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

2023-08-05 09:42: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最新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新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

篇1: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1、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   质量   和    体积   ,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不改变   。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   沉   ,轻的物体容易   浮   ;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   沉   ,体积大的物体容易    浮   。

3、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   浮   , 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   沉   。

4、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情况下通过加减水改变   轻重   来实现沉浮的。

5、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   排开的水量   。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   改变   。

7、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大越容易   浮   ,它的装载量也   增大   。

8、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   排开的水量   很大。

9、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   浮力   。

10、上浮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   浮力   的作用,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   浮力   的作用。

11、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   材料   和  液体的性质   有关。

1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  上浮  ;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   等于   重力;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小于   重力时就下沉。

13、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   浸入水中的体积   有关。 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  越大   。

14、液体的性质可以   改变   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15、当液体中溶解了   足够量   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   盐   。

16、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   不同   。

17、比同体积的水   重   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   轻   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8、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   重   ,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   轻   ,马铃薯在清水中   下沉   ,在盐水中上浮  。

19、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   沉浮   原理,是靠改变   自身的重   来实现沉浮的。

20、  科学   和   技术   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1、   上浮物体   和   下沉的物体   在水中都受到   浮力   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   浮力   的存在,可以用   测力计   测出浮力的大小。

二、简答

1、把橡皮和萝卜切成大小不同的块,做在水中的沉浮试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答: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改变它们的重量和体积大小,沉浮状况不会改变。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

答: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3、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潜水艇是改变轻重来改变沉浮的。)

4、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

答:能。把物体做成实心的物体,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把物体做成空心形状、船形或盒形,物体在水中是浮的。

5、把一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改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是什么原因呢?

答:是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和受到的浮力大小发生了变化。

6、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这如何解释呢?

答:铁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小,排开的水量就小,它受到的浮力就小。造成大轮船后浸入水中的体积大,排开的水量就大,它受到的浮力就大。所以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载货物。

7、我们用什么方法保持船的平稳?

答:①在小船底部粘上一些橡皮泥;②将小船的底部做成斜锥体;③可以在小船的四周加上船沿,心量使小船的四周重量相等;④可以通过把船分隔成几个船舱来保持船的平稳。

8、泡沫塑料块受到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答:泡沫塑料块受到浮力大小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9、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把石块放入水中它就会下沉?

答:石块受到浮力大小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石块放入水中下沉了,是因为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它本身的重量。

10、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

答: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远远大于它本身的重量,因此一松手,就会上浮。

11、你能用重力和浮力的关系来解释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吗?

答: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2、把同一个马铃薯分别放入两杯液体中,一个沉,一个浮,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答:用同一个马铃薯做实验,此时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因素只与所浸入的液体有关。马铃薯在清水的杯子里沉;在浓盐水(糖水)中浮。

13、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答: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有关,物体比同体积的水重,下沉,相反要上浮;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有关,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重,要下沉;相反要上浮。

14、船从大海进入江河时,船身要下沉些,而从江河进入大海时,船身要上浮些,你能解释为什么吗?

答:因为海水的浓度大于河水,轮船在海水中受到的浮力会比河水中的大一些,所以船身要上浮些。

篇2: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1、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  并不是衣服  给人体  增加了热量  ;衣服本身  不能  产生热量,它只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  速度  ,起到  保暖  的作用,同时阻止  外来冷气  的进入;我们可以通过  运动  、  多穿衣服  、  吃热的食物  、  靠近热源  等方法来取暖。

2、装有热水的塑料袋能浮在冷水盆中,说明相同重量的水在加热时体积会  增大  ,但  重量 不变;在一锥形瓶口包一块气球皮,将瓶放入热水里,气球皮  鼓起来了  ,说明气体也有  热胀冷缩  的性质,且气体热胀冷缩的变化比水更明显。

3、水受热时体积  膨胀  ,受冷时体积  缩小  ,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  热胀冷缩  。其它的许多液体也具有  热胀冷缩  的性质,所以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装满。注:水在0℃至4℃的范围内,呈现出“冷  胀  热  缩  ”的现象,称为反常膨胀。

4、热胀冷缩现象解释:常见的物体都是由  微粒  构成的,而  微粒  是在不断地运动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的  微粒  运动有关;物体受热,微粒运动速度   加快  ,微粒间距离  增大  ,物体体积  膨胀  ;物体受冷,微粒运动速度  减慢  ,微粒间距离  减小 ,物体体积  缩小  。

5、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可以通过我们的  感官  感觉到或通过  一定的装置和实验  被观察到。

6、铜球在加热后  不能  穿过铁环,冷却后  能  穿过铁环,说明铜具有  热胀冷缩  的性质;钢条加热后会  变长加粗  、铁轨铺设时分段并留有  缝隙  ,都说明大多数金属都有  热胀冷缩  的性质。

7、温度计就是利用液体  热胀冷缩  的性质制成的。

8、有些固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如:  锑  、  铋  、  镓  。

9、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  热胀冷缩  ,因此,铁桥通常都架在  滚轴  上。

10、热是一种  能量  的形式,热总是从物体  温度较高  的一端向  温度较低  的一端传递,或从  温度高的物体向  温度低   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11、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  热传递  。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  越长  。

12、热传递主要通过  热传导  、  对流  和  热辐射  三种方式来实现。

热传导:通过  直接  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过程叫热传导。

对  流:通过中介物(如  水  或  空气  )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叫对流。

对流是  液体  和  气体  中热传递的特有方式,气体的对流现象比液体明显。

热辐射:物体以  电磁波  的形式向外发射热的过程叫做热辐射。

热辐射是  远距离  传热的方式,如太阳的热量以  热辐射  的形式,经过宇宙空间传给地球的。

13、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  不一样  的。

14、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  良导体   ;而像塑料、空气、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   不良导体   。

15、热的不良导体,导热   慢   ,散热    慢   ,可以   减慢   物体热量的散失。

16、热的良导体,导热   快   ,散热   快   ;铜、铝、铁是热的   良导体   ,空气是一种热的   不良导体   。

二、简答

1、冬天里,我们常用哪些方法使自己热起来?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

答:如运动(跑步)、晒太阳、烤火、加穿衣服、吃食物、取暖器取暖等。运动可以使血液循环加快;取暖器、太阳等为我们带来热量;吃入的食物给我们提供能量;衣服能起到保温作用,可以阻止身体已有的热量散发出去,又阻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

2、为什么多穿衣服身体会觉得热起来?

答:衣服本身不会产生热,但它能保温,可以阻止身体已有的热散发出去,还可以阴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

3、晚上,我们钻进被窝,感觉被子是凉的还是热的?早上醒来时,被窝里又是什么感觉?晚上再去睡觉时被窝还热吗?为什么?

答:晚上,当我们钻进被窝时,感觉被子是凉的。当早上醒来时,感觉被窝里是热的。晚上再去睡觉时,被窝就不再热了。

这说明了被子不能产生热,如果被子能产生热,那被窝应该一直是热的。

4、要使一杯冷水变成热水,我们有哪些方法?

答:可以用酒精灯加热;放在火炉上加热;放在热水中。

5、把装有热水的塑料袋放入冷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我们对热水上浮的原因怎样解释呢?

答:装有热水的塑料袋会浮在水面上。水受热后的体积变大了,受到的浮力也会增大,所以会上浮。

6、啤酒瓶或饮料瓶里的啤酒、饮料都不会装满,为什么?

答:瓶里的啤酒、饮料不装满是为了防止液体受热膨胀时把瓶子胀裂。

7、中午妈妈刚盛好一碗汤,可过了一会儿,大家还没有开始吃,汤却少了一点儿,这是为什么?

答:这是由于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汤冷后体积变小,所以感觉汤少了。

8、与水相比,空气的热胀冷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答:空气的体积变化比水明显。

9、物体的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

答: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运动加快了,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时,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10、怎样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

答:①用一个铜球和一个铜球刚好能通过的铜环。②用酒精灯加热铜球;③加热后的铜球不能通过铜环;④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⑤铜球冷却后,又能通过铜环了。这个实验说明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1、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的实验中要注意什么?

答:要注意:①注意使用酒精灯的安全。②禁止触摸铜球,加热后的铜球会烫伤皮肤。

12、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

答:靠近酒精灯那端的火柴先掉下来。

1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热是怎样传递的?

答: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给另一部分。

14、铜、铝、钢这三种材料的传热性能怎样排序?哪一种是最好的导体?

答:铜的传热性能最好,其次是铝、钢。

15、日常生活用品中,为什么锅用铁或铝制作?而水杯、保温瓶却用塑料、玻璃制作?

答:锅用铁或铝制作是因为铁和铝是热的良导体,这样可以很快把饭煮好;水杯和保温瓶用塑料和玻璃制作是因为它们是热的不良导体,这样便于保温和不烫手。

16、卖冰糕的阿姨为什么总用白色的棉被把冰糕包得严严的?棉被、羽绒服为什么具有较好的保暖效果?

答:因为棉被中有不流动的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不易把外界的热传进去,这样可使冰糕融化得慢些。棉被、羽绒服中有棉絮、羽毛,它们蓬松多孔隙,内有很多不流动的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因此棉被、羽绒服可以用来保暖。

17、明明家买了一只木桶,为了耐用,爸爸将木桶拿到铁铺去请师傅用铁环箍木桶,方法是先把铁环加热后再箍在木桶上。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利用固体的热胀冷缩,铁环加热后胀大,箍在木桶上,冷却后收缩,很结实耐用。

18、水泥路面为什么要做成一块块的,而且块与块之间还留有缝隙?

答:因为水泥路面也有热胀冷缩现象,如果没有预先留下整齐的缝隙,水泥路面会因热胀冷缩被拉得四分五裂,整个路面就会损坏。

19、冬天里水管被冻裂是怎么回事呀?

答:这是因为水在4℃以下时会出现热缩冷胀的反常现象,是水受冷体积膨胀把水管胀裂了。

篇3: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1、“时间”有时是指  某一时刻  ,有时则表示一个  时间间隔(即时长) ,时间是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它以  不变  的速度在流逝。

2、钟表以 时 、分 、秒 来计量时间,秒针每转动 一格 ,表示时间流逝了 一秒钟 ,秒针转动 一圈 ,则表示时间流逝了  一分钟 。

3、阳光下物体影子的  方向  、  长短  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是利用太阳光下影子的位置变化记录时间的)和圭表(是利用太阳光下影子长短变化记录时间的)就是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即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4、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器是  太阳钟  ,古人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  天  。

5、中国古代的计时法  干支计时法  ,  十二时段计时法  和  更点计时法  。

6、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  固定的  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  水钟  用来计时;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   刻漏  ,是根据   滴水的等时性原理  来计时的工具;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是  泄水型水钟  ,是根据水量的  减少  制成的,刻度一般在  上面的容器上  ;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装满是   受水型水钟  ,是根据水量的  增加  制成的,刻度一般在  下面的容器上  。

7、在制作水钟时,水滴下的快慢与容器中水的  水位的高低  有关;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  滴水的速度  、  盛水容器的形状  、  刻度划分的准确  。

8、改进水钟的方法:一是  使滴水容器中的水位始终保持相同的高度  ;

二是  水滴快的时候加大时间刻度间距,水滴慢的时候减小时间刻度间距  。

9、我国古代的一些计时仪器有:日晷、圭表、燃油钟、沙漏、水钟、蜡烛等;  摆钟  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0、一个单摆由  摆绳  和  摆锤  两部分组成的,同一个单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  相同的 ,因为单摆具有  等时性  。

11、摆长不等于绳长,摆长是指:从摆绳的最上端(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如果用木条作摆,摆长为固定点到木条重心的距离。

12、摆的摆动快慢与  摆长  有关,与  摆幅  和  摆锤重量  无关;同一个摆,摆长越 长,摆速越 慢 ;摆长越  短  ,摆速越  快  。

13、重心  规则密度均匀物体的重心是它的几何中心  。

14、机械摆钟是利用单摆的  等时性(即相同间隔时间段里,单摆摆动的次数是固定的)  制作的;机械工作原理   摆的摆动带动齿轮,齿轮的转动带动与齿轮相连的指针,指针在钟面上不停地转动指向不同的时刻,就可以计时了  。

15、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  联合工作的。摆钟齿轮操纵器两端各有倒钩,可以卡在齿轮中间,以便控制齿轮的  转动  ,而齿轮操纵器又与  摆锤  相连,当  摆锤  来回摆动一次时,齿轮操纵器就可以  控制齿轮  每次前进一个齿。

16、设计时钟的要决在于 让指针以一定的快慢移动 ;现代钟表的原动力是 机械动力 和 电力 两种。

17、垂体时钟是利用下 垂物的重力来转动齿轮 ,当垂体所受的重力转动齿轮时,摆锤与 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控制转动的规律。

18、摆钟的机芯结构通常包括  走时  和  报时  两大系统。

二、简答

1、根据自身的感觉来计量时间,准确吗?怎样能比较准确地计量时间?

答:不太准确;比较准确地计量时间的方法是用手表或钟表。

2、水钟漏完一杯水的时间和什么因素有关?怎样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

答:水钟漏完一杯水的时间和滴漏流出水的快慢有关。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与孔的大小和水的多少有关。孔大,水滴漏出得快;孔小,水滴漏出得慢;水多,水滴漏出得快;水少,水滴漏出得慢。

3、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快慢、水位的高低等。

4、取两根长度分别为20厘米、30厘米粗细相同的木条做成两个摆,绳子的长度相同,摆动的快慢会一样吗?

答:不一样。短摆锤的摆摆动的速度快。(摆长不等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5、利用木条、金属圆片,我们能做成下个每分钟正好摆动30次的摆吗?金属圆片的位置如何调整?

答:我们可以调整摆长和金属圆片在木条上固定的位置来实现。

6、金属圆片在木条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对摆动的快慢有影响吗?

答:有影响。金属圆片固定的位置离支点越近,摆的速度越快。

篇4: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实验目的:探究冷热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实验材料:玻璃、酒精灯、试管夹、护目镜、一盆冷水。

实验步骤:1、取一块玻璃,仔细观察玻璃的表面,并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2、用试管夹夹住玻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3、加热一段时间后,把玻璃迅速放在冷水中。

4、重复以上过程3次,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注意事项:将玻璃完整、快速的放入冷水中,小心不要被破碎的玻璃伤着。

实验结果:玻璃出现裂缝,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玻璃破裂开。

实验结论:冷热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实验现象记录表:

  实验现象
实验前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篇5: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实验目的:探究结冰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实验材料:气球、纸盒、熟石膏、水、小木棒。

实验步骤:1、用水填充一个小气球,直到像乒乓球一样大,扎紧后,把它放在纸盒中。

2、往纸盒里倒一些糊状的熟石膏(熟石膏与水的混合物),用小木棒把充满水气球推到熟石膏下1厘米处,取出木棒。

3、放置一段时间,待熟石膏变时,从盒中取出,观察熟石膏的变化。

4、把熟石膏模型放置在冰箱的冷冻室,24小时后取出,仔细观察其变化。

5、待冷冻的熟石膏恢复到室温时,看看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注意事项:充水的气球推入石膏下面时不易过深。

实验结果:熟石膏出现裂缝。

实验结论:结冰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水流是沙洲的形成的主要原因

实验目的:验证水流是沙洲形成主要原因

实验材料:喷壶、沙土、名种大小的石子、2个托盘、报纸

实验步骤:1、把报纸平铺在桌面上。

2、先在1个托盘里用沙土、石子制作一个带有丘陵的自然景观。

3、把托盘的一端抬高,使托盘成倾斜角度。

4、把第2个托盘放在第1个托盘的底部。

5、用喷水壶模拟“下雨”的场景。

6、仔细观察沙土和石子的变化。

7、用图画记录下喷水前后的现象。

注意事项:水流不易过大。

实验结果:沙土和石子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被“雨水”冲到了下面去了。

实验结论:水流有冲刷和搬运的作用。

关于沙洲的形成的解释是:沙洲是由上游被水带来的泥沙、石子等堆而成的。

下载最新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新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1、人吃下的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食物要经过(口腔)、(食道)、(胃)、(肝)、(胆)、(胰)、(小肠)、(大肠)、(直肠)等消化器官,食物残渣经呼吸......

    大象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大象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 春天的故事 1、撰写 调查报告、研究报告 等是研究活动中表达与交流的重要形式。 2、写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要写出调查研究的 全过程......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五下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 *1、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做(机械)。 2、机械可以分成(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两类。 *3、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

    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一、【古诗词】 《牧童》 唐 吕 岩 《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

    大象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梳理

    第一单元 1、( )、()等是研究活动中表达与交流的重要形式。(撰写调查报告研究报告) 2、( )、()要写出调查研究的全过程,并总结出调查和研究的成果。(调查报告 研究报告) 3、写调查报告、......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

    五年级科学下册总结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转眼间,紧张而忙碌的一学期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为总结经验,争取更好的成绩,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做好课前......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班级姓名 一图形的变换 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旋转: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