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刘延革老师讲课有感
听刘延革老师讲课有感
邯郸市峰峰矿区彭城小学 杨 敏
2011年12月9日,是我来到邢台学院参加“国培”的第五天,有幸能聆听刘延革老师的讲座。可是今天听刘延革老师讲课却让我感触颇深,我的感动不是她深厚的数学功底,不是她精湛的教学技艺,也不是她营造出来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我是被刘老师最简单的一言一行深深打动了。
刘延革老师可以说是全国小学数学教育界的名家,可是她对待数学的态度却是十分严谨的,一丝不苟的,甚至可以说是虔诚的。
今天邢台的天气十分寒冷,学术报告大厅里的温度也很低,可为了使学员们听的讲座能和平时教学相结合,刘老师坚持讲了两节公开课。我穿着厚实的棉服都感觉冷,望着为了讲课方便而衣着单薄的刘老师,望着她在台上与学生有序的互动,和谐的互动,以及她上课时比平时更“美”的面孔,我感觉她正在课堂上“绽放”,她在用自己阐述着教育的真谛,如果我们所有教师都有她这种对待数学,对待教育的态度,就没有做不好的教育。
随后的讲座刘老师清晰地为我们解读了新课标对“空间与图形”和“解决问题”这两部分的具体要求,在讲座中学员们的掌声不断响起,都希望能多了解一些新课标的内容,刘老师为了和学员多交流,也就把上午讲座结束的时间一拖再拖,直到12点多,大家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通过这次听刘延革老师的讲座,我发现在刘老师的身上,我要学习的地方有很多很多,但刘老师的精神是我首先要学习的,其次,刘老师讲座的最后送给我们学员的话,对我以后理解新课标,把握教材,做好新课程改革有很大帮助:“改革不是面壁虚构,应当从现实出发;改革不是另起炉灶,应当利用原有的基础;改革不是全盘否定,应当扬长去短;改革不是追赶时髦,应当保持自己的特色;改革不是鹦鹉学舌,应当百家争鸣;改革不是夸夸其谈,应当勤勤恳恳地办好每一件实事。”
第二篇: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有感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有感
9月28日,我们学校一行12人去北重宾馆有幸聆听了中国小语界大师级人物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老师的课和讲座。尽管那周我们只有那一天休息,尽管很累,但一天下来,所有人都陶醉着、笑着、思考着,大家都觉得不虚此行。
窦桂梅老师标志性的东北人特有豪爽、率真、幽默的性格,与我们之前所听过的来自南方的特级教师温婉、含蓄的性格完全不同。我们被她独特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所打动。
上午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会务组没有给上课学生印全窦老师所需要的课文资料,因此窦老师临时先上了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
课上,听课的老师和所有的学生完全沉醉在窦老师为我们营造的书的意境中。《我的爸爸叫焦尼》,是一本描写父子之情的绘本,书的题目就是儿子所说的一句话,儿子的这句话和父亲的一句话在书中反复出现,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传递出的却是丰富的情感,耐人寻味的意境。由此,我想到,我们的语文课文大都为读者展示了独特的意境,意境是需要体会的,感悟的。如果在课堂上老师把话说得太开了,引导学生说得太白了,那么这一美的意境也就没有了。要想实现这一效果,必须是在教师深刻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采取最恰当的教学方式。
窦老师之所以成为大家,课堂上引导评价学生的语言也堪称一流,课堂上老师有自己既定的教学目标,采用了一定的教学方法,当学生有所偏离之时,老师能够巧妙引导,潜移默化渗透。我觉得看一个老师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就是课堂上随机应变巧妙引导、恰当评价的功力。
第三篇:观看刘延革老师《周长》后的教学反思
观刘延革老师《认识周长》反思
---2017.12.18 因为本校老师要讲《认识周长》这节课,再加上前段时间在市里工作室里有几位老师也讲过这节课,当时孙科长提到过刘延革老师的这节课,所以今天找来视频和讲座看了一下刘老师的这节课。下面简单的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本节课是认识周长,而图形的周长在课本上就是一个简单的定义:封闭图形的一周的长度叫周长。很多老师在拿到这节课的时候觉得很简单,没什么要讲的。重点放在教孩子如何量图形的周长上。对于概念的讲解用的时间比较少。
通过刘老师的课,我们可以发现,刘老师的大部分时间在引导孩子理解什么是一个图形的周长。从一开始演示的动态画面可以看出,先让孩子知道什么是一圈,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到边线上,而不是去关注面的大小。孩子们在学习周长的时候,这个地方是一个难点,而刘老师通过这个动态的flash恰好帮助孩子建立起来了模型,周长指的是边线,与面没关系。解决了本节课的一个难点,通过一圈引出一周的概念,然后让孩子充分说什么是图形的一周。通过三角形和圆的一周,引出谁的一周的长度更长一些这个问题?在这个地方刘老师把三角形和圆的教学道具的一周长度分别撕下来贴在黑板上,进一步让学生感知周长是指的一周的长度,是一维的。然后用尺子量一量,给学生进行了示范,引出了周长,这个地方又一次加深了学生对周长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先对几个图形指一指一周是从哪到哪,拉开后边线大约是多少厘米,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什么是图形的周长。然后给出一个角,让学生讨论这个图形有没有周长。我觉得这个地方如果再指出这个图形虽然没有周长,但是有长度会更好一些。
接下来让学生开始动手操作量图形的周长,刘老师提出了要求,然后让学生开始活动,这节课的另外一个重点是要让学生在操作中再一次体会周长,如何去测量。然后活动开始一会后,学生们遇到问题了,爱心型的图形没法 测量周长。这个时候有学生就提出可以用尺子的1cm一点点的测量,也可以用绳子先圈好,再拉直测量,刘老师对这两种方法都给予了肯定,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进行测量,其实这个地方分别渗透了以直代曲的思想、极限的思想、积分思想、化曲为直的思想,为后面学习圆的周长做了铺垫。
最后一个环节,练习。通过两个练习题,让学生再一次体会,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一维的,而跟面的大小没有关系,从二维再回归到一维上。
因为最近一直在研究思维导图,如果这节课用思维导图来板书的话,我会怎么样设计呢?下面尝试了一下,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以下是刘延革老师《认识周长》课堂实录(来源于网上,感谢整理的同仁们)
一、课前交流
老师:同学们好奇我什么?男生一个机会,大声说!学生:我好奇老师叫什么?
老师:我姓刘,名叫延革,今天来了一位严厉的老师,你觉得我是那个“严厉”的“严”吗?其实老师是一个很温和的女老师。女生还有一个机会。学生:我还好奇今天上什么课? 老师:我们今天要来上周长,每位同学发了一个漂亮的图形,互相看一下,颜色不一样,形状不一样,放在桌上。老师还发了一张白色的练习纸,都应有吗? 学生:有。
二、导入
老师:刚才你们问了我两个问题,知道我姓什么,现在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上几年级了? 学生:三年级。
老师:真巧,刘老师家对门也住了一个小朋友,今年也上三年级,他叫小明。今年夏天,他有点出状况,周一的升旗仪式总是晕倒,家长赶紧带他去影院检查一下,医生说小明户外活动太少,体质太差,小明的爸爸想,一定要帮他改善,于是就制定了一个锻炼计划,今天的数学课就从小明的锻炼计划开始研究起,行吗? 学生:行(齐答)
三、新授
老师:快来看,小明的锻炼计划是什么样的?(出示图片动画)他天天跑一圈,天天跑,小明第一天跑了,和你心中想象的一样吗?(播放动画)跑对了吗? 学生:不对
老师:谁来说说怎么不对了? 学生:应该绕着操场跑边边。
老师:你们的意思是他绕着操场跑一圈的时候,应该沿着操场的哪跑? 学生:边 老师:在数学上,那个边叫做边线。那你说小明围着操场跑一圈的时候,应该沿着哪跑? 学生:边线。
老师:那看第二天,(播放动画)这回沿着边线跑了,跑到这不跑了,对吗? 学生:不对,没有跑到一圈。老师:那你觉得跑到哪才叫跑了一圈? 学生:跑一圈在回到起点。
老师:同意吗?一圈从起点沿着边线还得回到起点,接上,才能叫一圈呢。所以,第二天又没有跑对,再来看看第三跑的。(播放动画)如果你觉得他跑对了,你就用掌声鼓励他一下。学生:(掌声响起)
老师:从掌声当中我知道了,小明第二天跑对了是吗?那谁来说一说,他怎么跑的叫跑对了?
学生:沿着边线跑,然后从起点又跑回到起点,叫做一周。
老师:这位同学说话完整又准确,前两句话先说沿着边是这位同学说话完整又准确前两句话,说先沿着操场的哪儿跑? 学生:边线。
老师:第二句话,而且从起点跑回到起点接上了,这才叫围着操场跑一圈,说话多完整啊,同学们在生活中的一圈,在数学上也有一个名字,他叫什么,一周,还是是不是同学们期盼的周长。生活中的一圈是在数学上叫它? 学生:一周。
老师:现在你知道操场的一周是哪儿了吗? 学生:知道了!老师:这是我们课上认识的,图形是什么形? 学生:三角形。
老师:你能来指一指他的一周是在哪儿吗? 学生:(上台指)
老师:同意他指的吗?你发现他指的时候从这一点开始,沿着边线,最可贵的是他又跑回到了这个起点上,对吗? 学生:对!
老师:谁再来指一指三角形的一周在哪儿? 学生:从这点,叫做起点到这儿(边指边说)
老师:同意吗?真好,谢谢,请回。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的一周。这是什么图形。学生:圆形。
老师:他的一周在哪?这位男生,你打算从哪开始指,老师帮你记录一个起点。
学生:这里再往返回起点。
老师:指的比较快,他的意思还是沿着边线特别强调要返回到起点上,谁再来指一指?你想换个起点吗? 学生:(上台指)
老师:指的多认真啊,是不是我们也找到了圆的一周啊?接下来我起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你觉得圆的一周跟三角形的一周比谁的更长一些呢,还是一样长?
学生:我觉得一样长。老师:有不同意的吗? 学生:三角形长一些。
老师:还有不同意见吗?好,三个答案都有啦!有觉得三角形的长,有觉得圆的长,又有觉得一样长的,到底是哪个答案呐,我们来比一比吧,老师把三角形的边线从一点断开把它取下来,你发现它是一条线段,对吗? 学生:对!
老师:那问你这条线段的长度是不是三角形一周的长度? 学生:是。
老师:我把它的边线也从一点断开,你发现它也是一条? 学生:线段。
老师:那现在将两条线段放在一起比较,你感觉感觉,老师要这么比较的话,三角形的一周长一点,对吗? 学生:对。
老师:那你觉得大约长多少呢?几厘米呢? 学生:大约长一厘米。老师:后面的男生你觉得呢? 学生:大约长两厘米。
老师:这是我们刚才估计的对吗?我们拿尺子量一量,是不是就能量出一个比较准确的结果,刘老师这里有一把直尺,上面是20厘米长,零刻度对齐线段的起点,一个20,两个又多了六厘米。学生:46厘米。
老师:(板书46厘米)这46厘米才叫做三角形的周长,(板书周长)三角形的周长是多长? 学生:46厘米。老师:接下来我们量一量,圆的一周有多长,一个20两个20又多了四厘米。学生:44厘米。
老师:也就是三角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长多少? 学生:两厘米。
老师:那现在我们知道三角形和圆的周长了,接下来就完成一个自己动手的任务,先听我的要求,一会儿我们有两个动手的任务,第一件事,你来指一指你的图形到一周,第二个任务有点难度,你要想象你把你的图形的一周边线,从一点断开把它拉直,把它拉直的话大约是多长,你来感受一下,如果你觉得是这么长就用手比划一下,比完之后你看看你两手之间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学生:(活动)
老师:(巡视)比完之后试着说一个长度,都完成自己的任务了吗?我们来集体交流一下,刚才这个同学遇到点困难。我们先来看看他的行吗?(树叶形状的图形贴在黑板上)你先给大家指一下你这个图形的一周,从哪到哪? 老师:是不是沿着一点开始沿着边线又回到了这里?对吗?那接下来如果把你这个图形就你刚才指的一圈的边线从一点断开拉直大约多长? 老师:他现在比画成这样,你们同意吗? 学生:不同意。
老师:你觉得应该在长点还是短点? 学生:短,长。
老师:说说你认为长的道理?
学生:我觉得这一点到另一点,只是一个拉直了有这么长,应该还有一个这么长。老师:同意吗? 学生:同意。
老师:刚开始这位同学认为这条线段拉直了是这么长同意吗?应该是这个图形本身的长度对吗?他这一圈的边线拉开了之后应该在,一个这个图形的长度,两个这个图形的长度,应该比这个图形的长度在稍微多一些,因为这里是弧形的,弯的,你觉得他现在两手之间的长度应该是多少厘米? 学生:25厘米、30厘米、32厘米。
老师:用尺子量应该是30厘米左右,谢谢你。也就是说这个图形它的周长是多长?
学生:三十厘米左右。
老师:你谁还想贡献一下你的图形吗?你给大家指一指你这个图形的一周是从哪到哪?学生:(指)
老师:同意吗?那如果把它这个图形一周的边线从一点断开,拉直,大约多长?觉得可以吗?这回意见这回意见统一啦,现在两手之间的长度大约多长? 学生:40厘米、42厘米、35厘米。老师:用尺子量大约多长? 学生:大约40厘米长。
老师:也就是说他这个图形的周长大约多长? 学生:40厘米。
老师:现在再找一个五角星,直接把它的边线从一点断开拉直,你觉得多长?同意吗?让他再长一点儿还是在短一点儿? 学生:短点儿,长点儿。
老师:我现在有问题,让短一点儿的我理解,这图形也没有刚才的图形大,让长一点儿的同学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因为它有很多角。老师:它的角多意味着什么多? 学生:它的周长多。
老师:也就是说角很多边上的线就很多,比较长刚才这位同学一上来就比这么长,有没有道理? 学生:有!
老师:因为这个图形角儿比较多就带来了边上的线多,你再来感受一下,如果把边线拉直大约是多长? 学生:三十四厘米?
老师:看来刚才那些长度对你们没有起到经验的作用。学生:五十五厘米。
老师:用尺子量是六十厘米。这个图形我还真量过,它的边线拉直了,真的是60厘米,那你说它的周长是多长? 学生:60厘米。
老师:现在我想问你了,什么是周长? 学生:周长就是一个形状的边沿。
老师: 也就是边上的线有关,对吗?说的就是图形边上的线,挺好,还有补充吗?
学生:周长指的是一个图形的边线的长度。
老师:他刚才在这个同学的基础上加了长度,如果一个图形边上一段线的长度是周长吗? 学生:不是。老师:那什么是周长? 学生:把它的所有边线拉长。
老师:也就是把边上的所有线拉直之后那个厘米数,她的意思是不仅是边上的线,而是所有边上的线,那我们再来体会一下周长这两个含义,周长的周是什么意思? 学生:周是所有边线。
老师:从起点开始,沿着边线回到起点,所有的边线叫什么? 学生:一周。老师:长是什么意思? 学生:长度。
老师:那什么是周长?(板书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现在老师要画一个图形,一个角,这个图形有周长吗? 学生:有、没有。
老师:这两个同学有不同意见,请到上面来,一个觉得有,一个觉得没有。那你们来对话,谁能说服谁。
学生1:我觉得这个没有一个完整的图形。学生2:锐角也是线段组成的,它有它的长度。学生1:我觉得他还是没有一个图形。
老师:谁认为没有的,来帮帮他。
学生3:没有,因为我觉得这个图形根本没有一周。
老师:好,再来找一找什么是一周?从一个起点开始,沿着边线回到起点了吗? 学生:没有。
老师:没有回到起点,他有周长吗? 学生:没有。
老师:刚才认为这个角有周长的同学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儿了吗? 学生:知道了。
老师:我比较欣赏刚才这位同学,首先刚才那么多同学坚持没有的时候,他坚定地认为有,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有边线而且有长度,坚持自己的想法,当两位同学强调了没有一周从那一点上沿边线回不去的时候,他又接受了他人的意见,修订了自己的想法,认为他没有周长,这个脚为什么没有周长? 学生:因为他没有从起点在回到起点,断开啦!
老师:这个词用的真好,断开了。我们把这种没有封上图形称为不封闭图形,那你觉得这些有周长的图形,可以称他们? 学生:封闭图形。
老师:起的这个名字真好(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所以什么样的图形才有周长? 学生:封闭的。
四、练习
老师:再来完成一个动手的任务,测量图形的周长,拿出练习纸要求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最重要的是测量时数据取整厘米数,如果其中的一条边的长度是五厘米一毫米,那按多长计算? 学生:五厘米。
老师:那如果你量的另一条16厘米九毫米,你按几厘米算? 学生:七厘米。
老师:真明白。开始测量,没完成不要紧,先请同学们放下手中的笔,很多同学都遇到问题了,我们先集体讨论一会儿再完成这个好吗?刚才有几个同 学遇到什么问题啦?学生:心形图型上是有弧线的无法拉直,所以我不知道怎么量。
老师:那就是这个图形的边是弯弯的没法用直直的尺子量对吗?谁遇到这个困难啦?接着想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有办法吗? 学生:可以估计。老师:怎么估?
学生:想象它的周围,如果是有边线段的话把它取下来拉直。
老师:想一下这个线段多少厘米?她想如果这个周围有线段的话,就把这个线取下来,再拉直了,然后量一量是多少厘米。怎么解决你这个问题? 学生:动手操作围图形。
老师:看见了吗,它围了图形一圈,然后怎么量?把它拉直用尺子量行吗?其实你就是想用线来量一量他的长度对吗?谢谢你们!老师已经给大家准备了工具,如果你需要的话可以上来取回去测量爱心的任务,请测量好的同学做好调整自己的答案,同学们坐好,我就知道你的任务完成得最快,量完的同学思考,这三个方法一样吗?第一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学生:11厘米。
老师:你们测量它的周长的时候量了几条边? 学生:四条。
老师:然后把四条边怎么样? 学生:加起来。
老师:那第二个图形的周长是多长? 学生:八厘米。
老师:你量这个图形的时候量了几条边? 学生:两条、四条。
老师:不一样啦,为什么?有两条和四条的。
学生:因为上面和下面的两条线一样长,左边和右边的两条线一样长,量其中一条就行。
老师:对边相等,量其中一个就可以,算的时候可要算几条边的长度? 学生:四条。
老师:最后这个爱心的周长是多长啊? 学生:九厘米、十厘米、八厘米。
老师:在测量这个图形时,有的同学紧一些,有的松一些,会出现一些误差,所以不一样,这很正常,重要的是刚才我们不会测量它的周长,现在我们会测量它的周长啦,我也测量了一下,是十厘米,你不用改,你的答案也很好,我们在测量这三个图形时,他们的方法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第一个和第二个用尺子量,第三个用线量。
老师:弯弯的爱心,我们利用线,既可以弯,还可以直,利用她可以弯的特点,沿着弯弯的线把图形的边线的长度量出来还可以利用他值得特点,把它拉直了就可以用尺子量。现在我把黑板上的图形分一下类,看谁能读懂我。上面的三个图形的边都是直的,下面的三个图形的边都是弯的。
老师:我们把这样的边都是直的图形,称为直边图形。测量直边图形可以用什么工具?学生:尺子。
老师:下面的图形是边都是弯的,我们称为曲边图形,测量这样的图形,可以用什么工具? 学生:可以用线。
老师:现在我考考你,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正方形。老师:正方形的特点都知道吗?现在我沿着中间这条红色的曲线把它正方形分成两部分,一号图形和二号图形。这两个图形的周长谁更长?还是一样长呢?
学生:一号长,二号短。老师:有不同意见吗? 学生:一样长。老师:为什么?
学生:虽然他们分的一个大一个小,但是他们的边线都是一样长的。老师:这位同学的回答指引了我们思考的方向,你要看他的边线,一号图形的边线和二号图形的边线比一比?具体说一说。每个图形上都有黑色的线和红色的线。
学生:两条黑色的边线一样长,两条红色的边线一样长,所以它们的周长一样长。
老师:它从中间分开,也就是中间红色的曲线一样长吗? 学生:一样。
老师:所以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应该是一样长的。那你觉得一号图形长的同学的问题出在哪儿了?
学生:只看了图形的大小没有看周长。
老师:我们说周长是看里面的大小还是看边上的线? 学生:边上了线。
老师:好,接下来再看一个图形,等边三角形,三条边一样长,同样沿着红色的线分成两部分,一号图形和二号图形谁的周长长? 学生:一号长二号短。老师:有不同意见吗?
学生:都一样长、二号比一号短。
老师:三个答案都有了,我来统计一下,多数同学认为一号长,谁来说说为什么?
学生:因为一号边的底下比二号边的底下长,上面一样长,但是下面不一样长。
老师:红色线一样长吗? 学生:一样长。
老师:这部分黑色线段一样长吗? 学生:一样长。老师:这部分一样长吗? 学生:不一样。
老师:所以谁的周长更长一些? 学生:一号更长。
老师:那认为一样长的同学的问题出在哪儿了?
学生:他们只看了上面的直线一样长,没看到下面的直线。
老师:也就是说没有观察全,周长说的是所有边线的长度,每一段都要看到,那认为二号图形长的同学,问题出在哪儿了呢? 学生:他觉得二号的里面长。
老师:那么通过刚才的这两个练习,我们在来反思一下,我们说的周长要有图形的哪? 学生:边长。老师:而且还要看所有的边线,那你觉得今天你认识周长了吗,回家考考你们的家长行吗? 学生:行!
第四篇:听王健老师讲课有感
听王健老师讲课有感
11月28日上午,我满怀期待早早来到三楼多媒体教室,等待王健老师的精彩讲课。早就听说,王健老师在全国语文赛课中荣获一等奖,这个荣誉含金量可高了,能参加全国赛课的老师那都得经过层层选拔,那都得是各个学科的精英,能走到这个平台上就已经非常优秀了,更何况还取得了一等奖!
王健老师讲授的是三年级上册的《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面对众多听课教师,面对陌生的孩子们,王健老师教态大方,亲切镇静,一看就是“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健老师年轻、漂亮,声音甜美,课前与孩子们的简单交流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更消除了学生们的紧张感,真是经验丰富!
先说王健老师的板书,写字时潇洒,字写成时漂亮、规范,从板书这一点就能看出王健老师是一个精益求精的人,更能体现王健老师的教师基本功相当扎实。
再看王健老师的教学设计,每一个环节都旨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并且力求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地掌握,彰显着“教语文”的理念。比如,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王健老师是如何突破的呢?在她的设计中,把这以重点与识字、理解词语联系起来,在识字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尝试用这些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这篇文章而言,题目利用的也很到位,王健老师所选的需要学生理解的词语都是带有指向性的,都是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做铺垫的。王健老师是这样做的,让学生把相应的词语分别放到陶罐和铁罐的下面,然后用上这些词语来说一说陶罐和铁罐,先从说一个事物开始,梯度设计合理,过渡自然,学生很容易就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用词很准确,几乎没有任何多余的废话,干净利落。既然是故事,如何复述出来也是学生们应该掌握的,王健老师是通过从开头、中间、结尾找关键段落很轻松就解决了这个难点,我想学生会有一种“原来如此”般豁然开朗的感受。如果不告诉孩子这样的方法,他们也能复述故事,但是就是太罗嗦,废话特别多,既然文章中就有如此关键的段落,只需要我们找到它们串联起来就解决了这个难点,多么轻松啊!我想这堂课下来,孩子们对于故事性的文章,对于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复述故事应该游刃有余。
突破本文另一个难点——通过对话感受人物性格,感悟文章想要告诉人们的道理时,王健老师通过抓住“奚落”这个关键词提问:奚落是什么意思?誰奚落谁?怎么奚落的?说了什么?一个个巧妙地提问直接指向本文的对话描写,聚焦对话描写,通过创设配音演员招募的情景指导朗读,孩子们入情入境很投入,他们好像已经忘了刚开始上课时的紧张,玩得很嗨,读得很享受„„这样还不够,还有演员招募的情景设计,当时我就为王健老师喝彩,读出来哪里有演出来精彩呢?如果孩子能淋漓尽致地表演出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人物的性格不是赫然场上吗?而作为“演员”的孩子们必定会紧紧抓住陶罐和铁罐的特点演绎,难点不就突破了么?高手不愧是高手,总会带领孩子们纵深探求,深入文本之后又跳出文本,以本篇课文当个例子而已,这样的一堂课下来,孩子们的收获真是太大了。联想自己的教学,忙碌而低效,反思,首先是教学目标设计的不精准,不明确,总想什么都抓住,到头来却啥也抓不牢,今后的备课中,首先要改革的就是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堂课下来,王健老师最关注的总是孩子学会了什么,而不是自己教了什么,哎,说到这,今天下午在美术教室我精心准备了古诗两首的PPT,期待着孩子们掌握解读古诗的方法,效果不好,而且严重拖堂,每一个环节进行得都很不顺,还得反思,只讲完了第一首古诗,也许我当初想的两首古诗都讲完就根本不可能吧。还有其中这样一个环节,组内学习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全班交流的时候我先问有没有组内解决不了的词语,李嵩说有,而他的组长王棋申却说已经解决了,而解决了,李嵩竟然还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小组交流没有实际效果,还浪费了很多时间,我反思,在学习第二首古诗的时候我要缩短他们交流的时间,而要在全班交流的时候多用点时间来考察交流结果,并进行及时评价。其实我也不知道我这样的一堂课下来孩子们到底学到了些什么?有没有掌握解读古诗的方法,我是没有底的。还有一个问题也很值得注意,我的话太多,还是以我的讲授为主,孩子的自主学习还是没有开展起来,今后的课上一定要注意!
意犹未尽,王健老师的讲课结束了,孩子们满脸带笑地离开了。王健老师先做了本节课的反思,主要还是强调我们做老师的一定要关注一堂课上孩子们学会了什么,这个什么其实就是学习语文的方法,而本篇课文不过是个例子而已,弄懂一篇课文不难,但是学会这一类文章如何解读的方法不易,如何巧妙地渗透给孩子们更是不易。
接下来的讲座中最让我收益的就是王健老师播放的她在秦皇岛参加河北省教师素质大赛时,负责朗读点评的老师做的一段现场的对于朗读的指导。点评老师朗读水平很高,说话时是一个样子,举例朗读时就像一个专业播音员,声音圆润深厚,非常动听。对于朗读中我们经常出现的错误做了一一点评,并对如何读好一段话时的轻重掌握、节奏快满、情绪基调方面做了详尽解说,幽默中肯的点评让人莞尔的同时收获多多,而他提出的语文教师就应该多多范读,有感情地范读,让我受教。我原来以为,我朗读水平不高,不要示范了,万一要是再读错了字岂不是更丢人,于是我热衷于下载课文朗读播放给孩子们听,殊不知,画中人美难解气闷,现在知道为时不晚。很庆幸,总是在适当的时候得到最宝贵的指正,非常感谢王健老师的讲座,倾情相授,实实在在,她一直在一线执教,她的分享让一线老师倍感亲切。真心希望这样学习的机会多一些,让我快速地成长。
第五篇:读《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有感
读《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有感
阅读了《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这本书感受很深,我感觉不是在看书,而是感觉窦老师就在我身边,正用她那充满激情、严谨智慧而不失幽默语言慷慨激情地对我讲述语文教学中的精髓,使我受益匪浅。
看完序言,我了解到窦老师对语文教学的执著精神。她高超的课堂艺术不是一天两天获得的,而是靠艰苦的磨练,一次次从失败中走出来的。面对失败她没有弃馁,而是坚定的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最终获得了成功。她说:“有痛更有累——并且快乐着。”
窦老师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上有高招,她总能煽动学生的热情,或让学生沉思。课前的三言两语就让学生充满自信心。“你棒,他棒,人人都棒!”简单的一句话,好像被窦老师施了魔法一样,课堂时而激情澎湃,时而静如止水,思索的暗流在悄然前行。
我从窦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学到了很多,也受到了最大的启发。为什么我的课堂教学是那样的呆板?怎样借鉴窦老师的课?这是我今后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课堂如人生,精彩的人生需要细节来支撑,精彩的课堂也需要细节来建构。窦老师就是在一个又一个的教学细节中建构了课堂教学的生命。我想,听过她的课或看过她的教学录像的老师都知道,她的教学语言极富有感染力,极具有个人魅力,不论是叙述,还是评价,都有声有色,抑扬顿挫。开始上课,她惯用的一句话就是:你棒,他棒,我棒,人人都棒!这句话看似简单,但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亲近感。她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极其富有活力。这里我摘录了她在评价学生的读书和叙述时的一些激情语言,我认为很值得同行们的学习和借鉴的。
——你的幽默极富有创造,听你的声音,我可以感受到胸藏大智慧的矮个晏子的笑声,真是一笑解千“丑”,一笑解千“愁”。
——是啊,读书是个人的,我们在尊重别人朗读的同时,我们也有自己的滋味,我们不再评价别人,你读得“真有感情”啊,而应该说读得有特点,读得有个性,读得有自己的味道,即读得有韵味。
——正像你们讲的那样,不光是理解课文,还要把你看到读到的故事,变成自己的话有理有据地讲出来,下面就请你们默读课文,看看哪些字眼儿触动了你感情的那根弦儿,哪些话语增添了你心中的力量,一会儿讲给大家听听。相信你们会侃侃而谈,说出的话落地有声。
——这位同学很会读书,读了文中的老师联想到了自己的老师。其实我们阅读作品,就是走进作者的心灵,也触动自己心灵的那根弦,于是你的心灵世界也得到了升华。
——向你祝贺,同学们给他鼓掌。他把书上的语言进行了充分地“消化”,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想,这真了不起!
——太好了,我发现你刚才讲的那个故事书上没有,你把他补充进去,这是多好的一种语文学习方法啊。
窦桂梅老师的课总是充满激情,如行云流水,像潺潺流淌的小溪,不知不觉间就流到了学生的心灵深处。以上列举窦老师精彩而有感染的语言只是这本书中的小部分。由此可见,窦老师的学识是多么的渊博,功底是多么的深厚,她对学生的鼓励方式又是及其丰富。她的课堂总是充满着各种可爱的细节,笑声不断,活而不浮,重而不涩。随意中镶嵌着精致,精致中蕴含着纯朴,纯朴的语言中还蕴含着巧妙的点拨。她的课堂,是“玫瑰课堂”,弥漫着花香花色,能够给予学生语文课上的赏心悦目,每个人都会不知不觉被吸引,心灵在激情中而放飞,而感动。她的课堂,值得我们去欣赏;她的书,值得我们去读一读;她的教学艺术,值得我们仔细揣摩、体会。这就要靠我们自己去研读,去品味,去领略,去发现,去学习。
《三个儿子》课堂实录
实录整理: 黄山市歙县城关小学 吴雪娟 余金玲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出示孝字图)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带来了一幅图画,请大家看看,看见什么了?(请一个女生),小姑娘,你说说,看见了什么?
生:我看见一个老奶奶拄着拐杖,还看见一个小男孩和老奶奶说话。
师:还有谁观察得特别仔细?(又请一个同学)
生:老奶奶拿着一根拐杖,小男孩扶着她回家。
师:观察得真仔细。这是拄着一根拐杖。
师:是啊,同学们,家中的父母长辈老了,作为儿孙的我们,搀扶着他们慢步行走,这便组成了中国的“孝”字。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儿子和妈妈之间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三个儿子》。伸出你的小手,和我一块写课题。(板书课题:三个儿子)
师:注意“儿子”是一个轻声词,咱们一块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师:再来一次,注意不拖音拉调。(学生再次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师:课文预习了吗?
生:预习了。
师:好。预习是学习课文的好方法,老师要来检查一下预习。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三个。师:好,你们在家中读了几遍课文,用手势告诉老师。(学生做手势)哇,读了五遍课文。放下你的手,熟读课文也是预习的好方法。接下来请你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遇到难的字多读几遍。开始自由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熟读课文,学习字词
师:大部分孩子已经读完了。听到你们琅琅的读书声,老师也想来读读课文。现在你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好吗?眼睛看着你的课文纸,用耳朵听。(老师读课文,学生听。)
师:好,下面请大家齐读一遍,把句子读通。(学生齐读课文。)
师:轻轻地放下课文纸,课文里的词语都迫不及待地要和大家交朋友了呢。谁举手来读正确?
(点一个同学),你来读读。(这个学生读出示的词语,然后又点了几个其他的学生来读。)
师:同学们,咱们每个词语连读三遍,注意读准。(学生齐读词语。)
师:来,咱们拍自己的小胳膊,在哪?肩膀的下方,这是胳膊。我们一边拍着胳膊,一边读。(学生读“胳膊”这个词)
师:哪个孩子发现了,藏在这个里面的秘密?(点一个学生)你说。
生:两个都是月字旁。
师:你真聪明,带有月字旁的字和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有关系。你还知道带有月字旁的字吗? 生:脑。
师:还有吗?
生:脸。
师:积累真多这样的词,真不错。看第三组生字,这些生字藏在三句话中,第一句谁来读一读,注意读准,拎是前鼻音。(点一学生读句子。)师:读得很准确。一块读第一句话,注意读准前鼻音的“拎”。(学生齐读第一句话。)
师:谁来做做拎水桶的动作?(请一学生上前做拎水桶的动作。)
师:咱们一边拎水桶一边读读这个句子。(让学生起立做动作读句子。)
师:刚才你们都拎了水桶,谁能发现这个“拎”字有什么秘密啊?
生:是提手旁。
师:为什么啊?因为拎水桶的动作和手有关。还有谁发现了什么?
师:有一个“令。”
师:“令”的读音和“拎”的读音相近。像这样,一部分表示字音,一部分表示字义的字,我们称作形声字。谁能给“拎”字换一个部首,看看是个什么字?
生:领,领导的领。
师:页字旁的字大都和颈部有关。还有谁能说?
生:峰,山峰的峰。
师:我知道你的意思,你一定是说这个字。(板书:岭)这个字读lǐng,和山字有关。还有吗?
生:王字旁的玲。
师:大家积累了不少这样的形声字。我今天带来的这个字,请你们用形声字的规律来猜猜,它和什么有关?(出示聆字的生字卡片。)
生:它和耳朵有关。
师:它确实和耳朵有关。谁能猜猜它可能读什么?猜错的不要紧的。
生: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看看他猜得对不对?(学生看老师展开的音节卡片齐读三遍。)
师:掌声送给他。(学生鼓掌。)
师:你们猜猜它能组什么词?
师:我来告诉你,它与听有关系。(展开卡片下面组词的部分。)我们一起读三遍。(学生读词。)
师:非常好,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
师:第二句话,谁来读?(一学生读句子)
师:这个妈妈夸她的儿子有哪两个特点?
生:又聪明又有力气。
师:特点就是聪明有力气。咱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大声地读,告诉所有的老师,她的儿子有哪两个特点?(学生齐读这句话。)
师:谁能用“既---又---”来说说你们班的同学有哪两个特点?
生:余培乐既聪明又学习好。
师:谁是余培乐?他夸你呢,你得表示表示。(学生说谢谢)
师:还有谁来说说你们班的同学的特点呢?
生:程俊松不仅学习好,纪律也很好。
师:要用上既和又。
师:程俊松既考试考得好,又纪律好。你表扬的是谁啊?
师:是同桌,那同桌得表示表示吧。师:那谁能用“既---又---”说说别的,比如说你熟悉的小动物啊,教室啊等等。
生:小狮子既可爱又威武。
生:红苹果既很红,又很甜。
师:那你可以这样说:苹果既红又甜。再说一遍。(学生把正确的句子说一遍。)
师:第三组是一个古代的字。这个字你猜猜,就藏在生字里边,是什么字啊?
生:甸。(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齐读三遍。)
师:古时候,“甸”字表示的是郊外的田野,所以有个田字。这个字带出了一个词出来了,你发现了什么?
生:声调不一样了,第一个字读,第二个字读。
师:同不同意?
生:同意。
师: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把字和词各读三遍。(学生齐读甸和沉甸甸)
师:甸单独读的时候读第四声,在ABB式词语中读第一声。咋们再读读这个词语。(学生再次齐读。)
师:太棒了,平常我们会说沉甸甸的什么?
生:沉甸甸的
生:沉甸甸的水桶。
师:还有什么是特别重,特别沉的?
生:沉甸甸的脸盆。生:沉甸甸的石头。
师:课文里讲的是沉甸甸的什么?
生:沉甸甸的水桶。
师:你们同意吗?你们是从哪发现课文里是沉甸甸的水桶的呀?请你们找一找。
生:因为说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
师:再找找好吗?再想想。
生:第一个自然段。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师:对,你找着了。课文还有哪能看出是沉甸甸的水桶?
生:一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在他们后面慢慢地走着。
师:它可没有说。
生: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疼了,腰也酸了。
师:他找到了课文的第八自然段。请同学自由读读,把这段话读通顺了。
(学生自读第八自然段。)
师:这一段话里头一个沉甸甸都没写呀,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沉甸甸的呢?
生:一桶水可重啦。
师:哪个字?
生:重。
师:而且这句话后边还有一个感叹号,谁来把这个感叹句读准确?(一学生读这句话。)
师:你从哪感受到水桶沉甸甸? 生:胳膊痛了,腰也酸了。
师:还有吗?
生:晃荡。
师:谁会读准确这个词?轻声
(学生读这个词。然后老师有带领大家再读这个词。)
师:晃荡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就是------生:摇晃。
师: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了水桶沉甸甸?你来——
生:走走停停。
师:对吗?
生(齐):对!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出水桶沉甸甸的感觉。等会儿我请同学来读,开始练习吧!
生1(端着书):自由读!
师:谁来读?小姑娘——
生:读——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体会到了这桶水有十斤那么重了。还有谁来?比她读得还要重?就请你读!
生2:读——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师:重呀!有十五斤啦!谁再来读?你来!
生3:读——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师:重啊!我们一起读——一桶水可重啦!
生(齐):——
四、回归课文,整体感知
师:是呀,孩子们,三个妈妈拎着沉甸甸的水桶走在回家的路上时,她们看见了自己的三个儿子。(出示课件:课文插图)三个儿子看见妈妈拎着沉甸甸的水桶,各自干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仔细看图,谁能用这个句子来说一说三个儿子的表现?(出示课件:一个…一个…另一个…)来,这个小姑娘!
生1:一个儿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师:你读的是课文上的,谁能看着图来说一说!
生2:一个孩子唱着歌;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另一个孩子提着妈妈的水桶,走了!
师:对了,其实图上的内容就藏在课文的9、10、11自然段,我们一块儿来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拿好课文纸。
生(齐):——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
师:好的,孩子们!课文里写了妈妈们看到的三个孩子。其实,课文里还有许多地方也写到了三个儿子。不着急,请你默读课文,用笔划一划课文中写到三个孩子的句子,开始吧!
生:(默读)师:(巡视)用横线划。
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写到了三个儿子呢?来,请你读!生1(读):
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另一个妈妈什么也没说。
那两个妈妈问她:“你怎么不说说你的儿子呀?”
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师:她找到的是课文二、三、四、五、六自然段。孩子们,没划齐的把它划齐了。动作快一些!好,孩子们,把笔停一停,刚才这位同学找到的是三个妈妈在说自己的儿子。
师:还有谁找到了课文的哪里还写到了三个儿子?谁来?好,小姑娘!
生2(读):那两个妈妈问她:“你怎么不说说你的儿子呀?”
师:这一句刚才已经有人找到了,还有什么地方?你说——
生3(读):
一个妈妈问老爷爷:“看见了吗?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怎么样啊?”
“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师:这位同学找到的是课文12、13自然段。好,同学们,把笔停一停,请看黑板。
师(根据板书小结):这一天呀,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他们在说自己的儿子。当妈妈们打完水,她们拎着沉甸甸的水桶回家去的时候,在路上看见了自己的儿子。明明有三个儿子,可老爷爷却说只有一个儿子。聪明的孩子一定能帮助老爷爷解答这个疑问。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五、学写生字,感受汉字美 师(过渡):聪明的孩子不光要学习课文,还要学写字。来,你看我今天就带来了一个“聪”(老师把写好的带田字格的字贴上黑板)一起读三遍。
生(齐):聪,聪,聪。
师:在书写“聪”的时候,咱们要注意什么呢?谁知道?请你说。
生1:“聪”字不是翘舌音。
师:对,你说的是读音。我问的是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你来说。
生2:笔画。
师:注意什么笔画?
生3:“心”的笔画,应该是“点、卧钩、点、点”。
师:哦,你说的是笔顺,还要注意什么?
生4:耳朵旁,“提”笔不要出线。
师:你注意到耳朵旁与“耳”字有什么不一样?
生5:提……
师:谁来帮帮他?
生6:耳朵旁“横”变“提”。
师: “耳”字最后一笔原本是“横”,在做偏旁的时候要把“横”变成“提”。这样做是为了给右边的“总”让让位置。这在我们书法当中叫“避让”。叫什么?
生(齐):避让。
师:字懂得了避让,它就特别美。小朋友们仔细看老师写,注意每个笔画的走势。师:边示范边解说,“耳”的横变提。你看,耳朵听,眼睛看,嘴巴说,记心里。咱们就会——
生:越来越聪明。
师(边说边粘贴带田字格的范字):老师还带来了两个字,在写的时候也要注意避让。谁来说说这两个字如何避让?
师:我们先读一读。
生(齐):拎,拎,拎;桶,桶,桶。
师:有人没有注意:第一个字是前鼻,第二个字是后鼻。再读——
生(齐):拎,拎,拎;桶,桶,桶。
师:这两个字在写的时候要如何避让?
生1:“拎”提手旁的“横”要改成“提”。
师:那本来就是“横”,不是改的。谁来?
生2:“拎”字的提手旁要窄一点,为了给右边的“令”字腾腾位置。
师:“拎”还得注意什么地方容易写错?
生3:“令”字最后一笔是点。
师:“桶”字要如何注意避让?来,你说!
生1:“桶”字的木字旁“捺”改成“点”。
师:同学们先请仔细观察老师是怎样写的。
师(示范):拎、桶。看清楚了吗?在写之前,舒老师请大家先摆摆姿势: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课文纸一寸远,拿好笔,手离笔尖一寸远。打开课文纸,在这两个字的后边只写一个字。开始。生:练习。
师:巡视指导。(提醒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师:写好的举手示意老师。(向举手的学生竖起大拇指)你真棒!
师:(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看看这位同学写的“拎”和“桶”,谁来给他点评点点评? 生1:“桶”字的竖画太往里斜了。
师:你觉得他的竖写得不够直,是吗?
生2:木字旁太粗了!
师:你觉得他写的木字旁没有给右边的字腾位置,是吗?
师:(边用红笔改学生的字,边解说)把木字旁写小点,给右边的“甬”让让位置。谁再来说说?
生3:“拎”字的撇没写到位。
师:(边用红笔改,边解说)“令”字的撇画还要写得舒展些。谁来说说这个“聪”
字?
生1:耳朵旁的提可以再写短些。
师:嗯,右边的“总”字还可以往左边靠一靠。(用红笔修改“聪”字)
师:孩子们,对照自己的字,如果你也有上面这些问题,请注意避免。孩子们,不要擦,在田字格里再写上一个。注意写字的姿势。
(生练习,师巡视指导)师(小结):同学们,大部分孩子都把字写完了,大家把笔停一停。中国是礼仪之邦,不光汉字藏着避让等做人的道理,这篇课文也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咱们下节课再来学课文,写生字。下课!
点评:
这堂课是低年段的一篇阅读教学课文。大家都知道低学段的阅读教学很不好上,特别是这种到外地来现场借别班的孩子来上的课,但是,舒萍老师让我惊喜地看见了一堂既扎实又有创意的课。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感受:
一、教学内容丰富、有实效。主要体现在:课堂上有认字、识字、读句。读句子做到了:读准确、读通顺、读得有感情,并且通过学习一些关键词来进一步理解句意与文意;课堂上通过看图说话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通过写字教学教给孩子写好字的方法。整堂课以生为本,体现了低年段阅读学习过程的指导。
二、润物无声,循循善诱。二下是低年段与中年段相交接的时段,教师多处注意了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预习方法的指导:标注自然段,熟读课文;联想识字、猜字——“聆”,;形声字的学习方法;避让的写字方法的指导。
三、扶放结合,体现低段特点。
一、“既…又…”的造句练习,体现了三个步骤:
(一)课文中的儿子“既…又…”,你的同学“既…又…”,其他的事物有什么特点可以用“既…又…”来说一说。学生说话练习的思路越来越宽阔,体现了学生学习由扶到放的过程。
(二)看图说的训练也体现了这一点:由看图自由表达到学习课文中规范的语言,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四、第一课时的教学比较有创意,扣住“沉甸甸”这个词带领学生读懂了文意。老师领着孩子们紧紧抓住第八自然段的文字反复咀嚼,从字里行间体味“沉甸甸”的意味。老师最有艺术的一个问题是:文中并没有“沉甸甸”这个词,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五、写字指导讲方法,有步骤,教师的示范有效、评点清楚。两个小建议:
一、教师在根据板书说主要内容的环节,我建议把说的机会留给学生。在二下这个年段,学生应该能够拄着拐棍(板书)来完成。
二、在公开课上,年轻的老师不要慌,要充分尊重学生。比如,看图说话的环节,第一个女生说得很好,没有翻开课文就用上书上的语言来表达了。老师让她坐下去,并强调用自己的话来说。没看书,就会用书上的话来说,不是很好吗?如果我是舒老师,我就会表扬她,然后直接进入下一环节。在教学中,要果断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要更加注重生成。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实录
全国第八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特等奖
版本: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下册
执教者:安徽
张文花
王小红课堂实录
整理者:吉林市船营松江实验小学
李茉(嫣然)
上课时间:2010年10月20日16:00—16:40(第二会场下午第三节)
【课前活动】
师:我就是上课的老师,善于观察的孩子可能知道我教什么名字?谁看出来了?你说。生:张文花老师。
师:你真聪明,眼睛很亮。我姓张,名文花。那张老师来自—— 生:张老师来自安徽省黎苑小学。
师:我发现了有几个字不认识,平时你们遇到不认识的字都怎么办呀?你说。
生:让爸爸妈妈给我们读一下,然后我们注拼音。师:你真会学习,可以问家长。生:查字典。师:你也很聪明。生:问老师。
师:对的。我们可以用刚刚学过的部首查字法,查一查字典,找一找拼音就认识了。来,往这儿看,刚才你们不认识的,什么北市?找一位小朋友读。生:淮北市。
师:张老师来自安徽省淮北市黎苑小学。是的,我的家乡在安徽淮北,距离银川很远很远。今天,能和咱们二十一小学,二(5)班的小朋友一起学习,多有缘分啊!欢迎我吗?如果再热情一点,我会更开心。欢迎我吗? 生:欢迎。师:谢谢你们。
师:小朋友们,你们的眼睛很亮,从大屏幕上知道了我的名字,现在用心听,会听的小朋友能知道我说的是什么。师:一位老公公,有张圆面孔。有朝一日不见他,不是下雨就刮风。你大声说。生:太阳。
师:哎呀,真棒!你的反应最快。再听一个。师:初三初四弯又弯,十五十六圆又圆。一起说。生:月亮。
师:我就知道难不住你们,因为我们学过这几句谚语,一起读一读。生:初三初四蛾眉月,十五十六月团圆,朝看太阳辨西东,夜望北斗知北南。
师:这北斗指的是: 生:北斗七星。
师:天上的星星不仅有趣,而且能告诉我们很多知识呢。小朋友快来欣赏欣赏
出示多媒体(满天的星光,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师:小朋友们,就让我们在这美丽的星空下开始上课。好吗?
【上课时间】(师生问好)
师:1900多年前,就在这星空下,有一个数星星的孩子,小手伸出来(师板书课题,)跟我写课题。“数”右边的反文要注意,撇高高在上,横起笔要低,要短,这一撇要有弯度,捺要出脚。请一位小朋友读课题,请你读。
生:数星星的孩子。
师:读得正确。再读一遍好吗?有进步,请你读。生:数星星的孩子。师:一起读。生:数星星的孩子。
师:预习了课文,我们知道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名叫—— 生:张衡。
师:谁来读,请你读。生:张衡。
师:非常好。你再读一遍给大家听。
师:张衡是汉朝人,同学们一起读这个词。生:汉朝。
师:汉朝是一个朝代,距离现在已经1900年了,再读。生:汉朝。师:再读。生:汉朝。
师:小朋友们,这是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师:有几个字你们没学到,课文里也没有拼音,瞧,有认识的吗? 出示:乱动、绕着、钻到。生:读。
师:没学过的字,你都能读准,你可是走在时间前面的人。你们也认识吗? 生:认识。
师:好,认识的小朋友都读一读。生:读。非常好。
师:下面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找一找下面的拼音,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端起书,自己读自己的。(学生朗读,齐读者多)
师:同学们的读书非常认真,瞧,这一课的生字相信你们都会读了,现在,同位的你读给我听听,我读给你听听。读不对的,帮他纠正。学生相互读。
师:好的,第一句话谁来读。请你。生读。
师:你读的不准正确,还很通顺呢?特别是这个多音字,你都读准了。你再读。生:无数。师:你也读读。生:无数。师:你读。生:无数。
师:孩子们,快看,这个字在这里读—— 生:无数
师:这个字,在这里读―― 生:数。
师:读读这个词语,生:无数。
师:小朋友,这无数的星星撒在夜空是什么样呢?咱们做一个“撒”的动作。来,准备好。生:做动作。师:撒得再多一点。生:做动作。师:撒得再远一点。生:做动作。
师:孩子们,星星被你们撒到夜空中去了,瞧,多美呀!听我读。师:读。
师:一起读。(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师:瞧,长句子注意了停顿就能读好了。这句话,谁能读?
出示: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可是看起来他们之间的距离好像是不变。师:哎呀,你会读长句子。这里有个词。师:请距离我近的小朋友读这个词,生:距离。
师:再请距离我远的小朋友读。生:距离。
师:距离我近的小朋友和距离我远的小朋友都读对了。一起读。师:孩子们,再看这句话,谁能读,请你读,出示: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
师:别着急,再读一遍,相信你能读得更好。你也想读,那你们俩一块读,好吗? 生:读。
师:你们俩读得都很棒,孩子,看这个字,读“楚”,再读,一起读。它和“清”组成词语,再读一遍,你有意见,那我不说了,自己纠正。注意,好。同位帮你纠正。生读。
师:它和清组成词语,可就读轻声了,你再读。生读。
师:把第一字读重一点,后面的轻声就好读了,生读。
师:真好,这样你还会读吗? {出示:清清楚楚}
师:是的,小朋友,你们看(出示1,2,3,三句话)课文就是这样一句话一句话组成的,让我们认认真真地再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你会读得更通顺。端起书,自己读自己的。生自由读。(这次自由读的增多。)教师指导学生的读书姿势。
师:小张衡是怎么数星星的呢?请小朋友读第一自然段,好,你读。生读。
师:你读得非常努力,注意这个词语你没读对,来你再读一遍。相信你一定能读好。
出示“仰起头”,生读。师:再读,生读。师:你读。
生:你也想读,跟着读。师:一起读。
生齐读。(出示生字卡片:仰起头)师:这个字它单独可读第三声,再读 生再齐读。师:孩子们,让我们放下书,都仰起头,仰起来。还有一个小朋友没扬起来,天上的星星可不好数了,让我们一起数,看清楚。一颗,哎,别着急,第二颗没看见呢。一颗――两颗――三颗――第四颗在哪呢?想象一下,四颗――五颗――第六颗――就这样,小张衡,一直数到了几百颗呢。谁读这句话。(出示: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生读。
师:哎呀,我发现这两个小逗号你停顿得很好。让人感觉小张衡数了很长时间呢。你再读读,我们都体会体会。生读。
师:多么认真的孩子呀!你读。生读。
师;哎呀,丢掉了一个字,不过已经很不错了。同学们一起读。生读。
师:奶奶笑着说,请你读课文—— 生读。(第二段)
师:这个问号读得真不错,孩子说——你接着读。生:奶奶,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
师:你读得声音响亮,语句通顺。小张衡发现,这颗星和那颗星总是隔那么远,就是他们之间的什么没有变? 生:距离。(出示生字卡片)师:咱们看这个“距”字,它是个形声字。左边是? 生:足字旁。师:右边是 生:巨。师:哪个巨? 生:巨人的巨。
师:对,右边的笔顺可不好写了,伸出小手跟老师书空,横,横折,横,最后一笔是 竖折。再读这个词。
师:爷爷听了奶奶和小张衡的对话,他又说了什么,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自由读爷爷的话,看爷爷说了什么。学生自由读。
出示: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 师:谁来读读爷爷说的这三句话,谁想读,请你读。生读。
师:孩子,你读得字字响亮,句句通顺。仔细看,在请一位小朋友读。生再读。
师:这北斗七星就在你们书上呢,找一找。连一连(出示课件)师:老师也连了起来,仔细看。这北斗七星多像一把勺子啊,这样你还会读吗。谁来读? 生读。
师:你的声音真响亮。这北斗七星也叫勺子星。瞧,这勺子还会变呢?我们的祖先是这样写勺子的。现在是这样写的。出示:那七颗星,连起来()叫()。
师:伸出手跟老师写勺子的勺。撇、横折钩,点。
师:你们看,这只是天上的一组星,瞧,这还有一组,天鹅星。这里呢?狮子星。
(课件出示星座图)
师:我们的祖先,就这样把它们一组一组的星星起了名字,花园里的花是——
生:一朵一朵。师:树上的叶子是—— 生:一片一片。
师:马路上的小汽车是—— 生:一辆一辆。
师:再读这个词。你有什么好方法,来记住这个“组”吗? 生:绞丝旁加一个且。师:不错,你是用加一加的方法,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生:祖先的族,示字旁换成绞丝旁。
师:是的,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同学们往这看,有丝便是组,有女便是姐,有米便是粗,有示就是祖国的祖,有示便是祖。再读这个词。生:读。
师:爷爷说的话张衡相信了吗?(课件出示)请你读,生:读。
师:这个小问号读得真好,请你读 生:读。
师:哎呀,一个比一个读得好,齐读。生:读。
师: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这个孩子名叫—— 生:张衡。师:是—— 生:汉朝人。
师:他长大以后。刻苦钻研天文,成了著名的—— 生:天文学家。(生字卡片)
师:孩子们,课文又读了一遍,喜欢这个孩子。让我们再穿越时光隧道,走进张衡家的小院,看看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出示课文图片,配乐师朗诵:师读第一段第一句,生读第二句。师声情并茂的读奶奶的话)
师:喜欢奶奶说的话?那就练一练吧。都练一练,开始吧。学生自由读。
师:你想读吗?请你读。生读。
师:哎呀,奶奶是笑着说的,你得笑着读。生读。
师:哎呀,你这个奶奶,读得很认真,只错了一个字,不过要的就是你这股精神。你也读一读。生读。
师:带上动作读张衡的话。有意思吧。
师:同桌互相读,一个读奶奶说的话,一个读张衡说的话,呆会儿,我们看是奶奶读得好,还是张衡读得好?快读读。生读。
师:想读的小朋友请举手。准备好 师:奶奶说——生读。张衡说—— 生读。
师:多亲切的奶奶呀,小张衡也不错。还有谁想读。你想读谁?谁想读张衡。这样,你们都是奶奶。(师引读)奶奶说——张衡说—— 师:小张衡不仅不傻,还发现了规律了呢?那这节课,我们就要练一练分角色朗读课文。
你们书读得越来越好了,相信这一课的生字词语已经牢牢记住了。第一组。
生:无数、数不清,数得清。师:第二组。
生:张衡、汉朝、天文学家。师:真好,第三组。生:仰起头 距离 清楚。
师:还有最后一组,想读的一起读。生:一组一组的 一闪一闪的。
师:小朋友,我们认了字,学了词,读了课文,下面我们开始写字。一定要把字写认真,写规范。这节课我们要写这些字,读一读(出示:勺)
师:在这节课上要写这样几个字和一个词语,刚才,我们已经把勺和组字写过了,现在看睡和距离。先来看这个睡字。师:指导写“睡”,左边是——右边是——把眼皮垂下来,可就要睡觉了。右边的笔顺可不好写了,伸出手,我们跟电脑老师一起写。撇、横、竖、横、竖、竖、横、横。再跟张老师写一遍。
师:板书,左右两边团结在一起,互相让着点。目字旁写窄一点。再看一看这个词语。距离是一个词语,要连词书写。这两个词语要写得差不多大小才合理,首先看距离的距。左右结构,左右一般高低,看清除了吧,再看距离的离,这个字是上下结构,上面要窄一点,下面要宽一点。慢慢写,好吗。请小朋友跟张老师写“距”“离”。请小朋友认认真真地把睡和距离在书上描一遍,写一遍。
师:记住,一看二写三对照,一个要比一个好。学生写。
师:你的写字姿势最正确。慢慢写。(教师指导一尺、一拳、一寸。)
师:小朋友写字非常认真,同学们,这节课能和你们一起学习,我非常高兴。虽然安徽和银川距离很远,但是今天能和你们学习,我们的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是距离越来越近。师: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