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15篇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1一、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及趋势分析
我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是地陷、地裂、崩塌以及河道淤塞、塌岸。其中奋斗煤是地陷、地裂主要分布区,西山采石场主采区、铁路沿线山体是崩塌隐患的重点区域。以往发生的地质灾害主要是山体滑坡,规模较小。今年铁路沿线已发生山体滑坡达到了中型。其次公路沿线沙坑、铁路沿线的水沟、逊比拉河、北卧牛河及其两岸因大量采砂、采金,造成的河道淤塞及塌岸也表现较为突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难度较大,形成严重地质灾害隐患,并有加剧的趋势。
根据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以及历年汛期地质灾害的特点分析,我局确定了三处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1、奋斗煤矿的地陷分布集中,地裂也明显加宽,个别处距生产生活设施较近给附近人民生活造成不安全隐患,列为重点预防区。
2、西山采石场主采区矿体开采落差达40多米,易造成崩塌或滑坡发生。
3、铁路沿线山体落差高,出露的上部覆盖的松散层(残破积层和全风化层)、岩石风化在汛期更易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工作措施
(一)抓好全省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落实。
为切实抓好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效快速的落实“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任务,会后我局及时向县政府汇报了会议内容,重点强调了会议的任务和要求,并召开全局职工会议,传达了会议精神。贯彻会议精神和要求,汛期到来之前我们迅速做好了防灾落实工作。
(二)做好宣传
我们在汛期前、中都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加强地质
灾害防治工作的目的、意义和要求。特别是“4.22”世界地球日,我们围绕“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的主题,采取电视字幕、宣传车、现场咨询等方式进行宣传,做到家喻户哓,重点防御区要做到人人明白。
(三)、加强领导
编制了《20xx年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报县政府审批备案,同时编制了《20xx年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已报县政府和市局备案。
在“应急预案”中明确成立了**县地质灾害防灾指挥部,总指挥由县人民政府县长担任;常务指挥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担任;副指挥由县人武部部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担任。指挥部成员由各相关局局长担任。统筹规范和指导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对突发性地质灾害防灾救灾工作责任落实到位,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应急分队等工作机构。
由于工作和人员的不定期变动,我们及时调整、充实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机构,配齐人员,各负其责,切实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
(四)、完善制度
建立了《地质灾害值班制度》、《地质灾害巡查制度》、《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并张贴上墙。到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检查,要求地质灾害重点防预区建立了相关制度、防灾预案、监测记录;地质灾害危险处建立了警示标志,做好群测群防,使地质灾害防患于未然。
(五)、责任到位
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把宣传工作做到矿山企业,把矿山企业业主及采矿工作组织起来让他们随时监测各自采区的汛情和险情,责任到人,发挥群防体系功能。重点监测和防治区,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制定地质防灾应对和措施等,以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六)、加大检查力度
在5月20日对全县地质灾害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清查,并整理备案,划分重点防治区,重点监测区,其中:**县奋斗乡煤矿地陷为重点监测区,我们在煤矿建立了监测点,负责对地陷异常的监测记录工作,北黑铁路清溪站174公里附近及平顶等沿线为重点防治区,我们与地方铁路积极沟通,通力合作,在汛期前开展以消除隐患为主的大排查和综合治理工作,小金沟砂金过采区,西山采石场、202国道**县至辰清段沿线废弃矿山和山体滑坡也被列为重点监测区,在各个重点隐患监测区我们都指定专人负责。对全县的采矿、探矿活动进行了全面检查,治止乱采滥挖破坏地质环境的现象发生。
(七)、争取项目资金
我局积极申报地质灾害治理项目2个,即《g202国道**一辰清段废弃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及综合治理》和《**县砂金过采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水资源开发》。向上级部门争取灾害治理资金,从根本上对地质灾害进行治理。同时加强重点区的宣传、教育工作,指定专人负责监测、预报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
1、宣传工作还不到位,宣传有死角。
2、有些防治点的防治工作还不到位。
3、缺少专项资金和必要的设备。
4、环境监测站尚未建立,很多监测项目难以开展。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2为进一步加强20xx年度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到早安排、早部署,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3月2日至3月6日,我局联合技术协作单位——地矿眉山工程勘察院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防治工作落实情况大检查。检查组分为2个小组、总计出动36人次,对全区所有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展检查督导。此次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各乡镇地质灾害点统计情况及地质灾害隐患点排(巡)查、“两卡一表”编制落实情况;应急演练开展情况;各地质灾害隐患点警示标识设置、专职监测设备维护及运行情况;各地质灾害隐患点专职监测员巡查、检查履职情况。具体检查情况如下:
一、各乡镇地质灾害点统计情况及地质灾害隐患点排(巡)查
在此次检查中全区无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既有地质灾害隐患点无变形加剧情况,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总计189个,威胁户数共计1584户,威胁人数共计6037人。
在对已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巡)查的同时,还对各乡镇村民新报的疑似灾点进行逐点踏勘、确认(照片2),并向村民讲解了地灾识别的基础知识。经过对疑似灾点的逐各踏勘、确认后,未发现有新增灾点。
二、“两卡一表”编制落实情况
区19个乡镇中,望鱼乡已完成地质灾害工作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及防灾预案的编制,并已完成全部发放(照片3);观化乡、对岩镇“两卡一表”已编制完成,确保3月10日发放;沙坪镇、合江镇、南郊乡“两卡一表”已编制完成,确保3月15日发放;其余乡镇及街道办事处两卡一表均在编制过程中,并承诺将在3月27日之前完成编制并发放。检查组成员要求在“两卡一表”编制完成后,要组织专人将其发放到灾害点上的每家每户,并现场监督,确保“两卡一表”张贴在每家门口醒目位置。
三、各地质灾害隐患点警示标识设置、专职监测设备维护及运行情况
检查组对各乡镇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警示标识设置、专职监测设备维护及运行情况进行了随机抽查,部分点存在标识牌放置不当,如凤鸣乡顺河山庄对面滑坡;标识牌固定装置已损坏,如对岩镇拢阳村4组陈家边滑坡;受雨水冲刷,警示牌上字迹不清晰,如观化乡上横村3组水晶坎不稳定斜坡(照片4、5)。20xx年新的警示标识设置即将发放,各乡镇府、街道办事处应高度重视并合理规范地将警示标识放置于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检查组对所到的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发放的对讲机、警报器等装置进行了检查,确保对讲机能够保持通讯,警报器能及时报警疏散人群。
四、下一步安排
1、高度重视、落实措施。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务必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灾预警工作,一定要将地质灾害防治作为当前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来抓。做到早安排、早部署,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2、加强值守、迅速反应。认真做好值班、值守工作,保障24小时通讯畅通,督促值班人员按要求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做好防灾预警信息的上传下达、突发灾情的信息收集和汇报工作。
3、强化防灾、力保安全。加强监测人员的日常管理和督促,要求监测员做好“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的日常监测预警工作。继续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力度,做到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受威胁群众全面了解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及报警方式、撤离路线、安置地点等。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3xxxx年,我市气候异常,1-5月全市降水偏多8.6%,6月降水比往年同期偏多14.3%。特别是6月上旬经历了两轮强降雨,造成我市地质灾害频发多发,全年共发生达到省厅要求的上报规模的地质灾害30处,直接经济损失1585余万元。在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踏踏实实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xxxx年工作情况
(一)提前部署,核实地灾家底。
通过开展汛前排查工作,编制了《株洲市xxxx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方案》确定了全市23处市级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并对各个隐患点落实了相关防治责任主体。与技术单位签订了技术服务协议,确保了技术支撑力量。摸清了家底,查明全市至xx19年底共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1401处,逐点更新了群测群防人员信息,做到了每个隐患点的防灾责任落到了实处。(二)坚持各项制度,夯实基础工作。
组织开展全市地质灾害汛前排查、汛中巡查;主汛期坚持24小时领导带班、专人值班制度,有效夯实了各项基础工作。积极开展应急调查处置工作,今年接到上报的98处地质现象全部调查到位,发生的30地质灾害灾险情全部处置到位;开展局党组成员巡视督查工作,全部党组成员汛期分片下到每个县市区开展地质灾害巡视督查。(三)加强预警,完善并发挥群测群防网络作用。
全年与市气象联合会商会发布27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6期雨量提示信息及12期气象专题。年初,对全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地质环境管理人员进行了进一步核实和更新,完善了我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向群测群防人员发送短信预警24000余条,有效地指导群测群防人员进行防灾避险工作。(四)加强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管理。
目前我市xx19-xxxx年省级以上资金治理项目8个:除炎陵县霞阳镇草坪村新屋组滑坡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只开展应急处置外,其他7个项目均已开工建设,工程量完成80%以上,预计年底均可完成项目施工任务。炎陵县霞阳镇草坪村新屋组滑坡地质灾害治理项目设计预算1500余万元,省级以上到位资金仅501万元,县级财政补充资金不到位,因此不具备开工招标条件。炎陵县自然资源局已做削坡减载应急处置,费用100余万元,项目仍处于观察期。6月15-17日、10月16-18日开展对两次各县市区地质灾害在建项目的检查督查。(五)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工作。
结合“4.22”、“5.12”、等时间节点开展了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在株洲日报、红网等媒体发布了两期地质灾害专栏。5月13日,配合省厅在芦淞区新谭社区开展了地质灾害宣传进社区以及应急演练活动,参加人数约100人;攸县与应急部门一起开展了山洪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参演人数xx0余人。(六)开展地下水监测。
我市有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站点43个,今年我站继续与技术单位416队签订合作协议,完成了监测设备的校测、看护人员的确定以及丰水、枯水期的水质抽检化验工作,12月11日省厅组织了xxxx年地下水项目审查验收工作,顺利通过省厅验收,株洲被评为优秀等次。二、存在的问题
(一)地质灾害治理经费不足。
各地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经费严重不足,没有设立地质灾害防治基金,造成地质灾害治理资金存在很大的缺口。(二)后勤保障急需解决。
机构改革后面临人员不足、各地没有配备地质灾害应急专用车辆以及汛期值班补助发放无依据等问题,严重掣肘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基础工作。(三)地下水监测站点损毁严重。
地下水监测站点在建设之初就缺乏与规划的紧密衔接,造成因城市建设损毁严重,43个站点目前已损毁8个,损毁后确认责任方调查取证困难或是责任方承担相应义务不力,我们缺乏相应的强制措施。三、xxxx年工作打算
xxxx年将在省厅地质灾害“两库两预警两提升”工程的引领下,着重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理顺与应急部门的职责分工。
目前,应急部门组建不久,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职责职能没有完全厘清。我站要配合市局一起主动协调,分清职责职能,力争自然资源与规划部门和应急部门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分工协作,形成合力。(二)配合做好“两库”建库工作。
按照省厅要求,做好指导与协调工作,保证技术单位做好地质灾害1:10000详细调查试点工作以及农村住房地质灾害隐患和城镇发展边界内重要地质灾害隐患调查数据库的建库工作,全面掌握我市地质灾害的分布以及变化情况,为下一步消除隐患打牢基础。(三)全力实施好治理搬迁以及应急处置项目。
每年省厅将下达我市3个或以上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及搬迁项目,同时,将分解下达各地的应急处置工作任务。我们将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各县市区实施好治理搬迁项目,落实完成应急处置工作任务,从根本上消除一批隐患。(四)进一步提升地质灾害监测水平。
按照省厅部署,xxxx年全省要建成1170处普适型预警监测设备,我市也安排了50处的工作任务,并且规定了时间节点,要求在xxxx年汛期来临之前完成,我们要严格按照省厅的要求完成任务。同时,xxxx年综合型监测预警设备也要在省厅要求的时间内完成设备安装调试。(五)进一步提高预警预报精细化水平。
据悉,气象部门正在研发网格化系统,xxxx年我们将与气象部门一道,在地质灾害“两库”成果基础上,结合精细化网格系统,对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精度和广度提出更高要求,做到预警更有针对性、更具指导性。(六)做好水资源调查监测工作。
按照国家部署,从xxxx年开始,国家将把水资源调查评价的职责职能全部放到自然资源部门,包括地表水以及地下水的水位、水温以及水质的监测调查,国家也将加大对水资源监测站点的建设力度,将增加一批新站点的建设。我们要根据国家的部署,配合做好新设站点的选点以及建设工作,同时,要针对更加严格的水资源考核补足工作的短板,加大对监测站点的保护力度,确保每年顺利通过各项考核。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42012年,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县市、州级各有关部门狠抓基层操作层面和预案点防灾工作落实,有效提升了全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整体水平,全州共成功避让72起地质灾害,提前疏散转移9500人,避免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2425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4020万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明显。
2012年,全州共发生地质灾害236起,造成86人死亡或失踪(其中大型水电站建设施工区内外70名,公路沿线乘客及行人9名)、1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9464.2万元;发生险情96处,威胁7056人生命和12477.5万元财产安全。面对严峻的形势、繁重的任务和重大的责任,全州上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着眼民生,努力抓好生命工程,切实把工作落实到基层,落实到操作层面。
(一)结合实际,构建“政府主体、部门配合、群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
一是明确政府责任主体。州政府将地灾防治工作、经费投入、机构建设等纳入对各县市政府的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内容,明确17县市政府是县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主体,县市长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政府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政府主要负责人或分管领导担任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有效保证了责任主体的落实。二是明确部门职责任务,实现地灾工作系统抓。州政府明确了应急、国土资源、气象等州级35个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组织、协调、督促、指导的任务和隐患排查、抢险救援等工作中的职责,并延伸到县市、乡镇政府、村社组织、厂矿企业、医院、学校等,建立了全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体系,为监测预警体系高效运行奠定了基础。三是防灾责任和工作层层落实。逐点落实了2584个预案点的第一、第二、第三责任人和监测人,按层级、分行业将防灾责任和工作逐点分解落实到县市、乡镇政府,落实到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单位、具体监测预警人员。动态管理防灾预案,全州预案点总数增加到3051处,并实现全面布控。(二)注重实效,落实操作层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一是加强巡查排查,落实防灾预案内容。全面推动17县市和州级相关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再排查和防灾责任、工作、措施落实选定监测预警人员2932名,落实了监测补助,实现了由“义务监测”到“责任监测”的转变。二是加强值班值守,及时处置发布预警信息。全州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制度,随时处置、发布报送预警信息和灾情、险情信息。对各乡镇、各厂矿企业领导带班值班和人员在岗情况进行20余轮次抽查,4次印发抽查情况通报,有效促进了基层防灾工作的落实。三是深入推进宣传培训和避险演练。全州以推广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和应急能力为目标,逐步将宣传培训推向深入。基层干部、监测人员、广大群众以及工矿企业职工积极参与国土资源等部门组织的宣传培训活动。全州共组织集中培训711场次,参训人员11.6万余人次;组织开展应急避险演练1744点次,参加人员近20万名;建成应急避险场所985个,可容纳13万余人,供在重要灾害性天气到来前紧急避让。四是加强督导检查,强化防灾责任和措施落实。共组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督导检查91次,有力、有效促进了责任、工作和措施落实。五是基层防灾工作全面加强并取得明显成效。全州投入力量1800余人次,组织应急排查122轮次,通过大量的宣传培训、避险演练等基础工作,普及了政策法规、监测方法、预警手段、信息报送、组织疏散转移等方法和技能,广大干部群众识灾、防灾、避灾、救灾能力明显提高,主动参与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自觉性明显增强,防灾避灾成效明显。宁南“6.28”特大泥石流灾害防灾避险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袁正武、胡拉子等5名监测员和村组干部受到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通报表彰奖励;XX县国土资源局罗文英同志被评为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进个人;XX县额尼乡阿坡洛村村委会主任麦吉伍达在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表彰电视电话会议上作交流发言;XX县黎安乡拉马日祖等3名全国优秀群测群防监测员专程赴京参加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表彰会议。(三)强力推进避让搬迁和工程治理,从源头消除灾害威胁。
加大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工作力度,并把地质灾害防治与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生态移民、新农村建设、彝家新寨建设等有机结合,整合政策、打捆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了地质灾害危险区群众搬迁避让。全年争取并完成了1987户避险搬迁安置任务,新立项实施重大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96个、中小型应急排危除险项目44个。通过立项并安排中央和省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实施地质灾害治理、矿山恢复治理、地质遗迹保护等工程110余项,工程投资总额超过5亿元。安排190万元专项补助开展XX县城区地质环境安全问题综合调查评价工作。(四)狠抓应急抢险救援,努力减轻和规避灾害损失。
盐源“6.24”地震、锦屏“8.30”泥石流、喜德“8.31”洪涝、卡杨“9.27”泥石流等重大灾情发生后,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庚即带领州应急办、州国土资源局等州级部门赶赴灾区,组织指挥抢险救援,组织专业队伍开展应急调查、隐患排查,指导建立防灾预案,落实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员,努力避免次生灾害造成新的损失,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五)着力改进方法,着手制度建设,努力构建长效机制。
始终注重工作方法的改进和经验的总结,将好的经验和工作方法上升为制度和规定,以促进地灾防治工作长效机制建设。一是建立并执行奖励与问责制度。《凉山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奖励与问责办法(试行)》的实施,调动了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单位、村组等基层组织、各预案点监测人主动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积极性,为全州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建设打下了基础。《办法》实施以来,州政府已安排439万元资金,对防灾工作先进单位、成功避险案例相关责任人和监测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对在卡杨电站施工区“9.27”群发泥石流地质灾害造成较大人员伤亡事故负有责任的二滩建设咨询公司卡杨管理中心、中铁21局等项目业主及施工单位处以罚款。二是编制县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科学有序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部省安排实施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以及补充调查、应急调查、应急排查等工作的基础上,17县市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委托资质单位编制完成了县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规划(2012—2020),州国土资源局已组织专家审查、县市政府批准,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为争取项目支持,科学、有序开展全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技术依据。三是变义务为责任,全面建立汛期专职监测员制度。州政府行文明确了省、州级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的监测补助经费不低于每月500元。全额分解下拨792.3万元监测补助经费,有力促进了从“义务监测”到“责任监测”的转变,充分调动了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是强化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落实矿山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对州审批立项的建设项目在立项和可行性研究阶段强制执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累计已征收入库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1.07亿元,对工程活动引发灾害起到了遏制作用。五是强化宣传,构建全民关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舆论氛围。通过报刊、电视、网站等多种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地质灾害的危害、防灾措施、避让方式,实时报道防灾工作动态、工作成效,努力构筑全民关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舆论氛围。(一)地质灾害点多面广,防灾工作任务艰巨。
我州地质环境脆弱,地质构造复杂,岩层破碎,江河纵横,山高谷深,地形切割大,是全省地质灾害最高发、最易发区,全州已发现并建立了防灾预案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多达3051处,且每年新增隐患点150处以上,加之人类工程活动逐年加剧、极端灾害性气象条件频繁出现,全州防灾工作形势非常严峻,任务异常艰巨,责任十分重大。(二)工程建设项目和矿山地质灾害防治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通过近年艰苦的基础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基层干部和地质灾害危险区广大群众防灾意识和能力逐年增强,但是,水电工程、公路建设、矿业开发等在建项目多,施工战线长,时间跨度大,且大都在高山峡谷中,业主和施工人员识灾防灾的意识差,缺乏深山峡谷中山地灾害防治常识、监测预警技能和有效的临灾处置手段,有较多的建设项目和矿山还未建立防灾预案和应急预案,未明确专门监测预警和值班值守人员,防灾责任、制度、措施落实不完全到位,特别是临时营地和施工场地选址不当,雨情、水情、灾情信息传递不通畅,报送不规范、不及时,存在较多隐忧。(三)众多地质灾害险情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
根据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我州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尚有1.2万余户农户需要搬迁,因经费不足或难以找到适宜生存的土地和宅基地而不能及时搬迁;一些中小型地质灾害隐患因地方财力限制而难以在短时间内实施。一些危险区内群众将长期受到威胁。(四)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滞后。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少、任务重的矛盾十分突出,州及各县市普遍存在专职人员不足,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工作缺乏连续性和无法延续、深入等问题。除木里、普格两县地环机构和编制还存在较大欠账外,其余县市地环机构和编制虽已基本落实,但专职人员大多不能及时到位,目前17县市专职从事地环工作的人员仅25人,兼职人员31名。工作所需专业技术人员难以招录或因待遇、职称等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而难以留下。(五)认识有待提高,经费保障不足。
一些地方和行业,尤其是一些乡镇以下政府和建设、施工单位没有切实履行防灾职责,未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和应急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甚至监测人员补助和通信费还无着落,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基层工作的顺利开展。(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进一步提高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认识,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立足于党政“两个一把手”和部门“一把手”认识的提高和责任的落实。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升到“生命工程”的高度,列入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和措施。(二)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部门联动。
各相关部门在同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加强雨情、水情会商和信息处理与发布,突出隐患排查巡查,强化监测预警,立足于实用、管用,完善防灾预案和应急预案,健全群测群防网络体系。突出灾前防范、灾中应急、灾后复核等各阶段、各环节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三)进一步加强防灾知识宣传培训和应急避险演练。
认真总结推广近年来成功预警并避让地质灾害典型案例的作法与经验,进一步强化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和预案演练,努力提升广大干部群众主动识灾、报灾、防灾、避灾、救灾的意识和能力,夯实基层防灾工作基础。加快重要隐患点避险场所建设,落实汛期专职监测员制度。地企联动,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不留死角。(四)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
州政府已确定2013年为全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构建设年,各县市务必按照《中共凉山州委机构编制办公室凉山州国土资源局关于设立县(市)地质环境监测站的通知》(凉编办〔2010〕103号要求,设立地环机构、核足编制、明确职责、保障经费,面向社会公开招录、选调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专职地环工作人员,配置专业设备仪器,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水平和应急抢险能力。推广宁南、德昌等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做法与经验,抓好、用足国家防总建设县市山洪地质灾害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的历史性机遇,各县市政府牵头,整合应急、水务、气象、国土资源等部门资源与信息,将其建设成为集综合信息于一体的多功能自动监测与应急指挥系统。各县市要切实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应急抢险经费等纳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保障工作顺利开展。(五)进一步强化措施,督促大中型水电、矿山等工程建设业主和施工单位切实履行地质环境保护和地灾防治法定义务。
组织相关部门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安全生产法》、《防洪法》等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以及防灾目标责任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加强对矿业、水电开发、路桥建设、城乡建设、盲目迁徙、毁林开荒等活动的监管,督促建设业主和施工单位、基层组织切实履行地质环境保护和地灾防治法定义务和监管责任,督促落实建设项目防灾措施,及时查处违反《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法规的行为,同时,打捆用好各种支持政策和补助资金,保护、修复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从源头上减少地质灾害发生几率,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六)认真组织实施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
各地要认真落实省政府“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实到操作层面”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避让在先”的工作原则,立足于“防”,重点在“避”上下功夫,认真组织实施2398户避险搬迁安置、66处治理、40处应急排危除险等工程项目。国土资源等部门积极工作,主动作为,超前谋划,进一步争取部省治理工程立项等政策和资金支持。(七)认真组织编制“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省政府已将市州“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列入了2012年对市州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要求2012年底前向省国土资源厅提交规划成果,并作为省安排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立项和经费支持的依据。我州“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因经费尚未落实还处于准备阶段,尽快组织编制凉山州“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工作势在必行。州国土资源局要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务必在年内组织完成全州“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审查和报送工作。同时,指导17县市实施修编县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八)加强地热和矿泉水资源管理,开展城区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
州地质环境监测站要进一步加强与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按照核定职责和省国土资源厅的要求,共同加强对地热、矿泉水和地下水资源的监管。2013年恢复对西昌城区开展地下水动态监测,启动XX县城区等重点区域的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2014年全面启动全州重要城区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指导地下水的合理开发、保护和管理,为建设美好家园提供地下水动态变化依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520xx年以来,安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关心指导下,积极努力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现将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我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安监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杨德君担任组长,副局长沈天义任副组长,各股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安监局综合股,负责开展安监局行业领域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提前谋划,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为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安监局提前部署,研究制定了《20xx年汛期地质灾害工作方案》及《20xx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下发至各股室和辖区内各相关企业,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地质灾害和汛期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开展汛前地质灾害等安全生产自查工作,做到超前预防有力、严密防控到位,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准备。
三、加强安全宣传
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基础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普及,并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对行业企业进行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员工的自我防御意识和自救能力,克服松懈麻痹思想,有情况及时上报,形成群测群防的工作格局。
四、加强地灾防治值班值守
安监局认真制定并执行了汛期值班带班制度、险情巡查制度、灾情速报制度;严格按要求开展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有效确保了汛期及时收集上报行业领域内地灾信息。
五、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安全检查
安监局认真分析我区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形势,列出工作内容,把握监管重点,加强对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企业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按照检查方案,安监局重点检查了四川永晟化工有限公司、中石油新店加油站、XX市汇泽建材有限公司、XX市永恒机砖制造有限公司等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及非煤矿山企业汛期安全工作。重点查看了企业安排部署汛期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汛期应急预案制定、应急演练情况、应急救援物资储备情况等,督促企业做好应急预案修订和应急避险演练工作,加强汛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加强值班值守。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6xxxx年我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级相关部门有关防汛减灾的工作部署,全面落实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的履职要求,重点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监测、预防工作,以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核心,始终把防灾减灾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有力保障全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发扬成效、弥补缺失现将我镇xxxx年来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内容
1.加强人员管理,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做到书记、镇长不同时离开辖区,做好xx小时值班值守。
2.加强对地质灾害区域的排查,按上级要求不定期对灾害点位进行走访监测管理,将排查出的异常情况进行记录并上报。全镇x个监测点位x名监测员,坚决做到事实监测预防。
3.镇党委、政府研究制定了《xxxx年汛期地质灾害工作方案》及《xxxx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一是与各村签订了地灾目标责任书;二是进一步加强物资储备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物资储备情况及物资分类贴牌和出入库台账的建立;三是成立应急抢险队伍,明确队伍的分工及职责,各村成立应急抢险民兵队伍。
4.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信息处置和预警机制工作。
二是收到上级重要批示文件时,及时做好了上传下达的工作,确保传达学习精准,增添措施有效、保障落实到位。
三是做好值班值守工作,实事求是详细记录值班人员去向、天气、来文来电及处理落实等情况。
二、采取措施
(一)按照市国土资源局对我镇x个监测点的分类定级,根据监测点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应急预案;
按照相关工作要求,庚即认真组织应急演练,积极实施主动避险。(二)截止目前(x月xx日-x月xx日止),主汛期以来临,通过微信平台传达汛期及天气进行预报转发,我镇为了安全度汛进行了全面排查,共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xx处,较严重的有x处,已整改x处,发放宣传手册xxxx余份,发放群众防灾避险明白卡xx份,竖立地质灾害警示标志xx处。
开展汛期安全排查以来,我镇统共全面排查整治xxx处隐患点。三、下一步计划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镇将继续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安全度汛的各项规定,继续深入开展排查整治工作,坚决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认真做好汛期值班值守和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始终绷紧汛期地质灾害工作这根弦,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7害防治方案的要求,我镇深入扎实地开展了20xx年度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科学制定防治方案,严格落实防灾责任,不断完善防治措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我镇地处黄土高原,是地质灾害多发地,每年5—10月雨季属重点检测和防范期。我镇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4余处,主要分布于石井村,威胁农户2户、12人,型主要为滑坡、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崩塌。我镇未发生一起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
针对我镇地灾的基本情况,我镇认真贯彻执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群策群防”的防御工作方针,市镇村三级密切配合,周密部署,精心安排,认真贯彻省、市会议精神和各项工作要求,将我镇地灾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我镇历来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一把手为组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地质灾害防治工
作领导小组,并根据人事变动及时调整充实了领导机构,确保地灾防治工作高效开展。各村也相应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同时,在今年初,我镇与市政府、各村签订了地灾防治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
(二)制定各项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有效防范地质灾害。
为提高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下发了《20xx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修改完善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召开工作会议,对全镇地灾防治工作进行早安排早部署,下发了防治方案和预案,充分做好动员工作。各村也结合排查、巡查工作成果,制定了村级年度防治方案,群众转移方案。
(三)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范警示工作,提高群众防灾意识。
为使地灾防治宣传人人皆知、家喻户晓,切实增强广大群众防灾、避灾、减灾的意识。一是积极组织监测责任人、监测人员参加培训,一方面多次组织监测责任人、监测人员到市国土局参加相关的培训,另一方面我镇也召开了全镇地质灾害责任人的培训会,现场会及具体工作安排会等。通过培训监测责任人、监测人掌握了监测方法和临灾预警方法,增强了群众防灾意识和识别地灾的能力。二是发放各种宣传资料到各村各户。在汛期来临之前,各村将两种明白卡迅速发放到每户群众家中,并张贴在墙上,将宣传画张贴到地质
灾害易发区等地方,将包括地质灾害基本情况、预警信号、转移路线、避险地点等内容的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卡和防灾明白卡发放到所有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单位和群众手中,同时对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置了警示宣传牌,划定了危险区。发放了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手册和张贴画300余张;发放了地质灾害监测记录本40本,防灾工作明白卡10份,防灾避险明白卡5份。三是为了增强村民避灾实战能力,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我镇按照全市地质灾害应急要求认真贯彻和落实。
(四)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增强应急反应能力。
1、建立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管网络。结合实际,镇上成立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巡查组,在雨季进行流动巡查。镇上还设立了专门值班电话,并已上报县安监局,值班人员认真做好了每日值班记录和按时零汇报制度。各村根据本村的具体情况,落实地质灾害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确定了14名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对监测点每天进行监管巡查,根据地质灾害发生类型设立警示牌,做好监测记录。同时,保持信息畅通,及时将上级新的方法、措施传达给一线工作人员,将一线工作人员的经验传播出去。
2、做好汛期灾害应急调查准备,建立健全灾情速报制,确保灾情及时准确上报。村巡查人员定期和不定期进行隐患排查和危险区域巡查,发现险情及时上报。各监测点经监测有
重大险情发生时,5分钟内上报镇政府,镇政府立即采取应急防灾减灾措施,同时立即上报县安监局。镇应急指挥长及时赶赴现场,视情况启动应急预案。
3、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制度。整个汛期,我镇还建立了手机短信平台,及时将气象信息通过短消息的方式发送到各村监测人手机中,确保信息及时畅通,牢牢的把握地质灾害预防的主动权。当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为3-5级时,通过电话、短信等多种途径告知各村监测责任人和监测人。
(五)认真做好地质灾害再排查工作。
根据质灾害《关于切实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我镇于及时召开全镇地质隐患再排查工作会,传达了县的会议精神,对排查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要求全镇各村、企业迅速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后,我镇各村、企业等立即对全镇范围所有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地区进行了拉网式排查,重点是地质灾害隐患点(2个)、地质灾害危险区(房前屋后、沟口、低洼地带)、施工工程(水、电、矿山)的排查,发放了《汛期地质灾害再排查统计表》,及时做好再排查工作。通过再排查,截止目前,各村,企业已将再排查情况反馈给我镇,再排查出中坝村和大楠村新增的隐患点,共两处,已将隐患点上报县安监局。
目前,地质防治工作还在进行当中,我镇将继续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820xx年,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局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国土资源厅川东北片区督导组的督查和指导下,在各乡镇和县级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通过科学制定防治方案,严格落实防灾责任,不断完善防治措施,切实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连续6年实现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零伤亡的防治成果。现将本年度主要开展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我县特殊的“三山两槽”沟壑发育地貌,属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以小型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为主。具有点多面广、危险性大的特征。我县共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276处,其中滑坡175处,不稳定斜坡41处,崩塌49处,地面塌陷8处,地裂缝2处,泥石流1处。9月18日我县普降大到暴雨,排查出新增地质灾害隐患13处,其中滑坡10处,崩塌2处,泥石流1处。
面对地质灾害防治的严峻形势,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逗硬举措,狠抓地灾防治工作,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有的工作。
(一)高度重视,防治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1、领导重视,全面推动防灾
年初,县政府办公室印发了《邻水县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20xx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3月8日、5月9日、6月5日、7月28日、8月31日5次召开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安排布臵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全县各乡镇、各部门的防治责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防治机制。县委曾长东书记、县政府尹黎明县长、谭焰副县长多次带领各部门相关人员在汛中深入乡镇检查、调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召开现场办公会,与受威胁的群众进行贴心交谈,共同研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良方和对策。极大地鼓舞了全县干部群众的防灾斗志和工作激情,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推向了新的台阶。
2、辖区管理,确保责任落实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严格执行了辖区负责制,明确了各乡镇、各相关部门第一行政首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第二责任人,相关部门负责人为第三责任人,各隐患点监测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全县45个乡镇和19个成员单位均在年初与县政府签订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各乡镇与各村也签订了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确保了地质灾害防
治工作责任的层层落实。
3、强化巡查,及时发现隐患
今年汛前、汛中和旱期共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大排查五次,共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276处,并逐点建立了监测防治档案,特别是对威胁人数较多、险情较大的32处灾害点纳入县级重点监测,并逐一编制了临灾预案。全年共发放“防灾明白卡”8000多份,增设地灾警示标志92块。
4、加强监测,及时主动避让
年初,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定了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完善了群测群防体系,确保每一个灾害点都有监测责任人和监测人员。并对县级32个重点地质灾害监测点的监测人员在汛期每人每月补助60元,其余各灾害点监测人员由所在乡镇政府给予补助,进一步调动了各监测人员和责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每遇到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及时传达到监测人员和群众中,今年共发布预警信息5000余条。根据省厅给我县下达的避险搬迁任务,对18个乡镇28个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点的150户群众进行了搬迁,现已全面完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9市国土资源局严格贯彻落实各项具体要求,层层落实岗位责任制,按照“平安北京”的标准,以高度的责任感切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工作确保国庆期间的各项安全。截止目前,全市没有发生较大规模地质灾害,只是在延庆县、平谷、门头沟区等几个山区区县发生几起小型地质灾害。特别是在几次强降雨过程中,由于工作布置早、措施到位,没有较大规模地质灾害发生,没有人员伤亡和较大经济财产损失。
一、20xx年地质灾害发生情况
截止目前为止,全市共发生地质灾害3起,其中崩塌1起,滑塌2起。
20xx年3月18日,延庆县栾赤路146Km+200m发生小型崩塌,造成道路中断,没有直接经济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20xx年4月20日,平谷区东高村镇大旺务南山发生小型滑塌,没有直接经济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20xx年8月21日,门头沟区下安路落坡岭路段发生山体滑塌,造成道路中断,没有直接经济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二、汛前及汛期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落实岗位责任制
20xx年4月9日召开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会上对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重点是泥石流、采空区、崩塌灾害的预防,特别是首都60周年庆典活动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我局和各分局均成立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和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队伍。层层落实岗位责任制,行政首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
(二)加强管理、加大力度,落实各项制度
下发《关于做好20xx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京国土环20xx186号),特别强调应急值守、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应急预案、灾情报告、灾情速报等各项制度。要求各分局在市局发布了三级或三级以上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除值班人员外,要有分局领导带班,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科室要有人在岗。每次中到大雨后二十四小时内要向市局书面报告灾情和险情(不管是否发生灾害,无灾害就报平安)。
(三)健全机制、快速反应,完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体
系印发《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汛期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京国土环[20xx]345号),同时各区县分局编制完成了区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加大对预案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应急预案的认知度,在有条件的区县组织预案演练,以检验和校正预案的可操作性。印发《北京市国土资源局20xx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确保全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范有序的开展。
(四)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网结合全市防汛指挥体系和“四包七落实”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全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
在房山、怀柔等十个山区区县建立完善了群测群防体系,将监测预警责任制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责任人。统一换发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全市共换发“明白卡”一万份,填发至受威胁的每一户居民手中。编制市、区、镇、村四级“北京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通讯录”。(五)提早动手、突出重点,加强地质灾害检查巡查工作从5月中旬开始,由局领导带队对各区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检查防灾责任制和“四包七落实”的落实情况和重要隐患点地质灾害防灾方案的编制和执行情况,并深入到地质灾害易发区重要隐患点进行现场调研。
为落实北京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有关要求,将山区中小学校舍安全作为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检查的重点。各国土分局对中小学校舍安全进行了全面排查。(六)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今年汛期,我局继续加强和市气象局气象台的合作,完善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方案,继续做好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
截止目前,今年共发布三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分别于7月16日、7月23日、8月8日在北京电视台晚间天气预报节目中进行播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10一年来,在县局和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局相关业务股室的指导和永安乡各部门、各村、单位的支持下,我所在二0一0年度中,切实按照xxxx号文件精神及要求,层层落实岗位责任制,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科学制定防治方案,严格落实防灾责任,不断完善防治措施,结合我乡的实际情况,在我乡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有效地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做了大量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职责
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切实保障我乡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损失,努力够建和谐社会,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永安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政府乡长姜若海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张著升、杨嗣勇任副组长,有关乡直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参加。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国土所,由罗登云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雷富飞、黄黔东为办公室成员,负责具体办公。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办公室及时研究部署辖区范围的防灾减灾工作,与各村签订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11份;国土资源管理所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培训力度,召开村组干部培训会议2次;在政府所在地办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宣传专栏二期,增强了群众避灾救灾的观念,树立全民防灾意识。
二、加大对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及时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0xx年4月,我所对全乡辖内11个村125个村民组进行排查,共排查出大小地质灾害隐患点15处,影响和受威胁农户共55户266人,其中防范重点3处,35户、148人,对这15处地灾隐患点全部进行制表上报。对隐患点受威胁群众发放了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共60份),让他们明白面对险情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撤离转移路线。编制了永安乡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永安乡地质灾害防灾工作预案》(永府通[20xx]24号)。5月份,又编制了永安乡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永安乡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永府通[20xx]26号)。在汛期,制定了永安乡汛期防汛值班表,对防汛工作作了值班登记,并对重点排查出的沙堡村半沟组蕨基坡滑坡隐患点,相应成立了村级防灾减灾领导小组,由村长李杰任组长,支书喻朝明任副组长,喻清怀、喻胤、杨秀位、李进、李国民任成员。
20xx年7月,继我省关岭县岗乌镇大寨村山体滑坡后,我们又对全乡进行了逐村、逐户、逐点全覆盖无缝隙控网式排查,此次排查共排查出8个地灾隐患点,即落兴村河底、永安村街上、三岔溪村任家沟、沙堡村半沟和大坡、茶元村大院坝、鸣坷村斋公沟和雷家寨。后通过县地质灾害防治巡查组对我乡进行巡查和提出要求,我们又对这8个隐患点全部上界临地查看,最后审定地质灾害隐患点为1个,即沙堡村半沟组蕨基坡滑坡点,涉及受威胁群众19户、87人,并根据县国土资源局[20xx]43号文件《关于报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相关资料的通知》的要求,我们又编制了《永安乡沙堡村半沟组蕨基坡崩塌应急预案》(永府发[20xx]11号),建立群防群测网络体系,制定了《永安乡地质灾害防治职责》、《沙堡村地质灾害防治职责》,还制定了蕨基坡滑坡点警示牌,对灾点进行埋桩监测记录,(有灾点场景图15张,监测记录一本)。并要求村委进行地灾监测:晴天3天记录一次,雨天一天一次,降雨或暴雨天,每天至少三次。
三.地质灾害隐患点存在问题
1、地质灾害防治认识不足。地质灾害防治时间较长,即使是汛期结束,山体内还涵养着大量水分,容易造成已经开裂失稳的山体继续下滑的可能。由于一般群众主观上认为,汛期过后不会发生什么地质灾害。正是这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2、农民建房缺乏科学知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农民认为建房背靠“大山”是有靠山之说。加上国家严格土地管理,为了减少宅基地占用耕地,一些农民便往山边建房,而在清基时处理不当,切坡角度过大,留下了地质灾害隐患。
3、地质灾害治理资金不足。我乡地质灾害隐患点涉及面广,所需投入的治理资金比较多。一方面我乡地质灾害以小型规模为主,很难争取到国家立项治理防治资金。另一方面由于地方财力有限,难于筹集治理资金。造成全面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资金严重不足。
四、防治对策
1、普及地灾防治知识。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采取板报标语、橱窗专栏、宣传图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努力提高群众的防灾治灾意识。
2、引导农民科学建房。在农村民居选址时,国土资源部门要把好用地审批关,充分考虑综合防灾和应急疏散的要求,使农民建房避开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农民切坡建房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
3、建立地灾防治基金,把地质灾害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4、规范工程建设活动。严格遵循“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对在工程建设中违反了客观规律,如打石、取土、切坡、过量抽取地下水、大量砍伐林木等,破坏山体的自然平衡,引发地质灾害险情的行为,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从严从重处理,防止盲目施工而引发人为造成的地质灾害。
总之,我乡对地灾防治工作下了大力,做了大量工作,及时按上级要求,完成了相应的工作,极大地减少了人们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成绩是肯定的,不容质疑的,但离上级要求还很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地灾的防治和监测工作,我们将以此为责任,努力承担、努力完善和做好其相关工作。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11一、本年度工作总结
1.统筹安排,制定全年防治计划。召开区地质灾害和危险边坡防治工作会议,讨论和审议由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起草的《深圳市盐田区20xx年地质灾害和危险边坡防治工作方案》,并经区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印发实施。
2.完善防控体系,落实岗位责任。完善区政府、街道、社区及责任单位“3+1”的网络防控体系,明确区政府的领导监督职责,街道办的组织协调职责,社区工作站的管理指导职责,以及责任单位的巡查维护职责,各负其责,层层把控,全面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区政府与各街道办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
3.继续“群专结合”的巡查模式。一是坚持“汛前排查,汛期巡查,汛后核查”群测群防“三查”制度。二是继续引进专业技术单位对我区地质灾害防治进行咨询服务,增强专业力量。三是加强对街道办、各责任单位的联动,以此达到各部门间的交流学习。
4.加大应急能力建设,及时处置隐患。一是加快完善制度建设,根据《盐田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规范性文件,对《盐田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进行修订。二是加快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水平。入汛历来,我区经历“4〃30”“5〃11”两次暴雨袭击,造成多处山体崩塌滑坡,共出动应急队伍进行抢险处理3处次,清理土石方达600多方。
5.加快治理进度,及早消除隐患。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是深圳市民生实事项目,也是我区“公共服务白皮书”督办项目,20xx年我区计划治理项目7个,其中6个有我区负责治理,1个由外国语学校负责治理。目前这7个项目开展顺利,都已经完成勘察设计等前期工作,现已移交区工务局进行实施,估计在明年汛期前能完成施工。
6.加强技术更新,建立新型群测群防体系。贯彻落实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的构建“人工巡查全覆盖、人工监测占主导、智能监测为补充”的盐田区地质灾害防治模式。我局积极行动,一是继续完成危险边坡和建筑挡墙人工监测项目,在4、5月的暴雨中,通过人工监测发现变动较大边坡3处,其中海山中英文幼儿园挡墙危险性和危害性较大,经报请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国土部门同意,现已经加固完成。二是加快实施危险边坡及建筑挡墙远程监测与预警系统试点工作,现已完成系统的集成,正在试运行,年底进行竣工结算。
二、存在问题及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两个特点:一是季节性,多发生汛期第暴雨时期;二是突发性,我区较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已得到治理,但偶有小型崩塌和滑坡。由于以上两个特点,地质灾害应急清理不可或缺,根据近几年的经验,应急队伍的除险工作很及时,但应急清理资金申请时间较长,出现活干完了,钱迟迟下不来的情况。为化解这一问题,我科将完善应急流程,采取资金申请和应急清理同时进行的做法,同时拟引进监理参与应急工程的监督。
三、下一年计划
一是实施区地质灾害和危险边坡远程监测预警系统二期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并继续进行实施人工监测;二是积极推进深圳市地质灾害和危险边坡防治计划项目的申报,今年申报15处隐患点,争取列入计划5-8处。并积极实施。三是继续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及时安全的处置滑坡和崩塌情况。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12一年来,在县局和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局相关业务股室的指导和永安乡各部门、各村、单位的支持下,我所在XX年度中,切实按照号文件精神及要求,层层落实岗位责任制,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科学制定防治方案,严格落实防灾责任,不断完善防治措施,结合我乡的实际情况,在我乡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有效地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做了大量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职责
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切实保障我乡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损失,努力够建和谐社会,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永安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政府乡长姜若海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张著升、杨嗣勇任副组长,有关乡直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参加。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国土所,由罗登云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雷富飞、黄黔东为办公室成员,负责具体办公。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办公室及时研究部署辖区范围的防灾减灾工作,与各村签订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11份;国土资源管理所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培训力度,召开村组干部培训会议2次;在政府所在地办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宣传专栏二期,增强了群众避灾救灾的观念,树立全民防灾意识。
二、加大对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及时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XX年4月,我所对全乡辖内11个村125个村民组进行排查,共排查出大小地质灾害隐患点15处,影响和受威胁农户共55户266人,其中防范重点3处,35户、148人,对这15处地灾隐患点全部进行制表上报。对隐患点受威胁群众发放了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共60份),让他们明白面对险情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撤离转移路线。编制了永安乡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永安乡地质灾害防灾工作预案》(永府通[]24号)。5月份,又编制了永安乡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永安乡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永府通[]26号)。在汛期,制定了永安乡汛期防汛值班表,对防汛工作作了值班登记,并对重点排查出的沙堡村半沟组蕨基坡滑坡隐患点,相应成立了村级防灾减灾领导小组,由村长李杰任组长,支书喻朝明任副组长,喻清怀、喻胤、杨秀位、李进、李国民任成员。
XX年7月,继我省关岭县岗乌镇大寨村山体滑坡后,我们又对全乡进行了逐村、逐户、逐点全覆盖无缝隙控网式排查,此次排查共排查出8个地灾隐患点,即落兴村河底、永安村街上、三岔溪村任家沟、沙堡村半沟和大坡、茶元村大院坝、鸣坷村斋公沟和雷家寨。后通过县地质灾害防治巡查组对我乡进行巡查和提出要求,我们又对这8个隐患点全部上界临地查看,最后审定地质灾害隐患点为1个,即沙堡村半沟组蕨基坡滑坡点,涉及受威胁群众19户、87人,并根据县国土资源局[]43号文件《关于报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相关资料的通知》的要求,我们又编制了《永安乡沙堡村半沟组蕨基坡崩塌应急预案》(永府发[]11号),建立群防群测网络体系,制定了《永安乡地质灾害防治职责》、《沙堡村地质灾害防治职责》,还制定了蕨基坡滑坡点警示牌,对灾点进行埋桩监测记录,(有灾点场景图15张,监测记录一本)。并要求村委进行地灾监测:晴天3天记录一次,雨天一天一次,降雨或暴雨天,每天至少三次。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13一、地质灾害概况
xxx街道地质灾害以洪涝为主,由于辖区地势低,基础设施差,以至只要到汛期,雨量增多,上流水库一放水,地势较低的民房、厂房及仓库等容易被淹。
二、地质灾害情况
(一)重点防范期。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是5-7月份的降雨、上流水库放水等活动。预测今年地质灾害的重点主汛期是5月至7月。(二)防治重点。
根据辖区地质灾害分布,预测地质灾害发生的重点为火车站南头沿河民房、厂房及仓库。重点防灾地段是工业南路101号至114号,省一建靠河边平房地势较低,较易被淹。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稳定性和危险性,以及是否容易造成人员伤亡等因素,确保做好辖区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针对辖区基本情况,要认真贯彻执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群策群防”的防御工作方针,并严格按照以下措施做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御工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了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和监测预报网络,落实地质灾害群策群防责任制,及时安排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值班表,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街道主任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工作及发生地质灾害后及时组织转移群众撤离工作。(二)广泛宣传,提高全民防灾意识。
充分利用公开栏、宣传栏、科普画廊等社区文化宣传阵地,广泛深入地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以此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灾救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三)加强动态监测和险情巡查,做好预警预报。
汛前,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一次检查,并落实好以下工作:1、成立了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并充分发挥社区平安中心户长和楼幢长的作用,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的预防、信息反馈、宣传等工作。
2、落实社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并制定和完善社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工作预案,使受地质灾害威胁范围内的每个居民了解灾害隐患、撤离路线、防灾避灾措施等事项。
3、各社区要督促居民、基层单位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尤其是汛期加强监测频率,密切观察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向上级部门及领导报告,如情况紧急要立即报告,并迅速组织人员撤离。
4、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险情巡查,做好防范突发性地质灾害工作,并做好值班记录。对重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协调有关单位,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并采取有效的减灾措施。
5、要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机制。当天气情况发生变化时,立即将相关信息通知到辖区各有关单位、企业、地灾监测人和受威胁的群众,并做好有关防灾减灾工作。
(四)严格汛期值班和灾情速报制度。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的特点,要做好应急抢险救灾工作。辖区企、事业单位要严格实行值班报告制度,及时上报值班电话和值班人员表,以便在灾害发生后能在第一时间知悉灾害情况,确保上报下达、传递到位。一旦发现地质灾害险情,要按照分工要求,立即协调有关单位,做好应急和抢险救灾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情进一步扩大,力争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14一年来,在县局和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局相关业务股室的指导和永安乡各部门、各村、单位的支持下,我所在xx年度中,切实按照xx号文件精神及要求,层层落实岗位责任制,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科学制定防治方案,严格落实防灾责任,不断完善防治措施,结合我乡的实际情况,在我乡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有效地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做了大量的工作,现总结:
一、加强领导、落实职责
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切实保障我乡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损失,努力够建和谐社会,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永安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政府乡长姜若海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张著升、杨嗣勇任副组长,有关乡直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参加。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国土所,由罗登云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雷富飞、黄黔东为办公室成员,负责具体办公。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办公室及时研究部署辖区范围的防灾减灾工作,与各村签订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11份;国土资源管理所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培训力度,召开村组干部培训会议2次;在政府所在地办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宣传专栏二期,增强了群众避灾救灾的观念,树立全民防灾意识。
二、加大对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及时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xx年xx月,我所对全乡辖内11个村125个村民组进行排查,共排查出大小地质灾害隐患点15处,影响和受威胁农户共55户266人,其中防范重点3处,35户、148人,对这15处地灾隐患点全部进行制表上报。对隐患点受威胁群众发放了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共60份),让他们明白面对险情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撤离转移路线。编制了永安乡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永安乡地质灾害防灾工作预案》(永府通[xx]xx号)。
xx月份,又编制了永安乡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永安乡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永府通[xx]xx号)。在汛期,制定了永安乡汛期防汛值班表,对防汛工作作了值班登记,并对重点排查出的沙堡村半沟组蕨基坡滑坡隐患点,相应成立了村级防灾减灾领导小组,由村长李杰任组长,支书喻朝明任副组长,喻清怀、喻胤、杨秀位、李进、李国民任成员。
xx年xx月,继我省关岭县岗乌镇大寨村山体滑坡后,我们又对全乡进行了逐村、逐户、逐点全覆盖无缝隙控网式排查,此次排查共排查出8个地灾隐患点,即落兴村河底、永安村街上、三岔溪村任家沟、沙堡村半沟和大坡、茶元村大院坝、鸣坷村斋公沟和雷家寨。后通过县地质灾害防治巡查组对我乡进行巡查和提出要求,我们又对这8个隐患点全部上界临地查看,最后审定地质灾害隐患点为1个,即沙堡村半沟组蕨基坡滑坡点,涉及受威胁群众19户、87人,并根据县国土资源局[xx]xx号文件《关于报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相关资料的通知》的要求,我们又编制了《永安乡沙堡村半沟组蕨基坡崩塌应急预案》(永府发[xx]xx号),建立群防群测网络体系,制定了《永安乡地质灾害防治职责》、《沙堡村地质灾害防治职责》,还制定了蕨基坡滑坡点警示牌,对灾点进行埋桩监测记录,(有灾点场景图15张,监测记录一本)。并要求村委进行地灾监测:晴天3天记录一次,雨天一天一次,降雨或暴雨天,每天至少三次。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1520xx年,在市国土资源局领导下,按照省、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要求发布两案,完善网络,强化重点,明确责任,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下面,就汛期防治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布置
1、编制了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应急预案。
今年汛期来临之前,兴城市政府及时发布了《兴城市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兴城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制定了防治方案、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包括险情发生时受威胁群众的撤离信号、路线和安置场所。在方案和预案中,明确了各级防灾责任人以及各重点隐患点的监测责任人,进一步完善了群测群防监测网络。签定崩塌滑坡防灾明白卡12份,崩塌滑坡防灾避险明白卡2份。
今年的突出特点是:及早动手,精心安排,保证了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全面开展。
2、明确目标责任,完善监测网络
6月3日,兴城市政府召开了专门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副市长刘希杰亲自讲话布置,与林业局及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签订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12份。强化了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明确了地质灾害防治的责任和任务;今年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是继续完善了市、乡、村三级监测网络,及时调整人员,明确责任,对于全市承担地质灾害防治任务的村级干部进行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二是巩固乡镇(街道办事处)地质灾害防治的监测网络,明确了重点任务。通过这些措施,全市汛期的地质灾害防治做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杜绝了防治死角。
3、开展多种形式巡查
汛期前,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全面巡查。另外,在节假日前及每次降雨活动前有针对性的对学校、矿山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巡查。进行地质灾害巡查80余人次。汛期中,12个重要地质灾害点全部检查到位,一般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不间断巡查,其他区域也进行了拉网式检查。汛期防治工作进入重点防治期中,严格实行速报制度,提高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水平。及时发放“两卡”,全市共计发放了明白卡12份,避险卡2份,重点防治区域均发放到位。八月初,在特大暴雨来临之前,我局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当成首要工作来抓,牢固树立防大汛、救大灾思想,领导亲自到位。8月3日,局长亲自到地质灾害易发点华山街道办事处绿化村郭成伟家做搬迁思想工作,使其转移到安全地带。8月4日晚,我局接到省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我市普降大到暴雨、特大暴雨,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大,局长亲临一线,并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点的各乡镇政府发出紧急通知,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和监测,对危险区域要指定专人进行监测和预警,发现险情立即报告,做好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使这场罕见的特大暴雨未造成人员伤亡。8月7日,局长又带领监测人员到兴西公路三道沟界碑处崩塌点查看,发现该处存在很大安全隐患,立即向市政府报告,并提出具体的治理建议。
4、落实防灾制度
认真执行值班制度。在汛期,实行了严格的干部值班制度。每天有专人值班,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保证了地质灾害各类防治信息的上传下达。
二、问题和建议
1、目前,乡级公路均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隐患。今后应当强化公路建设中对沿线边坡的治理力度,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应当参与验收。
2、要继续完善“两卡”发放的制度,从汛期的工作中可以发现,发放“两卡”的地方警惕性高,群众重视,没有发放的地方则有一定的差距。
3、要加强地质灾害核查检查工作,从近年的工作中发现,灾害隐患点逐年增加,特别是今年汛期雨水多,新出现的隐患点随之增多,超出核查的数量。所以,核查应当每年进行一次。
第二篇:地质灾害防治的优秀工作总结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一)
2011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科学制定防治方案,严格落实防灾责任,不断完善防治措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了辖区内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实现我区地质灾害“零伤亡”。
一、以“十有县”建设为契机,完善群测群防体系。
在石拐区被国土资源部授予首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十有县”称号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镇(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责任制,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巡查和检查,一旦发现隐患点立即纳入群测群防体系。已发现和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都有落实到人的监测员和行政责任人。
今年3月底前,我局工作人员对全区地质灾害情况进行了彻底调查,重新确定了2011年地质灾害隐患点,并根据调查情况编制完成了2011石拐区地质灾害防治预案,经区政府审核后,正式发布。
汛期前,我局召开专题局务会,确定了汛期地质灾害值班制度,从6月1日起,由局领导带班,进行24小时轮流值班。我局工作人员定期对辖区内的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设立警示牌318块,其中重要隐患点设立了水泥警示牌12块。
二、加强新闻宣传工作。
今年,利用“5.12”防灾减灾日和“6.25”土地日,在群众中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预防知识,通过散发宣传单、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发放明白卡等形式,使广大人民群众增强防灾意识,提高预防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截止目前,共上报地质灾害方面信息21篇。
三、加强气象预警预报工作。
全市已率先在自治区范围开展了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并多次在电视台发布石拐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我局采取手机短信、传真、电话等多种形式,将气象预警通知各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提前做好防灾准备。
四、保障经费落实,提高人员水平。
今年,我局积极争取区财政1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1月,我区邀请内蒙古地质环境监测院专家,对我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及监测员进行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五到位”培训,通过培训,增强了基层防灾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了基层防灾人员的防灾能力。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二)
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为了避免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根据分局安【2011】39号(关于转发公司《关于转发股份公司<转发铁道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通知>》的通知)文件要求,本项目部结合实际施工情况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科学制定防治方案,严格落实防灾责任,不断完善防治措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了人身生命和财产安全。
一、地质灾害防治基本情况
本部所承建项目为鲁地拉水电站对外公路宾吗得隧道工程,该隧道全长1920m,位于金沙江右岸宾吗得滑坡处,地表滑坡及崩坡积松散堆积物厚度20m~53m,进、出口明线段洞脸处于高边坡施工,其岩石整体性较差,裂隙发育,裂隙间距一般10~20cm,最大50cm,宽度0.2~0.5cm,充填岩屑、岩粉,未胶结,裂面平直较光滑,可见延伸长度>10m;洞内岩体较破碎,断层交错裂隙发育,局部地下水渗漏严重,施工中易出现泥石流、滑坡、坍塌、掉块等地质灾害隐患;宾吗得老营地和出口钢筋厂临时生活营地周边属于原状坡,雨季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自项目开工以来,隧道因地质原因造成大小塌方约50余次,未发生一起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针对地质灾害的基本情况,本部认真贯彻执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群策群防”的防御工作方针,项目部和外协队密切配合,周密
部署,精心安排,认真贯彻公司和分局的各项工作要求,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项目部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副经理为副组长,各部门、工区、外协队负责人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人员变动及时调整充实领导机构,将职责任务分配到成员部门,实行防灾减灾责任制,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高效开展。
2、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有效防范地质灾害
为提高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制定了《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2011年防泥石流和坍塌事故应急预案》,并召开工作会议,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早安排早部署,充分做好动员工作。
3、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范警示工作,提高大家防灾意识
为了使地质灾害防治宣传人人皆知,切实增强广大员工防灾、避灾、减灾的意识,施工现场悬挂张贴横幅标语,并发放各种宣传画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手册到部门、工区和施工作业队;按照鲁地拉水电站业主华电公司统一要求和部署,填制“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发放到责任单位和负责人,让他们明白面对险情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撤离转移路线;同时,根据业主单位预报的天气变化和水情变化情况,及时做好施工现场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监控、预防工作。并且按照施工特点开展了应急知识培训,组织地下洞室坍塌应急演练,参加培训和演练人数达70人以上。
4、认真做好地质灾害排查工作
加强巡查排查工作,组织管理人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排查,对发现的灾害危险点加强监控,聘请专家到现场勘察,提出隐患点的防治措施和建议,并根据地质灾害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现场监测点设置24小时人员值班,并组织地质灾害巡查组和应急抢险小组,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防治指导和抢险救灾。同时,对宾吗得生活营地和出口钢筋厂临时生活营地组织专项检查,对居住人员进行撤离、搬迁至安全的么下营地,并对周边边坡排水沟检查、清理保证畅通。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目前,宾吗得隧道已全线贯通,前期开挖和支护施工也全部结束,剩下的是混凝土衬砌施工,所有地质灾害隐患防治工作基本到位,一些老营地居住人员均已搬至安全的生活营地。接下来我部将继续努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工作,避免和减轻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和保障广大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工程顺利完工。
中国****有限公司
**工程项目部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三)
2011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2011年,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局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国土资源厅川东北片区督导组的督查和指导下,在各乡镇和县级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通过科学制定防治方案,严格落实防灾责任,不断完善防治措施,切实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连续6年实现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零伤亡的防治成果。现将本主要开展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我县特殊的“三山两槽”沟壑发育地貌,属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以小型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为主。具有点多面广、危险性大的特征。我县共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276处,其中滑坡175处,不稳定斜坡41处,崩塌49处,地面塌陷8处,地裂缝2处,泥石流1处。9月18日我县普降大到暴雨,排查出新增地质灾害隐患13处,其中滑坡10处,崩塌2处,泥石流1处。
二、地质灾害防治情况
面对地质灾害防治的严峻形势,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逗硬举措,狠抓地灾防治工作,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有的工作。
(一)高度重视,防治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1、领导重视,全面推动防灾
年初,县政府办公室印发了《邻水县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2011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3月8日、5月9日、6月5日、7月28日、8月31日5次召开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安排布臵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全县各乡镇、各部门的防治责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防治机制。县委曾长东书记、县政府尹黎明县长、谭焰副县长多次带领各部门相关人员在汛中深入乡镇检查、调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召开现场办公会,与受威胁的群众进行贴心交谈,共同研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良方和对策。极大地鼓舞了全县干部群众的防灾斗志和工作激情,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推向了新的台阶。
2、辖区管理,确保责任落实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严格执行了辖区负责制,明确了各乡镇、各相关部门第一行政首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第二责任人,相关部门负责人为第三责任人,各隐患点监测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全县45个乡镇和19个成员单位均在年初与县政府签订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各乡镇与各村也签订了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确保了地质灾害防
治工作责任的层层落实。
3、强化巡查,及时发现隐患
今年汛前、汛中和旱期共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大排查五次,共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276处,并逐点建立了监测防治档案,特别是对威胁人数较多、险情较大的32处灾害点纳入县级重点监测,并逐一编制了临灾预案。全年共发放“防灾明白卡”8000多份,增设地灾警示标志92块。
4、加强监测,及时主动避让
年初,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定了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完善了群测群防体系,确保每一个灾害点都有监测责任人和监测人员。并对县级32个重点地质灾害监测点的监测人员在汛期每人每月补助60元,其余各灾害点监测人员由所在乡镇政府给予补助,进一步调动了各监测人员和责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每遇到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及时传达到监测人员和群众中,今年共发布预警信息5000余条。根据省厅给我县下达的避险搬迁任务,对18个乡镇28个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点的150户群众进行了搬迁,现已全面完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四)
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省、市2011地质灾
害防治方案的要求,我镇深入扎实地开展了2011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科学制定防治方案,严格落实防灾责任,不断完善防治措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一、地质灾害防治基本情况
我镇地处黄土高原,是地质灾害多发地,每年5—10月雨季属重点检测和防范期。我镇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4余处,主要分布于石井村,威胁农户2户、12人,型主要为滑坡、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崩塌。我镇未发生一起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针对我镇地灾的基本情况,我镇认真贯彻执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群策群防”的防御工作方针,市镇村三级密切配合,周密部署,精心安排,认真贯彻省、市会议精神和各项工作要求,将我镇地灾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我镇历来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一把手为组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地质灾害防治工
作领导小组,并根据人事变动及时调整充实了领导机构,确保地灾防治工作高效开展。各村也相应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同时,在今年初,我镇与市政府、各村签订了地灾防治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
(二)制定各项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有效防范地质灾害。
为提高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下发了《2011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修改完善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召开工作会议,对全镇地灾防治工作进行早安排早部署,下发了防治方案和预案,充分做好动员工作。各村也结合排查、巡查工作成果,制定了村级防治方案,群众转移方案。
(三)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范警示工作,提高群众防灾意识。
为使地灾防治宣传人人皆知、家喻户晓,切实增强广大群众防灾、避灾、减灾的意识。一是积极组织监测责任人、监测人员参加培训,一方面多次组织监测责任人、监测人员到市国土局参加相关的培训,另一方面我镇也召开了全镇地质灾害责任人的培训会,现场会及具体工作安排会等。通过培训监测责任人、监测人掌握了监测方法和临灾预警方法,增强了群众防灾意识和识别地灾的能力。二是发放各种宣传资料到各村各户。在汛期来临之前,各村将两种明白卡迅速发放到每户群众家中,并张贴在墙上,将宣传画张贴到地质
灾害易发区等地方,将包括地质灾害基本情况、预警信号、转移路线、避险地点等内容的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卡和防灾明白卡发放到所有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单位和群众手中,同时对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置了警示宣传牌,划定了危险区。发放了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手册和张贴画300余张;发放了地质灾害监测记录本40本,防灾工作明白卡10份,防灾避险明白卡5份。三是为了增强村民避灾实战能力,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我镇按照全市地质灾害应急要求认真贯彻和落实。
(四)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增强应急反应能力。
1、建立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管网络。结合实际,镇上成立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巡查组,在雨季进行流动巡查。镇上还设立了专门值班电话,并已上报县安监局,值班人员认真做好了每日值班记录和按时零汇报制度。各村根据本村的具体情况,落实地质灾害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确定了14名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对监测点每天进行监管巡查,根据地质灾害发生类型设立警示牌,做好监测记录。同时,保持信息畅通,及时将上级新的方法、措施传达给一线工作人员,将一线工作人员的经验传播出去。
2、做好汛期灾害应急调查准备,建立健全灾情速报制,确保灾情及时准确上报。村巡查人员定期和不定期进行隐患排查和危险区域巡查,发现险情及时上报。各监测点经监测有
重大险情发生时,5分钟内上报镇政府,镇政府立即采取应急防灾减灾措施,同时立即上报县安监局。镇应急指挥长及时赶赴现场,视情况启动应急预案。
3、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制度。整个汛期,我镇还建立了手机短信平台,及时将气象信息通过短消息的方式发送到各村监测人手机中,确保信息及时畅通,牢牢的把握地质灾害预防的主动权。当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为3-5级时,通过电话、短信等多种途径告知各村监测责任人和监测人。
(五)认真做好地质灾害再排查工作。
根据质灾害《关于切实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我镇于及时召开全镇地质隐患再排查工作会,传达了县的会议精神,对排查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要求全镇各村、企业迅速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后,我镇各村、企业等立即对全镇范围所有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地区进行了拉网式排查,重点是地质灾害隐患点(2个)、地质灾害危险区(房前屋后、沟口、低洼地带)、施工工程(水、电、矿山)的排查,发放了《汛期地质灾害再排查统计表》,及时做好再排查工作。通过再排查,截止目前,各村,企业已将再排查情况反馈给我镇,再排查出中坝村和大楠村新增的隐患点,共两处,已将隐患点上报县安监局。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目前,地质防治工作还在进行当中,我镇将继续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五)
关于印发铜梁县2010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铜府办发〔2010〕29号
铜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铜梁县2010地质灾害
防治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铜梁县2010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〇年六月九日
铜梁县2010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2010年5月—2011年4月)
为了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和《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结合《铜梁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4—2015年)》以及我县2009地质灾害的发生、防治情况,特制定《铜梁县2010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一、铜梁县2009地质灾害防治情况
(一)2009年地质灾害发生情况
截至2009年12月底,全县共发生地质灾害20处,无人员伤亡,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二)2009地质灾害防治情况
2009年,我县进一步落实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群测群防机制,建立了虎峰镇温泉街滑坡自动监测与预报系统,建立了铜梁县地质灾害动态数据库,初步完成了铜梁县地质灾害隐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六)
***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乡委 ***乡人民政府
(2010年7月15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安排,我就***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恳请提出宝贵意见。
近年来,***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在县相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全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始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安全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有力保证了全乡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一、基本情况
***乡位于水城县西南部,距市中心区76公里,全乡总面积104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154个村民组,11237户,38141人。由于全乡境内属古滑坡体,地质条件恶劣,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加之***煤电和水盘高速公路等大项目的施工建设,地质滑坡现象的时有发生。经排查,现全乡境内有地质灾害一般隐患点16个,总涉及14个村、938户、6878人;特别危险点2个,分别为大寨村街上组隐患点和先进村尖山营隐患点,涉及512户,2304人。
二、主要工作
(一)建全组织机构,落实防治责任。乡委乡政府充分认识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健全机构。成立以乡长任组织,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并逐点落实防灾责任人、监测人。二是落实防灾责任。乡党委、政府与各涉及村、相关单位及各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责任人层层签订了责任书,落实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强化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单位的责任意识。三是完善防治制度。建立健全了地质灾害点排查、地质灾害监测、地质灾害预报和预警、地质灾害灾情与险情报告、灾害性天气和汛期24小时值班等多项制度,使全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规可依。四是及时制定有关方案。制定了《***乡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对全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明确责任,落实措施,为预防地质灾害发生早作准备;为了快速、高效、有序地应对地质灾害,制定下发了《***乡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各地质灾害点也相应制定了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
(二)加大宣传教育,提高防治认识。一是加大依法防灾宣传。充分利用乡调频广播、召开会议,发放各种宣传资料等各种有效的宣传手段,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做到依法监测和依法防灾。二是努力提高群众防灾意识。采用召开地质灾害点群众召开群众会议,发放防灾明白卡等方式,将灾害涉及范围、前期迹象表现、应急防范技巧、危险预警信号、安全撤离的路线及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告知群众,力求做到人人知晓,户户明白。目前全乡共发放群众明白卡1144份,紧急通知1144张,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悬挂宣传标语37条,设立永久安全警示标志22块。三是加强培训及演练。通过以会代训和预防地质灾害演练,对乡村两级的干部,特别是各地质灾害点村干部、监测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同时组织全乡学校开展应急演练2次。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三)强化巡查排查、突出责任落实。一是切实抓好灾害排查巡查。根据上级有关地质灾害防治安排部署,结合我乡实际,下发了《关于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对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提前安排,并迅速组织人员开展汛前地质灾害的巡查、排查,做到防灾工作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二是加强工作落实督查。成立的9个工作组,分别对全乡各隐患点、各涉及村进行了全面的检查,重点检查了防治方案、应急预案等措施的落实情况和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履职情况。三是落实值班和信息报送制度。进入汛期后,严格执行了24小时值班制度,同时要求各点监测员每天下午4:00前必须将监测情况报乡防灾办,相关人员必须保持通讯联系畅通,随时做好救灾备勤。做到信息发布有记录,各监测点有记录,检查督促工作有记录。通过抓落实,使全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成了“齐抓共管、通力合作、逐级落实、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
(六)防治结合、防中有治。按照属地管理和“谁诱发、谁
治理”原则和“宁愿听到群众骂声,不愿听到群众哭声”的要求,对***煤业采煤引发的先进村地质灾害,积极协调***煤业实施整村搬迁,共需搬迁206户,年初安置点完成征地和“三通一平”工作,共征地120亩,目前第一期安置60户农户正在建房中。对其他灾害点,积极向上级申请有关资金,力争尽快治理。
三、主要问题
通过努力,***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离上级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地质灾害治理经费投入不足,“以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略难以施行,防灾工作面临巨大压力。二是技术力量薄弱。乡无地质灾害防治专业资质人员,不能及时准确判定地质灾害的类型、发展趋势、危害程度、制定科学处置措施等。三是少数干部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够,工作开展不够深入,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到位,巡查记录、日报制度不落不到位。四是部分群众对地质灾害认识不够,缺乏防治、避险知识和技能,警惕性不高。
四、下步工作
针对现有的灾害情况,结合近期气象形式分析,我乡的地质防治工作形式十分严峻,为此,我们将在下步工作中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地质防治工作:
(一)精心组织,继续抓好排查巡查。按照县会议安排部署,继续加强对各地质灾害点及靠山靠崖的农民房屋、居住点进行全面排查,对地质灾害隐患点,逐一登记造册,落实责任人,随时
监测变化情况,把群测群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大投入,切实搞好分类治理。积极协调相关资金,实施地灾隐患治理,加强人力、物力投入,动员必须避让搬迁的农户实施搬迁。
(三)加强值守,建立地灾快速应急机制。继续抓好地灾防治值班工作机制的落实,坚持24小时值班和“一盯一”监测巡查制度,确保上下信息畅通。建立快速反应保障机制,实施反复演练,确保出现异常情况,能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积极投入抢险救灾,尽量减少地灾损失。
(四)强化责任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七)
县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县国土房管局局长 地防办主任 费文彬
(2011年12月31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县是全市乃至全国地质灾害高发区、易发区和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县之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就全县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2012年工作及近期工作安排讲以下意见:
一、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回顾
2011年,全县突发性地质灾害18 起,直接经济损失近2100万元,直接威胁到339 户 1568人生命财产安全。面对严峻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由于全县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措施到位,责任明确,处置有力,各专业监测单位和群测群防人员认真负责,监测准确,报告及时,实现了人员“零伤亡”目标,得到国务院和重庆市政府的高度评价。
一年来,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一)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网络。一是完善群测群防点建设。全县110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均制定了防灾预案,落实了监测人员,加强了预警、预报工作。建成兴隆、荆竹、红土等三个地震观测台,加强了地震预防预警工作。二是扎实开展群测群防培训。结合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宣传培训,对全县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工作人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地灾防治知识培训,共已组织宣传培训2500余人次,发放宣传培训知识读本及宣传画册5000余份,光盘500余张,应急手册1200份,提高了群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增强了防灾意识。三是认真开展地质灾害大排查工作,我局在市国土房管局的大力支持下,委托四川华地建设工程公司和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组织专门队伍对全县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拉网式排查,确保排查不留死角。四是加强资料和信息收集工作。对每一个群测群防点的地勘资料、原始图片以及监测人员、责任人以及第一手监测资料等,都实行归档管理,并逐渐推行数字化管理。
(二)完善防灾抢险制度。一是编制了《2011**县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和《**县2011年三峡工程175米蓄水地质灾害防治专项预案》,并制定了卧龙岗滑坡、猴子石滑坡、鹤峰场镇滑坡和藕塘集镇滑坡等重点隐患点的专项预案,各乡镇均按照要求成立了地灾防治领导小组,完善了辖区内各地质灾害点防灾预案,向受地灾威胁群众发放了“两卡”,明确了撤离路线,保证了全县地灾防治工作的有序进行。二是落实了领导带班制度,按照重庆市和县政府要求,各乡镇各部门做到了汛前排查、汛期巡查、汛后检查,坚持了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三是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按照国土资源部有关规定,对新批的城乡建设用地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危险的可能性和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作出了
评价,提出科学合理的结论。四是地灾防治搬迁避让工作顺利推进。截止2011年12月30日,二期搬迁避让项目已启动搬迁1825人。三期搬迁避让项目已启动搬迁2857人,地质灾害防治金土工程搬迁374 户1224 人,启动全县重大地质灾害隐患搬迁800余人,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搬迁已搬迁近1500余人。国土资源文秘网收集
(三)及时处置地质灾害险。在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后,首先通知当地政府和国土所立即赶赴现场进行紧急处置;随着派出地质环境监测站工程技术人员与技术支撑单位专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应急调查、划定危险区、设立警示牌,同时第一时间将调查情况报告县人民政府和市国土房管局;协助当地政府对威胁区人员发放《避险明白卡》和《防灾工作明白卡》,制定和颁布防灾预案,进行防灾预案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协助当地政府争取落实搬迁避让基本生活补助,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严防搬迁避让人员返回危险区;委托有资质单位对地质灾害防治进行勘察、设计,通过审查审批后,立即组织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对重大地质灾害险情由县人民政府立即启动《**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专项预案》,组织县府办、救灾办、民政、国土、交通、建设、消防、武警、水利和公安等部门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由分管县长任指挥长,各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各司其职,安排专人严防死守。今年以来,我县成功预报了康乐镇七星二社滑坡、永乐土狗子洞滑坡和安坪赵家沱滑坡等重大险情,将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实现了人员伤亡“零目标”,维护了一方稳定。
(四)有序推进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自2002年以来,国家批准我县二、三期治理项目54个,工程投资7.55亿元。到目前为止,已全面完成治理任务并通过了各级各层次验收.其中二期地质灾害治理项目23个,截止2006年底,所有项目已全部竣工。所有项目通过了业主、县级、市级初验、国家级抽验;通过了业主、县级最终验收,验收结论为合格,二期地质灾害防治总投资34497.5万元;三期地质灾害分第一批应急项目27个和第二批应急治理项目4个。截至2011年,所有项目已全部竣工。所有项目通过了业主、县级、市级初验、国家级抽验;通过了业主、县级最终验收,验收结论为合格,三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总投资4.1亿,特别在今年175米试验性蓄水前,抢时治理鹤峰乡场镇滑坡,投资2600万元,按期完成治理工程,并顺利通过市级验收。同时我们还积极争取市级和县地质灾害治理资金,目前已开工治理新民镇岩石包滑坡、新政乡酒厂沟危岩、兴隆镇翁岩沟危岩、大树镇老街余家包边坡等。
(五)扎实做好三峡工程175米蓄水地质灾害防治。从2008年9月28日启动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以来,截至2011年8月20日,我县三峡库区共发生地质灾害灾(险)情16起,其中涉及二期治理项目3起,群测群防3处,搬迁避让3起,新生突发7起,共危及到近4000人和5万平方米房屋安全,初步估算直接经济损失达亿元。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克服麻痹思想,完善各项制度;二是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大排查;三是重点加强技术指导;四是加快治理工程项目二三期搬迁避让项目和175米试验性蓄水搬迁避让项目工作进度;五是严格执行地灾防治各项工作制度;六是加大专业监测密度,增加专业监测范围。由于监测预警到位和处置及时妥当,特别是由于各乡镇及有关部门提前安排部署、认识到位、措施有效、责任明确,市级驻守专家、技术支撑单位、监测单位、群测群防责任人认真负责,从2008年175米试验性蓄水以来,我县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没有一人伤亡,实现了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确保三峡工程蓄水、确保库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目标。
本文来自国土资源文秘网:> 国土材料 > 地质环境 > 地质灾害防治
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时间:2011-11-30 点击:28 次 作者:feiyu9 信息来源:
本文所属专题: ※工作总结
标签:地质灾害防治 灾害防治 工作总结 地质灾害 2012年
(六)积极申报国家、市级重点项目,争取上级地灾项目资金支持。报市局争取900万元资金,治理汾河镇竹柿坪场镇地灾治理、天池环境综合整治项目,2012年可望纳入国土资源部治理项目。
虽然2011年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要深刻认识到全县地灾防治工作中,还存在着地质灾害防治专业技术人员少、地灾防治经费不足、广大农村地质灾害防治意识不强和不当的人类工程活动加剧诱发新的地质灾害等问题,需要各级各部门,特别是相关责任单位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改进工作方法,确保地灾防治工作责任全面落实。在这里,我特别强调市审计局巴南审计组审计我县二、三期搬迁避让存在的三大问题:一是搬迁进度慢;二是底细不清,档案资料保管不齐;三是挪用、冒领地灾资金,严重违背财政纪律,这些问题应引起乡镇的高度重视,认真加以整改。
二、明确目标,落实责任,认真做好2012年地灾防治工作
针对我县地质灾害点多面广、灾害频繁的特点,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分级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力争全县2012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做到“四减少”。
(一)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减少各种地质灾害损失
1、强化监测预警,做好重点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各乡镇、各部门要结合本辖区本单位实际,建立和完善本辖区本单位2012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制定各地灾隐患点的监测方案和应急预案,明确监测责任人,要继续填写和发放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和“险区群众避险明白卡”,让险区群众知晓灾害体各种情况。加大对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力度,对受威胁严重、危险大的威胁区群众要提前采取搬迁避让措施。
2、积极做好各种救灾准备。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做好各种救灾准备,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组织落实专业抢险救灾队伍,进行救灾演练,要保证各种救灾物资、人员、车辆和经费的及时到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在国土房管、建设、水利、移民等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地隐患点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同时加大降雨期间监测密度,对发现的地质灾害险情要迅速上报县政府值班室和县国土房管局,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认真做好地质灾害值班制度和信息报送制度。各乡镇、县级各部门要实行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准确掌握本辖区、本单位地质灾害情况,保证险情灾情信息第一时间报送给县政府和县国土房管局,要了解水情、灾情、险情。按规定请示、报告、传达,并认真做好记录。
4、提高应急处置地质灾害能力。各乡镇、县级各部门要结合本辖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根据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全面研究,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5、全力推进搬迁避让工作。加快二三期搬迁项目、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和175米蓄水搬迁工作进度,按照审批要求,重点防范区项目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搬迁任务,对变形严重的搬迁户要立即采取应急搬迁,同时要将全部项目纳入群测群防。国土资源文秘网收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第三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县局和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局相关业务股室的指导和永安乡各部门、各村、单位的支持下,我所在xx中,切实按照xxxx号文件精神及要求,层层落实岗位责任制,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科学制定防治方案,严格落实防灾责任,不断完善防治措施,结合我乡的实际情况,在我乡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有效地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做了大量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职责
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切实保障我乡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损失,努力够建和谐社会,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永安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政府乡长姜若海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张著升、杨嗣勇任副组长,有关乡直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参加。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国土所,由罗登云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雷富飞、黄黔东为办公室成员,负责具体办公。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办公室及时研究部署辖区范围的防灾减灾工作,与各村签订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11份;国土资源管理所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培训力度,召开村组干部培训会议2次;在政府所在地办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宣传专栏二期,增强了群众避灾救灾的观念,树立全民防灾意识。
二、加大对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及时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xx年4月,我所对全乡辖内11个村125个村民组进行排查,共排查出大小地质灾害隐患点15处,影响和受威胁农户共55户266人,其中防范重点3处,35户、148人,对这15处地灾隐患点全部进行制表上报。对隐患点受威胁群众发放了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共60份),让他们明白面对险情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撤离转移路线。编制了永安乡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永安乡地质灾害防灾工作预案》(永府通xx]24号)。5月份,又编制了永安乡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永安乡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永府通xx]26号)。在汛期,制定了永安乡汛期防汛值班表,对防汛工作作了值班登记,并对重点排查出的沙堡村半沟组蕨基坡滑坡隐患点,相应成立了村级防灾减灾领导小组,由村长李杰任组长,支书喻朝明任副组长,喻清怀、喻胤、杨秀位、李进、李国民任成员。
xx年7月,继我省关岭县岗乌镇大寨村山体滑坡后,我们又对全乡进行了逐村、逐户、逐点全覆盖无缝隙控网式排查,此次排查共排查出8个地灾隐患点,即落兴村河底、永安村街上、三岔溪村任家沟、沙堡村半沟和大坡、茶元村大院坝、鸣坷村斋公沟和雷家寨。后通过县地质灾害防治巡查组对我乡进行巡查和提出要求,我们又对这8个隐患点全部上界临地查看,最后审定地质灾害隐患点为1个,即沙堡村半沟组蕨基坡滑坡点,涉及受威胁群众19户、87人,并根据县国土资源局xx]43号文件《关于报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相关资料的通知》的要求,我们又编制了《永安乡沙堡村半沟组蕨基坡崩塌应急预案》(永府发xx]11号),建立群防群测网络体系,制定了《永安乡地质灾害防治职责》、《沙堡村地质灾害防治职责》,还制定了蕨基坡滑坡点警示牌,对灾点进行埋桩监测记录,(有灾点场景图15张,监测记录一本)。并要求村委进行地灾监测:晴天3天记录一次,雨天一天一次,降雨或暴雨天,每天至少三次。
三.地质灾害隐患点存在问题
1、地质灾害防治认识不足。地质灾害防治时间较长,即使是汛期结束,山体内还涵养着大量水分,容易造成已经开裂失稳的山体继续下滑的可能。由于一般群众主观上认为,汛期过后不会发生什么地质灾害。正是这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2、农民建房缺乏科学知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农民认为建房背靠“大山”是有靠山之说。加上国家严格土地管理,为了减少宅基地占用耕地,一些农民便往山边建房,而在清基时处理不当,切坡角度过大,留下了地质灾害隐患。
3、地质灾害治理资金不足。我乡地质灾害隐患点涉及面广,所需投入的治理资金比较多。一方面我乡地质灾害以小型规模为主,很难争取到国家立项治理防治资金。另一方面由于地方财力有限,难于筹集治理资金。造成全面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资金严重不足。
四、防治对策
1、普及地灾防治知识。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采取板报标语、橱窗专栏、宣传图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努力提高群众的防灾治灾意识。
2、引导农民科学建房。在农村民居选址时,国土资源部门要把好用地审批关,充分考虑综合防灾和应急疏散的要求,使农民建房避开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农民切坡建房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
3、建立地灾防治基金,把地质灾害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4、规范工程建设活动。严格遵循“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对在工程建设中违反了客观规律,如打石、取土、切坡、过量抽取地
下水、大量砍伐林木等,破坏山体的自然平衡,引发地质灾害险情的行为,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从严从重处理,防止盲目施工而引发人为造成的地质灾害。
总之,我乡对地灾防治工作下了大力,做了大量工作,及时按上级要求,完成了相应的工作,极大地减少了人们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成绩是肯定的,不容质疑的,但离上级要求还很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地灾的防治和监测工作,我们将以此为责任,努力承担、努力完善和做好其相关工作。
第四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
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为了避免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根据分局安【2011】39号(关于转发公司《关于转发股份公司<转发铁道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通知>》的通知)文件要求,本项目部结合实际施工情况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科学制定防治方案,严格落实防灾责任,不断完善防治措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了人身生命和财产安全。
一、地质灾害防治基本情况
本部所承建项目为鲁地拉水电站对外公路宾吗得隧道工程,该隧道全长1920m,位于金沙江右岸宾吗得滑坡处,地表滑坡及崩坡积松散堆积物厚度20m~53m,进、出口明线段洞脸处于高边坡施工,其岩石整体性较差,裂隙发育,裂隙间距一般10~20cm,最大50cm,宽度0.2~0.5cm,充填岩屑、岩粉,未胶结,裂面平直较光滑,可见延伸长度>10m;洞内岩体较破碎,断层交错裂隙发育,局部地下水渗漏严重,施工中易出现泥石流、滑坡、坍塌、掉块等地质灾害隐患;宾吗得老营地和出口钢筋厂临时生活营地周边属于原状坡,雨季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自项目开工以来,隧道因地质原因造成大小塌方约50余次,未发生一起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针对地质灾害的基本情况,本部认真贯彻执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群策群防”的防御工作方针,项目部和外协队密切配合,周密 1
部署,精心安排,认真贯彻公司和分局的各项工作要求,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项目部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副经理为副组长,各部门、工区、外协队负责人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人员变动及时调整充实领导机构,将职责任务分配到成员部门,实行防灾减灾责任制,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高效开展。
2、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有效防范地质灾害
为提高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制定了《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2011年防泥石流和坍塌事故应急预案》,并召开工作会议,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早安排早部署,充分做好动员工作。
3、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范警示工作,提高大家防灾意识
为了使地质灾害防治宣传人人皆知,切实增强广大员工防灾、避灾、减灾的意识,施工现场悬挂张贴横幅标语,并发放各种宣传画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手册到部门、工区和施工作业队;按照鲁地拉水电站业主华电公司统一要求和部署,填制“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发放到责任单位和负责人,让他们明白面对险情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撤离转移路线;同时,根据业主单位预报的天气变化和水情变化情况,及时做好施工现场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监控、预防工作。并且按照施工特点开展了应急知识培训,组织地下洞室坍塌应急演练,参加培训和演练人数达70人以上。
4、认真做好地质灾害排查工作
加强巡查排查工作,组织管理人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排查,对发现的灾害危险点加强监控,聘请专家到现场勘察,提出隐患点的防治措施和建议,并根据地质灾害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现场监测点设置24小时人员值班,并组织地质灾害巡查组和应急抢险小组,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防治指导和抢险救灾。同时,对宾吗得生活营地和出口钢筋厂临时生活营地组织专项检查,对居住人员进行撤离、搬迁至安全的么下营地,并对周边边坡排水沟检查、清理保证畅通。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目前,宾吗得隧道已全线贯通,前期开挖和支护施工也全部结束,剩下的是混凝土衬砌施工,所有地质灾害隐患防治工作基本到位,一些老营地居住人员均已搬至安全的生活营地。接下来我部将继续努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工作,避免和减轻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和保障广大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工程顺利完工。
中国****有限公司
**工程项目部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第五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我市属××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多发区之一。全市现有各类地质灾害危险点3600余处,其中列入省、市、县三级监控的重要灾害危险点714处。地质灾害以小型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大中型地面塌陷为主,具有点多面广、危险性大的特征。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科学制定防治方案,严格落实防灾责任,不断完善防治措施,有效
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连续七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
一、主要做法
1、健全管理机构。市、县、乡三级政府都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政府办、国土资源局领导任副组长,财政、民政、气象等18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指挥、部署协调和巡查指导,并将职责任务分配到成员单位,实行防灾减灾领导责任制。
2、编制防灾预案。市、县两级每年在汛前都认真组织编制了《防灾预案》,经同级政府批准后,下发到有关单位、乡镇执行。对全市已发现的各类地质灾害危险点,填制“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发放到防灾责任单位和负责人,填制“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到受灾害威胁的群众手中,让他们明白面对险情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撤离转移路线。
3、开展科普宣传。每年利用“4·22地球日”、“6·25土地日”、“12·4法制日”宣传,通过组织咨询服务队伍上街提供咨询服务,到乡村农户家中发送科普资料,出动宣传车到乡镇、村组进行巡回宣传,悬挂、张贴、刷写大型宣传标语和宣传图画等,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让群众掌握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减少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几率。
4、加强业务培训。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每年都分别举办两次以上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学习班。市国土资源局以召开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会议形式,侧重培训县、乡政府分管领导,县、乡国土资源部门分管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县国土资源局以举办学习班形式,侧重培训县、乡地质灾害领导小组成员和地质灾害危险点监测人员。
5、构建群防体系。以国土资源系统工作人员为骨干、基层党员干部为主体,按照市设中心、县设总站、乡设站、村设组的组织机构格局,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监测网络,具体负责辖区内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工作。全市已建立群测群防监测网1529处,设立基层地质灾害监测点135处,在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备案的监测人员达539人。
6、加强巡查排查。每年汛前,组织工作人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排查。对发现的灾害危险点加强监控,聘请专家到现场勘察,提出隐患点的防治措施和建议,并根据地质灾害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进入汛期后,市、县、乡监测点24小时有人值班,并组织地质灾害巡查组和应急抢险小组,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防治指导和抢险救灾。
7、健全规章制度。先后拟制定实施八项制度,即:地质灾害防治汛期值班制度、地质灾害险情速报制度、汛期危险点巡查制度、异变危险点应急调查制度、监测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监测资料汇编上报制度、地质灾害预防预报、预警告示制度,地质灾害防治奖罚制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职责明确、奖罚分明。
二、存在问题
1、地质灾害防治认识不足。地质灾害防治时间较长,即使是汛期结束,山体内还涵养着大量水分,容易造成已经开裂失稳的山体继续下滑的可能。由于一般群众主观上认为,汛期过后不会发生什么地质灾害。正是这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2、农民建房缺乏科学知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农民认为建房背靠“大山”是有靠山之说。加上国家严格土地管理,为了减少宅基地占用耕地,一些农民便往山边建房,而在清基时处理不当,切坡角度过大,留下了地质灾害隐患。
3、地质灾害治理资金不足。我市地质灾害隐患点涉及范围大,所需投入的治理资金比较多。一方面我市地质灾害以小型规模为主,很难争取到国家立项治理防治资金。另一方面由于地方财力有限,难于筹集治理资金。造成全面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资金严重不足。
4、人为因素诱发地质灾害。从已发生的地质灾害来看,许多与人为因素有关。如有的些方随着采矿的延伸,长期抽排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容易发生大面积的塌陷。有的地方因公路建设的大面积开挖,很容易形成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
三、防治对策
1、普及地灾防治知识。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采取板报标语、橱窗专栏、宣传图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