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师:武伟琴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61页《10以内数的加减法》。
【教材分析】
有关10的加法和减法,让学生对照点子图直接和用10的组成进行计算,反应了循序渐进的编排原则,体现学生的认知过程。
【教学目标】
1.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2.通过“实践活动”这一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就有很多丰富而有趣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
3.通过对所提出问题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运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通过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
【教具准备】
课件、毽球、跳绳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我知道大家都喜欢体育锻炼,瞧!这些孩子都在做什么运动。(课件出示他们在日常活动中的一些照片)。接着,再出示课件插图:这是希望小学的同学们在上体育活动课,请你说说图上的小朋友正在进行哪些体育运动?你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你能准确得出我想要的答案吗?(教师首先出示下面几个问题供学生解决。
二、新授
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并尝试回答,若有困难,就分小组讨论,并分别汇报。)
1.跳绳的比跑步的少几人?(10-3=7)
2.做操的和爬肋木的同学一共有几人?(4+3=7)
3.3个同学跳绳,又跑来1个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3+1=4)
4.前面跑着3个同学,后面跟着7个同学,一共有多少同学在跑步?(3+7=10)
5.左边树上有5只小鸟,右边树上有4只小鸟,左边比右边多几只小鸟?(5-4=1)
6.花坛里,左边有8朵花,右边有2朵花,一共有几朵花?(8+2=10)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的方法,找到体育锻炼与数学的联系,为后面的实践活动做铺垫。并通过得出我想要的答案,使学生学会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实践活动――小组活动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导语:我们的校园十分美丽,我们的锻炼项目也是丰富多彩的,其中也有很多数学问题,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平日里自己活动的图片,里面有多少个数学问题呢?请同学们到校园里重复图片上的活动情景:将教室6个组的同学分成两部分,3个小组的同学进行不同的体育锻炼活动,另3个小组的同学分别进行观察,并将发现的数学问题记在纸条上,作为课堂上交流的题目。
〔设计意图:一是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的角色,并为学生以后的实践活动铺路;二是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观察、累计、分析能力。)
(三)讨论汇报――互助合作讨论并解决实际问题
分别以活动小组和观察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自己看到的内容,并将各自找到的数学问题一一列举出来,请其他小组加以解决。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的数学问题最多,计算方法正确,计算结果准确。对获胜小组进行奖励。
〔设计意图:采用分组活动和观察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养成观察、发现、交流的习惯,同时,以评比的方式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这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也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四)课堂小结――总结交流以巩固数学知识
1.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教师对本节课进行点评,并全面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小结,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问题罗列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又能更好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激发各个层次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并增强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
板书设计:
10以内的加减法
10-3=7
4+3=7
3+1=4
3+7=10
8+2=10
《1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案例
教师:武伟琴
【背景分析】
教学前利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认真复习10的组成,为计算有关10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在10的加减法中把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的“一图四式”加以改变,初次出现了“一图三式”,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根据一幅图列出的两个加法算式,虽然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了位置,但算式的意思没有发生改变,都是把两部分合起来得到的整体10,因此可以只写1个,从而更加突出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10以内数的加减法,就其含义、思想与方法等,必须由他们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
【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中,一方面,我有意识地把学习数学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力图让学生在情境中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并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愉悦环境中学数学知识、感受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我从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出发,把体育锻炼课与数学课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在锻炼中、游戏中去发现数学问题。同时,我注意尊重学生的差异,对学生发现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做硬性规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允许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而且教师和同组同学应对他们给予具体的帮助,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学生在发现问题过程中,由于观察角度的不同,在计算方法上会出现差异性,这时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环境与资源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的课件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体育活动的照片,第二部分是教学插图。因此,课前,我专门收集了学生体育活动的照片,又提供了相应的教学插图课件,这为我的教学开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我知道大家都喜欢体育锻炼,瞧!这些孩子都在做什么运动。(课件出示他们在日常活动中的一些照片)。接着,再出示课件插图:这是希望小学的同学们在上体育活动课,请你说说图上的小朋友正在进行哪些体育运动?你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你能准确得出我想要的答案吗?(教师首先出示下面几个问题供学生解决。
二、新授
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并尝试回答,若有困难,就分小组讨论,并分别汇报。)
1.跳绳的比跑步的少几人?(10-3=7)
2.做操的和爬肋木的同学一共有几人?(4+3=7)
3.3个同学跳绳,又跑来1个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3+1=4)
4.前面跑着3个同学,后面跟着7个同学,一共有多少同学在跑步?(3+7=10)
5.左边树上有5只小鸟,右边树上有4只小鸟,左边比右边多几只小鸟?(5-4=1)
6.花坛里,左边有8朵花,右边有2朵花,一共有几朵花?(8+2=10)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的方法,找到体育锻炼与数学的联系,为后面的实践活动做铺垫。并通过得出我想要的答案,使学生学会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实践活动――小组活动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导语:我们的校园十分美丽,我们的锻炼项目也是丰富多彩的,其中也有很多数学问题,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平日里自己活动的图片,里面有多少个数学问题呢?请同学们到校园里重复图片上的活动情景:将教室6个组的同学分成两部分,3个小组的同学进行不同的体育锻炼活动,另3个小组的同学分别进行观察,并将发现的数学问题记在纸条上,作为课堂上交流的题目。
〔设计意图:一是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的角色,并为学生以后的实践活动铺路;二是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观察、累计、分析能力。)
(三)讨论汇报――互助合作讨论并解决实际问题
分别以活动小组和观察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自己看到的内容,并将各自找到的数学问题一一列举出来,请其他小组加以解决。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的数学问题最多,计算方法正确,计算结果准确。对获胜小组进行奖励。
〔设计意图:采用分组活动和观察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养成观察、发现、交流的习惯,同时,以评比的方式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这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也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四)课堂小结――总结交流以巩固数学知识
1.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教师对本节课进行点评,并全面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小结,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问题罗列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又能更好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激发各个层次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并增强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
板书设计:
10以内的加减法
10-3=7
4+3=7
3+1=4
3+7=10
8+2=10
【教学反思】
课上我先对10的组成进行了复习,然后借助教材中的点子图,带领学生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了探究学习,并获得了算法。同时也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了一图四式,初步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教师:武伟琴
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这一课时,为使学生更快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更为了让学生能够对10以内加减法更有兴趣,于是,我通过网上搜集资料、集思广益等多种手段,最后设计了一个与实际生活贴近的“购物商店”的活动,活动过程中,我在课堂上布置一个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物品的小型商店,并且每个物品都标有10元以内的整元的价格标签。一名学生扮演购物者,一名学生扮演售货员,要求正确地付钱、找钱。活动开展中,同学们面对商店内的货物兴趣高涨,他们不断地进行着交易,从买方和卖方两个方面不断的变换角色,让自己在做与评的过程中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
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
解决问题,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目标,怎样才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诚的感谢实验教材的编委,教材本身与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层次的创设问题情境,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教材为依托。平时教学中注意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问题呈现的多样化,例本案例的教学中,由学生创设情境后自主提出问题,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生问、生答,更能激起学生的解决欲望。平时课堂上“你难不倒我”“我来考考你”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表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家解决后,也注意人际化的情感教育。“对同学们的解答你满意吗?”“谢谢大家”,无一不透露出浓浓的情。平时结合课本的实际情景,常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二、紧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
低年龄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以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过渡不能是跳跃式的,应该给孩子一根拐杖扶持。在低年级教学中,这根拐杖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创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过渡到抽象的算式表达。有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们才会更清晰地了解算式的计算过程,依次运算、条理清晰。所以低年级的教学中把数学还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找数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计算教学中渗透实际问题,改变问题呈现方式
解决问题教学长久以来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项目,教材的精心编排我深深认识到虽只涉及到10以内的加、减教学,然而每一课的计算教学无一不渗透着应用教学,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
一节课的教学让我深深明白: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及学习生活中数学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今后的课堂中,我一定会抓住一年级孩子的特点创设更多的有意义的活动,让课堂更具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