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台州船舶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近年来,台州地区造船业获得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造船业容易遭遇发展瓶颈,比如存在高端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机制落后、造船企业融资难且风险高、配套产业不发达、技术设计水平落后等问题。本文通过相关船舶文献的查阅,对台州地区的造船业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如引进高素质管理技术人才、加强管理机制的建设、建立相应的投融资体系、促进配套产业的发展和加强政府扶持等措施。关键词:船舶产业;现状;台州;对策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aizhou shipbuilding industry received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but it’s vulnerable to get the development bottleneck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shipbuilding industry, such as the lack of existence of high-end talents, management mechanism behind, shipbuilding and high-risk financing, and the supporting industries are not developed, technical design lags behind other issues.This paper documents related to access to the ship, the shipbuilding industry of Taizhou problems in its development analysis and make relevant suggestions, such as the int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management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to strengthen management and build the appropriat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system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upporting industries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government support and other measures.Key words: Shipping industry;Present situation;Taizhou;Countermeasures 目录
一、引言„„„„„„„„„„„„„„„„„„„„„„„„„„„„„„„„„1
二、台州船舶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1
(一)台州船舶业发展现状„„„„„„„„„„„„„„„„„„„„„„„„1
(二)台州船舶业发展的特点„„„„„„„„„„„„„„„„„„„„„„„2
三、台州船舶制造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2
(一)高端人才缺乏„„„„„„„„„„„„„„„„„„„„„„„„„„„2
(二)经营管理机制落后„„„„„„„„„„„„„„„„„„„„„„„„„3
(三)造船企业融资难且风险高„„„„„„„„„„„„„„„„„„„„„„4
(四)配套产业不发达„„„„„„„„„„„„„„„„„„„„„„„„„„4
(五)造船技术、设计水平落后„„„„„„„„„„„„„„„„„„„„„„5
四、促进台州船舶制造业发展的对策„„„„„„„„„„„„„„„„„„„„„5
(一)引进高素质管理、技术人才„„„„„„„„„„„„„„„„„„„„„5
(二)加强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和机制的学习„„„„„„„„„„„„„„„„6
(三)构建相应的投融资体系,推动行业龙头企业的加速形成„„„„„„„„„7
(四)促进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7
(五)加强政府对造船业的扶持„„„„„„„„„„„„„„„„„„„„„„8
五、结束语„„„„„„„„„„„„„„„„„„„„„„„„„„„„„„„„8 参考文献„„„„„„„„„„„„„„„„„„„„„„„„„„„„„„„„„9 谢辞„„„„„„„„„„„„„„„„„„„„„„„„„„„„„„„„„„ 10 台州船舶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The survey of Taizhou Shipping industry’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一、引言
船舶工业是大型装备制造业,也是航运业、渔业、海洋工程的基础,具有技术先导性强、产业关联度大、资本与劳动密集结合等特点,因而,发展船舶工业对于加快建设先进的制造业基地,发展海洋经济,融入长江口造船基地建设,推进台州乃至浙江省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台州造船业大发展的机遇始于2003年,在船舶业发展的“黄金5年”时期,台州人抓住了机会,滚动发展,逐步形成了“大造船、造大船”的良好形势,造船规模从90年代的几百吨级,发展到现在的20万吨级,形成了以散货船为主(占73%),油船、集装箱船、化学品船、工程船为辅的船舶修造体系,船舶建造厂家达到了上百家。无论是船舶修造数量还是建造能力、年产值,台州均位列全省前茅。本文立足于台州船舶产业发展的实际,通过研究其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避免在今后的发展中遇到相同的问题,促进台州船舶制造业的长远发展。同时,提高其在全国船舶行业乃至在全世界船舶行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台州船舶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一)台州船舶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台州造船业在船舶修造服务、修造吨位、船舶种类、建造能力、年产值等方面在浙江省排名第一,同时是我国第二大民营造船基地和全国吸砂船修造基地,已形成了临海吸砂、松门集装箱船、金清散货船为主的特色船舶产业群。据台州经委统计,到2004年底,台州市共有船舶修造厂58 家(其中民营54 家,甲级企业17家),比2003年增加10家,总产值达30亿元;2005年1-5月共受理检验船舶220艘,总吨位26万t,产值达18亿元;造船的吨位呈上升的趋势,全市目前在建万吨级船舶已达20多艘,最大吨位为1.86万t;企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从中国船级社温州办事处数据看,椒江、黄岩、温岭、三门共有造船企业58家(其中甲类 17 家),船151台座万吨级以上20 座),龙门吊55座,数控切割设备12套,已建成下水的船舶中最大排水量为1.2 t,载重量8800t 的一级油船,现正在建载货量为7.5万 t货船。所以,从造船的装备情况上看,台州在规模、数量上均已超过温州。
(二)台州船舶业发展的特点
台州船舶工业发展呈三大特点:一是船舶建造向大吨位方向发展。目前全市有25家企业建造万吨以上船舶,在建万吨以上船舶有70多艘,最大吨位达到5万吨。二是企业装备水平不断提高,近两年台州船舶生产企业投入资金超过8亿元,特别是2008年以来投入更加迅猛,船舶生产企业的生产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造船企业“升级”步伐明显“提速”。位于三门县健跳镇的浙江皓友造船有限公司建造了7.5万吨的船坞,成为全省造船设计能力最大的企业之一;新建的金茂船业拥有1500米的海岸线,将拥有10万吨级和5万吨级的干船坞各一座,215Mx25M舾装码头2个。三是虽然台州船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较低,但是船舶制造技术含量还是处于不断提高阶段,目前该市建造的民用船舶种类越来越多,建造难度较大的化学品船、油船、集装箱船、耙吸船等比重不断增加。
三、台州船舶制造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危机向实体经济不断扩展,加上这几年台州船舶行业在发展中自身存在非理性扩张的因素,目前整个行业危机四伏,如果国际造船行业不能较快摆脱金融危机冲击得以恢复,今后两年台州船舶行业面临的困难还将加深加重。
台州的造船业前段时间对各地新上项目热情持续高涨,盲目上马、不顾规划、低水平重复投资的现象相当普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目前仍有20多家造船企业上马,当前正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这些企业少则投资几千万,多则投入上亿的资金,但绝大部分还没有形成生产能力,有的甚至连政府职能部门的专项审批都还没有通过。继续投资不仅缺乏资金支持,即使勉强形成生产能力,接到订单的可能性也非常小。不继续投资则无法产出还贷,实际变成烂尾工程。台州的船舶行情突变,使其产能过剩,导致很多在建或已建的商品船积压。并且台州船舶工业产业整体定位不高,产品结构不够合理,以散货船为主,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比较低。这些都导致了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逐渐丧失,也从中反映出台州船舶产业的众多问题。
导致台州船舶工业存在以上的问题和制约台州船舶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以下五点:
(一)高端人才缺乏
台州船舶行业若想进入高端产业的发展,那么船舶专业人才短缺将会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随着国内外一批船舶工业项目落户浙江,民营资本的大量涌入,船厂改扩建加速,现代化造船设施大量装备,使得船舶类专业人才短缺的矛盾日显突出。现代化的设施和装备只有与现代造船模式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而这必须依赖于专业人员。台州船舶的主要经营模式是家族式的或者是小作坊式的经营模式。并且从船舶的设计、建造到检验,各个环节都严重缺乏专业人才。全市所有船厂具有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约为250人,已远远不能满足目前造船业的需要。从外部原因来看,国内造船行业近些年急剧膨胀,行业原有的人才储备本就不足,加上船舶行业专业相对较窄,人才培养速度跟不上需求,船厂间相互挖人,人才的无序流动进一步加剧了人才短缺。从内部原因来看,管理者重使用、轻培养,重临时、轻固定,重眼前、轻长远,导致合格的技术工人同样紧缺。由于船厂技术力量流动性偏大,船厂生产技术经验难以积累与提高,目前船厂普遍缺乏施工设计和控制质量能力;持证焊工不足,焊工流动性过于频繁,使得船厂焊接质量不稳定。从现代造船要求角度看,台州船舶工业还缺少通晓现代造船模式的经营者,缺少掌握现代造船技术的骨干,缺少现代造船工人,已成为制约台州船舶工业跨越式发展的主要瓶颈。
有资料表明,目前在年人均造船吨位、年人均产值和生产效率三项指标上,中国船厂与国外先进船厂相差5-7 倍。据测算,中国每条船的建造工时数、每座船坞的年度造船数和造船劳动生产率分别为日本的5倍、20%和10%;中国造船企业平均每1万美元产值耗电量是日本的10 倍;送审图纸时间比日、韩长3-4 倍。从以上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船舶制造业与国外先进船舶制造业的距离,位列全国前茅的台州船舶制造业,在相关人才短缺问题上就尤为严重突出。
总的说来,造成台州船舶行业人才稀缺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1、台州船舶企业任人唯亲的家族式管理对外来人才的压抑。企业老板的亲戚朋友在公司大多都身居要职,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外来人才在企业的发展。
2、由于台州船舶企业大量裂变、繁衍,对人才需求大,而企业相互之间挖人,造成技术、管理、技能人才流动的太大,企业又不愿意在培养高级人才方面进行投入。
3、作为船舶产业集群所在地,台州的城市化水平还是有些落后,难以留住人才。目前,大学生毕业后大多想去像北京、深圳、广州、上海、杭州等一线城市发展。
(二)经营管理机制落后
台州船舶企业的主要经营模式是家族式或者是小作坊式的,在管理上基本是一种粗放经营模式,多数企业还是一种家族管理模式,与现代企业制度有一定的距离。并且台州地区船舶行业以民营企业为主,主要发起股东很少有长期从事船舶主业的经验,多为从事日用消费品加工工业或近几年房地产行业的业主,对现代造船业资本和技术密集的行业属性缺乏深刻理解。在企业内部管理上,多数企业都是投资者自行管理,有专门的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少之又少。投资者管理也都采取集权制,一般以股份最多的人具有决定权,其它股东没有多大的发言权,尤其是一些小股东,基本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小企业这种管理模式是十分有效的,但企业不断做强做大后,其管理矛盾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生产、经营管理上面。比如一些企业做大后,同时有十余艘船舶开工建造,这样,原先的集权制管理模式就无法适应管理的需要了。企业老板一个人顾前顾不了后,忙得团团转。有些企业内部部门设置相当齐全,但都没有相应的中层管理人员对号入座,实际上还是总经理一个人说了算,基本上形同虚设;或者是老板的亲戚在公司的重要职位上担任职务,有时候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做出与公司利益发展有出入的决定,致使管理无序,生产现场杂乱无章。这样的情况己经在温台造船企业管理中越来越突出,从租放经营过渡到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已成为台州造船企业目前共同面对的问题。
(三)造船企业融资难且风险高
造船产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积聚巨额资本,且回收期限长,这些特点决定了造船企业仅仅依靠自有资金是很难满足全部资金需求的。台州造船企业大多是依靠自有资金和民间集资运作,银行贷款相对较少,而当前新船订单减少和船价下跌双重因素造成企业民间集资难度不断增加。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造船产业中银行贷款余额为6.63亿元,仅占造船产业全部资产总值的5.6%,比重低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14.4个百分点。造船产业银行贷款比重低与其可抵押资产少密切相关,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造船产业固定资产为25.54亿元,占造船产业全部资产总计的14.4%,比重低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融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台州造船产业的快速发展,金融危机的影响使造船产业面临更加严重的内忧外患的资金压力。一方面,造船产业形势急转直下和未来发展趋势的不明朗,使不少造船企业的股东充满担忧,投资意愿降低,大量资金无序抽出,企业的正常运行难以保证,使内部矛盾纠纷增多;另一方面,银行为规避风险,加强了信贷评估,收紧了信贷规模,融资困难令台州造船产业面临巨大压力。
造船行业一旦出现大面积停产歇业甚至倒闭,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受冲击最大的不是银行,而是参与面很广的民间集资。不少造船企业资本构成中,民间融资占了30%-50%,其余是股东的自有资金和客户预付款或保证金。台州造船业民间集资问题之所以至今没有爆发,一是由于前几年的投资回报较高,投资的部分或全部已赚回;二是投资变成了实物,在建或建成船舶尚在船台上,只要老板不出现资金链断裂而逃匿,一下子还不会引发社会问题。据部分行内人士分析,台州造船业大面积停产歇业,甚至倒闭很有可能在今年底爆发。到那时,不能排除各类集资户发生一系列非理性行为,从而酿成重大的社会稳定问题。
(四)配套产业不发达
船舶配套业是船舶工业的基础,也是船舶工业带动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我国船用配套设备国产化水平低,成本优势减弱,船舶产品利润空间小。国内承建的船舶超过70%是供应出口的,中国国内造船业平均利润一般为3%-5%,利润低下的原因诸多,最主要原因是我国国产船舶配套设备发展滞后,成为制约中国造船业未来发展的最大障碍。中国国产设备配套率平均为40%,而日本是98%,韩国是85%。在温台地区,船舶配套产业以机电为主,主要开发甲板机械、舵机、小型辅机、灯具、阀门、泵类和其它一些优势相对集中的船用机电产品。虽是如此,但是台州的船舶配套产业发展还是严重落后。其关联撑面不广,以台州椒江为例,见表2,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造船业发展。表2 台州市椒江造船业与关联行业关联面 造船关联行业
机械电器
冶金
电子、仪表、轻纺 石化、电力、建材
商业、金融等
船舶工业自身的 产品
关联面
37.7%
16.8% 8.1% 8.6%
18.9% 7.3%
资料来源:台州人民政府研究室,综合与研究,2005年第12期
(五)造船技术、设计水平落后
船舶产品 90%的成本是由设计决定的,能否设计出高性能指标和高性价比的优秀产品,是提高船舶工业竞争力、创建品牌、吸引船东的关键,而船舶的生产设计涉及到船舶的建造质量、进度和周期。因此,船舶工业高科技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把产品的最大增值部分转移到产品的设计及开发方面。
而温台地区造船企业不重视造船的标准化、信息化,技术水平很低,甚至会出现边设计、边生产、边修改的现象,严重浪费和闲置人、财、物等资源。在造船工艺方面,船舶设计和加工的各个工艺流程很缺乏,船舶质量检测、评估、监督机制也不完善,这严重影响着有限船台的充分利用和造船技术的提高。在上海外高桥船厂每只船(万吨级)在船台只有2个多月,在日本只需1个多月,而在温台地区一艘3000t级的船只制造周期是6-7个月,万吨级以上则需要一年多;在造船设备方面,总的来说,比较落后,个别企业甚至没有厂房和船台。日韩的先进造船厂约有40% 比例机械化、自动化,而温台地区的造船厂对自动化的概念还很模糊,数控切割设备一共只有14套(其中温州2 套,台州12套),最大起吊能力仅50t;在物耗方面,日本船厂钢材平均利用率为92%,韩国为90%,温台地区要远远低于日本和韩国。勿庸置疑,较低的劳动生产率和较高的物耗削弱了温台地区造船业的综合优势。
四、促进台州船舶制造业发展的对策
(一)引进高素质管理、技术人才 目前,台州地区造船业竞争力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有经验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因而,台州地区造船企业需要实施“人才战略”,不断引进人才、培训人才,提升人力资源优势。可以邀请国外技术人员来厂工作,也可以送出人员到国外培训,同时,应当大胆使用年轻而具有强烈创新欲望和事业心的研究开发人员,提升研发实力。
其次需要充分发挥国内外一些大专院校培养船舶相关专业人才的作用,扩建相应的专业,充实师资力量与教学设施,为船舶设计、生产与科研提供各类专业人员。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校的作用,重视职业技术工人的熟练工人的培养,实施专项才能培养计划,采取政府牵头,市场化运作,大中专院校共同参与的专门培训形式,为船舶工业发展培训大量急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与各个高校合作,把一些优秀的毕业生引进企业,不仅是要船舶技术这方面的,而且还要金融管理的优秀人才。若是这些船舶公司对这些优秀人才从一毕业就开始培养,不仅培养了一批对公司业务熟知的人员,而且也培养了一批对企业有忠诚度和感情的员工。再者鼓励骨干企业用企业拟上市的股权、期权安排来吸引急需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尤其是从国有科研机构,国有大中型造船厂中物色聘任相关人才。这种安排,既有足够的吸引力,又可以减轻企业引进人才高昂的费用支出。同时借助于细节管理办法,让人才戴上“金手铐”,以稳定骨干人才队伍,留住人才。
(二)加强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和机制的学习
台州船舶工业家族作坊式的企业模式是相当落后的,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管理和机制是加快船舶这一能快速促进经济发展的产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台州的船舶企业的领导大都是经历过文革,具有草根性。发展的企业模式主要是以家族作坊式为主,其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机制相当落后。了解国外造船业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学习其先进管理理念和机制,有利于台州在造船业发展的过程少走弯路,充分利用其发展优势,特别可以学习的是日本和韩国的造船经验与历史。二次大战后,在专业多样化的工业企业结构中,日本造船技术能充分吸收其他工业的先进技术而得到充分发展。并且建立在其位谋其事的良好管理制度,没有像台州这种一个人忙,有相应的中层管理部门却没有人的管理情况,其实台州船舶制造企业可以学习日本聘请职业经理人或一个职业管理团队来管理企业。在日本,职业经理人80%是从内部培养,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慢慢成长起来的,他们对企业有很高的忠诚度。在现阶段我国这种法制环境和诚信环境中,从内部培养职业经理人是家族企业一个相对两全的选择,应该说它的速度并不比“空降兵”的方式慢,后者虽然看起来时髦。“年功序列制”、“任人唯亲制”容易出现论资排辈和高层人员人浮于事的现象。更重要的是,它助长了职工的依赖心理,导致对创新精神的抑制。
台州船舶企业是典型的家族企业,其实家族企业进行股份制和公司制的变革,是以产权开放为途径,集中良性资金、选择适合的经营方式、克服企业决策的随意性,达到强化企业的规模性、明晰产权、完善资产管理机制的目的。这把职工个人利益同企业的利益联结在一起,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到企业的发展当中,达到“财散人聚”的效果。如果进行了股份制和公司制的台州船舶制造企业,它能够很好地留住人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构建相应的投融资体系,推动行业龙头企业的加速形成
目前台州造船业的一个焦点问题,就是几乎找不到可以充当此类角色的行业“领头羊”企业,建立属于台州本地的船舶龙头企业,让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促进台州的发展。台州造船业低、小、散格局只适宜于行业发展初期的发展需要,今后造船业的健康发展,一定会顺应市场竞争的基本原则自然展开,即强者生存,优胜劣汰。企业集团化不仅有利于优化产品、技术结构,而且有利于优化资产、企业组织结构。所以要鼓励骨干造船企业兼并中小船厂或通过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造,成立以骨干企业为龙头的造船企业集团;鼓励中小造船企业自发组建松散型造船管理公司,统一管理采购、营销等方面。
从轻重缓急考虑,当前应立即着手探索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由政府出面,组织市内外看好造船业前景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组成专业银团,对本轮行业洗牌以后仍有较大潜力的骨干企业进行集中支持,在企业难以提供充足担保或信用情况下,由政府提供相应的附加保证。按现行法规和政策,政府扮演这一角色有一些现实障碍,但如果风险不是很大,特殊背景下采取一些灵活变通做法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二是引入实力强大,对造船业富有专长的专业性机构来台州参与行业整合或投资。国内外不乏看好该行业的实力机构,关键是政府要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协调,并给予强力的政策扶持和工作支持。
(四)促进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 船舶配套产业是船舶工业的基础,也是船舶工业带动制造业发展的关键,也是船舶产业链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温台地区虽然有上百家配套企业,但从总体上说无论是产品质量档次,产品门类,产业规模,都远远不能满足温台地区船舶工业发展的需要,其发展空间相当大。所以大力发展船用配套业,把船用配套产业的发展放在与修造船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选择适于本地发展的船用配套产品,积极主动地与国内外厂商、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开发、合作生产关系,加快改变船用配套业发展严重滞后的情况,逐步形成船用配套业的技术开发中心和制造基地。
台州的船舶配套产业的发展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认真提高主要船用配套设备企业的技术水平。不仅要引进关键配套设备、配件技术,而且要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研制出具有自主产权的产品。(2)注重行业发展的系统与配套。港口、航运、船舶工业是有机结合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港口建设、航务水上施工、航道挖泥、救助打捞、港务监督、船舶修理、拆解、船舶检验、科研设计以及高等教育等方面均应做到相辅相成、协调均衡、配套发展。(3)培育壮大船舶及船用配套产品交易市场。依托现有船舶及船用配件交易市场的基础,重点培育运作规范、现代高效、辐射全国乃至国际的船舶与船舶配套产品交易市场,形成促进船舶修造业发展的重要物流中心、产品信息中心,通过船舶及其配套产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带动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电子信息网络,获取国内外市场信息,逐步实施船舶电子商务,推进营销网络化、经营全球化、降低采购及销售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
(五)加强政府对造船业的扶持
在财政方面,通过减免税收、提供低息贷款和政府补助的方式支持技术引进;鼓励企业开发创新,可采取扣除研究试验费后征税和提供相同数额的政府补贴的方式进行支持。政府各部门在现有政策中要优先支持船舶企业的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加大对船舶科研的投入与支持,在积极争取国家、省财政支持的同时,台州市级财政应安排相同的配套资金,专门用于船舶企业的技术进步与产品开发,以增强船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以政府为主,引导金融机构、企业及社会其它力量参与,建立船舶风险投资和融资担保的专门机构,使其迅速具备为船舶制造及出口提供担保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船舶企业的担保与融资问题,扩大船舶企业的融资渠道。
在相关政策方面,土地政策首当其冲,由政府出面解决船舶企业土地使用困难的问题。土地使用权是温台地区船厂碰到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只有极少数船厂具备合法完备的滩涂、岸线使用权手续。而多数企业都没有自己相应的土地使用权。政府需要支持企业依法盘活土地资产,允许骨干企业对搬迁的原厂址通过合法的方式进行开发,减免由于土地转变用途而征收的土地出让金、基础设施配套费及管理费等;进行土地置换的,政府依法收回原企业用地,对回收土地增值税部分全额返回企业,对于政府因规划需要征用船厂土地的,按市场进行补偿,以便企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新厂区建设和发展。
五、结束语
台州作为民营企业非常发达的地区,船舶制造业作为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事业有重要作用的行业。而台州的船舶制造业的发展有与国内和浙江省的船舶制造业的发展情况相似外,还有它自己独有的存在问题和限制其发展的因素。本文通过对台州船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制约台州船舶产业竞争力发展的因素,结合台州船舶产业发展的现状,找出了台州船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认为高端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机制落后、造船企业融资难且风险高、配套产业不发达、造船技术和设计水平落后是当前台州船舶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严重制约了台州船舶产业竞争力的提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本文研究对提升台州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台州船舶经济起到一定作用。参考文献:
[1] 胡兴军.浅谈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广东造船,2006,(4):44-47. [2] 曹乾、何建敏.中国造船业国际竞争优势的培育路径——波特竞争优势理论和模型在造船业中的应用[J].船舶工程,2005,(1):33-39.
[3] 张嘉国.略论加入WTO对船舶工业发展的意义[J].船舶工业技术经济信息,2001,(6):17-25.
[4] 徐裕康、陈立新、方新康、董文玉、吴炳.台州市路桥区船舶工业发展规划[J].2008,(4:)12-30.
[5] 陶永宏.国际造船业产业转移的现状、特点与中国应对策略[J].船舶,2005,(5):20-35. [6] 周安昌.发展壮大地方造船业的必由之路——从地方造船业现状看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6,(8):39-47.
[7] 朱汝敬、曹友生、张勇慧.入世后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环境分析与发展思路建议[J].中国造船,2002:26-37.
[8] 邓立治、何德、何维达.我国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2):70-72.
[9] 张一青、马剑、方新康.“十一五”浙江省船舶工业发展的思考[J].2006,(6):71-74. [10] 李福胜、成泽字.关于我国船舶工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船舶经济贸易,2003,(6):48-56.
[11] 陶永宏、冯俊文.基于产业集聚的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思考[J].船舶工程,2005,(5):63-66. [12] 李国文温台地区民营造船业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J].江苏船舶,2006,(8):33-38. [13] 丁劼温台地区船舶工业发展战略的探讨与研究[J].2006,(6):3-48. [14] 刘晓星.发达国家造船业的发展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7,(1):164-166. [15] Martin P.Rowe.Ship Type Price and Market.China Ship Survey,2005,(4): 15-18.[16] Robert Hassink and Dong-Ho Shin,South Korea’s Shipbuilding Industry:From a Couple of Cathedrals in the Desert to an Innovative Cluster,Asian Journal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13, 2(2005):45-80. 谢辞
走得最快的总是时间,来不及感叹,大学生活已近尾声,四年多的努力与付出,随着本次论文的完成,将要划下完美的句号。回想从四月份毕业论文动员大会以来,几乎每时每刻都惦记着它。在此期间,首先非常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秦老师,还记得我的第一次选题就跟我们讲论文选题一定要深究,而不能就选那些泛泛之谈的题目,所以建议我写这个题目,一听题目我就非常喜欢它,比我原来的好了不知多少倍。对她也倍感敬佩。说实话,刚开始时,我的论文相当糟糕,可老师还是很用心的修改,并对我的论文提出一些指导性的意见,毫无怨言,使我顺利的从论文选题走到现在毕业论文的完成。借此机会向我们敬爱的秦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四年中给予我诸多教诲和帮助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感谢他们这些年来的辛勤栽培,不是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我。在此,还要感谢我的父母,若不是他们辛勤的培养,为我提供经济上的支柱和心灵上的沟通,也不会有我幸福的四年大学时光。
第二篇:船舶制造业翻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更加重视生命财产的安全,尤其是海上作业的安全。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够提高我们的人身和财产在海洋领域的安全?船舶是海上交通工具,也是我们海上作业必不可少的平台,所以船舶制造业的兴衰直接关系到海上作业的安全。我国船舶制造业发展迅速,造船技术先进,造船能力已居世界前列。为了进一步提高我们的人身和财产在海洋领域的安全,关于船舶设计制造工作,我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首先,培养船舶设计人员的创新能力。船舶制造业要有更大的发展,关键是依靠员工特别是设计人员的不断创新。创新是设计的源泉,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应该营造一个开放,宽松而不失秩序的环境,树立创新意识。通过实践开发创新能力,这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正确处理想象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加先进,更加安全的船舶,为我们的海上作业提供有力的保障。
其次,引进先进制造技术,学习国外先进造船经验。学习他人经验,借鉴他人长处,找到自身的不足,不断完善自我,为我国船舶制造业注入新的活力。科学技术不仅在创造新产品中居关键地位,而且对改良原有产品使之更新换代具有重要作用。我国船舶制造业应在依靠自身科技进步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加快我国的科技进步,以此来推动船舶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确保较高的技术标准,制造出更加先进安全的船舶。
最后,团队要分工明确,协作完成目标。团队精神是企业的精神支柱,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够促进成员之间更加团结起来,朝着同一个目标充分发挥工作潜能,促进科技创新。分工后各自的职责更加明确,在分工的前提下又必须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目标。分工协作可以发挥整体的效能,提高工作效率,不仅可以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优势,还可以弥补个人的不足。团队精神会产生强大的动力,对每个人都产生激励作用。
综上所述,创新能力、先进制造技术、团队精神对船厂是必不可少的三大支柱,只有做好这三点,才能确保船舶设计制造工作中有较高的技术标准,制造出先进安全的船舶,从而能够提高我们海上作业的生命财产安全。
期待您的批评与指导,真诚希望我的建议对我们的船舶制造业进绵薄之力。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ople pay much more attention to the safety of life and property, especially the safety of operation on the sea.What can we do to improve the safety of life and property? The ship is not only the transportation at sea, but also the necessary platform while operating on the sea.Therefore, the vicissitude of ship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afety of operation on the sea.Ship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ina develops rapidly and owes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in shipbuilding, already among the most develop countries in shipbuilding.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afety of life and property on the sea, I will say some advice in the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ship.Firstly, foster some workers innovation ability in manufacturing design.If we want ship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have further development, the key is to relying on staff especially innovative designers.Innovation is the source of the design and the power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Enterprises should set an open, relaxing and orderly environment and establish a sense of innovation.Getting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ability from practice is the fundamental way 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and deal with the relation between imagination and innovation ability.Only in this way, can we produce more advanced and safer ship, providing strong protection.Secondly, we need to introduce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learn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ship manufacturing from foreign countries.Learning from the experience and the strengths of others, finding their own shortcomings and making themselves perfect will inject new vitality for China's shipbuilding industry.Science and technology occupies a pivotal position not only in the creation of new products, but also on the improvement of existing products.On the basis of self-development in the ship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ur country actively introduce foreign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speed up China'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hipbuilding industry.In the future, we will insure higher technical standards and produce safer ships.At last, a group needs a clear division of labor to accomplish goals.Team spirit is the spiritual prop of enterprise and good teamwork can promote more unity among the members and give full play to work towards the same goal.After their respective responsibilities, there will be more clear division of labor.In addition, on the condition of mutual cooperation, team can work together to accomplish the same goal.Division of labor can play the whole efficiency to the best, play to each person's special advantage and make up people’s shortcoming.Team spirit will have a strong power, motivating everyone.All in all, innovation ability, advanced technology in shipbuilding and team spirit are the necessary three props for ship factories.These three aspects can insure higher standards in ship manufacturing while producing ships, produce safer ship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safety of life and property for stall working on the sea.Sincerely expect your criticism and guide and hope that my suggestions into one of our shipbuilding industry.
第三篇:农村土地流转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李瑞刘兴姝
(陕西省地产开发服务总公司陕西西安710075)
【摘要】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处于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农民缺乏依法转让意识、流转过程不够规范等系列问题,因而,要实现农村土地合理合法流转,政府就必须建立规范有序的土地流转机制,严格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权益;社会保障机制
一、农村土地流转的内涵
农村土地流转又叫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它是指在不改变农村土地基本用途的前提下,按照市场经济自愿、有偿、依法的原则,由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用户将土地的使用权让渡给其他农户或经营组织的过程。它是实现农村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促进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流转过程中与生产要素的紧密结合,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细化和现代化。农村土地流转的范围既包括耕地、荒地、鱼塘、山地等其它农业用地。其主体是土地承包方,客体是土地经营权,流转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流转的原则是自愿平等协商。它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流转过程中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实现农业生产利润最大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和途径。
二、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1、农村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
农村土地流转在我国虽然经历了一些岁月,但无经验和规律可循,在摸索中进行,因此在实际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往往出现流转程序不规范等问题。一方面,农民缺乏依法转让意识,大多数流转的土地往往进行的是口头协议,因而流转双方容易发生争执和纠纷。另一方面,我国虽然颁布了《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允许农民依法流转土地,但对农村土地的流转的程序价格和管理缺乏明确的规定,这样就导致许多经营户虽然签订了合同,但合同内容和条款不明晰,流转双方缺乏在责、权、利关系上的明确规定,为以后的合同纠纷留下了许多隐患。
2、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权益保护意识不强
当前,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随意改变土地承包关系,破坏土地经营权。有些地方政府将土地流转作为增加收入的手段或作为地方“政绩”的形象工程,严重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更有甚者,有些地方政府为了短期利益,在农民不知情的情况下,引入商户或大户进行经营,如当前很多外来农家乐的经营,使得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和生产失去了保障。
3、土地“惜转”现象较为普遍
在我国,由于根深蒂固的思想束缚,农民普遍存在“离土不离地”等现象。这样就使得很大一部分农民人不在,但不愿意放弃土地的经营权,一方面,农民无精力经营土地造成土地的大量荒废也不愿意流转,另一方面,有能力经营土地的人又缺乏经营的土地,存在着土地资源的大量破坏和浪费。“惜转”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现象严重制约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4、土地收益较低,招商引资困难较大
和工业相比,农业投资大,但收益较小,所以即使很多农民自愿出让土地,也未必有大量企业承包,尤其是一些边远山区,更是少有人问津。此外,由于我国农村环境和城市相比相对较差,软硬环境的不具备使得土地在实际流转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招商引资更是难上加难。
5、土地流转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在农村,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因此,政府一方面呼吁和倡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但另一方面,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却不健全,这样农民的收入单纯依靠租赁土地来维持,严重影响着农民的收入,制约着社会的发展。
三、对农村土地合理流转的建议
1、转变政府职能,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在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市场规律,保护农民合法权益。而要实现这些就要求政府转变自身职能,克服其在土地流转中的“越位”、“缺位”、“错位”等现象,政府要充分发挥其有形的手的作用,引导农民,将土地流转纳入市场,让其参与竞争,同时也要为农民提供有效的信息,使其能随时洞悉市场,更好地把握市场形势,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同时,政府还应该发挥其监督者的作用,监督土地流转的程序是否合法、土地流转的合同是否规范、土地流转的行为是否合理。禁止一些以土地流转为名义的随便改变农地用途和违背农民意愿强制流转的不良行为。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土地流转最实质的变化是农民土地使用权的让渡。通过转让,这样就使得一部分农民成为闲置人口,由于其自身素质和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较难适应现代工业化的发展。因此,要让失地农民能像以前一样安居乐业,就必须加大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跟农业相关的第三产业的发展,这样不仅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更有利于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3、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的土地流转机制
农村土地要能实现合理流转,必须有相应的流转机制作保障,如土地交易系统平台,宏观上汇总和把握信息,克服传统的信息零散、易丢失等管理性失误。同时,还需要加大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加强土地流转的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实现其他农村产权流转和投融资服务,从而将零散的农村业务统一起来,方便管理。
4、完善土地流转下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流转土地但不失去生存保障是农村土地流转的难题。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尚未形成统一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基本保险仍然处于低级阶段,甚至有些农村依然处于空白状态。因此,在农村土地流转前,需要建立完善与流转制度和政策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首先,为了鼓励土地流转,对已经实行土地流转的农民实施补贴,以解除其生存的后顾之忧。其次,扩大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范围,设计一种符合失地农民需要的保障制度,突破传统的局限,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最后,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融合,以实现城乡一体化、和谐化。
5、培养市场化的土地流转模式
农村土地流转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开始就纳入市场体制,让其参与竞争,在市
场经济中接受检验。因此,就要以科技为龙头,普及和推广科技兴农,提高农民科学种田,促进资源的优化利用。同时,农村要改善自身环境,加大投资力度,实现企业和农户合作的模式,探索多形式的土地流转模式,培育多样化的土地经营方式,加快土地流转的速度和质量。
综上所述,农村土地流转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是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有力武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农业的不断进步,农业土地流转成为大势所趋。因此,只有适应时代发展,不断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规范土地流转的程序和机制,才能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威.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法律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9.6
[2]陈杰荣.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9
[3]靳淑琳.农村土地流转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8.17
[4]陈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问题与思考[J].四川农业科技,2008.5
【作者简介】
李瑞(1971-)女,陕西西安人,现工作于陕西省地产开发服务总公司,主要从事土地开发整理及行政管理工作。
刘兴姝(1980-)女,陕西西安人,现工作于陕西省地产开发服务总公司,主要从事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相关工作。
第四篇:浅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而中小企业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文章基于中小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推动当前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形成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小型和中型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如今的经济时代中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相信如果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其竞争力也一定不容小觑【1】。随着当前市场中中小企业竞争力不断加强,对于中小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产生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好使企业发展,笔者针对当前中小企业发展提出了创新思考,主要从管理模式、管理手段以及管理机制方面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进行探索,旨在改善当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存在问题,推动中小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一、当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当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企业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中小企业当前能够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关键在于中小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加强,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财政管理总体上比较完善,但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如管理方法缺乏科学化,管理人员缺乏专业化,管理机制缺乏制度化等等问题【2】,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也对当前中小企业发展提出了机遇与挑战,如何更好的应对当前中小企业强有力的冲击,如何更好的加强财务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未来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是我国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战略。
二、当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一)财务管理方法缺乏科学化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手段产生了重要影响,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仍然以传统模式为主导模式,严重制约财务管理的灵活性与多样性,而财务管理方法仍然以严格的申报审批制度,这样会导致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僵化,不利于企业未来长远的战略规划,另外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方法比较固定,给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带来诸多弊端,这也是当前中小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财务管理人员缺乏专业化
据调查可知,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以财务管理或者会计专业出身的较少,部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是由企业其他人员担任,这给专业化财务管理带来极大风险,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埋下重大危机,这也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现象,需要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
(三)财务管理重视程度与意识淡薄
当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重视程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但大部分中小企业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但经济效益的提高依托于当前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加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然而目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总体上呈现意识落后,重视程度较低,而将公司的发展中心放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解有失偏颇。
三、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思考
(一)提高财务管理科学化方法
当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需要以信息技术主主导,让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提高财务管理管理的科学化方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加强财务管理理念的转变,由传统模式的管理方法向现代化以科学技术为主导的科学管理模式;二是加强管理模式创新,当前企业财务管理模式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需要企业根据实践过程中表现出的问题进行改革与发展。
(二)加强财务管理的培训与积极引进专业化人才
针对当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缺乏专业化,需要企业加强培训力度,积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为其企业财务管理奠定人才基础,此外要加大企业专业化人才的引进,人才竞争是企业未来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之一,人才竞争,间接是企业之间的竞争,所以人才在企业未来战略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此外,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自身也要不断加强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完善,积极提高自身财务管理能力。
(三)财务管理重视程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缺乏一定重视,所以企业要清楚财务管理在企业加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地位以及未来企业战略规划都将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具有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中小企业要加大财务管理的投入力度,要财务管理人员感受到公司对于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二是进行专题财务管理的研讨会,不断分析不同企业财务管理的案例,分析其优势与劣势,借鉴其积极,也是企业发展不可或者的重要内容。
(四)加强风险管理机制建设
目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缺乏风险意识,对于企业风险机制建设缺乏,笔者认为要加企业风险管理机制建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风险意识,进一步提高企业风险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地位;二是做好财务管理的预算、审批以及内部控制体系,这是财务风险管理亟需加强的关键环节。
四、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在不断的增加,由于中小企业其本身就具有特殊的经营方式,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财务管理【3】。由于其现在的经营方式的特殊性,其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着很多的缺点和不足。财务管理对于一个企业本身来说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经济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4】。财务管理包括很多方面,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有很多的要求,财务管理由于其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所以其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十分的重要,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所有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徐承钰.浅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师,2009,(6):23-24.[2]何惠霞.浅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08,(11):89-90.[3] 王晓艳.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缺陷及解决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8,(32):89-92.[4]张俊芳.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基本对策[J].现代商业,2008,(29):34-35.(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
李卫准(1992―),男,山西运城人,汉族,大学本科学历,山西师范大学学生,工商管理方向。
第五篇:当前干部队伍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前干部队伍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共金坪镇党委
乡镇干部是农村工作的骨干力量,通过分析我镇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当前乡镇干部队伍中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如果能够加以及时、有效地解决,必将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风不浓,干部队伍思想观念和能力素质仍有差距 目前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着要我学的思想,而没有认识到学习对于个人修养和提高工作技能的作用,没有形成我要学的意识,使目前的中心组学习、机关学习、定期培训等学习机会流于形式;有的干部工作凭习惯和经验,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适应不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任务,习惯于按部就班地工作,习惯于做好眼前工作,对新观念、新事物接受慢,市场竞争意识、竞争能力不强,对工作起点、工作标准要求不高;有的干部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不善于研究、总结经济规律,一些干部工作中还存在着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不强的问题,习惯用行政手段和计划经济方式管理和决策,不善于用法律和市场经济手段进行引导和调控。
(二)作风不实,干部队伍宗旨意识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有的干部淡化了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与群众的关系由鱼
水关系转变为蛙水关系,甚至是水火关系,工作重心主要放在了落实上级任务,没有脚踏实地、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有的干部进取心不强,感到工作没有什么成就感,不思上进,消极怠工,出现混日子的现象,工作浮在上面多,深入基层少,了解社情民意不够,对村(社区)安排布臵多,检查督促少,具体指导少;一些干部工作职责不明确,工作重点不突出,一些干部缺乏活力、干劲,工作不深入,工作效率不高,再加上农村工作环境较艰苦,一些干部无心工作,千方百计找门路、跑调动,对本职工作往往敷衍了事。
(三)制度不适,基层干部考核评价和日常管理相对滞后 首先是岗位设臵不科学,按照目前的“三定”方案,乡镇设“三办一所三中心”,机构设臵上与工作实际不相配套,混岗、一人多岗、一个岗位多位领导分管、职责不清,岗位不明的情况十分突出,编制和岗位不对口的情况非常普遍,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乱或者是不到位;其次是干部考核机制不健全。虽然有严格的干部考核管理制度,但往往都是以人为主的考核能够得到落实(如出勤考核),而以事为主的目标考核由于考核指标没有量化,考核很难兑现,以致年终考核时有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现象,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使一些干部失去工作积极性;三是绩效考核难逗硬。公务员实行绩效工资后,取消了年终奖,使得乡镇可以利用的等次考核不再具有实质性的意义,仅靠评优评先兑现考核评价结果,很多人误认为
绩效工资是自己工资的组成部分,是自己应该得的,所以绩效工资并没有起到应有的调节作用。
(四)出口不畅,基层干部合理流动和未位淘汰有待完善 虽然我区出台了有关公务员交流的办法,从去年开始实行并进行了有益的偿试,以后每两年在全区开展一次公务员交流,但是交流的力度还不够大,特别是长期以来没有进行交流,使乡镇干部本地化现象严重,在同一地方工作久了,一些干部工作缺乏上进动力,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新性降低,而惰性增大,还有一些人因此形成利益小集团,影响正常推行政策和落实工作的情况;同时一些年龄偏大,或者升迁无望的机关干部,不服从组织分配的工作,或者不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甚至公然跟党委政府对着干,无视机关管理制度,在干部和群众中造成极坏的影响,对待这样一些人,缺乏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和约束。
二、对策和措施
(一)转观念,加强学习提素质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乡镇干部头脑,强化观念更新,以适应时代的特征、工作的需要和群众的需求。把乡镇干部工作重心引导到抓好经济发展,落实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维持农村稳定,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来。实现从行政管理者转变为乡镇经济发展者、新农村建设指导者、社会事业服务者。
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政府的建设,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乡镇干部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一要加强系统培训,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在职培训,重点抓好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技术知识、法律知识、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努力提高乡镇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二要向专家学习。邀请一些经济、管理、农业方面的专家等研讨发展形势、培训干部。三要向群众学习。向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等优秀品质及发展经济的先进经验学习。四要在实践中学习。教育乡镇干部在工作、生活的实践中勤学习,多思考,善总结。五要加强干部的交流锻炼,学习其他地方的经验,也增强乡镇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提高发展的能力。
(二)强意识,转变作风塑形象
一是牢固树立群众意识、群众观念。以乡镇便民服务站建设为契机,推出一系列便民、惠民、利民的服务举措,主动做好群众信访工作,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注重尊重群众的意见,尤其是在修建道路、水利工程和征地拆迁时,要充分考虑群众在心理上和经济上的承受能力,要切实按政策实施,要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二是转变政府职能,塑造服务型政府。加强政府各部门的行风建设,从群众利益、行业特点出发,制定有利于提高服务群众水平的各种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府部门运作程序,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继续开展群众满意站、所评议活动,加强文明示范窗口建设,促进行风好转。三是开展“塑造乡镇干部新形象”活动。打造一支“能吃苦、会干事、讲奉献”乡镇干部队伍,注重政治立场坚定、工作务实高效、办事依法廉洁、为民全心全意的形象塑造,通过勤学习、勤调研、勤办事、勤修身来塑造新形象。
(三)抓创新,理顺机制提效率
一要创新运行机制。根据有利于理顺政府运行机制、提高办事效率、促进职能转变的原则,适应乡镇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需要,科学设臵乡镇人员编制和工作岗位。乡镇应按主要产业发展、稳定综合管理、社会事务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分类组建工作机构或服务机构。同时细化岗位职责,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目标,真正使干部把精力用在为群众服务上,把时间花在促农民增收上。二要创新考核机制。首先是科学分解考核项目。在制定干部实绩考核目标过程中,把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细化为具体的考核项目,分别确定考核目标值。其次是合理设臵考核内容。根据被考核对象不同的工作岗位和工作重点,采取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式,以目标管理的科学方法为主,结合民主评价、分管领导评价、社会综合评价等多种因素,使考核更加真实全面。其三是综合量化考核结果。采取百分制考核计算办法,对共同目标、工作目标、民主测评、考核组综合评价、获得奖励情况等项目累计计算加分,同时区别对待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干部。三要创新绩效
管理。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要注重对考核结果的应用,除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外,还要与绩效工资部分进行挂钩,对乡镇干部所扣绩效工资,按照考核得分情况进行再次分配,实现绩效工资向重要岗位、任务繁重、成效明显的干部倾斜。
(四)加强交流和淘汰,拓宽出口增活力
关注乡镇优秀干部的成长,完善培养锻炼机制,加大转岗、交流、上挂锻炼等行之有效的形式,加快干部流动,调动工作积极性,营造务实、高效、竞争的干事氛围,激发干部队伍活力。严格实行考核兑现,凡在考核中实绩较差、排名臵后的干部要坚决予以诫勉、调整,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同时还要健全淘汰制,积极推行民意淘汰、自然淘汰等多种淘汰形式,拓宽干部“下”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