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跟班学习党的建设、富民产业培育、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农业等方面的心得体会
跟班学习党的建设、富民产业培育、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农业等方面的心得体会
2020年8月,根据组织安排,带着各位领导的嘱托和信任,我有幸到X市X镇跟班学习。通过三个月时间的学习,能够与XX相关部门和基层一线干部深入探讨交流,学习了党的建设、富民产业培育、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农业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开阔了眼界,拓宽了工作思路,提升了实践能力和水平,更加坚定了自己投身基层的信心和决心。
一、珍惜学习机会,不负组织期望
(一)转变思想认识,尽快进入角色。围绕跟班学习的工作目标,结合任务,自己较快的实现了三个转变,即思想认识的转变、工作角色的转变和工作环境的转变。以前在乡镇工作,自己是一名党务工作者,接触到的文件性、业务性的工作多一些,而在X,直接接触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社会性事务管理工作。因此,角色不一样,角度也不一样,这就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谦虚谨慎、虚心好学。工作中,我始终摆正自己的位置,主动补位但不越位,积极出谋划策。努力克服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安心、静心、专心工作和学习。认真遵守X干部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规定,做到工作、学习上高标准、严要求,生活上艰苦朴素。正确处理学习锻炼和完成各项工作的关系,自觉做到慎独、慎行,用实际行动树立跟班学习干部的形象。
(二)进入角色,融汇其中。根据镇领导的安排,我跟着分管现代农业的人大主席学习。期间,我配合组织委员参与了“X会议”30年示范点的打造、组织参与了“党建联建共建”暨“肖米”发布会、组织党员夏训、“灯塔-党建在线”系统录入、打造X市首家镇级社会主义学院等党内活动,不断增强了对基层党建新理念、新方法的认识和理解。陪同人大主席走访了80%的自然村和镇级全部规模以上企业,走访了解了相关重点农业项目,使我对发达地区的“三农”工作有了全新的、近距离的认识和理解。与人大副主席参与了XX镇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XX县民政局参观龙泉湖社区接待、青岛市全员核酸检测的组织等,提高了自身的参与度和组织力。同时,我还全程参与了京东智慧农场项目的洽谈、签约及龙泉仙草省级田园综合体相关项目、人居环境整治、小雨滴社会公益活动等,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进一步开拓了我的眼界、拓展了思维。
(三)自我定位,找准学习重点。这次我是带着脑子、耳朵和眼睛来学习的。我十分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勤思多问,广听博览,静心向书本学习,虚心向领导学习,用心向同志学习,细心向实践学习。我是一名党务工作者,所以学习的侧重点也在党务这块。
党建引领,才能全面推动。X市党建引领工作的氛围非常浓厚,处处是党组织和党员的身影和足迹,到处都是“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等醒目的宣传牌,无论是企业、村委会、社区还是机关单位,时时处处都体现着党的坚强领导。上世纪90年代,X创出了村级组织建设“三配套”经验,树立了全国村级组织建设的样板。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山东考察时,就对X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
近年来,XX镇不断继承和弘扬“X会议”精神,使基层党建在推动工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组织保障作用。比如,对全镇70个农村党支部充分考虑各村产业结构、党员从业岗位、个人特长等实际情况,采取联合以及分类方式,成立了9个新村党委、撤销农村党支部成立网格管理党支部、成立专业型党支部,确保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工作稳步推进。根据各新村党员类型和从事产业类别,将从事同类产业和相近产业的党员划分到同一个专业型党支部内。真正实现了基层党组织设置由传统型向开放型转变、党员活动由被动参与向主动参与转变,有效化解基层党员组织生活难落实、党员活动难开展、党员作用难发挥等问题。目前,全镇共建有专业型党支部36个。依托“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推动农村经济由“分散经营”向“抱团发展”转变,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带动群众增收、集体增效的新路子,成为乡村振兴的典型。以党组织统领乡村发展融合、治理融合、服务融合,走出了党建统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新路子。
二、学习提升素质,积累丰富经验
(一)体会了和谐的工作氛围。一是工作的和谐。全镇的领导干部人人有岗位、个个有职责,而且十分注重配合与协调,相互交流、相互配合,工作氛围十分和谐融洽。二是人际关系和谐。山东人的好爽和热情,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由于我到这里纯粹是一个新人,大家都对我照顾有加,从我的住宿、饮食、工作等方面都给与了我极大的关心和帮助,让我在这有了家的感觉。
(二)感受了过硬的工作作风。一是奉献精神十足。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从镇领导到各办公室负责人再到村里基层每一个干部,不论领导交办的事,或是中心工作,哪怕是工作中的一件小事,他们总是以强烈的职责感、乐于奉献的精神,本着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常常加班到深夜,有时放下中午休息,甚至没有周末。他们这样工作对我也是一种言传身教,爱岗敬业的精神令我十分感动、深受启发、由衷敬佩,将对我今后的工作学习,乃至各方面都有深远影响、极大的鼓励、重重的鞭策。二是作风过硬。与镇领导和同志在一起工作,感受最深的就是他们身上有一股坚强的韧劲。这里的干部上下班不实行签到制,完全靠自律,但是干部都能按时上下班,及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干部的职责心、认真劲及刻苦努力的态度让我很有感触。
(三)学习了超前发展理念。一是这里能主动将工作重点放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历史背景下去定位,放在党建引领一切工作中去定位,放在一切以经济社会发展中去定位,放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去定位。突出政务服务的前瞻性,调查研究的主动性、信息研判的及时性、献计献策的实效性。二是浓厚的服务意识,能及时提供便捷快速的营商环境,尤其是将政府的审批权限进行公示公开,减少环节和程序,成立了镇投资公司,推进土地整建制流转,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整合各种资源,不断吸引投资办企业,提高财政收入。
三、融洽关系,争取支持
一是感情加深。在XX镇与XX镇近年来在对口支援各方面的良好关系的基础上,我利用本次学习机会,积极密切上下关系,进一步沟通协调,进一步联络感情,加强两地的联系、加深两地的友情。二是支持加大。我在跟班学习的同时,找准工作切入点,找准项目的支撑点,主动向学习单位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汇报工作情况,在推动东西扶贫、消费扶贫、社会帮扶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这三个月的跟班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我深知,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这个难忘的经历将永远启发和激励着我。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进一步提炼和升华这宝贵的“X经验”,作为滋养自己、提升自己的重要精神食粮,不断促进自己更加奋发作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贡献。
第二篇: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
裴金佳赴顺昌调研
大武夷新闻网 2013-12-2
320至21日,市委书记裴金佳率市直有关部门领导深入顺昌县调研,与当地干部群众拉家常,共谋农村改革发展之策。市委常委、统战部长黄健平陪同调研。
打造美丽乡村,让农村更加宜居宜业,是南平绿色发展的亮点,也是群众的热情期盼。裴金佳先后察看了高阳乡大坋村、建西镇大埠岭小区、岚下乡梅岐新区规划建设情况,他强调,首先要把规划做好,注重保持农村原有风貌,公共配套要集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硬化,减少维护成本,景观要体现农村特色,多引导农民在房前屋后种植瓜果蔬菜、小径竹等。当听到岚下乡干部介绍他们在梅岐新区建设中,采取以耕地换取宅基地,通过捆绑土地增减挂钩、退宅还林、造福工程危房改造等政策解决启动资金问题时,裴金佳给予充分肯定,指出各地可以借鉴学习,同时可以引入国有公司参与开发。大干镇来布村是省级生态村,裴金佳对该村发展乡村游的思路表示赞同,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条件和临水特点,进一步提升规划水平,增加观赏性和趣味性项目,发展农家乐、家庭旅馆等,延长游客停留时间;通过引进企业进行项目开发等办法,提升乡村游的水平档次。
如何创新农业经营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是裴金佳此次调研的重点。裴金佳实地察看了仁寿镇大丰收果蔬专业合作社、洋墩乡久丰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顺昌金祥粮食农民合作社生产基地,详细了解他们的经营运作模式,在组织农业生产、提供中介服务、应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等方面发挥作用的情况。裴金佳指出,农业的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是一个大趋势。要将发展设施农业、应用现代农业科技、打造品牌作为关键环节来抓,解决农业生产低质低效的问题。农村专业合作社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致富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积极鼓励、引导、规范、提升,支持有基础有条件的合作社向公司化过渡,通过合作社这一平台,集中打造统一品牌,组织农产品进入大超市、大卖场,提高农业经营效益。要积极发展农产品网上销售,利用电商网络,拓展销售渠道,同时大力发展物流特别是第三方物流,降低流通成本。调研中,裴金佳还鼓励合作社和企业负责人,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利用他们的资金、技术、品牌等优势,实现快速扩张,增强市场竞争力。
“老乡身体怎么样?大家最需要党委政府解决什么问题?村里和农民收入主要来源是什么?”每到一处,裴金佳都和当地的干部群众拉家常,反复叮嘱各级干部要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牢固树立为群众服务的思想,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切切实实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在大坌村,当听到该村村主任自己贷款40万元垫付修路款时,裴金佳十分高兴,他说,我们的干部就是要给村民办事,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要努力带领村民实现生活更好、收入更多、邻里和睦。
调研中,裴金佳现场察看了顺昌富州新区规划,指出顺昌要加快城市新区和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新区建设要做好规划、先谋后动,做到综合平衡、有序推进,要统筹考虑新区建设和防洪安全,把新区做优、做精、做美。裴金佳还听取了欧浦登公司发展规划情况汇报,指出要全力支持公司发展,做大龙头。(朱昕华)
第三篇:南京:发展现代农业 建设美丽乡村
南京:发展现代农业 建设美丽乡村
走大都市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南京市土地总面积988万亩,以低山缓岗为主。全市耕地面积360万亩,乡村劳动力122万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员51万人。粮食生产上,南京粮食自给率为44%;蔬菜生产上,地产蔬菜占市场供应量的30%,其中叶菜自给率达到80%;畜牧生产上,主要畜禽产品自给率为生猪34%、鸡蛋20%、鲜奶29%;水产生产上,常规水产品自给率为50%。2011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285亿元,增长16%,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4亿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108元,增长17.8%。
一、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南京始终坚持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定位,把握关键环节,加快转型升级,全市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紧扣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胡锦涛总书记期望江苏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在江苏全面实现“第一个率先”、向“第二个率先”迈进的关键期,省委、省政府要求南京在“两个率先”中带好头、在转型升级上作示范。市委市政府在去年出台《南京市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行动计划》、《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双倍增计划实施意见》的基础上,今年年初又召开了全市“发 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动员大会,先后制定了《关于坚持统筹为要、加强现代农业农村建设的意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工程实施意见》、《全市加快人才科技资金向现代农业园区集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在全市65个镇街中,明确22个镇街为农业主导型镇街,并将农业现代化工程作为全市区县综合考核和镇街分类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是组织实施农业“1115”工程。为稳定和优化农业主导产业布局,2010年市政府决定实施农业“1115”工程,重点规划建设100万亩高标准粮田、100万亩经济林果、100万亩高效养殖和50万亩标准化菜地。2011年编制完成农业“1115”工程规划,涉及6个区县及所属的50个镇街,总面积353.2万亩。按照规划要求,启动了农业“1115”工程,去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2.6万亩。
三是快速推进高效设施农业。近几年,全市加大了设施农业的推进力度。去年,市级财政整合支农资金3亿元用于扶持发展设施农业。全市新增高效农业17.25万亩、设施农业10万亩、高效渔业6.5万亩、设施渔业3.2万亩。目前,全市高效农业占耕地面积的41%;设施农业占耕地面积的13%;高效渔业占养殖面积的73.8%;设施渔业占养殖面积的17.7%。加快农业现代园区建设,18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共建成设施农业5万多亩。全市农业园区已有国家级1个、2 省级5个。全国规模最大的智能数字植物工厂,在南京汤山翠谷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建成。浦口区南京林大现代农业生态园,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示范单位。
四是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绿色南京实施9年来,全市累计完成新造林122万亩,有林地面积达到254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7%。去年先后制定下发《南京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意见》、《南京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1年完成新造林7.3万亩,完成村庄绿化431个。
五是创新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从2001年开始,把休闲农业提升为全市农业主导产业,2002年编制《全市休闲农业发展规划》,整体推进休闲农业产业。初步形成了节庆系列、观光系列、休闲系列、美食系列、参与体验系列等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的休闲农业体系。去年,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南京农业嘉年华,吸引市民40万人,实现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农业部授予南京“全国休闲农业最佳创意奖”。全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7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8亿元。南京被农业部特邀,作为唯一的省会城市代表,赴山西参加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工作会议,并在会上作典型交流发言。
六是深入实施科技强农富民战略。近年来,重点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先后有28个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7个渔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2个渔业科技成果研发中心通过省农委、省海洋与渔业局认定。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5%。今年,在全市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联合在宁农业企业、农业园区、涉农高校、农业科研院所,组建农业科技创业创新联盟。建立农业重大技术推广协作组,主推农业重大技术40余项。
七是不断提升农业组织化水平。最近几年,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资产股份合作,引导农民因地制宜组建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扩大合作社覆盖面和带动作用。去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80家,总数达到1447家,社员总数达到23万户。新增土地股份合作社190家,累计入股土地40万亩,全市土地流转面积累计达132.2万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近60%。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7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0%。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50家。
八是强化农业公益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农业保障,积极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2011年共发放种粮补贴等政策性补贴资金2.64亿元,惠及59万户农户189万农民。执行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979万元,推广补贴机具9977台套。农业保险平稳推进,超过2.7万户次农户受益。切实抓好“三品”生产基地建设,确保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市“三品”生 4 产基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85.7%。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职业农民、农业信息技能等各类培训。农业实用技术进村入户,主要农产品良种覆盖率达98%,病虫害的测报到户率达99%,施肥技术入户率达96%。
目前,南京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诸多的压力和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农业现代化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对照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部分指标相对落后。按照时序要求,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还需要加大推进力度。二是资源环境的约束呼唤农业功能的拓展。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农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加大,农村耕地资源呈逐年减少的发展态势,要求农业不断向高新产业、二三产业延伸。三是科技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南京农业科技资源丰富,但是就地转化率不高,科技应用尚未形成产业化,与先进地区还有不小的差距。
二、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的目标任务
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紧紧把握新一轮城乡统筹发展的机遇,完善提升农村作为优质农产品的供给基地、城乡居民的活动空间和城市各功能板块之间的生态缓冲区“三个内涵”,着力提高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5 信息化水平,把南京建设成为全省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区域性农业科技创业创新强市、国家重要的生物农业产业基地。
2012年突出8个方面:一是大力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粮食亩产达480公斤,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170亿元。二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三是推进农业“1115”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12万亩;新增高效农业15万亩、高效渔业5万亩、设施农业8万亩。四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新增造林7万亩,绿化村庄600个。五是加速休闲农业提档升级。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40亿元。六是实施农业清洁生产工程。建成清洁能源工程40个,“三品”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90%。七是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00家、土地股份合作社200家。八是不断提升农业装备水平。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的重点举措
1、创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全市农业现代化进程
围绕目标任务,创新发展理念,优化发展路径,狠抓关键环节,统筹协调推进,充分发挥南京农业自身所具有的广阔市场空间、良好的生态环境、强大的科教支撑“三大优势”,突出到2015年农业基本现代化、农民收入翻一番、农村环境大提升 “三件大事”,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路径 方法是“三个创新”:一是大力推动机制创新,重点是创新土地制度和经营体制。二是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构建南京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三是大力推动服务创新,重点是深化和拓展科技、金融和信息服务。
2、推进农业1115工程,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按照“规划布局全覆盖、园区支撑作示范、集中投入优配置、管理到位转机制”的总体要求,全面实施农业1115工程。以规划涉及的50个镇街作为主要载体,以项目落地为支撑,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导向,各种社会资本共同运作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分年逐片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升农田质量。
3、突出人才引领,筑牢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围绕建设区域性农业科技创业创新城市目标,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培育科技产业集群。大力集聚农业科技创业创新人才,面向国内外农业科技前沿,重点结合我市优先发展的新兴产业,每年引进领军型农业科技创业人才30名,培养农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30名。加快构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市级农业科技创业创新联盟、农业科技企业创业投资基金“三大平台”。高标准建设以现代农业开发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的农业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二大基地”。
4、拓展新型业态,做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一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不断促进设施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城市生态缓冲区,构建南京特色的农业生态体系。三是大力发展生物农业,以生物农业谷为重点,着力培育生物产业集群,建设国家重要的生物农业产业基地。四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拓展农业休闲功能。五是大力发展智能农业,创建全国农业信息化先导区。六是大力发展加工农业,拉长农产品增值链,不断提高地产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5、创新经营机制,增强南京现代农业的内生动力
进一步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创新土地经营的利益传导机制。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的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土地股份合作为主导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提高农民来自土地的增值收益。突出发展产业型合作社,重点支持合作社加强品牌创建和质量安全控制,发展农产品加工、拓展农产品营销网络。
6、强化生态功能,彰显南京现代农业的生态品牌
高标准组织实施明外郭—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等10大工程。结合全市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村庄绿化,力争用2-3年时间,对全市所有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村庄进 行造林绿化。同时,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实施清洁能源工程,推行生态健康养殖,建设“田地方整、山川秀丽、村庄美化、家园清洁、空气清新”的幸福家园。
第四篇:“美丽乡村”建设火了白沙乡村旅游产业
“美丽乡村”建设火了白沙乡村旅游产业
2月27日正值白沙黎族自治县“两会”期间,县委书记严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白沙“美丽乡村”的建设既是发展新型乡村旅游产业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到2016年,“美丽乡村”建设将覆盖白沙县一半以上自然村,农村面貌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美丽乡村”建设火了白沙乡村旅游
“2013年,白沙黎族自治县全年接待旅游过夜人数达27.82万人次,同比增长29.4%。”翻开2014年的白沙黎族自治县政府工作报告,这样一个 数据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相对于海口和三亚全年旅游动辄就超千万的人数,这个数字或许并不起眼。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是白沙黎族自治县成立27年来,第 二次将旅游人数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在2009年以前,当时18个市县里面唯独白沙旅游是没有统计人数的,也就是说几乎没有什么人来这个地方,到了2011年和2012年后,我们连续两年旅游人数的增长迅速,势头很好。”白沙能在旅游上取得突破,严正对此感到十分欣喜。
严正说,白沙的乡村旅游产业是伴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逐步发展起来。2013年,白沙投入财政资金4000万元新建“美丽乡村”31个,而这4000万仅仅是直接补给农民的,实际建设远远不止这个数,其中整合的涉农资金就超过1亿元。
“美丽乡村”的建设直接带动了白沙第三产业的发展。2013年,罗帅天涯驿站、那吉跑马场、自驾游、野外露营、徒步探险、湖中游船等旅游项目的开发,以及首条白沙美丽乡村游线路的推出,吸引了省内外大批游客的前往。
“旅游人数的增加主要集中在乡村方面,所以外界对白沙的了解也伴随着我们„美丽乡村‟的建设逐步增加。”严正说。
但是,这仅仅只是个开始。严正向记者透露,为了“美丽乡村”的建设覆盖全县,白沙于2011年起制定了一个5年计划,即用5年的时间使得全县一半以上自然村的面貌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下一步,白沙将紧紧抓住“美丽乡村”项目和山水风光、森林、民族风情等优势资源,倾力开发建设一批极具代表性的重要旅游景点,努力打造集聚生态体验、休 闲养生、乡村度假等特色旅游项目的高品质旅游度假风景区。为配套乡村旅游发展,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白沙还将争取在全县建起11个具有少数民族风格的 “旅游驿站”,为自驾游客、驴友和商务考察客人提供旅游咨询、旅游宣传、品茶休闲等全面的旅游配套服务。
“美丽乡村”建设一举两得将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美丽乡村‟的建设既发展了白沙新型乡村旅游产业,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严正说,该项目可以让农民在不失地、不离土的情况下,就地致富、就地产业化、就地城镇化,这就是白沙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走出的一条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子。
严正说,白沙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个主要模式,就是“三个一点”,即政府扶持一点、农民出一点、企业再出一点。从罗帅村等模式来看,凡是引进企业进来开发的“美丽乡村”层次相对比较高,因为企业不仅带来经营理念,还解决了建设过程中资金贫瘠的问题。
据了解,白沙今年将推进建设15个高档次、高质量的精品“美丽乡村”,完善已创建的72个美丽乡村的道路和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把农村建设成为 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家园。同时,在尊重村庄现有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情况下,根据各自村庄的特色和实际情况进行建设,避免千篇一律搞一个模式,努力打造 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和乡风文明素质美的“中国美丽乡村”。
第五篇:美丽乡村建设外出考察学习思考启示
美丽乡村建设外出考察学习思考启示
一、X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通过系统规划设计、持续建设和整治,X全省农村生态环境大大提升,带动了乡村旅游蓬勃发展,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第一阶段:从X年至X年,以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为重点,实施村庄整治建设。重点整治村庄“脏、乱、差”,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示范村达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的目标;整治村达到“环境整洁、设施配套、布局合理”的目标。全省大部分村庄得到了基本整治,农村局部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第二阶段:从X年至X年,以提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内容为重点,实施村庄整治建设。不断扩大整治范围,按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以生活垃圾收集、生活污水治理为重点,从源头上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省绝大多数村庄得到有效整治,农村面貌发生了整体性的变化。
第三阶段:从X年至今,以“四美三宜两园”为核心内容,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升级版,按照生态文明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明确从内涵上推进“四美”(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三宜”(宜居、宜业、宜游)和“两园”(农民幸福生活的家园、城市居民休闲旅游的乐园),整个X农村面貌逐步发生了质的变化。
截至X年底,X积极打造“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景、一县一品牌”,现已培育美丽乡村先进县X个,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县X个,打造特色风景线X多条、特色精品村X多个、美丽庭院X万多个,累计建成农村文化礼堂X多个。通过聚点成线、连线成面,打造出了X美丽乡村的“全景画卷”。
二、X省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经验。
X以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为目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完善农民zhu体、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规划引领的建设机制,在宜居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乐活乡村、善治乡村为内涵特色的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一)强化规划引领。
注重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在规划理念上,充分结合实际和发挥自身优势,“不求大、不求洋”,注重打造个性特色,推进美丽乡村的品牌化和特色化建设。X县依托独特的山水资源,按照全域景区化的美丽乡村建设新理念,邀请X省规划设计院和X省美院设计了“山水如画、人间仙境”的县域大景区,着力打造“潇洒X·秀美乡村”。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施工建设。整个规划建设中,既体现了个性设计,又保证了总体协调。每个村都能根据山水走势和流向,因地制宜,高低错落,少有联排成栋房屋,使自然景观与村落建设浑然一体,体现了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统一。(二)注重文化传承。
注重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历史文化的开发利用。一是充分利用现存文物古迹。如荻浦村充分利用村庄历史悠久,各种文物资源较多的优势,大打历史文物资源品牌,X年被评为X省省级历史文化村镇,X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二是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环溪村是北宋大儒周敦颐后代集居地,该村深度挖掘《爱莲说》文化底蕴,不断将“清莲环溪”文化发扬光大,打造成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凸显传承千年孝廉价值观。在荻浦村,当地群众还将从前的猪圈、牛圈修缮,改造成具有乡村特色的猪栏咖啡屋、牛栏咖啡屋,挖掘了乡土文化,让游客感受到亲切的乡土气息,仿佛回到几十年前的农村。除了利山村整村拆旧建新外,很少有大拆大建的情况,每个村在做好古街、古巷、古桥、古居以及祠堂、石坊等文物古迹保护的同时,还尽可能保留了几十年前农民居住的土砖房、石头房,既展示了村庄发展和时代变迁的历史,也成为当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宝贵财富。(三)完善环境整治。
注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建立完善环境治理体系。村湾的垃圾集中收集和污水处理全覆盖,软硬件全面配套。X县环溪村、荻浦村对农村生活垃圾全部进行无害化分类处理,村里大街小巷分类设置垃圾桶,将生活垃圾按可堆肥垃圾(剩菜剩饭、农作物秸杆等)和不可堆肥垃圾(塑料、玻璃、泡沫等)分类存放,每家每户也统一配发了有编号的垃圾袋(便于倒查监督),引导农户分类倾倒,分类处理。其中可堆肥垃圾送至资源化利用站制成有机肥料,不可堆肥垃圾收集后运至垃圾处理场,实现了垃圾的“户集、村收、镇中转”。(四)打造农村电商。
被总理称为“中国网店第一村”的义乌市青岩刘村,依托“全球小商品集散地”的货源优势,在旧村改造的过程中抢抓机遇,充分盘活利用闲置的房产、店铺等资产,打造农村电子商务,形成大众创新、全民创富的格局。吸引千余家电商企业在这里聚集,并形成服务商、网商、线下网货中心等多渠道共生共赢的新农村生态。据介绍,目前全村共有网店X多家,年销售额X亿元,日均出票X万单,从业人员X万多人。青岩刘村党建实行组织共建、先锋共创、活动共办、资源共享、网络共治的“五共”工作法,以党建带动群建,营造更加浓郁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五)加强产业培育。
注重产业培育,强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牢固树立建设和经营并重的理念,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农产品深加工、规模种养、农家乐和休闲乡村旅游,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多样化,将美丽乡村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村美与民富相结合。德清县现有农家乐、洋家乐等民宿X多家,其中以莫干山镇发展“洋家乐”为代表的精品民宿达到X家,床位X余张,其中创造了一张床税收达X万余元的奇迹,成为德清县旅游的品牌,推动了区域旅游向高端、生态、精致、特色方向发展。横山坞村抓住与塘浦工业园区相连的便利条件,充分发挥当地区位和产业优势,着力打造“文化休闲”为主调的中国美丽乡村展示馆、高式熊艺术馆、横山坞雕塑园、山水灵峰·田园熊出没乐园为特色的休闲产业布局,引进的灵峰精品酒店、闲逸谷休闲度假区、雷露营房车宿营地等九大项目,总投资达X亿元。新建社区依托独具特色的海岛风情,通过精心设计,深度挖掘自然美,探索出了一条发展“美丽经济”的新实践,通过“文化+”模式打造独具特色的美丽渔村,实现休闲、旅游、文化、采风等元素联片发展。这两个村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抓住了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不仅自己有实力建设美丽家园,而且增强了农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
三、启示与思考。
(一)要注重搞好科学规划。要对全市农村进行深入调查,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近期需要搬迁进入社区安置的村庄和长期保留的历史文化村、特色村,坚持保护、治理和建设“三位一体”,对村庄规划布局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完善总体和专项规划,实行分类指导,不搞大拆大建,不能千村一面,体现农村特色。(二)要注重突出生态治理。
要把农村垃圾、污水、绿化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环节抓实抓好。农村垃圾处理要围绕推行垃圾分类和建设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开展工作。农村污水能接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要接入污水处理管网进行处理;不能接入污水处理管网的,要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村庄绿化不但要搞森林围村,还要注意房前屋后、大街小巷、庭院内外的绿化美化。(三)要注重坚持示范带动。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不能“撒胡椒面”,一哄而上。要制订美丽乡村建设长期规划,每年选定一批条件较好的村开展规划建设管理的试验示范,不追求固定模式,注重从细节入手,因村制宜,突出特色,追求个性,彰显魅力,打造以生态文化为主题的多元化乡村,体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建设一批山水人文特色的精品村,一片一片的推进,形成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片区。(四)要注重挖掘文化元素。
要把文化建设充实到美丽乡村建设之中,深层次挖掘村庄文化元素,提升村庄的文化内涵。充分利用旧建筑、古民居、老祠堂等,搞好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注意挖掘文化资源,利用好村里现有的文化阵地,传承文化,宣传文化,传播正能量,提升乡风文明程度。(五)要注重加强产业支撑。
要把产业培育当做美丽乡村发展的动力源。要利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机遇,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休闲养老、文化创意、文明公益等新型业态,不断增加群众收入。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美丽经济,有效解决村美和民富的关系,逐渐引导美丽村庄变“输血”为“造血”,促进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