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双减政策下XX小学作业改革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教育部《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和《XX县小学作业改革实施方案》,充分发挥作业对教学的促进作用,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制定作业改革计划。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认识,确保作业改革的顺利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作业改革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统筹安排,保证作业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2、提高认识。作业改革的推行,受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工作态度、专业水平、工作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学校必须把这项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有机整合,采取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引领教师充分认识新课程背景下作业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充分认识作业改革对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3、学校成立作业改革研究小组,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研究制定符合课改精神、适合本校实际的作业改革实施方案,就作业练习的设计、组织、批改和评价提出明确的具体的要求,作为学校的教学常规,通过相应的措施认真贯彻落实。
二、作业设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统一规划与自主选择相结合。作业布置要坚持层次性和多样性,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同情况,建立作业的自主选择机制,给予学生选做各类作业的权力。
2、知识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作为学生学习形式的延伸,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应关注学以致用,关注知识与生活实践的密切结合,在实践性、探究性作业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3、独立完成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基础巩固性作业可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但对于实践性、探究性作业要倡导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会博采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增强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能力。
三、作业改革要关注作业布置、作业内容和作业评价三个层面,要与素质教育内涵发展紧密联系
1、作业布置改革
(1)建立和完善作业布置管理制度。深入调查分析当前作业布置中存在的问题,将学科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究性作业统一规划布置的时间、内容和数量,特别要对双休日、节假日的实践性、探究性作业进行选题规划,要及时督查作业布置与落实的情况。
(2)制定高效作业标准。学校要组织骨干教师研制高效作业标准,针对学生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布置作业,减少作业量,提高作业效益。提倡学科作业布置与实践性、探究性作业布置相结合进行。提倡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充分尊重和发扬学生的个性特长。
(3)指导探究性、实践性作业布置。学校要在学年之初公布活动项目和作业选题,每个选题都要落实责任教师进行指导,并让学生根据特长自主选择,提前作好准备。实践性、探究性作业的布置要与综合实践课程开设、“五个一”工程、朝阳读书计划、学校社区共建、小课题研究、依托传统节日资源实施教育等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项目结合起来进行。
(4)改革作业布置的形式。无论是学科作业,还是实践性、探究性作业的布置要注意形式多样,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做作业的质量和效率。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本或作业纸,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5)引入多元的作业布置主体。改革传统的教师出题学生做的方式,积极探索学生自主布置、相互布置、小组布置作业的可行性。结合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也可以由家长、社区工作人员等作为作业布置的主体,由学校和教师负责检查、批改。
2、改革作业内容
(1).学科作业。各学科教师要根据学科学习的特点,着眼于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教育的提高,创新学科作业布置的内容,提倡布置无纸化作业。①基础巩固型作业。严格控制时间和数量,抓住知识要点,关注能力提升,精选能够举一反三的习题,重在纠错勘误,力求事半功倍。②方法探索型作业。提倡布置一些通过比较、归类等发现规律、把握问题解决方法的作业,使作业变成学生解决问题的“金钥匙”。③思维想象型作业。通过改革作业的内容,使作业成为激荡学生思维的导火索,使学生在深入理解知识系统的基础上实现思维创新。④交流活动型作业。交流与合作能力是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之一,教师要重视布置交流活动型作业,在交流活动中完成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如语文学科可将排练课本剧等作为语文实践性作业,由小组合作完成;将学习中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布置给小组合作完成等。⑤分析评价型作业。可将一些不够完美的习题案例交给学生去分析评价,通过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完善的建议,达到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
(2).实践性、探究性作业。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也是实现学生发展的重要平台,作业布置的内容要拓展到学生生活各个领域,特别是要结合我县实施素质教育重点项目的开展,指导学生高质量完成实践性、探究性作业。①社区服务型作业。在促进学校与社区共建的过程中,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服务活动,除学校统一组织的大型活动之外,学校要科学设计社区服务型作业的形式、内容,将社区服务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去独立完成,让学生在服务中感受自身的社会价值,形成自觉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学校要采取相应的检查和督促措施保证作业质量。②社会实践型作业。结合节假日、双休日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积极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小型实践活动可以作业的形式布置,让学生学会做事。③情感体验型作业。结合中小学生“五个一”成长工程、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素质教育实施项目,布置情感体验型作业,让学生学会体验和感悟生活,如可以布置学生参与家务,感悟亲情,表达感恩之心;可以布置学生参与社会慈善,感悟社会和谐与温暖等。学校要创新情感体验型作业的内容,丰富作业样式。④习惯养成型作业。结合全市教育教学重大问题研究项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深化推广”、“亲子共成长”等项目研究,设计和布置习惯养成型作业,从学习好习惯、做事好习惯、做人好习惯、生活好习惯等方面入手,强化家校合作,提高作业成效。⑤合作探究型作业。结合科学素养教育和以小课题研究活动,布置合作探究型作业,强化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意识。加强指导,让学生学会通过实地调查、查阅资料、共同研讨等方法开展探究活动,做好探究型作业。⑥读书拓展型作业。结合“朝阳读书计划”、“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诗文诵读”工程开放学校图书馆、阅览室,规划学生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布置形式多样的读书拓展型作业,并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组织读书会、交流会等活动,使学生在作业中学会积累、学会欣赏、学会表达,从典型作品、典型人物的品读中获得人生感悟。
3、改革作业评价方式
作业评价关系到作业布置的成效,要采取多样的作业评价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有效评价。
(1)评价方式。作业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根据不同类型的作业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进行评价,也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2)评价方法。作业评价不仅要关注作业完成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学校要针对作业特别是实践性和探究性作业的内容和特点,设计相应的评价工具如调查问卷、过程记录表、评价表等,了解和把握学生做作业过程,增强作业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评价结果呈现与反馈。评价结果的呈现不仅仅是分数或等级,还要立足于学生发展,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提出改进与完善的建议。评价结果的反馈既要反馈作业质量等级,也要反馈发展建议。
四、加强措施,确保作业改革的顺利实施
1、组织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聚集群体的智慧和力量,深入研究本学科作业改革的具体策略。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要坚持把课外作业的选择和设计作为集体备课活动的重要内容,在集体备课活动中,要及时交流作业改革中的经验和体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2、实验探索。学校一方面要全面发动,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必须选定一个年级,进行重点研究和实验。要组织实验年级的任课教师广泛学习,深入研究,积极尝试,勇于革新。要及时总结教师实验探索中成功的经验、有效的做法,采取措施在校内推广应用。
3、制度管理。推进作业改革,学校必须健全和落实相关的管理制度。要研究制定教师在作业设计、批改和评价等方面的具体职责要求,研要把作业的设计、批改和评价作为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检查、考核和评价。要通过对学生作业的集中检查、随机抽查、展示交流等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建立激励机制。组织作业改革成果评选活动,与评优挂钩,将作业改革纳入教师评价体系,提高教师积极参与作业改革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