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周--教研培训学习心得体会(阮静)
教研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厦门实验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
阮静
第二周---片段教学训练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教研组
阮静
2017年2月24日星期五
第二周,机上一周教研活动之后大家的要求,我先继续就同一个课题展开片段教学,经过上一周的数学组老师对我们片段教学的指导意见,为了突出课程的重难点,我重新对自己的课程做了安排设计,可以说整体做了课程环节的调整以及板书的设计,然而一整个片段上下来之后总体感觉还是对自己很不满意的,尽管教研组的小伙伴都在尽力安慰我说教姿教态以及语言组织能力都很不错,但是自己深知这可以作为自己本身的长处,但是对于课程内容的把握以及内容深度的研究还是非常欠缺的,也就是因为研究不够深入加上本身经验不足,对于教学过程的安排以及内容的讲解上还是有很多欠缺的,比如,王能汁老师提出关于信息概念的理解,可以按照主观和客观两个层次去思考深入,对于概念重点的强调,可以在案例学习过程中用一步步逼问的方式“图片是信息吗?”、“文字是信息吗?”、“如果文字图片都是信息,那声音呢?”、“还有视频也是信息吗?”这些一层层递进的问题方式可以更有助与学生对信息概念的理解,这些都不是信息,而只是信息依附的载体,信息是他们传达的内容。
可以说一节片段教学在小组小伙伴中总可以引出不同的观点,给出不一样的建议,给我们留下更多的思考,最后围绕着这一话题,我引出了更多更深入的问题,比如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应该有不同的片段教学方式,也就是不同课型的上法,这些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究交流,进一步确定了我们之后的主题教研方向,相信只要大家都认真准备认真研究认真讨论交流,这样的教研活动大家都会有收获的!
第二篇:第五周--教研培训学习心得体会(阮静)
教研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厦门实验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
阮静
第五周---外出教研学习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教研组
阮静
2017年3月17日 星期五
第五周,外出参加了“VR/AR+教育”信息技术推动学校教学变革论坛活动,一场非常精彩的关于未来学校,未来教育的专题活动,新技术的发展让我们惊叹也让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
VR/AR(虚拟现实)是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网络技术、立体显示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集合,是全新的交叉技术前沿学科和研究领域。作为一项新的信息技术,最近几年国内外一些教育和信息技术发达的地区,已经将其以“智慧课堂”的形式引入基础教育的教学实践中。说实话,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总是应该对新技术的发展应用是非常敏感的,一直以来自己也是非常关注新技术这一块发展的,虽然早在两年前对VR就已有接触,也参加过很多这方面的展示培训活动,而我却一直没有过多深入研究,今天正好借着家门口(厦门实验小学)的活动过去听了相关的专题讲座以及教学展示课。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比较国际教育研究所所长王素老师的讲座《未来学校与VR在教育中的应用》,看标题是十分严肃的学术类型,而真正现场聆听了之后才知道这是一场内容深刻丰富却十分有亲和力的讲座,换句话说高大上的理论在讲座中变得如此接地气,技术发展带来的影响是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没有办法确切估计的,因为它真正的发展速度永远比我们预期要快,就像讲座中《未来生活》的片段让我们惊叹也让我们欢喜,未来的生活真的好便捷。但转过来思考,当新技术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接近可以代替人的时候,人应该做些什么?而面对教育,我们又该思考未来十年之后的学生出来要做什么样的工作,那现在就该想想他们需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需要带给他们什么样的教育„„技术到底能不能完全替代人?技术到底能不能彻底颠覆教育?未来教育是不是不再需要教师?而需要的教师又是什么样的角色?仿佛一下之间有了更多更难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就像自己在讲座论坛中的评论:“未来教育并不遥远,技术可以改变教育教学的方式,但技术终归只是工具,真正的教育依然是以人为本,所以究竟要带给学生什么,如何用好技术来带动教育是值得我们每一个老师思考的问题。”带着这样的疑问返回到学校开始上课,一边上课也一边在思考,教师站在讲台面对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到底该怎么样做才能真正给他们带来收获,是灌输知识吗?还是启迪智慧?我想99.9%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后者,那究竟又该
教研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厦门实验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
阮静
怎么样做才可以达到这个目标?是依靠技术吗?是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吗?是使用微课吗?是使用教学平台吗?
一直到下课之后有空看到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曹博士的《【深度好文】终于把“未来学校”和“互联网+教育”说清楚了》文章,表示真真发自内心的共鸣,自己所思所想跟曹博士文章里说到的观点不谋而合,而且分析得非常透彻,写的非常深入,不得不佩服果然是大家,作为一只技术教师道路上探索的菜鸟,真真应该多多学习,多看,多思,多写,整理出自己的学习笔记,在教育这条道上,要尊重技术的发展,学习技术,应用技术,但更要努力做一个用好技术提高教学并时刻以人为本的立德树人的好教师!
以下附文章中的部分摘录便于后续学习查看: 【从某个角度讲,技术肯定会替代教师的部分职能,比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习过程进行跟踪,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特征,让教师从学情分析的苦海中脱离出来。类似这些工作,技术显然会比教师做得更加出色。毕竟在传统条件下,面对班上几十名各具特色的学生,教师根本无法完成一对一的学情分析,他们只能依靠经验做出大致的推断。但对于技术来讲,一个人和几十人、几百人,甚至成千上万人,其实并没有太大区别,只要有合适的分析模型,它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做出客观的判断。当人们试图用技术手段去解决教育的所有问题时,其本身就成了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教育作为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每一次的师生对话都充满着未知和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才让教育充满了无限可能。不可否认,技术在某些环节上具有优势,可以对标准化流程进行优化,比如试题分析、学情监测、数据统计等。但在教育最核心的不确定性面前,教师所具有的能力远远超过技术。他可以灵活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尤其对于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教师来说,他完全可以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来更好地处理问题,而技术则只能在现有模型框架下去理解和解决问题。尽管技术已经可以代替人类去做很多工作,甚至在许多方面都比人类做得更好,但它却难以代替教师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农业是栽培作物,农业产品是有生命力的,有它自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有属于它自身的内在力量。对于这种内在力量,外部环境不能彻底改变它,只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满足它。有经验的农民都懂得要适时追肥浇水,适时除草松土;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强制它的生长。[3]尽管“互联网+教育”带有明显的技术性,但其本质还是教育,每项技术的引入和应用都不能脱离教育这个语境,否则就会陷入过度技术化的泥潭。所以,“互联网+教育”的本质也是“农业”,而非“工业”,技术进入教育绝不是要塑造一个统一的、标准化的教学流程,而是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让教育变得更有智慧。技术能够取代的只是旧行业中的机械劳动,把教师从教育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那些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当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三篇:第十五周--教研培训学习心得体会(阮静)
教研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厦门实验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
阮静
第十五周---教研学习心得体会
----STEAMS的理念与实践思考
信息技术教研组
阮静
2017年5月26日 星期五
上午有幸去金尚中学参加教研活动,第一次去金尚中学,先是听了一节邹斌老师的初中信息技术公开课《动感十足的电子杂志》,之后听了庄老师的讲座《STEAMS的理念与实践》,可以说很早就听过STEAMS这个词,准确地说是STEM,STEM代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STEM教育就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教育。STEM起源于美国,2016年美国总统布什在其国情咨文中公布一项重要计划--《美国竞争力计划》(American Competitiveness Initiative,ACI),提出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STEM素养的人才,并称其为全球竞争力的关键。由此,美国在STEM教育方面不断加大投入,鼓励学生主修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培养其科技理工素养。而在中国我们将其改为了STEAMS,STEM代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数学(Mathematics),社会(Society),增加了艺术欣赏与社会常识,或者是说了增加了新的标准,而这一理念提出必将影响教育教学模式。
当然庄老师可不是给我们简单介绍这些概念,而是结合技术的案例给我们讲了项目体验式学习,深度剖析了科学、技术与工程之前的关联,通过石拱桥的案例分析了-STEAMS的理念以及在教学中的实践,比如搭建石拱桥的现实问题以及工程问题很明显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比如现实问题、教学目标、学科知识从教师授课角度、学生学习角度以及师生共同参与的角度对应的不同先后顺序,说实话,这些问题看起不起眼,但是真正思考起来还是非常有深度的,思考之后的做法不一样得到的效果也就不一样。
时间并不长的讲座,也并不是新内容的讲座,却让人有了更多的理解与思考,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启发,教学不单单是简单地讲授传授学科知识,更应该注重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四篇:第十二周--教研培训学习心得体会(阮静)
教研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厦门实验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
阮静
第十二周---教研学习心得体会
----关于公开课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教研组
阮静
2017年5月05日 星期五
也许是上周刚刚开过公开课的原因,也许是普通班上课与实验班上课体验感的差别问题,也许是听过很多节课然后对比一下自己有了很多的反思,也真的开始觉得教师的情绪以及教师的课堂语言对课堂的调动作用真的是非常非常大的,所以针对教师自身良好的情绪及创设积极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我想来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思考想法。
首先,不可否认教师自身良好的情绪及创设积极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巨大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使学生喜欢自己,喜欢自己的课,愿意想听自己的课,让教学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追求。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课堂教学是关键;教学即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创设积极的课堂气氛,同时也要注意自身的良好情绪。这两点可以说在自己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是深有体会的。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说说教师自身良好的情绪,教师笑着进入课堂,对学生的第一感应就是非常好的,首先就为课堂的开始增加了欢快的气氛,其实如果老师会一些幽默,就算遇到课堂突发事件也能很好地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然后用幽默的玩笑来回应处理,就会让学生对老师的好感倍增,更愿意继续认真听课,相反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生气发火管不了自己的情绪就会对课堂造成很大的影响,影响时间也影响教师讲课的心情影响学生学习的心情会带来相反的结果,也就是说教师自身良好情绪本来就直接影响着课堂氛围;其次,如果教师做好自己的情绪管理,让课堂气氛本来就轻松愉悦,再加一点小技巧小方法,创设出积极的学习氛围,会让学生感觉更好,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积极加入课堂学-
第五篇:第四周--教研培训学习心得体会(阮静)
教研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厦门实验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
阮静
第四周---外出教研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教研组
阮静
2017年3月10日 星期五
第四周,我们集体外出参加了市里的教研活动,早早约定了7点20分的校车出发去科技中学参加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的第一节是听了科技中学的江勇的一节《网络技术应用---2.3网络域名及其管理》,这本是一节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但是在江老师的课堂中,我们没有感受到一点点的枯燥感,相反江老师的教学设计十分新颖,无论是开题引入还是新课讲述或是课堂练习实践活动都设计得十分巧妙,环环相扣,最后的总结以及课外延伸作业将整堂课做了完美升华,完全将信息素养完美融合到课堂中,也就是从技术的发展出发,最后回到技术的发展应用,强调了信息社会的责任意识教育,同时,鼓励技术应用中的创新。
第二节听了一节通用技术课,《技术与设计2---2.1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课程内容本身不难,但是如何将一节非常通俗道理的技术课上出专业化水平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也就是我们都懂得的生活道理如何规范概念理论化地讲出来却是需要给出一定的案例,而案例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节课同一个案例还是多个案例,目标都只有一个是为了知识的理解掌握,而同一个案例的贯穿会更有助于知识的整合。
之后听了江勇老师的讲座,《网络域名及其管理一课中的信息社会责任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可以说听了讲座之后真是发自内心的佩服,一节普通的技术科中贯穿了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江老师做了非常深入的分析,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1)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识;(2)遵守信息法律法规;(3)关注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和人问问题。以以上三个点为切入点进行信息社会责任的教育实践,整节课也是完全围绕着知识讲解中渗透这一素养教育目标,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最后又能就自己的课做这样深刻的剖析与反思,这样的教学探究精神确实很值得我们学习!就像庄老师最后说的,做教师上课其实是一种修行,上课真正带给学生一些什么是非常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针对每一节课程内容去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