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和谐小康计划
“创建和谐小康家庭”
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师市妇联一届七次执委会精神,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按照师妇联开展“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的文件通知要求,组织动员广大教职工以建设和谐文化为载体,深入推进和谐小康家庭、“双合格”家庭创建活动,认真做好“好母亲、好妻子、好媳妇、好婆婆、好丈夫”的“五个好”评选表彰工作,营造平等和谐的良好家风,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师市五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爱国守法、文明诚信、和谐平安、绿色节俭、好学致富”为基本要求,着力调动学校广大职工青年创建“和谐小康”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以家庭小康推进全面小康,大力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家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屯垦戍边伟大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二)总体目标
通过3~5年创建活动的扎实深入开展,努力使广大教职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屯垦戍边意识显著增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技能素质、军事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职工家庭收入显著提高,广大教职工都能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安定有序,社会活力增强,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
善,绝大多数职工实现小康目标,为我校创建 “小康生态文明学校”打下良好基础。
(三)“创建”活动基本原则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教职工根本利益作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创建”为了教职工,把握发展本质,通过“创建”活动促进我校各项事业的有序发展。
2、必须坚持突出学校建设特色,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既要善于从长期开展的“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家庭建设活动吸取成功经验,正确处理与其他家庭建设活动的关系,又要善于在继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创建”活动新局面。
3、必须坚持“创建”重在基础、重在实践的思想。“创建”是目的,考核评选是方式方法。必须把工作的着力点切实放在“创建”上,确保以基层为重点,以教职工家庭为主体。
4、必须坚持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全体上下共同“创建”。始终坚持发挥工会的群带作用,落实教职工的主体地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努力形成“创建和谐小康社会”人人有责的生动局面。
二、加强领导,形成“创建”工作整体合力
“创建”工作是今后一段时间推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组织开展的以教职工家庭为载体的创建、达标、评比等活动,均以“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为总揽。要努力形成“党委重视、行政支持、工会主抓、教师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干部教职工之间要加强联系协调沟通,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共同努力推进“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取得成效。
为切实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我校成立“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创建”办法,确定专人具体负责此项工作。
三、明确目标,不断创新“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标准如下:
1、爱国、爱党、爱兵团,创诚信之家;
2、学法、懂法、守纪律,创平安之家;
3、热爱学习、重知识,创学习之家;
4、勤劳致富、讲奉献,创致富之家;
5、尊老爱幼、促和睦,创美德之家;
6、移风易俗、讲科学,创文明之家;
7、以德育人、重家教,创“双合格”之家;
8、保护环境、美家庭,创绿色之家;
9、讲究卫生、强体魄,创健康之家;
10、反对浪费、惜资源,创节约之家。
牵头部门:工会、妇委会
四、“创建”活动的对象和范围
具有本校常住户口并常住本校的家庭;没有常住户口,但是短期或长期居住本校的家庭。
五、建立机制,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效
“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是一项群众性、基础性和全员性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创新性和艰巨性,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创建活动常抓不懈,常抓常新,是创建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
(一)建立考评奖励机制,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参与积极性。学校成立考评小组,每半年对所有职工家庭进行一次考评,并建立家庭创
建活动档案,对考评情况进行备案。我校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在学校“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中未达标的家庭不得参加师级“和谐小康家庭”的评选。在以后的工作中,上级有关部门出台的各级优惠政策,在兼顾公平的前提下,要想“和谐小康家庭”达标家庭倾斜,积极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
(二)建立活动保障机制,促进创建活动有序开展。我校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创建”工作计划,分阶段确定“创建”目标,细化阶段性“创建”措施,定期组织召开相关会议,研究解决创建活动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使“创建”活动稳步推进,要强化对“创建”活动的统一领导,要在人员机构、经费落实、活动安排等方面为“创建”活动提供可靠的保障。要结合屯垦戍边新型学校和文明生态学校建设,改善教职工生产生活条件,为教职工创建“和谐小康家庭”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活动长效机制,使“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常抓不懈。我校要把“创建”活动纳入单位“三个文明”建设,进行安排和部署,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召开教职工大会和学校广播,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形式对“创建”活动进行大力的宣传,使“创建”活动家喻户晓,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群众基础。要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职工喜闻乐见的特色活动,使广大职工家庭在参与中不断提高素质。
在“创建”活动中,学校要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树立各种典型,不断总结经验,推进本学校“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
校工会
2012-3-14
第二篇:和谐小康工作计划
“和谐小康家庭”创建工作计划
“和谐小康家庭”创建 活动开展得好坏直接影响到连队各方面工作的发展。因此,加工厂支部主要围绕创建“和谐小康家庭”这个中心目标认真抓好“和谐小康家庭”创建的评比工作,并制定具体计划如下:
1. 支部要高度重视。加工厂支部把“和谐小康家
庭”创建活动工作纳入支部的议事日程,形成了由支部书记组抓,支部成员相互配合,责任
层层分解,工作落实到人,成员根据自己的工
作特点,分别把关,使我 厂的“和谐小康家
庭”创建工作获的长足的发展。
2. 建立建全各项制度。我厂根据团下发文件的要
求,制定了全年工作计划,宣传措施到位,有
具体的活动施施方案。建立建全“和谐小康家
庭”评比机制,厂制定干部管理制度,及时完
成各项材料的上报和落实。
3. 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和谐小康家庭”领
导小组成员工作能力的提高。从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入手,增强“和谐小康家庭”领导
小组成员的凝聚力、战斗力,促进“和谐小康
家庭”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坚持“和谐小康
家庭”工作制度和评比办法,进一步改善和转
变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提高“和谐小康家庭”领导小组成员的整体素质。
4. 要结合阶段性的工作,加强思想宣传工作。向
全厂广大干部职工宣传党的路线、方真、政策。积极开展全民读书月活动,“三德”教育活动,综合治理宣传月活动,民族团结教育月、助残日、安全生产月、塔里木精神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五化”活动,努力推进“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树立职工讲文民明、树新风,讲卫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同时积极加强对职工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5. 认真抓好“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提高干
部素质,树立公仆意识、公仆形象。干部群众的素质观念要进一步增强、艰苦朴素的作风要进一步弘扬、工作作风进一步扎实。
第三篇:和谐小康暖人心
和谐小康暖人心
欢迎继续收看《2007—2008回顾与展望》特别节目。建设和谐社会,就是建设一个人民幸福的社会。2007年,我们最深切的感受就是,这个社会越来越人性化,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好了。
【同期声】
观众朋友,我现在是在灵石县银彬小区,这个村庄从污水横流、乌烟瘴气的环境中解放出来,现在600余户村民已经全部住进了这样的新楼房,享受到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环境。而这一切,全部得益于政府对城中村改造的决心和力度,利益于惠民利民的合理拆迁政策。
近年来,大量农村人口向县城聚集,车辆数量与日俱增,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欠账,人居环境相对较差,缓解这一矛盾已成为城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2007年,县城续建和新建的发展安居及房地产工程20项,总投资5.4亿元,建筑面积55.08万平方米,年底已有凤凰新城等12项工程竣工。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已达到了29.3平方米,又有几千户人家要迁入新居了。
拯救生态环境,建设绿色灵石的愿望,从2007年开始变成现实。在大量私开和不合格煤焦污染企业被取缔淘汰后,全县重点实施了八大绿化工程,在村镇、厂矿、通道、河道、环城、环山和废矿井沟等地大搞绿色工程,实施发展
经济林战略,绿化面积达8.5成。
2007年的县城热电联供工程全面完工。这项工程建设,改造和完善了9个换热站,集中供热用户达到10698户。它的使用省煤减排,减少了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2007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38天,比上年增加了147天。
交通,是灵石社会发展中一个永恒的项目。2007年,全长22公里的三双一级公路已经大部通车,预计今年将全线贯通;全长14.14公里的灵静线超一线路改造工程路基路面工程已完成总量的70%,预计今年将全线通车。县城三桥四路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
教育是全社会的大事。在2007年,灵石的教育工作也可圈可点。灵石中学高考历史上首次突破了400大关,中考质量继续保持全市上游水平。全县全年共投入1200多万元,胜利实现了学校布局调整、标准化建设和高中建设。如今,全县教育战线有着合理的布局,标准化的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较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和教学管理水平,基础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齐头并进,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教育教学平台已经形成。
2007年,灵石的变化又何止住房、道路、教育?社会治安、医疗卫生、文化建设、旅游开发等各个方面,都有了许许多多的变化进步,大大小小的实惠老百姓都可以感受得
到。
2007年县政府向全县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全部兑现,党和政府给了人民一个满意的答复。
回首2007,灵石加快工农业发展步伐,以“实力强劲、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明和谐”为目标,扎实推进特色城镇群建设,全县全年生产总值完成63亿元,同比增长15.2%,财政总收入完成13.3亿元,同比增长9.4%,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300元,同比增长17.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167元,同比增长8.6%。
回顾2007,灵石的城市功能更加健全,交通更加使得,环境更加优美。随着政府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强化,人们所期望的生活环境正在成为现实。
好,感谢你收看正播出的《2007—2008回顾与展望》的特别节目。
第四篇:XXX和谐小康优秀材料
退休不退志
保持共产党员本色
“和谐小康家庭”XXX材料
头屯河农场第一社区 二零一二年十月
退休不退志
保持共产党员本色
“和谐小康家庭”XXX同志材料
我叫XXX,是一名头屯河农场第一社区的一名退休工人,在退休前曾担任过农场医院医生、院长等职务。XXX同志1975年10月在头屯河农场砖厂参加工作,在头屯河农场工作了30多年,到2008年4月在退休,可以说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和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头屯河农场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退休后,现在担任农场第一社区党支部宣传委员职务。
我退休后,坚持“活到老、学到老、革命到老”,退休不退志,在家坚持读书看报,经常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严格按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革命本色,积极参加农场和党支部组织的学习教育活动。我在担任头屯河农场第一社区党支部委员工作中,能积极配合社区党支部搞好党支部的各项工作,协助支部书记抓好对党员的教育管理。
第一社区在国庆前夕组织开展“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打扫环境卫生活动,干干净净迎接国庆。社区全体工作人员5人、成功学校师生120人、社区低保人员21人和部分离退休老同志参加了此次活动。大家一起在辖区内集中开展清理社区环境卫生的保洁活动,居民干干净净迎接国庆创造了条件。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兵团成立五十五周年,第一社区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共庆中秋、创建和谐社区
专题座谈会,在国庆期间还组织社区广大居民积极收看国庆系列庆祝活动。每一次的学习都能与祖国同庆,感受伟大祖国的发展、变迁和祖国的强大,增强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能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不编造、传播政治谣言及其他歪曲、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2009年7月5日,乌鲁木齐市发生严重打砸抢烧暴力事件。“7〃5”事件是新疆解放以来发生的一起最为严重的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给各族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严重破坏了乌鲁木齐的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7〃5”事件的发生,对新疆长期以来形成的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造成了创伤,造成了民族间的裂痕和民族关系的疏远,因此促进民族团结是当务之急。我在开诊所的时间里,因接触的人员较多,通过各种方式,面对面的给居民做思想工作,深刻揭露“三股势力”的反动本质,讲明“7〃5”事件的真相,坚决把敌人的反动宣传煽动遏止住。我也和广大居民群众一样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上敌人挑起民族仇恨的当,认清真相、明辨是非,搞好民族团结。我积极配合社区和有关部门对参与人员的摸排,同时很关“7〃5”事件的善后处理工作,对社区内3名“7〃5”事件的受害者进行了随访,关心他们。我能热心为社区居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主动反映社情民意,积极向各级党组织建言献策;热情帮助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维护社区居民正当利益;乐于奉献,热情服务,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努力为社区建设做贡献。带头遵守党纪国法,积极向社区居民宣传法律知识;积极参加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主动调解民事纠纷,不煽动,组织、参与、支持群体性上访;敢于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及其他各种破坏社会稳定的现象作斗争,主动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做好社会稳定工作。积极支持、参加社区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反对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我退休后还能保持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本色,为社区工作出谋划策,发挥自己的余热,虽然是退休党员,但我自己感觉做得比一些在职党员都要好,在社区党支部的离退休党员和其他党员中发挥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在家庭生活中,我团结家人,与儿子儿媳的关系处理的非常好,经常关心他们,就像自己的女儿一样对待儿媳妇,我退休后利用自己的长处,自己开了一间
第五篇:建小康促和谐
建小康促和谐
群众文化产业化是一个热门儿的话题,在社会上曾经引起过广泛的争论,甚至达到白热化的程度。人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论争激烈,五花八门。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发展产业文化的高标准,为群众文化产业化这个话题又增加了新由头,为人们的大脑又注入了兴奋剂。如果现在让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再谈论群众文化产业化这个话题,恐怕思路更清晰,依据更充足,信心更坚定了。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明确地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可以讲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与加快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及广大人民的愿望。文化产业是把文化事业当作一种产业来经营,它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同时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小康社会和文化产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那么两者之间有着什么样的重要关系?带有公益性群众文化与商业味儿十足的文化产业能否相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发展群众文化产业有哪些困难以及它的发展趋势如何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
一、文化产业与小康社会的重要关系
我党的十六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设计的目标涵盖了宏观与微观、城市与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覆盖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标准是很高的。到那时,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利益将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当今世界,文化、经济、政治三足鼎立,相互交融,尤其是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它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可以说,任何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他们的文化事业也一定很兴旺。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事业十分枯萎,那么那们的经济也一定不会很发达。所以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必然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已经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文化事业要靠强大的文化产业作支撑,靠政府的扶持和政策的保障才能够随着小康社会的逐步形成而发展壮大,才能够与社会相符,与时代合拍。所以,不论从宏观上看,还是微观上讲,小康社会与文化产业都有着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群众文化与文化产业的相互连带
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事业就是文化产业,就是群众文化。但是,在各行各业都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今天,群众文化工作单位却仍然躺在“国办文化”的暖床上重温着旧梦,依然沿袭着多少年来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群文模式”慢慢地运行着。然而,这场旧梦并不甜美,这种运行机制也并不科学,在当今市场经济这个大背景的映衬下,群众文化工作单位不合理的人事安排,不公平的分配制度,不科学的管理模式,加之陈旧落后的工作环境和办公设施,显得非常不适应,非常不协调。这种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运行机制和工作状况,不仅重重地挫伤了群文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大大地限制了群众文化向着更高、更新、更远的目标蓬勃发展,同时也深深地制约了文化事业单位基础设施的更新和改造。而老年化、概念化、赶形式、走过场的现象也严重的充斥着群众文化这个大舞台,在人们普遍的印象当中好象群众文化活动就是中老年人和街道居委会的事情。当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老百姓娱乐方式的改变和增多,群众文化工作越来越难搞,这是客观原因众所周知的,但其主观原因还在于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自身缺乏凝聚力,不能够把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吸引到这项工作中来。试想,面对形形色色娱乐方式的年轻人,他们怎么能够对单调乏味,公式化、政治性极强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无动于衷呢?面对破旧不堪丝毫没有文化味道的文化馆和文化宫大门,那些极想提高自己文化品味的人们怎么能够不望而却步呢?在市场经济的今天,面对低廉报酬甚至没有报酬的一些群众文化活动,尤其是一些群众文艺演出活动,那些经常要自己掏腰包的业余群文骨干又怎么能够不犹豫不决呢?所以,现如今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大多数人都足一些离退休在家,特想锻炼身体和充实业余文化生活且不太在乎金钱的大爷大娘们了,群众文化活动似乎也只剩下中老年舞蹈和中老年书画了。
造成这种惨淡又无奈的现象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缺钱!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充足的资金,就很难搞出像样的活动,这是最简单的道理,也是目前群众文化工作所面临的最大困难。资金短缺,活动照搞难为的群文工作单位只好紧衣缩食,这样下去身体怎么能够强壮昵?现在是市场经济,群众文化活动靠政府拨款很难,就是得到拨款也是微乎其微,大部分活动资金,还要靠组织单位自筹,这就给做为组织单位的文化馆和文化宫出了个大难题,因为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文化馆和文化宫的日子并不好过,资金短缺现象十分严重,有的单位甚至连一件像样的基本办公用品都没有,日子过的相当寒酸,有些文化馆和文化宫的硬件设施还不及一个小小的街道居委会,据了解,现在有的文化馆和文化宫已经出现了“揭不开锅”的现象。人们常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化必须要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当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轨之时,作为上层建筑的群众文化事业电必将迟早发生与之相应的变化,这就促使这群众文化向着产业化方向发展,这是时代的需要,这是历史的必然,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文化领域特别是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一种体现。
三、群众文化产业化的实际困难
大家都知道,多年以来群众文化始终围绕着搞动态和静态文化、艺术活动及培训,作文化、艺术专科示范和专项研究等这样一个范围来开展工作的,带有很强的公益性。要想使群众文化向着产业化方向发展,其自身的性质就决定了它有一定的难度。试想,做为党和政府依照宪法为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向人们进行宣
传教育、丰富群众文化而专门设立的文化馆和文化宫,这样一个做为意识形态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怎么能够靠搞活动、培训、做示范、研究来赚钱糊口,又能够赚多少大钱呢?即使有一点点的合法收入,现在也只能算是“以文补文”的小打小闹,基本称不上什么产业。如果这些文化事业单位一味的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赢利赚钱为目的,那么群众文化事业的公益性势必就会变质,群众文化工作目的恐怕就会脱离十六大提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求的轨道。当然,群众文化产业化是繁荣和发展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不能够完全依靠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来包办,文化事业单位应该是社会效益两方面工作都要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行。但对于多年来一直靠政府双手扶持走路的群众文化事业单位来讲,如今要想脱离政府的一只手学会自己走路,确实面临一定的实际困难,尤其是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紧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群众文化事业单位作为一直是靠政府拨款生存的,不管是全额还是差额,都不可能有雄厚的资金投入到群众文化产业开发和建设中。况且,群众文化产业本身就是一个新生事物,探索性很强,风险性很大,投进去的钱很可能就会“打水漂”,一手抓文化,一手抓经济对于文化馆和文化宫来说谈何容易。另外,作为终身国家干部身份的文化馆和文化宫工作人员,尤其是一些专业干部,不但缺乏危机感和竞争意识,更缺乏市场经济和文化经营的常识。文化层次偏低,年龄结构过大,激励机制不强,干预管理大多的现象如今在文化馆和文化宫普遍存在,面对这样一件新生事物,端惯了国家“铁饭碗”的文化馆和文化宫人,往往是听而不信,望而不见,干而不能。群众文化工作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把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高度,提出:“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并鼓励它们增强自身发展活力。”党的十六大召开给予全国群文工作者极大的鼓舞,似乎经文化馆和文化宫人吃了颗”定心丸”,同时也为群文工作者,迎着种种实际困难,要想迈出群众文化产业化勇敢的第一步,还需要具备很大的胆识,经过艰苦的努力,甚至付出巨大的代价。
四、群众文化产业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群众文化走向产业化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尽管它是一件新生事物,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但已经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看好。特别是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令人鼓舞,催人奋进,许多群文工作者都在跃跃欲试,一些业外人士也看好了这一投资热点。其实,所谓群众文化这个概念如今已经远远超出了“活动、培训、示范、研究”这样一个范畴,现在它的含义更深更广了,从某种意义上讲,凡是能够繁荣社会的,满足人民群众的,积极健康文明的,物质与精神融合的财富,都应该、称之为群众文化事业。群众文化事业就是群众文化产业,它本身就是一块“金招牌”,不论影响面儿,还是信誉度都略胜一筹,况且不管是群艺馆,还是文化馆或文化宫,目前在我国各市区都是唯一的,所以说有了这“金招牌”就不怕引不来“金凤凰”,就看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怎样的利用和呵护这块沉甸甸、金灿灿的“招牌”了。十六大强调,发展文化产业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群众文化产业要为人民大人提供产品和服务,不能完全采取市场化商业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国家在投入上给予保障,政治上给予扶持,是发展群众文化产业的有力前提,它能够为群众文化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了这坚实的基础,我们才能够迈开群众文化产业化艰难的第一步。群众文化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是令人乐观的,也是有远大前景的,只要我们把握好国家政策方
向,抢抓住市场竞争机遇,调整好产业内部结构,树立起现代经营理念,不仅能够在文化娱乐等许多事业方面有所作为,而且还能够向着群众文化产业集团化方向迈进,实现跨地区的多面体经营,运用高新技术推动群众文化产业的升级,促进群众文化产业与众多相关行业的联动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又向着新的里程碑迈出了一步。高水平的小康社会,需要有高层次的群众文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积极发展群众文化事业,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也是我们每一位群众文化工作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群众文化产业化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