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家”于漪学习心得体会[合集]

时间:2019-10-12 19:52: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民教育家”于漪学习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民教育家”于漪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篇:“人民教育家”于漪学习心得体会

于漪已是90岁的耄耋老人,有着60年的教学生涯。至今,她依然活跃在语文教学改革的第一线,坚守“在讲台上用生命唱歌”。小编整理了“人民教育家”于漪学习心得体会10篇,欢迎参考借鉴。

“人民教育家”于漪学习心得体会一

于漪老师从教六十多年,上了近两千节的公开课,写下了四百多万字的论文专著,在语文课程教育改革当中不断创新,勇于实践,成为了素质教育的实践者。于漪老师是资深特别老的老教师,但是她却能践行素质教育,这是令我惊讶也是非常值得我去膜拜的地方。新生教师和资深教师在讲课的风格上有很大的差异,资深教师更注重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新生教师则特别注重课堂上与同学们的沟通,互动,但是,于漪老师作为高龄教师,却可以践行素质教育,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也告诉了我们,践行素质教育应作为教育的一种理念。教师要始终以素质教育作为根本追求。

看了关于于漪老师的照片和视频,她总是面带着微笑,眼神里总是能透露出一种和蔼与一种难能可贵的坚定。于漪老师在接受访谈时,她的言语也体现了一位语文教师的文雅与作为教师的自信。她的教书育人理念,告诉我要目中有人,作为教师,眼里要看得到学生。她有自己的教育艺术,在我看来,她教的不是书,而是一本人生的教材。

“人民教育家”于漪学习心得体会二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于漪先生是当代师范生的榜样。

曾经看过一篇关于于漪先生的专访文章,她说“教育不是结果,而是生命展开的过程”。诚然,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懵懂的生命,除了给予启蒙教育的父母之外,教师便是是培养生命的看守人。耄耋之年的于漪先生站在了教育的制高点,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一日为师,终身为师”的理念。

或许终其一生,我们都不及于漪先生的万分之一,然而在教师这个行业上,无论如何,我们都应竭尽全力,用自己微弱的灯光,给学生带来方便。

“人民教育家”于漪学习心得体会三

两把尺,一把量别人的长处,一把量自己的不足,谦逊与成长是一名合格教师一生的主题,也是于漪老师用半辈子的教育生涯亲身传授给我们的道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仅是教书,更在育人!

言传身教,您做到了,作为后人的楷模,您成功了!

未来的我们将走上您走过的路,我们也将尽己之能在教育的路上恩泽一片!

“人民教育家”于漪学习心得体会四

两把尺,一把量别人的长处,一把量自己的不足,谦逊与成长是一名合格教师一生的主题,也是于漪老师用半辈子的教育生涯亲身传授给我们的道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仅是教书,更在育人!

言传身教,您做到了,作为后人的楷模,您成功了!

未来的我们将走上您走过的路,我们也将尽己之能在教育的路上恩泽一片!

“人民教育家”于漪学习心得体会五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半辈人生。虽是耄耋之年,但于漪老师依然在讲台上用一根粉笔谱下春秋。我知道,学生时代的她对语文就入迷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所以,当了语文教师的她必定是怀着一颗炽热的心对待自己的这份事业。都说“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热爱也是做一切事情的基础,我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就是生命不息,热爱不止吧。于老师说过只有把爱播撒到学生的心中,学生心中才有你的位置。这也告诉了我作为一名教师,我的责任是培育学生品德,传递他们知识,我肩负着的事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希望我日后也能像于老师一样做一名合格称职而又深受爱戴的人民教师。

“人民教育家”于漪学习心得体会六

“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媒体这样介绍于漪老师,她说:“选择了当教师,就选择了高尚。“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教师,一直以来都是社会上最受人尊重的职业;原本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在大众眼里有类似的地位,然而这些年被尖锐的医患矛盾冲击不小,但当提到老师,我们心中还是充满感激与尊重。

“选择了当教师,就选择了高尚”。于漪老师的话真的可以作为我们师范生的一种内心的准则,让自己可以真正的审视自己作为一个老师的初心

“人民教育家”于漪学习心得体会七

做教师,身教永远重于言传

学历水平不等于岗位水平,清醒地认识自己做教师,身教远远重于言教。

《论语·子路》篇讲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我经常和年轻教师讲:教师对学生的作用,绝对不会是零。

教师工作无时无刻不是你世界观、人生观的亮相,你整天和学生在一起,你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自然会对学生产生相应的影响。

所以,第一步就是要清醒地认识自己,这是塑造自己人格魅力的前提。

有一次批改作文,对面坐的是个语文老教师,他看我写睡着了的“着”字,羊字头下面一个目,我把羊字头断下来了。

他看到了,就对我说:于漪,你要知道,你写错了就会影响一大片,你在黑板上写一个错字,可能这个孩子一辈子就写错了。

这样的教导,我真是刻骨铭心啊。从此我不敢有丝毫懈怠。

“人民教育家”于漪学习心得体会八

做教师应常备的两把尺子

做教师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谦虚谨慎,好学不倦。

教师应该要有两把尺子伴随自己的人生,一把尺子专门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专门量自己的不足。

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

每次开教研组会,我都拿本子记。每个人思考问题都会有很精彩的地方,我用心听,认真记。教师要学会借脑袋,要博采众长,把别人所有的长处、思考问题的结晶都学过来。要不断地“照镜子”,寻找自己的不足。

另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

每一次课上下来我都有“教后”,每堂课都要反思。

“教后”记两点:

一是记学生的闪光点。

当孩子学习全神贯注的时候会超水平发挥,往往超过我备课时的所思所想,这是孩子创造的火花,我就会把它记下来。

二是记自己的不足。

不管备课的时候多么认真,但是当孩子的主动性发挥出来以后,就会发现自己的准备总有这样那样的漏洞,因此我就记下自己的不足,这样长期下来就掌握了教与学的规律。

“人民教育家”于漪学习心得体会九

学而不厌

勇于实践是一生的自我教育

罗曼·罗兰说过,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的东西,因为每个创伤都标志着前进的一步。每次课上下来认真思考,都会看到自己的不足、缺陷乃至错误,因此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在我的教育生涯当中有两根支柱,一根支柱是学而不厌,一根支柱是勇于实践,两根支柱的聚焦点是反思。

学而不厌

要诲人不倦,首先要学而不厌。一个教师学不好,就无法担当教书育人的重任。

关于学而不厌,我想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重要的理论要反复学。

一定要武装自己的头脑,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现在教育问题纷繁复杂,不用正确的观点来思考,就会非常茫然。

二是要紧扣教材深入学。

教要教在学生不知道的地方,教在他似懂非懂之处。《后汉书·列女传》中讲:“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学习是光荣的荆棘路,教师没有丰富的智力生活是不可能点燃孩子旺盛的求知欲的,是不可能让孩子在每一堂课都兴味盎然地吮吸到精神养料的。

勇于实践

教育事业是实践的事业。教育不是说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因此,怎么做,用什么教育理念来指导,非常重要。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养成严谨的习惯,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人民教育家”于漪学习心得体会十

做教师应“胸中有书,目中有人”

教师要努力攀登,追求理想境界,也就是说要不断地自我超越。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作为教师,一定要追求高尚的理想境界,不断地努力攀登。

我上课是从来不带教案的,拿着教案怎么面对全体学生?要察言观色,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备课的时候要备得十分熟练。

备课要目中有人,我们所有的学科都是为了育人,这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就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把学生蕴藏的潜能通过教师的开发把它变成现实。

因此一定要深入了解,目中有人,不仅要走进学生的知识世界,而且要走进他们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

我一直和年轻教师讲:你一路走过去,教育脚步有深有浅,你要停下来,深入思考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是不足的,久而久之就能摸到规律了。

课堂教学是要深入研究的。老师绝不能做教书匠,不能只是灌输知识。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智力,熏陶情感,要育人。我在80年代就在课堂教学中试验了,绝对不是“我讲你听”“你问,我回答”。

课堂教学要多功能、立体化。要以学科智育为核心,融合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是立体的,育人和求知应该互相渗透。语文教学不仅有实用功能,还有教育功能、发展功能、审美功能。因此,所有课程都要能够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人民教育家”于漪学习心得体会10篇相关文章:

1.2019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范文

2.2019共和国勋章获奖者事迹学习心得精选

3.2019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4.2019共和国勋章获奖人物事迹简介大全【汇总篇】

第二篇:“人民教育家”于漪学习感想

从教68年,于漪从未离开讲台。她臂膀单薄而一身正气,始终挺着中国教师的脊梁。小编整理了“人民教育家”于漪学习感想,欢迎参考借鉴。

“人民教育家”于漪学习感想一

上海市特级教师、杨浦高级中学的语文教师王伟1985年初中毕业,作为于漪语文课上成绩“中不溜儿”的学生,他深深感激老师,认为她的教导对自己成为一名优秀语文老师功不可没。

王伟回忆,于老师的语文课丰富多彩。她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在班里组织“练口”——课前出一个题目让学生轮流上台演讲,然后综合同学们的意见并给出分数。当时,身材矮小的王伟第一个上台,根据题目“一件有趣的事”讲了他在马戏团看猴子爬杆儿的故事。同学们纷纷起哄,把他批评得一无是处。但于老师表扬他说,你的演讲声音洪亮,而且是第一个走上讲台的,给你80分。王伟觉得,自己走上教师岗位后,面对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公开课和讲座,都不会太紧张,都源于那一次的鼓励。

于漪还拿出自己特级教师的津贴,给同学们购买喜欢的书,建起班级图书馆。她安排学生独立编报纸,还找来过去的学生,如文艺评论家毛时安、作曲家朱践耳等给学生讲课,并带学生走进博物馆开阔眼界。“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课本知识,这一切都是于老师教给我的。”王伟说。

王伟觉得,于老师不仅激发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的品质,最宝贵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了“真挚”。于漪鼓励学生课前预习提出问题,“最好能难住老师”。于漪的公开课都是没有预演的。有一次,一名女生在《变色龙》公开课上指出老师的板书“没有波澜,不能体现文章内容”,于漪就让女生上前修改,改完后,听众鼓起掌来。

于漪的孙女黄音告诉记者,踏实、严谨是奶奶一贯的作风,她会将一堂课需要讲的每一句话都写在本子上,然后再转换成口头语,虽费时费力,却一丝不苟。

于漪对语文教学的思考坚持了几十年。于漪的弟子、现任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的谭轶斌介绍,上世纪80年代,于漪就提出“既教文又育人”的语文教育思想,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又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一个统一体的不可割裂的两个侧面”,推动人文性写入全国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1世纪以来,于漪又参与“上海市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整体规划构建大中小学德育课程”等上海市多个重大课题研究,提出了诸多极有价值的意见。

谭轶斌说,于漪老师既教文又育人的思想充满了时代性、前瞻性,体现了一位知识分子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也应了于漪老师的一句名言: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

“人民教育家”于漪学习感想二

1984年秋,根据上海市培养小学师资的需要,在杨浦中学的基础上恢复建立第二师范(以下简称“二师”),于漪担任校长。现任上海市杨浦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的卜健觉得,在二师的4年是她人生中的黄金期,因为她深切感受到了于漪“一身正气、为人师表”办学理念。

当时,二师学生因为没有毕业升学和就业压力,师生的教学动力不强。于漪就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我还能教其他拓展课吗”“我还想参加哪些兴趣班”“如何成为小学基础教育的一个全面手”等等,点燃了教学两方面的动力和热情。于是,在普修课程之外,学校开设了10多门选修课和很多社团。

在二师,于漪要求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66亩绿植丰富的校园,保洁工作全部由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轮值完成。除了扫地、清洁楼道和厕所、帮厨,学生甚至还要两人一组扛着扁担、挑着木桶,到隔壁小区的粪池里挑大粪,为绿化带的麦冬沤肥。学生不免发牢骚,于漪亲自做思想工作。卜健说:“于校长让大家逐渐认识到,国家培养我们读师范学校,不仅学费全免,每个月还有补贴,我们要心怀感恩和使命,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成为一种行动自觉,修身立德,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培养责任意识、家国情怀。”

于漪超前的教育理念还体现在开放办学、鼓励学生出国交流上。二师恢复办校后的第二年,学校就新开办了第二外语——日语课。学校还争取到了选派学生到日本短期留学的机会。经过层层选拔,卜健作为两名学生代表之一去了日本。“要为中国学生争光”,出国前于漪校长的一番动员始终是她在日期间的行动准则。就这样,在于漪的带领下,二师在复校后不久就一跃成为上海市乃至全国培养小学教师的龙头学校。

“人民教育家”于漪学习感想三

30年前,于漪退休了。作为上海乃至全国知名的教师,有民办学校开出几十万元年薪想聘她。但领着几千元工资的于漪不为所动,继续在上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前沿奋斗和实践。

这些年来,于漪担任了上海市普教系统“双名”培养基地、语文学科德育实训基地主持人,在全国及上海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优秀青年教师的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谭轶斌说,在教师教育这一点上,于漪既有远见又付出了心血。1992年,于漪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教育学院联合开展青年教师职初培养项目,那时,关于青年教师培养的课题研究很少见,而跨国课题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于漪始终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并且将之视作一项专门的学问。早在1986年,于漪便集结一批志同道合者创立了现代教师学研究会,强调以“三个面向”为指导:“面向现代化”是教育发展的立足点,“面向世界”强调开放视野和参照系,“面向未来”则承认教育的长周期。直到今天,于漪一直强调,“教书育人不是技术问题,让一代代教师带着理想、情怀和责任担当授课,这是中国特色教育学应该研究的问题”。

在于漪的发掘和培育下,一批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并形成了全国罕见的“特级教师”团队。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她先后培养了三代特级教师,共“带教”100多名全国各地的青年教师,涌现出了一批知名的教学能手。

于漪有句名言:“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这个职业寄托着她一生的追求与热爱。

“人民教育家”于漪学习感想四

于漪的语文课,就是有这样的魔力。

“流利动听,如诗一般,没有废话,入耳入心。”于漪的学生、原上海闸北区第二中心小学校长葛起裕说。

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语文教师,于漪带着人民教师的初心和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探索语文教育的“秘密”。

1978年初,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发表,兴奋的于漪找到学校数学老师,告诉对方“这是了不起的成就,我们唱个‘双簧’,你给学生讲陈景润的科学贡献,我讲陈景润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这正是于漪“教文育人”思想的体现。在她看来,语文不仅是教孩子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更是在建设他们的精神家园,塑造其灵魂。进入新世纪,于漪提出语文学科要“德智融合”,即充分挖掘学科内在的育人价值,将其与知识传授能力的培养相融合,真正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学科主渠道、课堂主阵地,加强教师的育德能力,获得全国教育界高度认可。

到了耄耋之年,于漪研究起了周杰伦和《还珠格格》。因为她发现,孩子们都被他们“圈粉”了,而自己喜欢的一些比较资深的歌手却很难引起学生共鸣。有学生直言:“周杰伦的歌就是学不像,好就好在学不像。”

这让做了一辈子教师的于漪心头一震。“我们想的和学生想的距离有多大啊!”她认为,一名好老师,就要有能力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教育绝不能高高在上,一定要‘目中有人’。”

走进学生的内心,是为了点亮一盏明灯。“教师的工作应该是‘双重奏’,不仅自己的人生要奏响中国特色教育的交响曲,还要引领学生走一条正确健康的人生路。”

“人民教育家”于漪学习感想五

到了耄耋之年,于漪研究起了周杰伦和《还珠格格》。因为她发现,孩子们都被他们“圈粉”了,而自己喜欢的一些比较资深的歌手却很难引起学生共鸣。有学生直言:“周杰伦的歌就是学不像,好就好在学不像。”

这让做了一辈子教师的于漪心头一震。“我们想的和学生想的距离有多大啊!”她认为,一名好老师,就要有能力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教育绝不能高高在上,一定要‘目中有人’。”

走进学生的内心,是为了点亮一盏明灯。“教师的工作应该是‘双重奏’,不仅自己的人生要奏响中国特色教育的交响曲,还要引领学生走一条正确健康的人生路。”

在新教师培训中,于漪多次引用英国小说《月亮与六便士》来阐明观点:首先心中要有月亮,也就是理想信念,去真正敬畏专业、尊重孩子,还要有学识,如此才能看透“六个便士”,看透物质的诱惑。“满地都是便士,作为教师,必须抬头看见月亮。”

走进学生的内心,还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庸医杀人不用刀,教师教学出了错,就像庸医一样,是在误人子弟。”于漪告诉青年教师,最重要的是在实践中不断攀登,这种攀登不只是教育技巧,更是人生态度、情感世界。

从教生涯中,于漪总是想方设法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她首创教师与教师的师徒“带教”方法,让一批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并形成了全国罕见的“特级教师”团队。

教师这个职业,寄托着于漪一生的追求与热爱。“我甘愿做一块铺路石,让中青年老师‘踏’过去。”她说。

于漪家里有一本她专用的挂历,挂历上几乎每一个日子都画上了圈,不少格子里还不止一个圈。她用“来不及”形容自己的工作,因为还有太多事情值得她“较真”。

当教育功利化现象愈演愈烈,家长忙于带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校外补习班,学校只盯着升学率的时候,她呼吁:“教育不能只‘育分’,更要教学生学会做人。要教在今天,想在明天。”

当看到小学生写下“祝你成为百万富翁”这些“毕业赠言”时,于漪感到忧心。“‘学生为谁而学、教师为谁而教’,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动力方面多下点功夫。”

于漪还认为,中国教育必须有自己的话语权。她多次撰文说,任何国家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必须传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养为本民族、本国建设服务的人才。眼光向内,不是排斥国外,而是立足于本国,以我为主。

从教68年,于漪从未离开讲台。她臂膀单薄而一身正气,始终挺着中国教师的脊梁。“当我把生命和国家命运、人民幸福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就觉得我永远是有力量的,我仍然跟年轻人一样,仍然有壮志豪情!”于漪说。

第三篇:语文教育家于漪说

语文教育家于漪说:“课的第 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 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 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作为人 文性很强的语文课,教师如果能 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或重点、难点,结合学生实际,在每篇课文、每 一堂课导入时不断创新,引导学 生尽快进入文本,进入有效的阅 读状态,将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作用、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选取部分课 堂教学实例试作说明,以期能对 同行有所启示。

一、抓准关键词

选人教材的文章基本上都是 主旨鲜明、情感集中的经典范本,作者在字里行间总是通过各种方 式反复强调自己的观点或情感,教师要精读文本,吃透教材,养 成捕捉关键词的阅读和教学习惯,并结台教学目标从文本中提 取关键词,然后运用关键词设计 导人语。如教学《短歌行》.我先 让学生找出诗中的“何”字句:人 生几何、何以解忧、何时可掇、何 枝可依,然后问道:“何”是疑问 词,作者在诗中为何如此反复地 追问呢?进而引导学生理解作者 对人生短暂的感叹以及延揽贤 能、建功立业的渴望之情。再如 《劝学》一课,我这样设问:苟子 在《劝学》中告诉我们,人的智 慧有三个层次:聪明、知明和神 明。“聪明”是天生的,很好理解,那么什么是“知明“、什么是“神 明”呢,继而引导学生带着这个 问题深入学习文本,使他们体会 到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由‘聪明’ 上升到“知明”,通过大量的学习积累和行善修身才能达到“神 明”。又如教学《赤壁赋》,我如此 导八:《赤壁赋》是篇写景抒情 散文,文章感情跌宕起伏,寓情 于景是本文的主要写作手法,同 是江风,随着作者感情的变化,前后被赋予不同的感情色彩,请 同学们找出作者对江风的不同感 受。学生很快找到了第段第二 句中的”清风”,第三段最后一句 中的‘悲风”:我进而发问:同是 江风.一清一悲,为什么会有这 么大的不同’

二、巧用注解设疑

课文注解是学生学习的重 要帮手,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有 力助手,教师要充分运用注解引 导学生质疑,进而激发学生的阅 读兴趣。如教学《念奴娇-赤壁 怀古》,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文注 解③:[赤壁]苏轼所游的是黄州 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处。然 后设疑:“周瑜指挥的赤壁大战在 今湖北的嘉鱼县,因此学者余秋 雨说苏东坡怀古怀错了地方e同 学们,作为学识渊博的苏东坡,怎 能不知道黄州并非三国赤壁呢? 其实他在词中已作了交代.请大 家找找看,是哪句词?”这样就有 效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他们 很快找到词中“人道是” 一 句。再 如《师说》,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文 注解①后,设置了以下问题:

1、韩 愈倡导的唐代“古文运动”是一场 什么运动?2苏轼称韩愈”文起 八代之衰”是指哪八代?3明人 列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另 外七人是谁’4本文是韩愈写给 他的学生李蟠的,师说,目口论说从 师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李蟠是韩 愈推崇的从师的正面典型,还是 韩愈要批评教育的反面形象’

三、巧用俗语名言

四、教材中许多课文和一 些俗 语、名言联系紧密,学生对这些 俗语、名言虽然“耳熟“,却往往 未必“能详”。教师若能利用这些 俗语、名言巧设导语,可谓激趣 之最有效的方法。如教学《窦娥娥 冤》,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个导 入语:“在生活中,人们形容受到 很大冤屈时常常说,简直比赛娥 还冤。那么窦娥到底有什么冤情 呢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汉卿的 《窦蛾冤》,看看窦娥到底有哪些 不幸的遭遇和冤屈々”再如教学 《哈姆雷特》,笔者从学生熟知的 “

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 特”引人并设问:为什么会说一 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拇雷特 ? 为什不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 个贾宝玉?由此引导学生在阅读 中注重理解哈姆雷特性格的复杂 性、丰富性和经典性。

五、巧用课后思考题

课后思考韪在课堂导入中常 常被教师忽视,许多教师认为,既然是“课后思考题”,当然是让 学生读完课文后来思考。其实,课后思考题只是附在课后,而运用时却要从课前导入思考、课中 讲授理解、课后总结巩固等环节 来灵活处置。这里仅就课后问题 课前运用例举说明。如教学《雨 巷》,课后思考题二:《雨巷》是 一首含蓄的诗。人们对这首诗中 的“姑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 认为“姑娘”就是“我”;有人认 为“姑娘”相当于“我”心中的 理想;还有人认为,“姑娘”就是 “姑娘”,没有其他意思。你有什 么看法?再如教学《过秦论》,课 后思考题一可稍加改造为:同学 们读过历史,知道秦朝是中国封 建社会的第一王朝,也是一个短 命的王朝,你认为秦朝灭亡的原 因是什么?学生讨论后再问:秦 朝灭亡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都 各有一定的道理,而汉代文学家 贾谊写的《过秦论》所总结的秦 朝灭亡的原因被认为是最有说服 力的,那么贾谊认为秦朝灭亡的 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 课文,用文中一句话来回答。

其实几乎每一篇课文后面都 有一些可以在课前使用的问题,但不少教师却常常舍弃不用,实 为可惜。当然,在使用课后思考 题时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要直接 让学生打开第几页看第几道思考 题,而应由教师用自己的话说出 问题,这样可以避免使学生产生 程式化的厌恶之感;二是对课后 思考题应根据学生实际适当化用。

总之,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最终实 现阅读教学的高效性目标。需要 强调的是,无论如何设计,都要 为全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服 务,与学生实际结合,做到巧妙 而自然、生动而有趣、深入而浅 出。

第四篇:学习特级教师于漪的心得体会[定稿]

学习特级教师于漪的心得体会

走近于漪,在于老师身上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大写”的人,于老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育思想使我感触很深,将时时鞭策着我要努力学习,不断探索和研究!

一个教师穷其一生的探索实践,能够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已属不易;而一个教师在其教学生涯中能形成多种风格,且游刃有余、出神入化,更属难能可贵。于漪就是当代教坛中难得的一位兼具多种风格的教师;而且于漪的课堂教学不论是什么风格、不论从哪个角度说都鲜明地体现了一种审美的倾向。可以这样说,美是于漪课堂教学的总体倾向,是她多风格教学的总的风格。

通过对于漪老师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教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于漪老师指出:我们办教育就是要教育我们的学生成为素质良好、有中国心的人。做人要有基本准则,“德”要放在第一位。通过教学,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借助知识这一载体,将理想和信念种在学生心中,让学生拥有做人的原则和底线,有民族精神的根和爱国主义的魂。

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工作在一线的教师,都会注意到这么一种现象,哪个班的学生像哪个班的班主任,无论从言谈举止还是行为方式,甚至是穿着打扮。所以,一名孜孜不倦、坚持不懈、勤奋扎实、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目标和要求的教师,肯定会带出一批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优秀学生。

再次,在教学上,作为教师要从教材、学生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保持自己和传统教学方法优点,博采众家之长,吸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又要有自己的原则,不随波逐流。经过自己不断的整合、实践、调整,融会贯通,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要做到这些,有一个共同的基础——热爱学生。于老师说:“只有对学生真心一片,才能与学生心心相印。”做教师的我们要放低姿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明白他们的渴望和需要,尊重每个人的与众不同,挖掘他们的潜能,更好的因材施教。最后,我想借于老师的一段话来勉励自己。“我无怨无悔,因为选择了教师,我就选择了高尚;选择了教师,我就一辈子和年轻人在一起!我一辈子的生命,是和肩负着的历史使命结伴同行。如果下一辈子还叫我选择职业,我仍然选择教育这多情的土地,选择我们可爱的学生,选择这永远光辉灿烂、青枝绿叶的教育事业!”

第五篇:于漪精神学习观后感

用心教书,用爱育人

——于漪精神学习观后感

苟子在《礼记》中特别注重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并且提出了不同于孔孟的观点。他认为,教师不仅是决定学生人格和品质的关键,也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法制的存废和人心的善恶。他说:“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札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

因此,如何做一个老师,如何做好老师至关重要。近期的校本培训,我进行了于漪老师精神的学习,聆听了于老师从教以来的光荣事例,观看了这位语文大师上课的风采,感触颇深,而于老师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用心教书,用爱育人。

用心教书

在于老师身上,我看到了她在用心教会学生每一篇文章,于老师说:“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而应认识到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因此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生命发展。”的确,育人的前提是要了解学生所思、所想,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扣动学生的心灵之弦。

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就要尊重学生的情感,理解学生的思想。比如,在教学中教师要更重视过程,更重视体验感悟,关注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对学科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把“让学生喜欢我的课”、“喜欢我教的学科”、“喜欢我”三个内容放到重要的地位来思考,努力以自己的教育智慧和技巧赢得学生认可与夸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多思考,多用心,努力以多通道的教学手段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并力求在温故知新之中,在知识和能力的迁移之中学会新知,将知识教到学生心里,将情感浸染学生的心灵。

用爱育人

在于老师身上,我看到了师爱的力量,是于老师不顾腹部刚动过手术,背着一位高烧学生走十几里泥路送医院;是于老师接手乱班,把学生一个个找回来上课;是于老师把爱播撒到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有她的位置。在六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于老师曾一次次超越自我,而支持她的是始终充盈胸怀的师爱。

于漪老师六十多年的教学生涯,正是本着用心和用爱的育人理念,成为了我们教师队伍的楷模。作为名师,她仍然很注重自身的学习,很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得到的宝贵经验,这也正是《学记》中所提倡的“教学相长”,本意就是指教师自身要想书本学习和向教育实践学习,但后来也将其引申为师生相辅,相互促进。

最后,我又想起于老师的话:“我无怨无悔,因为选择了教师,我就选择了高尚;选择了教师,我就一辈子和年轻人在一起!我一辈子的生命,是和肩负着的历史使命结伴同行,如果下一辈子还叫我选择职业,我仍然选择教育这多情的土地,选择我们可爱的学生,选择这光辉灿烂、青枝绿叶的教育事业!”

下载“人民教育家”于漪学习心得体会[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民教育家”于漪学习心得体会[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的文章(推荐五篇)

    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的文章 来源: 赵瑜的日志 为什么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如何做一名教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这些诸如此类的问题经常困扰着我们。近日,著名教育家、杨浦高......

    春 向于漪老师学习

    春 于漪 教学目的 一、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朗读、背诵教学时数:两教时。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识,展......

    于漪教学艺术★

    浅谈于漪的教学艺术魅力 [摘要] 于漪是从讲台上成长起来的语文教师,她长期从事语文教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是目前我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之一,是“情感派”教育的代......

    于漪老师先进事迹

    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育华(集团)学校师德学习资料(一) 于漪老师先进事迹 于漪,女,汉族, 87岁,中共党员,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2岁开始她的......

    于漪教育心得

    于漪教育心得 于漪老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教了一年半历史后改行教了语文。对于不是学中文出身的于漪老师来说,教语文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虽然自问从小喜欢阅读和写作,......

    于漪的教学风格

    于漪的教学风格 1思想性 党的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是教学改革的依据,于漪牢牢地把握着这一依据。她的全部教学改革活动,贯穿着一条鲜明的红线,那就是“教文育人”。于漪所上......

    于漪教你写作文

    源头活水,生意长流 ──从生活中取材 众所周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论怎样能干的媳妇,没有“米”,也是做不出饭的。写文章同样道理。没有充分、生动和质地优良的材料,只在技巧上......

    观看于漪老师

    观看于漪老师《奉献—教师的天职》报告有感 冀伟红 没有看报告之前,我了解到于漪老师的情况。知道了她是一个80多岁老人,出生于旧时代,她的教学思想是否符合现代教学理念呢?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