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北京刘燕君校长讲课有感
听北京刘燕君校长讲课有感
今天给我们讲座的是来自北京东城区回民实验小学的副校长刘燕君老师,她讲座的主题是“人人是课程的创生者”。刘燕君副校长曾被评为“北京魅力女教师”,她的魅力源于不懈的追求坚持和相对的达观洒脱。从事小学语文教学22年,“玩命”,是许多人对刘老师的工作评价。
在学生眼里,刘燕君是好老师;在青年教师眼里,刘燕君是好师傅。参加自考时,她度过了无数不眠之夜;到新疆参加全国语文学法会途中,她在洪水和高温包围的山路颠簸了三个日夜„„这就是刘老师的工作态度:严谨、认真、执著。这样“玩命”,受益的是她的学生,是她帮助的老师。“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就是对我们的信任。既然选择了,我就无怨无悔。”刘燕君老师就是这样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教学及管理工作中。
新课程改革呼唤新的教学改革。在教学实践中,教学与课程的关系始终是我们一线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教师必须面对的,必须摆正好、处理好的一对关系。在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中,课程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课程观是主导因素,课程观决定教学观。传统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只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因此,在传统教学观的背景下所进行的教学改革充其量只是打“外围战”,只是“戴着镣铐跳舞”,师生的生命力、主体性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开发与创生的过程。作为教师理应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与创生者。
她讲座中提到的未来世界需要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7个关键力让我很有所感触:1.批判性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跨界合作与以身作则的领导力3.灵活性与适应力4.主动进取与开创精神5.有效的口头与书面沟通能力6.评估与分析信息的能力7.好奇心与想象力
她说:“面向未来的教育必须将7个关键力的培养贯穿始终!”这些先进的理念,有效的做法真的是让我们感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总之,这次北京之行的点滴体会会伴随到我今后的工作当中,给我前进的动力,给我指明前进的方向。
第二篇:听名师讲课有感
听名师讲课有感
尊道小学
施清双 2015年秋季
本学期很荣幸聆听三位名师的三节数学课,他们是福建省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培养基地首席专家、泉州师院尊道附小校长苏明强老师执教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厦门华昌小学教导主任、福建省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李培芳老师执教四年级《用字母表示数》,晋江第二实验小学许贻亮老师执教六年级《圆的认识》。听了他们的课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让我领略到名师的风采,上课是如此的朴实、真实,没有华丽的课件,也没有什么花样,有的却是老师扎实的功底和细致的讲解。课堂上幽默风趣,用富有童趣的语言紧紧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深深地打动着孩子的心,善于抓住课堂上有效的生成,灵活捕捉课堂教学中的亮点,他们那幽默大气的风格让每一位孩子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学习,使干干巴巴的数学课变得丰富多彩,听名师讲课简直让人觉得是一种享受。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听了许贻亮老师《圆的认识》这一节课,是一节“素材少亮点多”的精彩课。简洁到只用墨子中的六个字“圆,一中同长也”来加以展开,由“一中”到“同长”环环相扣并及时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学生对圆的认知,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将学生一步步推向数学思维的高度。他仅仅有一根粉笔,平常生活随时可得的一个光盘、一个茶叶罐、一张纸片,一把尺子,将《圆的认识》演绎得生动、灵动而精彩,让我深深感动:数学也如此美丽。
作为一名临近退休的老师,不得不感慨,后生可畏,不可小觑。同时也回过头来反思自己,自己的课堂能呈现什么给孩子们?自己是否能熟练运用教学技术,有效地辅助教学?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精彩的课堂背后,一定充满着教师在教材研究、教法钻研、课例反思等方面下了十足的功夫,足见名师有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堪的教学艺术。有学习必有收获,每一次听课,每一次学习,点点滴滴累积着,也已心满意足了。学无止境,今后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不断学习,让数学课堂绽放新的活力。
第三篇:听名师讲课后有感
听名师讲课后有感
我有幸在柳州市锦绣路小学李辉玲副校长的小学语文优质课上旁听。这2节课,课堂内容丰富而紧凑,听完后更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语文课堂的情趣化、生活化、艺术化。教学活动中,李副校长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穿针引线的教学思想,努力追求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益。下面具体谈谈我听了这2节课的心得体会。
一、注重学生读的训练,师的引导
1.汉字最主要的特点是以形表义,具有一观即感,一感即觉,一觉即了的特点。另外,汉语拼音有高低起伏的四个声调,很容易产生音乐般的旋律,这两个规律启示我们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在听的这2节课中,课堂上先后采取了朗读、默读、自由读、指名读、范读、快速读、引读等多种形式,重视语言的感悟积累。
2.小学阅读课是教师指导下的言语实践课,是读书指导课,是语言文字的训练课。在李副校长的课堂教学中都体现了这一特点。学生读的过程中李副校长都善于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让学生尽情交流自己对词语及文本的体会而且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在情境中体验从而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文本、走进文本轻轻松松地读出人物情感、品出味道、读出感情。
二、语文课堂展现语言艺术的魅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当听着李副校长的课时我不禁惊叹:“原来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语言准确、精炼而不失幽默。她以底蕴深厚的声音朗诵,在《伯牙绝弦》这一课的教学中,带领大家走进伯牙与子期的内心,体会人物对知己的深厚情谊。可以说,李副校长这位优秀教师,在发掘和理解教材方面、组织课堂教学方面都充分展示了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课堂,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平台
李副校长注重引导学生借助文本感受文中人物感受。在教学《伯牙绝弦》一课中,每当孩子们动情的朗读描写伯牙琴声的句段,李副校长总是提醒学生“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通过适当的引导,学生掌握了“抓关键词、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句子的方法,扎实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三、语文课堂突现强烈的语文意识 1.重视字词教学
强调“读准字音是读通文章的基础”。让学生读准音,在响亮悦耳的语音中感受汉字的音韵美节奏美。让学生读时眼看其形、口诵其声、耳听其音、心悟其义,联系上下文,把握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蕴。例如,在教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时让学生对“兮”和“分”进行了比较发现,为了让学生进行深刻记忆李辉玲副校长利用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字词教学不仅快乐而且扎实。
2.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
李副校长在教学过程中成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进程,关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使其在主动参与中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从而让语文教学成为了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
四、利用“文章空白”启发想象、突破难点
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特别旺盛,在接触周围世界时,会更加强烈地表现出来,在他们的头脑中会产生出许多新鲜、奇异、与众不同的想法,创建出许多新的形象。而李副校长正是抓住了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在教学中利用了文章的空白来诱发学生的想象,丰富了学生的课堂生活,激发了学生的情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为主体”真正落到实处,同时也轻而易举地突破了难点。
短短的两节课时间感悟到了上课教师课堂的朴实、扎实、求实;感受到了李辉玲副校长对语文的热情、激情;感受到了她对教法的慎重选择,对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对三维目标的准确落实,也感受到了她对学生发展的全面关注,更感受到了她给我今后的阅读教学指明的方向。
第四篇:听名师讲课有感
本文摘要:开始上课了,一个动人的配乐故事一下子把我吸引了,优美的音乐加上声情并茂的朗读,动听的诗一般的讲解,给我们带来思考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种美的享受...
将青春的旋律,生命的善待,事业的执着融为一体,“为鲜活的生命奠基”,这是许多人对窦桂梅老师的评价,也是窦老师在全国拥有众多粉丝的原因。
XX年3月20日上午,我有幸在太原师范行知礼堂里听了窦老师指教阅读课《我的爸爸叫焦尼》。
开始上课了,一个动人的配乐故事一下子把我吸引了,优美的音乐加上声情并茂的朗读,动听的诗一般的讲解,给我们带来思考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种美的享受。课上窦老师不时引导学生把你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大家听,哪怕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亲爱的孩子们,猜猜看,儿子见到爸爸会说什么?”(“这是我爸爸,他叫焦尼!”)就这么一句话,在文中不同场景中重复了五次,而爸爸就在火车行最多人的时候也说了“这是我儿子,他叫狄姆”。窦老师曾多次反复出现焦尼和爸爸这一天的相聚场面,引导孩子从色彩‘构图形状、道具(围巾)展开大胆想象……最后在窦老师深刻内涵的引领之下,同学们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下来,在教学中他不断的引领学生走进她的“简单的表达,丰富的感动”教学主题中,也让学生一次又一次的理解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时间悄无声息地走过,一堂精彩的课就这样悄悄地结束了,真是让人回味无穷。我也亲身感受到窦老师简单的课堂带给我丰富的感动。
课后,我们又倾听了窦老师的讲座《三超越式教学》超越教材、超越教师、超越课堂。他讲座时,不但出口成章、妙语连珠而且风趣、幽默,吸引了每一位听众的注意力,不时逗得大家开怀大笑,而且更多的是收获,从中我明白了教学要让语文学习焕发生命活力,让语文学习充满成长气息,让语文学习绽放智慧花朵。
窦老师还提出“三个一” 质量目标即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这三个一就像三个相转的大齿轮,一个也不能少。在窦老师所在学校低段学生每次拿起笔都要先读儿歌(食指拇指捏着,三指四指托着,小指在后藏着,笔尖向前斜着,笔杆向后躺着。)才开始写字,可见对于握笔写字的重视。
不管听窦老师的课还是讲座,都让我体会到了课堂需要老师的激情,需要用老师的激情去感染学生,触动学生,用老师的激情来浸润学生的情感。也让我明白了我们要靠读书来学习知识,靠课堂来实践教学,靠反思来积累经验。
此次太原学习,我明白了:简单的东西有时并不是就不好,今后指导学生习作时,我将尽量避免去让学生华而不实和弄虚作假,煽情过了份,那就是做作了。
我还明白了,应该继续对学生严格要求——在对他们写字的指导上,我可不希望学生把“楚中天”写成了“林蛋大”,即使不能像清华附小的小孩子那样,每逢写字前都要唱儿歌,但也要努力做到坐姿端正、执笔正确。
至少,我更加懂得了,人应该努力去寻找自己本来面目,当我们的心变得不再纯洁,当我们开始习惯于懊恼和抱怨,我们得像狄姆学习,学习他乐观的心态,学习他用简单的表达去赢得丰富的感动。
让我们共同向窦老师学习,让教师的微笑唤起学生的微笑,和学生一起幸福成长!
第五篇:听王老师讲课有感
听王老师讲课有感
2012年12月8日,我们历史教研组集体听了王老师讲授的《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一课。王老师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授课,以探讨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为线索,带领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的基础上,当堂讨论并展示本课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并通过耐心细致的讲解和娓娓到来的讲述,充分实现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情感与理智上都得到了提升,加深了对西方思想文化渊源的认识。本课取得了很大成功,但也存在一些具体问题,由此引起了我对新课堂的若干思考。
首先,要关注学生课堂展示的有效性。学生的课堂展示,应当在学习小组充分交流汇总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应当以展现当堂课新生成的内容为主导,同时展示的内容要得到全体学生和教师的充分关注并得到足够反馈。只有这样的展示才是有效的。课堂上王老师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往往只有三四分钟,之后学生就匆匆上台,复述出事先在小黑板上列出的知识提纲。由于学生们在课堂上没有充分生成新知识的时间,再加上紧张,讲述往往费时且错误较多,王老师不得不对学生的讲述进行大量解释和修正,无形中耽误了很多时间。这样的展示难以唤起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关注,失去了学生课堂展示应有的意义。所以应当精选问题,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展示,对于容易产生分歧或者有知识层度伸缩性的问题可以设置为展示性问题,在课堂上交由学生充分交流思考,再进行有特色的展示,以期实现更佳的效果。
其次,历史作为一门以事实为依据的科学,强调“论从史出”的严谨性,问题的设置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史实材料支撑,只有这样学生的回答才能言之有物。王老师在疑难解析环节设置了如下问题:“从经济基础、民主状况、共同宗主和发展趋势方面分析古希腊的城邦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有什么不同?”这是一个思维量很大的问题,学生不仅要对古希腊城邦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有充分了解,还应理解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分封制与宗法制度的影响等知识;另外,学生还需理解“经济基础”、“宗主”、“民主”等专业词汇的含义,否则就不能展开思考。而在本课中学生还未了解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城邦民主制度的内容,对于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的总体特点也缺乏基本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也没有给出这些背景知识,致使学生的讨论无从展开,难以深入下去。在几分钟的讨论结束后,几位学生起来发表观点,只是泛泛的说出希腊的城邦制度民主一些,春秋战国时代的的诸侯国统治者的权力较大等分散的观点,难以形成系统的表述。如果能在学生讨论时,以浅易文字材料展现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状态,启发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比地思考,学生的答案个能会更为完善。总之,要形成精彩的学生发言,还是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材料,指导他们完成知识建构,形成观念体系。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思考,我觉得进行教学设计一定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要求出发。无论是精选问题、留足讨论时间,还是提供充足的思维材料让学生构建知识系统,都是为了让学生牢固地识记知识,掌握思想的方法和技能,达到对历史的深度理解和情感共鸣。只有围绕这个目标前进,才不会感到迷茫,才有了判断是非的依据。
以上仅是我的一点点思考,难免疏漏之处,恳望方家指教,共同改进我们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