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观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近阶段我观看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题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电影没有恢宏的制作,没有华丽的画面,没有刻意地表演,它只是用质朴的语言和细节把周总理心系人民生活疾苦的感情全部表达出来了,这份涓涓细流的感动让我潸然泪下。
电影讲述了在前两天里,公社主任郭凤林本着为党分忧的思想没有说实话,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弄虚作假的行为。但是周总理明察秋毫,甩开干部访贫问苦,了解了实情,并向毛主席汇报了情况,经过研讨,决定调整农村政策,取消公共大食堂。电影通过不同的人物性格、语言动作,将村民的真诚、质朴,对国家和党的热爱体现得淋漓尽致。
影片中让我感动的画面很多:当总理看到社员为他准备的红烧肉时,已经迈进屋子里的一条腿又迈了出来。同样是吃饭,在吃连弟奶奶的拽面时,脚却毫不犹豫的踏进屋内;在得知张二廷独自抚养四个孩子时,便和邓大姐商量帮忙抚养一个孩子;白天在外奔波一天,本来已经很劳累了,却依然工作到深夜;在给毛主席汇报情况时,打电话一直快到天亮„„总理的实干精神、艰苦朴素的作风以及时时刻刻为群众着想,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公仆精神,点点滴滴,都让我为之动容,潸然泪下。在影片中还让我感动的是连弟奶奶。她为了让周总理吃上自己亲手做的拽面,不惜卖掉自己的寿棺。可见伯延老区人民对总理的热爱之情。通过观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电影,我们应该努力解放思想、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把握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深深认识到,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勤思考,多奉献,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更要进一步振奋精神,以等不得的使命感、拖不得的责任感、慢不得的紧迫感,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为教育发展贡献绵薄之力。更要在现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要以第一代中央领导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为镜,照照镜子,修身正己,践行群众路线,认真发挥好教师的作用,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认认真真、扎扎实实的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做好传、帮、带,起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并及时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条件变化不断地创新和超越,以新的作风、新的形象,开创新的局面、创造新的业绩。
观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近日,我校为切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活动,组织全校教师观看了电影故事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这部电影通过高远的立意,细微的着墨,讲述了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短短的四天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也是这部影片所诠释的主旨。
影片充分展现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我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作风。影片对周总理一步步揭开公社干部“善意”的隐瞒,最终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不仅是该片的主基调,而且对今天的我们具有深刻的启迪。周总理之所以能够真正了解到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一是靠真心。周总理是抱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来到伯延公社的,郭凤林等同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并试图催促周总理尽快回去的时候,周总理坚定地表示,他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绝不离开的。二是靠真情。周总理一进村看到树上的叶子都光了,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心里始终装着对百姓的真情,观察才会异常敏锐。当他看到村食堂有红烧肉时,这种强烈的对比,已让他察觉到情况的异常。三是靠真诚。当他发现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隐瞒真相时,并没有高压批评,而是真诚地与群众交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正是周总理的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闸门,纷纷吐出了自己的心声。
影片全面呈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勇于和善于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一优良作风的重大意义,深受教育,也使我们深受感动。一是态度的诚恳,令人感动。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二是听取群众呼声的虚怀若谷,令人感动。当张二廷等群众说出大食堂的种种弊端,说出村干部作风的各种问题时,总理听得何等严肃认真。就是村干部,第一反应也是羞愧和反思。三是纠正偏差的果断,令人感动。当总理了解真相和群众呼声后,立即与毛主席通电话,第二天就解散了大食堂。今天,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发扬光大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何等的必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何等的重要!
我很喜欢周总理亲民、廉政的形象。电影里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凌晨3点给毛主席打电话,实事求是汇报伯延实际情况等几组镜头,很是让我感动,使我明白啥叫“为人民服务”?啥叫“俯首甘为孺子牛”?啥叫“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羊群走路看头羊,希望周总理这种亲民形象以及与农民们打成一片劳作的镜头,永远留在现在所有的干部心里并付诸行动。
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
第二篇:观看《周恩来四个昼夜》有感
观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扎佐二小黄再仙
昨天,我校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观看电影故事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由于时间较紧,当时只是有个大致的了解,回到家中,我又急忙打开电脑,立马收索这部电影进行观看,我一看就是两遍,这次算是踏实了许多,电影通过高远的立意,细微的着墨,讲述了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这段史实没有大事件,没有惊心动魄的戏剧冲突,然而,创作者们深入到伯延,实地了解到周总理在伯延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受到老百姓对总理的深厚感情,油然激起了创作的灵感和热情。于是捕捉到影片的思想之魂——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导演和演员把握住周总理坚定、沉稳、睿智、谦和的气质与博大、悲悯的胸怀,准确挖掘其精神特质。一场冲毁白薯秧的暴雨后,周总理一人坐在房门口,那沉思的神态,深邃的目光,把总理面对人民疾苦时的沉重、焦虑又愧疚的内心展露得淋漓尽致。
影片重复出现深夜总理在伏案研究材料、书写报告的静态画面——此时无声胜有声——凸现出他忧国忧民,不辞辛劳,肩担历史重负的精神力量。一位亲民为民,共产党领袖的人格魅力熠熠生辉。周恩来在伯延的四个昼夜涵盖了他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的一生。伯延人民送别周总理的热烈场面将影片推向高潮,一双双手紧紧地握别,一张张满含热泪的脸„„人民和总理间亲厚的情谊在这里凸显了真善美的情思。影片结尾定格出周总理双目凝视、深思的神态。以警语式的画面告诫人们,告诫干部:中国共产党永远不能忘记人民,永远要为人民执政,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以历史的记忆映照现实,传递出强烈的时代精神。
影片深刻诠释了我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群关系是党的生命力之所在。血溶于水的党群关系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实基础。我真切地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影片还全面呈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勇于和善于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一优良作风的重大意义,深受教育,也使我们深受感动。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何等的重要!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
2014年4月17日
第三篇:观看周恩来《四个昼夜》有感专题
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近日,我校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观看电影故事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该片在历史中探寻真知,深具历史意识,重大历史题材电影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新收获,为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一部生动的影像教材。这部电影通过高远的立意,细微的着墨,讲述1961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这段史实没有大事件,没有惊心动魄的戏剧冲突,然而,创作者们深入到伯延,实地了解到周总理在伯延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受到老百姓对总理的深厚感情,油然激起了创作的灵感和热情。于是捕捉到影片的思想之魂——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观看过程当中我双眼饱含泪花,影片中周总理的一个个深入群众、务实工作的镜头一直盘旋在我的脑海,而周总理对郭凤林的嘱托“实事求是、谦虚谨慎”这八个字使我深深震撼。影片使我感触颇深,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本职工作是教学,那么我们教学管理也应该精细、严谨、求是。
作为教师党员,学习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影片,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更深入的践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细心了解发现适合解决学生问题的方法,用学生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更好的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要立足本岗,以实际行动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一、亲近学生 研究学生管理仅凭几条班规是难于有效的,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可见要想学生“亲其师,信
其道”,教师在教育学生时首要做到的是爱孩子,亲近学生,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亲近和“爱”,让每个学生都有主人翁思想,都能全力以赴的为高考追梦!
二、心系后进生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喜好,每一门功课都有接受不理想的学生,即学困生,有的教师认为,学困生是“出窑的砖,定型了”,他们在班级中没有积极因素,只是增加自己的工作负担,因而对学困生丧失信心,不愿管,甚至厌弃。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发展的,变化的,绝对静止,永恒不变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出窑的砖——定了型”的说法是错误的,因此作为任课教师不能为了考试成绩,迫使他们留级或转校,必须端正教育思想,树立新的学生观,努力克服和纠正只顾几个尖子生,忽视其余一大片的错误做法,坚决克服“朽木不可雕”、“学困生不可教”的错误思想,尊重鼓励后进生,消除他们内心的自卑感,激发他们学习上的进取心,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进步,也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并阶段性给他们提出具体要求,使学困生在前进中不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心系学困生,具体要做到: 第一:理解、尊重和热爱学困生。学困生需要教师的爱和尊重,教师应主动同学困生交朋友,在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关心他们,循循善诱耐心的说服、管理进而教育。
第二:挖掘和抓住学困生的闪光点,激发上进斗志。后进生并不是一无是处,只是因为成绩不好,就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对前途缺乏信心,对进步缺乏勇气,此时,任课教师应努力增强学困生上进的信心与力量,使他们感到“我也有优点,我也可以进步”,激发他们上进的斗志。第三:运用集体的力量,结对帮助,共同进步。组织一个志愿者服务队或一个优秀生对一个学困生进行结对帮助,让成绩好的学生为学困生提供一个长期的、经常性的服务。齐抓共管,转化学困生。
三、与学生常常进行换位思考
要想管理好学生,除其他因素外,双方换位思考有重要意义。老师能换到学的位置去思考;学生能换到老师教的位置去思考,这种换位思考在双方感情相靠的同时,可以使教师更好的管理好学生。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在工作中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让学生觉得你很为他着想,增
加你的亲和力和信任感。要让学生也能站在你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理解是相互的,仅强调别人理解你而你不去理解别人是不公平的。只有这样教师就会教得轻松,学生就会学得快乐。以孩子的心态和学生一起闹,以学生的思维考虑学生问题,以朋友的身份坦诚地解说大人行为,以教师的行为造成一定的距离神秘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电影宛如一面镜子,又似一泓泉水,让观众照亮自己,净化心灵。作为一名教师应理解基层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处于联系群众第一线,在传承和弘扬密切联系群众上,必须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创新。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党员,我需要时刻不断的努力,不断的进步让自己在为学校的发展前进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这才对得起我现在的工作,对得起我现在所要面对的学生,对得起党组织对我的信任,我相信在以后的道路上我会走的更好!《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电影它不仅诠释了党的宗旨,更给广大党员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在当前全党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第四篇:观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观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4月2日,单位组织观看了电影故事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内心被强烈的震撼了。影片以纪实的手法真实再现了周恩来同志深入最基层调查研究,为民务实清廉的感人故事。周恩来同志心系群众、忧国忧民,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的无私奉献精神感人肺腑,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鲜活教材。观影过程中,我好几次擦拭着自己感动的泪花,心情久久难以平复。
周恩来同志的崇高风范、高尚品德和伟大精神,是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的楷模。1961年是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地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尤其是在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自己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这些地瓜苗是周恩来与当地群众一同栽下的,他生怕飘泊大雨将地瓜苗冲走,这是老百姓生活的希望。到了夜间,本就身体虚弱又劳累了一天的他还伏案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在向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时,打电话一直到天亮……这一个个感人的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总理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生动诠释了“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道理。
影片还生动刻画了总理对人民的似水柔情。当总理看到群众为他准备的红烧肉时,已经迈进屋子里的一条腿又迈了出来,他与邓大姐和其他工作人员在公共大食堂与群众一起喝着榆树叶子熬的粥。但是在吃连弟奶做的拽面时,他的脚却毫不犹豫的踏进屋内,因为他知道如果不吃这碗面,老人今后的生活是不会愉快的,这是老人的心,是老百姓对自己一片深情厚意。他甚至没有询问就知道做拽面的面粉是老人用寿材换来的,他还嘱咐工作人员要将老人的寿材赶紧买回来,等走后再送回老人家里。这就是一枝一叶总关情。周总理到老百姓家走访调研,将百姓家的情况一一掌握在心,所以在吃拽面时,才会毫不犹豫地说出了拽面的出处。总理对人民无私的奉献,人民对总理的爱戴和景仰在这一细节中得到生动刻画。当总理得知张二廷独自抚养四个孩子时,便和邓大姐商量帮忙抚养一个孩子……点点滴滴,都彰显着总理对百姓的关心。
影片还充分展现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在总理刚到伯延寨前两日,公社主任郭凤林等同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但周总理却明察秋毫,不被假象所蒙蔽,访贫问苦,一步步揭开了公社干部“善意”的隐瞒,最终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不仅是该片的主基调,而且对今天的我们,尤其是对我们的领导干部更具有深刻的启迪。当郭凤林试图催促周总理尽快回去的时候,周总理坚定地表示,他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绝不离开的。周总理一进村就看到榆树上的叶子都光了,村里的大人说是被羊吃了,而小女孩连弟说出了实话:“羊怎么能吃到那么高的叶子呢?”他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他看到村食堂有红烧肉时,更让他察觉到情况的异常。因为心里始终装着对百姓的真情,所以观察才会异常敏锐。当他发现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隐瞒真相时,并没有进行高压批评,而是真诚与群众交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正是周总理的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群众心底的闸门,纷纷吐出了自己的心声。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的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观看电影,我体会到党员领导干部应该认真去思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内涵。是啊!今天,我们的党员干部更应当懂得: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群众冷漠,离心离德,党亡政失;群众支持,同心同德,国强民盛。影片还向我们呈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让人深受教育,也深受感动。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各种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当张二廷等群众说出大食堂的种种弊端,说出村干部作风的各种问题时,总理听得是何等严肃认真。就是村干部,也是羞愧和反思,主动站出来承认自己的错误。当总理将4天来了解和调查到有真相立即与毛主席通电话汇报时,第二天就解散了大食堂。这种实事求是、敢于并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虚怀若谷听真话和及时纠正偏差的精神和作风,尤其值得我们今天的党员领导干部学习。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宛如一面镜子,照明亮了我们的眼镜,净化了我们的心灵。广大党员干部应当通过观看此片,深刻领悟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解决“四风”问题,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真正实.
第五篇:观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敢于说真话、听真话
观看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的心得体会
由陈力导演,孙维民、黄薇、刘佩琦、牛犇等主演的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主要讲述1961年周恩来来到革命老区河北邯郸伯延公社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民之间发生的故事。公社主任郭凤林本着为党分忧的思想,采取了一系列弄虚作假的行为,但周恩来明察秋毫,甩开干部访贫问苦,得知真相后与毛泽东含泪通话,决定调整农村政策,取消大食堂分户吃饭,使得伯延公社成为了我国第一个解散大锅饭的公社。
影片中,周恩来准备吃饭,一条腿已迈进屋子,但一看桌子上的红烧肉和鸡蛋又迈了出来,而后来吃连弟奶的拽面,却毫不犹豫迈了进去;他到连弟奶家,在炕上一坐,听老人唱落子戏,完全融在其中;他到张二廷家里去抱养孩子,就坐在门坎儿外和二廷像两个老朋友对话。导演通过上述这些场景,把周恩来作为一个普通人放到特定环境中去表现,把总理对人民的似水柔情也刻画得很细,很感人,牵动人们对于周恩来总理的美好回忆的心思。
正如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李准指出,片中,周恩来到老区考察,解决老百姓吃不饱肚子的问题,核心问题就是要不要办公共食堂,这件事情抓得非常准,有很高的历史含量,完全符合当时的历史氛围。“虽然影片中的具体细节和语言是编出来的,但是大的历史感觉、历史精神却是真实的,这给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创作打开了一个思路:抓准历史的本质、主题和精神,虚构就可以放开手脚。”同时,通过这部电影的放映也给当下的年轻人再现了20世纪60年代我国连续三年自然灾害给我国老百姓生存带来极大威胁的客观历史事实,再一次的提醒我们要始终保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精神。
这部影片虽然是历史题材,但它的参照系始终是现实生活,是用历史来关照现实:周恩来到伯延公社调研的基础就是要听真话,但时隔半个世纪,敢于说真话和听真话,这仍然是中国社会的一大问题。
食品假,药品假,商业假,连学术界也假等等,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敢说真话、办真事,这是一个很重大的现实问题。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开展工作要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既是韧性意志,更是务实作风。古人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无小,不为不成。” 我们切实要践行戒骄、戒懒、戒空、戒虚、戒假、戒奢,摒除“空、虚、假”,就要树立“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
田七
2014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