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内家具制造业培育核心竞争力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本站推荐)
国内家具制造业培育核心竞争力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要]面对全球化浪潮的冲击,积极培育核心竞争力,是我国家具制造业参与全球博弈的战略选择。文章在对家具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界定以及当前现状的基础上,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品牌建设、优化产业链等方面对我国家具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打造进行探索,以期对我国家具制造企业的经营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家具制造业;品牌建设
[作者简介]杜彩亮,广西大学商学院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创新,广西南宁,530004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9)01-0096-0002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之间的竞争最重要的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较量。同样,家具制造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取决于该行业内核心竞争力的比拼。国际贸易壁垒、出口退税调整、被列为限制发展行业……过去的一年,家具行业承受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在2008年举办的“中国家具院士行”座谈会上,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副院长吴智慧提出了在严峻形势下家具业未来发展的策略:中国家具企业应有自己的品牌核心竞争力。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和全球金融的动荡,积极培育核心竞争力,乃是我国家具制造企业的战略选择。本文着重对我国家具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和培育进行探讨。
一、家具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界定
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呢?“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这个概念最早是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的。根据他们的界定,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他们还进一步认为,“企业是一个知识的集体,企业通过积累过程获得新知识,并且使之融入企业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行为规范中,从而形成未来积累的主要力量,即核心竞争力”。在国内,众多学者也对“核心竞争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综合已有的理论,笔者认为家具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并非是企业内部人、财、物的简单累加,而是使自身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和获得竞争优势的知识和技能的结合,也即是家具制造企业在经营和发展中胜过竞争对手的核心能力和资源的有机总和。
二、我国家具制造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家具工业经过近20多年来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出现了一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家具明星企业和家具配套产业。无论从企业数量、企业规模、产业集聚、行业产值、出口总量、产品种类、结构形式、加工方法、机械化程度、新材料应用以及科学管理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已经形成了生产、科研、标准、情报、检测、教育和配套产品相结合的一个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但由于各企业之间、沿海与内地之间的家具设计、生产、营销水平差距较大,发展很不平衡。有些企业盲目追求“小而全”、“大而全”,缺少分工协作。在家具生产和流通中,盲目上马,低水平的生产企业或流通场馆重复建设过多。所以,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国家具制造业主体在打造和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上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重视。
(一)体制方面
国内家具企业大多数仍处于家族式的体制形式。尽管家族式体制在企业发展初期的资本积累阶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现有的这种家族式体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家具企业的发展。家族式的家具企业如何发展,值得思考。
(二)管理方面
大多数中小型家具企业仍处于粗放式管理阶段,缺乏科学管理现代企业的观念和方法。
(三)技术方面
尽管我国家具企业现有5万余家,但80%以上仍为中小型民营企业,大多数家具企业对引进的机械设备消化吸收不够,配套技术跟不上,使用不到位,没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大,生产率低、成本高,产品和企业的后续能力不足。
(四)人才方面
目前,随着我国家具工业的快速发展,家具行业出现了管理、生产、设计、营销、贸易等专业技术人员十分短缺的现象。我国家具专业尽管有20多年的历史,也有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但由于种种原因,高校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总是赶不上行业的发展,人才总是供不应求。
(五)品牌方面
我国大多数家具企业仍处于“无品牌定位”阶段,不注重企业文化和家具文化的培养与提炼,家具品牌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低,品牌的竞争力不高。
(六)资源方面
目前,在家具生产中,木材仍然是一种最重要的自然资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档次的提高,木材资源日益短缺。另外,大多数家具企业缺乏对材料、能源、信息、人才等各种资源的整合和优势的发挥。
(七)市场方面
我国家具企业的产品销售,目前主要呈现两种情况:出口产品多为贴牌生产和销售。
三、家具制造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以上不利因素使得我国大部分实力雄厚的家具制造集团以及其他一些家具企业主体的核心竞争力并未从根本上得以形成与巩固,由此将极易受到国内外家具制造业的影响和冲击。所以,家具制造企业应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多视角、多方位、多渠道打造和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是家具制造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据调查,国内每15家家具企业只有1个设计师,人才是最宝贵的社会资源,是能动性最强的生产力要素。家具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和培育关键就在于重视人才的培育和使用。家具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必须与人力资源的加强与巩固成正比,否则必将阻碍自身的发展与壮大。要加强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即实行一整套吸引人才的独特制度并对企业内部人力因素进行一系列的组织和激励活动,使企业的人力和物力保持最佳的结合。
笔者认为,家具制造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途径可以采用如下方法:首先,灵活用人机制,大量引进经营管理人才。从近年的实践看,众多家具制造企业均不同程度地遭受经营管理人才稀缺、出现断层的困扰,从而使得企业组织结构不稳定,这是导致许多家具制造企业经营管理溃败的重要因素。其次,推行激励为主的管理模式,调动员工积极性。家具制造企业对员工实施管理的重要任务应是丰富现有的激励模式,实行激励体系的多维化。重点应考虑:(1)薪酬激励。尽管薪酬不是最有效的激励,却是最重要的“保健”因素。(2)参与激励。“人人参与、人人管理”乃是任何企业得以持久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3)晋升激励。在企业内部对员工最具吸引力的便是晋升机会,从而这种激励也同样必不可少。(4)竞争性激励。家具制造企业的激励也应采取竞争性激励,在企业内部形成有效竞争环境,促使人力
资源合理流动。再次,注重员工与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如通过组织参观、岗外培训等提升员工能力,使企业内部向产学研一体化的基地发展。
(二)家具企业的最高决策层对品牌问题要有一个清醒、全面、深入的认识
从行业的发展趋势看来,家具企业应尽力打造自己的强势品牌,这是当务之急。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家具行业一年的总营业额已达2000多亿,其中不乏大型企业,但很遗憾,没有多少知名品牌。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还基本处于“短兵相接”的状态,整个行业还没有上升到品牌竞争的高级阶段,但这恰恰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国外得到的一些信息表明,只有树立了自己的品牌,才能牢牢占领消费者的心理位置,也才能对其他类似的产品形成有效的防御。众所周知,大名鼎鼎的耐克旗下没有一家鞋厂,它只专注于市场销售与产品设计,但它的核心竞争力绝非设计,而是早已深入人心、代表着运动与时尚的耐克国际品牌。产品设计只是其品牌文化和品牌个性的一种表现方式,你可以用重金挖走耐克的设计师,你可以做出跟它一模一样甚至比它更好的运动鞋,但你依然无法冲击它,道理就在这里。创建品牌,实现品牌战略,发挥自己民族的特色,提高在质量和档次上的技术含量和文化含量,将是现代家具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优化家具制造业以及相关行业产业链布局
近年来,我国家具企业主要分布在华南(珠江三角洲)、华东(长江三角洲)、华北(环渤海湾)、东北(东三省)和西南(成渝)等五大地区。尤其以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福建等沿海地区为家具的集中产地。位于这些地区的家具企业,整体生产技术水平高,它们的发展带动了全国家具工业的发展和家具市场的繁荣。但除了广东省(特别是深圳、顺德、东莞三地)的家具产业链分布较为合理和配套性初具完善之外,大多数地区仍然是“产业链分割断缺、同行间‘自相残杀’”的局面。因此,家具产业链的格局应该是制造业、流通业、零售业、展览业、配套业(材料、机械、配件、饰品)、教育业、咨询业(设计、管理、技术、人才)等的相互立体交叉和广泛分工协作,形成行业优势互补,发挥整体竞争优势,实现合作共赢。
培育和打造家具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还有很多,如管理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灵活资本运营,等等。总的来说,企业的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应该与企业自身的健康成长同步。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面对强大的国际竞争,唯有利用多方优势、灵活运用市场化手段全面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家具制造企业谋求长期竞争优势的根本战略,才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占据有利地位,受益于经济全球化。
第二篇:论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市场竞争的关键,但目前我国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尚存许多问题,如现代企业制度不够完善、缺乏战略规划和研发能力、业务过于多元化等,企业应努力避开各种误区进行合理的识别,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理念,打造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场竞争;认识;培育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它是企业长时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的特点是:难以模仿,难以复制,难以购买,只能靠长期的努力经营才能获得。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所以培育和发展核心竞争力,对任何一个企业都至关重要,因为核心竞争力一旦形成,就成为企业的战略性资产,并能够给企业带来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一、目前我国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世界,开放、竞争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使人们逐渐意识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们的企业过去长期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运行,许多企业至今仍旧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多数企业没有系统的战略管理,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经营理念,这已成为我国发展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有资料表明 :国内有代表性的五万家大中型企业中,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有自主品牌的不到10%,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则更少。企业的经营过程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全面性,过于主观化、随意化,这就造成企业的竞争力很低。以销售额看:我国520户国家重点企业的销售收入仅相当于世界500强前两名销售收入之和的98%。核心竞争力的缺乏不仅体现在具体技术层面,更体现在管理模式和理念方面,具体存在以下问题:
(一)现代企业制度不够完善
核心竞争力是成长在公司良好的土壤之中的,它包括企业生存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目前制约我国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没有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虽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改革的方向,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原则把国有企业改造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传统意义上政企不分的局面仍然存在。企业制度不够完善也严重影响了企业管理的创新,打消了构建核心竞争力的积极性。由政府强制企业推行某种管理经验,企业被迫进行制度改进的问题仍然存在,国有企业搞不活和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不完善的企业制度的束缚和制约,特别是产权不明晰、出资人不到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组织和管理不对称等,使得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原动力不足或无暇顾及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国有企业必须切实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造和改革现有企业制度,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
(二)知识储备及企业研发能力缺乏
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特征来看,知识是企业独具特色的技能。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核心竞争力必然表现为对知识拥有的广度和深度,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将会更显出企业竞争中人才的重要性。不少企业对知识资源的投入作用认识不够深刻,操作也很不到位,目前我国主要处于高技术发展的引进时期,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技术产业的产品还比较少,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有政策层面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这就造成我们在很多方面特别是在一些信息产业方面还不能与国外大企业抗衡。
(三)轻视企业的战略规划作用
战略管理在企业管理当中的地位是最高层面的管理,但是,对管理者的要求也最高。笔者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由于长时期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运行,我国众多企业决策者至今仍习惯于听命于上级的安排和政府的指令,普遍缺乏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没有意识到战略在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缺乏战略管理的理念和功力,在战略规划和管理中显得力不从心,常常做出错误的判断与决策,比如很多企业盲目进入与原产业关联不大或跨度过大的领域,结果是难以发挥企业的资金、技术、人力、品牌等方面的优势,甚至造成巨大的浪费。据统计我国企业由于轻视战略规划作用导致传统技术领域比发达国家平均落后10至15年。
(四)企业过度多元化,分散企业资源
目前我国企业尚未建立起高效生产体系, 在这种情况下却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遇到了现代生产方式的挑战。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 不少大企业、大集团为了实现其资产规模的扩张,在还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就开始在本行业进行大规模收购兼并,并将投资范围扩展到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领域,盲目实施多元化经营。其后果是:横向产业跨度过宽,纵向产业链过长,核心产业虚弱,结果分散了企业的有限资源,不仅没有培育出新的利润增长点,甚至还丧失了原有的竞争优势。多元化经营可以分散风险以形成“范围经济”产生1+1>2的效用, 但是它对企业经营者的经营方式和经营水平要求很高,如果运作的不好,不利于竞争。如果是这样的话,企业无论是产品的质量,还是企业的竞争力都无法构成实质意义上的集团企业,而只能是简单的规模扩张,难以形成长久的生命力和较强的竞争力。
二、如何认识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般来讲,以资源为本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获得超平均利润的水平,它是一个企业区别他企业的显著特征,从识别标准上看至少满足下列三方面的要求:
(一)是否可以给顾客带来超过其价值判断的利益
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能给顾客带来一般技术能力所不能带来的超过顾客预期的价值,并且企业核心竞争力旨在实现顾客最为关心的价值所在。不同的顾客虽然具有不同的价值观, 但就总体而言顾客在某些价值观点上会具有相似性, 在核心价值判断上往往具有惊人的一致性,而这些价值观才是企业要尽最快的速度以高质量的产品为顾客创造的, 并能超过顾客的预期价值。如日本本田公司在汽车发动机方面的专长是其核心竞争力,因为对客户来说这是最有意义的专长。
(二)是否具有独特性竞争优势
一项能力必须具有独特性,才能称之为核心竞争力。整个行业所普遍拥有的能力不可能被定义为核心竞争力,并不是说某项能力只被一个企业独有才具有核心性。任何一个企业无论进入哪个特定行业,都必须拥有该行业所必要的技能条件,如果该项能力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或通过努力可以很快建立,它就很难给企业提供持久的竞争优势了,那么把这种能力定义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没有任何意义。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独自拥有,它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孕育于企业文化,深深融合于企业内质之中,为该企业员工所共同拥有,难以被其他企业所模仿和替代。
(三)是否具备一定的延展性
某一企业的专业技术,从某一特定交易来看可能具有核心竞争力, 但它如果不能开拓新的市场和服务领域, 则从整个企业角度来看,就未必是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它应该能为企业打开多种产品市场提供支持,对企业一系列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都有促进作用。如公司的核心技术在几个领域都比较容易地获得一席之地,而不是将其优势领域限定在一个很小范围。而如果公司没有取得核心竞争力方面的领先地位,被拒之门外的就不仅仅是一种产品市场,而是会失去一系列市场和商机。因此,企业经营者必须避开以产品为中心的能力观, 而应该以企业是否具有进入新市场的某种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的评判标准。
三、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创新
(一)建立与企业自身相匹配的核心价值观
以价值观为核心,激发员工责任心和创造性是提高企业集体效率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一个企业能否不断发展、持续巩固和创新核心竞争力,员工的价值观、企业经营理念至关重要。建立核心价值观须结合企业的状况和目标,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次因素。独特的企业文化为挖掘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了必要的内部环境和基础。企业应对员工进行合理的引导,要多方入手,增强企业的亲和力和凝聚力,让优秀的企业文化深入每个企业员工的内心,成为他们发自内心的动力,使全体员工对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理念和目标形成共识。美国福特公司在创业的初期,遇到的也是空前的竞争,面对这样的竞争,福特公司很快确立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在美国普及汽车”,并为之奋斗,为了向员工宣传贯彻,公司以很优惠的价格将汽车售给自己的员工,使自己的员工从中受益,让公司的价值观深入人心,成为公司经营发展的源源动力。正是这种价值观引领福特公司以目标作为激励,始终保持创新的活力,以研发不断的核心技术,使其一步步登上汽车王国的宝座,成为美国汽车工业三大巨头之一
(二)加强技术创新、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
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主导产品(服务)是核心竞争力的精髓,增强研发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动力。创意产品与核心技术能力的关系密切,这要求企业不断增强研究与开发能力,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掌握核心技术能力来创造顾客需求的产品,赶超消费者需求的预期。当然,企业再研发必须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在资源共享的前提下展开。当今世界著名的企业大多都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如日本索尼公司的微型化电子技术,其核心技术是这些公司发展壮大并成名的关键。而我国多数行业的核心技术一直依赖从国外引进,自主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弱。因此,我国企业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必须加大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投入,在加强研究与开发的同时,要重视汲取和获得相关的新技术和技能,来改进或创新技术核心体系,形成核心竞争力新的整合。
(三)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和整合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对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其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而且是直接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资源。因此,从企业内部来讲,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加强对员工的培育,努力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科学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地开发所有员工的智力资源,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这对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企业应不断运用市场的特点和力量招揽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我所用。
(四)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高素质的企业管理者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可通过建立企业家工程,通过建立各种机制,采取多种方法,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提升企业管理者的创新能力、对于宏观市场的洞察力和敏锐的判断力,以及战略决策能力,使管理者能把握未来较长时期的变化趋势和规律,使企业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走在市场变化的前面。这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通过建立战略联盟或采用并购等途径,增强企业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一般需要一个长期培育和发展的过程。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同行之间或与国外大公司建立以技术合作为核心的战略联盟,或进行外部并购,将是我国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一条捷径。如通过知识联盟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知识联盟有助于两个公司的专业能力优势互补,创造新的交叉知识;通过企业兼并获得核心竞争,通过兼并,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快速进入其他竞争领域,重新整合自己的内部资源,构造新的企业经营格局,调整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构建新的企业经营机制,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国家应在政策上给予鼓励和支持。战略联盟的具体形式主要有:建立企业合作开发联盟、建立技术转让联盟和建立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纵向联盟等,企业可结合自身实际(下转47页)
(上接45页)和具体需要,选择恰当的形式,以形成核心竞争力,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在这方面我国有些企业已经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宝贵的经验。
(六)寻找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新生长点
企业核心竞争力虽然具有难以复制和模仿的特点,但是从企业之间的关系来看,由于当今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和高度灵活的企业经营机制,在一定时期内它可能被其他企业所学习和利用,从产品的生命周期来看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其自身的周期,因此,企业应及时在保持已有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寻找、发现、培育新的生长点,并经过精心的经营,把生长点培育成企业的新的核心竞争力,始终走在市场的前面。要通过企业经营管理、技术、营销人员的共同努力,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细致系统的分析,找出本企业产品和服务领先的竞争优势所在,对构成上述优势的技术和技能进行分解、归纳,经过界定测试,并经过较长时间的实验和观察,最终确定为核心竞争力的生长点。借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优势建立研究与开发联姻关系,引进相关的技术人才,并经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将该生长点培育成现实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构建强大而持久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是我国企业不断壮大乃至走向世界的先决条件,面对目前我国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应当尽量克服并积极采取对策,努力转向注重自身资源、能力的积累, 积极完善企业核心竞争力, 制定长期的战略规划, 体现自身的竞争优势, 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宁建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与提升[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2]管益忻.论企业核心竞争力[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3]王金凤.如何避开构建核心竞争力的误区[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校报,2004.
[4]刘传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透视红太阳集团的发展历程[J].管理世界,2004,(4).
论文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培育提升对策
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涵义、本质及表现作用,探究企业核心竞争力缺失的成因,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和提升的对策。
在现代全球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企业正面临着其他国家企业前所未有的市场竞争。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十分复杂。在这个复杂的动态的市场竞争中,有的企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而有的企业却逐渐被市场淘汰。原因就是企业之间的核心竞争力的差异是决定问题的关键。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涵义、本质及表现作用
企业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ition),又称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或核心专长(core Expertise),是指企业开发独特的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是由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和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在1990年《哈佛商业评论》杂志上提出来的。它是以企业的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企业战略决策、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内部组织协调管理的交互作用而获得使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企业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一个多种因素的组合,包括体制、规章、流程、特有的技术能力、核心产品及建立在企业文化基础上的团队精神和进化能力等。它是企业内在的区别与其他企业具有的根本能力。
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核心竞争力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在生产方面,比其他企业的生产周期短,或者比其他企业做得更加节省成本;在销售方面,比其他企业销售更快。在研发方面上,比其他企业推出新产品的速度更快。IBM在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凭借的就是“不断使顾客满意”的技术的核心竞争力获得了强大的竞争优势而不断地发展壮大。
3.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有了核心竞争力,企业能够源源不断地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有了核心竞争力,企业就能够创造出自己的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就是产品、服务和竞争优势的根本,这就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缺失的成因
1.企业在战略决策上的意识和机制缺失。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本身缺乏在市场经济中成长和竞争的经历。核心竞争力只有在竞争中才会形成。由于缺乏竞争经历,在企业面对市场经济竞争时,就会感到力不从心。还有企业的行为惯例。如:原有的工艺技术和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等,长期以往企业的创新能力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企业也就缺乏了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应有机制。
2.企业在核心竞争力相统一的企业战略上的缺失。我国企业存在产品种类多,产品结构全的特点,但是经过市场细分发现,企业在各个种类、层次等方面与竞争对手相比都无竞争优势。还有企业没有通过新产品的开发而整合企业的资源,盲目开发新的产品,影响企业核心产品的培育,从而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新产品开发是企业战略的重要内容,企业应该在战略定位的范围内选择关键点来进行重点开发,进而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并且使这些技术优势成为带动企业相关产品整体升级的重要力量。这样才能使企业战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相互融合。
3.企业在核心竞争力上缺乏保持和推动所必须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企业生存、行为的方式,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的做事情的方法。企业文化包括四个层面:价值观、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质是企业的一种自组织能力。企业文化在培育和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核心竞争力发展上有重要意义。我国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大多数都过分看重资金、设备等有形资产。对品牌、人才等无形资产不够重视。这样就在企业内部运行中制约和束缚了企业的发展。成为了企业发展的瓶颈。
三、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和提升的对策
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将是一个长期的、根本性的企业战略。可有以下几种积极对策来解决:
1.企业通过实施企业战略来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战略是一个计划,能够整合企业的目标、政策,并且能使企业上下一致地付诸行动。它主要包括企业战略规划和战略实施两个方面。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对宏观环境、行业竞争、市场空间、企业资源、业务能力等要素进行预见性的分析研究,制定企业明确可行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的经营目标及发展方向,才能保证企业日常运营与决策的连续性和目标一致性,才能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2.企业通过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来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管理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来保证管理。我国企业要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和本行业的发展要求,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相适应,与企业经济发展相一致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要上下形成“职责明确、行为规范、运转有序、奖惩分明”的工作机制,实现岗位责任化、运转程序化、行为规范化,做到责、权、利的统一,通过人性化和制度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整合人、财、物等有形资产和技术、品牌、信誉等无形资产,在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否定和改革创新中加快企业发展,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创建管理优势。
3.企业通过正确的竞争定位和竞争策略来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竞争定位就是企业将自己的产品放在最有市场竞争力的位置上,使自己的产品在与其他产品的竞争中取胜。从消费者角度来说,我国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者需求为目标,通过正确的竞争定位和竞争策略来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市场调研、营销体系,认真研究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善于掌握瞬息万变的市场和需求,把握企业本行业的市场发展趋势,了解竞争对手的市场变化,根据市场的需求,科学合理地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确定产品定位和竞争策略,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市场竞争优势。
4.企业通过开发人力资源和创造人才优势来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资源、资本和技术决定企业命运的要素中,技术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而技术又必须依附于人才才能够发挥作用。因此,人才是企业的第一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要素。企业产品的创新、成功品牌的创立,市场价值的表现和利益目标的实现,既是企业经营者谋略决策的结晶,更是人力资源整合发挥的体现。现代企业需要现代人才。需要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通过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科技优势建立其研究与开发的合作关系。引进相关的科学技术人才,来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企业通过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来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价值观为核心,激发员工责任心和创造性是提高企业集体效率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企业就是要培育和强化企业文化。一个企业能否不断发展,持续巩固和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员工的价值观、企业经营理念是至关重要的。
综上所述,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市场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利用自身优势构建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础。国外许多成功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早已把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战略决策的前提。当前,我国大多数的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企业核心竞争力,并积极完善自身企业核心竞争力,以此来体现自身的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管理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董文尧.现代企业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陈忠卫.战略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第三篇: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迈克尔·波特发表了《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2本巨著,构筑了以产业结构分析为基础的竞争力理论。1990年,著名美国战略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上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首次提出了“核心能力”的概念,认为企业要在竞争中保持长期主动性,就必须培育自己的核心能力。他们认为,企业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现在学术界比较公认的将企业核心能力表述为:在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长时间的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能力。核心能力是以知识、技术为基础的综合能力,是支持企业赖以生存和稳定发展的根基,它通过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体现出来。企业核心能力作为企业在特定经营环境中的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的合力,其大小不仅在于拥有多少资金、人才、设备和原材料等资源,更加重要的是这些资源是否集中于关键的环节或领域;核心能力不仅仅表现为关键技术、关键设备或者企业的运行机制,而且是不同技术系统、管理系统及多方面技能的有机融合。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一)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富有战略价值,它能为顾客带来长期性的关键性利益,为企业创造长期性的竞争主动权。企业核心竞争力是通向未来市场的大门,通过其发散作用,将能量不断扩展到最终产品上,为用户不断地提供创新产品,这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为企业创造超过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额利润。
(二)独特性。核心竞争力是独树一帜的能力,没有被当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所拥有,也是竞争对手几乎无法模仿的。如果某种能力为整个行业普遍掌握,就不能成为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演进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它蕴育于企业文化,深深融合于企业内质之中,为该企业员工所共同拥有。
(三)延展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力地支持企业能延伸到更有生命力的新事业领域中去。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基础性的能力,它为企业其它各种能力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平台”,为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成功提供保证,因为多元化战略的成功关键在于同心多元化,这个“心”不是别的,正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如夏普公司利用其在平面屏幕相关能力上的领先地位,成功地进入了笔记本电脑、便携式电脑、微型电视、液晶投影电视等多个市场领域。
(四)核心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处在核心地位的能力,是企业其它能力的统领。企业一般竞争力是通常意义所指的企业功能领域上的竞争力,如营销竞争力、研究开发竞争力、理财竞争力等。这些竞争力通常为企业活动的某一方面、某个领域的竞争力,是一种浅层次的竞争力,其波动性有时较大。而企业核心竞争力则是指处于企业核心地位,影响企业全面的竞争力,它是企业长期积淀而形成的能力,深深扎根于企业之中,在较长时期内相对稳定,是一般竞争力的统领。
(五)动态性。企业核心竞争力虽然是企业长期积淀而形成的能力,但它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间推移、环境演变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企业战略目标的转移,企业核心能力必须予以重建和发展。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包含多个层面,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企业的战略决策决定了企业核心资源的配置。在产业发展相对稳定的时期保持企业核心能力和积累的一致性,准确预测产业的动态变化,适时进行企业核心能力的调整。企业决策后应从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成长和积累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的战略问题。
(二)企业技术开发能力。技术开发是指利用从研究和实际经验中获得的现有知识或
从外部引进技术,为生产新的产品、装置,建立新的工艺和系统而进行实质性的改进工作。目前,国外一些大的企业或公司,像IBM、松下、西门子、微软等公司都成立了专门的技术开发机构,在激烈竞争中,抢得先机,形成自己的人力积累,使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超越,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
(三)组织协调企业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生产的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企业要有优势,必须始终保持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协调、统一、高效。它涉及到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战略目标、信息传递、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等方面。根据生产中不同阶段要求,有效组织资源,并使其在各自的位置上正常运转。
(四)企业的核心市场营销能力。它涉及企业营销网络及渠道的管理和控制。运用科学的营销方案,培养优秀的营销队伍,配合各级营销点,有效利用广告效应,将企业的技术优势外化为市场竞争优势。
(五)市场应变能力。客观环境时时都能发生变化,企业决策者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感应力,保证经营方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若出现无法预料的事件,如某项技术的发明、政府政策的调整等等,企业就必须迅速、准确地拿出一套应变的措施和办法,把可能对企业自身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一)企业战略应建立在核心竞争力发挥与发展的基础上。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的绩效和优势来源于企业具有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战略的成功则是很好地发挥和发展企业本身具有的核心竞争力的结果。研究证实:“成功”的多角化战略是建立在能够促进企业在其相关的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的一系列“核心技能”基础上的。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战略,并非一定就是专一业务的战略。企业决策的关键在于所经营的业务是否建立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基础之上。
制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本身是服务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这种战略具有前瞻性、全局性、竞争性和可操作性。战略选择一般应满足五条原则:(1)战略定位明确,即客户是谁,什么产品,怎样完成。(2)做出战略的明确选择,即应做什么和不做什么。(3)组合的选择必须能够不断实现自身强化。(4)企业组织协调性好,能随时调整以适应环境变化。
(5)要有适当的制度系统,包括企业文化、激励机制、公司机构和人事制度四个因素。
(二)大力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
人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策者和执行者,企业每一层级的人员素质与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对自身竞争力的分析、判断、培育和执行。对于企业来说,提高人员整体素质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提升企业家素质。企业家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风貌等方面有机组成的企业形象的集中代表,企业的兴衰与他的素质直接相关。二是提升中层管理人员的素质。中层管理人员是组织领导实施企业战略、计划的关键性人物,他们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业务技术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等。三是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主要是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提高业务技术素质。
(三)培育企业的核心技术,塑造知名品牌
高层次的产品结构、产品的低成本与高质量以及新颖的设计,都离不开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企业要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把技术创新纳入企业的核心业务范围,增加研发投入,加速技术创新。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进行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与有关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挂钩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二是要尽力增加技术开发方面的投入,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增加技术储备;三是要加强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企业应通过科学设计、精心制作、广告宣传等方式塑造自己的名牌产品,并加强对名牌产品的保护。
(四)努力提高企业的营销能力
市场营销能力的强弱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提高企业的营销能力,企业一方面要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重视市场调研,运用产品差异化策略,为企业带来高于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利润率;另一方面,要学会运用现代化营销手段,积极投身于电子商务活动,建立并强化自己的销售网络,在开发国内市场的同时,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五)建立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形成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是十分重要的。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市场因素更加复杂多变,经验越发的靠不住,智力资本将成为第一资本,决定着企业面向未来的竞争优势。在这种市场状况下,一个企业所具备的学习能力就成为最重要的一种能力。企业能否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能否及时调整自己适应新的环境和市场、及时熟悉和解决新问题,都要靠企业组织的学习能力,不会学习就不会工作,也就无所创新和发展,从而培养、造就学习型组织也就成为当今企业管理者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六)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办事风格和习惯,以价值观为核心,激发员工责任心和创造性,培育企业团队精神,促使企业整体效率提高,渗透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其着眼点在于加强企业凝聚力的形成,培养人才,造就优秀的职工队伍,最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的关键是要以理想、目标、思想、制度、机制或表率来管理企业,集中企业成员的智慧,创造一个统一和谐的团队和精神。要特别突出企业文化在信用和信誉方面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作用。
(七)企业必须对核心竞争力持续不断地创新、发展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现在的核心竞争力是未来企业竞争力的优势所在,但这一优势只有不断提升才能转化为未来的竞争能力。所以企业要从发展的意义上认识核心竞争力,不能满足于现状。既有的核心竞争力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发展意义的核心竞争力。
从企业外部看,企业一方面可通过知识联盟获得核心竞争力。知识联盟以学习和创造知识作为联盟的中心目标,有助于两个公司的专业能力优势互补,创造新的交叉知识;另一方面,企业可通过兼并获得核心竞争力。兼并可重新整合企业资源,构造新的企业营销格局,调整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建立企业新的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从企业内部看,一是要善于寻找、挖掘现有技术和非技术优势,通过层层分析、总结、归纳出企业现有核心竞争力并培养之;二是将这种初步形成的核心竞争力加以运用、整合,并部署到企业的各个环节中去,从而产生整体效应;三是当企业核心竞争力已经形成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并保持其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创造出更多的最终产品和服务,而当企业竞争范围发生变化时,应该及时调整,进入新一轮挖掘、培养、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作者单位:西华大学管理学院)
第四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新)
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取得持续竞争优势之根源。长期以来,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我国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我们在系统分析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的基础上,并借鉴了发达国家知名企业的先进经验,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文化的构建、核心技术的培植扣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四个方面对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作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
目 录
第一章 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分析.....................................3 1.1 企业核心竞争力赖以建立的体制和机制尚未形成...........................3 1.2 中国传统文化及落后观念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4 1.3 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制约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4 第二章 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应对..............................................6 2.1 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此提供制度保证...............................6 2.2 创新经营理念造就独特企业文化,形成企业核心组织能力...................6 2.3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7 2.4 加强企业管理能力,维持企业核心竞争力.................................8 致 谢..................................................................10 参考文献................................................................11
第一章 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曾在八十年代辉煌一时的许多企业发生了经营危机,巨人集团的崩溃,沈阳飞龙的停滞与反省,一大批彩电生产厂家的倒闭等等,我国的企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通过对这些企业衰败过程的分析,我们发现,中国企业的竞争弱势,在于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不能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正如陈惠湘在为《研究失败》作序时所说的:“失败的原因多种多样,由成功到失败的情况却是一致的。那就是他们的优秀只是昙花一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认为这主要是我国企业长期不注意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所导致的。那么为什么我国的企业长期不注意,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1.1 企业核心竞争力赖以建立的体制和机制尚未形成
首先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未完全建立。我国在1949年~1978年期间实行的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是国家行政的附属物,不是一个真正意义有经济利益和责任的微观主体。企业是根据国家计划来组织生产,不须关心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时由于当时的市场是以短缺为特征的卖方市场,企业追求的是产品量的扩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这种经济体制和市场结构特征是企业没有被淘汰和破产的威胁,没有从内部培植核心竞争力以形成竞争优势的压力。在8O年代,由于在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完善和不配套,使我国许多企业靠它们所拥有的社会关系或对转型期市场较深的洞察力赚钱,这类公司能把环境变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的机遇。如,利用僵化体制的变革,有计划地利用改革政 策空隙策划某种形式的国有资产流失;或利用官员的“腐败”进行权钱交易,赚取超额利润;或纯粹进行倒卖批文等官方文件获取收益。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即使没有核心竞争力,却能获得很多利润。其次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市场机制还不够成熟。由于我国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尤其是资本市场、人才市场、中介市场、企业家市场等发展不够完善,各类市场之间良好的匹配关系未建立,有利于企业按照市场规则自主发展、健康成长的机制还不成熟。绝大多数中同企业没有真正地在国际市场上与竞争对手进行正面交锋,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企业成长常常是跳跃式的、不稳定的,通常出现发展速度与资源的不匹配。因此,很难在此基础上形成核心竞争力。
1.2 中国传统文化及落后观念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前世贸组织总干事鲁杰罗在1996年上海召开的贸易研讨会上说:“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文化观念的变革。不少人情愿忍受传统国有企业运作方式所产生的浪费、低效率与低工资,而不愿意采用新的节约资源、最终可以导致就业增加与社会福利提高的生产方式,这是个悲剧”。尽管近年中国企业的观念有较大的变化,但传统的计划经济下的管理方式、封闭的社会文化和相对落后的教育体系的影响足根深蒂同的。具体表现在: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整个企业文化常常也必须作出相应改变,但由于职工对既定文化存在着偏好,常常不愿意加以改变,而使得企业文化的转变存在着刚性,这就造成原有的企业文化与现行的管理机制和市场机制不适应,从而消弱了企业应付市场竞争挑战的能力,往往对企业造成致命的伤害。很明显。一个颓废、毫无活力的企业文化是不可能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它只能将企业推向绝境。
1.3 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制约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
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国外的大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都是靠创 新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是,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仍很薄弱,严重地制约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地形成。首先是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机制不强。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应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动力源。但从中国企业情况看,现行企业制度给国有企业提供丁安全保护和行政壁垒。因此,企业对市场竞争的敏感程度较低.即现行企业制度使得市场对企业的压力发生扭曲.从而导致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忽视市场需求,使技术创新不能很好地与市场需求结合。因而不能有效地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其次,企业还未成为R&D的主体,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与持续发展能力。在以知识、信息为特征经济社会中.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研究与开发。企业R&D是企业成长的内动力,是在市场竞争中取得长期优势的基本保证。但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和科研管理体制受长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还没有完全成为R&D投资主体。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的统计资料看。到2000年仅有33.6%的大中型工业企业设置了R&D机构;同时.我国企业对R&D的认识和投入严重不足,1990年~20oo年间,全球500强R&D赞用占销售收入的5%~1O%,而我国大中型企业仅为1.1%~1.38%。
4.管理能力缺乏是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能形成的关键。企业管理能力是企业资源状况与增长能力之间的转换环节,主要体现为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与能力的增氐性。中国许多企业没有建立科学管理体系。凭经验进行管理:管理的方式方法对环境反应迟缓,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可以说.我国大部分企业正面临着二次创业的管理规范化以及创新问题。具体反映在没有企业战略的指导、组织管理僵化、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传统的营销手段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落后的管理方式产生 低效率等。另外。管理人员缺乏国际企业的管理理论与经验,尤其高层管理人员没有国际化经验、知识和能力,企业在国际市场运作中不能按国际惯例进行,使企业在跨国竞争处于被动地位。第二章 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应对
2.1 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此提供制度保证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就要求政府要给自己进行准确定位。首先是政府要处理好自己与企业间的关系。在现阶段。各级政府既要帮助和指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又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政府行为。在产权制度上要有进一步的创新,必须界定、明确企业的投资主体.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主体结构,落实企业的法人资本所有权,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在政企分开有新的突破的同时,政府职能必须彻底转变,应从管理控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其次是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有序的竞争环境。一是国家要加强经济立法和完善工作,尽快形成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强化执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防止各级政府出于地方保护主义而对知识产权的践踏.因为作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核心技术若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护。也就失去刺激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二是国家要组织和动员各种力量做好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自然环境和市场需求变化规律的调查与预测工作,建立和健全市场信息反馈系统,以降低企业培育和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风险。
2.2 创新经营理念造就独特企业文化,形成企业核心组织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特有的经营化了的知识体系。因此。构成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要素还要在企业内部与企业的经营理念进行有效整合,并与企业的组织文化融为一体,才能形成企业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正如美国西北航空公司创始人哈伯所说:“文化无处不在,你的一切,竞争对手明天就可以模仿。但他们不能模仿我们公司的文化”。因为,以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是构 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个性化、深层次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强烈地影响着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与偏好,并通过经营决策过程和行为习惯等体现在企业的技术实践和管理实践中企业文化不仅强化了传统管理的一些功能,而且还具有很多管理不能替代的功能,它们包括凝聚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协调功能、维持功能、教化功能、优化功能、增誉功能等,直接或间接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进企业的整体发展。因此,企业必须重视企业文化构建,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加快培育为全体员工认可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增强凝聚力、向心力,要建立学习型组织结构。促使企业员工自觉学习,增强适应、创新能力;要向用户奉献最好的产品与服务,与供应商建立长期良好合作关系,最大限度拓展生存空间,使企业形成有利于核心竞争力增长的文化氛嗣。
2.3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技术创新,培育出核心技术,并进而实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率,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一个企业要形成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可以说核心技术足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过程中,一是要选好技术创新的方向。企业要善于挖掘自身潜力,对自身优势要有清楚、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这是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企业竞争战略的本质在于确立自身优势。即要求企业对自己的资源能力和创新实力有正确的估计,在进行决策时,不能冒然进入在当时看来是有盈利但自己对之陌生的领域,而应寻找自己的潜在能力。分析这种能力与其它同行的差异性.从竞争对手和市场空缺中寻找机会,构筑自己的比较优势,建立和培养核心竞争力。
二是要有持续不断的R&D投入。打造核心技术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和世界上其它事物一样,企业也有其产生、发展、衰退、消亡的生命周期。但不同企业的什么 周期却有很大差别,有的昙花一现,有的却经久不衰。世界知名的大企业之所以能在自己的行业中站住脚,很关键的一点便是他们不仅有核心技术,而且能保证其核心技术的更新换代,这是竞争和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在这个过程巾,研发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实践证明。研发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创新成功的先导,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推动力。飞利浦公司近一个世纪的持续技术创新,精确的数据存储和分析技术使其在光学器材生产领域具有极强的竞争力。现在,飞利浦公司“创新不止”的精神已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精髓。所以,企业的研发能力实质上是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检验,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2.4 加强企业管理能力,维持企业核心竞争力
如何提高企业管理能力的研究著述已经非常丰富,概括起来为:真正地实施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分权化、教育化、实实在在地提高管理能力。当中国企业的管理能力得到发展,也就是企业能够实施科学管理,并以这种能力为纽带,整合企业核心资源的时候,即可形成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在提高中国企业管理能力时应做到:一要实施科学的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企业最高层对企业活动进行决策管理、它要求站在企业整体的高度.分析企业面对的外部环境,找出企业发展的机会和威胁,同时,分析企业内部的竞争实力和本身的弱点,提纲挈领地制定企业战略并实施管理。在每个行业中,总是有好几个位置可供企业选择。因而,战略的重点在于要选择一个该企业能够为自己所独有的位置。只有当企业选择了一个富有特色的战略定位时,才可能取得成功。战略定位是战略目标的基础,企业要想最终获得成功或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就要实行严格的战略管理。企业的战略管理包括战略制定、战略实施育战略控制。企业战略管理决定了企业采用何种方式获取和组织企业的资源,从而也就决定了企业如何从战略 管理的角度形成核心竞争力。二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世界经济论坛》(WEF)与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都把企业管理水平作为企业核心力的测定指标,已充分说明企业管理水平与企业运行效率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针对我国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低下的现状,应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与手段,克服经验管理、“人制”管理,建立科学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方式与模式,按国际惯例管理企业.加强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及企业组织管理的基础工作。实践证明.企业活动效益和竞争优势并不与对资源占有的多少成正比,关键是如何有效地获取和利用资源,也就是要善用资源。因此,要适时进行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使企业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最终赢得竞争优势。
致
谢
通过几个月的努力,我的论文终于完成了。在此,衷心的感谢指导老师对于我的论文作出的悉心指导,谢谢您认真专业严谨的建议,再次向您致以感谢,辛苦老师了。
三年大学生涯即将结束,回望过去的三年,心中感慨万分。借此机会我要感谢学校和学院所有老师给予我的教育和帮助,感谢所有同学给予我的关心和爱护。回首三年,不禁感慨万千,此时此刻,体会到了一个词、两个字——不舍。但人生是没有句号的,大学毕业只是我这篇文章的一个逗号而已,我会努力写下更优美的华章。
最后,向所有在我这三年生命中留下轨迹的人,表达我的谢意。因为你们,我的大学很精彩。参考文献
1.胡恩华,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识别,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2.张炜,核心竞争力辨析,经济管理,2002,3.史东明,核心能力一构筑企业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安德鲁·坎贝尔,核心能力战略,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5.王毅等,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溯源与逻辑结构剖析.管理科学学报,2003,6.管益忻,论企业核心竞争力,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7.周朝琦,企业创新经营战略,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8.金占明,战略管理一超竞争环境下的选择.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9.康荣平,柯银斌,海尔与长虹:中图企业核心能力剖析,中国工业经济,2000,10.张红.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
第五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立辉
摘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取得持续竞争优势之根源。长期以来,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我国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我们在系统分析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的基础上,并借鉴了发达国家知名企业的先进经验,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文化的构建、核心技术的培植扣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四个方面对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作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
一、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存在问题分析
在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进入
九十年代以后曾在八十年代辉煌一时的许多企业发生了经营危机,巨人集团的崩溃,沈阳飞龙的停滞与反省,i珠的销声匿迹,一大批彩电生产厂家的倒闭⋯ ⋯,我国的企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通过对这些企业衰败过程的分析,我们发现,中国企业的竞争弱势,在于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不能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正如陈惠湘在为《研究失败》作序时所说的:“失败的原因多种多样,由成功到失败的情况却是一致的。那就是他们的优秀只是昙花一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认为这主要是我国企业长期不注意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所导致的。那么为什么我国的企业长期不注意,其原因是:
1.企业核心竞争力赖以建立的体制和机制尚未形成。
首先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未完全建立。我国在1949年~1978年期间实行的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是国家行政的附属物,不是一个真正意义有经济利益和责任的微观主体。企业是根据国家计划来组织生产,不须关心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时由于当时的市场是以短缺为特征的卖方市场,企业追求的是产品量的扩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这种经济体制和市场结构特征是企业没有被淘汰和破产的威胁,没有从内部培植核心竞争力以形成 竞争优势的压力。在8O年代,由于在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完善和不配套,使我国许多企业靠它们所拥有的社会关系或对转型期市场较深的洞察力赚钱,这类公司能把环境变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的机遇。如,利用僵化体制的变革,有计划地利用改革政策空隙策划某种形式的国有资产流失;或利用官员的“腐败”进行权钱交易,赚取超额利润;或纯粹进行倒卖批文等官方文件获取收益。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即使没有核心竞争力,却能获得很多利润。其次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市场机制还不够成熟。由于我国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尤其是资本市场、人才市场、中介市场、企业家市场等发展不够完善,各类市场之间良好的匹配关系未建立,有利于企业按照市场规则自主发展、健康成长的机制还不成熟。绝大多数中同企业没有真正地在国际市场上与竞争对手进行正面交锋,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企业成长常常是跳跃式的、不稳定的,通常出现发展速度与资源的不匹配。因此,很难在此基础上形成核心竞争力。
2.中国传统文化及落后观念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前世贸组织总干事鲁杰罗在1996年上海召开的贸易研讨会上说:“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文化观念的变革。不少人情愿忍受传统国有企业运作方式所产生的浪费、低效率与低工资,而不愿意采用新的节约资源、最终可以导致就业增加与社会福利提高的生产方式,这是个悲剧”。尽管近年中国企业的观念有较大的变化,但传统的计划经济下的管理方式、封闭的社会文化和相对落后的教育 体系的影响足根深蒂同的。具体表现在: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整个企业文化常常也必须作出相应改变,但由于职工对既定文化存在着偏好,常常不愿意加以改变,而使
得企业文化的转变存在着刚性,这就造成原有的企业文化与现行的管理机制和市场机制不适
应,从而消弱了企业应付市场竞争挑战的能力,往往对企业造成致命的伤害。很明显。一个颓废、毫无活力的企业文化是不可能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它只能将企业推向绝境。
3.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足制约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原冈。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国外的大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都是靠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是,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仍很薄弱,严重地制约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地形成。首先是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机制不强。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应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动力源。但从中国企业情况看,现行企业制度给国有企业提供丁安全保护和行政壁垒。因此,企业对市场竞争的敏感程度较低.即现行企业制度使得市场对企业的压力发生扭曲.从而导致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忽视市场需求,使技术创新不能很好地与市场需求结合。因而不能有效地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其次,企业还未成为R&D的主体,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与持续发展能力。在以知识、信息为特征经济社会中.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研究与开
发。企业R&D是企业成长的内动力,是在市场竞争中取得长期优势的基本保证。但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和科研管理体制受长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还没有完全成为R&D投资主体。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的统计资料看。到2000年仅有33.6%的大中型工业企业设置了R&D机构;同时.我国企业对R&D的认识和投入严重不足,1990年~20oo年间,全球500强R&D赞用占销售收入的5%~1O%,而我国大中型企业仅为1.1%~1.38%。
4.管理能力缺乏是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能形成的关键。企业管理能力是企业资源状况与增长能力之间的转换环节,主要体现为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与能力的增氐性。中国许多企业没有建立科学管理体系。凭经验进行管理:管理的方式方法对环境反应迟缓,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可以说.我国大部分企业正面临着二次创业的管理规范化以及创新问题。具体反映在没有企业战略的指导、组织管理僵化、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传统的营销手段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落后的管理方式产生 低效率等。另外。管理人员缺乏国际企业的管理理论与经验,尤其高层管理人员没有国际化经验、知识和能力,企业在国际市场运作中不能按国际惯例进行,使企业在跨国竞争处于被动地位。
二、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1.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培育和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制度保证。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就要求政府要给自己进行准确定位。首先是政府要处理好自己与企业间的关系。在现阶段。各级政府既要帮助和指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又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政府行为。在产权制度上要有进一步的创新,必须界定、明确企业的投资主体.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主体结构,落实企业的法人资本所有权,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在政企分开有新的突破的同时,政府职能必须彻底转变,应从管理控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其次是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有序的竞争环境。一是国家要加强经济立法和完善工作,尽快形成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强化执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防止各级政府出于地方保护主义而对知识产权的践踏.因为作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核心技术若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护。也就失去刺激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二是国家要组织和动员各种力量做好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自然环境和市场需求变化规律的调查与预测工作,建立和健全市场信息反馈系统,以降低企业培育和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风险。
2.创新经营理念造就独特企业文化。形成企业核心组织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特有的经营化了的知识体系。因此。构成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要素还要在企业内部与企业的经营理念进行有效整合,并与企业的组织文化融为一体,才能形成企业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正如美国西北航空公司创始人哈伯所说:“文化无处不在,你的一切,竞争对手明天就可以模仿。但他们不能模仿我们公司的文化”。因为,以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个性化、深层次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强烈地影响着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
与偏好,并通过经营决策过程和行为习惯等体现在企业的技术实践和管理实践中企业文化不仅强化了传统管理的一些功能,而且还具有很多管理不能替代的功能,它们包括凝聚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协调功能、维持功能、教化功能、优化功能、增誉功能等,直接或间接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进企业的整体发展。因此,企业必须重视企业文化构建,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加快培育为全体员工认可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增强凝聚力、向心力,要建立学习型组织结构。促使企业员工自觉学习,增强适应、创新能力;要向用户奉献最好的产品与服务,与供应商建立长期良好合作关系,最大限度拓展生存空间,使企业形成有利于核心竞争力增长的文化氛嗣。
3.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培育出核心技术,并进而实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率,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一个企业要形成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可以说核心技术足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过程中,一是要选好技术创新的方向。企业要善于挖掘自身潜力,对自身优势要有清楚、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这是企业建 立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企业竞争战略的本质在于确立自身优势。即要求企业对自己的资源能力和创新实力有正确的估计,在进行决策时,不能冒然进入在当时看来是有盈利但自己对之陌生的领域,而应寻找自己的潜在能力。分析
这种能力与其它同行的差异性.从竞争对手和市场空缺中
寻找机会,构筑自己的比较优势,建立和培养核心竞争力。
二是要有持续不断的R&D投入。打造核心技术以提升核
心竞争力。和世界上其它事物一样,企业也有其产生、发
展、衰退、消亡的生命周期。但不同企业的什么周期却有很
大差别.有的昙花一现;有的却经久不衰。世界知名的大企
业之所以能在自己的行业中站住脚,很关键的一点便是他
们不仅有核心技术,而且能保证其核心技术的更新换代,这是竞争和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在这个过程巾,研发工
作是至关重要的。实践证明。研发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创新成功的先导,也是企业生存发
展的推动力。飞利浦公司近一个世纪的持续技术创新,精
确的数据存储和分析技术使其在光学器材生产领域具有
极强的竞争力。现在,飞利浦公司“创新不止”的精神已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精髓。所以,企业的研发能力实质上是
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检验,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4.加强管理。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如何提高企业管
理能力的研究著述已经非常丰富,概括起来为:真正地实
施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分权化、教育化、实实在在地提高管理能力。当中国企业的管理能力得到发展,也就
是企业能够实施科学管理,并以这种能力(下转第84页)
一63 —
维普资讯 http://
■管理创新 一现代管理科学 一2006年第4期
Solut ione. Feb 2001:33,2.
7. Don Tapping,Tom Luyster,Tom Shuker. Value
Stream Management:Eight Steps to Planning,Mapping
and Sustaining Lean Improvement,Productivny
Press,2002.
8. Don Tapping and Tom Shuker. Va lue Stream
Management for the Lean Office. Productivity
Press,2003.
9. Richard Normann. Refea1 Ramirez,From Va1ue Chain to Value Constellation:Designing Interactive
St rategy.Harvard Bus iness Rev Jew,1993,(7/8).
10. Jorge E Fernandez,Robert T Hogan。The
Character of Organizat ions. The Journal of Bus i—
ness Strategy,Jan/Feb 2003,24(1).1. Phi 1 iP P Andrews,Jerome Hahn. Transforming Supply Chains into Value Webs. Strategy & Leader— shiP,Jul/Aug 1998,26(3).
12. Slack,N.,Chambers,S.,Harland,C.,Harri— son,A. and Johnston,R. . Operatione Management. London,Pitman,1998,(7).3. Carliss Y. Baldwin,Kim B. Clark,Managing in an Age of Modularit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7,(9/1 0).
14. Carliss Y. Baldwin,Kim B. C1ark,ModuIarn y in the Des ign of Complex Engintering Systems.
Working paper,2004,(1).5. W¨ 1ie Sea1,John CulIen,AIec Dunlop,Tony Berry and Mirghani Ahmed.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1999,(1 0):303-322.6. Gietzmann,M. B. . Incomp1ete Centracts and the Make-or-buy Decis ion:Governance Des ign and At— tainable Flexibi1ity,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1996,21(6):611-626.7. Henri C. Dekker,Va1ue Chain Ana1ysls in
Interfirm Relat ionships:A Field Study,Management
Account ing Research,2003,(14):1-23.
作者简介:龚艳萍,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隋月红,中 南大学商学院硕士生。
收稿日期:2006-03-09.
(上接第6 3页)
为纽带,整合企业核心资源的时候,即可形成中国企业的 核心竞争力。目前,在提高中国企业管理能力时应做到:一 要实施科学的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企业最高层对企业活 动进行决策管理、它要求站在企业整体的高度.分析企业 面对的外部环境,找出企业发展的机会和威胁,同时,分析 企业内部的竞争实力和本身的弱点,提纲挈领地制定企业 战略并实施管理。在每个行业中,总是有好几个位置可供
企业选择。因而,战略的重点在于要选择一个该企业能够 为自己所独有的位置。只有当企业选择了一个富有特色的 战略定位时,才可能取得成功。战略定位是战略目标的基 础,企业要想最终获得成功或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就要实 行严格的战略管理。企业的战略管理包括战略制定、战略 实施育战略控制(P.120—122)。企业战略管理决定了企业 采用何种方式获取和组织企业的资源,从而也就决定了企 业如何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形成核心竞争力。二要提高企业 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世界经济论坛》(WEF)与瑞士洛桑 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都把企业管理水平作为企业核 心力的测定指标,已充分说明企业管理水平与企业运行效 率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针对我国企业整体 管理水平低下的现状,应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与手段,克服经验管理、“人制”管理,建立科学管理体 系,创新管理方式与模式,按国际惯例管理企业.加强成本 管理、质量管理及企业组织管理的基础工作。实践证明.企 业活动效益和竞争优势并不与对资源占有的多少成正比,关键是如何有效地获取和利用资源,也就是要善用资源。因此,要适时进行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使企业各种资源得 到充分利用,最终赢得竞争优势。
— — 84 ——
参考文献:
1. C. K. Prahalad and G. Hame1. The core tompetency of the corporat ion. Harvard Bus iness Re—
v Jew,May—June,1990:45—46.
2.胡恩华.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识别.科技进步与 对策,2002,(8):86-87.
3.张炜.核心竞争力辨析.经济管理,2002,(12): 36-37.
4.史东明.核心能力一构筑企业与产业的国际竞争 力.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安德鲁·坎贝尔.核心能力战略.大连:东北财经 大学出版社,1999.
6.王毅等.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溯源与逻辑结构剖 析.管理科学学报,2003,(3):45—46.
7.管益忻.论企业核心竞争力.北京:中国经济出 版社,2000.
8.周朝琦.企业创新经营战略.北京:经济管理出 版社,2001.
9.金占明.战略管理一超竞争环境下的选择.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O.康荣平,柯银斌.海尔与长虹:中图企业核心能 力剖析. 中国工业经济,2000,(3).
1i.张红.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科学学与科学技
术管理,2000,(4).
作者简介:高立辉,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生. 收稿日期;2006-03-20。
维普资讯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