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医方剂学总结及速记歌诀
方剂总结及速记歌诀
一、解表剂 辛温解表
表实:麻黄汤:干妈姓桂
表虚:桂枝汤:要支走蒋干
外寒里饮:小青龙汤:小将为嘛甘心下跪
外寒里有蕴热:九味羌活汤:秦皇尝百草,细心防枪剌穿胸。外寒气郁:香苏饮:陈香炒苏叶。
2、辛凉解表
温病初起平剂:银翘散: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温病初起轻剂:桑菊饮:荷花根,巧接桑杏果。外感风热,邪热蕴肺:麻杏石甘汤。
外感风寒,内有蕴热:柴葛解肌汤:钦差高举枪,白要姜枣草根。3扶正解表:
气虚感风寒湿:败毒散: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 气虚感寒,内有痰湿:申叔想陈杰,给钱夏苓割草。阳虚感风寒,暴喑:麻黄附子细辛汤。阴虚感风热:加减葳蕤汤:为何猪吃红草更白。
二、泻下剂
1、攻下剂
阳明腑实,热结旁流,里热实厥之癫、狂:大承气汤:黄硝朴实。肠痈初起,湿热壅滞:大黄牡丹汤:大硝丹东桃。水热互结之结胸:大陷胸汤:芒硝随军。
2、温下
阳虚寒积:(脾虚)温脾汤:附大人炒肝。寒积里实:(无虚)大黄附子汤
肠胃燥热,脾约便秘:麻子仁丸:麻子只要破黄杏。肾阳虚弱津液不足:济川煎:牛肉只归谢妈。
3、逐水
悬饮实水:十枣汤:枣戟芫遂。
4、攻补兼施
阳明腑实,气血不足:黄龙汤:(大承气)人皆当炒姜枣。
三、清热剂 清暑热
暑湿:六一散 阴暑:香薷散 暑伤肺经气分热证:清络饮。暑湿证:桂苓甘露饮。暑温夹湿:新加香薷饮。清气分热
气分热盛:白虎汤:石母炒米。
气津两伤:竹叶石膏汤:夏甘族人卖金糕。清营凉血:
热入营分:清营汤:西弟瞧黄花,卖丹参叶。热入血分:犀角地黄汤:西弟要母。清热解毒
三焦火盛:黄连解毒汤:三皇子
上中二焦邪热:凉膈散:黄小琴只瞧干荷叶
大头瘟:普济消毒饮:马和牛愿吃草根皮,秦莲姐巧玩麻将。阳证痈毒初起:仙方活命饮:贾母造房,没花金银,只要草皮归汝乡。
风热壅盛,表里俱实:防风通圣散:防穷,三皇子借书连根归,将要和滑石硝甘草。温病,气血两燔:清瘟败毒饮:西弟要母,二皇子借竹皮连炒石参。清脏腑热 心经火:导赤散:通住草地。
肝经实火湿热:龙胆泻肝汤:黄龙子推木车,当地卸柴草。肝炎犯胃:左金丸:吾皇(黄连6:1)肺痈,热壅痰淤互结:苇茎汤:苇冬已逃。肺热喘咳:泻白散:白耕草地。胃火牙痛:清胃散:连弟生母归 胃热阴虚:玉女煎:麦地拾母牛。邪热下痢:葛根芩连汤:
温热痢疾:芍药汤:秦香连当官,大吵要郎。热毒痢疾:白头翁汤:白头翁擒二黄。
6、清虚热温病后,邪伏阴分:青蒿鳖甲汤:贾母生丹青。
肝肾阴虚,虚火上扰:清骨散:亲家母弟擒草狐、银狐。阴虚火旺、盗汗:当归六黄汤
四、和解剂 和解少阳
伤寒少阳,热入血室:小柴胡汤:蒋干找人伴胡琴。少阳阳明合病:大柴胡汤:大琴只要半升枣胡。少阳湿热:蒿芩清胆汤:青竹碧玉凉,皮肤只半黄。温疫或疟疾邪伏膜原:达原饮:情朗甘知后果。调和肝脾 阳(热)郁厥逆,肝脾气郁:四逆散:只烧干柴。肝郁血虚,脾弱气郁:逍遥散:江湖河草,要归白苓。脾虚肝旺之痛泻(木克金):痛泻要方:陈租药房。
调和肠胃:寒热错杂之痞证:半夏泻心汤:姜二黄炒半升枣。
五、温里剂 温中祛寒
脾胃虚寒、阳虚失血、胸痹:理中丸:干厚猪皮。中焦虚寒、肝脾不和:小建中汤:大芍糖炒姜汁。肝肾虚寒、浊阴上逆:吴茱萸汤:将无人找。
中阳虚弱、阴寒内盛之脘腹剧痛:大建中汤:蜀江糖人。回阳救逆
心肾阳衰寒厥:四逆汤:父子炒姜 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回阳救逆汤 温经散寒
血虚寒厥:当归四逆汤:捅大桂柑,当要细心(倍大枣)阴疽:阳和汤:干妈借炭鹿肉熟。
营卫虚弱之血痹: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贵要炒姜枣。
六、固涩剂
固表止汗:体虚自汗、盗汗:牡蛎散:黄母卖麻。敛肺止咳:久咳肺虚:九仙散:武素梅借人款交桑母。涩肠止泻:脾肾阳虚之肾泄:四神丸:破豆姜枣喂猪。久泻久痢脾肾阳虚:真人养脏汤:甘肃猪扣肉香,当心要诃人。涩精止遗:肾虚不固:金锁固精丸:
心肾两虚、:桑螵蛸散:桑蒲远古,人鬼当神。
固崩止带:脾肾亏虚、冲脉不固:固冲汤:黄龙母要三叔种西贝鱼。肾虚、湿热带下:易黄汤
七、安神剂
重镇安神:心火亢,阴血亏:朱砂安神丸:黄朱归草地。滋养安神:肝血不足虚热内扰:酸枣仁汤:穷找灵芝草
阴亏血少,神志不安:天王补心丹:冬至,二仁弟皆当喂猪服三升麦。脏燥:甘麦大枣汤。
八、开窍剂
1凉开:邪热内陷心包:安宫牛黄丸 温热病、热闭心包,热盛动风:紫雪丹 痰热内闭心包:至宝丹
温开:寒闭:苏合香丸:十香杀猪刻犀皮。
九、理气剂
行气:六郁证:越鞠丸:神父听川芎神曲。梅核气:半夏厚朴汤:苏苓后半生。
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枳实薤白桂枝汤:谢蒌枝朴实。脾胃寒凝气滞:厚朴温中汤:服生炒肝皮厚香。肝经寒凝气滞:天台乌药散:高良回乡练兵,要斗青皮。肝肾不足,寒凝肝脉:暧肝煎:陈生归乡,要服狗肉。降气:上实下虚、喘咳:苏子降气汤:半钱牛肉归子厚。风寒外束、痰热内蕴:定喘汤:桑琴吃白果破香瓜,半块杏仁苏。胃虚痰阻气逆:旋复代赭汤:蒋干吓走带花人。痰饮呕吐:小半夏汤
胃气虚有热呃逆:橘皮竹茹汤:儒生大人(吃)橘柑。胃气虚、寒证:丁香柿蒂汤:湘江市人。
十、补益剂 补气
肺脾气虚:四君子汤:人服熟肝。
脾虚湿盛:参苓白术散:早晨,人已杀猪,皆服肉炒山药豆。脾虚气陷发热:补中益气汤:陈麻人骑胡术干当归。
温病暑热耗气伤阴,久咳伤肺,气阴两虚:生脉散。表虚自汗:玉屏风散
脾虚肝郁、湿浊带下:完带汤:苍山人借钱,胡要干猪皮。补血 营血虚滞:四物汤:要归穷地。血虚阳浮发热:当归补血汤(黄芪5:1)
心脾气血两虚、脾不统血:归脾汤:白将神骑远,草人早归龙眼乡。气血双补气血两虚:八珍汤
阴血、阳气虚,肺痿:炙甘草汤:卖大麻之人叫姜志弟。补阴、肝肾阴虚:六味地黄丸:朱丹弟服泻药。阴虚火旺:大补阴丸:黄母归来猪脊熟。肝肾阴虚、肝气郁滞:一贯煎:麦地楝狗当杀。真阴不足:左归丸:朱山子骑牛熟路归。补阳:肾阳不足:肾气丸:朱丹弟腹泻服贵药。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右归丸
阴阳双补: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地黄饮子:长治二弟拾干巴猪肉和姜枣卖桂林。真元虚损、精血不足:龟鹿二仙膏:人参归鹿狗。肝肾不足:七宝美髯丹:破屋归牛苓妻子。
十一、祛湿剂
清热祛湿:湿热黄疸:茵陈蒿汤:
湿热淋证:八正散:大木车滑巨扁,只能干瞪眼。湿温初起,湿重于热:三仁汤:三人爬竹杆,扑通滑下来。湿热霍乱:连朴饮:奴仆伴唱,不知廉耻。湿热相搏,外受风邪:当归拈痛汤。
温化水湿:脾肾阳虚水泛、水湿内停之阴水:实脾饮:父子白服干果破香瓜,吃成大腹皮。中阳不足之痰饮:苓桂术甘汤 阳虚水泛:真武汤:朱父将服药。
利水渗湿: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证:防已黄芪汤:姜大伯骑草房。水热互结:猪苓汤:谢玲玲滑跤。脾虚湿盛:五皮散:陈玲腹皮伤。
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五苓散:白摘两灵芝 祛风胜湿:
痹证日久肝肾两亏、气血不足:独活寄生汤:秦人地穷要牛耕,种灵芝草不寄生,当心防毒。风湿在表之痹证:羌活胜湿汤:草房墙高,曼琼独住。
十二、理血剂 活血化淤:下焦蓄血:桃核承气汤:大甘桃贵,忙硝。胸中血淤:血府逐淤汤:草地烧穷,壳梗当柴,花牛逃。跌打损伤,淤血阻滞:复元活血汤:胡军归山看桃花红草。中风之气虚血淤:补阳还五汤:花痴鬼穷骑龙逃。冲任虚寒淤血阻滞:生化汤:蒋干穷逃当归。淤血停滞:失笑散 淤阴胞宫:桂枝茯苓丸: 疟母癥瘕:鳖甲煎丸:
跌打损伤、筋断骨折之淤血:七厘散 头面淤血:通窍活血汤:桃花乡穷要葱枣。
膈下淤血:膈下逐淤汤:桃花乡穷,只要胡母炒乌脂归。少腹淤血寒凝:少腹逐淤汤:桃花乡穷,蒲志要回归官胡。血淤痹证:身痛逐淤汤:桃花乡穷,叫牛龙抢灵草归。活血止血:肝火犯肺之咳血:咳血方:海代咳瓜子。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小蓟饮子:小弟拾木竹杆当黄山藕。脾阳不足、脾不统血:黄土汤:黄土地干,傅琴白浇。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十灰散:黄宗茜之母用大小蓟叶盖茅侧。风热湿毒,壅遏肠道,损伤血络:槐花散:只借百花。十三治风剂
疏散外风:外感风邪头痛:川芎荼调散:景辛穷,纸墙草房薄。风疹、湿疹:消风散:石母归地炒麻,牛通叔借苦参防蝉。风邪初中经络:大秦艽汤:川胶归地信访归,甘服三白二活黄芩膏。风中头面经络:牵正散:
风寒湿邪滞留经络:小活络丹:汝弟要南二屋。风毒痰阻之破伤风:玉真散:白妈只枪南房。
平肝熄风:热盛动风:羚角钩藤汤:竹贝炒钩藤,要苓弟服桑菊。
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气血逆乱:镇肝熄风汤:练牛者因要升天,干母卖古龟。肝阳偏亢,肝风上扰:天麻钩藤饮:石山麻藤请杜牛母寄交茯神。阴虚风动:大定风珠:贾母卖草鸡,要归阿妈五弟。
十四、消导剂
消食化滞:食滞胃脘:保和丸:(不补)瞧山神服拌萝卜皮。湿热食滞:枳实导滞丸:(不伤正)大琴服泻只求黄白神。
积滞内停、湿蕴生热:木香槟榔丸:黄柏连想牛朗饿,陈青父割姜。健脾消食:脾虚食滞:健脾汤:黄山神要服肉炒熟陈麦,想杀人。(补)脾虚气滞寒热互结:枳实消痞丸:夏连夫人只卖猪肝不干。酒积伤脾:葛花解酲汤:
十五、治燥剂
轻宣润燥:外感凉燥:杏苏散:夏苓姓苏只找姜草菊借钱。外感温燥:桑杏汤:傻子离母想伤人。
温燥伤肺、气阴两伤:清燥救肺汤:阿妈妮拾干巴桑叶卖人。滋阴润燥:虚热肺痿、胃阴不足:麦门冬汤:夏大人卖草米。肺肾阴虚,虚火上扰:百合固金汤:二弟卖草药,百元皆归母。阳明温病,津亏便秘:增液汤:生地冬。
白喉元阴亏虚燥热:养阴清肺汤:荷弦母要单卖草地。胃阴损伤:益胃汤:五弟卖沙糖。
十六、治痰剂
1、燥湿化痰:湿痰:二陈汤:夏菊梅服生肝。胆郁痰扰:温胆汤:陈茹只服枣拌生肝。痰伏中脘:流注脉络:茯苓丸:消夏只服姜。
2清热化痰:痰热咳嗽:清气化痰丸:夏苓只服南瓜黄杏。痰热互结:小陷胸汤:拌黄瓜。实热老痰:滚痰丸:大秦诚实。
润燥化痰:燥痰咳嗽:贝母瓜蒌丸:花苓梅皆背蒌。温化寒痰:寒饮咳嗽:苓甘五味姜辛汤
治风化痰:风痰上扰:半夏白术天麻汤:夏天服红薯炒姜枣。风痰蕴热之痫证:定痫丸:夏天南伏神母请虎将干将石金志丹卖砂粒。
十七、驱虫剂
脏寒蛔厥:乌梅丸:富贵人新疆归,白莲交屋。
十八、涌吐剂
痰涎宿食壅滞胸脘:瓜蒂散:小香瓜。
十九、妇科方
清经散:柏母弟要服青皮。两地汤:二地要卖生胶。
清热调经汤:桃花乡穷,连弟要生母饿归。清热固经汤:黄子三弟教龟母炒藕炭。固本止崩汤:敌人归还姜叔。顺经汤:京母归地服沙药。止带方:二苓子要黄因牛子携母。苍附导痰丸:陈叔帮南子神父服生甘。归肾丸:二山种地归服兔狗。二仙汤:二仙母白天归。
温经汤:(良方)母牛炒贵鹅,人当要穷。举元煎:黄麻人炒叔。寿胎丸:土姣继续。胎元饮:二伯归地炒人肚皮。保元煎:二黄二弟要断药草。鲤鱼汤:二伯归将服鱼。
天仙藤散:江苏草皮白,二林想写乌藤瓜。毓麟丸:八珍穿鹿狗肚。固冲汤:黄龙母要三叔种西贝鱼。
二十、中内实践部分方剂
荆防败毒散:金传杰放灵芝抢钱财毒草。加味香薷饮:破连扁香花。双解汤:芩子连拾黄风和金桔。
清金导痰汤:桑母卖桔柑,黄母只服菊仁。沙参麦冬汤:冬玉卖豆沙花草。加味桔梗汤:曹白银母已跟菊婷。沙参清肺汤:黄太子生冬瓜草以及合欢根。射干麻黄汤:夏园射卫星将找黄花。桑白皮汤:桑母姓苏,只爱夏芩连。茜根散:黄茜伯炒地胶。泻心汤:大黄芩连。
无比山药丸:五只兔熟,朱泽山服牛肉肚急。安神定志丸:龙远人捕神灵。
桃仁红花煎:桃花乡穷,胡青生赤丹想归。左归饮:朱山服熟狗草。
人参养营汤:黄叔弟归,说贵人将找志甘喂服桔皮。黄连阿胶汤:芩连要鸡胶。柴胡疏肝散:陈香穷,只烧干柴。丹栀逍遥散:叔归要服柴草。
滋水清肝饮:牛母菜地归,腹泻要找芍子。化肝煎:陈贝子要写丹青。
藿香正气散:大腹子苏苓拌厚猪皮跟草香。胃苓汤:五苓散+平胃散。连理汤:理中丸+黄连茯苓。开噤散:黄生连服冬陈米和丹石。
正气天香散:不换金正气散(平胃散+藿香半夏)+贺昌证佩果。黄芪汤:陈麻人服参炒白蜜归。润肠丸;大枪归陶妈。茵陈术附汤:附子炒姜称白肉。犀角散:西子妈连姻。芎芷石膏汤:芎芷石膏高举枪。大补元煎:狗肚熟人当要炒鱼。越婢加术汤:干妈拾白姜枣。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黄杏拾连豆姜枣皮。疏凿饮子:陆芩擒大朗,小谢缴木枪。沉香散:韦冬顽皮要滑香草归。石苇散:韦冬卖滑车。膏淋汤:龙母要吃白地参。四妙散:牛已苍白 消渴方:蜂乳将生黄花藕。
解语丹:扶远权抢(劫),南妈想蒲草。四七汤:苏苓后半生早。
防风汤:黄大琴归,放心服葛艽肉炒姜。乌头汤:干妈要黄屋。
薏苡仁汤:麻贵二伙已放苍芷归屋炒姜。人参五味子汤:四君子汤+麦味服枣 参附龙牡救逆汤:参附龙母炒芍。连梅汤;连梅卖地胶。
第二篇:方剂学 歌诀 自己总结2016年
十八反: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萎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解读: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乌头反贝母、瓜萎、半夏、白蔹、白及;
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烘炙煨总相依.解读: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可建功。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发汗祛湿可建功。
小青龙治痰饮证,麻桂干姜芍草同,更有夏辛兼五味,温阳化饮此方宏。
三物香薷豆朴先,口渴心烦加黄连,或加苓草与木瓜,参芪橘术脾能健。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饮轻清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辛凉平剂用时多。
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擅长,主治风热喘咳证,辛凉宣泄效力彰。
节庵柴葛解肌汤,芩芍甘膏白芷羌,大枣生姜同桔梗,三阳合病用此方。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出不透,辛凉解肌透疹良。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供,薄荷少许姜三片,益气解表有奇功。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效力强,阳明腑实痞满坚,峻下热结此方良。
大黄附子细辛汤,温下药物合成方,冷积内结成实证,攻里通便可复康。
温脾附子与干姜,甘草人参及大黄,寒热并行兼朴泻,攻下冷积最相当。
麻子仁丸治便难,枳朴大黄杏芍餐,肠胃津少兼燥热,服后便秘自能安。
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与芫花,胁下悬饮大腹肿,三药为末枣汤下。
新加黄龙草硝黄,参归麦地玄海姜,滋阴养液补气血,正虚便秘此方良。
增液承气用地黄,玄参硝黄麦冬襄,热结阴亏肠燥结,滋阴通便效力强。
小柴胡汤和解方,半夏人参甘草藏,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寒热用之良。
蒿芩清胆竹茹先,碧玉陈苓夏枳煎,热重寒轻痰湿夹,少阳如疟呕能痊。
四逆散用柴胡芍,枳实甘草四味药,阳郁厥逆胸胁痛,气畅阳伸病自好。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与姜薄,疏肝解郁又调经,栀丹加入均堪着。
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四味宜,疏肝补脾痛止泻,肝脾不和是痛机。
半夏泻心用芩连,干姜草枣人参添,寒热互结心下痞,和胃降逆病自痊。
白虎汤中用石膏,知甘粳米四般熬,津伤口渴同烦热,气弱加参力更饶。
清营汤是鞠通方,邪热入心营血伤,犀角丹玄连地麦,银翘竹叶服之康。
犀角地黄芍药丹,血升胃热火邪干,斑黄阳毒皆堪治,热燔血分服之康。
黄连解毒柏栀芩,火盛三焦是病因,火热烦扰兼错语,吐衄发斑此方钦。
清瘟败毒地连芩,丹石栀甘竹叶侵,犀角玄翘知芍桔,清热解毒亦救阴。
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
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攻,心火上炎小肠火,引热同归小便中。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可排。
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肺中伏火失宣降,泻肺平喘此方奇。
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或加石膏清胃火,能治牙痛与牙宣。
玉女煎用熟地黄,清胃滋阴效力强,石膏知母麦冬膝,烦热齿衄牙痛良。
湿热痢用芍药汤,连芩归桂甘草香,大黄槟榔调气血,里急便脓自然康。
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与秦皮,若加阿胶同甘草,产后虚痢称良剂。
清暑益气汤生津,洋参连竹麦冬襄,西瓜知母甘粳斛,荷梗清轻却暑方。
青蒿鳖甲知地丹,余热未尽证可见,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阴虚火扰六黄汤,归柏芩连二地黄,倍用黄芪兼固表,滋阴清热止汗良。
理中丸中用干姜,参术炙草祛寒方,哎利腹痛阴寒盛,温运中焦健脾阳。
吴茱萸汤参枣姜,温中散寒力益彰,阳明寒哎少阴利,厥阴头痛亦堪尝。
小建中汤芍药多,桂枝甘草姜枣和,更加饴糖补中气,虚劳腹痛起沉疴。
四逆汤中附草姜,四肢厥冷急煎尝,脉微吐利阴寒盛,回阳救逆顿此方。
人参附子共成方,益气回阳效力彰,肢厥汗出脉欲绝,阳气暴脱急煎尝。
当归四逆桂通枣,细辛炙草与芍药,手足厥冷腰腿疼,温经散寒通脉好。
大柴胡汤用大黄,芩枳夏芍枣生姜,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力彰。
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甘桔芎归滑石膏,薄荷芩术力偏饶,解表清下和气血,痒疹疮毒此方好。
葛根黄芩黄连汤,甘草四味共煎尝,身热下利兼口渴,解肌清热此方良。
五积散治五般积,麻苍归芍芎芷桔,枳朴姜桂茯苓草,陈皮半夏功最奇。
参术苓草四君汤,益气健脾养胃方,陈皮半夏名六君,燥湿化痰更扶脾,木香砂仁加入煎,痰滞呕吐建奇功。
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桔梗上行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补中参草术归陈,芪得升柴用更神,劳倦内伤工犯擅,益气升阳诚可珍。
四物当归地芍芎,营血虚滞此方宗,补血活血并调经,临症之时在变通。
归脾汤用参术芪,归草茯神远志宜,枣仁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用。
四物四君八珍汤,气血双补是名方,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更强。
炙甘草汤参桂姜,麦麻胶枣生地黄,心动悸并脉结代,虚劳肺痿亦堪尝。
六味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苓丹皮,滋阴补肾功独擅,专治阴虚火有余。
大补阴丸知柏龟,熟地猪脊髓滋阴,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此方珍。
肾气丸治肾阳虚,熟地山药与山萸,苓泽丹皮合桂附,引火归元热下趋。
玉屏风散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功,表虚汗出易外感,益气固表又祛风。
九仙散用粟壳贝,阿胶冬花五味梅,桔梗桑白与人参,敛肺止咳益气阴。
真人养脏木香诃,当归肉蔻罂粟壳,术芍桂参甘草共,久痢服用可固脱。
四神故纸吴茱萸,肉蔻除油五味脂,大枣百枚姜八两,五更肾泻补阳虚。
桑螵蛸散龟龙骨,参归远志茯菖蒲,尿频遗尿与遗精,调补心肾精自固。
金锁固精芡莲须,龙牡莲粉与蒺藜,补肾涩精盐汤下,能止无梦夜滑遗。
固冲汤用白术芪,龙牡杭芍茜草萸,倍子海螵棕炭涩,固冲摄血崩漏医。
完带汤中二术陈,柴芍车前与人参,山药甘草荆芥穗,祛湿止带法可循。
朱砂安神有黄连,当归生地甘草全,惊悸失眠心烦乱,镇心安神服之安。
酸枣仁汤安神方,川芎知草茯苓襄,养血除烦清虚热,服后安然入梦乡。
心虚火扰补心丹,心悸遗忘入睡难,归地二冬酸柏远,三参柃桔朱味丸。
安宫牛黄开窍方,芩连栀郁珠麝襄,犀角金箔朱冰雄,心包热闭细参详。
苏合香丸麝息香,木丁沉附术荜襄,犀冰朱砂檀诃乳,寒实气闭急须尝。
越鞠丸治六郁侵,气血痰火湿食因,香附芎苍六曲栀,行气解郁追病根。
半夏厚朴苓姜苏,开郁降逆气自好,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聚皆能除。
瓜萎薤白白酒汤,通阳行气祛痰良,胸痛彻背喘息唾,胸痹心痛皆可尝。
苏子降气橘半归,前胡厚朴草肉桂,上盛下虚痰喘嗽,化痰平喘此方魁。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杏仁桑,苏子黄芩共甘草,肺寒膈热哮喘尝。
旋复代赭用人参,半夏姜草大枣随,噫气不除心下痞,降逆化痰并和胃。
桃核承气五般施,甘草硝黄并桂枝,热结膀胱小腹胀,下焦蓄血最相当。
血府逐瘀生地桃,红花甘桔赤芍熬,柴胡芎枳加牛膝,活血化瘀功效高。
复元活血祛瘀方,桃红当归酒煎尝,黄草柴胡花粉甲,瘀留肋下疏通良。
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君药,瘀阴经脉用桃红。
温经汤用桂萸芎,归芍丹皮姜夏冬,参草阿胶调气血,暖宫祛瘀在温通。
生化汤宜产后尝,芎归桃草炮干姜,消瘀活血功偏擅,止痛温经力可当。
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茜茅荷丹榈随,二蓟山栀大黄共,救急止血此方推。
小蓟饮子藕蒲黄,木通滑石生地黄,归草山栀淡竹叶,血淋热结常用方。
槐花之散治肠风,侧柏芥穗枳壳从,等分为末米汤下,清肠止血有厅功。
黄土汤有干地黄,芩草阿胶术附襄,温阳补脾止血用,吐衄崩中亦可尝。
保和丸用曲山楂,陈翘莱菔苓半夏,消食化滞和胃气,方中亦可加麦芽。
木香槟榔青陈皮,枳柏黄连莪术奇,大黄牵牛兼香附,热滞泻痢皆相宜。
健脾参术苓草陈,肉蔻山药合麦神,砂仁山楂香连配,脾虚食滞此方珍。
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鼻塞风攻上,偏正头痛悉能康。
消风散内用荆防,蝉蜕胡麻苦参苍,知膏归草蒡通地,风疹湿疹服之康。
牵正散内用全蝎,僵蚕白附等量列,每服三克热酒下,主治中风口眼斜。
小活络丹用胆星,二乌乳没并地龙,祛风除湿亦活络,风痰瘀血皆能平。
镇肝熄风芍天冬,玄参龟板赭茵供,龙牡麦芽甘膝楝,肝阳上亢有奇功。
羚角钩藤茯菊桑,贝草竹茹芍地黄,阳邪亢盛成痉厥,肝风内动急煎尝。
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甘苓姜枣选,轻宣温润治凉燥,服后微汗病自痊。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外感温燥伤肺阴,辛宣凉润此方医。
清燥救肺参草杷,桑杏膏胶麦胡麻,温燥伤肺气阴伤,清热润燥效可夸。
养阴清肺是良方,玄参甘芍冬地黄,薄荷贝母丹皮入,阴虚白喉急煎尝。
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甘桔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咳嗽痰血肺阴伤。
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术甘草四味齐,燥湿宽胸消胀满,调胃和中此方宜。
藿香正气腹皮苏,甘桔陈苓芷术朴,夏曲加入姜枣煎,外寒内湿均能除。
茵陈蒿汤用大黄,栀子加入共煎尝,身目黄如橘子色,清热利湿退黄良。
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通草滑竹存,清热利湿兼理气,湿温初起此方寻。
八正木通与车前,匾蓄瞿麦滑石研,栀子甘草同大黄,通淋泻火热淋痊。
五苓散是利水方,二苓泽泻白术裹,桂枝化气兼解表,尿利肿消体复康。
猪苓汤内二苓全,泽泻阿胶滑石添,小便不利兼口渴,滋阴利水此方选。
五皮散用五般皮,陈茯姜桑大腹齐,健脾利湿能消肿,水肿胀满此方宜。
苓桂术甘痰饮方,佞脾祛湿又温阳,饮邪为患胸胁胀,短气悸眩服之康。
实脾苓术与木瓜,甘草木香大腹加,草蔻姜附兼厚朴,虚寒阴水效堪夸。
温阳利水真武汤,茯苓术芍附生姜,小便不利水湿停,阳虚水肿用之良。
萆解分清石草蒲,乌药益智共煎煮,尿频白浊膏淋病,分清化浊病可除。
鸡鸣温散寒湿方,苏叶吴萸桔梗姜。瓜橘槟榔晨冷服,脚气浮肿效验良。
羌活胜湿有独芎,蔓甘藁本与防风,风湿在表头身痛,祛风除湿有殊功。
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襄,杜仲牛膝加参草,扶正祛邪治痹良。
蠲痹汤用姜黄芪,当归白芍防风随,羌活炙草治寒痹,和营祛风痹痛良。
二陈夏橘茯苓草,燥湿化痰此方好,主治咳嗽痰湿证,随证加减方不少。
苓甘五味姜辛汤,肺寒痰饮常用方,咳嗽痰多苔白滑,温肺化痰病自康。
清气化痰杏瓜蒌,胆星枳茯芩苓授,橘夏姜汁为丸服,主治肺热咳痰稠。
小陷胸汤连夏蒌,清热化痰宽胸优,痰热互结胸满痛,小结胸证此方求。
贝母瓜蒌治燥痰,陈桔茯苓花粉添,咽干咳嗽痰不爽,清热润肺化燥痰。
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百部陈皮荆,白前甘草共煎服,外感咳嗽此方功。
半夏白术天麻汤,陈皮苓草大枣姜,风痰眩晕或头痛,熄风化痰效果良。
乌梅丸中细辛桂,参附椒柏姜连归,蛔厥久痢皆可治,安蛔止痛此方珍。
瓜蒂散用赤豆研,豆豉煎汤送下安,涌吐逐邪力峻速,痰涎宿食均可蠲。
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草芍加,贝母花粉兼乳没,山甲皂刺酒煎加。
五味消毒解毒精,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癸子,煎加酒服治痈疔。
四妙勇安用当归,玄参银花甘草随,清热解毒兼活血,脱疽属阳此方魁。
阳和汤是阴汤方,鹿胶桂地芥麻姜,再配甘草同煎服,温补通滞悉能康。
苇茎汤出千金方,冬桃苡仁四药良,瘀热在肺成痈毒,甘寒清热急煎尝。
大黄牡丹泻热汤,桃仁瓜子烊化芒,肠痈初起疼拒按,散结消肿服之康。
方剂学速记
麻黄汤--干妈贵姓(炙甘草 麻黄 桂枝 杏仁)
桂枝汤--大勺炒姜汁(大枣 芍药 甘草 生姜 桂枝)九味羌活汤--皇帝尝百草,细心防穿胸枪。(黄芩 生地黄 苍术 白芷 甘草 细辛 防风 川芎 羌活)
小青龙汤--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药 干姜 五味子 麻黄 炙甘草 细辛 半夏 桂枝)止嗽散--陈庚借钱去百草园(陈皮 桔梗 荆芥 白前 ** 百部 甘草 紫箢)银翘散--金牛和银猪吃草根更俏。(荆芥子 牛蒡子 薄荷 银花 竹叶 豆豉 甘草 芦根 桔梗 连翘)
桑菊饮--荷叶杏花,草根更俏。(薄荷 桑叶 杏仁 菊花 甘草 芦根 桔梗 连翘)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组成与方名一样)
败毒散--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独活 人参 生姜 羌活 桔梗 川芎 茯苓 薄荷 枳壳 前胡 柴胡 甘草)
大承气汤--小黄识谱(芒硝 大黄 枳实 厚朴)
大黄牡丹汤--大人忙担冬瓜(大黄桃 仁 芒硝 牡丹皮 冬瓜子)
温脾汤--黄夫人当家炒姜忙(大黄 附子 人参 当归 ** 甘草 干姜 芒硝)麻子仁丸--朴实妈要黄杏蜜(厚朴 枳实 麻子仁 芍药 大黄 杏仁 蜂蜜)十枣汤--甘愿着急(甘遂 芫花 大枣 大戟)
小柴胡汤--生芹菜炒大虾仁(生姜 黄芩 柴胡 甘草 大枣 半夏 人参)
大柴胡汤--秦皇只要半壶枣酱(黄芩 大黄 枳实 芍药 半夏 柴胡 大枣 生姜)
蒿芩清胆汤--皇陵青竹,半壁植皮(黄芩 茯苓 青蒿 竹茹 半夏 碧玉散 枳壳 陈皮)四逆散--柴草制药(柴胡 甘草 枳实 芍药)
逍遥散--龄少才当干,逍遥逐江河(茯苓 白芍 柴胡 当归 甘草 ** 白术 烧生姜 薄荷)半夏泻心汤--秦莲婶炒枣拌姜(黄芩 黄连 人参 甘草 大枣 半夏 干姜)白虎汤--师母炒米(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
清营汤--瞧皇帝住西单卖银元(连翘 黄连 生地 竹叶 犀角 丹参 麦冬 银花 元参)黄连解毒汤--百子练琴(黄柏 栀子 黄连 黄芩)
凉膈散--住黄山大忙敲草核(竹叶 黄芩 山栀子 大黄 芒硝 连翘 甘草 薄荷)普济消毒饮--黄牛白马联合巧耕陈草根,胜元胡(黄芩 牛蒡子
仙方活命饮--贾母造房,没花金银,只要陈甘归乡(穿山甲 贝母 皂角刺 防风 没药 天花粉 金银花 白芷 赤芍药 陈皮 甘草 当归 乳香)导赤散--草地牧主(甘草 生地 木通 竹叶)
龙胆泻肝汤--皇帝通知龙龟卸柴草车(黄芩 生地 木通 栀子 龙胆草 当归 泽泻 柴胡 甘草 车前子)
左金丸--昨进黄鱼(“黄连与吴茱萸用量比为6:1”)苇茎汤--冬桃已萎(冬瓜子 桃仁 薏苡仁 苇茎)泻白散--赶白骨精(甘草 桑白皮 地骨皮 粳米)
清胃散--生母当皇帝(升麻 牡丹皮 当归 黄连 生地)玉女煎--师弟卖母牛(石膏 熟地 麦冬 知母 牛膝)
芍药汤--草官要秦香莲当大兵(甘草 官桂 芍药 黄芩 木香 黄连 当归 大黄 槟榔)白头翁汤--百翁练琴(黄柏 白头翁 黄连 秦皮)
青蒿鳖甲汤--庆贾母诞生(青蒿 鳖甲 知母 丹皮 生地)香薷散--猴想炒扁豆(厚朴 香薷 炒白扁豆)
新加香薷饮--香花逗俏猴(香薷 银花 扁豆花 连翘 厚朴)六一散--六一拾草(滑石与甘草用量比为6:1)
清暑益气汤--师母深夜卖黄瓜和糙米(石斛 知母 西洋参 竹叶 麦冬 黄连 西瓜脆衣 荷梗 甘草 粳米)
理中丸--草人赶猪(甘草 人参 干姜 白术)
小建中汤--姜姨要草枣汁(生姜 饴糖 芍药 甘草 大枣 桂枝)四逆汤--将干父子(干姜 甘草 附子)
四君子汤--夫人赶猪(茯苓 人参 甘草 白术)
参苓白术散--沙夫人一早要接编百草帘(砂仁 茯苓 人参 薏苡仁 大枣 山药 桔梗 扁豆 白术 干草 莲子肉)
补中益气汤--麻人赶猪,虎皮当旗(升麻 人参 甘草 白术 柴胡 陈皮 当归 黄芪)
完带汤--白人苍山批草药糊疖子(白术 人参 苍术 山药 陈皮 甘草 芍药 柴胡 黑芥穗 车前子)
四物汤--弟摆船归(熟地 白芍 川芎 当归)
归脾汤--大龙草原牧猪,奇人神算将归(大枣 龙眼肉 甘草 远志 木香 白术 黄芪 人参 茯神 酸枣仁 生姜 当归)
灸甘草汤--弟清早教草人卖芝麻酱(生地 清酒 大枣 阿胶 甘草 人参 麦冬 桂枝 麻仁 生姜)
六味地黄丸--渔夫单要熟蟹(山茱萸 茯苓 丹皮 山药 熟地 泽泻)四神丸--枣将骨肉喂鱼(大枣 生姜 补骨脂 肉豆蔻 五味子 吴茱萸)
固冲汤--探骑母龙背,潜航筑山海(棕榈炭 黄芪 煅牡蛎 煅龙骨 五倍子 茜草 白杭芍 白术 山萸肉 海螵蛸)
天王补心丹--田夫洁身早跪地,但愿卖猪五百只(天门冬 茯苓 桔梗 人参 酸枣仁 当归 生地 丹参 元参 麦门冬 朱砂 五味子 柏子仁 远志)半夏厚朴汤--夏侯将复苏(半夏 厚朴 生姜 茯苓 苏叶)
苏子降气汤--苏子叶找肉脯盛夏归草湖(苏子 苏叶 大枣 肉桂 厚朴 生姜 半夏 当归 甘草 前胡)
旋覆代赭汤--将干瞎找戴花人(生姜 甘草 半夏 大枣 代赭石 旋覆花 人参)桃核承气汤--盲干黄桃汁(芒硝 甘草 大黄 桃仁 桂枝)
补阳还五汤--当地凶人持红旗(当归 地龙 川芎 桃仁 赤勺 红花 黄芪)生化汤--将干逃归川(干姜 甘草 桃仁 当归 川芎)
黄土汤--嘱咐勤浇黄土草地(白术 附子 黄芩 阿胶 灶心黄土 甘草 干地黄)川芎茶调散--草熊戴新戒指,呛风喝茶(甘草 川芎 ** 细辛 荆芥 白芷 羌活 防风 薄荷 清茶)
牵正散--蚕服全蝎(白僵蚕 附子 全蝎)
消风散--谨防馋牛通仓库,十亩草地归胡妈(荆芥 防风 蝉蜕 牛蒡子 木通 苍术 苦参 石膏 知母 甘草 生地 当归 胡麻)
羚角钩藤汤--领狗上草地,主妇少背菊(羚羊角 钩藤 桑叶 甘草 生地 竹茹 茯神 白芍 川贝 菊花)
镇肝熄风汤--天涯少草龙牡恋,牛鬼折姻缘(天冬 麦芽 白芍 甘草 龙骨 牡蛎 川楝子 怀牛膝 龟板 生赭石 茵陈 元参)
杏苏散--苏杏姐将找陈夏领草支前(苏叶 杏仁 桔梗 生姜 大枣 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枳壳 前胡)
麦门冬汤--夏大人卖炒米(半夏 大枣 人参 麦冬 甘草 粳米)
百合固金汤--弟弟卖草药,百元皆归母(生地 熟地 麦冬 甘草 芍药 百合 元参 桔梗 当归 贝母)
平胃散--姜枣草皮厚猪不吃(生姜 大枣 甘草 陈皮 厚朴 苍术 **)
藿香正气散--陈姐服下腹皮草后想找江苏白蜘蛛(陈皮 桔梗 茯苓 半夏 大腹皮 甘草 厚朴 藿香 大枣 生姜 紫苏 白芷 白术)三仁汤--三人后半夜通话(“杏仁、白寇仁、薏苡仁” 厚朴 半夏 竹叶 白通草 滑石)五苓散--领贵妇择白猪(猪苓 桂枝 茯苓 泽泻 白术)真武汤--珠江富少林(白术 生姜 附子 芍药 茯苓)
二陈汤--陈夏领草莓酱(陈橘红 半夏 茯苓 炙甘草 乌梅 生姜)
温胆汤--珠江夏令早食柑橘(竹茹 生姜 半夏 茯苓 大枣 枳实 甘草 橘皮)
半夏白术天麻汤--夏伏天煮姜枣炒橘红(半夏 茯苓 天麻 白术 生姜 大枣 甘草 橘红)
第三篇:中医内科学总结及歌诀
一、感冒1.风寒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2.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3.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感冒四时风邪袭,咳嗽头疼流鼻涕,恶寒发热身不适,解达法由表实立,荆防银翘香薷饮,风寒风热暑湿岐,尚有气虚参苏施,加减葳蕤滋阴虚。
二、咳嗽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咳散,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5.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 清金化痰汤6.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咳为肺病气上逆,外感内伤两大纲,风寒三拗止嗽用,热菊燥杏俱有桑,二陈三子法中土,内伤痰热清金方,肝火泻白黛蛤合,肺亏沙参麦冬尝。
三、肺痈1.初期:清肺解表-银翘散2.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3.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4.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肺叶生疮成脓疡,风热痰火瘀毒伤,咯吐腥臭脓血痰,邪盛正实辨证纲。初期清解银翘良,成痈如金苇茎汤,溃脓加味桔梗施,恢复沙参桔梗匡。
四、哮证1.发作期
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2.缓解期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2)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3)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哮证发作痰鸣喘,宿根新邪肺不宣, 邪实正虚辨标本,寒哮寒痰射麻专, 定喘汤方主热哮,缓解固本最相关, 肺脾肾虚有主次,玉屏六君肾气丸.五、喘证1.实喘1)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2)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2.虚喘1)肺虚: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2)肾虚:补肾纳气,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喘分虚实肺肾关,张口抬肩鼻翼煽,风寒痰郁里热型,麻黄桑白麻石甘,痰浊二陈三子合,肺气郁闭五磨专,生脉补肺肺金虚,肾虚肾气参蛤散。
六、肺胀1)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补肺汤2)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3)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肺气胀满多老年,喘咳上气病缠绵,苏子三子六君子,痰浊壅肺应精选。越婢桑白适痰热,痰蒙涤痰安宫丸,平喘补肺金水虚,水泛真武五苓散。
七、肺痨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肺痨正虚瘵虫罹,性属传染慢虚疾,咳嗽咯血形羸弱,潮热盗汗特征具,月华丸治肺阴虚,百合秦艽火旺亟, 保真汤主气阴耗,阴阳补天大造需。
八、痰饮1)脾阳虚弱: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2)饮留胃肠: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已椒苈黄丸,苓桂术甘半夏斟,甘遂半夏或己椒2.悬饮1)邪犯胸肺: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2)饮停胸胁:逐水祛饮-十枣汤控涎丹3)络气不和: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4)阴虚内热:滋阴清热-沙参麦气汤、泻白散3)饮退正虚:温补脾肾、兼化水饮-金匮肾气丸,邪犯胸肺柴枳长,若停胸胁十枣良,络气不和香附使,阴虚内热沙麦尝.九、自汗、盗汗1)肺卫不固:益气固表-玉屏风散2)营卫不和:调和营卫-桂枝汤3)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4)邪热郁蒸:清肝泄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肺卫不固玉屏风,营卫不和桂枝主,阴虚火旺归六黄,邪热郁蒸龙胆处。
十、血证1.咳血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2)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3)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丸,咳血总由肺中来,燥热桑杏汤化裁,肝火泻白黛蛤合,阴虚百合固金筛。2.吐血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2)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3)气虚血溢:益气、健脾、摄血-归脾汤吐血由胃呕吐出,泻心十灰胃热著,肝火犯胃龙肝泻,气虚血溢归脾主。3.尿血1)下焦热盛: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小蓟饮子2)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3)脾不统血:补脾摄血-归脾汤4)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尿血实热小蓟饮,虚热知柏地黄斟,脾虚归脾汤堪用,肾虚山药功中肯。
十一、心悸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2)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3)心血瘀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心虚胆怯安神志,心血不足归脾施,阴虚火旺补心丹,阳虚不振用桂枝,苓桂术甘水凌心,桃仁红花瘀阻治,惊悸怔忡当细辨,斟酌病情分虚实。
十二、胸痹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2)痰浊壅塞:通阳泻浊、豁痰开结-瓜萎薤白半夏汤3)阴寒凝滞:辛温通阳、开痹散寒-瓜蒌薤白白酒汤4)心肾阴虚:滋阴益肾、养心安神-左归饮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6)阳气虚哀: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参附汤合右归饮,阴寒痰浊并血瘀,本属阴阳气血虚,标实宜通虚温补,血府逐瘀活法立,栝蒌半夏或白酒,痰壅寒凝证有异,左归生脉合养营,参附右归从本议。
十三、不寐1.实证1)肝郁化火:疏肝泻热、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2)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温胆汤2.虚证1)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养心安神-黄莲阿胶汤、朱砂安神丸2)心脾两虚:补养心脾、以生气血-归脾汤3)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不寐虚实道理深,肝郁化火龙胆斟,痰热内扰胃不和,温胆为法崇经云,心脾两虚归脾施,阴虚长沙妙绝伦,心胆气虚安神志,是疾尚虚医精神。
十四、厥证1.气厥1)实证:顺气开郁-五磨饮子2)虚证:补气回阳-四味回阳饮2.血厥1)实证:活血顺气-通瘀煎2)虚证:补养气血-独参汤3)痰厥:行气豁痰-导痰汤,厥证昏仆气逆乱,搐鼻参附针为先,醒辨气
血与痰食,虚实气厥不一般,虚证四味实五磨,血厥独参通瘀煎, 痰厥导痰汤为主,食厥神术保和丸。
十五、郁证1.实证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2)气郁化火:清肝泻火、解郁和胃-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3)气滞痰郁: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厦厚朴汤2.虚证1)心神惑乱:养心安神、甘润缓急-甘麦大枣汤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3)阴虚火旺:滋阴清热、补益肝肾-滋水清肝饮,情志不舒郁证生,六郁总由气郁成,肝气郁结郁化火,柴胡丹栀证不同,半夏厚朴主梅核,甘麦忧郁伤神灵, 心脾两虚归脾施,阴虚火旺滋水清。
十六、癫狂1)痰气郁结:理气解郁、化痰开窍-顺气导痰汤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安神-养心汤,癫证忧愁久致郁,气滞津聚伤心脾,痰气郁结顺气导,心脾两虚养心宜。3)痰火上扰:镇心涤痰、泻肝清火-生铁落饮4)火盛伤阴:滋阴降火、安神定志-二阴煎,狂证恼怒不得宣,化火挟痰神逆乱,肝胆胃经审病机,生铁落饮二阴煎。
十七、痫证1)风痰闭阻: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2)痰火内盛:清汗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3)心肾亏虚:补益心肾、健脾化痰-大补元煎、六君子汤,痫证形成多先天,惊恐脑伤气逆乱,昏仆抽风吐涎沫、声类畜叫总由痰。定痫丸主风痰阻,火盛涤痰并龙胆,大补元煎合六君,心肾亏虚滋是全。
十八、胃痛,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2)饮食停滞:消食导滞-保和丸3)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4)瘀血停滞:活血化瘀、和胃理气-失笑散合丹参饮5)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胃痛良附散寒凝,柴胡主疏气滞型,肝胃郁热化肝煎,保和丸消食积停,失笑丹参活瘀血,一贯芍甘阴虚更,黄芪建中温脾胃,通则不痛含义精。
十九、噎膈1)痰气交阻:开郁、化痰、润燥-启膈散2)津亏热结:滋养津液、泻热散结-五汁安中饮3)瘀血内阻:破结行瘀、滋阴养血-通幽汤,噎即噎塞隔为拒,酒食所伤忧思郁,标本虚实当首察,启膈润燥利痰气。五汁津亏得良剂,通幽瘀血最相宜,气虚阳微实难治,补气右归延生机。
二十、呕吐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芳香化浊-藿香正气散2)饮食停滞: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3)痰饮内阻: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4)肝气犯胃:疏肝和胃、降逆止呕-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5)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丸,胃失和降气上逆,虚实详辨定缓急,食伤外邪犯胃腑,保和丸施香正气。痰饮半夏合苓桂,疏肝夏朴左金一,理中脾胃虚寒型,麦门堪为胃阴虚。二
十一、呃逆1)胃中寒冷: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丁香散2)胃火上逆:清热和胃、降逆止呕-竹叶石膏汤3)气机郁滞:顺气降逆-五磨饮子4)脾胃阳虚:温补脾胃、和中降逆-理中汤5)胃阴不足:益气养阴、和胃止呃-益胃汤,胃气上逆呃呃呃,食乖正亏志不和,实证胃寒或火逆,丁香竹叶柿蒂多。若属气机郁滞型,五磨顺气勿蹉跎,更有阳虚理中施,阴虚益胃功效卓。二
十二、泄泻1)湿热内盛:清热利湿-葛根黄芩黄连汤2)食滞胃肠:消食导滞-保和丸3)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4)脾胃虚弱:健脾益胃-参苓白术散5)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泄泻便稀更衣烦,湿胜脾虚最关键,藿香正气除寒湿,湿热葛根汤芩连。痛泻要方肝乘脾,保和食滞肠胃间,参苓白术脾胃弱,四神泻在黎明前。二
十三、痢疾1)湿热痢:清热解毒、调气行血-芍药汤加银花2)疫毒痢:清热凉血解毒-白头翁汤3)寒湿痢:温化寒湿-胃苓汤4)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真人养脏汤5)休息痢: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连理汤,痢下赤白并腹痛,里急后重夏秋生,湿热疫毒内伤食,损伤脾胃肠澼成,疫毒清凉白头翁,湿热芍药定权衡,寒湿胃苓重温化,阴虚驻车养阴清,真人善治虚寒痢,连理休息痢收功。二
十四、腹痛1)寒邪内阻:温里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2)湿热壅滞:通腑泄热-大承气汤3)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4)气滞血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柴胡疏肝散、少腹逐瘀汤,腹痛脏腑气血分,寒热虚实审病因,寒则良附热承气,虚则温补建中饮,实痛疏肝气不运,日久少腹除瘀根,另有食积保和丸,通字义广法度深。二
十五、便秘1)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2)气秘:顺气导滞-六磨汤3)虚秘:气虚:益气润肠-黄芪汤血虚:养血润燥-润肠丸.便秘脾肾关系密,胃肠传导论病机,不通艰涩便时长,治分热冷与气虚。热结麻丸冷济川,气结六磨能解急,黄芪汤擅气不运,尊生润肠治血虚.二
十六、胁痛1)肝气郁结: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2)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3)肝阴不足:养阴柔肝-一贯煎,胁痛病源主肝胆,实多虚少气血辨,滞瘀湿热肝阴虚,以通为主虚滋肝。气郁当疏柴胡散,瘀血旋覆汤复元,肝胆湿热龙胆妙,养阴柔肝一贯煎.二
十七、黄疸1)热重于湿:清热利湿、佐以通腑-茵陈蒿汤2)湿重于热:利湿化浊、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3)阴黄:健脾和胄、温化寒湿-茵陈术附汤4)急黄:清热解毒、凉营开窍-犀角散加减.黄疸病由湿邪生,色分暗滞与鲜明,阳黄热重茵陈施,湿多甘露配五苓。急黄毒盛犀角解,阴黄术附寒湿凝,尚有木瘀郁血积,逍遥鳖甲随证定。二
十八、积聚1)肝气郁滞:疏肝解郁、行气消聚-逍遥散2)食滞痰阻:导滞通便、理气化痰-六磨汤3)气滞血阻:理气活血、通络消积-金铃子散合失笑散4)瘀血内结:祛瘀软坚、兼调脾胃-膈下逐瘀汤.腹内结块胀或痛,积聚病形各不同,聚证肝郁逍遥主,六磨食滞痰阻通。积初金铃失笑和,日久酌补膈下攻,正虚八珍化积施,重证切记图缓攻。二
十九、鼓胀1)气滞湿阻: 疏理肝气、行湿散满-柴胡疏肝散、胃苓汤2)寒湿困脾: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3)湿热蕴结: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茵陈蒿汤4)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化气行水-附子理中丸、五苓散.鼓胀气血水交凝,肝脾肾脏常俱病,气滞柴胡胃苓选,寒湿实脾温而行,湿热中满合茵陈,肝脾血瘀
需调营,六味膈下主阴虚,脾肾阳虚附五苓。三
十、头痛1)风寒头痛:疏风散寒-川芎茶调散2)风热头痛:疏风清热-芎芷石膏汤3)风湿头痛:祛风胜湿-羌活胜湿汤4)肝阳头痛: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5)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大补元煎6)血虚头痛:养血为主-加味四物汤7)痰浊头痛: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8)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活血汤.三
十一、眩晕1)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滋养肝肾-天麻钩藤饮2)气血亏虚:补养气血、健运脾胃-归脾汤3)肾精不足:阴虚:补肾滋阴-左归丸阳虚:补肾助阳-右归丸4)痰浊中阻:燥湿祛痰、健脾和胃-半夏天麻白术汤.诸风掉眩肝风荡,髓亏血乏痰火伤,晕眩呕恶汗自泄,急标缓本辨证昌,肝阳上亢天麻潜,气血亏虚归脾汤,痰浊中阻夏白术,肾亏左归右归方。三
十二、中风1.中经络1)络脉空虚、风邪入中:祛风、养血、通络-大秦艽汤2)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络脉空虚风邪袭,大秦艽汤祛风亟,肝肾阴虚风阳扰,镇肝息风滋潜需。2.中脏腑1)阳闭:清肝熄风、辛凉开窍-局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2)阴闭:豁痰熄风、辛温开窍-苏合香丸3.脱证:益气回阳、救阴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中脏闭脱必须分,突然昏到不知人,口噤手握二便频,脱则手撒汗如淋。阳闭羚羊角汤治,至宝安宫急灌进,阴闭涤痰苏合香,脱证参麦复阳阴。4.后遗症1)半身不遂:①气虚血滞、脉络瘀阻:补气活血、通经活络-补阳还五汤②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平肝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2)语言不利:①风痰阻络、舌强语謇:祛风除痰、宣窍通络-解语丹,②肾虚精亏、音暗失语、心悸:滋阴补肾利窍-地黄饮子3)口眼涡斜:祛风、除痰、通络-牵正散.中风后遗治颇难,针灸推拿并锻炼,偏瘫补阳还五施,镇肝息风病机转。语蹇肾亏地黄饮,风痰阻络解语丹,阳亢天麻须加味,口眼歪斜牵正散。三
十三、痉证1)邪壅经络:祛风散寒、和营燥湿-羌活胜湿汤2)热甚发痉:泄热存津、养阴增液-增液承气汤3)阴血亏虚:滋阴养血-四物汤合大定风珠4)刚痉:解肌发汗、益阴养津-葛根汤5)柔痉:疏风解表、和营养津-瓜蒌桂枝汤三
十四、疟疾1)正疟:祛邪截疟、和解表里-柴胡截疟饮2)温疟:清热解表、和解祛邪-白虎加桂枝汤三
十五、水肿1)风水泛滥: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2)湿毒浸淫: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3)水湿浸渍: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4)湿热壅盛:分利湿热-疏凿饮子5)脾阳虚衰:温运脾阳、以利水湿-实脾饮,水肿原因水湿起,越婢加术风水袭,五味消毒麻连豆,湿毒浸淫用之宜,胃苓五皮水湿证,湿热雍盛疏凿立,脾阳虚衰实脾饮,济生真武肾虚易.三
十六、淋证1)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2)血淋:实证: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虚证:滋阴清热、补虚止血-知柏地黄丸3)尿浊湿热内蕴:清热化湿-程氏萆解分清饮,淋证涩痛小便频,湿热蕴结膀胱肾,热淋通利八正散,石淋石韦增三金。气淋虚证补中气,实证利气取香沉。血淋小蓟导赤散,知柏地黄虚实分。膏淋汤治虚膏淋,实证萆薤分清饮。劳淋无比山药丸,六淋转化要详珍。三
十七、癃闭1)膀胱湿热:清热利湿、通利小便-八正散2)肺热壅盛:清肺热、利水道-清肺饮3)肝郁气滞:疏调气机、通利小便-沉香散4)尿路阻塞: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抵挡丸,癃闭似淋闭不通,上焦不外肺热壅,中清不升浊弗降,下属湿热肾不充。清肺补中上中施,八正济生下辨明,更有沉香疏肝气,尿阻代抵挡堪攻。三
十八、腰痛1)寒湿腰痛: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2)瘀血腰痛: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身痛逐瘀汤3)肾虚腰痛:偏阳虚:温补肾阳-右归丸偏阴虚:滋补肾阴-左归丸,腰痛悠悠酸无力,肾着沉沉不转移,若还湿热伴热感,痛如锥刺属血瘀。左右归丸肾虚主,甘姜苓术金匮立,四妙身痛逐瘀施,综合治疗勿劳欲。三
十九、消渴,1)上消: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2)中消: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3)下消:肾阴亏虚: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阴阳两虚:温阳滋肾固摄-金匮肾气丸消渴三多体羸常,病在水金燥土伤,食乖情志劳欲过,阴虚为本燥标彰。上消肺热消渴方,中消玉女胃火炀,下消地黄肾阴亏,两虚肾气鹿茸良。四
十、痹证1)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2)痛痹: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乌头汤3)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4)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桂枝汤,痹证风寒湿热乘,闭而为痛痹斯名,风盛走游防风取,寒则痛剧乌头通。重着麻木薏苡仁,红肿白虎加桂精,虚久独活寄生施,内舍五脏法道更, 肝肾亏虚守虎潜,针灸推拿佐功成。四
十一、痿证1)肺热津伤:清热润燥、养肺生津-清燥救肺汤2)湿热浸淫、气血不运:清热利湿、通利筋脉-加味二妙散3)脾胃亏虚、精微不运:补脾益气、健运升清-参苓白术散4)肝肾亏损、髓枯筋痿: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四
十二、内伤发热1)肝郁发热:疏肝解郁、清肝泻热-丹桅逍遥散2)瘀血发热: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3)血虚发热:益气养血-归脾汤4)阴虚发热:滋阴清热-清骨散5)气虚发热: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内伤发热病缠绵,气血精亏脏腑偏,情志饮食劳倦因,孟浪发散或苦寒,阴虚内热清骨散,补中归脾气血研,血府逐瘀神方妙,丹栀逍遥热郁肝。四
十三、虚劳五脏虚候立为目,气血阴阳大纲辨。虚劳病势多缠绵,内因外因先后天,1.气虚1)肺气虚-补肺汤2)脾气虚-加味四君子汤气虚主在肺脾脏,补肺加味四君良.2.血虚1)心血虚-养心汤2)肝血虚-四物汤血虚须辨心与肝,养心四物汤效验。3.阴虚1)肺阴虚-沙参麦门冬汤2)心阴虚-天王补心丹3)脾胃阴虚-益胃汤4)肝阴虚-补肝汤5)肾阴虚-左归丸,阴虚在肺沙麦擅,心亏天王补心丹,脾胃阴虚汤益胃,肝肾补肝左归丸。4.阳虚1)心阳虚-拯阳理劳汤2)脾阳虚-附子理中丸3)肾阳虚-右归丸阳虚里寒为征象,心用拯阳理劳汤,附子理中温脾土,右归丸方复肾阳。
第四篇:中药方剂速记歌诀
中药方剂速记歌诀
1.解表剂
1.麻黄汤--干妈贵姓(炙甘草 麻黄 桂枝 杏仁)2.桂枝汤--大勺炒姜汁(大枣 芍药 甘草 生姜 桂枝)3.九味羌活汤--皇帝尝百草,细心防穿胸枪.(黄芩 生地黄 苍术 白芷 甘草 细辛 防风 川芎 羌活)4.香苏散--扶苏批草(香附子 紫苏叶 陈皮 甘草)5.小青龙汤--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药 干姜 五味子 麻黄 炙甘草 细辛 半夏 桂枝)
6.止嗽散--陈庚借钱去百草园(陈皮 桔梗 荆芥 白前 ** 百部 甘草 紫箢)
7.银翘散--金牛和银猪吃草根更俏.(荆芥子 牛蒡子 薄荷 银花 竹叶 豆豉 甘草 芦根 桔梗 连翘)8.桑菊饮--荷叶杏花,草根更俏.(薄荷 桑叶 杏仁 菊花 甘草 芦根 桔梗 连翘)9.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组成与方名一样)
10.柴葛解肌汤--钦差抢劫时,只要姜枣草根.(黄芩 柴胡 羌活 桔梗 石膏 白芷 芍药 生姜 大枣 甘草 葛根)11.升麻葛根汤--麻哥要草(升麻 葛根 芍药 甘草)12.败毒散--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独活 人参 生姜 羌活 桔梗 川芎 茯苓 薄荷 枳壳 前胡 柴胡 甘草)
13.参苏饮--目前只办富姐申诉陈根打姜草(木香 前胡 枳壳 半夏 茯苓 桔梗 人参 紫苏叶 陈皮 葛根 大枣 生姜 甘草)
14.加减崴蕤汤--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玉竹 桔梗 东白薇 薄荷 大枣 炙甘草 淡豆豉 生葱白)
2.泻下剂
1.大承气汤--小黄识谱(芒硝 大黄 枳实 厚朴)
2.大黄牡丹汤--大人忙担冬瓜(大黄桃仁 芒硝 牡丹皮 冬瓜子)大陷胸汤--大陷胸汤谁大笑(甘遂 大黄 芒硝)
3.大黄附子汤--细心大夫(细辛大黄 附子)
4.温脾汤--黄夫人当家炒姜忙(大黄 附子 人参 当归 ** 甘草 干姜 芒硝)
5.麻子仁丸--朴实妈要黄杏蜜(厚朴 枳实 麻子仁 芍药 大黄 杏仁 蜂蜜)
6.济川煎--智者骑马,从容西归(枳壳 泽泻 ** 升麻 肉苁蓉 牛膝 当归)7.十枣汤--甘愿着急(甘遂 芫花 大枣 大戟)黄龙汤--肖大人识谱当炒姜枣根(芒硝 大黄 人参 枳实 厚朴 当归 甘草 生8.姜 大枣 桔梗)3.和解剂
1.小柴胡汤--生芹菜炒大虾仁(生姜 黄芩 柴胡 甘草 大枣 半夏 人参)2.大柴胡汤--秦皇只要半壶枣酱(黄芩 大黄 枳实 芍药 半夏 柴胡 大枣 生姜)
3.蒿芩清胆汤--皇陵青竹,半壁植皮(黄芩 茯苓 青蒿 竹茹 半夏 碧玉散 枳壳 陈皮)
4.达原饮--后母要冰炒黄果仁(厚朴 知母 芍药 槟榔 甘草 黄芩 草果仁)5.四逆散--柴草制药(柴胡 甘草 枳实 芍药)
6.逍遥散--龄少才当干,逍遥逐江河(茯苓 白芍 柴胡 当归 甘草 ** 白术 烧生姜 薄荷)
7.痛泻要方--猪皮少缝(白术 陈皮 白芍 防风)
8.半夏泻心汤--秦莲婶炒枣拌姜(黄芩 黄连 人参 甘草 大枣 半夏 干姜)4.清热剂
1.白虎汤--师母炒米(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
2.竹叶石膏汤--草人半夜卖米糕(甘草 人参 半夏 竹叶 麦冬 粳米 石膏)3.清营汤--瞧皇帝住西单卖银元(连翘 黄连 生地 竹叶 犀角 丹参 麦冬 银花 元参)
4.犀角地黄汤--单脚扫地(丹皮 犀角 芍药 生地)5.黄连解毒汤--百子练琴(黄柏 栀子 黄连 黄芩)
6.清瘟败毒饮--十母亲住西草原,接连巧生赤皮子(石膏 知母 黄芩 竹叶 犀角 甘草 元参 桔梗 川连 连翘 生地 赤芍 丹皮 栀子)
7.凉膈散--住黄山大忙敲草核(竹叶 黄芩 山栀子 大黄 芒硝 连翘 甘草 薄荷)
8.普济消毒饮--黄牛白马联合巧耕陈草根,胜元胡(黄芩 牛蒡子 白僵蚕 马勃 黄连 薄荷 连翘 桔梗 陈皮 甘草 板蓝根 生麻 元参 柴胡)
9.防风通圣散--黄妈石河值勤住草房,忙借船摆渡归金石桥(大黄 黄麻 滑石 薄荷 栀子 黄芩 白术 甘草 防风 芒硝 桔梗 川芎 白芍 ** 当归 荆芥 石膏 连翘)
10.仙方活命饮--贾母造房,没花金银,只要陈甘归乡(穿山甲 贝母 皂角刺 防风 没药 天花粉 金银花 白芷 赤芍药 陈皮 甘草 当归 乳香)11.导赤散--草地牧主(甘草 生地 木通 竹叶)
12.龙胆泻肝汤--皇帝通知龙龟卸柴草车(黄芩 生地 木通 栀子 龙胆草 当归 泽泻 柴胡 甘草 车前子)
13.左金丸--昨进黄鱼(“黄连与吴茱萸用量比为6:1”)14.苇茎汤--冬桃已萎(冬瓜子 桃仁 薏苡仁 苇茎)15.泻白散--赶白骨精(甘草 桑白皮 地骨皮 粳米)16.清胃散--生母当皇帝(升麻 牡丹皮 当归 黄连 生地)
17.玉女煎--师弟卖母牛(石膏 熟地 麦冬 知母 牛膝)18.葛根黄芩黄连汤--秦莲割草(黄芩 黄连 葛根 甘草)
19.芍药汤--草官要秦香莲当大兵(甘草 官桂 芍药 黄芩 木香 黄连 当归 大黄 槟榔)
20.白头翁汤--百翁练琴(黄柏 白头翁 黄连 秦皮)
21.青蒿鳖甲汤--庆贾母诞生(青蒿 鳖甲 知母 丹皮 生地)
22.清骨散--知青浇草,地鳖胡饮(知母 青蒿 秦艽 甘草 地骨皮 鳖甲 胡黄连 银柴胡)
23.当归六黄汤--弟弟骑白龟练琴(生地 熟地 黄芪 黄柏 当归 黄连 黄芩)
5.祛暑剂
1.清络汤--河边西瓜和丝瓜不如猪心金银扁豆花(荷叶边 西瓜脆衣 丝瓜络 竹叶心 金银花 扁豆花)
2.香薷散--猴想炒扁豆(厚朴 香薷 炒白扁豆)
3.新加香薷饮--香花逗俏猴(香薷 银花 扁豆花 连翘 厚朴)4.六一散--六一拾草(滑石与甘草用量比为6:1)
5.桂苓甘露散--憨猪倌责令猪羔滑竿(寒水石 猪苓 官桂 泽泻 茯苓 白术 石膏 滑石 甘草)
6.清暑益气汤--师母深夜卖黄瓜和糙米(石斛 知母 西洋参 竹叶 麦冬 黄连 西瓜脆衣 荷梗 甘草 粳米)
6.温里剂
1.理中丸--草人赶猪(甘草 人参 干姜 白术)
2.小建中汤--姜姨要草枣汁(生姜 饴糖 芍药 甘草 大枣 桂枝)3.大建中汤--姜姨任教(生姜 饴糖 人参 蜀椒)4.吴茱萸汤--乌江找人(吴茱萸 生姜 大枣 人参)5.四逆汤--将干父子(干姜 甘草 附子)
6.回阳救逆汤--陈夫人下令炒五香酱猪肉(陈皮 附子 人参 半夏 茯苓 甘草 五味子 麝香 干姜 白术 肉桂)
7.当归四逆汤--肝大的同志要当心(甘草 大枣 ** 通草 桂枝 芍药 当归 细辛)
8.黄芪桂枝五物汤--姜只要大旗(生姜 桂枝 芍药 大枣 黄芪)
9.阳和汤--皇帝将生贵娇子(麻黄 熟地 姜炭 生甘草 肉桂 鹿角胶 白芥子)
7.补益剂
1.四君子汤--夫人赶猪/(茯苓 人参 甘草 白术)
2.参苓白术散--沙夫人一早要接编百草帘(砂仁 茯苓 人参 薏苡仁 大枣 山药 桔梗 扁豆 白术 干草 莲子肉)3.补中益气汤--麻人赶猪,虎皮当旗(升麻 人参 甘草 白术 柴胡 陈皮 当归 黄芪)
4.生脉散--生脉散救“无脉人”(五味子 麦冬 人参)5.玉屏风散--房主弃屏风(防风 白术 黄芪)
6.完带汤--白人苍山批草药糊疖子(白术 人参 苍术 山药 陈皮 甘草 芍药 柴胡 黑芥穗 车前子)
7.四物汤--弟摆船归/ 兄弟嫂归(熟地 白芍 川芎 当归)8.当归补血汤--骑龟(黄芪 当归)
9.归脾汤--大龙草原牧猪,奇人神算将归(大枣 龙眼肉 甘草 远志 木香 白术 黄芪 人参 茯神 酸枣仁 生姜 当归)
10.八珍汤--兄弟当大将,要夫人赶猪(川芎 熟地 当归 大枣 生姜 芍药 茯苓 人参 甘草 白术)
11.灸甘草汤--弟清早教草人卖芝麻酱(生地 清酒 大枣 阿胶 甘草 人参 麦冬 桂枝 麻仁 生姜)
12.六味地黄丸--渔夫单要熟蟹(山茱萸 茯苓 丹皮 山药 熟地 泽泻)13.左归丸--愚弟要牛狗兔鹿龟(山茱萸 熟地 山药 牛膝 枸杞 菟丝子 鹿角胶 龟板胶)
14.大补阴丸--风致白龟驻地(蜂蜜 知母 黄柏 龟板 猪脊髓 熟地)15.一贯煎--麦地练狗当杀(麦冬 生地 川楝子 枸杞 当归 沙参)
16.肾气丸--贵子腹泻单要黄鱼(桂枝 附子 茯苓 泽泻 丹皮 山药 干地黄 山茱萸)
17.右归丸--独育狗鹿兔,当地要富贵(杜仲 山茱萸 枸杞子 鹿角胶 菟丝子 当归 熟地 山药 附子 肉桂)
18.地黄饮子--贵妇从远东赴沪地,将尝大巴鱼何味(官桂 附子 肉苁蓉 远志 卖门冬 茯苓 石斛 熟地 生姜 菖蒲 大枣 巴戟天 山茱萸 薄荷 五味子)
19.龟鹿二仙胶--人骑鹿龟(人参 枸杞 鹿角 龟板)
20.七宝美髯丹--乌龟骑牛拎只兔(何首乌 当归 枸杞 牛膝 赤白茯苓 补骨脂 菟丝子)8.固涩剂
1.牡蛎散--骑马卖牡蛎(黄芪 麻黄根 小麦 牡蛎)
2.九仙散--乌梅丧母无人管,速叫九仙去借款(乌梅 桑白皮 贝母 五味子 人参 ** 罂粟壳 阿胶 ** 桔梗 款冬花)
3.真人养脏汤--穆桂英挡住草蔻要何人(木香 肉桂 罂粟壳 当归 白术 甘草 肉豆蔻 白芍药 诃子 人参)
4.四神丸--枣将骨肉喂鱼(大枣 生姜 补骨脂 肉豆蔻 五味子 吴茱萸)5.金锁固精丸--龙母脸欠圆(龙骨 牡蛎 莲须 芡实 沙苑蒺藜)
6.桑螵蛸散--自家人常孤身飘荡(远志 龟甲 人参 菖蒲 龙骨 茯神 桑螵蛸 当归)
7.固冲汤--探骑母龙背,潜航筑山海(棕榈炭 黄芪 煅牡蛎 煅龙骨 五倍子 茜草 白杭芍 白术 山萸肉 海螵蛸)
8.易黄汤--要十车黄果(山药 芡实 车前子 黄柏 白果)9.安神剂
1.朱砂安神丸--朱砂敢当皇帝(朱砂 甘草 当归 黄连 生地)
2.天王补心丹--田夫洁身早跪地,但愿卖猪五百只(天门冬 茯苓 桔梗 人参 酸枣仁 当归 生地 丹参 元参 麦门冬 朱砂 五3.味子 柏子仁 远志)4.酸枣仁汤--令母熊找草(茯苓 知母 川芎 酸枣仁 甘草)5.甘麦大枣汤--组成同方名(甘草 小麦 大枣)10.开窍剂
1.安宫牛黄丸--雄兵勤练射犀牛,只欲珍珠金箔衣(雄黄 冰片 黄芩 黄连 麝香 犀角 牛黄 山栀 郁金 珍珠 朱砂 金箔衣)
2.紫雪--肖二四十元二角炒四箱生金砂(“肖二”朴硝、硝石 “四十”石膏、滑石、磁石、寒水石 元参 “二角”犀角、羚3.羊角 甘草 “四箱”麝香、丁香、沉香、青木香 升麻 黄金 朱砂)
4.至宝丹--龙虎射杀雄牛,安带金银角(龙脑 琥珀 麝香 朱砂 雄黄 牛黄 安息香 玳瑁 金箔 银箔 犀角)
5.苏合香丸--傻朱熹就想笔和龙(朱砂 白术 犀角 “就想”青木香、香附、白檀香、安息香、沉香、麝香、丁香、苏合香、6.熏陆香 筚茇 诃黎勒 龙脑)
11.理气剂
1.越鞠丸--父子唱川曲(香附 栀子 苍术 川芎 神曲)
2.枳实薤白桂枝汤--止泻后食瓜(桂枝 薤白 厚朴 枳实 瓜蒌)3.半夏厚朴汤--夏侯将复苏(半夏 厚朴 生姜 茯苓 苏叶)4.金铃子散--金铃悬壶(金铃子 玄胡)
5.厚朴温中汤--幕后炒酱豆腐皮(木香 厚朴 甘草 干姜 草豆蔻仁 茯苓 陈皮)
6.天台乌药散--八子回乡,木屋请宾喝高粱酒(巴豆 川楝子 小茴香 木香 乌药 青皮 槟榔 ** 高良姜 酒)
7.暖肝煎--小狗无肉,铃铛响(小茴香 枸杞 乌药 肉桂 茯苓 当归 沉香)8.苏子降气汤--苏子叶找肉脯盛夏归草湖(苏子 苏叶 大枣 肉桂 厚朴 生姜 半夏 当归 甘草 前胡)
9.定喘汤--桑叔炒白果黄杏拌麻花(桑白皮 苏子 甘草 白果 黄芩 杏仁 半夏 麻黄 款冬花)
10.小半夏汤--盛夏喝小半夏汤(生姜 半夏)
11.旋覆代赭汤--将干瞎找戴花人(生姜 甘草 半夏 大枣 代赭石 旋覆花 人参)12.橘皮竹茹汤--姜大人煮皮草(生姜 大枣 人参 竹茹 橘皮 甘草)13.丁香柿蒂汤--湘江市人(丁香 生姜 柿蒂 人参)12.理血剂
1.桃核承气汤--盲干黄桃汁(芒硝 甘草 大黄 桃仁 桂枝)
2.血府逐瘀汤--俏桃红穿柴草要当牛耕地(枳壳 桃仁 红花 川芎 柴胡 甘草 芍药 当归 牛膝 桔梗 生地)
3.通窍活血汤--凶桃红吃葱姜喝香枣酒(川芎 桃仁 红花 赤勺 老葱 生姜 ** 麝香 大枣 黄酒)
4.膈下逐瘀汤--五灵兄桃红母胡吃香草乌龟壳(五灵脂 川芎 桃仁 红花 牡丹皮 玄胡 赤芍 香附 甘草 乌药 当归 枳壳)
5.少腹逐瘀汤--颜回要官熊赤子归浦江(延胡索 小茴香 没药 官桂 川芎 赤芍 五灵脂 当归 蒲黄 干姜)
6.身痛逐瘀汤--活灵龙逃秦川,红牛要归附曹(羌活 五灵脂 地龙 桃仁 秦艽 川芎 红花 牛膝 没药 当归 香附 甘草)
7.补阳还五汤--当地凶人持红旗(当归 地龙 川芎 桃仁 赤勺 红花 黄芪)8.复元活血汤--柴贵人山楼打草(柴胡 当归 桃仁 穿山甲 瓜蒌根 大黄 甘草)
9.七厘散--朱红儿没乳摄冰雪(朱砂 红花 儿茶 没药 乳香 麝香 冰片 血竭)
10.温经汤--熊皮贵,无人要,冬将夏,草当浇(川芎 牡丹皮 桂枝 吴茱萸 人参 芍药 麦冬 生姜 半夏 甘草 当归 阿胶)
11.生化汤--将干逃归川(干姜 甘草 桃仁 当归 川芎)12.失笑散--黄磷失效(蒲黄 五灵脂)
13.桂枝茯苓丸--贵人服丹药(桂枝 桃仁 茯苓 牡丹皮 芍药)
14.鳖甲煎丸--别家骄郎紫峰行,桃仁贵妇牡丹亭,半夏秦君笑卖扇,浙江后人围药湖(鳖甲 阿胶 蜣螂 紫葳 蜂巢 ** 桃仁 桂枝 鼠妇 牡丹 葶苈 半夏 黄芩 川军 赤硝 瞿麦 乌扇 蛰虫 干姜 厚朴 人参 石苇 芍药 柴胡)15.十灰散--大鸡蛋黄和小鸡毛,总值百钱(大蓟炭 丹皮炭 大黄炭 荷叶炭 小蓟炭 茅根炭 棕榈炭 山栀炭 侧柏炭 茜草炭)
16.咳血方--海带和瓜子(海粉 青黛 诃子 瓜篓仁 栀子)
17.小蓟饮子--拾草节,侄子归,竹地扑通捉小鸡(滑石 甘草 藕节 栀子 当归 竹叶 生地 蒲黄 木通 ** 小蓟)
18.槐花散--百岁之槐(侧柏叶 荆芥穗 枳壳 槐花)
19.黄土汤--嘱咐勤浇黄土草地(白术 附子 黄芩 阿胶 灶心黄土 甘草 干地黄)13.治风剂
1.川芎茶调散--草熊戴新戒指,呛风喝茶(甘草 川芎 ** 细辛 荆芥 白芷 羌活 防风 薄荷 清茶)2.大秦艽汤--秦皇拎枪逐二弟独归川药房制席草膏(秦艽 黄芩 茯苓 羌活 白术 生地 熟地 独活 当归 川芎 芍药 防风 白芷 细辛 甘草 石膏)3.小活络丹--二乌龙没乳难活(川乌 草乌 地龙 没药 乳香 天南星 **)4.牵正散--蚕服全蝎(白僵蚕 附子 全蝎)
5.玉真散--防止驸马抢南星(防风 白芷 附子 天麻 羌活 南星)
6.消风散--谨防馋牛通仓库,十亩草地归胡妈(荆芥 防风 蝉蜕 牛蒡子 木通 苍术 苦参 石膏 知母 甘草 生地 当归 胡麻)
7.羚角钩藤汤--领狗上草地,主妇少背菊(羚羊角 钩藤 桑叶 甘草 生地 竹茹 茯神 白芍 川贝 菊花)
8.镇肝熄风汤--天涯少草龙牡恋,牛鬼折姻缘(天冬 麦芽 白芍 甘草 龙骨 牡蛎 川楝子 怀牛膝 龟板 生赭石 茵陈 元参)
9.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教绝技伏神擒牛众致意(天麻 钩藤 夜交藤 石决明 桑寄生 茯神 黄芩 牛膝 杜仲 栀子 益母草)
10.大定风珠--贾母五弟要归,阿妈买草鸡(鳖甲 生牡蛎 五味子 干地黄 芍药 龟板 阿胶 麻仁 麦冬 炙甘草 鸡子黄)14.治燥剂
1.杏苏散--苏杏姐将找陈夏领草支前(苏叶 杏仁 桔梗 生姜 大枣 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枳壳 前胡)
2.桑杏汤--傻贝母只吃桑杏梨皮(沙参 贝母 栀皮 香豉 桑叶 杏仁 梨皮)3.清燥救肺汤--失业人胡麻仁,卖芭蕉炒杏仁(石膏 桑叶 人参 胡麻仁 麦冬 枇杷叶 阿胶 甘草 杏仁)
4.增液汤--玄生卖地(玄参 麦冬 生地)
5.麦门冬汤--夏大人卖炒米(半夏 大枣 人参 麦冬 甘草 粳米)6.益胃汤--玉帝卖砂糖(玉竹 生地 麦冬 沙参 冰糖)
7.养阴清肺汤--玄生卖货单少河北草(玄参 生地 麦冬 ** 丹皮 白芍 薄荷 贝母 甘草)
8.百合固金汤--弟弟卖草药,百元皆归母(生地 熟地 麦冬 甘草 芍药 百合 元参 桔梗 当归 贝母)15.祛湿剂
1.平胃散--姜枣草皮厚猪不吃(生姜 大枣 甘草 陈皮 厚朴 苍术 **)2.藿香正气散--陈姐服下腹皮草后想找江苏白蜘蛛(陈皮 桔梗 茯苓 半夏 大腹皮 甘草 厚朴 藿香 大枣 生姜 紫苏 白芷 白术)3.茵陈蒿汤--茵陈治黄(茵陈蒿 栀子 大黄)
4.八正散--黄山边区等通滑草车(大黄 山栀 萹蓄 瞿麦 灯心草 木通 滑石 甘草 车前子)
5.三仁汤--三人后半夜通话(“杏仁、白寇仁、薏苡仁” 厚朴 半夏 竹叶 白通草 滑石)
6.甘露消毒丹--秦香莲飞石射陈,石菖蒲搏斗被捅(黄芩 藿香 连翘 飞滑石 射干 茵陈 石菖蒲 薄荷 白豆蔻 川贝母 木通)
7.连朴饮--廉颇只吃拌卤脯(川连 厚朴 焦栀 香豉 半夏 芦根 石菖蒲)8.当归拈痛汤--陈妈葛母尝甘苦,租枪防身当擒白蟹(茵陈 升麻 葛根 知母 苍术 甘草 苦参 猪苓 羌活 防风 人参 当归 黄芩 白术 泽泻)9.二妙散--二妙藏黄柏(苍术 黄柏)
10.五苓散--领贵妇择白猪(猪苓 桂枝 茯苓 泽泻 白术)11.猪苓汤--谢玲玲滑跤(泽泻 猪苓 茯苓 滑石 阿胶)
12.防已黄芪汤--草房黄找白浆(甘草 防己 黄芪 大枣 白术 生姜)13.五皮散--扶桑讲沉浮(茯苓皮 桑白皮 生姜皮 陈橘皮 大腹皮)14.苓桂术甘汤--组成同方剂名(茯苓 桂枝 白术 甘草)15.真武汤--珠江富少林(白术 生姜 附子 芍药 茯苓)
16.实脾散--夫妇枣煮草姜,生瓜果脯香槟(附子 茯苓 大枣 白术 甘草 干姜 生姜 木瓜 草果 厚朴 木香 槟榔)
17.萆薢分清饮--巫医比唱(乌药 益智 川萆薢 石菖蒲)
18.羌活胜湿汤--高兄疯蛮抢活干(藁本 川芎 防风 蔓荆子 羌活 独活 炙甘草)
19.独活寄生汤--情人细心独寄贵药,杜兄放牛归伏草地(秦艽 人参 细辛 独活 桑寄生 肉桂心 芍药 杜仲 川芎 防风 牛膝 当归 茯苓 甘草 干地黄)
16.祛痰剂
1.二陈汤--陈夏领草莓酱(陈橘红 半夏 茯苓 炙甘草 乌梅 生姜)2.温胆汤--珠江夏令早食柑橘(竹茹 生姜 半夏 茯苓 大枣 枳实 甘草 橘皮)
3.茯苓丸--夏令将滞销(半夏 茯苓 生姜 枳壳 风化朴硝)
4.清气化痰丸--陈皮杏仁拌黄瓜实难服(陈皮 杏仁 半夏 黄芩 瓜蒌皮 枳实 胆南星 茯苓)
5.小陷胸汤--黄连下楼(黄连 半夏 瓜蒌)6.滚痰丸--大秦诚实(大黄 黄芩 沉香 礞石)
7.贝母瓜蒌散--陈母拎蒌接花粉(陈橘红 贝母 茯苓 瓜蒌 桔梗 天花粉)8.苓甘五味姜辛汤--组成同方剂名
9.三子养亲汤--三子来借书(莱菔子 白芥子 紫苏子)
10.半夏白术天麻汤--夏伏天煮姜枣炒橘红(半夏 茯苓 天麻 白术 生姜 大枣 甘草 橘红)
11.定痫丸--丹麦杀声常鸣,陈干下南疆伏虎,扶母珠江远歇(丹参 麦冬 辰砂 ** 石菖蒲 明天麻 陈皮 甘草 半夏 天南星 12.姜汁 茯苓 琥珀 茯神 贝母 竹沥 僵蚕 远志 全蝎)17.消食剂
1.保和丸--神父下山敲沉锣(神曲 茯苓 半夏 山楂 连翘 陈皮 萝卜子)2.枳实导滞丸--责令白实勤练黄曲(泽泻 茯苓 白术 枳实 黄芩 黄连 大黄 神曲)
3.木香槟榔丸--俏郎清晨牵牛,香妇白脸牧黄鹅(枳壳 槟榔 青皮 陈皮 牵牛 香附 黄柏 黄连 木香 大黄 莪术)4.健脾丸--夫人赶猪卖山神,陈香
第五篇:《中医诊断学》歌诀
一、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麻痘惊疳全占验。
二、脉 诊
1.浮脉 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脉经)。如微风吹鸟背上毛。厌厌(微弱)聂聂(轻貌)。如循榆荚(素问)。如水漂木(崔氏)。如捻葱叶(黎 氏)。
[体状诗] 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相类诗] 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浮而柔细方为溺,散似杨花无定踪。
[主病诗]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搜便不流通。
2.沉脉 沉脉,重手按至筋骨乃得(脉经)。如绵裹砂,内刚外柔(杨氏)。加石投水,必极其底。
[体状诗] 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相类诗] 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椎筋着骨寻。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主病诗] 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尺部浊遗并泄痢。肾虚腰及下元痌(痌tōng:同“痛”)。3.迟脉 迟脉。-息三至,去来极慢(脉经)。
[体状诗] 迟来-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相类诗] 脉来三至号为迟,小駃(駃:kuài。同“快”)于迟作缓持。迟细而难知是涩。浮而迟大以虚推。
[主病诗] 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癥瘕仔细看。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是虚寒。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4.数脉 数脉。一息六至(脉经)。脉流薄疾(素问)。
[体状诗] 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浮沉表里分虚实。惟有儿童作吉看。[相类诗] 数比平人多-至,紧来如数似弹绳。数而时止名为促,数见关中动脉形。[主病诗] 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5.虚脉 虚脉。迟大而软,按之无力,隐指豁豁然空(脉经)。
[体状相类诗] 举之迟大按之松,脉状无涯类谷空。莫把芤虚为一例,芤来浮大似慈葱。[主病诗] 脉虚身热为伤暑,自汗怔仲惊悸多。发热阴虚须早治,养营益气莫蹉跎。血不荣心寸口虚,关中腹胀食难舒。骨蒸痿痹伤精血,却在神门两部居。6.实脉 实脉,浮沉皆得,脉大而长,微弦,应指愊愊(愊bì,绷急之状)然(脉经)。[体状诗] 浮沉皆得大而长,应指无虚愊愊强。热蕴三焦成壮火,通肠发汗姑安康。[相类诗] 实脉浮沉有力强,紧如弹索转元常。须知牢脉帮筋骨,实大微弦更带长。[主病诗] 实脉为阳火郁成,发狂谵语吐频频。或为阳毒或伤食,大便不通或气疼。寸实应知面热风。咽疼舌强气填胸。当关脾热中宫满,尺实腰肠痛不通。7.滑脉 滑脉,往来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如珠之应指(脉经)。漉漉如欲脱。
[体状相类诗] 滑脉如珠替替然,往来流利却还前。莫将滑数为同类,数脉惟看至数间。[主病诗] 滑脉为阳元气衰,痰生百病食生灾。上为吐逆下蓄血,女脉调时定有胎。寸滑膈痰生呕吐。吞酸舌强或咳嗽。当关宿食肝脾热,渴痢颓(颓:颓疝)淋看尺部。
8.涩脉 涩脉,细而迟,往来难,短且散,或一止复来(脉经)。参伍不调(素问)。如轻刀刮竹(脉诀)。如雨沾沙(通真子)。如病蚕食叶。
[体状诗] 细迟短涩往来难,散止依稀(依稀:仿佛)应指间。如雨沾沙容易散,病蚕食叶慢而艰。
[相类诗] 参伍不凋名曰涩,轻刀刮竹短而难。微似秒芒(秒芒:禾芒)微软甚,浮沉不别有无间。
[主病诗] 涩缘血少或伤精,反胃亡阳汗雨淋。寒湿入营为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寸涩心虚痛对胸,胃虚胁胀察关中。尺为精血俱伤候,肠结溲淋或下红。9.洪脉 洪脉,指下极大(脉经)。来盛去衰(素问)。来大去长(通真子)。
[体状诗] 脉来洪盛去还衰,满指滔滔应夏时。若在春秋冬月分,升阳散火莫狐疑。[相类诗] 洪脉来时拍拍然,去衰来盛似波澜。欲知实脉参差处,举按弦长愊愊坚。[主病诗] 脉洪阳盛血应虚,相火炎炎热病居。胀满胃翻须早治,阴虚泄痢可踌躇。寸洪心火上焦炎,肺脉洪时金不堪。肝火胃虚关内察,肾虚阴火尺中看。10.微脉 微脉,极细而软,按之如欲绝,若有若无(脉经)。细而稍长(戴氏)。[体状相类诗] 微脉轻微潎潎(潎Pì:同“僻”,漂之意)乎,按之欲绝有如无。微为阳弱细阴弱,细比于微略较粗。
[主病诗] 气血微兮脉亦微,恶寒发热汗淋漓。男为劳极诸虚候,女作崩中带下医。寸微气促或心惊,关脉微时胀满形。尺部见之精血弱,恶寒消瘅痛呻吟。
11.紧脉 紧脉,来往有力,左右弹人手(素问)。如转索无常(仲景)。数如切绳(脉经)。如纫萆(纫萆:纫,连缀。萆bēi音卑,竹制的捕鱼工具)线(丹溪)。
[体状诗] 举如转索切如绳,脉象因之得紧名。总是寒邪来作寇,内为腹痛外身疼。[相类诗] 见弦、实脉。
[主病诗] 紧为诸痛主于寒,喘咳风痫吐冷痰。浮紧表寒须发越,紧沉温散自然安。寸紧人迎气口分,当关心腹痛沉沉。尺中有紧为阴冷,定是奔脉与疝疼。
12.缓脉 缓脉,去来小駃于迟(脉经)。一息四至(戴氏)。如丝在经,不卷其轴,应指和缓,往来甚匀(张太素)。如初春杨柳舞风之象(杨玄操)。如微风轻飐(飐zhàn:音展,风吹物使颤动)柳梢(滑伯仁)。
[体状诗] 缓脉阿阿(阿阿:通婀,柔美)四至通,柳梢袅袅(袅袅:纤长秀美,摇曳之态)飐轻风。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中。[相类待] 见迟脉。
[主病诗] 缓脉行衰卫有余,或风或湿或脾虚。上为项强下痿痹。分别浮沉大小区。寸缓风邪项背拘。关为风眩胃家虚。神门濡泄或风秘,或是蹒跚足力迂。
13.弦脉 弦脉,端直以长(素问)。如张弓弦(脉经)。按之不移。绰绰如按琴瑟弦(巢氏)。状若筝弦(脉诀)。从中直过,挺然直下(刊误)。
[体状诗] 弦脉迢迢端直长。肝经木旺土应伤。怒气满胸常欲叫,翳蒙瞳子泪淋浪。[相类诗] 弦来端直似丝弦,紧则如绳左右弹。紧言其力弦言象,牢脉弦长沉伏间。[主病诗] 弦应东方肝胆经,饮痰寒热疟缠身。浮沉迟数须分别,大小单双有重轻。寸弦头痛膈多痰,寒热癥瘕察左关。关右胃寒心腹痛,尺中阴疝脚拘挛。
14.濡脉 濡脉,极软而浮细,如帛在水中,轻手相得,按之无有(脉经)。如水上浮沤。[体状诗] 濡形浮细按须轻,水面浮绵力不禁。病后产中犹有药,平人若见是无根。[相类诗] 浮而柔细知为濡,沉细而柔作弱持。微则浮微如欲绝,细来沉细近于微。[主病诗] 濡为亡血阴虚病,髓海丹田暗已亏。汗雨夜来蒸入骨,血山崩倒湿侵脾。寸濡阳微自汗多,关中其奈气虚何。尺伤精血虚寒甚,温补真阴可起疴。15.细脉 细脉,小于微而常有。细直而软,若丝线之应指(脉经)。
[体状诗] 细来累累细如丝,应指沉沉无绝期。春夏少年俱不利,秋冬老弱却相宜。[相类诗] 见微、濡脉。
[主病诗] 细脉萦萦血气衰,诸虚劳损七情乖。若非湿气侵腰肾,即是伤精汗泄来。寸细应知呕吐频,人关腹胀胃虚形。尺逢定是丹田冷,泄痢遗精号脱阴。
16.促脉 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脉经)。如蹶(蹶:倒,颠仆,义同“跌”)之趣(通“趋”,疾走),徐疾不常(黎氏)。
[体状诗] 促脉数而时一止,此为阳极欲亡阴。三焦郁火炎炎盛,进必无生迟可生。[相类诗] 见代脉。
[主病诗] 促脉惟将火病医,其因有五(五:此指气、血、痰、饮、食)细推之。时时喘咳皆痰积,或发狂斑与毒疽。
17.结脉 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脉经)。
[体状诗] 结脉缓而时一止,独阴偏盛欲亡阳。浮为气滞沉为积,汗下分明在主张。[相类诗] 见代脉。
[主病诗] 结脉皆因气血凝,老痰结滞苦沉吟。内生积聚外痈肿,疝瘕为殃病属阴。18.代脉 代脉,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仲景)。脉至还入尺,良久方来(吴氏)。[体状诗] 动而中止不能还,复动因而作代看。病者得之犹可疗。平人却与寿相关。[相类诗] 数而时止名为促。缓止须将结脉呼。止不能回方是代,结生代死自殊途。[主病诗] 代脉原因脏气衰,腹疼泄痢下元亏。或为吐泻中宫病。女子怀胎三月兮。19.弱脉 弱脉。极软而沉细,按之乃得,举手无有(脉经)。
[体状诗] 弱来无力按之柔,柔细而沉不见浮。阳陷入阴精血弱,白头犹可少年愁。[相类诗] 见濡脉。
[主病诗] 弱脉阴虚阳气衰,恶寒发热骨筋痿。多惊多汗精神减,益气调营急早医。寸弱阳虚病可知,关为胃弱与脾衰。欲求阳陷阴虚病,须把神门两部推。
20.散脉 散脉。大而散。有表无里(脉经)。涣漫不收(崔氏)。无统纪,无拘束,至数不齐。或来多去少,或去多来少。涣散不收,如扬花散漫之象(柳氏)。
[体状诗] 散似杨花散漫飞,去来无定至难齐。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不必医。[相类诗] 散脉无拘散漫然,濡来浮细水中绵。浮而迟大为虚脉,芤脉中空有两边。
[主病诗] 左寸怔忡右寸汗,溢饮左关应软散。七关软散胻胕(hāngfǘ。胻为足胫,胕为足背)肿。散居两尺魂应断。
21.长脉 长脉。不小不大。迢迢自若(朱氏)。如循长竿末梢,为平;如引绳,如循长竿,为病(素问)。
[体状相类诗] 过于本位脉名长。弦则非然但满张。弦脉与长争较起,良工尺度自能量。[主病诗] 长脉迢迢大小匀,反常为病似牵绳。若非阳毒癫痫病。即是阳明热势深。22.短脉 短脉,不及本位(脉诀)。应指而回,不能满部(脉经)。
[体状相类诗] 两头缩缩名为短,涩短迟迟细且难。短涩而浮秋喜见,三春为贼有邪干。[主病诗] 短脉惟于尺寸寻,短而滑数酒伤神。浮为血涩沉为痞,寸主头疼尺腹疼。23.芤脉 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脉经)。中空外实,状如慈葱。[体状诗] 芤形浮大软如葱,按之旁有中央空。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侵阴络下流红。[相类诗] 中空旁实乃为芤,浮大而迟虚脉呼。芤更带弦名曰革,芤为失血革血虚。[主病诗] 寸芤积血在于胸,关里逢芤胃肠痈。尺部见之多下血,亦淋红痢漏崩中。24.革脉 革脉,弦而芤(仲景)。如按鼓皮(丹溪)。
[体状主病诗] 革脉形如按鼓皮。芤弦相合脉寒虚。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营虚或梦遗。[相类诗] 见扎、牢脉。
25.牢脉 牢脉。似沉似伏,实大而长,微弦(脉经)。
[体状相类诗] 弦长实大脉牢坚,牢位常居沉伏间。革脉芤弦自浮起。革虚劳实要详看。[主病诗] 寒则牢坚里有余,腹心寒痛木乘脾。疝颓癥瘕何愁也,失血阴虚却忌之。26.伏脉 伏脉。重按着骨,指下裁(通“才”,仅仅)功(脉经)。脉行筋下(刊误)。[体状诗] 伏脉推筋着骨寻,指间裁动隐然深。伤寒欲汗阳将解,厥逆脐疼证属阴。[相类湿] 见沉脉。
[主病诗] 伏为霍乱吐频频,腹痛多缘宿食停。蓄饮老痰成积聚,散寒温里莫因循。
食郁胸中双寸伏,欲吐不吐常兀兀(兀wù:高而上平样。兀兀,此处形容心中难受的样子)。当关腹痛困沉沉,关后疝疼还破腹(破腹:此处形容疼痛剧烈)。
27.动脉 动乃数脉,见于关,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厥:通“掘”。高起之意)动摇。[体状诗] 动脉摇摇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团。其原本是阴阳搏,虚者摇兮胜者安。[相类诗] 见数脉。
[主病诗] 动脉专司痛与惊,汗因阳动热因阴。或为泄痢拘挛病,男子亡精女子崩。28.疾脉 疾脉。快于数而疾。呼吸之间脉七至(滑氏)[体状诗] 疾为急疾,数之至极;七到八至,脉流薄疾。
[主病诗] 疾为阳极。阴气欲竭;脉号离经,虚魂将绝;渐进渐疾,且多殒灭。
左寸居疾,勿戢(戢:收敛)自焚;右寸居疾,金被火乘。左关疾也。肝阴已绝;右关疾也,脾阴消竭。左尺疾今,涸辙(涸辙:出自成语“涸辙之鲋”,喻处于困境,亟待援助)难濡;右尺疾兮,赫曦(赫曦:光明盛大貌)过极。(脉诊分别取材于《濒湖脉学》、《诊家正眼》)
一、诊色歌
五色辨征,望诊之要。色分常病,浮沉泽夭。微甚清浊,散抟宜晓。一生不变,是为主色。四季转移,名为客色。病色异常,善恶宜量。含蓄明亮,预后佳良。暗晦暴露,其后不祥。五色主病,宜细分认。青主寒瘀,又主痛惊。青黑寒痛,青白虚风。青紫瘀阻,青赤肝火。赤主热汪,虚实宜分。颧红如妆,证属戴阳。面黄浮肿,脾虚湿阻。面目身黄,病属黄疸。黄如橘子,湿热阳黄。黄如烟熏,寒湿阴黄。白主寒虚,脱血夺气。淡白气虚,晄白阳虚。白而无华,脱血夺气。黑主肾虚,寒痛饮瘀。面色黧黑,肾阳虚衰。黑而干焦,虚火上熏。眼眶发黑,肾虚水泛。面色紫黑,瘀血内停。
二、察舌辨证歌
舌之与苔,首须辨识。苔察气病,舌候血疾。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邪气浅深,察苔可知。脏腑虚实,舌质可识。舌质淡白。主寒主虚。淡白胖嫩,阳虚寒汪。淡白瘦薄,气血两虚。红舌主热,尚有区别。舌红苔黄,证属实热。绛色深红,亦主热征。舌绛起刺,温热传营。舌绛无苔,阴虚火旺。紫舌主病,寒热之分。紫绛干枯,热盛伤津。淡紫湿润,血瘀寒凝。青舌主病,惟一主寒。寒凝阳郁,痴血凝滞。苍老娇嫩,虚实分明。坚敛苍老。皆属实证。浮胖娇嫩,均属虚证。胖大瘦薄,容易辨识。胖嫩淡白,脾肾阳虑。胖大色红,脾胃湿热。肿胀色紫,中毒所致。瘦薄色淡,气血两虚。瘦薄色红,阴虚火旺。舌生芒刺,邪盛热炽。兼焦黄苔,气分热极。绛舌无苔,热入营血。舌面裂纹,热盛伤阴。血虚不润,脾虚湿侵。舌边齿痕,脾虚湿盛。光滑无苔,津液枯竭。强硬舌体,活动不灵。热入心包,高热伤津。肝风夹痰,阻于廉泉。痿软舌体,无力屈伸。痿废不灵,气血俱虚。热灼伤津,阴亏已极。颤动不定,不能自主。蠕蠕微动,气血俱虚。热极生风,习习煽动。歪邪一侧,风中经络。吐弄舐舌,心脾积热。小儿惊风,临床可见。短缩舌体,不能伸长。宗凝筋脉,疫浊内阻。热极生风,病属危险。白苔主表,亦主湿寒。薄白而润,外感风寒。苔白舌红,风温初染。白滑舌淡,里湿里寒。白而积粉,瘟疫内痈。苍白燥裂,津液暴伤。黄苔主病,属里属热。淡黄热轻,深黄热重。舌苔焦黄,阳明热结。灰苔主里,有寒有热。苔灰而干,热炽津伤。苔灰而润,痰饮内停。黑而燥裂,热极津枯。黑而滑润,寒极阳衰。苔质厚薄,主邪浅深。薄苔主表,邪浅病轻。厚苔入里。湿食痰饮。润燥滑苔,可察津液。润泽正常,津液未伤。燥舌主病,热盛津伤。舌苔水滑,为湿为寒。腐苔松厚,揩之即去。正将化邪,阳气有余。腻苔黏腻,刮之不去。痰湿踞中,阳被阴遏。舌苔剥落,气阴两伤。苔薄渐厚,邪盛病进。苔厚渐薄。正复邪退。骤增骤退。病情暴变。有根无根。胃气存亡。
三、病脉顺逆诀
脉之主病,有宜不宜;阴阳顺逆,吉凶可推。中风之脉,却喜浮迟;坚大急疾,其凶可知。伤寒热病,脉喜浮洪;沉微涩小,证反必凶。汗后脉静,身凉则安;汗后脉躁,热甚必难。阳证见阴,命必危殆;阴江见阳,虽困无害。劳倦伤脾,脉当虚弱;自汗脉躁,死不可却。疟脉自弦,弦迟多寒;弦数多热,代散则难。泄泻下痢,沉小滑弱;实大浮数,发热则恶。呕吐反胃,浮滑者昌;沉数细涩,结肠者亡。霍乱之侯,脉代勿讶;舌卷囊缩,厥伏可嗟。嗽脉多浮,浮濡易治;沉伏而紧,死期将至。喘急抬肩,浮滑是顺;沉涩肢寒,切为逆证。火热之证,洪数为宜;微弱无神,根本脱离。骨蒸发热,脉数而虚;热而涩小,必殒其躯。劳极诸虚,浮软微弱;土败双弦,火炎细数。失血诸证,脉必见芤;缓小可喜,数大堪忧。蓄血在中,牢大却宜;沉涩而微,速愈者稀。三消之脉,数大者生;细微短涩,应手堪惊。小便淋闭,鼻色必黄;实大可疗,涩小知亡。癫乃重阴,狂乃重阳;浮洪吉象,沉急凶殃。痫宜浮缓,沉小急实;但弦无胃,必死不失。心腹之病,其类有九;细迟速愈,浮大延久。疝属肝病,脉必弦急;牢急者生,弱急者死。黄疸湿热,洪数便宜;不妨浮大,微涩难医。肿胀之脉,浮大洪实;细而沉微,歧黄无术。五脏为积,六腑为聚;实强可生,沉细难愈。中恶腹胀,紧细乃生;浮大为何?邪气已深。痈疽未溃,洪大脉宜;及其已溃,洪大最忌。肺痈已成,寸数而实;肺痿之证,数而无力。痈痿色白,脉宜短涩:数大相逢,气损血失。肠痈实热,清数相宜:沉细无根,其死可期。妇人有子,阴搏阳别;少阴动甚,其胎已结。滑疾而散,胎必三月;按之不散,五月可别。(《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
四、败脉歌
雀啄连连,止而又作。屋漏水霤,半时一落。弹石沉弦,按之指搏。乍疏乍密,乱如解索。本息未摇,鱼翔相若。虾游冉冉,忽然一跃。釜沸空浮,绝无根脚。偃刀坚急,循刃责责。转豆累累,如循薏仁。麻促细乱,其脉失神。败脉十种。自古以闻;急救下药,必须认真。(《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
五、辨证的内容与步骤
辨病位--表或里,脏腑或某一具体部位。辨病因--感受六淫或内伤七情等具体病因。
辨病性--区分寒、热、虚、实病情及具体的气、血、痰、湿、食、滞、瘀等。辨病情--辩明具体病情的轻重缓急及标本主次。
辨病饥--根据,中医学理论,结合患者的全面情况综合阐释病证机制。
定证名--通过分祈对疾病的位、因、性、情、势等进行高度概括,得出完整规范的证名诊断。注意,在临床实践中,以上内容和步骤不可机械操作,应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并要把握好以下3点:
1.以主症为中心收集资料和进行辨证。2.全面分析,力求准确判断病因病性。
3.个别症状,可能是辨证的关键,不可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