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0年14亿人的小康心得体会例文
2020年14亿人的小康心得体会例文五篇
百年来中国人孜孜以求的、亿万人民心心念念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愿景呼之欲出,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近在咫尺。下面是东星资源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年14亿人的小康心得体会例文五篇,欢迎大家阅读和采纳,希望大家喜欢!
14亿人的小康心得体会范文一
2020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该文件又被称之为“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央一号文件”特指新的一年,中共中央下发的第一份文件,因其特殊的意义,使得每年“一号文件”最终“花落谁家”都备受社会各界瞩目。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将目光聚焦到“三农”问题上,这已是中共中央连续17年将“中央一号文件”的“殊荣”给予“三农”领域。
在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他强调,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对“三农”工作的高度关切。
农业要“丰收”,重在保供、稳价、增后劲,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业稳则发展稳,农业强则根基强。我国有14亿人口,粮食安全事关国之大事,必须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毋庸讳言,我国的农业产业发展结构还不均衡,部分农产品仍依赖进口,进城农民工日益增多,土地抛荒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伴随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有待提高,农业用地被工业用地、城市用地所挤占,城乡土地矛盾日益凸显。农业作为“奠基之业”,保障农业长期稳定就要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问题的主要根源就是农业供给侧与需求侧存在的矛盾,供给过度则导致农产品价格下行,供给不足则导致农业市场根基不稳。鉴此,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破除农业在发展中模仿型、排浪式的发展方式,着力扭转一段时期内部分农产品扎堆上市引发的农产品过剩问题,引导规模化、分散化、差异化种植。坚持18亿亩耕地红线不变,着力转结构、调方式,增加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标准,提高农产品利润率,提升农业发展效率,让农业成为“利润丰厚”的产业,成为经济乘风破浪的“压舱石”。
农民要“丰收”,旨在保民、安康、共致富,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帮助广大农民实现共同富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环。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国有数量庞大的农民群体,让农民群体实现共同富裕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每位党员干部的应尽义务。基层干部扎根基层、奉献基层,是农民群体的“贴心人”,是农民致富的“土专家”,是农民信赖的“知识人”,要进一步发挥基层干部立足乡土的优势,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关心群众生活冷暖,维护群众正当权益。在疫情防控中,广大基层干部深入一线,为群众查测体温、送粮送物,给基层群众带去了党和国家的温暖,带去了自己的拳拳赤子之心,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未来,随着新型农业规模化的不断壮大,“农民”这个职业将不再“农”,真正成为有“科技”含量的职业,成为有“知识”产权的职业,成为“高大尚”的职业,成为人人向往、受人尊敬的职业。
农村要“丰收”,要在山美、水美、助振兴,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说起农村,很多人的想法不尽相同,脑海中浮现的或是乡愁、或是儿时的记忆、或是蒲扇下的午后时光,亦或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思绪飞扬,但农村作为“落后”的代名词或许是很多人长久以来的记忆。作为基层干部,我想为乡村代言,今天的农村真的不一样:“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闲时看禾之葱葱,忙时仰天之滔滔。听,不远处盛世闻樱景区姹紫嫣红,引无数游人尽“咔咔”;看,不远处水上乐园消暑热,呼朋引伴游水嬉戏尽欢愉;走,不远处乡村振兴画卷齐普展,莫负时光和冬雪。一幅山美水美的“山水画作”正渐渐绘就,乡村振兴的“乐曲”已然奏响……
14亿人的小康心得体会范文二
近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就分别达800万吨和300万吨,倒掉了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随意倒掉的剩菜剩饭,可能是2亿人的口粮,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健全节约制度,需要我们绷紧“节约心”、做好“表率人”、打赢“光盘战”。
端稳节约碗,绷紧“节约心”。“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李克强总理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14亿中国人的饭碗,我们有能力也务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不放松,在全球粮食安全面临多重压力的情况下,必须保持高度警惕,树立“节约”的思想,开展“光盘”行动。必须时时刻刻紧绷节约的心,才能让“光盘”成为习惯、成为文化,让节约耳濡目染,成为一种风气,才能营造全民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良好社会氛围。
端稳节约碗,做好“表率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背后的深意,以身作则发挥党员“领头羊”“排头兵”的引领作用,带头节约做好表率,不搞铺张浪费式接待,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在生活中更要杜绝“剩宴”,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党员干部做好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领头羊”,消除物欲崇拜,消除“面子”思维,在聚餐聚会时不争“面子”,不比“气派”,为吃喝“减负”,坚决杜绝“剩宴”,做一个文明理性就餐的“光盘族”。
端稳节约碗,坚决打赢“光盘战”。李商隐《咏史》诗中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员干部要把握机遇、抢抓机遇,将“光盘”精神融入到攻坚克难中,每一项任务都做到时时清、事事明、事事清,有效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今年我国将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值此紧要关头,党员干部更要将“光盘”思想融进脱贫“战役”中,补齐短板,不留漏洞,不遗死角,全力打通“中梗阻”,高质量跑完“最后一公里”,迎难而上为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努力。
14亿人的小康心得体会范文三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是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
决胜全面小康,如今已经进入读“秒”阶段。在这关键时刻,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坚定信心、真抓实干,一鼓作气、快马加鞭,攻坚克难、精益求精,以“读秒”的紧迫感决胜全面小康。
越是紧要关头越要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到紧要关头,任务艰巨繁重,需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定信心、真抓实干。要发扬实干的精神、保持实干的状态,把“实”字贯穿工作始终,从谋划部署到责任分工再到推动落实,必须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脚踏实地,扶一个成一个,成一个巩固一个,真正把党中央各项部署扎扎实实落到实处。在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要豁出去、顶得上,涉深水区、啃硬骨头,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更要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劲,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抓实工作,紧锣密鼓推进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
越是冲刺阶段越要一鼓作气、快马加鞭。当前,全国脱贫攻坚到了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冲刺阶段,时间紧、责任重、困难大。面对这场攻坚战,能否做到拔“钉子”、啃“骨头”、挖“穷根”,考验的是定力,检验的是作风,磨炼的是意志。在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绿水青山成了绿色银行;在山东泰安,泰山赤灵芝撑起农民“致富伞”;在上海崇明区园艺村,村民们通过大力发展黄杨种植特色产业,实施农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各地脱贫攻坚“提速”的背后,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以时不我待的意识、快马加鞭的状态、百米冲刺的速度,不减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决心,不变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的信念。
越是胜利在望越要攻坚克难、精益求精。脱贫如挑山,攻坚莫畏难。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歇息的“接力赛”,越是胜利在望,越要锲而不舍。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保持攻坚克难的锐气和韧劲,汇聚起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精神力量,乘风破浪,化危为机,加快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打好脱贫攻坚决胜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战。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不同致贫原因,开出对症脱贫“药方”,坚决避免“一方治百病”,解决好“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和超常规的力度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下足“绣花”功夫,提高工作实效,向人民和历史交出合格答卷。
风雨无阻奋进路,使命在肩勇向前。在决战脱贫攻坚关键时刻,在决胜全面小康紧要关头,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咬定目标、合力攻坚,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向着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乘风破浪,全力冲刺。
14亿人的小康心得体会范文四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四专题,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文中强调,“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都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要始终坚守为民本色,说到做到,时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刻理解和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用平凡的实际行动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弄清“我是谁”,守住共产党员的为民初心。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群众。党员干部要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听民声而纳之、念民意而顺之、闻民怨而纾之、促民安而乐之,时刻不忘工作的方向所指,目标所导,初心所在。共产党成立以来就带领人民从一穷二白,走过温饱,走进全面小康,把“人民”放在肩上,时刻牵挂着群众,没有什么力量比“为民”两个字更加气势磅礴。党员干部要坚守为民初心,经常想一想“为了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立足于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开展基层调研,从调研中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竭尽全力解决老百姓的难事、急事,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就要时刻反省自己,常问自己的初心,才能筑牢信仰堤坝,树牢党员意识和宗旨意识,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本领,让“为了谁”落地生根。
明白“依靠谁”,扛起服务人民的使命担当。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缔造者,才是真正的英雄。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引领未来。纵观党的奋斗史,在发展道路上的一个个伟大胜利,无不是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得来的,党员干部要做好各项工作都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配合和参与。“天下之势,常系民心;民心顺,一顺百顺”,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利益,把为民造福作为最根本的政治担当,怀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坚持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勇担时代使命,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当疾风劲草,做烈火真金,迎难而上,一步一个脚印走好走稳,真真正正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党员干部要抓实抓好抓细各项工作落实,传承和发扬好伟大的民族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提高服务针对性,看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对老百姓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党员干部要提升自己的政治觉悟,守住初心,担起使命,自觉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人民群众才会给与我们强大的工作支持,才能为我们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找准“我是谁”,亮出人民公仆的为民身份。任何一名党员干部在地位上都是人民群众,没有任何特殊而言,“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党员干部无论处于什么位置,都要首先清楚自己也是一名普通群众,要下沉一线,多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与老百姓同坐一条板凳,说老百姓能听得懂的话,与群众唠唠家常、摆摆龙门阵。基层“小天地”,亦有“大智慧”。无论是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还是在防汛减灾的战场上,亦或是脱贫攻坚冲刺征程上,没有旁观者,更没有局外人,党员干部只有时刻牢记人民公仆的身份,将为民服务撰写在思想里、践行到行动上,始终以百姓心为心,以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向往,才能凝聚民心,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我们生活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凝聚着14亿中华儿女的磅礴伟力。新时代开启了奋斗新征程,历史将在我们手中延续,未来将在我们手中创造。党员干部要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干劲,顶天立地创新功,开天辟地创新局,改天换地谱新篇,勇做新时代追梦人,用实际行动坚定答好“我是谁”。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党员干部只有真正搞清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才能更好地明白我们“往哪里去”,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才有力量源泉,才能永葆为民本色!
第二篇:同步小康心得体会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按照这一工作目标,省委提出了以县为单位实现同步小康的“贵州中国梦”。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很荣幸能成为实现“贵州中国梦”一线的一员,参与到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中来,与广大的农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发挥自己微薄的力量。通过一段时间的驻村走访,我个人认为,抓好驻村工作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带上真心,深入走访基层群众。作为一名机关干部,按照组织安排,到农村去开展帮扶工作,本身来说,这是一件值得可喜的好事,是党加强和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切入点。找准了重心,工作就好开展。作为处在基层一线的驻村干部,不管能力大小,都要真真正正把我们的心和基层群众的心连在一起去工作,用心去体会他们的疾难困苦,把老百姓的事当自己的事,心里想着百姓,才会赢得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二是本着诚心,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共产党员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要求我们要诚心诚意去为老百姓考虑,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谋利益、谋幸福。对老百姓反映的困难和问题,能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不能信口开河、乱表态。承诺的事办不了,不仅解决不了老百姓的问题,甚至会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的疏远,结果得不偿失。
三是杜绝私心,公正处理群众困难。老百姓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吃饱、穿暖、有房住、生病能治疗、小孩能上学。在处理老百姓诉求中,我们最主要的任务是要确保公平公正的对待,不能带着私心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矛盾。正如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申纪兰所说:有私心就不要当干部、有私心就不是好干部。因此,要坚决杜绝私心,公正处理群众困难,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奈。
四是胸怀虚心,学习农村工作经验。农村是一片广阔的田地,很多的真理都来源于农村、来源于基层。尤其是现阶段,社会发展给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得农村工作也发生改变。农村工作已不像过去那么简单。因此,要沉下身子、放下面子、深入基层一线,和老百姓交流学习,尤其是农村那些老干部、老党员,他们虽然年纪大了,已经退居二线,但他们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农业农村工作经验,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去学习和掌握的。掌握了这些经验,我们就能融入到群众中去,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第三篇:李小康心得体会
内蒙古考察之所思
李小康
2011年9月 12日,我有幸与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领导及同事一起前往内蒙古招商引资及实地考察学习,先后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乌审旗、鄂尔多斯等几个城市进行了参观,此次之行让我受益匪浅。现将此次考察学习的体会总结如下:
内蒙古横跨“三北”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素有“东林西铁、南粮北牧、遍地矿藏”之美称。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内蒙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潜在的优势,得天独厚的地域又具有与国内多个经济区域发展多层次经济及技术合作的区位条件。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不断优化环境,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显著提高,走出了一条切合实际、敢为人先、多样化的发展之路。例如: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做大做强相伴前行之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走出了一条西部振兴之路;国有资本(劣势国有企业)有序撤出,走出了一条整合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之路;在经济布局上,切合实际,因地制宜,坚持“东林西铁、南粮北牧”四大板块,并确定了“白”、“黑”两大核心产业,“白”即牛奶和羊绒,“黑”即煤炭化工,走出了一条核心产业快速发展之路;精品打造文化包装,挖掘、培育、壮大文化品牌,走出了一条文化品牌助推经济发展的快捷之路。
以上这些都是很好的实践例子,通过这次考察,可以清楚地看到,内蒙古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政策优势、项目强势、产业趋势、发展局势、人文旺势”这五大发展态势,形成了一种协调、可持续、全方位的发展局面。
内蒙古的发展在全国排名在前十位,所以这次考察抱着一种认真学习的心态,侧重于了解、挖掘其发展思路、发展理念、发展措施及发展速度,从而进一步在我县的经济发展上寻找新的思路。我所在的石泉县位于陕西最南部,近年来,石泉县为切实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总体规划,分期开发,以地生财,滚动发展”思路,在健全完善园区管理体制机制的基础上,县政府投资2000万元完成了古堰工业园核心区域400亩首期规划建设用地的征地拆迁工作,启动了园区主干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新堰东延片区、池河工业园区都已如火如荼的建设开工,园区工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也正加快推,目前制约我县工业发展的瓶颈就是资金投资力度不够,即招商引资存在难度。
作为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我们一直在思索全县的工业发展问题,且时刻关注着全县工业整体的发展态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这次考察,把内蒙古的发展与我县的发展对照加以研究,感觉收获很大,很有启发,对我县今后的发展,思路更加明晰,信心更加坚定。
(一)解放思想,转变发展意识。应解放思想,破除 “高成本制约论”、“政策框架论”等思想束缚。坚持发挥优势,弥补劣势,认真研究在劣势的区域、劣势的行业如何推动发展,进一步降低或干脆取
消准入门坎,开渠引水,让投资者顺利进入,放心经营。
(二)增加投资,加大招商引资。陕南地理位置偏僻、道路交通相对闭塞、工业化程度不高等因素影响,我县经济发展总体成本水平远远高于国内、省内其它地区。针对我县现状,增加投资是拉动我区经济最快捷的途径,也是我们必然要经历的一个发展阶段,应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积极改善道路交通条件,提高运输能力,降低运输费用。二是创造优良的政策环境、投资环境,由政府制定出台多样化的优惠政策,鼓励外埠企业来石泉投资,如土地出让、税收减免等政策方面进行扶持。三是做大企业规模,改变传统作坊式的企业发展之路,提升工业现代化水平,从而以产品的大批量生产降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四是加快信息传递。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现代经济是信息经济,在这里着重做好两项工作,一方面要加大我们自身的宣传,让外界充分了解我地区,包括我们亟待开发的资源,我们可以给予企业的优惠政策等。另一方面要着手编制大企业名录,全面掌握国内外一些知名大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方向,有选择的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从而有效的利用外来企业的实力及其引带作用,发展壮大我区经济,从而惠及地方、惠及公益,提升地方品位。
(三)加快做强项目。近几年来,县通过招商引资、鼓励民营资本入市竞争、争取国家支持等方式,建设了红联金矿、兴盛辉矿业、奥邦重型锻造厂、东力栲胶厂、鎏金蚕丝厂、东山矿业等一批项目,对石泉县的经济发展起到较大推动作用,但是通过对内蒙古的考察,我们认识到,这些项目还需要进一步做强做大,使之真正发挥龙头企
业的拉动作用。做强项目一是要放松政策限制,尽量给予企业更多的优惠,让企业在宽松的政策环境中经营。二是要努力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为企业提供生产、销售、发展全方位服务,使企业顺利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三是要建立并延伸产业链条,让企业依托产业链条的延伸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经营水平。
(四)加快发展旅游建设。石泉县地理位置优越,依山傍水、山青水秀,加之独特浓郁的地方文化韵味都是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最有利的条件。目前形成了“一江两湖、南洞北山、西滩中峡”的汉江风光、云雾仙踪、燕翔洞天、子午银滩、中坝峡谷景区景点,使石泉旅游成为安康生态旅游乃至全省旅游版块中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外界了解石泉的形象标识,成为石泉对外开放、扩大交往和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重要品牌。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资源优势,突出重点,立足的生态优势,进一步加强沟通、联系和争取,以旅游业带动石泉产业的发展,使旅游产业由接待型向市场化转变,积极打造生态旅游、产业旅游线路。进一步整合我县的资源和力量,创出旅游品牌,并以石泉特有的文化、地方特产为基础,按市场规则运行,使我县旅游景区的品味和档次得到提升。
第四篇:赴小康营培训心得体会
赴小康营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2011年9月26日星期一赴小康营中学参观学习,观看了小康营中学的课堂,其教室的布局、课堂教学模式令人耳目一新。布置了前、后和侧位三面黑板,学生课桌摆放成六个组块,每个组块都放着五颜六色的粉笔头。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的课堂学习环境,学生参与人数多、密度大,他们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因学习而发,都为学习而发,他们在同一“起跑线”上交流思想、研究问题、心灵相约、生命相遇。
课堂上:没有老师的呵斥、没有老师的喋喋不休,没有老师的“谆谆教导”,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老师混杂于学生中间,常常很难辨认。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自觉的感情投入,他们爱课堂、爱知识、爱学习!小康营中学围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践并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三五”自主学习模式。小康营中学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得以真正落实,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主渠道,确实体现了“学为主体”。我感受到:
一是课堂教学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小康营中学把全校班级全部改成了小组对桌的排列方式,学生由面向前方变成了方桌式对坐。在课堂上,当小组讨论时,分组的同学簇簇围坐在一起,或在黑板上进行交流、表述、讨论或争论;当展示、反馈时,课堂的气氛热烈而不失和谐,课堂发言几乎不用举手,但此起彼伏,学生不断亮出自己的观点,有赞同的、有修正的、有提出另外方法的,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
二是学生积极自主参与,所有课堂充溢着浓浓的群体参与、平等对话、共同探究的气氛。无论语文课、英语课,还是数学课,无论是学生代表小组发言,还是个人发言,都充满了“我认为”、“我的方法更简单”、“你的看法有道理,但不够完善”、“我认为他有一个小小的失误,我来帮他修正一下”、“你说的不对”之类的平等对话、“短兵相接”的思想交锋和实质性的问题探讨。
三是学习内容“大容量”,这里的课堂不再“唯课本”,而是以课本为基本依托,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度的延伸。其中既有内容的延伸、知识点的扩展,也有过程的展示、思维的发散。学生们连珠炮式的发言,各种各样的感悟,多种信息的采集和运用,甚至奇思妙想,在愉悦的情绪、活跃的思维中进发出来,令人“耳不暇接”,不独觉得学习内容“大容量”,还感到在这里似乎发生了一次次“思想交锋”和“知识爆炸”。
四是教师驾驭课堂颇具功力,从几节内容丰富、紧凑严密的展示课中,我们不难觉察出教师的“功夫”在“展示课之外”,他们采取集体备课,整理出每节课的导学案,导学案中包括:学习目标,流程,重难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后记。所有的教学过程以及练习全部展示在导学案中,并要求学生互相结伴预习,而且在上课之前由学生组织将学习目标,教学全过程,即练习题全部写在三面黑板上。在较密集的“群体参与”,“容量大”的内容课上,教师的“穿针引线”、“起承转合”、“点拨”作用,以及其沉着的态度,从容的教态,对整个教学环节的控制,都是颇见课后的功力。我们如何学小康营中学教改经验。
一是学习小康营中学必须学习其本质,而不是简单照办其形式,我们既不能盲目崇拜、原盘照端,更不能全盘否定、一叶障目,千万莫要“画虎不成反类犬”。学习小康营中学,要结合我校实际创造性地学习借鉴,力争创出具有校本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
二是学习小康营中学,首先应改变评课标准。评价一节课的好差,不在于教师讲得多么好,关键要看学生,看学生是否动起来。多角度的评价体系是其实行的关键。
2011年9月28日
第五篇:小康社会调查
1、您对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了解吗?
A了解 26%B了解的还不够67%C不了解7%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人对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了解度还不够,一小部分人对此比较了解,极少数部分人对此不了解,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人对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注度不够,国家对此的宣传力度欠缺,深入度不够。国家对小康社会的理论性解释使得大多数人对此减弱兴趣。从另一方面讲,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只是局限于层面的理解。或许国家的深入宣传和人民的认真聆听会加快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
2、您对您目前的生活满意吗?
A非常满意48%B一般 41%C不满意11%
调查显示,对目前生活感觉非常满意和一般的人是主体,且两者基本上均半,只有一小部分人对目前的生活不满意。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贯彻实施,有一半的人已经得到了切身的实惠,生活总体质量和水平有所提高,但还有一半人的生活并未因此发生改变,所以小康社会的脚步对于一部人还有待于加快,3、您认为自己现在的生活算不算小康?
A是21%B不确定 43%C不是36%
根据统计结果可知,不同人对小康社会的定位是不同的,经济条件不同的人的理解也不同,大部分人对小康社会的理解也只是泛泛而谈,对小康社会的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4、总体而言,今年您家里的生活水平与去年相比提高了还是降低了?
A提高了53%B没什么变化 39% C降低了8%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家庭生活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高,由此可以看出建设小康社会的效果,但还有一部分家庭的生活水平没有什么改善甚至下降,说明小康社会的不可能把每个方面照顾到,这也是合情合理的。
5、2010年,您家庭中最大的花费是在哪一方面?
A买房买车2% B教育 57% C经济投资5% D旅游消费 0 E食品消费33% F其他 3%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一半以上家庭的消费集中在教育上,三成的家庭集中在食品消费上,极少数家庭的消费花费在一些奢侈品上,由此可以看出,教育还是每个家庭的消费结构不同,生活方式也不同,国家还有必要在教育方面加大投资,帮助一些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
6、您的家庭目前参加了哪些社会保险或社会保障?
A养老保险B医疗保险C失业保险。
分析:据统计,有50.4%的人已参加了养老保险,有75.85%的人已参加了医疗保险,有75.59%的人参已加了失业保险。失业保险参保率高,从侧面反映出中国目前就业形势的严重,医疗保险参保率也较高,说明当前药费贵 看病难的现象还未改变,而随着中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参加养老保险的比例也很大。7、您对居住地的周边环境在以下哪些方面不够满意?
A绿化 B空气质量 C水源水质 C噪音控制 E环境卫生 F治安
分析:据统计,不满意率最大的当属环境卫生,比例达75.56%,其次是空气质量达53.33%,再次是噪音污染达35%,绿化,治安,水源水质分别为26.36%,19%,13%。这些数据说明当前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一些环境问题随之而来,已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这有待解决。
8、在住房方面,您对目前自身的住房条件是否满意?A满意 B不满意分析:据统计,选择满意的仅有35%,其余65%的人选择不满意。看来,当前的高房价和高房租,给人们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这个问题亟须解决。
9、您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是A“三农”问题B公有制问题C经济建设 D民主与法治建设 分析:据统计,选择三农问题的占30.36%,选择公有制问题的占21.05%,选择经济建设的占22.55%,选择民主法治建设的占26.04%.四个选项基本上差别不大,说明这几个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都是相当重要的,必须加以重视,以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顺利完成,给人民带去更多福利。
⒑、您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哪里?
A搞一些实在的工程 B农村的环境 C农民的素质 D基础教育 E医疗改革
分析:据统计,选择搞一些实在的工程的占28.35%,选择基础教育的占27.55%,选择医疗改革的占23%,选择农民的素质的占18.8%,选择农村的环境的占2.3%。
⒒、您认为当今社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
A腐败现象28% B失业问题13% C收入差距扩大33% D环境污染36% 环境污染和收入差距扩大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当今社会存在的最大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不断恶化的环境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尤其是全球变暖和急剧变化的天气,对社会造成了巨大损失。而收入差距的扩大使社会的和谐发展收受到了严重的挑战,犯罪率的提高,人们幸福指数的下降,无一不在警示收入的分配问题,现在应该使先富的人帮助全民富裕,使社会和谐发展。腐败现象随着越来越多的政府高官的落马为人所知,也为人所关注。有些官员丧失了基本的职业道德和做人的道德底线,把特权凌驾于法律和人民之上,以权谋私,打扰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失业问题也是大学生关注的一个问题,大学毕业生数量剧增,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由供不应求转为供需平衡,甚至供大于求,就业问题也就凸现了出来,而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个人的就业难也就造成了全家的困难,也就成了社会的问题。
⒓、您知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哪些措施吗(可多选)
A财政施行62%B农村社会保障98%C修建水泥马路95% D引来自来水75% E其他80% 绝对部分人知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措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通过政府的不断推进建设发展,新农村建设已使农民受到了看得到了实惠。
⒔、您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信心吗?A有82% B不确定14% C没有4%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了显著成绩,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此而来形成了诸如垄断国企的高收入,政府官员的寻租腐败等行为占有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在一定程度上贬低了给广大人民带来切实的利益,城市与农村、中东部与西部、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的差别,严重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但人本相信随着不断的改革开放,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不久的一天终会实现全面呢小康。
⒕、您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急需完成的任务是
A加快民主与法治建设 46%B加大科教兴国33%C注意社会各阶层利益平衡。21%
加快民主与法治建设有近半的人认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急需完成的任务,社会主义民主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体现了人民内部的平等关系和
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使社会主义平等原则与社会事实真正一致。社会主义民主还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保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对我国这样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人口居世界首位的东方大国来说,这项任务就更为艰巨。要完成这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最大限度地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增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充分发挥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大科教兴国,为建设小康社会输送人才也是一个急需完成的任务。同时,在加强经济建设的时候也应该注意社会各阶层利益平衡,使社会和谐发展。
⒖、如果把幸福用100分来表示,您认为自己能打多少分?
A90以上2%B80~90 12%C70~80 26%D60~70 36%E60分以下24%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普遍的幸福指数偏低,人们对生活中种种现状感到不满,需要政府加以引导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