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丽大楞
美丽大楞•清洁乡村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自治区总工会关于选送“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理论文章和调研报告的通知》的精神,为扎实推进“美丽大楞•清洁乡村”活动深入开展,巩固前阶段大楞乡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以来取得的成果,为下一步工作的扎实推进提供决策依据,确保活动取得成效。广西机场集团成立工作队进驻百色市右江区大楞乡温矿、平慢、龙和三个村开展“美丽大楞•清洁乡村”活动。自5月份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以来,驻村工作队深入村屯,采取走访夜访、召开座谈会、面对面谈心、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进行对清洁乡村活动工作进行全面调研,本次调研的目的是提高居民的卫生意识,创建优美农村人居环境,倡导群众健康生活,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使村民生活更幸福、更文明、更安定、更和谐。现将有关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温矿、平慢、龙和三个村的基本情况以及开展清洁活动的进展
(一)温矿村
温矿村位于大楞乡东南部,距百色市区35公里,距乡政府驻地27公里,西南与泮水乡接壤,北面与阳圩镇连接。百色至泮水农村三级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环境优雅,是典型的山区农村,大楞乡的窗口。该村现有山林24万亩,耕地总面积为2030亩,其中水田1230亩,旱地800亩,全村辖11个自然屯,共476户2068人,群众以甘蔗、八角、生姜作为主要经济收入渠道,近年来,大力发展林下养殖、娃娃鱼特色养殖、河道养鸭养鱼等特色农业经济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二)平慢村
平慢村位于百泮公路沿线,属于大楞乡中南部地区,村部距百色市区38公里,距乡政府驻地20公路,全村共有12个自然屯,13个村民小组,445户1915人,现有耕地面积1828亩,其中水田761亩,旱地1067亩。全村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甘蔗、八角、外出务工等,近年大力发展林下养鸡、河道养鸭、养鱼等特色产业。该村是个组域分散的村,目前还有4个屯未通水泥路,总路程达14公里。设村党支部一个,共有党员53人。大王岭漂流终漂点就在该村境内。
(三)龙和村
龙和村也位于百泮公路沿线,属大楞乡中部地区,村部距百色城区48公里,距乡府驻地12公里,全村有5个自然屯317户1249人,屯与屯之间已全部通水泥路。有农事村办服务站、卫生院、邮政所、信用社、农贸市场等公用设施。设党支部一个,党员34人。全村主要以粮食、甘蔗、蔬菜为主导产业,近年引进了三百多亩葡萄园,目前正在引进一千亩的中药(田七)园,项目已开始启动。该村公用设施比较完善,有农事村办服务站、卫生院、邮政所、信用社等。大王岭景区漂流起漂点就坐落在该村境内。
(四)清洁活动开展以来进展
自5月份自治区启动“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以来,广西机场集团高度重视,于5月13日召开了清洁乡村工程工作动员大会,根据自治区美丽办的工作部署,成立了清洁乡村活动的领导机构,同时制定了清洁乡村工作方案及计划,同时即日起派员进驻村屯,将工作任务及时全面落实到位,确保清洁工作管理全覆盖,行动迅速。驻村工作队驻村以来,共发放宣传材料5000多份,组织村组干、党员、人大代表及发动群众2700人次,集中对百泮公路沿线、各村公共道路、池塘沟渠、房前屋后、卫生死角等区域开展清洁卫生集中整治行动,共清理陈年垃圾52堆,处理垃圾86吨,有效改善了各村屯重点区域“脏、乱、差”现象。同时机场集团已累计投资180万元,完成了9公里的通屯道路和屯内道路硬化建设,修建了垃圾焚烧炉18个,建设了11个垃圾池,配备垃圾手推车25辆,垃圾桶360个,基本满足各村屯的保洁需要,并建立了长效保洁制度使清洁活动常态化,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加强领导,成立组织。驻村工作队根据各村的情况,组织各村制定了清洁乡村活动实施方案和清洁工程任务分配表,明确职责,包屯到户,并成立领导小组,由挂村领导、右江区挂点单位领导为组长,新农村指导员、驻村工作组、村组干为成员的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并明确了由村支书牵头主抓,各村委成员具体负责,明确了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
(二)建章立制,长效管理。
驻村工作队深入各村屯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同时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对清洁乡村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制定整改措施加以完善,使之更贴近各村实际,确保整治成果得到持久维持。建立长效机制,实行长效管理。根据各村屯的具体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村规民约、会议制度、保洁制度、经费制度、垃圾池管理制度、保洁员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把干净清洁卫生的农村环境长期保持下去。
(三)强化宣传,广泛动员。
通过印发致村民一封信、致党员倡议书、制作公益广告牌、书写固定标语、悬挂横幅、组建老党员宣传队,召开村党员大会及村民会议、党员小组会、村民小组会、各层次动员会等多种形式,在各村屯广泛宣传清洁乡村活动的重要意义,强化农民健康文明生活的意识,营造人人参与清洁乡村活动的浓厚氛围。
(四)深入农户,牢固基础。
自活动开展以来,驻村工作队深入各村屯,走村串户,与农民群众一起商量,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发挥群众主力军的作用,引导群众自觉打扫自家屋内屋外、门前庭后,自觉清理自家田园道路,自觉形成科学卫生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改善生活生产条件,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并约定了每月6号为各村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日,重点对村庄公共区域及周边卫生死角进行整治。
(五)特出重点,全面覆盖。
结合三个村的实际,每村选取三个屯作为示范屯重点打造,按照“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思路,进行“二池三改”:以农户为单元,以沼气为纽带,通过改造厨房、改建厕所、改造栏圈,以可再生能源开发和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为手段,不仅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致富,还可使生态环境达到改善的目的。通过建设垃圾焚烧池,把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分离,实现可再生能源再利用。具体建设内容为:一是“两池”,即建设沼气池和焚烧池。沼气池建于栏圈内,池容8-10立方米。焚烧池建于公路边,便于垃圾中转站回收和村民清洁。二是改厨。厨房内安装沼气灶具和沼气灯。三是改厕。厕所与栏圈相邻,与沼气池、栏圈形成“三连通”,人粪尿直接入池。四是改圈。栏圈地面水泥处理,并向进料口保持一定倾斜面,便于粪便冲扫入池。带动全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内容,以村部所在地、学校、卫生院、百泮公路沿线为重点区域,突出沿路环境治理,使活动覆盖各村屯,惠及广大民众。
(六)筹措资金,完善设施。
针对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驻村工作队在集团支持下筹措到资金,进行了通屯道路和屯内道路硬化建设,解决了垃圾池、焚烧炉建设补助,购置了一批清洁设备捐赠给各村,有效的解决了各村屯在清洁活动中资金不足的问题,保洁设施设备得到完善,有力的推动了活动地顺利开展。
另外,驻村工作队还积极与挂村的右江区各单位联系,共争取到区政协资助水泥50吨;区审计局资助水泥30吨、化肥10吨,区编办资助现金2500元,作为清洁工程建设资金。
(七)强化管理,确保实效。
制定活动督查表,工作组每月不定期入村进行卫生督查,对做得好的村屯,进行通报表扬,对做得不好、环境卫生没有改善的村屯,进行通报批评。要求各村组干对村庄内的环境卫生保洁情况做到一天一检查,一周一评比,挂村单位、乡干部每周开展一次暗检、每月底开展一次明检,并做到一月一考核。驻村工作队还制定了《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整村推进督查表》,并落实到人,做到时间、内容、人员三落实,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通过广西机场集团、各级政府部门、驻村工作队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多方面协调配合,各村的环境卫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长效保洁机制进一步完善,环卫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村民的环保意识进一步加强,乱扔垃圾现象逐渐减少,从而进一步优化了乡村的生活环境,形成了“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和谐氛围。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村民思想观念落后。村民长期养成的农村卫生陋习难以迅速转变,村民卫生保洁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群众认识不足,参与清洁乡村工程的热情度不高,参与面需进一步扩大。
(二)三个村均属于山区,山多,人口分散,有的屯人口分散居住在几个山头,难以按照标准要求落实长效保洁机制,也不利于统一管理,统一配置公共设施,统一安排保洁员等。
(三)缺乏资金。三个村都是大楞乡的贫困村,经济薄弱,自身无力承担清洁乡村工程的资金投入,无资金保障保洁设备、设施正常运转、维修和解决保洁人员工资。
(四)缺乏垃圾分类培训。很多村民不知道什么垃圾可回收,什么不可回收,什么是有害物质,什么是可燃烧,什么是不可燃烧。需要对村民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的培训。
(五)人口流动,不利于保洁费用的收取。有村干提议有公益林的屯,每年拿出部分公益林资金,没有公益林的屯,则每月收取每户一定费用来聘请五保户作为保洁员,每天负责清扫公共路段,回收垃圾,搬运垃圾,焚烧垃圾等工作。然而,大多数年轻人外出务工,留守在村里的都是老人和孩子居多,长期外出务工人员不愿意出钱给保洁员,群众意见不一。
(六)各村还有很多屯内道路及各农户楼栋间的巷道没有硬化,排污沟也没,未硬化的道路虽经过清扫但总体看起来效果都不雅观,给整体环境卫生造成很大的困扰;
(七)村屯的基础条件有限,没有专门的场地建设家禽家畜圈养区,按标准要求人畜分离和圈养难度比较大;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宣传环保的重要性。
请有关部门制作环境污染危害纪录片,各村屯轮流播放,并向农户宣传自治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开展意义,增强群众爱护环境的意识,号召大家自觉行动起来整治我们的家园环境,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发挥主力军作用,自觉打扫自家屋内屋外、门前庭后,自觉清理自家田园道路,自觉形成科学卫生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改善生活生产条件,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二)入屯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培训。
请环保局技术人员入屯培训保洁员,举办清洁卫生培训班,加强保洁员的培训,重点讲解垃圾分类、垃圾的危害、用途以及保洁制度等内容开展培训,组织人员到农村清洁工程实施好的乡镇或示范点进行参观学习,使农民群众真正懂得垃圾分类及无害化处理的意义和操作方法,做好垃圾源头上的分类处理。
(三)利用学校阵地进行宣传教育。
教育要从孩子做起,组织各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学生、家长大会,播放保护环境的记录片,垃圾分类处理的教育片等,并宣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思想,提高大家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组织各屯组建环保志愿服务队。在各屯中选出有责任心的党员、知识青年成立环保志愿服务队,监督本屯的清洁工作开展情况,并每日保持本屯卫生。
(五)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度。
建立“门前三包”制度,划分责任区域,动员全村村民参加到清洁乡村活动中,打扫好门前屋后、田间地头责任区卫生,清理卫生死角以及公共区域环境等。
(六)建立奖惩制度。
建立“卫生五好家庭”、“环卫先进个人”奖励,建议每个屯每月评出一个清洁卫生工作做得好的“卫生五好家庭”、“环卫先进个人”,给予一定奖励,并张贴公示,作为鼓励;对卫生做得不好的家庭张贴公示警告批评。
(七)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建设。
开展清洁乡村活动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议各级政府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各级财政资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要优先用于积极性高、工作效果好的村屯。建立整合项目带动机制,把国家现在推行的农村“一事一议”、风貌改造、人饮工程等扶贫项目整合起来,通过“政府财政补一点、村组集体拿一点、受益农民筹一点、社会各界支持一点”的办法,完善资金投入机制。要强化政策扶持,制定落实好奖励政策,明确奖补范围,激发农民群众参与清洁乡村活动的积极性。
第二篇:《包楞调》教案
《包楞调》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歌,感受齐鲁燕赵支脉音乐文化特点,欣赏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歌,感受我国民歌的流变性。
2.了解并掌握“鱼咬尾”这种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形式,并能够灵活运用、创编旋律。
教学重点
了解《包楞调》《沂蒙山小调》《孟姜女》等齐鲁燕赵支脉民歌的特点。掌握“鱼咬尾”的结构形式。
教学难点
体会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音乐意境,掌握民歌的流变性。
教学方法和手段
练习法 教授法 演示法 视唱法 歌唱法等。
教学准备
钢琴、放音机、磁带、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你们知道战国时期齐鲁燕赵等国是现在我国的哪些省吗? 生: 包括山东、河北、北京、天津及苏北徐州地区。
2.师: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进入齐鲁燕赵支脉的音乐世界。
二、新课教学 1.欣赏《包楞调》
师:聆听歌曲,说一说这首歌曲给你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它对歌曲的情绪产生了什么影响?
生:“包楞楞楞”这些衬词的印象最突出,使歌曲情绪既开朗又活泼。
师:这是一首流行于山东成武县一带的民歌,因衬词“包楞楞楞”而得名。2.欣赏《沂蒙山小调》
师:聆听歌曲,请同学们为歌曲划分乐句。生划分。
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仔细观察乐谱,找出旋律发展的规律。生思考听辨后回答。
师:这条旋律的发展规律我们称之为“鱼咬尾”。鱼咬尾是指前一乐句的结束音与下一乐句的第一个音相同,也叫衔尾式、接龙式或连锁传递,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发展规律的一种常见方法。3.欣赏不同版本的《孟姜女》
教师播放江苏和河北两个地区的民歌《孟姜女》的音响。师:不同地区的《孟姜女》有什么异同?
生:河北民歌节奏密集,可以说是江苏民歌基础上加花形成的。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在欣赏、演唱《沂蒙山小调》中发现、认识“鱼咬尾”这种民族音乐的发展手法。在欣赏江苏民歌、河北民歌《孟姜女》后能说出他们的不同。熟悉了《包楞调》的旋律,了解了它的情绪。
第三篇:拉卜楞寺导游词
位于夏河县城西1公里处,大夏河将龙山、凤山之间冲积成一块盆地、藏族人民称之为聚宝盆、拉卜楞寺就坐落在聚宝盆上。它与西藏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青海的塔尔寺合称我国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拉卜楞为藏语“拉章”的转音,意为佛宫所在的地方。
寺庙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有18座金碧辉煌的佛殿,万余间僧舍,崇楼广宇,鳞次栉比,金瓦红墙,气势非凡。其中,以六大扎仓最为著名。扎仓,藏语意为学院。六大扎仓即六大佛学院:修显宗的闻思学院,修密宗的续部上学院、续部下学院,修天文的时轮学院,修医药的医药学院和修法律的喜金刚学院。其中,闻思学院为全寺中心,有前殿、正殿、后殿三大部分。前殿供藏王松赞干布像;正殿悬“慧觉寺”匾额,为清乾隆帝敕赐。正殿11开间,宽l00米,深75米,有柱140,大可合抱,可容4000喇嘛同时念经。殿内挂着各色彩幡,燃酥油灯百余盏,香烟缭绕,一派佛国气象。寺中还有两座讲经坛以及藏经楼、印经院,珍藏文物数万件,藏文经典6万余册。
第四篇:尕楞乡两基目标责任书
尕楞乡“两基”迎国检目标责任书
根据县政府的“两基”工作目标,做好国家教育督导团对我乡“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全面检查的各项准备工作,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两基”水平。积极做好“两基”迎接国家督导检查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两基”国检在我镇顺利通过,现制定以下目标责任。
一、各行政村干部统一思想,增强“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两基”工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
二、执行“两基”工作主要领导责任制,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与主要领导成绩考核、评优选先、晋职进级、年终考核结合起来,严格执行“双线承包制”和“一票否决制”。
三、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政策,进一步加大“两基”宣传力度,使“两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四、继续推行“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送达”制度,督促家长或监护人按时送子女入学,对拒不送子女入学的,依法予以处罚。
五、各行政村要积极督促学生入学,确保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0%以上。
六、认真组织开展好初中阶段补偿教育和扫盲工作,确保18周岁人口完成率和青壮年脱盲率不下滑不反弹。
七、此责任书一经签订立即生效,如一方人员有所变动,由继任者继续负责。本责任书一式两份,“两基”迎检办、行政村各一份。
尕楞乡人民政府行政村
乡镇长签名:村委主任签名:
2010年9月5日
第五篇:拉卜楞寺导游词
位于夏河县城西1公里处,大夏河将龙山、凤山之间冲积成一块盆地、藏族人民称之为聚宝盆、拉卜楞寺就坐落在聚宝盆上。它与西藏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青海的塔尔寺合称我国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拉卜楞为藏语“拉章”的转音,意为佛宫所在的地方。
寺庙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有18座金碧辉煌的佛殿,万余间僧舍,崇楼广宇,鳞次栉比,金瓦红墙,气势非凡。其中,以六大扎仓最为著名。扎仓,藏语意为学院。六大扎仓即六大佛学院:修显宗的闻思学院,修密宗的续部上学院、续部下学院,修天文的时轮学院,修医药的医药学院和修法律的喜金刚学院。其中,闻思学院为全寺中心,有前殿、正殿、后殿三大部分。前殿供藏王松赞干布像;正殿悬“慧觉寺”匾额,为清乾隆帝敕赐。正殿11开间,宽l00米,深75米,有柱140,大可合抱,可容4000喇嘛同时念经。殿内挂着各色彩幡,燃酥油灯百余盏,香烟缭绕,一派佛国气象。寺中还有两座讲经坛以及藏经楼、印经院,珍藏文物数万件,藏文经典6万余册。
拉卜楞寺还有“拉康”18处。“拉康”(佛寺)即全寺各扎仓的喇嘛集体念经的聚会之所。其中以寿禧寺规模最大,有6层,高20余米,殿内供高约15米的释迦牟尼佛像。屋顶金龙蟠绕,墙旁银狮雄踞,外观十分宏伟。人称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的高等学府,是当之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