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课题总结农村小学数学分层次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时间:2019-05-11 22:40: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0年课题总结农村小学数学分层次作业设计策略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0年课题总结农村小学数学分层次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第一篇:10年课题总结农村小学数学分层次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数学分层次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2009-2010年度第一学期课题组研究工作总结

和顺镇中心校 王小琴

从确立了《农村小学数学分层次作业设计策略研究》的课题开始,我们全体课题组的老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新课题的研究和实验中。本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工作的计划,以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高课堂教学为研究重点,进一步调动课题组成员投身于课题研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开展校本课题研究,不断规范学校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力求通过探索研究小学生作业设计的现状,寻求一种既能促进学生提高,又能促使教师发展的作业过程管理方法,积极探索出小学数学课教学中作业设计的最佳方法和途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挖掘数学教学的最大效能,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数学学习态度。

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短短的几个月,课题组成员以踏实的工作态度潜心学习和研讨,不断探索,不断反思,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情况作一些大胆的探索、延伸和发展,使我们的这项课题顺利地开展。在2009年,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切实转变教育观念。这是一个新的课题,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接触的不是太多,现在必须静下心来认真地学习一些相关的专著和他人的经验性文章,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学习中转变陈旧的观念。课题负责人组织学习有关教育科研理论学习和新的教材教法学习,还学习了《数学新课程标准》,形成重视理论学习的氛围。本年度,课题组成员自费订阅了小学数学的专业刊物《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教学研究》等杂志,有效地提升了自身的理论水平。此外,课题组成员还积极参加了上级组织的教材教法考试,均考试合格。

2、积极开展问卷调查工作。为了使课题有效推进,了解了一至六年级的小学生作业及作业管理的现状,本课题组设计了《关于农村小学数学作业的问卷调查》的调查问卷表,并进行了相关的调查活动,及时总结了这次调查活动的情况,并完成了调查报告的统计。通过对学生的个案分析,发现了小学生在作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组做下一步研究做好了准备。

3、课题研究重在过程,我们课题组成员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

(1)根据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学生智能结构的独特性,按照学生的理解深度、广度、结合他们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联想等认知特点,组合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我们在设计作业时,注重考虑作业的层次性,以适应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使学生在不同层次的作业练习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数学作业设计时,在作业的难易度上考虑作业的层次:其一,巩固性作业,即初步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之基本层次;其二,应用性作业,即能较熟练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较易问题之中等层次;其三,发展性作业,即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较复杂问题之高等层次。三个层次的作业相互联系,逐步深入。

(2)根据个体差异与作业分层: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学生对于同一问题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因此在作业设计时,要因人而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让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的学生有选择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3)从智能多元与作业分层: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智能既可以是教学的内容,又可以是与教学内容沟通的手段或媒体。这对作业分层设计很重要。因此在作业分层设计时,既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智能设计不同的呈现方式,如文字式、图表式、语言式、实物式等媒体沟通数学作业内容,同时又设计解决途径多样的作业。

当然,课题组成员在本期也开展人人上好一堂研究课的活动,全组成员集体备课,一起探讨成败得失,提高自己的理解和研究能力。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分层作业设计的方法和途径。11-12月份,本课题组成员张志华、郑春洪两位老师分别上了一堂有实效的对作业分层设计研究的公开课,课题组成员根据上课的情况,共同研究了对分层作业设计教学中“备”有层次,“练”有层次以及“评’有层次性作出了中肯的评价,并把在上课中体现出的一些问题作出了讨论、分析,形成了有效的教学反思。

4、制定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将课题研究工作纳入教师年终考核,以此激励和督促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活动,按时完成各项任务,保证课题的可持续发展。定期举行调查研究活动。领导小组及课题组成员,针对课题研究的某些专题定期举行调查研究(原则上每月至少一次),通过听汇报、听课、现状调 查、座谈讨论、查阅资料等形式检查、指导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并以此作为过程性检测的依据。在听课评课过程中,我们的老师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变。

5、认真整理研究过程和研究资料,对研究结果进行理论分析。适时召开小型的课题研究研讨会,调研课题的研究情况。做到研究前有计划,年末召开研究成果总结会,并作好课题研究的阶段总结,督促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撰写课题研究论文、整理研究的资料。如,积累学习资料一册,教学反思14篇,课堂教学教案7本,教师论文6篇等。

在后续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会奋力扬鞭,不断进取,从实践中去总结,从总结中去实践,再从实践中去升华,扬长补短,修正不足,真正地把我们的课题《农村小学数学分层次作业设计策略研究》落到实处,也为后面的课题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更为了一切学生,为了改变学生的一切,使学生在快乐的海洋中汲取着知识的精华而努力!

和顺镇中心校

2010年1月12日

第二篇: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课题研究计划

西坡小学 李向东

(一)课题提出背景及其界定

1.课题提出背景:

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但传统的作业布置,大部分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仍是教

辅用书中的习题,这种习题形式单一,基本上是千篇一律的题型,而学生做作业则是个人操

作式的机械模仿,还有的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一的内容,期望达到同一的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其实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智能、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以及

每个学生的发展方向、速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而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更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都深深地体会到设计作业一刀切,弊多利少,如果作业肤浅,优等生能力难以培养,如果作

业有深度,学困生就难以解答,很难长进。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我们必

须认清应试教育下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符合素质教育标准的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

形式。素质教育要求下的教师,设计作业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程度的作业,不应

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而应蕴含丰富的教育因素,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着眼于全体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

足的心理体验。

2.课题概念界定:

分层作业设计: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智能结构的独特性,对学生进行

分层,然后设计作业时,依据学生分层情况匹配每一层的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不同的学生能获得不同的需要,使不同个体活力得以彰显。

智能多元与分层作业设计: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智能可以是教学内容,也可以是与教学

内容相关的教学手段或教学媒体,因此在作业分层设计时,就要根据不同智能设计不同优势的呈现方式,如:趣味性、自主性、生活性、实践性、人文性等数学作业内容。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措施

1.研究目标:

⑴、在通过对小学数学作业有效设计的实践,研究教师布置学生的尺度,能够控制学生作业的量、难度,从而让作业起到真正的效果,既巩固学生知识,又能进行教师教学的补救。

⑵、数学作业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群体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根据每一个学生的认知

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编排时由易及难,层层递进,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

2.研究内容:

⑴、分层作业的操作模式研究。如何在教师时间有限、精力有限、班级学生多的情况下有效

地实施好分层作业,让作业的有效性得到保证。

⑵、分层作业的内容研究。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如何设计分层作业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基

础练习题,基本的计算训练,作业量稍多,但内容简单,属应知应会,目的在于夯实基础,提高基本技能,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主要针对C组的学生;灵活应用题:在基础知识上进

行小综合,作业量适中,题目方式较灵活,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灵活应用,主要针对B、C两组的学生;综合提高题:作业量较少,有一定的技巧和难度,需在掌握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综合才能完成,目的在于深化、提高和拓展,主要针对A组的学生。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设计这样一道练习:一个农民收得8立方米的玉米,他想用一块长

6.28米,宽1.57米的长方形竹席,在院子里围一个简易的粮囤装这些玉米。怎样才能装下这些玉米?请你帮助他设计几种围法?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生活经验不同,所以设计出不同的解决方案。C组的学生可能有围成方形、B组的学生可能还有圆柱形、A组的学生还可能会有半圆柱形等。这样的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不同的学生能获得不同的需要,使不同个体活力得以彰显。而且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3.研究措施:

⑴、文献研究法:学习与课题相关的已有研究资料,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

⑵、行动研究法:关注学生对数学作业分层后的反应,抓住作业设计中实际问题,提出假设,逐步发现作业分层设计的规律并掌握方法,提高作业分层练习的效率。

⑶、个案法:对部分研究对象尽可能搜集更多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探讨对实施数学作业分层措施的成果。

(三)研究时间与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时间:

步骤:

(一)准备阶段:制订研究计划,完成课题方案的论证。

(二)实践阶段:依据研究方案,组织开展作业设计模式、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研究。

(三)总结阶段: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形成实验报告。

2.预期成果:

在分层作业的探索中,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给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自主钻研的舞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发了每一位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挖掘了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实现师生心情皆愉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篇:“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课题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起到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特别是小学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伴随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教育从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到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师生关系等都发生了相应的变革。新颁布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2)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是在我们的小学课堂里,平均每个班都有四、五十个学生,多的达到七、八十人,在大班额的教学中,要想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不研究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很难达到目的的,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是我们小学教育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开始了“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2、研究的主要内容(1)、教学目标分层次,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2)、学生主体分层次,实现人人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3)、课堂教学分层次,实现因材施教;(4)、练习分层次,让学生学的扎实稳固;(5)、开展课外兴趣小组,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6)、作业分层次,自选ABC;(7)、评价分层次,建立自信心。

(二)主要理论依据

1、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布鲁姆认为,教学中应克服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曲线的偏见,即认为优、中、差学生各占班级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一,甚至认为优等生只能是少数,多数是中等生和差等生。他认为这种固定化的预想,是最浪费、最有破坏性的观念。它不仅遏制了教师为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努力与创造精神,而且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导致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尖子学生身上而不去注意后进生的现象。布鲁姆还认为: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上有一定差异,但是,我们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特别是能为中等生和后进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条件,90%以上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变得十分相似。布鲁姆的理论使我们认识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没有学得会与学不会的区别,只有学得比较快和比较慢的区别。只要有充足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时间,加上科学的指导,90%以上的学生都能对应学会的知识理解和掌握。

2、巴班斯基的“分组教学理论”。巴班斯基认为,在一个班集体内,一般都有一些需要特别对待的学生,既包括由于某些原因暂时不及格的学生,又包括掌握某些学科表现很高能力的学生。在一个班内,个性的差异是各式各样的,教师应充分了解不及格学生和学习最好的学生,对他们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巴班斯基要求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具体分析,了解全班学生个性差异和学习基础,从而确立分组的依据。

3、现代人才观理论。现代人才观理论认为:优秀人才不一定是少数,在一个班内应该有三十人、四十人,甚至是更多的人成为优秀人才,不能只有几个人才算优秀。优秀人才不是神,是普通人,应该是群众性的。

4、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域原则”。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只有把握“最近发展区”,才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5、我国古代的教育教学理论。孔子教学各因其材,孔子之后的墨子也主张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这些宝贵的传统经验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因能归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三)课题研究目标

借鉴国内外原有的研究成果,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实施课题研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氛围中,自主探索、研究性的去学习,具备自我调节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能,使人人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分层次教学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学习相关的理论并借鉴他人的经验,通过查询有关的报刊杂志、光盘及网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研究,掌握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动态,吸收有关的研究成果为自己的研究服务。

2、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群众性教学实践活动,研究与课堂教学密不可分。因此我们根据“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等相关步骤,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归类,在教学中开展研究,在研究中深化教学,从而概括出行动与研究目标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系统、科学地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观察法

对学生的发展作动态的观察,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合作意识、参与程度等主要内容。

4、成果分析法

收集整理现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资料,包括论文、课件、课例,进行归纳总结。总之,本课题研究遵循“确定重点、由点及面、层层退进、普及推广”的原则,以行动研究的思想和方法为指南,辅之其他可行的研究方法,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通过调查、观察、问卷等测试手段,综合分析对象的发展状态,以积累较为科学的研究资料。

二、本课题研究采取的措施

(一)建立组织,落实队伍,各司其职,规范过程管理。

我们充分借助学校教科室的领导力量,认真搞好本课题实施的规划管理、宏观调控、科学评价。争取学校领导人力、物力的支持,调动、组织、协调研究力量,保证本课题按计划进行研究。

1、成立实验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负责人:王化顺 王蕾华

主 要 成员:景奉庆 景丽华 张淑芳 景 丽等

实验课题研究小组主要负责技术管理,带头进行对比试验,收集整理实验资料,形成阶段性的实验总结,为实验教师提供经验、方法和技术指导。它主要关注教科研的进程,并以促进研究效益的最优化为管理目的。这一环节是落实科研规划,提高科研质量,加速成果转化的关键。

2、成立学科课题研究小组

成立由教研组长任组长,年级备课组长为成员的学科课题研究小组,主要负责学科课题研究的实施,落实课题研究小组安排的子课题任务,通过行动实施研究,进行研究成果的推广运用,验证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以教改引领教研,以教研推动教改。

(二)课题研究主要步骤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00.9—2002.7)(1)、成立课题组,对实验课题进行论证,制定课题实施方案。(2)、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积极参与相关的培训,制定课题实验计划,设计调查表及量化评价表。(3)、收集课题学习资料,制作相关教学课件,准备课堂教学实验。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02.9—2005.12)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1)、按照课题方案和研究计划开展实验,建立课题资料档案。(2)、调查收集、积累分析有关材料与实验数据,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与评估。(3)、撰写课题实验研究报告、论文,制作“分层次教学”教学课件。(4)、构建“分层次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第三阶段:成果总结阶段(2006.1—2006.4)

收集实验记录,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论文,做好课题实验成果总结工作。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进行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最重要因素,也是课题研究的最关键因素。对此,我们首先围绕课题研究进行教师培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结构的完善,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及时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补充和完善,使自己的知识素养不断提高,为课题研究打好扎实稳固的根基。二是观念的更新。部分教师长期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形成了思维定势,缺乏利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来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的观念。因此,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保证课题研究达到较高的层次。具体做法为:

1、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转变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学习观。我们课题组成员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中理论学习研讨。课题组长带领大家学习有关分层次教学的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相关文章,并要求各成员平时加强理论学习和经验总结,进一步更新观念,加深认识。

2、请市里的专家领导进行课题研究指导。

3、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参观考察,参加学术活动,了解教改动态。

在课题立项之初,学校组织实验教师到济南市槐荫区舜玉小学进行教育科研、学科教学等方面的参观学习,使我们受到深深的触动。此后,我们每年都积极参加市属小学举办的教学年会,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指导自己的课题研究活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景奉庆、景丽、陈爱清等先后参加了济南市和章丘市的骨干教师培训,成长为带动整个乡镇教育教学工作的骨干。在每年学校举办的教学年会上,我们都要向领导及全乡教师汇报研究成果,提供汇报展示课,倾听各方面的指导意见。扎扎实实的理论学习,启迪了教师的思维,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为进行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课题分解研究,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策略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对课题进行分解与细化,要求主要实验教师每人抓住一个子课题,力求深入透彻的研究,并定期向课题组进行汇报,做到有分有合,分层共进。具体分工为: 课题分解内容负责

教学目标分层次,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景奉庆

学生主体分层次,实现人人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景丽华 课堂教学分层次,实现“因材施教”景 丽

开展课外兴趣小组,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张淑芳 作业分层次,自选ABC景奉村 评价分层次,建立自信心王蕾华

通过具体的研究,我们已经在以上几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将这些成果应用于日常教学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三)积极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加强过程管理和调控

1、严把课题研究实验关。

课题组成员每学期要上一堂研讨课,要求开课者先提供设计理论、教学设计。其他教师对其教学设计进行点评,修改完善后,再实施开课、评课。开课活动要求课题组成员全体参与,沉浸其中,边研究边学习,及时反馈进展情况,做适当调控,使研究有效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中去。

2、围绕课题,按照阶段研究目标,组织切实有效的研究活动。

根据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我们课题组成员围绕研究目标,分别开展了分层次教学课堂教学设计比赛、优秀案例评比、课堂实录评析、“分层次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大讨论等主题研讨活动。并形成了《分层次教学课堂教学设计集锦》一书,本书已经成为课题研究的重要成果。

3、及时评价总结,积累并整理研究资料。

参与研究的成员争取每年发表一篇论文,或在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认真进行教学设计,收集教学案例,研究“分层次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并撰写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和总结。

四、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一)教学目标分层次、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没有价值的数学既使人人能够接受也不应进入课堂,数学教育首要的是让学生学习那些既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又是个体发展所必需的;既对学生走向社会适应未来生活有帮助,又对学生的智力训练有价值的数学。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我们不可能让学生在这样宝贵的时间内仅仅学习从属于哪一种价值或需要的知识,而必须设计出具有双重乃至多重价值的数学课程。因此,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我们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了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两个层次。显性目标:让学生认识重要的数学事实,基本的数学概念和原理,掌握必要的运用数学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一课时,我们确定其显性目标为: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并探究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隐性目标:具有元认知作用的各种思想意识(如:函数思想、统计思想、优化思想和计算机思想、应用意识等),具有智能价值的数学思维能力(如主要用于分析问题的模型化能力,主要用于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和一般智力意义上的推理能力等)以及具有人格建构作用的数学品质(如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求实创新精神,一丝不苟,勤奋学习的科学态度等)。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一课中,我设计的隐性目标为:培养学生积极思维,探索新知的思维品质。渗透发现——实验——验证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今后学习其他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打基础。又如,《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一课的隐性目标确定为:向学生渗透“代换”的函数思想,培养学生的求实创新精神。

(二)学生主体分层次,实现人人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性格,个性等差别把学生分为A、B、C、D四层。A层学生是知识掌握牢固、能力较高、性格开朗活泼、个性独特、有独创性的学生。B层学生为在各个方面都较突出,但有一个或两个方面稍差的学生。C层学生为某一方面较突出,其他方面稍差,和成绩不稳定的学生。D层学生为知识水平低,能力发展慢,性格、个性方面稍有缺陷的学生。然后由每层中抽出一位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为了保证人人都能在小组中积极活动,我们经历了这样几个探索过程:

1、小组活动无序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分组后,教师的管理没有跟上,致使分组活动成了几个优秀生的表演舞台,而其他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

2、教师介入管理阶段。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特别任命学困生(即每组中的D层学生)当组长,赋予它们一定的小权利和小义务(如分发学习材料,管理小组纪律等),其他学生各展所长,有的当记录员,有的当计时员,有的当发言人,强化教师的介入管理,引导小组合作学习。

3、学生自律学习阶段。

通过前一阶段的介入管理,使学生学会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找准自己的位置,积极参与到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去。这样人人参与,个个争先,使小组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使人人都能在小组活动中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通过学生主体分层,基本实现了:(1)人人主动参与;(2)人人有事干;(3)充分给学困生成功和展示的机会;(4)人人都有不同的目标和方向。达到了“困”者不难,“优”者不易,都有所发展的目标。

(三)课堂教学分层次,实现“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施教,因材施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分层次教学依据的最基本的教学原则就是“因材施教”原则。课堂教学分层次,注重一个“活”字,即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同时渗透不同的学习方法。经过多年的潜心钻研,我们总结出了“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分层次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结构大致如下: 分层生疑→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小组讨论

合作质疑 合作验证 总结概括

探索解疑→ 深化讨论→学习小结 验收反馈 分层递进 小组批改 布置作业

反思创新→ 完成作业→互批互改→反思创新

1、分层生疑

这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它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创设情景。我们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二是提出问题。即让学生在感受学习情景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然后小组内互相解答这些问题。这样,一些问题在小组内得到了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便随手记录下来,留待全班集体研讨。实际上提出问题这一环节虽然不大,却突出体现了分层:组内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全班学生提出各个层次的问题,为第二个环节合作质疑埋下了伏笔。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一课时,这一环节我们是这样设计的: 1.创设情境

(1)思考: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需要看什么?(2)出示一个由12块l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拼成的长方体积木,要求出它的体积,你打算怎么操作? 2.提出问题

师:能不能不切开物体,找出一个计算体积的方法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好吗?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师:看了这个课题,你认为我们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

(1)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方法(板书∶方法)(2)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用?(板书:应用)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两个问题进行学习,希望大家积极动脑,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来解决。

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既能充分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又为学生下一步的探索铺平了道路,指明了方向。

2、合作质疑

这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它包括小组讨论、合作验证、总结概括三部分。小组讨论这一教学步骤是让学生结合第一个步骤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研讨,使学生思维发生冲撞。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思维角度不同,学生通过操作、讨论乃至争论,很多问题得到了解决。这一教学步骤的设置,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探索学习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和合作学习意识。而作为合作验证来说,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把本组的研究成果概括出来。这样,合作学习中便出现了学生的猜测、推理、操作、实验、计算等一系列活动,使一些疑惑迎刃而解,使有价值的数学规律产生于学生的勤奋探索之中。但由于学生思维水平所限,此时仅是小组归纳,是否精炼还需经过验证。这样第三个小环节总结概括便自然浮出水面,使学生思维能力、概括能力进一步提高。

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讨论,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路人和点拨者,它强调老师要备问题,但又严禁教师上课一开始就出示问题,教师课前备好的问题只能作为各小组提出问题的补充和完善。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一课时,这一环节我们是这样设计的:

1、小组讨论

首先通过小组合作,自摆学具,让学生自行探索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但是学生独立操作只能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关系,可具体有什么关系,却不甚明了。孔子说:“不悱不启,不愤不发”,现在,学生已经达到“悱愤”的状态,为下一层次的深入探索,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2、互动探究,合作验证

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呢?(1)小组合作,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摆出大小不同的四个长方体,每摆出一个,列式算出所需小木块的个数。(2)思考讨论:

a.所需木块的个数与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b.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间存在什么关系?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关键所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讨论研究,自己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再现了数学家探索发现数学规律的全过程,让学生品尝到探索与发现的快乐。此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已经呼之欲出。

3、总结概括,揭示规律(1)、汇报交流。(2)、得出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3、探索解疑

这一环节是对知识的深化和概括。它包括深化讨论和学习小结两个层次。前者主要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后者不仅总结所学知识内容,更要总结学生探索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思想和方法。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一课时,这一环节我们是这样设计的:

1、组内合作,深化讨论

(1)这个发现是否准确无误呢?对所有的长方体都适用吗? 出示:6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能切的),让各组长任选一个,组织本组同学验证。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不是绝对可靠的,因此,组织学生对总结出的公式进行验证,增加了结论的可靠性,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2)用字母表示公式。

(3)让学生尝试完成例1并交流订正

(4)合作探索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公式。(5)让学生尝试完成例2并交流订正。

2、学习小结

整理归纳,总结学法。

通过学习,我们探究出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我们是怎样找到这个计算方法的呢?

4、分层递进

包括验收反馈、小组批改、主体重组和布置作业四个环节。其中验收反馈以课堂练习为主,它既是学生深化巩固知识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的手段。小组批改采用小组或同位的形式批改练习、分析纠错。主体重组是学生分层的再处理过程,不可能每堂课都搞,而是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灵活处理。布置作业指家庭作业,也注意了分层,即根据知识的难易、学生思维的差异等合理安排。

5、反思创新

这一环节由完成作业、互批互改、反思创新三个层次构成。一般来说,下课前要求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所做的练习以及学习过程中运用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和整理,课下写出反思报告,以利于知识的应用及后继知识的学习。及时进行反思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创新,长此一往,必定会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的发展大有益处。

就这一阶段的实验看,这一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了主动探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对怎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乃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如何实施“小组研讨”并在其中探索学习、合作创新;对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均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作相应的调整,以便于发挥其最大作用。

(四)练习分层次,让学生学得扎实稳固

课堂练习能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及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课堂练习可按三个层次设计。

1、模仿性练习。这种练习是一些基本的、简单的、与课堂例题相近的题目,其目的是通过新知识的再现,促使知识的内化,以达到“理解”的层次。这类练习可安排

D组学生板演。

2、发展性练习。这种练习是一些稍有变化的,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达到“掌握”的层次,这类练习一般安排

B、C组同学板演。

3、综合性练习。这种练习可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深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达到“灵活”掌握的层次,只能安排A组同学板演。

教师对三组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在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应适当点拨,对于

D组学生应多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对于板演的三类练习都应及时评讲,指出错误,提出合理解法,以达到学生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完《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题:

1、模仿性练习:一个长方体的形状大小如右图: 长:3分米 宽:1.5分米 高:1.2分米

a.它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 b.它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 c.它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 d.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发展性练习:

一个长方体木箱,长1.2米,宽0.8米,高0.6米。做这个木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木板?如果这个木箱不做上盖呢?

3、综合性练习:

把右图的木块平均分成三块后,木块的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五)作业分层次,自选A、B、C 布置不同层次的课后作业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乏的环节。课后作业如果一刀切,往往会使A组学生吃不饱,D组学生吃不消。因此我们在课后设计四个层次的作业,即模仿性作业、发展性作业、综合性作业、提高性作业,要求D组学生完成第一层次作业,第二、三层次作业选做,C组学生完成第二层次作业,第三、四层次选做,B组学生第三层次作业题必做,第四层次选做。A组学生第四层作业必做,其他习题选做。选做题由学生选择做与不做,这样作业量与难易程度与学生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分层次布置作业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对D组学生没有强迫性,不会产生抄袭现象,每组学生中还有人会去尝试着完成更高层次的习题,收到了令人惊喜的效果。

(六)开展课外兴趣小组,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特定的生活与社会文化氛围,这导致了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发展潜能。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持一种宽容的心态来对待,找准学生的潜能所在、兴趣所在,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新体系下的数学课程,将在所有学生获得共同的数学教育的同时,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己所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对有特殊数学才能和爱好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为此,我们设立了数学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对兴趣小组的学生进行指导,满足这部分学生的发展需求。例如,上一学期,我们重点开展了“智力七巧板”的操作培训活动,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有四人参加了章丘市的“智力七巧板”竞赛活动,设计的七巧板多副组合图案获得济南市一等奖。

(七)评价分层次,建立自信心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为此,我们建立了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具体做法是为每一个学生设立成长记录袋,把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记录下来。记录袋中既有教师的评价,又有家长的评价,还有学生自己的评价。使学生逐渐学会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养成自省、自律、自为的良好习惯。这样做,使数学学习的评价做到既关注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他们的学习水平,更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五、研究成效与反思

1、教师素质的提高。

首先,教师的科研意识明显增强,学理论、写论文成为风尚。几年来有多位教师撰写的论文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2005年王蕾华的数学论文获济南市数学教学年会一等奖。王化顺老师的多篇论文在《山东教育》、《济南教育》等刊物上发表。第二,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如2000年5月王蕾华老师在章丘市数学优质课评选中获一等奖,2003年5月景丽华老师在章丘市数学优质课评选中获一等奖,2005年11月张淑芳老师在章丘市数学优质课评选中获一等奖,2005年9月王蕾华老师被评为章丘市优秀教师。

2、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自从开展实验以来,实验班学生的面貌有了很大改观。班级中学习气氛浓厚,学生自信心明显增强,落后生减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高涨。具体表现为:(1)、近几年来我校五个实验班的成绩远远高于对比班。下面是主要实验班与对比班近三年来的期末成绩对照表:

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 2003.188.146.67%100%83.0636.36%97.73%82.5823.08%96.15% 2003.691.6873.3%100%87.0540.9%95.45%81.6929.1%100% 20034.184.1658.7%97.9%75.924%88%76.6934.1%84.1% 2004.697.5993.6%100%86.8175%90.9%86.666.7%95.65% 2005.194.8491.84%100%88.9381.82%95.45%81.5243.48%95.65% 从表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实验班的成绩远远高于对比班,可见实施分层次教学确实能够提高教学成绩。

(2)、几年来实验班学生参加各项数学竞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共有四十多人次获乡数学竞赛一、二等奖,获奖人次远远高于对比班。

(3)、数学兴趣小组成果丰硕。

今年参加济南市“智力七巧板”比赛,我校数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多副组合图案《“俏夕阳”火炬接力迎奥运》获得一等奖。

(4)、学生后继学习能力加强。

第一批试验班学生升入初中后,于05年7月参加中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高中入学率达到了90%以上,级部前十名有6人是原试验班学生,其中王聿专同学还获得了章丘市第四名的好成绩。

本课题经过五年的研究,基本解决了教学目标分层次、学生主体分层次、课堂教学分层次、作业分层次、评价分层次等一系列分层次教学的问题,向着“人人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是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1、准确划分学生的认知层次。

分层次教学的最基本的理论支撑是因材施教,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必须对施教的“材”有清楚准确地认识和把握。这种把握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因而也是复杂而困难的。它包括学生的认知心理,知识结构,生理因素,环境氛围,等诸多方面。只有清楚准确地把握了学生的认知层次,教师的施教过程才能有的放矢。值得注意的事,同一施教对象的认知结构层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分析和把握应该是一种动态的发展性把握,在这方面,我们还应该进一步研究。

2、切实贯彻最新发展区域原则

在实行分层次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最新发展区域原则”。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不断增长知识,增加能力,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不同对象的学生特别是对认知结构相对较低,认知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上往往比较草率,认为对这部分学生的要求越简单越好,因而学生的认知能力的不到发展。

3、怎样能充分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 教育哲学告诉我们,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实践过程是学生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发展的内因和根据,学生的学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上述过程的外因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产生教学效果,否则只能是一厢情愿。因此,在实行分层次教学过程中必须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怎样充分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我们下一步要系统研究的问题。

4、怎样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 保护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分层次教学客观上把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层次,虽然这种层次不是通常所说的等次,但只要分出不同的类属,就难免会引起学生的敏感,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行分层次教学的过程中要格外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

研究结果说明,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能够实现因材施教,较好的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这一教育理念。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完全实现了课题立项之初的假设。

参考文献:

叶尧成,向鹤梅:《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秦荃田:《主体分层,探索创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山东教育》2004年第1.2期

郭道胜:《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郭道胜:《让学生走进思考的世界》,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巴里斯,爱丽丝著:《培养反思力》,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布鲁克菲尔德著:《批判反思型教师ABC》,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王沛忠:《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第四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课题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课题

开 题 报告

镇巴县田坝乡中心小学康积燚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我校申报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课题,经陕西省教科所批准,立项为基础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2006省级课题(课题批准号:SJJYB06062)。根据县教研室的相关要求,经校领导批准,定于今天开题,下面,我代表课题组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请领导和全体教师指正、审议。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目前,虽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党中央高度重视,但仍缺乏正式研究,而劳务输出已成为经济贫困的山区农民求生存图温饱、求致富图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成为农村家长供子女上学的重要经济来源。家长外务工已成为家庭经济创收的必由之路。大部分家长外出,孩子寄宿亲戚家或留在家中跟爷爷奶奶生活,有的甚至跟外公外婆生活。这些孩子远离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受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过分溺爱,养成了“小皇帝”、“小公主”的坏脾气,沾染了不交作业、打架赌博、顶撞老师甚至逃学的不良习气,有的甚至离家出走,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已是时代的要求,是现实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所以,我们选择了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旨在为教育部门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提供有力的参考,为我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德育工作开辟一个新的突破口,有利于平安校园、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工作取得突破性发展。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我乡教师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科研能力,曾对留守儿童采取了跟踪教育策略,收到了实效,为本次课题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学校在组织、设备、经费方面为本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在组织上:学校设有教研室,有专门的教育科研机构,组建了学科教研组,成立了德育组和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组的成员均为学校的骨干教师,从事过

多年的班主任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德育工作经验,且有浓厚的科研热情和较强的研究能力。

在设备上:学校有图书室、电子备课室、校园网、开通了宽带网和校园局域网、建立了学校网站,这为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来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在经费上:学校坚持经费的40%用于教研工作,学校制定了教研成果奖惩制度,购买了课题研究光碟,落实专人管护原价设备,添置并安装了250G大硬盘,为电子课题研究资料的保存提供了保障。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在校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研究中,着重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人际关系、学习状况、留守儿童性格及不良习气的成因,以及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教育与发展的影响。掌握对留守儿童不良习气的矫正方法及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教育网络对留守儿童的转化作用,从而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教育体系,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留守儿童教育模式。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挖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积极因素,促进留守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

2、开展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纵向研究,通过对调查资料的详细、全面分析,初步了解不同的教育方法对留守儿童转化的影响强度、效度,为制定相关策略提供可行性依据。

3、探索并形成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心理特征、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的预防,矫治策略。丰富教育方法、手段,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教育体系,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留守儿童教育模式,为学校的管理提供决策的指导依据和策略措施。

4、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教师素质,使教师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研究技能都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研究内容

1、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现状的分析研究

通过对全乡各校留守儿童心理需求、人际关系、学习状况的问卷调查,分析

存在此类问题的根源,为进一步做好留守儿童教育转化工作提供一手资料。

2、农村小学特殊留守儿童个案研究

采取跟踪教育,填写个案记录表的方式,分析特殊留守儿童性格、不良习气的成因,总结出矫正策略。

3、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在教学中,通过对“不同的教育方式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效果,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教育与发展的影响,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教育网络对留守儿童的转化作用”的个案记录,归纳整理切实可行的留守儿童教育方法,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留守儿童教育模式。

五、本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

1、制定课题研究工作计划,留守儿童摸底统计。

2、课题研究理论学习。

3、命制调查问卷,撰写问卷调查报告。

4、召开课题组会议,筹备开题工作。

5、撰写开题报告。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资料法等。

1、调查研究法。在实验开始前实施前期调查,在实验的过程当中实施过程调查,在结题前进行效果调查,主要采用谈话、问卷、实地检测等形式,了解留守儿童的现状及需求,调整教育策略,为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以便进行动态调整。

2、行动研究法。通过对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制定具体计划开展实践研究。

3、实验研究法。根据总课题确定相关的子课题,成立子课题研究小组,围绕总课题确定的研究内容组织子课题组分组展开深入研究。

4、比较分析法。对实验对象转换化情况及时统计分析,定期检测。找出经验、差距,及时矫正,完善实验方案。

5、案例研究法。通过对留守儿童成长记录、收集典型案例,并对典型案例

进行剖析,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实验与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留守儿童教育方法。

6、经验总结法。定期组织专题交流、研讨活动,组织教师积极撰写有一定价值的经验论文,采取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实验策略,每个阶段有方案、有计划、有记录、有检测、有总结,定期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最后汇总阶段成果和实验过程,形成自己的整体实验成果。

7、文献资料法。通过著作、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渠道,查阅留守儿童的相关资料、参考相关成果,吸收和借鉴先进的理念,深入挖掘课题理论的深厚底蕴,综合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以求实践创新。

七、课题研究周期及步骤

(一)研究周期

二年,即2006年11月至2008年11月

(二)研究步骤分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年11月至2006年12月)

完成课题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分工,进行理论资料的收集准备,起草课题研究计划。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方案》初稿。

2、第二阶段,调查了解阶段(2007年1月至3月)

对留守儿童进行登记造册,通过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撰写书信等形式了解我乡留守儿童的现状及需求,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加以培养。

成果形式:调查问卷表、调查研究报告。

3、深入研究阶段(2007年4月至2008年8月)

根据实施计划和调查总结情况进行研究,分期举办专题研讨会、开展个案研究、建立留守学生成长档案、组建留守儿童互助小组、聘任代理家长、实行“代理家长制”、制定留守儿童转化考核方案及综合评价方案,集思广益,搜集第一手资料,整理分析,在教育活动中探索寻求方法,总结一套经验,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

成果形式:各种经验总结、论文、典型案例、留守儿童转化情况统计分析表册等。

4、总结阶段(2008年9月至11月)

对课题研究的进程进行系统分析,编印《课题研究成果集》、形成《研究报告》。11月份申请相关部门验收、结题,为做好成果推广和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论文集》、《案例集》、《留守儿童转化数据统计分析册》等。

八、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阶段性成果

《课题研究方案》初稿,调查问卷表、调查研究报告,各种经验总结、论文,典型教育案例,留守儿童转化情况统计分析表册,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性格特征变化对比表。

(二)最终研究成果

留守儿童学习、纪律、人际关系等方面有较大转变,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论文集》、《案例集》、《留守儿童转化数据统计分析册》等。

九、本课题组织机构。

1、课题领导小组

顾 问:唐必信 张顺林(县教研室包片教研员)

组 长:贺习友

副组长:康积会

成 员:王兆全 康积燚 王方华 李政兵 杨其兵

2、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指导:贺习友

课题负责人:康积燚

课题研究人员:李政兵李谋珍汪和明温晓荣

康积科康积炜王方华杨其兵

3、课题档案管理:

资料收集:李政兵王方华杨其兵

整理归档:康积燚

材料上报:康积燚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同时也得到了县教研室包片教研员唐必信、张顺林老师的关心和指导,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按计划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保质保量按期完成研究任务。

谢谢大家!

十五日

二〇〇七年五月二

第五篇:课题研究总结(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总结

第三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

小课题解决得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以课题研究的形式解决这些为问题或困惑,并在研究过程中用研究成果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近一年的时间,学校的数学小课题研究开展的扎扎实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全体教师参与

“教育要发展,科研须先行”,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也是我校领导的管理理念。为确保课题的顺利研究,我们学校全体数学老师确立了自己的小课题。我们数学组是一支比较年轻有活力的科研队伍,在杨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全体数学教师,全力以赴地致力于课题的研究。

二、学习理念,更新教育观念

搞好科研,需要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因此我们数学组十分重视理论学习,每一位成员都订阅了相应的科研类书籍、报刊。

三、听课评课,课题引领课堂

我们数学组每周开展一次听评课活动,我们特别强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依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体现出数学学习方法的多样化,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性、探究性、自主性、合作性。最终达到让学生掌握终身发展的科学的学习方法。这也是我们课题研究所追求的目标。

四、及时总结,撰写反思及论文 突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我们规定课题组的每位成员每学期都要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安排好有关理论学习,并撰写心得与论文,形成有关研究成果。

五、规范管理,增添科研活力

为了防止课题研究的泡沫化现象,我校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使科研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科研工作有了新的起色和活力。

(1)积极深化课题的理论研究。一周一次教研活动。

(2)重视研究过程的记录。认真做好课题组的活动记录,记好活动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及讨论的专题、成员的意见等。

我们下一步的研究计划如下:

1)对课题研究方案逐项的进行实施并作合理补充。

2)每位课题组成员在所任教的年级开展实验研究,确定适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3)开展实验调查研究,定期举行教师、学生双向交流座谈会。4)积极与外校进行课题研究交流。

总之,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在校领导的指导下,在全体数学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许多成果。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也看到到一些不足之处,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改进与思考。市教科所李主任亲临我校指导课题的实施工作,能够更好地指明我们研究的目标和方向,我们定会有更多收益。在今后的课题实施中,我们会充分发挥每位数学教师的潜力,真正让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成长,让教师的成长带来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最终形成一套有特色的值得推广的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的经验!

下载10年课题总结农村小学数学分层次作业设计策略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10年课题总结农村小学数学分层次作业设计策略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总结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总结 卧龙小学钟娜近一年来,我参加了小学数学“磨课”子课题《数学课堂是老师教给学生什么还是学生学到什么》课堂教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我就......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

    多样性、科学性、多样性、生活化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静宁县四河镇学区 李小娟一、课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 总 结 报 告 这个课题的研究即将结束,通过全体数学组成员的努力,我们全体组员受益非浅,加深了对新课程......

    2010年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个人课题研究总结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个人课题研究总结 马街小学陈国慧 在这一年中。我热爱党,热爱教育事业,关心爱抚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十分重视教育科......

    《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提出 数学作业是课程与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作业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应体现弹......

    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课题研究计划专题

    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课题研究计划 普集街小学 王芳 (一)课题提出背景 1.课题提出背景: 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

    小学语文、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语文学科:①根据语文知识、读写能力水平,对学生进行分层。在教师对全班学生有了全面了解之后,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成绩对学生进行分......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层次性课题小结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层次性》课题阶段小结 黄岗中心小学曾元华 近年来,全国各地对作业设计方面的研究非常重视。但综观目前作业现状,传统作业的种种缺陷仍然有目共睹。为此,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