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总结111

时间:2019-05-11 22:38: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方剂学总结11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方剂学总结111》。

第一篇:方剂学总结111

方剂学总结

一、主治病证选方剂二、二陈汤—湿痰咳嗽 香薷散—阴暑

贝母瓜蒌散—燥痰咳嗽 六一散—暑湿 保和丸一食积 大黄牡丹汤—肠痈初起

乌梅丸—蛔厥

麻子仁丸(脾约丸)—脾约证 鳖甲煎丸—疟母 禹功散—阳水

仙方活命饮—痈疡肿毒初起(阳证)普济消毒饮—大头瘟 阳和汤—阴疽

苇茎汤—肺痈

四妙勇安汤—脱疽

黄芪桂枝五物汤—血痹

痈疡:肺痈—苇茎汤

阳和汤—阴疽

肠痈—大黄牡丹汤

痛泻要方—痛泻

小蓟饮子—下焦瘀热

白头翁汤—热毒痢疾

八正散—湿热下注——血淋、尿血

小柴胡汤—少阳证

消风散—风疹、湿疹

大承气汤—阳明腑实证

玉真散—破伤风

大柴胡汤—少阳阳明合病

外燥 凉燥—杏苏散

四逆汤—少阴(阳需阴寒)

温燥-轻—桑杏汤

麻黄汤—外感风寒表实证

温燥-重—清燥救肺汤

十枣汤—悬饮

葛根黄芩黄连汤—协热下利

黄土汤—阳虚便血

养阴清肺汤—白喉

甘麦大枣汤—脏燥

茵陈蒿汤—湿热黄疸

四神丸—五更泄泻(肾泄)

半夏厚朴汤—梅核气

芍药汤—湿热痢疾 湿温初起 湿重于热— 三仁汤(邪在气分

橘核丸—

湿热并重—甘露消毒丹

桃核承气汤—下焦蓄血

清气化痰丸—痰热互结

五苓散—蓄水证

防己黄芪汤—风水或风湿

槐花散—肠风脏毒下血

五皮散—皮水

桃花汤—虚寒痢

金铃子散—肝郁化火诸痛的代表方

天台乌药散—小肠疝气

加味乌药汤—痛经

麦门冬汤—肺痿

玉液汤—消渴

琼玉汤—肺痨

中风后遗症—补阳还五汤、镇肝熄风汤、地黄饮子(喑痱)

2、主治病证不只一个

吴茱萸汤—虚寒呕吐,厥阴头痛,少阴吐利 炙甘草汤—脉结代,心动悸(虚劳肺痿)牡蛎散—自汗,盗汗

玉屏风散—自汗 小柴胡汤—少阳证,妇人热入血室 黄龙汤—热结旁流,气血两虚

3、由病机来选方 外寒内饮—小青龙汤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九味羌活汤

类中风—镇肝熄风汤(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气血郁热)

阳明温病,热结阴亏,燥屎不行—增液承气汤 阴血亏虚,感受外邪—葱白七味饮 气虚发热,气虚下陷—补中益气汤 血虚发热—当归补血汤

阴虚发热—小建中汤(脾阳/中阳不足)气阴两虚—生脉饮

胸痹—胸阳不足—瓜蒌薤白白酒汤 脾阳虚—人参汤

4、有病机、有症状

肝郁血虚,两胁作痛—逍遥散 肝肾阴虚— 一贯煎

肺热咳喘—麻杏石甘汤、泻白散 疼痛

—心胸脘腹刺痛—失笑散

郁血停滞—血瘀气滞,心胃诸痛—丹参饮 气滞寒凝,胃脘疼痛—良附丸 肝郁化火,心胸疼痛—金铃子散

5、有症状、无病机

肠鸣腹痛,大便腹痛—痛泻要方

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半夏厚朴汤

二、功效选方 回阳救逆—四逆汤 阳虚解表—葱白七味饮 透邪阳郁,疏肝理气—四逆散 清热泻火,利水通淋—八正散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参苓白术散 理气化痰,清胆和胃—温胆汤 清热开窍,熄风止痉—紫血丹

祛风湿,止痹痛,益肾肝,补气血—独活寄生汤(功效最多)

益气升阳,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

三、特定中医俗语 辛凉重剂—麻杏石甘汤 辛凉轻剂—桑菊饮 辛凉平剂—银翘散

麻杏石甘汤—清、宣、降三法具备

防风通圣散—汗、下、清、利同用,上、中、下焦并治

益气解表—败毒散 助阳解表—再造散 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养血解表—葱白七味饮

柴葛解肌汤—病证在肌表,为太阳、阳明、少阳三阳合病

寓通于补—济川煎

“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白虎汤——竹叶石膏汤

“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外科“消法”的代表方—仙方活命饮

辛甘化阳,又具酸甘化阴—小建中汤 “为仲景群方之冠”—桂枝汤

骤补真阴以制相火—大补阴丸

“育阴以涵阳,不是壮水以制火”—左归丸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六味地黄丸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肾气丸

气血阴阳并补之剂—炙甘草汤

湿温时疫之主方—甘露消毒丹 “釜底抽薪,急下存阴”—大承气汤

“增水行舟”—增液承气汤

“火郁而发之”—普济消毒饮:升麻、柴胡 凉膈散:薄荷、竹叶 清胃散:升麻

辛开苦降—半夏泻心汤、左金丸

通因通用—大承气汤、芍药汤、枳实导滞丸 “损者益之”、“劳者温之”之旨而制定,为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参苓白术散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苓桂术甘汤 入血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犀角地黄汤

四、方解内容理解 1 方中君药 A单味药做君药 补阳还五汤—黄芪 理中丸—干姜 保和丸—山楂 半夏厚朴汤—半夏

镇肝熄风汤—怀牛膝(引火下行,补益肝肾)凉膈散—连翘(既重用,又君药)B两味药做君药 败毒散—羌活、独活 复元活血汤—大黄、柴胡 二陈汤—半夏

C个别方中有三味药做君药 甘露消毒丹—茵陈、滑石、黄芩 D非君药,但在方中重用 吴茱萸汤—生姜(重)炙甘草汤—生地黄(重/君)芍药汤—芍药(重/君)银翘散—金银花、连翘(重/君)2 特殊剂量

左金丸—

黄连:吴茱萸=6:1 六一散—

滑石:甘草=6:1 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5:1 小建中汤—

芍药:桂枝=2:1 麦门冬汤—

麦门冬:半夏=7:1 麻杏石甘汤—麻黄:石膏=1:2 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1:1 温脾汤—

大黄:附子=2:1 炙甘草汤—

地黄:甘草=4:1

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20:1(1:1—气血双补)小蓟饮子—

生地:小蓟=8:1 3 特殊煎服法

十枣汤:大枣煎服送服;小剂量开始,清晨空腹服

用;

服药得快利后,宜食糜粥以保养脾胃

大承气汤:枳实、厚朴先下,大黄后下,芒硝溶服 银翘散: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过煮则味厚入中焦也(芳香清新之品不宜久煎)炙甘草汤:酒水各半煎,清水七升,酒八升(加酒取药性,以清酒辛热,可温通血脉,以行药力)4 反佐

左金丸—吴茱萸 芍药汤—肉桂 黄土汤—黄芩 [多选] 一、一个主治病证,多个方剂治疗

治中焦虚寒腹痛—理中丸、吴茱萸汤、小建中汤、大建中汤、人参汤

中医治痰饮—小青龙汤、苓桂术甘汤、苓桂五味降心汤、五苓散、肾气丸

呕吐—吴茱萸汤、理中丸、大柴胡汤、小柴胡汤、四逆汤 二、一个方剂,多个主治病证

黄连解毒汤—大热烦躁,错语不眠,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身热下利,湿热黄疸,痈疡疔毒 理中丸—中焦虚寒,阳虚失血,小儿慢惊,病后喜唾涎沫,霍乱吐泻,胸痹

五苓散—蓄水证,水湿内停,痰饮,水逆证 磁朱丸—心肾不交,视物昏花,耳鸣耳聋,心悸失眠,癫痫

三、组成中共有的药

银翘散、桑菊饮—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 归脾丸、补中益气汤—黄芪、人参、当归、甘草 理中丸、四君子汤—人参、白术、甘草

四、配伍特点

六味地黄丸—三补配三泻,熟地-泽泻、山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

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 肝脾肾三阴同补,以补肾阴为主 肾气丸—阴中求阳、少火生气、补中寓泻 左归丸—阳中求阴

补而无泻 右归丸—阴中求阳

纯补无泻

血府逐瘀汤—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

黄土汤—标本兼顾,刚柔相济,寒热并用 地黄饮子—标本兼顾,上下并治,而以治本、治下为主

乌梅丸—寒热并用、邪正兼顾、辛酸苦味具备,共奏温中清热,安蛔补虚之功、上下并治 银翘散—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

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芳香辟秽之品相配,构成清疏兼顾

逍遥散—气血兼顾

肝脾同调

补肝方面,补肝体而助肝用

半夏泻心汤—寒热互用

苦辛并进

补泻兼施 芍药汤—寒热同用,是以清热燥湿为本

气血并治

通因通用,补泻兼施,肝脾同调 归脾汤—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

气血并补,但重用补气,意在生血 小建中汤—于辛甘化阳之中,又具酸甘化阴之用

五、方解

1龙胆泻肝汤—养阴补血:生地、当归

肝为藏血之脏,肝经实火,易伤阳血,所用诸药又属苦燥渗利伤阴之品,故用生地养血,当归补血

2当归补血汤—黄芪作用

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

六、比较 桑菊饮——银翘散

相同点:组成—共用连翘、芦根、薄荷、甘草、桔梗

功效—疏风、清热

主治—外感风热表证

不同点:组成—桑:大多为辛凉之品,且具疏散风

热,清宣肺热的桑叶、菊花为主要药物,并配伍肃降肺气的杏仁,故其宣肺止咳之力大

银:银花配荆芥穗、豆豉、牛蒡子、竹叶,其解表清热利咽之力强于桑

功效—桑:宜用于温病初起,表证较轻,邪热不甚,肺失清肃的咳嗽,是辛凉轻剂

银:宜用于温病初起,邪热较甚,偏重卫表之发热甚,微恶风寒,口渴咽干者,为辛凉平剂 大柴胡汤——小柴胡汤

相同点:组成—柴胡、黄芩和解少阳且清热,半夏、生姜降逆止呕,大枣

功效—和解少阳

主治—少阳病

不同点:组成—大:大枣、人参、甘草益气扶正,补脾和中

小:大黄、枳实泻阳明热结,芍药缓急止腹痛,因有阳明热结,故不用参草之甘壅留邪,而用大枣调和诸药

功效—大:主治少阳、阳明合病,证见寒热往来,心下痞鞭或心下满痛等证

小:主治少阳病,证见寒热往来,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另也可治妇人热入血室,疟疾,黄疸等 归脾汤——补中益气汤

相同点:组成—参、芪、术、草以益气健脾,当归养血和血

功效主治—益气健脾,治脾气不足证 不同点:组成—归:龙眼、茯神、酸枣仁、远志等药,宁心安神,意在补益心脾,佐以木香理气醒脾,以姜、枣调和脾胃

补:升麻、柴胡升阳举陷之药,意在补气升提,佐以陈皮理气和胃

功效主治—归:兼有补血阳心之功,心脾同治,气血并补,主治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脉细弱的心脾、气血两虚证,及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的脾不统血证

补:兼有升阳举陷之功,主治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的气虚下陷证,及身热,自汗,渴喜冷饮,气短乏力的气虚发热证。是甘温初大热的代表方 槐花散——黄土汤

相同点:槐与黄均有止血之功,均可治疗便血之证 不同点:槐花散、黄土汤两方在病机、病证上各异

槐花散主治肠风便血,是风热与湿热毒邪

壅遏肠道,损伤脉络,血渗外溢所致。

症状特点是便前出血,血色鲜红,为近血,病性属热,其治疗以清肠凉血为主,兼以疏风行气,故用苦寒槐花、侧柏叶清热凉血,同时配荆芥穗疏风理血,枳壳宽肠行气

黄土汤主治阳虚便血证,是脾阳不足,统摄失权而致。

症状特点是先便后血,或吐血,衄血及妇人崩漏,血色暗淡,同时伴四肢不温,为远血。配伍灶心土、附子、生地、阿胶、黄芩等药,刚柔相济,寒热并用,标本兼顾,共成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之剂。病性虚寒,宜温阳健脾,止血养血。故用灶心土为君药,温中收敛止血。5 小蓟饮子——八正散

相同点:组成—木通、滑石、山栀、甘草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通淋之功,治膀胱蕴热,水道不利之热淋

不同点:小:侧重下焦瘀热,损伤膀胱血络而致的血淋尿血证。证见尿中带血,小便赤涩,热痛。故方中还用小蓟凉血止血,藕节、蒲黄凉血止血且消瘀,当归养血和血,生地凉血止血且养阴清热,其效重在凉血、止血、通淋

八:主治湿热下注而引起的热淋。证见尿频,涩痛,淋沥不畅,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故方中用瞿麦、蓄等诸利水通淋之品,大黄泄热降火,其效重在泻火利水通淋,其凉血止血之功不如小蓟饮子 五苓散——猪苓汤

相同点:组成—猪苓、茯苓、泽泻以利水渗湿

功效主治—利水,治小便不利

不同点:组成—五:白术健脾运化水湿,桂枝温阳化气,助利小便之功

猪:滑石利水清热,阿胶润燥滋阴

功效主治—五: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

治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水湿内停-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

猪:利水清热养阴。主治水热互结证,表现小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或心烦不寐,或兼有咳嗽,呕恶,下利等 7 苏子降气汤——定喘汤

相同点:苏子、半夏,均能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以治咳嗽痰多之证

不同点:苏:以降气平喘为主,配伍肉桂,兼能温肾纳气;当归治咳逆上气,又能养血润燥;厚朴降气平喘,宽胸除痞;前胡宣肺下气,祛痰止咳;大枣、甘草和中而调药。适用于上实下虚而以上实为主的喘咳,痰白而稀,短气,舌苔白滑或白腻

定:用麻黄、白果配黄芩、桑白皮,兼能宣肺散寒,清肺泄热;杏仁、款冬花能降气平喘,化痰止咳。适用于痰热内蕴,外感风寒之哮喘,咳痰粘稠色黄,舌苔黄逆,脉滑数 8 苏子降气汤——小青龙汤

相同点:均用祛痰降逆,止呕平喘止品,故均有祛痰止咳平喘之功,以治咳喘,痰多白稀之证 不同点:苏:以苏子、厚朴、半夏、前胡配肉桂,一以降气祛痰,一以温肾纳气,适用于痰涎壅肺,兼肾不纳气之喘咳,短气而无表证者

小:以麻黄、桂枝配干姜、细辛、半夏,一以解表宣肺,一以温化寒饮,适用于内有寒饮,外感风寒之咳喘,兼恶寒发热,脉浮

六、基本方

参苏饮—二陈汤(四君子汤)

麻子仁丸—小承气汤+麻仁、杏仁、白芍、蜂蜜 黄龙汤—大承气汤+人参、当归、甘草 增液承气汤—增液汤+大黄、芒硝 蒿芩清胆汤—温胆汤+碧玉散

温胆汤—二陈汤+竹茹、枳实、陈皮、半夏、茯苓、甘草

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柴胡、生姜,+黄连、干姜 竹叶石膏汤—白虎汤-(苦寒质润)知母,+人参、麦冬(益气生津),竹叶(除烦),半夏(和胃)小健中汤—桂枝汤倍芍药,重加饴糖

回阳救急汤—四逆汤+六君子汤+五味子、麝香、肉桂

当归四逆汤—桂枝汤-生姜,倍大枣,+当归、细辛 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汤-甘草,倍生姜,+黄芪 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

泰山磐石散—八珍汤-茯苓,+黄芪、续断、黄芩、砂仁、糯米

左归丸—六味地黄丸-三泻(泽泻、牡丹皮、茯苓),+枸杞子、龟板胶、鹿角胶、菟丝子、川牛膝 右归丸—肾气丸-三泻(泽泻、牡丹皮、茯苓),+鹿角胶、菟丝子、杜仲、枸杞子、当归 四神丸—二神丸+五味子散

柴胡疏肝散—四逆散-枳实,+香附、陈皮、枳壳、川芎

枳实消痞丸(又名失笑散)—枳术汤+半夏泻心汤+四君子汤,三方加减化裁而成

桃核承气汤—调胃承气汤-芒硝之量,+桃仁、桂枝 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四逆散,+桔梗、牛膝 半夏白术天麻汤—二陈汤+白术(健脾燥湿)、天麻(平肝熄风)

同用生地、麦冬、玄参(增液汤)的方剂:清营汤、增液承气汤、百合固金汤、养阴清肺汤、新加黄龙汤、天王补心丹

同用龙骨、牡蛎的方剂:金锁固精汤、固冲汤

七、对药在方中的意义 麻黄汤

麻黄、桂枝—发汗解表

麻黄、杏仁—宣肺平喘 桂枝汤

桂枝、芍药—调营卫

生姜、大枣—调营卫

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取大黄之用,存附子之性

小柴胡汤

柴胡、黄芩—和解少阳 定喘汤

白果、麻黄—宣敛同用

麦门冬汤

麦门冬、半夏—制半夏之燥,麦冬得半夏,则滋而不腻,相反相成

第二篇:方剂学总结

方剂学总结

一、主治病证选方剂

二陈汤—湿痰咳嗽 香薷散—阴暑

贝母瓜蒌散—燥痰咳嗽 六一散—暑湿

保和丸一食积 大黄牡丹汤—肠痈初起

乌梅丸—蛔厥 麻子仁丸(脾约丸)—脾约证

鳖甲煎丸—疟母

禹功散—阳水

仙方活命饮—痈疡肿毒初起(阳证)普济消毒饮—大头瘟

阳和汤—阴疽 苇茎汤—肺痈

四妙勇安汤—脱疽 黄芪桂枝五物汤—血痹

痈疡:肺痈—苇茎汤 阳和汤—阴疽

肠痈—大黄牡丹汤 痛泻要方—痛泻

小蓟饮子—下焦瘀热

白头翁汤—热毒痢疾 八正散—湿热下注——血淋、尿血

小柴胡汤—少阳证 消风散—风疹、湿疹

大承气汤—阳明腑实证 玉真散—破伤风

大柴胡汤—少阳阳明合病 外燥 凉燥—杏苏散

四逆汤—少阴(阳需阴寒)温燥-轻—桑杏汤

麻黄汤—外感风寒表实证 温燥-重—清燥救肺汤

十枣汤—悬饮

葛根黄芩黄连汤—协热下利

黄土汤—阳虚便血

养阴清肺汤—白喉

甘麦大枣汤—脏燥

茵陈蒿汤—湿热黄疸

四神丸—五更泄泻(肾泄)半夏厚朴汤—梅核气

芍药汤—湿热痢疾 湿温初起 湿重于热—三仁汤(邪在气分

橘核丸—

湿热并重—甘露消毒丹

桃核承气汤—下焦蓄血 清气化痰丸—痰热互结

五苓散—蓄水证

防己黄芪汤—风水或风湿

槐花散—肠风脏毒下血 五皮散—皮水

桃花汤—虚寒痢

金铃子散—肝郁化火诸痛的代表方

天台乌药散—小肠疝气 加味乌药汤—痛经

麦门冬汤—肺痿 玉液汤—消渴

琼玉汤—肺痨 中风后遗症—补阳还五汤、镇肝熄风汤、地黄饮子(喑痱)

2、主治病证不只一个

吴茱萸汤—虚寒呕吐,厥阴头痛,少阴吐利 炙甘草汤—脉结代,心动悸(虚劳肺痿)牡蛎散—自汗,盗汗

玉屏风散—自汗 小柴胡汤—少阳证,妇人热入血室 黄龙汤—热结旁流,气血两虚

3、由病机来选方 外寒内饮—小青龙汤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九味羌活汤

类中风—镇肝熄风汤(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气血郁热)阳明温病,热结阴亏,燥屎不行—增液承气汤 阴血亏虚,感受外邪—葱白七味饮 气虚发热,气虚下陷—补中益气汤 血虚发热—当归补血汤

阴虚发热—小建中汤(脾阳/中阳不足)气阴两虚—生脉饮

胸痹—胸阳不足—瓜蒌薤白白酒汤 脾阳虚—人参汤

4、有病机、有症状

肝郁血虚,两胁作痛—逍遥散 肝肾阴虚— 一贯煎

肺热咳喘—麻杏石甘汤、泻白散

疼痛

—心胸脘腹刺痛—失笑散 郁血停滞—血瘀气滞,心胃诸痛—丹参饮 气滞寒凝,胃脘疼痛—良附丸 肝郁化火,心胸疼痛—金铃子散

5、有症状、无病机

肠鸣腹痛,大便腹痛—痛泻要方

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半夏厚朴汤

二、功效选方 回阳救逆—四逆汤 阳虚解表—葱白七味饮

透邪阳郁,疏肝理气—四逆散 清热泻火,利水通淋—八正散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参苓白术散 理气化痰,清胆和胃—温胆汤 清热开窍,熄风止痉—紫血丹

祛风湿,止痹痛,益肾肝,补气血—独活寄生汤(功效最多)益气升阳,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

三、特定中医俗语 辛凉重剂—麻杏石甘汤 辛凉轻剂—桑菊饮 辛凉平剂—银翘散

麻杏石甘汤—清、宣、降三法具备

防风通圣散—汗、下、清、利同用,上、中、下焦并治 益气解表—败毒散 助阳解表—再造散 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养血解表—葱白七味饮

柴葛解肌汤—病证在肌表,为太阳、阳明、少阳三阳合病 寓通于补—济川煎

“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白虎汤——竹叶石膏汤 “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外科“消法”的代表方—仙方活命饮 辛甘化阳,又具酸甘化阴—小建中汤 “为仲景群方之冠”—桂枝汤

骤补真阴以制相火—大补阴丸

“育阴以涵阳,不是壮水以制火”—左归丸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六味地黄丸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肾气丸

气血阴阳并补之剂—炙甘草汤

湿温时疫之主方—甘露消毒丹

“釜底抽薪,急下存阴”—大承气汤 “增水行舟”—增液承气汤

“火郁而发之”—普济消毒饮:升麻、柴胡 凉膈散:薄荷、竹叶 清胃散:升麻

辛开苦降—半夏泻心汤、左金丸

通因通用—大承气汤、芍药汤、枳实导滞丸 “损者益之”、“劳者温之”之旨而制定,为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参苓白术散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苓桂术甘汤

入血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犀角地黄汤

四、方解内容理解 1 方中君药 A单味药做君药 补阳还五汤—黄芪 理中丸—干姜 保和丸—山楂 半夏厚朴汤—半夏

镇肝熄风汤—怀牛膝(引火下行,补益肝肾)凉膈散—连翘(既重用,又君药)

B两味药做君药

败毒散—羌活、独活 复元活血汤—大黄、柴胡 二陈汤—半夏

C个别方中有三味药做君药

甘露消毒丹—茵陈、滑石、黄芩

D非君药,但在方中重用 吴茱萸汤—生姜(重)

炙甘草汤—生地黄(重/君)芍药汤—芍药(重/君)银翘散—金银花、连翘(重/君)特殊剂量

左金丸—

黄连:吴茱萸=6:1 六一散—

滑石:甘草=6:1 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5:1 小建中汤—

芍药:桂枝=2:1 麦门冬汤—

麦门冬:半夏=7:1 麻杏石甘汤—麻黄:石膏=1:2 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1:1 温脾汤—

大黄:附子=2:1 炙甘草汤—

地黄:甘草=4:1 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20:1(1:1—气血双补)小蓟饮子—

生地:小蓟=8:1 特殊煎服法

十枣汤:大枣煎服送服;小剂量开始,清晨空腹服用; 服药得快利后,宜食糜粥以保养脾胃

大承气汤:枳实、厚朴先下,大黄后下,芒硝溶服

银翘散: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过煮则味厚入中焦也(芳香清新之品不宜久煎)

炙甘草汤:酒水各半煎,清水七升,酒八升(加酒取药性,以清酒辛热,可温通血脉,以行药力)反佐

左金丸—吴茱萸 芍药汤—肉桂 黄土汤—黄芩

[多选] 一、一个主治病证,多个方剂治疗

治中焦虚寒腹痛—理中丸、吴茱萸汤、小建中汤、大建中汤、人参汤 中医治痰饮—小青龙汤、苓桂术甘汤、苓桂五味降心汤、五苓散、肾气丸 呕吐—吴茱萸汤、理中丸、大柴胡汤、小柴胡汤、四逆汤 二、一个方剂,多个主治病证

黄连解毒汤—大热烦躁,错语不眠,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身热下利,湿热黄疸,痈疡疔毒

理中丸—中焦虚寒,阳虚失血,小儿慢惊,病后喜唾涎沫,霍乱吐泻,胸痹 五苓散—蓄水证,水湿内停,痰饮,水逆证

磁朱丸—心肾不交,视物昏花,耳鸣耳聋,心悸失眠,癫痫

三、组成中共有的药

银翘散、桑菊饮—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 归脾丸、补中益气汤—黄芪、人参、当归、甘草 理中丸、四君子汤—人参、白术、甘草

四、配伍特点

六味地黄丸—三补配三泻,熟地-泽泻、山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 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 肝脾肾三阴同补,以补肾阴为主

肾气丸—阴中求阳、少火生气、补中寓泻 左归丸—阳中求阴

补而无泻 右归丸—阴中求阳

纯补无泻

血府逐瘀汤—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 黄土汤—标本兼顾,刚柔相济,寒热并用

地黄饮子—标本兼顾,上下并治,而以治本、治下为主

乌梅丸—寒热并用、邪正兼顾、辛酸苦味具备,共奏温中清热,安蛔补虚之功、上下并治 银翘散—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

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芳香辟秽之品相配,构成清疏兼顾 逍遥散—气血兼顾

肝脾同调

补肝方面,补肝体而助肝用 半夏泻心汤—寒热互用

苦辛并进

补泻兼施 芍药汤—寒热同用,是以清热燥湿为本

气血并治

通因通用,补泻兼施,肝脾同调

归脾汤—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

气血并补,但重用补气,意在生血 小建中汤—于辛甘化阳之中,又具酸甘化阴之用

五、方解

1龙胆泻肝汤—养阴补血:生地、当归

肝为藏血之脏,肝经实火,易伤阳血,所用诸药又属苦燥渗利伤阴之品,故用生地养血,当归补血

2当归补血汤—黄芪作用

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

六、比较 桑菊饮——银翘散

相同点:组成—共用连翘、芦根、薄荷、甘草、桔梗

功效—疏风、清热

主治—外感风热表证

不同点:组成—桑:大多为辛凉之品,且具疏散风热,清宣肺热的桑叶、菊花为主要药物,并配伍肃降肺气的杏仁,故其宣肺止咳之力大

银:银花配荆芥穗、豆豉、牛蒡子、竹叶,其解表清热利咽之力强于桑

功效—桑:宜用于温病初起,表证较轻,邪热不甚,肺失清肃的咳嗽,是辛凉轻剂

银:宜用于温病初起,邪热较甚,偏重卫表之发热甚,微恶风寒,口渴咽干者,为辛凉平剂

大柴胡汤——小柴胡汤

相同点:组成—柴胡、黄芩和解少阳且清热,半夏、生姜降逆止呕,大枣

功效—和解少阳

主治—少阳病

不同点:组成—大:大枣、人参、甘草益气扶正,补脾和中

小:大黄、枳实泻阳明热结,芍药缓急止腹痛,因有阳明热结,故不用参草之甘壅留邪,而用大枣调和诸药

功效—大:主治少阳、阳明合病,证见寒热往来,心下痞鞭或心下满痛等证

小:主治少阳病,证见寒热往来,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另也可治妇人热入血室,疟疾,黄疸等 归脾汤——补中益气汤

相同点:组成—参、芪、术、草以益气健脾,当归养血和血

功效主治—益气健脾,治脾气不足证

不同点:组成—归:龙眼、茯神、酸枣仁、远志等药,宁心安神,意在补益心脾,佐以木香理气醒脾,以姜、枣调和脾胃

补:升麻、柴胡升阳举陷之药,意在补气升提,佐以陈皮理气和胃

功效主治—归:兼有补血阳心之功,心脾同治,气血并补,主治心悸怔忡,健忘失

眠,盗汗,脉细弱的心脾、气血两虚证,及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的脾不统血证

补:兼有升阳举陷之功,主治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的气虚下陷

证,及身热,自汗,渴喜冷饮,气短乏力的气虚发热证。是甘温初大热的代表方 槐花散——黄土汤

相同点:槐与黄均有止血之功,均可治疗便血之证 不同点:槐花散、黄土汤两方在病机、病证上各异

槐花散主治肠风便血,是风热与湿热毒邪壅遏肠道,损伤脉络,血渗外溢所致。症状特点是便前出血,血色鲜红,为近血,病性属热,其治疗以清肠凉血为主,兼以疏风行气,故用苦寒槐花、侧柏叶清热凉血,同时配荆芥穗疏风理血,枳壳宽肠行气 黄土汤主治阳虚便血证,是脾阳不足,统摄失权而致。

症状特点是先便后血,或吐血,衄血及妇人崩漏,血色暗淡,同时伴四肢不温,为远血。配伍灶心土、附子、生地、阿胶、黄芩等药,刚柔相济,寒热并用,标本兼顾,共成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之剂。病性虚寒,宜温阳健脾,止血养血。故用灶心土为君药,温中收敛止血。5 小蓟饮子——八正散

相同点:组成—木通、滑石、山栀、甘草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通淋之功,治膀胱蕴热,水道不利之热淋

不同点:小:侧重下焦瘀热,损伤膀胱血络而致的血淋尿血证。证见尿中带血,小便赤涩,热痛。故方中还用小蓟凉血止血,藕节、蒲黄凉血止血且消瘀,当归养血和血,生地凉血止血且养阴清热,其效重在凉血、止血、通淋

八:主治湿热下注而引起的热淋。证见尿频,涩痛,淋沥不畅,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故方中用瞿麦、蓄等诸利水通淋之品,大黄泄热降火,其效重在泻火利水通淋,其凉血止血之功不如小蓟饮子 6 五苓散——猪苓汤

相同点:组成—猪苓、茯苓、泽泻以利水渗湿

功效主治—利水,治小便不利 不同点:组成—五:白术健脾运化水湿,桂枝温阳化气,助利小便之功

猪:滑石利水清热,阿胶润燥滋阴

功效主治—五: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治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水湿内停-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

猪:利水清热养阴。主治水热互结证,表现小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或心烦不寐,或兼有咳嗽,呕恶,下利等 7 苏子降气汤——定喘汤

相同点:苏子、半夏,均能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以治咳嗽痰多之证

不同点:苏:以降气平喘为主,配伍肉桂,兼能温肾纳气;当归治咳逆上气,又能养血润燥;厚朴降气平喘,宽胸除痞;前胡宣肺下气,祛痰止咳;大枣、甘草和中而调药。适用于上实下虚而以上实为主的喘咳,痰白而稀,短气,舌苔白滑或白腻

定:用麻黄、白果配黄芩、桑白皮,兼能宣肺散寒,清肺泄热;杏仁、款冬花能降气平喘,化痰止咳。适用于痰热内蕴,外感风寒之哮喘,咳痰粘稠色黄,舌苔黄逆,脉滑数 8 苏子降气汤——小青龙汤

相同点:均用祛痰降逆,止呕平喘止品,故均有祛痰止咳平喘之功,以治咳喘,痰多白稀之证

不同点:苏:以苏子、厚朴、半夏、前胡配肉桂,一以降气祛痰,一以温肾纳气,适用于痰涎壅肺,兼肾不纳气之喘咳,短气而无表证者

小:以麻黄、桂枝配干姜、细辛、半夏,一以解表宣肺,一以温化寒饮,适用于内有寒饮,外感风寒之咳喘,兼恶寒发热,脉浮

六、基本方

参苏饮—二陈汤(四君子汤)

麻子仁丸—小承气汤+麻仁、杏仁、白芍、蜂蜜 黄龙汤—大承气汤+人参、当归、甘草 增液承气汤—增液汤+大黄、芒硝 蒿芩清胆汤—温胆汤+碧玉散

温胆汤—二陈汤+竹茹、枳实、陈皮、半夏、茯苓、甘草 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柴胡、生姜,+黄连、干姜

竹叶石膏汤—白虎汤-(苦寒质润)知母,+人参、麦冬(益气生津),竹叶(除烦),半夏(和胃)

小健中汤—桂枝汤倍芍药,重加饴糖

回阳救急汤—四逆汤+六君子汤+五味子、麝香、肉桂 当归四逆汤—桂枝汤-生姜,倍大枣,+当归、细辛 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汤-甘草,倍生姜,+黄芪

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 泰山磐石散—八珍汤-茯苓,+黄芪、续断、黄芩、砂仁、糯米 左归丸—六味地黄丸-三泻(泽泻、牡丹皮、茯苓),+枸杞子、龟板胶、鹿角胶、菟丝子、川牛膝

右归丸—肾气丸-三泻(泽泻、牡丹皮、茯苓),+鹿角胶、菟丝子、杜仲、枸杞子、当归 四神丸—二神丸+五味子散

柴胡疏肝散—四逆散-枳实,+香附、陈皮、枳壳、川芎

枳实消痞丸(又名失笑散)—枳术汤+半夏泻心汤+四君子汤,三方加减化裁而成 桃核承气汤—调胃承气汤-芒硝之量,+桃仁、桂枝 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四逆散,+桔梗、牛膝 半夏白术天麻汤—二陈汤+白术(健脾燥湿)、天麻(平肝熄风)

同用生地、麦冬、玄参(增液汤)的方剂:清营汤、增液承气汤、百合固金汤、养阴清肺汤、新加黄龙汤、天王补心丹

同用龙骨、牡蛎的方剂:金锁固精汤、固冲汤

七、对药在方中的意义

麻黄汤

麻黄、桂枝—发汗解表

麻黄、杏仁—宣肺平喘 桂枝汤

桂枝、芍药—调营卫

生姜、大枣—调营卫

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取大黄之用,存附子之性 小柴胡汤

柴胡、黄芩—和解少阳 定喘汤

白果、麻黄—宣敛同用

麦门冬汤

麦门冬、半夏—制半夏之燥,麦冬得半夏,则滋而不腻,相反相成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方剂学功用主治总结

1.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 2.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

3.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内有蕴热 4.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风寒客表,水饮内停证 5.止嗽散————宣肺利气,疏风止咳————风邪犯肺证 6.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

7.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咳嗽

8.麻杏石甘汤————辛凉宣泄,清肺平喘————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9.败毒散————散寒祛湿,益气解表————气虚外感风寒湿邪表证 10.大承气汤————峻下热结————阳明腑实证

11.大黄牡丹汤————泻热破瘀,散结消肿————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12.温脾汤————攻下冷积,温补脾阳————阳虚寒积证 13.麻子仁丸————润肠泄热,行气通便————脾约便秘

14.济川煎————温肾益精,润肠通便————肾阳虚精血不足证,大便秘结 15.十枣汤————攻逐水饮————悬饮、实水

16.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伤寒少阳证、疟疾、黄疸

17.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内泻热结————少阳病兼阳明腑实证 18.蒿芩清胆汤————清胆利湿,和胃化痰————少阳湿热证 19.逍遥散————疏肝解郁,养血健脾————肝郁血虚脾弱证

20.痛泻药方————补脾柔肝,祛湿止泻————脾虚肝旺之腹痛泄泻 21.半夏泻心汤————寒热平调,消痞散结————寒热错杂之癖证 22.白虎汤————清热生津————气分热盛证

23.竹叶石膏汤————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伤寒、暑病、温热后期气津两伤证 24.清营汤————清热解毒,透热养阴————热入营分证

25.黄连解毒汤————泻火解毒————一切实热火毒,三焦热盛证 26.清瘟败毒饮————清热解毒,疏风散邪————大头瘟

27.仙方活命饮————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痈疡肿毒初起 28.导赤散————清心养阴,利水通淋————心经火热证 29.龙胆泻肝汤————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肝胆实火上扰、湿热下注证 30.泻白散————泻肺清热,止咳平喘————肺热喘咳证 31.清胃散————清胃凉血————胃中积热证,胃火牙痛 32.玉女煎————清胃滋阴————胃热阴虚证

33.葛根黄芩黄连汤————解表清里————协热下利 34.芍药汤————清热燥湿,调和气血————湿热痢 35.白头翁汤————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热毒痢

36.青蒿鳖甲汤————养阴透热————温病后期,阴液耗伤,邪伏阴分证 37.当归六黄汤————滋阴泻火,固表汗————阴虚火旺之盗汗 38.香薷散————祛暑解表,化湿和中————阴暑

39.新加香薷饮————祛暑解表,清热化湿————暑温夹湿,复感于寒证 40.六一散————祛暑利湿————暑湿证

41.清暑益气汤————清暑益气,养阴生津————暑热气阴两伤证 42.理中丸————温中祛寒,补气健脾————脾胃虚寒、阳虚失血证 43.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 44.吴茱萸汤————温中补虚,降逆止呕————肝胃虚寒,浊阴之气上逆证 45.四逆汤————回阳救逆————心肾阳虚寒厥证

46.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血虚寒厥证

47.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温经,和血通痹————血痹,肌肤麻木不仁 48.阳和汤————温阳补血,散寒通滞————阴疽 49.四君子汤————益气健脾胃————脾胃气虚证

50.参苓白术散————益气健脾,渗湿止泻————脾胃气虚夹湿 51.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中气不足证 52.生脉散————益气生津,敛阴止汗————气阴两虚证 53.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止汗————表虚自汗

54.完带汤————补脾疏肝,化湿止带————脾虚白带过多 55.四物汤————补血调血————养血调经基础方

56.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固表留阳————血虚发热

57.归脾汤————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心脾两虚、脾不统血

58.炙甘草汤————益气补血,滋阴复脉————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肺痿 59.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肝肾阴虚证 60.一贯煎————滋阴疏肝————阴虚肝郁 61.肾气丸————补肾助阳————肾阳不足证

62.地黄饮子————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喑痱证 63.牡蛎散————敛阴止汗,益气固表————体虚自汗盗汗证

64.真人养脏汤————涩肠固脱,温补脾肾————久泻久痢,脾肾虚寒证 65.四神丸————温补脾肾,涩肠止泻————久泻,五更泄泻 66.桑螵蛸散————调补心肾,涩精止遗————心肾两虚证

67.固冲汤————补气健脾,固冲摄血————脾肾亏虚,冲脉不固证 68.朱砂安神丸————镇心安神,清热养血————心火偏亢,阴血不足证 69.天王补心丹————滋阴清热,养血安神————阴亏血少,神志不安证 70.酸枣仁汤————养血安神,清热除烦————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证 71.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开窍醒神————温热病热邪内陷心包 72.紫雪————清热开窍,息风止痉————温热病邪热内闭,热盛动风证 73.至宝丹————化浊开窍,清热解毒————痰热内闭心包证,中风,中暑 74.苏合香丸————芳香开窍,行气止痛————寒闭证

75.越鞠丸————行气解郁————气、血、痰、火、湿、食诸郁

76.枳实薤白桂枝汤——通阳散结,祛痰下气——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 77.半夏厚朴汤————行气散结,降逆化痰————梅核气 78.天台乌药散——行气疏肝,散寒止痛——肝经寒凝之小肠疝气 79.暖肝煎————温补肝肾,行气止痛——肝肾不足,寒滞肝脉证 80.苏子降气汤——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上盛下虚之喘咳证 81.旋复代赭汤——降气化痰,益气和胃————肾虚痰阻气逆证 82.桃核承气汤————逐瘀泻热————下焦蓄血证

83.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胸中血瘀证 84.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通络——中风之气虚血瘀证

85.复元活血汤————活血祛瘀,疏肝通络————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 86.温经汤————温经散寒,养血祛瘀————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 87.生化汤————养血化瘀,温经止痛————血虚寒凝,瘀血阻滞证 88.十灰散————凉血止血————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症

89.咳血方————清肝宁肺,凉血止血————肝火犯肺之咳血证

90.小蓟饮子————凉血止血,利水通淋————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

91.槐花散——清肠止血,疏风行气——风热湿毒,雍遏肠道,损伤血络证,痔疮出血 92.黄土汤————温阳健脾,养血止血————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 93.川芎茶调散————疏风止痛————外感风邪头痛 94.消风散————疏风除湿,清热养血————风疹、湿疹

95.羚角钩藤汤——凉肝熄风,增液舒筋——肝经热盛,热极动风证 96.镇肝息风汤——镇肝息风,滋阴潜阳——类中风,中风发作首选方

97.天麻钩藤饮——平肝熄风,清热凉血,补益肝肾——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 98.大定风珠————滋阴息风————阴虚风动证

99.杏苏散————轻宣凉燥,理肺化痰————外感凉燥证 100.桑杏汤————清宣温燥,润肺止咳————外感温燥证

101.清燥救肺汤——清肺润燥,养阴益气————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 102.增液汤————滋阴清热,润燥通便——阳明温病,津亏便秘症 103.麦门冬汤——清养肺胃,降逆下气——肺胃阴虚证

104.养阴清肺汤——养阴清肺,解毒利咽——白喉之阴虚燥热证 105.百合固金汤——滋养肺肾,止咳化痰——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 106.平胃散————燥湿运脾,行气和胃————湿滞脾胃证 107.藿香正气散——理气和中——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108.茵陈蒿汤————清热、利湿、退黄————湿热黄疸 109.八正散————清热泻火,利水通淋————湿热淋证

110.三仁汤——宣畅气机,清利湿热——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 111.甘露消毒丹——利湿化浊,清热解毒——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

112.五苓散————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下焦蓄水证,水肿、泄泻、小便不利 113.猪苓汤————利水、养阴、清热————水热互结证,血淋 114.防己黄芪汤——益气祛风,健脾利水——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症 115.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中阳不足之痰饮证 116.真武汤————温阳利水————阳虚水泛证 117.实脾散————温阳健脾,行气利水————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

118.独活寄生汤——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痹症日久,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证 119.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湿痰咳嗽 120.温胆汤————理气化痰,和胃利胆————胆郁痰扰证 121.清气化痰丸——清热化痰,理气止咳————热痰咳嗽 122.贝母瓜蒌散——润肺清热,理气化痰————燥痰咳嗽

123.半夏白术天麻汤——化痰熄风,健脾祛湿——风痰上扰证,治眩晕首选 124.保和丸————消食和胃————食滞胃脘证

125.枳实导滞丸——消导化积,清热利湿——湿热食积证

126.木香槟榔丸——行气导滞,攻积泄热——积滞内停,湿蕴生热证 127.健脾丸————健脾和胃,消食止泻————脾虚食积证

128.枳实消痞丸——消痞除满,健脾和胃————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 129.乌梅丸——温脏安蛔——脏寒蛔厥证,久泻久痢属寒热错杂,正气虚弱者

第三篇:考研方剂学总结

方剂学总结

1、七方:“制方之用,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是也。”始于《内经》,至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明确提出。

2、十剂:○1陈藏器《本草拾遗·条例》:“药有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十种”,“宣可去瘀,通可去滞,补可去弱,泄可去闭,轻可去实,重可去怯,滑可去著,涩可去脱,燥可去湿,湿可去枯。”

○2成无己《伤寒明理论》:“制方之体,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剂是也。”

3、八阵:张景岳:“类为八陈,曰补,和,攻,散,寒,热,固,因。”《景岳全书·新方八略引》:“补方之制,补其虚也”“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攻方之制,攻其实也”“用散者,散其表证也”“寒方之制,为清火也,为除热也”“热方之制,为除寒也”“固方之制,固其泄也”“因方之制,因其可因者也。凡病有相同者,皆按证而用之,是谓因方。”

一、解表剂:

1.麻黄汤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麻黄得桂枝,一发卫分之郁,一除营分之涩,合而为发汗峻剂。

炙甘草既能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之峻烈。2.桂枝汤

【功用】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本方桂枝和芍药药量相等。3.九味羌活汤 【方歌】防止秦琼藏草地,细洒九味羌活汤。(防、芷、芩、芎、苍、草、地、细、羌9味药)

【功用】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川芎善治少阳厥阴头痛;细辛善于治疗少阴头痛;白芷善于治疗阳明头痛;此三味与羌活,苍术合用,为本方“分经论证”的基本结构。

4.小青龙汤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证。本方遣药配伍“散中寓收”。5.银翘散

【方歌】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竹、豉、荆、牛、荷、金、草、芦根、梗、翘10味药)

【功用】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主治】 温病初起。本方为“辛凉平剂”。6.桑菊饮

【方歌】桑菊荷杏,草根更俏。(桑、菊、荷、杏、草、芦根、梗、翘8味药)【功用】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 风温初起,表热轻证。本方为:“辛凉轻剂” 7.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功用】辛凉疏表,清肺平喘。【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本方为:“辛凉重剂”。方中麻黄和石膏同用,俱能透邪于外,相反之中寓有相辅之意。既能消除致病之因,又能调理肺的宣发功能。8.败毒散 【方歌】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独,参,生姜,羌活,梗,川芎,茯,荷,枳,前胡,柴胡,草12味药)【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喻嘉言用本方治疗外邪陷里而成之痢疾,意即疏散表邪,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止。此种治法,称为“逆流挽舟”法。9.再造散:

【组成】黄芪 人参 桂枝 甘草 熟附子 细辛 羌活 防风 川芎 煨生姜 【功用】助阳益气,发汗解表。【主治】阳气虚弱。10.加减葳蕤汤 【方歌】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玉竹、桔、薇、荷、枣、草、豉、葱8味药)【功用】滋阴解表。

【主治】素体阴虚,外感风热证。

方中薄荷“为温病宜汗解者之要药”,用以疏散风热,清利咽喉。11.加味香苏散

【功用】发汗解表【主治】四时感冒 12.升麻葛根汤

【功用】解肌透疹【主治】麻疹初起。

方中升麻解肌透疹,清热解毒。13.柴葛解肌汤

【方歌】柴葛三更起,指说秦腔高。(柴、葛、三即姜枣草、梗、芷、芍、芩、羌、膏11味药)

【功用】解肌清热

【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14.参苏饮 【方歌】申诉陈根,目前只办三更令。(参、苏、陈皮、葛根、木香、前胡、枳、半、三即姜枣草、梗、苓13味药)【功用】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15.麻黄细辛附子汤 【功用】助阳解表

【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暴哑

本方为“助阳解表”代表方。

二、泻下剂

1.大承气汤

【组成】 大黄(酒洗)四两(12g)后下 芒硝三合(9g)厚朴半斤(24g)枳实五枚(12g)【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2.热结旁流证。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由里实热证所致者。(通因通用,塞因塞用)

本方煎时应:先煎枳,朴,后下大黄,芒硝溶服。2.大黄牡丹汤

【方歌】大黄牡丹忙东逃。(大黄、牡丹、芒硝、冬瓜仁、桃仁5味药)【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3.大陷胸汤

【组成】大黄 芒硝 甘遂 【功用】泻热逐水

【主治】水热互结之结胸证。4.温脾汤

【方歌】姜大人归附草肖。(干姜、大黄、人参、归、附、草、芒硝7味药)

【功用】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主治】阳虚寒积证。

本方为“攻下冷积”的代表方。5.十枣汤

【功用】攻逐水饮。【主治】(1)悬饮。(2)实证水肿。

甘遂善行经隧水湿,大戟善泻脏腑水湿,芫花善消胸胁伏饮痰癖;方中配伍大枣寓意

有三:○

1缓和诸药毒性○2益气护胃,减少药后反应。○

3培土制水,邪正兼顾。6.济川煎

【方歌】从容择马只当牛。(苁蓉、泽泻、升麻、枳壳、当归、牛膝6味药)【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主治】肾阳虚弱,精血不足证。当归补血润燥,润肠通便。7.黄龙汤 【方歌】大承气人参归三姐。(大承气+人参、归、三即姜枣草、桔梗10味药)【功用】攻下通便,补气养血。【主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8.新加黄龙汤

【组成】生地 生甘草 人参 生大黄 芒硝 玄参 麦冬 当归 海参 姜汁 【功用】滋阴益气,泄热通便 【主治】热结里实,气阴不足。

本方为“调胃承气汤+增液汤+人参,海参,姜汁,当归而成”。9.大黄附子汤

【组成】大黄

附子(炮)细辛 【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主治】阳虚寒积里实证。10.麻子仁丸(脾约丸)

【方歌】小承气来勺麻杏蜜。(枳、朴、大黄、白芍、麻、杏、蜜)

【功用】润肠泄热,行气通便。【主治】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脾约:胃肠燥热,脾津不足。11.舟车丸

【功用】行气逐水

【主治】水热内雍。气机阻滞。12.增液承气汤

【组成】玄参 麦冬 生地 大黄 芒硝 【功用】滋阴增液,泄热通便 【主治】阳明温病,热结阴亏。

三、和解剂

1.小柴胡汤

【方歌】生(生姜)芹(黄芩)菜(柴胡)炒(炙甘草)大(大枣)虾(半夏)仁(人参)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2.热入血室证。3.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本方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柴胡透泄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少阳半表之邪得以驱散;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柴胡和黄芩相配伍是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2.蒿芩清胆汤

【方歌】蒿芩如碧玉,半夏只服皮。(蒿、芩、竹茹、碧玉散即3味药、半夏、枳壳、茯苓、陈皮10味药)

【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主治】少阳湿热证。3.达原饮

【组成】槟榔 厚朴 草果仁 知母 芍药 黄芩 甘草

【功用】开达膜原,辟秽化浊。【主治】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证。4.四逆散

【方歌】柴枳甘芍散四逆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1.阳郁厥逆证。2.肝脾气郁证。

咳加五味子,干姜;悸加桂枝;小便不利加茯苓;腹中痛加炮附子;泄利下重加薤白;气郁加香附,郁金;有热加栀子。5.逍遥散 【方歌】逍遥归江湖,临河要筑槽。(当归、烧生姜、柴胡、茯苓、薄荷、白芍、白术、甘草8味药)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煨生姜温运和中,且能辛散达郁。本方为调肝养血之名方。6.痛泻要方

【方歌】陈药防蛀。(陈皮、白芍药、防风、白术4味药)

【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泻必腹痛。7.半夏泻心汤

【方歌】芩连姜夏参枣草。(7味药)【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

本方“辛开苦降,寒热平调,补泻并用”集一身。

四、清热剂

1.白虎汤

【组成】石膏一斤(50g)知母六两(18g)粳米六合(9g)甘草(炙)二两(6g)【功用】清热生津。【主治】气分热盛证。

临床运用本方,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为使用依据。2.竹叶石膏汤

【方歌】竹竿下十人麦米。(竹叶、甘草、半夏、石膏、人参、麦冬、粳米7味药)【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3.清营汤 【方歌】西单卖竹帘,皇帝用银元。(犀角、丹参、麦冬、竹叶、连翘、黄连、生地、银花、玄参9味药)

【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主治】热入营分证。

温邪初入营分,故用银花、连翘、竹叶清热解毒,轻清透泄,使营分热邪透出气分而解,此即“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具体应用。

4.犀角地黄汤

【组成】犀角(水牛角代)一两(30g)生地黄半斤(24g)芍药三分(12g)牡丹皮一两(9g)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主治】热入血分证。【加减】“喜忘如狂者,加大黄、黄芩” 5.清瘟败毒饮

【组成】生石膏 小生地 犀角 川连 栀子桔梗 黄芩 知母 赤芍 玄参 连翘 甘草 丹皮 鲜竹叶

【用法】先煎石膏数十沸,后下诸药。犀角

磨汁和服。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泻火。【主治】瘟疫热毒,充斥内外,气血两燔证。本方为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白虎汤三方合成。6.普济消毒饮 【方歌】秦河牛马俏连城,玄湖甘橘残根深。(黄芩、薄荷、牛蒡子、马勃、连翘、黄连、陈皮、玄参、柴胡、甘草、桔梗、僵蚕、板兰根、升麻14味药)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主治】大头瘟。

方中用酒芩、酒连清热泻火,祛头面热毒,为君药。

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寓“火郁发之”之意,并可引药上行为佐使药。7.凉膈散

【方歌】芩栀调胃,连喝竹蜜。(芩、栀、调胃承气汤、连翘、薄荷、竹叶、蜜9味药)【功用】泻火通便,清上泄下。【主治】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证。

配伍大黄,芒硝泻火通便,以荡涤中焦燥热内结。8.仙方活命饮 【方歌】北国风光甲天下,赤芍乳没金银花。当用陈皮造白纸,解毒活血溃坚夸。(贝母、国老即甘草、防风、穿山甲、天花粉、赤芍、乳、没、金银花、当归尾、陈皮、皂角刺、白芷13味药)

【用法】用酒一大碗,煮五七沸服。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主治】阳证痈疡肿毒初起。

本方为治痈疡肿毒阳证之主方,方中陈皮有理气疏壅的作用。

《医宗金鉴》誉本方为“疮痈之圣药,外科之首方”。适用于一切阳证肿毒而体质壮实者以局部红肿热痛为主要使用依据。已溃非宜,阴证忌用。9.龙胆泻肝汤

【方歌】龙车通黄山,当地卸柴草。(龙胆草、车前子、木通、黄芩、栀子、当归、生地、泽泻、柴胡、生甘草10味药)

【功用】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主治】1.肝胆实火上炎证。2.肝经湿热下

注证。

本方中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导湿热从水道而去。

10.左金丸(原名回令丸)【组成】黄连六两(180g)吴茱萸一两(30g)【功用】泻火清肝,降逆止呕。【主治】肝火犯胃证。黄连:吴茱萸=6:1

方中黄连清肝泻火,清泻胃热。肝火清则不横逆犯胃,胃火降则其气自和。11.泻白散

【功用】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主治】肺热喘咳证。

方中配伍甘草,粳米和中以扶肺气,寓 “培土生金”之意。12.清胃散

【方歌】当地牡丹升黄连。(5味药)【功用】清胃凉血。【主治】胃火牙痛。

臣以升麻清热解毒,治胃火牙痛,有“火郁发之”之意。13.玉女煎

【方歌】玉女石知麦地牛 【功用】清胃热,滋肾阴。【主治】胃热阴虚证;阳明有余,少阴不足。

牛膝引血下行,下抑上炎之火。14.芍药汤

【方歌】贵将军敢要秦香连当兵。(肉桂、大黄、甘草、白芍、黄芩、木香、黄连、当归、槟榔9味药)

【功用】清热燥湿,调气和血。【主治】湿热痢疾。赤白相兼。

大黄苦寒泻热祛滞,兼破瘀活血,既可助黄连、黄芩清热燥湿,又可荡涤积滞,属“通因通用”之法。15.白头翁汤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主治】热毒痢疾。

白头翁汤主治热毒深陷血分之痢疾,芍药汤主治湿热壅滞肠道,气血不和之痢疾。两方主要区别在于:白头翁汤是清热解毒兼凉血燥湿止痢,芍药汤是清热燥湿与调和气血并用。

16.青蒿鳖甲汤 【歌诀】母(知母)鳖(鳖甲)好(青蒿)生(生地)蛋(丹皮)【功用】养阴透热。

【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吴瑭自释:“此方有先入后出之妙,青蒿不能直入阴分,有鳖甲领之入也;鳖甲不能独出阳分,有青蒿领之出也。” 17.黄连解毒汤

【组成】黄连三两(9g)黄芩、黄柏各二两(各6g)栀子十四枚(9g)【功用】泻火解毒。【主治】三焦火毒证。

本方为苦寒直折的代表方。18.五味消毒饮

【功用】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主治】火毒结聚的痈疮疖肿。19.四妙勇安汤

【组成】金银花 玄参 当归 甘草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主治】脱疽。

本方重用银花,量大力专,连续服用。20.牛蒡解肌汤

【功用】疏风清热,凉血消肿

【主治】颈项痰毒,风热牙痛,头面风热,外痈局部红肿痛。21.导赤散

【方歌】竹竿通地。(竹叶、生甘草梢、木通、生地4味药)

【功用】清心养阴,利水通淋。

【主治】心经火热证。症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饮冷,或口舌生疮,或溲赤涩痛,舌红,脉数。22.苇茎汤 【方歌】苇茎汤中有三仁,桃仁薏苡冬瓜仁。(4味药)

【功用】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主治】肺痈,热毒壅滞,痰瘀互结证。

方以苇茎甘寒轻浮,善清肺热,为治肺痈要药,用以为君。23.清骨散

【方歌】二胡请教老母甲骨文。(银柴胡、胡黄连、青蒿、秦艽、国老即甘草、知母、鳖甲、地骨皮8味药)【功用】清虚热,退骨蒸。

【主治】肝肾阴虚,虚火内扰证。24.秦艽鳖甲散

【功用】滋阴养血,清热除蒸 【主治】风劳病。

乌梅酸涩,是为敛阴止汗而设,共收滋阴清热之功。25.当归六黄汤

【方歌】三黄二帝一芪归。(7味药)【功用】滋阴泻火,固表止汗。【主治】阴虚火旺之盗汗。本方中生地,熟地同用,并且有六个“黄”。

五、祛暑剂

1.新加香薷饮

【组成】香薷 银花 鲜扁豆花 厚朴 连翘 【功用】祛暑解表,清热化湿

【主治】暑温夹湿,复感于寒。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口渴面赤,胸闷不舒。2.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功用】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3.清络饮

【功用】祛暑解表

【主治】暑伤肺经气分轻证

方药“多用鲜者”。4.六一散

【功用】清暑利湿 【主治】暑湿证。

滑石:甘草=6:1 5.桂苓甘露饮

【组成】茯苓 甘草 泽泻 白术 官桂 石膏 寒水石 滑石 猪苓

【功用】清暑解热,化气利湿 【主治】暑湿证。

六、温里剂

1.理中丸

【组成】人参 干姜 白术 甘草(炙)各三两(各9g)

【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1.脾胃虚寒证。2.阳虚失血证。3.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或病后多涎唾;或小儿慢惊等。

甘草与诸药等量,寓意有三:一为合参、术以助益气健脾;二为缓急止痛;三为调和药性,是佐药而兼使药之用。

本方作汤剂,在《金匮要略》中称人参汤。

2.小建中汤

【组成】桂枝汤倍芍药君饴糖 【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

方中重用甘温质润之饴糖为君,温补中焦,缓急止痛。3.四逆汤 【组成】附子一枚(15g)干姜一两半(6g)甘草(炙)二两(6g)【功用】回阳救逆。

【主治】心肾阳衰寒厥证。

【加减】○1通脉四逆汤:破阴回阳,通达内外,治少阴病,阴盛格阳证。○

2四逆人参汤:回阳救逆,益气固脱,治少阴病○

3白通汤:破阴回阳,宣通上下,治少阴病阴盛戴阳证。○4参附汤:益气回阳固脱,治阳气暴脱。甘草之用有三:一则益气补中,使全方温补结合,以治虚寒之本;二则甘缓,以缓和姜、附峻烈之性,使其破阴回阳而无暴散之虞;三则调和药性,并使药力作用持久,是为佐药而兼使药之用。4.回阳救急汤《伤寒六书》

【功用】回阳固脱,益气生脉。

【主治】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证。

方中用五味子的用意在于五味子合人参以益气生脉,合麝香以防虚阳散越。5.当归四逆汤

【组成】当归三两(12g)桂枝三两(9g)芍药三两(9g)细辛三两(3g)通草二两(6g)大枣(擘)二十五枚(8枚)甘草(炙)二两(6g)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主治】血虚寒厥证。

本方以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加当归、通草、细辛组成。

“四逆汤全在回阳起见,四逆散全在和解表里起见,当归四逆汤全在养血通脉起见。” 6.阳和汤 【组成】熟地黄一两(30g)鹿角胶三钱(9g)

肉桂一钱(3g)炮姜炭五分(2g)麻黄五分

(2g)白芥子二钱(6g)生甘草一钱(3g)【方歌】阳和熟地鹿角胶,姜桂芥麻甘草熬。【功用】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主治】阴疽。

方中白芥子辛温,可达皮里膜外,温化寒痰,通络散结。7吴茱萸汤

【组成】吴茱萸一升(9g)人参三两(9g)生姜六两(18g)大枣十二枚(擘)(4枚)【歌诀】

吴茱萸汤人参枣,重用生姜温胃好,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皆能保。【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厥阴头痛,少阳吐利。8.大建中汤

【组成】蜀椒 干姜 人参 胶饴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痛。【主治】中阳衰弱,阴寒内盛证。

方后注明:初服后“如一炊顷”,或“如饮粥二升”,便当“更服”,使药力相继,一鼓成功。然而病虽去,胃气未必便复,所以“当一日食糜粥”,将养胃气。还考虑到阳气素虚,易感风寒,所以“温覆之”。9.黄芪桂枝五物汤

【组成】黄芪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功用】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主治】血痹证。

组成就是桂枝汤中甘草换成黄芪

七、表里双解

1.大柴胡汤

【组成】柴胡 黄芩 芍药 半夏 枳实 大黄 生姜 大枣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2.防风通圣散

【功用】疏风解表,泻热通便 【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

【方义】本方为解表,攻下,清热三者并用之方,主治外感风邪,内有蕴热,表里皆实之证。

3.葛根黄芩黄连汤 【组成】葛根半斤(15g)甘草(炙)二两(6g)黄芩三两(9g)黄连三两(9g)【功用】解表清里。【主治】协热下利。

方中重用葛根为君,甘辛而凉,入脾胃经,既能解表退热,又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治下利。

黄芩,黄连为臣药,能清肠胃之热,味苦燥胃肠之湿。

甘草甘缓和中,协调诸药。

本方表里同治,但以清里热为主。4.石膏汤

【组成】石膏 黄连 黄柏 黄芩 栀子 豆豉 麻黄

【功用】清热解毒,发汗解表

【主治】伤寒里热已炽,表证未解,壮热无汗。5.五积散

【组成】白芷 川芎 炙甘草 茯苓 当归 肉桂 芍药 半夏 陈皮 枳壳 麻黄 苍术 干姜 桔梗 厚朴

【功用】发表温里,顺气化痰,活血消积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

八、补益剂

1.四君子汤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各9g)甘草(炙)(6g)各等分 【功用】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证。

四君子汤加陈皮即异功散,适用于脾胃气虚兼气滞证。

再加半夏即六君子汤,适用于脾胃气虚兼有痰湿证。

再加香附(现代多用木香)、砂仁即香砂六君子汤,适用于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2.参苓白术散

【组成】人参 白术 白茯苓 山药 莲子肉 白扁豆 薏苡仁 缩砂仁 桔梗 甘草 【歌诀】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主治】脾虚湿盛证。

砂仁在方中醒脾和胃,行气化湿。

参苓白术散有益气健脾之功,兼有渗湿行气作用,并有保肺之效,是治疗脾虚湿盛证及体现“培土生金”治法的常用方剂。3.完带汤 【方歌】深山烧柴草,车臣借两猪。(人参、山药、白芍、柴、草、车前子、陈皮、黑芥穗、白术、苍术10味药)

【功用】补脾疏肝,化湿止带。【主治】脾虚肝郁,湿浊带下。

方中重用白术、山药为君,意在补脾祛湿,主治脾虚肝郁,湿浊带下。其中山药尚有固肾止带之功。

柴胡,黑芥穗之辛散,得白术则生发脾胃清阳,配白芍则疏肝解郁。

4.补中益气汤 【方歌】黄芪参术草,当归陈升柴。(8味药)【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1.脾虚气陷证。2.气虚发热证。

方中重用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

以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共为佐药。

“甘温除热”的代表方剂 5.玉屏风散

【组成】防风一两(30g)黄芪、白术各二两(各60g)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表虚自汗。

本方补而兼疏,寓散于补,既可实卫,又可御风,虽为止汗之方,却不用收涩敛汗之药,是“以补为固”之义。6.生脉散

【组成】人参五分(9g)麦门冬五分(9g)五味子七粒(6g)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主治】1.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2.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

方用人参为君药,大补元气,并能止渴生津。(一补)

佐以五味子(一敛)之酸收,配人参则补固正气,伍麦冬(一润)则收敛阴津。7.四物汤

【组成】熟干地黄(12g)当归(9g)白芍(9g)川芎(6g)各等分 【功用】补血调血。【主治】营血虚滞证。

本方治证由营血亏虚,血行不畅所致。

加人参、黄芪即圣愈汤,适用于气血两虚而血失所统的月经先期量多等。

加桃仁、红花即桃红四物汤,适用于血虚兼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等。

加阿胶、艾叶、甘草即胶艾汤,既可用于冲任虚损,血虚有寒的月经过多、产后下血不止,又可用治妊娠胎漏下血。8.归脾汤

【方歌】四君骑龙远乡归,带来姜枣一大堆。(四君即参术苓草、黄芪、龙眼肉、远志、木香、当归、生姜、酸枣仁、大枣12味药)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1.心脾气血两虚证。2.脾不统血证。

【配伍特点】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二是气血并补,但重在补气。三是补气养血药中佐以木香理气醒脾,补而不滞。9.当归补血汤

【组成】黄芪一两(30g)当归二钱(6g)(比例5:1)

【功用】补气生血。

【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

本方证为劳倦内伤,血虚气弱,阳气浮越所致。注意脉象为“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此为血虚气弱,阳气浮越之象,是血虚发热的辩证关键。

方中重用黄芪(黄芪:当归=5:1),其义有二:一为补气而专固肌表,即“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之理;二为大补脾肺之气,以资化源,使气旺血生。10.内补黄芪汤

【功用】补益气血,养阴生肌 【主治】痈疽善后,气血皆虚。11.炙甘草汤(复脉汤)

【方歌】阿妈卖草地,贵大人生(气)。(阿胶、麻仁、麦冬、炙甘草、生地、桂枝、大枣、人参、生姜9味药)

【功用】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主治】1.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2.虚劳肺痿。

方中重用生地黄为君,滋阴养血。以清酒辛热,可温通血脉,以行药力。

桂枝功用通阳复脉。12.六味地黄丸(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八钱(24g)山萸肉 干山药各四钱(各12g)泽泻 牡丹皮 茯苓各三钱(各9g)

【方歌】地八山山四,丹苓泽泻三 【功用】滋补肝肾。【主治】肝肾阴虚证。

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臣以山茱萸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取“肝肾同源”之意;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肾。三药配合,是为“三补”。佐以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能减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萸肉之温涩。三药称为“三泻”。六味合用,三补三泻而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而以补肾阴为主。

加知母、黄柏即知柏地黄丸,适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遗精盗汗之证。

加五味子即都气丸,适用于肾虚喘逆。

加麦冬、五味子即麦味地黄丸,适用于肺肾阴虚之喘嗽。

加枸杞子、菊花即杞菊地黄丸,适用于肝肾阴虚、两目昏花、视物模糊之证。13.一贯煎

【方歌】麦地练狗当杀。(麦冬、生地、川楝子、枸杞、当归身、北沙参6味药)【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

方中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补益肝肾为君,内寓滋水涵木之意。

佐以少量川楝子,疏肝泄热,理气止痛,复其条达之性。14.肾气丸

【组成】干地黄八两(240g)薯蓣(即山药)山茱萸各四两(各120g)泽泻 茯苓牡丹皮各三两(各90g)桂枝 附子各一两(各30g)

【功用】补肾助阳。【主治】肾阳不足证。

本方组成为六味地黄丸+桂枝、附子。

方中补阳之品药少量轻而滋阴之品药多量重,意在微微生火,鼓舞肾气,即取“少火生气”之义。

桂枝易为官桂,加车前子、川牛膝即《济生方》肾气丸)。

15.地黄饮子(地黄饮)

【功用】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主治】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石菖蒲与远志,茯苓合用,是开窍化痰,交通心肾的常用组合。16.泰山磐石散

【功用】益气健脾,养血安胎

【主治】气血虚弱所致的堕胎,滑胎。17.补肺阿胶汤

【功用】养阴补肺,镇咳止血 【主治】肺虚热盛

18.大补阴丸(大补丸)【组成】黄母猪(拱)地板:熟地黄、龟板、黄柏、知母

【功用】滋阴降火 【主治】阴虚火旺证。

方中重用熟地、龟板滋阴潜阳,壮水制火,即所谓培其本,共为君药。

臣以黄柏、知母苦寒降火,保存阴液,即所谓清其源。

用血肉甘润之品猪脊髓、蜂蜜为丸,填精益髓,既能助熟地、龟板以滋阴,又能制黄柏之苦燥,俱为佐使。诸药合用,成为滋阴降火治法的代表方。19.虎潜丸

【功用】滋阴降火,强壮筋骨

【主治】肝肾不足,阴虚内热。足痿。20.左归丸

【功用】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主治证候】真阴不足证。【配伍特点】左归丸是张介宾由六味地黄丸化裁而成,去“三泻”,加入枸杞、龟板胶、牛膝加强滋补肾阴之力;又加入鹿角胶,菟丝子温润之品补阳益阴,阴中求阳。本方“纯补无泻,阳中求阴”是配伍特点。21.右归丸

【功用】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主治证候】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

【配伍特点】一是补阳药和补阴药相配合,体现了“阴中求阳”;二是本方纯补无泻,集温补药和滋补药于一方,则益火源之功尤著。

本方由肾气丸减去“三泻”,加鹿角胶,菟丝子,杜仲,枸杞子,当归而成,增强补阳作用,不用泻法,保全补益之力,使药效专于温补。

九、安神剂

1.朱砂安神丸

【组成】朱砂 黄连 炙甘草 生地黄 当归 【功用】镇心安神,泻火养阴 【主治】心火偏亢,阴血不足。2.酸枣仁汤

【组成】酸枣仁 甘草 知母 茯苓 川芎 【功用】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主治】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虚烦失眠

配伍茯苓的作用为宁心安神。3.天王补心丹

【组成】三参,二冬,二仁,远茯味砂桔地归(三参:人参,玄参,丹参;二冬:麦门冬,天门冬;二仁:柏子仁,酸枣仁;远志,茯苓,五味子,桔梗,生地黄,当归,朱砂为衣)

【功用】滋阴清热,养血安神 【主治】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心悸怔忡,虚烦失眠;或梦遗,口舌生疮,大便干结。

配伍茯苓、远志养心安神;人参补气以生血,并能安神益智;丹参清心活血,合补血药补而不滞;桔梗为舟楫,载药上行以使药力缓留于上部心经。4.珍珠母丸

【功用】滋阴养血,镇心安神 【主治】阴血不足,肝阳偏亢。5.磁朱丸

【功用】重镇安神,益阴明目

【主治】水火不济;心悸失眠,耳鸣耳聋;亦治癫痫。

神曲在本方具有健脾助运之功,以防石药害胃。6.甘麦大枣汤

【功用】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亦补肺气 【主治】脏燥。精神恍惚,常悲伤欲哭,甚则言行失常,呵欠频作。

【配伍原则】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十、开窍剂

1.安宫牛黄丸

【功用】清热解毒,开窍醒神 【主治】邪热内陷心包证。亦治疗中风昏迷,小儿惊厥属邪热内闭者。2.紫雪

【功用】清热开窍,息风止痉

【主治】温热病,热闭心包及热盛动风证;以及小儿热盛惊厥。3.至宝丹

【功用】化浊开窍,清热解毒 【主治】痰热内闭心包证。4.紫金锭(玉枢丹)

【功用】化痰开窍,辟秽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感受秽恶痰浊之邪。外敷治疗疔疮疖肿。5.苏合香丸

【功用】芳香开窍,行气止痛 【主治】寒闭证。亦治心腹卒痛,甚则昏厥,属寒凝气滞者。

温开剂的代表方

十一、固涩剂

1.牡蛎散 【组成】骑马卖牡蛎(黄芪,麻黄根,小麦,牡蛎)

【功用】敛阴止汗,益气固表

【主治】体虚自汗、盗汗证。常自汗出,夜卧更甚,短气倦怠,脉细弱。2.九仙散

【功用】敛肺止咳,益气养阴 【主治】久咳肺虚证。3.真人养脏汤 【组成】穆桂英当草寇要人,可诛。(木香,肉桂,罂粟壳,当归,炙甘草,肉豆蔻,白芍,人参,诃子,白术)【功用】涩肠固脱,温补脾肾 【主治】久泻久痢,脾肾虚寒证。

重用罂粟壳涩肠止泻为君

诃子苦酸温涩,功专涩肠止泻。

4.四神丸

【组成】将枣子肉喂鱼。(生姜,大枣,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功用】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主治】脾肾阳虚之肾泄证,五更泄泻。【方义】补骨脂补命门之火以温养脾土;吴茱萸温脾暖胃以散阴寒;五味子酸温,固肾涩肠;用法中姜枣同煮,枣肉为丸,意在温补脾胃,鼓舞运化。5.桑螵蛸散 【组成】神龙远飘,仆人归家(茯神 龙骨 远志 桑螵蛸 菖蒲 人参 当归 龟甲)【功用】调补心肾,涩精止遗 【主治】心肾两虚证。(治疗心肾不交证)6.固冲汤

【功用】固冲摄血,益气健脾 【主治】脾肾亏虚,冲脉不固证。【配伍特点】一是众多敛涩药固涩滑脱为主,配伍补气药以助固摄为辅,意在急则治标;二是用大量收涩止血药配伍小量化瘀止血之品,使血止而不留瘀。7.金锁固精丸

【功用】涩精补肾

【主治】肾虚不固之遗精。8.缩泉丸

【组成】乌药 益智仁 山药 【功用】温肾祛寒,缩尿止遗 【主治】膀胱虚寒证。9.固经丸 【组成】秦白少妇归村(黄芩 黄柏 白芍 香附 龟板 椿树根皮)

【功用】滋阴清热,固经止血 【主治】阴虚血热之崩漏

十二、理气剂

1.半夏厚朴汤

【组成】梅核气生下后舒服(生姜 半夏 厚朴 苏叶 茯苓)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呕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本方是治疗梅核气的代表方剂 2.瓜蒌薤白白酒汤

【组成】瓜蒌实 薤白 白酒 【功用】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主治】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轻证。3.枳实薤白桂枝汤

【组成】枳实 厚朴 薤白 桂枝 瓜蒌 【功用】通阳散结,祛痰下气

【主治】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气从胁下冲逆,上攻心胸。

枳实下气破结,消痞除满。厚朴燥湿化痰,下气除满。桂枝通阳散寒,降逆平冲。4.天台乌药散 【组成】天台乌药 木香 小茴香 高良姜 槟榔 川楝子 巴豆 青皮

【功用】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主治】肝经寒凝气滞证。寒疝小腹坠痛。本方为治寒滞肝脉所致疝痛之常用方 5.暖肝煎 【组成】小狗无肉,铃铛响(小茴香 枸杞 乌药 肉桂 茯苓 当归 沉香)生姜 【功用】温补肝肾,行气止痛 【主治】肝肾不足,寒滞肝脉证。

本方温补肝肾治本,行气逐寒治标,标本同治;为治疗肝肾不足,寒凝气滞之睾丸、疝气或少腹疼痛的常用方。6.枳实消痞丸 【组成】干姜 炙甘草 麦芽曲 白茯苓 白术 半夏曲 人参 厚朴 枳实 黄连 【功用】消痞除满,健脾和胃 【主治】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

全方用药有补有消,有寒有热,体现了消补兼施,辛开苦降的配伍特点。7.苏子降气汤

【组成】苏大官盛夏前后归(国)。(苏子,苏叶,大枣,肉桂,生姜,半夏,前胡,厚朴,当归,甘草)

【功用】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上实下虚喘咳证。胸膈满闷,痰多稀白

肉桂温补下元,纳气平喘,以治下虚;既咳逆上气,又养血补肝润燥,同肉桂以增温补下虚之效。8.定喘汤

【组成】夏天的杏仁黄又黄,冬天的草苏白又白。(夏天:半夏;杏仁;黄又黄:麻黄,黄芩;冬天:款冬花;草苏:甘草,紫苏子;

白又白:白果,桑白皮)

【功用】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主治】风寒束表,痰热内蕴证。外寒内有痰热,哮喘咳嗽,痰多色黄,微恶风寒。方中麻黄宣肺散邪以平喘,白果敛肺定喘而祛痰,共为君药,一散一收,即可加强平喘之功,又可防麻黄耗散肺气。9.旋覆代赭汤 【组成】戴花老人下大江(代赭石,旋覆花,甘草,人参,半夏,大枣,生姜)【功用】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胃虚痰阻气逆证。心下痞硬,嗳气频作或呕吐,呃逆,脉缓或滑。用量旋覆花:代赭石=3:1;

本方生姜用量独重,寓意有三:一是为和胃降逆以增止呕之效,二为宣散水气以助祛痰之功,三可制约代赭石的寒凉之性,使其镇降气逆而不伐胃。10.橘皮竹茹汤

【功用】降逆止呕,益气清热 【主治】胃虚有热之呃逆。11.越鞠丸

【组成】越鞠神父治凶猪(神曲 香附 栀子 川芎 苍术)

【功用】行气解郁

【主治】六郁证。胸膈满闷,脘腹胀痛,饮食不消。

治疗气血痰火湿食“六郁”的代表方。香附治气郁;川芎治血郁,又助香附行气解郁;栀子治火郁;苍术治湿郁;神曲治食郁;痰郁乃气滞湿聚而成,气行湿化则痰郁随之而解,故本方不专列治痰之品。12.金铃子散

【功用】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主治】肝郁化火证。胸腹胁肋诸痛,口苦,脉弦数。

13.厚朴温中汤 【组成】厚朴 陈皮 炙甘草 茯苓 草豆蔻仁 木香 干姜 生姜

【功用】行气除满,温中燥湿

【主治】脾胃寒湿气滞证。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四肢倦怠,脉沉弦。

本方干姜,生姜同用,以温脾暖胃,助草豆蔻散寒止痛。14橘核丸

【功用】行气止痛,软坚散结

【主治】寒湿疝气。睾丸肿胀偏坠。

十三、理血剂

1.桃核承气汤

【组成】大桃贵滞销。(大黄,桃仁,桂枝,炙甘草,芒硝)【功用】逐瘀泻热

【主治】下焦蓄血证。少腹急结,脉沉实或涩为辩证要点。

本方配伍桂枝通行血脉,服后有“微利”的特点。

2.血府逐瘀汤

【组成】川牛耕地,当家烧柴,只炒红桃。(川芎,牛膝,桔梗,生地,当归,赤芍,柴胡,枳壳,甘草,红花,桃仁)【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刺痛痛有定处,脉涩或弦紧为辩证要点。

本方为桃红四物汤加四逆散加桔梗、牛膝变化而来。3.复原活血汤

【组成】柴胡 瓜蒌根 当归 红花 甘草 穿山甲 酒大黄 桃仁

【功用】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主治】跌打损伤,淤血阻滞证。胁肋瘀肿痛不可忍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是升降同施,以调畅气血;二是活中寓养,则活血破瘀而不耗伤阴血。

柴胡在本方中疏肝行气,并可引药入肝经。瓜蒌根既能入血分助诸药而消瘀散结,又可清热润燥。4.温经汤

【组成】熊皮贵,无人要,冬将 夏,草当浇。(川芎 牡丹皮 桂枝 吴茱萸 人参 芍药 麦冬 生姜 半夏 甘草 当归 阿胶)【功用】温经散寒,祛瘀养血 【主治】冲任虚寒,淤血阻滞证。

方中吴茱萸散寒止痛,桂枝温通经脉;当归川芎养血调经,丹皮既能助诸药活血散瘀,又能清血分虚热。麦冬养阴清热,阿胶养血止血,滋阴润燥。生姜又温胃气助生化,且助吴茱萸、桂枝以温经散寒。

5.生化汤

【组成】穷鬼炒桃酱(川芎 全当归 炙甘草 桃仁 炮干姜)黄酒 童便各半 【功用】化瘀生新,温经止痛

【主治】血虚寒凝,瘀血阻滞证。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

本方用全当归为君意在补血活血,化瘀生新,行滞止痛;另用童便同煎者,乃取其益阴化瘀,引败血下行之意;炮姜入血散寒,温经止痛;黄酒温通血脉以助药力。6.补阳还五汤

【组成】当地穷人持红旗(当归尾 地龙 川芎 桃仁 赤芍 红花 生黄芪)【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

方中重用生黄芪四两,补益元气,意在气旺则血行,瘀去络通,为君;本方重用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使标本兼顾,且补气而不壅滞,活血又不伤正。7.小蓟饮子

【组成】小弟拾木竹杆当黄山藕。(小蓟,生地黄,滑石,木通,竹叶,炙甘草,当归,蒲黄,山栀子,藕节)

【功用】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主治】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8.槐花散

【组成】百岁之槐(槐花 柏叶 荆芥穗 枳壳)

【功用】清肠止血,疏风行气 【主治】风热湿毒,壅遏肠道,损伤血络证。肠风,脏毒下血。

本方配伍荆芥穗辛散疏风,微温不燥,炒用入血分而止血;枳壳行气宽肠。9.咳血方 【组成】只喝青海蜜瓜浆。(山栀子 诃子 青黛 海粉 蜂蜜 瓜蒌仁 姜汁)【功用】清肝宁肺,凉血止血 【主治】肝火犯肺之咳血证。

火热灼津成痰,痰不清则咳不止,咳不止则血难宁。10.黄土汤 【组成】夫子在黄土地浇(肥)勤锄草。(附子,灶心黄土,地黄,阿胶,黄芩,白术,甘草)

【功用】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主治】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咳痰带血,胸胁作痛,脉弦数。

本方诸药合用,共呈寒热并用,标本兼治,刚柔并济的配伍特点。吴瑭称本方为“甘苦合用,刚柔并济法”的代表方之一。11.七厘散

【组成】七厘血竭麝冰花,乳没朱砂加儿茶 【功用】活血散瘀,止痛止血

【主治】跌打损伤,筋断骨折之瘀血肿痛,或刀伤出血。并治一切无名肿毒,烧伤烫伤等。

12.失笑散

【组成】五灵脂 蒲黄

【功用】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主治】瘀血停滞证。心腹刺痛,或富人月经不调,少腹急痛等为辩证要点。13.桂枝茯苓丸 【组成】药贵服仁丹。(芍药 桂枝 茯苓 丹皮 桃仁)

【功用】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主治】瘀阻胞宫证。少腹有癥块,妊娠漏下不止;胎动不安,血色紫黑晦暗,腹痛拒按。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为寒温并用,则无伤血之弊。二为漏下之证,采用行血之法,为通因通用,使癥块得消,血行常道,则出血得止。

14.活络效灵丹

【组成】当归 丹参 乳香 没药 【功用】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主治】气血瘀滞。15.大黄蛰虫丸

【组成】大黄 黄芩 甘草 桃仁 杏仁 芍药 干地黄 干漆 虻虫 水蛭 蛴螬 蛰虫 白蜜 【功用】祛瘀生新 【主治】五劳虚极

本方为“缓中补虚”之方 16.十灰散

【组成】大鸡蛋黄和小鸡毛,总值

(一)百钱(大蓟 牡丹皮 大黄 荷叶 小蓟 茅根 棕榈皮 山栀 侧柏叶 茜根)【功用】凉血止血

【主治】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17.胶艾汤

【组成】四物汤加阿胶,艾草,甘草 【功用】补血止血,调经安胎 【主治】妇人冲任虚损。

十四、治风剂

1.大秦艽汤 【组成】四物汤(当归 生地黄 川芎 白芍)熟地黄 秦艽 甘草 细辛 羌活 独活 防风 黄芩 石膏 白芷 白术 白茯苓 【功用】疏风清热,养血活血 【主治】风邪初中经络。口眼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脉浮数或细弦

方中含有四物汤,生熟二地;清热凉血的组合是石膏、生地、黄芩。2.川芎茶调饮

【组成】生景穷,草房纸墙薄。(细辛,荆芥,川芎,甘草,防风,白芷,羌活,薄荷)【功用】疏风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目眩鼻塞,或恶风发热,脉浮。

方中川芎为治诸经头痛之要药,善于祛风活血而止头痛,长于治疗少阳,厥阴头痛;羌活善治太阳头痛,白芷长于治阳明经头痛,细辛善于治疗少阴经头痛。

服用时用茶清调下,即可清利头目,又能制诸风药之过于温燥与升散,使升中有降,3.羚角钩藤汤

【组成】主妇少背菊,领狗上草地。(淡竹茹,茯神木,生白芍,川贝母,滁菊花,羚角片,钩藤,霜桑叶,甘草,鲜生地)【功用】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主治】热盛动风证。高热烦躁,手足抽搐,脉弦数。

方中茯神木平肝宁心安神,为“清金平木”的体现。

本方为凉肝熄风法的代表方。4.镇肝熄风汤 【组成】练牛者因要东元,干母卖古龟。(川楝子,怀牛膝,生赭石,茵陈,生杭芍,天冬,玄参,甘草,生牡蛎,生麦芽,生龙骨,生龟板)

【功用】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主治】类中风。头晕目眩,脑部热痛,面色如醉,脉弦长有力。

方中重用怀牛膝引血下行,补益肝肾;以茵陈,川楝子,麦芽清泄肝热,疏肝理气。5.大定风珠

【组成】五嫂卖母鸡,吵架骂干弟阿龟(五味子 生白芍 麦冬 生牡蛎 鸡子黄 炙甘草 鳖甲 麻仁 干地黄 阿胶 生龟板)【功用】滋阴熄风

【主治】阴虚风动证。神倦瘈疭,脉虚弱

本方由加减复脉汤(炙甘草 干地黄 生白芍 阿胶 麦冬 麻仁)加味变化而成。6.消风散

【组成】谨防馋牛通仓库,十亩 草地归胡妈。(荆芥、防风、蝉蜕、牛蒡子、木通、苍术、苦参、石膏、知母、甘草、生地、当归、胡麻)

【功用】疏风除湿,清热养血 【主治】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疹出色红,脉浮或遍身云片斑点,抓破渗津水。7.牵正散 【组成】残就复全(白僵蚕 热酒 白附子 全蝎)

【功用】祛风化痰,通络止痉。【主治】风中头面经络。口眼或面肌抽动。

8.小活络丹

【组成】乳没龙星川草乌(乳香 没药 地龙 天南星 川乌 草乌)

【功用】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主治】风寒湿痹。肢体筋脉挛痛,关节屈伸不利。

方中川乌,草乌同用,大辛大热,长于祛风除湿,温通经络,并有止痛作用。9.天麻钩藤饮

【组成】天麻 钩藤 生决明 山栀 黄芩 川牛膝 杜仲 益母草 桑寄生 夜交藤 朱茯神 【功用】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头痛,眩晕,失眠,脉弦。10.阿胶鸡子黄汤

【组成】阿胶 生白芍 石决明 钩藤 生地 炙甘草 生牡蛎 络石藤 茯神木 鸡子黄 【功用】滋阴养血,柔肝熄风

【主治】邪热久羁,灼烁阴血。

十五、治燥剂

1.杏苏散 【组成】苏杏姐将找“二陈”支钱(苏叶 杏仁桔梗 生姜 大枣 枳壳 前胡 二陈汤:半夏 橘皮、茯苓 甘草)

【功用】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主治】外感凉燥证。恶寒无汗,咳嗽痰稀,咽干,脉弦。

本方是清宣凉燥的代表方。2.清肺救燥汤 【组成】爸妈叫人炒桑杏卖石膏。(枇杷叶,胡麻仁,阿胶,人参,甘草,桑叶,杏仁,麦冬,石膏)

【功用】清燥润肺,养阴益气

【主治】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身热,干咳无汗,气逆而喘,脉虚大而数。

本方宣,清,润,降,四法并用,气阴双补,且宣散不耗气,清热不伤中,滋润不腻膈。

3.养阴清肺汤

【组成】生地 麦冬 生甘草 玄参 贝母 丹皮 薄荷 白芍

【功用】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主治】白喉之阴虚燥热证。

本方是治疗阴虚燥热证之白喉的主方;少佐薄荷意在辛凉散邪,清热利咽。4.麦门冬汤 【组成】干净人卖夏枣(甘草 粳米 人生 麦门冬 半夏 大枣)

【功用】清养肺胃,降逆下气

【主治】○

1虚热肺痿○2胃阴不足证 方中麦冬:半夏=7:1,少用半夏意在降逆下气,化痰涎;半夏得大剂麦冬则燥性减而降逆之用存,且能开胃行津以润肺,又能制约麦冬滋腻之性。

本方体现“培土生金”法。5.百合固金汤

【组成】熟地 生地 归身 白芍 甘草 桔梗 玄参 贝母 麦冬 百合

【功用】滋养肺肾,止咳化痰 【主治】肺肾阴亏,虚火上炎

本方生熟二地齐用,滋阴壮水,其中生地兼能凉血止血。百合,生地,熟地三药为金水并补的常用组合。6.桑杏汤

【组成】傻贝母只吃桑杏梨皮(沙参 贝母 栀皮 香豉 桑叶 杏仁 梨皮)【功用】清宣温燥,润肺止咳

【主治】外感温燥证。身热不甚,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右脉数大。

桑杏汤是治疗外感温燥的主方。7.增液汤

【组成】玄参 麦冬 细生地 【功用】增液润燥

【主治】阳明温病,津亏便秘证。

本方是治疗多种内伤阴虚液亏病证的基础方。8.玉液汤

【组成】葛天花岂知山鸡味(葛根 天花粉 生黄芪 知母 生山药 生鸡内金 五味子)【功用】益气生津,润燥止渴 【主治】消渴病。9.琼玉膏

【组成】人参 生地黄 白茯苓 白蜜 【功用】滋阴润肺,益气补脾。

【主治】肺阴亏损。虚劳干咳,气短乏力

十六、祛湿剂

1.平胃散

【组成】苍术 厚朴 陈皮 炙甘草 【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2.藿香正气散

【组成】江苏夏茯甘桔皮,只找厚猪皮箱。(生姜,紫苏,半夏曲,茯苓,甘草,桔梗,陈皮,白芷,大枣,厚朴,白术,大腹皮,藿香)

【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3.三仁汤

【组成】三人扑通滑竹下(三仁:杏仁 白蔻仁 生薏苡仁 厚朴 白通草 飞滑石 竹叶 半夏)

【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头疼恶寒,身重疼痛,午后身热。

本方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气,白蔻仁行气宽中,畅中焦之脾气,薏苡仁渗湿利水健脾,使湿热从下焦而去。

全方体现了宣上,畅中,渗下,三焦分消的配伍特点,三焦通畅,诸症自除。4.茵陈蒿汤

【组成】茵陈 栀子 大黄 【功用】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脉沉数或滑数有力。

本方重用茵陈为君,苦泻下降,善能清热利湿,为治疗黄疸之要药;臣以栀子清热降火,通利三焦,助茵陈引湿热从小便而去;佐以大黄邪热逐瘀,通利大便,导郁热从大便而下。5.连朴饮

【组成】廉颇下山斗芦昌(川连姜 厚朴 制半夏 焦山栀 香豉 芦根 石菖蒲)【功用】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湿热霍乱 6.八正散

【组成】石老通宿等车去黄山。(滑石,甘草,木通,萹蓄,灯心草,车前子,瞿麦,大黄,山栀子仁)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 7.五苓散

【组成】猪苓 泽泻 白术 茯苓 桂枝 【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

本方中泽泻为君药,利水渗湿;猪苓,茯苓增强利水渗湿之功效为臣;佐以白术,和茯苓健脾以运化水湿;佐以桂枝温阳化气以助利水,解表散寒以驱表邪。服后当饮暖水,以助发汗,使表邪从汗出而解。8.猪苓汤

【组成】猪苓腹泻滑一跤(猪苓 茯苓 泽泻 滑石 阿胶)

【功用】利水,养阴,清热

【主治】水热互结。小便不利,口渴身热 9.防己黄芪汤

【组成】防己 黄芪 甘草 白术 【功用】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主治】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证。本方中黄芪益气固表,兼可利水。白术补气健脾祛湿。10.真武汤

【组成】珠江少妇灵(白术 生姜 芍药 附子 茯苓)

【功用】温阳利水 【主治】阳虚水泛证。畏寒肢厥,小便不利,肢体沉重或浮肿,脉沉。

方中白芍为佐药,其义有四:一者利小便以行水;二者柔肝缓急以止腹痛;三者敛阴舒筋以解筋肉眶动,;四可防止附子燥热伤阴,以利久服缓治。11.苓桂术甘汤

【组成】茯苓 桂枝 白术 甘草 【功用】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

方中用桂枝温阳化气,平冲降逆。12.实脾散 【组成】令父煮老姜干姜,瓜果扑鼻香。(茯苓,附子,白术,甘草,生姜,干姜,木瓜,草果,厚朴,大腹皮,木香)【功用】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

方中配伍木瓜除湿醒脾和中 13.甘露消毒丹

【组成】秦香莲飞石射陈,石菖

蒲搏斗被捅。(淡黄芩 藿香 连翘 飞滑石射干 绵茵陈 石菖蒲 薄荷 白豆蔻 川贝母 木通)

【功用】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14.五皮散

【组成】(五批)扶桑奖陈郎。(五种皮:茯苓皮 桑白皮 生姜皮 陈橘皮 大腹皮)【功用】利水消肿,理气健脾

【主治】脾虚湿盛,气滞水泛之皮水证。15.萆解分清饮

【组成】川萆解 益智 石菖蒲 乌药 【功用】温肾利湿,分清化浊 【主治】下焦虚寒之膏淋,白浊。

方中石菖蒲辛香苦温,化湿浊以助萆薢之力,兼可以祛膀胱虚热。16.羌活胜湿汤

【功用】祛风,胜湿,止痛 【主治】风湿在表之痹证。17.独活寄生汤

【组成】秦人地穷要牛耕,种灵芝草,当心防毒寄生。(秦艽 人参 干地黄 川芎 芍药 牛膝 杜仲 茯苓 肉桂心 当归 细辛 防风 独活 桑寄生)

【功用】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

十七、祛痰剂

1.二陈汤 【组成】二陈夏令干红生妹。(半夏,茯苓,甘草,橘红,生姜,乌梅)【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

本方煎加生姜,既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协助半夏化痰降逆,和胃止呕;复用少量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橘红相伍,散中兼收,防其燥散伤正。2.温胆汤

【组成】二陈汤去乌梅加大枣 竹茹 枳实 【功用】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主治】胆郁痰扰证。心烦不寐,眩悸呕恶,脉弦滑。

3.贝母瓜蒂散

【组成】红花楼桔梗被俘(橘红 花粉 瓜蒌 桔梗 贝母 茯苓)

【功用】润肺清热,理气化痰 【主治】燥痰咳嗽。

本方配伍天花粉能清降肺热,生津润燥。4.清气化痰丸

【组成】陈皮杏仁伴黄瓜实难服(陈皮 杏仁 半夏 酒黄苓 瓜蒌仁 枳实 胆南星 茯苓)

【功用】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主治】痰热咳嗽。咯痰黄稠,胸膈痞闷,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5.小陷胸汤

【组成】拌黄瓜(半夏 黄连 瓜蒌实)【功用】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主治】痰热互结之结胸证。胸脘痞闷,按之则痛,脉滑数。

本方黄连半夏配伍体现“辛开苦降”之法;全瓜蒌用时应先煮。6.半夏白术天麻汤

【组成】白天大早二陈来。(白术,天麻,大枣 加二陈汤去乌梅)

【功用】化痰熄风,健脾祛湿 【主治】风痰上扰证。

本方为治疗“风痰眩晕”之代表方。7.止嗽散

【组成】桔梗 荆芥 紫菀 百部 白前 甘草陈皮

【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主治】风邪犯肺证。8.三子养亲汤

【组成】紫苏子 白芥子 莱菔子 【功用】温肺化痰,降气消食 【主治】痰壅气逆食滞证。

方中白芥子长于豁痰,苏子长于降气,莱菔子长于消食。

十八、消食剂

1.保和丸

【组成】神父下山敲陈锣(神曲 茯苓 半夏 山楂 连翘 陈皮 莱菔子)【功用】消食和胃 【主治】食滞胃脘证。脘腹胀满,嗳腐厌食,苔厚腻,脉滑。

本方中连翘既能散结以助消化,又可清解食积所生之热。2.枳术丸

【组成】枳实 白术

【用法】同为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用白汤下。

【功用】健脾消痰

【主治】脾虚气滞,饮食停聚。

枳术丸中白术用量重于枳实一倍,枳术汤中枳实的用量倍于白术,且用汤剂。3.健脾丸

【组成】四君三仙要陈香莲杀寇。(四君:“人参 白茯苓 白术 甘草” 三仙:“山楂 神曲 麦芽” 山药 陈皮 木香 黄连 砂仁 肉豆蔻)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主治】脾虚食积证。脘腹痞闷,食少难消,大便溏薄,脉虚弱。

本方补气健脾药与消食行气药同用,为消补兼施之剂,补而不滞,消不伤正。4.木香槟榔丸

【组成】木香 槟榔 青皮 陈皮 莪术 枳壳 黄连 黄柏 大黄 香附子 牵牛 【功用】行气导滞,攻积泄热。【主治】积滞内停,湿润生热。

《医方集解》所载之木香槟榔丸更加三棱,并以芒硝水为丸,攻积导滞之力更强。5.枳实导滞丸

【组成】二神灵只宰黄猪(黄芩,黄连 神曲 茯苓 枳实 泽泻 大黄 白术)【功用】消导化积,清热利湿 【主治】湿热食积证。

本方用于湿热食滞之泄泻,下痢,亦属于“通因通用”之法。6.葛花解酲汤 【组成】葛花解酲泽二苓,砂寇青陈木香并,姜曲参术温健脾,分消寒化酒湿灵。【功用】分消酒湿,理气健脾 【主治】酒积伤脾证。眩晕呕吐,胸膈痞闷,小便不利,大便泄泻,脉滑。

本方发汗和利水并行,以分消酒湿;二是消食理气和补气健脾同用,以邪正兼顾。

十九、驱虫剂

1.乌梅丸

【组成】富贵西疆人属之白脸美(附子 当归 细辛 干姜 人参 蜀椒 桂枝 黄柏 黄连 乌梅)

【功用】温脏安蛔 【主治】脏寒蛔厥证。

本方配伍特点,一是酸苦辛并进,使“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二是寒热并用,邪正兼顾。2.肥儿丸

【组成】神曲 黄连 肉豆蔻 使君子 麦芽 槟榔 木香

【功用】杀虫消积,健脾清热 【主治】虫积腹痛,消化不良。

二十、痈疡剂

1.犀黄丸

【组成】犀黄 麝香 乳香 没药 黄米饭 【功用】解毒消痈,化痰散结 活血祛瘀 【主治】乳癌,横痃,瘰疬,痰核,流注,肺痈,小肠痈等证。2.透脓散 【组成】生黄芪 当归 穿山甲 皂角刺 川芎 【功用】托毒溃脓

【主治】痈疡肿痛,正虚不能托毒。3.小金丹 【组成】小金丹用麝草乌,灵脂胶香与乳没,木鳖地龙归黑炭,诸疮肿痛最宜服。【功用】化痰祛湿,祛瘀通络

【主治】寒湿痰瘀,阻滞凝结之阴证,阴疽等。

本方以温通消散为主。诸药相配,温通,活血,消壅,散结之力较强,可使寒散络通,痰消瘀化,聚肿自平。

第四篇:方剂学(本站推荐)

2012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方剂学

第一单元 总论

细目一:方剂与治法

要点:

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常用治法

细目二: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要点:

1.方剂的基本结构

2.方剂的变化形式

细目三:剂型

要点:

常用剂型及其特点

第二单元 解表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辛温解表

要点: 1.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九味羌活汤、香苏散、止嗽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辛凉解表

要点:

1.银翘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桑菊饮、柴葛解肌汤、升麻葛根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扶正解表

要点:

1.败毒散、参苏饮、加减葳蕤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三单元 泻下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寒下

要点:

1.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大陷胸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温下

要点:

1.温下剂的基本配伍规律

2.温脾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大黄附子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润下

要点:

麻子仁丸、济川煎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五:逐水

要点:医学全.在线www.xiexiebang.com 十枣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服用方法及其意义

细目六:攻补兼施

要点:

黄龙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四单元 和解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和解剂的适用范围

细目二:和解少阳 要点:

1.小柴胡汤、大柴胡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蒿芩清胆汤、达原饮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调和肝脾

要点:

1.四逆散、逍遥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痛泻要方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四:调和肠胃

要点:

半夏泻心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第五单元 清热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清热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清气分热

要点:

1.白虎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竹叶石膏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清营凉血 要点:

1.清营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犀角地黄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化裁运用

细目四:清热解毒

要点:

1.凉膈散、普济消毒饮、防风通圣散、仙方活命饮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黄连解毒汤、清瘟败毒饮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化裁运用

细目五:清脏腑热

要点:

1.龙胆泻肝汤、左金丸、清胃散、玉女煎、芍药汤、白头翁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葛根黄芩黄连汤的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导赤散、泻白散、苇茎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六:清虚热

要点:

青蒿鳖甲汤、清骨散、当归六黄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六单元 祛暑剂

要点: 1.祛暑剂的适应范围

2.清络饮、香薷散、六一散、新加香薷饮、桂苓甘露散、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七单元 温里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温里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温中祛寒

要点:

1.理中丸、小建中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吴茱萸汤、大建中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回阳救逆

要点:

1.四逆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回阳救急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温经散寒

要点:

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阳和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八单元 补益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补益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补气

要点:

1.四君子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完带汤、生脉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补血

要点:

1.四物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当归补血汤、归脾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四:气血双补

要点:

1.炙甘草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八珍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化裁运用

细目五:补阴

要点:

1.六味地黄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大补阴丸、一贯煎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左归丸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六:补阳

要点:

1.肾气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右归丸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七:阴阳双补

要点:医.学全.在.线www.xiexiebang.com 1.地黄饮子、龟鹿二仙胶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七宝美髯丹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九单元 固涩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固涩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固表止汗

要点:

牡蛎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敛肺止咳

要点: 九仙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涩肠固脱

要点:

真人养脏汤、四神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五:涩精止遗

要点:

1.桑螵蛸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金锁固精丸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六:固崩止带

要点:

1.固冲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2.易黄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单元 安神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安神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重镇安神

要点:

朱砂安神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滋养安神

要点:

1.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甘麦大枣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一单元 开窍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开窍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凉开

要点:

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温开

要点:

苏合香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十二单元 理气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理气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行气 要点:

1.越鞠丸、半夏厚朴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金铃子散、厚朴温中汤、天台乌药散、暖肝煎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降气

要点:

1.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覆代赭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小半夏汤、橘皮竹茹汤、丁香柿蒂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三单元 理血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理血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活血祛瘀

要点:

1.活血祛瘀剂的基本配伍规律

2.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补阳还五汤、温经汤、生化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失笑散、桂枝茯苓丸、鳖甲煎丸、七厘散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4.通窍活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止血 要点:

1.止血剂的基本配伍规律

2.咳血方、小蓟饮子、槐花散、黄土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十灰散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四单元 治风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治风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疏散外风

要点:

1.消风散、川芎茶调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大秦艽汤、牵正散、玉真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3.小活络丹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平熄内风

要点:

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大定风珠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十五单元 治燥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治燥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轻宣润燥

要点:

1.杏苏散、清燥救肺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桑杏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滋阴润燥

要点:

1.百合固金汤、麦门冬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养阴清肺汤、益胃汤、增液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六单元 祛湿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祛湿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燥湿和胃

要点:

平胃散、藿香正气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清热祛湿

要点: 1.茵陈蒿汤、三仁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八正散、甘露消毒丹、连朴饮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3.二妙散、当归拈痛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利水渗湿

要点:

1.五苓散、猪苓汤、防己黄芪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五皮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五:温化寒湿

要点:

1.真武汤、实脾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苓桂术甘汤的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萆薢分清饮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六:祛风胜湿

要点:

羌活胜湿汤、独活寄生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七单元 祛痰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祛痰剂的适用范围及基本配伍规律 细目二:燥湿化痰

要点:

1.二陈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温胆汤、茯苓丸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清热化痰

要点:医学全在线网站www.xiexiebang.com 1.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2.滚痰丸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润燥化痰

要点:

贝母瓜蒌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五:温化寒痰

要点:

苓甘五味姜辛汤、三子养亲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六:化痰熄风

要点:

1.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定痫丸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八单元消食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消食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消食化滞

要点:

1.保和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枳实导滞丸、木香槟榔丸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健脾消食

要点:

1.健脾丸、枳实消痞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葛花解酲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九单元驱虫剂

要点:

乌梅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二十单元涌吐剂

要点:

瓜蒂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五篇:中级考试,方剂学总结

走窜痛指痛处游走不定,或走窜攻痛。其中胸胁脘腹疼痛而走窜不定者,常称为窜痛,多因气滞所致;肢体关节疼痛而游走不定者,常称为游走痛,多见于风湿痹痛。

口淡指口中乏味,舌上味觉减退。多为脾胃虚寒证,由于脾虚不化水湿,寒湿内停,上泛于口所致。口涩指口有涩味如食生柿子的感觉。每多与舌燥同时出现。为燥热伤津,或脏腑阳热偏盛,气火上逆所致。

病人表情淡漠,神识痴呆,喃喃自语,哭笑无常,悲观失望,多属阴证。常见于癫病、痴呆等,多由忧思气结,津凝为痰,痰浊蒙蔽心神,或先天禀赋不足所致。

五色主病:赤色,主热证,亦可见于戴阳证;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黄色,主脾虚、湿证;青色,主寒证、痛证、气滞、血瘀、惊风;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问题是关于病人的面色,所以应分清善色和恶色。若状如鱼口,张口气直,但出不入则属于肺气将绝 上下口唇紧聚为.口撮

颈前结喉处有肿块突起,或大或小,或单侧或双侧,可随吞咽而上下移动者,称为“瘿瘤”。多因肝郁气结,脾虚痰凝所致,或因水土失调,痰气搏结所致。

喘是指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的症状,甚则鼻翼扇动,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哮指呼吸急促似喘,喉间有哮鸣音的症状。

滑脉的脉象特征是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往来之间有一种回旋前进的感觉。主痰饮、食滞、实热等病证。滑脉也是青壮年的常脉、妇人的孕脉。舌强硬而舌色红绛少津属,邪热炽盛

白苔主表证、寒证。黄苔主热证、里证。灰黑苔主里热和里寒的重症 阳邪亢盛、暑邪亢盛、阴液亏损、风热袭表都为热证,阳气亏损为寒证

由于感邪性质的差异,致病的病理因素不同,一级病邪侵袭、停留部位的差异,因而证候表现各不相同,所以很难以哪几个症状作为实证的代表。临床一般畏寒,得衣近火则减多属虚证,恶寒添衣加被不减属于实证。

病性辨证的内容有辨六淫证候、辨气血证候、辨津液证候、辨阴阳虚损证以及辨情志证候。卫气营血辨证不属于病性辨证的内容

心主血,肝藏血,所以血虚证主要指心血虚证和肝血虚证。

失眠最主要的是由于机体阴阳平衡失调,阴虚阳盛,阳不入阴,神不守舍所致。肺气上逆是指肺失宣肃,气机上逆所致的证候,肾不纳气病位在肾 肝气郁结不具有视物模糊的症状。视物模糊主要见于肝的阴血不足 胆郁痰扰是因痰热内扰心神,故见惊悸失眠。

望色十法的内容:浮,是面色浮显于皮肤之表,主表证;沉,是面色沉隐于皮肤之内,主里证。面色由浮转沉,是邪由表入里;由沉转浮,是邪自里达表。清,是面色清明,主阳证;浊,是面色浊暗,主阴证。面色由清转浊,使病从阳转阴;由浊转清,是病由阴转阳。微,是面色浅淡,主虚证;甚,是面色深浓,主实证。面色由微转甚,是病因虚致实;由甚转微,是病由实转虚。散,是面色疏散,主新病,或病邪将解;抟,是面色壅滞,主久病,或病邪渐聚。面色由抟转散,是病虽久而邪将解;由散转抟,是病虽近而邪渐聚。泽,是面色润泽,主精气未衰,病轻易治;夭,是面色枯槁,主精气已衰,病重难医。面色由泽转夭,是病趋重危;由夭转泽,是病情好转。

小儿食指按指节分为三关。根据络脉在食指三关出现的部位,以测定邪气的浅深,病情的轻重。指纹显于风关附近,是邪气入络,邪浅病轻,可见于外感初起;指纹达于气关,是邪气入经,邪深病重;指纹达于命关,是邪入脏腑,病情严重;若指纹直达指端,成为“透关射甲”,提示病情凶险,预后不良。

舌伸于口外,不即回缩者,称为吐舌;伸舌即回缩,称为弄舌。属于心脾有热。表里同病,虚实性质相同,但寒热性质相反的证候,如表实寒里实热证,即“寒包火”证。外界燥邪耗伤津液所见证候为燥淫证,属于外燥,体内津液亏虚必见干燥症状,为津液亏虚证,属于内燥。

舌红少苔是典型的心阴虚舌象,是虚热的征象。

舌红苔黄腻是痰火之象,舌红主实证,苔黄腻为痰热之象。

失眠最主要的是由于机体阴阳平衡失调,阴虚阳盛,阳不入阴,神不守舍所致 肝阳上亢证属于肝阳亢扰于上,肝肾阴亏于下的上实下虚证。

卫分证的主要辨证依据是发热,微恶风寒。除头身疼痛以及鼻塞可能为感受风寒外,咽喉肿痛,咳嗽,无汗或有汗,口微渴而咳嗽都不是主要辨证依据。

四逆散主治阳郁厥逆之手足不温,腹痛,泄利下重或肝脾不和之胁肋胀痛,脘腹疼痛等症。少腹急结乃是桃核承气汤证的主要临床表现

当归、生地、胡麻养血活血,滋阴润燥,使“血行风自灭”。二陈汤中加乌梅的用意是.收敛肺气

麻子仁丸主治脾约证的病机是,肠胃燥热 四逆汤和当归四逆汤均含有的药物是,甘草

大承气汤--大黄四两,厚朴八两,枳实五枚,芒硝三合;小承气汤--大黄四两,厚朴二两,枳实三枚。

消风散功用.疏风养血,清热祛湿 治疗外感凉燥,宜选用.杏苏散

三仁汤主治湿温初起或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湿重于热故口不渴。气虚之人外感风寒湿,宜选用:败毒散 治疗暑热气津两伤的方剂是:清暑益气汤

治疗温热、暑病、伤寒之后,余热未清的方剂是:竹叶石膏汤 羚角钩藤汤的主治病证是:肝热生风

?镇肝熄风汤的主治病证是: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含有半夏、麦冬、人参的方剂是:麦门冬汤 含有生地、麦冬、人参的方剂是:炙甘草汤

患者,泻痢日久,滑脱不禁,脐腹疼痛,食少神疲,舌淡苔白,脉迟细,宜选用:真人养脏汤

患者,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舌淡苔白腻,脉虚,宜选用:参苓白术散

患者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午后身热,胸闷不饥,宜选用的方剂是:三仁汤

:大秦艽汤

主治气血阴阳俱虚之肺痿的最佳方剂是:炙甘草汤 ?主治肺胃阴虚之肺痿的最佳方剂是:麦门冬汤

治疗肝寒犯胃,胃脘疼痛,呕吐涎沫的方剂是:吴茱萸汤 治疗肝火犯胃,吞酸嘈杂,呕吐口苦的方剂是:左金丸 肝旺脾虚的腹泻,宜选用:痛泻药方 脾虚夹湿的腹泻,宜选用:参苓白术散

患者下利清水,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宜选用的方剂是,大承气汤 患者腹痛便秘,脐下绞结,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宜选用的方剂是:温脾汤 用于治湿温时疫,湿热并重的最佳方剂是:甘露消毒丹 用于治疗湿温初起之湿重于热的最佳方剂是:三仁汤

心火亢盛,阴血不足的失眠多梦,惊悸怔忡。宜选用的方剂是:朱砂安神丸 ?阴亏血少,心火偏旺的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宜选用的方剂是:天王补心丹 ?大定风珠的主治证是:阴虚动风

天麻钩藤饮的主治证是:肝阳偏亢,肝风上扰 治疗外感温燥,津液受灼的最佳方剂是:桑杏汤

治疗温燥伤肺,气阴耗伤的最佳方剂是:清燥救肺汤

脘腹痞闷,大便溏薄,倦怠无力,舌苔腻微黄,脉虚弱,治疗宜选用:健脾丸

脘腹胀满,下痢泄泻,或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沉有力,治疗宜选用:枳实导致丸

泻白散证的发热特点是:皮肤蒸热

?青蒿鳖甲汤证的发热特点是:夜热早凉 清气化痰丸的主治证候是:热汤咳嗽 贝母瓜蒌散的主治证候是:燥热咳嗽

脾肾虚寒之久泻久利,宜选用的方剂是:真人养脏汤 脾肾阳虚之五更泄泻,宜选用的方剂是:四神丸 十灰散主治的病证是:血热妄行之血

治疗脾肾阳虚,气不化水,水湿泛滥的最佳方剂是:真武汤 治疗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气机阻滞的最佳方剂是:实脾散 紫雪长于:息风止痉

安宫牛黄丸长于:清热解毒

下载方剂学总结111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方剂学总结11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方剂学大题总结5篇

    1定喘汤,苏子降气汤,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麻黄汤都能治疗喘证,临床区别使用? 定喘汤:具宣肺降气,清热化痰之功,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所致的喘咳证,临床见喘咳气急,痰涎壅盛,恶寒发热,舌苔......

    方剂学小结

    解表剂共选正方16首,附方24首。根据功用不同,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三类。 1.辛温解表 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麻黄汤麻、桂并用,发汗散寒力强,又能宣肺平喘,为辛温......

    方剂学讲义

    厂房(地)租赁合同 出租方(以下称甲方): 承租方(以下称乙方):根据《合同法》及其它有关法律的规定,甲、乙双方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就甲方将其合法拥有的厂房(地)租赁给乙方使......

    《方剂学》试卷范文

    《方剂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请将正确选项的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A型题(2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

    方剂学学习体会

    方剂学学习体会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中医治法和方剂理论及其临床运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也是中医的精华部分......

    方剂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方剂:是中医在辨证审机,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完成防治疾病的药方......

    中医方剂学总结及速记歌诀

    方剂总结及速记歌诀 一、解表剂 辛温解表 表实:麻黄汤:干妈姓桂表虚:桂枝汤:要支走蒋干 外寒里饮:小青龙汤:小将为嘛甘心下跪外寒里有蕴热:九味羌活汤:秦皇尝百草,细心防枪剌穿胸。......

    方剂学功用主治总结3页

    1.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 2.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 3.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