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员工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市员工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
(征求意见稿)
为更好地促进本市精神文明建设,规范员工文明行为,为建设“创新、和谐、富强、振兴”的新时代同煤创造文明和谐的发展环境,现将《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及说明全文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提出意见起止时间:2019年6月11日至6月16日。
二、提出意见的渠道:
1、将书面意见直接寄送本市文明办,地址:208;
2、通过电子信箱反馈意见:w**319@126.com;
3、通过电话反馈意见,电话号码:786**44。
本市文明办
2019年6月11日
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
(征求意见稿)
目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文明行为基本规范
第三章
管理与促进
第四章
倡导与奖励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行为,治理不文明行为,提升企业文明程度,建设文明幸福的新时代同煤,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文明行为促进工作。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文明行为,是指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规定,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社会主义道德和公序良俗的要求,引领社会风尚,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行为。
第四条
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政府组织推进,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长效机制。
第五条
市和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机构负责指导、协调、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内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组织开展宣传、表彰以及其他有关文明行为促进的工作。
市和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机构的办事机构负责日常工作。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文明行为促进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推动文明行为促进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七条
网信、发展改革、公安、民政、城市管理、交通运输、商务、文化旅游、市场监管等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文明行为促进相关工作。
第八条
文明行为促进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他组织和个人,应当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参与文明行为促进工作。
国家公职人员、教育工作者、社会公众人物应当在文明行为促进工作中发挥表率和示范作用。
第九条
新闻媒体应当积极宣传文明行为,传播文明理念,营造全社会促进文明行为的氛围。
第二章
文明行为基本规范
第十条
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公序良俗和文明行为规范,积极参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
第十一条
在公共场所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着装整洁得体,言行举止文明;
(二)等候服务遵守秩序,依次排队;
(三)爱护园林、绿地和水体;
(四)保持环境卫生,遵守公共环境卫生的有关规定;
(五)文明如厕,保持公厕卫生,爱护公厕设施;
(六)遵守禁止吸烟的规定;
(七)爱护公共设施,合理使用座椅和其他休息设施。
第十二条
在公共场所进行健身、歌舞等文体娱乐活动,应当符合环境噪声管理有关规定,合理使用场地及设施设备,避免影响他人正常生活。
第十三条
在医院、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影剧院等公共场所内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当保持安静,避免干扰他人。
第十四条
在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所内瞻仰、祭扫、参观时,应当遵守祭扫制度和礼仪规范,自觉维护庄严肃穆的氛围。
第十五条
观看体育比赛、文艺演出,应当尊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演职员等,服从现场管理,遵守场馆秩序,爱护场馆设施。
第十六条
遇有突发事件,应当服从现场指挥,配合应急处置。
第十七条
驾驶车辆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文明驾驶:
(一)规范使用灯光和喇叭;
(二)在拥堵、缓行路段互相礼让,按顺序通行;
(三)低速通过积水路段,防止积水溅起、妨碍他人;
(四)礼让、避让行人;
(五)主动让行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警车;
(六)停车入位,有序停放。
第十八条
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通过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应当按照交通信号指示通行;帮助行走不便的行人及时安全通过。
第十九条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电梯应当先下后上,上下楼梯应当靠右侧通行。
第二十条
使用共享交通工具及相关设施,应当爱护车辆及设施,使用后按照规定有序停放。
第二十一条
居民应当遵守社区公共文明行为规范,邻里之间团结和睦,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维护社区公共环境,按照规定投放生活垃圾。
第二十二条
饲养犬只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文明养犬:
(一)携犬出户时由成年人用束犬链牵领;
(二)携犬乘坐电梯或者上下楼梯,主动避让他人;
(三)及时清理犬只在公共区域排泄的粪便。
饲养其他动物,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好所养动物,保持环境卫生,避免干扰他人生活。
第二十三条
居民应当文明办理喜庆事宜,倡导勤俭节约,避免攀比和铺张浪费。
第二十四条
殡葬、祭扫活动应当摒弃陈规陋习,抵制封建迷信。
第二十五条
旅游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尊重英雄人物和历史文化名人;
(二)爱护文物古迹、风景名胜、旅游设施;
(三)服从景区、景点工作人员引导和管理。
第二十六条
使用互联网应当遵守网络信息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定,树立网络道德意识,抵制网络谣言和不良信息,维护网络安全和秩序。
第二十七条
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义务,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第二十八条
商品经营者和服务提供者应当诚实守信,公平竞争,文明服务,履行法定和约定义务,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二十九条
公共客运车辆司乘人员应当文明礼貌对待乘客,保证车辆性能良好、整洁卫生,按照规定线路行驶,在规定站点上下乘客。
第三章
管理与促进
第三十条
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机构的办事机构负责以下工作:
(一)将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纳入文明单位评审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
(二)分析掌握本行政区域文明行为促进工作情况,总结推广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先进经验;
(三)组织创作文学艺术作品,宣传文明行为规范,传播文明行为先进事迹;
(四)评选表彰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先进典型。
第三十一条
网信部门应当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净化网络环境,倡导文明上网,推动网络文明建设。
第三十二条
公安机关应当加强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引导文明出行。
第三十三条
民政部门应当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推进美丽社区建设;加强教育引导,推进文明祭扫,规范殡仪服务;推动志愿服务组织参与文明行为促进工作。
第三十四条
交通运输部门应当加强对地铁、公共汽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运营单位的监督管理,提高从业者职业道德和文明素质,提升文明服务水平。
第三十五条
商务、文化旅游、城市管理等部门,应当制定行业文明服务规范,督促指导有关单位开展具有行业特色的文明行为促进活动。
第三十六条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积极引导文明行为,劝阻不文明行为,宣传文明先进典型。
第三十七条
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在其工作场所、营业场所或者服务区域设置文明行为规范宣传栏,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或者志愿者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
机场、车站、港口、码头等应当规范设置购票区、等候区、出入通道,设置醒目导向标志,保持环境整洁卫生;加强乘客购票、等候、进出场站引导管理,维护正常秩序。
旅游景区景点经营者应当完善旅游设施设备,设置醒目服务规范、游览导向、注意事项等标志;加强巡查管理,加强客流调控,维护正常旅游秩序,及时劝阻、制止游客不文明行为,保障游客安全有序参观游览。
共享交通工具运营单位应当科学合理投放运营车辆,加强车辆停放管理,及时清理损坏和废弃车辆。
第三十八条
报刊、广播、电视及网络媒体和户外广告设施经营管理单位应当刊登、播出公益广告,开办文明行为宣传栏目、专题节目,褒扬和宣传文明行为,曝光和批评不文明行为。
第三十九条
单位和个人有权通过电话、信函、电子邮件、提供视频或者照片等方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投诉不文明行为和不履行文明行为促进工作职责的单位及工作人员,对有关部门的文明行为促进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四十条
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举报、投诉的方式。
行政执法部门接到举报、投诉和意见建议后,应当依法及时调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有关单位和个人。对举报人、投诉人的身份信息等应当予以保密。
第四章
倡导与奖励
第四十一条
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机构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中,应当将文明行为表现情况作为评选标准和推选条件。
第四十二条
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支持其工作人员、成员参与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对表现突出的,可以予以鼓励、表彰。
第四十三条
倡导和鼓励单位、个人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倡导和鼓励单位、个人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和其他社会公益活动。
单位和个人参加志愿服务,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享受优待政策。
第四十四条
倡导和鼓励个人积极参加无偿献血、自愿捐献人体组织及器官。
个人无偿献血、捐献人体组织及器官的,本人及其近亲属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享受优待和礼遇。
第四十五条
鼓励见义勇为行为,保护和奖励见义勇为人员。
见义勇为人员及其近亲属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享受相关待遇。
第四十六条
倡导和鼓励单位、个人开展科学普及和文化传播活动。
单位、个人参与科学普及、文化传播、慈善公益等活动,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享受优惠政策。
第五章
执法与处罚
第四十七条
行政执法部门依照有关法定职责,可以根据收集的视频、照片、现场记录等信息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查处。
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建立查处不文明行为的执法信息共享机制。
行政执法部门查处不文明行为,需要相关部门提供必要信息的,相关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提供。
第四十八条
行政执法人员查处不文明行为,可以根据执法需要,要求行为人提供个人基本信息;行为人拒不提供的,可提请公安机关协助核查。
第四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不听劝阻的,由接到报警的公安机关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一)在公共场所赤膊的;
(二)在应当保持安静的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
(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电梯或者等候服务,随意插队的;
(四)在公共场所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抢占他人座位的;
(五)其他有损城市形象,影响公共秩序或者他人正常生活的。
第五十条
观看体育比赛、文艺演出,辱骂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演职员或者毁坏设施的,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理。
国家公职人员有前款规定行为受到处罚的,公安机关应当将违法及处罚情况通报其所在单位。
第五十一条
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二条
在英雄烈士纪念设施内从事有损纪念英雄烈士环境和氛围的活动不听劝阻的,由设施的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国家公职人员、教育工作者、社会公众人物有前款规定行为受到处罚的,公安机关应当将违法及处罚情况通报其所在单位或者主管部门。
第五十三条
随地吐痰、随处便溺,乱扔垃圾的,由城市管理部门处五十元罚款。
从建筑物、车辆内向外抛掷物品的,由城市管理部门责令清除;拒不清除的,处五百元罚款。
第五十四条
在禁止吸烟的场所和区域吸烟不听劝阻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五十元罚款:
(一)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闯红灯的;
(二)行人跨越护栏的。
第五十六条
驾驶机动车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一)违规鸣喇叭的;
(二)违规变道、掉头的;
(三)不按照规定礼让、避让行人的;
(四)行车过程中向车外抛物的。
第五十七条
乱涂、乱画、乱刻,随意张贴、喷涂广告,由城市管理部门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并责令清除;有碍城市容貌的,处二千元罚款。
毁坏环境卫生设施或者损害树木花草的,由城市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赔偿损失,并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造成树木花草死亡的,处基准价值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八条
在建成区露天焚烧落叶、秸秆、垃圾或者其他废弃物的,由城市管理部门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在其他区域露天焚烧的,由生态环境部门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九条
故意丢弃、毁坏或者非法占有共享交通工具及相关设施,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条
违反规定私搭乱建的,由城市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拒不拆除的,由城市管理部门依法强制拆除,强制拆除费用由违法责任人承担,并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国家公职人员有前款规定行为受到处罚的,城市管理部门应当将违法及处罚情况通报其所在单位。
第六十一条
违反规定在建成区内饲养家禽、家畜的,由城市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没收。
第六十二条
违反规定饲养烈性犬、大型犬的,由公安机关没收犬只,并处一千元罚款。
携犬出户未使用束犬链牵领或者未采取其他安全措施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警告,或者处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犬只。
未及时清理犬只在公共区域排泄的粪便的,由城市管理部门责令清除,并处五十元罚款。
第六十三条
在殡葬、祭扫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一)搭设灵棚、吹打念经、送路的;
(二)摆放纸牛、纸马等迷信用品的;
(三)露天焚烧丧葬用品以及纸牛、纸马、纸钱、冥币等迷信用品的。
国家公职人员有前款规定行为受到处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部门应当将违法及处罚情况通报其所在单位。
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应当受到罚款处罚的行为人,可以向行政执法部门申请参加与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相关的社会服务。行政执法部门可以根据违法行为和社会服务岗位设置的实际情况,安排违法行为人参加一定时长的社会服务;违法行为人参加并完成相应的社会服务,可以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予处罚。
第六十五条
单位和个人有权对不文明行为予以劝阻。
不文明行为实施人对劝阻者进行辱骂、推搡、威胁的,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对其不文明行为依法从重处罚。
不文明行为实施人阻碍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第六十六条
实施不文明行为屡教不改的,依法从重处罚。
第六十七条
行政执法部门对不文明行为作出处罚的,应当按照规定将处罚情况录入信用信息系统。
有关部门和单位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对受到处罚的行为人采取联合惩戒措施。
第六十八条
被处罚人对行政执法部门作出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六十九条
行政执法部门怠于履行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分。
第六章
附
则
第七十条
本条例自
起施行。
关于《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的说明
一、制定条例的必要性
(一)制定条例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
2018年5月,中央印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强调要加强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立法,把一些基本道德要求及时上升为法律规范,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多次强调,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法、规、制的硬度体现出来。为了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要求,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将制定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列入立法计划审议项目,通过立法将我市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以法治方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行为,治理不文明行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二)制定条例是打造宜人宜居宜业城市的制度保障
2月27日,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对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指示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进行全面部署。会议提出,要打造宜人宜居宜业的城市,大力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形成社会文明进步新风尚。京津冀协同发展、天津高质量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培育明礼守法高素质的城市居民,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基础条件。制定条例,就是要为我市文明行为促进工作提供法规依据,为提升城市品位和塑造城市形象提供制度保障。
(三)制定条例是巩固全域创建文明城市成果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市在文明城市创建方面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制定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一方面是对我市创建文明城市宝贵经验的总结,另一方面也是将文明城市建设法治化、常态化的客观要求,是创新社会治理、建设美丽天津的重要内容。通过立法,深化全域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成果,持续提升居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为建设“五个现代化天津”奠定坚实基础。
二、条例草案的起草过程
条例草案的起草,是在市委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与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的。按照市委批准的年度立法计划,市人大常委会把制定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作为今年立法工作的“一号工程”,多次研究论证,提出明确要求。2018年12月,成立了由常委会领导同志牵头,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内司办,市文明办、市司法局等部门同志组成的联合起草组,具体负责条例草案的起草。
在起草工作中,联合起草组把握以下五点: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二是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全面领导,条例起草过程中的重要事项、重要问题、重要环节,都及时向市委请示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主要领导同志多次对条例起草提出指导意见,召集专题会议研究论证条例草案的具体内容,确保条例起草工作的正确方向。三是坚持问题导向。为治理我市在公共场所、交通出行、殡葬祭扫等方面存在的突出不文明行为,常委会领导率联合起草组多次深入相关执法部门调研,就执法机制创新、制度创新、措施创新等问题进行专题论证,在明确执法部门职责、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推动执法信息共享等方面达成了共识,确保法规通过后,“能落地”“有效果”。四是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常委会领导同志带队,到深圳、武汉等城市学习考察;通过网络开展文明行为调查征集活动,50多万网民参与讨论,广泛凝聚社会共识;邀请市人大代表全程参与立法过程,认真听取代表意见建议。五是加大宣传,营造声势。会同市委宣传部研究制定宣传工作方案,本市主要媒体配合条例草案起草、公开征求意见、审议、颁布实施等各环节工作,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形成全民讨论、全民参与的氛围。条例的立法过程,成为了宣传全面依法治国、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过程;成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行为理念深入人心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联合起草组反复对条例草案修改完善,先后九易其稿,形成了条例草案。3月4日,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审议。监察和司法委员会认为,制定条例是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提出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的具体体现。条例草案在体例结构、主要内容和文字表述等方面符合国家法律、本市实际情况和立法规范要求,已比较成熟,具备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条件。会议通过了《关于提请审议〈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的议案》。经主任会议审议同意,提请本次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三、条例草案的主要内容
条例草案分为总则、文明行为基本规范、管理与促进、倡导与奖励、执法与处罚和附则等六章七十条。主要内容是:
(一)确立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的原则和机制
条例草案规定,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政府组织推进,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市和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机构负责指导、协调、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内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组织开展宣传、表彰以及其他有关文明行为促进的工作。条例草案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文明行为促进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推动文明行为促进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明确文明行为基本规范
条例草案围绕居民日常生活,明确规定了文明行为的概念和标准,从公共秩序、公共环境、交通出行、社区生活、移风易俗、生态环保等多个方面,对个人文明行为准则提出了更全面和更高标准的要求,让居民明白“要求什么”“倡导什么”,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另外,条例草案对国家公职人员、教育工作者、社会公众人物等群体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明确其应当在文明行为促进工作中发挥表率和示范作用。
(三)严格政府部门的管理与监督责任
条例草案明确了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责任,规定网信、公安、民政、城市管理、交通运输、商务、文化旅游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文明行为促进相关工作。条例草案将每一种不文明行为及处罚措施都做到与行政执法部门一一对应。同时规定,行政执法部门怠于履行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分。
(四)明确文明行为的倡导和奖励措施
为了进一步倡导和奖励文明行为,条例草案对志愿服务、见义勇为、无偿献血人员的优待和礼遇措施作出规定。条例草案还规定,报刊、广播、电视及网络媒体应当发挥舆论宣传和监督作用,褒扬和宣传文明行为,批评和曝光不文明行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其他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一)条例草案与《本市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条例》的关系
2018年11月21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本市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条例》,这是我市首部对精神文明建设作出集中规定的地方性法规。该条例重在从宏观层面,对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作出了制度性规定。为了进一步明确个人基本行为规范,条例草案在精神文明建设条例设定的工作原则、工作机制的框架下,更加具体地规定了个人应当实施的文明行为以及实施不文明行为的处罚措施。目的是通过制定一部文明行为内容更全面、规范更具体,对不文明行为处罚更严格的地方性法规,与《本市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条例》形成姊妹篇,共同发挥法治对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
(二)条例草案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关系
目前,关于文明行为的法律法规,除了国家层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还有我市制定出台的《本市控制吸烟条例》《本市养犬管理条例》《本市殡葬管理条例》《本市城市管理条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按照立法思路,条例草案根据不文明行为的类型,与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有机衔接。一是对相关法律法规已规定处罚的行为,明确规定按上限进行处罚;二是对“烧纸”“送路”等陈规陋习,明确规定为禁止行为,并设置了相应处罚;三是对“膀爷”、“霸座”等严重影响城市文明形象和公共秩序的行为,作了创设性规定,将日常生活道德规范的内容上升为法规规范。
(三)条例草案所列不文明行为的依据
不文明行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部法规难以对其进行穷尽列举,难免挂一漏万。对此,联合起草组主要将以下三个方面作为列举行为的依据,确保条例草案的针对性和严谨性:一是有损城市形象、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求极不相称的行为。比如,行人乱闯红灯、殡葬祭扫“送路”“烧纸”等一些带有地方特点的陋习。二是根据民意调查,人民群众普遍厌恶的行为。根据网民在网上调查中提交的10万余条留言,联合起草组梳理出了22种网民最反感的不文明行为,对意见比较集中的不文明行为,条例草案进行了一一列举。三是在借鉴外省市经验的基础上,梳理出当前普遍存在的不文明行为。比如随意丢弃共享单车、广场舞扰民、违规养犬等,条例草案针对这些不文明行为,依法设置了相应处罚措施。
第二篇:绍兴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绍兴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2017年8月31日绍兴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2017年9月30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四次会议批准)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文明行为基本规范
第三章 鼓励与促进
第四章 实施与监督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文明行为,提升公民文明素质与社会文明水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文明行为促进工作,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统筹推进、奖惩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文明行为促进工作长效机制。
第四条 市和区、县(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统筹推进本行政区域内的文明行为促进工作。
市和区、县(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指导机构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的规划实施、指导协调、督促检查和评估通报。
第五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文明行为促进工作。
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组织和公民应当积极参与文明行为促进工作。
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国家工作人员、教育工作者、社会公众人物应当在文明行为促进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
第二章 文明行为基本规范
第六条 公民应当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遵纪守法、明礼尚德,遵守市民文明守则等文明行为基本规范,践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提升个人品德。
第七条 公民应当遵守公共环境文明行为规范:
(一)在公共场所衣着整洁,举止得体,语言文明,不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
(二)不得随地便溺,不违反规定倾倒、丢弃垃圾;
(三)等候服务依次排队,使用电梯先出后进,使用楼梯靠右上下;
(四)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先下后上,主动为老、弱、病、残、孕、幼和怀抱婴儿的乘客让座,不携带和食用散发异味的食物;
(五)开展广场舞、露天演唱等户外活动,应当按照规定合理选择场地、时间,控制音量,不得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产生活;
(六)倡导不吸烟,不得在室内公共场所和其他有禁烟标识的公共场所吸烟;
(七)文明上网,不在互联网上编造或者传播暴力、淫秽、虚假信息,侵害他人名誉、隐私等合法权益的信息和违背公序良俗的信息。
第八条 公民应当遵守交通文明行为规范
(一)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应当按照交通信号指示行驶,服从交通警察指挥,主动让行执行紧急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抢险车,不乱停乱放,不占用人行道、消防通道、应急车道;
(二)驾驶机动车不随意变道、穿插、加塞和超车,不以手持方式使用电话,规范使用灯光和喇叭,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缓行,遇行人正在通过时应当停车让行;
(三)公交车辆和出租车上下客应当规范有序停靠,不妨碍其他车辆通行;
(四)驾驶或者乘坐机动车时,不得向车外抛掷物品;
(五)驾驶非机动车不逆向行驶和超速行驶,不违反规定载人载物;
(六)行人应当按照交通信号指示行走,及时安全通过人行横道,不随意横穿道路,不跨越、倚坐道路隔离设施。鼓励公民帮助有需要的人及时安全通过人行横道。
第九条 公民应当遵守社区文明行为规范:
(一)邻里之间团结友爱,和睦共处,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不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依法、有序、文明处理矛盾纠纷;
(二)自觉爱护公共设施设备,不乱放杂物,不高空抛物,不乱搭乱建,不私接管线,不乱停车辆,不侵占公用空间,不堵塞消防通道,不占用消防登高场地,不违反规定饲养家禽家畜,不践踏草坪、攀折花枝,不在公共绿地种植蔬菜;
(三)进行房屋装修,应当控制噪声、粉尘以及施工时间,按照规定堆放装修垃圾,不妨碍社区环境和他人生活。
第十条 公民应当遵守家庭文明行为规范:
(一)弘扬孝德文化,尊敬长辈,关心照料和看望问候老年人;
(二)夫妻和睦,互敬互爱,勤俭持家,培育和传承良好家风;
(三)关心爱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教育其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第十一条 公民应当遵守饲养宠物文明行为规范:
(一)遵守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等有关规定,采取必要的安全、卫生措施,及时清理宠物排泄物,对他人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的,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
(二)出户遛犬时,应当对犬只束犬链(绳),由成年人牵领并注意避让他人,不携带导盲犬以外的犬只进入学校、医院、影剧院、展览馆、体育馆、风景区、商场、餐馆、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三)不得在限养区内饲养烈性犬、大型犬。在限养区外饲养烈性犬、大型犬的,应当圈(拴)养,不得出户遛犬;确因免疫、诊疗等需要出户的,应当采取装入犬笼或者戴嘴套、束犬链等措施,并由成年人牵领。
前款第三项规定的限养区,由区、县(市)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布。烈性犬、大型犬的体型标准及种类,由区、县(市)公安机关确定并公布。
第十二条 公民应当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
(一)保护绍兴古城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二)尊重历史,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文化传统,不侮辱、诋毁历史文化名人和英雄人物;
(三)爱护景区环境和设施,不得在风景名胜区和其它旅游景区乱扔垃圾或者在景物、设施上刻画、涂污。
第十三条 公民应当遵守商业文明行为规范:
(一)诚信经营,不欺诈、诱骗、误导或者强迫消费者消费,不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二)实行齐门经营,不占用人行道等公共场地,保持门前整洁卫生;
(三)不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者其他发出高噪声的方法招揽顾客。
第十四条 公民应当遵守乡风文明行为规范:
(一)移风易俗,摒弃陋习,抵制低俗,文明过节,安全祭扫,不搞封建迷信活动,不违反规定燃放烟花爆竹;
(二)婚丧嫁娶不噪声扰民,不影响他人正常生活;
(三)绿色消费,节约使用资源,不铺张浪费;
(四)保护绍兴水乡风貌,保持河道、湖泊等水体干净整洁,不违反规定洗涤、游泳、养殖和捕捞,不在河岸堆放杂物、乱搭乱建。
第三章 鼓励与促进
第十五条 鼓励、支持和保护公民采取合法、适当的方式实施见义勇为。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对见义勇为人员予以表彰、奖励并给予相关保障待遇。
第十六条 鼓励和支持扶老、助残、济困、助学、赈灾、医疗救助等慈善公益和红十字活动,依法保护慈善和红十字活动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第十七条 鼓励无偿献血及捐献造血干细胞、遗体、人体器官的行为。
无偿献血的个人及其配偶和直系亲属可以在血液使用方面依法获得优先、优惠待遇。
第十八条 鼓励、支持和保护具备急救技能的公民对需要急救的人员实施紧急现场救护,鼓励公民为需要急救的人员拨打急救电话呼救。红十字会组织应当积极开展社会化救护培训,提升公民救护能力。
对紧急现场救护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九条 鼓励和支持公民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和依法设立志愿服务组织。
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有关单位应当提供便利。
市和区、县(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指导机构应当会同民政部门和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组织建立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注册、记录评价以及保障激励制度。
第二十条 鼓励和支持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利用本单位场所设立避暑点、母婴室等爱心服务区,积极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停车场、运动场所和内部厕所。
第二十一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文明行为表彰奖励制度,对文明行为模范人员和事迹实行荣誉发布,对需要帮助的文明行为实施者及时提供帮助。
第二十二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建立本辖区内公民文明行为数据的归集整合制度,相关数据作为实施表彰奖励的依据。
第四章 实施与监督
第二十三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费保障。
第二十四条 教育、公安、民政、环保、住房与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卫生计生、旅游、市场监管和综合行政执法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检查监督、投诉举报、教育指导、奖励惩戒等文明行为促进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制止和纠正不文明行为。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由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参与、协同配合的执法合作工作机制。
第二十五条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业主委员会、行业协会应当依法组织制定社区公约、村规民约、业主规约、行业协会章程对文明行为相关内容进行约定。
第二十六条 市和区、县(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推进文明校园建设,建立校园文明行为规范,组织学校开展文明行为、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学生文明习惯,将文明行为素养纳入学生发展评价体系。
第二十七条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应当将文明行为规范纳入本单位职业规范要求和岗位培训内容。窗口服务行业和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工作人员做到语言文明、服务热情、工作规范。
第二十八条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对于其工作场所、营业场所或服务区域内的不文明行为,应当予以劝阻;属于违法行为的,及时通知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并协助取证。
第二十九条 鼓励公民依法开展文明行为宣传和不文明行为劝导等活动。
承担文明行为促进工作职责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单位,可以在公民中聘请文明行为义务劝导员、监督员,协助做好文明行为宣传、教育和不文明行为制止、纠正等工作。
第三十条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公共媒体应当宣传文明行为规范,刊播公益广告,传播文明行为先进事迹,批评、谴责和曝光不文明行为。
车站、码头、影剧院、商场、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的广告设施和公共交通工具的广告介质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刊播公益广告。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通过电话、信函、电子邮件等方式对文明行为促进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对违反本条例的不文明行为和相关部门、单位不履行文明行为促进工作职责予以投诉、举报。负责处理投诉、举报的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答复,并为投诉、举报人保密。
第三十二条 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在查处违法的不文明行为时,有权要求违法行为人提供姓名、地址及联络电话号码等信息;违法行为人妨碍执法的,由公安机关依法查处。
第三十三条 市和区、县(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指导机构应当建立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制度,定期开展测评,公布测评结果。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和省的地方性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七条第二项规定,随地便溺的,可以由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处五十元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七条第五项规定,开展广场舞、露天演唱等户外活动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产生活的,由公安机关对组织者给予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七条第六项规定,在室内公共场所和其他有禁烟标识的公共场所吸烟的,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责令其立即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五十元罚款。
前款规定的公共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对违反规定的吸烟行为不予劝阻、制止,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予以警告,并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四项规定,在行驶的车辆内向外抛掷物品,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三项规定,在限养区内饲养烈性犬、大型犬的,由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并处没收犬只。在限养区外违反规定携带烈性犬、大型犬出户的,由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犬只。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三项规定,在风景名胜区和其它旅游景区乱扔垃圾或者在景物、设施上刻画、涂污的,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或者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按照职责责令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处五十元罚款;刻画、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由公安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一条 对制止、劝阻不文明行为的公民进行辱骂、威胁、推搡或者公然侮辱的,由公安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四十二条 因违反本条例规定,应当受到罚款处罚的,违法行为人可以向行政主管部门自愿申请参加与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相关的社会服务,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违法行为和社会服务岗位设置的实际情况,安排其参加相应的社会服务;违法行为人参加并完成相应的社会服务,经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可以依法从轻、减轻或者不予罚款处罚。
社会服务的具体实施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本条例自 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
绍兴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
(2017年8月31日绍兴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2017年9月30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四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 为了加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创造整洁、优美、文明、宜居的城市环境,根据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建成区、镇建成区和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以及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布的其他实行城市化管理的区域。
第三条 市和区、县(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的相关工作。
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内区、县(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以及其他实行城市化管理的区域,由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确定的管理机构负责该区域的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第四条 本规定的行政处罚以及与行政处罚相关的行政强制等职权,除本规定有特别规定的外,依法由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实施。
第五条 市和区、县(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建立信息化管理、协作配合、执法巡查、投诉举报受理等制度,及时发现和查处违反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的行为。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违反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损害市容环境卫生的行为,均有权劝阻或者投诉、举报。接受投诉、举报的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等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按照规定将处理意见答复投诉人、举报人。
第六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依法组织实施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镇人民政府应当具体明确责任区范围和责任要求,并书面告知责任人。
第七条 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的责任人应当履行下列责任:
(一)保持市容整洁,无乱设摊、乱搭建、乱张贴、乱刻画、乱停车、乱堆放、乱晾晒等行为;
(二)保持环境清洁,地面无垃圾、粪便、污水、痰迹、废弃物,清除积水、积雪、积冰;
(三)按照规定设置环境卫生设施并保持整洁、完好;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责任。
责任人对在责任区内发生的损害市容环境卫生的行为,应当予以劝阻、制止,并可以要求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查处。
违反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个人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条 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省城市容貌标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城市容貌标准。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对主要街道和重点区域制定有关街景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并有序组织实施。
主要街道和重点区域的范围由市或者区、县(市)人民政府确定并公布。
第九条 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应当保持整洁、完好、美观,其造型、装饰等应当与所在区域环境相协调。
主要街道和重点区域的建筑物、构筑物的所有者、管理者或者使用者应当按照要求定期对建筑物、构筑物外立面进行清洗、修饰,对破损、污损的外立面进行整修。未及时整修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个人处一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主要街道和重点区域的建筑物、构筑物外立面存在脱落危险、影响市容和公共安全的,所有者、管理者或者使用者应当排除危险并及时整修。未排除危险、及时整修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个人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依法代为整修,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第十条 主要街道和重点区域的建筑物、构筑物临街一侧需要设置隔离设施的,应当按照规划要求选用透景或者半透景的围墙、栅栏、绿篱、花坛、草坪等作为分界。
违反前款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一条 设置架空管线和铁塔、铁架、铁杆等基础设施以及交接箱等设备,应当符合城市容貌标准。
对现有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的架空管线、基础设施设备,应当逐步改造。
违反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二条 机动车、非机动车应当在划定的停车区域有序停放,不得占用盲道、消防通道和消防登高场地,不得影响市容和通行。
擅自设置车挡、地桩、地锁等障碍物占用道路、公共停车泊位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责令拆除,可以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当事人拒不拆除,已经或者可能危害交通安全的,可以代为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在道路、公共停车泊位停放超过三十日的车辆,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责令车辆所有人在十日内驶离;逾期不驶离或者无法联系车辆所有人的,可以将车辆拖移至指定场所停放,并告知车辆所有人申领。
第十三条 城市道路养护维修责任单位和管线产权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巡查制度,加强对道路、管线以及附属设施的管理。
路面出现坑凹、隆起、碎裂等损毁情况,影响车辆、行人安全和正常通行,按照有关技术规范需要修复的,养护、维修责任单位应当在发现或者接报后七日内修复。因天气、损毁严重无法按期修复的,由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或者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确定修复期限。
管线以及窨井盖等附属设施缺损的,产权单位或者养护维修责任单位应当在发现或者接报后立即补缺、修复;无法立即补缺、修复的,应当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在二十四小时内进行补缺、修复。
违反本条第三款规定的,由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或者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四条 城市道路的修建应当符合国家标准。
新建、扩建、改建的城市道路交付使用以及大修的城市道路竣工后,五年内不得挖掘;因公共建设工程施工等特殊情况确需挖掘的,建设单位应当征询各管线产权单位意见,制订施工方案,明确范围、时限等要求,经市或者区、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告。
违反本条第二款规定,擅自挖掘城市道路的,由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或者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五条 护栏、指示牌、信号灯、路灯以及候车亭、公共自行车站点等道路公共设施应当保持整洁、完好、有效。出现污损、毁坏的,设置或者养护单位应当及时清洗、维修或者更换。
违反前款规定,未及时清洗、维修或者更换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六条 禁止在道路两侧和公共场地擅自堆放有碍市容的物品。
违反前款规定的,责令限期清理;逾期不清理的,处五十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七条 禁止在城市道路、公园绿地和其他公共场所的护栏、电杆、桥梁、树木、路牌等公共设施上晾晒、吊挂有碍市容的物品。
主要街道和重点区域临街建筑物的阳台外、窗外、屋顶,不得吊挂有碍市容的物品。
违反前两款规定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五十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八条 经依法批准临时占用城市道路、广场等公共场所举办公益、商业等活动的,应当按照要求设置环境卫生设施,保持卫生整洁,并及时拆除活动设施、清除废弃物。
违反前款规定,未及时拆除活动设施、清除废弃物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活动举办者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九条 在道路两侧以及其他公共场地设置的服务性摊点,应当按照规定的地点、范围、时限经营,并保持经营场地清洁。
违反前款规定的,责令改正,处五十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条 设置户外广告设施应当符合户外广告设施设置规划和技术规范。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编制设置规划,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户外广告设施以及非广告的招牌、电子显示牌、灯箱、画廊、条幅、旗帜、充气装置、实物造型等其他户外设施,应当按照批准的要求设置。
违反本条第二款规定的,责令限期改造或者拆除;逾期不改造或者拆除的,对户外广告设施设置者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他户外设施设置者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 禁止在树木、地面、电杆、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上任意刻画、涂写、张贴。刻画、涂写、张贴的内容中公布有通信工具号码的,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发现后应当通知电信业务经营者;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依照电信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电信服务合同的约定及时处理。
第二十二条 禁止在城市道路、广场和其他户外公共场所擅自散发商业性广告、宣传品。
违反前款规定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散发行为人处五十元以下的罚款,对广告经营者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三条 城市道路上运输煤炭、砂石、灰浆、渣土、垃圾、粪便等散装、流体物品的车辆,应当采取密闭、覆盖、清洗等措施,不得泄漏、散落、带泥运行。
违反前款规定,密闭、覆盖不严密或者带泥运行的,责令改正,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未进行密闭、覆盖或者密闭、覆盖不严密导致泄漏、散落的,责令改正,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对泄漏、散落载运物的车辆,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四条 水域管理单位应当及时清理垃圾等水面漂浮物,保持水面清洁。
违反前款规定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清理;逾期不清理的,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五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涵盖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各类废弃物源头减量工作机制,合理规划和建设垃圾堆放点、中转站和处置场所,鼓励单位和个人在生产、生活中减少垃圾产生,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第二十六条 生活垃圾应当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利用和处置。
市容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商务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
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范要求分类投放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清运、处置单位应当按照规范要求收集、运输、处置生活垃圾。
第二十七条 居民应当将废旧家具等大件垃圾和装修、装饰产生的建筑垃圾,堆放到物业服务企业、居民委员会指定的地点或者通过预约清运等方式,由有资质的单位清运。
违反前款规定,未在指定地点堆放的,责令限期清理;逾期不清理影响环境或者通行的,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依法代为清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和省的地方性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自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辽阳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
辽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文明行为基本规范
第三章 文明行为鼓励与促进
第四章 职责与实施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引导公民行为,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文明行为促进工作。
第三条 市和县(市)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统一领导本区域内的文明行为促进工作。
市和县(市)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构具体负责本区域内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并定期对本条例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通报。
第四条 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投入,保障和推动文明行为促进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文明行为促进工作。
第五条 国家机关、基层自治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民应当参与文明行为促进工作。
国家工作人员、社会公众人物、教育工作者、高等院校学生等应当在文明行为促进工作中起表率作用。
第二章 文明行为基本规范
第六条 公民应当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第七条 公民应当自觉遵守下列公共环境卫生文明行为规范:
(一)不在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吸烟;
(二)不随地吐痰、便溺,不乱扔垃圾、杂物,不乱倒污水;
(三)城区限制饲养犬类等宠物。饲养宠物不影响公共环境卫生,不干扰他人正常生活;
(四)文明殡葬,文明祭祀,不噪声扰民,不在城区内出售和焚烧冥纸、遗物和其他丧葬祭奠物品;
(五)不乱涂、乱贴、乱画;
(六)不在禁放区域、时间燃放烟花爆竹;
(七)不露天焚烧秸秆、垃圾;
(八)法律、法规和文明公约中明确的其他公共环境卫生文明行为规范。
(九)不在严禁、严控、严管街路从事露天明火烧烤活动。
第八条 公民应当自觉遵守下列公共秩序文明行为规范:
(一)不在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影剧院等场馆内大声喧哗,接打电话应当轻声;
(二)语言文明,不争吵谩骂,不说脏话粗话;
(三)举止文明,衣着得体,不故意袒露身体;
(四)等候服务时依次排队,搭乘电梯时先出后进,使用楼梯、自动扶梯时靠其右侧上下;
(五)开展广场舞、露天演唱等健身娱乐活动时合理使用场地、设施和音响器材,噪声值不超过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六)爱护花草树木和绿化设施,不攀折花木,不随意踩踏草坪;
(七)文明上网,不编造、散布虚假信息,不传播低级媚俗信息;
(八)法律、法规和文明公约中明确的其他公共秩序文明行为规范。
第九条 公民应当自觉遵守下列交通文明行为规范:
(一)驾驶或者乘坐机动车,不向车外抛掷物品;
(二)驾驶机动车不乱鸣喇叭、不乱停车;行经人行横道时,礼让行人;
(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自觉排队,主动为老、弱、病、残、孕、幼乘客让座,不影响安全驾驶,不在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内饮食;
(四)驾驶非机动车应当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并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时,应当避让行人,不得违反规定载人载物;
(五)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时,应当从人行横道或者行人过街设施通过,并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
(六)法律、法规和文明公约中明确的其他交通文明行为规范。
第十条 公民应当自觉遵守下列社区公共文明行为规范:
(一)不乱搭、乱建,不毁绿种菜;
(二)不在禁养区饲养家禽家畜;
(三)不在楼道内堆放杂物,不高空抛物;
(四)不乱停、乱放车辆;
(五)法律、法规和文明公约中明确的其他社区公共文明行为规范。
第三章 文明行为鼓励与促进
第十一条 鼓励见义勇为,依法表彰和奖励见义勇为人员,保护其合法权益。因见义勇为自身权益受到损害时,及时为其提供法律援助。
第十二条 鼓励和支持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助学、赈灾、医疗救助等慈善公益活动,依法保护慈善公益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三条 鼓励无偿献血和自愿捐献造血干细胞、遗体或者遗体器官,对捐献者及其配偶和直系亲属在临床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面,依法给予优先或者优惠待遇。
第十四条 鼓励和支持公民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有关单位应当为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提供便利。
志愿者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按照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有困难时可以优先获得志愿服务。
第十五条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公共媒体应当积极传播文明行为先进事例,刊播公益广告,曝光不文明行为,营造全社会鼓励和促进文明行为的氛围。
第十六条 市和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文明行为表彰奖励制度。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应当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参加或者组织本单位人员参加文明行为评选、表彰活动。
第十七条 市和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道德模范等文明行为先进人物的困难帮扶制度。
鼓励有关单位在招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聘用道德模范、文明市民、优秀志愿者等先进人物。
第四章 职责与实施
第十八条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应当将文明行为规范纳入本单位职业规范要求,并将文明行为规范纳入本单位入职培训、岗位培训内容。
窗口服务行业、单位应当根据本行业或者本单位的特点,制定优质服务标准和文明行为规范引导措施,创建文明服务品牌。
第十九条 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机构应当开展文明行为、文明礼仪教育,将文明行为教育纳入学生德育系列教育,培养文明习惯。
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机构应当推进文明校园建设,建立校园文明行为规范,鼓励和激励校园文明行为。
第二十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交通出行文明行为宣传,建设实时、全覆盖的道路监控系统,实现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执法的常态化,及时依法查处交通违法行为。
第二十一条 城市管理部门应当将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纳入管理职责,对城市管理中带有普遍性、经常性的不文明行为加强监督管理,及时依法查处破坏市容环境、损坏公共设施、毁损绿地等违法行为。
第二十二条 市和县、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和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分工,宣传、倡导文明行为规范,加强对不文明行为的监督管理,及时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第二十三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结合文明创建工作,推进基层文明行为促进工作。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制定居民(村民)文明公约,倡导邻里和睦、家庭成员互敬互爱,劝阻和制止不文明行为,营造平安、和谐的生活氛围。
第二十四条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应当对其工作场所、营业场所或者服务区域范围内的不文明行为予以劝阻;属于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报告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并协助取证。
从事物业服务、保安服务的企业应当对服务区域内的不文明行为予以劝阻;属于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报告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并协助取证。
第二十五条 公民有权劝阻不文明行为,举报违法行为。行为人应当听从劝阻,不得打击报复劝阻人、举报人。
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举报制度,依法及时处理不文明违法行为,并按照有关规定向举报人反馈处理结果,为举报人保密。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二十六条 市和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文明行为促进工作正常开展。
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民对文明行为促进工作提供支持。
第二十七条 行政执法人员在查处违法不文明行为时,有权依法要求违法行为人出示有关身份证明文件证实其身份。
违法行为人拒不出示身份证明文件证实其身份的,现场行政执法人员可以按照规定通知公安机关进行现场查验。
第二十八条 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可以采取拍照、录像、笔录等方式现场记录违法的不文明行为,并作为证明违法事实的证据。
行政执法部门之间应当建立信息共享和执法合作机制。
第二十九条 市和县、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构应当建立文明行为记录档案,按照自愿原则,对受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表彰的公民文明行为予以记录。
市和县、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不文明行为记录平台,对严重的不文明行为予以曝光。
第三十条 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城市管理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利用市区内已有公园等场所和设施建立爱心公园,作为道德荣誉发布、展示以及集中性道德实践、宣传活动地,通过树碑刻名等形式,表彰和纪念见义勇为牺牲者、遗体或者人体组织器官捐献者等道德模范人物。
各县(市)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建立爱心公园。
第三十一条 市和县、区人民政府及有关单位应当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文明建设,发挥社会公益、慈善组织在文明行为促进工作中的作用。
市和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改善社区环境、发展社区服务、维护社区秩序,培育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
支持单位和公民开展文明行为宣传活动。鼓励宣传道德模范、文明市民等文明人物事迹和文明单位经验。
第三十二条 鼓励单位和公民对文明行为促进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和批评、投诉;意见或者建议被采纳的,可以给予表扬、奖励。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实施不文明行为,其他法律、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一项规定,在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内吸烟的,由当地卫生主管部门处五十元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前款规定的公共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对违反规定的吸烟行为不予劝阻、制止,不及时告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由当地卫生主管部门予以警告,并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二项规定,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废弃物的,处以五元以上三十元以下罚款;随地便溺的,处以十元以上二十元以下罚款(参照新彊维自区政府令);(《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01号)对随地吐痰、便溺,乱扔果皮、纸屑和烟头等废弃物的处以警告、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五项规定,非法张贴、涂写、刻画的,由当地城市管理部门或者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清除;逾期不清除的,处五十元以上三百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三项规定的,依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理:
(一)在限养区内饲养烈性犬、大型犬的,由当地公安机关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并处没收其犬只;
(二)在限养区内携犬出户时不束犬链、不由成年人牵领或者不及时清理排泄物的,由当地公安机关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其犬,吊销《养犬登记证》;
(三)在非限养区内携烈性犬、大型犬出户时不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由当地公安机关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五十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二项规定,在建筑物的阳台外、窗外、屋顶、平台、外走廊等空间堆放或者吊挂危害安全物品的,由当地城市管理部门或者区县(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十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一项规定,在行驶的车辆内向外抛掷物品,属驾驶人行为的,由当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五十元罚款;属乘车人行为的,由当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十元罚款。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五项规定,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5元)二十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可以扣留其非机动车。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三项规定,在楼道内堆放杂物,物业提出限期清理告知,逾期将视为无主弃物进行处理;从建筑物、构筑物内向外抛掷危害安全物品的,由当地城市管理部门或者区县(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二百元以上四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百元罚款。
第四十二条 采取威胁、侮辱、殴打等方式打击报复劝阻人、投诉人、举报人的,由当地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 因违反本条例规定,应当受到行政罚款处罚的,违法行为人可以向行政主管部门自愿申请参加与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相关的社会服务,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违法行为和社会服务岗位设置的实际情况,安排其参加相应的社会服务;违法行为人参加并完成相应的社会服务,经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可以依法从轻、减轻或者不予罚款处罚。
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外,还应当将行政处罚决定作为当事人个人信用信息予以记录:
(一)采取威胁、侮辱、殴打等方式打击报复劝阻人、投诉人、举报人,受到行政处罚的;
(二)违反本条例规定被依法处罚但拒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
(三)违反本条例规定,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和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未履行职责或者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条例规定,于本条例施行之日起一年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四十七条 本条例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第四篇: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心得二
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心得二
为号召大家养成文明乘车、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合吸烟等良好习惯,提高我们教师队伍和小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促进郑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顺利创建。运河城实验小学在校党支部的指导下特开展了维护公交车秩序、文明行为校园宣传系列活动。
身为这次文明行为宣传活动中的一份子,在活动过程中,在倡导文明行为的过程中,我产生了许多感想。文明行为关系到校园社会的发展,而教师志愿者的参与便是对文明行为的可靠宣传。教师志愿者的使命在文明行为中得到体现,我们的宣传工作才可以在校园、社会上产生积极的影响。
还记得大家在这次活动中的那种喜悦与热情,还记得大家那种不知疲倦的精神,文明行为的宣传让大家从新认识了自己。在快乐的宣传活动中,我们不再是个人,而是作为一个集体,为着目标而不断付出。教师志愿者的精神在这里得到体现,志愿者的风貌也在这里得到张扬。每次在活动中看到人们在志愿者的指引下,做出的文明行为,作为一名志愿者,内心深处总会有所触动。只有真正把文明之风宣传开来,校园、社会的文明工作建设才会顺利进行。每当在活动中看到人们赞许的目光,我知道那是对志愿者的支持,也是对文明行为的认可,这也正说明人们对于文明行为是默许的。
我认为教师志愿者的宣传与努力,对于文明行为的促进具有深厚的意义。教师志愿者的精神包括奉献与付出,为文明风尚而奉献,为社会发展而付出。文明行为的宣传工作,便是对此的最好诠释。只有当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切身做出文明行为之时,才可以证明我们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只有当看到越来越多的同学参与到文明活动中时,才可以说明志愿者的使命得到了有力的响应。
还记得维护公交车秩序时,大家积极投入到活动之中,一起倡导人们有序排队上车。那时的我们是最欣慰的,因为我们有一样的热情与服务精神,因为我们真正在活动中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志愿者,党支部给予了我们太多,而我们要做的便是用行动回馈于协会的培养大家在活动中的那种互相帮助、相互鼓舞的精神,在无形之中增添了我们的热情,这种良好的氛围也就使得宣传活动更加有利的进行。当乘车者在我们的指引下,按秩序排队上车时,我们是最为喜悦的因为这是宣传活动的效果,也是文明行为广泛开展的预示。
总的来说,这些文明行为宣传活动,让教师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得到了体现,让校园内外的文明行为得以增加,让学校、社会的文明行为建设工作得到了些许保障。作为党支部里的一名志愿者,我为能够参加这些活动而欣慰,因为只有真正体验了这些过程,我们才会加深对于教师志愿者这几个字的了解,我们也才会对于文明行为的意义产生自己的见解,希望今后,可以多做一些类似的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彼此受益!
第五篇: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主题班会
贵州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促进文明行为,制止不文明行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推进社会和谐进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文明行为促进及其相关工作,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文明行为,是指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规定,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公序良俗、引领社会风尚、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行为。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动文明行为促进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五条县级以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指导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文明行为促进工作规划、计划;
(二)指导、协调、监督、检查文明行为促进工作;
(三)组织开展文明行为先进典型宣传、表彰等活动;
(四)督促有关单位查处不文明行为;
(五)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文明行为促进工作。
企业事业单位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第六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应当按照上级人民政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指导机构要求,做好本辖区文明行为促进工作。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做好文明行为促进工作。
第七条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政府主导、社会共治,突出重点、协同推进,引导、鼓励、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第八条践行文明行为,提升文明水平,是单位和个人应尽的义务,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社会公众人物应当带头示范。
单位和个人应当支持、参与文明行为促进工作;有权对文明行为促进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劝阻、制止、投诉、举报不文明行为。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不文明行为举报、投诉、查处制度,公布投诉举报电话、信箱等,及时受理、查处不文明行为。
第十条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应当积极宣传文明行为和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倡导文明理念,弘扬良好社会风尚,监督不文明行为。
贵州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第二章文明行为
编辑
第十一条公民应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公序良俗及其他文明行为规范。第十二条公民应当维护公共秩序,自觉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公共场所着装整洁得体,言行举止文明;
(二)等候服务依次排队;
(三)不在禁止吸烟的场所吸烟;
(四)文明开展广场舞等娱乐、健身、宣传活动;
(五)经营活动不妨碍公共秩序和公共交通;
(六)观看文艺演出、体育比赛,服从现场管理,注重观看礼仪;
(七)乘坐电梯先下后上;
(八)法律、法规的其他规定。
第十三条公民应当爱护公共环境卫生,自觉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随地吐痰、便溺,不乱扔垃圾、杂物;
(二)不传播传染性疾病;
(三)不乱涂、乱画、乱刻;
(四)不损坏公共环境卫生设施、花草树木;
(五)不随意张贴、散发广告、传单;
(六)法律、法规的其他规定。
第十四条公民应当文明生活,自觉遵守下列规定:
(一)合理消费,文明用餐,文明节庆,节约资源;
(二)节俭办理婚丧喜庆事宜;
(三)文明殡葬、祭奠,不随意焚烧、抛洒祭奠物品;
(四)遵守燃放烟花爆竹的有关规定;
(五)不私自占用房屋共用设施、场所;
(六)遵守饲养畜禽、宠物的有关规定;
(七)不食用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
(八)不参与色情、赌博、涉毒、封建迷信及其他低俗活动;
(九)不酗酒滋事;
(十)法律、法规的其他规定。
第十五条公民应当文明出行,自觉遵守下列规定:
(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文明等候,自觉排队,主动为老、幼、病、残、孕乘客让座;
(二)按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定驾驶车辆,停放车辆规范有序,服从管理;
(三)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道路右侧行走,不随意横穿道路、跨越道路隔离设施;
(四)法律、法规的其他规定。
第十六条公民应当文明旅游,自觉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旅游管理规定,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二)服从景区景点引导、管理,不从事危及他人以及自身人身财产安全的活动;
(三)爱护公共环境卫生,保护生态环境,不破坏、毁损公共设施和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等旅游资源;
(四)不向旅游从业人员提出不合理要求;
(五)法律、法规的其他规定。
第十七条公民应当文明就医,尊重医学规律和医务人员,配合开展诊疗活动,不得侮辱、谩骂、威胁、殴打、挟持医务人员;通过合法途径处理医疗纠纷,不得在医疗场所聚众闹事。
第十八条公民应当文明上网,不得编造、发布和传播虚假信息、低俗淫秽信息以及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信息。第十九条商品经营者和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公平竞争,文明服务,自觉履行法定和约定义务,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二十条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应当遵守广告管理规定,不得制作、发布欺骗、误导消费者的广告。
第二十一条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商品经营者应当保证商品质量,不得从事制假售假、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活动。
餐饮、住宿等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服务质量标准提供服务,保障食品及其他用品安全、卫生。
文化娱乐等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经营场所管理,不得提供低俗、淫秽、色情等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
第二十二条城乡公共客运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线路行驶,在规定站点上下乘客,保持车况良好、车容整洁、车内干净卫生,不从事追逐竞驶、串线运营、甩客宰客等损害乘客合法权益、危害乘车安全的行为;加强乘客引导管理,维护正常乘车秩序。
第二十三条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客运码头等应当规范设置购票区、等候区、出入通道,设置醒目导向标志,保持环境整洁卫生;加强乘客购票、等候、进出站(港)引导管理,维护进出站(港)秩序。
第二十四条供水、供电、燃气、银行、邮政、通信等经营者应当根据经营服务范围和规模,合理布局服务网点,规范设置服务窗口,及时有序为经营服务对象办理相关业务。
第二十五条旅游景区景点经营者应当完善旅游设施设备,设置醒目服务设施、游览导向、注意事项等标志,规范景区景点内从业人员经营服务行为,不从事虚假宣传、强制消费、欺客宰客等活动;加强巡查管理,加强客流调控,维护正常旅游秩序,及时劝阻、制止游客不文明行为,保障游客安全有序参观游览。
第二十六条高速公路经营者应当加强日常养护巡查,保证高速公路及其附属设施完好;公示收费标准,依法收取车辆通行费;根据车辆流量设置足够数量的收费道口,减少收费道口车辆拥堵;对涉困涉险车辆和人员,及时提供救援服务;规范设置服务区,保证服务区功能完善,干净卫生。
第二十七条邮政、快递业务经营者应当遵守邮政、快递服务管理规定,及时准确安全送达邮件,不损毁寄递物品,不收集、泄露、买卖寄件人和收件人信息。第二十八条施工单位应当文明施工,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设置防护设施、安全标志、警示标志等,防止扬尘、渣土、污水、噪音和有毒有害物质、气体等影响市容环境卫生,减少对周边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
贵州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第三章鼓励与促进
编辑
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指导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文明行为表彰奖励制度,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对文明行为及文明行为促进工作进行表彰奖励。
鼓励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对其职工、会员的文明行为进行表彰奖励。第三十条对实施见义勇为行为的公民,除按照规定予以表彰奖励外,生活仍有困难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予以救助。
公民因实施见义勇为行为被恶意诉讼的,公安机关应当协助查清事实,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
第三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支持依法建立志愿服务组织,支持单位和个人依法从事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组织依法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有关单位、组织应当提供便利并给予必要支持。第三十二条鼓励、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慈善活动,依法保护慈善组织和从事慈善活动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三条鼓励公民无偿献血、自愿捐献遗体及器官,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第三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开展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创建活动,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和特色风貌,创造美丽整洁的生活环境、规范有序的社会秩序、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促进城市和谐宜居。
第三十五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采取下列措施,建设文明村镇:
(一)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依法制定村规民约,提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
(二)完善水、电、路、通信和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开展村镇环境综合整治,保护村镇自然、历史、人文风貌;
(三)开展文明乡风教育,推动移风易俗,治理陈规陋习;
(四)培育弘扬新乡贤文化,妥善处理民间纠纷;
(五)倡导邻里守望,为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提供帮助;
(六)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传承和保护优秀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
(七)加强村镇集市贸易管理,推动归行划市、路市分离、划点贸易。第三十六条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采取下列措施,加强文明单位建设:
(一)完善单位规章制度,科学、民主、规范管理;
(二)建设健康单位文化,教育职工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言行举止文明;
(三)规范执法行为,公正文明执法,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四)规范经营行为,诚信守约,照章纳税;
(五)规范服务行为,制定服务标准,公开服务承诺,优化务内容和流程,优质高效文明服务。
第三十七条弘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促进家庭和睦、家教良好、家风淳朴。禁止家庭暴力。
第三十八条学校应当加强文明校园建设,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一)坚持立德树人,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
(二)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承教育,加强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礼仪礼节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禁止侮辱、谩骂、体罚学生;
(四)完善校园文化设施,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培育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五)净化绿化美化校园环境,建设美丽校园;
(六)加强法治宣传教育,防止校园欺凌,建设安全文明校园。
贵州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第四章保障与监督
编辑
第三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指导机构应当通过开办市民学校、农民夜校、家长学校、道德讲堂等方式,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以及法律法规、职业技能等宣传教育,培育和引导公民养成文明行为习惯,树立科学精神,自觉远离封建迷信及其他低俗活动。
第四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指导机构应当指导、支持行业协会、基层自治组织、住宅小区等,依法制定服务规范、自律章程、村规民约、业主公约等自律自治规范,推动相关单位、行业和基层文明行为促进工作。
第四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完善下列设施:
(一)道路、桥梁、公共交通工具、交通标志标线等交通设施;
(二)人行横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绿化照明、停车泊位等市政设施;
(三)盲道、坡道、电梯等无障碍设施;
(四)商场、超市、农贸市场、集市市场等生活设施;
(五)公共厕所、垃圾存放清运、污水收集处理等环卫设施;
(六)体育场(馆)、图书馆、影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
(七)公园、广场等休闲娱乐设施;
(八)行政区划、自然地理、居住小区、街道、楼宇、门牌等地名指位设施;
(九)广告栏、宣传栏等广告宣传设施;
(十)其他与文明行为促进有关的设施。前款规定设施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加强日常检查,保证设施完好、使用正常、整洁有序、干净卫生。第四十二条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客运码头、医疗机构、大型商场等公共场所和女职工集中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配备母婴室等便利设施。
第四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医疗机构、金融机构、公共服务企业等,应当完善办事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推进网上预约、网上办理等信息化、大数据技术应用,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第四十四条县级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市场监督、公安、交通运输、文化、广电、食品药品监督、旅游等部门,应当建立完善日常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制止、查处相关领域不文明行为。
第四十五条建立文明行为促进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纳入对其所属部门、单位及下级人民政府工作考核内容;上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指导机构可以对下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指导机构文明行为促进工作进行考核。
第四十六条已获得文明行为促进工作有关荣誉称号的城市、村镇、单位、家庭、学校和个人,有弄虚作假等行为或者文明水平明显下降的,由授予荣誉称号的单位取消其荣誉称号。
第四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以依法记录单位和个人不文明行为,对其参与相关活动依法予以限制,必要时可以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单位通报;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可以予以公开曝光。
第四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文明行为促进工作情况,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向乡镇人大主席团报告文明行为促进工作情况。
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乡镇人大主席团应当依法对本级人民政府文明行为促进工作进行监督。
贵州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第五章法律责任
编辑
第四十九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文明行为促进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在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创建活动中不履 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
(二)对有关设施疏于管理和维护,致使该设施残缺或者丧 失功能的;
(三)未依法及时受理投诉或者不及时对投诉事项进行调 查、处理的;
(四)未依法实施监督管理的;
(五)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监督的;
(六)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第五十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至第二十八条规定的,由县
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依法予以处罚;拒不改正的,对单位予以公开曝光,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五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法律、法规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