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试卷范文

时间:2019-05-12 07:19: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方剂学》试卷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方剂学》试卷范文》。

第一篇:《方剂学》试卷范文

《方剂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请将正确选项的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A型题(2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剖析方剂理论的专著是:[] A《伤寒明理论》B《五十二病方》C《伤寒杂病论》D《内经》

2、活血祛瘀剂属于“八法“中的何法:[] A汗B和C消D清

3、明确提出“十剂”的医书是:[] A《本草拾遗》B《内经》C《伤寒杂病论》D《伤寒明理论》

4、下列哪项不是丸剂的特点:[] A吸收较慢,药力持久B节省药材C便于服用和携带D便于随证加减

5、桂枝汤的功效是:[] A.解表散寒,温肺化饮B.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C.解表散寒,发汗祛湿D.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6、胃肠燥热,脾被约束,肠失濡润之“脾约证”,宜选用:[] A五仁丸B济川煎C麻子仁丸D增液承气汤

7、逍遥散的病机中不包括:[] A气虚B血虚C脾弱D肝郁

8、体现“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方剂是:[] A清营汤B犀角地黄汤C黄连解毒汤D凉膈散

9、吴茱萸汤的主治证不包括:[] A阳明寒呕B少阴吐利C厥阴头痛D太阴吐泻

10、葛根芩连汤主治:[] A.协热下利B.湿热痢疾C.热毒血痢D.久泻久痢

11、最能体现“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理论的方剂是:[] A肾气丸B六味地黄丸C一贯煎D大补阴丸

12、心肾两虚之尿频或滑精,宜选用:[] A大补阴丸B桑螵蛸散C左归丸D金锁固精丸

13、朱砂安神丸证的病因病机是:[] A心血不足,阴虚内热B心火偏亢,阴血不足 C肝血不足,虚热内扰D肾阴不足,心肾不交

14、“凉开”三宝不包括:[] A安宫牛黄丸B苏合香丸C至宝丹D紫雪

15、越鞠丸主治六郁,以何郁为主:[] A气郁B血郁C火郁D湿郁

16、温经汤的功效为:[] A祛瘀生新,温经止痛B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C温经散寒,养血祛瘀D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17、风邪初中经络证宜选:[] A大秦艽汤B消风散C补阳还五汤D川芎茶调散

18、麦门冬汤的功效是:[] A滋养肺胃,降逆和中B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C养阴清热,润肺化痰D益胃生津,降逆止咳

19、芍药在真武汤中的配伍意义不包括:[] A利小便B敛阴泄热C敛阴舒筋止身瞤动D养阴柔肝止腹痛 20、镇肝熄风汤中君药为:[] A牛膝B茵陈蒿C代赭石D白芍药

21、保和丸中连翘的配伍意义是:[] A清热解毒B消痈散结C清心泻火D清热散结

22、乌梅丸的组成中不含有:[] A黄连B肉桂C桂枝D黄柏

23、涌吐剂的立法依据为:[] A其高者,因而越之B其下者,引而竭之 C中满者,泻之于内D血实者,宜决之

24、阳和汤中的组成中不包括:[] A麻黄B熟地C桂枝D鹿角胶

25、下列哪首方剂不是当归、生地同用:[] A龙胆泻肝汤B朱砂安神丸C养阴清肺汤D一贯煎

B型题(10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用一次或几次或一次也不用。A5:1B6:1C7:1D10:1

1、当归补血汤中黄芪与当归的用量比例为:[]

2、左金丸中黄连与吴茱萸的用量比例为:[] A缓下热结轻下热结C峻下热结D润肠通便

3、大承气汤的功用是:[]

4、小承气汤的功用是:[] A“逆流挽舟”B“苦寒直折”C“以下代清”D“培土生金”

5、黄连解毒汤体现的治法:[]

6、泻白散体现的治法:[] A燥痰证B热痰证C寒痰证D湿痰证

7、贝母瓜蒌散主治:[]

8、苓甘五味姜辛汤主治:[] A.补气生血B.补气行水C.补气固表D.补气行血

9、玉屏风散中的黄芪的意义是:[]

10、补阳还五汤中的黄芪的意义是:[] X型题(5分):在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以上是正确的。

1、炙甘草汤的主治包括是:[] A心动悸B脉结代C气虚下陷D心脾两虚E虚劳肺痿

2、枳壳、桔梗同用的方剂有:[] A血府逐瘀汤B杏苏散C败毒散D桑菊饮E清气化痰丸

3、六味地黄丸中“三补”补哪三脏之阴:[] A肾B肺C肝D心E脾

4、银翘散与桑菊饮中共有的药物是:[] A竹叶B连翘C芦根D薄荷E桔梗

5、半夏泻心汤的配伍特点是:[] A寒热并用B表里同治C辛开苦降D散结除痞E补泻兼顾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1、方剂的变化包括药味的增减,和。

2、大定风珠中的“三甲“指,天王补心丹中“三参”指,3、理血剂分和两类。

4、主治脾约证的代表方剂为,主治白喉的代表方剂为。

5、四物汤主治,组成为。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正确者在括号中划√,错误者在括号中划×。

1、左归丸主治真阴不足证。[]

2、补中益气汤中以升麻、柴胡为君药,升阳举陷。[]

3、当归四逆汤是由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加当归、木通、细辛而成。[]

4、十枣汤的正确煎服法是水煎服,每日早晚各一次服用。[]

5、麻黄汤服后避风寒,加衣被,啜热稀粥。[]

四、组成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写出下列方剂的药物组成,多写、少写、错写均不得分。)

1、小青龙汤

2、半夏泻心汤

3、玉女煎

4、小建中汤

5、杏苏散

6、羚角钩藤汤:

7、消风散

8、实脾散

9、温胆汤

10、仙方活命饮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龙胆泻肝汤中为什么配伍当归、生地和柴胡?

2、写出酸枣仁汤的组方意义

3、从功效、主治上简单比较玉屏风散与牡蛎散的异同。

4、补阳还五汤主治何证,方中以何为君药,为什么?

5、试比较归脾汤与固冲汤功效及主治方面的异同。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试比较小青龙汤与定喘汤在组成、功效及主治方面的异同。

第二篇:方剂学(本站推荐)

2012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方剂学

第一单元 总论

细目一:方剂与治法

要点:

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常用治法

细目二: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要点:

1.方剂的基本结构

2.方剂的变化形式

细目三:剂型

要点:

常用剂型及其特点

第二单元 解表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辛温解表

要点: 1.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九味羌活汤、香苏散、止嗽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辛凉解表

要点:

1.银翘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桑菊饮、柴葛解肌汤、升麻葛根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扶正解表

要点:

1.败毒散、参苏饮、加减葳蕤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三单元 泻下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寒下

要点:

1.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大陷胸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温下

要点:

1.温下剂的基本配伍规律

2.温脾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大黄附子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润下

要点:

麻子仁丸、济川煎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五:逐水

要点:医学全.在线www.xiexiebang.com 十枣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服用方法及其意义

细目六:攻补兼施

要点:

黄龙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四单元 和解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和解剂的适用范围

细目二:和解少阳 要点:

1.小柴胡汤、大柴胡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蒿芩清胆汤、达原饮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调和肝脾

要点:

1.四逆散、逍遥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痛泻要方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四:调和肠胃

要点:

半夏泻心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第五单元 清热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清热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清气分热

要点:

1.白虎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竹叶石膏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清营凉血 要点:

1.清营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犀角地黄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化裁运用

细目四:清热解毒

要点:

1.凉膈散、普济消毒饮、防风通圣散、仙方活命饮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黄连解毒汤、清瘟败毒饮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化裁运用

细目五:清脏腑热

要点:

1.龙胆泻肝汤、左金丸、清胃散、玉女煎、芍药汤、白头翁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葛根黄芩黄连汤的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导赤散、泻白散、苇茎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六:清虚热

要点:

青蒿鳖甲汤、清骨散、当归六黄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六单元 祛暑剂

要点: 1.祛暑剂的适应范围

2.清络饮、香薷散、六一散、新加香薷饮、桂苓甘露散、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七单元 温里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温里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温中祛寒

要点:

1.理中丸、小建中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吴茱萸汤、大建中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回阳救逆

要点:

1.四逆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回阳救急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温经散寒

要点:

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阳和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八单元 补益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补益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补气

要点:

1.四君子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完带汤、生脉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补血

要点:

1.四物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当归补血汤、归脾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四:气血双补

要点:

1.炙甘草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八珍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化裁运用

细目五:补阴

要点:

1.六味地黄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大补阴丸、一贯煎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左归丸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六:补阳

要点:

1.肾气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右归丸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七:阴阳双补

要点:医.学全.在.线www.xiexiebang.com 1.地黄饮子、龟鹿二仙胶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七宝美髯丹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九单元 固涩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固涩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固表止汗

要点:

牡蛎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敛肺止咳

要点: 九仙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涩肠固脱

要点:

真人养脏汤、四神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五:涩精止遗

要点:

1.桑螵蛸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金锁固精丸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六:固崩止带

要点:

1.固冲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2.易黄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单元 安神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安神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重镇安神

要点:

朱砂安神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滋养安神

要点:

1.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甘麦大枣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一单元 开窍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开窍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凉开

要点:

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温开

要点:

苏合香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十二单元 理气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理气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行气 要点:

1.越鞠丸、半夏厚朴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金铃子散、厚朴温中汤、天台乌药散、暖肝煎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降气

要点:

1.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覆代赭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小半夏汤、橘皮竹茹汤、丁香柿蒂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三单元 理血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理血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活血祛瘀

要点:

1.活血祛瘀剂的基本配伍规律

2.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补阳还五汤、温经汤、生化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失笑散、桂枝茯苓丸、鳖甲煎丸、七厘散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4.通窍活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止血 要点:

1.止血剂的基本配伍规律

2.咳血方、小蓟饮子、槐花散、黄土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十灰散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四单元 治风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治风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疏散外风

要点:

1.消风散、川芎茶调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大秦艽汤、牵正散、玉真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3.小活络丹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平熄内风

要点:

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大定风珠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十五单元 治燥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治燥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轻宣润燥

要点:

1.杏苏散、清燥救肺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桑杏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滋阴润燥

要点:

1.百合固金汤、麦门冬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养阴清肺汤、益胃汤、增液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六单元 祛湿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祛湿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燥湿和胃

要点:

平胃散、藿香正气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三:清热祛湿

要点: 1.茵陈蒿汤、三仁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八正散、甘露消毒丹、连朴饮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3.二妙散、当归拈痛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利水渗湿

要点:

1.五苓散、猪苓汤、防己黄芪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五皮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五:温化寒湿

要点:

1.真武汤、实脾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苓桂术甘汤的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萆薢分清饮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六:祛风胜湿

要点:

羌活胜湿汤、独活寄生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七单元 祛痰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祛痰剂的适用范围及基本配伍规律 细目二:燥湿化痰

要点:

1.二陈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2.温胆汤、茯苓丸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清热化痰

要点:医学全在线网站www.xiexiebang.com 1.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2.滚痰丸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润燥化痰

要点:

贝母瓜蒌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细目五:温化寒痰

要点:

苓甘五味姜辛汤、三子养亲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六:化痰熄风

要点:

1.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定痫丸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八单元消食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消食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消食化滞

要点:

1.保和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枳实导滞丸、木香槟榔丸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健脾消食

要点:

1.健脾丸、枳实消痞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葛花解酲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九单元驱虫剂

要点:

乌梅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第二十单元涌吐剂

要点:

瓜蒂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三篇:方剂学小结

解表剂共选正方16首,附方24首。根据功用不同,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三类。

1.辛温解表 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麻黄汤麻、桂并用,发汗散寒力强,又能宣肺平喘,为辛温解表重剂,主治外感风寒致恶寒发热、无汗而喘之表实证。

桂枝汤中桂、芍并用,发汗解表之力逊于麻黄汤,但有调和营卫之功,为辛温解表之和剂,主治外感风寒,发 热有汗而恶风之表虚证,以及一切营卫不和的杂病。

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之力较强,且兼清 里热,主治外感风寒夹湿,兼有里热之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身痛、口苦微渴等。香苏散 功能解表理气,适用于外感风寒,内兼气滞之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苔薄白等症。小青龙汤长于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素有寒饮又感风寒之恶寒发热、咳喘痰多清稀、胸膈满闷者。

止嗽散功能宣肺利气,疏风止咳,选药温润和平,主治外感风邪,解表不彻,肺气不利之咳嗽咽痒而微有恶寒发热者,加减运用得宜,可用于诸般咳嗽。

正柴胡饮解表散寒,药性平和,为张介宾创制平散法之代表方,宜于气血不虚而外感风寒者。

2.辛凉解表 适用于外感风热或风温初起的表证。

银翘散与桑菊饮均为治疗风热表证的常用方剂,但银翘散解表之力大,且能清热解毒,主治风热犯卫之热重寒轻、咳嗽咽痛、口渴等症,为辛凉平剂;

桑菊饮解表之力轻,重在宣肺止咳,主治风热较轻,邪在肺络,以咳嗽为主症者,为辛凉轻剂。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长于辛凉宣肺,清热平喘,主治外邪入里化热所致的肺热喘咳证,应用时当根据发热轻重及汗之有无而酌定麻黄与石膏的用量。柴葛解肌汤功能解肌清热,主治风寒入里化热,初犯阳明,或三阳合病之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鼻干嗌干、眼眶痛、脉浮微洪等症。

升麻葛根汤解肌清热而透疹,适用于麻疹欲出不出而身热、舌红、脉数者。

3.扶正解表 此类方剂适用于正虚而感受外邪之证。

败毒散散寒祛湿,益气解表,主治体虚而感风寒湿邪之表证,痢疾初起见表寒证者亦可应用。参苏饮功能益气解表,且长于理肺化痰,适用于气虚外感风寒,兼有痰阻气滞证。

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者。加减葳蕤汤功能滋阴解表,适用于阴虚之体感受风热证。

泻下剂共选正方9首,附方10首。按其功用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和攻补兼施五类。

1.寒下适用于里热积滞实证。以大便秘结,腹满胀痛,苔黄厚,脉实为主要症状。

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大陷胸汤均能泻下热结。

但大承气汤为峻下热结的代表方,方中大黄生用后下为君,攻逐之力峻猛,主治阳明腑实而痞、满、燥、实四症俱备者; 大黄牡丹汤功专泻热破瘀,为治湿热/瘀滞/肠痈的主方;

大陷胸汤则以大黄与甘遂相配为主,重在泻热逐水,是治疗水热互结于心下所致大结胸证的常用方剂。

2.温下 适用于里寒积滞证。以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喜温,手足不温,脉沉紧为主要见症。

大黄附子汤、温脾汤均能泻下寒积,均以附子、大黄相配为主以温经散寒,泻下通便。而大黄附子汤为温下的代表方剂,主治寒实内结所致的便秘; 温脾汤兼能温补脾阳,主治脾阳不足,寒积内停之便秘。

3.润下 适用于肠燥津亏,大便秘结之证。以便秘,溺赤,身热,口干,舌红苔黄,脉滑数为主症。

麻子仁丸、济川煎均能润肠通便。其中麻子仁丸是以润肠药配小承气汤组成,故为攻润相合之剂,主治肠胃燥热,津液不足的脾约便秘证;济川煎以温肾益精,润肠通便的肉苁蓉为君,配升清降浊之品,主治肾虔精亏便秘之证。

4.逐水 适用于水饮壅盛于里的实证。以胸胁引痛,或水肿腹胀,二便不利,脉实有力等症为常见。十枣汤以攻逐水饮之峻药配伍益脾缓中的大枣组方,逐水中兼能培土扶正,使邪去而正不伤,以奏攻逐水饮之功,主治悬饮或水肿实证。

5.攻补兼施适用于里实正虚而大便秘结之证,以腹满便秘而兼气血不足为主要临床表现。黄龙汤以攻下热结的大承气汤加益气养血之品,而成攻补兼施、邪正兼顾之剂,主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之征。

和解剂共选正方8首,附方11首。按功用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三类。

1.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主治伤寒少阳病而致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症。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治少阳阳明合病,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心下痞硬或满痛、便秘、苔黄、脉弦数有力为主证。蒿芩清胆汤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主治湿热之邪郁阻少阳证,症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苔腻微黄等。达原饮开达膜原,辟秽化浊,主治温疫或疟疾邪伏膜原之证,症见憎寒壮热、发无定时、胸闷呕恶、头痛烦躁、脉弦数、舌苔垢腻或舌质红、苔白厚如积粉等。

2.调和肝脾 四逆散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功,主治阳气内郁而致手足不温,以肝脾不和所致的胁肋脘腹疼痛等症。逍遥散治证由肝郁血虚及脾弱所致,而以肝郁血虚主,其功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主治两胁作痛、头痛目眩、神疲食少、月经不调等。痛泻要方补脾柔肝,而以治脾为主,主治脾虚肝旺所致的痛泻。

3.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主治中气虚弱、寒热错杂于中焦而致的痞、呕、利。

清热剂共选正方21首,附方21首。按功用分为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和清虚热五类。

1.清气分热 白虎汤与竹叶石膏汤俱为清气分热的常用方。但前者功用是清热生津,且清气之力较强,主治阳明(气分)热盛,症见壮热汗出、烦渴、脉洪大;后者功用是清热兼以益气养阴,降逆和胃,清热之力逊于白虎汤,主治热病后期,气阴两伤,余热未尽,症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等。

2.清营凉血 清营汤、犀角地黄汤同为清营凉血的常用方。但前者功用是清营透热,养阴活血,促其透热转气而解,主治热初传营,症见身热夜甚、时有谵语、神烦少寐、或斑疹隐隐;后者功用是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主治热已人血,迫血妄行,症见吐衄、发斑等。

3.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凉膈散同有清热解毒作用。黄连解毒汤是清热解毒的基础方,功用是以苦寒泻火解毒为主,主治三焦火毒炽盛,症见烦热、错语、吐衄、发斑、痈疽疔毒等;凉膈散是清热解毒的常用方,功用是泻火通便、清上泄下,主治上、中二焦热盛,热聚胸膈,症见身热面赤、胸膈烦热、口舌生疮、便秘溲赤等。普济消毒饮与仙方活命饮皆为治疗热毒痈肿的常用方。但前者的功用是疏风散邪,清热解毒,并助以升阳散火,发散郁热,主治风热疫毒发于头面,症见头面红肿掀痛、咽喉不利等;后者于清热解毒中伍以行气活血、散结消肿之品,主治痈疮肿毒初起,脓未成或脓成未溃之证。

4.清脏腑热 本类方剂主要是针对某一脏腑火热偏盛而设,故功用、主治各有侧重。导赤散功能清心利水养阴,主治心经与小肠有热,症见心胸烦热、口舌生疮,以及小便淋痛等;龙胆泻肝汤功用是泻肝胆实火,利下焦湿热,主治肝胆实火上攻的头痛、目赤、胁痛、口苦,湿热下注的淋浊、带下、阴肿等;左金丸的功用是清泻肝火,降逆止呕,主治肝火犯胃的呕吐、口苦、嘈杂、吞酸等;苇茎汤的功用是清肺化痰,逐瘀排脓,主治肺痈;泻白散的功用是泻肺清热,止咳平喘,主治肺有伏热的咳喘、日晡热甚等。清胃散与玉女煎同为清胃热以治胃火牙痛的常用方。但前者的功用是清胃凉血,兼以升散解毒,宣达伏火,主治胃火炽盛的牙痛、头痛、牙宣出血、颊腮肿痛等;后者以清胃热为主,而兼滋肾阴,主治胃火旺而肾水不足的烦热、头痛、牙衄等。葛根黄芩黄连汤功用是以内泻肠胃之热为主,兼外解肌表之邪,主治热利而表未解,症见身热下利、苔黄脉数等。芍药汤、白头翁汤均是治疗痢疾的常用方。但前者是调和气血与清热燥湿并用,主治湿热痢疾,症见痢下赤白、里急后重等;后者功擅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主治热毒血痢、赤多白少、里急后重等。

5.清虚热 清蒿鳖甲汤、清骨散均有滋阴清热的功用,都是治疗阴虚发热的常用方。但前者是养阴与;秀热并重.丰治温病后期.阴液已伤,邪伏阴分,症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等;后者以清虚热为主,兼以滋阴透热,主治虚劳发热,症见骨蒸盗汗、唇红颊赤等。当归六黄汤功能滋阴泻火,固表止汗,主治阴虚有火,症见发热、盗汗、面赤、心烦、舌红、脉数等。

祛暑剂共选正方5首,附方5首。其功用、主治同中有异,各有特点。

清络饮有清透暑热之功,用药清凉芳香,清轻走上,为治疗暑伤肺经气分、邪轻病浅的常用方剂。香薷散药性偏温,以散寒化湿见长,主治夏令感寒夹湿之证。六一散与桂苓甘露散同具清暑利湿之功,均可治疗暑湿为病。但六一散药少力薄,只宜于暑湿轻证;桂苓甘露散清暑利湿之力较大,对暑湿俱盛,病情较重者适宜。清暑益气汤既清解暑热,又益气养阴,主治暑热内侵,伤耗气津之证。

温里剂共选正方7首,附方13首。根据功用不同分为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三类。

1.温中祛寒 本类方剂主治中焦虚寒证。其中理中丸温中祛寒,补气健脾,是治疗脾胃虚寒,升降失常,腹痛吐利的基础方,亦常作汤剂使用;小建中汤温中补虚,缓急止痛,是治疗中焦虚寒,肝脾失和之虚劳腹痛的常用方;吴茱萸汤以温降肝胃为主,兼补中虚,是治疗肝胃虚寒,浊阴上逆之呕吐、头痛的常用方。

2.回阳救逆 本类方剂主治心肾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亡阳欲脱之危重病证。其中四逆汤是回阳救逆的基础方,具有药专力宏之特点,主治阴寒内盛,阳气衰微之四肢厥逆、神衰欲寐、脉微细之证;回阳救急汤是回阳救逆,益气生脉之常用方,方中麝香与五味子相配,一散一收,尤具相反相成之妙,主治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欲脱之证。

3.温经散寒 本类方剂主治阳虚血弱,寒凝经脉之手足厥寒、阴疽等证。其中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是治疗血虚寒凝所致的手足厥逆或肢体疼痛的常用方;阳和汤温阳补血,散寒通滞,是治疗阴疽的常用方。

补益剂共选正方19首,附方25首。按其功用不同分为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双补六类。

1.补气 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散、玉屏风散、完带汤均有补气作用,主治气虚诸证。其中四君子汤为益气健脾的基础方,适用于脾胃气虚,运化乏力之证;参苓白术散除益气健脾外,兼可渗湿止泻,用治脾胃气虚而兼湿盛之证;补中益气汤长于益气升阳,适用于劳倦伤脾,气虚发热或气虚下陷的脱肛、子宫下垂等证;生脉散补气养阴,兼能生津止汗和敛肺止咳,善治暑热汗多,耗气伤阴,以及久咳肺虚,气阴两虚之证;玉屏风散专于益气固表止汗,多用于表虚自汗及虚人感冒;完带汤补脾化湿疏肝,主治脾虚,肝郁,湿浊下注之带下证。

2.补血 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均有补血作用,主治血虚诸证。其中四物汤为补血调血的基础方,也是妇科调经的常用方,适用于营血虚滞,冲任虚损所致月经不调、痛经等症;当归补血汤重在补气生血,常用于劳倦内伤,血虚发热之证;归脾汤以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为主,善治心脾气血两虚和脾不统血之证。

3.气血双补 八珍汤和炙甘草汤均能双补气血,主治气血两虚证。其中八珍汤为四君子汤和四物汤的复方,补气与补血并重,是气血双补的基础方,适用于久病失治或病后失调的气血两虚病证;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善治阴血不足、阳气虚弱之脉结代、心动悸。

4.补阴 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一贯煎均能滋阴,主治阴虚诸证。其中六味地黄丸’三补三泻”,并以补肾为主,兼补肝、脾,补中寓泻,为滋阴补肾的基础方.适用于肾阴不足之证;左归丸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上用治真阴不足,精虚髓亏之证,其方纯甘壮水、补而无泻、滋阴补肾之力大于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是滋阴降火的基础方,常用于肝肾阴亏,相火亢盛之证;一贯煎长于滋阴疏肝,适用于肝肾阴虚,肝气不舒之脘胁疼痛、吞酸吐苦等证。

5.补阳 肾气丸和右归丸同具温补肾阳作用,主治肾阳不足诸证。其中肾气丸为补肾助阳的常用方,适用于肾阳不足,气化无力之证;右归丸温补肾阳,填精补血,适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及火不生土等证:该方莼补无泻,温补肾阳的作用大于肾气丸。

6.阴阳双补 地黄饮子、龟鹿二仙胶均有阴阳双补作用,主治阴阳两虚证。其中地黄饮子滋阴补阳,并能开窍化痰,适用于喑痱证;龟鹿二仙胶滋阴填精,益气壮阳,更宜于真元虚损,精血不足所致的阳痿遗精、久不孕育之证。

固涩剂共选正方9首,附方2首。按功用分为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固脱、涩精止遗、固崩止带五类。

1.固表止汗 牡蛎散收敛止汗之功著,兼能益气育阴潜阳,主治体虚卫外不固,又复心阳不潜而致的自汗、盗汗。

2.敛肺止咳 九仙散敛肺止咳,益气养阴,用治肺虚气阴两伤之久咳不止、短气自汗。

3.涩肠止泻 真人养脏汤、四神丸皆能温阳补肾,涩肠止泻,用于脾肾虚寒之泻痢不止。真人养脏汤又长于益气健脾,固涩之力亦较强;四神丸则偏重于温肾暖脾而固肠止泻。

4.涩精止遗 金锁固精丸、桑螵蛸散都有涩精止遗的作用,以治遗精、遗尿诸症。但金锁固精丸重在固肾涩精,主要用于肾虚遗精;桑螵蛸散重在两调心肾,补益气血,主要用于心肾两虚之尿频、色如米泔而见神志恍惚、健忘之症。

5.固崩止带 固冲汤、固经丸均能固经止血,用治崩漏下血或月经过多。但固冲汤长于益气固经止血,主治脾肾亏虚,冲脉不固之崩漏;固经丸长于滋阴清热,主要用于阴虚内热之崩漏。易黄汤固肾止带,清热祛湿,主要用于肾虚湿热之带下。

安神剂共选正方3首,附方4首。按其功用分重镇安神和滋养安神两类。

1.重镇安神 朱砂安神丸重镇安神,泻火养阴,主治心火亢盛,阴血不足之失眠、心悸。

2.滋养安神 天王补心丹与酸枣仁汤均有养心安神,滋阴补血之功,以治阴血不足,虚热内扰之心悸、虚烦失眠等。但天王补心丹长于滋阴补血,主治心肾阴亏血少之心悸、失眠证;而酸枣仁汤则重在养血调肝,清热除烦,主治肝血不足之虚烦失眠证。

开窍剂共选正方4首,附方5首。按其功用分为凉开和温开两类。

1.凉开 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合称凉开“三宝”,由芳香开窍药和清热凉血解毒药为主组成,是凉开法的常用方剂。三方均有清热开窍之功,均可治疗热闲心包之证。但安宫牛黄丸长于清热解毒,适用于热盛之证;至宝丹长于开窍醒神,化浊辟秽,适用于痰浊偏盛、神昏较重之证;紫雪清热解毒之力不及安宫牛黄丸,开窍之功逊于至宝丹,但长于熄风止痉,故对热闭心包及热盛动风,神昏而有痉厥者,较为适合。

2.温开 苏合香丸是温开法的代表方,由芳香开窍药为主配伍行气解郁、辟秽化浊、温中止痛之品组成,主治寒闭之证。因其长于行气温中止痛,故对寒凝气滞所致的心腹疼痛也有较好疗效。

理气剂共选正方12首,附方8首。按其功用分为行气和降气两大类。

1.行气 本类方剂均有行气作用,适用于气机郁滞的病证。其中越鞠丸长于行气解郁,以治六郁而以气郁为主之证。枳实薤白桂枝汤与半夏厚朴汤都能行气祛痰,但前者长于通阳散结,主治胸阳不振,痰浊中阻,气结于胸的胸痹证;后者又能开郁降逆,主治情志不舒,痰气郁结而致的梅核气。金铃子散长于行气止痛,并能活血清肝,用于肝郁化火之心腹胁肋诸痛。厚朴温中汤行气之中又以温中燥湿见长,常用于寒湿内困脾胃,气机阻滞之脘腹胀满疼痛。天台乌药散和暖肝煎都能行气逐寒,止痛散结,专治寒疝。但天台乌药散行气散寒之力较大,多用于寒凝气滞之小肠疝气;暖肝煎则能温肾养肝,适宜于肝肾不足,寒凝经脉之疝气及少腹疼痛者。

2.降气 本类方剂都有降气作用,适用于气逆诸证,而以肺逆喘咳和胃逆呕呃为主。其中苏子降气汤、定喘汤长于降肺气而定喘逆。但苏子降气汤兼能温化寒痰,主要用于上实下虚的寒痰咳喘证;定喘汤则兼能宣肺散邪,清化热痰,多用于风寒外束,痰热内蕴的喘咳证。小半夏汤、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均长于和胃降逆而止呕呃。小半夏汤长于化痰降逆止呕;后二方则兼有补气益胃之功,其中旋覆代赭汤重在益胃祛痰止嗳,适用于胃虚痰阻气逆的痞闷暖气及反胃呕吐;橘皮竹茹汤则长于清胃降逆,主治胃虚呃逆或呕吐偏热者。

理血剂共选正方14首,附方11首。按其功用不同分为活血祛瘀和止血两大类。

1.活血祛瘀 本类方剂均有通利血脉,以祛除瘀血的作用,适用于血行不畅或瘀血内阻之证。其中桃核承气汤以破血下瘀、荡涤瘀热为主,用治血热互结于下焦之蓄血证。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功用,适用于血瘀气滞留结胸中的胸痛、头痛等症。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通络,为主治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半身不遂的常用方。复元活血汤主治胁肋疼痛,乃因跌打损伤所致者。温经汤和生化汤,均为妇科经产之剂。温经汤温经散寒,养血行瘀,重在温养而不是攻逐,是治疗冲任虚寒,瘀血内阻所致月经不调的常用方;生化汤活血祛瘀,温经止痛,多用于产后恶露不行、小腹疼痛属血虚有寒之证,是产后常用之剂。失笑散以活血祛瘀,散结止痛见长,是治疗血瘀心腹疼痛的基础方。桂枝茯苓丸为活血化瘀,渐消缓散之剂,适用于妇人少腹症块、妊娠有瘀之漏下不止与胎动不安者。

2.止血 本类方剂均有止血作用,主治各种出血证。其中十灰散、咳血方、小蓟饮子、槐花散均为凉血止血之剂,皆可治疗火热迫血妄行的出血证。但十灰散凉血止血之中寓有清降、祛瘀,兼以收涩,止血力量较大,可广泛用于上部各种出血,为常用的急救止血方;咳血方主要用于肝火犯肺的咳血,重在清肝火、化痰热而治本。槐花散和小蓟饮子均治下部出血。但前者善于清肠疏风,主要用治肠风脏毒下血;后者兼可利水通淋,主要用于血淋或尿血之证。黄土汤重在温阳健脾以摄血,适用于脾阳不足,统摄无权所致的各种出血,尤多用于便血与崩漏。

治风剂共选正方10首,附方7首。按其功用分疏散外风和平熄内风两类。

1.疏散外风 川芎茶调散以辛散之品为主组方,长于疏散上部风邪而止头痛,主治外

感风邪所致的偏正头痛。大秦艽汤以疏散风邪为主,兼能养血、活血、清热,邪正兼顾,标

本同治,主治风邪初中经络之口眼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者。小活络丹祛风除

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主治痹证日久,偏于寒湿痰瘀阻滞经络者。牵正散与玉真散均能

祛风化痰止痉,但前者长于祛头面之风痰而通络,主治风痰阻于头面经络之口眼喁斜;后者

祛风化痰,解痉定搐,常用于破伤风。消风散疏风除湿,清热养血,是治风疹、湿疹之常用方。

2.平熄内风 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均为平肝熄风之剂。其中羚角钩

藤汤清热凉肝熄风之力大,主治肝经热盛,热极动风之证;镇肝熄风汤镇肝潜阳熄风之力强,并善引气血下行,多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风阳上扰,气血逆乱之头痛眩晕、目胀耳鸣、面红如醉,甚或中风者;天麻钩藤饮则兼有清热活血安神之功,常用于肝阳偏亢,肝风上扰之头痛、眩晕、失眠。大定风珠为滋阴熄风之剂,主治温病后期,热灼真阴,虚风内动之手足瘈疭。

治燥剂共选正方8首,附方4首,按功用分为轻宣外燥和滋阴润燥两类。

1.轻宣外燥 适用于外燥证。杏苏散轻宣凉燥,理肺化痰,适用于外感凉燥,亦可用于风寒伤肺咳嗽。桑杏汤与清燥救肺汤均治温燥,但桑杏汤清宣温燥,用于温燥外袭,肺津受灼之轻证,以身热不甚、干咳少痰、右脉数大为辨证要点;清燥救肺汤清燥润肺,养阴益气,用于燥热伤肺,气阴两伤之重证,以身热轻、干咳较频、气逆而喘、脉虚大而数为辨证要点。

2.滋阴润燥 适用于内燥证。增液汤增液润燥,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主治阳明温病,耗伤津液,液涸肠燥所致的大便秘结,由于本方功擅养阴增液,故又多用治内伤阴虚液亏诸证。麦门冬汤清养肺胃,降逆下气,主治虚热肺痿证,同时也可治疗胃阴不足证。益胃汤专于养阴益胃,主治胃阴损伤所致的饥不欲食、口干咽燥等。养阴清肺汤重在养阴清肺,兼解毒利咽,为主治白喉的有效方剂,亦治阴虚燥热所致的咽喉肿痛。百合固金汤滋养肺肾,止咳化痰,多用于肺肾阴亏,虚火上炎所致的咳嗽痰血证。

祛湿剂共选正方19首,附方19首。按其功用分为燥湿和胃、清热祛湿、利水渗湿、温化寒湿、祛风胜湿五类。

1.燥湿和胃平胃散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为治疗湿滞脾胃之基础方,以脘腹胀满、舌苔厚腻为主症。藿香正气散外散风寒,内化湿浊,理脾和胃,升清降浊,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霍乱吐泻证。

2.清热祛湿 茵陈蒿汤清泻瘀热,利湿退黄,主治一身面目俱黄之湿热黄疸。八正散集滑石、木通等一派清热利水通淋药于一方,为治湿热淋证之常用方剂。三仁汤与甘露消毒丹皆可用治湿温,三仁汤利湿之力大于清热,适用于湿温初起,邪在气分之湿重于热证。甘露消毒丹清热与利湿并重,适用于湿温时疫,邪在气分之湿热并重证。连朴饮清热化湿,和胃止呕,主治湿热霍乱。当归拈痛汤清利湿热,祛风止痛,主治湿热内蕴、外受风邪或风湿化热之痹证。二妙散清热燥湿,为主治湿热下注之痿、痹以及下部湿疮的基础方。

3.利水渗湿 五苓散与猪苓汤均为利水渗湿之常用方,泽泻、猪苓、茯苓为二方共有药物,皆治小便不利。然五苓散主治证乃因水湿内盛,膀胱气化不利,配伍桂枝、白术,而成温阳化气利水之剂。猪苓汤所主治证乃因邪气人里化热,水热互结,灼伤阴津,故佐滑石、阿胶,共成利水清热养阴之方。防己黄芪汤益气固表,祛风行水,主治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苔白脉浮之风水或风湿证。五皮散利水消肿,理气健脾,主治一身悉肿、心腹胀满、小便不利之皮水。

4.温化寒湿 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是治中阳不足,饮停心下之痰饮病的基础方。真武汤与实脾散均主治阳虚水肿,具温补脾肾、利水渗湿之功。前者以附子为君,故偏于温肾,兼能敛阴缓急,主治阳虚水肿而见腹痛下利、四肢沉重疼痛者;后方以附子、干姜共为药,故偏于温脾,兼能行气导滞,主治阳虚水肿兼有胸腹胀满者。萆薢分清饮温肾利湿,分清化浊,专治虚寒白浊。

5.祛风胜湿 羌活胜湿祛接风胜湿,适用于风湿在表,身痛肢重之证。独活寄生汤祛风湿且有补益作用,适用于痹证日久,肝肾不足,气血两虚之证。

祛痰剂共选正方11首,附方7首。按其功用分为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化痰熄风等五类。

1.燥湿化痰 二陈汤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作用,为治痰的基础方剂,主治湿痰内阻的咳嗽痰多等证。温胆汤功能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主治胆郁痰扰之心烦不眠、呕吐呃逆,以及癫狂等证。茯苓丸具有燥湿行气,软坚化痰之功,主治痰停中脘所致的臂痛、或两手疲软、四肢浮肿等。

2.清热化痰 清气化痰丸清热化痰,理气止咳,主治痰热内结、咳嗽痰稠色黄之证;小陷胸汤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主治痰热互结胸脘的小结胸病。滚痰丸善能泻火逐痰,主 治实热老痰所致的惊悸癫狂、怔忡昏迷,以及其他种种怪证。

3.润燥化痰 贝母瓜蒌散具有润肺化痰之功,主治肺经燥痰所致的咳嗽痰稠、咯之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之证。

4.温化寒痰 苓甘五味姜辛汤为温阳化饮的常用方剂,主治寒饮内停之咳嗽痰多、清稀色白之证。三子养亲汤降气止咳之力较胜,兼能消食,多用治痰壅气逆食滞之咳嗽喘逆、食少难消者。

5.化痰熄风 半夏白术天麻汤燥湿化痰与平肝熄风并用,善治风痰上扰的眩晕呕吐,以及痰厥头痛。定痫丸具有涤痰熄风之功,专治风痰夹热所致的痫证。

消食刑共选正方5首,附方2首。按其功用分为消食化滞和健牌消食两类。

1.消食化滞 保和丸消食和胃,是消食化积的通用方,主治一切食积之脘痞腹胀、恶食嗳腐等证。枳实导滞丸能行气攻积,泄热导滞,兼能祛湿,适用于湿热食积内阻肠胃之脘腹胀痛、下痢泄泻、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有力等证。

2.健脾消食 健脾丸为消补兼施,以补为主之剂,主治脾虚食滞之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苔腻微黄、脉象虚弱等证。枳实消痞丸行气消痞,健脾和胃,消中有补,主治虚实相兼,寒热错杂,气壅湿聚之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大便不调等证。葛花解酲汤分消酒食,理气健脾,主治酒积伤脾所致的眩晕呕吐、胸膈痞闷、食少体倦、小便不利、大便泄泻、舌苔腻、脉滑等症。

驱虫剂共选正方1首,附方2首。三方均能安蛔,其中乌梅丸长于温脏补虚,清热安蛔,适用于寒热错杂之蛔厥证; 理中安蛔汤长于温中安蛔,主治中阳不振之蛔虫腹痛; 连梅安蛔汤功能清热安蛔,擅治肝胃郁热之虫积腹痛。

涌吐剂共选正方1首,附方2首。

三圣散的涌吐作用最强,长于涌吐风痰,主要用于中风痰涎和浊痰上壅之癫痫;瓜蒂散善于涌吐痰食,主要用于痰涎宿食壅塞胸脘;救急稀涎散善于开关涌吐,主要用于中风闭证之痰涎壅盛。

第四篇:方剂学讲义

厂房(地)租赁合同

出租方(以下称甲方): 承租方(以下称乙方):

根据《合同法》及其它有关法律的规定,甲、乙双方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就甲方将其合法拥有的厂房(地)租赁给乙方使用的有关事宜,双方达成协议并签定租赁合同如下:

一、出租厂房(地)情况

甲方租赁给乙方的厂房(地)座落在大槐树镇南么村,租赁面积约三千平方米。

二、厂房(地)起付日期和租赁期限

厂房(地)租赁自2017 年 12月 1日起,至2027年 11月30日止,租赁期十年。

三、租金及保证金支付方式

甲、乙双方约定,该厂房(地)租赁费按每年给与支付,且于每年12月份支付,年租金为三万元整,三年内(含三年)租金不变。三年后租金调整为每年三万伍仟元整。

四、厂房使用要求和维修责任

乙方可以根据自身经营要求,随意更改厂房(地)的结构,且不需甲方同意,不用给予甲方任何补偿,使用结束后不用恢复原貌。

五、其他条款

1、租赁期间,如发生与本村的任何问题或因产权问题而影响乙方正常经营而造成的损失,由甲方负一切责任并给予赔偿。

2、乙方如果应经营问题或其它不可抗拒的力量,不能在该厂房继续经营时,乙方应提前一个月告知甲方,经双方协商一致后解除合同。

3、除国家征用或集体规划外,甲方不能随意解除租赁合同,如因国家征用或集体规划,确需解除租赁合同,需双方协商一致后解除合同。

六、本合同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必须依法共同协商解决。

七、本合同一式两分,双方各执一分,合同经盖章签字后生效。

甲方:乙方:

2017年12月1日 2017年12月1日

第五篇:方剂学总结

方剂学总结

一、主治病证选方剂

二陈汤—湿痰咳嗽 香薷散—阴暑

贝母瓜蒌散—燥痰咳嗽 六一散—暑湿

保和丸一食积 大黄牡丹汤—肠痈初起

乌梅丸—蛔厥 麻子仁丸(脾约丸)—脾约证

鳖甲煎丸—疟母

禹功散—阳水

仙方活命饮—痈疡肿毒初起(阳证)普济消毒饮—大头瘟

阳和汤—阴疽 苇茎汤—肺痈

四妙勇安汤—脱疽 黄芪桂枝五物汤—血痹

痈疡:肺痈—苇茎汤 阳和汤—阴疽

肠痈—大黄牡丹汤 痛泻要方—痛泻

小蓟饮子—下焦瘀热

白头翁汤—热毒痢疾 八正散—湿热下注——血淋、尿血

小柴胡汤—少阳证 消风散—风疹、湿疹

大承气汤—阳明腑实证 玉真散—破伤风

大柴胡汤—少阳阳明合病 外燥 凉燥—杏苏散

四逆汤—少阴(阳需阴寒)温燥-轻—桑杏汤

麻黄汤—外感风寒表实证 温燥-重—清燥救肺汤

十枣汤—悬饮

葛根黄芩黄连汤—协热下利

黄土汤—阳虚便血

养阴清肺汤—白喉

甘麦大枣汤—脏燥

茵陈蒿汤—湿热黄疸

四神丸—五更泄泻(肾泄)半夏厚朴汤—梅核气

芍药汤—湿热痢疾 湿温初起 湿重于热—三仁汤(邪在气分

橘核丸—

湿热并重—甘露消毒丹

桃核承气汤—下焦蓄血 清气化痰丸—痰热互结

五苓散—蓄水证

防己黄芪汤—风水或风湿

槐花散—肠风脏毒下血 五皮散—皮水

桃花汤—虚寒痢

金铃子散—肝郁化火诸痛的代表方

天台乌药散—小肠疝气 加味乌药汤—痛经

麦门冬汤—肺痿 玉液汤—消渴

琼玉汤—肺痨 中风后遗症—补阳还五汤、镇肝熄风汤、地黄饮子(喑痱)

2、主治病证不只一个

吴茱萸汤—虚寒呕吐,厥阴头痛,少阴吐利 炙甘草汤—脉结代,心动悸(虚劳肺痿)牡蛎散—自汗,盗汗

玉屏风散—自汗 小柴胡汤—少阳证,妇人热入血室 黄龙汤—热结旁流,气血两虚

3、由病机来选方 外寒内饮—小青龙汤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九味羌活汤

类中风—镇肝熄风汤(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气血郁热)阳明温病,热结阴亏,燥屎不行—增液承气汤 阴血亏虚,感受外邪—葱白七味饮 气虚发热,气虚下陷—补中益气汤 血虚发热—当归补血汤

阴虚发热—小建中汤(脾阳/中阳不足)气阴两虚—生脉饮

胸痹—胸阳不足—瓜蒌薤白白酒汤 脾阳虚—人参汤

4、有病机、有症状

肝郁血虚,两胁作痛—逍遥散 肝肾阴虚— 一贯煎

肺热咳喘—麻杏石甘汤、泻白散

疼痛

—心胸脘腹刺痛—失笑散 郁血停滞—血瘀气滞,心胃诸痛—丹参饮 气滞寒凝,胃脘疼痛—良附丸 肝郁化火,心胸疼痛—金铃子散

5、有症状、无病机

肠鸣腹痛,大便腹痛—痛泻要方

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半夏厚朴汤

二、功效选方 回阳救逆—四逆汤 阳虚解表—葱白七味饮

透邪阳郁,疏肝理气—四逆散 清热泻火,利水通淋—八正散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参苓白术散 理气化痰,清胆和胃—温胆汤 清热开窍,熄风止痉—紫血丹

祛风湿,止痹痛,益肾肝,补气血—独活寄生汤(功效最多)益气升阳,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

三、特定中医俗语 辛凉重剂—麻杏石甘汤 辛凉轻剂—桑菊饮 辛凉平剂—银翘散

麻杏石甘汤—清、宣、降三法具备

防风通圣散—汗、下、清、利同用,上、中、下焦并治 益气解表—败毒散 助阳解表—再造散 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养血解表—葱白七味饮

柴葛解肌汤—病证在肌表,为太阳、阳明、少阳三阳合病 寓通于补—济川煎

“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白虎汤——竹叶石膏汤 “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外科“消法”的代表方—仙方活命饮 辛甘化阳,又具酸甘化阴—小建中汤 “为仲景群方之冠”—桂枝汤

骤补真阴以制相火—大补阴丸

“育阴以涵阳,不是壮水以制火”—左归丸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六味地黄丸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肾气丸

气血阴阳并补之剂—炙甘草汤

湿温时疫之主方—甘露消毒丹

“釜底抽薪,急下存阴”—大承气汤 “增水行舟”—增液承气汤

“火郁而发之”—普济消毒饮:升麻、柴胡 凉膈散:薄荷、竹叶 清胃散:升麻

辛开苦降—半夏泻心汤、左金丸

通因通用—大承气汤、芍药汤、枳实导滞丸 “损者益之”、“劳者温之”之旨而制定,为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参苓白术散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苓桂术甘汤

入血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犀角地黄汤

四、方解内容理解 1 方中君药 A单味药做君药 补阳还五汤—黄芪 理中丸—干姜 保和丸—山楂 半夏厚朴汤—半夏

镇肝熄风汤—怀牛膝(引火下行,补益肝肾)凉膈散—连翘(既重用,又君药)

B两味药做君药

败毒散—羌活、独活 复元活血汤—大黄、柴胡 二陈汤—半夏

C个别方中有三味药做君药

甘露消毒丹—茵陈、滑石、黄芩

D非君药,但在方中重用 吴茱萸汤—生姜(重)

炙甘草汤—生地黄(重/君)芍药汤—芍药(重/君)银翘散—金银花、连翘(重/君)特殊剂量

左金丸—

黄连:吴茱萸=6:1 六一散—

滑石:甘草=6:1 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5:1 小建中汤—

芍药:桂枝=2:1 麦门冬汤—

麦门冬:半夏=7:1 麻杏石甘汤—麻黄:石膏=1:2 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1:1 温脾汤—

大黄:附子=2:1 炙甘草汤—

地黄:甘草=4:1 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20:1(1:1—气血双补)小蓟饮子—

生地:小蓟=8:1 特殊煎服法

十枣汤:大枣煎服送服;小剂量开始,清晨空腹服用; 服药得快利后,宜食糜粥以保养脾胃

大承气汤:枳实、厚朴先下,大黄后下,芒硝溶服

银翘散: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过煮则味厚入中焦也(芳香清新之品不宜久煎)

炙甘草汤:酒水各半煎,清水七升,酒八升(加酒取药性,以清酒辛热,可温通血脉,以行药力)反佐

左金丸—吴茱萸 芍药汤—肉桂 黄土汤—黄芩

[多选] 一、一个主治病证,多个方剂治疗

治中焦虚寒腹痛—理中丸、吴茱萸汤、小建中汤、大建中汤、人参汤 中医治痰饮—小青龙汤、苓桂术甘汤、苓桂五味降心汤、五苓散、肾气丸 呕吐—吴茱萸汤、理中丸、大柴胡汤、小柴胡汤、四逆汤 二、一个方剂,多个主治病证

黄连解毒汤—大热烦躁,错语不眠,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身热下利,湿热黄疸,痈疡疔毒

理中丸—中焦虚寒,阳虚失血,小儿慢惊,病后喜唾涎沫,霍乱吐泻,胸痹 五苓散—蓄水证,水湿内停,痰饮,水逆证

磁朱丸—心肾不交,视物昏花,耳鸣耳聋,心悸失眠,癫痫

三、组成中共有的药

银翘散、桑菊饮—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 归脾丸、补中益气汤—黄芪、人参、当归、甘草 理中丸、四君子汤—人参、白术、甘草

四、配伍特点

六味地黄丸—三补配三泻,熟地-泽泻、山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 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 肝脾肾三阴同补,以补肾阴为主

肾气丸—阴中求阳、少火生气、补中寓泻 左归丸—阳中求阴

补而无泻 右归丸—阴中求阳

纯补无泻

血府逐瘀汤—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 黄土汤—标本兼顾,刚柔相济,寒热并用

地黄饮子—标本兼顾,上下并治,而以治本、治下为主

乌梅丸—寒热并用、邪正兼顾、辛酸苦味具备,共奏温中清热,安蛔补虚之功、上下并治 银翘散—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

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芳香辟秽之品相配,构成清疏兼顾 逍遥散—气血兼顾

肝脾同调

补肝方面,补肝体而助肝用 半夏泻心汤—寒热互用

苦辛并进

补泻兼施 芍药汤—寒热同用,是以清热燥湿为本

气血并治

通因通用,补泻兼施,肝脾同调

归脾汤—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

气血并补,但重用补气,意在生血 小建中汤—于辛甘化阳之中,又具酸甘化阴之用

五、方解

1龙胆泻肝汤—养阴补血:生地、当归

肝为藏血之脏,肝经实火,易伤阳血,所用诸药又属苦燥渗利伤阴之品,故用生地养血,当归补血

2当归补血汤—黄芪作用

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

六、比较 桑菊饮——银翘散

相同点:组成—共用连翘、芦根、薄荷、甘草、桔梗

功效—疏风、清热

主治—外感风热表证

不同点:组成—桑:大多为辛凉之品,且具疏散风热,清宣肺热的桑叶、菊花为主要药物,并配伍肃降肺气的杏仁,故其宣肺止咳之力大

银:银花配荆芥穗、豆豉、牛蒡子、竹叶,其解表清热利咽之力强于桑

功效—桑:宜用于温病初起,表证较轻,邪热不甚,肺失清肃的咳嗽,是辛凉轻剂

银:宜用于温病初起,邪热较甚,偏重卫表之发热甚,微恶风寒,口渴咽干者,为辛凉平剂

大柴胡汤——小柴胡汤

相同点:组成—柴胡、黄芩和解少阳且清热,半夏、生姜降逆止呕,大枣

功效—和解少阳

主治—少阳病

不同点:组成—大:大枣、人参、甘草益气扶正,补脾和中

小:大黄、枳实泻阳明热结,芍药缓急止腹痛,因有阳明热结,故不用参草之甘壅留邪,而用大枣调和诸药

功效—大:主治少阳、阳明合病,证见寒热往来,心下痞鞭或心下满痛等证

小:主治少阳病,证见寒热往来,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另也可治妇人热入血室,疟疾,黄疸等 归脾汤——补中益气汤

相同点:组成—参、芪、术、草以益气健脾,当归养血和血

功效主治—益气健脾,治脾气不足证

不同点:组成—归:龙眼、茯神、酸枣仁、远志等药,宁心安神,意在补益心脾,佐以木香理气醒脾,以姜、枣调和脾胃

补:升麻、柴胡升阳举陷之药,意在补气升提,佐以陈皮理气和胃

功效主治—归:兼有补血阳心之功,心脾同治,气血并补,主治心悸怔忡,健忘失

眠,盗汗,脉细弱的心脾、气血两虚证,及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的脾不统血证

补:兼有升阳举陷之功,主治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的气虚下陷

证,及身热,自汗,渴喜冷饮,气短乏力的气虚发热证。是甘温初大热的代表方 槐花散——黄土汤

相同点:槐与黄均有止血之功,均可治疗便血之证 不同点:槐花散、黄土汤两方在病机、病证上各异

槐花散主治肠风便血,是风热与湿热毒邪壅遏肠道,损伤脉络,血渗外溢所致。症状特点是便前出血,血色鲜红,为近血,病性属热,其治疗以清肠凉血为主,兼以疏风行气,故用苦寒槐花、侧柏叶清热凉血,同时配荆芥穗疏风理血,枳壳宽肠行气 黄土汤主治阳虚便血证,是脾阳不足,统摄失权而致。

症状特点是先便后血,或吐血,衄血及妇人崩漏,血色暗淡,同时伴四肢不温,为远血。配伍灶心土、附子、生地、阿胶、黄芩等药,刚柔相济,寒热并用,标本兼顾,共成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之剂。病性虚寒,宜温阳健脾,止血养血。故用灶心土为君药,温中收敛止血。5 小蓟饮子——八正散

相同点:组成—木通、滑石、山栀、甘草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通淋之功,治膀胱蕴热,水道不利之热淋

不同点:小:侧重下焦瘀热,损伤膀胱血络而致的血淋尿血证。证见尿中带血,小便赤涩,热痛。故方中还用小蓟凉血止血,藕节、蒲黄凉血止血且消瘀,当归养血和血,生地凉血止血且养阴清热,其效重在凉血、止血、通淋

八:主治湿热下注而引起的热淋。证见尿频,涩痛,淋沥不畅,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故方中用瞿麦、蓄等诸利水通淋之品,大黄泄热降火,其效重在泻火利水通淋,其凉血止血之功不如小蓟饮子 6 五苓散——猪苓汤

相同点:组成—猪苓、茯苓、泽泻以利水渗湿

功效主治—利水,治小便不利 不同点:组成—五:白术健脾运化水湿,桂枝温阳化气,助利小便之功

猪:滑石利水清热,阿胶润燥滋阴

功效主治—五: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治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水湿内停-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

猪:利水清热养阴。主治水热互结证,表现小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或心烦不寐,或兼有咳嗽,呕恶,下利等 7 苏子降气汤——定喘汤

相同点:苏子、半夏,均能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以治咳嗽痰多之证

不同点:苏:以降气平喘为主,配伍肉桂,兼能温肾纳气;当归治咳逆上气,又能养血润燥;厚朴降气平喘,宽胸除痞;前胡宣肺下气,祛痰止咳;大枣、甘草和中而调药。适用于上实下虚而以上实为主的喘咳,痰白而稀,短气,舌苔白滑或白腻

定:用麻黄、白果配黄芩、桑白皮,兼能宣肺散寒,清肺泄热;杏仁、款冬花能降气平喘,化痰止咳。适用于痰热内蕴,外感风寒之哮喘,咳痰粘稠色黄,舌苔黄逆,脉滑数 8 苏子降气汤——小青龙汤

相同点:均用祛痰降逆,止呕平喘止品,故均有祛痰止咳平喘之功,以治咳喘,痰多白稀之证

不同点:苏:以苏子、厚朴、半夏、前胡配肉桂,一以降气祛痰,一以温肾纳气,适用于痰涎壅肺,兼肾不纳气之喘咳,短气而无表证者

小:以麻黄、桂枝配干姜、细辛、半夏,一以解表宣肺,一以温化寒饮,适用于内有寒饮,外感风寒之咳喘,兼恶寒发热,脉浮

六、基本方

参苏饮—二陈汤(四君子汤)

麻子仁丸—小承气汤+麻仁、杏仁、白芍、蜂蜜 黄龙汤—大承气汤+人参、当归、甘草 增液承气汤—增液汤+大黄、芒硝 蒿芩清胆汤—温胆汤+碧玉散

温胆汤—二陈汤+竹茹、枳实、陈皮、半夏、茯苓、甘草 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柴胡、生姜,+黄连、干姜

竹叶石膏汤—白虎汤-(苦寒质润)知母,+人参、麦冬(益气生津),竹叶(除烦),半夏(和胃)

小健中汤—桂枝汤倍芍药,重加饴糖

回阳救急汤—四逆汤+六君子汤+五味子、麝香、肉桂 当归四逆汤—桂枝汤-生姜,倍大枣,+当归、细辛 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汤-甘草,倍生姜,+黄芪

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 泰山磐石散—八珍汤-茯苓,+黄芪、续断、黄芩、砂仁、糯米 左归丸—六味地黄丸-三泻(泽泻、牡丹皮、茯苓),+枸杞子、龟板胶、鹿角胶、菟丝子、川牛膝

右归丸—肾气丸-三泻(泽泻、牡丹皮、茯苓),+鹿角胶、菟丝子、杜仲、枸杞子、当归 四神丸—二神丸+五味子散

柴胡疏肝散—四逆散-枳实,+香附、陈皮、枳壳、川芎

枳实消痞丸(又名失笑散)—枳术汤+半夏泻心汤+四君子汤,三方加减化裁而成 桃核承气汤—调胃承气汤-芒硝之量,+桃仁、桂枝 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四逆散,+桔梗、牛膝 半夏白术天麻汤—二陈汤+白术(健脾燥湿)、天麻(平肝熄风)

同用生地、麦冬、玄参(增液汤)的方剂:清营汤、增液承气汤、百合固金汤、养阴清肺汤、新加黄龙汤、天王补心丹

同用龙骨、牡蛎的方剂:金锁固精汤、固冲汤

七、对药在方中的意义

麻黄汤

麻黄、桂枝—发汗解表

麻黄、杏仁—宣肺平喘 桂枝汤

桂枝、芍药—调营卫

生姜、大枣—调营卫

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取大黄之用,存附子之性 小柴胡汤

柴胡、黄芩—和解少阳 定喘汤

白果、麻黄—宣敛同用

麦门冬汤

麦门冬、半夏—制半夏之燥,麦冬得半夏,则滋而不腻,相反相成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方剂学功用主治总结

1.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 2.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

3.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内有蕴热 4.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风寒客表,水饮内停证 5.止嗽散————宣肺利气,疏风止咳————风邪犯肺证 6.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

7.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咳嗽

8.麻杏石甘汤————辛凉宣泄,清肺平喘————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9.败毒散————散寒祛湿,益气解表————气虚外感风寒湿邪表证 10.大承气汤————峻下热结————阳明腑实证

11.大黄牡丹汤————泻热破瘀,散结消肿————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12.温脾汤————攻下冷积,温补脾阳————阳虚寒积证 13.麻子仁丸————润肠泄热,行气通便————脾约便秘

14.济川煎————温肾益精,润肠通便————肾阳虚精血不足证,大便秘结 15.十枣汤————攻逐水饮————悬饮、实水

16.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伤寒少阳证、疟疾、黄疸

17.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内泻热结————少阳病兼阳明腑实证 18.蒿芩清胆汤————清胆利湿,和胃化痰————少阳湿热证 19.逍遥散————疏肝解郁,养血健脾————肝郁血虚脾弱证

20.痛泻药方————补脾柔肝,祛湿止泻————脾虚肝旺之腹痛泄泻 21.半夏泻心汤————寒热平调,消痞散结————寒热错杂之癖证 22.白虎汤————清热生津————气分热盛证

23.竹叶石膏汤————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伤寒、暑病、温热后期气津两伤证 24.清营汤————清热解毒,透热养阴————热入营分证

25.黄连解毒汤————泻火解毒————一切实热火毒,三焦热盛证 26.清瘟败毒饮————清热解毒,疏风散邪————大头瘟

27.仙方活命饮————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痈疡肿毒初起 28.导赤散————清心养阴,利水通淋————心经火热证 29.龙胆泻肝汤————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肝胆实火上扰、湿热下注证 30.泻白散————泻肺清热,止咳平喘————肺热喘咳证 31.清胃散————清胃凉血————胃中积热证,胃火牙痛 32.玉女煎————清胃滋阴————胃热阴虚证

33.葛根黄芩黄连汤————解表清里————协热下利 34.芍药汤————清热燥湿,调和气血————湿热痢 35.白头翁汤————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热毒痢

36.青蒿鳖甲汤————养阴透热————温病后期,阴液耗伤,邪伏阴分证 37.当归六黄汤————滋阴泻火,固表汗————阴虚火旺之盗汗 38.香薷散————祛暑解表,化湿和中————阴暑

39.新加香薷饮————祛暑解表,清热化湿————暑温夹湿,复感于寒证 40.六一散————祛暑利湿————暑湿证

41.清暑益气汤————清暑益气,养阴生津————暑热气阴两伤证 42.理中丸————温中祛寒,补气健脾————脾胃虚寒、阳虚失血证 43.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 44.吴茱萸汤————温中补虚,降逆止呕————肝胃虚寒,浊阴之气上逆证 45.四逆汤————回阳救逆————心肾阳虚寒厥证

46.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血虚寒厥证

47.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温经,和血通痹————血痹,肌肤麻木不仁 48.阳和汤————温阳补血,散寒通滞————阴疽 49.四君子汤————益气健脾胃————脾胃气虚证

50.参苓白术散————益气健脾,渗湿止泻————脾胃气虚夹湿 51.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中气不足证 52.生脉散————益气生津,敛阴止汗————气阴两虚证 53.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止汗————表虚自汗

54.完带汤————补脾疏肝,化湿止带————脾虚白带过多 55.四物汤————补血调血————养血调经基础方

56.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固表留阳————血虚发热

57.归脾汤————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心脾两虚、脾不统血

58.炙甘草汤————益气补血,滋阴复脉————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肺痿 59.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肝肾阴虚证 60.一贯煎————滋阴疏肝————阴虚肝郁 61.肾气丸————补肾助阳————肾阳不足证

62.地黄饮子————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喑痱证 63.牡蛎散————敛阴止汗,益气固表————体虚自汗盗汗证

64.真人养脏汤————涩肠固脱,温补脾肾————久泻久痢,脾肾虚寒证 65.四神丸————温补脾肾,涩肠止泻————久泻,五更泄泻 66.桑螵蛸散————调补心肾,涩精止遗————心肾两虚证

67.固冲汤————补气健脾,固冲摄血————脾肾亏虚,冲脉不固证 68.朱砂安神丸————镇心安神,清热养血————心火偏亢,阴血不足证 69.天王补心丹————滋阴清热,养血安神————阴亏血少,神志不安证 70.酸枣仁汤————养血安神,清热除烦————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证 71.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开窍醒神————温热病热邪内陷心包 72.紫雪————清热开窍,息风止痉————温热病邪热内闭,热盛动风证 73.至宝丹————化浊开窍,清热解毒————痰热内闭心包证,中风,中暑 74.苏合香丸————芳香开窍,行气止痛————寒闭证

75.越鞠丸————行气解郁————气、血、痰、火、湿、食诸郁

76.枳实薤白桂枝汤——通阳散结,祛痰下气——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 77.半夏厚朴汤————行气散结,降逆化痰————梅核气 78.天台乌药散——行气疏肝,散寒止痛——肝经寒凝之小肠疝气 79.暖肝煎————温补肝肾,行气止痛——肝肾不足,寒滞肝脉证 80.苏子降气汤——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上盛下虚之喘咳证 81.旋复代赭汤——降气化痰,益气和胃————肾虚痰阻气逆证 82.桃核承气汤————逐瘀泻热————下焦蓄血证

83.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胸中血瘀证 84.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通络——中风之气虚血瘀证

85.复元活血汤————活血祛瘀,疏肝通络————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 86.温经汤————温经散寒,养血祛瘀————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 87.生化汤————养血化瘀,温经止痛————血虚寒凝,瘀血阻滞证 88.十灰散————凉血止血————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症

89.咳血方————清肝宁肺,凉血止血————肝火犯肺之咳血证

90.小蓟饮子————凉血止血,利水通淋————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

91.槐花散——清肠止血,疏风行气——风热湿毒,雍遏肠道,损伤血络证,痔疮出血 92.黄土汤————温阳健脾,养血止血————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 93.川芎茶调散————疏风止痛————外感风邪头痛 94.消风散————疏风除湿,清热养血————风疹、湿疹

95.羚角钩藤汤——凉肝熄风,增液舒筋——肝经热盛,热极动风证 96.镇肝息风汤——镇肝息风,滋阴潜阳——类中风,中风发作首选方

97.天麻钩藤饮——平肝熄风,清热凉血,补益肝肾——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 98.大定风珠————滋阴息风————阴虚风动证

99.杏苏散————轻宣凉燥,理肺化痰————外感凉燥证 100.桑杏汤————清宣温燥,润肺止咳————外感温燥证

101.清燥救肺汤——清肺润燥,养阴益气————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 102.增液汤————滋阴清热,润燥通便——阳明温病,津亏便秘症 103.麦门冬汤——清养肺胃,降逆下气——肺胃阴虚证

104.养阴清肺汤——养阴清肺,解毒利咽——白喉之阴虚燥热证 105.百合固金汤——滋养肺肾,止咳化痰——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 106.平胃散————燥湿运脾,行气和胃————湿滞脾胃证 107.藿香正气散——理气和中——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108.茵陈蒿汤————清热、利湿、退黄————湿热黄疸 109.八正散————清热泻火,利水通淋————湿热淋证

110.三仁汤——宣畅气机,清利湿热——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 111.甘露消毒丹——利湿化浊,清热解毒——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

112.五苓散————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下焦蓄水证,水肿、泄泻、小便不利 113.猪苓汤————利水、养阴、清热————水热互结证,血淋 114.防己黄芪汤——益气祛风,健脾利水——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症 115.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中阳不足之痰饮证 116.真武汤————温阳利水————阳虚水泛证 117.实脾散————温阳健脾,行气利水————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

118.独活寄生汤——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痹症日久,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证 119.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湿痰咳嗽 120.温胆汤————理气化痰,和胃利胆————胆郁痰扰证 121.清气化痰丸——清热化痰,理气止咳————热痰咳嗽 122.贝母瓜蒌散——润肺清热,理气化痰————燥痰咳嗽

123.半夏白术天麻汤——化痰熄风,健脾祛湿——风痰上扰证,治眩晕首选 124.保和丸————消食和胃————食滞胃脘证

125.枳实导滞丸——消导化积,清热利湿——湿热食积证

126.木香槟榔丸——行气导滞,攻积泄热——积滞内停,湿蕴生热证 127.健脾丸————健脾和胃,消食止泻————脾虚食积证

128.枳实消痞丸——消痞除满,健脾和胃————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 129.乌梅丸——温脏安蛔——脏寒蛔厥证,久泻久痢属寒热错杂,正气虚弱者

下载《方剂学》试卷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方剂学》试卷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方剂学总结111

    方剂学总结一、主治病证选方剂 二、 二陈汤—湿痰咳嗽 香薷散—阴暑 贝母瓜蒌散—燥痰咳嗽 六一散—暑湿 保和丸一食积 大黄牡丹汤—肠痈初起乌梅丸—蛔厥 麻子仁丸(脾约丸)......

    方剂学学习体会

    方剂学学习体会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中医治法和方剂理论及其临床运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也是中医的精华部分......

    方剂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方剂:是中医在辨证审机,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完成防治疾病的药方......

    方剂学简答题重点

    1、小柴胡汤与大柴胡汤在组成、功效、主治证方面有何异同? 两方均治少阳病,皆有和解少阳之功,都用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但小柴胡汤功专和解少阳,治少阳病,方中柴胡、黄......

    方剂学名词解释5篇

    方剂学名词解释 1、方剂:是在中医辩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恰当的药物合理配伍并酌定合适的剂量、剂型、用法而成。 2、方剂学: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中医治法和......

    考研方剂学总结

    方剂学总结 1、七方:“制方之用,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是也。”始于《内经》,至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明确提出。 2、十剂:○1陈藏器《本草拾遗·条例》:“药有宣,通,补,泄,轻,重,涩,滑,......

    中医方剂学教案

    赤峰松山中蒙医院方剂学教案 授课对象:非中医类别医师 授课学时: 15学时 授课时间:2012.07-2012.09 授课教师: 王云亭 《方剂学》教案 第一章 绪 论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

    王付方剂学讲稿

    王付《方剂学》92王付《方剂学》 92 讲同步文稿 校编整理: shuangjia09 、春风微拂校编整理:shuangjia09shuangjia09、春风微拂 01.【上篇•总论】绪言、定义、内容、要素。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