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红河县党建引领扶贫搬迁总结汇报材料工作总结例文
红河县党建引领扶贫搬迁总结汇报材料--工作总结范文
红河县把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贯穿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始终,紧紧围绕“建组织、强服务、促发展”的思路,精准发力、„本人为您整理了《红河县党建引领扶贫搬迁总结汇报材料》,给您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借鉴。
红河县把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贯穿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始终,紧紧围绕 建组织、强服务、促发展 的思路,精准发力、精准施策,提升易地扶贫搬迁点组织力,确保搬迁群众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 一是延伸党建触角,强化基础保障。红河县将党组织建设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按照 贫困户搬迁到哪里、党组织建设就跟进到哪里 的要求,确保党建工作与易地扶贫搬迁同频共振。一是优化组织设置。做好基层党组织优化提升工作,在符合条件的易地搬迁安置点组建党支部,采取联村共建、大村带小村等方式,组建联合党组织或临时党组织,成立党支部 6 个,涵盖搬迁户中党员 368 名,实现党组织全覆盖。二是加强阵地建设。统一规划建设基础阵地设施,依托已建成的 42 个党员活动场所,结合乡镇党校、党员活动室等,建成党员教育阵地集群,不断提升移民搬迁村党组织的单元战斗力。
? 二是建强组织队伍,筑牢战斗堡垒。红河县在建设移民搬迁村党组织的过程中,通过选优配强 两委 班子,完善管理制度,抓实党员管理,筑牢战斗堡垒。一是选优配强班子。采取一村一策的办法,通过包片乡镇干部兼任、所在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双带 能力强的返乡党员试任等方式,努力把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的党员选进村级组织领导班子,打造脱贫致富的 桥头堡。二是完善管理制度。成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建立健全民主议事、民主评议党员、党务村务公开等制度,扎实推进基层民主建设。设置党员活动室、信息公开栏等便民设施,丰富服务内容,密切党群关系。三是抓实党员管理。及时将搬迁党员纳入党组织日常管理,第一时间做好搬迁群众中的党员精准统计和转接,认真落实 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积分管理等基本制度,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
? 三是强化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红河县强化党建引领,将党建融入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中,确保搬迁群众 水土相服,不断增强搬迁群众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一是抓实 党建+产业,统筹流转搬迁群众土地,培育规模化农业产业,实施集体经济强村工程,精准分类施策,强化培训引导,为就业发展铺
好路,让搬迁群众就业有门路、发展有出路,实现产业创收。二是当好发动宣传主力。强化责任担当,认真履职尽责,开展 摸底排查、结对搬迁 服务,进村入户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切实做好搬迁群众的思想工作。通过设岗定责、承诺践诺、结对帮扶和党员志愿服务等,早日实现挪 穷窝、拔 穷根。三是增强移民新村魅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突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帮助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同时,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惠民富民政策,引导群众加快融合步伐,积极主动参与各项工作,凝聚发展合力,共奔小康生活。
?
第二篇:以党建引领精准扶贫
以党建引领精准扶贫
**镇拉拉岭村是十三五国家级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47户,487人。拉拉岭村座落在燕山脚下,位置偏僻,地理条件较差,村民分散居住在三条大沟、十条小沟的三十个自然片区。村集体没有任何经济收入来源。自市总工会驻拉拉岭村脱贫工作组入村以来,把扶贫开发作为村党支部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努力找准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的结合点,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实现了拉拉岭村2017年脱贫出列,全村2017年底脱贫出列143户,481人。
一、坚持支部统揽全局,抓产业上项目,用经济杠杆拉动精准扶贫
一是调优农业结构,通过提高经济效益促进脱贫。驻村工作组与村两委班子积极调研,制定了遵循价值取向和市场规律的农业发展规划,决定在全村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调精调特调优种植结构,减玉米、种板栗、增谷子、扩大杂粮、食用菌等特色经济作物面积,不断扩大绿色食品基地面积,发展优质高效林果业。2016年,驻村工作组向市总工会申请扶贫资金,免费为村民发放4万株板栗苗,2017年又为村民免费发放了1.5万株板栗苗。村内适合栽植板栗的土地已全部栽植上了板栗,并在树下套种了谷子、大豆等精品杂粮,全村共计增加了700多亩板栗,为形成板栗产业,实现长期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大上畜牧养殖类产业项目,通过增强经济实力带动脱贫。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多次召开会议,征求村民意见,决定围绕绒山羊、生猪、溜达鸡等畜牧类养殖,积极发挥拉拉岭地域特色,以合作社牵头,全民发动,充分利用财政资金和工作组扶贫资金上项目,千方百计促进牲畜存栏数扩量、提质、增效,增加村民财政收入。2016年,我村以村集体鹿鸣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为龙头,采取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或自行养殖两种方式,养殖绒山羊920只、生猪172头,贫困户人均增加收入600元。2017年,全村贫困户入股以绒山羊、生猪、肉牛、蚕、柴鸡养殖和中草药种植为主要内容的各养殖、种植合作社,成为股东,并实行保底利益分红,目前,按照入股财政扶贫资金10%的分红已经全部兑现。
三是拓宽增收产业途径。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将我村列入了第一批300KW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目前该项目已经完工,并已并网发电,此项目可使部分贫困户直接受益,同时,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2万元。另外,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积极协调投资商对喇嘛岭上的罗汉洞景观进行修复,并对毗连的蛇仙庙进行重建。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完工,总投资207万元,可作为我村乡村旅游的主要内容,吸引游客前来参观,通过食宿和销售土特产品增加村民收入。
二、突出党员主体地位,强素质提能力,用示范引带推进精准扶贫
一是增强党员责任意识。加大党员教育培训力度,利用
农闲时节和晚上的空闲时间,开展党员“两学一做”活动,由驻村第一书记讲党课,举办党性教育、思想解放教育、廉政建设等专题讲座,让党员干部接受最前沿教育,让每个党员都动起来,主动承担起脱贫攻坚的责任。十九大召开以后,驻村工作组召开全村党员大会,积极宣传十九大精神,驻村第一书记详细讲解了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农村和扶贫的重点内容,并对将十九大精神宣传到村民家中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拆除“双违”和清理“三堆”工作中,村书记和村主任从自家亲属做起,亲自上场,带头拆除“双违”和清理“三堆”。
二是提高党员素质能力。积极借鉴职业教育新方法,为解决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短缺问题,在村活动中心、党员中心户、农业合作社等地方设立教学站点,将农田水利知识、种养殖技术等送到党员群众手中,尤其是专门邀请板栗种植专家给党员进行授课,由党员进行辐射宣传,教育培训其他贫困户,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发挥党员引带示范作用。探索组建村集体主导、村民入股的集体合作社模式,鼓励党员干部主动带头,通过建立产业基地、兴办合作社等形式,带动贫困农户实现分红、务工“双重”收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做到有基础设施建设的地方就有党员牵头,有产业培植壮大的地方就有党员参与,有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就由党员带头顶上去。如我村支委魏文双不等不靠,积极带领本组村民建设扬水站,确保农田增产增收。
三、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打基础固根本,用组织力量推动精准扶贫
我们以建强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为目标,把村级党组织建成扶贫开发的“主心骨”,统筹党建和脱贫攻坚,抓产业、抓项目、抓服务,实现双促进。我们积极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适合本地实际的产业发展模式。以强村富民为目标,以农村党组织为核心,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积极实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一体化发展模式,让党支部成为合作社里贫困户的靠山。同时,我们建立了党组织推动脱贫攻坚机制,开展村务监督,落实“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等工作制度,让党组织站到扶贫开发“前台”;打造带头脱贫攻坚党员队伍,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工作中,我们积极组织党员代表入户走访、调研,开展工作,把扶贫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党员干部的主渠道。
以上就是我们驻村工作组和村党支部在党建引领精准扶贫工作中一些做法和经验,目前,我们村思想统一,全村上下有信心超额完成今年的脱贫任务。
第三篇:党建引领扶贫 助推全面小康
党建引领扶贫 助推全面小康
XX镇依托秀美的山水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民俗风情,坚持党建引领,充分调动群众的内在发展动力,大力推进农民合作社精准扶贫工程,走出了一条发展合作社助推全面小康的新路。
一、“支部+合作社”,抱团发展促脱贫。
XX镇以乡村生态旅游为抓手,创新“支部+合作社”的模式,把党小组建立在专业合作社上,通过党小组来引领专业合作社,推动精准扶贫工作,促进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同时,按照“统一生产,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共建品牌”的机制形成贫困户抱团发展的模式,根据村民特长组织成立农副特产、农家乐、农业生产等各类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对贫困户进行优先考虑,参与专业合作社的村民不仅可以获得工资收入,还可以参与年底分红。
二、“党员+贫困户”,结对帮扶显成效。
XX镇党委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扎实开展“党员+贫困户”的结对共建活动,实现支部联建、党员联育、活动联抓,着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增强党组织脱贫攻坚的凝聚力、战斗力。XX镇黄桑田村因发展现代生态农业需要进行土地流转,一开始民小组的村民不理解土地流转工作,对工作队百般阻难,工作进展缓慢。年逾七旬的老党员老王着急了,连续一个星期每天早上6点就挨家挨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在他的宣传发动下,第二组的村民全部完成了土地流转工作。党员欧阳锡义自己种植舞阳红桃十几亩,并且拥有多年的种植经验,今年他主动结对帮扶其他贫困户利用山地资源种植舞阳红桃,并且手把手传授种植经验,在全村党员大会上他坚定地说:结对贫困户不脱贫,决不罢休。
三、“调研+情民意”,驻村工作实基础。
一是深入调查,了解村情民意。舞阳镇工作队在工作队长的带领下进驻各驻点村后,为了及时的掌握和了解社区内的第一手材料,各队员坚持吃住在村,各自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调查研究。一方面走村串户,深入农家,细致了解村民的热点、难点问题;另一方面听取群众对本村发展的意见、建议及对村班子的评价;再一方面是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需要为他们解决什么问题;二是了解当地民情风俗,地理环境和农民的现状实情。一方面深入到村干部党员、群众家中进行交流座谈,了解村发展计划、经济发展情况、村里急需解决的问题等;另一方面在交流中激发新一届班子成员彻底改变村里的昂扬斗志,使村干部脑海里逐渐形成一副美丽的蓝图,我是村里人,我要为村里的建设做点什么,为村民提出急需解决的事情怎么做等等,二是通过深入调查摸底,整理出村里需要做的事和找准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如:省级贫困村云里社区的村级卫生整治、道路提质改造、饮水工程项目建设等急需做的事,一年多来,整个驻广发工作队共走访农户100余户,与群众交流50余批次,收集意见建议100余条,发现热点难点问题20多个,我们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村情民情党情及三资台帐。三是加强社区基层组织建设。一方面扎实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以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为基本要求,以学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内容,教育和引导党员自觉按照党员标准规范言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进一步树立清风正气,严守政治规矩;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勇于担当作为;进一步提升党员意识,铭记党员身份。另一方加强两委班子队伍建设。加强社区支部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注重完善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和管理,增强带头意识和标杆意识。加强原建制村合并后村干部的相互协作,做到合心合力合拍,真正实现群众大融合,村庄大发展。再一方面加强支部党组织争先创优工作。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进一步推进“四议两公开”工作制度,努力争创优秀支部。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团结协作强、有奉献精神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积极培养社区年轻人加入党组织,严格按照入党程序发展党员,增强社区后备干部力量,让有能力的年轻人进入党组织,多为社区建设服务。
第四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总结
易地扶贫搬迁是开发式扶贫的重要内容,是在贫困地区组织实施的一项重要专项扶贫工程,通过对生存环境恶劣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根本改善其生存和发展环境。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主要涉及茶陵县和炎陵县。**年省发改委下达了茶陵县易地扶贫搬迁投资计划,炎陵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尚未批复。一年来,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一、我市易地扶贫搬迁总体情况
1、工程实施情况。按照扶贫搬迁工作任务,我市茶陵县搬迁移民230户共950人,项目总投资710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57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40万元。截止5月底,项目投资全面完成,完成移民230户950人搬迁安置,建成住房230套共24680平方米,配套完成10米宽主道1.4公里、6米宽支道1.2公里,引水管道工程主管6.2公里、支管4公里,架空输电线路建设10公里,变压器6台,农电入户230户,工程建设成效明显。
2、主要经验和做法。在工程实施中,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一是突出规划引导。根据搬迁村农户的经济基础和承受能力,科学编制“四个规划”,即总体搬迁规划、迁出村土地复垦规划、产业结构调整规划,脱贫致富规划)。布设一个好路网,建设好“三大中心”(村务活动中心、医疗卫生中心、便民商务服务中心)、规划好“五大管线”(电、通讯、有线电视、人饮、排污)。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健全“五项制度”,即建立搬迁对象和补助标准公示制度、基础设施建设招投标制度、补助款发放公开制度、劳务报酬合同约定制度、贫困群众搬迁后致富指标监测制度;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保证资金到位、质量合格、搬迁入住和验收达标。三是加强项目监管。建立了资金专户,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做到用款有申请,拨款有审核,结果有审计。同时,规范项目档案管理,做到档案资料齐全完整,为合理规划、筛选、申报、验收工作提供依据。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一是我市茶陵、炎陵贫困人口多、分布广、贫困程度深。主要集中在高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二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由于暴雨洪水自然灾害频发,我市茶陵县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受损严重,解决贫困群众行路难的任务还很艰巨。三是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落实,资金到位不及时,一定程度影响了项目的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四是部分项目前期工作不细致,规划设计不到位,部分项目区的整体效益不明显。
三、下阶段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体思路
(一)易地扶贫搬迁需求。我市需要易地扶贫搬迁的区域主要是茶陵县和炎陵县贫困人口。我市需要易地扶贫搬迁的人口户数约5150户,约16688人,其中茶陵需要易地搬迁的人口户数为5100户、约16531人,炎陵需要易地搬迁的人口户数为50万户、约157万人。
茶陵县易地搬迁的人口主要位于桃坑乡、湖口镇、浣溪镇、秩堂镇、八团乡、枣市镇、严塘镇、高陇镇、潞水镇、腰陂镇、舲舫等乡镇,这些乡镇大都位于偏远山区,交通闭塞,生产生活设施条件落后,大部分村组道路没有贯通或进行水泥硬化,群众生产、生活出行不便;通讯不畅通,与外界联系渠道少、信息缺乏;河道、农田水污染比较严重,有的地方安全饮用水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同时也存在因重点工程建设,如库区建设、高速公路及铁路建设等导致土地征收、资源减少而影响到群众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的情况。
炎陵需要易地搬迁的人口数量较少,零星存在,其生存条件恶劣,缺电缺水缺路,居住地山高水远,人口素质、文化素质低,致富条件、门路基本没有。
(二)总体思路
1、茶陵县
易地扶贫搬迁思路:采取因地制宜、就地搬迁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通过山区搬迁至城镇区,山上搬迁至山下,高地搬迁至平原地带,环境生态治理保护与移民搬迁相结合,边治理、边搬迁,突出重点区域逐步实施的方式,使移民搬迁实现促进地区产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目的。“十二五”时期,规划搬迁人口户数3975户,约12910人。
可供安置搬迁人口的水、土资源状况。茶陵县域内水资源丰富,将在现有基础上加大水库建设力度和上游水土保持及水源保护等工作力度,以保障全县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全县可供利用的新开发耕地面积为11550亩,可供调整利用的耕地面积为7800亩,十二五期间可供利用新开发耕地面积为7000亩,可供调整利用的耕地面积为3500亩。
资金筹措。主要通过向中央、省市申请财政支持及地方政府、群众自筹等方式来筹集,并通过多种渠道吸引企业、民
间资本参与移民搬迁工作。
2、炎陵县
易地扶贫搬迁思路:本着自愿的原则,多渠道、多元化的方式,加强贫困地区的教育,加强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能力培训,提高人口素质,多渠道筹措资金,以补代促,促进需移民对象自愿移民。搬迁方式采取整体、零星向集镇、工业园搬迁方式和整体、零星就地搬迁的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移民。“十二五”时期,完成50户贫困人口搬迁工作。
可供安置搬迁人口的水、土地资源情况。炎陵县农业人口人均耕地1亩,水资源丰富,是湘江洣水的发源地,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06.5毫米,规划搬迁安置地耕地、水资源都能满足要求。
资金筹措渠道。农村贫困地区移民搬迁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量大,资金需求量大,必须发挥国家、省、县和移民户本身的积极性,四方筹资,加强管理,争取把每一分钱用好。把钱用在刀刃上。筹资比例为7:1:1:1,能较好的调动各方的主观能动性。
四、工作建议
农村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发挥国家、省、市、县和移民户本身的积极性。为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特提出几点建议:
1、建议切实落实国家、省支持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国家和省级层面都制定了支持农村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各相关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政策,确保支持政策到位。同时,由于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自身财力困难,建议提高中央资金的补助标准,落实省财政配套资金,降低县级配套资金。
2、建议加大对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支持力度。株洲炎陵、茶陵是革命老区县,由于历史、自然地理条件等多方面原因,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贫困人口多,返贫致贫因素复杂,易地扶贫搬迁任务长期而艰巨,请求省发改委加大对我市的支持力度。
3、建议加大扶贫机制创新。易地扶贫搬迁需要机制创新,建议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各方参与、合力攻坚”工作长效机制;积极探索扶贫投入增长机制,建立财政资金、信贷资金、社会帮扶资金对片区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
第五篇:县2005年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xx县地处秦巴山区贫困带上,是襄樊市下辖唯一的全山区贫困县,也是全市唯一的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高寒山区、边远地区、多灾地区、特困地区、革命老区、军事禁区于一体。辖11个乡镇261个村,1262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29.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2506户22.96万人,占总人口的80%。全县版土面积3225平方公里,境内山峰林立,沟壑纵横,有158个村地处海拔千米以上的地带,自然条件恶劣,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群众生活极其艰难。自2002年以来,我们抢抓盛市扶贫搬迁政策机遇,对全县7500户近3万人生活在海拔千米以上地的地区的贫困户纳入盛市扶贫搬迁计划,于2002年至~年成功地对高寒山区的3253户13662人实施了搬迁扶贫,使这部分人口彻底告别贫困。截止~年底全县尚有4247户,16420人还待搬迁,由于今年我县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增加了一部分地处滑坡地带的农户,因此我县的搬迁扶贫工作任务相当艰巨。sO100
一、~年扶贫搬迁基本情况
今年省级下达我县375户搬迁计划,市级下达我县550户搬迁计划。由于全县急需搬迁的任务重,我们结合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自我加压,下达各乡镇市级移民搬迁计划900户、省级搬迁扶贫计划450户。为了将这一利民安民工程落到实处,我们依托盛市扶贫搬迁优惠政策,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凝聚社会帮扶合力,强化责任督办,使今年的扶贫搬迁工作稳步推进。根据年初计划,截止11月30日,完成市级移民搬迁986户3936人。省级搬迁扶贫310户1107人,完成比例占72%,即将完工在建140户,占任务的28%。根据我县今年扶贫搬迁工作任务重的实情,我们多方筹资,争取到搬迁扶贫资金计划150万元,目前已到位75万元,其中省扶贫办下达搬迁扶贫专项资金45万元,省财政安排资金30万元。尚有县发改委75万元资金计划还在协调落实中。基于此我们已于10月初下拔落实到各乡镇财政所危改搬迁扶贫资金84.4万元,由各乡镇财政所根据农户搬迁进度,按照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的要求,兑现落实到搬迁的农户。
二、主要做法
(一)界定范围,突出重点搬迁。围绕我县实施的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今年搬迁扶贫我们以重点村为主,突出重点村重点户。年初,我们通过组建重点村包保专班进村入户对~至~年的省定重点村开展普查工作,将重点村需要搬迁的农户逐户登记造册,按照市级搬迁和省级搬迁(危改)两类建立基础性的档案,市级搬迁扶贫我们按照每个重点村村平30户的指标下达计划任务900户,按照优先重点村的原则,由各乡镇以村为单位组织上报实施。将搬迁扶贫作为整村推进扶贫的一项重点项目进行建设。对搬迁的农户的建房进行科学的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扶持政策,在各重点村做好盛市搬迁扶贫政策的宣传和动员,号召农户主动搬迁,提前搬迁,加快了农民搬迁脱贫步伐,加速了我县搬迁扶贫工作进程。
(二)强化领导,凝聚合力搬迁。今年,县委县政府将搬迁扶贫工作纳入全县重点工作进行月办月结,对搬迁工作加大领导力度,成立了由分管扶贫开发工作的书记、县长任组长,扶贫、民政、财政、计划、交通、电力、城建等相关部门组成的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分别成立了由党委政府一把手牵头负责,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扶贫搬迁工作专班,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对搬迁任务实行责任包保,并制定了优惠的扶持政策,聚集各部门帮扶资金,合力投入。加大了扶贫搬迁工作力度。年初,县委、县政府组织扶贫部门,对全县移民搬迁和住危房户进行摸底调查。通过摸底健全了我县1943户特困户住危房,4247户农户居住在高寒边远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地带贫困户的档案。为了解决这部分贫困户的住房和搬迁问题,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实施扶贫搬迁与解决特困户危房相结合,用今明两年时间彻底解决这部分特困农户的住房难。计划今年搬迁解决特困户危房900户。由县扶贫办负责包保450户,县民政局负责包300户,县财政局负责包保50户,县直85个部门负责包保100户。县委县政府将全县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纳入全县重要工作进行一月一通报,一月一办结,年终对各部门实行硬帐硬结,确保了全县扶贫搬迁工作向纵深推进。
(三)以人为本,创新机制搬迁。在扶贫搬迁工作中始终坚持群众自愿,扶真贫的原则。在搬迁对象的确定上,必须是真正的贫困户,必须由本人先提出书面申请;在安置方式上,由农户自主选择搬迁类型,能集中搬迁的就集中搬迁,能分散搬迁的就分散搬迁;在建房标准上,由农户根据自身经济状况确定,能建楼房的建楼房,能建经济实用房的建经济实用房。在安置的选址上,由各乡镇、村根据镇、村建设规划自行选址。在搬迁方式上重点采取四种搬迁模式:一是实行梯度搬迁。鼓励低山、河边的农户进城经商给予适当补贴,将其房屋和士地等低价转让给中高山地带的搬迁农户。二是集中安置搬迁。今年实施的第二批15个整村推进重点村下达了900户市级搬迁计划、400户省级搬迁计划,大部分都要求实行集中安置。三是危改扶贫搬迁,~年县委、县政府决定,以扶贫、民政、财政为主,县直各部门全体动员对全县900户住危房户实施危改扶贫搬迁,目前已完成80%特困户的危房改造。四是分散扶贫搬迁,去年全县分散搬迁713户,仅重点村曾家垭村一年就搬迁25户。今年,在全县实施整村推进的重点村实施分散搬迁986户。在组织实施工作中我们坚持四个结合。一是将省级搬迁和我县实施的危改搬迁有机结合同步实施。确保盛市级搬迁1000户和县委450户的危改搬迁任务落到实处。二是将搬迁扶贫工作与整村推进扶贫工作相结合。将搬迁扶贫作为整村推进扶贫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项目进行建设。有效地推动了重点村的资金投入和工程建设力度。三是将搬迁扶贫工程与产业化扶贫相结合。在集中搬迁的重点村扶持建设规模化的茶叶、桑叶基地,促进搬迁农户发展产业脱贫。四是将扶贫搬迁与退根还林政策相结合。对搬迁的农户原有的田地进行退耕还林,既使农户享受了政策待遇,又起到天然林保护的作用。
(四)规范程序,政策激励搬迁。为了使扶贫搬迁工作
科学、严谨、细致真正成为安民富民的一项重要工程,我们通过规范搬迁扶贫工作申报程序,夯实搬迁扶贫基础工作,以政策为引导,对搬迁扶贫工作阳光操作,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农民参与搬迁扶贫工作的极积性。在搬迁前,做到“三表”齐全。年初,由扶贫办与各乡镇政府组织专班进村入户进行摸底调查,认真填写搬迁贫困户基本情况登记表、户主申请表、并由村委会签批意见,报乡镇党委政府批准同意后,以乡镇为单位向扶贫办上报搬迁实施计划申请和报表。确保了扶贫搬迁户的真实性和严密性。在搬迁实施过程中做到“三公开”。一是公开搬迁扶持对象标准。对纳入市级搬迁扶贫扶持对象的标准是生活在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高寒边远区,水库淹没区,资源匮乏区和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地区的,靠自身难以脱贫的贫困农户。对纳入省级扶贫搬迁户同我县实施的危改工作相结合,介定对象是住草房、石板房的,房屋屋面严重腐朽不能遮风档雨的,墙体严重倾斜的,无安全感的贫困农户;二是公开搬迁扶贫政策。将扶贫搬迁政策宣传到村到户。按照市级搬迁每户给予1000元的补助政策。省级搬迁户按人口给予补助,1至2户人的补助2000元,3人户的补助3000元,4人户的补助4000元,5人以上户的补助5000元;三是项目资金公开。根据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式的实施意见,今年8月对~年省级搬迁的450户和~年市级搬迁扶贫的713户项目资金通过《今日xx》在全县进行了为期10天公告公式,将搬迁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式到户。以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使搬迁扶贫工作公开透明。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洪涝灾害影响农户危改搬迁进度。今年8至9月连续两个多月的强降雨,使农户的危房改造工程滞后,同时,一部分已建起的新房的农户受到地质滑坡的影响又重沦为危房,给危房改造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二)部分农户外出打工,危房改造启动慢。在我县农村农户建一栋楼房需投入资金5—6万元,而每户的扶持只有4000元左右,面对如此巨大的投入,贫困户由于没有自我投入,而政策扶持有限。为了能够建房,农户在没有其它经济来源的情况下,只有靠外出打工挣钱建房,为此不能尽快启动建设。目前在建的农户有80%就属于这种情况。
(三)资金筹集到位晚,资金及时到位迟缓。由于扶贫搬迁是年初组织实施,到年尾时才兑现补助资金,从搬迁实施到项目申报下达到县运转周期太长,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搬迁农户在实施搬迁中缺乏建设和启动资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户的搬迁积极性。今年,省级下达搬迁资金计划是扶贫资金45万元,财政资金30万元,计划资金75万元。现在,扶贫和财政资金已到位并下拨,但计划部门并不承认有搬迁任务,致使资金不能到位。经过多方筹集,还差89.3万元的资金。目前,搬迁扶贫工作已面临着验收考核,我们虽然通过组织专班多次深入农户未声明行督办,但资金筹集不能及时到位使搬迁扶贫工作的难度加大。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下一步搬迁扶贫工作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确保今年的移民搬迁工作任务~完成。
(一)加强督导,确保进度。组织重点村包保专班进村入户开展督导。做好移民搬迁工作组织领导,协调解决移民搬迁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进展缓慢的搬迁户,督办进度。继续抓好盛市移民搬迁工作的月督办、月通报,确保搬迁工作任务~完成。
(二)加强资金的筹措力度,确保资金足额到位。加大部门协力配合力度,积极筹措资金。认真落实好中央、盛市、县关于搬贫搬迁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对争取到位的扶贫资金,及时兑现落实到户。同时对已下拔的搬迁扶贫资金,开展一次督查,确保资金及时下拔到农户。
(三)妥善安置搬迁户,确保农户安居乐业。对移民搬迁的农户,由城建、公安、水利、教育等相关部门做好支持,当地的党委政府和村支两委及时地解决好搬迁户的“三通一平”问题,使农户在行路、通讯、用水、用电方面得到有效解决。引导和扶持搬迁户发展特色产业,或从事第三产业,解决生活来源问题,使搬迁农户能够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利用现有扶贫政策,对搬迁的农户从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等方面给于优先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