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监局的故事---一把面的故事
2017年夏天,城郊老虎洞村,许记面条加工小作坊主许先生,看着成品库里的成吨的上好挂面,面带愁容。
事出有因。一个多月前,在网络上流传一段自媒体视频。视频发布者将产地是老虎洞的某品牌挂面,经浸泡、水涤、揉捏后,剩下一些粘稠状物,“这些应该是面条中掺的胶。”
老虎洞区域是本地挂面主要产区,所产挂面以劲道、耐煮著称,历来行销恩施州地区,在外地也颇有名气。该视频及类似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很多老百姓一时间“谈面色变,导致老虎洞大大小小几十家生产企业的产品严重滞销。“本地超市担心卖不掉,最近都不进我们的面条了;而且这些消息传出去,外地的经销商也陆续在取消订单。”许先生忧心忡忡的说。曾几何时老虎洞挂面还是明星品牌,现在却无人问津,这也令沈氏食品公司的老板愁眉不展。她半年前刚刚购进一批先进设备,本想扩大生产,没想到机器运转几个月,就被迫停工了。“我们厂这个月已经库存十几吨精致挂面了。没人买就只能到处送,所有的亲朋好友都送遍了。自己家里顿顿吃面,再卖不出去,只能贱价卖给养猪场了。”华老板苦笑着说,“我们使用的都是河南的优质面粉,严格按照工艺生产。产品每季度要送检验所、食药监局检测,质量是绝对合格的。我们做的是良心面,但现在却没人敢买。面临着巨大亏损,这样的结果真的很难让人接受!”
排忧解难。这一情况反映到县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面前。“企业经过十几年艰辛创业积累下来的品牌,不能因为真实性待查的传言而毁于一旦。作为监管部门,第一是要履职尽责,将事件调查清楚;同时,借此契机向公众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教育,提高整个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在局领导的指示安排下,相关科室迅速采取行动。首先,暂时封存视频中的某品牌挂面、并按程序取样送检;其次,组织人员对辖区内面条生产企业及小作坊进行拉网式检查,重点查验原料采购渠道及生产工艺;同时开展面条生产经营市场专项整治活动。鉴于群众已经对市场上销售的面条有所疑虑,食药监局决定创新监管模式,及时通过互联网使实行信息公开,并联合县电视台进行跟踪报道,使公众在第一时间了解调查情况及事件的原委。另一方面,送往州、县专业检验部门的面条样本,经过上百次实验测出的合格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检验专家解释说,视频中的类似“胶”状物,主要成分是面粉中的植物蛋白,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面筋”,因为具有水不溶性质,所以面条在水中经过浸泡、反复揉捏、冲洗后,这些物质就留下了。植物蛋白属面粉的天然成分,并非添加剂,“对人体是有益无害的。”至于老虎洞的挂面确实更耐煮,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县食药监局的工作人员通过查验该区域企业的生产工艺,发现了其中的原因。“首先老虎洞很多加工厂使用的是高筋面粉,原料中蛋白含量相对较高;同时在工艺里面使用了鸭蛋作为辅料,提高了面条内的蛋白含量。经过高温烹煮,蛋白质发生变性,增加了面条的韧度。所以相对普通挂面,蛋面更加耐煮。对于质量合格的蛋面,在保质期内完全可以放心食用。”专家的一席话,总算是让老虎洞的面条企业吃下了定心丸。
检验结果为老虎洞品牌挂面正了名,群众的疑虑也得以消除。本地品牌的挂面又逐渐恢复了销量,很多企业也得以起死回生。许老板亲自将一百把挂面送到检验所,想用来表达谢意,被食药局的同志坚决拒绝了。“保障群众食品安全是我们的职责,对守法企业的合法权益我们也应理所当然地维护。”
时代要求。一条视频可以如此迅速影响到整个面条加工行业,这种现象引起食药监局党组的高度重视。“面条含胶”凸显的是公众对食品安全知识缺乏,也是社会个体对食品安全焦虑的体现。尤其进入互联网+时代后,信息的传播数量和速度都呈几何级增长,一些不实的信息带来负面影响,若不及时纠正,往往后果严重。作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如何创新监管模式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成为当务之急。县食药监局局长汪再华说:“这就要求我们监管部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加法执法监管力度。”“新形势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创新监管模式;更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当好食品药品安全卫士,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食药监管工作需要强大的政治保障,这就要求我们坚决落实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增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严守食品药品安全和干部队伍安全,不断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能力,打造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合格食药监管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