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 重要 讲话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 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十四五’时期,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重要讲话,对于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十四五”时期和将来很长一个阶段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符合人的本质和需要的发展,就是要让每个人的创造能力和价值得到充分体现。随着科学技术作用的日益凸显,教育越来越成为提高人民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发展教育成为发展社会生产的必要条件,对增进全体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立德树人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工作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具体实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促使学生将其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行动自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必须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本质上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提高国民素质特别是劳动者素质。在此背景下,应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人才支撑和创新动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高度,提出全面落实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各项任务。在教育结构上,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有效提升劳动者技能和素质,通过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从而释放内需潜力。在教师队伍上,深化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改革,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更多一流人才;释放高校基础研究、科技创新潜力,聚焦国家战略需要,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问题,加快技术攻关。在教育布局上,立足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形成点线面结合、东中西呼应的教育发展空间格局,提升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战略水平。这些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和回应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
理体制等改革取得良好成效。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人民群众对通过接受良好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发展能力、改善生活质量,以及更好服务国家社会的愿望愈加迫切,也更为多样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依归,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以改进政府教育管理方式、激发释放学校办学活力、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为重点,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的现实需求。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仅要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教育体系自身完善,还要与各项改革事业相互配合、协同攻关。为此,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推进教育公平,补齐民生短板,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充分彰显教育公平;以新发展理念统筹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办好网络教育、继续教育,打造符合国情的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教育体系,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优化教育开放全球布局,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第二篇: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心得体会
办人民满意教育心得体会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知识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教育越来越成为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纵观世界发展史,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前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任何国家的强盛,都是从率先发展教育开始的。可以说,教育立国、教育强国是国家跨越式发展经久不衰的成功之举。在当今形势下,办人民满意教育,教师应该怎样做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爱岗敬业,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践行者。忠诚敬业是成为合格人民教师的第一要素。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把个人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培养坚定的职业操守,肩负起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把全部心血和精力奉献给祖国的下一代,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二,学为人师,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教师要像一盏明灯,给学生以温暖和希望,照亮孩子前进的道路。教师要用真心、真情、真诚关爱学生,开启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要注重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激发潜能,鼓励创造,宽容失败。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和生活困难
第三,开拓创新,做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者。创新是优秀教师最具时代特征的精神品格。教师增强创新意识,把握教育规律,勇于探索,敢为人先。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坚持启发式教学,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在教学科研一线的改革创新上有更大突破,整个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才能有实质性的推动。
第四,行为世范,做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优秀的教师是学生的表率、社会的榜样。教师承担起教育者的社会责任,带头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引领社会风尚和时代进步潮流。要树立高尚的精神追求,恪守学术道德,甘当人梯,甘守寂寞,以自身的师表风范和人格修养带动社会风气的改善。教师要做民族团结的传播者、践行者和捍卫者,积极促进民族团结思想进课堂、进头脑,让维护民族团结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教育是全民族共同的事业,全党全社会都要更加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国家发展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希望在教师。我们教师要增强荣誉感责任感,不负使命,不负重托。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
建新路小学 张婷
胡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表示,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怎样从师德建设、自己的价值观、道德观、师德观来细细捋顺其中的优点与不足,从教学中的具体行动来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誓言呢?经过讨论中的思考与沉淀,我本人觉得,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要求老师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
1、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做一个让学生满意的教师。教师的职业劳动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具有“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特点。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就是履行教师的社会责任。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情感,能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力量,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激发他们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学生只有体会到这种感情,才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进而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使学生成人和成才。大讨论活动中,我认识到要用同样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于是在我意识到任教整个学校的音乐课程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很多学生来自农村的这一实际,利用各种方式,打消学生的畏惧感,并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对于有些接受比较差的学生,我还不厌其烦的一句一句的纠正他们的发音,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没有放弃他们,不管他们。从而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自信心,我觉得这一点是我这半年来做得较好的一方面。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利用一切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竞争,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帮助,让学生通过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达到自我补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让学生觉得,我是他们心目中可以信赖的好老师。
2、扎实敬业,积极提高自我素质,做一个让家长满意的教师。
《中国教育报》曾刊载了这样一个例子:某小学考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题,题目问“雪融化了变成什么?”有个颇有创意的学生写道 :“变成了春天”这分明是个极有诗意、极脱俗的回答,可老师偏偏判他错,为什么?因为标准答案是:“变成了水!”对此,文章作者生出无限感慨,继而提出了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是教育?
这样的情况不仅发生在语文学科。也曾发生在我的音乐课堂上。我总认为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以传授音乐知识、技能为主要任务,学生以掌握知识、技能为主要目的,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有时不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想与见解,有时觉得学生是“异想天开、不切实际”。经过大讨论的洗礼与沉淀,我觉得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再也不能重蹈事例里发生的情况:因为教师个人的素质和自我要求跟不上时代需要而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家长、另社会失望,要做到重视学生个人生命价值与需要,强调师生的合作关系,重视教师促进学生成长的专业意识,发展教与学的创造性,做一个新时代、新的讨论大潮中另家长和社会满意的好老师。
3、通力合作,共同教育,做一个让学校满意的教师。在学习知道方面发扬民主,对每个学生要公平,不厚此薄彼,形成生动活泼、团结紧张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觉到音乐课的不一样,也让学生觉得你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好老师。作为教师,我们知道,对学生的教育不是一个人的教育,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影响,在学校里,就需要和其他老师的沟通和共同努力,这就需要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在这一方面,我积极配合其他学科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教育重点,落实好每一个教育环节。
第四篇: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重如千斤》心得体会
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重如千斤》心得体会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教育部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题,言简意赅,寓意深远,意义重大。读王文湛同志《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重如千斤》心有体会,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切实做好学生的培养工作。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是学生集中的地方,是培养人才的园地。作为我们中学教师要站在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负责的高度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教师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不断改革创新,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自身修养。我们要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寻求新形势下对学生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模式以及新渠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增强本身工作的创新能力和影响力,提高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和向心力。
中学党员教师更要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加强理论创新,促进文化繁荣,引领社会进步潮流,形成以学校为主阵地、学生为主体、倡导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把文化的传承、创新、交流统一起来,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积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肩负起引导人类文明进步的神圣使命。
“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要求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重视思想教育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就是要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好的教育,好的教育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五篇: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党的十七大的基本精神(略)
二、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市教育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市教育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行为学习服务的新教育,以均衡、协调、优质发展为主线,保障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成为建国以来我市教育事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教育投入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保障体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持续增长,“十五”期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153亿元,是“九五”期间投入总额的2.58倍,增长了93.86亿元。我市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已从2000年的6.62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23.5亿元。全部免除义务教育段学生学杂费,全市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竣工项目221个,竣工面积302493平方米。
2.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我市2007年十五年教育普及率97.78%,基础教育的普及水平、发展水平始终保持高位发展态势,位居全省前列。我市普职比连续6年达到1:1;中职学生助学工作全面展开,建成省级以上实训基地9个,省市示范专业54个,为培养技能人才和开展农民培训等各类社会培训奠定了基础。高等教育质量大幅提高。2002年,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建立。去年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落户金华,已招收近500名学生;浙江横店影视学院开始筹建招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被列入全国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行列中前期70所院校之一,支持浙江师范大学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从2004年开始,全市开展了市属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现有3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个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5个市重点学科。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7%,逐步由大众化向普及化迈进。
3.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升。全市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99.41%,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98.58%,普高教师学历合格率93.02%。特别是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提高了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全市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20078名,四门培训课程全部合格的人数为19508人。出台实施了《金华市享受教授级待遇的中学高级教师考核办法》、《金华市名师名校长管理暂行规定》和《金华市中小学千名优秀班主任培养工程方案》等,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现有在职省特级教师56人,省、市名师名校长培养人选分别有123人和216人;市名校长20人、名师40人;享受教授级待遇的中学高级教师9名,一个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的优质教师集群正在逐步形成。
4.优质教育资源得到扩大。全市现有省标准化学校291所;省级、市级示范幼儿园分别为18所、57所;省级示范小学50所、初中49所;市级示范小学82所、初中56所;省等级重点中学58所,占高中段学校的53.2%,优质高中学校数及比例居全省前列,逐步形成了优质中等教育学校集群。全市有省市教育强镇127个(省级111个),占乡镇总数的91.4%;省教育强县5个,教育强县人口覆盖率66%。义乌市已列入创建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市。
5.教育科研全省领先。坚持以科研为先导,实施“科研兴教、科研强师”战略,教育科研氛围浓厚,基本形成了教师全员科研格局,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大幅上升,广大教师教育理念先进和教育手段现代化,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和整体素质提升。今年初公布的浙江省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审中,我市有21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2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1个,全省排名第一。
6.教育改革扎实推进。全市9个县(市、区)全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改科任教师开展全员轮训。2002年以来,我市相继建立了一系列督政与督学相结合的教育督导制度,2005年在全省教育系统率先实施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布制度。今年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打造浙中教育品牌的实施意见》,为今后全市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全省率先实行中考网上评卷,确保中考评卷更加客观、公正、公平。
7.教育教学质量连攀新高。涌现出了浦江堂头中学等一批素质教育示范学校;2005年金华一中学生叶倩倩获得了第十六届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2006年金华市启明学校(特殊学校)的张国军、金明俊在中国第四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取得一金四银的佳绩,历史性地突破了金华在全国性的特奥比赛中金牌零的记录,张国军获得全国优秀运动员荣誉称号;高考成绩再攀新高,2007年全市普通高考上线人数28731人(比去年增加2929人,增长率为11.35%),占全省上线总数的11.37%(比去年提高0.87个百分点)。在刚刚闭幕的全省首届中小学生合唱比赛中夺得4个一等奖,团体成绩与杭 州、宁波、温州并驾齐驱。
8.对外交往和对口支援工作成效明显。全市具有外教聘请资格的学校26所,其中市区7所;具有招收外国学生资格的学校8所,现有69名外国中小学生在我市就读。今年2名在义乌就读的韩国学生考上了清华大学。我市与英国合作的中英“盖普”项目已有9年,取得了很好的合作成果。2003年金华一中与加拿大多伦多五湖学院合作举办了“中加班”,已有近60名学生就读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麦克马斯特大学等院校,为金华学子留学深造开辟了新途径。近两年,先后组织中小学境外夏令营14批次,接待国(境)外交流访问团及赴国(境)外交流考察300余人次。4年来,汤溪中学招收新疆班学生320人,金华二中招收青海班学生300余人,民族学生参加当地高考一本上线率超过80%,为西部地区教育的发展和民族团结作出积极的贡献。
三、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党的十七大报告着眼于民族振兴和社会公平,着眼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明确部署,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向全党全社会发出的重要号召,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对于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和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党的十七大提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与此相关,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十一五”时期“普及、发展、提高”等教育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及“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等新的战略部署,思想汇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教育领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工作要点,我们一定要全面实施、扎实推进。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坚持和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迫切任务。经济社会越发展,民主政治越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繁荣,对人的发展水平要求越高。只有依法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实现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才能为全体国民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可靠保证。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部分中要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体现,也是对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提出的更高期望和要求,集中反映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教育的现实需要。
按照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使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教育现代化水平迈上新的台阶;让全国城乡所有学龄人口都能接受免费均衡的义务教育,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 l%以内,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顺利;确保高中阶段教育人口覆盖率和毛入学率超过90%,中等职业教育更好满足行业产业需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左右,一流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更加扎实,高校科技创新贡献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水平不断提升;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取得新的进展,学习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明显提高。我们坚信,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初步跻身世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之日,就是教育事业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满意之时。
(二)我市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目标和主要措施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确立了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地位,把教育放在了民生之首,并对教育工作提出了“学有所教”等总体要求及系列重要部署。尽管我市教育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教育改革发展当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与教育投入不足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全市小学、初中、普高、职高的生均公用经费均与省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制约了我市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基础教育需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学前教育有待加强,名优教师队伍还需扩大,素质教育推进中仍然存在困难和阻力。这些问题都亟待采取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教育工作要以十七大精神为统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对教育工作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紧紧围绕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目标,落实措施,推动我市教育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1、总体目标
全面推行为学习服务的新教育,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从学前三年到高中教育的十五年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协调、优质发展,基本形成结构合理、互相衔接的多层次、开放式的国民教育体系。到2010年,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比例超过95%,其中优质高中比例达到8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45%,9个县(市、区)全部建成省教育强县(市、区),打造浙中教育品牌,全面建设教育强市,基本建成浙江中西部教育中心,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2、基本措施
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既要尽力而为地解决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又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能力,量力而行。这样,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和质量的满意程度,才能逐步调整到与国情环境和国力条件相契合的程度。今后我市在推进教育发展过程中,要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致力于统筹发展、服务发展、提升发展,推行为学习服务的新教育,走集约办学、高位均衡、品牌创新的发展新路,全面提高我市教育整体水平。为此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最根本的还是自觉地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落实,加快建立健全保障优先发展教育的机制和制度,在思想认识、发展规划、保障投入、政绩考核、监督检查等方面都要体现出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地位,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确保教育规划优先安排、重大问题优先研究、经费投入优先保障、重大项目优先考虑、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等“五个优先”落到实处,使我市教育事业不断得到新发展、实现新跨越,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2)完善教育经费保障体制。建立完善的以财政投入为主的教育经费保障制度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促进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困难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进一步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在财政预算中单列义务教育经费,设立农村教师专项补贴,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将教师工资及津补贴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确保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人均教育经费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努力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4%的目标。同时要求规范教育收费,加强教育经费支出的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提升农村教育水平。要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继续以中小学标准化学校、示范性学校建设为抓手,在努力增加对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的同时,切实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扩大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当前,着重抓好两项工作。一是按照省里年底90%以上食宿改造项目竣工要求,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大力推进“城镇支援农村、强校支援弱校”工作,探索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促进教师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尽快提高农村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教育信息共享、教改成果共享和名师名校资源共享,推动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4)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育人作为教育的主要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和途径,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形成学校主导、家庭配合、社会协调的德育工作机制。二要把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有力抓手,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保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锻炼,开展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三要进一步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方式,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和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效益。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四要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形成关心、支持、参与素质教育的良好局面。
(5)优化教育结构。按照“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办学思路,努力培养适销对路的技能型应用人才,提高服务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高等教育要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继续加强产学研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师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学前三年教育全面普及后,改善办园条件,规范办园行为,提升办园水平,是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特殊教育要重点做好市特教中心的定点筹建工作,为这群弱势群体提供良好的学习康复发展环境,培养能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促进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把师德教育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积极倡导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职业精神,加强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业绩卓著、社会公认的优秀教师的宣传。深入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切实加强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培训,逐步把教师教育培训的重点从学历补偿转移到能力提高上来,努力培养造就一批优秀教师和教育专家。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要注重吸引优秀人才当教师,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重的职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
(7)打造浙中教育品牌。要大力推进教育体制创新、教育管理创新、教育结构创新、教育方式创新,进一步发挥教育优势。高等院校加强产学研结合,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教育质量上,成为知识创新的主力军、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和区域创新的骨干力量。二要注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更加关注困难群体的受教育权,建立和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充分利用我市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坚持和不断完善政府和社会成本分担机制,鼓励中外合作办学,支持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依法举办教育,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促进公办与民办院校共同发展、联动发展。三要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形成广覆盖、多层次、开放式的社会教育网络,加快完善社会化培训体系,为全体社会成员灵活方便地接受教育、进行学习,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适应人民谋生就业的需求。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奋进的大会,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为了确保上述目标及措施落到实处,我们要在全市教育系统抓学习、讲实效,求创新、促创业,用十七大精神来激励推进各项工作,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