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这几篇论述都在养生的原则和总纲上做了精当的论述,其中一些理念极具现实意义,如“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夫阴阳者,天地之常道,术数者,保生之大伦,故修养必谨先之。这句话虽然只有短短的八个字,但其中蕴含的养生之道确实可以让人受益无穷的。很早就听过“天人合一”的理论,原来觉着很飘渺甚至有些故弄玄虚,在读过《黄帝内经》之后发现,人体就是法效天地生成的,因此,只有真的只有做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才能“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在读过《黄帝内经》后,我结合自己的身体和生活状况综合分析了一下,发现自己没能做到《黄帝内经》所提及到的理念。首先我觉得自己的作息习惯不仅没有类天地之道,相反,还有悖天地之道,既然要“法于阴阳”那一定得做到日出我起,日落我息,但实际情况是晚上熬夜熬到好久才睡,上午很晚才起床,这样时间久了就会发现气虚无力。我个人身体一向还是很好的,体质不错,因此我一向不注重这些,认为这些离我还很远,老了在养生也不迟,在读完此书后我发现养生要从现在做起,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大到情志,小到作息习惯在生活中我以前不注重自己情绪调节的,当然也很少注意自己的作息习惯,现在普遍大家都睡得很晚,殊不知这些都是背离阴阳之道的,而且平时也不注意情绪和精神的调节,在读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时才发现对精神的调节以及对情绪的控制对健康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看来这些谨小慎微的地方如果不注意真的会出现很严重的状况。另外现在正值春季,平时也没注意什么,在看过内经的《四气调神大论》后,知道春天气机是生发,条达,舒畅的,因此内心也应该是这样的。“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这些也就提醒我们应该内心恬淡,而且应该到外面出去走走,这才符合养生的大道。
另外,纵观《黄帝内经》,它不是一时一家之作,融合了几代人的心血,它是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同时它也作为一部国学经典流传于世,该书巧妙运用以岐伯和黄帝等人的对话形式,使一些理念深入浅出,很精当的阐述了阴阳五行,四时气候,五运六气一些理念。《黄帝内经》读后,我的感受虽然没有很深,但确实得到一些体会,我想这就是收获吧,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按照这些感受去生活,虽不能达到上古之人境界,但还是大有裨益的。因为《黄帝内经》篇幅较多也没能全部看完,而且后面一些理论性较强的也不能读懂,因此仅有这些肤浅的感想来完成这次作业。今当临文嗟悼,不知所言。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3
想学习传统文化,一定要先了解一下黄帝;想健康长寿,一定要先看看《黄帝内经》。
黄帝诞生于四千多年前,是部落联盟的首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华夏文化的初祖。《黄帝内经》记载:“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黄帝一生下来就聪慧灵气,小时候就善于言谈,悟性超强,稍大后就无所不通,敦厚敏捷,成年后便登上天子之位。后来黄帝统一天下,奠定中华文明的基础,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因他发明了轩冕,故又称之为轩辕黄帝。
书归正传,《黄帝内经》是我们最早的医学典籍,可以说是中医的始祖。至于成书年代,一直很有争议,有人认为是先秦黄帝所作;有人认为是战国时期后人所作;也有人认为是在两汉时期成书,这些问题先不去讨论,咱们还是开始分享末学学习经典的一点心得。
《黄帝内经》采用的一问一答的形式,一般是黄帝问,岐伯答,岐伯是上古时代最著名的医学家,创建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被后人尊为中医始祖。在《黄帝内经》中,被黄帝尊为天师。在《黄帝内经》开篇“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第一段话就是:“(黄帝)乃问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这个是黄帝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上古时代的人都能够长寿,活到一百多岁,行动还没有衰老现象,而现在的人,到五六十岁,就已经开始衰老了呢?下面就是岐伯精彩的回答了,大家有缘可以看看原文,末学在这里只是简单总结一下岐伯回答的两个要点:
一,要懂得养生之道。上古之人,都比较了解养生的学问,能够效法阴阳之道,并采用各种养生方法来保养自己的身体,饮食有节,作息有常,懂得顺应自然规律去生活,才使身体不容易受到病邪的伤害,活到人类应有的年龄,一百多岁还行动自如,没有衰退的迹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而现在的人则不同。贪图享受,纸醉金迷,耗竭精气,元气消散,再加上饮食无度,作息颠倒,工作紧张,压力巨大,生活全无规律,导致现在人五六十岁就开始衰老,甚至有的人,还活不到五六十岁就猝发疾病死亡了。
二,好的心态是关键。上古的圣人经常教导百姓:要不贪不求,在思想上安闲清净,无忧无惧,体内真气和顺,精神内守,又时常教导人们一些躲避四季病邪入侵的常理。
所以,那时候的人,心态平定,人心朴实,虽然参加体力劳动,但不知疲倦,因为心态特别好,吃什么饭都香,穿什么衣服都很舒服,在什么环境下都能够安然自得,也不会因地位的尊卑而产生嫉妒羡慕心理,更不会因身外之物而干扰内心的清净,这正符合自然无为的养生之道,所以他们的身心都不会受到外界的伤害,才能颐养天年。
再看我们现代的人,正好和养生之道相反,我们每日为物欲所累,人心浮躁,一心只向外求,想着赚钱,吃喝玩乐,喜欢攀比、虚荣,追求名闻利养,追求物质享受,内心很难安定下来,多欲多忧,寝食难安,精神外泄,病邪就会伺机入侵,所以现在的人就很难活到一百岁以上了。
最后总结:真正的养生是养心,一切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甚至于连“养生”这个概念,都不能执着。现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养生非常流行,养生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各种各样。但是过犹不及,有的人越养生,反而越不健康,就是因为太执着这个身体,把身体的健康看的太重了,俗话说“怕什么来什么”,你越是担心健康出问题,有时候它就越容易出问题。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4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以经命名的三大奇书《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之一。这三部奇书不仅代表着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代表着古人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与此同时,《黄帝内经》也是中国传统四大经典著作《神农本草》、《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之一,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较早的医学典籍。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不仅应该密切关注这些古书中千古流芳的内容,更肩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断去继承古人的优点、弥补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不足、赋予他们崭新的生命力,使得他们不断跟上人类社会科学发展的脚步,继续让他们为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不断发挥出应有的源头作用。
有道是:百善孝为先。
古人云:为人子而不读医书,犹为不孝也。
因此,身为一名有知识、有修养的现代人,无论是为了我们父母的身体健康还是为了自己乃至子孙后代,人人都有必要重新去学习并领悟人类先祖著医书的宗旨,正确看待他们学医、重孝之目的,全面了解《黄帝内经》能给世人带来的人生启示。
据网上相关资料介绍:第一、从《黄帝内经》现有的内容看,《黄帝内经》是托名传说中的人文始祖黄帝及其臣子岐伯、雷公、鬼臾区、伯高等人的论医之书,包括《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各分九卷、81篇,共80多万字。
1、《灵枢》,亦称《九卷》、《针经》、《九灵》、《九墟》等。汉魏以后,由于长期抄传出现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唐王冰所引用古本《针经》传本佚文与古本《灵枢》传本佚文基本相同,说明为一共同的祖本,但与南宋史崧发现的《灵枢》传本(即现存《灵枢》传本)则不尽相同。史载北宋有高丽献《针经》镂版刊行,今无书可证。至南宋初期,《灵枢》和《针经》各种传本均失传。绍兴二十五年(1155),史崧将其家藏《灵枢》九卷八十一篇重新校正,扩展为二十四卷,附加音释,镂版刊行。至此,《灵枢》传本基本定型,取代各种传本,而一再印行,流传至今。
2、《素问》,在汉魂、六朝、隋唐各代皆有不同传本。为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王焘等在其著作中所引用。主要有:(1)齐梁间(公元6世纪)全元起注本,是最早的注本,但当时其中的第六卷已亡佚,实际只有八卷。这个传本先后被唐王冰、宋林亿等所引用,至南宋以后失传。(2)唐、王冰注本,唐宝应元年(762),王冰以全元起注本为底本注《素问》,将已亡佚的第七卷,以七篇大论补入,到北宋嘉佑治平(1057~1067)年间,设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在王冰注本的基础上进行校勘,定名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雕版刊行,而定型。
第二、从《黄帝内经》原始的内容看,《黄帝内经》又名《内经》,其中所引述的古代医籍多达五十多种。主要有《禁服》、《脉度》、《本藏》、《外揣》、《五色》、《热论》、《诊经》、《脉经》、《针经》、《上经》、《下经》、《揆度》、《阴阳》、《奇恒》、《经脉》等等。这说明在《内经》成书之时,就已经有很多的更为远古的相关医书流传于世,所以,也可以简单地认为《黄帝内经》是对我国上古医学的第一次逻辑大总结。
第三、从《内经》的创作年代看,其基本定稿年代大概不晚于战国时期。尽管其中有些内容可能出于秦汉及六朝人之手,但是,《内经》得以见诸于世可能在大约2000年前百家争鸣的先秦时期。
第四、从《黄帝内经》涉及的知识领域看,其博大精深的阐述,不仅仅涉及医学,还涉及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军事学、数学、生态学等很多的学科。
第五、从《内经》的问世及其深远影响看,中国古代著名的大医学家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正是深受《内经》成书思想的熏陶,经过自己不断地刻苦研读,深得其内容精要后再不断结合自己切身的体会,重新弥补了其中的不足部分,最终才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代名医。
第六、从《黄帝内经》的成书过程看,《黄帝内经》撰成之初,在战国时期可能被称为《黄帝脉书》、《扁鹊脉书》等20余种单行本。西汉后期,刘向、刘歆父子校书,最早著录于刘歆《七略》中,始由李柱国等校定为《黄帝内经》十八卷。到东汉初,班固撰《汉书》时,这些医籍的传本仍被完整地保存,载于《汉书艺文志》中,仍为十八卷。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为《伤寒杂病论》。魏末晋初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时,称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汉书艺文志》的十八卷本《黄帝内经》传本已不复存在,不仅被分割为《素问》、《九卷》或《针经》两书,而且亦有所亡失。《九卷》在唐代时,王冰称之为《灵枢》。至宋,史崧将其家藏《灵枢经》九卷八十一篇重新校正,扩展为二十四卷,附加音释,镂版刊行。由此可知,《九卷》、《针经》、《灵枢》实则一书而多名。宋之后,《素问》81篇和《灵枢》81篇,各9卷,始成为《黄帝内经》基本固定的两大组成部分,分别从天人相应、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藏象、病症、诊法、治则、针灸等九大方面,并结合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始对中医学作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概括和认识。
从以上的相关资料中,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的总结:《黄帝内经》决非一人一时之作。它的著成,不仅标志着中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的'新阶段,还标志着远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在战胜疾病方面已经不再迷信天命论的封建迷信思想,更标志着优秀的中华儿女所肩负的孝敬父母、造福子孙后代的人生重任!与此同时,《黄帝内经》的问世,不仅为当世的人们在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以及药物学等医学研究上奠定了相对科学的、坚实的理论基础,还对巩固世人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以及如何战胜疾病方面起到了重要的科学引导作用。不仅如此,更为重要的是《黄帝内经》汇集了战国时期前后众多远古的医家乃至道家成功的治病救人经验,为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敲响了防重于治的治世警钟!
首先,在医学理论上,《黄帝内经》不仅从微观的角度建立了中医学上虽然比较抽象但却相当系统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以及养生学、运气学等中医学基础理论,还从宏观的角度为人们提供了在治病救人方面应该从诊断上努力做到望闻问切、综观全局,从治疗上应该努力做到标本兼治、内外结合等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指导。直到现在,在人们大力提倡中外结合、科学发展的现代化年代,《黄帝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等等标本兼治的中医学理论仍然不失为人类社会得以实现走向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内径。
其次,在相关理论上,《黄帝内经》的医学理论很多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基础之上的。因此,在宏观上,它不仅反映了我国古代道家朴素唯物主义天人合一的思想,还同我国世界闻名的天才级道家创始人老子的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经典治世理论有着惊人的一致。因此,如果世人能够站在宏观思维的角度,从心灵出发,重新去看
《黄帝内经》自始至终都是一部可以和《老子》道德经相媲美的治世经典,是作为和谐社会的每一位公民得以实现走向完善自己、战胜自己的外径。
总而言之,作为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在影响上首屈一指的人类文明始祖之一黄帝,历代的著作者既然愿以黄帝的名字去命名、并不断为《黄帝内经》补充更新的内容,所以,无论是把它作为指导人类得以健康发展的外径还是内径,我想,其社会价值自然是流芳百世,其社会影响必然会福满人间。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5
读书妙处无穷,书香熏染人生。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可以滋润心灵,开启心智,由琐碎杂乱的现实提升到一个较为超然的境界,一切日常引为大事的焦虑、烦忧、气恼、悲愁,以及一切把你牵扯在内的扰攘纷争,瞬间云消雾散。最近,开始读《黄帝内径》这本书,主要是关注身体的健康,而真正读进去后,才发现这本是不仅仅是对身体有意义,在一些生活方式和精神层面,又兼容了传统文化的一些“中和之气”,达到养身修心的目的。
《黄帝内经》这本书家喻户晓,它作为一部国学经典不仅仅是医学生应该好好研究,它在养生方面也给我们很多启示,它指导我们如何才能顺应自然,以达到健康和谐的状态。《黄帝内经》给我印象最深启示最多的就是它的前几篇,如《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这几篇论述都在养生的原则和总纲上做了精当的论述,其中一些理念极具现实意义,如“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夫阴阳者,天地之常道,术数者,保生之大论,故修养必谨先之。这句话虽然只有短短的八个字,但其中蕴含的养生之道确实可以让人受益无穷的。
很早就听过“天人合一”的理论,原来觉着很飘渺甚至有些故弄玄虚,在读过《黄帝内经》之后发现,人体就是法效天地生成的,只有真的做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才能“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首先我觉得自己的作息习惯不仅没有类天地之道,相反,还有悖天地之道,既然要“法于阴阳”那一定得做到日出我起,日落我息。但实际情况是晚上熬夜熬到好久才睡,上午很晚才起床,这样时间久了就会发现气虚无力。我个人身体一向还是很好的,体质不错,因此我一向不注重这些,认为这些离我还很远,老了再养生也不迟。在读完此书后我发现养生要从现在做起,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大到情志,小到作息习惯,更要注重自己情绪的调节。
另外现在正值春季,平时也没注意什么,在看过内经的《四气调神大论》后,知道春天气机是生发、条达、舒畅的,因此内心也应该是这样的。纵观《黄帝内经》,它不是一时一家之作,融合了几代人的心血,它是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同时它也作为一部国学经典流传于世,其中一些理念值得践行。
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去除无知;提高素养,除去愚昧;充实生活,丰富精神;滋润心灵,减少空虚;淡定从容,明辨是非。读书能使人时时闪烁着生命的光辉,让人欣赏到不同的生命风景,从而使自己灵魂欢畅,精神饱满而丰盈。静下心来,从读《黄帝内经》开始吧!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
第二篇:《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1
《黄帝内经》给我印象最深启示最多的就是它的前几篇,如《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这几篇论述都在养生的原则和总纲上做了精当的论述,其中一些理念极具现实意义,如“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夫阴阳者,天地之常道,术数者,保生之大伦,故修养必谨先之。这句话虽然只有短短的八个字,但其中蕴含的养生之道确实可以让人受益无穷的。很早就听过“天人合一”的理论,原来觉着很飘渺甚至有些故弄玄虚,在读过《黄帝内经》之后发现,人体就是法效天地生成的,因此,只有真的只有做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才能“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在读过《黄帝内经》后,我结合自己的身体和生活状况综合分析了一下,发现自己没能做到《黄帝内经》所提及到的理念。首先我觉得自己的作息习惯不仅没有类天地之道,相反,还有悖天地之道,既然要“法于阴阳”那一定得做到日出我起,日落我息,但实际情况是晚上熬夜熬到好久才睡,上午很晚才起床,这样时间久了就会发现气虚无力。我个人身体一向还是很好的,体质不错,因此我一向不注重这些,认为这些离我还很远,老了在养生也不迟,在读完此书后我发现养生要从现在做起,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大到情志,小到作息习惯??在生活中我以前不注重自己情绪调节的,当然也很少注意自己的作息习惯,现在普遍大家都睡得很晚,殊不知这些都是背离阴阳之道的,而且平时也不注意情绪和精神的调节,在读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时才发现对精神的调节以及对情绪的控制对健康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看来这些谨小慎微的地方如果不注意真的会出现很严重的状况。另外现在正值春季,平时也没注意什么,在看过内经的《四气调神大论》后,知道春天气机是生发,条达,舒畅的,因此内心也应该是这样的`。“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这些也就提醒我们应该内心恬淡,而且应该到外面出去走走,这才符合养生的大道。
另外,纵观《黄帝内经》,它不是一时一家之作,融合了几代人的心血,它是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同时它也作为一部国学经典流传于世,该书巧妙运用以岐伯和黄帝等人的对话形式,使一些理念深入浅出,很精当的阐述了阴阳五行,四时气候,五运六气一些理念。《黄帝内经》读后,我的感受虽然没有很深,但确实得到一些体会,我想这就是收获吧,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按照这些感受去生活,虽不能达到上古之人境界,但还是大有裨益的。因为《黄帝内经》篇幅较多也没能全部看完,而且后面一些理论性较强的也不能读懂,因此仅有这些肤浅的感想来完成这次作业。今当临文嗟悼,不知所言。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2
众所周知,《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个部分,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医学经典著作,也是每一个中医学子必读的中医典籍,是中华炎黄子孙寻求养生之道的宝藏。《黄帝内经》讲究“天人相应”、阴阳平衡、五行对应五脏等中医思维,其篇章字字珠玑,言言如玉,因而几千年来,经久不衰,代代相传。读经典,诵经典,是每个中医学子的基础功课,我也不例外。现将自己品读《黄帝内经》的经历和养生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开篇《素问·上古天真论》讲述了上古之人如何保存真元之气,如何摄生,其文写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短短的几十个字点明了上古之人的生活习惯讲究天人相应,起居有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而皆百岁,现在的生活习惯恰好与之相反,过度劳累,起居无节,饮酒过度,加之繁忙的工作,导致年过半百就开始出现衰老的迹象。通过强烈的'对比,意在提醒现在的我们应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注意养生,即在外顺应自然,在内起居有节,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顺应四时,调养身心,锻炼身体,保精全神,五味和调,按时劳作,劳逸结合。所以在我看来,对当今社会忙碌的我们而言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在指引我们应如何养生。
当今社会是处于经济政治快速发展和繁荣的时代,但是忙忙碌碌的人们每天都处在高强度、快节奏、高压力的状态,熬夜加班和工作,不按时吃饭,休息不规律,违背了自然生活状态,因而会导致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高发,更有很多人因工作强度过大而猝死的事件屡屡发生。人是生活在自然之中的个体,天人合一,与天相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的身体应该保持一个阴阳平衡的状态,而现在的人们过度劳累,缺乏体育锻炼,以及有许多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已经开始破坏人们身体的阴阳平衡状态,因而诸多疾病的发生也不足为奇。一个懂得养生的人应该效法自然界寒暑往来的阴阳变化规律,遵循自然的生活规律。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气候特点以及与其相对应的生活习惯,春夏秋冬,生长收藏。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写道:“春三月,此谓发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夏三月,此谓蕃秀,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秋三月,此谓容平,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唯有当我们遵循自然的生活规律,才会使我们的体内阴阳处在一个稳定的平衡状态。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3
最近阅读了《黄帝内经》及有关讲解《黄帝内经》的一些书籍,使我对这部经典的著作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对养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现在作为医学院的学生,观念开始有改变了。这一次阅读之后,《黄帝内经》在我面前不再是单纯的医学书籍,它更像一本养生宝典、一本哲学书,一本了解自然,了解自身,关注自身,顺应自然法则,达到天人合一从而使人生存的更好的养生哲学书。也使我悟到“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的智慧。《黄帝内经》流传千百年,是一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经典,它的医学价值和哲学价值正在不断被后人挖掘中,我也从这本书中得到不少的启发,也希望我能更深更好的理解这本书,给我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更大的帮助。
我在了解中医养生知识的同时,更感叹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黄帝内经》是中国最著名、最古老的中医典籍之一,也是一本包罗万象的书籍,它不象西医书籍那样去讲解生理病理的专业知识,它只是帮助我们去认识自己的身体,帮助我们认知日常生活中的`玄妙,告诉我们什么是坏的生活习性,什么是好的生活习性,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告诉我们怎么不生病,怎么顺应春夏秋冬的自然规律。我深切地感到,《黄帝内经》是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一笔精神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国独有的宝贵财富,是我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经典。
可是,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们的老祖宗传承下来的这笔财富,很多人认为,讲健康是老年人的事情,养生更是老年人的事情。很多年轻人更是不知道如何珍惜自己的身体,不知道如何善待自己的心灵,不懂得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很多人起居无常,饮食无度,生活没有规律,暴食暴饮,透支健康,透支快乐,还有人以为有了名利地位和金钱就有了一切,许多人都为追求这些东西而对健康在所不惜。所以在当今的社会中,有很多人都是亚健康状态,各种疾病也越来越年轻。《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健康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健康才能长寿,而长寿并不等于健康。只有健康快乐,才是一个完满的人生。你每天的生活习惯,决定你是否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年老还是年少,都应该关注自己的生命,关注自己的健康,从现在开始就要好好养生,这样才可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可能有一个美好的人生,这样才会生活得有滋有味。健康和快乐,才是生命的真谛。
第三篇:读《黄帝内经》心得体会
读《黄帝内经》心得体会
黄帝内经成编於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 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黄帝内经》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生理,病理现象,指导诊断与治疗;把阴阳的对立统一看成是宇宙间万事万物产生,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人体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破坏,就会生病,强调精神与社会因素对人体及疾病的影响及疾病的预防,反对迷信鬼神,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标志着中国医学,养生学,生命科学发展到理论总结阶段.被誉为中国奉献给世界的三大奇书。
读了《黄帝内经》是什么意思呢?内经,不少人认为是讲内在人体规律的,有的人认为是讲内科的,实际上《黄帝内经》 是一部讲“内求”的书,要使生命健康长寿,不要外求,要往里求,往内求,所以叫“内经”。也就是说你要使生命健康,比如有了病怎么治病,不一定非要去吃什么药,这就可以引出《黄帝内经》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
《黄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治已病治未病”的意思是说,假如一个人的肝脏出了问题, 不要指盲目的治疗肝脏,还要从其他未生病的脏器着手。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心属火,木生火。所以也要从肾脏和心脏上着手治疗。
而“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意思是说,假设一个公司的管理模式上出了问题,造成了混乱。不要指盲目的解决当前的混乱,而要从造成混乱的原因,和混乱将会导致的后果着手。简单的说,就是把前头和后面两端解决,中间的那段麻烦也就不存在了。
上医医国,中医医心,下医医人.黄帝内经作为一部医药经典, 其中的许多地方都谈到心理管理。值得思想,对今天的企业也有实际 的参考作用。
“有多大本事,就有多大脾气”,“人才顶用不好用,庸才好用不顶用”,这是人们经常说的口头禅.这两句话分解的看的话,最后都涉及在工资待遇基础上的心理管理。心理管理好,有脾气他也不发,顶用也能好用。
《黄帝内经》中说:“古之治病,唯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祝由这个人是中国最早的心理医生,有些病,吃药不能治,打针不能治,一番谈话就OK了,病人立即从床上鲤鱼打挺蹦起来,该干啥干啥了.书中还举例说明,说《玫乘 七发》中讲,楚国有个太子,病的差不多了,吃药没用,打针没有用,结果有个叫吴客的人一席话,太子听完立刻“霍然病已”。这其实就是心理管理的作用。
正面的案例带给企业的启示是: 第一要及时掌握和了解员工心理,强化沟通.世界上根本没有不好的员工,只有不好的企业领导人.为什么这么说,自有道理,无需展开。
第二是强化沟通机制.要从内心关注员工的成长,要用心的与员工交流,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如同通经络,一通百通.只有身心愉快,工作才有动力。
第三是要有开阔的胸怀。第三条,说起来简单,执行起来难。人的胸怀是难以改变的,小心眼的人,你就是给他吃个原子弹,他还是 小心眼.这东西培训不来的。俗话说,修行在个人。
第四是要有相应的软文化激励。人不是石头,总是需要激励和精神共享的。
第四篇:《黄帝内经》读后感
大半个月的时间,做事与修学总是提不起干劲来找了堆借口来安慰自己。也对,该是冬眠的时间了;呵呵。好在绞尽脑汁想想自己有何许收获时,该是看了部分的《皇帝内经》吧;原文是皇帝与当时名医和臣子谈论时记载下的文字,古文初读时不难理解很容易可以知晓其意;阅到第六篇却犹感古时圣人们学医者不仅学术甚深也精通多门学术。
中国的文化用博大精深形容也不为过,光是简单的一本1080个字《弟子规》就教育了世人一生的该遵循的德行;仲尼的《论语》更是深入浅出地向人们道出处于何地位何年龄该明了的事理;这次的《黄帝内经》才让我真正体会到读圣贤书是人生多有意义的享受啊。处于本能地我又开始质问自己,为什么经典的文学我们从小从未接触过呢?不读圣贤书的现代人还会有什么不敢做的么?如同孔老夫子所言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常听到家长和朋友谈起现在的孩子太不好带了,总是抱怨孩子们不听话不知道好好学习,老是捣乱的;出于礼貌我不能直接地告诉他们是教育出了问题,家长和教师是要明白身教大于言教的道理;太多经典的教育全被世人遗忘了,他们不在愿意遵循古圣先贤的理念,多可惜呀。如果今天是中国的xx向人民提议要多读中国文学,多学习古人们求学的精神;太平盛世就在当下。
第五篇:《黄帝内经》读后感
《黄帝内经》读后感
09生物技术2班方悦馨 13484031
《黄帝内经》 对我们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调节情志有很大的帮助,由于现在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难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对人对事。《黄帝内经》就告诉我们要“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要“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从而使人少生病或不生病。有了好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工作。
《黄帝内经》要求人们要顺应四时休养生息,而不好的生活习惯在我们周围人的身上随时能找到。比如,经常熬夜,暴饮暴食。而《黄帝内经》强调:“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它表现在我们每个人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中,要求我们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形与神俱。只有做到了这些,并把它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变成一种生活习惯,我们才会健康长寿。
《黄帝内经》是我国的国学瑰宝,是我国最早、地位最高的中医巨著、中医养生学之源。通过这部古老经典的学习,我们能够洞察生命规律,从根本上把握健康养生之道。《黄帝内经》中有关健康养生的论述比比皆是。
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它更像一本养生宝典、一本哲学书,一本了解自然,了解自身,关注自身,顺应自然法则,达到天人合一从而使人生存的更好的养生哲学书。也使我悟到 “ 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 ” 的智慧。《黄帝内经 》 流传千百年,是一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经典,它的医学价值和哲学价值正在不断被后人挖掘中,我也从这本书中得到不少的启发,也希望我能更深更好的理解这本书,给我的生活工作带来更大的帮助。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我觉得《黄帝内经 》 可以用三个 “ 第一 ” 给它作一概括。
第一,《黄帝内经 》 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人类出现以后,就有疾病,有了疾病必然就要寻求各种医治的方法,所以医疗技术的形成的确远远早于《黄帝内经 》。但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却是从《黄帝内经 》 开始的,所以《黄帝内经 》 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学形成以后,就庇佑着我们中华民族,使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使我们中华儿女能够战胜疾患、灾难,绵延至今。没有中医、没有《黄帝内经 》 的中华民族,是难以想象的。
第二,《黄帝内经 》 是第一部养生宝典。《黄帝内经 》 中讲到了怎样治病,但更重要的讲的是怎样不得病,怎样使我们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能够健康、能够长寿、能够活到一百岁。这就是《黄帝内经 》 非常重要的思想---“ 治未病 ”。
《黄帝内经 》 中说 :“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就是说上等的医生不是去治疗已经得了的病,而要在没有得病之前,就让它不得病。你想,干脆就不得病了,这来得多么彻底!在当今社会,这种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三,《黄帝内经 》 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 》 以生命为中心,里面讲了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我们国学的核心实际上就是生命哲学,《黄帝内经 》 就是以黄帝的名字命名的、影响最大的国学经典。中国古代有三大以 “ 经 ” 命名的奇书,第一部是《易
经 》,第二部是《道德经 》,第三部就是《黄帝内经 》。现在,这三部奇书不仅引起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关注,而且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极大关注,因为它的价值在当今社会已经越来越凸显出来。
《黄帝内经 》还有很多的观点是非常经典和重要的,比如藏象学说、精、气、神、经脉等等,虽然我的知识水平还没有到达研究《黄帝内经 》 的高度,但是我看了这本书之后对我怎样在生活和工作中调节情志、建立良好生活习惯有很大帮助。
人体的各机体内部的各脏腑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同时也是人与外在环境的统一。脏腑的各项活动并不是孤立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认识一下:
1.强调人体内部的统一。
2.机体与环境的统一。《黄帝内经》 明确提出 “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这说明人与天地自然的统一性。在整体观念思想的指导下。古代医学家总结出内脏生理功能活动与外界环境变化有关。“ 四时之气,更伤五脏 ” 《素问 · 生气通天论 》。又如 “ 风伤筋,燥胜风,热伤气,寒生热 „„” 并认为 “ 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 „„” 这都强调到了整体观念。这种整体观念与现代一些医学的局部观点截然不同。
看完《黄帝内经 》,我对于中国人民千百年来顺应四时休养生息的生活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以前不好的生活习惯在我身上都能找到,比如说经常熬夜,暴饮暴食,而《黄帝内经 》 说道: “ 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 ”“ 四时阴阳,从之则生,逆之者亡。” 正常情况下,阴阳对立统一运动有度、有序、适时当位,则阴阳和谐,反之则阴阳失调,而人体疾病的本质就是阴阳失调。《黄帝内经 》 不但在健康上给我们提供了辩证的思想,在精神上也给了我们有益的指引,比如在现实社会中,工作压力大,社会关系复杂,都会给我们的情绪带来影响,而这本书告诉我们,喜怒悲忧恐等精神情志活动,也是五脏功能的表现,也就是说,五脏出现疾病同样会给人带来情绪上的疾病,反之,情绪的失常也会影响五脏的健康。大喜伤心,大悲伤肺,大怒伤肝,大恐伤肾,忧思伤脾。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保持平常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和谐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对我们的身体健康、生活工作都有好处。
虽说我对此书只是读的这么浅薄,但是大家都知道他的内涵不仅仅而次,所以我以后还会慢慢品味。不过读此书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古文好烂,所以此书还能锻炼我的阅读水平。饮食、起居、工作和劳动、精神,这四方面是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涉及的。所以养生说到底就是在说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只要这四个方面都能做到,就能像岐伯和黄帝对话当中所说的这样,人人都能活过一百岁。所以说活到一百岁并不稀奇,不需要外求,只需要做好这四方面就可以了。而这四个方面贯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做到这四点,不是一天两天就行了,而是一辈子,每时每刻都这么做,把它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变成一种生活习惯。
下面是我比较喜欢的,出自《黄帝内经》的养生语录:
1.“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妄事操劳”;肆欲纵色,耗散精气,喝酒行房事,此行差也。
2.“唾沫吐得太远,有伤元气”。
3.“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没有非分之想,平和安宁,真气保存体内,形影不离,病不伤也。
4.“仁者寿也:胸怀宽广者,益寿;反之。胸怀狭隘者,不益健康有害生命”;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道德日全者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注重道德修养:“浩然正气”有利于身心健康„„
5.“如果连自己都不能原谅的人,怎能心如止水;”“还在判断值与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黄帝内经》告诉我们要内求,是要我们往里求。这是提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关注自己,生命就在于自己手中,生命更在自己的内求当中,光靠外求是不能健康长寿的。关注养生,关注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