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秋《摄影艺术基础》课程总结汇总范文

时间:2019-05-11 23:13: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08年秋《摄影艺术基础》课程总结汇总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08年秋《摄影艺术基础》课程总结汇总范文》。

第一篇:08年秋《摄影艺术基础》课程总结汇总范文

关于《摄影艺术基础》课程期末复习考试的说明

1.期末复习应以教材和课堂讲授为准。理论部分的复习应以系统总结为准。2.“摄影艺术基础”课程期末考试包括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其中理论部分占70分,采取闭卷考试。平时作业占30分。

上篇 照片的诞生——关于摄影的基本技术

复习要求

1.理解镜头的作用和影响镜头质量的主要因素。2.理解镜头的焦距、视角、有效口径等概念。

3.理解135相机的广角镜头、标准镜头、远摄镜头、变焦镜头的区别和特性。4.理解光圈系数和光圈的作用。

5.理解景深、模糊圈的含义和影响景深的因素及其规律。6.理解快门的种类和作用。7.理解取景器的作用和类型。8.理解三种自动曝光模式。

9.了解自动对焦的几种主要方式和特点。10.掌握使用和维护相机的正确方法。11.理解相当感光度ISO的含义并能灵活运用。12.掌握数码相机的基本结构与性能特点。

13.认识什么是正确曝光,通过摄影实践,逐步掌握正确曝光的选择方法。

14.理解“闪光同步”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理解“闪光指数”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15.正确理解强调画面兴趣中心的重要性及建立兴趣中心的基本方式。概念回放

1.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及其优、缺点:

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物镜同时兼作取景镜头,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用五棱镜取景,取景与摄影具有同一主光轴。这种照相机的主要优点是,由于取景与摄影具有同一主光轴,取景看到的像与景物方位完全一致,因而取景非常方便,没有视差。主要缺点是拍摄时有较大噪声、同时也较重。

2.照相机由机身和镜头两部分组成。

3.镜头的作用是成像,成像质量的高低是评价镜头好坏的标准。镜头的质量主要表现为透镜结像的清晰度、准确度和通光量的大小。

4.视场与视角:镜头在底片上成像清晰的范围称为视场。视场边缘与镜头后节点所形成的夹角称为镜头的视角。

5.镜头的有效口径:“有效口径”表示镜头的最大进光孔,也就是镜头的最大光圈。“有效口径”一般用最大光孔直径D与焦距F的比值D/F表示。通常标注在镜头的前压圈上。1 一只有效口径为1:

2、焦距F=58mm的镜头,其最大光孔直径D=29mm。

6.标准镜头:镜头的视角在50°左右的称为标准镜头。标准镜头的焦距长度与底片画幅的对角线长度基本相等。画幅为24×36mm的135相机的标准镜头的焦距在35~70mm之间。画幅为60×60mm的120相机的标准镜头的焦距在75~80mm之间。标准镜头的视角与人眼视角相似,拍摄景物的透视效果符合人眼的透视标准和习惯,在摄影中应用广泛。标准镜头的特点是有效孔径大,光学性能好,不易失真。

7.广角与超广角镜头:广角与超广角镜头是指焦距短于、视角大于标准镜头的镜头。对135相机来说,焦距在24~35mm、视角在60°~85°左右称为“广角镜头”;焦距在12~18mm、视角在90°左右称为“超广角镜头”。焦距在6~16mm的镜头称为“鱼眼镜头”。广角镜头又称为短焦距镜头。其特点是焦距短,视角大,视野宽,景深长。拍动态物体或需要景物前后有较大的清晰度,或在较狭长的环境中拍摄较大的场面,可采用广角镜头拍摄。

8.摄远镜头:摄远镜头是指焦距长于、视角小于标准镜头的镜头。摄远镜头也称为望远镜头或长焦镜头。常见的135相机摄远镜头的焦距有135mm、150mm、250mm、300mm、500mm、1000mm等多种。一般把焦距在150mm以内的称为中焦镜头;把焦距在150~300mm的称为长焦镜头;把焦距在300mm以上的称为超长焦镜头。摄远镜头的特点是焦距长、视角窄、相对口径小。与标准镜头相比,同样的拍摄距离可获得较大的影像,其大小与焦距成正比。焦距愈长,影像愈大。但是,景物的透视关系大大压缩,前后景物之间的透视比例超越了人眼的透视效果,远近差别不显著,景深较小时背景往往呈现一片模糊的光斑虚像构成一种特殊效果。摄远镜头常用于拍摄不易接近的物体。

9.变焦镜头:焦距可以调节的镜头称为变焦镜头。变焦镜头的最长焦距与最短焦距之比叫做变焦比。如28~85mm是3倍变焦镜头,28~135mm是5倍变焦镜头等。

变焦方式有手动变焦和自动变焦。手动变焦有单环推拉和双环转动两种。单环推拉式的变焦环也是调焦环。前后推拉为变焦,转动为调焦,操作方便,有利于快速拍摄,但在俯拍、仰拍时镜头容易滑动;双环转动式的变焦环与调焦环各自独立,转动操作互不影响,但操作不如单环式方便。使用变焦镜头的优点是:拍摄者站在同一位置,只要移动调焦环,便可拍得大小不同的画面,克服了变换镜头的麻烦,有利于及时抓拍,并且还可以利用曝光瞬间的变焦来创造特殊效果。

10.光圈:光圈又称相对口径,它是由若干金属薄片组成可调节大小的进光孔,位于镜头内。光圈的大小用光圈系数表示。光圈系数简称f系数,f=镜头焦距÷光孔直径。流行的f系数标记有:f1.4、2、2.8、4、5.6,8、11、16、22、32、45、64.对同一焦距的镜头,系数的数字越小,表示光孔越大;数字越大,表示光孔越小。相邻两个光圈系数的进光照度相差2倍。任意两档光圈进光照度的倍率可用“2”进行计算。

光圈的作用:(1)光圈的基本作用是调节进光照度。(2)光圈的重要作用是调节景深效果。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3)光圈易被忽略的作用是影响成像质量。任何一只相机镜头,都有某一档光圈的成像质量是最好的,即受各种像差影响最小的。这档光圈俗称“最佳光圈”。一般说来,最佳光圈位于f8左右。大于最佳光圈时,球差、彗差渐趋增

n 2 大;小于最佳光圈时,绕射渐趋增大。

11.景深:被摄景物中能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近点至最远点的距离称为景深。影响景深的因素及其规律:(1)光圈与景深成反比。在镜头的焦距和拍摄距离(物距)不变的情况下,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2)镜头焦距与景深成反比。在光圈和物距不变的情况下,镜头焦距长,景深小;镜头焦距短,景深大。(3)物距与景深成正比。在光圈和焦距不变的情况下,物距远,景深大;物距近,景深小。

12.快门:快门是控制感光片曝光时间的装置。相机上的快门速度标记常见的有1、2、4、8、15、30、60、125、250、500、1000等,这些数字均表示实际快门速度的倒数秒。如60表示快门开启的时间是1/60秒。

快门的作用:(1)基本作用是控制进光时间。(2)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影响成像清晰度。快门有中心快门(镜间快门)和焦平面快门(帘幕快门);也可分为电子快门、机械快门和程序快门三类。中心快门的最高速度不超过1/500秒,对高速动体无法拍摄清楚;中心快门的优点是,拍摄动体不变形,同时,它的任何一级快门都能和电子闪光灯同步。焦平面快门的快门速度高,一般可达到1/1000~1/2000秒,有的甚至达到1/8000~1/12000秒,对动体摄影非常有利。缺点是,在拍摄动体时容易变形;另外,进行闪光摄影时,快门速度的选择通常要受到限制。横向运动的帘幕快门,通常与闪光灯同步的最高速度是1/60秒,慢于这一速度也能同步,快于这一速度则不能同步。纵向运动的帘幕快门,通常与闪光灯同步的最高速度是1/250秒。

13.自动测光:光线的强弱通过照相机上的内测光系统进行。现在许多单镜头反光相机都采用TTL(通过镜头)测光方式测光。TTL测光主要有全视场平均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等。

(1)平均测光:测的是整个画面亮度的平均值。这种测光方式适用于景物光线反差不大的场合,如顺光下的景物。

(2)中央重点测光:测光元件偏重测量画面中央“一定面积”的被摄体的亮度。这种测光方式适用于主体与背景光线反差很大的情况,这时,偏重主体测光,受背景光和阴影的影响不大。

(3)点测光:测量画面中央一小部分景物的亮度,一般仅占画面的3%左右。这种测光方式不受画面其他景物亮度的影响,只要把极小的测光区域对准景物中的中灰色调,通常就能获取准确的曝光数据。

14.自动曝光:当自动测光元件测定胶卷的感光度和光线强弱以后,就得出光圈和快门的曝光组合,进行自动曝光。

15.光圈优先式自动曝光:摄影者根据现场的光线情况和拍摄画面景深的需要先确定光圈,然后由照相机自动选取相应的快门时间的曝光模式。使用光圈优先配置的照相机,必须先把所用胶卷的感光度在感光盘上设定好,再把快门刻度盘调定在“Auto”上。

16.快门优先式自动曝光:摄影者根据现场的光线情况和被摄动体的需要先确定快门速度,然后由照相机自动选取相应的光圈组合的曝光模式。

17.程序控制式自动曝光:程序控制式自动曝光模式不需要预先调定光圈和快门速度,照相机会根据光线强弱、画面景深而自动确定光圈和快门速度的组合,它采用了“智能化”的曝光程序,运用模糊逻辑自动判断镜头焦距、被摄物体大小、距离、运动与否等因素,并依次选择合适的曝光程序。

18.自动对焦:照相机的自动对焦是根据被摄主体的距离,镜头通过自动前后移动完成调焦。自动对焦的方式有主动式调焦和被动式调焦两种。

19.照片正确曝光的技术标准:一张照片如果影调丰富、层次分明、质感较强、清晰度高,景物中较亮和较暗部分的影纹也能分辨,就是正确曝光的照片。

20.互易律和互易律失效:光照度和曝光时间可以按反比互易而曝光量和曝光效果保持不变称为互易律。当照度极暗、曝光时间太长或照度极强、曝光时间太短时,相同的曝光量不同的光圈快门组合并不产生相同的曝光效果,称为互易律失效。

21.EV值的含义与用途:EV值有一个对应的计算公式是: EV=AV+TV。其中AV为光圈指数,TV为快门指数。EV值每相差数字1,其对应的曝光量就相差一档。每一级曝光指数对应着一个确定的曝光量,而不论其光圈和快门的组合方式,从而也就对应着若干组确定的曝光组合。并且,在不考虑胶卷互易律失效时情况下,任一组曝光组合的曝光效果均相同。

22.电子闪光灯的闪光特征:(1)发光强度大;(2)发光持续时间极短;(3)色温高,发光色温与日光相近,适合于日光型彩色胶卷的拍摄;(4)回电时间短。

23.红眼现象:红眼现象是指在弱光环境中,被摄者眼睛的瞳孔相应开大,当闪光灯光从正面直射时,被摄者视网膜的表面血管对闪光的反射而在彩色照片上产生红色眼珠的现象。采用预闪闪光法就可以避免红眼现象。其原理是:在快门开启前的瞬间,闪光灯先发出光量相对小些的闪光,使被摄者的瞳孔缩小,随即正式闪光曝光,由于被摄者瞳孔已经缩小,故不会产生红眼现象。

24.闪光摄影中的同步与不同步:

所谓“闪光同步”,是指闪光灯正好在照相机快门完全开启的瞬间闪亮,使整幅画面均感受到闪光。

由于电子闪光灯的闪光持续时间极短,如果不是在快门完全开启时触发闪光,则会使整幅画面感受的闪光量不足,或使部分画面受到闪光、部分画面没有受到闪光,甚至使整幅画面都没有感受闪光,这些现象都称为“闪光不同步”。

对于性能正常的相机和闪光灯来说,要取得同步效果与使用的快门速度直接相关。对于叶片快门的相机,进行闪光摄影时,快门速度的选择不受限制;对于帘幕快门的相机,进行闪光摄影时,快门速度的选择通常要受到限制。横向运动的帘幕快门,通常其最高同步速度是1/60秒,慢于这一速度也能同步,快于这一速度则不能同步。纵向运动的帘幕快门,通常其最高同步速度是1/125秒或1/250秒。使用帘幕快门的照相机闪光摄影时,应注意快门速度不能高于最高同步速度。

25.闪光灯的闪光指数的作用:一是供你鉴别闪光灯的功率的大小,“指数”的数值越大,表示功率越大;二是当你采用手动方式闪光拍摄时,供你计算、确定闪光曝光的光圈大 4 小。基本公式是:闪光指数÷摄距=光圈系数。

中篇 造型的元素——关于摄影的光影色形

复习要求

1.了解直射光、散射光的特点。

2.理解光在摄影中的重要作用,在摄影活动中,应十分注意不同光质的选择和运用。3.理解影调的概念、分类和处理影调的基本原则。4.理解光源色与物体的固有色。5.理解原色光与补色光。6.理解色彩三要素。7.了解色彩的象征与联想。

9.理解色温的含义与不同光源的色温值。10.理解和掌握构图五要素的基本定义和作用。11.注意拍摄高度的正确选择。

12.注意拍摄距离与拍摄方向的恰当选择。13.掌握各种构图形式对强化主题表现的作用。概念回放

1.摄影常用的光源分自然光和人工光两大类。2.光在摄影中的主要作用:

(1)决定曝光,并表现物体的结构和颜色;(2)表现物体的空间位置;(3)制造特定的气氛。

3.直射光及其拍摄特点:直射光是由光源直接射向物体的光。如无云雾或其他物体遮挡的太阳光,以及聚光灯、电子闪光灯发出的光等。被摄体在直射光的照明下,受光面的照度很高,非受光面的照度很低,被摄体的光比大,阴影浓重。直射光拍摄的画面反差强烈,影调明朗,立体感强。能充分表现被摄景物的立体形态,使景物具有鲜明的特性。

4.散射光及其拍摄特点:散射光又称为“软光”,是一种不会产生明显投影的柔和光线。如阴天、雨天、雾天、下雪天、日出前、日落后单纯的天空光照明效果以及经过柔化处理的人工光。使用散射光拍摄的照片明暗反差小,立体感不明显,影调柔和。在人物摄影中,运用散射光照明可拍出色彩鲜艳、影调柔和、层次丰富的作品。在风光摄影中,散射光难以表现被摄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纵深效果,但可以利用散射光的这一特性,拍摄出具有梦幻般朦胧美的风光摄影作品。

5.正面光的运用:正面光又称“顺光”,其照明方向与照相机的拍摄方向一致。正面光具有照明均匀,阴影面少,能隐没被摄体表面的凹凸不平,影像明朗等特点。但其光线照射平均,难以表现被摄体的明暗层次和线条结构,画面平淡。

6.前侧光的运用:前侧光属于侧光的一种,位于照相机的左右两侧,并与照相机镜头的主光轴构成45°左右的角度。前侧光对被摄体的照明形成明显的立体感,且影调丰富,5 色调明快。前侧光中用得最多的是高位前侧光。

7.正侧光的运用:当光源与照相机镜头的主光轴构成90°角度时,便构成正侧光照明。在正侧光照明下,被摄体的受光面与阴影面几乎相等,有利于被摄体的线条和表面结构特征的表现,但明暗光比较大,应对人物的暗部加辅助光,缩小光比。正侧光多用于男性人像的拍摄,有利于表现人物的阳刚之气。运用正侧光拍摄的照片反差大,立体感、质感和空间透视感都很强。

8.侧逆光的运用:当光源从被摄体的左侧或右侧的后方,并与照相机镜头的主光轴构成135°左右的角度照明时,即为侧逆光照明。运用侧逆光照明,被摄者只有左后侧或右后侧受到照明,平均亮度很低,阴影部位明显,反差很大。光质柔和的侧逆光能充分表现出被摄体的纹理和质感,勾勒出被摄体的轮廓,因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擅长运用侧逆光,故又被称作“伦勃朗光”。在选用侧逆光时,应注意对其阴影部分加用辅助光照明,以使暗部的影调层次和质感得到应有的表现。

9.逆光的运用:光源正对着照相机摄影镜头的照明即为逆光照明,也称全逆光照明。在逆光照明下,被摄体背对照相机的一面受光,而面对照相机的正面则处于阴影中,应注意对其暗部加以补光。如果不补光,则可以拍摄成剪影照片。

选用侧逆光、逆光照明时,应在镜头前加遮光罩,以防杂乱光线进入镜头,使底片产生“光晕”。

10.光比:光比是指被摄体的受光面与阴影面之间的亮度比。光比大,反映在摄影作品上的影调硬,层次少,立体感强,反差大;光比小,反映在摄影作品上的影调软,层次丰富,立体感差,反差小。

10.影调:黑白摄影中,黑白灰一系列的过渡情况,并有两方面含义:一是照片的基调,即给人总的印象是偏重哪方面;二是影像黑白灰的阶跃效果,有缓慢或急剧跳跃等。

11.光的三原色和三补色:在摄影中把红光(红色光)、绿光(绿色光)和蓝光(蓝色光)称为三原色光。而青光(青色光)、品红光(品红色光)、黄光(黄色光)分别是红光、绿光、蓝光的补色光。

12.色彩的三要素:色别、明度和纯度称为色彩的三要素。

色别也称色相,是指色与色的主要区别。色别与光谱成分或波长有关。一般把色彩分为红、红橙、橙、黄橙、黄、黄绿、绿、青绿、青、青紫、紫、红紫等十二种色别。

色彩的明度是指物体表面对色光的反射程度。反射的色光越多,物体表面的色彩越明亮,明度越高;反射的色光越少,色彩越深暗,明度越低。物体反射色光的多少取决于照明的光源和物体的固有色。

纯度也称“饱和度”,指色彩的鲜艳(纯粹)程度。纯度取决于该色中所含色的成分的比例。含色的成分越大,纯度就越大。

15.色温:色温表示光源的光谱成分,用绝对温标K表示。在色温高的光源中,所含的蓝色光成分多于红色光;在色温低的光源中,所含的红色光成分多于蓝色光。不同光源的色温值不同,中午的太阳光的色温值约为5500K,早晚的太阳光的色温约为1900K~2800K。电 6 子闪光灯的色温在5500K左右,新闻碘钨灯的色温在3200K左右。

17.摄影构图的原则:一是突出主体,揭示主题思想;二是从主题思想出发,正确处理好主体、陪体和环境的关系。即通过取景使照片的画面能有力地表达其思想内容和摄影者的观点,说明问题,吸引和感染观众。

18.摄影构图的要求:摄影构图的要求是:简洁、完整、生动和稳定。

19.拍摄点:相机镜头相对被摄体的方位称为拍摄点。拍摄点的选择直接关系着被摄体中景物在画面上所占的位置、大小、远近、高低等,它对构图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选好拍摄点往往能成为一幅好作品的关键所在。拍摄点的变化包括距离、高度和方向的变化。

20.不同的摄距所带来的画面效果的变化:不同的摄距会带来画面的景别变化,也就是常说的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21.“方向”指拍摄点位于被摄体的正面、背面还是侧面。对拍摄方向的选择,可从正面、前侧面、侧面、背侧面和背面这样五方面予以考虑。

22.“高度”指相机是高于、低于还是类同于主体的水平高度。拍摄点高度的变化可归纳为平拍、仰拍和俯拍三方面。

“平拍”及其特点:平拍的相机位置与被摄主体处于类同的高度,特征是镜头朝水平方向拍摄。平拍比较合乎人们通常的视线,因而有助于观众对画面产生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平拍还有助于主体在画面上更多地挡去背景中的人物和景物,从而使主体更突出;平拍人物或建筑还不易产生变形,使人物或景物在画面上显得亲切、自然。

“仰拍”及其特点:仰拍的相机位置低于被摄主体的水平高度,特征是镜头朝着向上的方向仰起拍摄。仰拍有助于强调和夸张被摄对象的高度;有助于夸张跳跃动体的向上腾跃;有助于表现人物高昂向上的精神面貌,以及表现拍摄者对人物的仰慕之情。在室外采用仰拍还能最大限度的把被摄体衬托在天空之中,从而使画面具有一种豪放之情。仰拍时要注意避免镜头过仰,否则会引起景物的明显变形,这在拍摄中、近景人物时尤应注意。

“俯拍”及其特点:俯拍的相机位置高于主体的水平高度,特征是镜头朝下拍摄。俯拍的最大特点是能使前、后景物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展现。俯拍有助于强调被摄对象众多的数量;盛大的场面;有助于交待景物、人物的地理位置;有助于画面产生丰富的景层和深远的空间感;也有助于展现大地千姿百态的线条美。运用俯拍时常见的不足是高度不够。

23.“画面空白”的含义及其功能:画面空白指没有具体形象的部位,既有“亮的、白的”空白,也有“暗的、黑的”空白。烟、云、雾、水、天因其浅淡近乎白色的影调,通常也被看作画面的空白部位。画面空白亦指无物阻挡之空间。

画面空白具有衬托主体功能。在画面主体周围留有一定的空白,能使主体醒目、突出。画面空白又具有在视觉和心理上造成动势的功能。对于动体运动方向的前方、人物视线的前方,在画面上宜留有一定的空间。画面空白还具有刻画意境、渲染气氛的功能。因此,摄影过程中应注意在画面主体周围留有一定的空白。

24.摄影构图中虚实结合的功效:(1)突出主体。把主体拍清晰,把环境拍虚糊,能使画面简洁集中,主体醒目突出。(2)表现动感。用虚实结合表现动感的构图形式主要有三种: 7 一是动体大部分部位较清晰,动感强烈的部位虚糊;二是动体本身清晰或较清晰,背景、前景呈强烈虚糊的水平或放射线状;三是动体本身均呈虚糊感,让环境相对较为清晰。(3)加强画面空间感。(4)表现意境。

25.虚实结合的常用技法:(1)运用景深原理,采用最小景深的选择性聚焦。(2)利用动静原理,即在快门开启的瞬间,影像在胶片上动则虚、静则实。这种技法既可通过选择快门速度来控制也可通过变焦拍摄、追随拍摄等技术来控制。(3)利用云雾、烟雾、尘土产生前清后虚的效果。(4)利用特殊效果滤镜来实现。

26.摄影画面的视觉中心:把摄影画面纵向三等分,横向也三等分,纵横交叉的四点称为画面的视觉中心(九宫分割法或黄金分割法)。拍摄时,被摄主体一般应处于画面的视觉中心位置。

27.正三角形构图:正三角形亦称之为品字形构图、金字塔构图,其特征是它的底边基本上与画框下边平行。它像一座山,很自然给人一种稳定、雄伟、持久、牢固坚实的感觉,正如古埃及的金字塔一样挺立在画面之中。它是最基本的构图形式之一。

28.水平式构图:水平式构图主要是由横向水平线构成画面的基本格式,它的特性是由水平线的平静、稳定特性所决定的。在人类的生活中所看到的自然景象,水永远是平稳的。所以水平线的构成的基本格式总是给人以平稳、平静、安宁、静止的感觉,它适合于表现平展广阔的原野、河流、湖面等场面宽阔的画面。

29.垂直式构图:垂直式构图画面整体布局呈竖向结构,主要是以垂直竖线条构成,具有挺拔、高耸、向上的特征,一般给人以坚定、庄重、沉着之感。在表现竖向垂直、细高的被摄主体时,经常运用这种布局。如参天的大树、垂挂的瀑布、仰拍的人物等。

30.斜线式构图:斜线式构图亦称为对角线构图,它是指用倾斜的线条,或呈倾斜状的物体,把画面对角线连接起来。斜线给予人们的是各种各样向上或向下的动感,它的基本特点有:第一、能有意识地打破画面的平淡和静止状态,造成险境,增强运动感。或者说,要使画面摆脱平淡,就应在画面中引入斜线条。第二、能表现运动速度感。在追随摄影中,有意强调倾斜,继而也引伸了视觉动势和动势趋向,从而有意识地打破画面平衡,充满了强烈的运动速度感。

31.环形式构图:环形构图,即被摄对象本身为环形曲线结构,或被摄对象分布为环形曲线形状,如果是较大的圆圈,也可以留出一个缺口,称为“破月圆”构图。环形构图属于曲线性构图,具有弧线和曲线,就像团聚在一起的美满幸福的家庭一样,给人以圆满完美之感、并显示出柔和、旋转向心的形式,能抒发出音乐的节奏感和旋律感。

32.S形构图:S形曲线由于它的扭转、弯曲、伸展所展现的线条变化,使人感到意趣无穷,它与直线相比更富于节奏的变化,甚至产生强烈的音乐节奏感,有时直线或许使人倍感单调而乏味。但当画面中的主要轮廓线形成或基本呈S实际情况形构图时,它的美感也就存在于这种形式的曲折、回转变化之中。

下篇 审美的境界——初探摄影的审美特征

复习要求

1.了解摄影术的诞生和发展简史。2.了解摄影的重要流派和基本创作思想。3.掌握摄影的审美特征,并能正确分析摄影作品。内容总结

1.摄影术诞生于1839年。摄影术的诞生和发展依赖于两个因素:一是人们对影像信息记录和传播的需求;二是物理学、化学、电子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2.摄影具有认识、教育和审美三大功能。3.了解摄影艺术的主要艺术流派。

第二篇:摄影艺术课程感悟

摄影艺术课程感悟

---计一飞(1004210228)时光荏苒,一学期的摄影艺术课就快要结束了,回想这么多节课,其实老师所讲的专业的摄影方面的知识,在我脑海里的印象并不是很深,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老师所讲述的各种自身、其他人的有趣的故事。

记得上节课,杨老师用三节课一口气从150亿年前、生命诞生、远古地球到人类诞生最后讲到现代社会的我们,涉及了天文学、地理学、哲学、数学等各门学科,讲述了我们人为什么而存在,还有就是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引发了我们对人生的思考。之前我也上过很多选修课,但是从来没有真正认真地去听过一堂课,只是为了这个学分坐在课堂上,最后网上照片论文适当加以修改作为自己的结课论文。而之所以这样,我想也是因为本身这门课并不是我感兴趣的再加上老师讲课就是讲课,整堂课表情都没有变过,于是我就选择了这样的方式去结束我的那些选修课的学习。而杨老师这门课真正吸引我,能让我认真专注听讲的是,讲课不仅仅的知识传输一些课程所涉及的知识,更加注重的是艺术修炼、人文修养。

记得前几天选课的时候,我还专门给杨老师发了个短信,问还有没有其他摄影课,结果是没有,不过以后如果还有杨老师的课,即使我的人文素质课学分已经修满了,我依然会选的。最后,仅以一句真诚的话向杨老师致敬:谢谢老师,谢谢老师在大学里给我带来了一门洗礼思想的课程。

第三篇:校本课程《少儿摄影艺术》总结

校本课程《少儿摄影艺术》总结

张成龙

校本课程是我国课程改革的重大措施,它对进一步挖掘和利用教育资源,培养有个性的学生具有深远的意义,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是根据学生爱好、兴趣与需求而开发的课程,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旨在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与特长。

《少儿摄影艺术》课开展一学期以来,在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曲折的道路上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教训,但只有认真经历了才有深刻的感受,下面就对这一学期的工作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1、发展了学生爱好,提高了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创作能力 “让镜头留住瞬间,用艺术装点生活。”这是我们《少儿摄影艺术》课的教学宗旨。我们的学生来自四个级部,孩子们的年龄段不同,知识水平不同,生活阅历不同,接受能力不同。给教学和管理带来了很多不便,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是一样的,都很高涨。鉴于此我按年级对学生们进行了分组,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完善,使之能够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一学期以来,我们从最基本的摄影知识入手,先后学习了照相机的种类、各自的特点以及它们的结构合主要部件的功能;了解了什么是摄影艺术,让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摄影;分别学习了镜头的种类及其应用,摄影构图的分类及其法则,景别的概念、分类、运用等摄影艺术的基本内容。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各种摄影的拍摄技法,如人物摄影、花卉摄影、风光摄影、运动摄影等。为了让孩子们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能够熟练的运用这些理论,我们把每周两节的校本课程进行了严格的划分,第一节讲解理论知识,第二节进行实践联系。这样几培养了学生们的艺术情操,又提高了他们的动手创作能力。

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校本课程的实施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因为校本课程中的内容大都是选自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来做,学生对知识的构建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同时老师的点拨、同学的经验进一步促使学生探讨。如人物摄译这一课题,参加摄影课的同学大多都有过拍摄人物照的亲身经历,但拍摄效果都不令人满意,偶有一张佳作还不知道怎么拍出来的。通过对校本课程的学习,加之以前的拍摄经验,辅以实习课的重点练习,相信大多数同学都会在今后的生活中拍出满意的照片的。因此校本课的实施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

校本课程的实施提高了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教师不能只会讲课,而且还要会编教材,通晓课程理论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以前花很多时间在备课上,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如今参与到了制作课件,让教者更能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同时在教学中反思课件的制作,如此良性循环,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加强了教学责任感,提高了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如摄影构图这一课题,如果单纯的口头讲述给以文字材料,那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就好比在听天书。如何才能既把知识讲出去又让孩子听明白并且会应用呢?这就是教师应着力思考和提高的地方。后来我选择了制作多媒体课件,他能够图文并茂,形神兼备的表现出主体内容,是老师讲授的好助手。因此如何使教学更近于实际运用让我们想到改变教学结构,充实大量形象的实例,让教学易听易懂,同时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思维的训练。

4、改变了课程单一的现状,丰富了课程内容和形式。

校本课的实施改变了我校长期以来单一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的现状,丰富了学校课程内容。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陈旧的课本追不上时代的变化,同时统一的全国教材也摸杀了地方特色,随着区域经济占主导的特色,培养本地人才就呼唤出了校本课程。它函盖的知识面广,适合学生的各种口味。校本教材既包括文字教材,又有电子文本教材。探究式多媒体教材是一种平台化的电子教材,它不是由课程专家或学科专家按照一定的序列和结构编制的某一特定范畴的课程纲要,而是将大量的信息资料包括文字、图形、动画、视频等资料形成一个庞大的信息库为基础的教材平台学习,这种学习包括了信息的检索、筛选、整理和分析,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多媒体电子教材的开发为教材的平台化做出有益的尝试,丰富了教材的形式,使新的课程理念即“强调课程知识的多样性、非系统性、文化性与开放性”贯彻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

第四篇:摄影艺术总结

摄影艺术课程学习小结

摄影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这一学期我们的摄影艺术课程快结束了,回想起来,我们所学到的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发现与留住生活中的美。在选修这门课之前,我对摄影只有一些模糊的概念,只是平时比较喜欢用手机拍照而已,我一直认为摄影与拍照一样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可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我才发现拍照并不等于摄影。记得刚开始上课时,老师给我们讲有关于相机的一些基本知识,如什么是镜头,什么是光圈,什么叫焦点,画面的结构等,着实让我吃了一惊,原来摄影这么复杂、细节这么多啊!不过这也坚定了我学习摄影的决心。通过老师这一学期详细的讲解和我们课后的实践,我对摄影终于也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

摄影知识总结

摄影,当然是离不开相机的。老师首先就给我们介绍了相机的一些知识,相机主要由镜头、快门、反光镜、图像感应器、影像处理器等构成,而数码相机可以分为单反相机、卡片相机、长焦相机和家用相机等,拍摄照片时最常用的就是单反数码相机了,单反数码相机指的是单镜头反光数码相机,它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可以交换不同规格的镜头,而且它的拍摄质量明显高于普通数码相机。为了让我们能更好的区分各种相机,老师还将不同的相机类型带到教室来,具体讲解了各种相机的功能作用以及拍摄特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何拍摄出好的照片呢?首先就需要我们了解照片的组成,照片是由拍摄主体、陪体、前景、后景和环境构成。照片中的主体既是内容表现的重点,也是照片主题的主要载体,同时还是画面构图的结构中心,它可以是某一个被摄对象,也可能是一组被摄对象,主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陪体是在画面中和主体有紧密联系或者辅助主体表现主题的对象;在照片里,位于主体之前,或者是靠近镜头位置的人物、景物被统称为前景,前景有时候也有可能是陪体;后景和前景相对应的,是那些位于主体之后的人物或者景物,一般来说,摄影照片中的后景多为环境的组成部分;所谓的环境就是画面主体周围的人物、景物和空间,包括前景、后景和背景,背景指的是画面中位于主体背后的景物,可以是天空、空旷的场地等等。知道了相片的结构不代表可以拍出好的照片,在拍摄时调焦距、调镜头、采光也是很重要的,这也关系到拍照时如何突出主体的问题。

老师在如何突出主体这个问题上,给我们作了重点介绍。因为好的照片的主体必须吸引人的眼球,而要使照片主体鲜明,主体突出是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突出主体的方法有:景深突出主体—景深是突出主体的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利用长焦、大光圈和尽可能接近拍摄对象,对主体进行精确聚焦,使次要部分或背景失去清晰度从而突出主体;通过构图方法突出主体—构图方法是将主体居于画面的中心,由于人物和物体处于长方形画面的中心部位,整个照片具有一种特殊的稳定性,借助合适的线条来引导观众的视线,引出主体或把主体安排在黄金分割线上来突出主体都是突出主体的有效方法;色彩的对比突出主体—主体与背景间的色差越大,视觉效果就越强烈;如果再加上不同的色彩之间的亮度差异,主体与背景就会形成更大的色差,主体就不会淹没在背景中;光线的对比突出主体—在我们日常拍照时,也可以利用光线强调照片中的主要部分,让主体在画面中成为亮度最高的点,一般人们在观看景、物的时候,视线总是最容易被亮的地方所吸引,如果能在画面中,让我们想要表达的主体是画面中最亮的,那么很容易就能突出主体;特写突出主体—特写把主要表现对象拍成特写或接近于特写的中景,这就是要从近距离拍摄,而画面范围只是一个小空间,主体在画面中所占据的空间越大,主体也就越突出。运用好的方法突出主体,能让我们拍摄的照片更加出彩、引人注意。

在拍摄过程中,怎样正确的运用曝光呢?因为合适的曝光量是获取高质量影像的关键,曝光准确的影像,影调自然,颜色饱和、鲜艳;曝光不足,影像晦暗,低光部位的层次丧失殆尽;曝光过度,影像高光位的层次荡然无存,像是褪色似的。曝光的控制主要取决于光圈的大小和快门的速度。要学会手动拍摄就必须学会光圈与快门的设定配合。曝光量与光圈的关系—光圈是照相机镜头中可以改变大小的孔洞,它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线量,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光圈开得越大,通过镜头进入的光量就越多。光圈的数值通常用f-stop值来表示,要注意的是:f-stop值越大,光圈开得反而越小。曝光量与快门的关系—快门是控制光线进入的闸门,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快门速度越高,通过镜头进入的光量就越少,反之亦然。

拍摄照片时还要注意其他的一些问题:

1、光线的运用:照片是光与影的艺术产品,将光线称为摄影的灵魂一点也不为过,要拍摄好的照片,就不能不掌握光线这个关键的元素。拍摄同一个景物,运用不同方向投射来的光线会产生不同的效果:(1)顺光,从照相机背后而来,正面投向被摄对象的光线叫做“顺光”。“顺光”照明的特点是:被摄对象绝大部分都直接受光,阴影面积不大,对象的影调比较明朗。(2)侧光,来自照相机左侧或右侧的光线叫做“侧光”。它会使被摄对象的一半受光,而另一半则处于阴影中,有利于表现对象的起伏状态。(3)逆光,“逆光”是由被摄对象背后射来,正面射向照相机的光线。“逆光”可以用来勾画物体的侧影和轮廓,还可以突现物体的质感和形状,清楚地展示对象的线条。在明朗的天气下使用“逆光”更会创造出一种强烈的反差。

2、色彩的运用。一张好的照片如果没有了颜色,那么它的魅力也随之减少。色彩能反映人的感情,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色彩被赋予了感情,成为代表某种事物和思想情绪的象征。不同的色彩能给人以心理上的不同影响,能激发人们情感,在心理上情绪上产生共鸣。所以,对色彩的正确运用也是拍摄出好照片的必备条件。红色象征热情、温暖、喜悦,黄色象征光明、高贵,绿色象征生命,蓝色象征宁静,银白色象征高洁、明亮,金黄色象征贵重、华丽,白色像征坦率,黑色象征恐怖等。在摄影中必须懂得色彩与感情的联系,有目的的运用色彩,进一步表达好作品的主题。

3、摄影的构图。构图可以通过正面拍摄、侧面拍摄、仰视拍摄、俯视拍摄来实现。要获得好的摄影构图,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1)照片不应太过单调,否则照片会显得呆板,但也不应太复杂,否则会令人觉得混乱;(2)要选择适合的背景,好的背景不但有助于衬托主题及突出主角,亦会丰富照片的内容,增添画面的色彩;(3)要了解人、景、物三者在照片中的关系,并适当地安排它们,以有效地表达主题,避免喧宾夺主的情况;(4)要考虑各个景物色彩上的对比。鲜明的对比有助于突出主题,但若颜色混乱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5)要掌握光线的照射角度以及所产生的明暗阴影,它们都会影响照片的色彩和效果。

3、对焦的重要性。对焦是指将镜头对准被拍摄对象后,调整镜头的焦距,使图像变得最清晰的过程。只有对焦正确图像才可能清晰,否则图像就是模糊的。

二 心得体会

摄影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它不仅能留下生活中幸福的瞬间,也能让我们在学习、工作之余放松自己的身心。如果说以前的我对摄影仅仅只是喜欢,那么现在的我对摄影就是热爱了,记得有一次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些照片,其中的一张深深地震撼了我,整个画面只有一个女人的嘴巴,嘴巴里满是烟气,背景是全白的。当时我就想:原来照片还可以拍成这样啊!

在课堂上我学到了很多有关于摄影的知识,再通过课后自学与实践拍摄,我的摄影水平也提高了很多,虽然我们课程快要结束了,但我知道要想成为一个摄影爱好者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的长期的坚持练习,在以后的学习或工作中我依然会自己学习摄影,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努力做得更好!

第五篇:摄影艺术学科总结

摄影艺术学科感悟

我是一个喜爱摄影却不懂技术的爱好者,来到摄影艺术这门课主要是由于同学的介绍,一个学期的学习过去,我也能够感受到老师讲课的魅力。原本只是打算来欣赏一些摄影艺术的,来到这里才发现可以学到很多摄影方面的技术和知识,让我欣喜万分。

通过课堂的学习,我了解到了一些专业的知识和摄影技巧。其实摄影是一门大学问,不光需要扎实的摄影功底,更需要对生活有感悟,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是一种心灵与手指的结合,才能去捕获到完美的画面,并将之定格在胶片上。

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上了摄影这门艺术,但是由于时间与渠道方面的局限,许多和我一样的爱好者并不能接收到系统的关于摄影方面的知识,而在这个课堂上,我学到了我认为十分有用的东西。

在课堂上我了解到了普通数码相机和单反的区别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同时我也知道了单反的基本原理还有它的技术参数的判断,让我以后在挑选相机的时候更加方便。在每一次的课堂上老师都会给我们看一些他自己择选好的照片来让我们鉴赏,分析这幅作品拍出来的效果,传达出什么样的信息给我们,而且还会给我们介绍摄影师拍的角

度和时机,这样才会达到我们眼前的这样的照片的艺术。一副好的作品不光需要摄影师具有敏锐的视觉,还需要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老师说过卡什拍摄丘吉尔照片这个例子,为了拍摄丘吉尔卡什费劲脑汁。丘吉尔总是叼着一根雪茄,而拍摄时显然不能让他叼着雪茄而影响形象,但丘吉尔是英国首相,卡什必须用特别的方法让丘吉尔既不叼着雪茄又要有大国领袖的气质,如此他利用丘吉尔酷爱雪茄的特点创造出了一个机会,他突然夺去丘吉尔的雪茄让丘吉尔怒目而视乘此机会拍下了那张举世闻名的照片。

在而后的学习中我又学习到了光的知识,明白了光对于摄影的重要性,任何摄影作品光对其的影响都是最大的,而眼神光则让我开阔了眼界,让我知道了如何拍好一个人物的一个必须条件,而在如何处理各种光条件下的摄影让我清楚了如何让你的照片看起来更好。然后拿出各种错误的例子来让我们明白光处理不好时会让照片效果很不好。

对于我这一个摄影的初学者来说,在以后的摄影生活中,是需要培养耐心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将拍摄出来的事物更加的形象生动,这个学期我也学到了许多的摄影知识,让我在以后的拍摄生活中给予我提供了许多的基础知识,不像以前那么的盲目拍摄,至少我知道了自己拍摄这个东西是出于什么目的。通过一个学期的摄影课程的学习,让我对摄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新的了解。并且可以

让我有去捕捉生活中的美。还可以提高我的摄影水平、提高摄影的基本功,还可以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每幅作品的优点与不足,开拓视野,丰富了想象力、提高了自己的创造力,转眼间这个学期即将过去了,希望能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拍到好的作品,同时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生活,记录下生活的美!

下载08年秋《摄影艺术基础》课程总结汇总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08年秋《摄影艺术基础》课程总结汇总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微机基础课程总结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总结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内容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强调常用系统软件和......

    基础班课程总结

    基础班课程总结 文学文化常识、 应用文写作、 材料话题作文的议论文写法—— 15+30+70=115 分 文学文化常识、应用文写作: 背: 1 死背(模型、句法、对应) ; 2 理解之后的记忆。......

    基础会计 课程总结

    《基础会计》课程总结 一、教学目的 本学期课程教授以理论为主,即通过对基础会计系统教授,使学生逐步了解了会计要素,进而深入领会会计分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

    创业基础课程总结

    2B1451 苏显云 创业基础课程总结 今天上午两天的创业指导培训课程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半还不足两天时间,但伴随着课程的结束我们也收获了很多。“创......

    建筑基础课程总结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总结 本课程综合性强,反映了学生的制图水平与空间投影、空间尺度及建筑的平立剖组成特征的掌握情况,该门课程主要对建筑的功能要求、技术支撑、艺术效果处理......

    基础工程课程总结

    7 浅基础 7.1 地基基础设计原则 ①对防止地基土体剪切破坏和丧失稳定性方面,应具有足够的安全度。 ②应控制地基变形量,使之不超过建筑物的地墓变形允许值,以免引起基础不利截......

    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总结

    《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总结 彭邦国 一、 课程概述 《网络技术基础》是网络计算机专业所开设的必修课程之一 ,教学内容依据学校制定的学生培养目标、专业教学计划以及要求而确......

    计算机基础课程总结

    2009~2010学年 第一学期《计算机基础》课程总结2010-1-1这学期我的教学任务是为计算机软件专业***班级讲授《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这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