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邓南街2014年社区教育工作总结(范文)
深化社区教育改革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邓南街2014年社区教育工作总结
2014年,邓南街成校在区教育局及邓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我校根据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和地方经济特点,积极面向“三农”,以人为本,坚持以“强街富民为主题、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办学理念,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学校管理,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充分发挥社区教育教育作用,以科教兴农,促进了两型社会建设,为进一步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统筹管理,促进农村社区教育深入发展
积极抓好终身教育和社区教育,形成了区、街、村三级社区教育组织网络,并通过三级教育网络引导广大群众树立和开展终身教育。街道投入150多万元加强成校建设,新改建了科技服务站,整合了社区、文化站、农技中心、社保中心等工作资源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阳光工程培训以及多形式的社区教育活动,当年的社区教育参与人数达近万人次。
除此之外,我们还积极开展科技知识、法制知识、节能环保知识、卫生健康知识、文艺汇演等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以及针对干部职工的综合教育、终身教育,针对老年人的歌舞、健身、民间艺术教育和活动。
二、积极作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邓南街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步伐,街道工业园区建设、现代都市农业的蓬勃发展,给社区教育工作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1、在工业园区建设和项目推进中转移一批失地农民
2012年以来,我街在湘洪工业园先后引进中海粮油、果脯糖浆、正大饲料、大北农等4个大型农产品深加工和物流项目,项目投资规模达40亿元,征用土地2700亩。在园区建设中我们引导和组织失地农民开展技能培训,使失地农民掌握就业技能,拓宽就业门路。在园区企业生产经营中,我们又与武汉市邓源劳务派遣有限公司联合组织农民参加生产技术培训,向企业推荐本地参训农民上岗就业,不仅有效转变了农民身份,提高了农民收入,也让企业迅速进入生产经营状态产生效益。现在这4家企业生产经营不仅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大幅提高街、村两级的经济收入,其经济带动和辐射效应更成为全街经济工作的增长极,这其中教育工作带来和体现的成果可谓功不可没。
在临江产业园我们也成功引进了卓尔集团汉南港项目和武汉船舶交易中心项目,园区建设和项目投产中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农民为主力军的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同样也体现教育工作的重大作用。
辖区内原有的机械设备、公路建材、石化科技、木材加工、生物制肥等企业也因社区教育培训出的众多生产经营人才取得了进一步发展。
2、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造就了一批现代产业农民
一是在引进和实施农业项目中造就了一批现代产业农民。例如:我街引进的上海济洪蔬菜公司、华景天地、爱德农公司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3000亩土地,生产出来的30多个品种农产品成为绿色无公害品牌产品,成为市场抢手货市,一些知名企业还与公司签订原材料供应合同。我们聘请市、区农业专家联合公司专业人员组成技术团队对土地流转农民进行培训和指导,并推荐在公司上岗就业,这些农民成为了公司生产的主力军,不仅通过土地流转每年获取900元/亩的地租收入,还可以在农业公司打工实现每月1600多元的固定收入。
二是在打造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上发挥社区教育工作职能。说起邓南甜玉米这一品牌是我们的骄傲,而这一品牌的打造和形成与教育工作却有着莫大的联系和渊源。我街历史上一直有种植玉米的传统,过去一直都种植是的常规玉米品种,其种类和品质都不受市场青睐,2001年农民生产的玉米在市场上滞销,大量玉米变质,农民欲哭无泪,街党工委、办事处积极发动各类资源和力量努力改变这一状况,当时分管教育领导和教育战线的同志迅速行动,遴选和组织一批有种植技术和经营头脑的农民外出考察和培训,结合考察培训我们引导和组织他们在群众中发动示范,成立了多个甜玉米种植和销售合作社,整合了农民土地和生产资源,并通过生产分工和技术创新提高了甜玉米品质和产量,在具体生产中我们聘请市、区专家常年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生产,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全国知名甜玉米专家张楚河作为我街生产技术顾问把培训班开在田间地头,广大农民深受指导和提高。我们还遴选一批玉米种植能手作为骨干重点培养,并逐步推广到农户带动邻里乡亲做到技术全覆盖。随着这一做法的不断推广和提高,全街甜玉米种植在技术模式、品种结构、品质特色上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也引起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关注,连续几年都举办了以邓南甜玉米为主题的甜玉米文化节,邓南甜玉的影响也日益扩大。
三是在推进农业专业化、产业化发展中发挥社区教育工作职能。在外来农业公司和甜玉米品牌的影响和带动下,广大农民也在求思求变求发展,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形势和机遇,积极引导农民探索和推进农业产业化、专业化发展。例如,我们组织青年农民到外地学习农业产业化经验,引导他们结合本地实际研究产业化模式,发动群众成立和参加专业合作社,并联系农技人员和专家对社员采取“按需点菜”的模式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在此基础上实行大家出资入股、投资建设、集中种植、生产分工、专业指导、统一销售的模式,不断实现农业专业化和产业化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和销售效益。现在全街农民基本上都参加了相应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科技农业、现代农业不断发展,农民生产经营效益不断提高,年收入大幅增加,一些种植示范户还达到30-40万元的年收入水平。
四是在促进农产品销售和农村经纪人培养上发挥社区教育工作职能。近年来我们围绕农产品营销,聘请江汉大学、工商及农业部门有关专家培训174名农村经纪人,从中选拨50人到外地参加学习培训,成立了20多家农产品营销协会。邓丰农副产品产销公司走上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道路,去年实现了农产品网上销售,产品行情火爆,畅销全国;思念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经理曾思来被武汉市评为“十佳创业青年”;窑头村妇女范乐英创建了“猪—沼—菜”的立体循环种植模式,注册了“乐英”牌蔬菜,受市场青睐。我们在大力发展营销人才教育的同时,积极探索和总结成功经验,并形成了特色成果,例如,武汉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培训农村经纪人的社区教育模式研究》初具成效,《培养乡土人才“发动机” 推动农村致富“动车组”》案例入选了武汉市学习型城市建设案例选编。
3、在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中创建一批学习型组织 全街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步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社区建设、城镇环境改造和维护等都需要大量用工,这对社区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我们一是积极引导街教育部门与劳动部门和各村合作,联合成立劳务派遣公司组织失地农民和富余劳动力参加培训,取得相关工种技术和资质,推荐到建设施工单位就业,在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同时也推进了全街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进程;二是根据城镇化建中新兴的餐饮、服务、文化、物流、商品销售行业以及社会公益事业发展需求,引导教育部门与各行业主管部门合作,开展了创业就业培训、就业推荐和对外劳务输出,使他们获得了较为理想的创业基础和就业岗位。例如:在教育部门和卫生、食药监、工商部门的联合指导下,全街食品和餐饮业进一步规范,从业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在教育部门和文化部门的联合指导下,聘请市、区文艺工作者和老师到群众中进行创作和指导,提升了我街文化工作者的素质和文化工作成果;在教育部门和城管部门的联合指导下,成立了城管服务组织,设置了环卫保洁公益性岗位,推荐群众就业上岗,改善了城镇和村湾环境面貌;在教育部门和卫生、计生、民政部门的联合指导下,设置了卫生计生辅助工种、福利院护工、社会义工等公益岗位,组织群众参加业务培训,推荐就业上岗,推进了这些社会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们通过不断探索和深化改革社区教育工作较好地发挥社区教育工作服务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仅形成了地方特色,更实现了教育事业与全街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局面。
第二篇:汉南区邓南街社区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优化社区教育网络
服务小康社会建设
——汉南区邓南街社区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邓南街位于汉南区腹心地带,南临黄金水道长江,与嘉鱼隔江相望,北与蔡甸区接壤,西枕东荆河与洪湖毗邻,中贯汉洪高速公路,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辖一个居委会和十五个自然行政村,总人口15000人。邓南街依托独特的区域优势和人文基础,着力加快经济建设发展的步伐,形成了以鲜食甜玉米为主导产品的农村产业结构,被誉为“中国甜玉米之乡”。
邓南街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于1989年建校,现有专职教师4人,兼职教师5人,社区教育志愿者40人。成校主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创业培训、社区教育等工作,邓南街成校已成为我街专业技能培训、社会文化生活教育的主要阵地。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为贯彻武汉市教育局武教职成[2009]4号文件《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设的意见》精神,我校根据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和地方经济特点,积极面向“三农”,以人为本,坚持以“强街富民为主题、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办学理念,以创建武汉市乡镇成校规范化建设示范校为契机,加强街、村成校建设,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学校管理,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充分发挥成人教育作用,以科教兴农,促进了两型社会建设,为进一步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发展方向
(一)成立领导机构,促进社区教育工作有序推进
2006年邓南撤镇设街后,我校也相应调整了学校领导机构,由街道分管
教育的副主任任成校校长,街道教育总支书记任副校长,成教干事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学校领导积极向街道主要领导做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工作汇报,得到街道党政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街道党工委定期召开社区教育工作专题会议,听取社区教育工作进展情况,部署落实工作措施,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确保我街社区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二)明确发展方向,完善学校发展规划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来一系列政策更加贴近农民生活,强调以人为本,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重要位置,把城乡一体化建设作为农村工作发展的方向,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成校面临着巨大挑战,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武汉市乡镇成校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开展,使我们迎来了农村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发展的大好机遇,也使我们对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为此,我校根据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和地方经济特点,积极面向“三农”,确立以人为本思想,坚持以“强街富民为主题、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办学理念,及时制定和完善了学校中远期发展规划,明确了学校的发展目标,并以创建工作为契机,把邓南成校建设成为街道科技推广中心、技能培训中心和党群活动服务中心。目前已形成区、街、村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坚持“三项制度:“局级联席会议制度、月办公例会制度、双周议事会制度”;积极探索办学模式,多校联合,提高办学效益。在街道办事处的协调下,我街将社区教育学校、老年学校、市民学校等几校联合,实行“一套班子,多块牌子”的办学形式,实现了资源共享,加大了统筹力度,提高了办学水平。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资源共享,优
势互补,形成“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联合、社会积极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成教工作局面。
(三)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契机,促进村级成校发展
近年来,邓南街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把乡村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纳入到新农村建设规划之中,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管理。
按照市区有关要求,村村建成了成人学校和社区教育辅导站,由街道统一实行管理,做到“五有”,即:一有活动阵地,每村至少建有可容纳40人以上的多功能培训教室(其中南康社区、水一村成校建有近百人的培训教室)、藏书2000多册的农家书屋、配有青少年及留守儿童活动室,有条件的村建有老年人活动中心,目前已有南康社区、窑头村、水一村等率先建成,村村都成立了老年文娱队;二有专人管理,村委会指派专人(或兼职)负责管理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工作;三有活动经费,由村委会单独列支,基本满足各项教育、培训、活动等需要;四有管理体系,由街道统一管理,形成街道社区教育网络;五有考核办法,由街道对村委会下达专项目标,实行目标管理。每年终有街道统一进行目标考核,对照方案兑现奖优罚劣制度,促进工作顺利开展。
二、努力改善条件,促进成校发展
几年来,由于街道成校基础薄弱,资金投入较大,为此,我们通过各种渠道筹措经费,合理使用各项资金,优化整合优质资源,不断提高基础能力。
由于农村成人教育在各类教育发展中处于弱势地位,办学条件相对比较薄弱,邓南街成校自创建以来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原来设置在政府院内,邓南撤镇设街后,邓南街投入50多万元购置原派出所办公楼进行改造,将成校整体搬迁。近年来,在市、区教育局的大力扶持下,添置办公
设施、桌椅、电脑、投影仪、照相机等设备,成校办学条件大大改善,邓南成校现在占地9000平米,建筑面积1250多平米的教学楼装修一新,建成了图书阅览室,藏书5200多册,各类报刊杂志10多份,实用技术培训光盘100多张;多功能活动室、多媒体培训教室、专家咨询室、农民网吧等功能室齐全,办公室及现代化办公设备堪称一流。
为满足农民培训和居民学习需求,街道今年将原礼堂改建成科技服务站,并定位邓南街成校培训基地,建成可容纳160人以上的培训、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教室,为开展各项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成校配置16台电脑,并全部联网,免费为农民提供培训、信息查询等服务,受到当地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他们称作为免费的“农民网吧”,为农民搭建了远程教育平台;2007年12月20日长江日报以《汉南出现农民免费网吧》予以报道。
邓南街成校自2007年以来通过电信部门搭建了“农民之友”信息平台,联合街道农技中心、科协等部门,开通短信业务,抢抓时节,根据需求,向邓南街农民免费发送农业科技信息、务工信息、时事要务等短信,用最便捷的方式向农民传达信息,组织农民收听收看相关讲座,传达政府有关部门指令,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开辟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通道,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发送手机短信 为6000户提供农业信息》于2011年3月1日长江日报登载。
三、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成人教育、社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因素还在于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发展是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的根本保证,要发展优质的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就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由于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涉及面广,结构复杂,为 此,我们着力建设一支包含了三个层面的教师队伍,即专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使这支队伍具有专业性、多样性、广泛性的特点,以适应农村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的各种需求。我们的主要做法是:选贤任能,从中抽调一名小学副校长任成教干事,加强成教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目前,我校已有4名专职教师,达到了街道总人口万分之二点七;资源整合,充实兼职教师队伍,主要从社会各部门聘请负责文化、技术等专项培训活动,现有5人;发动组织,扩大志愿者队伍,通过招募和自愿参与等形式组建了以由退休老教师、老干部、能工巧匠、专技人员等为主要成员的志愿者队伍,目前已有40多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他们热爱社区教育工作,并有较为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从整体上不断壮大和优化社区教育工作的服务队伍,战斗力也不断增强。
四、践行成校职责,服务地方经济
在办学过程中,我校始终坚持服务“三农“这一主要宗旨,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认同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几年来,我们披肝沥胆、辛勤耕耘,紧密结合农村实际需求,突出地方特色,努力打造出了邓南社区教育品牌。
一是选好项目,满足需求,服务群众,努力抓好农业科技项目的技术推广工作。邓丰牌大雪枣种植技术推广被确定为“武汉市十八大重点农业科技项目”之一,我校本着“选择一个项目、创建一块基地、推行一项技术、培养一批人才、致富一方群众”的工作思路,在种植过程中,积累经验教训,为技术推广打下基础。为了扩大种植规模,从2003年开始育苗,实行“种植示范—嫁接育苗—技术推广”一条龙服务。截止今天,大雪枣已推广到区内几十个村庄、大队,有近800户农户栽种了大雪枣,面积达上千亩,平均每亩收入三千元,总产值逾三千万。咸宁、洪湖、仙桃等地农民纷纷到我校参
观引种,大雪枣受到人们的欢迎,果品供不应求。为更好的满足农户的需求,解决品种单一的问题,更好的发展农村庭院经济,我校前年又引进新品种“鄂柑壹号”果树苗一万多株,可栽种1000多亩。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着力搞好新品种的推广与技术服务。
二是突出特色,创建品牌,发展经济,开展灵活多样的实用技术培训。
1、专家引领,提供技术服务,开展以甜玉米种植技术为主题的实用技术培训。邓南街是鲜食玉米的主产地,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万亩,种植农户达3000多户,基本形成“甜、糯、彩”三大系列20多个品种的特种玉米种植。发展甜玉米绿色食品基地,做大做强做厚鲜食玉米产业,将是我街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为此,成校与华农大签订了“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协议,聘请华农大教授、全国知名甜玉米专家张楚河为教师,不定期的开展甜玉米生产技术培训、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推广、玉米病虫害防治等指导,为我街甜玉米种植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协会配合,组织行业精英,开展生猪养殖技术培训。与邓南街养殖协会联合组织,联系到美国先灵葆雅动物保健所、百事康等公司委派专家,为邓南生猪养殖户开展《生猪的饲养与管理》、《猪群疾病防治与饲料保健》、《生物发酵床生态养猪》等培训,使我街农户养殖技术也不断提高,生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邓南全年可出栏肉猪8万头,创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拓宽了农民致富门道;
成校牵头,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开展各级各类的培训。如中央惠农政策、人口环境与计划生育知识、残疾人生产技能、职工生产安全、预备党员和积极分子培训等,每年开展培训等近20期,累计培训1000多人次。
2、搭建平台,鼓励农民创业,开展农村经纪人培训。近几年来,成校积
极组织农民开展创业培训,特别是注重了农村经纪人的培养,通过培训合格的农村经纪人创办自己的实体,为地方经济服务。目前,邓南街已相继成立了2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产品营销协会。邓丰农副产品产销公司走上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道路,注册了“邓丰”商标,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产品远销国内外; “思念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经理曾思来通过培训,用先进的理念来管理自己的企业。近几年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被武汉市评为“十佳创业青年”,同时被誉为武汉的“玉米大王”;窑头村妇女范乐英创建了汉南区第一家家庭农场协会,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形成了“猪—沼—菜”的立体循环种植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成功的案例数不胜数,成校为地方农民增产增收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3、定向培训,促进就业,积极开展阳光工程培训。一是加强队伍建设,调整并充实工作领导小组,街道“一把手“亲自抓,分管农业、教育的领导协同抓,街道农办、团委、妇联、教育等多个部门积极参与,齐心协力努力搞好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重点宣传党和政府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及培训学校开设的培训岗位、时间、内容、就业方向、收费标准及政府补贴等。采取广播、展版、散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走村串巷,深入农户开展针对性的宣传活动。三是落实目标任务,街道各部门通力合作,联系实际,扎实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
开展“阳光工程”职业技能培训,安置到企业工作;通过社会职业中介公司,推荐就业;通过政府扶持,引导自主创业;为农民增产增收开辟新途径。
五、加强理论研究,打造地方品牌
首先是积极参加市级重点社区教育课题研究,汉南区教育局成功申报了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特色农业专业化建设中的社区教育策略研究》,我校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并以项目成长模式促进社区教育水平的提高;除此之外,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研究,我校于今年申报了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培训农村经纪人的社区教育模式研究》并获得通过,项目组成员在专家们的指引下,积极探究适应农村社区教育的新策略、新路子,以期更进一步提高社区教育水平。
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通过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校各项事业得到不断发展和壮大,学校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和知名度不断提升,多次得到上级领导、地方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称赞,2006年被评为汉南区职成教育先进单位,2009年被评为武汉市社区教育先进单位。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职业教育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成人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党的十八大及全国十二届人大会提出农民素质要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农村社区教育更是任重道远。农村居民素质不高是制约新农村发展的瓶颈,农村社区教育应该得到各级政府的足够重视和大力支持,逐步建立农村社区教育经费长效保障机制,建立农村社区教育考核制度,促进农村社区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
我们将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会议精神,进一步提炼办学理念,提高农村社区教育水平;进一步优化队伍建设,提高社区教育办学效益;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主要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服好务。
第三篇:邓南街福利院工程工作总结
武 汉 市 汉 南 区 东 城 垸 农 场
新特菜基地工程项目(二期)
监 理 工 作 总 结
编 制 人:
总监理工程师:
武汉永鸿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日 期: 2008年11月 20 日
③项目监理机构对承包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报送的施工测量放线成果进行了复测和确认。
④现场监理人员对承包单位报送的拟进场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及其质量证明资料进行审核,并对进场的实物按照委托监理合同约定的质量管理文件规定的比例采取见证取样方式进行抽检。
对未经监理人员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监理人员应拒绝签认,并签发了《监理工程师通知单》,书面通知承包单位限期将不合格的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撤出现场。
⑤总监理工程师安排监理人员对施工过程进行巡视和检查。对隐蔽工程的隐蔽过程、下道工序施工完成后难以检查的重点部位,现场监理负责人应安排监理员进行旁站。
⑥现场监理人员根据承包单位报送的隐蔽工程报验申请表和自检结果进行了现场检查,符合要求予以签认。
⑦现场监理负责人应对承包单位报送的分项工程质量验评资料进行审核,符合要求后予以签认;总监理工程师应组织监理人员对承包单位报送的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质量验评资料进行审核和现场检查,符合要求后予以签认。
⑧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缺陷,现场监理人员及时下达《监理工程师通知单》,要求承包单位整改,承包单位及时进行了整改,监理人员检查了整改结果,符合要求。
2.工程投资控制工作:
(1)项目监理机构应按下列程序进行工程计量和工程款支付工作: ①承包单位统计经现场监理负责人质量验收合格的工程量,按施工合同的约定填报工程量清单和工程款支付申请表;
②现场监理人员进行现场计量,按施工合同的约定审核工程量清单和工程款支付申请表,并报总监理工程师审定;
③总监理工程师签署工程款支付证书,并报建设单位。
(2)项目监理机构应按下列程序进行竣工结算:
①承包单位按施工合同规定填报竣工结算报表;
②现场监理负责人审核承包单位报送的竣工结算报表;
质量的同时,很抓了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经常深入工地。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项目监理部人员和施工单位及建设单位有关人员参加,对施工安全按检查评分汇总表的内容进行检查。即:(安全管理、文明施工、模板工程、“三宝”“四口”防护、施工用电、施工机具等)
③监理人员发现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应立即发出《监理工程师通知单》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整改,整改后进行复查。五.监理工程体会:
在建设单位的直接领导下,行使工程监理职能,解决了大量的技术质量问题,监督各施工单位按规范要求进行施工,进行合格工程量的验收和结算,保证了整个工程按计划高质量地进行。主要体会有:
(1)工程质量上突出一个“严”字
监理工程师的首要任务就是监理各施工单位按规范施工,因此在平时监理工作中必须“严”字当头,严格监理程序,严格按要求进行旁站监理和工程质量验收。同时运用工程经费支付否决权,有力保证了监理工作正常进行。
(2)工程进度上突出一个“促”字
工程进度不仅影响工程能否按计划完成,而且影响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工程一开始,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工程进度计划。在施工过程,根据工程进度和计划进度,合理安排劳力、机械、工序,实行流水作业,工程进度与计划进度十天一对照,凡落后于计划进度要求的施工单位在后十天内完成。
(3)监理人员突出一个“精”字
工程监理人员在施工全过程中监督施工单位按规范进行施工,监理人员业务水平高低、素质的好坏对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建设单位选派具备相应技术职称和任职资格,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熟悉设计图纸、施工规程和操作规程、有一定施工实践经验,能正确评定工程质量的工程技术人员。
(4)监理程序上突出一个“早”
主动监理,事前监理,把监理工作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的始终,尽可能地避免“马后炮”。因此在监理过程中尽可能地变事后监理为事前监理,防范于为未然,突出一个“早”字。在每道工序中,我们采取共同学习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召开施工现场会等办法,使施工人员充分了解操作要领,如何掌握质量标准做到
第四篇:南街社区文明创建工作总结
南街社区文明创建工作总结
2011年12月16日
2011年南街社区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县城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在县创建办的领导下,广泛深入抓宣传,组织力量抓督查,毫不放松抓管理,集中突击抓整治,量力而行抓建设,开拓性地开展文明卫生县城的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加强制度建设,履行创建责任
创建工作千头万绪、繁杂艰巨,建章立制、加强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年初,我们从强化责任入手,制定了创建工作目标,建立了相应的各项制度和规定。一是考勤签到制度。创建专班人员实行每天签到,严肃工作纪律,明确工作任务。二是工作例会制度。坚持每星期一召开工作例会,汇报前段工作,分析存在问题,研究解决方案,部署下步工作。三是考核检查制度。定期不定期对创建工作进行考核检查,对专班人员实行奖优罚劣,以此激励工作人员开展文明创建工作的热情。
二、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创建氛围
市民素质的好坏,决定了创建工作的成效。创建文明城市首先就要倡树文明新风。一是发挥市民学校的陈地作用,组织社区居民参加创建工作的教育培训活动,广泛深入宣传创建工作的任务、目的、意义和要求。全年共举办培训班5期,参加人数达450余人次,举办宣传专刊二期,印发宣传资料1300余份,使创建工作家喻户晓、人人关心。二是发挥社区的引领作用。引导社区工作人员带领居民坚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率先垂范。不定期地开展早餐盒子、筷子、纸屑、塑料袋等垃圾物的清除工作,经常深入到学校与教师一起教育学生守文明、讲道德、爱卫生,宣传文明创建基础知识,规范市民的文明行为。三是发挥专班人员的疏导作用。坚持每天巡查,对不文明行为及时疏导制止。沙阳大道新世纪门口一水果经营户,长期以来一直占道经营,给过往行人和车辆带来交通堵塞,影响了市容市貌,专班人员曾多次教育疏导,帮助其落实经商场地。对乱停乱靠、乱搭乱建、乱牵乱挂、出店经营等不文明行为坚持勤巡查、常督办,并予以坚决制止,专班人员的耐心说服教育和及时的疏导行为,得到了市民的配合与支持。
三、加强“门前四包”管理,形成创建合力
年初,我们召开了包保科局和辖区“门前四包“单位负责人座谈会,共同商讨创建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共同落实创建责任。按照县创建办要求,社区和工商部门一起与经营门店户签订了245份“门前四包”责任书,在日常巡查督办中发出整改通知书11份。强化责任单位’门前四包”的日常管理,督查各单位设立“门前四包“责任岗,明确责任人,强化对辖区单位”门前四包“楼栋宅院的日常管理和巡查督办,并实行量化打分,及时通报。
四、加强专项整治,强化创建手段
坚持日常巡查与突击性检查相结合,集中整治与专项整治相结合,不断加大创建工作的整治力度。一是积极配合城管执法队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各种不文明行为。5月份,下北街的两处装修垃圾堆积多天无人清运,沙阳大道与东岳路的车辆乱停乱靠,社区在多次做工作无果后积极争取县城管执法队的支持,利用三天时间,纠正违章停靠车辆100多辆,处罚不文明行为6起,使违章违建行为得到了有效控制。二是组织力量开展卫生整治,保证辖区日常整洁。在加强日常卫生督查管理的同时,全年共突击性开展卫生整治18次,清理铲除“牛皮癣”1500多处,清扫卫生死角12处,清运垃圾50余车。三是合理规划布局,增设创建标志。针对辖区实际,在支街小巷增设垃圾捅20个,在沙阳大道、东岳路、南嘉大道等主次干道划定停车线1000余米,有效地规范了垃圾乱丢,车辆乱停等不文明行为。
五、加强硬件建设,完善创建设施
城市文明创建工作既要靠居民支持,又要让居民受益。针对社区居民在创建工作中反映的突出问题,我们予以认真疏理,及时解决,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东门岭至一砖宿舍过道门面下水道水管破裂,污水横流,臭气熏天,来往行人绕道而行。针对反映的问题,社区采取单位出一点,群众筹一点的办法,投入资金7000余元,对破裂管道实行了及时更换,近百米下水道及时疏通。东门岭、木屐岭一巷二巷因缺乏路灯,居民出行和安全存在严重隐患,我们积极争取电力公司支持,安装路灯5盏,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想方设法筹措资金6万余元,为木屐岭居民新修一条315米长的水泥路。
社区17组是一个渔业队,既不是农业村,又不属城镇居民,位于社区偏僻地带。去年社区组织居民集资和争取交通局的支持,将通往该组的唯一一条狭窄且杂草丛生的泥巴路新建成一条长1.9公里的水泥路后,但因长期无人清扫,脏乱差现象严重。针对这一难题,社区领导多次与劳动保障部门协商,争取公益性岗位,固定一名保洁人员清扫卫生,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回顾一年来的文明创建工作,我们还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出店经营和乱停乱靠现象时有发生,“牛皮癣”等卫生顽症难以彻底铲除,需要坚持不懈地整治。城市市民的文明素质参差不齐,丞待进一步提高。文明城市称号来之不易,创建工作要求一抓到底。为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打持久战,打歼灭战的思想,再鼓干劲,再加措施,把创建和维系全国文明卫生城市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为建设湖北经济强县打造长江临港新城作出贡大地贡献。
第五篇:南街社区2011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南街社区2011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一年以来,我南街社区的维稳综治及平安创建工作在上级综治委及鱼岳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代解矛盾纠纷和加强社会管理为主线,以普法教育为平台,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各项措施,为平安创建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今年共排查调处不及时而引发的激化案件和“民转刑”案件。
一、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开展综治基层基础建设
1、维护社会稳定,领导是关键。为了进一步强化我社区干部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责任,我们继续坚持并完善了社区书记与镇领导签责任书和各居民组组长与社区书记签责任书的两年重要环节。严格按责任书中规定的相关要求落实。
2、以健全机制机构为依托,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健全了“两会“一队组织及义务调解员和义务信息员,平安志愿者等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义务巡逻队,全面推进了综治工作中心建设,全面落实首向负责,情况报告等工作制度,确保综治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初步构建了一体化的基层防范网络,为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和领导基础。
二、强化三项机制,深入开展毛对纠纷预警,排查化解平台建设
1、抓住关键,狠抓了敏感时期和重要活动期间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下半年在两会两节期间,我们先后集中组织了两次大排查,召开专门会议进行专题安排布置并制定应急预案,尤其是对居民反映强烈的重点矛盾,进行了集中排查整治,为我社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突出重点,狠抓矛盾纠纷的排查的调处,以双排查活动查处矛盾纠纷,排查重点地段如:木屐岭二巷、东门岭、东后街等。
3、围绕中心,狠抓中心工作中德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进一步将矛盾排查纠纷纳入调处工作机制。
4、进一步健全了社区矛盾排查组织网络,抓好基层矛盾排查信息员(居民组长、中心户长)的组织建设,坚持每月一次工作例会,互通信息,研究布置下月的维稳综治工作,提高预警意识,强化了预警职能。
三、创新管理机制,大力推进“平安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
1、扎扎实实地开展普法教育,以市民学校为平台,向市民宣传普法知识,争做遵纪守法的好居民。
2、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全面开展了社区矫正工作,社区有三名矫正人员,在社区干部警区的帮助、教育下,无重新犯罪。
3、认真开展创平安家庭评选活动。
今年,我社区的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在许多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下一步我们要在总结,把握综合治理工作规律的基础上,立足当前,着眼发展,积极探索下一阶段我社区综合治理,维稳工作的新方式、新方法,努力推进我社区综合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鱼岳镇南街社区
2011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