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张家港之行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上海张家港之行心得体会
为期三天的学习很快就过去了,还有太多的东西来不及消化,来不及细加品味,还有太多想去了解的,想去体会的,虽只是浮光掠影,但还是感受颇深的。
同济大学二附中——上下戮力,共成大计。
去之前对这所学校并不太了解,只是听培训中心的人讲,同济二附中是后起之秀,且后来者居上,发展很快。到了之后才真切的明白了为什么这个建校只有短短七年的完中现在能跃居整个普陀区中学的第三名,那就是上下戮力同心,共同努力促进学校发展。
据学校副校长和教务主任介绍,全校在职的90多名一线教师来自全国18个地市,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却为着同一个目标奋斗,各自带来了全国各地不同的教学特色,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最终形成了自己多元化开放性融合凝聚的的风格,从上到下,每一位教职工都很熟悉教学工作,校级领导班子既学习又管理,书记和校长都分别担任着教学工作,其中书记所带的还是高三毕业班的数学课,正是因为如此,大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都非常清楚,改进的措施和方案也会非常有针对性,对一些新兴的教学理念会有真切的实践体验,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会出现理论与现实脱节的问题。
除了领导亲力亲为上课摸索之外,同济二附中还很重视对青年教师培养,会提供各种渠道,创造各种机会让青年教师得到学习和锻炼。比如每个学期开学时都会举办同济杯教学比赛,通过基础测试,上课评课,答辩,论坛等层层环节,选拔出优秀的教师给予奖励,这一系列环节锻炼下来,不仅仅是比赛,同时也达到了培训的目的,参赛教师不论获奖与否都会收获颇丰。除此之外,他们还经常邀请教研室的研究员到校上示范课,让青年教师观摩,这样,老师们在贯彻新理念新精神的时候就有章可循,有路可走,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就会很快。在定期举行的教学论坛上,领导班子和教师在一起互相交流,针对教学中出现得问题讨论对策,对不同的教学经验进行汇聚整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样在师资建设上他们就形成了换血、活血、造血这样非常系统的机制,使整个教职工队伍永葆活力。
在对学生的管理上,同济二附中也很有自己的特色。他们的课程安排从小学六年级即初中预备班到初中再到高中,非常系统,所以在校园里能看到扎着红领巾的小学生,也能看到稚气未脱的初中生,还能看到已略显成熟的高中生。对三个阶段的学生管理的标准是不尽相同的,针对具体问题,同济二附中的管理很有弹性,一切为学生着想,很人性化。比如到校时间,因为上海地区的中学没有早晚自习,一般八点钟上课,学生七点四十到校,但有的学生家长开出租车,可能六点多就把孩子送来了,学校会照顾这样的孩子,叮嘱门卫及时开门,让学生能够到教室休息。听到校长给我们介绍这样一种情况,我真的感觉到了这位校长对学生的爱和责任。另外,在班级的管理上,班主任的作用发挥得很大,每个班级的风气特色都带有班主任各自不同的理念和想法,没有统一的要求,真正体现了多元融合的特点。
同济二附中的生源并不太理想,这一点和我们有点像,他们还有一点和我们相似的是善于加工改造这些学生,三流的生源,一流的升学率,这都离不开全校教师从上到下的共同努力。
常青藤实验学校——站得高,看得远。
常青藤学校也是新兴学校,办学时间短,教学见效快。而且,这个学校有一种非同寻常的大教育观,学校里时时处处会流露出高屋建瓴的气势和胸襟。
一进校门,一大块景观石上赫然几个大字:“我们都是地球村的村民。”漫步宣传栏旁,无意间看到一行字:“世界就是我们的课本。”还有“我们培养的不仅仅是能够适应社会的人,更是能够影响和创造社会的人。”无不体现着常青藤实验中学所提倡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和“文化兼容,个性舒展”的办学理念。
我们学习期间正是常青藤的十年校庆,我们所参与的正是他们的校庆活动之一——“全国名校长论坛”。为了庆祝建校十周年,常青藤学校邀请了全国30多个省直辖市的300多名名校长参加论坛,互相交流研讨,共商教育大计。其中还举行了讲课评课活动,把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教师聚集在一起展示各自的风采,让我们受益匪浅。仅从这一项活动上来看,常青藤实验中学就表现出了自己高瞻远瞩,志存高远的姿态,让我感叹不已。
为了贯彻自己的教育理念,常青藤实验中学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里有大大小小的学生社团将近二十个,并且都有不菲的成绩,很多社团都在不同级别的比赛中获过奖,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也真切见识了这些学生的多才多艺:书法绘画、舞蹈健美操、模拟联合国等等,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课间活动中,我更是看到了在学校中从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学生们以班为单位,有序的进行课间活动,有跳绳的,打球的,滚铁环的,甚至还有抖空竹的!个个兴高采烈,玩的不亦乐乎,校园里一片生机,等到音乐声响起,大家马上放下手里的器具迅速列队去做广播操,没有大喇叭里强调纪律的呵斥,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自觉,让我深深感叹学校的氛围是如此平静温和生机勃勃。
在管理上,我们听到校长很自豪地说出了三点:学生喜欢穿校服,校园里平等友爱;校园垃圾不落地,学生养成了整洁的好习惯;晚自修校园里静悄悄,学生学习主动性很强,积极性很高。虽然只是建校十周年,该校校长的发言的题目却叫做:《十年奠基玉树成林,百年梦想栋梁参天》,从秦校长的话中,我们感受到了这个后起之秀的冲劲和决心,让我感受到了站得高看得远的气势。办教育,就应该有这样的气魄!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从这次学习中感受最深的就是不能忽视自己的力量,我是整个学校发展过程当中也许很微小但能发挥力量的一员,学校的发展,靠的是上上下下所有人的同舟共济,每一个人扛起自己的那份责任,目标的完成就能够顺利的多。
语文组:化曼
2010-10-31
第二篇:上海之行有感(精选)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上海培训有感
曾智辉
为期5天的上海培训落下帷幕,5天的学习生活让我感受良多,好像又回到那学生时代的青葱岁月,然而又结合我十多年的经验总结,越发觉得我们如果不经过培训,我们的见识就犹如井底之蛙,是那样的可笑,可悲。众教授超时代的想法真让人耳目一新,让我对我的教育教学有了新的想法。
几位教授的教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位老师,一位是76岁的长都钟启泉教授所讲的《静悄悄的课堂革命》,其中他讲到,新课程的改革的理念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让我记忆犹新,这样的话虽然我们也天天和学生在讲,在灌输,但,从一位老教授的言语中讲出来又是那样地振奋人心。他又说,学校教育不是通往上流社会的阶梯,而是通向智慧的道路,现在很多人学习,都是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都想着如何才能向上流社会前进,却不知,要适应当今日新月异的社会,如果没有一定的智慧,是很难生存的。当他提到,学校改革的核心是课程,课堂不变,教师不变;教师不变,学校不会变。学校的改革是自上而下的,学校教育的主要操作者是教师,的确的,没有教师的改变,哪来的学校改变?在他讲课的第二个模块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他所举的一个例子,说一些老师争课的问题,他说,聪明的老师,根本不用去争课,曾经有那么一位语文老师,经常很头痛学生背古诗的问题,课程又不多,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找学生,他想了一个法子,每周到厕所的门背后贴一首古诗,到了学期末考试的时候,整个年级的古诗成绩有着明显的提高。这是一个多么高明的招数,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只是自动自觉地,完全在无意识的时候,就把一首首的古诗记在了心里,事实证明,老师们的教学也并不是没有方法,只是看我们有没有思考到位而已。
第二位老师是周彬老师,他的主题是《好课与好人》-从课堂文化看教师人生。他的课讲了3个多小时,也是唯一一个在众多老师中,只用一张PPT就能讲完全场的老师,而且在他讲课过程中,一边是掌声,一边是笑声,让们们轻松愉快地渡过一个上午。他说,学习永远是自己的事。现在我们教学生,都总是想着如何把知识灌输到学生的脑子中,却没想到,如何让学生知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在这里,在我以后的教学中,要好好灌输这个理念。他又说,我们作为老师的聪明是很聪明了,但有没有想过,很多学生其实很想超越你?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证明他比老师更聪明。的确,当学生能比老师更聪明,那么学生学习起来就更加游刃有余,我是非常赞同他的这个观点的。
本次的上海学习之行,让我真正见识到了什么叫博学的老师,什么叫与国际接轨的思想,对于我们这种在远离城嚣的农村中学教书的老师来说,简直就是进行了一场知识的洗礼。为人师表,不应只是在教,而更多的应该提升自我修为,从而给学生们普及更多前卫的思想与理念,让他们更易接受这个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后备力量。
第三篇:上海之行体会
上海之行
——上海财经大学培训
省局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在上海财经大学举办了“避税与反避税”短期培训班。在初夏的五月,我有幸参加省局组织的这次学习,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大家都求知若渴,因为避税与反避税是将来国内和国际税收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上海地处沿海,流行海派文化,最早接受西方文化,站在改革的前沿,上海财经大学的教授们能够站在更的高的层次对国家政策层面及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对国家相关政策制定有更透彻的理解。这次学习我们领略了上海财经大学的教授们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知识面,精彩的口才。
到上海学习虽然只是短暂的一个星期,但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通过聆听教授的讲课,我们对事情的看法会有一个多层次的理解,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如周叶副教授就税收逃逸进行了分析,用博弈学的原理分析了避税与反避税的关系;第一次让我们对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待避税与反避税。胡怡建教授就当前的中国税收形势给我们做了深层次的介绍,深入浅出,使我们对看清目前的税收形势、把握大局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对当前全球局势和我国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做了系统的分析,给我们指明了学习的方向。戴欣苗副教授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使我们学会通过报表数据的逻辑关系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不是简单就报表的数据看问题,要结合企业的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及国家政策层面情况分析企业财务状况;戴欣苗副教授还以灵敏的嗅觉从新的会计准则分析中看出资本市场发展趋势,让我们不得不佩服戴欣苗副教授看问题的前瞻性。邵建利副教授以科学发展的眼光向我们介绍了“定量管理”的概念,指出十年之后定量管理将广泛的应用于各个方面,并将统计学知识应用到税收数据分析上,介绍了利用统计软件(SPSS)分析税收数据的有关方法;王天华教授介绍了中国财政体制的总体构架及最新的增值税、营业税的变化;方卫平副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当前我国反国际避税面临的形势及跨国企业避税常用的手段。
教授们深刻地阐明了税收在现代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及其举足轻重的作用。税收既建立在经济的基础上又影响着经济。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中,税收自然也要不断的探索,创新,发展。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难以接触到。教授的讲解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扇知识的大门,使我们更加清醒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以及今后学习的方向。真正是学海无涯呀!这次学习我开阔了眼界与思想,明白人不能固步自封,停留在以前的思想上。要不断接受新的知识与概念,与时俱进。
就自身而言,这次学习提高了自身的素质与专业的水平。多年的实践,我深切感受到没有专业理论知识,工作就很难达到一个高度,这应该是一个基底。通过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然后付诸实践,运用学到的知识更好地指导实践。这次学习,我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总结出自己的优缺点,丰富的工作经验可以更好地理解专业的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我想通过实践更好的巩固所学知识,让两者互相渗透,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税收这一复杂而多变的领域可能光靠经验或是理论都是不能够走下去的。只有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才是最正确的。古人说看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两者在现实中都是不可缺的。我想通过这次的学习,不仅仅是学到了更加专业的知识,开阔了眼界,更重要地学习到了自主学习的方法。这将终身受益,只有不断地学习与总结才能不断地进步。学习是工作的前奏与基础。我想有了这次学习的经验与收获可以更好地提高以后的工作。在这次培训中,通过各位老师精辟的解析,独到的见解和大量的旁征博引,让我拓宽了眼界,转变了观念,特别是对一些理论实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社会的现实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学习培训,老师们渊博的知识、精深的理论功底和犀利的社会洞察力,使我深切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感觉到一个干部不学习,就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就不会进步。
紧张的学习之后,在华灯初上的晚上,我们也三五成群的出门,去领略了一下上海大都市的繁华。我在南京路上寻找过“南京路上好八连”曾站立过的地方,现在南京路是一条热闹的步行街,只见各种肤色的人们在街上购物,熙熙攘攘好一派繁荣景象。我在城皇庙流连找寻昔日的繁荣与热闹,只见各色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让人目不暇接。
在东方明珠塔顶350米的高空俯看上海,黄浦江似一条玉带蜿蜒地从上海市心流过,外滩上古老的外国风格的建筑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似乎让流动的江水向人们诉说当年的辉煌与历史。浦东新区一幢幢高楼耸立,向人们展示着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发展的脚步和改革的成果。
上海之行收获颇丰,但仍有遗憾,这次我们有机会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学习,却没有机会学习当地地税系统先进的管理经验。另外这样难得的机会和全省地税系统的同志在一起学习,却没有时间互相了解一下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
遗憾也是美的一种表现形式,我想因为有遗憾才会有回味吧!
第四篇:上海之行学习体会
不虚此行
——上海之行点滴体会
历时1周的上海之行结束了,回顾1周来的学习、参观历程,倍感机会难得的同时,也由衷感到:不虚此行。这次上海之行,我参加了“新时期中职德育与班主任专业化论坛暨上海知名学校德育工作经验交流”活动。活动中,我聆听了专家精彩的报告、优秀班主任的先进事迹,……收获颇丰。现把自己的点滴体会和大家共享:
丁榕: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拓宽教育途径
初次听说丁榕老师,是自己偶然在《中国教育报》上看到一篇关于她的访谈《了解你的教育对象》。那时,她头上的光环就已经很多了:北京市模范班主任、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同是一名教师,她头上的光环让人羡慕,但听了她的事迹报告,我觉得一切来得恰如其分,也来得十分不易。
丁榕老师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对班主任工作有着丰富的经验,在这次的报告中,她用通俗易懂的形式,结合精彩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告诉我,应该怎样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一、从人性的角度了解人。即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应“对事不对 人”;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要“对事又对人”。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结合事情发生的原因,拿捏好处理问题的尺度,事情往往会处理得恰到好处。
二、从人本的角度完善人。对于班集体的凝聚力、后进生,我想这是大多数班主任老师都头疼的事情,如何处理好这样的事情,丁榕老师教给我:没办法的时候就了解。走进学生的心灵去了解。难教育的学生背后肯定有故事,我们要以爱换爱,以心换心。在增强班级体的凝聚力这一事件上,她的用心、她的睿智、让我对她肃然起敬,她的管理艺术让我折服。
三、从学生的需要入手。她教给我:对于学生,合理的需要给予满足;过分的需要给予引导;错误的需要给予纠正。要用恰当的方法变“不许”为“许”,而且要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的挖掘,但切记:不能对学生发火。作为教师,成天和学生打交道,如果天天发火,对身体不好,一定要制怒,想发火时,快速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而且她还教给我:针对发火行为的一些滑稽动作、表情。
聆听报告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丁榕老师涉猎的知识很广,心态很好;她研究人多,研究事儿少;研究个性多,研究共性少;能把事情和人结合,能把个性和共性结合。她说她喜欢雨果的一句话“生活就是找准位置。”我想这或许就是她给自己的定位定得很低的原因——你不能做青松,就做一棵大树;你不能做大树,就做一棵小树;你不能做小树,就做一丛灌木;你不能做灌木,就做一棵小草。总之不管做什么,决定你的不是尺寸的大小,而是做一个最好的你。
高金英:提高自身素质做好新时期班主任工作
宏志班,我并不陌生。《东方时空》、《新闻调查》都曾做过报道,而且好像还有一部以宏志班同学为题材的电视剧也播出过。但担任多届宏志班班主任的高金英老师,我是第一次看到。或许有些孤陋寡闻,但在听了高老师的事迹后,也只能是深深地佩服。从高老师的报告中,我学到了:
一、要更新知识储备。科技的迅猛发展,让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发生了变化,我们不能带着老观念去教书育人。高老师结合“10只鸟打死一只,还剩几只?”为例,让我了解到更新知识储备的必要性。
二、要宽容,要从每件小事中体现教师的素质。高老师告诉我:老师和学生发生矛盾时,肯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和学生沟通、处理问题时,要讲究说话的艺术,禁用语言暴力。要给足学生面子,送学生人情,且激励、表扬一定要及时,要经常运用且适当运用。班级卫生差——曲线救火、《李鸿章和厨师的故事》、《扔鸭子》、《这条小鱼也在乎》多个案例,给我展示了合格班主任是如何做的。
三、要为学生服务。宏志班的学生家境贫寒、情况特殊,所以在培养他们学习能力、传承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同时,高老师也通过勤工俭学、捡矿泉水瓶、收拾办公室废报纸等,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自尊性人格。由此我想到了我的学生,他们大多数都是打工者的子女,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和宏志班的学生有些相似,但他们的表现呢?做事只顾自己,花钱大手大脚。而高老师上大学的学生基本都是靠自己的勤工俭学完成学业的。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值得我深思。
四、要有人情味——阳光的味道。体现在责任心和爱心上,有了责任心,就会用心做事。“怎样开家长会、班会?”告诉我教师要积累很多知识;科学的人际交往,告诉我这是学生的必修课;《我们都
是一家人》的笑话,告诉我教师要机智地处理问题。
高老师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及智慧水乳交融,给人艺术的享受,她今天的班主任应该起到:点燃、开采、唤醒的作用,她要做家长认可、学生爱戴、同事喜欢、领导欣赏的教师,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魏书生:新时期班主任工作艺术
听魏书生老师讲课,现实中听过,网络上看过,但听他介绍班主任工作是第一次。对魏老师的了解不够深,所以在他做报告时,才知道他身上的头衔、头上的光环是那么多,他的工作是那么忙。正是这样身兼数职、特别忙碌的人,竟然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得这么好,实在让人不敢相信。
一靠民主、二靠科学。这是魏老师简单的开场白。随后的松、静、匀、乐让我领略了他对待工作的态度。然而,他管理班级的方法,更是让我印象深刻——学生管理班级。让每位学生有事干,即在班级里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其精心、周到、严密的程度令人惊叹。虽然,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在听了魏老师的报告后,我觉得,我可以择优选用。我没有胆量把权力下放得太多,但我也可以通过“让他们每人有事做”这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这样既轻松了自己,又锻炼了学生。
魏老师依法治班的科学性,也让人敬佩。3个系统的监管,再加上“没有制度定制度、制度多余制度、制度不足补制度”的民主管理,让魏老师二十多天不在家,班级照样井然有序。真是让人羡慕!但“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啊!
魏书生老师尊重学生的平等人格,原谅学生的弱点,关心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给我树立了楷模,他“用平平常常的心态,多做平平凡凡的、实实在在的事”,给我今后的班主任的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虽说这次会议从名称上来看是中学、中职会议,与小学没有联系,但教育是相通的。魏书生、丁榕、高金英、黄静华等专家、名师,而且还聆听了他(她)们的报告,报告中他(她)们谈及自己的亲身经历,谈及他(她)们的所想所做,让我对他(她)们肃然起敬。从他(她)们的交流中,我看到了一代名师,一路走来的不容易。不管是他(她)们的睿智,还是他(她)们的奉献;.......所有的这一切都让我为之动容。我深深体会到了:在光环的背后,他(她)付出的艰辛,默默奉献的不容易。真的是“付出多少,收获多少!”我感慨:自己差远了!自己给自己加油吧,希望自己通过努力,也能在平凡的岗位上率先当强。
第五篇:上海之行感受
上海之行,我们早早地就作了计划要到上海去看看。终于在寒假期间如愿以偿了。在上海转了几天,给我的感受确实太深了。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身临其境,给人的感觉是这个城市处处充满着发展的气息,蓬勃的朝气和无穷的生机。高耸的摩天大楼、绿意盎然的街景、灯火阑珊的外滩和雄伟的海堤、延伸到天际的跨海大桥桥墩,给游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觉得没有哪一个城市像上海这样每时每刻都在奔跑着且有条不紊地前进着。据说,如今的上海每三个月就需要更新一次地图。这是一种何等的发展速度啊!
我们坐着客车慢慢驶入上海市区,所有同学都被上海的标志性建筑所吸引——东方明珠,车厢内都是一波一波激动的叫喊声,我们左右观望着,沿着外滩一条路走过,左面那些古建筑经历的沧桑好像把我思绪带到过去美丽的大上海时期,沿路右边便是黄浦江,江面上一艘一艘轮渡在航行,在黄浦江那一面是现代金融中心,这一种古代与现代的融洽在建筑群中是多么华丽。
黄浦江畔这里真美。在这里,除能观赏中外罕见的“万国建筑博览”外,还可领略大楼与江水交相辉映的胜景。外滩的江面、长堤、绿化带及美轮美奂的建筑群所构成的街景,组成了最具有特征的上海景观。应该说,外滩的夜景是最美的,我们此次出行很幸运的正好可以参与跨年,相拥的人群,那微凉的河,被霓虹灯映照得波光粼粼,袭袭秋风迎面而来,而对面是灯红酒绿的世界,偌大的尘世,让人留连忘返。第一次坐轮渡的时候,跟着人潮拥挤进到偌大的船舱,非常平稳的航行,一点一点感觉眼前的事物越来越清晰。坐轮渡过了黄浦江,就到了陆家嘴商圈,这带金融中心可是我们此次之行的重头戏,这里有最让我着迷的目前国内第一高楼环球金融中心,有金贸大厦和东方明珠电视塔,花旗集团大厦等等。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中国目前第二高楼,世界第三高楼,可谓是日本设计师安藤忠雄的一部伟大著作。像是一把军刀高耸入云牢牢地插在上海的心脏。
金茂大厦耸立于黄浦江畔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遥对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毗邻延安东路隧道口,据说是目前中国内地最高最大的观光厅,荣膺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与大厦相连的裙房,已建成金茂“时尚生活中心”,成为了上海全新的时尚新地标,同时,坐落于裙房一层的金茂音乐厅是上海又一处欣赏高雅文化艺术的场所。
我们所居住的地区是上海杨浦区,在这里我切切实实感受到了上海当地人的风土人情,虽说那一句一句像是吵架的上海话我听不懂,但是却足足的吸引了我,人们穿着睡衣出来买早点报纸,还有那一栋栋的筒子楼,古街古巷的感受更加有着老上海的感觉。
去逛南京路的时候并没有传说中那个人挤人的感觉,但是确实看到了繁华也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去逛奢侈品店时那高昂的价格足足震撼了我很久,原来感觉外国人是多么少见,但是在这里他们也是一份子。
印象很深是我们去城隍庙,手中拿着地图去找地铁站,然后沿着小路开始找,来来往往的车辆要比杭州的乱很多,拥挤的人潮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上海市老城隍庙又名豫园位于上海老城乡东北部,和豫园商场相连,这里展现了重要的道教宫观,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了。大殿正门上悬“城隍庙”匾额,并配以对联“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大殿内供奉金山神主汉代博陆侯霍光大将军坐像,左首为文判官,右首为武判官,次为日巡与夜查,日巡、夜查以下为八皂隶。第一对立柱悬有对联“威灵显赫护国安邦扶社稷,圣道高明降施甘露救生民”以赞扬城隍神的功绩,上悬匾额“牧化黎民”。第二对立柱上悬“刻薄成家难免子孙浪费,奸淫造孽焉能妻女清贞”的对联以警示世人。如果说上海市一碗浓汤,那么城隍庙便是这浓汤的底料,在这个市井小城孕育的文化源远流长。
早在我们来上海的时候就将地图圈圈圆圆画满,那些都是些我们
最想要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