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内制造业基础工艺技术重要性解析
国内制造业基础工艺技术重要性解析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的机械工业2013年上半年机械工业主要经济指标显示,机械工业经济总体而言已在缓慢回升,但回升并不稳定,力度也有限。“机电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主要靠技术支撑,靠工艺致胜。而这种温和增长、平稳发展的势头对很多企业来说是一个机会,可以借此完善管理和技术,安排新产品、新工艺的试制、实验,韬光养晦,聚集力量。”中国机械制造工艺协会理事长王西峰在玉林召开的2013年全国机电企业工艺年会(以下简称“工艺年会”)的致辞中如此表示。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工艺可以视为制造业的灵魂,工艺创新也会带来装备的升级。而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必然要以工艺提升作为整体提升企业制造能力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只有发挥工艺的支撑作用、保障作用和基础作用,才能优化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增强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造能力。因此,通过提升基础制造工艺水平达到提升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已经得到从上至下的一致认可。
低速增长时代更加凸显工艺重要性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蔡惟慈在工艺年会上表示,需求不旺和产能过剩只是我国机械工业近两年发展态势的表层原因,更深、更本质的原因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而行业发展的模式却未随之而变化。“我国已由短缺经济转变为过剩经济,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企业既需要提高产品质量,还必须做到能人所不能,这样才能有发展的机遇。”
因此,对机械工业企业来说,必须研究用户的要求,把工作重点转向着力解决产品的质量,由追求大路货产品的规模效益转向追求个性化优质产品的稀缺性效益。
“如果做不到稀缺性这样一个为用户所青睐的特点,企业就没办法制止利润率下滑。如果没有办法使得用户相信产品比其他企业更优秀,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就只能陷于同质化的恶性价格战之中,忍受利润率不断下滑的煎熬。”蔡惟慈认为,要获取“稀缺性效益”,就必须在产品的性能质量和性价比上要高人一筹,在工艺上要做到能人所不能,在管理上要比其他企业更精益,在营销上要努力获得品牌营销和国际化营销的超常收益。“工艺上要做到能人所不能,保障高端产品低成本生产。”
在市场倒逼下,越来越多的机械企业内部应变能力已经将进一步被激发,而在低速增长时代企业一定要增强核心竞争力。“例如,在目前国情下,高端热加工工艺既是拦路虎,又是摇钱树。”蔡惟慈举例说道,“在我国,虽然热加工有企业去做,但高端工艺中的一些工艺规律还没有掌握,这是非常令人着急,也非常令人遗撼的。如果能在高端热加工工艺方面取得突破,既能在国际市场比较有竞争优势,也会使我们的企业摆脱困境。”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顾问、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陆燕荪也认为在国家推动工业强国的目标下,工艺已经不仅仅限于加强管理、提升水平,而是应该有新的认识和定位。质量强国战略对工业制造领域提出了新要求,而如何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和品牌信誉无疑还要落实到工艺上。“把企业变成一个现代化的企业、高水平的企业,把产品做精做好,工艺工作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陆燕荪强调,“一个企业产品质量的稳定以及它外表形象的表现,在于其产品的质量,特别是制造过程中形成的质量。”
未来20年,我国制造业将更加注重提高基础、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提高重大装备集成创新能力。工艺的先进科学适用,是实现产品标准性能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衡量产业或企业制造水平的重要依据。而通过实施先进制造技术,建立现代化工艺管理体系,推动中国制造工艺创新,将有力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工业强基工程成推动三基产业发展重要动力
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制造业传统的低成本竞争优势不断削弱,正面临欧美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低成本承接产业转移的“双重挤压”。另一方面,世界范围内迎来以数字化、智能化制造为核心技术的又一次工业革命,在这一“机会窗口期”,我国近代以来将首次与发达国家同样面对新的工业革命的重大机遇。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产业大而不强,特别是“三基”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不能满足主机配套需求,制约了行业发展。
因此,破解瓶颈,强基固本,实现由大变强成为新一轮发展的必然选择。今年年初,为了贯彻落实工业转型升级的规划,工信部和财政部一起共同实施了工业强基的专项行动,启动了工业强基工程,着力提升重点行业关键技术材料、核心技术零部件、元器件、先进技术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并且将装备制造领域作为此次专项行动的重点。
“根据统一部署,经过评审,今年在装备领域主要有轿车轮轴、大功率工程机械机电控制智能换挡变速器、工程机械高压液压元件等等,整个装备领域示范项目得到了财政和工信部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争取到专项资金2亿元,占整个专项资金的40%。”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王卫明在工艺年会上表示,工业强基专项将是今后推动三基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而装备领域也将始终作为工业强基的重点,希望企业提前谋划好,依托专项实现质的发展。
王卫明介绍,工业强基的主要做法是首先抓好顶层设计,结合行业发展的需要出台大的政策措施。1月份,根据贾庆林主席的批示,工信部联合财政部、科技部、国标委一起组织颁布和发布了《加快推进传感器发展的行动计划》,明确了近期的原则、思路和目标,提出了实施技术创新,产品升级,产品和企业的转型升级,另外还有产业化应用四大工程任务。
同时,工信部还在5月发布了铸造行业生铁认证体系,保证了我国1万多家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其次是抓产业对接,按照产需合作的新模式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密切合作,形成有效的供应链,工信部成立了工程机械高端液压线及产业化工业平台,平台的建设也得到了行业的积极响应,包括广西玉柴、舟山液压等公司在内的42家会员单位第一批签订了对接协议。三是要抓好共同合作,8月19日,澳门消费者委员会刊发“不动产中介服务业”行业守则修订文本。这是继《房地产中介业务法》和《房地产中介业务法实施细则》法例订立后,又一项规范澳门房地产中介活动,保障房地产交易过程中买卖及中介人各方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
2006年制定首个行业守则
在澳门,不动产作为大众日常生活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一直被视为一项价值极高的资产,在澳门市场快速流通。澳门的法律体系内已存有一套公证及物业登记制度,用以规范不动产的交易程序,以有效保障不动产交易的稳定性、安全性和高透明度。
进入2000年,澳门不动产市场发展活跃,有关不动产的争议渐增,内容涉及技术、业界操守及不动产讯息等多个层次的问题,促使澳门特区政府开始从法律层面着手,研究整顿房地产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途径。其中,房地产中介因自身在地产交易中发挥着桥梁作用,在当时又没有一套规范行业行为的法规存在,不利于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及有关行业的有序发展,因此政府开始探讨对地产中介行业立法,与此同时,澳门消费者委员会为维护商家和消费者两方的权益,同时也是为新法的未来走向探路,于2006年协同澳门主要房地产事业团体,制定了首份“不动产中介服务业”行业守则。
行业守则的作用,在于为行业建立起一套合法、合理、公平、自我规范的实务运作守则,从而让消费者的权益获得公平合理的保障。行业守则的存在,是实现推动行业发展及保障消费者权益双赢的必要手段,除了让消费者在消费前明确认识到自身在消费交易中的权益外,更为日后解决可能的消费争议提供了指南。这份“不动产中介服务业”行业守则的订立,便是为当时一些经常在中介服务中出现的争议问题,如“中介公司、中介人的服务范围”,“中介公司、中介人如何被买卖双方合法授权以提供服务”,“交易过程中三方的权利与义务”等拟定了指引,对规范当时的房地产市场起到积极作用。
新修订顺应新法实施
2012年10月18日,澳门特区立法会通过了《房地产中介业务法》和《房地产中介业务法实施细则》,正式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中介活动,管理澳门房地产中介市场,提升从业员的专业水平及操守,保障房地产交易过程中买卖及中介人各方的合法权益。2013年7月1日,新法正式实施。
为顺应《房地产中介业务法》的相关规定及社会的发展,澳门消费者协会比照新法各项条文,将房地产交易过程中所涉文件的法律专有名词、中介人资格与身份确认要件等内容进行了修订,并咨询了澳门主要房地产专业团体及从事房地产中介业务的“诚信店”对修订文本的意见,并于8月19日刊出“不动产中介服务业”行业守则修订文本。
在这份修订文本中,房地产中介从事日常经营的各项活动几乎都被囊括其中,主要内容包括如下:要求与客户签订的合同中列明有效期、房地产中介人提供买卖和租赁中介服务的职责、房地产中介人与客户预定的佣金和订金的时间和方式以及《房地产中介业务法》所规定需载明之事项。
中介应要求卖方客户提供有关物业拥有权资料,包括有关物业的买卖合同或预约买卖合同、由物业登记局发出的物业登记证明书及给予(若有的情况)关于改建及维修费用的资料,并应向客户提供一切签订的文件副本。应要求卖方客户提供明确清晰的指示,特别是议价过程中的出价或还价。
凡不动产买卖或租赁,业主或出租人需出示物业登记证明文件正本、有关物业的买卖合同或预约买卖合同,方可交易。此外,对于房地产买卖或租赁成交的交付方式,行业守则中也根据不同情况作了具体规定。
将继续完善行业守则
由于新近正式实施的《房地产中介业务法》内容涵盖了房地产中介的定义、从业条件、适当资格,合同、准照的申请、终止与注销以及各项权利与义务,对未持有有效准照而以房地产中介人身份从事房地产中介业务者,规定将课以澳门币五万元至三十万元的罚款,林林总总,可谓无所不包,因而将修订文本行业守则刊发,正是推进澳门房地产市场秩序规范化,维护供需双方及中介机构三方权益的有益之举。
随着消费市场向多元化、专业化、细分化发展,积极订立行业守则,将成为保障市场健康运行的一道防线。澳门消费者委员会表示,将继续为不同行业,尤其是新兴行业研究制定行业守则;同时,对一些行之已久或经营模式已有变化的行业,将对其行业守则进行修订,保证其内容紧跟时代。目前,已修订的行业守则有“洗衣业”行业守则及“不动产中介服务业”行业守则,未来还将对“通讯器材零售业”行业守则进行咨询及优化工作,以配合行业发展变化,务求使“诚信店”的行业守则与时俱进,继续发挥行业守则促进行业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保护消费者适当权益的积极作用。
一则关于设立上海自贸区的消息,犹如一枚重磅炸弹,迅速激起各方的热烈反应。
商务部22日发布消息称,国务院已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验区范围包括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
自贸区的设立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言而喻,有评论甚至称“堪比深圳特区”。分析人士指出,地产物流等相关行业会最先获益。
“对地产的影响本身就要大一点,地产行业有很强的区域性,所以自贸区对当地房地产的影响,就体现在这个区域本身和周边的地方,主要是指浦东这块。”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东地产财经周刊》(以下简称“《东地产》”)明确表示,自贸区区域会“地产先动”。
“由于对投资主体的限制大大松绑了,需求增加,所以自贸区的工业地产、商业地产和住宅市场都会受到较积极的影响。”上海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政策研究室主任徐存福对《东地产》说道。
《东地产》记者随后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畅聊此举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他们均表示,自贸区辐射的森兰外高桥、浦东机场保税区和洋山港临港新城等几大板块的房地产市场将会因此而有较为明显的提升。
上海自贸区正式获批
商务部22日称,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
今年上半年,商务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拟定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草案),上报国务院审批。主要内容包括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投资管理模式创新、扩大服务业开放、加快转变贸易发展方式、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建立与试验区相适应的监管等制度环境等。
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该方案草案。
商务部表示,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创新对外开放模式,国务院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决定在试验区调整部分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和事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将在完成相关法律程序后公布。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认为,上海自贸区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将创造新的要素转移和资源分配模式,开放的尺度也将更大,能够释放新的政策红利,创造新增长极。”
海通证券的研究报告分析,上海自贸区的地位将比肩甚至超越当年陆家嘴,未来有望快速发展
受自贸区正式设立的消息的影响,23日多个上市公司的股票集体爆发。截至23日早上09:31,上港集团、金山开发、龙头股份、锦江投资涨停,浦东金桥涨逾9%,上海物贸涨逾7%,界龙实业涨逾6%,上海机场、陆家嘴涨逾5%。
上海自贸区预计将在今年9月底挂牌。
房地产获益
自贸区设立带来了新的政策红利,与其息息相关的房地产行业受益颇多。
“确实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对土地价格也是一个推动,从而间接影响该区域的房价。对上海高端市场的推动会更明显一点,因为设立自贸区,本身就能推动改革,推动经济水平的提高,对各个方面都会产生积极影响,从而吸引高端国际化企业入驻这个版块。”上海中原地产研究咨询部高级经理龚敏对《东地产》表示,自贸区的设立对房地产市场主要是带来中长期的影响,短期效应不会太明显。
在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看来,自贸区的获批有利于推动区域产业资源整合和产业地产的发展,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也会因此受益。
“由于自贸区政策的利好因素驱动,物流园区、港口、临空产业园区等产业地产项目的开发或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收益,工业用地由此而成为香饽饽,价格上涨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因此,部分实力比较强的实体企业为了解决自身资源整合或行业资源平台,开始在上海自贸区内拿地进行平台搭建,开发产业综合体项目,顺便进入了房地产开发领域。”张宏伟表示,一些产业综合体的开发商也会看重这次产业整合与升级的机会,趁机在这个区域内进行产业地产的开发。
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晟同样认为,自贸区的建设将使产业地产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给房地产业带来长期利好的影响。
海通证券的研究报告分析称,预计上市地产公司中的外高桥、浦东金桥、市北高新和阳光城有望受益。
张宏伟同时提醒道,自贸区要防止出现房地产的“过热”现象:“和其他行业一样,政策的鼓励往往会导致短期内一窝蜂而上的把关不严的现象。同时,自贸区政策的利好也会导致开发企业疯狂圈地囤地而不开发的负面现象,政府应防止只把自贸区的发展当做政府、房企圈地‘拿地模式’,当成地产项目来开发。”
临港新城房价看涨
自贸区获批以后,包括森兰外高桥板块在内的几个区域的楼市都将受惠,但是处于价格洼地的临港新城的上升空间也许是最大的。
“对临港新城来说应该是一个很大的发展契机,毕竟外高桥的房价本身就已经在一个水平线上面了,而临港处于价格洼地,目前是这几个板块中房价最低的,所以上升空间更大。”龚敏分析道。
临港新城地区的多项政策都有利于推动当地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今年2月28日,上海市宣布,将在临港地区“建立特别机制和实行特殊政策”(即“双特政策”),未来5年,临港新城将进入发展快车道,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达到1800亿元,最终目标是成为高端制造要素高度积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高效联动的“智造城”。
5月2日,上海市政府印发《临港地区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未来3年将投入1000亿元,引导上海中心城区人口入住,预计到2020年将引导80万人口入驻。
6月19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从7月1日起实施的《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临港新城办理居住证可以加16分。
德佑地产市场研究部监控数据显示,从今年2月开始到7月份,临港新城商品住宅的成交均价连续上涨五个月,截止7月25日,临港新城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11318元/平方米,比今年2月9849元/平方米上涨14.9%,涨幅领先于全市商品住宅的上涨水平。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自贸区的获批,临港新城的房价仍将一路走高,该区域此前发展远不如住宅的产业和商业地产也将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
“临港这里的商业配套实际上一直不是十分齐全,目前都在改善,自贸区获批以后,商业地产肯定是一个机会,像是在临港产业区那里马上就有一个很大的商业配套项目鸿音广场即将开业了,这个商铺目前来询问的人就非常多,这将不是个别现象,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个机会。”临港新城的一位中介对《东地产》表示。
第二篇:印刷工艺技术在艺术教学的重要性
印刷工艺技术在艺术教学的重要性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是技术和艺术相结合,是艺术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等综合知识的集结,多科学的交融,常规的教学形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就艺术设计学平面设计专业的应刷工艺课而言,体现得更为突出,艺术设计学平面设计专业和印刷工艺专业看起来似乎界限分明,一个属于艺术设计的范畴,另一个属于工程技术的范畴,但是由于现代平面设计基本上是特指为满足机械化印刷生产所进行的设计,其目的是满足视觉语言信息的传达和传播,而印刷工艺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因此对印刷工艺的良好运用对平面设计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目前高等艺术设计印刷工艺课教育任然是十分薄弱的环节,在传统教育的观念与体质的束缚和影响下,印刷工艺课还存在一些问题未能得到根本和有效地解决。
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速发展的时代。印刷工艺的不断发展为平面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图像印刷品对于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日益明显;人们对图像印刷品的实用功能和审美价值及审美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图像印刷品的生产分为印前艺术设计和印刷复制2个阶段。印前艺术设计阶段是产品的策划、设计并形成样品的过程,前艺术设计和印刷复制在图像印刷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内在关系。
制造一件好的包装装潢印刷品,需要设计与制版、印刷三者密切配合,缺一不可。书籍是传播文化和信息的一种载体,包装纸盒是保护和美化被包装物的一种载体,它们都是一种将文字、图片、印刷工艺等元素高度统一的载体。由于消费者的年龄、文化的差异以及职业、民族的不同而产生审美上的差异,这就决定了这些因素不能草率统一。书籍的页面和包装纸盒装潢图案的图文并茂向来是消费者喜爱的方式,加上如今快餐式的文化消费特点,催生了所谓“读图时代”的来临。纯文字的书籍和只有文字没有图案的包装纸盒已越来越少,图文混排的特点就要求设计人员要将图文处理和印刷设计方面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出版事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印刷工艺已渗透到书籍设计各个领域之中,翻开书籍的历史,书籍始终伴随着印刷技术的革命而创新。书籍设计不同于绘画作品,它必须依靠印刷工艺及材料才能转换设计者的思维,物化书籍形态美。书籍是工艺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体,现代设计者应了解和运用印刷工艺,而更好服务于设计。因为,任何精湛的印刷技术都是设计作品赖以实现的必要手段,是设计者创意物化成书籍的重要环节;同样,没有一定程度的技术再好的创意也难以实现。其次,高质量的印刷技术也提高了书籍本身的质量,实现书籍的社会价值。反之,书籍形态的不断演变也促进了印刷技术的革新,所以,书籍设计与印刷工艺紧密相连。本论文于书籍设计与印刷工艺关系的大框架,以印刷工艺的特征,材料的选择,印前的图文处理,印后加工等五个方面为出发点,结合本人在印刷厂的切身体验和调查,提出了书籍设计者应是集艺术和技术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的观点。
由于当代社会的信息获联手段众多,消费者对印刷设计的要求日益提高,有的消费者甚至仅通过对书籍封面和页面或包装纸盒的外观结构和装潢图案的印象作为其购买的判断标准。因此,这就要求设计者提高设计水平。对所要设计的稿件的文字、图像、图形等各种信息进行编排组合,形成书页或包装的外观图案,达到清晰顺畅、赏心悦目的目的,提高自身的图形的传播比文字更加直观,它不仅传达信息,同时也能弥补人们对文字理解的不足,它在信息的传达上是对文字的有益补充,甚至可以说,其传达性超过了文字,因为图形的视觉冲击力比文字更强。在原始时期,原始人类就已用图形作为记录和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即使是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图形的视觉认知功能仍然是文字所无法替代的。因为图形在传达上比文字更具有优势,它较少受文化、语言和地域差异的限制,是属于非语言传播的范畴,具有视觉的直观性和跨语言、跨文化限制的便利性。一幅优秀的图形设计可能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跨越地域的限制和语言的障碍甚至文化背景的差异来进行无声的交流。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图形具有国际性。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图形无处不在,比如标志图形、宣传海报、招贴、吉祥物等等。图形已经成为信息交流中必不可少的方式和手段,它不仅能传达记事性质和表现个性,也能够帮助人理解、表现概念、传达思想,它易于被识别和记忆,对受众产生影响,不仅具有明晰的言词表达功能,更能够像文字一样清晰地体现思维。图形在传达意义上是通过人们的感觉经验,诱发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记忆和联想而展开的,这种凭借感觉经验而展开的记忆和联想是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的,而且图形具有形、意、色等多种因素,因而传达的范围更广。相反,图形的设计必须需要符合视觉美的要求,它主要通过构图、造型以及色彩上的视觉美来吸引人们观看,在欣赏画面的同时,接受图形所要传达的观念的信息。现代平面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与现代印刷技术的结合,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它是现代印刷技术发展的产物,而图形设计又是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和人们的生活甚至每个人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图形设计对于现代人的意义不言而喻。
图形作为设计的语言之一,其意义的建立直接关系到设计者意图的表述。图形语言的表意存在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方式,在界定图形所表达意义时,会因民族、文化、心理习惯、语言等差异而产生意义上的不同。图形是一种视觉语言,它有别于标志、图案,并且不是一种简单的以审美为目的的装饰符号,而是在特定思想意识支配乇的对某一个或多个元素组合的一种蓄意刻画和表达形式。虽然图形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有时候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其内在的语言却十分丰富,它有时是在美学意义上的升华,有的时候蕴含深刻的哲理,同时也是印前处理的一个重要方式。因此,在了解具体的创意语言之前,有必要先了解图形以及创意的相关理论知识。图形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构成视觉传达的最基本的因素,它也是设计师们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与计划、并且与公众沟通的一种主要的视觉语言,所谓的“图形”,英文是“Graphic”,其意义和印刷的关系紧密,中文含义则是指一种可以通过印刷以及种种媒体的大量复制和广泛传播、用以传达信息、思想及观念的视觉形式。一个主要问题在于,很多生产厂商对印刷材料的样品和有效说明没有投入足够精力。他们通常都会宣称他们生产的材料多可以作为良好的印刷承载物且兼容多种后期加工工艺。实际上却不像他们所说的这么理想,印刷厂和后期加工方都不愿意投入过多的精力完善你所追求的艺术效果。设计师必须自己承担起材料生产商和印刷厂商沟通的任务,而且必须忽视手头上其他棘手的问题,首先面对材料的种种局限所产生的种种问题,而这种忽视却能带来独一无二的结果。对于某种材料缺乏全面的认知会迫使设计师另辟巧劲达到设计目的,而正是种无奈的选择却孕育着不可思仪的设计创新。
设计与印刷业的关系非常密切,设计的作品大多都要印刷成成品, 印刷是设计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加工工艺。它通过印版将文字或图形制成大量的复制品。每个时代的印制厂具和手段都为设计师界定了设计方式的表现效果和历史框架。印刷与设计的过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休戚相关的。所以做平面设计的除了学会应用软件以外,还必须懂印前制作方面的知识,比如字体, 颜色,开本尺寸,菲林输出时,排版设计的注意事项等。排版设计是平面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一切视觉传达艺术施展的大舞台,排版设计是伴随着
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而兴起的,并体现着文化传统,审美观念和时代精神风貌等方面,被广泛地应用于报纸广告、招贴、书刊、包装装潢、直邮广告(DM)、企业形象(DI)和网页等所有平面,影像的领域。为人们营造新的思想和文化观念提供了广阔天地,排版设计艺术已成为人们理解时代和认同社会的重要界面。
设计与印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设计讲求创意,印刷科技讲求突破,两者一脉相承,如形随影,双方如能增进了解,加强合作,势必可提升整个印艺界的水平。对印刷知识的匮乏阻碍了许多平面设计师的发展。因为不了解,许多设计师认为自己的设计就是电脑屏幕上的样子,这很危险,因为技术的原因,它与实际的输出效果还有较大的差距。不熟悉印刷的特性与缺陷,许多设计师在做设计的时候不断地给印刷找麻烦,设置障碍,这很愚蠢。平面设计师需要了解的印刷知识有许多,比如说各种品牌印刷机的性能、同一机型不同规格的性能、不同品牌油墨的性能、四色油墨与专色油墨的特性、不同品牌、规格、品种纸张的性能、特殊工艺、后期加工及装订等等,这些都是设计师在做设计时需要为客户考虑的问题。
平面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作品的实现,在商业化的今天,作品的实现只依靠书写或手绘已经不可能,大多数作品的实现要依靠印刷技术。而在另一方面,印刷工艺若不经过设计与作品进行连接,它就仅仅只能作为一种技术存在,没有设计,印刷工艺不能实现其价值。所以平面设计与印刷工艺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共生关系。
首先,平面设计对印刷工艺转化为作品成品的整合作用。印刷工艺不能直接转化为作品,因为印刷工艺作为一种技术产生的只能是一种功能结果,无法直接连接社会的需求。在进行平面设计时,不仅仅只考虑到客户的需求,而且还要考虑美学、心理学、经济要素和其他社会文化环境,平面设计师将所有需求进行整合才能设计出印刷精品。在一件平面设计成品中,印刷工艺的要素不是产品的唯一要素,除此之外的大量非工艺或非技术的要素如文化因素才是作品的主要构成因素。
其次,印刷工艺对平面设计的影响和制约。按印刷类作品服务对象来划分,可以将其分为出版印刷、广告印刷、包装印刷和特种印刷四个大类,可知印刷涉及的范围广泛,平面设计师在设计时要考虑所涉及对象的特点及在作品实现时的方式,这样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印刷作品的制作加工工艺十分复杂,如印前的出片制版、打样,印后的覆膜、上光、烫箔、压型、装订粘合等,之间设计的工艺流程、加工设备、加工材料繁多,每个步骤都设计效果产生影响,所以在设计时应考虑如何让作品更完美地按照设计师自己的意图实现出来。还有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无法对印刷成品进行修改,当设计作品变成印刷成品后在发现错误和问题,几乎都是无法修改和挽回,即使有时可以利用一些补救措施,但最终的作品质量肯定会受到影响,随之而来的是制作成本的提高。
印刷工艺中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如果能得到设计师的充分运用,将平面设计与现代最新的印刷工艺结合起来,设计师自己的想法可以得到极大的扩展并且能够更加符合自己的设计意图。印刷工艺的改进对平面设计的影响可以从历史上明显的看出,在工艺方面,印刷术从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照相排版、电子分色制版到现在的桌面出版系统,并且在现代工艺的演进更为快速,设计师如果跟不上印刷技术的步伐,那么设计出来的产品也不能很好地与时代接轨;在新材料方面,最突出的一次变化是蔡伦发明的蔡侯纸引起的印刷术甚至是文化的革命,很难预测在不久的未来又有什么新的承印物或者新类型的油墨带来另一场革命,这些变化设计师比客户敏感,设计师应该更能把握技术前沿的脉搏为客户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在新技术方面,可能出现新的印刷设备或者新的印刷技术,如果现代的设计师只具备传统设计师的基本能力,不能够熟练的运用电脑,那么他的发展潜力是很小的。
一个完整的印刷品,从在平面设计时设计素材的收集整理,到最后的运用印刷工艺印刷成品,设计与工艺的关系得到体现;一件精美的印刷品都是科学、艺术和技术的结晶,更是平面设计的创意设计和印刷工艺的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
姓名:王丹
班级:视觉传达133班 学号:1312100305
第三篇:基础工作重要性
正确认识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从目前的市场形式来看,白酒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局限在资金、产品和人才,而是以品牌文化为核心价值的整合竞争,包含了对自己品牌、个性文化精确把握下的稳健执行、精确推广,更包含着对自我品牌文化基因中优缺点把握中的扬长避短,他们完全可以先从小市场做单点突破,围绕产品去做精、做细、做深、做透市场,以加强品牌的传播和推广,做好根据地市场显得尤为重要。
一、2009年市场基础建设方面好的做法:
1、引导公司全员提高思想认识,全员关注市场基础建设,2009年被酒公司确定为“市场基础建设年”。
2、得到了公司领导及全体同仁的大力支持
3明确和细化了市场检核的标准,使检核工作更具体化、更具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4、根据区域的不同,实施了产品的特殊陈列,年初,肃州城区片和嘉峪关片20%-30%的终端客户进行了特陈,农村片针对加盟店的情况都进行了公司产品的全品项陈列,迈出了市场基础建设的关键一步,实现了多年以来对终端客户的最有效的控制。
5、在强化核心区域的同时,规范了金塔片、鼎新片、玉门市片的产品陈列。通过对产品的有效整合,对抢占市场份额及销售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6、加强对各区域市场的查核力度,市场督导办严格按照计划对各片区以抽查和普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督查。对业务员的业务行为、客情的维护、信息的反馈及收集上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
二、做好市场基础重要性的表现
1、所包括的方面:服务意识;业务拜访;产品陈列;产品质量;广告宣传;货物的配送;良好的沟通;技巧的提升;感情的投入;日常其它工作。
2、扎实的市场基础工作,是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做精、做细、做实、做透。为下一步的大市场、大营销奠定坚实的基磊。
汉武御酒是当前酒嘉区域市场的酒类主销品种,汉武酒业也有30年的酿酒历史,在酒泉这个酒文化圣地飘香已久了,而真正形成规模走向市场,也不过10年的时间,其蓬勃发展则始于2005年后期。只有短短的5-6年时间。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汉武御在酒嘉市场上已经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品牌,占据着很大的市场份额。创业容易、守业难,虽然眼下的形势是一片大好,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骄人的业绩是来之扎实的市场基础建设。我们要全力以赴守好来之不易的江山。
3、复杂的市场现状是百花齐放、各艳一方,看谁摘桂冠,是以扎实的市场基础赢得效益
“河西走廊”有大小的酒厂30家,被戏称为“河西酒廊”可以看出酒嘉区域市场在酒行业的重要性。不管是外地酒,还是省内其他白酒企业对于任何一家酿酒企业来讲,都是“必争之地”。所以,无论是国内二线名酒,还是省内地产酒,都将酒嘉区域市场作为重点投入和争夺的对象。虽然郎酒系列、沪州系列、茅台贴标系列,五粮液贴标系列、还有各区域的地产系列酒自点率较低。但金六福系列、沪州系列酒的礼盒一直有自己独有的市场份额。除以上提到的系列酒攻势最猛:玉门的敬酒厂推出的系列酒;金塔航天酒业的“西部鸿”系列白酒,嘉峪关紫轩酒业推出的“峪泉坊”系列白酒,酒泉西域神龙酒厂推出的系列酒,在酒嘉各片区白酒市场占有地产酒的优势,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此外,湖北的“稻花香”系列酒、山西的“杏花村”“汾酒”系列酒、河南的“汝阳杜康”系列等酒也挺进酒嘉各区域市场,以上系列酒,每年上市的新产品不下10种,大部分由经销商贴牌生产。包装越来越精美,促销方式灵活多样,人海战、终端战、礼品战、广告战……市场硝烟弥漫,以此来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所以,在这种形势下做好市场基础工作,绑定客户忠实于汉武酒业,吸引消费都的眼球、视线,显得特别重要。
4、抓住客户的心理,终端制胜,达到双赢,要求我们做好市场基础建设工作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我们的市场销量在稳步提升,市场的基础工作日趋成熟,但对于整个市场的白酒整体消费而言,似乎没有改变什么,就各个厂家的销售人员而言,每天都在重复的做同样的工作,没有什么新鲜感。往往在思想上存在麻癖思想,现在,有很多的产品都想在陈列方面做的最大化,集中化。比如目前终端的烟草的陈列、康师傅食品的陈列,还有其他产品的陈列在店内的位置都是比较吸引消费都的目光的。那么到底用什么方法吸引消费者及客户的目光呢。白酒是一个古老的产业,对于消费者来说,白酒不是新鲜事物产品的多样性,消费者有很大的选择空间,我认为,白酒行业对于客户及消费者的吸引,不是来自于白酒这种消费品本身,或者说不是来自于白酒产业的发展空间。白酒行业的真正吸引力在于:营销竞争的空间!“终端制胜”、“细节制胜”对于我们根据地市场来说我们的市场基础、细节方面就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其实,渠道与终端仅仅解决了“买得到”的问题,对于“愿意买”和“买得起”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企业促销和其他营销策略。那么,如何做好终端、促销、细节、基础工作、如何做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呢?如今,“眼球”和“大众注意力”几乎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任何产品的销售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就如春节期间的销售旺季,塑造情景终端,显得更理性、更重要。在进入卖场和商超后,要善于塑造情景终端,“活化”产品陈列,因为每个卖场和商超的堆头和端架的黄金陈列位置是有限的。因此,在占领黄金地段后,产品需要通过堆头设计或者配合一些相关的主题推广活动,再以丰富的促销活动内容来吸引广大消费者的兴趣,通过塑造情景终端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就如今年在城区、嘉峪关片部分超市所做的地堆展示,还包括去年三款新品上市之后终端黄金位置整组货架的特殊陈列,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另外,要搞好品牌建设,有效提高企业形象。品牌是企业最大的无形资产,是市场竞争优势的代表,是做大做强的核心要素。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成熟和理性,品牌竞争已逐步成为白酒市场竞争的“焦点”。作为甘肃的白酒企业,要对品牌的巨大作用有最为深刻的认识,千方百计地打造自己的核心主导品牌,培植竞争优势,梳理产品结构,形成高中低档明晰的品牌层次,要用低档酒扩张市场,向中档品牌要效益,以高档品牌树形象,品牌建设是最为重要的,三、酒嘉公司市场检核管理办法
第四篇:制造业IT运维痛点解析
制造业IT运维痛点解析
目前,国内的制造业规模庞大,大型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外资制造企业的进入带来了新的管理方式和手段,由此推动了国有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推动了国内制造业的发展,但大量的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停留在较低水平。
制造业信息化十大痛点
1.中国制造业还处于简单运维
制造业制造IT运维还处在简单运维阶段,需要人工干预,例如桌面级的系统故障,例如操作系统安装部署、应用系统部署调试等,而IT运维最终应该达到一种自动化运维。
这正是DELL方案解决专家团所提倡的,简单运维和自动化运维有一个衔接,是规范化运维,但是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的制造企业均处于简单运维的阶段,耗时、耗费人力成本,反而效果很差,用户体验无法提升,以致于IT部门在企业中地位不高。
2.IT部门工作难获认可
在公司中,员工和领导存在对IT部门是烧钱的部门的误解,IT部门的真正价值是为企业生产经营保驾护航,IT部门缺少一个有力的工具,帮助他们从这种简单运维工作中提升出来。简单运维、规范化运维、自动化运维是逐级上升的关系,国内企业需要将简单运维阶段中遇到的问题固化到像卡西亚一样的平台上,通过这个平台,逐渐上升到规范化运维,例如出现OFFICE问题,不需要工程师亲自维修,通过标准运维流程,快速反应,通过半自动方式解决问题。
3.流程未规范化
目前,一线对于规范化、自动化运维的声音非常强烈,一线的员工经常抱怨,他IT知识本身有不足,但必须马上上手,ERP系统很难,使用调试问题频出等,而IT部门工程师仅仅是一次性处理了问题,但遇到问题的本人并不知道这是如何解决的,此外问题是否真正解决难以鉴别,可能短期还将出现同样的问题,以致于各个环节的员工都有怨言。
各个环节没有规范化流程,工程师的工作得不到认可和体现,这是制造业普遍的现状。
4.升级困难
目前,一些已经应用IT运维软件的制造企业也面临升级困难的问题,大部分软件升级均需人工干预,升级过程复杂,且容易出错,导致系统原有的数据出错或丢失,到头来得不偿失,采取不升级的方式,又使软件新的功能无法得到应用。
5.对IT员工依赖性高
IT员工成本高 制造业现在所处的简单运维阶段,造成公司对IT员工依赖性过高、IT员工成本过高的问题。例如,资深员工离职,新员工需要招聘成本,上手成本,这中间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
6.不同系统之间连接困难
有很多国企导入了很多系统,如营销系统、ERP系统等,但这些系统并没有明显提高效率,反而让员工感觉难以应付,系统越来越多,他们之间的关联性越来越复杂,成本也有增加,从IT运维工程师角度来说,工作量大量增加,而其他部门的抱怨也越来越多,上层领导也是如此,各系统之间割裂,形成很多信息孤岛,使信息系统之间难以同步。
7.IT资产信息难以实时获取
在制造类企业,有PC定期报废更新的要求,这些数据与财务密切相关,特别是一些上市企业,在IT信息披露上有严格要求,他们的ERP、财务系统等资产信息,需要某一天即使披露信息,人工方式统计出来的信息并不准确。
8.数据传输安全隐患
数据安全问题也一直是制造业头疼的问题。财务数据、资产信息等敏感信息需要保护,感染病毒,恶意软件侵害,这些都将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有效性,进而影响公司正常运营。
9.中小企业资金问题
中小企业往往面临资金不足、成本压力等问题。购买一个IT运维系统的支出,将对资金紧张的中小企业形成巨大压力,此外导入IT运维系统所需的一些隐性支出,例如网络改造资金等。所有支出零零总总加起来,对中小企业造成巨大压力,资金周转困难,以致于他们对引入IT运维系统望而却步。
10.成本控制困难
管理者十分关注IT部门人员部署,现有人员能否满足IT系统需求,IT部门员工能力,IT员工流动率等,这些都影响企业成本,而由于IT员工工作难以获得认可,体验不理想,内部诸多抱怨,导致这方面的成本控制并不理想。
参考文献:
本文来源于中国数字化企业网制造业专区整理编辑(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国内导游队伍现状及解析
国内导游现状及解析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综合实践
课题名称:
论国内导游现状及解析
作 者:
曾夏梦 学 号:
系 别:
工 商 管 理 系
专 业:
旅 游 管 理
指导老师:刘小芳 专业技术职务 讲师
20010 年5月 浙江温州
评 语
课题:国内导游队伍现状及解析
课题摘要 :导游人员是旅游过程的核心人物, 他们的职业素质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整体形象。然而, 直到今天, 我国导游队伍建设仍然令人忧心。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导游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导游队伍 现状 对策
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旅游业全面繁荣,形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并成为世界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第一大客源输出国,确立了世界旅游大国的地位。与此同时,中国旅游业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竞争也将更趋激烈。旅游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旅游人才的竞争。而导游被称为“旅游业的灵魂”,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整体形象。因此,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优秀导游队伍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目录:
摘要„„„„„„„„„„„„„„„„„„„„„„„„„„„„„„„2 引言„„„„„„„„„„„„„„„„„„„„„„„„„„„„„„„2 1 .我国导游队伍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3 1.2导游人员的学历阅历偏低,整体素质不高„„„„„„„„4 1.3 外语导游不足、语种结构不合理„„„„„„„„„„„„4 1.4管理体制滞后, 不适应导游队伍发展„„„„„„„„„„4 2.加强导游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5
2.1加强对资格考试和岗前培训制度的完善„„„„„„„„5 2.2加强和改善导游培养和在岗培训„„„„„„„„„„„„„„5 2.3 加强导游队伍结构的调整和完善„„„„„„„„„„„„„„6 2.4 建立导游从业的激励保障机制„„„„„„„„„„„„„„„6
2.4.1 建立公平透明的导游薪酬制度„„„„„„„„„„„6 2.4.2 建立科学合理的导游执业激励机制„„„„„„„„„6 2.4.3 建立导游执业的基本保障制度„„„„„„„„„„„6 2.5 完善导游从业的管理服务体系„„„„„„„„„„„„„„„7
2.5.1 突出加强导游执业的规制建设„„„„„„„„„„„7 2.5.2 健全和完善导游管理服务体系„„„„„„„„„„„7 2.5.3 探索和改进导游管理服务手段„„„„„„„„„„„„„„ 7 结语、致谢„„„„„„„„„„„„„„„„„„„„„„„„7 参考文献„„„„„„„„„„„„„„„„„„„„„„„„„„8 .我国导游队伍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1.1导游队伍急剧扩张,导游已成为社会最热门的职业之一随着我国成为世界旅游大国,导游队伍规模快速扩大,“十五”时期我国拥有导游资格证人数由2004年底的14.8万人,增长到2005年底的37.3万人,年均增长20.3%。至2006年9月全国拥有导游资格证人数达47.27 万人。[2]其中执业导游32.05 万人,比1991 年增加了近30 万人,即扩大了近15 倍之多,年递增约 26%,临时或景点景区导游、讲解员增长的数量更多,导游已成为社会最热门的职业之一。总体来说,我国导游人员文化程度、知识水平、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年轻化、社会化、多样化趋势明显,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为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外交流,推动中国旅游业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1.2导游人员的学历阅历偏低,整体素质不高
我国导游队伍呈现年轻化、平均学历偏低的状况。有数据显示,到2006 年9月,我国执业导游人数达32.05 万人,其中80%的导游为30岁以下、只有大专以下学历,(外语类的导游稍好,但大专学历的占了约50%,)初级导游占到整体导游队伍的97%,高级导游和专家型导游严重缺乏。[2]导游人员的学历阅历偏低,我国导游队伍的整体素质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与建设世界旅游强国要求不相适应。
1.3 外语导游不足、语种结构不合理
虽然导游队伍急剧扩张,但我国的外语导游比重下降,2002 年我国外语导游占导游总量的16.7%,2005 年下降到10%。[2]其中小语种导游尤其不足,一是越南语、泰语、蒙古语等周边市场语种导游少,二是韩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新兴市场和潜力市场语种导游少。目前我国外语导游不足、语种结构不合理,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新兴客源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1.4管理体制滞后, 不适应导游队伍发展
随着我国旅游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现阶段我国导游管理体制和机制明显与导游队伍发展状况不相适应。一方面,我国兼职导游比例越来越高。据统计,目前兼职导游已超过60%,导游日益成为自主择业、分散执业的群体。[3]与之相适应的兼职导游服务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健全,对导游人员的管理服务跟不上,致使部分导游人员的服务水准下降。另一方面,我国导游人员的薪酬机制、激励机制特别是劳动保障机制不健全、不完善,部分导游人员甚至没有劳动合同、没有固定薪酬、没有劳动保险,致使导游队伍职业稳定性下降,并导致部分导游人员在带团过程中降低服务水平或减少服务提供、强制顾客购物等“非常”手段,以获取收入。这种情况已经影响我国导游队伍的整体发展。
2.加强导游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2.1加强对资格考试和岗前培训制度的完善
导游资格考试是影响导游队伍素质的重要因素,要通过改革和完善导游资格考试,加强考试内容与导游从业能力的结合。一方面要通过提高门槛,提高导游人员的学历。国家可以在政策上给予规范,将《导游人员管理人员条例》中报考条件由高中、中专提升至大专以上学历。在职的导游人员会时刻有危机意识,主动去提高自已的学历。[4]另一方面,旅行社和导游服务管理中心等依托机构要加强对导游的岗前培训,提高岗位服务的实际技能,进一步提高导游队伍素质。对初次办理导游资格证的执业者,旅游行业协会、旅行社和导游服务中心,可组织专业人士和优秀导游,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并且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执业。
2.2加强和改善导游培养和在岗培训
导游人才绝大多数来源于旅游院校,对于旅游院校而言,应创新教学方法。许多旅游院校“一枝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授课方式,在当今导游业发展十分迅猛的情况下,显然没能与时俱进。导游专业教学应该建立实践理论实践循环教学的模式,学生在理论学习一段时间以后,进行实践环节,接着又是理论。
旅行社和导游服务管理中心等依托机构是组织保障导游在岗培训的主体,必须切实负起责任,把在岗培训贯穿于日常业务和管理中;城市和基层旅游部门要根据旅游市场需求,抓好对各语种导游、景区点导游、文博科教场馆讲解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导游技能和专业知识,努力形成导游队伍开放型的发展结构;国家和省级旅游部门重点要抓好在岗培训的制度建设和检查督导工作,继续坚持把导游在岗培训纳入导游年审之中。根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要求,充分利用好导游人员每年56 小时培训时间,拓宽思路、更新观念、改革内容、改进手段,大力抓好导游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的提高。同时要积极探索和尝试课堂培训以外的知识竞赛、技能比赛、现场观摩、典型示范等在岗培训的新形式、新方法,不断提高在岗培训的实际效果。
2.3 加强导游队伍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突出强调中级导游的基础和骨干地位,加快改革导游职业等级考核方式,大力促进有一定实践经验和服务技能的导游进入中级行列,尽快壮大中级导游队伍。加强对特种旅游、专项旅游所需的专业技能导游人才的吸纳和培养,研究建立适合不同执业特点的导游职级晋升制度。重视复合型导游、小语种导游、社会高级兼职导游等不同门类导游人才的培养。利用大专院校外语人才的优势,积极探寻校企结合、举办专业语种班、定向培养小语种导游人才;积极吸纳社会专门人才进入导游队伍。对于园林、风景、文物、宗教等旅游景点和红色旅游景区的专业讲解人员,可直接授予荣誉性的导游职级。积极探索分类分级相结合、资格考试与社会吸纳相结合、合理流动与相对固定相结合的导游队伍管理体系。
2.4 建立导游从业的激励保障机制
2.4.1 建立公平透明的导游薪酬制度
积极推进旅行社和导游利益分配机制的改革,加快《旅行社管理条例》和《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修改,建立以基本工资和导游服务费为主体,带团补贴为补充的导游人员薪酬制度,使导游收入“有法可依”。
2.4.2 建立科学合理的导游执业激励机制
建立反映和体现导游人员业务技能、职业贡献、从业年限等综合因素的职业晋升机制;建立符合旅游经济规律和旅游发展实际的导游从业评价体系;按照导游职级与经济收入挂钩的原则,建立导游职级、服务质量与报酬相一致的激励机制;逐步量化对导游职业技能、专业素质、从业贡献的考核指标,推动形成积极向上的导游职级晋升机制。营造良好培育优秀导游人才的环境和氛围,促进导游人才的培养和导游队伍的建设,树立和凸显优秀导游形象。
2.4.3 建立导游执业的基本保障制度
旅行社、社会导游服务管理机构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与导游人员签订合法的劳动合同,办理必要的社会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确保其基本工资收入、社会保障等合法权益,努力改善导游的执业环境和工作条件。具体来说,旅行社与专职导游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后,应按月给予不低于当地劳动部门公布的最低月工资标准的保底工资,并由旅行社办理养老、失业、医疗、意外伤害等“三金一保”;对于兼职导游,聘用旅行社在支付给兼职导游员的劳动报酬中,除每天不得低于所在地上年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外,还必须按比例支付给兼职导游员交纳“三金一保”的费用;不管是专职导游还是兼职导游,都必须实行“一团一保”制(导游每接一个团,组团社必须为带团导游上一份意外伤害保险),切实维护和保障导游人员的人身安全。
2.5 完善导游从业的管理服务体系
2.5.1 突出加强导游执业的规制建设
围绕导游队伍建设的目标,针对导游市场和导游服务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建立一套包括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技术服务标准、行业协会规章、同业者守则、导游自律公约、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等在内的规范体系。国家和省级旅游部门重点推动导游执业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快修订实施《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和《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鼓励有条件的省区市制定有关导游的地方立法和地方性技术标准;城市和基层旅游部门、行业自律组织、旅游企业也要积极探索有关规制的建设。
2.5.2 健全和完善导游管理服务体系
国家、省、城市三级旅游主管部门在现有体制框架内,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研究建立分工合理、各有侧重、有效衔接、监管到位的导游管理服务体系。要根据导游不断社会化的特点,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创新管理体制,提高导游的管理水平,健全政府领导、部门协同、企业参与、导游自律的管理格局。有条件的地方要审慎而积极地探索建立导游协会、导游之家等行业自治性机构,促进导游队伍的自我规范管理和行业自律。加强对导游服务中心的规范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对导游服务中心的监管,提高导游社会化管理的程度和水平。
2.5.3 探索和改进导游管理服务手段
按照新时期导游管理和服务的要求,完善导游IC 卡管理系统,强化导游年审的工作力度。建立导游执业、信用档案的信息化平台,借助社会监督,规范导游服务。积极推进导游服务标准化体系建立,不断完善和强化实施《导游服务规范》。努力营造导游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要通过星级导游、优秀导游、诚信导游等评选活动,引导和展示导游队伍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风貌。加强对导游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宣传,通过正确的引导和舆论的监督,形成理解导游、爱护导游、激励导游、监督导游的社会氛围,全面开创导游队伍建设新局面
结语、致谢:
一开始写论文,我并没有什么信心可以完成它。随着时间逐渐的迫近,我才慢慢的开始一点一点的写起来,积沙成塔慢慢的思路猪圈清晰起来,那一本本的书籍也渐渐的熟悉起来,辗转腾挪间遂成这一篇论文。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刘小方,他为人热情大方,治学严谨,在学习上他努力教导我们,在生活上他跟我们如同朋友一样,刘老师从头到尾始终认真负责地给予我深刻而细致地指导,帮助我在学习上开拓研究思路。正是刘老师的帮助与鼓励还有激励,我的毕业论文才能够得以顺利完成。在这里我要对刘小方老师说声(谢谢你),还要感谢全体旅游管理0801的同学,正因为有你们的意见,我才能让这篇论文愈发完整!也同样谢谢你们!
此致
敬礼
曾夏梦
参考文献:
杜炜 张建梅.导游业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
中国旅游年鉴编委会.中国旅游年鉴[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1-2006
王运.论我国导游队伍的现状及培训策略 [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5-3
涂远芬 李志强.浅析我国导游人力资源现状及建设对策.[J] 《商场现代化》2005-11
赵士德,胡善风,蒋冰晶.我国旅游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研分析及对策[J].特区经济,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