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沙家浜镇创建学习型乡镇工作总结
沙家浜镇创建苏州市学习型乡镇工作总结
沙家浜镇创建苏州市学习型乡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沙家浜镇地处常熟东南隅,是江南著名的水乡古镇,位于昆山、湘城交界处,苏嘉杭高速公路、锡太公路穿镇而过,全镇总面积65.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万人,流动人口3.3万人,现辖13个行政村(社区),2个居民委员会,1个办事处。
全镇牢固确立“工业立镇、旅游兴镇、科技强镇、富民安镇”的理念,始终把园区、景区作为发展重点,富民、安民作为工作中心,精心打造“精品园区”,发展“特色景区”,构建“和谐社区”,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逐步推进社区教育工作,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乡镇,全面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加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民主法制文明建设,取得了三个文明建设的新成绩。我镇先后荣获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全国重点中心镇、中国景观龙舟名镇、中国休闲服装名镇、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江苏省文明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江苏省体育强镇。
今日的沙家浜镇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经济基础更加雄厚,社会事业更加发达,居民文明程度日益提高,这是沙家浜镇发展社区教育、创建学习型乡镇的得天独厚的经济、地域、人文基础。2011年9月9日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实施意见》2011年12月31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继续教育工作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意见》之后,沙家浜镇又把学习型乡镇建设提到了党委和政府的工作日程上来。又把创建学习型乡镇作为建设“繁荣沙家浜、文化沙家浜、和谐沙家浜”的奠基工程,制订了《沙家浜镇建设学习型乡镇长远规划》
2014年苏州市下发了《苏州市学习型乡镇(街道)评估指标体系(试行)》,1 沙家浜镇党委、镇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以提高居民素质和城镇文明程度为目标,以发展社区教育和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为抓手,以创新社区教育和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为突破口,加强载体建设,营造品牌活动,大力推进学习型乡镇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我们在创建学习型乡镇活动中,首先通过召开动员大会,统一全体党员思想,把全体同志的注意力集中到创建活动中来。我们还多次召开座谈会,在如何争当学习型干部党员、在“两个率先”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讨论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为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乡镇活动,我们又制订了《沙家浜镇建设学习型乡镇实施意见》,把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方法、实施步骤等都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进一步量化了实施细则。明确提出干部职工要增强“四力”、达到“四可”,即增强学习力,让群众感到可信;增强亲和力,让群众感到可亲;增强凝聚力,让群众感到可爱;增强战斗力,让群众感到可靠。
二、健全机构 加强组织领导
(一)建立了沙家浜镇创建苏州学习型乡镇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十余个部门和社区成员单位组成。创建工作列入镇议事日程。领导小组负责全镇社区教育与学习型乡镇建设的规划、方案的制订;召集工作例会;协调全镇各相关部门及单位开展工作;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督查落实情况;落实保障措施;完成年度工作总结;制订对各部门、单位工作考核标准,并实施考核、评估和奖励。各部门及单位职责明确,有相应的共建、调研、交流、表彰等工作制度。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镇文卫办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镇教委,是全镇开展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乡镇建设的执行机构。
(三)充分发挥社区学校作用。镇成人学校于10年加挂社区教育中心牌子,在镇教委领导下,全面配合领导小组办公室,为组织开展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乡镇建设做好指导、服务、研究、评估工作。镇成人(社区)学校配备有5名专职教师。成人(社区)学校制定了专职教师挂钩村居委工作联系制度,让教师深入社区指导并承担培训课程,使他们逐步成为社区教育的骨干力量。
(四)全镇13个居(村)委都成立了由党总支书记挂帅的社区教育与学习型小区建设领导小组。并设有分管干部负责落实工作计划。社区教育和学习型乡镇创建工作情况由镇政府列为对基层和干部的考核内容之一。近年我镇招聘了近30位大学毕业生,到居、村委担任社区教育干部,成为开展社区教育与推进学习型乡镇建设的生力军。镇领导小组十分重视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工作交流、外出考察学习、组织专题活动,培养敬业精神和提升工作能力。
(五)扩大兼职教师与志愿者队伍。目前全镇有社区教育兼职教师42名。建立了“党员志愿者宣讲员”、“沙家浜镇籍大学生回乡服务员”、“社区教育志愿者”、“青少年校外教育服务队”“健康教育志愿服务队”“科普宣传志愿服务队”、“农技推广服务队”、‘“法制宣传志愿服务队”等志愿者队伍,总人数达2154人,占总人囗的3.59%。
(六)保障经费投入。近三年,镇政府为镇成人(社区)学校投入人员、事业经费200多万。镇财政投入社区教育与学习型乡镇建设的专项经费不断增加,超过了上级规定的人均2元的标准。在确保经费投入的同时,还逐步形成镇、社会团体和社区单位、个人等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机制,以适应创建学习型乡镇的需要。
二、着力载体建设 形成两级资源体系
近年来,沙家浜镇以镇社区教育中心(成教中心)和村居委教学点两级载体建设为重点,充分整合利用和盘活辖区内各种教育资源,科普、卫生、法律、环保、文化进社区,发挥了整体效应,为社区居民的学习提供服务,逐渐形成两级资源体系。
(一)加强社区学校建设。以沙家浜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为基础,建立沙家浜镇社区教育中心(沙家浜镇老年大学、沙家浜镇青少年校外教育辅导站)。中心现有建筑面积1500m2,电脑房装备了41台电脑,拥有4间教室和多间教学用房,2个教室已建成多媒体教室。近年来,区、镇和社区学校自身累计投入资金200多万元,以“为居民创建学习场所,提供学习环境、满足学习需求”为宗旨,拓展办学功能,与常熟市理工大学、河海大学联合开展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社区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老年教育、青少年素质培训等,学校设施利用率高,能基本满足居民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近三年沙家浜成人教育中心校为社会输送了300多名大专、本科人才;目前,学校有高等学历教育函授学员近200余人。
(二)高标准建设文化活动中心。镇政府于2010年投入200多万元,建设了建筑面积达2500平方米的设施齐全的镇文化活动中心,已落成并向全体市民开放,图书馆、健身活动广场等场所已成为全镇市民学习与活动的又一 个平台。
(三)重视居村委教学点建设。经过三年的努力,全镇13个村居委均建立了社区居民学校,实现了村、居委社区教育教学点的全覆盖。全镇村、居委教学点面积约2600m2,每个教学点都达到“六有标准”即有多功能教室、有电脑、有图书室、有文体活动室、有宣传画廊、有专兼职教师。方便了市民的学习。镇领导每年召开社区教育工作年会,推广办学经验,扩大办学效果。
(四)在政府统筹下,充分整合各单位的智力资源、设施资源和环境资源,建立开放共享管理制度,全镇教育、文化、体育、科技活动场所开放率达100%,为社区市民的学习、活动提供了方便。
(五)创新教育载体,丰富学习内容。
我们在开展创建学习型乡镇活动时,注重学习内容、学习载体的优化创新。在全镇干部群众中倡导“四学、三要”。“四学”即:一是学政治理论知识、二是学法律法规知识、三是学经济理论知识、四是学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三要”:学习要有计划、学习要有目标,学习要有进步。
创建“沙家浜镇论坛”。举办了十八大精神报告讲座、健康讲座,卫生讲座等。把社区内好人好事、不文明的言行登在村社区学校宣传画廊上,进行“点评”,在居民中引起了较好、较大的反响;创办教育报刊。《社区教育》杂志,每季一期,有理论与实践、社教育动态、法规宣传、科教园地、科技致富、养生知识、缤纷社区等栏目,让社区百姓了解社区教育、学习型乡镇建设信息和动态,学习实用知识;建立读书活动小组、家庭读书会。全镇成立了10个读书活动小组、(六)搭建信息平台 更新学习形式。全镇以社区学校为主阵地,村居委教学点为辐射点的网络教育传播阵地基本形成。我们充分利用沙家浜镇社区教育网、沙家浜镇农科网、沙家浜镇计划生育服务网,开设社区教育课程,为全镇社区居民提供学习资源。广大居民实现了在网上也能进行学习和接受教育的愿望。
三、丰富主题教育 提升市民素质
在开展社区教育、建设学习型乡镇的进程中,注重挖掘沙家浜这个红色经典的内涵,提升我镇的品味,利用红色经典《沙家浜》优势,形成具有“沙家浜”文化特色的社区教育与学习型乡镇建设的品牌项目。
(一)我爱沙家浜“十红系列活动”
自2011年以来每年坚持在全镇青少年中开展唱红色歌曲、读红色书籍、看红色影视、写红色心得、听红色故事、寻红色足迹、比红色知识、画红色作品、写红色书法、当红色导游的十红系列活动。通过开展“十红”系列活动教育青少年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弦扬沙家浜的革命传统,做沙家浜精神的传人。为搞好这个系列活动,我们精心制订了我爱沙家浜,童心向党“十红”系列活动方案。这个方案荣获了江苏省关工委青少校外教育辅导站活动方案三等奖,也是苏州市二个获奖活动方案中乡镇中唯一的一个获奖活动方案。
(二)“五个家”创建活动
在镇领导小组的策划组织下,我镇积极开展创建“五个家”主题教育。围绕“文明家庭、卫生家庭、和谐家庭、书香家庭”的主题,开展“沙家浜镇十佳夫妻”评比、“和谐家庭”评比、手工制作比赛、“我为婆婆做 一件事” 摄影赛、家庭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并涌现出了一批文明之家、和谐之家、敬老之家。在这基础上开展了评选“学习型家庭”活动。年来有3户家庭被评为市级学习型家庭,有100户家庭被评为镇级学习型家庭。
(三)“书香飘韵”全民终身学习周
从2012年开始,每年的4月,我镇连续三年举行为期一周的“书香飘韵”全民终身学习周,参与人员逐年增多、活动内容日益丰富,影响越来越大,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科技致富、知识发家成为沙家浜镇人的共识。每年春秋两我们结合旅游旺季举办沙家浜红色旅游节,不定期举办“沙家浜论坛”,籍此传承发扬沙家浜的革命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传递红色正能量。
(四)学历提升,技能培训,满足居民需求
从终身教育、学习促进人生的理念出发,沙家浜镇成教与常熟市理工学院、河海大学、南京政治学院联合开展财会、行政管理大专、本科函授,近三年为社会输送了近300名有用人才。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权力和受教育权力,面向下岗职工、离地农民、外来务工人员、残障人员,积极实施劳动技能培训、水产养殖培训。三年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2000多人,水产养殖培训1000多人次。积极开展婴幼儿、青少年、中老年等适合实际、满足居民需求的教育活动。
(五)培育群众性活动团队
开展社区教育和推进学习型乡镇建设的关键,是要吸引广大居民群众参加,除了社区学校、居村委教学点的教学活动以外,我们还积极培育和发展有一定专业性的群众性活动团体。指导和扶持群众性活动团队,活动正常开 展,形式多样。至2013年底,全镇有11个学习共同团队,10支业余文体团队,社会效益明显、影响大。
四、注重创建成效提升创建质量
沙家浜镇党政领导坚持把社区教育和学习型乡镇建设作为建设“工业立镇、旅游兴镇、科技强镇、富民安镇”的奠基工程,为了更好 地开展创建苏州市学习型乡镇活动,我们注重市民学习教材的开发,让市民有兴趣学、有目的学,学了增长知识,提高技能,提高生活质量。
(一)重视社区教育教材开发 丰富市民学习内容
近年来,沙家浜镇成人教育中心校联合其它部门编写了:《高效渔业生态养殖》培训教材、《我爱沙家浜》社区教育读本、《沙家浜丈夫学堂》培训教材、《老年安全生活手册》、《老年实用数码技术》、《老年养生读本》、《小导游》、《小柔道》、《小技师》、《芦苇画》、《廉政小故事》、“沙家浜”系列丛书等一批能满足于不同层人群学习需求的材料。
(二)培训有针对性
在几年来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实践中,我们逐渐探索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认识:在培训对象上,根据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社会群体的学习需求,以失地失业人员和来沙务工人员为重点,基本做到了全员覆盖;在培训方式上,力求形式多样,方便社区居民,让广大市民喜闻乐见;在培训内容上,贴紧社会需求,有中高等学历教育、有职业技能等;在培训目标上,以提高学习对象的学习力、竞争力和创造力为基本目标,学习重心放在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完善素质上,使其能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发展需要。目前,0—3岁亲子教育普及面达90%以上;青少年校外教育参与率90%以上;成人学历教育在 读生近200人;沙家浜镇老年大学学员近400人,老年人年受教育规模近5000人次;老年人社区教育活动参与率达30%以上。
(三)加快了学习型乡镇建设进程
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企事业、学习型机关团体等目标行动,营造浓郁的学习型乡镇文化氛围;全镇机关、居委、村委以及学校、医院等大多数事业单位都在自觉地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事业单位,有一定数量的企业单位正在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且每年有所增加。社区内五好家庭数量逐年增加,社区居民积极参加公益活动,违法及犯罪率逐年减少,居住环境和邻里关系不断改善,文明小区等精神文明创建逐年增多。在创建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先进事迹和典型个案。
(三)提升了繁荣周浦的发展品质
近年来,社区教育与学习型乡镇建设中真正起到了奠基工程的作用,提升了沙家浜镇的发展品质。2008年沙家沙家浜镇高效渔业养殖农科教示范基地被评为江苏省农科教示范基地镇;2010年沙家浜镇通过江苏省社区教育中心示范乡镇;2011年沙家浜镇老年大学被评为苏州市现代化老年大学;2012年、2013年沙家浜镇红石村、横泾村社区居民学校被评为苏州市现代化本居民学校。“沙家浜风景区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研究”被立为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成人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我爱沙家浜》社区教育实验项目获江苏省社区教育实验项目三等奖。
学习型社会建设创建工作促进了社区经济不断发展,社区内人均受教育年限比创建前有明显提高,并能通过学习提高就业能力。社区教育与学习型 乡镇建设改变了居民的生存方式,提升了生活品质,促进了社区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提升了沙家浜镇的整体形象。
大力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努力构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体系,推进学习型乡镇建设,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将继续认真研究和总结创建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科学规划,狠抓落实,大胆创新,为建设学习型乡镇作出不懈的努力。
以上总结如有不当之处,敬请领导批评指正。
沙家浜镇创建苏州市学习型乡镇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0一四年六月二十日
第二篇:创建学习型乡镇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镇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乡镇活动,以“四结合”的方式,即采取把创建学习型乡镇与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结合起来,与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与学习理论文化、法律法规等知识结合起来,与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结合起来,推动创建学习型乡镇的深入开展。我们重点抓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统一思想强认识
我们在创建学习型乡镇活动中,首先通过召开动员大会,统一全体党员思想,把全体同志的注意力集中到创建活动中来。我们还多次召开座谈会,在如何争当学习型干部党员、在“两个率先”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讨论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为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乡镇活动,我们又制定完善了《关于开展建设学习型乡镇活动的意见》,把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方法、实施步骤等都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进一步量化了实施细则。明确提出干部职工要增强“四力”、达到“四可”,即增强学习力,让群众感到可信;增强亲和力,让群众感到可亲;增强凝聚力,让群众感到可爱;增强战斗力,让群众感到可靠。
二、构筑平台抓落实
我们把建设学习型乡镇工作当做大事来抓,纳入镇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学习计划,并以各站所办为学习单位,构建创建学习型乡镇平台。镇机关内部制定周学习制度,并定期公布学习计划与学习内容,每周二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在交流学习心得。宣传委员负责站所办学习的组织领导和具体指导,并担任学习宣传员和辅导员,进行分类指导。并充分发挥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作用,分别轮流主持学习,使每一位同志有了展示自己学习效能的舞台,一改过去就学习谈学习,为创建而创建的平淡做法,有力地激活了全体人员学习、创建的积极性。
三、创新载体重实效
我们在开展创建学习型乡镇活动时,在统一全体人员思想和构件学习的平台的基础上,注重学习内容、学习载体的优化创新。在学习内容规划和安排上力求贴近时事特征和结合业务工作。主要特点是“四学、三要”。
“四学”即:一是学政治理论知识。组织干部职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十六大等有关时事政治。使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与时俱进、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二是学法律法规知识。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宪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知识,学廉政教育案例,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提高干部队伍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平。三是学经济理论知识。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学习市场经济理论,掌握市场经济运行规则,了解与市场经济相关金融、财政和管理等知识,提高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学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一是抓好学历教育,提升学历层次。年龄50岁以下的工作人员要在近三年内取得专科以上学历。二是学习好计算机知识。干部职工要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的操作技能。
为使“四学”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我镇出台了一系列学习措施。主要有“三要”:一要制定学习计划。干部职工根据以上学习内容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要求全体同志全年写学习心得不少于四篇。二要组织定期检查。要求办公室每季度检查干部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和学习成效。每年组织一次学习交流和学习 展评。三要个人述学。年末,干部对照学习计划,对学习完成情况、主要成效进行总结和自我评价。并将述学内容纳入干部考核。
为了增强学习教育活动的实效性,把成效最终体现、落实在学习型乡镇创建发展上。在创建教育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把素质有提高、本领有增强、组织有强化、工作有发展“四有”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从紧贴干部职工思想实际,紧贴服务全镇经济发展和为民服务来丰富创建和教育载体,以载体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一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来触动学习。二是开展反腐倡廉警示学习。一年来,我们组织大家观看反腐倡廉电视教育片10余次,同志们经过多次反腐败警示教育,强化了党员干部廉正意识和反腐能力,提高了党员干部遵守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的自觉性。
四、健全机制促长效
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习制度、检查落实制度的基础上,我镇年初都把建设学习型乡镇纳入工作目标,落实学习责任制,镇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同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督促、检查学习型乡镇创建活动工作。以站所办为单位,完善学习教育机制。采取分层教育的方法,明确实施内容,明确学习要求,明确实施细则,努力做到“五有”:有安排、有考勤、有记录、有心得体会、有专用笔记。完善考评激励机制。建立了干部职工学习活动考核制,出台考核细则,实行考核考评,由办公室专人对学习活动情况进行考评,并定期公布考评结果,推进了创建学习型乡镇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坚持周二学习日制度。每周二晚上组织全体人员进行政治业务学习,从不间断。还通过干部大会、支部大会、党小组会议的形式集中学习、集中辅导,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五、常抓不懈出成效
我们开展创建学习型乡镇以来,全体同志紧紧围绕全镇的经济工作重点,结合自身实际以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建设,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第三篇:创建学习型乡镇工作总结
坚持四结合,努力创建学习型乡镇
今年以来,韦源口镇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乡镇活动,以“四结合”的方式,把创建学习型乡镇与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结合起来,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与学习理论文化、法律法规等知识结合起来,与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结合起来,推动创建学习型乡镇的深入开展。我镇的主要做法是:
一.统一思想强认识,解决“为什么学”的问题
我镇在创建学习型乡镇活动中,首先通过召开动员大会,统一全体党员思想,把全体同志的注意力集中到创建活动中来。还多次召开座谈会,在如何争当学习型干部党员、在“两个率先”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讨论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为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乡镇活动,我镇又制定完善了《关于开展建设学习型乡镇活动的意见》,把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方法、实施步骤等都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进一步量化了实施细则。明确提出干部职工要增强“四力”、达到“四可”,即增强学习力,让群众感到可信;增强亲和力,让群众感到可亲;增强凝聚力,让群众感到可爱;增强战斗力,让群众感到可靠。
二.构筑平台抓落实,解决“怎么样学”的问题
我镇把建设学习型乡镇工作当做大事来抓,纳入镇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学习计划,并以各站所办为学习单位,构建创建学习型乡镇平台。镇机关内部制定周学习制度,并定期公布学习计划与学
1习内容,每周二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在交流学习心得。宣传委员负责站所办学习的组织领导和具体指导,并担任学习宣传员和辅导员,进行分类指导。并充分发挥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作用,分别轮流主持学习,使每一位同志有了展示自己学习效能的舞台,一改过去就学习谈学习,为创建而创建的平淡做法,有力地激活了全体人员学习、创建的积极性。
三.创新载体重实效,解决“学些什么”的问题
我镇在开展创建学习型乡镇活动时,在统一全体人员思
想和构件学习的平台的基础上,注重学习内容、学习载体的优化创新。在学习内容规划和安排上力求贴近时事特征和结合业务工作。主要特点是“四学、三要”。“四学”即:一是学政治理论知识。组织干部职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十七大等有关时事政治。使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与时俱进、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二是学法律法规知识。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宪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知识,学廉政教育案例,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提高干部队伍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平。三是学经济理论知识。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学习市场经济理论,掌握市场经济运行规则,了解与市场经济相关金融、财政和管理等知识,提高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学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提升干部职工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的操作技能。为使“四学”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我镇出台了一系列学习措施。主要有“三要”:一要制定学习计划。干部职工
根据以上学习内容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要求全体同志全年写学习心得不少于四篇。二要组织定期检查。要求办公室每季度检查干部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和学习成效。每年组织一次学习交流和学习展评。三要个人述学。年末,干部对照学习计划,对学习完成情况、主要成效进行总结和自我评价。并将述学内容纳入干部考核。
四.健全机制促长效,解决“学得怎样”的问题
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习制度、检查落实制度的基础上,我镇年初都把建设学习型乡镇纳入工作目标,落实学习责任制,镇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同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督促、检查学习型乡镇创建活动工作。以站所办为单位,完善学习教育机制。采取分层教育的方法,明确实施内容,明确学习要求,明确实施细则,努力做到“五有”:有安排、有考勤、有记录、有心得体会、有专用笔记。完善考评激励机制。建立了干部职工学习活动考核制,出台考核细则,实行考核考评,由办公室专人对学习活动情况进行考评,并定期公布考评结果,推进了创建学习型乡镇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坚持周二学习日制度。每周二晚上组织全体人员进行政治业务学习,从不间断。还通过干部大会、支部大会、党小组会议的形式集中学习、集中辅导,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五.常抓不懈出成绩,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
我们开展创建学习型乡镇以来,全体同志紧紧围绕全镇的经济工作重点,结合自身实际以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建
设,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是干部职工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开展创建学习型乡镇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为民意识进一步增强,工作创新蔚然成风,他们真正带头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办事能力和业务水平迅速提高。二是党组织建设有了明显的加强。特别是在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和加强党建工作上成效显著。建立健全了党员学习教育制度、党员考评激励制度和实践活动机制,进一步丰富了教育活动的形式和载体,加强了党组织建设。在创建学习型乡镇活动中,各支部以举办各种学习活动、开展工作讲评和学习交流为形式,把党员和普通职工吸引在一起,增进了交流,凝集了人心,加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三是各项工作也有了明显的推进。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创建教育活动,振奋了精神,加大了工作力度,今年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大,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改善,八件事实相继开工建设,信访稳定明显好转,其他各项工作也取得了较好成绩。
虽然通过大力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我镇整体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干部对活动认识不清,学习还不是很主动,村级活动开展不活跃等不足,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创建功能,以强班子、强素质、强管理、强服务为基本要求,全面提升组织建设水平,真正把全镇党员干部建设成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第四篇:镇罗营镇学习型乡镇创建报告
创建学习型乡镇 建设和谐新农村
我镇是平谷区最北部的一个深山小镇。全镇有20个行政村,总人口1万余人,农业人口8000人。辖区面积80.9平方公里,林果是我镇的主导产业,年产干鲜果品2.6万吨。镇罗营镇建于明代,是古代边关重镇。全镇水秀泉鸣,峡谷奇幽,花果飘香,矿藏丰富,物产丰饶,具有悠久的历史,淳朴的民风,厚重的文化。
2004年10月,市教工委书记朱善璐来我镇调研,对镇中学开展的“三教统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提出在山区开展学习型乡镇创建,打造北京山区的“绿色学习谷”。此项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刘淇书记、王歧山市长、牛有成副市长先后到我镇玻璃台村视察,指示应把此项计划列入北京“学习之都”、“学习型城市”的总体规划。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我镇随即在2005年3月召开了创建“绿色学习谷”动员大会,从而拉开了创建“绿色学习谷”的帷幕。几年来,我镇认真开展绿色学习谷的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2007年底,北京市学习型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十几位专家对我镇的创建工作进行评估,我镇被评为北京市创建学习型组织先进乡镇。
一、认真学习,深入宣传,创建有动力支持
(一)深刻认识加强绿色学习谷建设的重要意义
当前,在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快速推进的形势下,地区之间的竞争本质上体现为人才的竞争、知识的竞争和学习的竞争。我镇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先机,就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为此,我们首先组织镇班子成员、各村两委班子认真学习。一是学习各级领导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文件。二是学习学习型组织理论。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建设绿色学习谷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富民增收的强大动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乡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的需要。
(二)积极开展绿色学习谷创建的宣传、普及、发动工作 我们召开了两次全镇建设绿色学习谷动员大会,分别出台了《镇罗营镇建设绿色学习谷实施方案》和《镇罗营镇深入推进绿色学习谷建设 的决定》,通过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广泛动员,形成合力。通过村级广播、村公开栏、发放宣传手册、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宣传建设绿色学习谷的重要意义,使创建工作走进村落,走进家庭。建立“建设绿色学习谷”网页,通过网络宣传创建工作。
二、明确目标,科学管理,创建有组织保障
(一)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职责
为了使绿色学习谷建设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镇里成立绿色学习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2007年10月,因工作调动,领导小组调整为由新任党委书记石越同志任组长,镇长李所印同志任副组长,一位副书记、三位副镇长、各科室科长、各村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新的领导集体。明确职责,建立例会制度,定期研究、部署、督促、检查绿色学习谷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王金萍副镇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制定规划和计划,统筹、协调、落实各方面工作。镇政府各科室科长、中小学校长、行政村党支部书记为本单位开展创建工作第一负责人,每年制定出本单位的学习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几年来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方案的制订到经费的落实及时做出决策和部署,推进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二)科学制定绿色学习谷创建工作的长远规划与实施方案,明确创建目标
根据本镇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群众教育需求,认真制定了我镇绿色学习谷创建计划与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目标,即建立完善的成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人人学习,处处学习的良好氛围。建立学前教育、基础教育、成人教育相互融合的终身教育体系。远程教育基地建设、培训网络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取得阶段性成果,社会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工作取得良好进展。各社会成员在教育学习中得到成长和全面发展,促进
三、创造条件,加大投入,创建有坚实保障
(一)加强制度建设,为创建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为了从制度上保障创建工作落实。我们建立了二级制度保障体系。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一方面是镇级的,如学习制度、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学习交流制度、检查评估制度、述学评学制度、表彰奖励制度等。另一方面是各个学习型组织的相关制度,如创建学习型家庭制度、创建学习型机关制度、创建学习型新村制度、创建学习型学校制度等。
(二)多方筹措经费,为创建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按照镇党委保障创建经费落实工作的规定精神,我镇用于成人教育的经费,2008年近8.9万元,2009年为43万元,2010年近40万元,几年来累计达93万元,已远远超过常住人口人均每年2元的拨付标准。
(三)加强基地建设,为绿色学习谷建设提供硬件保障
1、加强镇成人学校建设
镇罗营镇成人学校原来是一所镇村合一的成人学校,地址在五里庙村委会院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加快,原学校面积、教学设施越来越不能满足培训工作的需要。为建设具有一流办学条件、一流管理水平、一流办学效益和一流教育质量的镇成人学校,2010年8月,我镇把成人学校迁址于原镇罗营中学。共投资30余万元对学校进行装修改造和设备更新。新的镇成人学校占地面积21333平方米,建筑面积8266平方米,操场4000平方米,房屋200余间。整个校园工作区、生活区、教学区分区明确,环境优美整洁,水、电、暖、网等配套设施齐全。2010年11月通过市级示范性成人学校验收。
2、加强村成人学校和远程教育站点建设
为使村民就近享受优质的成人教育,我镇不断加强村成人学校建设。现在我镇20个行政村全部建有村成人学校,各村校都接通了远程教育网络,上镇、桃园等8所村校被区教委认定为区级示范性村成人学校,占我镇村校的40%。在玻璃台村和五里庙村建设数字化学习港,为农民个性化学习搭建了平台。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创建工作提供软件保障
我们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专职教师队伍由四名社区教师组成;兼职教师队伍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负责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的专家队伍;二是负责学习型新村的组织管理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三是负责科学 技术推广的科技骨干服务队。强大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担负起全镇的农民培训工作。加强对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培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全员参与,稳步推进,创建有显著成效(一)加强文化建设,营造和谐氛围
镇罗营镇虽然是个山区小镇,但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创建“绿色学习谷”,让沉寂的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首先广泛征求意见,形成全镇共同愿景:学以致用,科学发展,果品创收,旅游添彩;镇风文明,镇容清新,共建社会主义和谐新村镇。其次,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和文艺组织建设,为实现共同愿景奠定基础。镇文化站2004年建成,使用面积800多平米,有藏书5000余册的图书室,大屏幕投影仪、卡拉OK播放设备;20个行政村,村村建有文化大院,电脑、电视、棋牌、卡拉OK、图书等文化娱乐设施一应俱全。各种文化社团纷纷组建,上镇的评剧团每年在镇内演出30余场次;核桃洼的大鼓书,上营、下营、关上等村的秧歌、高跷、小车会长年活动。再有,围绕共同愿景,开展“平安村镇创建”“十星级文明户”“全民动员、整洁家园”等各种活动,通过活动培育农民的文明素质,引导群众健康向上的文化思想。
(二)根据社区居民教育需求,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社区教育活动
1.围绕本地主导产业,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我镇是果品生产大镇,林果是主导产业,围绕果品生产我镇提出了“精品战略”、“营销战略”和“综合开发战略”,围绕三大战略,我们始终把培训果农掌握果树管理技术,营销技术作为农民培训的首要任务。我们采取集中授课、田间指导、发放果树管理简报等形式,按照果树的生产周期,定期开展培训。三年来,累计开展果树实用技术培训64期,培训25700余人次。通过近几年的推广和培训,逐渐培养出一批我镇的特色果品。东四道岭、北四道岭、季家沟3个村同三安公司合作,实施有机果品生产,培育的大桃直供中南海,泰国公主曾来我镇采摘。大庙峪村与德国迪比特有机农业联盟合作,实施有机果品生产,大桃通过欧 4 盟食品验收的苛刻标准,打入欧盟市场。杨家台村的蜜梨、关上村的板栗、五里庙村的红果成为享誉京郊的特色果品。镇罗营镇逐渐成为有机果品生产大镇。此外,我镇还开展了畜牧和食用菌栽培技术等培训。
2.围绕拓宽致富渠道,开展转岗再就业培训
我镇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近几年,逐渐形成了玻璃台村、东四道岭村两个市级民俗旅游专业村。玻璃台村还被评为北京市最美的乡村。为使两个村的居民迅速完成从农民到旅游接待人员的角色转变,我们从烹饪技术、文明礼仪、食品安全、农家特色上进行培训,此外,还有英语日常用语培训,编织技巧和手工剪纸技术培训等。三年累计培训12期,培训400余人次。近两年我镇参加平谷区民俗户厨艺大赛,在强手如林的比赛中玻璃台村的王秀革、北水峪村的李伟分别获得过一、二等奖。此外,镇成人学校还进行了管林员、管水员、蜜蜂养殖等转岗培训27期,培训3400余人次,就业率达60%以上,拓宽了农民的致富渠道。
3.围绕提高致富本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的致富本领,培养农民的职业技能,三年来开展绿色证书培训2期,培训191人,全部取得绿色证书;开展计算机纵横码培训6期,培训290人,260人取得合格证;开展果树修剪骨干培训、民俗旅游接待岗位培训、数字影院设备操作员、体育工作指导员、科技信息员、农机安全管理员、计算机操作员等各职业技能培训11期,培训351人,全部取得岗位合格证书。
4.利用远程教育设施,开展远程教育
为满足农民多样化的学习需要,镇成人学校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接收设施,开展远程教育。三年来开展了计算机、市场营销、生殖健康、预防儿童伤害等各种培训20余场,培训2000余人次。农民通过网络学习了很多新知识。
5.根据需要开展中高等学历教育
镇成人学校根据农民需求,积极开展中高等学历教育。与区电大合作,招收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大专学员6名,与区农广校合作,开办了计算机专业中专班,招收学员31名。通过开展学历教育,提高了镇、村干部和农民的学历层次,让农民掌握了一技之长,拓宽了农民就业渠道,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此外,围绕我镇经济发展和农民教育需求,镇成人学校还开展了农村经济组织负责人培训、乡镇企业职工培训、农民工维权、法制法规、营养与健康等系列培训52期,培训3500余人次。三年来累计开展各种培训483期,培训40000余人次,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镇成人学校开展的教育培训活动,深受农民欢迎。
(三)广泛宣传,积极推进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 1.开展学习型机关的创建活动
我们通过在机关内部开展宣传与学习,取得全体职工对创建工作的共识,形成了机关的共同愿景:“加强学习,提升素质,团结奋进,求真务实,依法行政,廉洁高效,亲民爱民,和谐进步”。编写《镇罗营镇机关干部行为制度汇编》《镇罗营镇保持党员先进性制度汇编》,规范干部行为,将组织文化融合于规章制度。建立了考勤制度,交流制度,效果考核制度,学习激励制度等。
2.加强学习型新村、学习型学校和学习型社团的创建。新村创建以培训为抓手,充分利用村校资源,发挥大学生村官的志愿者作用,把培训送进家庭、送进田间,引导村民交流果树管理知识,掌握新技术。玻璃台、五里庙、上镇、东四道岭四个村成为镇级学习型新村。五里庙被评为区级学习型新村。镇学区被评为区学习型学校先进校。学习型社团创建正在逐步推进。
3.学习型家庭创建以发家致富为目标,强调互帮互学。四年的创建活动,40户农民被评为镇级“学习型家庭示范户”,其中马继莲、赵立明、李春梅等家庭被评为“平谷区创建学习型家庭示范户”,在他们的带动下周围的邻居也积极参加了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
(四)创建成效
一是镇域综合经济实力持续提升。
近几年,我镇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9791.8万元,比2007年增长6.6%;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0818万元,比2008年增长6%;2008农民人均纯收入7541元,比2007年增长18%,2009年人均纯收入8310元,比2008年增长10%。民俗旅游专业村玻璃台村2007年人均纯收入7165元,2009年9882元,增长35%。果品运销专业村桃园村2007年人均纯收入6919元,2009年9120元,增长25%。
二是精神文明建设结硕果。
通过开展法制、科普、文体等多形式、多内容的教育培训活动,农民的综合素质得到普遍提高,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干群关系密切,和谐程度显著增强,老百姓生活明显改善,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基本形成。每年全镇有20多个家庭被评为和谐家庭。玻璃台村被评为北京市最美乡村,桃园村、五里庙村被评为首都文明村。我镇多次获得“五好乡镇”、“首都文明乡镇”和“山区发展先进乡镇”等荣誉。
五、靠特色和创新提高创建水平
(一)开展农民计算机实用技能培训,建设数字化学习乡镇
2006年我镇承接了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教改项目,是全国农村乡镇唯一一处试点。在我镇成人学校建设数字化学习中心。自建成以来,开展了计算机操作使用、网络基础等培训1000多人次。在“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教学改革中,我们把农民的数字化学习技能培养当作突破口,组织农民在网上学习科技知识。正如村民石作满所说:“只要是学习,再晚、再忙、再累我也来。出现了60岁老人学习,祖孙三代学习,母子、父子同学习的新局面。走出了一条培训与产业培育、培训与农业结构调整、培训与农民增知、增收致富相结合的路子,为农民个性化学习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农民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我镇又在玻璃台村建设了 一个数字化学习港,与镇成人学校、五里庙村建成覆盖全镇的远程教育网络。我镇的数字化学习港,被评为平谷区优秀学习品牌和北京市优秀学习品牌。
(二)开展反季节食用菌培训,为农民开拓致富新路
全镇农户现有冬储梨的果窖2000余个,用于储存水果的时间仅为当年10月至次年2月,其余时间都处于闲置状态,经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文华安研究员实地考察,果窖可利用发展食用菌生产。
我镇于2008年初开始进行果窖栽培食用菌和林下栽培食用菌试点,2009年2月初步推广,2009年6月开始收获采摘。《北京日报》以“冬储水果夏育菇”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
镇成人学校承担了对全镇劳动力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为保证培训任务的顺利完成,镇成人学校周密制定培训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共开展各类培训18期,培训1600余人次,建立起一只熟练掌握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劳动力队伍。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这一培训成果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农民培训项目二等奖。
我镇“绿色学习谷”的创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还有一些不足,一是创建学习型乡镇的过程管理还不够细化、深入,二是学习型社团组织等起步较晚;三是区域文化的总结提炼不够,今后,我们将全面贯彻“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工作中不断努力,深入推进学习型乡镇建设。
镇罗营镇绿色学习谷建设办公室
二0一0年十一月
第五篇:乡镇学习型党组织镇建设工作总结
乡镇学习型党组织镇建设工作总结
x县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毗邻十堰城区,是一个历史文化大县、山水资源大县、牺牲贡献大县、发展希望大县。全县版图面积3863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场)和1个经济开发区,348个村(居)民委员会,总人口60万人;现有党组织1063个,党员25507人,其中农村党员15056人。近年来,x县依托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为主体,以关心农村、关爱农民、关注民生为出发点,以便民、利民、惠民、为民为目的,全面推行农村党组织及党员便民服务机制,有力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使全县农村呈现出了“党员人人有作为,干部个个干实事,群众家家得实惠”的良好局面。
一、健全服务网络,创新服务群众的形式,实现服务站点“全覆盖” 一是坚持分级负责,强化组织领导。县、乡、村分级成立党员便民服务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亲自挂帅,担任“总司令”,负责全县党员便民服务工作;分管部长靠前指挥,担负“前线指战员”重任,负主要责任;乡镇由党委副书记负责,村级由村支部书记负责,负直接责任。
二是设立工作机构,健全服务网络。在不增加编制、人员和基层负担的前提下,按照“对接一级、加强一级、延伸一级”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四级党员便民服务机构。县一级,主要依托县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专门的党员便民服务窗口,承接乡镇党员便民服务站转交服务事项。乡镇党员便民服务中心,由一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负责,集中办理财政、劳动、税务、农业、国土等部门业务。村级党员便民服务站,依托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立,村干部和党员代表轮流值班,悬挂“便民服务箱”,公布村干部联系电话,承接党员群众需要办理的事项。便民服务点主要在村民小组、较大村民院落设立,由群众认可、具备基本服务能力的党员或先进群众担任联络员。
三是强化硬件建设,保障服务开展。县、镇、村三级便民服务机构按“五有”要求,健全工作保障,即有明显的指示标牌、有必要的办公设备、有固定的值班人员、有公开的联系电话、有健全的工作制度。村便民服务点联络员主要选择有较强责任、有群众基础、有工作能力的党员或先进群众担任。目前,全县累计建成便民服务中心18个,便民服务站265个,便民服务点2316个,参与党员便民服务的党员干部达到3400余人,基本实现了便民服务全覆盖。
二、加强服务管理,畅通服务群众的途径,实现群众需求“全受理” 坚持以基层干部和党员中的先进分子为主体,按照群众自愿、合法合规、公开公正、无偿服务的原则,以一室代理、全程服务、限时办结的形式,为群众免费代办相关事项。
1、服务内容上,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结合行政职能和部门业务,提供行政审批、林木采伐、证件办理、惠农补贴、扶贫开发、信件邮递等服务。二是结合群众需求,提供政策宣传、科技咨询、项目论证、就业培训、纠纷调解、卫生计生、广播电视等公益服务。三是提供民政救助、司法援助、抢险救灾、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保障服务。同时,结合党员先进性承诺,开展“有困难,找党员”公开承诺活动;在重要路段设置“有困难、找党员”标牌,公布本区域党员联系员电话,及时为路过客商或群众提供服务。
2、办事程序上,规范三个环节。一是受理。分为窗口定点服务和定期巡访服务两种方式。窗口定点服务,指群众到服务窗口提出服务需求,服务窗口结合业务权限及时出具相关手续、材料,必须转交上级的,报上级服务中心办理。定期巡访服务指便民服务人员每周一主动下访找服务,帮助群众整理材料。二是承办。按照办理权限,能现场办理的,立即办理;不能现场办理的,及时转交上级服务机构申请办理。三是回复。群众事项办结后,及时回复,主动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并如实做好记录。
3、服务落实上,建立三项制度。一是以服务承诺为重点,强化服务责任。结合党员承诺,建立便民服务承诺制度。二是坚持首接负责,限时办理。对群众交办事项,第一个接待人全程负责。简单事项,当面办理;需要多个部门办理或程序较多的,24小时内办结;重大事情,不超过10天办结。三是强化考核奖惩,定期组织群众评议。县委组织部、乡镇纪委分别设立便民服务举报电话和举报箱,对服务人员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工作作风等进行监督。每年分上下半年开展便民服务测评,测评结果与评选优秀党员、党组织挂钩;对于造成较大不良影响的,给予组织处理。
x县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毗邻十堰城区,是一个历史文化大县、山水资源大县、牺牲贡献大县、发展希望大县。全县版图面积3863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场)和1个经济开发区,348个村(居)民委员会,总人口60万人;现有党组织1063个,党员25507人,其中农村党员15056人。近年来,x县依托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为主体,以关心农村、关爱农民、关注民生为出发点,以便民、利民、惠民、为民为目的,全面推行农村党组织及党员便民服务机制,有力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使全县农村呈现出了“党员人人有作为,干部个个干实事,群众家家得实惠”的良好局面。
一、健全服务网络,创新服务群众的形式,实现服务站点“全覆盖” 一是坚持分级负责,强化组织领导。县、乡、村分级成立党员便民服务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亲自挂帅,担任“总司令”,负责全县党员便民服务工作;分管部长靠前指挥,担负“前线指战员”重任,负主要责任;乡镇由党委副书记负责,村级由村支部书记负责,负直接责任。
二是设立工作机构,健全服务网络。在不增加编制、人员和基层负担的前提下,按照“对接一级、加强一级、延伸一级”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四级党员便民服务机构。县一级,主要依托县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专门的党员便民服务窗口,承接乡镇党员便民服务站转交服务事项。乡镇党员便民服务中心,由一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负责,集中办理财政、劳动、税务、农业、国土等部门业务。村级党员便民服务站,依托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立,村干部和党员代表轮流值班,悬挂“便民服务箱”,公布村干部联系电话,承接党员群众需要办理的事项。便民服务点主要在村民小组、较大村民院落设立,由群众认可、具备基本服务能力的党员或先进群众担任联络员。
三是强化硬件建设,保障服务开展。县、镇、村三级便民服务机构按“五有”要求,健全工作保障,即有明显的指示标牌、有必要的办公设备、有固定的值班人员、有公开的联系电话、有健全的工作制度。村便民服务点联络员主要选择有较强责任、有群众基础、有工作能力的党员或先进群众担任。目前,全县累计建成便民服务中心18个,便民服务站265个,便民服务点2316个,参与党员便民服务的党员干部达到3400余人,基本实现了便民服务全覆盖。
二、加强服务管理,畅通服务群众的途径,实现群众需求“全受理” 坚持以基层干部和党员中的先进分子为主体,按照群众自愿、合法合规、公开公正、无偿服务的原则,以一室代理、全程服务、限时办结的形式,为群众免费代办相关事项。
1、服务内容上,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结合行政职能和部门业务,提供行政审批、林木采伐、证件办理、惠农补贴、扶贫开发、信件邮递等服务。二是结合群众需求,提供政策宣传、科技咨询、项目论证、就业培训、纠纷调解、卫生计生、广播电视等公益服务。三是提供民政救助、司法援助、抢险救灾、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保障服务。同时,结合党员先进性承诺,开展“有困难,找党员”公开承诺活动;在重要路段设置“有困难、找党员”标牌,公布本区域党员联系员电话,及时为路过客商或群众提供服务。
2、办事程序上,规范三个环节。一是受理。分为窗口定点服务和定期巡访服务两种方式。窗口定点服务,指群众到服务窗口提出服务需求,服务窗口结合业务权限及时出具相关手续、材料,必须转交上级的,报上级服务中心办理。定期巡访服务指便民服务人员每周一主动下访找服务,帮助群众整理材料。二是承办。按照办理权限,能现场办理的,立即办理;不能现场办理的,及时转交上级服务机构申请办理。三是回复。群众事项办结后,及时回复,主动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并如实做好记录。
3、服务落实上,建立三项制度。一是以服务承诺为重点,强化服务责任。结合党员承诺,建立便民服务承诺制度。二是坚持首接负责,限时办理。对群众交办事项,第一个接待人全程负责。简单事项,当面办理;需要多个部门办理或程序较多的,24小时内办结;重大事情,不超过10天办结。三是强化考核奖惩,定期组织群众评议。县委组织部、乡镇纪委分别设立便民服务举报电话和举报箱,对服务人员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工作作风等进行监督。每年分上下半年开展便民服务测评,测评结果与评选优秀党员、党组织挂钩;对于造成较大不良影响的,给予组织处理。
三、立足基层需求,确保服务群众的实效,实现办理事项“全满意” 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坚持以关心农村、关爱农民、关注民生为出发点,通过党员便民服务机构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真正实现党员展先进、群众得实惠、发展上水平的目标。
一是坚持把党员便民服务站建成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绿色通道”,促进党群干群关系和谐。便民服务使党员有机会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干部有平台和群众交流,群众有困难方便向干部反映,干群心齐气顺劲足,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2010年,四级党员便民服务机构共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28400多件(次),办理各类证件2160余件,调解矛盾纠纷1730余起。上半年,没有发生一起群众投诉,满意度达98.6%。二是坚持把服务站建成落实各级政策的“阳光大厅”,切实保障群众利益。开展便民服务,把行政收费、发放补贴等敏感问题置于“阳光地带”,既规范了干部行为,又消除了一些群众因不知情而对干部产生的误会和疑惑。安阳镇依托党员便民服务站,接受群众移民政策咨询达620余次,开展移民补偿政策宣讲12次,澄清了群众疑虑,赢得了群众对移民工作的支持,促进了南水北调中线移民搬迁工作的顺利推进。三是坚持把服务站建成群众致富的“家庭保姆”,加速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推行便民服务,“群众张嘴,干部跑腿”,既调解邻里纠纷,又处理家庭矛盾,还帮助群众问致富政策、找发展项目、学致富技术,让干部群众在便民服务中找到了新农村建设的共同“兴奋点”,促进了全县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今年,全县新发展特色农业25000亩,新上致富项目4760余个。
推行党员便民服务,我们得到了几点有益的启示。一是推行农村党组织及党员便民服务机制必须把群众意愿作为先决条件来考虑。推行便民服务机制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得力措施,是真正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现实表现,必须把群众意愿作为推进便民服务的先决条件,解放思想,本着“便民、利民、为民”的原则,带着真情为民解忧,迎着困难为民办事,不能半遮半掩,例行公事,避重就轻,摆架子,作样子,流于形式,要让便民服务机制成为党群连心桥,群众致富的“助推器”。二是推行农村党组织及党员便民服务机制必须把群众利益摆在首要位置来维护。推行便民服务机制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现实需要,要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要从群众反映最集中、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入手,不断畅通服务渠道,拓展服务范围,创优服务方式,优化服务程序,使群众办事“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琐事不出门”,方能诠释“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执政理念。三是推行农村党组织及党员便民服务机制必须把群众满意当成最大目标来追求。推行便民服务机制是实践“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载体,必须要把有效的监督贯穿全程服务的始终,把服务质效交给群众来评价,唯有让群众满意,才能使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最终提升基层党委、政府的威信,真正做到“为民解忧愁,为党增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