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
学习: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
学习: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
——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学习的重要论述
2013-12-19 10:43:34 《贵州日报》 郭福基
2013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殷切地希望大家要“矢志刻苦学习”,并说:“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当今世界,知识信息快速更新,学习稍有懈怠,就会落伍。有人说,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一个圆,学习是半径,半径越大,拥有的世界就越广阔。”这一重要论述立意高远、思想深刻、言简意赅、内涵丰富,精辟阐述了学习对于一个人的极端重要性。尽管这是对广大留学人员说的,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我们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做到矢志学习、刻苦钻研,使学习真正成为常态和人生追求。
一、要深化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升到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的高度,意义重大而深远。要牢牢把握这一主题,首先要深化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笔者认为,学习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可以明方向。对于每一位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方向问题是旗帜问题,政治问题,生命线问题。方向正确,事半功倍;方向错误,满盘皆输。二是学可以知得失。唐太宗李世民感悟人生,说了这样一句富含哲理的话:“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这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明辨是非,才能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少走或不走别人的弯路。三是学可以正实践。理论是实践的总结。没有一定的理论,就难以指导实践。有些同志,面临一些具体问题束手无策,原因就在于胸无点墨,不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当然就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四是学可以拓宽视野,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增强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成为堪当重任、能做大事的优秀人才。五是学还可以怡身心。愉悦身心是学习的第一要义。古人把“修身、养性”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功课,而“修身、养性”的基本功就是多读书、多学习。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从事各方面工作的同志唯有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使学习成为常态,用理论武装自己,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才能不落伍,才能认识和把握所从事的工作的特有内容、方法和规律,做好本职工作。
二、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矢志刻苦学习
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提出要矢志刻苦学习。他引经据典,用古人刻苦学习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来激励大家,指出:“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瞄准国际先进知识、技术、管理经验,以韦编三绝、悬梁刺股的毅力,以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的劲头,努力扩大知识半径,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砥砺道德品质,掌握真才实学,练就过硬本领。”在各个领域、各行各业工作的同志中,不乏学有所成、能堪当重任、能做大事的优秀人才。他们之所以能在本职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成为领军人物,是与他们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分不开的。但毋庸讳言,也有那么一些同志对学习是不够重视的,尤其是有的“入了仕”后忙于事务,疲于应酬,学习、研究不求深入,满足于吃老本,没有能力不足的危机感。怎么转变这种不良作风呢?古人有句名言:“仕而优则学。”意思是,如果当官当得好了,有余力,就应该再去学习。这话至今对我们仍具有启迪意义。实践证明,要想成就事业,在本职岗位上有所作为,最好的途径还是要矢志刻苦学习。古人尚且能在家境贫苦的情况下,凿壁借光,囊萤映雪,刻苦读书,我们今天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难道还有理由懈怠吗?
学无止境,学海无涯。学习需要长期坚持,需要付出艰辛。没有毅力、劲头不足是不会有收获的。因此,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勤于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价值取向,作为一种人生态度和追求,作为一种现实需求;要持之以恒,不因忙碌而放弃、不因应酬而耽搁,力求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要通过学习,更新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提升思维层次,不断增强政治把握能力、执政或参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
三、要丰富学习内容,探索学习的新形式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者、领导者,需要具有全面的素质、能力、本领,而要提高素质、能力、本领,必须加强学习。在学习中要统筹安排,有重点地选择学习内容:一要高度重视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领会、掌握贯穿其中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前进方向。二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此为根据制定决策、解决问题。三要学习时事政治,并结合工作需要注重对经济、科技和历史等知识的更多涉猎,提高知识化、专业化水平。
中共十八大勾画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学习好、贯彻好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政治任务,是各个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通过学习,统一思想和行动,凝聚智慧和力量,紧紧围绕中共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献计出力,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贡献。
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还指出:“希望大家奋力创新创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我省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在长期的工作学习中,积极探索实践、勇于开拓创新,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牢固树立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良好风气,在坚持行之有效的学习形式和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提高学习实效的新途径、新形式和新方法,突出学习这个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夯实学习这个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使学习工作迈上新台阶。
(作者为贵州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副会长)
第二篇:立身做人处事
如何端正官兵的价值取向,解决好立身做人处事问题?
大家知道,不同的价值取向反映出不同的立身做人处事准则。由于当前社会思潮复杂多元、相互激荡、良莠并存,给我们部队官兵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带来一些影响和冲击:一是动摇了官兵的信念信心。青年官兵处于“三观”形成期,容易受到错误思潮、反动言论和社会问题的侵蚀和影响;二是迷惑了官兵的使命认知。错误地宣扬“天下已安”,使部分官兵滋生出“吃和平饭、当和平兵”的念头;三是压抑了官兵的荣誉诉求。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价值直接现实,军人地位不如从前,尤其是奉献和付出得不到社会的尊重与认同,导致部分官兵参军报国的自豪感和建功立业的荣誉感有所降低。四是淡化了官兵的先锋意识。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思潮蔓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官兵争先锋当典型的意识。
那么,我们如何来端正官兵的价值取向,解决好立身做人处事问题?我且结合我在岗位上的工作实际,谈谈四点体会。
一是切实打牢官兵抵御侵蚀、忠诚可靠的思想基础。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信念是行为的动力,人的行为是受价值观的支配和影响的。因此,必须着眼用核心价值引领社会思潮,从打牢思想根基、筑牢思想防线入手,从根本上增强官兵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保证政治坚定和行动自觉,才能进一步做到信党、爱党、听党话、跟党走。这也是官兵立身做人处事的思想根基。
二是不断增强官兵当兵打仗、履行使命的职责意识。一支部队使命意识强不强,既关系到军队的发展方向和命运,也关系到军队的建设质量与水平。能不能打仗,有没有战斗力,是关系一支部队有没有存在必要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用各种教育方式,引领思想,营造氛围,不断增强官兵能打仗、打胜仗的信心和决心。
三是着力校正官兵崇尚荣誉、建功立业的价值追求。官兵的集体荣誉感降低,我觉得主要原因在于,开展思想工作时,只注重管好哄好,不注重紧贴形势创新方法手段来端正官兵价值追求;在官兵遇到实际问题时,一味用“正确对待”一类的话来搪塞,能解决的行动迟缓,解决不了的也不解释,致使官兵失去信赖、信任和信心。所以,我们基层带兵人要始终坚持士兵第一,相信官兵、依靠官兵、服务官兵,做决策、办事情都要先想到官兵。
四是充分激发官兵勇当先锋、争当表率的昂扬士气。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军人立身做人处事的一个准绳,要将其融入官兵日常工作实践。要引导官兵认清在当前周边态势严峻的情况下,受领任务后必然首当其冲、全程使用;认清信息化程度高、覆盖面广的转型建设发展形势下,不变只有死路一条;认清“三个一线”的特殊地域特点,争当打赢先锋。
第三篇:立身不忘做人之本
立身不忘做人之本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谆谆告诫全党: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立身、为政、用权“三不”,尤其将立身置于首位,要求党员干部首先要不忘“做人”,这一告诫令人警醒和深思。我国几千年的政治哲学中,非常重视为政者的“立身”。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要做个好官首先必须加强个人修养,做个好人。
立身之要当不忘做人之本。何为做人之本?自古到今的共识只有一个字:德。古语云:“艺者,德之枝叶也;德者,人之根干也。”西哲罗素说:“没有个人道德,他们的生存也就失去了价值。”现代学者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为非作恶愈大。”这说明,立身做人,以德为先。
“人以品为重,官以德立身。”注重道德修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党历来非常重视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和建设。7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同志号召每个共产党人像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那样,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今天,胡锦涛总书记又明确指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中国共产党9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河流中,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品德高尚的仁人志士,受到人们的景仰和爱戴。
毋庸讳言,目前,党员干部的道德建设还任重道远。在社会转型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思潮,处身于不断增加的各种诱惑中,有些党员干部忘掉了做人之本,最终失德失身,害己害人害党。历数近年来被查处的大小官员,他们之所以目无党纪国法,肆意妄为,说到底是他们丧失了为官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为所欲为。
我们不无忧虑地看到,现实生活中,官不修德屡禁不止。在各种思潮和利诱的影响下,一些人对立身乃做人之本的认识存在偏差。有的人视权势为立身之本,当官不为民作主,一心想着向上爬,挖空心思阿谀献媚,结党营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经营关系,甚至买官卖官;有的人视名利为立身之本,做事但求虚名,不务实际,追求虚假的政绩,遗祸百姓:有的人视财富为立身之本,为官一任搜刮一方,利用手中的权势,大肆敛财;有的人视享乐为立身之本,奉行“人生在世,及时行乐”.不顾法纪道德包二奶、养情人,败坏社会风气。对党员干部来讲,立德做人不仅是个人的修养问题,更是关系到党的兴衰、国家治乱和社会风气好坏的大问题。孙中山先生曾说:“政党之发展,不在乎势力之强弱以为进退,全视乎党人智能道德之高下以定结果之胜负。使政党之声势虽大,而党员之智能道德低下,内容腐败,安知不由盛而衰?”“大凡一个国家所以能够强盛的原故,起初的时候都是由武力发展,继之以种种文化发扬,便能成功。但是要维持民族和国家的长久地位,还有道德问题,有了很好的道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这是孙中山从一生的革命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加强道德修养就是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自重就是不要忘了做人的本分、做官的“身份”;做人要尚德,为官要尽责,爱民亲民。自省就是要像孔子所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自警就是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励就是要不懈怠,不骄矜,不甘于平庸。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就是要求党员干部时刻不要忘记党的宗旨和职责,做人以德为本、做事以德为据、做官以德为重,做社会的楷模、大众的典范。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政治之清浊、社会风气之好坏,广大党员干部的道德修为是个重要的风向标
第四篇:立身不忘做人之本
立身不忘做人之本
董事局主席黄如论
耿耿星河,天下千秋。一代又一代的人在生息劳顿之余,都会仰望苍天,追问生命的意义何在?自己精神家园在何方?做人之本又是什么?
回溯历史,悠悠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精微奥妙;三教九流,儒释道法,博大精深。其中以儒家经典《大学》回答了农耕时代终极命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即从个人修身开始,然后管好家庭,推及治国平天下。今天之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西风东渐,学说纷起,思潮各异,粉墨登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文思想都处于激烈的转型阶段。特别是在内陆农耕文明与来自海洋的商业文明发生碰撞之间,许多人迷失了方向,握不住从前的信仰,也抓不住远方的信念,手中空空,左右不是,成了时代精神广场的流浪儿。于是有的人干脆什么也不顾了,唯利是图,唯金钱而至上,一头扎进钱眼里,成了不折不扣的商业动物。
有“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经济的守护神”之誉的经济学泰斗亚当·斯密,其所著的《国富论》,是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大陆的普遍信仰,人们把《国富论》所倡导的“人的物质属性是利己的”作为行事圭臬,认为个人的自利行为经由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会不知不觉增进全社会利益。殊不知,亚当·斯密还写了一本巨作《道德情操论》,其核心观点是:人都有“利他”的一面,有着与生俱来的“同情心”,主张以道德约束人的行为。到了晚年,亚当·斯密甚至打算把《国富论》烧掉,他想“单独留下《道德情操论》,因为他担心《国富论》会像潘多拉魔盒一样被胡乱打开”。其实,我们学习西方的市场经济理论是正确的,但没有意识到,西方人在信仰“物竞天择”的同时还有讲究“博爱”的基督教义在平衡信念。而我们却 在有意无意间,忽略了道德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
但是,信仰却是一个民族与生俱来的“基因”,由不得强硬扭曲。要改变今天思想界特别是企业界的伦理混乱,只有重新回归原点,从源头寻找我们的立身之本。这种寻找与论证的必要性,可以站在历史的大背景上来分析。据考证,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没有被迫中断、湮灭,源远流长,至今不断。究其原因,就是中华文化一贯具有海纳百川、气吞万象的气势与魄力。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铁蹄南下神州陆沉,草原文明却被中原农耕文明同化;佛教东传中土,却经儒道各种文化吸纳改造成为禅文化。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始终没有改变,却在多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中得到开放包容和升华发展。由此可知,这种文明具有强大的韧性与生命力。作为炎黄子孙,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妄自菲薄,我们只有勉力接过往圣之绝学,结合自身之体验,尽一己之力探索前行。
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农耕文明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不少理论已经跟不上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风起云涌的今天。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分析,中华文明的缺陷主要集中在“做事”方面,各行各业由此进行种种改良与创新,正以事实为佐证,正面承认并据以改进我们的短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西方文明在“做人”方面也存在基因缺陷,这在花旗银行、安达信、美林、毕马威和摩根大通等爆出的华尔街丑闻中得到现世明证。人们不禁要问,华尔街缺什么?答案就是亚当·斯密曾担心的问题:华尔街缺的是——“道德”!
中华文明具有“和谐文化”的精神内核,讲究“以和为贵,天人合一,好人好报”。在西方哲学中,如何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也不是个新鲜命题。从古希腊契约精神的确立,到近代对“自由”定义的探索,不同的学说中,有一个永恒思想就是“诚信和公义”。这种东西文明的契合点,所指的即为“注重道德、坚持正义”!这两者正是人的立身之本。
在商言商。一个干部的成长,企业是付出巨大心血和成本的。但在我们企业内部,不少管理干部,在面对各种诱惑时,无视企业长期的培训与熏陶,乃至规章制度的约束,忘掉了做人之本,无原则地拜倒在金钱的石榴裙下,钻进了孔方兄的窟窿。有的认为效益就是“政绩”,经营上“唯生产力论”,片面追求业绩,忽视管理和团队建设,对部下缺少关心爱护,导致内部离心离德;有的把金钱看作做人之本,有钱就是娘,手段恶劣地利用职务吃拿卡要,从中牟利,丧失职业道德;有的认为“当官”是立身之本,一心想着多管几个人,轻浮炫耀,变着法子让下面的人巴结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斤两,罔顾公平公正;有的认为权势是立身之本,媚上欺下,工作浮光掠影,唯个别领导马首是瞻,只想一心往上爬;有的视享乐为立身之本,奉行“人生在世、及时行乐”,工作不努力,不求上进,不钻研业务,把时间花在喝酒谈天吹牛上,得过且过,混日子;有的视“人情”为立身之本,认为“人在江湖,多个朋友多条路”,工作中“好好先生”,不得罪人,更有甚者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他人谋利,丧失良知道德。这类干部,迷失了人生方向,失去了做人的底线,很容易陷入违法犯罪的歧途。他们的腐化,不仅仅是个人的教训,更是企业的损失。
《周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强调道德对于人生、家庭的重要性。西方哲学家罗素说:“没有个人道德,他们的生存就失去了价值。”强调了立身做人,以德为先的必要性。世纪金源集团历来重视对干部员工的品德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践行“好企业、招好人、育好人、做好事、有好报”的企业理念,以“立志、立言、立行、立德”的要求锻造人才,育人育心,知行合一,使干部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加强道德修养,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重,就是不要忘了做人的本分,正确认识岗位职责,坚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知道自己的收获需要付出汗水,不劳而获则是可耻的。自省,即如孔 3 子所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自警,就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时时在心中有面镜子,知道什么是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自励,就是不甘下游,刚健有为,知道生命是来之不易的,每一个人都没有理由辜负上天的恩赐,没有理由辜负父母的深恩寄托,没有理由辜负自己的大好生命。
加强道德修养,更要做到慎始、慎微、慎独、慎欲。慎始,就是警慎开始的第一步。俗语说:“君子慎始而后无忧”。宋代理学家程颐说:“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现实生活中,有些管理干部犯错误,几乎都是由于不慎始,越迈越深。“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也!”慎微,就是慎小事,慎小节。小事、小节过不了关,也很难在大事、大节上过得硬。管理干部一定要在易污易染处下刻苦功夫,在难舍难忍处着切实脚步。慎独,即“入暗室而不欺”,是指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高度自觉,处事不违道德和纪律,坚持原则。管理干部必须奉公守纪,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慎欲,是道德修养的关键。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欲嫌纱帽小,反把枷锁扛”,如果管理不好自己的欲望,一味任由私欲蔓延,那就离被惩处不远了。所以,管理干部在任何时候,都要堂堂正正做人,公公正正用权,扎扎实实做事。
朱熹有云:“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大环境中,如何立定脚跟,加强道德修养,构筑永续而有深度的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是每个人不得不深思的问题。对于企业管理干部而言,如何立身做人,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更是关系到执权为企、基业长青的重大问题。随着第五轮重磅投资深入开展,世纪金源投资规模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是企业实现大发展、大跨越,构建百年基业的关键战略期,对管理干部提出了更高的“德”的要求。“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指的是德行和能力不符合所处的职位,祸害必定是巨大的。而 4 作为管理干部如果失去“德”的约束,忘记做人之本,抛弃立身之基,不仅会毁了自己,也会成为组织中的蛀虫,甚至贻害企业和社会。换言之,管理干部应不断自我升华,锤炼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道德情操,不管在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一刻都不能放松道德修养,敬畏历史,敬畏人生,神正气正,做到忠贞坚毅,光明磊落,襟怀坦荡。
日本现代企业制度即株式会社的创始人涩泽荣一提出的“左手《论语》,右手算盘”,为日本的经济腾飞注入强劲而坚固的动力。温家宝总理曾五次力荐亚当·斯密的巨作,此举委婉传递了一个隐喻:只有利他没有利己,也就没有市场经济;但是,如果只有利己没有利他,市场经济也走不远,到了“晚年”就要付之一炬。
第五篇:求神拜佛与立身做人
版权归著作人所有,转载、复制、翻录、印刷必究。
求神拜佛与立身做人
(前昀)
时下,求神拜佛在民间较为盛行。求长生不老长命百岁的有之,求仕途顺畅兴旺发达的有之,求生意兴隆财源广进的有之,求人丁兴旺子孙满堂的有之,求婚姻美满喜结良缘的有之,求消灾灭祸出入平安的有之;还有求赌博只赢不输的有之,求欠账不还的有之,求违法不纠的有之,求什么的都有呢。有的人一求就灵验,有的人求十次也难得灵验一次,这样就有了求神的学问,这门学问研究的范畴很广,诸如:哪里的神最灵?什么时间求神最灵?什么方法拜神最好?带什么贡品?烧什么香?和什么人一起去比较合适?进多少香火钱好?怎么和神交流(怎么让神知道自己的想法)?求完神之后又该怎么做?平日里怎么对待神以及怎么践行自己对神的承诺?
我们之所以敬仰神,是因为神是正义的化身并有超乎寻常的力量。有超乎寻常力量的不一定都是神,也可能是妖。那么,什么是神呢?神是人们心目中一种超乎自然的意念,是善良的人们追求的一种美好精神境界或者心灵奇托。自古以来,人们就向往实现人类社会的富足、文明、民主、公平、平等、安宁、祥和,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太长太长了,过程太艰难太艰难了,以至于有不少人对此失去了信心,而把实现这一目标的希望寄托于神仙,祈求有这些法力无边公平正义的神仙来帮助我们完成我们无法完成的梦想。其实这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先人的一种智慧,他们塑造了一个高大而美好的、睿智而正义、具有无限正能量的形象,树立起了一个万人敬仰的楷模,让人们膜拜、向往、学习和模仿,这样的潜移默化,总有一天,我们所有人的精神境
欧阳乾云文案
版权归著作人所有,转载、复制、翻录、印刷必究。
界都会达到神的高度(真有那么一天,我们的社会就成了所有人都感到幸福的社会了)。
有的人是无神论者,他们可能会说:我不相信有什么神灵,我也不会照着神说的话去做。可以,但他必须按照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去做,因为这是最高级别的神,普天下所有的人都信,都视之为言行的准则。如果有人说:我只信神,不信法律。我们相信他心中的那个神可能是他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那是一个幌子,一种骗人的把戏而已。如果还有人说:谁相信法律谁就得完蛋,谁相信我的神才能保平安。你信吗?
其实,天下的所有神皆为我们应该敬奉的神,心诚则灵。只要你心中装着神(你有追求、有向往、愿意为此付出努力),哪儿的神都会庇护你,天下的神是公平的,天下的神是至善至美的,你需要得到帮助的时候,神永远都不会袖手旁观。关键的是你是否真诚。敬神也不必拘泥于在传说中的那些时间段。求神拜佛的其他细节也都由个人的经验和喜好来定的。
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偶尔谈起求神拜佛的事,朋友说起了还愿。是啊,神帮助了我们,我们不要忘记了神的恩德,神不期盼人们的报答,神是不需要子民的报答的,但是作为敬仰神的人来说心存感念是应该的和必须的,只有心存感念,你才能把神的教诲牢记在心中,才不会忘记你对神的承诺,你的言行才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而不能简单认为去年去拜了佛,今年要还愿,还了愿才会得到神保佑。所谓还愿,就是你要把你一年(或一个阶段)来是怎么做人做事的向神汇报
欧阳乾云文案
版权归著作人所有,转载、复制、翻录、印刷必究。
一下,有做错的地方要祈求神的宽恕,而不能一味地求神保佑你怎么怎么如此这般的发财、升官、交好运,佛不会答应任何人违背神的意愿或者有损他人利益的无理要求。因此,还愿是我们向佛汇报某个阶段我们践行对佛的承诺的情况以及我们对这一践行过程的回顾和总结。
2013年3月1日,一个罪恶的生命——糯康终结了,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他居然也是个佛教徒!他也曾祈求佛保佑他,但他只想从佛那里得到他想要的,却不履行对佛的承诺,盘踞金三角无恶不作,还制造了震惊中外、令人发指的湄公河105惨案。大家都知道,佛教导人们行善积德,有严格的清规戒律:不杀生、不奸淫、不偷窃、不欺诈。可糯康什么坏事都做,这样的人佛岂能原谅?需记住:举头三尺有神明!坏事千万别做。
佛讲因果报应。人不能做坏事,做了坏事是要遭到报应的。有关因果报应的事例可谓数不枚举。有的时候有的人做了坏事却没有立马遭到报应,他们可能会庆幸是神灵在保佑他或是以为根本就没有因果报应这回事。无知啊!神怎么会保佑和容忍邪恶呢?!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有些人起初并不信仰神,也不拜佛,可是他们经受不住世上的利益诱惑,做了不该做的事情,这个时候他们感到有罪孽或是罪孽深重,他们需要得到神的帮助为他们消业,他们以为从此可以万事大吉,神会保佑他们平安了。事实可能不是这样的,发展的结果是要看消业的程度的。用因果报应的思想来引导人们抑恶扬善,是为了促使人们能够长久的坚持行善积德、抑恶扬善,因为只有长久的坚持才
欧阳乾云文案
版权归著作人所有,转载、复制、翻录、印刷必究。
能修得正果。
一个谨慎小心做人认真踏实做事的人需不需要消业呢?回答是肯定的。我们知道我们的今生,但我们不了解我们的前世。我们的前世是否有罪孽?因此,既使我们没有做过坏事没有罪孽,我们也需要继续谨慎小心做人认真踏实做事。我们没有去拜过神没有关系,神不会怪你没有敬仰他,只要我们行善积德,神照样会保佑我们,神只要你把他装在心里就好;我们有对神保证过的,我们一定要践行自己对神的承诺。
有些时候我们也许会想:哪些事情做得?哪些事情做不得?过去人们常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社会的发展已经对人的道德水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明、诚信、爱国、守法、明理、知性、友善、乐施、有涵养、有礼貌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的做人标准。我们去看一看神对人们是怎么说的?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现代人的文明标准,怎么样?其实,神早就这样要求人们了。
欧阳乾云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