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握共性,突出特色,创建和谐小康安全社区
本文作者:丁炜 好范文原创投稿
“安全社区”的概念是在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第一届事故与伤害预防大会上被正式提出来。其目的是整合社区内各类组织的资源,群策群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包括所有年龄的人员、各种环境和条件的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活动。开展安全社区创建,对于提高社区居民在安全及健康方面的生活质
量具有良好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东庞社区,作为国有煤炭企业,社区位置相对独立,社区居民全部是企业职工和家属,社区成员单一,在行政上、经济上与企业密不可分。在中国,像东庞社区这样的企业主导型社区成千上万,他们在开展安全社区创建中,与其他社会型社区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一、企业主导型社区创建安全社区特点和优势
1、领导重视,保障有力。企业主导型安全社区建设,是由企业领导倡议发起的,一是为了促进安全、减少伤害,实现 持续安全生产;二是把安全社区建设作为一项提高职工素养,丰富职工生活,改善社区环境,实现和谐共赢得民心工程。因此,具有强烈的创建激情和发展愿景,具有明确的创建目标和长远规划,具有可靠的经济实力和经费支持,具有健全的创建机构和组织保障,具有完善的工作机制和监督保证,能较好地将整体创建任务分解到基层职能部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障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2、基础扎实,机制健全。企业主导型社区一般因企而设,由企自建,都有健全的社区管理机构、办公设施和娱乐活动场所,以及完善的安全监管组织和安全监管机制,有依法建立并持续改进的伤害监测和预防控制方案。在创建安全社区时,基础牢,起点高,发展快。
二、企业主导型安全社区的创建原则
1、因企制宜,突出特色。世卫组织制定的“安全社区”有交通安全、体育运动安全、居家安全、老年人安全、工作场所安全、公共场所安全、学校安全、涉水安全、儿童安全等9大方面63项指标,还有6条标准8项功能,(为了便于记忆,暂概括为“96368”工程。)是面向全世界的。因此,企业主导型安全社区建设应根据本企实际和管理属性,在规定项目上做好,在形式方法上搞活,重点体现企业特色,突出行业特点。
2、以人为本,利民惠民。社区安全主要表现为人的安全、物的安全和环境安全三个方面,而人的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企业主导型安全社区建设应始终把“为民、利民、惠民”作为安全社区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通过不断满足人的安全健康需求,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而推进安全社区工作的全面开展。
3、互动协调,全民参与。安全工作是一项人人参与的系统工程。抓好人的安全,不仅要关注人的生产环境、生活环境,而且要关注人的健康状况,注重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广泛参与,协调联动,才能相互促进,达到系统预防的效果。
4、动态控制,持续改进。安全社区建设是一项有起点无终点的系统工程,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忌运动化、形式化和表面化。首先是要做好社区诊断,把握社区各种信息的变化规律及特征,尤其是存在的突出问题,问径求源,对症下药,安全促进才能有的放矢,才能达到较好的预防与控制效果。
三、企业主导型安全社区创建的途径
安全社区建设是一项有起无终、多部门联动的庞大系统工程。要实现持续改进的目标,首先要成立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安全社区推广促进领导组;其次,要按照安全社区六条标准九个方面的要求,成立相应创建机构,明确目标,落实责任,认真实施;三是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从组织保障、制度流程、目标计划实施、事故隐患控制、检查纠正考核、伤害监测分析、宣传教育培训、评价与持续改进等八个方面提出定性与定量指标,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考核;四是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各类人群的安全健康意识。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逐步形成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关爱健康的安全文化氛围;五是积极开展伤害调查,把高风险人员、高风险环境和脆弱群体的安全问题作为伤害预防的重点,积极开展各种预防活动,使安全社区建设稳步推进。
总之,安全社区创建强调以人为本、持续改进、量化考评的安全目标,重视整合各方面的资源,通过社区的安全促进来构建全社会长期、持续的安全基础,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要求,是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因此,企业主导型安全社区创建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持续改进的理念,发挥好组织领导优势、管理技术优势、工作基础优势,充分体现企业办社区的特色,把安全社区建设与企业生产安全工作、社区八项功能建设,以及其他日常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安全社区创建与现有工作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把握共性,突出特色,创建和谐小康安全社区
第二篇:2018特色社区邻里和谐创建方案
2018绿荫路社区创建 “邻里和谐”
工作方案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生疏、淡漠,很多人住的虽近,却形同陌路。一个家庭若发生急难,光靠亲情的帮助是远远不够的,邻居往往是能提供最直接帮助的人。绿荫路社区为了推进管理有序、文明和谐的新型社区建设,提高社区文明程度和居民文明素质,以“邻里和谐”为目标,创建特色社区,树立“同在社区住,都是一家人”的意识。绿荫路社区从密切邻里关系入手,开展特色的社区睦邻文化活动,优化社区服务,加强社区平安建设,构建一种“邻里关爱、团结互助、共创和谐”新型邻里关系,全面推进了和谐邻里、和谐社区建设。为使邻里关系更加和谐,社区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争做文明市民、建设和谐社区”为目标,以“科学发展、共建和谐”为主题,牢牢把握社区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倡导邻里之间互知、互敬、互帮、互信、互促,引导居民群众树立“以社区为家”、“以社区为荣”的意识,形成人人支持、户户参与的良好局面,拉近邻里间的距离,促社区新风形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大家交流思想,融洽感情,充实生活,获得欢乐,消除误解,增进友谊,实现邻里间的相识、相知、相助,把一个个温馨的小家庭串成和睦的大家庭,营造人与人、人与社区、人与社会之间团结友善、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构建温馨和睦的“大家庭”。
三、活动内容
(一)大力开展睦邻文化活动,营造邻里和谐良好氛围 邻里和谐,是社区和谐、社会和谐的基础。近年来,绿荫路社区将创建和谐邻里工作纳入工作规划,把大力发展睦邻文化作为构建和谐邻里的切入点,充分发挥“邻里节”等睦邻文化的辐射效应,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以德为邻、团结互助、情暖万家、共创和谐”。今年社区将举办庆“三·八妇女节”活动,活动项目有丰富多彩的才艺展示,也将组织辖区居民参与各种合作性趣味游戏,增进各居民群众之间的感情。社区搭建邻里和睦相处的“大舞台”,从改善邻里关系、创建和谐邻里中发挥示范作用。从实际出发,社区开展:
1、紧紧围绕社会主义荣辱观,开展“文明规范伴我行,争当文明好市民”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明行为和文明礼仪学习教育活动,以社会礼仪、家庭礼仪、生活礼仪为主要内容,开展“读好书、促和谐”活动,向居民推荐一批内容健康、积极向上、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可读性推广性较强的读物,举办社区图书日活动、感恩教育活动等。《致社区居民的一封信》结合社区开展的民情大走访活动发放到社区居民家中,以此促进我社区文明形象和市民整体文明素质的提高,为巩固文明城区成果、提高群众知晓率参与率。
2、社区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广泛开展邻里相识、相知活动。通过发放邻里联系卡、居民服务卡、举办楼道茶话会、“邻里欢聚”谈心会、家庭才艺展示会、“以德为邻”公德知识竞赛、邻里同唱一首歌、讲述邻里间的感人故事等形式,把邻里互认联谊活动搬进社区楼栋家庭,吸引广大居民群众积极参与,使邻居们由相识到相知,由相疏到相助,密切邻里关系,增进邻里友谊。
(二)邻里关爱成为新风尚
为了让困难的邻居幸福起来,社区将完善和优化社区服务工作作为密切邻里关系、实现邻里关爱的重要途径,社区开展“邻里帮”——文明互助活动。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大力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增进社区一家亲的意识。积极开展“手牵手,邻帮邻,共建和睦大家庭”等系列特色活动,进一步完善以社区党员志愿者、社区青年志愿者、社区老年志愿者为主体的社区志愿者队伍。组织开展学生进社区实践活动,在校园营造浓厚的氛围。规范化“邻里互助”、“结对帮扶”志愿者服务活动,帮助社区独居老人解决生活困难,帮助失学孩子重返校园,帮助特困家庭、残疾人员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困难职工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
(三)“邻里守望”守楼护院,编织平安建设“居民网”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社区,和谐社区的基本单元是楼院,也是最贴近居民的自治单位。社区在建设和谐社区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和谐楼院建设,深入开展“和谐楼院”创建活动,为积极推进社区平安建设,开展“我为邻里守望一天,邻里为我守望一年”的“邻里守望”活动,在邻里间倡导“互敲一扇门、互聊一会天、互解一份忧”、“出门离家打招呼,相互照看邻家门”的团结互助精神。社区将组织退休居民、党员报名参加“邻里守望热心人”队伍,主动参与守楼护院活动。年终社区将开展“平安楼院”、“邻里守望热心人”评比活动,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共同编织社区平安“居民网”。“邻里守望”能增进了邻里间的友谊和信任,促进邻里和睦,维护小区的安全稳定。
(四)大家参与齐心协力,共建和谐美好家园
1、引导居民与邻为德、与邻为善、与邻为亲、与邻为乐。加强邻里团结,及时调解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要在95%以上。开展青少年阳光行动系列活动,开展道德评议、“美德夸奖”、评选好邻居、好婆媳等活动,征集邻里好故事、睦邻温馨格言、对联等。
2、搭建 “邻里大家乐”风采展示活动平台,抓好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推进文艺进社区,举办邻里厨艺比赛、文艺汇演、趣味运动会、家庭才艺展示、社区歌手乐队大赛、社区文明形象评选、欢乐社区大家游、“我的好邻居”等活动为“科学发展、共建和谐”唱响美丽的乐章。
3、社区通过宣传栏、道德评议窗以及新闻媒体反映社区邻里间和睦互助的事,对活动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要及时进行表彰奖励。评选“社区十大好邻居”。
绿荫路社区居委会 2018年1月29日
第三篇:特色社区邻里和谐创建方案
丰源社区创建特色社区
——“邻里和谐”工作方案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生疏、淡漠,很多人叫不出对门或楼上楼下邻居的名字,住的虽近,却形同陌路。一个家庭若发生急难,光靠亲情的帮助是远远不够的,邻居往往是能提供最直接帮助的人。丰源社区为了推进管理有序、文明和谐的新型社区建设,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以“邻里和谐”为目标,创建特色社区,树立“同在社区住,都是一家人”的意识。丰源社区从密切邻里关系入手,开展特色的社区睦邻文化活动,优化社区服务,加强社区平安建设,构建一种“邻里关爱、团结互助、共创和谐”新型邻里关系,全面推进了和谐邻里、和谐社区建设。为使邻里关系更加和谐,社区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争做文明市民、建设和谐社区”为目标,以“科学发展、共建和谐”为主题,牢牢把握社区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倡导邻里之间互知、互敬、互帮、互信、互促,引导居民群众树立“以社区为家”、“以社区为荣”的意识,形成人人支持、户户参与的良好局面,拉近邻里间的距离,促社区新风形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活动目的通过活动,大家交流思想,融洽感情,充实生活,获得欢乐,消除误解,增进友谊,实现邻里间的相识、相知、相助,把一个个温馨的小家庭串成和睦的大家庭,营造人与人、人与社区、人与社会之间团结友善、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构建温馨和睦的“大家庭”。
三、活动内容
(一)大力开展睦邻文化活动,营造邻里和谐良好氛围 邻里和谐,是社区和谐、社会和谐的基础。近年来,河西社区将创建和谐邻里工作纳入工作规划,把大力发展睦邻文化作为构建和谐邻里的切入点,充分发挥“邻里节”等睦邻文化的辐射效应,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以德为邻、团结互助、情暖万家、共创和谐”。今年社区将举办庆“三〃八妇女节”活动,活动项目有丰富多彩的才艺展示,也将组织辖区居民参与各种合作性趣味游戏,增进各居民群众之间的感情。社区搭建邻里和睦相处的“大舞台”,从改善邻里关系、创建和谐邻里中发挥示范作用。从实际出发,社区开展:
1、紧紧围绕社会主义荣辱观,开展“文明规范伴我行,争当文明好市民”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明行为和文明礼仪学习教育活动,以社会礼仪、家庭礼仪、生活礼仪为主要内容,开展“读好书、促和谐”活动,向居民推荐一批内容健康、积极向上、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可读性推广性较强的读物,举办社区图书日活动、感恩教育活动等。《致社区居民的一封信》结合社区开展的民情大走访活动发放到社区居民家中,以此促进我社区文明形象和市民整体文明素质的提高,为巩固文明城区成果、提高群众知晓率参与率。
2、社区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广泛开展邻里相识、相知活动。通过发放邻里联系卡、居民服务卡、举办楼道茶话会、“邻里欢聚”谈心会、家庭才艺展示会、“以德为邻”公德知识竞赛、邻里同唱一首歌、讲述邻里间的感人故事等形式,把邻里互认联谊活动搬进社区楼栋家庭,吸引广大居民群众
积极参与,使邻居们由相识到相知,由相疏到相助,密切邻里关系,增进邻里友谊。
(二)邻里关爱成为新风尚
为了让困难的邻居幸福起来,社区将完善和优化社区服务工作作为密切邻里关系、实现邻里关爱的重要途径,社区开展“邻里帮”——文明互助活动。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大力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增进社区一家亲的意识。积极开展“手牵手,邻帮邻,共建和睦大家庭”等系列特色活动,进一步完善以社区党员志愿者、社区青年志愿者、社区老年志愿者为主体的社区志愿者队伍。组织开展学生进社区实践活动,在校园营造浓厚的氛围。规范化“邻里互助”、“结对帮扶”志愿者服务活动,帮助社区独居老人解决生活困难,帮助失学孩子重返校园,帮助特困家庭、残疾人员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困难职工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
(三)“邻里守望”守楼护院,编织平安建设“居民网”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社区,和谐社区的基本单元是楼院,也是最贴近居民的自治单位。社区在建设和谐社区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和谐楼院建设,深入开展“和谐楼院”创建活动,为积极推进社区平安建设,开展“我为邻里守望一天,邻里为我守望一年”的“邻里守望”活动,在邻里间倡导“互敲一扇门、互聊一会天、互解一份忧”、“出门离家打招呼,相互照看邻家门”的团结互助精神。社区将组织退休居民、党员报名参加“邻里守望热心人”队伍,主动参与守楼护院活动。年终社区将开展“平安楼院”、“邻里守望热心人”评比活动,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共同编织社区平安“居民网”。“邻里守望”能增进了邻里间的友谊和信任,促进邻里和睦,维护小区的安全稳定。
(四)大家参与齐心协力,共建和谐美好家园
1、引导居民与邻为德、与邻为善、与邻为亲、与邻为乐。加强邻里团结,及时调解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要在95%以上。开展青少年阳光行动系列活动,开展道德评议、“美德夸奖”、评选好邻居、好婆媳等活动,征集邻里好故事、睦邻温馨格言、对联等。
2、搭建 “邻里大家乐”风采展示活动平台,抓好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推进文艺进社区,举办邻里厨艺比赛、文艺汇演、趣味运动会、家庭才艺展示、社区歌手乐队大赛、社区文明形象评选、欢乐社区大家游、“我的好邻居”等活动为“科学发展、共建和谐”唱响美丽的乐章。
3、社区通过宣传栏、道德评议窗以及新闻媒体反映社区邻里间和睦互助的事,对活动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要及时进行表彰奖励。评选“社区十大好邻居”。
团结街道丰源社区
2012年1月19日
第四篇:突出特色,凸显和谐
突出特色,凸显和谐
一、班级文化概述
班级是学校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每个班级的文化建设就是这个学校整体文化建设的缩影。班级文化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广义的班级文化(又叫硬文化)是指一个班级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所谓的物质文化主要是指那些能看得见的物体,比如教室里的桌椅、教室内外环境布置和学生的穿着等。精神文化主要指整个班级的学风、班风,而学风、班风又折射出学生的人生信仰、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都是无形的,也是最核心的,因为这些信仰和观念会不知不觉地弥漫在班级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一言一行。而狭义的班级文化(又叫软文化)就是精神文化。
由此可见,班级文化建设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要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班级文化的建设中来,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让班级文化真正成为展现班级特色的一面镜子。
二、利用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促使学生加强人格修养
班级文化是一种“隐形”力量,在无形中对学生精神方面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的感染力是其他任何班?管理措施都无法替代的。班级文化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比如,一个班级的口号、标语、班级活动等,都可能让学生在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从而拥有乐观、健康的精神状态,并自主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加强个人修养,努力为班集体争光。
(二)增强学生责任感,和谐中奋进
班里的学生是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家庭,这就意味着班级要把不同性格、不同生活背景和价值观念的学生融合在一起。因此班级需要发挥其独特的凝聚力,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馨,让学生在班级中具有责任感,进而用这种责任感互帮互助,团结向上,同时自我约束,不断进步。
(三)发挥班级文化的激励作用
任何一个学校都有校规,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班规,但任何一种校规班规对学生的约束是有限的,它是有一定的时效性。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会产生逆反心理。这时就需要班主任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特别应注重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加入一些简单有效的激励机制,营造自主自觉,你争我赶的学习氛围。给学生营造一个愉快、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在班级激励机制下潜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三、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体现其主体价值
(一)动手动脑建设“硬文化”
1.净化教室。教室卫生是每个班级的窗口。干净的教室不仅需要打扫,更需要保持。为了养成保持环境干净的习惯,就需要师生一起制订严格的卫生制度,人人参与,人人监督。
2.美化教室。美化教室,学生是主体,在整个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意见,经过精心设计、再讨论、再修改,最终巧妙布置,力争凸显和谐,突出特色。
(二)群策群力建设“软文化”
1.师生商定班规,增强班规的有效性。班级制度就是一个班级的班规,班规既不能太死板,也不能太宽泛,所以需要班主任和学生一起制定简单有效的班规,“依法治班”,这样自己制定的制度,互相督促,没有强迫性,学生反而会自觉遵守。当然也不能一味地惩罚,要赏罚分明,恩威并济,再利用班会、晨会、夕会、黑板报等进行正确引导,从而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的良好习惯。
2.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既增进生生友谊、师生友谊,又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现在多数学生不满足于学校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他们向往和追求多姿多彩的生活。因此班主任可以结合学校组织的文艺节目会演、国学经典诵读比赛、篮排球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不仅让学生长了见识、练了能力,还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才能在活动中受到熏陶,激发他们的潜力,从而增强班级凝聚力和感召力。
总之,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管理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它从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开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班级学生为主体,来锻炼学生、培养学生,达到有效班级管理的目的。通过塑造一种美,培养一种精神,营造一种文化氛围,来突出特色、凸显和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以学生为主体的‘123456’班级文化建设模式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为:GS[2017]GHB3112
第五篇:创建特色品牌社区打造和谐温馨家园.
创建特色品牌社区 打造和谐温馨家园 ——南京市江宁街道新铜社区创建“四心温馨家园”品牌工作综述 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新铜社区辖区面积9.1平方公里,现有42个村民小组,人口1.44万人,今年以来,新铜社区在江宁区率先实行网格化管理新体制,遵循“美好家园全民共建、幸福生活人人共享”的服务理念,以便民、亲民、惠民、利民为目标,强化品牌依托,丰富品牌内涵,实现服务时间全天候,服务内容全方位,服务对象全覆盖,真正做到知民情、解民忧、顺民意、赢民心,着力打造“四心温馨家园”社区品牌新载体。先后荣获江苏省民主法制社区、南京市绿色社区、江宁区文明社区等荣誉称号。架起便民沟通桥梁 打造安心温馨家园
新铜社区有80%以上的住房拆迁农户转变为社区居民,先后经历了三次不同的新老政策交替,群众心理落差大、怨气多、矛盾大。针对这一现状,社区工作人员通过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亲情化沟通、保姆式服务,架起了与群众沟通的连心桥,着力构建“有话您就说,有事我来帮”的亲情服务品牌。一是通过零距离接触倾听民声。为更多了解群众需求,倾听群众心声,社区把2100多户住户划分为7个网格、16个片区,实行社区干部分片包干,每人包干完成300户民情民意调查任务,保证每月走访不少于20户。对每户居民反映的真实想法和实际困难,与住户信息一并录入电脑,实行信息化管理。在此基础上,向所有住户发放了《社区居民服务指南》和《便民服务联系卡》,开通了社区网站、社区信箱、社区热线,建立了居民QQ群,力求让每个家庭向社区反映问题有渠道、想提意见有机会、寻求帮助有人管、自身利益有保障。自社区成立以来,通过民意畅通渠道累计受理群众诉求160余件次,收集意见建议500余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650余件,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必有所应”。二是通过亲情化沟通知晓民情。为加深与居民的感情交流,先后建立了由社区党组织、社区干部、片区楼长、民情信息员组成的“四级民情预报网”,健全了家庭访谈、楼院座谈等民情调查制度,还专门设立了服务室、心理咨询室和民事调解室,为社区居民打造一个说事平台。不定期组织社区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座谈,就社区服务管理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让群众有想法主动找社区干部谈心,有困难主动找社区干部解决,有委屈主动找社区干部倾诉。一些原本对拆迁等工作不理解、不支持的老上访户,放弃了对立情绪,主动配合社区工作。去年以来,新铜社区没有发生一起进京、省、市上访的现象,实现了“零上访”的目标。三是通过保姆式服务融洽关系。社区先后投入600多万元,新建了一幢1800多平方米的管理服务站,设立8个服务窗口、2个便民服务台,配备了居民信息电脑查询系统、电子显示屏等现代化办公设施;扶持就业、劳动保障、民政优抚、公安警务、计划生育、文明创建、城市管理、党群事务等八项工作全部进入社区。为更加快捷方便群众办事,社区还建
立了“一人多岗、一专多能”机制,实行岗位兼容制、错时工作制、一门受理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
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多项制度;同时通过发放亲情服务卡、服务监督卡,及时了解社区干部的服务情况,变社区工作人员为住户“家庭保姆”,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截止目前,累计为群众代办各类申请事项2000余件,解决久拖不决的历史遗留问题10余件,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党群干群关系和谐融洽。构筑亲民爱心银行 打造称心温馨家园
坚持把关爱群众、扶助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创建“四心温馨家园”品牌的落脚点,充分依托社会各方力量,大力开展以助困、助残、助老、助学、助业为内容的“五助”活动,关爱弱势群体,传递爱的温暖。一方面,突出暖心服务、互帮互助构建亲情港湾。充分依托社会各方力量,先后成立了志愿者协会、商会协会、义工协会、残疾人协会、关心下一代协会等10个社会团体组织,组建了老年和事佬、妇联知心大嫂、法律维权、家庭教育、治安联防、环境卫生以及家政服务、义诊服务等12个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贴心志愿服务团队,24小时为小区居民提供义务服务。此外,举办亲情互助楼院、亲情大家庭聚会等系列活动,邀请中国药科大学“大风车”服务团举办关爱儿童健康公益系列活动,使居民走出家庭、融入社区、建立亲情,营造“无忧虑”社区良好氛围。据统计,类似这样的服务目前已累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150余件;协调邻里矛盾纠纷100余起;举办法制与您相约特色服务12场次、提供法律援助26件次。如今在新铜社区,缺德有人批、遇困有人帮、文明有人夸的文明新风已蔚然成行。另一方面,突出真情帮扶、传递爱心彰显人文关怀。深入开展社区党员干部与贫困家庭结对帮扶活动,社区42名工作人员和244名党员分别与90户特困家庭建立了三年结对帮扶脱贫计划。充分依托成立的社会组织和服务团队,主动帮助社区居民解决贫困、就医、就业、养老等难题。依托社区商会协会开展“爱心助学”慈善公益活动,累计捐助20多位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大中小学学业。此外,依托社区诊所开展“爱心助医”活动,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送医送药上门,不定期开展义诊服务;建立就业失业人员档案,免费提供就业技能培训,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活动开展以来,累计走访慰问困难群众150人次,帮助群众解决生活困难200件;累计捐资助学6万元、22人次;累计帮助因病因残致贫特困家庭申请最低生活保障85户,帮助特困家庭申请各类救助资金10万元;帮助困难家庭安排人员就业50人次,帮助80名下岗和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真正将各项惠及民生政策落到实处。繁荣惠民文化大餐
打造舒心温馨家园
以创建群众精神乐园为目标,长年开展丰富多彩文化娱乐活动,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努力营造宜居乐居舒心温馨氛围。一是重视文化载
体建设。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目前社区相继成立了文体协会、健身协会、书画协会等6个民间文化组织;室内设立了群众文艺创作室、图书室、阅览室等10个群众文化活动室;户外设立了社区文化广场、健身休闲广场等多处文体活动场所,所有设施
均免费向社区群众开放。二是挖掘文化精品工程。以“两场、八室”为载体,组建社区夕阳红舞蹈队、健身腰鼓队等多支文化团体。先后自编自导了《喜看法律进社区》、《携手共建好家园》、《社区党旗分外艳》等16个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艺作品,举办晚会、舞蹈等有益于群众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深受居民群众的喜爱。同时利用这些文化活动,把对社区居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以及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融入其中,讲文明、树新风,讲道德、守法律在社区蔚然成风。下一步,社区还将进一步挖掘富有自身特色的精品文化工程,比如通过举办社区文化节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用群众身边的人演身边的事,让群众真正享受到文化小康带来的幸福和快乐。三是丰富文化精神食粮。立足于寓教于乐,坚持一月一活动、一季一主题,推动社区文化活动有声有色开展。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送文化下乡戏剧表演、“五四”青少年专场音乐会以及送电影、送科普、送岗位进小区等14场次专题活动。搭建利民党员驿站 打造放心温馨家园
着眼于社区新的工作特点,突出“三争一创”主题主线,打破原有条线分割格局,精心设计特色鲜明、务实管用的“AB角”管理新模式,为社区党组织、社区党员干部最大限度发挥服务和引导作用提供平台。一是科学配置网格党建资源。新铜社区现有党员总数244名,根据社区党员现有居住楼栋特点,社区实行支部建在网格上的创新法,把16个片区划分为7个党支部,合理配置网格化管理力量,形成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党建工作网络,达到社区基层党建与社区服务管理同步推进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按照基层党组创建带动社区管理创新的目标要求,及时完善网格职责,推动网格党组织和网格力量互补互助,让每位党员干部和社区工作者都有自己的“责任田”,让每一位群众都能找到自己的“负责人”,共同解决网格运行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二是实施党员亮牌示范工程。围绕丰富党员亮牌示范工程内容,实行社区党员干部“亮牌上岗”,广泛开展“党旗飘扬在网格”、“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等系列活动,让党员干部串百家门、知百家情、管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把工作成绩干出来、把纪律标杆树起来、在关键时刻站出来,让群众切身体会到社区党组织的关怀。此外,还挑选了96名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强、热心群众服务的党员,设立了“党员连心责任示范岗”,履行“一岗三职”任务,宣传政策,当好为民服务的联络员。三是构建群防群治平安体系。针对社区居民构成多元化、流动人口情况复杂的实际,打破过去行政隶属关系约束,全面推行同享组织生活、同享社会资源、同享便民服务“三同”服务机制,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群防网络,主动肩负起查社
情、摸动态、解矛盾等维护稳定的政治责任,及时掌握辖区内各类人群、各种组织等社情社况,努力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发现在源头,解决在基层。同时,坚持社区服务与平安创建、法制创建有机融合,不断完善大调解格局,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实行“有矛盾报纠纷、无矛盾报平安”的“零报告”制度;关注临时管理户、密切关注户、危安管控户等房屋出租动态,完善流动人口流入地、流出地联系沟通制度,对重点人员、流动人口实行动态掌握、跟踪服务管理,形成了全员参与、全面覆盖的群防群治体系,着力打造安居乐业的平安环境。
新铜社区在创建社区品牌工作中,按照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创建标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严格标准、动态管理,打造了具有新铜特色的服务品牌。(蒋文彬 黄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