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心得体会
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心得体会怎么写?今天,我们要说:谢谢你们,为我们流过汗,拼过命!我们致敬你们,是你们舍生忘死,护卫我们走出寒冬,用一腔赤诚温暖神州大地。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心得体会,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心得体会1
2020年的春节,在所有中国人的心里,注定是一个永生难忘的记忆。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让辞旧迎新的钟声更加沉重,人们脸上的那一个个口罩,让这个春节倍感冷清。
这个冬天,梅花依然宁静地开放;这个冬天,蓝天依旧明净如洗;这个冬天的武汉却非常艰难,全国人民却非常艰难。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谨遵医嘱,静静地待在家中。我们为武汉忧心忡忡,我们为治愈病例的增多而感到高兴,为武汉的人们牵肠挂肚。
与此同时,有一群人,他们正冲在前方,用自己的平凡之躯为身后的亿万中国人筑起防护的堡垒,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眠不休,战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最前沿。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最美逆行者,他们是新时代的最美先锋人物,他们是可亲可敬的白衣天使。
在这群人当中,有一位84岁的老院士,叫钟南山,17年前,这位老院士奋斗在抗非的最前线上,为抗击非典立下了汗马功劳。17年后的今天他临危受命,搭上前往武汉的高铁,再次前往抗击疫情的前线;86岁的董宗祁老教授,他坐在轮椅上,一上午看了30多个病人,他说:“我这辈子,就是为了救人”;73岁的李兰娟教授,知道国家有难,她毫不犹豫前往武汉,坚定地说出她的誓言:“我打算长期待在武汉,与那边的医护人员一起奋斗!”
这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罢了,这世上哪有什么天生的英雄,只有因为人们需要,才有人愿意牺牲自己成为英雄。
虽然我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我明白他们是为了谁。他们也许并不富裕,甚至有些贫穷;他们也许并不高大,甚至有些瘦弱;他们也许并不光鲜,甚至有点卑微,他们的形象在我心中是那样模糊,但他们的精神在我心中却是那样鲜明;不计生死,不求回报,默默坚守的他们,守护着健康,保卫着生命。
普通的我们无法到达正面战场与病毒作战,我们只能做好我们的后勤工作,不出门,少出门,勤洗手,戴口罩,这是为了不给他们添麻烦,祝愿他们平安早日凯旋。
彩虹为证,千古不变,我要高歌。为生命喜悦,万物都歌颂你的慈爱,大地诉说你的恩情。
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心得体会2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题记
2020年的春节与往年不一样。没有欢聚的场面,没有拥挤的人群,因为一场疫病袭击了神州大地,有着“九省通衢”的武汉陷入了一场与生命赛跑的抢救中。当全国人民深陷慌乱之时,有那么一群可敬的人却逆风上行,感动了着我们。
镜头下,时隔17年,征战过2003年“非典”,已有84岁高龄的“民族脊梁”钟南山院士听闻武汉疫病的消息后,再次出征了。因车票紧张,他只能缩在高铁餐车的一角。人们说,他就是我们国家的“定海神针”,有他在,我们安心。面对镜头,满脸疲惫疲惫不堪的他眼里噙着泪水,此刻,他的心中,关心病人胜过关心他的家人。
除夕夜,本是合家团圆,欢聚一堂的时刻。但一位一直奋战在一线的医生,担心自己有可能成为病毒的携带者,自觉将房门反锁,隔绝与家人难得的团圆。门外,他那80多岁的老母亲颤颤巍巍地弓着腰,挪动着艰难的步子缓缓地将年夜饭放在门口,一头洁白如雪的白发格外耀眼。她眼里噙着泪水,隔着门,一遍又一遍地叮嘱着门内的孩子:“求求你,照顾好自己。”此刻,我想:她也许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有多伟大,只祈求他能健康地活着。但她也深知,作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他的职责。
凌晨的夜晚,下着大雨,接到部队命令集结即将奔赴武汉一线的女军医,简单收拾着自己的行李。临别之际,女儿泪流满面,眼里满是不舍,她多么希望平常忙碌的妈妈此刻能多陪陪她。但母亲只是轻轻地抹去了女儿脸上的泪水,告诉女儿:“孩子,不哭,只是我们这一仗不能输!”在穿上军装背上行李迈出家门的那一刻,眼里含着泪水的她,义无反顾地奔向一线。
在这次与疫病战斗的赛跑中,越来越多的“逆行者”逆风而上。“吹哨人”李文亮虽然走了,但他微信里“病好了,我仍要上一线”的誓言依在;宋英杰在连续奋斗10天后也因孤独劳累,生命停止在了28岁;90后小哥郑能量,在封城之后仍然冒雨开车去武汉做志愿者。
他们只是千万“逆行者”中的一个缩影。当签下“不计报酬,不计生死”的请愿书时,他们早已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在激励着他们做出这样的誓言,又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们放弃美好的生活逆风而上,做“最美逆行者”。
有一种力量叫感动,有一种精神叫奉献,有一种英雄叫榜样。他们为了在春天开花,长成大树,默默地奉献着自己。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在负重前行。
谢谢你们,最美的逆行者,是你们用自己的身躯和热血,替我们遮风挡雨。
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心得体会3
2020年的新春如约而至。可是这一年的新春与往年的竭然不同.新型冠状疾病悄无声息地潜入了人们的身体,打破了原本快乐祥和的新春。有些行业的工作者为了我们人民的安全,不惜离开家人,投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社会各界涌现出一大批“逆行者”。他们身处疫区,不惧个人安危,战斗在抗疫的第一线,给这个春节增添了浓浓的暖意。
于1月25日傍晚5时30分,我们无锡市首批28名医护人员离开了家人,坐上专列,出征驰援湖北,其中有许多人还自告奋勇要求赶奔湖北。在当天下午举行的出征送行会上,市委书记黄钦勉励大家要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充分展示无锡医疗队的过硬技术和良好形象。
正如春晚播出的《爱的桥梁》,一个个白衣天使们穿着一件件长长的大白褂,奔赴一线抢救着危在旦夕的病人,可他们一点儿都不担心自己的身体。
白衣天使们,在这个合家团圆的日子里,你们奔赴一线,抢救病人.你们像一盏明灯,照亮着人们前进的方向;你们像一个舒适的枕头,使失眠的人们可以安心睡觉;你们像一个温暖的太阳,给人们带来温暖!不管病人病情多么严重,你们总能第-时间赶到,你们是多么得伟大!
疫情当前,爱不隔离。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因为有一个个“最美逆行者”的存在,是他们用“勇敢拼搏,不畏牺牲”的精神保护着我们。致敬这些“最美逆行者”,我们要用行动为他们点赞。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致敬所有“最美逆行者”,期盼你们平安凯旋归来。
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心得体会4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一直期盼着过年了能去农村外婆家,这样我就可以和表弟在小院里一起放鞭炮,一起撒欢;就可以趁外婆在灶台前忙碌时帮忙添火加薪;还可以围着大火炉取暖,烤番薯……
在我一天天的期盼中,出发的日子总算到了。我刚出门,妈妈就给我戴上了口罩。怎么了?为什么要戴口罩?我百思不解。很快车子便开动了,我趴在车窗旁,欣赏着沿途的风景,路上行人和车辆都很少,没有了往年的热闹景象。过了没多久,车子突然停了下来,“怎么了?”我探着脑袋往前看,“堵车了吗?”“不是,我们要进村了,要检查”妈妈说。打开车窗,我看到路口不知何时搭建了一个临时的帐篷,一位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走到我们车边,他戴着口罩,手里拿着体温枪给我们每个人测了体温,然后问道“你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呀?麻烦下车做个登记。”很快爸爸下车做好登记回来了。我疑惑地问“这是怎么了?他们为什么要给我们测体温呀?”
“都是新型冠状病毒惹的祸”爸爸说。
突如其来的病毒,打破了我原本过年的计划。接下来几天,我们一直呆在家里。拜年、聚餐,在一通通电话声中取消了。我天天守着电视看新闻,电视中,每天铺天盖地的都是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报道。不断飙升的统计数值让人提心吊胆。
但是我在电视里看到,在这次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还有一些逆行者却不顾个人安危,为了人民和国家的利益挺身而出。八十多岁的钟南山院士来到武汉第一线,再次为国而战。还有许许多多的医护人员主动报名请求奔赴武汉。杭州13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共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他们有的把四岁孩子交给邻居;有的带着三大包尿不湿,应急;有的当场直接剪短了头发,为了方便带防护帽;还有的多年没回湖北老家过年,这次回家是为了抗疫。每个医护人员背后都有动人落泪的事迹。他们牺牲小家,来维护大家安危,他们是最美逆行者,是英雄,是今年最可爱的人。
他们崇高的精神激励着我,所以我要现在认真读书,学好知识,长大以后也要像他们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武汉,你快点好起来!中国加油!
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心得体会5
2020年寒假,在我们欢庆春节之际,有一种病毒悄悄袭来,并迅速崛起,传播。它就是新型冠状病毒,这种病毒的传染力很强,尤其是在人群聚集的时候。此时恰逢我们春运高峰期,探亲返乡和旅游人群浩荡。病毒这一肆虐,竟然造成了近万例确诊感染病患,死亡人数超过二百例。一时间,我们都手足无措了。
这时,一个特殊的群体站了出来了。他们就是抗击病毒的医生们。大批大批的人,都躲在家里,小心翼翼地躲避病毒。而他们却毅然决然地踏着坚定的步伐,逆流而上,走向病毒爆发的心脏区域---武汉。他们是一群拿着注射器与手术刀的战士,舍生忘我,就想尽己所能,抵御病毒,挽救患者。而他们当中,最首当其冲的,竟然是已至耄耋之年的呼吸道专家---钟南山院士!他今年已经是84岁高龄,这个年龄绝大部分的老人都该是颐养天年的时候,可他却在祖国需要他的时候,挺身而出,第一时间逆行奔赴到武汉,科学专业地给出指导建议。很快,全国都行动起来了,各地大力驰援武汉,同时做好本地隔离防护。面对疫情,我们团结有信心打胜仗。因为我们背后相信钟爷爷,正如17年前面临“非典”疫情时,他就一直在非典的最前沿工作。大家都怕和不敢接近的患者,是钟爷爷一句话“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给了大家太多的信心。17年后,他老人家又一次冲在了前线!这一次,他再三地告诫大家远离武汉,远离湖北,他自己和其他医生却毅然前往,直击一线战场。
随着一例例康复的好消息传出,我更加相信,真正的春天很快就会来临,那时,病毒隐匿、大地复苏,而我们医者伟大的“逆行”精神将永存!
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心得体会【5篇】
第二篇:人民英雄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设计
主备人:瞿晓霞复备人:初一语文备课组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概况。
2、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十幅浮雕中了解我国近百年的人民革命斗争史,进而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伟大意义。
二、学习重点
1、本文是说明文,写法上很有特色。它在按空间方位的顺序介绍事物的同时,又运用了时间顺序,使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2、大碑座上10幅浮雕的介绍,涉及的历史知识广,初一学生尚未系统学过,如何把握讲解分寸,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三、学习过程
第 一 教 时
(一)预习:
1.认真读课文。朗读,默读。
2.阅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①字音认读。
②字形辨识。
③词语补注。
奠基礼浮雕镏金天堑挺拔敬仰践踏
3.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4.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5.人民英雄纪念碑是1949年奠基的。请你查资料后和同学们讨论: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是什么?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哪些英雄?
5.作者为了说明纪念碑的高度,除了用数量词列出数字“从地面到碑顶高达
37. 94米 ”外,还说“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 24米。”加上这两句后,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学习研讨。
(二)教师导入。(看书中的彩图。)
你们过去看到这幅画时曾想到些什么?为什么要树立这座碑?这座碑的造型怎样?结构如何?怎么建成的?意义何在?今天,让我们怀着对用鲜血和生命缔造新中国的烈士们的崇敬,随着周定舫活动的顺序,仔细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从中接受深刻的教育。(板书课题。)
(三)介绍作者
周定舫,生于1931年11月13日,浙江省定海县人。1953年8月从上海复旦大
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新华社北京分社担任记者。现为北京新闻学会会员。
(四)反馈交流
1.给划线的字注音。
镏金上溯重幔庑殿挑衅逾越天堑
2.解题:文章标题下面有个副标题,标题和副标题各有什么作用?
提示:文章的标题表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副标题标明文章所要介绍的建筑物。(参看单元支配表的要求: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3.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征是什么?明确:(巍峨、雄伟、庄严。)
4.人民英雄纪念碑是1949年奠基的。请你查资料后和同学们讨论: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是什么?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哪些英雄?
明确:(“三年以来”是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1946年至1949年最后三年的解放战争时期;“三十年以来”是指从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整个历史时期;“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1840年,这一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由此标志着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由此可以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特别是三年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
5.作者为了说明纪念碑的高度,除了用数量词列出数字“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 94米 ”外,还说“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 24米。”加上这两句后,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明确:(这两句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加上这两句以后,使人们对“37. 94米 ”到底有多高有了一个具体的感觉。10层楼大家都见到过,天安门就在纪念碑的对面,大家都很熟悉,一比较就可以想见纪念碑有多高了。)
6.放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和同桌进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正面的主题以及背面的碑文。
2.完成练习三,整理课文已经学过部分的说明顺序
3.找出并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特色,请找出几个例子来。
第 二 教 时
一、检查作业:抽背碑文
二、研习新课
重点研讨第6—10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①本部分的说明结构特点是什么?
②本部分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10幅浮雕的。
(2)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明确:(①总——分。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提问:为什么写浮雕不像写碑身那样从正面(北面)写起,却从东面写起呢?归纳:按东、南、西、北的顺序写是根据中国近代史的历史顺序展开的重点讲析一、二两幅浮雕。
教师示范分析第一幅浮雕:“销毁鸦片烟”。作者用了四句话,分三层次来介绍:第一句是第一层,写明了事件(销毁鸦片烟)、背景(鸦片战争前夕)、时间(1839年6月3日)、地点(虎门)、人物(群众)──这是记叙部分。第二、三句是第二层,描述了画面,先详写销烟场面,作者抓住人物“愤怒”的神情,显现了他们对帝国主义的仇恨;用“运”、“倾倒”等词表达销烟态度的坚决;用“一箱
箱”、“倾倒”与“一股股”、“升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示了中国人民挺身而出,还击帝国主义的威风。第三句略写了炮台和群众的战船,烘托了两军对峙的紧张局势和中国人民严阵以待、毫不动摇的销烟决心。最后一句是第三层,以简明的语言点明了这幅浮雕的主题。
指导学生分析第三幅浮雕。
归纳:第二幅浮雕的写法与第一幅相比稍有变化,三句话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先交代事件──1851年的金田起义;接着阐述历史意义:“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然后形象地再现画面:“大刀、梭镖、锄头、火把”是农民起义的武器”,“一群”人民的儿女“冲下来”,旌旗“迎风飘扬”显示了起义队伍人数众多势不可当。
借鉴上述方法自读课文,完成四、五、六幅浮雕的分析。
提示:作者介绍浮雕时一般是交代事件(包括时间),再现画面,揭示画面表现的意义。填好表格后学生交流。(答案见投影或由学生画出来)
教师抽查完成情况,然后指名口头分析第四幅浮雕“五四爱国运动”的画面。教师适当点拨、启发。
教师小结:作者介绍10幅浮雕的方法不同。有的直接从画面开始(如“销毁鸦片烟”、“武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有的从革命斗争的历史意义谈起(如“金田起义”、五四爱国运动”)有的从历史历史事件的经过介绍谈起(如“五卅运动”、“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变化多姿,避免了行文的呆板。在介绍时作者正确选用了“碑身东面”、“碑身后面”、“碑身西面”、“碑身正面”等方位词,交代清观察部位,在介绍的顺序上巧妙地把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结合起来。
三、作业
1、熟读课文,课后向学生介绍10幅浮雕的内容。
2、课外阅读《从林则徐到孙中山》、《可爱的中国》、《南昌起义》等中国现代史丛书,了解有关知识。
四、延伸拓展
①给学生一个熟悉的建筑,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行文顺序、以及运用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如介绍我们的校容校貌应用何种顺序。
②课文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瞻仰()旌旗()天堑()挑xìn()上sù()
2.写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
矗立()崇敬()
践踏()峻峭()
3.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⑴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A、接近B、流传C、挂下D、低下
⑵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A、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B、认真仔细地观看
C、从近往远观看D、从低往高观看
4.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有一句与其他三句不同,这一句是()
A、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
B、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
C、我踏着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
D、看完了所有的浮雕,我又一次瞻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和碑文。
5.对本文说明顺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由远及近,由外围到中央的空间顺序
B、由上到下,从东到北的方位顺序
C、由近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
D、纪念碑建筑过程顺序
6.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是什么?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哪些英雄?
第三篇:人民装甲兵英雄谱
人民装甲兵英雄谱
人民装甲兵是一个英雄的群体。他(她)们为祖国为人民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光辉业绩,涌现出无数英雄模范。在纪念人民装甲兵建立50周年的时候,我们刊登12位英模的简要事迹,以此缅怀为国捐躯的先烈们,并向为人民装甲兵的建设与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致敬!
战斗英雄董来扶
董来扶,1929年出生于山东省诸城县。1945年8月参加八路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沈阳警备区第3旅战士、副班长,东北民主联军坦克大队驾驶员、排长。参加过辽沈、平津战役。在1948年强攻锦州的战斗中,他驾驶着被击伤的坦克,边打边修,连续作战,出色完成了任务,荣立大功一次,获勇敢奖章一枚,他驾驶的人民解放军的第一辆坦克―――“老头坦克”,被授予“功臣号坦克”称号(现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1949年1月,在解放天津的战斗中,他驾驶坦克连续突击,并及时抢修缴获的坦克参战,再立大功一次,获第二枚勇敢奖章。1950年9月,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坦克团连长,参加了1951年夏秋季防御战役。回国后,任某坦克团司令部作训股股长,坦克师侦察营营长。1961年毕业于装甲兵学院,后任坦克师副参谋长。1984年离休。曾获解放奖章和胜利功勋荣誉章。
坦克英雄沈许
沈许,1925年出生于广东省惠阳县。1944年参加东江抗日游击队,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入华东军区军政大学学习,后任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坦克大队炮长、排长、连长。参加了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1948年,在济南战役外围战斗中,在潜望镜被烟雾弥障的情况下,他不顾个人安危,冒着密集敌火,打开炮塔盖直接观察,以猛烈火力支援步兵冲击。同年,在淮海战役攻打前平庄战斗中,所乘坦克多次中弹,履带和瞄准镜被击坏,他用炮膛直接瞄准射击,支援步兵并掩护伤员和受损坦克后撤,战功卓著,被华东军区授予“坦克英雄”称号。所乘坦克被授予“功勋坦克”称号(现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1950年9月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坦克团司令部任作训股股长。回国后,任济南军区某坦克部队副团长。1960年毕业于装甲兵学院,后任某坦克师技术部副部长。1966年转业交通部黄埔港务管理局任副局长。1984年离休。
人民英雄杨阿如
杨阿如,1922年出生于浙江省黄岩县。1944年加入新四军,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坦克第4团第2连任排长。1953年7月6日晚9时,杨阿如所在坦克排以猛烈的火力支援步兵冲上石岘洞北山,全歼美军1个连。当夜22时,杨阿如和他乘坐的215号坦克,在大雨中通过沼泽地小路向前转移,准备占领新的发射阵地,支援步兵粉碎来自纵深346.6高地美军的反扑,不料中途陷入泥坑,抢救无效,于是奉命就地严密伪装待机。7月7日,美军第7师第17团所属坦克连的3辆M26“潘兴”重型坦克,停在346.6高地向志愿军攻占的石岘洞北山射击。但他们没有想到,在翼侧1000多米处的沼泽地中,有1辆伪装成土包的坦克,正在对其进行射击前的标定。夜幕降临,杨阿如指挥全车乘员,卸去伪装,沉着果断,精确瞄准,先敌开火,仅5分钟的交战,一举击毁美军M26坦克2辆,击伤1辆。激战之后,215号坦克完全暴露在敌火力之下,而坦克还不能开出泥坑,机智的坦克乘员想出了保存自己的办法:驾驶员发动了坦克,控制油门使发动机的轰鸣声由大变小,造成坦克由近及远开走的假象,从而迷惑了美军,成功地引开了其炮兵的射击。9日夜间,215号坦克在工兵的帮助下抢救成功,开出泥坑,机动至另1个发射阵地,再次以突然的射击,击毁敌坦克2辆,支援步兵巩固了石岘洞北山阵地。抗美援朝战争中,215号坦克先后配合步兵作战8次,共击毁敌坦克5辆,击伤1辆,摧毁地堡26个、坑道1条、机枪火力点8个、火炮9门、指挥所1个、汽车1辆。战后,给杨阿如记一等功,志愿军总部授予他“二级人民英雄”称号,授予215号坦克“人民英雄坦克”称号(现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全车乘员记1次集体特等功。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他“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共产主义战士王杰
王杰,1942年出生于山东省金乡县。1961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济南军区某坦克师工兵营地雷爆破连任战士、班长。在执行训练、施工、抗洪救灾等任务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多次立功,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一级技术能手”。1965年7月14日,在帮助江苏省邳县张楼公社民兵进行训练时,当炸药包即将发生意外爆炸的危急关头,王杰毅然以身扑压在已燃的炸药包上,英勇牺牲,保护了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民武装干部的生命安全。1965年9月25日,所在部队党委追认王杰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毛泽东曾在一次会议上引用王杰日记中的话说:“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周恩来、朱德、叶剑英、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曾题词赞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广泛开展学习王杰的活动。1965年11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的工兵营1连5班为“王杰班”。
模范饲养员叶洪海
叶洪海,1943年出生于河北省大名县。196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北京军区某坦克团装甲步兵连战士、副连长,军需股助理员、副团长。他在当战士期间,年年被评为“五好战士”,是北京军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他负责连队养猪,在一不懂技术,二无设备的情况下,凭着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满腔热忱,废寝忘食,用简便器材代替精密仪器,反复试验,于1968年6月成功地创造了一种制作简便的“中曲”发酵饲料。用它喂猪,不仅饲料的来源广阔,可以节约大量粮食和燃料,而且长肉快、疾病少。经过推广,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对发展养猪事业、促进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1970年10月,中央军委授予他“模范饲养员”称号。
爱民爱兵模范吴志国
吴志国,1947年出生于河南省平顶山市。196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沈阳军区某步兵团战士,高炮团班长、排长、副连长,军坦克团高炮连连长。他参加了抗美援越作战,不顾敌机轰炸,冒险抢救越南群众。他随部队驻防大庆油田,曾四次在危险关头抢救群众,七次冲入火海抢救国家财产,深受人民群众爱戴,被誉为“穿军装的大庆人”。1976年12月18日,在组织连队进行手榴弹投掷训练时,战士孙国秀将手榴弹投在5m远的地方。吴志国奋不顾身,扑向前去,用身体压在即将爆炸的手榴弹上,英勇牺牲,保护了在场的9名战士的生命安全。中央军委授予他“雷锋式的好连长”的称号。在大庆油田为他立碑纪念。
战斗英雄刘宏生
刘宏生,1940年出生于江苏省睢宁县。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广州军区某坦克部队战士、排长、连长、营长。1979年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他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率部队翻越陡坡,迂回穿插,配合步兵围歼守敌。2月19日,在掩护部队转移时,所乘坦克中弹,他左腿被打断,仍忍受着剧烈疼痛,操炮猛轰敌指挥所,把炮弹全部打完后,又和负伤的乘员,互相搀扶着下车战斗,不幸被枪弹击中牺牲。荣立一等功。1979年9月17日,中央军委追授他“战斗英雄”称号。
战斗英雄何相孟
何相孟,1955年出生于广东省荣昌县。197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广州军区某坦克部队坦克驾驶员。1979年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2月7日,他担任尖刀连连长车的驾驶员,勇猛穿插,不幸中弹,在身负重伤、远离部队的情况下,以顽强的毅力,检修车辆,只身毙敌4名,缴获轻机枪1挺,冲锋枪1支。荣立一等功。1979年9月17日,中央军委追授他为“战斗英雄”称号。
战斗英雄李德贵
李德贵,1950年出生于河北省安次县。197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广州军区某坦克部队战士、排长、坦克连连长。1979年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2月17日~18日的战斗中,他率连队三次出击,先后摧毁敌炮兵指挥所1个,压毁指挥车1辆、高炮2门、高射机枪2挺。在炮弹打完,坦克陷进稻田,遭敌围攻时,他率全车乘员,卸下随车轻武器,坚持战斗,光荣献身。荣立一等功。1979年9月17日,中央军委追授他“战斗英雄”称号。
英雄坦克手贺全利
贺全利,1957年出生于河北省辛集县。1974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昆明军区某坦克部队战士、技术员、副连长、连长,成都军区坦克乘员训练团学员队副队长、教员、电化教研室主任。1979年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当战斗向纵深发展时,遭敌阻击,在没有步兵掩护情况下,英勇顽强同敌军激战近两个小时。在转移中,所驾驶坦克两次中弹,左侧负重轮被打坏一个,驾驶室被击穿,身上三处负重伤,甚至有的肋骨外露。他以惊人的毅力,驾驶着严重左偏的坦克,驶回阵地,昏倒在驾驶椅上。荣立一等功。1979年9月17日,中央军委授予他“英雄坦克手”称号。
英雄坦克手许森
许森,1957年出生于广东省临安县。197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广州军区某坦克部队坦克驾驶员。1979年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3天连打4仗,两次夜间开车深入敌阵。先后捣毁敌炮兵阵地和指挥所各1个,撞毁火炮2门、高射机枪2挺,消灭火力点10多个。他所驾驶的坦克被敌火力击中,连长及2名乘员壮烈牺牲,他负重伤昏迷两天一夜。苏醒过来后,忍着剧烈伤痛,爬进另一辆中弹坦克,在排除故障时,又被敌人扔进车内的一枚手榴弹击伤多处。他以顽强毅力,用一只完好的左手将战伤的坦克开回阵地。荣立一等功。1979年9月17日,中央军委授予他“英雄坦克手”称号。共青团中央命名他为“新长征突击手”。
抗洪救灾模范周丽平
周丽平,1968年出生于浙江省丽水县。1983年加入共青团,198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南京军区某坦克部队教导团任战士、装甲步兵团任班长。1991年7月初毕业于装甲兵指挥学院,分配到南京军区某坦克部队任见习排长。在去部队报到前休假回乡探亲时,遇苏皖地区洪水泛滥,灾情严重。周丽平急人民之所急,假未休完,提前4天赶到连队报到。由于行李还在托运途中,领导决定他留守,周丽平坚决要求随部队开赴灾区。在淮河大堤抗洪抢险8昼夜,在有急难险重任务时,他总是抢在前面。7月19日,为抢救一艘沙家洼河段遇险的灾民船只,英勇牺牲。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991年9月30日,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发命令,授予周丽平“抗洪救灾模范”称号。1992年1月10日,江泽民主席视察周丽平生前所在部队,为部队题词:“学习周丽平,献身为人民。”
第四篇:人民论坛:网上论英雄
人民论坛:网上论英雄
吴兴人
一般地说,网上的评论往往多有激愤之言,抱怨之辞,因时感言,一吐为快。但是,近一段时间,网上关于许振超、任长霞的评论,多是发自内心的赞颂之词,特别值得关注。
以任长霞为例,由人民网、新华网、央视国际、中青网和中国网五家网站联合采写的报道《长风彩霞,逝者如诗》,在广大网友中刮起了一阵强烈旋风。人民网收录了任长霞2002年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的访谈实录,精心制作了任长霞荣获第四届中国“十大女杰”称号的视频节目。一时间,网上气氛极其热烈,网友纷纷发表感言,表达对任长霞的敬慕之情。从6月3日起到6月5日中午12时,央视国际关于任长霞专题的访问量总计15万人次。任长霞专题发布的当天,新华网的访问量就增加了3万多人次。中国网的《莺舞长空、风采长霞》专题报道的点击率达到93万人次。中青网的网上任长霞纪念馆吸引70多万人次参观。一位业内人士说,网友的反应太强烈了,这在平常是不多见的。可以说,任长霞激起的网上旺盛人气,在中国互联网上是少见的。
典型最感人,榜样最动人。任长霞是21世纪出现的又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典型代表。任长霞的去世,震撼了登封市,感动了全中国。人们为她惋惜,为她流泪,是因为她的形象在人们心中,就像长空中一道绚丽的彩霞。任长霞说,中国的警察被称为人民警察,就是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愿。在她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中,时刻惦记着百姓的安危和冷暖。她走了以后,人们同样记着她为百姓所做的一切。
网上论英雄,论客诉衷情。互联网上的舆论引导作用,真是不可估量。网上论者,绝大多数是青年人。中国现有8000多万网民,其中多数是大学生和“白领”。他们的这一行为指向值得注意。从网上发表的许多赞美的文字可以看出,他们被任长霞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大批年轻的网友们把自己的心里话发送到互联网上,抒发自己的感慨之情。这表明当代中国青年的主流是蓬勃向上的,他们热爱祖国和人民,希望我们党的队伍中涌现更多任长霞这样的好党员好干部,希望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无私奉献的浩然正气,表达了做人要做任长霞这样的人的愿望。
我们的网络需要更多的强有力的正面声音。网上论英雄,还说明互联网应该也可以成为引导社会舆论、弘扬时代新风的重要阵地,问题是我们做什么和怎么做。针锋相对的说理,是一种网上的舆论引导;宣传先进典型人物,同样是一种引导。有的时候有的情况下,鲜活感人的典型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这一次,由人民网、新华网、央视国际、中青网和中国网等五家网站共同推出任长霞这个典型,用各种形式吸引网民参与议论,形成了一股强势,一种合力,体现了“三贴近”的精神,宣传报道效果之好,影响之大,是一个不小的突破。
网上赞英雄,是发挥网络评论的优势的一个很好事例。这一成功的经验应该认真总结,并推广到其他宣传报道工作中去。
《人民日报》(2004年06月21日 第四版)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郭亚飞)
第五篇:向人民英雄敬礼
向人民英雄敬礼
教学目标:通过故事介绍、影片欣赏等活动,激发学生崇敬人民英雄的情感,体会新中国诞生的来之不易,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知道一些爱国英雄的故事,学习他们崇高的品质。教学难点:能以人民英雄和先进人物为榜样,激励自己进步。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向学生介绍《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鸡毛信》等爱国影片,组织学生观看。
2、学生搜集有关小英雄的故事,并练习有声有色地讲一个故事。欣赏战争年代的歌曲,并为自己的小队命名,如“黄莺”小队等。
3、准备一组战争年代的歌曲。
4、根据教材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剪辑、制作革命影片的经典片断。教学过程:
1、活动
(一)——故事擂台。
(大屏幕播放一段革命题材的故事片)隆隆的炮声,把我们带入烽火连天的年代,今天,我们将在同学们的故事中,穿越时空,走近英雄,感受英雄。2活动
(二)——经典影院
这里讲述着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这里回响着一首首英雄的赞歌。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了人民的幸福,他们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经典影院,领略英雄风采„„
组织学生观赏经典电影片断。
3、心语放送
观看了这些经典片断,大家一定是体会多多,感受多多,下面让我们进入“心语放送,真情诉说”。学生针对观看的影视,说感受,谈体会,颂英雄,话行动。
4、老歌回响
1、播放《英雄儿女》插曲
伴着优美的旋律,质朴的情感,一首歌,一段难忘的历史,一首歌,一曲英雄的礼赞。同学们,让我们在歌声中,去回忆过去的故事,去寻访心中的英雄,去感受那战争的年代„„ 学生欣赏革命传统歌曲。
5、走近英雄。
有多少故事,令人热泪盈眶,令人无限敬仰。同学们,让我们走近身边的英雄,请他们讲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
为英雄献上爱心,做力所能及的事。
6、小结:看课本插图,简介历史事件。
结束语: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他们是分不开的,我们永远要记住这些人和事。
我们的希望和骄傲
教学内容:《我们的希望和成就》 教学目标 认知:
知道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情感:
1.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自豪。
2.萌发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情感。行为:
立志建设祖国、报效祖国。教学重、难点:
教育学生为社会主义祖国逐渐强大自豪。课时安排:2课时 教育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出示实物:火柴、钉子并问:请大家看这是什么?你知道它在解放前叫什么吗?(洋火、洋钉)
2.问:解放前不仅火柴叫洋火,钉子叫洋钉,那时点灯用的煤油叫洋油,建筑上用的水泥叫洋灰。为什么在这些东西名字前头都加个“洋”字呢?
3.师:解放前的中国,连火柴、铁钉都要从外国进口,那时人民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为此我请同学们自己回家采访家里的老人,请大家说一说你家里的老人小时候的生活是怎样的。4.学生通过讲解、播放录音、展示图片、照片等方式,介绍家里老人小时候的苦难生活。
5.小结:在解放以前,人民生活凄苦,旧中国十分贫穷落后。
板书:解放前 贫穷落后
二、启发明理
过渡: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几十年的共同努力,人民生活逐渐富裕。
1.从新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感受祖国的变化。
(1)学生列举自己家乡、自己家庭或生活周围的实例,说说我国人民在生活方面的发展变化和感想。
(2)小结:新中国不断前进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正向小康水平迈进。
2.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了解祖国的变化。
过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祖国的经济发展是直接相关的,而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工农业的发展。
板书:今天(1)展示农业的发展变化
板书:农业
教师、学生共同展示农业的发展变化
教师小结:我国农业机械化和耕作技术水平提高了,粮食产量也猛增,我们看到金色田野里收割机正收获着农村改革开放后的硕果。(2)展示工业的发展变化
过渡:农业的变化这么大,工业生产更是日新月异。大家一起看看我国钢铁、煤炭、石油、发电量的变化。
板书:工业
出示一组数据:(具体数据见扩展资料)
算一算:1949年,我国钢产量不到16万吨,1996年达到1亿吨,约是1949年的几倍?
问: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排名大幅度提高和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
小结:工业生产飞速发展 3.从体育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体会祖国的发展变化。
(1)过渡:我国工农业有了巨大变化,体育运动也有很大发展。
板书:体育
(2)问:你知道在旧中国,中国人被诬蔑为什么吗?你又知道新中国成立50年来,体育健儿打破多少项世界纪录?获得多少世界冠军吗?(3)读一读:课文后“读一读”栏目中的第一段。
(4)问:每当你在电视转播中看到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升起时,特别是当大家得知中国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时,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5)小结:我国在近年来,体育事业上取得巨大成绩,使外国人不敢小看中国。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不再是东亚病夫,我们是强者。随着全民健身事业的开展,体育事业将会大步前进。”
4.从科技的进步,感受祖国的飞速发展和变化。
(1)过渡: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使祖国跻身于世界体育强国之林,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更令世人对我国刮目相看。
板书:科技
(2)学生阅读课文后“读一读”栏目中的第二段。(3)学生列举自己所知道我国科技方面的成绩。5.畅谈祖国变化,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1)面对祖国各方面的飞速发展,你们想对祖国说什么?
(2)为什么旧中国我们连火柴、铁钉都造不了,而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中,取得了这么伟大的成就?
(3)小结: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民当家作主,辛勤劳动,创造出伟大成就,使祖国腾飞。
三、展望未来
1.师: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已经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过上宽裕的小康生活,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那时,人民生活和国家会怎样? 2.学生展望未来。
3.小结:到那时,祖国会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板书:明天
繁荣富强
4.师:让我们共同对祖国说出我们的心愿――腾飞吧,祖国!腾飞吧,东方巨龙!
5.师生共同说出对祖国的祝愿,结束全课。板书设计:
我们的希望和骄傲
明天
繁荣富强 今天
农业、工业、体育、科技 解放前 贫穷落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同时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几位杰出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使之在校园网上运行,通过大量有关资料的提供和问题设计,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邓小平关于科技发展的讲话资料,培养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讲解建国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对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先进事迹的介绍与讲解,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教学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的科学家的事迹。教学难点: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尽管我国的科技事业和祖国的命运一样经历了不平坦的道路,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国防建设、农业生产等科学技术领域里填补了一项又一项空白,取得了满举世瞩目的成就,提高了国际地位,更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邓稼先、袁隆平等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航天员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成为我们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2、“两弹一星”
播放关于中国“两弹一星”研制过程的录像片,以生动的镜头、感人的故事展现了“两弹一星”的辉煌成果。
探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两弹一星”指什么?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世界主要有核国家从研制成功原子弹、导弹到研制成功氢弹所需的时间:
国名
美国
前苏联
英国
中国
时间 7年零4个月 4年 4 年零7个月 2年零8个月
通过这个资料,可以看出,研制核武器,我国科学家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努力,请同学展示一下你搜集到的科学家的杰出代表邓稼先的情况。
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全班共享。
从邓稼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科学家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这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当年在经济困难时期,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研制“两弹一星”,特别是“两弹”根本没派上用场,你认为有必要吗?(学生分小组讨论,推选代表总结发言)(明确)代表了我国当时科技达到的先进水平,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核武器的研制,只是在国防科技方面取得了成功,要转化为强大的国防力量,还要空间技术的支持。请同学们看书,搜寻重要信息: 1970年4月“长征1号”火箭将“东方红1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教师简介我国的运载火箭技术发展状况,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有哪位同学知道,我们在哪一年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学生展示搜集到2003神
五、2005年“神六”的情况)
原子弹爆炸 1964年10月,我们设计的中近程地对地导弹飞行成功。
洲际导弹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原子弹和航天技术的发展让中国人不再受恐吓!而袁隆平使中国人不再挨饿!
3、籼性杂交水稻
学生展示搜集到的关于袁隆平和籼性杂交水稻的资料。教师展示2004感动中国关于袁隆平的录像。在此基础上指出: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是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2004年,袁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目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袁隆平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这个世纪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2001年,袁隆平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4、巩固小结:
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本课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从我国国防、农业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来看,建国后,我国科技迅速发展,原因是什么?
5、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第五单元 我要上三年级了
快乐地成长
教学内容:《快乐地成长》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两年的小学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并激发学生爱亲敬长、学会感激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对自己的成长进行小结、反思的习惯,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步培养发扬自身优点、虚心学习他人长处的文明行为。
3、引导学生分析成长中的喜悦和烦恼、进步和成绩,学会总结自我、认识自我,不断求上进的技能,初步掌握全面看待自己、欣赏别人长处的方法。
4、通过展示自己的成长过程,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通过“学会感激联谊会”,感受、体验家长、老师及同学对自己的帮助、关心和爱护,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全面认识自己,认识周围的人和事,学会感激,学会取长补短,学会和同学共同进步。
第一课时
活动
(一)1、师生谈话,揭示学习内容。
(1)昨天,老师突然发现某某小朋友长大啦!想知道我是怎么发现的吗?----(2)边比较他的身高、体重等数据的变化;作业本上写的变化„„。你们瞧他是不是长大了?
(3)呵,你们也长大了?来,和小组内的同学分享长大的快乐吧!
2、学生围成几个小组,在小组中展示自我。这是我画的画„„
这是我做的纸飞机模型„„ 这是我的新发现„„
3、启发学生学会寻找自身的闪光点。
(1)过渡:怎么样?比起刚进学校时,你们个子长高了,身体更棒了,还懂得了很多知识、道理,所以,你们都长大了!就好象一棵小果树,现在,已经开始结出又香又甜的果子了。(2)你们都发现自己多了哪些果子呀!快快把它画在果树上吧!(3)学生动手画。
4、教师小结:小朋友们在许多方面都有了进步,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啊!如果把你们每个人的果子合在一棵树上,可真有数不清的果子了!下节课,我们就请小朋友们的家长和老师来我们班,开展一次家校联谊活动,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你们同意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介绍一下自己。
2、互相介绍,完成课本62页的说一说。
3、活动。
(1)同学们说一,本学期发现了小伙伴的什么变化。(2)给小伙伴写一些你对她的评价吧!(3)感受进步:大家齐努力,人人有进步。
3、教师小结:
“懂得感激、学会感激”是美好的,他会使人获得真诚、友善的回应,获得更多的支持与关怀,获得生存的力量,会使世界变得更美好!首先学会感激身边的人和事,然后才能懂得去感激社会、感谢世界,处事接物有一种宽容的心态,让我们一起努力尝试吧!最后,同学们,把自己的成长记录袋拿给你喜爱的人或者你感谢的人去看,与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明白集体需要每个人去爱护。
2、通过交流,感受同学一起发现快乐,感受集体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关心、帮助集体中的每个成员,体谅他们的情感。
3、通过组织“送微笑”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同学们分享苦与乐的幸福。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交流,感受同学一起发现快乐,感受集体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关心、帮助集体中的每个成员,体谅他们的情感。
2、通过组织“送微笑”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同学们分享苦与乐的幸福。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课之前,我给孩子们看一些图片。(教师出示小故事后面的两个问题)
(二)教学内容
1、“快乐一起分享” 教师拿出全班的集体照,让学生说说观察,从他们的表情中看出他们的心情,回忆在班级体中的快乐,再指着同学说说同学的优点,说说自己和同学之间的有趣经历和体验。
2、“我让你快乐吗?”
自由采访学校的老师,同学,真切感受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对自己行动的思考,体会怎样欣赏别人。
3、“我快乐吗?我让你快乐吗?
结合书上的画面提示:在学习中,游戏中,集体活动中,你们是怎样分享快乐的?别人带给我什么快乐没有?我又带给别人快乐了吗?(不要局限在成功中体验快乐,有时虽然失败了,但是一样的快乐,教育学生体会集体奋斗的快乐)
4、“我的收获“展示会
让学生自由发言,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打开思路。(兴趣小组的活动、雏鹰假日的活动、社区活动,一起玩游戏的照片、共同制作手抄报、搜集标本等)
5、开展好“送你一个微笑“活动
1)创设情景,事先安排几个同学表演两种不同态度的同学,再现故事场面,让学生体会不同的态度。如果是你,你会是什么态度? 2)结合画面,想想,当同学遇到困难,应该怎样做?
3)制作“送你一个微笑的”小卡片,把自己想说的话,想做的事情写下来。4)拓展活动,学生分成小队帮助学习生活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在集体的快乐中成长。
6、实践活动:制作个人展示卡。
7、小组合作完成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