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一只火把,照亮苗寨孩子人生路
做一只火把,照亮苗寨孩子人生路
王炳真2011
1982年6月出生的陈晓明,是江苏东台一个造船厂厂长的独生子,家境富足。2005年7月,陈晓明从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由于他英语出色,很快被一家条件优越的大公司聘用。不久,陈晓明得知国家正在招聘西部大学生志愿者,就毅然报了名。
陈晓明此举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也没有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就在这样近乎众叛亲离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2005年9月,他从富庶的江苏老家,来到偏远的贵州省榕江县月亮山区计划乡计划中学任教。月亮山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学生文化基础差,工作难开展,就连本县的教师也不想去,陈晓明却心甘情愿留在这里,教授初中英语。
榕江县计划乡是一个以苗族为主体,水族、土家族等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乡,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99%,这里人们日常交流几乎全部用苗语,“官方语言”多用榕江方言,能听懂普通话的人很少。这里的学生也几乎听不懂普通话,对英语更是一窍不通。
为了尽快适应这里的生活,更好地与乡亲们交流、给学生上课,陈晓明决定入乡随俗,尽快学会苗语。在学校,他跟学生学习苗语;节假日,他走村串寨与乡亲交流。他用拼音将苗语的发音记下来,有空就不停地背诵。也许是他有学习语言的天分,也许是他勤奋努力的结果,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他居然能说很多苗语了。3个月后,陈晓明基本学会了苗族的日常用语。
来到计划中学的第二个学期,陈晓明不仅能用苗语同乡亲们交流,还将苗语引入英语课堂辅助教学,创造性地实行普通话、英语、榕江话、苗语的“四语”教学。原来学生最不爱上英语课,在陈晓明的教授下渐渐对英语产生了兴趣,英语成绩也逐步有了提高。
2006年7月,陈晓明支教期满。和陈晓明同时来的其他大学生志愿者都走了,他却要求延长支教时间,并申请到计划乡最偏远的学校——污讲小学支教。
污讲小学位于终年云雾缭绕的月亮山山腰上,没有通公路,从计划乡政府所在地走到污讲要10个小时,而且都是又窄又弯的山路。
污讲小学是摆王村和摆拉村的片区中心学校,全校有396个学生,9位教师。因为地处贫困山区,学校只有一幢两层木楼,6间教室,几乎没有什么教学设备,教师办公室就设在二楼教室中间的一间小屋里,学校操场是没有硬化的水泥地。
2006年9月,新学期开学,陈晓明来到污讲小学继续他的支教生涯。
看到全寨乡亲和全校师生举着火把迎接他归来,他流泪了
“刚去的时候,因为不习惯那里的饮食和天气,所以过得相当压抑。白天上课,面对的是一群听不懂普通话的小孩,他们害羞胆小,平时遇到难题也不敢问,有些学生到了六年级甚至连名字都不会写。”陈晓明这样描绘自己到污讲小学时的情景。
陈晓明满怀激情地来到污讲,竭尽全力给学生上课补课,学生成绩却一直上不来,再加上父母在电话里哭着要求他回家,又想一想其他志愿者此时都已回江苏并找到满意的工作,他开始有些心灰意冷了。陈晓明说:“每周放假的时候,我面对大山拷问自己:我是不是疯了?我把我的青春花在也许一辈子都不会有出息的山娃子身上,值得吗?有时候夜晚,我一个人躺在深山的草窝里,望着满天星斗,想念故乡的亲人,特别是我的妈妈,要知道当初我来西部她是坚决反对的,上次送我到车站,她尽力装出很高兴的样子,而当车开动时,我看到了她在偷偷地抹眼泪„„”
在深深的思念和无边的孤独中,在严峻的现实面前,陈晓明选择了退缩。2006年寒假前几天,他决定悄悄地离去。
那天,陈晓明起得很早,打点好行李,然后沿着山坡走了下去。没想到他所教的孩子们知道他要走,全都站在寒风凛冽的山路上,静静地等候着他。孩子们哭了,陈晓明也哭了,但决心已定的他还是径直离开了。
陈晓明回到了江苏老家,父亲帮他找了家公司上班,但他不感兴趣,心里总是牵挂着他的学生。在家里,他整日无所事事地看电视。他觉得这样的生活,比自己在污讲支教的时光更加孤独。
2007年3月初,陈晓明接到污讲小学学生的电话。孩子们说很想他,希望他能快点过去,因为开学了,别的老师都到了,而因为他还没有回校,他们的语文课还没有老师。孩子们还告诉陈晓明,期末考试他们班有10个人语文考试及格了,而以前他们从没及格过。听到这个消息,陈晓明百感交集。
在内心深处,陈晓明是怀念在月亮山那段支教岁月的。那里的山是那样的秀丽,那里的水是那样的清澈,那里的人是那样的淳朴„„为什么在那里自己觉得平静、愉快,而回到城市,却感到茫然、郁闷呢?也许,自己是属于那里的。去还是不去?他的思想激烈地斗争着。最终,陈晓明决定回到孩子们中间。
2007年3月中旬,陈晓明启程前往污讲小学。他先到达计划乡政府所在地加两,然后独自徒步赶往污讲。在月亮山茫茫林海中,陈晓明迷路了,在大山里转了十几个小时,从早上走到晚上都没有到。在疲惫与无助中,陈晓明给校长打了求救电话,校长立即召集人去寻找他,终于在山林中找到了他。当陈晓明跟随寻找他的队伍出现在污讲时,全寨乡亲和全校师生都举着火把,站在村口等待着他。看到眼前这一幕时,陈晓明流泪了。
陈晓明说:“污讲村民勤劳、善良,让我深深感动,我已经离不开这个地方了。月亮山人大多是文盲,甚至不能用汉语与人交流,一辈子就锁在深山里,过着贫困、乏味的日子。这里的孩子们最需要的不是金钱,而是知识;大山里,最缺少的不是富足的物质,而是师资,是良好的教育环境。”
和当地苗族姑娘结婚落户苗乡,让月亮山里的孩子有出息是他一辈子的心愿
2007年7月,陈晓明两年服务期满,国家每月的600元补助没了,他的父母亲为了让他回家,向他施压,不给他提供任何经济资助,只有乡政府每月按代课教师的标准发给他300块钱的工资。陈晓明每天跟学生一道在食堂吃饭,一顿吃5角钱的饭、1角钱的菜。每逢双休日,食堂熄火,陈晓明的饭就没了着落,只好自己做面条填肚子。学校偶然来了客人,领导喊他去陪客,是他唯一改善伙食的机会。
陈晓明就这样在月亮山苗乡继续着他的支教生涯,他并不因为物质的匮乏而失去继续支教的信念。他说:“现在我所能做的和所要做的就是教好每一个孩子,让这里的孩子有文化,将来有出息了回来建设月亮山!”他的努力没有白费,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一些听不懂普通话的学生都能够听懂,有的学生还学会说普通话了,这使他感到欣慰。
-很快,一个学期过去了。语文期末考试,陈晓明所教班级有16个学生及格了,这是史无前例的。陈晓明说:“学生经常来办公室向我请教问题,有时候,听到孩子们议论说‘只有陈老师上课最好,陈老师最好玩’时,我感到无比幸福。”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有个学生问陈晓明:“陈老师,你能教我们英语吗?”“能呀!”英语过六级的陈晓明爽快地回答。从那以后,陈晓明把爱好英语的学生召集起来,每天给他们上半个小时的英语课。虽然孩子们学得很吃力,但陈晓明还是很耐心地辅导他们。
历经周折,2007年9月,陈晓明向榕江县教委递交了终身留教污讲小学的申请。他已打定主意,留在月亮山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做一只火把,照亮山里苗寨孩子的人生路。对此,陈晓明自嘲说:“自己投错了胎,才生在江苏沿海。我原本就该生在大山里,是大山的一部分。不过,我现在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
陈晓明告别富足的城市生活,自愿到偏远的月亮山污讲小学支教的故事,经贵州媒体宣传后,在贵州高原引起强烈反响。人们纷纷向污讲小学献爱心,给孩子们捐献冬衣、学校用品和建篮球场等。榕江县城学校的不少教师,纷纷申请到偏远乡镇支教,乡镇学校的老师又纷纷来到更偏僻的村教学点支教。陈晓明家乡的媒体,也派出记者来到月亮山污讲小学采访陈晓明,对他的事迹进行宣传。2008年10月,陈晓明的江苏乡亲还向污讲小学捐资6万元建了一个图书室,以圆陈晓明给这些山里孩子建图书室的愿望。
2008年4月,陈晓明与当地的一个苗族姑娘结婚。举办婚礼时,污讲苗寨的父老乡亲们倾寨而出前来祝贺,一个赶10多里山路从临近寨子前来道贺的老大娘说:“陈老师就是我们苗家人的孩子,不管路多远我们也要来。”
在陈晓明简朴的婚礼上,笔者参观了他的新房,只见4平方米左右的房内,除了一张床,没有任何家具,更谈不上电器。
2008年5月,陈晓明被榕江县教育局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6月,他被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评为2007年度“道德模范”;2009年,陈晓明被评为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
2010年3月下旬,陈晓明将户口从江苏老家迁到贵州榕江县,成为了地道的苗乡人。
现在,陈晓明一如既往地在污讲小学给孩子们上课,这是他终身热爱的事业。
题头照片:陈晓明与妻子的合影。
第二篇:“品读《梁家河》,照亮人生路”演讲稿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范文大全
(可编辑)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品读《梁家河》,照亮人生路”演讲稿
“品读《梁家河》,照亮人生路”演讲稿
她们的故事让人感动
她们的声音清脆动人
先声夺人
以情动人
用爱服人
身处平凡的岗位
却有着大大的梦想和希望
她们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是凤县新时代向上向善青年的真实写照
是我们的骄傲!
“初心”就是出发时的目标、誓言或承诺。恩格斯说:“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人,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人——这样的人将是不可战胜的。”读了《梁家河》的故事,读了那些窑洞里的故事,我知道,习近平就是这样的人。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当年,不满16岁的习近平从北京来到梁家河村插队落户,在这里劳动生活了7年。他组织带领群众修道路、造淤地坝、办铁业社、打大口井、发展沼气,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在梁家河村的2400多个日日夜夜,习近平同乡亲们打成一片、结下了深厚感情,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沟一岔、一峁一梁都饱含深情、常常牵挂。梁家河的淳朴民风,塑造了青年习近平宽厚敦朴的优良品质,孕育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在梁家河的日日夜夜里,习近平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同梁家河老乡们甘苦与共,用脚丈量黄土高原的宽广与厚度,一心只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现在,总书记反复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发展思想”,从梁家河的故事中我们才更深刻地读懂了它的根基与源头。也更好地理解了人民群众对核心的绝对忠诚和坚定追随,最深沉、最持久的源泉是心灵上的情感认同。
梁家河的故事,为我们再现了习近平深深扎根黄土高原,扎根中国大地,在山沟沟里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情同手足、血肉相连、鱼水交融的历史画卷。总书记曾说:“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40年后,总书记再次来到梁家河,对乡亲们讲:“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话语中饱含着与人民的深厚感情。这是习近平始终不忘的初心。
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共产党人的根与本,就深植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党心连民心,民心系国运。通过梁家河的学习,给我以深深的感悟和启迪:机关干部代表着党的形象,就要成为党和国家政策在群众中的“播种机”,成为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代言人”,把党和政府的温暧送进群众心中!就要在工作中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心中、化为行动、落到实处。
党的十九大开启新时代,中华民族踏上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总书记四十多年前在梁家河的峥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嵘青春,具有无比强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照亮着当下每一名机关工作者把激情、才华和昂扬的青春梦融入伟大中国梦的新时代征程。今天,学习梁家河,可从小故事中读出大道理,从真情怀中感受大担当,从奋斗史中汲取大智慧。学习梁家河精神,就是要从这一个个故事中,向总书记学习怎么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进而寻找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强大走向强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答案。
梁家河,一个把心留住的地方,一个大有学问的地方。学习《梁家河》,我读懂了蕴含其中的大道理,那就是: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牢记使命、服务人民、行程万里,不忘初心!
第三篇:行好官路,做好官,走好人生路
行好官路,做好官,走好人生路
提笔之前,我已做了较长时间的思想斗争。首先,自己不为官,也没走过官路,如何去谈“行好官路”?其次,我年轻,如果把人生之路按学历等级分的话,目前也只是小学水平,更没经验和阅历去谈如何“走好人生路”。但我认为:用心做事是成功的基石。只要用心,为官之人定会行好官路,走好人生路;只要用心,我更相信自己可以写好这篇文章。或许若干年后,这篇文章就会是自己“行好官路,做好官”的准绳。
定下文章题目后,我突发灵感,感觉行好官路与驾驶汽车有诸多相似之处。我有八年的驾龄,安全行驶里程估计有20万公里了。在这八年时间里,没有过违章,也没发生过事故,算是名合格的司机。其实当一名司机不容易,要当一名优秀的司机更难,他们时常面临的是各种各样复杂、艰险、恶劣的路况和环境,遇到不同路况和环境就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一名优秀的司机手握的不仅仅是汽车方向盘,而是一种责任,一种对自己和他人承担的责任。
拒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76551129辆。其中,汽车69626031辆,机动车驾驶人188836242人,其中汽车驾驶人129147722人。这几组数字令我很震惊,每天行驶在车水马龙世界里的司机同志们不
是每个人都能把握好“方向”,不能把握好方向的司机轻则发生小刮小蹭,重则车毁人亡。开车要遵守交通法规,不能偏方向,越黄线,开车方向失准就会冲下悬崖。当官要遵守党纪国法和职业道德,把握政治方向,偏离了政治方向就会冲进监狱。
近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一直抓得很紧,几乎每年都召开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对党员领导干部产生了明显的教育警醒作用。然而,每年仍有贪官赃官以身试法,每年仍有干部相继落马。难道,真的是“来来往往,皆为利往”?为官者,如何从我做起,把握小节,是当前全体党员领导干部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为官从政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这个大前提下,我认为勤政与廉政的关键之处是自律,也即自主自控、自立自强、自尊自重、自警自爱。那么该如何做行好官路做好官呢?我想就结合自己在开车过程中悟出的一些道理来谈谈如何行好官路做好官吧。
一、“笔直运行”要思考,学会算帐,在算帐中掌握距离和方向。
每位司机都希望自己的行车之路是平坦的直道,因为直道可以带给我们适时的安逸,不用因为复杂的路况而去频繁换档、摘挡,踩油门和刹车,弄的手忙脚乱,身心疲惫。可长时间行驶在直道中就会不由自主的将身心放松,放松警惕,在遇到危险时不能及时作出反应和处理而酿成大祸。所
以绝大多数司机会在长时间直道行驶过程中听听动感的音乐,或者打开窗户呼吸下新鲜的空气,或者停下车赏一赏路边的美景来调节懈怠的神经;有些人的为官之路可谓是官运亨通,一马平川。但不曾想到,这样笔直、平坦、顺畅的为官之路又能走多远呢?人生之路,说长不长,百年尔尔;人生之路,说短不短,岁岁年年。我们必须常怀一颗公心,在一马平川的为官之路上适时的停一停,想一想,不要总是“猛加油门”,这样才不至于在“距离”把握上失了分寸。“对待名利,要保持远距离;对待人民,要保持近距离;对待领导,要保持等距离;对待工作,要保持零距离”。如果把握不住自己,经受不住诱惑,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不但自己多年的辛勤努力毁于一旦,也给党和政府的威信带来严重损害。可见,我们还是必须“算账”,经常“算账”,算清违法违纪的成本,进一步明确人生的航向。
二、“拐弯之处”要慢行,避免“刹车失灵”。路桥设计人员有意识的在设计路线时设计一些弯道,避免车辆无止境地超速。增加弯道就是为了达到自然降低车辆速度的效果,减少事故的发生。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第一的原则。适当设计一些弯道,能使开车的人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由于惯性造成视觉上的误差。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党员领导干部经受不住长期执政的考验、经受不住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考验,思想道德防线被冲破,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和道德品质发生蜕变,他们的权力观、群众观、价值观发生了严重的扭曲,丧失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这种扭曲是导致腐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产生腐败的催化剂,是腐败产生的推进剂。在体验了长时间的直道加速所感受的刺激之后,在拐弯之处不能及时减速而导致“刹车失灵”。那么,为官者为何不主动在心中设上一个“弯道?”做个理智的人,凡是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既要想到顺利的一面,又要想到困难的一面,以免在困难和失败面前没了退路,破了人生底线。
三、“重要路段”切当心,切实注意修正小节。在平时工作生活中一要坚持从小事做起。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些党员干部犯错误,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往往是从吃点、收点、要点、拿点这些所谓小事开始的,逐渐演变成大错。美国康乃尔大学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将一只青蛙丢进煮沸的油锅中,青蛙曾用尽力气跃出油锅安然逃生;半小时后,将这只青蛙又丢进注满冷水的锅中,青蛙在水中来回漫游。实验人员开始加温,青蛙享受着温暖很是惬意。待它感到水太烫熬不住时,已经无力再往外跳了。青蛙没有死于煮沸的油锅却死于“温暖”的水中。从这一实验中,我们会得出很多启示。让我们以青蛙为镜,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时刻树立忧患意识。二要过好亲情、人情和美色关。中国是礼义之邦,讲究亲情人情
关系。为官之人也有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儿女,也有同学、老乡、战友、同事、上级和部下,亲情人情客观存在,关键是要正确对待。要有“心底无私天地宽”的胸怀,认清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四、“安全行驶”才确保,做遵纪守法的人民公仆。无论是当司机还是为官,人生就这么一段路,如果太快了,岂不失去人生的意义。终点是每个人都要到的,早到,晚到,早晚都到。但人生没有回头路可走,走过去了,今生就无法重来。所以,司机要对得起行人、对得起家人、安全行驶、把握方向、遵守交通法规;为官则要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要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服务,必须用《廉政准则》这面镜子审视自己的一言一行,监督自己的一举一动,做到“不以廉小而不为,不以贪小而为之”,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官。记得我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叫《第一书记》,这部电影的片尾曲很感人,歌曲的名字就叫“做人”。歌词是这样:一撇一捺写出个人,一生一世才做成个人,万世根本是做人,清清白白,勤勤恳恳,不求光环,不求缤纷,志愿做棵禾苗深深扎根……孙中山先生曾说,做官先做人,做人是做官的底线。“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不做官有怎样做人的问题,做了官也有一个怎样做人的问题。好人不见得是好官,但好官必须是好人。做官印证着做人,做不好人便做不好官。
人生的历程,就像一辆汽车,不在于它跑得多快,行得多远,而在于是否能安全到达目的地。每个人都应该用心做事,用心做人,用心做官。作为药监系统一名普通的药品专管员,目前我需要做的是用心干工作,用心学习业务知识,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对得起领导的栽培,对得起我的薪水,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为官者更应该用心去行好为官之路,用心去做好官。我相信,在《廉政准则》的贯彻落实引领下,我们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都会作出人生最庄严的承诺——行好官路做好官,书写好清廉的人生之路。
二〇一三年四月十六日
第四篇:拳拳爱心照亮人生路,滴滴真情唱响奉献歌
拳拳爱心照亮人生路,滴滴真情唱响奉献歌
——安徽医科大学辅导员丁建飞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丁建飞,男,安徽肥东人,1982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2004年6月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留校一直担任学生辅导员,硕士在读,2010年上半年担任第一临床学院第一党总支2005级临床、美容、康复专业470名本科学生辅导员,现担任第一临床学院第一党总支2010级临床专业370名学生辅导员,总支委员兼总支秘书,校第十二届团委常委,党支部书记,团总支书记,曾获2009全国高校辅导员人物评选入围奖。他曾获安徽省2008年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荣誉称号,08-09学年和09-10学年校“优秀辅导员”称号,2009年“全国高校辅导员人物”入围奖,先后多次获校“优秀团干”、校思政干部培训班优秀论文二、三等奖等等。
一、“辅导员不是农民,却要播种、耕耘和浇灌;不是医生,却要诊断、矫治和护理;不是军人,却始终伴随鼓点、号角和旗帜。”
作为辅导员,六年多的工作时间,他送走的三届春招毕业生,四级通过率、就业率连续三年均是100%,2010年7月份毕业的2010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0%,年终就业率达95%,先后2名同学实现自主创业。目前所带年级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党员和学生骨干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信息反馈渠道畅通,学生思想、心理、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所需、所想及时关注,学生的实际困难及时解决。所负责的学生整体精神风貌良好,营造出求真求精求新的校风学风。在09—10学年,学生考试成绩合格率99%,平均优秀率60%。初次参加四级和六级考试的应考学年,校四级和六级考试成绩前三名均为他所带的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特等和一二三等奖计十人次,获安徽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二三等奖三人次,获09年校运动会第二名和10年男子排球冠军,年级获2007年安徽省红旗团总支,2006和2007连续两年校红旗团总支、2008年校社会实践先进服务队等荣誉称号,2009年三个小班获得校09年先进班集体称号。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他带领同学积极开展各项工作,2010年,他所带的新生获安徽省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绘画组银奖。
二、“我们没有丁老师不知道的事情,也没有不愿意让丁老师知道的事情”
在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默默的用爱心守护着这些未来的白衣天使们,用灯塔指明他们前行的方向,用责任告诉他们未来的使命。每一通急促的电话,每一件琐碎的小事,只要和学生有关,他都尽心尽力对待,因为他坚信:只要用爱,只要用心,就能够获得学生的理解和认可。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每一项成绩都是他幸福快乐的源泉,学生的每一个理解的眼神、每一条感谢的短信更是他努力前行的不竭动力。就像许许多多辅导员一样,他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学生身上,为了学生的全面成才,他倾注了将近7年全部的心血,付出了无数个日日夜夜。朝朝暮幕、岁岁年年,丝丝缕缕、点点滴滴,他把理想、责任、知识、能力如甘露般注入每个学生心田,因为,他深爱着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岗位,深爱着自己的每个学生,尽管工作有委屈、有烦忧的时候,但从未影响过工作,一觉醒来更是精神抖擞。
勇于思考,不断创新。一直以来,为了更深入、更细致的开展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他不断摸索、总结,逐步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管理模式和培养理论。如他提出的4S的培养理念以及3C的认证标准等,使学生在一年级就逐步明白了自己在大学阶段需要掌握的知识、培养的能力、应尽的义务和未来的使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更好的与学生进行交流,他设立“心心交流”意见箱,创办学院心理辅导站,运用E-mail、QQ、飞信等现代网络手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全覆盖等。“我们没有丁老师不知道的事情,我们也没有不愿意丁老师知道的事情”,很多学生如是说。
政治旗帜,学业导师。作为党支部书记和团总支书记,他想尽办法使党团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著。如与省红十字协会联合开展艾滋病募捐活动暨文艺演出,与学校机关一总支结对子,在校内外取得很大反响。在理论探索上,先后在《文教资料》、《才智》等学术期刊发表多篇文章;在工作实践上,他先后完成五大本与学生的谈心记录。为提高自己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他自学很多心理学相关知识,通过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考取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方向硕士研究生。
三、“很庆幸自己走入了安徽医科大学,更庆幸自己碰到了这么好的领航人”,“因为丁老师,默默的奉献,默默的关爱,我们学会了理解,学会了进取,学会了感恩、更学会了做人。”
教育是爱的事业,而爱就意味着奉献。“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他最强有力的教育手段就是情感的投入。他始终坚持用爱心、真心、责任心与广大同学平等相处,真诚相待,认真做好繁琐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从不抱怨。一名康复专业同学实习岗位上突然发病,诊断为急性心肌炎,情况危急,随时有生命危险,他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赶赴实习医院,积极联系医生为学生治疗,并一直守护在她的病床旁,直至康复,当身在福建的学生家长赶赴医院后,激动的热泪盈眶。学生毕业离校前一个多星期,他每天都会都会到学生寝室,了解同学的生活和就业情况,主动帮助同学解决困难。一名新生入校军训期间,哮喘急性发作,情况危急,他和军训教官一起将同学送至医院急诊科,帮她挂号、缴费、联系医生,陪伴她直至其母亲的到来。六年多来,他带过1200余名学生,每一位学生,在过年过节,都会受到他激励的短信,在生日当天,都会收到他祝福的贺卡。为了帮助一名留级生顺利通过考试,在临近考试前一月,他陪着这位自制力极差的同学连续上了一月自习,学生深深地被感动,顺利通过所有考试,今年毕业后成功就业。在毕业班学生填报研究生志愿前,他广泛联系自己的在外学习和工作的同学,全面收集相关信息,帮助他们针对自身实际,认真分析比较,确定报考学校。他时刻与学生在一起,共同经历风雨。“很庆幸自己走入了安徽医科大学,更庆幸自己碰到了这么好的领航人”,很多学生在自己的QQ空间里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因为丁老师,默默的奉献,默默的关爱,我们学会了理解,学会了进取,学会了感恩、更学会了做人。”点点滴滴事,浓浓师生情。
四、“勤劳的小蜜蜂”,爱是真诚的、无私的、执着的
作为一名年轻的总支委员、总支秘书,他在做好年级各项工作的同时,还负责分团委、学生会工作,承担总支网站的维护、宣传等,大量的工作锻炼了他的组织协调能力、应急能力和文字水平,总支先后获安徽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他积极参与总支创先争优活动开展,2010年总支2个支部获“校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6名学生获“校优秀学生党员”荣誉称号。每天的工作既忙碌,又充实,学生亲切地称他为“勤劳的小蜜蜂”。他勤勉务实,从不言累。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期间,他白天要忙年级和学生会日常工作,晚上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很多的材料和总结都是熬夜完成,曾连续一周每天只能休息两三个小时,有时饭也忘了吃,有一次因低血糖而昏倒在办公室,同事们都戏称他为“不倒翁”。
“大爱无疆”,他对学生的爱是真诚的、无私的、执着的。正是他在本职岗位上默默耕耘,兢兢业业,学生对他既敬又爱,领导和同事对他既疼又惜。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他深知自身政治理论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创新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他将不断求索。没有高薪、没有厚奖,没有喝彩、没有羡慕,他将怀着对学生深深的爱,在辅导员的工作岗位上,一直前行,永不言弃!
第五篇:做一只幸福的鸭子
做一只幸福的鸭子
——《幸福的鸭子》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和马小跳、笑猫他们一道,来到了张达的乡下外婆家。在这里,我见到了巨人阿空、腊肠狗拖拖,还认识了一只名叫麻花儿的女鸭子。她就是杨红樱阿姨写的“笑猫日记”系列中《幸福的鸭子》这本书中的主人公。麻花儿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容易被感动的心。她心中的幸福仿佛没有边际。
当我第一次读到麻花儿的出现时,我心里失望极了,她那肥胖的体态、走路的样子和像打饱嗝似的歌声跟可爱一点儿也不沾边。但我越读下去越觉得麻花儿可爱,因为在她的眼中,一切都是幸福的。她曾经使拖拖变得活泼开朗,帮助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外公高兴得手舞足蹈,鼓励笑猫跳荷叶……她为了让孩子们玩得兴高采烈,自己却累得筋疲力尽,可她却说:“我累得很幸福。看着孩子们把花环一个一个地套在我脖子上,听着他们一声声的欢呼,我心里就有一种幸福感。”看到了美丽的晚霞,麻花儿又幸福地说:“啊,我好幸福啊!我看见了今天最后的一片晚霞是怎么一点一点地消失在天边的。”在麻花儿的眼里,世界上到处都充满了温暖和幸福。她是一只极容易产生幸福感的鸭子,而这种幸福感来自于给予,她在给予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幸福。
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我就情不自禁地问自己:你今天过
得幸福吗?以前,我总羡慕别人有好房、好车的生活,总觉得自己过得不够幸福。但是,自从我读了《幸福的鸭子》这本书后,我才发现原来幸福离我竟是这样地近。今年暑假,妈妈的右手小指不小心被剐掉了一块肉,不能沾水,不能刷碗、洗衣服。我就主动帮妈妈刷锅、洗碗、扫地拖地。看着妈妈那开心的笑容,我的心中充满了幸福。原来幸福就是那么简单,只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在给予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幸福。
这本书中让我哈哈大笑又觉得不可思议的是猫跳荷叶。在笑猫跳荷叶不小心掉入水中时,麻花儿想背笑猫,但笑猫不同意,但当荷叶茎快被笑猫扭断时,他只好趴在麻花儿的背上。鸭子背猫,真是不可思议!一想到那样的情景,我就会不由自主地笑起来。这真是一本有趣的书。书中的这些故事既是温暖我们童年的“心灵鸡汤”,又是陪伴我们成长的“心情宝典”,有时让我哈哈大笑,有时让我感动地流泪,有时让我静静地思考……
我心中的幸福在这个荷花盛开的夏天,慢慢长大,我也要像麻花儿一样,做一只幸福的鸭子。
微山县实验小学双语校区四一班张懿菲
指导教师:郭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