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部字与的中国传统文化

2019-09-19 15:21: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玉”部字与的中国传统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玉”部字与的中国传统文化》。

“玉”部字与的中国传统文化

摘要

:本文从玉部字分类,主要对装饰品、礼器、瑞玉和丧葬用玉这四类进行分析。玉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

8000

年来的文明历史,它一直从未间断过,先前古代的玉文化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使中国文化不断地发扬光大。

一、玉的使用

玉是我国的“国石”早在12000多年前的辽宁海城小孤山仙人洞,古人就已经用玉制成了片状有刃的砍斫器。[1]在之后的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等文化遗产中,均出土了数目众多、制作精细的各种玉器。玉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至现在,一直受到了各阶层人们的尊重与喜爱,也一直在社会生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从而形成了不可动摇、绚丽璀璨的玉文化。

二、玉字阐释

在甲骨文中,从“玉”的字有五个(包括玉字本身):玉、玨、王又、王殳、璞。[2]

玉是美丽的石头,有五种美德,玉字形体像三块玉组成,中间的一竖将其连贯起来。我们可以从玉的字源上来追溯玉字的本义,玉字的甲骨文写作“

”,像用绳子串连的三块玉片,并且两头露着绳子,金文写作“

”,两头已经不把绳子露出。小篆沿用了金文的写法,但是三横是要求等均分布的,与“王”字不同。到了楷书阶段,人们为了与王字区分开,将其加一点写作“玉”,但是当它作为字的偏旁部首时一般还是写作“王”,只是最后一笔写为提。专家根据玉字的形体结构进行分析,认为史前人类最初只是把玉从石头中挑选出来,仅仅是因为它特有的光泽而将其作为一种装饰品,很可能还夹杂着贝壳串连起来。所以许慎强调玉字“五德说”的解释是他个人加上去的,有一定的主观色彩。[3]

三、玉部字的分类

(一)装饰品

这类字是从审美角度而言,作为装饰品,当然是找些外观漂亮的东西来佩戴和摆设。新石器时代,人们把玉从石头中挑选出来,用绳子想办法把它们串连,这样的形状就是甲骨文的由来,美丽的光泽和润滑的手感使得玉在那个古老的年代就脱颖而出。

其后,玉作为装饰品伴随着“道德说”兴盛起来。进而提出“玉德”的思想,孔子把人们尚玉的行为解释为上天赐予玉的一种特质,与君子的品德相符合,因此形成了孔子关于玉的“十一德”说,许慎的“五德说”也是从孔子的学说中发展而来的。玉被人格化、道德化,儒家学者选择玉作为其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的载体,很多人都比德于玉,依据是否佩戴玉和佩玉的好坏来评价一个人的品行。当时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之风,学者们把佩玉当作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更是用来警示自己的言行举止要符合君子的风范,从而使玉作为一个装饰品的意义复杂化。

《说文解字·玉部》中记录的字里有很多字属于装饰品,最主要的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佩玉,多是指玉佩,“珩”释为玉佩中横在最上面的玉器,用来节制行步,这说明古人在佩戴玉以后连走路也要毕恭毕敬,还有一部分是饰玉,是指作为器物的某处的装饰,有刀剑、冠帽上的饰玉,这也只是王公贵族才能享用的,所以玉在这里也是等级身份的象征。

(二)礼器

礼器是陈设在宗庙或者宫殿中的器物,常在祭祀、朝聘、宴飨等各种典礼仪式上使用。除此之外,礼器还用来显示使用者的身份和等级。

最早出现的礼器应该是新石器时代的祭祀用玉,由于这时的人类对大自然的一切都不了解,所以当他们遇到打猎、农耕一些部落的大事时,他们都要举行祭祀活动来进行祈祷和占卜。当时的部落首领很有可能就是大巫师,《说文解字》中记载“靈,指巫,用玉通神明。”依据目前的出土资料,专家发现新石器时代的墓主人身边放了很多玉器,这些玉器应该就是他们生前常用来作法的神器。

关于“琮”的说法有很多,其中一种认为它是祭祀用玉,因为考古学家是在死者胸前发现的,所以认为它是佩戴在巫师身上用来作法的。古籍记载礼仪中要佩戴“六器”,有璧、琮、圭、琥、璋、璜,他们都被赋予了礼的规范,用来祭祀天地四方。

礼玉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礼器,自商代就有,玉不再是做法的神器,开始成为王权的象征,它为森严的等级制度服务,用来表示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因地位的不同而佩戴玉器的材质繁简不同,这是礼仪文化与玉器融合的时代。《说文解字玉部》中的“瓒”指质地不纯的玉,还记载了天子用全、上公用、侯用瓒、伯用埒的制度。身份决定所执的圭的质地大小也不同,“珽”释为大圭常三尺,是天子所持的玉笏;“瓛”释为桓圭长九寸,是上公所执的玉器。[4]

礼玉甚至在玉的颜色上也有明确的限定,《礼记·玉藻》中记载“天子佩白玉;公侯佩山玄玉;大夫佩水仓玉;世子佩瑜玉;而士佩瑜纹”。

(三)瑞玉

《说文解字·玉部》中的“瑞”指用玉做的信物。瑞玉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符信,传达着约定的意思,“琥”是指发兵的虎符,大多是把玉剖成两半,上面有雕刻的虎纹或者文字,国君和外在将领各执其一,合符即可发兵,《史记·信陵公列传》就记载了“窃符救赵”的故事。经考证,“瑗”也是一种信物,古时天子召见诸侯,诸侯召见卿大夫、士时,命人拿瑗去见被召见者,作为凭信。瑞玉作为信物,也可以蕴含着特殊的意义。“玦”在《说文解字》中释为玉佩,因其形状有缺口,所以引申为决断和决心,两个人关系决裂时,可以拿玦以示对方断交的决心。《史记·

项羽本纪》记载了“鸿门宴”的故事,项羽见刘邦很友善,不忍心杀害他,范增三次对项羽举玉玦,暗示自己要杀死刘邦的决心,而项羽碍于情面终未下手。可见,“玦”有表示决心的寓意,作为一种象征物,它采取的是谐音的方法。[5]

(四)丧葬用玉

多年来,考古学家发现古代的墓穴与当时人们生活的房屋构造相似,古人们习惯把生前的喜爱物品当作陪葬,这其中也包括玉,并且玉在很多朝代是古墓中的主角,专家们也是根据挖掘出的这些玉器,来推断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

丧葬用玉分为两种,一类是一般的玉器,它可以摆放在墓室的任一角落,大多只是一种财富和地位的象征,生前地位越高,堆放的玉器越多,当然这也与玉器的兴盛程度有关,汉代人们继承儒家思想,崇尚玉器,而唐代以后,玉的思想有所淡化,盛行的金质葬品要远远多于玉器。另一类是葬玉,它用来摆放在死者的身上。[6]

早在8000

年前的兴隆洼遗址中,专家们发现玉玦放在死者眼部,因此,葬玉制度可以追溯至此。古时候的人们有祈求长生不老的愿望,并希望死后可以继续享受生前的荣华富贵,所以他们制造了“九窍塞”,用它们来堵住人的所有有孔的部位,认为这样可以防止精气外溢,灵魂就可以附着在身体上,获得永生。河北省满城汉墓中出土的“金缕玉衣”可谓是世间珍品,玉衣是汉代皇帝、诸侯王和高级贵族死后的殓服,汉代人们认为玉能寒尸,可以使尸身不朽,这种玉衣制度在魏朝时被曹丕废除,后来很少发现。《说文解字·玉部》中的“琀”字指死者口中含的珠玉,西汉后的琀主要制成蝉状,蝉是从硬壳中出生,恰恰可以符合古人祈求再生的愿望。

“琮”在《说文解字》中释为瑞玉,但是专家在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玉琮陪葬在墓主人的周围,有人推测这是一种生殖崇拜,而后发现的汉代玉衣的生殖器塞,形状与琮相像,专家认为这是古人用玉琮改制的,更加坚信了琮是一种葬玉的说法。

四、玉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自史前起,玉文化虽然有盛有衰,但是它从未间断过,它承载着中华民族

8000

年来的文化。有位学者曾做过这样的论述,“玉对中国来说,视为大地的舍利,是文明的积淀,融入中国历史的血脉中”。现如今,玉已经不再赋有古代的政治色彩,不再那么神秘,但是人们依然很崇尚玉,把它看做是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7]

首先,在古代玉作为装饰品更多的是象征着人的身份地位。而唐宋以来,玉开始世俗化,它可以在市面上自由买卖,也彻底摆脱了诸侯贵族专用的制度。因此,喜欢玉的人越来越多,人们更多的是从审美角度去欣赏它。发展至今,人们还是喜欢用玉来做一些装饰品,受古代玉文化的影响,多是为了讨口彩,所以都选取一些上面有美好寓意的图案。如“蝙蝠”,蝠取的是福的谐音;“莲藕”则是符合喜结连理的寓意,多用于嫁娶。

其次,古代的玉文化受到道家的影响,认为玉可以让人强身健体,长生不老。汉代有把玉屑混合露水制成丹药的记载;《神农本草》也记载人死前服玉三斤,死后躯体三年色不变。现在我们可以找到这其中的科学原理,原来玉石是蓄“气”最充沛的物质,经常佩戴能使其中含有的微量元素通过皮肤吸入体内,从而平衡阴阳气血的失调,玉石所具有的特殊的“光电效应”,能提高人的免疫能力。可见,玉关于祛病益寿的功效一直延续到今天,人们喜欢佩戴一些玉器,原因就在于此。

最后,玉作为一种文化,更是为文学创作添砖加瓦,很多文章的题材都与玉有关,这里面有传说,也有真实的故事。[8]

“和氏璧”的故事真是家喻户晓,故事记载了楚国的卞和得到了一块美玉,他把玉献给国君,可是两次都没有得到君主的信任,每次都被处以严重的刑罚,于是他便坐在深山里痛哭,哭的是自己的悲惨遭遇,更难过的是美玉居然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他伤心欲绝,直到泪水流尽,开始流血,没想到血与玉融合在一起,散发出五彩的光芒,显得更加珍贵。卞和拿着这块玉第三次进献国君,国君为他这种精神感动,终于认可了这块美玉,这就是传说中和氏璧的由来。有人说卞和是“玉痴”,为了献玉不惜失掉自己的性命,这个故事说明人们对玉的崇尚之深,为后世的文学创作也提供了珍贵的题材,玉文化对其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玉文化在我国已经根深蒂固,不断地对后世的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它不仅蕴含着我国独有的民族特色,而且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但是由于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必将会经久不衰,使中国的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杨伯达.巫玉之光—中国史前玉文化论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2]刘兴隆.新编甲骨文字典[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3.[3]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1.[4]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湖南:岳麓书社,2003.5.[5]张玉书.康熙字典.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1.[6]张明华.玉器.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3.[7]杨伯达.关于玉学的理论框架及其观点的探讨.中原文物,2001.4.[8]崔元.金文玉部字考释和上古玉文化分析.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0.

下载“玉”部字与的中国传统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玉”部字与的中国传统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我来自历史文化名城遵义,遵义以其独特的红色旅游文化,小吃文化,酒文化,茶文化及少数民族文化而闻名国内外。那就让我在这介绍一下我的家乡遵义吧。一说到遵义,就不得提到它的历史......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

    论 易 经 与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10级财务管理2班 姓名:张书慧学号:1103245041 指导老师:庞颜林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内容摘要 《周易》是一部在......

    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

    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 法国旅游学家弗朗索瓦·韦拉曾把亚洲的主要旅游国分为三类:一类是具有航空和港口交通枢纽以及进入东南亚和中国的得天独厚的通道的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另......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

    一、单选题(单选题) 共 20 题 1、“人权入宪”是个值得纪念的事件。我国在( )的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宪法修正案,在第33条中增加了“国家尊重与保护人权”的......

    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只能在超越了单一民族观念和思想体系时才能存在。他一方面提倡“夷夏之防”,十分注重激励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同时又以“近者悦,远者来”和“四......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竞争力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竞争力 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曾经说过,企业文化越符合民族的文化,这样的企业文化才能扎根久存。今天我的主题就是企业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善用中国人的特......

    修身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末考试论文专用课程名称:修身与中华传统文化班号:10021121学号:1002112121姓名:张福强成绩: 修身养心 ———同意匿名分享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面对一个日趋发展的国际环境,整个世界的文化格局发生着深刻变化,此时,中国文化也面临着一个历史抉择,即如何正确处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