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关时光岁月的教师教育心得:在光阴流转中回望我的三位一体
编者按:岁月无情人有情。曾经的遗憾已随风而逝,那些年那些轰轰烈烈的想法也被时光磨蚀殆尽,我们应当回望初心。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在光阴流转中回望我的三位一体。
在光阴流转中回望我的三位一体
陶丹
不知是时间太瘦还是指缝太宽,近两年总是觉得时间匆匆,走过的岁月无暇回首便已成往事。每每稍有感触,碍于生活的琐事便就此搁浅。偶尔翻看曾经的记录,从学生到老师,再到家长,身份越来越复杂,经历越来越繁多,文字却越来越少,才猛然发现,曾经的执着,一如盛开的玫瑰,随着岁月的冲蚀,脱落了刺,萎缩了干,凋零了花,只剩弥留的馨香。
紫陌红尘拂面来,一语惊醒梦中人
自从女儿上了小学,全家人都忙活开了,从早到晚围着她一个人转。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这无可厚非,但习惯的养成更重要,所以女儿的作业我只负责签字,心想如果有错误老师的教育会比家长来得更有效果。还好,一学期很快过去了,女儿的学习也没让我失望。期末家长会我也因自己班级的种种事务而早早离场,刚出教室遇见女儿的数学老师,我客气地打了招呼:“李老师好,我是xxx的妈妈……”老师先是惊讶,还没等我说完话:“一直没联系过……”我面露尴尬,急忙找各种理由解释。
晚上回家,我把这事告诉家人,家人却将矛头指向了我,嫌弃我没能见机去拜访老师,而且幻想着女儿以后会遇到的种种麻烦。我确实有点心虚,但想想自己当老师这么多年,这种小心思完全是多此一举,家长也只是图个心理安慰罢了。即使勉为其难地做了,岂不是给我这个当老师的脸上抹黑?就这样一直拖到了第二个教师节。早上好不容易上完两节课,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坐回办公室,打开手机,眼前纷纷呈现出家长发来的温暖祝福,所有的疲惫和不快瞬间消散,此时的感动就更不必言说了。其实当老师也就这么点出息,能被学生喜欢,家长尊重这是多么高尚的荣誉啊。由此及人,我怀着满腔热情给女儿的数学老师也发了条短信,过了一会老师打电话过来,说了一些女儿昨天作业的种种问题,错误太多,家长不配合,即使工作再忙,孩子的学习也不能不管等等。我一时语塞,不知道该如何解释,多年的老师经历都是我批评家长,今天却彻底地感受了被批评的滋味,而且这种莫名的委屈竟然不自觉地持续了好久,每当稍有闲暇就会在脑海里翻江倒海,有时也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拜访的问题。随着十一的即将来临,我终于在家人的怂恿下走上了突破自己底线的道路。记得节前的一天下午,我打电话给老师,含含糊糊地说想去老师办公室坐坐,结果竟意外地遭到了拒绝。特殊的时间,特殊的动机,没有经验的举动差点酿成无法挽回的错误。
正在上传...是啊,作为一个家长,我常常在想,在老师的心目中“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应该从未动摇过,或许只是一个语气一句话,让人误解,与其用更多的心思揣摩老师的想法,不如花更多的时间提高自己的认识,教育自己的孩子。教育的确是一门艺术。教育的效果不完全取决于学业的精通,也不完全取决于敬业的程度,有时只是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引起别人的无限遐想,甚至给彼此造成多多少少的伤害。回顾自己的教学生涯,是否也多多少少给家长留下过无尽的揣摩而让其蠢蠢欲动呢?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一直觉得老师是坚毅与柔弱的交融,外表像藏着一千只猛虎,殊不知,内心深处却常常在细嗅蔷薇。那次中午放学,班上一个学生利用午休时间在篮球场打球,不幸被校长撞见,被要求通知班主任并说明情况,但学生毕竟是学生,他见了我只字未提此事,更别提主动承认错误了。我压着火气把学生叫到办公室:“中午打球了?”“嗯。”“经常这样吗?”“嗯。”“知道学校的规定吗?”“嗯。”“你为什么不回家?”“不想回家。”“你能好好说话吗?”“我就是在好好说话呀。”本想和颜悦色地解决问题,没想到学生的态度让我怒火中烧。我叫来家长,尽管僵持了一下午,学生的态度依然如故,他认为自己就是好好说话,而我对他说话的语气却甚是反感,至少不是一个学生回答老师的态度。此刻我的气愤,家长的懊恼,学生的不解凝聚成的杀伤力对三方都造成了不小的伤害,直至放学我们都没有互相让步。我想确实该放弃这个学生了。
第二天早上来校,他没有理我,我也没有理他,尽管心里有千万种期待,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还是显得苍白无力。我故作镇定地上完课,又绞尽脑汁地思索现在孩子的想法而不解,只能发出无限惋惜。我想这应该就是以后的常态了。这一天我都在艰难地适应放弃这个学生的节奏。下午放学我刚出教室,身后被一个声音喊住了:“老师,对不起,我不应该那样对你说话。”他深深的向我鞠了一躬,我的脸也唰的地红了起来。我想他这一天应该比我过得更痛苦,一个倔强的男孩到底要经过怎样的思想斗争才肯向我低下一向高傲的头。我不知道他的道歉是自愿,还是被我作为老师的所谓“权威”驱使所然,但在这一刻,我的心里才是充满了懊悔。想如果我能多点耐心,收敛点脾气,他们一家昨天应该有个温馨的夜晚,他今天也会像其他学生一样认认真真地听课,开开心心地玩耍。
著名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我作为一个老师,更应该用自己真切的言行感染学生的言行,然而在他们不曾理智的言行上又留下了多少我的影子?
佛祖拈花,迦叶微笑
清明时节回老家,虽无雨纷纷的感伤,但面对曾经熟悉的故土,儿时的画面不禁浮现眼前。那天与朋友相约踏青,她指着远处模糊的身影问我是否认识,我一时惊诧。走近了,那斑白的两鬓,憔悴的面容,安然自若的神情一下子在我眼前定格。“那是高老师,还记得吗?与我共事过,几年前儿子因情路坎坷自寻短见,做母亲的就变成了这样。不教书已经好多年了,现在在后勤帮忙,经常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朋友向我娓娓道来。当我们靠近,她突然站起来,与朋友寒暄了几句,看着我若有若思的样子。“高老师,我是……”还没等我说完,“别说,让我猜猜,你是……”二十多年了,只带过我一年的英语老师,竟然还能熟练地说出我的名字,这又是一种怎样的震撼。初中毕业后,忙于功课再也没有回过学校,虽然偶尔想起以前的老师,也只是在脑海里浮光掠影罢了。近几年我教了初中,又做了班主任,对初中老师的思念就更深了。即便如此,也只是在闲暇时光增添一些曾经的回味,竟没有勇气主动和老师联系过。看着老师缓缓地诉说着曾经的回忆,那种享受的样子,我的眼眶一下子濡湿了。
回想自己坎坷的教育生涯,从县城到省会,从高中到初中,所带过的学生应已数千计了吧,短短十余年的时光,我到底还记得几个学生的名字呢?前几年离职后,每逢过节有学生发来短息,有的说美好的大学生活,有的谈对高中生活的怀念,我也只是表面应付而已,其实早已记不起他们的模样。后来换了号码也就将那段记忆尘封起来,到现在也已记不起一个学生的姓名,唉,这又是何等的悲哀啊!
岁月无情人有情。曾经的遗憾已随风而逝,那些年那些轰轰烈烈的想法也被时光磨蚀殆尽,回望初心,回望光阴流转的岁月,回望我三位一体的身份,我只愿以后的生活多一份温和,多一点耐心,多一点来日的回味。
公众号:曲一奏雅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写写帮文库
第二篇:在学习中获得,在实践中领悟--《沉思与回望》读书心得
在学习中获得,在实践中领悟
在忙碌的工作中我开始了《沉思与回望》的阅读,但实事求是地说,就个人的水平和理论基础,我是无法将几位大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融会贯通的,我也无法从理论的高度去评价他们的理论。所以我只能零星地从书中攫取大师的教育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肤浅地谈一点收获。
朱光潜先生说:“我认为文学教育第一件要事是养成高尚纯正的趣味……”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教学主要就是趣味的培养,“佳妙”的发现。在他看来,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因为诗是一切优秀文学的起源。当然各人的天资不同,有些人生来对于诗就感觉到趣味,有些人生来对于诗就丝毫不感觉到趣味,也有些人只对于某一种诗才感觉到趣味,但是趣味是可以培养的。下面就古诗教学谈点自己的看法。
这些年古诗文教学已经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但怎样教古诗却是众说纷纭,我们一线教师很大一部分在古诗教学这一块都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该教些什么,教到什么程度也没有数。面对这样的现状,我觉得朱光潜先生说的寻“佳妙”、品趣味对我们是有很大的启发的。我们首先应弄清楚古诗教学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会背、会写几首古诗吗?仅仅是在考试的时候会解释几个重点字的意思,能够完完整整的把一首古诗的意思默写下来吗?显然不是,但有部分老师是这么做的,这样的教学自然无法寻妙品趣。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麻木拔高,拿一首诗去寻根究底,深究诗的写作背景,揣摩诗人的内心情感,看似教得很深刻,其实学生很迷糊,这样教古诗也是不可取的。这两种现象,从根本上说,问题就出在对古诗教学的目的把握不准。我认为,小学古诗教学要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和趣味,激发学生阅读古典诗词的兴趣,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也就是寻“佳妙”、品趣味。
就拿《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的教学来说吧。起初我教这首诗的时候,也曾追求把这首诗教深。课上,我在让学生朗读了课文,匆匆理解了诗句,进行了简单的想象之后,花了较多的气力读补充资料,很牵强地让学生体会诗人遭受仕途挫折后坦然面对的豁达胸怀。课结束后我便后悔了,因为这节课很不成功,学生没能深切感受到西湖山雨欲来的壮观场面和天气变化神速的情趣,而对诗人的豁达胸怀也是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到头来“西瓜”丢了,“芝麻”也没捞到手,更谈不上寻妙品趣。究其原因,其罪魁祸首还是没把目标定准,没把目光聚集在品悟诗的意境上。后来我反思,课上根本没必要拓展诗的创作背景,无须牵强地感悟诗人的豁达胸怀,这不是我们小学古诗教学的任务。其实这首诗的教学很简单,只要抓住几个重点的词语,引导学生想象并描述诗人看到的暴雨突来时的壮观景象、雨中大珠小珠乱入船的情趣和雨过天晴后水天一色的优美景色,从而感受天气的戏剧性变化带给诗人的惊喜,再让学生带着想象诵读诗句,使学生进入诗的意境,体会诗的语言的精妙,产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我想,这才是古诗教学“寻妙品趣”之佳境。
叶圣陶、黎锦熙、张志公、朱光潜等前辈的语文教育思想不是几个月的阅读就能悟透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慢慢理解、领会和选择。我想,《沉思与回想》这本书将常伴与我,也祝愿我的同行能从大师们的思想中受益多多。
第三篇:军训心得:我在军训中成长
军训心得:我在军训中成长
王亦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原本是形容在学习或者是人生旅途中不断攀登不断求索的。但如今我想把它用在军训的这几天感受上。军训的历程如同漫漫长路,开始时很艰辛,中途要坚持,结果很甜蜜。回想起军训时的那段时光,心里仿佛又回到了队列中。
犹记得军训第一天,我们怀着饱满的热情和些许的期待迎接教官的到来,当看到一位可爱的大男孩走到我们的教室时,大家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来了。就像我们外表看到的那样,韦教官平易近人,善解人意。最可爱的是他那一双大大的眼睛。这样的状态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几天下来,尽管我们表现的不是最出色,但还是打心里尊敬着这位教官。
每天早上六点二十起床,晚上近十一点休息,全天都在训练。齐步,正步,跑步,三大步法考验着我们的团结一致;稍息,跨立,考验着我们的整齐划一;烈日军姿考验着我们的意志与精神。我们都没有打退堂鼓,都坚持到了最后。尽管中途有2名伤员,但是他们在后方还是想着整个集体,为集体做了很多事情。最可爱的爱是我们的教官,尽管没做好,他还是很有耐心的给我们做演示。
回想这度过的6天,我心存感叹,那是多么残酷,又多么精彩的6天哪。在这6天中,我们这一群刚离开家,刚离开父母的怀抱的稚儿,在教官的训练下,抛弃了娇气,抛弃了那吃不了苦的身体,成为了可以自立的青年学生,成为了坚强、不惧艰苦的大人。
在军训中,我们剪去了长长的秀发,晒黑了白皙的皮肤,我们在太阳下,我们抛去了矜持,不怕脏,不怕累,即使晕倒了,休息一下,再继续。就这样,我们一点一点的成长,成为了一个真正的高中生。
七连,我们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在这儿,我们知道了什么叫集体荣誉感,知道了什么叫坚持,也感受到了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感谢军训,让我懂得感恩,感谢军训,让我知道了感动,感谢军训……
我发现,在军训中,我,长大了。
第四篇:在我的教师职业生涯中
在我的教师职业生涯中,我最烦的一件事就是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每当学生违纪的时候,做老师,特别是做班主任就头痛。心里总是怪学生怎么老是这样子,不但不学,还要闹事。后进生,说一句爱你不容易呀。在处理学生问题,总是免不了训导学生,也会影响自己的情绪。有时候训骂学生,甚至苦口婆心都起不了什么效果,问题还是反复出现。
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我想应该要转变心态,认识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应该要允许他们犯错。当他们犯错的时候应该要持以理解和宽容,并且要对他们耐心教育,真正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特别是管理班级的水平,也要向有经验的班主任学习,把他们好的做法借鉴过来,做到科学管班,民主治班;特别要注重关爱学生,让他们知道老师的用心良苦,从而和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那么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就容易很多了。
成功的教育案例
在一次晚读课上,我站在走廊上正与几个班干部谈话。无意之中看见班上的一名学生低头,好像做什么事情的。开始我并没有在意,可过了许久,看着他还是专心的低头,决定去看一看,令我大吃一惊:他正在按手机。我一肚子的火骤然升起,正要发脾气,却看到他一副紧张的样子。于是我压了压火,示意他收起手机。随后我就走出教室,继续和学生谈话。下晚读课后,我一直在思索,如何有效的处理这件事:是在全班上公开处理、大肆批评?是单独找他谈心、私下里解决?种种处理的方式在我的头脑中闪现,同时种种处理方式的结果,我也在不断预料。想起这个男孩紧张的神情,想起他是班中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决定另辟蹊径,对此事采取冷处理。不公开,也不主动叫他,放一放再说。就这样,晚修结束了,我没有叫他,他就会回宿舍了。第二天,他主动找到我,并解释按手机是因为忘记关机,震动的时候才想到要关机。他还写了一份1000多字的检讨书,保证以后决不会在出现这样的事。
案例分析和反思:不得不承认,在处理学生的问题时,有些总是教师火气很大,甚至觉得嗓门不大就很不过瘾,就起不到教育的作用,总是觉得只有这样的批评教育,才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能敦促学生改掉自己的坏毛病,才能使学生引以为戒,过而改之。其实,效果远远不在我们的预料之中,甚至是截然相反。而上面的案例,我认为是处理得较好,采取冷处理,放一放,仔细地分析一下事情的经过,就不致于错怪学生。
失败的教育案例
在一次课堂上,我正在黑板上板书,突然下面骚动起来,我回头一看,一个男生与他的同桌打起来了,他的同桌是个女生。我回头看时,那男孩正站在座位上,挥着拳头往同桌的头上猛擂,那女孩却是坐着,两手遮着头躲闪着,嘴里不停地哭着骂着。我见势跑过去,对着那男孩断喝:“住手!你想干什么?!”一边把那男孩扯离了座位。但这男孩十二分的不服气,往前冲着去够女生的头。我一看急了:“你还是男子汉呢,看看你有没有男子汉的样子!妄顶了个男人头!”这句话,他倒站在那里不动了,但梗着脖子,两眼注视这我,咬着牙,两个拳头握得咯吱咯吱响,我站在他身边,咯吱咯吱的响声让我听得清清楚楚,那架势要与我开战。当时我感觉血往上涌:“你想搞什么?老师错讲你了么?!”他一言不发,仍两目怒视。又一想这样僵持下去也不是个事,就对他说:“先坐下,等放学喊你爸来学校,再和你算帐。”说着我就向讲台走去,刚走了几步,突然听到那男孩在嘟囔什么,我猛回头,那男孩并没坐,仍是梗着头,两眼盯着我,看那口型好象是在骂,“嗡”地一声感觉头都大了。他声音并不很小,加上当时教室静得出奇,他的骂周围好多同学能听到的,另外在我回过去头说,他周围的同学都神色慌张地盯着我的脸。所以更断定他是在骂。当时真得想上去揍他,但最终我还是克制住了,假装没听到又回头向讲台走去。事情也就此不了了之。
案例分析及反思 : 这是我当老师以来课堂上最尴尬的一次。由于我的言语过激,不仅没有起到教育学生的效果,反而使学生和我时间产生了隔阂,令我以后的很大的一段时间里,工作都开展很不顺利。任何个体都有一个独立的、丰满的精神世界,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必然会激发他们自尊、自重的意识,促进其能动性的发挥。而随意责备、讽刺体罚,势必伤害学生自尊心,造成学生扭曲的人格,而善意的信任却能改变这点。
第五篇:“三位一体”教育管理方法在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培养中的探索
“三位一体”教育管理方法在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培养中的探
索
摘要:高校特殊群体是学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部分,结合高校特殊群体的产生原因,通过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事务性工作科学管理以及适当的心理辅导手段作为主要方面,形成“三位一体”教育管理方法,并探究其在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培养中的适用性。马克思主义教育可以有效改善学生内心状态,心理辅导满足学生需求,科学管理则可对学生进行监督。因此,可以通过构建全员参与管理工作体系、确定管理目标、创新管理模式等管理策略,将“三位一体”教育管理方法应用于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培养,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三位一体;教育管理;特殊群体;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3001303
引言
当前,高校学生面临较大的社会压力、情感压力以及经济压力,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出现问题,例如家庭经济条件的困难、学习困难等,严重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也严重阻碍和谐校园的构建。因此,加强高校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结合高校管理工作,构建“三位一体”教育管理体系,并探究其在特殊群体学生培养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特殊群体学生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一、“三位一体”教育管理方法的内涵
(一)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教育
对于不同的概念,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在高校特殊群体教育管理中,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教育主要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向学生传达马克思主义思想,从而满足学生需求。马克思曾提出,需求是人的本性,因此满足学生需求具有必然性与合理性[1]。此外,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正确的教学体系应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为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中提倡的价值观、道德观。
(二)事务性工作的科学管理
针对高校特殊群体的科学管理体系,主要为了保持高校校园的稳定与和谐。利用安定科学的校园秩序,解决高校学生不和谐、不稳定的问题。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对其加以引导,及时给予关心与帮助,促使管理工作以学生为基础,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重视,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
(三)适当的心理辅导手段
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通常分为个人心理辅导与团体心理辅导两类。高校特殊群体学生数量较多,实行团体心理辅导较为合适。主要由于团体心理辅导影响较广,针对同一发展水平的学生进行辅导,学生可以彼此受到影响。其次,此类心理辅导还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变化,辅导效果更加明显。此外,团体心理辅导的应用效率高,省时省力,适应高速发展的高校氛围。
二、高校特殊群体学生的特点
(一)家庭经济困难
家庭经济困难的群体学生大多来自经济落后地区,也有部分是受到经济冲击导致下岗、无业等家庭。根据统计,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占总数的20%左右,特困生占总数的5%左右。由于家庭条件的束缚,这部分学生往往要承受更多的压力,虽然大部分学生能直接面对家庭现实,生活中朴素艰苦,学习也很努力,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形成孤立化、封闭化的性格,导致其不能与他人正常交往,甚至产生怨恨情绪,最终出现反学校、反社会等不良行为。
(二)学业困难
学业困难主要指学习成绩较差的受挫学生群体,通常情况下,此类学生在入学时基础较弱,也有部分学生来自边远地区,虽然在学习生活中付出很大的努力,但仍与其他学生存在差距。久而久之,学生易出现厌学心理。其次,也有学生在读大学后过于放松,没有合理的生活规划,甚至有学生不思进取,导致学习成绩下滑幅度过大。此外,还有学生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果不佳,最终使其产生学习挫折感,从而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存在心理??题
此类学生由于不同原因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随着社会的转型以及高校教育的改革,大学生的压力明显加大,其中就业、学习、生活等方面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最为突出。教育部门相关资料显示,25%左右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此数字也在以10%的幅度逐年递增,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将会导致学生焦虑、抑郁、烦躁等心理疾病,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攻击型心理,引发校园恶性事件[2]。
(四)其他特殊情况
上述三类情况最具典型意义,但也有部分学生会受到不同因素影响,产生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例如违纪学生群体、残疾学生群体、网瘾学生群体等,其思想与情感具有不成熟性,在面对复杂的环境时往往会做出出格的事情。如果对其放任自流,不加以正确的管理,将会对其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使其陷入更危险的境况,这些学生也极有可能成为校园和谐构建的潜在阻碍因素。
三、“三位一体”教育管理方法在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培养中的适用性
(一)马克思主义教育改善特殊群体学生内心状态
马克思认为,人民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将马克思主义教育应用于高校特殊群体学生教育管理中,将会有效改善学生的内心状态。结合马克思主义思想,不仅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目标。为每一名有梦想的大学生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理论基础,并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信念,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二)心理辅导符合特殊群体学生的需求
首先,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由于当下高校体制处于发展阶段,学生接触到的心理影响因素与环境长期存在,特殊群体心理问题也将持续存在,因此进行心理辅导在当前高校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高校特殊群体学生的存在,有环境因素影响的必然性。但同时,高校也存在主观环境的因素。根据了解可知,特殊群体学生大多对自身问题有普遍的认知,但没有解决的方法,这也促使学生主动接受心理辅导。同时,心理辅导拥有一项优势,学生与辅导教师不具备关联性,在分析心理因素时更具客观性,对于学生心理问题的倾诉不存在个人因素的影响。学生的隐私内容也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辅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具共通性。
四、“三位一体”教育管理方法在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培养中的应用策略
(一)结合马克思主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1组织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并开设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课程。江泽民同志曾提出,邓小平理论在中国特色主义事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结合,共同教学,对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的学生有着促进作用,亦可有效将学生培养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3]。教师需要总结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经验,使其快速、高效地进入学生头脑中,融入学生生活中,促使高校特殊群体学生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减少校园恶性事件的发生。
2对学生开展正确观念教育
所谓观念教育,主要指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与价值观四类。正确的观念是人们树立理想信念与思想基础,也是人们行为是否正确的决定性因素。只有确立正确的观念,才能为高校特殊群体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因此,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局势,教师应引导学生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改造。引导学生自觉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要求自己,使其具有崇高理想,并无私奉献。观念教育可有效提升普通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也可有效解决特殊群体学生嫉妒、消极、浮躁等问题。
3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20世纪末以来,高校十分重视党建工作,很多高校也先后开展党组织培训工作,提高党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占比。大批学生皆参加了党课培训,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但对于高校特殊群体而言,其无法按时参加党课培训,很大程度上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高校需要完善党建工作体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完善学生人格,端正学生学习动机,树立正确的政治理念与理想信念。
4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实践锻炼,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一种形式。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仅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以自身实践来进行。在高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在思想层面确立实践观念。而学生与人民群众相结合,也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这个教育资源,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内容,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策、方针的理解,增强学生学习的使命感。
(二)构建全员参与管理工作体系,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当前很多高校的特殊群体学生管理工作大多由辅导员教师来承担,但在某些院校中,师资资源较为紧缺,且辅导员工作量较大,专业技能较低,无法有效承担起特殊群体学生的管理工作。因此,高校必须完善特殊群体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体系,让专职教师、学生群体、学生组织等共同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形成合力工作机制。其中,专职学生组织、工作人员需发挥其主要作用,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档案,制定针对化工作措施,亲自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专业教师则需从思想上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此外,在管理工作体系落实中,还需营造出良好的育人氛围。且高校需要重视人文环境的建设,构建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环境。首先,高校要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将文化气息融入其中,使学生在生活中就能接受到人文环境的熏陶与感染。其次,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也可使学生通过活动融入集体,培养学生健康的阳光心态。最后,还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严格规范学生上网行为,形成正确的网络文化,防止网络信息对学生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三)确定培养目标,制订管理计划
确定针对化培养目标是高校特殊群体学生管理中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高校教师肩负着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高校的管理工作也要服从服?昭?生的成才需求,这也是高校特殊群体学生教育管理的培养目标。新形势下,高校还需创新管理模式,以迎接新的挑战,高校特殊群体学生管理工作也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从而制约管理工作的开展。这也便要求高校制订可行的培养计划,研究管理工作的方法与思路,找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树立新的管理理念,摸索管理规律,找出适应高校特殊群体学生的管理模式。按照制定的管理目标,逐步形成统一管理思想,实现目标管理。此外,还需形成联动协作的管理机制,为高校特殊群体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保障。同时,还需做好宣传工作,做到齐抓共管,实施行政工作决策,调控运行机制,注重领导沟通手段,利于高校特殊群体学生认清当前环境,提高管理机制的有效性。
(四)了解学生内心,加强心理辅导
首先,将心理辅导融入高校班级管理中,班级是高校管理的基本单位,学生也都处于身心发展阶段,面临相同、相似的成长困惑,而且更关注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将心理辅导融入班级是必然的,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与心理问题,开展共性心理辅导,这种模式比较符合班级授课为主的特点,辅导效果较好。其次,新生在进入大学时,经历人生转折阶段,对自我成长有着十分强烈的追求。心理辅导是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的有效的教育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对大学环境的不适,也可帮助学生建立新的人际网络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特殊群体学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心理问题,因此,针对共性心理特点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培养学生互相的信任感与归属感,也可让特殊群体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良好的自信心,改善自我消极情绪与人际关系,提升其心理水平。最后,将心理辅导应用于社团或学生培训中,将自信心培养、情绪管理、团队协作等作为辅导内容,使学生明白人与人交流、沟通的重要性,更易被特殊群体学生接受,达到心理辅导的最终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结合高校特殊群体存在的心理现象,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科学管理、心理辅导为主的“三位一体”教育管理方法,并将其融入高校特殊群体学生教育管理体系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对学生管理效果也有促进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满足学生需求。同时,完善管理体系,明确管理目标,并将心理辅导融入课内、课外活动中,消除学生的消极思想以及错误行为等不良因素。
?⒖嘉南祝?
[1]赵崇峰.加强特殊群体教育管理与构建和谐校园[J].思想教育研究,2007(6):50―52.[2]杨浩强,贺艳洁.新建本科院校特殊群体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初探[J].科教文汇,2016(8):138―140.[3]钟蕾.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与保障体系论析[J].高校辅导员,2011(4):33―37.[4]崔彩霞,张睦.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教育中的运用与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6(1):98―99.Exploration of “Trinity” Education Management Method in the Cultivation of
Special Group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N Jiaming,WANG Kai,WANG Li
(Jiamusi University,Jiamusi 154007,China)
Abstract:The special group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education which can not be ignored.Combined with the cause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special group,“three in one” education management method is formed with Marxist faith education,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work and appropriat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s the main aspects.This paper explores its applicability in cultivating the special group of college students.Marxist educa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tudents inner state,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an meet their needs,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can supervise students.Therefore,through management strategies such as the construction of full participation in the management system,determining the management objectives,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mode,“three in one” education management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cultivation of special group of college students to guide their healthy growth.Key words:trinity; education management; special group; student 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