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最新)(精选合集)

时间:2020-09-22 16:2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市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最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市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最新)》。

第一篇:全市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最新)

全市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最新)1

为进一步巩固X县旅游业发展三年突破行动计划成果,大力发展全域旅游,解决旅游发展短板,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构建“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新格局,努力开创全县旅游发展新局面,特制订本方案。

一、背景意义

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发展全域旅游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实践,有利于进一步丰富旅游类型、完善旅游发展要素、提升旅游发展质量,是扩大社会就业、带动富民增收、精准扶贫脱贫、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重要举措。

二、工作目标

通过全域旅游发展,全县旅游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旅游综合管理体系加快健全,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游客满意度大幅提高,旅游业对全县经济转型、特色发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创业就业等重点工作的推动作用持续增强。到2022年底,力争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X个、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X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X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X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4个,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点X个;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X万人次,年均增长X%以上;全县旅游业总收入突破X亿元,年均增长X%以上。

三、重点项目

(一)生态旅游和特色小镇项目。

X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对照旅游交通、游览、卫生、安全、综合管理、生态环保等创建标准,进一步完善X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硬件配套设施,推进X湖湿地景区提质发展。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先后创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X互补项目区(X湖景区):依托光伏领跑者项目、万亩林果和X锣鼓等自然人文资源,推进光伏产业与旅游发展的深度融合,以打造光伏小镇公园为思路,积极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X小镇:以“XX”为形象定位,以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以“米生产、米丰收、米加工、米销售、米美食、米故事”为主题,着力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文化体验、康养度假、休闲田园旅游产业集群小镇。

全市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最新)2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全面落实中央、省、X市促进全域旅游发展、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等决策部署,构建“一环两板块”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打响“成功故里,海丝X”品牌,将X打造成为产品结构丰富、产业体系健全、行业服务优质的海西重要旅游目的地。到X年,力争全市年接待游客总量突破85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50亿元。

二、重点任务

(一)创新旅游工作机制

1.完善协作推进机制。发挥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资源整合、信息互通的工作机制,形成一批“旅游+”“+旅游”工作项目和成果。

2.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完善行业主管服务引导,企业、园区和协会主体发展、各乡镇(街道、开发区)落地推进的工作机制。推动旅游项目策划、招商、落地和投入运营,扩大旅游有效投资。

3.创新景区管理机制。推进国有和集体所有制景区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引导、支持、鼓励民间资本开发、经营、托管旅游景区。以旅行社为纽带促进景区与客源地市场全面衔接。

4.创新对台旅游合作。深化南台旅游合作,拓展对台青少年研学实践、自驾互通、乡创等旅游新业态交流往来。

(二)加强规划统筹引领

各乡镇(街道、开发区)要深度挖掘和梳理旅游资源,推进多规合一,留足旅游发展空间,延续历史文脉,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组织编制旅游公共服务、营销推广、市场治理、乡村旅游等专项规划、课题研究或行动计划;编制旅游发展规划或行动计划,健全旅游规划体系;配套制定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推动重点旅游项目落地建设;建立旅游规划实施评估机制。

(三)构建旅游产品体系

1.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提升一批古建筑、古民居、古寺庙等,依靠市场力量和利益机制,植入合理业态,加快成功文化产业园、蔡氏古民居、叶飞故里、汉侯博物馆等项目开发,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把握文化旅游、研学旅游发展趋势,挖掘X南文化、海丝文化、文物遗迹、传统村落、博物馆、红色遗址等旅游资源,加强研学实践基地建设,积极引导研学旅游线路产品开发和推广。弘扬传统技艺,加大文化旅游创意商品的孵化力度,开发富有X特色的旅游文化纪念品。

2.打造生态旅游精品。做优生态康养休闲游,注重提升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等旅游功能,开发建设天然氧吧、地质科普、气象景观、山地避暑、现代农业、森林旅游等生态休闲产品,建设一批生态旅游示范区、田园综合体、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乡渔村等,加快杨子山大地艺术、清境桃源生态农业观光、凤清生态旅游、春风燎原小镇、五峰山生态修复旅游等项目招商建设力度。大力发展海洋旅游,加快五里桥畔、大佰岛等项目建设,发展海钓、帆船、游艇等“游岛玩海”旅游产品。

3.发展特色旅游镇村。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旅游提升工程,助推乡村振兴三年行动。重点培育九都镇、蓬华镇、东田镇、翔云镇、眉山乡、向阳乡等一批旅游休闲集镇,以及英都镇良山村、梅山镇林坂村、康美镇福铁村、罗东镇霞山村、乐峰镇湖内村、官桥镇岭兜村、丰州镇环山村、石井镇奎霞村、翔云镇椒岭村、码头镇诗南村、霞美镇沃柄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村。创建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打造城郊休闲旅游带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结合“四好农村路”建设,鼓励在有条件的农村公路周边由所在乡镇设置交通驿站等服务设施。

4.促进“旅游+”“+旅游”产业融合。加快工业、健康、体育等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实施“六大旅游产品”培育计划。利用工业园区、展示区等开展工业旅游,培育观光工厂和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滨海、山地旅游风景道,加快布局自驾车房车旅游营地、露营公园、户外运动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等。科学合理利用“清新流域”,发展观光、游憩、休闲度假等水利旅游。发展体育旅游,推广徒步穿越、森林拓展、山地自行车等山地户外运动,发展漂流、垂钓等水上运动,培育滑翔伞、热气球等航空运动项目,加快推进九都国际滑翔伞、梅山激流回旋等基地建设力度。发展高端医疗、中医药特色、康复疗养、温X养生等健康旅游,创建一批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养生旅游休闲示范基地。

(四)提升旅游要素品质

1.构建多元住宿体系。鼓励发展目的地度假酒店、精品文化主题酒店、生态休闲农庄、特色民宿等适合不同消费群体、多层次、多元化旅游住宿体系,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酒店集团和著名酒店管理品牌。加快宏超、爱乐御府、万豪国际等酒店项目建设力度。

2.提升旅游景区质量。实施A级景区提升工程,完善服务配套功能,争创更高等级的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

3.促进旅游消费升级。推动丰州古街、洪濑美食街等旅游特色餐饮街区建设。依托石材、水暖、纺织鞋服等优势产业,开发旅游商品及伴手礼,举办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展销会,积极打造地方优秀旅游商品品牌。

4.促进生活休闲业态发展。引导开发夜游旅游项目,促进地方服务业向夜间旅游服务延伸,着重打造夜间文化演艺、夜景观光、特色餐饮购物、夜间休闲娱乐等“月光经济”产品。

5.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鼓励旅游企业通过资产重组、相互换股参股、资源整合、品牌输出等多种形式做大做强。落实旅行社地接业务奖励。鼓励开设旅游众创空间、创客基地,扶持一批旅游“双创”企业。强化与在线旅游企业合作,培育一批“互联网+旅游”智慧旅游企业。

(五)完善旅游公共服务

1.完善集散咨询服务体系。筹建市区旅游集散中心,完善旅游集散服务网络,扩展车站、火车站、客运码头等重要节点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全市A级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功能。

2.完善全域旅游交通体系。加快完善以汽车站、火车站、客运码头为中心,辐射各景区(点)、重要乡村旅游点的旅游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优化提升全市景区之间通达性,完善公共交通的旅游服务功能以及停车场、服务区等相应配套基础设施。

3.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实施新三年“厕所革命”行动计划,至X年,全市再新改建旅游厕所25座。积极推动第三卫生间建设,按照国家标准全市4A级及以上景区至少有一个AAA级旅游厕所,特色村至少有一个AA级旅游厕所,其他旅游厕所全部达到A级标准。

4.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智能化。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打造智慧旅游云平台。应用旅游大数据,增强旅游职能管理好和宣传营销,完善导览与服务功能,拓展信用、监管和互动功能。

5.规范旅游引导标识系统。加快位置科学、布局合理、指向清晰的旅游引导标识建设,增强“成功故里,海丝X”品牌形象宣传,重点涉旅场所规范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六)强化旅游品牌营销

1.打造旅游品牌。立足X省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重要旅游节点城市的定位,以“成功故里,海丝X”为城市品牌,统一营销主题,市级层面统一对外营销X,把X推向全国。引导和推动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打造目的地旅游品牌,建立多层次、全产业链的品牌体系,力争融入省“全福游·有全福”品牌体系。

2.开展精准营销。积极构建市、镇、企业“三位一体”营销体系,借助大数据精准分析旅游消费需求,充分运用现代新媒体、新技术和新手段,提高营销精准度。深挖主要客源市场,拓展潜在客源市场,加强港澳台地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华侨华人聚集国家的客源市场营销。

(七)综合治理旅游市场

1.践行服务承诺。践行“放心游X满意在X”旅游服务承诺。健全旅游综合协调、案件联合查办、联合执法等综合监管机制。完善“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对旅游市场开展随机抽查。加快与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的对接,实现旅游市场智慧化监管。建立健全旅游执法机构,强化旅游质监执法队伍建设。

2.强化安全保障。落实旅游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加强旅游安全制度建设,强化安全警示、宣传、引导,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培训、演练。加强景区景点最大承载量公告、重点时段游客量调控和应急管理。按照职责分工,强化安全监管责任,建立政府救助与商业救援相结合的旅游救援体系。完善旅游保险产品,扩大旅游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险理赔服务水平。

3.强化标准化建设。贯彻落实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结合我市旅游特点,加强地方旅游服务标准研究,逐步建立符合X实际、具有“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面向国际”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鼓励旅游企业开展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积极申报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

4.提升导游服务水平。实施导游服务提升工程,完善导游培训体系,促进全市旅游队伍服务水平整体提升。健全导游信用综合评价体系,惩戒导游失德失信行为并向社会公开。加强导游队伍建设和权益保护。

(八)加强旅游资源保护

坚持保护优先,强化对自然生态、田园风光、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革命旧址遗址等资源的保护利用,科学合理确定景区游客承载量,保障旅游生态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利用。推进全域环境整治,加大对旅游道路沿线、休闲集镇、旅游村集中整治,优化旅游环境。鼓励有条件的景区开展“清新指数”监测发布。倡导旅游志愿服务公益行动。

(九)共享旅游发展成果

1.扩大旅游扶贫成效。以景区带村、能人带户、“企业+农户”和直接就业、定点采购、培训指导等方式,拓展旅游扶贫覆盖面,推进旅游扶贫富民。

2.推进服务设施主客共享。以主客共享理念,推动城市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强旅游惠民便民服务,推动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红色旅游景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加强对特殊群体的旅游服务。

3.营造文明旅游氛围。开展文明旅游主题活动,深化文明旅游、文明宾馆酒店、文明导游创建。落实旅游“红黑榜”,建立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和信息通报机制。把文明旅游宣传教育纳入到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创建。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各单位、各乡镇(街道、开发区)要加强对全域旅游的统筹领导,抓好落实。

(二)加大资金扶持。大力支持“六大旅游产品”培育,支持新增3A级以上景区、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国家级、省级旅游品牌创建。统筹、整合、用好发改、住建、交通、农业农村、林业、水利等部门财政资金。积极申请中央、省、X市旅游发展等专项资金。

(三)保障建设用地。优先保障旅游重点项目和旅游扶贫项目用地,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支持。鼓励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建设旅游项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依法使用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开办旅游企业。城乡居民可以利用自有住宅依法从事民宿等。在符合管控要求的前提下,合理有序安排旅游产业用海,优先支持高端生态海洋旅游产业发展。

(四)加快人才培育。将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纳入重点人才支持计划,鼓励涉旅企业引进旅游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搭建政-企-校合作平台,培养创新创业旅游人才。完善旅游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制度。

市直有关单位:市委宣传部、统战部、台港澳办、文明办、民宗局,市发改局、教育局、工信局、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资源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水利局、商务局、文体旅局、卫健局、应急局、审计局、市场监管局、统计局、城管局、外事办、数字办,工商联,生态环境局、税务局、气象局、海事处,交通集团。

全市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最新)3

为加快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更好地满足旅游消费需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X〕15号),经省政府同意,现结合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示范省创建引领全域旅游发展,加快实现旅游发展现代化、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治理规范化、旅游形象国际化、旅游效益最大化。推进旅游融合发展,构建旅游产业新体系。到2020年,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成功;国际一流文化旅游中心和“一带一路”旅游核心区地位基本确立;丝绸之路起点旅游走廊、X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黄河旅游带和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等“四大旅游高地”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全省旅游接待人数力争突破7.3亿人次,城乡居民人均出游4.5次,旅游总收入达到77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2%。

二、优化产品供给

(一)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依托革命圣地形象,整合延安红色旅游与黄土风情资源,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打造“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红色旅游品牌。坚持保护革命旧址与弘扬延安精神相结合,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与建设文化旅游名镇、美丽乡村相结合,构建榆林—延安—铜川—西安—咸阳—渭南—汉中红色文化旅游长廊。加强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展示手段,依托革命旧址兴建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等,设立红色旅游革命教育基地。

(二)发挥文化旅游优势。充分发挥X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资源优势,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推出一批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文化旅游景区和产品,培育和提升岐山西周文化、商於古道、秦兵马俑、汉长安城大遗址等十大文化旅游景区项目,带动和促进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推动文化遗产、娱乐演艺、出版发行、观光创意、节庆会展等行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文化旅游知名品牌。

(三)做优山水旅游产品。充分发挥X集江南水乡、平原沃野、高原沟峁等自然风光于一体的独特优势,培育以X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为代表的山水旅游产品,重点推进X、黄河国家公园和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的创建,提升华山、金丝峡、太白山、壶口瀑布等优势景区,加大对朱雀·太平、关山草原、石门山、玉华宫、洽川湿地、乾坤湾、红碱淖、黎坪、瀛湖、牛背梁等景区建设力度,做好汉中天坑群地质遗迹保护利用,推动旅游产品结构优化。

第二篇:某县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

某县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巩固X县旅游业发展三年突破行动计划成果,大力发展全域旅游,解决旅游发展短板,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构建“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新格局,努力开创全县旅游发展新局面,特制订本方案。

一、背景意义

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发展全域旅游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实践,有利于进一步丰富旅游类型、完善旅游发展要素、提升旅游发展质量,是扩大社会就业、带动富民增收、精准扶贫脱贫、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重要举措。

二、工作目标

通过全域旅游发展,全县旅游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旅游综合管理体系加快健全,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游客满意度大幅提高,旅游业对全县经济转型、特色发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创业就业等重点工作的推动作用持续增强。到2022年底,力争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X个、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X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X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X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4个,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点X个;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X万人次,年均增长X%以上;全县旅游业总收入突破X亿元,年均增长X%以上。

三、重点项目

(一)生态旅游和特色小镇项目。

X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对照旅游交通、游览、卫生、安全、综合管理、生态环保等创建标准,进一步完善X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硬件配套设施,推进X湖湿地景区提质发展。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先后创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X互补项目区(X湖景区):依托光伏领跑者项目、万亩林果和X锣鼓等自然人文资源,推进光伏产业与旅游发展的深度融合,以打造光伏小镇公园为思路,积极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X小镇:以“XX”为形象定位,以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以“米生产、米丰收、米加工、米销售、米美食、米故事”为主题,着力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文化体验、康养度假、休闲田园旅游产业集群小镇。

XX古镇:打造集生态居住、渔家体验、温泉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着力构建大湖风光旖旎、渔家气息浓厚、基础设施完善的XX渔家风情体验第一镇。

(二)文化旅游项目。

XX纪念公园:挖掘全国抗战史和XX抗战史,建设集教育、旅游、休闲三大功能为一体的红色文化主题公园。力争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文化艺术中心:建设集博物馆、两乡馆、规划馆、文化馆、图书馆、群体馆、儿童馆、4D电影院于一体的城市文化新地标。力争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

XX景区:以X核心景区及东区特色文化商业街为依托,打造古徐文化旅游综合体。力争创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

XX恢复重建项目:以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恢复重建XX等场所设施,新建战役体验馆、水战乐园、骑兵跑马场、党性拓展训练营等互动项目,打造红色旅游景点。

X文化创意园:突出X纱厂原有建筑风貌,打造集文化创意、文创商品开发、文化艺术培训和体验旅游于一体的文化创意园。

(三)乡村旅游项目。

X度假村:以创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为目标,对现有的民居博览馆、垂钓中心、采摘园等项目及基础配套设施进行改造,因地制宜发展渔家乐、特色民宿等旅游业态。

X集聚区:打造XX等特色乡村旅游项目,积极创建省高星级乡村旅游区。

X生态园:新建农家乐、垂钓中心、生态养殖区等特色项目,建成集采摘、垂钓、餐饮、民宿、娱乐等为一体的休闲度假生态园。力争创成省三星级乡村旅游区。

X生态旅游区:按照“一环二线二带七岛八区九桥”布局,结合稻虾、藕虾共作,油菜花、向日葵种植,开发特色旅游项目,打造四季皆能游玩观赏的旅游目的地。

X美丽乡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修建梯田花海、生态桃园、软籽石榴园,配套建设邻里公社、休闲广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打造集农事体验、民俗文化、特色餐饮、主题民宿等为一体的休闲度假目的地。

(四)基础配套项目。

特色餐饮打造:制定我县特色餐饮菜单,鼓励各酒店、餐馆结合我县餐饮文化、特色农水产品开发特色菜肴。评选十佳旅游特色餐饮店,打造特色旅游餐饮街区、特色旅游餐饮集散点,提升我县旅游餐饮接待水平。

规范住宿服务:按照旅游饭店管理标准,加大对现有各酒店、宾馆的检查力度,营造游客干净卫生、舒适放心的住宿环境。鼓励社会资本按照《X县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要求,打造特色民宿。引进品牌酒店进驻我县,提高我县住宿接待档次。

设立旅游集散中心:完成旅游集散中心的挂牌建设,全面提升旅游咨询功能,提供旅游咨询、交通气象、旅游预订等公共服务和旅游商品销售等经营服务,受理旅游投诉。

构建旅游交通体系:实现景区连接线和城市公交全覆盖,建设完成XX工程,完成石集至XX至X湖湿地景区等景区连接线建设。开通XX至X湖湿地水上航线,市场化运作,开辟城区至X湖湿地水上巴士旅游线路。开通城区至X湖湿地景区、X湖湿地温泉度假村等主要景区的旅游巴士。

完善旅游标识系统:规范全县旅游标志牌设置标准,推进高速、国道、省道、城市道路沿线旅游标识系统建设。增设主要道路至景区连接线沿线旅游标志牌,提升主要景区内部标识标牌。

旅游厕所提升:推进旅游厕所提档升级,加快3A级以上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城区重要节点A级厕所建设提升步伐,新建及改扩建旅游厕所35座以上。

智慧旅游发展:智慧旅游初具规模并在周边范围内形成一定影响力。3A级以上旅游景区规划建设智慧旅游数据库,设置自助导览系统,实现涉旅数据共享、游客与景区互动等功能。

旅游商品开发:在游客集散地、各主要景区内打造旅游商品放心购物店,完善旅游购物网点布局。运用缤纷X网创平台,引导促进旅游商品生产本土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引导督促旅游度假区及重点旅游乡镇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旅游人才培养:加强与旅游专业院校的对接力度,建立旅游专业人才联合培养机制。研究制定我县旅游人才引进培育办法,重点引进和培育旅游项目策划、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专业人才。鼓励支持旅游景区引进和培育外语导游员、中高级导游员,提升我县旅游接待水平。加大对出租车司机、公交车司机、旅行社导游、景区讲解员、餐饮服务人员等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日常管理,树立良好的旅游对外接待形象。

(五)市场推广项目。

旅游宣传促销:积极参加国家、省、市旅游主管部门举办的旅游会展和宣传促销活动;积极参与省局组织的联合投放项目,在省级以上媒体开展城市或景区形象宣传。深入开展“互联网+旅游”营销,与主流搜索引擎、知名旅行社、旅游网站战略合作,加大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型手段的市场宣传力度。更新提升X旅游宣传片、宣传手册、旅游地图等旅游宣传资料,制作X旅游攻略。运用大数据手段精准营销,深度开拓国内外目标市场,不断提升X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旅游节庆整合:充分挖掘X文化、X文化等特色文化底蕴,设计具有特色的旅游元素符号,并制定一整套旅游推广方案。积极组织和参与国际半程马拉松、国际垂钓比赛、X文化节、桃花节等各类旅游节庆、赛事活动,多层次、全方位的聚集人气、扩大影响,宣传并推广X旅游品牌形象。

(六)招商引旅项目。

旅游项目招商:进一步优化政策措施,加大旅游招商力度。大力招引行业顶尖旅游运营、策划团队来洪投资、合作,积极引进景区管理、酒店经营等方面的专业团队和知名企业,通过市场力量提升旅游业发展层次和整体水平。

四、推进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县旅游委员会工作职能,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X县全域旅游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旅游局。领导小组根据方案及工作要求,分解工作任务、细化责任分工、明确工作责任、督促工作开展,统筹全域旅游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探索成立X县文旅集团,统筹全县旅游资源、景区建设运营。

(二)创新工作机制。

建立部门协调联络机制,全县重大项目建设,要征求旅游部门意见;旅游、发改、住建、交通、市监、安监、公安、卫计、消防等部门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饭店管理、旅游安全监管等方面加强配合,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旅游、农委、教育、文化等部门在“旅游+”农业、体育、养老等各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加强协作,为旅游红利进一步释放建立载体、提供支撑。

(三)加大政策扶持。

县财政全力做好旅游发展资金保障工作。各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并结合我县旅游发展实际情况,在旅游土地使用、旅游项目审批、旅游人才培养等方面研究出台配套政策。优先支持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厕所、旅游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优先支持旅游风情小镇、旅游景区、乡村旅游区建设。

(四)强化目标考核。

实行目标责任制,全域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将结合任务分工情况,对各相关单位的工作进度、阶段成效进行跟踪考核,对按时达标完成工作任务、工作成效好的相关单位及个人予以表彰,对未按要求完成任务、工作不力的相关单位及个人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

第三篇:全域旅游:思考旅游 发展旅游

全域旅游:思考旅游 发展旅游

全域旅游是指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公共服务优化、综合统筹管理、整体营销推广,努力实现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最大限度满足大众旅游时代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发展新模式。自国家旅游局2016年初向全国发出全域旅游发展的动员以来,全域旅游迅速成为高层充分肯定、地方热烈响应、社会积极参与的发展热潮。

2016年7月,总书记在宁夏考察工作时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2016年12月,国务院《“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导思想中要求“以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为主线”。2017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不少地方省委、省政府也对全域旅游进行了全面部署,截至2017年6月,全国有500个省(自治区)、市(州、盟)、县(区、旗)成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在此过程中,许多旅游企业、投资商和社会公众也积极参与到全域旅游发展中来。全域旅游正在成为旅游业内外的普遍共识和推进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理念。

全域旅游是

新时期旅游发展

理念的重要革新

新的实践需要新的发展理论,新的时代需要新的发展理念。全域旅游的出现正是因新实践和新时代的需要应运而生。过去,中国公民出游频率不高,出游主要局限在传统的旅游景区景点,在旅游方式上也多选择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旅游;再加之旅游业总体规模相对较小,旅游业与相关领域的交叉融合不多,旅游业对多数地方发展的影响力也微乎其微,因此发展的思路不可避免地是就旅游说旅游。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中国公民年人均出游次数超过3次,非传统景点旅游的游客量超过80%,散客旅游在全部游客数量中的比重超过90%,中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率达到11%,旅游业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越来越紧密地联系起来。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国家旅游主管部门提出了全域旅游这种具有鲜明革新性的发展思路。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全域旅游是一种战略思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全域旅游摒弃了狭隘的产业思维和行业思维,打破了行业局限和部门壁垒,将旅游业的发展自觉地同各级党委、政府发展的总体战略有机结合起来,这就自然而然地使得旅游业能够围绕大局、配合大局,进而真正融入大局。由于在战略上找准了自身的位置,旅游业就更容易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样,在战略层面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旅游业也更容易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全域旅游是一种系统思维。旅游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全域旅游把旅游业看成整体,并自觉将旅游业发展与各个领域的发展视作一个系统进行考虑。在发展旅游产品时,全域旅游强调“旅游+”,即要通过增量的旅游市场去盘活各类存量的资源,进而产生新的旅游产品;在旅游发展的保障方面,全域旅游强调旅游业发展不是旅游部门一家的事情,需要各个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旅游业发展的合力;在旅游发展的效益评价上,全域旅游并不局限于单纯的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而是看重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特别是对就业、扶贫等领域的独特作用。这种系统的思维,既符合旅游业自身的特点,也顺应了旅游业发展的时代要求。

全域旅游是一种辩证思维。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内在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全域旅游把握住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不协调这一主要矛盾,把工作的重点放到了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改善旅游公共服务、增加旅游软硬件支撑供给,净化旅游市场秩序、强化旅游消费环境供给等方面,因此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旅游业发展数量和质量的要求。

全域旅游是一种精准思维。总书记2014年在兰考考察时指出,“要从细节处着手,养成习惯。如果对工作、对事业仅仅满足于一般化、满足于过得去,大呼隆抓,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问题就会被掩盖。”全域旅游除了强调全,同样关注细。

因此全域旅游特别注重解决具体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并力图通过“积小胜为大胜”,扎实推进各项旅游工作。比如,全域旅游对像旅游厕所这样表面上看“微不足道”,但其实是旅游业发展的“痛点”问题高度重视。为此,在衡量全域旅游发展成效时,旅游厕所建设的数量和质量被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

对旅游市场秩序乱象,除了加大治理整顿力度之外,全域旅游又明确提出要通过建立旅游警察队伍等方式来形成长效机制。正是基于一个个具体的要求,让全域旅游不仅仅是一种理念,同样也能够成为旅游工作的行动指南。

全域旅游是促进

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各地都希望找到能全面推进地方发展的有效抓手。农业是基础,无农不稳。抓农业,可以解决粮食增收及部分农民致富问题,但是从农业入手抓发展,涉及面相对较窄。工业是重要的财富来源,工业化也是传统的发展路径。抓工业,可以大幅增加GDP,同时也能给政府带来较为丰厚的财税收入,但随着工业技术集约化和区域集聚化的不断加深,工业对一个区域整体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小。而在许多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走工业化道路来促进经济发展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旅游由于自身综合性的特征,使得其不仅仅是一个产业,还可以成为地方推动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

全域旅游的切入点是旅游。通过全域旅游来促进全面发展之所以可行而且有效,在于全域旅游是从外来游客的视角来对某个区域的发展进行审视、衡量和要求。这就要求一个区域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更加多元的供给、更加精细的管理和服务与之相对应。在全域旅游时代,游客的活动范围已经全面深入到区域的各个角落、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而旅游业的联带拉动作用也辐射到区域发展的各个领域。因此,通过全域旅游来促进区域全面发展,既是一种倒逼机制,也是一种主动选择。

全域旅游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促进发展模式的全面转变。过去地方发展要么重视经济,强调经济增长率,唯GDP至上;要么孤立地看待社会事业,将其仅仅看成财政负担;有的地方虽然关注文化,但更多地是看成文化事业;虽然重视生态,但更多地认为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而在新的时代,需要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发展进行通盘考虑。全域旅游既关心旅游业的经济贡献,又关心就业以及扶贫,也关心如何让文化通过旅游的渠道弘扬和传承,还关心如何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经济,有助于形成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比如贵州,将生态文明与全域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大生态、大旅游的发展战略,进而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可喜转变。

促进经济发展的全面优化。在新经济时代,融合发展既是发展需要,也是大势所趋。旅游业与其他经济形态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更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全域旅游在经济层面的最大特征就是融合发展和共赢发展。正如李克强总理2016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所说,“旅游业不仅是服务业,它已覆盖一二三产业,本身就是综合性产业”。全域旅游强调以一种开放的方式来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比如全域旅游下的乡村旅游,既是农业的拓展,也是旅游业的深化;再比如全域旅游下的工业旅游,既关注工业制成品在旅游业的运用,也关注将工业生产变成游客的体验过程。

像湖南省,在2016年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的五大基地建设,其中就有以“锦绣潇湘”为品牌的全域旅游基地建设。在此基础上,湖南省委还希望将全域旅游基地作为带动科技创新、现代制造业、优质农副产品供应、文化创意四大基地发展的重要力量。可以说,正是由于着眼推动地方经济全面优化,促进地方经济协调发展,全域旅游也因此得到了地方的高度重视。

促进城乡环境的全面改善。全域旅游的发展目标就是将一个区域作为“大景区”来建设,让“处处都是旅游景区,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因此全域旅游绝不仅仅关注某一两个旅游景区的建设,而是关注整个区域城乡环境的营造。正因为如此,全域旅游要求城市不但是市民的生活和休闲空间,而且也应是游客体验城市特色文化的空间;要求小城镇不但是一般的特色产业汇聚地,而且也应是风貌突出,旅游功能完善的旅游目的地;要求乡村不但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场所,而且应该成为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就连许多过去传统的交通公路,在全域旅游理念的指引下,也正在变成自驾游游客乐享的旅游风景道。正如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之一海南琼海所总结的,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把琼海变成“农民的幸福家园、市民的休闲公园、游客的度假乐园”。

促进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入。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所在。但寻找改革的“痛点”,抓住突破口推进改革并不容易。全域旅游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地方体制机制的诸多问题。这就意味着抓全域旅游,实际上就成为理顺和调整各类不适应新时期发展需求体制机制的一个途径。比如,近年来游客消费碰到的“天价虾”“天价鱼”事件,表面上看是旅游市场秩序问题,但暴露的却是城市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

全域旅游强调要实现从围墙内民团式治安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转变,这自然就要求拓宽城市管理的思路,构建各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执法体系来为旅游消费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再比如,针对旅游景区发展中的“九龙治水”问题,全域旅游强调的是要通过对各部门职能的统筹协调来齐抓共管。在杭州,由杭州旅游委牵头,联合杭州市的“三委四局”建立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建设项目立项联席办公会议制度,既保护了西湖的整体风貌,又促进了旅游业的良性发展。所以说,在全域旅游背景下,表面看抓的是旅游改革,但真正抓的却是地方的全面改革。

以全域旅游促进全面发展要把握的重点

如何抓好全域旅游,进而促进地方全面发展,需要有新思路、新举措。具体来说,主要是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在工作内容上,要实现领域拓展与服务跟进并举。全域旅游需要突破旅游景区景点的局限,将旅游业推向各个方面,这就要求政府的各项公共服务和管理措施及时跟进。要在城市市区发展旅游住宿的分享经济,政府的法规制定、政策引导就需要及时跟进;要在边远山区发展乡村旅游,政府的公路建设、基础设施配套以及教育培训就需要及时跟进;要让游客快捷准确地获取旅游目的地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类信息,政府的智慧旅游服务就需要及时跟进;要让游客能在更大范围安全地体验旅游目的地的自然和文化,政府的安全预警、安全救援等服务同样需要及时跟进。总之,各级政府要沿着全域旅游发展的脉络,将各项工作延展开来,把全域旅游促进全面发展落到实处。

二是在工作路径上,要实现产业增长与体制突破并举。全域旅游关注的不仅是旅游业发展的“面子”,更关注旅游业发展的“里子”;全域旅游要求的并非是旅游业“一时”的发展,更强调旅游业可持续的发展。因此要抓好全域旅游,既离不开旅游产品层面的建设,旅游项目的投入;同时更需要建立与全域旅游发展相适应的组织领导机制、旅游综合管理机制。特别是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要让发改、公安、财政、国土、环保、住建、水利、农业、文化、体育、统计、林业等部门更好地参与进来,形成全域旅游良性发展的工作机制。

三是在工作效果上,要实现旅游发展与作用发挥并举。尽管旅游业的增长自身会带来综合作用的释放,但是在全域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共建共享。这就需要大力促进旅游业的创业就业,通过搭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加强信息引导和政策支持,给各类人群在旅游领域创业就业提供便利。需要通过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产业,从整体上增加贫困地区的财政收入、村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需要加强旅游惠民便民服务,真正让旅游业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的人群,使旅游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产业。

四是在工作方式上,要实现典型示范与全面推动并举。尽管我国绝大多数地方都可以发展旅游业,但由于资源、交通和区位的原因,各地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和优势有很大差异,这就意味着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齐头并进式地推进全域旅游。因此,要因地制宜,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工作。既要有全面部署,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按照全域旅游的理念开展工作,又要防止不切实际的一哄而上。要优先打造一批省、市、县的全域旅游示范典型,在促进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整体营销等方面形成一些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为其他开展全域旅游的地方提供学习和借鉴的样本,同时要通过示范引领,梯次发展,让全域旅游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巅峰智业”)始创于2001年,是国内成立较早的旅游规划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

巅峰智业拥有丰富的全域旅游规划经验,上百个省市县级总体规划项目经验,多项全域旅游案例及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实战经验。

巅峰专题研究:全域旅游。http://www.xiexiebang.com/topic/comprehensive/

第四篇: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

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1

为加快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更好地满足旅游消费需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X〕15号),经省政府同意,现结合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示范省创建引领全域旅游发展,加快实现旅游发展现代化、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治理规范化、旅游形象国际化、旅游效益最大化。推进旅游融合发展,构建旅游产业新体系。到2020年,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成功;国际一流文化旅游中心和“一带一路”旅游核心区地位基本确立;丝绸之路起点旅游走廊、X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黄河旅游带和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等“四大旅游高地”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全省旅游接待人数力争突破7.3亿人次,城乡居民人均出游4.5次,旅游总收入达到77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2%。

二、优化产品供给

(一)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依托革命圣地形象,整合延安红色旅游与黄土风情资源,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打造“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红色旅游品牌。坚持保护革命旧址与弘扬延安精神相结合,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与建设文化旅游名镇、美丽乡村相结合,构建榆林—延安—铜川—西安—咸阳—渭南—汉中红色文化旅游长廊。加强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展示手段,依托革命旧址兴建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等,设立红色旅游革命教育基地。

(二)发挥文化旅游优势。充分发挥X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资源优势,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推出一批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文化旅游景区和产品,培育和提升岐山西周文化、商於古道、秦兵马俑、汉长安城大遗址等十大文化旅游景区项目,带动和促进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推动文化遗产、娱乐演艺、出版发行、观光创意、节庆会展等行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文化旅游知名品牌。

(三)做优山水旅游产品。充分发挥X集江南水乡、平原沃野、高原沟峁等自然风光于一体的独特优势,培育以X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为代表的山水旅游产品,重点推进X、黄河国家公园和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的创建,提升华山、金丝峡、太白山、壶口瀑布等优势景区,加大对朱雀·太平、关山草原、石门山、玉华宫、洽川湿地、乾坤湾、红碱淖、黎坪、瀛湖、牛背梁等景区建设力度,做好汉中天坑群地质遗迹保护利用,推动旅游产品结构优化。

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2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民旅游休、闹纲要(20XX-2020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3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赞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XX)62号)精神,围绕“辖型发展、富民兴区”总任务,加快万盛旅游创新发展,党工委、管委会决定宴施全域旅游战略,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大意义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业为优势主导产业,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万盛旅游历经20余-年探索实践,对地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宴施全域旅游战略,是万盛加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推进资源型城市辖型的重大举措j是遵循旅游发展规律,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推动旅游全面辖型升级的必然选择j是加悔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j是保障和馥善民生,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增进人民福祉,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抓毛__是提升文明法浩素养,营造良好社会风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兢载体。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对于统筹和引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

神,深入实施全市五大功畿区域发展战略,围绕城乡一体、导城一体、四季度假,突出生态文明、运动健康、智慧智畿、共建共享,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体育旅游、乡村旅游,推进农旅融合、体旅融合、文旅融合、商旅融合,实现全域布局、全面融合、全民参与、全新发展,加悔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

(二)基本原则

坚持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偶并重转变,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赞需求。

坚持生意优先,绿色发展。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生意环境保护,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融合发展,创新发展。推动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完善旅游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旅游揖融资模式,加强区域合作、区间合作,提高旅游对外开放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共建甚享。积襁营造良好旅游环境,让广大游客游得放心、游得舒心、游得开心,在旅游过程中发现美、享受姜、传播美。发动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建设美丽万盛,在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三)发展目标

到20XX年,全域旅游取得阶段性成效。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以上,年接待游客达到1500万人次,旅游从业人数占就业总数比重20%以上,在村居民收入30%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建成黑山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重庆生态旅游度偶基地和重庆运动养生基地。

到2020年,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0%以上,年接待游客达到2000万人次,旅游从业人数占就业总数比重30%以上,农村居民收入40%以上来源于旅游忱入。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城市、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区和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

三、重点任务

(一)统筹旅游资源,全域布局导区导点

按照“城乡一体、导城一体、全域布局、四季度偶”的思路,把566平方公里作为旅游导区全域规划建设,构建“一城两带两区五镇”空间格局。“一城”,即美丽幸福旅游城市,按照旅游城市特征实施规划建设改造,融入旅游元素,彰显旅游城市形象;打造全民健身中心、羽毛球公园、马鞍山骑行公园、方家山森林公园、白果坪湿地公园、犀牛背文体公园、二郎山健身公园及樱花温泉、黑旗崖、刀子岩、东岳庙等特色休闲景点,建设城区都市忭闲旅游集聚区。“两带”,即大黑山旅游精品带、乡村旅游联动发展带。以黑山谷、龙鳞石海、九锅箐、天籁谷、奥陶纪、狮子槽、南天门、板辽湖八大精品导区为主体的大黑山旅游精品带;以青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一绿水一白龙湖现代农业园一天星特色民宿村落一庙蛔农耕原乡一桓辽问茶文化园一凉风生态渔村为核心的乡村旅游联动发展带。“两区”,即黑山谷旅游度偶区和鱼子岗旅游度假区,打造高品质、多样化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地。“五镇”,即五个特色小镇,包括青年千年古镇、石林苗族风情镇、丛林三线文化镇、金桥民俗文化镇、关坝渝黔边城。呈现“移步异导?‘于平常中蕴神奇”的全域旅游新景象。

(二)创新旅游业态,全方位满足游客需求

发展生态旅游,围绕建设全国最美养生导区目标,加强湿地、植被、地形地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保护涵养,丰富生态、生物、地质等游害体验活动,开发森林养生游、文化养生游、科普科考满等产品,形成万盛施游特色品牌。发展体育旅游,围绕打造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城市目标,扶持体育导区建设和四季体育项目,加强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与旅游产品融合,推出羽毛球体验游、千里徒步游、定向测向拓展游,培育万盛旅游新的核心竞争力。发展乡村旅游,围绕建设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区目标,合理利用民俗村搴、村落古镇,打造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俗特点的旅游导点导观,积极发展农家乐、渔家乐、花家乐、林家乐厦精品民宿游、生志农业观光游。满足游客多层次多元化需求,针对养老服务、医疗康体,积极开发老年休闲养生度假产品;针对拍客、车友等新的旅游群体,包装定制个性化旅游产品线路,推出探险游、低空体验游、品酒品茗游、生态垂钓游、冰雪游、温泉游等一日、两日、多日游产品线路。

(三)强化管理服务,全面提高游客满意度

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开展景区创A、饭店创星、旅行社创强工作。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完善旅游相关企业、从业人员诚信记录。加大旅游市场综合执法力度,严肃查处“黑导游”和诱导、欺骗、强迫游害消赞等违法违规行为。推进旅游行业规范化建设,实施动态监管,建立淘汰和退出机制,创建一批标准化名牌旅游企业,培养一批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金牌导游。完善安全保障机制、安全提示预警制度和应急救援体系,营造旅游安全环境。倡导健康旅游方式,开展文明主题活动,打造文明礼仪、诚实友爱的旅游文化环境。

(四)创新营销方式,全面提升旅游影响力

构建大营销格局。健全“正炙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宣传机制,加强旅游城市形象整体推广、旅游精品线路策划包装、重要节会赛事营销、影视综艺节目合作,积极与知名旅游网站、主要旅行社共建协作。策划开展多样性旅游主题活动,积极运用社交媒体、朋友圈、自媒体等新媒体,加强互联网营销,形成全民宣传、全民参与的大营销格局。

创新营销方式。加强活动营销,推出浪漫春游季、消夏避暑季、金秋感恩季、运动冰雪季等四季系列活动,策划打造黑山谷羽毛球挑战赛、龙鳞石海定向越野赛、春季高山动谩气球节、乡村旅游节等精品节会,针对备类目标人群,不断制造旅游兴奋点、引爆点。做深做透重庆、四川、贵州等基础目标市场,积极推进长三角、珠三角、华中等重点目标市场,探索拓展港澳台、日韩等国际市场。主动对接集团消赞市场、民间自发团体市场、老年人市场等,制定优惠和激励政策,实施精准营销。

(五)积概融入“互联网+”,全力发展智彗旅游

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创新成果深度融入全域旅游。以“互联网+”网络平台为支撵,实施全域旅游咨询与指挥中心、导点无线互联网、旅游电子地图、旅游门户网站、旅游云计算数据库、旅游电子票务系统、旅游电子商务系统、旅游消赞一卡通、旅游咨询投诉及服务热线、电子语音解说及互动终端等智慧旅游十大工程建设,宴现有线宽带镇、村、导点全覆盖,无线网络全域全覆盖,重要导区节点wIFI全免费,全面建成智慧旅游服务体系。

(六)科学规划布局,全面提升休闲地产品质

按照“长远规划、把握节奏、有序投放”的思路,合理布局、稳妥推进忭、闹地产建设。大力推行“高山生意导区中怵闲地产?‘旅游配套项目琳、闹地产”开发模式,布局丛黑路、狮子槽、黑山谷北门、黑山谷南门、奥陶纪、石林椅子台、南天门、板辽燕石、九锅箐等九大避暑休闲地产片区。坚持有序推进、分步宴施,降低地产密度,回归忭、闹本质,打造重庆性价比最高的忭、闹地产品牌。

(七)完善基础配套,全面加强旅游服务能力

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全域旅游交通网络,加快推动渝黔复线、金桥通用机场开工建设,加大国道、省道改造力度,增强渝南黔北旅游导区之间互联互通能力。提质建设旅游环线公路,重要导区、导点、度假区连通道路实现全面油化。设立通往旅游区道路交通标志标牌,完善指引、旅游符号等标志设置。建成黑山水库、观音寺提水工程,实施农网改造,推进供气全域覆盖,增强旅游供水和能源保障能力。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推进农村道路、饮水、厕所、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优化乡村旅游发展条件。

完善全域旅游配套服务功畿。按照导城一体要求,优化度假区与城区、导区与场镇、城市与农村旅游服务功哉划分和项目布局。完善餐饮、购物、螟乐等配套服务设施,大力发展特色餐饮、主题酒店、旅游购物,打造“万盛味道?‘万盛慢生活”“健康万盛、运动万盛”等休、闹品牌,健全高中低齐备的旅游接待体系,全面增强全域旅游配套服务箭力。规划建设旅游咨询中心和集散中心,加强城区、丛林、青年等对外交通节点旅游集散功能,打造谕南黔北旅游集散地,增强万盛旅游对外辐射力和带动力。

(八)强化公共服务,全面提升旅游发展鞍环境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全域旅游公共服务畿力建设。开设人民医院、中医院等公立医院在导区度偶区的分院、服务站点,在重要导区导点设立卫生室,对游害、度假区居民提供优质健康医疗服务。增设亲子游乐、托儿早敦等教育设施,提升全域旅游教育文化设施功靛。开通旅游专线公交,实行导区导点公交“一卡通”,实现城区、导区和乡村旅游导点公交全覆盖。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与改造,完善老年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健全全域旅游社区基层组织,提高市正盘管理、警务救援等社会治理能力,增强全域旅游人文关爱和认同感。

(九)打造旅游精品,全力建设国家旅游度假区

加悔黑山谷旅游度假区建设。宴施创建国家弧旅游度假区两年攻坚行动,对照创建标准,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打表推进。建立健全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定期研判、定期调度、定期督查。加大向上争取和申报工作力度,积襁争职市旅游局、国家旅游局支持,确保20XX年创建成功。

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3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全面落实中央、省、X市促进全域旅游发展、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等决策部署,构建“一环两板块”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打响“成功故里,海丝X”品牌,将X打造成为产品结构丰富、产业体系健全、行业服务优质的海西重要旅游目的地。到X年,力争全市年接待游客总量突破85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50亿元。

二、重点任务

(一)创新旅游工作机制

1.完善协作推进机制。发挥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资源整合、信息互通的工作机制,形成一批“旅游+”“+旅游”工作项目和成果。

2.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完善行业主管服务引导,企业、园区和协会主体发展、各乡镇(街道、开发区)落地推进的工作机制。推动旅游项目策划、招商、落地和投入运营,扩大旅游有效投资。

3.创新景区管理机制。推进国有和集体所有制景区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引导、支持、鼓励民间资本开发、经营、托管旅游景区。以旅行社为纽带促进景区与客源地市场全面衔接。

4.创新对台旅游合作。深化南台旅游合作,拓展对台青少年研学实践、自驾互通、乡创等旅游新业态交流往来。

(二)加强规划统筹引领

各乡镇(街道、开发区)要深度挖掘和梳理旅游资源,推进多规合一,留足旅游发展空间,延续历史文脉,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组织编制旅游公共服务、营销推广、市场治理、乡村旅游等专项规划、课题研究或行动计划;编制旅游发展规划或行动计划,健全旅游规划体系;配套制定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推动重点旅游项目落地建设;建立旅游规划实施评估机制。

(三)构建旅游产品体系

1.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提升一批古建筑、古民居、古寺庙等,依靠市场力量和利益机制,植入合理业态,加快成功文化产业园、蔡氏古民居、叶飞故里、汉侯博物馆等项目开发,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把握文化旅游、研学旅游发展趋势,挖掘X南文化、海丝文化、文物遗迹、传统村落、博物馆、红色遗址等旅游资源,加强研学实践基地建设,积极引导研学旅游线路产品开发和推广。弘扬传统技艺,加大文化旅游创意商品的孵化力度,开发富有X特色的旅游文化纪念品。

2.打造生态旅游精品。做优生态康养休闲游,注重提升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等旅游功能,开发建设天然氧吧、地质科普、气象景观、山地避暑、现代农业、森林旅游等生态休闲产品,建设一批生态旅游示范区、田园综合体、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乡渔村等,加快杨子山大地艺术、清境桃源生态农业观光、凤清生态旅游、春风燎原小镇、五峰山生态修复旅游等项目招商建设力度。大力发展海洋旅游,加快五里桥畔、大佰岛等项目建设,发展海钓、帆船、游艇等“游岛玩海”旅游产品。

3.发展特色旅游镇村。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旅游提升工程,助推乡村振兴三年行动。重点培育九都镇、蓬华镇、东田镇、翔云镇、眉山乡、向阳乡等一批旅游休闲集镇,以及英都镇良山村、梅山镇林坂村、康美镇福铁村、罗东镇霞山村、乐峰镇湖内村、官桥镇岭兜村、丰州镇环山村、石井镇奎霞村、翔云镇椒岭村、码头镇诗南村、霞美镇沃柄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村。创建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打造城郊休闲旅游带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结合“四好农村路”建设,鼓励在有条件的农村公路周边由所在乡镇设置交通驿站等服务设施。

4.促进“旅游+”“+旅游”产业融合。加快工业、健康、体育等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实施“六大旅游产品”培育计划。利用工业园区、展示区等开展工业旅游,培育观光工厂和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滨海、山地旅游风景道,加快布局自驾车房车旅游营地、露营公园、户外运动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等。科学合理利用“清新流域”,发展观光、游憩、休闲度假等水利旅游。发展体育旅游,推广徒步穿越、森林拓展、山地自行车等山地户外运动,发展漂流、垂钓等水上运动,培育滑翔伞、热气球等航空运动项目,加快推进九都国际滑翔伞、梅山激流回旋等基地建设力度。发展高端医疗、中医药特色、康复疗养、温X养生等健康旅游,创建一批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养生旅游休闲示范基地。

(四)提升旅游要素品质

1.构建多元住宿体系。鼓励发展目的地度假酒店、精品文化主题酒店、生态休闲农庄、特色民宿等适合不同消费群体、多层次、多元化旅游住宿体系,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酒店集团和著名酒店管理品牌。加快宏超、爱乐御府、万豪国际等酒店项目建设力度。

2.提升旅游景区质量。实施A级景区提升工程,完善服务配套功能,争创更高等级的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

3.促进旅游消费升级。推动丰州古街、洪濑美食街等旅游特色餐饮街区建设。依托石材、水暖、纺织鞋服等优势产业,开发旅游商品及伴手礼,举办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展销会,积极打造地方优秀旅游商品品牌。

4.促进生活休闲业态发展。引导开发夜游旅游项目,促进地方服务业向夜间旅游服务延伸,着重打造夜间文化演艺、夜景观光、特色餐饮购物、夜间休闲娱乐等“月光经济”产品。

5.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鼓励旅游企业通过资产重组、相互换股参股、资源整合、品牌输出等多种形式做大做强。落实旅行社地接业务奖励。鼓励开设旅游众创空间、创客基地,扶持一批旅游“双创”企业。强化与在线旅游企业合作,培育一批“互联网+旅游”智慧旅游企业。

(五)完善旅游公共服务

1.完善集散咨询服务体系。筹建市区旅游集散中心,完善旅游集散服务网络,扩展车站、火车站、客运码头等重要节点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全市A级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功能。

2.完善全域旅游交通体系。加快完善以汽车站、火车站、客运码头为中心,辐射各景区(点)、重要乡村旅游点的旅游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优化提升全市景区之间通达性,完善公共交通的旅游服务功能以及停车场、服务区等相应配套基础设施。

3.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实施新三年“厕所革命”行动计划,至X年,全市再新改建旅游厕所25座。积极推动第三卫生间建设,按照国家标准全市4A级及以上景区至少有一个AAA级旅游厕所,特色村至少有一个AA级旅游厕所,其他旅游厕所全部达到A级标准。

4.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智能化。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打造智慧旅游云平台。应用旅游大数据,增强旅游职能管理好和宣传营销,完善导览与服务功能,拓展信用、监管和互动功能。

5.规范旅游引导标识系统。加快位置科学、布局合理、指向清晰的旅游引导标识建设,增强“成功故里,海丝X”品牌形象宣传,重点涉旅场所规范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六)强化旅游品牌营销

1.打造旅游品牌。立足X省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重要旅游节点城市的定位,以“成功故里,海丝X”为城市品牌,统一营销主题,市级层面统一对外营销X,把X推向全国。引导和推动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打造目的地旅游品牌,建立多层次、全产业链的品牌体系,力争融入省“全福游·有全福”品牌体系。

2.开展精准营销。积极构建市、镇、企业“三位一体”营销体系,借助大数据精准分析旅游消费需求,充分运用现代新媒体、新技术和新手段,提高营销精准度。深挖主要客源市场,拓展潜在客源市场,加强港澳台地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华侨华人聚集国家的客源市场营销。

(七)综合治理旅游市场

1.践行服务承诺。践行“放心游X满意在X”旅游服务承诺。健全旅游综合协调、案件联合查办、联合执法等综合监管机制。完善“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对旅游市场开展随机抽查。加快与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的对接,实现旅游市场智慧化监管。建立健全旅游执法机构,强化旅游质监执法队伍建设。

2.强化安全保障。落实旅游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加强旅游安全制度建设,强化安全警示、宣传、引导,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培训、演练。加强景区景点最大承载量公告、重点时段游客量调控和应急管理。按照职责分工,强化安全监管责任,建立政府救助与商业救援相结合的旅游救援体系。完善旅游保险产品,扩大旅游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险理赔服务水平。

3.强化标准化建设。贯彻落实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结合我市旅游特点,加强地方旅游服务标准研究,逐步建立符合X实际、具有“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面向国际”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鼓励旅游企业开展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积极申报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

4.提升导游服务水平。实施导游服务提升工程,完善导游培训体系,促进全市旅游队伍服务水平整体提升。健全导游信用综合评价体系,惩戒导游失德失信行为并向社会公开。加强导游队伍建设和权益保护。

(八)加强旅游资源保护

坚持保护优先,强化对自然生态、田园风光、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革命旧址遗址等资源的保护利用,科学合理确定景区游客承载量,保障旅游生态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利用。推进全域环境整治,加大对旅游道路沿线、休闲集镇、旅游村集中整治,优化旅游环境。鼓励有条件的景区开展“清新指数”监测发布。倡导旅游志愿服务公益行动。

(九)共享旅游发展成果

1.扩大旅游扶贫成效。以景区带村、能人带户、“企业+农户”和直接就业、定点采购、培训指导等方式,拓展旅游扶贫覆盖面,推进旅游扶贫富民。

2.推进服务设施主客共享。以主客共享理念,推动城市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强旅游惠民便民服务,推动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红色旅游景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加强对特殊群体的旅游服务。

3.营造文明旅游氛围。开展文明旅游主题活动,深化文明旅游、文明宾馆酒店、文明导游创建。落实旅游“红黑榜”,建立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和信息通报机制。把文明旅游宣传教育纳入到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创建。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各单位、各乡镇(街道、开发区)要加强对全域旅游的统筹领导,抓好落实。

(二)加大资金扶持。大力支持“六大旅游产品”培育,支持新增3A级以上景区、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国家级、省级旅游品牌创建。统筹、整合、用好发改、住建、交通、农业农村、林业、水利等部门财政资金。积极申请中央、省、X市旅游发展等专项资金。

(三)保障建设用地。优先保障旅游重点项目和旅游扶贫项目用地,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支持。鼓励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建设旅游项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依法使用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开办旅游企业。城乡居民可以利用自有住宅依法从事民宿等。在符合管控要求的前提下,合理有序安排旅游产业用海,优先支持高端生态海洋旅游产业发展。

(四)加快人才培育。将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纳入重点人才支持计划,鼓励涉旅企业引进旅游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搭建政-企-校合作平台,培养创新创业旅游人才。完善旅游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制度。

市直有关单位:市委宣传部、统战部、台港澳办、文明办、民宗局,市发改局、教育局、工信局、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资源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水利局、商务局、文体旅局、卫健局、应急局、审计局、市场监管局、统计局、城管局、外事办、数字办,工商联,生态环境局、税务局、气象局、海事处,交通集团。

第五篇:县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

县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 1

一、总体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X大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策部署,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为目标,以推动旅游会展“双千亿”工作为抓手,在机制创新、规划引领、产业融合、要素提升、配套优化、营销推广、市场监管等方面走前列、作示范,形成旅游发展全域化、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治理规范化、旅游效益最大化的发展格局,将X打造成为产品结构丰富、产业体系健全、行业服务优质的国际知名旅游会展城市。

到X年,力争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800亿元;到X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400亿元。

二、重点任务

(一)旅游机制全面改革创新

1.创新旅游协作推进机制。发挥市旅游会展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市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推进领导小组)作用,整合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更多涉旅部门力量,统筹协调全域旅游建设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强化成员单位之间资源整合和信息互通机制,形成高效运行的长效工作机制。

责任单位:市旅游会展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2.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强化旅游业先导、关联、带动作用,通过“旅游+”“+旅游”跨界融合,形成多产融合、多业联动的产业融合模式。完善旅游行业主管部门服务引导,企业、园区和协会主体发展、各区落地推进的“三位一体”工作机制。通过与各区各部门联手,共同制定政策、共同布局发展、共同制订标准、共同搜集项目,在“旅游+”“+旅游”领域形成一批项目,并积极申报省市重点项目。通过“五个一批”项目生成机制和“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全市旅游项目生成、落地和投入运营,扩大旅游有效投资。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发改委、重点办,各区政府,各相关部门

3.创新旅游综合执法机制。建立健全旅游部门与相关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强化涉旅领域执法检查。建立完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模式,推动各区在重点旅游区域设立旅游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公安局、市场监管局,各区政府

4.创新区域联动合作机制。发挥X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作用,推动建立和完善一体化旅游区域联动合作机制。携手X、X、X、X等X西南经济协作区以及泛X角区域城市,开展区域旅游政策联动、营销推广、产品线路、教育培训、数据互通等方面合作,实现资源互补、客源互送、市场共建、利益共享。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发改委、经信局

5.创新对台旅游合作交流。争取在自贸片区内创新实施更多对台旅游先行先试政策;不断深化X金旅游合作,推动X金游艇自由行;拓展对台青少年研学旅游、医疗健检、乡创、自驾互通等旅游新业态交流往来。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台办、自贸委、公安局、口岸办、卫计委、农业局,各区政府

(二)旅游发展规划全域覆盖

1.加强规划统筹引领。深度挖掘和梳理X旅游资源,编制《X市全域旅游专项规划》,与我市国土空间规划充分衔接,形成“X市全域旅游专题图层”,纳入全市“多规合一”协同平台,强化旅游产业空间布局落地,推进旅游功能拓展到全域。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规划委、发改委

2.完善旅游规划体系。编制旅游产品指导目录,制定全市涉海旅游、乡村旅游、邮轮旅游、旅游集散服务体系等专项规划。各区编制区域旅游发展规划或行动计划,形成层次分明、相互衔接、规范有效的规划体系,指导全域旅游发展。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各区政府

3.强化规划落地实施。配套制定、实施全域旅游规划及各旅游专项规划的三年行动计划,通过规划编制,梳理短板、策划项目、招商引资,推动旅游项目落地建设。建立旅游规划实施评估与督导机制,提升旅游规划实施效果。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各区政府

(三)旅游产业全域深度融合1.加强全域资源整合。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项目,推进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规划建设,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突出创意导向,挖掘文化内涵和资源特色,重点打造集美灌口、海沧天竺山、同安汀溪、同安竹坝、翔安大帽山、翔安香山等乡村旅游聚集区,每年评定2-3家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按照乡村旅游发展和特色小镇建设相结合的理念,积极推进岛外特色小镇建设,打造一批特色小镇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创新海洋旅游产品开发,编制《X市涉海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做大做强邮轮旅游,打造“一带一路”独具X特色邮轮航线,完善邮轮旅游业发展扶持奖励政策。规范发展帆船、游艇等海上游体验项目。围绕山、海、湾、城,做足海洋休闲度假文章,鼓励无居民海岛资源在符合生态保护的前提下进行优质旅游产品开发。

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农业局、发改委、旅发委、X港口局、体育局、海洋渔业局、财政局

2.推进“旅游+”产业融合深度。着力推动旅游与会展、文化、农业、工业、商贸、康体、教育等领域深度融合发展,丰富旅游内涵。

推进旅游与会展深度融合,围绕打造旅游会展“双千亿”工作目标,加强旅游与会展资源整合,全方位开展旅游会展联合国际营销。完善会展扶持奖励政策,积极发展会奖旅游。持续做大做强投洽会、石材展、佛事展、工博会等一批品牌展会,策划引进培育大型会展项目,全面提升国际化、高端化、专业化水平。积极与国际性会展协会和境外大型会展专业企业对接,加强对高级会展策划、营销、管理机构的引进。合理规划提升全市会展功能布局,对X国际会展片区进行提升改造,推进东部(翔安)体育会展新城片区规划建设,形成集会展、商贸、体育、酒店、物流保税、交通枢纽为一体的大型会展产业园区。

推进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充分展现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做足鼓浪屿历史文化旅游文章。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底蕴,打造X南文化、华侨文化、红色文化、节庆宗教文化等特色旅游产品。充分利用文物遗迹及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艺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文化场所开展文化旅游。将地方特色与时尚文化相结合,打造景区演艺、院线演出、艺术节活动、X南戏曲等特色文旅演艺精品,推进演艺、游乐、动漫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推进旅游与工业深度融合,推动古龙酱文化园、太古可口可乐饮料公司、鼓浪屿食品厂、蓝湾海洋多糖科技园等现有省级观光工厂积极争创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支持工业企业因地制宜开展生产流程开放展示,提供科技教育、观摩体验和产品销售等旅游服务。支持发展旅游用品、户外休闲用品和房车、游艇等旅游装备制造业。

推进旅游与康养深度融合,发挥X气候、环境、温泉等生态资源优势,发展温泉养生、高端医疗、中医药特色、康复疗养等健康旅游,加快建设一批重点康养项目,推动青礁慈济宫景区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推进旅游与体育深度融合,完善综合性和专业性体育赛事场馆设施建设,积极引进国际性体育赛事,以赛事举办带动旅游发展。发挥X马拉松等品牌赛事影响力,通过举办体育赛事和发展运动体验,促进我市体育用品业、体育旅游业、涉海旅游业持续发展,满足游客参与体验与观看需求。

推进旅游与教育深度融合,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博物馆、景区景点等依托自身资源,发展研学旅游。支持集美区打造国际研学旅行中心,策划研学旅游精品线路,吸引更多“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华侨学生来X交流学习。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会展局、农业局、文广新局、经信局、卫计委、体育局、教育局,各区政府

3.培育旅游新型业态。进一步丰富海峡旅游、商贸会展、休闲旅游、滨海旅游、X南文化旅游等五大特色产品内涵,拓展和丰富特色旅游新业态,鼓励符合条件的单位积极申评省级露营公园,鼓励利用科技工程、科普场馆、科研设施等发展科技旅游,积极发展各种城市体验式旅游,加快推进慢行系统建设,丰富游客多元体验。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规划委、科协,各区政府

(四)旅游要素全域提质升级

1.构建多元旅游住宿体系。发展和完善高端会议型酒店、目的地度假酒店、精品文化酒店、特色民宿等适合不同消费群体、多层次、多元化旅游住宿体系;着力打造一批目的地休闲度假酒店;加快环东海域新城,马銮湾新城等片区的配套酒店招商和项目落地。打造一批创意特色民宿,推进各区建设智慧民宿服务平台,纳入民宿监管与统计、宣传与推广等功能。

责任单位:各区政府、环东海域新城暨现代服务业基地指挥部、马銮湾新城指挥部

2.促进旅游消费升级。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挖掘“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的消费潜力。鼓励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兼具地方特色、富有创意和时尚性的旅游商品及伴手礼。优化大型综合性商场、特色购物街区等购物环境,加快一批高星级酒店和购物中心建设,打造高端优质的旅游休闲环境,促进旅游购物消费。加大离境退税政策宣传力度,增加具有中国元素和X特色的商品供给,扩大离境退税商业网点数量。引导餐饮业特色化发展,为游客提供多层次休闲餐饮服务。积极开发夜间旅游项目,提高人均消费水平,延长在X停留时间。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旅发委、税务局,各区政府

3.提升旅游景区品质。按照责任分工强化对旅游景区的监管,完善A级景区复核和动态进退机制。通过建立景区提升项目库,提升景区建设与管理水平,完善服务配套功能,推动争创更高等级的A级景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市政园林局,鼓浪屿管委会、各区政府

4.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运行规则,促进各类旅游资源和要素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支持各类旅游企业提质增效特色化发展。鼓励各类旅游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国有企业多元化发展,转型拓展酒店、景区、旅行社、乡村旅游、旅游新业态等旅游板块业务。对评定为国家4A级以上旅行社和全国百强旅行社给予扶持奖励,提高旅行社专业化、精细化、国际化市场开拓能力。用共享经济理念推动旅游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开设旅游众创空间、创客基地,扶持一批旅游“双创”企业。形成旅游骨干企业为龙头,大中小旅游企业协调发展格局。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国资委、财政局

(五)旅游公共服务全域配套

1.完善集散咨询服务体系。推动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旅游集散体系。完善“一核五中心多网点、岛内岛外全覆盖”旅游集散服务网络,扩大机场、火车站、码头等重要节点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全市A级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功能,依托互联网优势,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的旅游集散服务中心经营模式。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规划委、交通运输局、X港口局,各区政府

2.完善全域旅游交通体系。鼓励开通新的国际和地区间航线。加快完善以机场、火车站、码头为中心,辐射各景区(点)、重要乡村旅游点的一体化旅游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优化提升全市景区之间水陆通达性,完善公共交通的旅游服务功能以及停车场、服务区等相应配套基础设施。

责任单位:市口岸办、旅发委、交通运输局、建设局,X港口局、X海事局,各区政府

3.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实施新三年“厕所革命”行动计划,至X年,全市再新改建旅游厕所100座。以A级景区、乡村旅游“百镇千村”为重点,扎实开展“厕所革命”建设、管理、服务提升行动。积极推动第三卫生间建设,按照国家标准全市4A级及以上景区至少有一个AAA级旅游厕所,四星级以上休闲集镇和特色村至少有一个AA级旅游厕所,其他旅游厕所全部达到A级标准。实施旅游厕所建设奖励办法,鼓励涉旅场所、企事业单位公厕对外开放,提供便捷、人性化服务。

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旅发委、鼓浪屿管委会

4.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智能化。提升优化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拓展旅游大数据应用,增强旅游职能管理和宣传营销作用,完善导览与服务功能,拓展信用、监管和互动功能。主要涉旅场所实现免费WiFi、通信信号、视频监控全覆盖,主要旅游消费场所实现在线预订和在线支付,主要旅游区实现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实时信息推送,开发建设咨询、导览、导游、导购、导航和分享评价等智能化旅游服务系统。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经信局,各区政府

5.规范完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系统。按照国家和省相关标准,强化岛内外区域旅游引导标识体系建设。通往全市3A级以上旅游景区、特色旅游村镇、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等主要路段出入口附近、城市主干道旅游标识建设规范准确、布局合理。高速公路、国省干道以及商业步行街区等游客集中区域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体系全覆盖。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质监局、交通运输局、市政园林局,公安交警支队、公路局,各区政府

(六)旅游宣传营销全方位推进

1.构建品牌体系。以“清新X”品牌为统领,打响X旅游品牌,展现与“高素质高颜值”相契合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新形象。整合各区各部门营销资源,面向市民游客共享城市品牌活动产品,建立全产业链、多元素、多层次的品牌体系。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各区政府、鼓浪屿管委会

2.创新营销方式。按照“部门联动、市区协同、政企互动、区域联盟”思路,建立和完善区域综合营销平台,发挥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合力推广、互惠共赢综合效应。借助大数据平台精准分析我市重点客源市场、新兴市场的旅游消费需求,深入研究客源特点,科学细分市场,充分运用现代新媒体、新技术和新手段,提高宣传推广精准度。强化搜索引擎、微博微信、移动设备、微电影等新媒体创新性宣传推广,讲好X旅游故事。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

3.实施精准营销。实施全球化推广战略,不断提升日、韩、东南亚等传统市场,重点拓展欧美俄等新兴市场,积极培育北欧、南非、南亚、南美等潜在市场。鼓励各旅游企业走出去,开展针对性强的海外旅游宣传推广和市场拓展活动。按照“做深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拓展区域二、三线城市客源市场”的国内宣传推广工作思路,推介X特色旅游产品,招徕中高端游客,做深做透国内旅游市场。

县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 2

为进一步巩固X县旅游业发展三年突破行动计划成果,大力发展全域旅游,解决旅游发展短板,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构建“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新格局,努力开创全县旅游发展新局面,特制订本方案。

一、背景意义

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发展全域旅游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实践,有利于进一步丰富旅游类型、完善旅游发展要素、提升旅游发展质量,是扩大社会就业、带动富民增收、精准扶贫脱贫、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重要举措。

二、工作目标

通过全域旅游发展,全县旅游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旅游综合管理体系加快健全,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游客满意度大幅提高,旅游业对全县经济转型、特色发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创业就业等重点工作的推动作用持续增强。到2022年底,力争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X个、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X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X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X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4个,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点X个;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X万人次,年均增长X%以上;全县旅游业总收入突破X亿元,年均增长X%以上。

三、重点项目

(一)生态旅游和特色小镇项目。

X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对照旅游交通、游览、卫生、安全、综合管理、生态环保等创建标准,进一步完善X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硬件配套设施,推进X湖湿地景区提质发展。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先后创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X互补项目区(X湖景区):依托光伏领跑者项目、万亩林果和X锣鼓等自然人文资源,推进光伏产业与旅游发展的深度融合,以打造光伏小镇公园为思路,积极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X小镇:以“XX”为形象定位,以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以“米生产、米丰收、米加工、米销售、米美食、米故事”为主题,着力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文化体验、康养度假、休闲田园旅游产业集群小镇。

XX古镇:打造集生态居住、渔家体验、温泉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着力构建大湖风光旖旎、渔家气息浓厚、基础设施完善的XX渔家风情体验第一镇。

(二)文化旅游项目。

XX纪念公园:挖掘全国抗战史和XX抗战史,建设集教育、旅游、休闲三大功能为一体的红色文化主题公园。力争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文化艺术中心:建设集博物馆、两乡馆、规划馆、文化馆、图书馆、群体馆、儿童馆、4D电影院于一体的城市文化新地标。力争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

XX景区:以X核心景区及东区特色文化商业街为依托,打造古徐文化旅游综合体。力争创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

XX恢复重建项目:以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恢复重建XX等场所设施,新建战役体验馆、水战乐园、骑兵跑马场、党性拓展训练营等互动项目,打造红色旅游景点。

X文化创意园:突出X纱厂原有建筑风貌,打造集文化创意、文创商品开发、文化艺术培训和体验旅游于一体的文化创意园。

(三)乡村旅游项目。

X度假村:以创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为目标,对现有的民居博览馆、垂钓中心、采摘园等项目及基础配套设施进行改造,因地制宜发展渔家乐、特色民宿等旅游业态。

X集聚区:打造XX等特色乡村旅游项目,积极创建省高星级乡村旅游区。

X生态园:新建农家乐、垂钓中心、生态养殖区等特色项目,建成集采摘、垂钓、餐饮、民宿、娱乐等为一体的休闲度假生态园。力争创成省三星级乡村旅游区。

X生态旅游区:按照“一环二线二带七岛八区九桥”布局,结合稻虾、藕虾共作,油菜花、向日葵种植,开发特色旅游项目,打造四季皆能游玩观赏的旅游目的地。

X美丽乡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修建梯田花海、生态桃园、软籽石榴园,配套建设邻里公社、休闲广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打造集农事体验、民俗文化、特色餐饮、主题民宿等为一体的休闲度假目的地。

(四)基础配套项目。

特色餐饮打造:制定我县特色餐饮菜单,鼓励各酒店、餐馆结合我县餐饮文化、特色农水产品开发特色菜肴。评选十佳旅游特色餐饮店,打造特色旅游餐饮街区、特色旅游餐饮集散点,提升我县旅游餐饮接待水平。

规范住宿服务:按照旅游饭店管理标准,加大对现有各酒店、宾馆的检查力度,营造游客干净卫生、舒适放心的住宿环境。鼓励社会资本按照《X县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要求,打造特色民宿。引进品牌酒店进驻我县,提高我县住宿接待档次。

设立旅游集散中心:完成旅游集散中心的挂牌建设,全面提升旅游咨询功能,提供旅游咨询、交通气象、旅游预订等公共服务和旅游商品销售等经营服务,受理旅游投诉。

构建旅游交通体系:实现景区连接线和城市公交全覆盖,建设完成XX工程,完成石集至XX至X湖湿地景区等景区连接线建设。开通XX至X湖湿地水上航线,市场化运作,开辟城区至X湖湿地水上巴士旅游线路。开通城区至X湖湿地景区、X湖湿地温泉度假村等主要景区的旅游巴士。

完善旅游标识系统:规范全县旅游标志牌设置标准,推进高速、国道、省道、城市道路沿线旅游标识系统建设。增设主要道路至景区连接线沿线旅游标志牌,提升主要景区内部标识标牌。

旅游厕所提升:推进旅游厕所提档升级,加快3A级以上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城区重要节点A级厕所建设提升步伐,新建及改扩建旅游厕所35座以上。

智慧旅游发展:智慧旅游初具规模并在周边范围内形成一定影响力。3A级以上旅游景区规划建设智慧旅游数据库,设置自助导览系统,实现涉旅数据共享、游客与景区互动等功能。

旅游商品开发:在游客集散地、各主要景区内打造旅游商品放心购物店,完善旅游购物网点布局。运用缤纷X网创平台,引导促进旅游商品生产本土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引导督促旅游度假区及重点旅游乡镇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旅游人才培养:加强与旅游专业院校的对接力度,建立旅游专业人才联合培养机制。研究制定我县旅游人才引进培育办法,重点引进和培育旅游项目策划、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专业人才。鼓励支持旅游景区引进和培育外语导游员、中高级导游员,提升我县旅游接待水平。加大对出租车司机、公交车司机、旅行社导游、景区讲解员、餐饮服务人员等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日常管理,树立良好的旅游对外接待形象。

(五)市场推广项目。

旅游宣传促销:积极参加国家、省、市旅游主管部门举办的旅游会展和宣传促销活动;积极参与省局组织的联合投放项目,在省级以上媒体开展城市或景区形象宣传。深入开展“互联网+旅游”营销,与主流搜索引擎、知名旅行社、旅游网站战略合作,加大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型手段的市场宣传力度。更新提升X旅游宣传片、宣传手册、旅游地图等旅游宣传资料,制作X旅游攻略。运用大数据手段精准营销,深度开拓国内外目标市场,不断提升X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旅游节庆整合:充分挖掘X文化、X文化等特色文化底蕴,设计具有特色的旅游元素符号,并制定一整套旅游推广方案。积极组织和参与国际半程马拉松、国际垂钓比赛、X文化节、桃花节等各类旅游节庆、赛事活动,多层次、全方位的聚集人气、扩大影响,宣传并推广X旅游品牌形象。

(六)招商引旅项目。

旅游项目招商:进一步优化政策措施,加大旅游招商力度。大力招引行业顶尖旅游运营、策划团队来洪投资、合作,积极引进景区管理、酒店经营等方面的专业团队和知名企业,通过市场力量提升旅游业发展层次和整体水平。

四、推进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县旅游委员会工作职能,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X县全域旅游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旅游局。领导小组根据方案及工作要求,分解工作任务、细化责任分工、明确工作责任、督促工作开展,统筹全域旅游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探索成立X县文旅集团,统筹全县旅游资源、景区建设运营。

(二)创新工作机制。建立部门协调联络机制,全县重大项目建设,要征求旅游部门意见;旅游、发改、住建、交通、市监、安监、公安、卫计、消防等部门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饭店管理、旅游安全监管等方面加强配合,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旅游、农委、教育、文化等部门在“旅游+”农业、体育、养老等各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加强协作,为旅游红利进一步释放建立载体、提供支撑。

(三)加大政策扶持。县财政全力做好旅游发展资金保障工作。各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并结合我县旅游发展实际情况,在旅游土地使用、旅游项目审批、旅游人才培养等方面研究出台配套政策。优先支持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厕所、旅游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优先支持旅游风情小镇、旅游景区、乡村旅游区建设。

(四)强化目标考核。实行目标责任制,全域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将结合任务分工情况,对各相关单位的工作进度、阶段成效进行跟踪考核,对按时达标完成工作任务、工作成效好的相关单位及个人予以表彰,对未按要求完成任务、工作不力的相关单位及个人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

县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 3

旅游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一个子系统,旅游经济和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目前旅游业以持续增长的消费需求、快速扩张的市场规模和普遍看好的发展前景,被誉为“朝阳产业”,并成为促进现代经济社会繁荣和发展的新兴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推进作用。乐东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旅游产业优势十分突出。现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对乐东未来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粗浅的可行性建议,旨在为乐东旅游业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背景

根据国家旅游局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旅发[20XX]182号)文件的精神。为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中的作用,实现旅游业与其他行业产业的深度融合,积极构建“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推动旅游产业向深度和广度空间拓展,树立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形象,国家旅游局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一)全域旅游的概念。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主导产业,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和全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旅游业带动乃至于统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全域旅游示范区

分为全域旅游示范县(含县级市)和全域旅游示范市(含地州)。各地首批申报全域旅游示范区,原则上不超过10%左右的县(含县级市),有条件省份可适当申报市(地州)为创建对象。创建主体为县、市地州人民政府,成熟一批公布一批。20XX年验收公布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二)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主要考核指标

1.旅游业增加值占本地gDp比重15以上;

2.旅游从业人数占本地就业总数的比重20%以上;

3.年游客接待人次达到本地常住人口数量10倍以上;

4.当地农民年纯收入20%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

5.旅游税收占地方财政税收10%左右;

6.区域内有明确的主打产品,丰度高、覆盖度广。

二、当前乐东旅游业发展现状

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乐东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乐东旅游业从无到有,经历了起步、调整和提升等发展阶段,实现了长足的发展。一是20XX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乐东迎来了旅游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特别是尖峰岭原始热带雨林森林公园得到了进一步的改造升级;二是20XX年底通行的海南西环高铁给乐东旅游业增加了新的动力;三是随着我县旅游部门加大农家乐休闲娱乐项目的建设力度,越来越多的市民青睐乡村休闲游,在尖峰岭、龙沐湾等景区附近的旅游特色村庄,已成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20XX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过夜游客45.68万人次,同比增长

13.3%;旅游总收入达到2.17亿元,同比增长15.1%。初步测算20XX年全县旅游业增加值1.06亿元,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1.03%,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不断增强。目前乐东旅游业不断总结发展的经验教训,学习借鉴国内外发展旅游业的先进经验,以旅游大项目带动旅游资源整合利用,以建设一流休闲旅游胜地为目标,不断加大旅游投入,策划精品旅游线路,开发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努力开拓旅游客源地市场,旅游业将成为乐东经济未来的新兴产业。

三、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景区过少,等级不高。乐东主要有尖峰岭原始热带雨林森林公园、龙沐湾和毛公山景区,还有许多旅游资源有待开发。同时景区的文化内涵不够丰富,创新意识、品牌意识不强;景区等级不高,目前还没有景区评定为A级。

(二)旅游的相关产业发展有待加快。县域内与旅游产业相关的食、住、行、游、购、娱基础设施配套不够齐全,旅游接待的酒店还没有评定星级;旅游购物点规模较小,旅游商品的品牌效应不响。

(三)旅游营销手段创新不够,力度有待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宣传面不广,基本局限于岛内,新型的网络营销策划较少。去年至今,除了参加海口主会场的旅游欢乐节活动外,未举办任何促销活动,宣传效果不明显。

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一些建议

(一)科学规划全县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根据国家旅游局关

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要求,严格对照县十三五规划和多规合一,以西环高铁开通、中线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和创建国家卫生县城金字招牌为契机,积极科学谋划景区发展总体空间布局、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组织、业态布局、标识系统、管线系统等内容。

(二)打造独具特色的乐东旅游品牌。要吸引境外游客来乐东旅游,除了要不断提高各景点景区的软硬件设施外,更重要的是要凸显乐东旅游特色。要依托乐东独特互补的海洋和生态旅游资源,创建以魅力滨海、热带雨林和黎苗文化为主要特色的旅游精品,规划和发展具有山海并举、山海互动的特色旅游产业,更多的开发一些人文景观,如乐东黎苗风情景观、乐东乡村民俗文化景观等。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吃、住、行、游、娱、购是旅游的六大要素,均涉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因此,相关部门和景区必须因地制宜,妥善配臵,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协调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建设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安全以及资源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加快龙潭峡河谷漂流项目、昌化江两岸旅游休闲慢行道项目、沿海三湾旅游公路、佳西岭旅游公路等项目的建设。

(四)对乡村旅游景点进行引导和规范。一是对乡村旅游景点进行统一规划,避免景点重复建设导致无序竞争。同时,尽可能吸纳当地居民进入旅游相关产业,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二是引进国内外乡村游经营管理的先进经验,打造较高水平的乡村旅游景点景区;三是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乡村旅游服务水平。

(五)不断加大营销力度。积极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扩大旅游市场范围,深入挖掘国内外市场潜力。不断探索联合营销、捆绑营销的市场宣传推广运作机制,充分借力三亚等市县周边大景区旅游宣传及营销活动,针对不同客源市场策划包装新产品、新线路,加大对全县旅游市场推广力度

下载全市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最新)(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市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最新)(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石家庄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该市将向着目标分三步走,近期率先打造成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中期力争打造成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远期进入全国旅游城市第一方阵,成为全国知名的国际化旅游强市 本报讯(记者......

    全域旅游发展的桐庐模式

    全域旅游发展的桐庐模式 全域旅游发展的桐庐模式(上) 桐庐:全域规划引领下的乡村蝶变 《 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3月04日 04 版) 走进“中国画城”桐庐,恍若步入一幅现代版的......

    关于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建设的实施方案(最新)[精选5篇]

    关于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建设的实施方案(最新)11.1全域旅游概念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

    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

    **县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快**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统筹指导全县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

    全域旅游口号

    全域旅游口号 全域旅游口号1 1、文明之旅,沙洲等你。2、张家港,心向往。3、一幅江海画卷,一张文明请柬。4、文明有源,沙洲有请。5、诗和远方,尽在沙洲。6、江海交汇,沙洲醉美。7、......

    全域旅游工作计划

    1、抓规划,绘就发展蓝图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科学前瞻性的规划可以为旅游业发展导向领航。一是完成大马路风情一条街的规划工作;二是完成xx区旅游总体规划工作;三是积极参......

    xxx县发展全域旅游(精选五篇)

    xxx县发展全域旅游 工作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发展全域旅游,是精准脱贫、富民强县的有效途径。今年以来,我县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京张联合申奥”等重大......

    2021年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会讲话

    2021年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会讲话今天召开全市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大会,是经市委常委会、市zf常务会专题研究后确定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我们研究的是旅游,突出的是全域,强调的是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