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名校学习考察之行心得体会汇报
上海名校学习考察之行心得体会汇报2013年4月7日——12日,张丽颖副校长带着我们一行九人参观学习考察了上海的四所名校,它们分别是上海市洋浦区市东中学,上海市尚德私立学校,上海**区教师进修学校以及上海市浦东新区园西小学。其间,我们或走访,或查看,或听课,或问询,对这四所学校无论是学校管理、环境、文化建设还是教学教研、师资培训、办学特色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让我真的是开了眼界也开了心界,在此向学校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给我们提供这样外出学习的机会。上海之行虽然短暂,却让我受益匪浅,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给我启迪,也让我反思。对照上海找差距,立足校情学上海,剖析我校的实际,有这样几点让我感处颇深,愿与大家共享:感触一: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多但凡去周边各城市的学校学习考察时,私下里听到最多的抱怨就是办公经费难的问题,好象每个学校都缺钱,过得都是捉襟见肘的日子。只有到了上海,说起办公经费的时候,内容和声调都变了,遇到的校长和教师都说:“我们有的是钱,我们要想尽办法把这钱花出去„„”这话语里无处不透着骄傲。他们的说法让我感到非常好奇,所以我简单的在网上输入“上海市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这几个关键字搜索了一下,得出这样几个标题:2006年,上海首次公示区县“教育账本”,首次通报了教育投入不足违反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六个区县政府。
第二篇:名校考察之行学习心得体会
名校考察之行学习心得体会
清水河中学
龚永明
曾记得,“学习”一词最早见于《礼记·月令》,即“季夏之月,鹰乃学习”。学,效也,效仿;习,指鸟儿频频飞起。也曾记得,孔子对“学习”一词的解析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所以,“学”了就得“习”,“习”了就得有所成。我认为,此次名校考察之行的最终目的,在于我们努力探寻名校的成长归因,不断联系自身实际,全力打造出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和浓郁的本土特色的高效课堂。很感谢局领导的殷切关怀及精心运作,我在这次考察学习过程中,体会较为深刻,也决定结合清水河中学实际,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体会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以前,我总觉得黄冈中学、黄石十五中、黄梅一中是我们最理想化的优质教育,但现在发现,我们所认为的优质教育,只是在老师的“讲”、“教”上走在了同行的前列,“讲”出了水平,“教”出了高度。虽然这些传统名校也在学生的“学”上做了一些,但终因为教学方式的侧重点不同,依然只是在“教”得好、“讲”得好这方面为我们在素质教育的征程上喊冲锋。而这次山东、江苏之行,我们发现,以昌乐二中、东庐中学和宜兴实验中学典型代表的新型优质教育,却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颠覆性改革,都在强调以学为主,都在证明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回想前期全国兴起的“杜郎口风暴”,我们不能不正视一个现实:昌乐二中、东庐中学和宜兴实验中学的教学改革无疑是成功的,这几所学校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素质教育和优质教育。它们通过变革,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成绩大幅提升、有的学校规模快速发展、办学条件迅速改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同时,三所学校的教改经验也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的肯定和支持,获得了来自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赞誉,形成了品牌效应,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典范和样板学校。随着社会声誉的不断扩大,三所学校的教改经验正不断被推广,学校发展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这才是我们千呼万唤、梦寐以求的精品教育、优质教育。
体会二: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课改已经推进了十余年,在这十几年中,我们教育工作者到底做了些什么?做对了什么?这曾经是一个十分厚重的话题。我们聆听了许多前卫人士、专家学者的报告,可回答这个问题最响亮最有力的人不是这些专家学者,恰恰是扎根基层教育的乡村中学的校长和教师。正是他们勇于担当、锐意进取的精神和“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理念,有力地回击了现实普遍存在的格局决定论、生源绝对论和教师成败论,才形成一个“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态势,才开创了素质教育和高效课堂的崭新局面。试想,我们蕲春有多少学校的发展环境比他们更优越,但我们又有多少人有过这样的改革勇气和胆识?有多少校长真正走在了课改队伍的最前列?我们又多大程度上借用行政手段强力地推动了课程改革?
这几所学校用事实证明,一所学校,如果不是主要领导亲自搞改革,用行政的手段推广新的教育理念,单靠教师的自觉和自发搞改革,其力度和进展都不会很理想。我们也早有这样的认识和体验,但我们并没有真正想办法去试验,并没有拿出那股胆识与魄力。同样的困惑,困住的只是我们;同样的境遇,他们却找到了先机。他们在积极探索中,都找了到符合
自身实际的教学模式。如东庐中学采用“教学合一”的教学模式(一是改革备课模式,实行以“讲学稿”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二是改革课外辅导方式,由课外转向课内,不订辅导材料,停止补课,取消竞赛辅导班,实行“周周清”);昌乐二中则采用的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学模式。每堂课都是从自学、读书开始的,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整堂课都像考试那样“紧张”,从旧知到新知,思维处于极度活跃状态,自学、议论、表达、交流,“自主、合作、探究”贯穿于课堂全过程,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教学环节虽然有所不同,但相同之处在于都强调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的明确,贯彻“三讲三不讲原则”,即学生不先学教师不讲,学生会的教师不讲,学生个体出现的问题教师不讲,学生学而不会的教师讲,学生难于突破的难点教师讲,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讲。不管是东庐中学、宜兴实验中学还是昌乐二中,他们的成功,是因为他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并使之在实践中不断的得以完善,从而创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特色之路。
体会三:舍根逐末终是假,追根溯源始为真。
只道是“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这几所学校的校长一直视教育质量的提升为学校的生命线,把高效课堂的打造作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摒弃各种人云亦云的学术假设,真真实实的去聆听学生的心声,扎扎实实的开展教学瘦身,再不搞那些大而全的运动,求真务本,从教学的源头抓起,从课堂45分钟抓起,从学生学力的形成抓起,群策群力,终于抓到了实质,抓出成绩。如东庐中学是在前期“导学卡”“同步练习”等教改基础上逐渐摸索出“讲学稿”之路。在具体的改革方法上,三所学校也各具特色,如昌乐二中重视课堂内的预习,而东庐中学则强调课外预习;东庐中学则认为反馈不需如此频繁,“周周清”更为重要。三所学校的差异只是局部的、非实质性的,它们在改革所遵循的“教学理念”上却是一致的。
在教学理念上,他们都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昌乐二中坚信教学要“以人为本,关注生命”,要“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宜兴实验中学坚信人人可教,“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东庐中学提出了“关爱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口号。在理念的指导下,他们充分尊重并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创造热情,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实现了学生全面和富有个性的发展。同时,他们都保证了教与学的新型统一,采用“先学后教”模式,“以学定教”“以学促教,克服了传统课堂中难以解决的“教”与“学”两张皮的问题,为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教”和“学”的双向互动过程提供了教学制度方面的保障。
体会四:舌耕教得千番苦,难获生生互助情。
这与三所学校都充分利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策略。正是小组合作学习巧妙地将大班教学的劣势转化成优势。优秀学生帮助弱势群体,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班课堂上一个教师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特殊需要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小组间的良性竞争迸发出一种你争我抢、不甘落后的课堂学习活力,根治了满堂灌的传统弊病。因为小组内好中差搭配,既有课前的“兵”教“兵”,也有课后的“兵”补“兵”,所以在共同研讨中,老师得到解放,学生全体受益。同时,因为每次学习新知都设有一个独立预习的过程,但每人的作业必须独立完成,所以他们无一例外地妥善处理了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关系,找到了培养优生和提高后进生的有效方法,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直到现在,我们还有很多教师或领导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还在犹豫中徘徊,还在抱残守缺。抱怨中我们浅尝辄止,做秀中我们急功近利。
体会五:多劳总为无功痛,“两本”不及“一稿”强。
在传统教学中,也就是我们的教学中,老师的教案往往是“讲案”,只考虑老师怎么讲,很少考虑学生怎么学,即使教案中设计了一些双边活动,却往往是自导自演、自问自答。如有的老师在教案中写道:“师问:……生答:……”就像一个设计好的话剧脚本,上课时只要把它演出来就行了,效果主要是看老师讲得生动不生动,学生配合得好不好。有些老师的教案不允许学生看,因为学生一旦看了“教案”,教师在教案中设置的一些“包袱”就泄密了,上课时老师就没法施展教学艺术。还有,我们蕲春的学生至少需要为每门课准备两个本子:一个是课堂笔记本,学生要把老师讲的东西记下来,以备复习考试用;另一个是课后作业本,作业本往往不止一个,除了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外,还要买社会上各种复习资料、练习册,这些复习资料和练习册往往很难做到精选题目和符合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晚上往往都做到11点以后。老师累,学生累,身心俱累,劳而无功。
而在江苏省溧水县东庐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老师的“教案”同时也是学生的“学案”。“讲学稿”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线,按照学生学习的全程来设计,充分体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包括四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讲学稿”在课前就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学教材。实际上教材的大部分基础知识学生在课前就学会了,上课时老师按照“讲学稿”检查和点拨,以学定教。学生会了的老师就不再讲,不会的进行点拨,教的就是学的,学生不会的东西正是教师要点拨的东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也是老师要补充的东西。没有多余的废话,没有多余的活动,没有故弄玄虚的东西,老师轻松。同时,学生上课只有老师发的一张“讲学稿”(一般是8k的一张纸)。课前预习的是这一张纸,上课看的还是这一张纸,听课时需要记录的东西就在“讲学稿”的空白处补记,没有专门的课堂笔记本。课后学生复习的还是这张纸,没有专门的作业本,也不买社会上泛滥的各种复习资料和练习册。过一段时间,学生把“讲学稿”装订起来,就是精选的复习资料,考前也不再专门出备考题。有些讲学稿中还有“中考题回顾”,提醒学生在以往的中考中有这类的题。另外还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和资料,在课堂上掌握好的学生课后不需要做作业,学生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个性得到张扬,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
只道是“与其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正如“关住门没有什么感慨,走出去才知道人家的精彩”。是以,我们不得不向东庐学习,不得不向昌乐二中致敬,不得不反思自己,不得不全新运筹!
措施一: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一所好学校,必须先有一位好校长。只有好校长才能建设好学校。东庐中学、宜兴实验中学、昌乐二中,他们都有一位富有远见的校长,一位真正有学识懂教育的专家型校长,一位作风正派、一尘不染的校长,是他们带领学校摆脱困境,走向成功。他们带头搞教改,用行政手段推动课程改革,保证了新的教学模式在全校的推广。我不是专家,没有高深的学术涵养,但自有一腔真心办教育的热情,有艰苦朴素的好作风,有笨鸟多飞的毅力与意志,有虚心学习的好品质,还有那么点滴的教育管理经验,以及把黄土岭中学这么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中学变成有一定特色的农村示范初中的感悟,我想,只要我以校为家,勇于担当,身先士卒,躬身课堂,与老师们同学同乐,与学生们交心交友,有计划有步骤地用行政手段全面推行“讲学稿”模式,先学后教,注重课堂实效,科学评估,创新应用,持之以恒,也一定会找到具有清水河中学特色的打造高效课堂的实施办法。
措施二:但用东庐补天石,为我披荆暂发刃。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如何发展清水河中学,如何促进教育均衡,如何创办漕河镇人民满意的教育,当务之急,先静下心来,好好向人家学习。昌乐二中、东庐中学在教学改革之前,都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农村学校,也曾跟在别的学校后面苦苦地追求过升学率,也是师资水平差、生源质量差、硬件设施差、教育观念落后,也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和撤并危机。这与我们清水河中学何其相似。但正是这种“穷则思变”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生存与发展本能,构成了学校早期改革的原动力。我校是最不缺乏的就是这种动力。我无法像这些名校长一样,拥有如此大的胆识和魄力,但我完全有能力,把学校面临的危机转化为奋发图强的正能量,我们完全可以像东庐中学一样,尝试进行一场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积极寻求农村初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力图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课堂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探索出一条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活、学生负担轻、教学质量高的新生之路。
更何况,我们清水河中学,在各级政府、各位领导的关怀下,在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中,已经在硬件建设、师资力量、办公条件、教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改观,完全可以少走弯路,先行效仿,边学边改,吸其精髓,长足发展。计划在借鉴学习阶段,花一年时间。
措施三:备研同收求一统,讲学稿中得乾坤。
力争在一年之内,我校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本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必要时打破校际界限,联片教研,早日分科分册编撰完成讲学稿。
具体做法是,向东庐中学学习,让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讲学稿”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备课组长初审“讲学稿”后至少提前二天将“讲学稿”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然后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讲学稿”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再由备课组长将审核后的“讲学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同时,在这半年之内,每次上课前一天将“讲学稿”发至学生,任课教师对“讲学稿”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第二天师生共用“讲学稿”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讲学稿”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便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在制定后修改,在验证中完善;在第一年内完工,在第二、三年内沿用;用制度保障,借考量归档。
同时,把教师的集体备课、编制系统的过关检测题以及观摩评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的方法。纵使我校现在师资力量还较为薄弱,但必须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规定内容,分工合作,精心编制有波度分层次的检测题,并形成题库。习题分成三个层次:必做题(照顾绝大多数中等偏下学生),选做题(照顾优秀学生),思考题(照顾特优学生)。这些习题要科学合理地穿插在讲学稿中,要求学生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学校严令禁止任何班级任何教师以任何方式向学生推销任何教辅资料,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在公开课教研活动中,把公开课分为观摩课、研究课、展示课和过关课四类,评课时,少栽花,多挑刺,并且将评课结果(优点和缺点)在校园公开。
措施四: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不待七年期。
我们要全力大面积地转化“学困生”,要有一系列转化“学困生”的措施。在向东庐中学学习保证“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时,全校还要象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一样,以制度形式,对知识的掌握实行“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对不过关的学生,我们要集中培训,更要分散个别辅导。
我也知道,“千淘万漉最辛苦”,但“吹尽狂沙始见金”。纵使清水河中学与周边兄弟学校相比,我们的底子还很薄,我们的劣势还很明显,我们的路还很长,但心动不如行动,迟动不如早动,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多做实事,结合实际解决校本问题,真正推行“讲学稿”模式,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在三年之内,不断强大我校学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三篇:名校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名校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1月11日至14日,我有幸随XX市教育考察团赴XXXX中学和扬州XX中学、XX小学考察学习,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收获很多。
XX中学的前身是一所乡办中学,仅有14名教师、200多学生,设施、师资、生源均为三流,如今拥有200多教职工、3000多学生,校园环境园林化,教学设施现代化,“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全国闻名,巩固率、毕业率、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100%。XX中学的崛起、发展靠什么?有人说,靠的是先进的教学模式;有人说,靠的是严格的管理;有人说,靠的是“敬业、奉献、团结、进取”的“洋思精神”。这些说法都对,上述因素缺一不可。但认真分析,这些因素的背后有一个共同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人的因素。
教育界有个流行的说法,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XX教育奇迹的缔造者蔡XX就是这样一位好校长。据媒体描述,蔡校长善于思考和学习,点子多,脑子转得快,思想前卫,容易接受新观念。意志坚定,对自己认定的事情百折不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长期吃住在校,和师生摸爬滚打在一起,属于典型的“工作狂”。在管理上真抓实管,严抓细管,敢抓善管,他有句名言“面红耳赤抓管理,六亲不认作斗争”。极具问题意识,在工作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永不满足,永不止步。严于自律和自守,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在师生享有极高的公信力。总之,蔡XX几乎具备了一个好校长应该具备的所有品质。学校在这样的校长手中得不到发展,鬼才会相信。
蔡林森退休后被聘请到河南永威学校,仅仅几年时间,永威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高,名声鹊起,成为全国名校,各地参观学习者纷至沓来,其声名大有盖过洋思之势。这再次印证了“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个说法是正确的,至少在当前中国式的教育环境下是正确的。
相比之下,今天的XX虽然“桃花依旧笑春风”,但通过此行看到的一些细节,不得不令人对这所名校的前景感到丝丝担忧。我们到洋思时,恰好赶上周一升旗,除几名旗手外,全校其余学生都没有穿校服,队伍也比较散漫。升旗仪式结束后,学生跑操,没有口号,有的班级几乎谈不上队形,我亲眼看到至少有三名同学跌倒。食堂门前石凳的靠背掉落,这是师生每天必经之处,但无人理睬。食堂内的器具摆放不整,地板拖得也不干净。有同行校长到学生宿舍转了转,竟然发现很多床铺没有叠被子,管理员以谢绝参观为由把他们赶了出来。我听了两节课,“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体现得比较明显,但看不到“兵教兵”,课堂比较沉闷,我看到一个男生干脆趴在课桌上睡着了。另一位老师提问学生时,用的称号一直是“那个男生”“那个女生”,明显对学生不熟悉,试问:连学生的姓名都叫不上来,如何“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这些细节透露出来的问题,与名校的头衔很不相称。据前几年到过洋思的校长介绍,现在的洋思与蔡XX时代的洋思已经存在较大的差距。人们常说,校长是学校的灵魂。蔡XX走了,难道也把洋思的“魂”带走了吗?一所“失魂落魄”的学校,其明天怎不让人忧心忡忡!
学校中另一个重要的人的因素是教师。说到底,校长的教育思想只有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才会变为现实。XX中学在打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同时,也创造了“敬业、奉献、团结、进取”的XX精神。“洋思精神”是“XX模式”取得实效的保障和支撑,但前者远没有后者出名。很多学校在学洋思时,只重模式和经验,忽略了背后更重要的“精神内核”。有的学校虽然注意到了,怎奈模式易学,精神(或者说文化)难以锻造,学来学去,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中庸》有句名言:“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毛泽东有个著名论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这些都强调了人的因素的重要性。
校长办学,任重道远,千头万绪,首在修炼自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修身”是根本。用现代理念来说:自我管理是一切管理的基础。蔡XX、崔XX、赵XX、赵XX、王XX等许多名校长的办学实践证明了这一点。其次,校长要在自己的学校里培养一种精神,形成一种文化,最终目的是要打造一支作风优良技艺精湛的教师队伍。以上属于“道“的层面。至于采用哪种模式,则等而下之属于“术”的层面了。
第四篇:上海考察学习汇报
上海考察学习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xxx.此次参加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外出考察学习活动,短短几天时间内,大家一路风尘仆仆,一路学习取经,目睹了上海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感受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浓厚氛围,学习了他们推进科学发展的成功经验。作为一名乡镇干部,关于乡镇发展,借鉴上海发展先进经验,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一、要倾心服务农村,夯实基层发展基础
乡镇要想取得突破性发展,首先需要全面加强党政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建立一支德才兼备,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优良作风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其次要完善各类培训体系,培养大批种植业、养殖业、建筑业、加工业等专业技术人才,提高乡村两级干部综合素质,使老百姓能享受到更贴心的服务。再次,结合当前开展的群众工作,干部职工要走出办公室,走进田间地头,倾心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干部能赢得老百姓的充分信任。
二、要突破思维枷锁,挖掘农村发展潜力
长期以来,受思维定势、落后的固有观念的制约和影响,部分干部职工存在享乐、安逸的心态,做事循规蹈矩,创新思维明显不足。例如我们三尖镇地处偏远山村,要实现经济发展,必须突破思维定势、转变落后思想,另辟蹊径,认真寻求农村发展的先机。可以积极引入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农业产业基地;可以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开发特色农业品种,充分挖掘祖师岭、茶花溪等山水元素,打造冷水江市农业休闲旅游胜地。同时利用冷水江市大力推进“一转三化”战略契机,发挥区域优势,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积极发展增加值高、环境污染低的新兴产业,优化三尖镇产业发展结构,全面提升经济发展后劲。
三、要科学做好规划,实现长效持续发展
规划是建设发展的纲要,通过规划,可以明确发展什么、不发展什么、在哪里发展、怎么发展等关键问题。耳闻目睹上海巨变,从蓝图到现实,都展现了规划的科学合理。目前,对乡镇来说,要充分利用国家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契机,邀请专家,积极做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规划,全面体现人文底蕴及生态发展的理念,结合自然资源,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合理分配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区间,使产业协调发展,提升市场的竞争力和产业承载力。
出去看很重要,回来干更重要。此次上海考察学习,让我深切感受肩上的责任重大。作为基层干部,时时事事处处都在各项工作的最前线,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加强学习,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更新观念,勤下功夫,苦练内功,为我市的经济发展大局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篇:江苏、上海名校考察学习报告(推荐)
感受名校风采品味校园文化 关注个性发展丰厚办学内涵——江苏、上海名校考察学习报告
槐树关镇中心小学李江
2014年5月5日至5月11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宣明会洋县项目办组织的江苏、上海中小学名校考察学习活动。七天的活动安排得既紧张又和谐,虽然劳累但收获颇丰,特别是参观的6所名校,令我产生了深深的震撼。我们通过看校园、听报告、进教室等形式获得了名校管理鲜活而厚重的第一手资料。此行我们共参访了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江苏靖江市外国语学校、靖江市城东小学、靖江市滨江学校、上海市金山区山阳中学和上海市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所参观的学校都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前瞻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都具有深厚的业务修为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校园现代化的人文气息,以及师生们表现出来的朝气与活力、和谐与健康都让人叹服和感动。
一、校园建设体现了鲜明的办学思想,散发出了浓郁的文化氛围我们参观的六所名校中,大部分学校是百年老校,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以“爱的教育”为办学文化的核心理念和主张,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全面育人”的办学宗旨,开展“三色”教育,创造了富有意义和童趣的校园生活,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创建了平台,对孩子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江苏靖江外国语学校规模大、起点高、基础牢,常规教学和科研工作已经走在了同行的前列,因此打造校园文化便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主体,匠心独具、寓意深刻的校徽,围棋课程的开
设等等,无不显示着办学理念的外延。靖江城东小学坚持走素质教育之路,将深厚的教育积淀与现代教育思想相结合,以写字教育为依托,夯实学生基础,教育学生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取得了令人叹服的成果。靖江江滨学校是一所新建学校,该校以科技教育为依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个性化成长提供了发展空间和平台。上海金山区山阳中学属于一所农村学校,该校以当地群众文化为基础,弘扬地方文化传统,坚持以艺术教育和体育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口,成功地开创了一条切合学校实际的素质教育之路。该校的“六艺”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以艺培德、以艺益智、以艺健体、以艺促学”的理念也引发了我们对于素质教育的思考。上海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揉和了国外先进的办学思想,一直将影视、摄影教学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的“精彩3+1”校本课程将社会实践、传统文化与视觉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发展的广阔空间。我们不难发现,这六所学校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每所学校都坚持文化立校,并且一校一品,把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灵魂。所到之处,寓意深刻的教学楼、各具特色的厅廊文化、种类齐全的社团、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等处处都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彰显着鲜明的办学特色。由此可见,文化建设、特色办学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两条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
二、教师发展体现了务实的校本研修,积淀了厚重的文化意蕴
教育的发展首先是教师的发展。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教育观念的更新关系到学校未来的发展。所参观的六所学校无一例外地重视老师的自我设计和自我提高,学校对老师的培养是立体化的。领导、科组、老师本人、学生等因素都构成了对老师自我提高的动力。另外,几所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已不仅仅停留在校内,而是采取了小组同修、学区联修、名师指导、专家诊断等方式,联合了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的教育力量共同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构成了一个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研修工作联合体,使研修的深度、广度以及实效性得到了有效的保证。几所学校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都是教育的行家里手,国家级、省、市级名校长、特级教师占居了相当大的比重。这与学校重视校本研修、重视教师的自身发展密不可分。这些教师在专业成长中体验工作带来的归属感、幸福感,他们的经历和成绩又为学校积淀了丰厚的教育文化,为学校创造了一笔不可替代的、巨大的隐性财富,促进了学校发展。
反观我校,文化积累不足,研修实效不强,教师自我发展意识淡薄,如何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借鉴名校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走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之路?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并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去落实:
(一)找准学校文化建设和持续发展的切入点,明确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制定系统、完善的学校近远期发展规划,并形成严密的理论体系,着力打造具有鲜明个性的校园文化。
(二)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首要任务。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使学生学会自理、学会做事、学会关心、学会做人。在此基础上,尝试特色教育,努力为学生搭建自主发展的平台,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三)常规教学与校本研修并重,夯实常规教学、灵活研修方式,努
力使研修与教学相衔接,让研修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凸显研修实效性。在研修工作中要切忌表面化,形式化,切实把校本研修与打造高校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紧密结合起来,坚持“问题即课题,成长即成果”的研修工作思路,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
(四)注重教师分层培养,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要以科研为载体,把教师发展确定为学校发展的决定因素,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师德建设工程、学习提升工程、基本功竞赛工程、师徒结对工程、教学能手培养工程,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管理,注意培训,想方设法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从而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
江苏和上海一行,让我亲眼目睹了名校风貌,聆听了名校长的先进管理经验,领悟了科学化、精细化、人文化管理的精髓内涵,感受颇深,不虚此行。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以这次考察学习为契机,自觉学习名校先进的办学经验,立足本校实际,知难而进,扎实工作,和全体教职工共同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
2014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