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不忘教育学生“立身做人”(合集)

时间:2019-05-12 00:24: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课堂不忘教育学生“立身做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课堂不忘教育学生“立身做人”》。

第一篇:语文课堂不忘教育学生“立身做人”

语文课堂不忘教育学生“立身做人”

[摘要]新课标的实施,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深入人心,语文课堂中出现了关于“立身做人”的思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感恩教育,孝道教育,其主要职责并非只落在班级的班主任身上,我们语文教师在其中也应该扮演重要的角色,在语文课堂当中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时刻不忘落实、渗透“立人”的目标。

[关键词]语文课堂

立人

立身做人

感恩

孝道

引导渗透

“教育不仅仅是要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1]这是前全国人大代表曾宪梓对教育界提出的殷切希望。

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我是一位班主任,类似这样的教育言论并非第一次听到。确是如此,我把我自己这十年来的班主任教学心得化为一句话:教育之道为立人。

我同时还是一位语文教师,我常思考: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讲孝道,难道这只是作为班主任的责任吗?不,这不是某一个人的责任!这一份责任,班主任该承担,每一位科任教师该承担。而且,我认为语文教师尤其应该承担这一份责任。无他,因为语文学科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它在人类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语文课堂也有着其它学科所不具有的得天独厚的教学资源。所以语文教学当中也应时刻不忘“立人”之责。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语文来源于生活,也应回归到生活中去。我们的生活处处都洋溢着语文的气息。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写作技能的重要任务,还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陶冶他们美好的心灵、塑造他们崇高的道德情操的重要使命。语文教学必须以人为本,引导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从而陶冶灵魂、磨练思想、完善人格。

“立人”,即“立身,做人”。《易·说卦》:“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南朝(宋)颜延之 《又释何衡阳达性论》:“果两仪罔托,亦何取于立人。” 又有“扶持、造就人”的意思。《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 个人认为:教育之道为(wéi)立人。教育之道为(wèi)立人。

韩愈《师说》有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次序看,可知教师教学生首先是“传道”,教他们如何做人,其次才是“授业、解惑”,教他们掌握知识。语文教师既要为“经师”,又要为“人师”,既要向学生传播语言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这既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也是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科学知识是不断更新的,而做人的道理学生可受用一辈子。

我把教学生做人遵奉为我从事班主任教育的基本准则,更是我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所要时刻贯彻的理念,看作是我的教育之道。

我们平时总对学生说,要学会做人,要懂得感恩,要讲孝道。其实就是立身做人理念的贯彻。

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基础,感恩是做人的起码的支点。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说白了就知恩图报。

俗语不是说吗?“吃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小雅·蓼莪》也说“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鲁迅也有“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的感触。这些所讲的都是关于一个人应该有感恩之心,这在语文教科书中也有丰富多彩的表现。我们所学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师长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

还记得以前语文课本中学习孟效的《游子吟》,里面有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经典诗句,这其实就是感恩的一种表现。我们语文教师在教

学时都会引导学生感悟这种意境。而这种感恩换一个角度讲,之于母亲那就是讲孝道。

老子《道德经》开篇第一句就是“道可道,非恒道”。这里的道,可理解为“事物的规律性”。寻求教育之道就是寻求教育的规律性。

近来听了几次教育专家的讲座,我发现,他们在做教育教学报告的时候,无一例外,都提到了这个“道”字。如李季教授的《班级的天空——班级育人的原理与技术》;如何久明教授《271生态教育体系》。而他们口中的“道”都与立身,做人,讲孝道分不开。

教育首先要教人,我认为这是教育之本。而教人首先要感恩,要讲孝道,孝才能够立,所谓立人。立人而树理想,而定目标,目标远大而能勤学苦练,而成其学,这样学就不为不成了。一个学生有了做人的根本,学习又怎么搞不好呢?

立身做人,讲孝道,学文化,这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常诵国学,读经典,继中华之传统,承中华之博大精深的文化。而古人把“孝”放在百善之首,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孝,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心是子女报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深沉的责任感。

何久明教授《271生态教育体系》报告里把“教”解为“孝”+“文”,把“育”解为“云”+“月”。他说有了孝道(孝)有了知识(文)才是真正的教;我们的教育不能让孩子忘了心中的太阳;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告知孩子自己是“人”。[3] 以前读书时,我们语文老师给我们讲到朱熹的故事。作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朱熹书有一“孝”字。仔细看这个孝字:上半部分的右边象一个人脸,半抬着头作辑,半跪着,意思孝顺,并且孝子可以抬头做人;上半部分的左边,象一个猴子脸,半低着头,拿着一根鞭子,意思不孝的人畜牲不如,只能低头。[4] 另外,在《论语》和《孝经》当中也把“孝”和“教”“学”联系起来。《礼记》中曾子说:“众之本,教曰孝,其行曰养。”这段话,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众之本教曰孝,其行曰养”。可以理解为众人接受教育,叫做孝,把这些教育的内容在行动中表现出来叫做养。这种理解把“教”限定在接受教育,“孝”的主体定位为被教育者。一种是“众之本,教曰孝,其行曰养”。就是说,教是人的根本,教就是孝,行其教就是养。“教”是“孝”的内容,“教”是“孝”的前提。[5]这是很有道理的。

语文文本学习时,经常会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这时语文教师就应该抓紧这教学契机,在语文课堂上处处灌输这种感恩、孝道理念,引导学生做一个真正的人。

尤其是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各种思想涌现,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精神生活不一定跟得上,人们的道德观念日趋淡漠。诸如子女虐待双亲的事屡见不鲜,当代中学生中不尊重父母的意见和教导,动不动与父母顶撞等现象时有发生。语文课堂中就更迫切的需要我们教师对学生渗透“立人”教育了。

语文课堂有自己的优势,时常会教学到一些文章,能够引导学生“懂感恩”、“讲孝道”。如教学诸葛亮的《出师表》,有这样一些语句“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先帝知臣谨慎,故监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讲到诸葛亮因为刘备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决心以自己的毕生之力,忠诚于刘氏父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而不懈努力。再联系历史背景,历史资料,告诉学生诸葛亮确实是一辈子忠于刘氏父子,以此来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的。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知道中国人历来是最讲究感恩之心的。古人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遇之恩当以死相报。”的说法,那么我们现代人,又怎么能够不懂得感恩呢?

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1.“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体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经过认真揣摩、分析,学生明确了“太聪明”是说反话,实际上是不聪明,是作者自责不能真正理解父亲的爱,内心充满愧疚之情。面对父母无微不至的爱,你的感受又怎样呢?2.文章四次描写父亲的背影,最感人的是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背影。儿子被父亲的爱深深的感动了。课堂上可以要求学生想象父亲感人的背影,并用文字表述出来。同时联系自己,父母有没有哪些感人的身影、背影呢?自己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对父母的爱心、苦心是否有了更深的理解呢?总之,我们要挖掘好立人教育题材,渗透好立人教育,使孩子们懂得尊重父母、理解父母。

在教学季羡林《永久的悔》时让学生们细细体会作者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的悲痛心情。让他们明白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可能弥补,应该及时孝顺父母,从现在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才不会抱憾终身。

另外,在作文中或者综合实践、口语交际中,也可以结合实际,布置学生写《〈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读后感》,或者布置“为父母洗一次脚”这类“温馨的亲情作业”,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

还有很多课文都能够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感恩也好,孝道也罢,其实都是教育学生立身做人的一部分,我们语文教师只要有心,时刻都能够在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相关思想的参透。

韩愈提倡“文以载道”,朱熹也在其理气观的基础上提出了“文道合一”的文道观。这与我们的语文教育是息息相关的,是语文教育的优势所在。“润物无声,育人无痕!”说的就是这个吧!

总之,我认为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教育学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如何做好一个人。我深深明白教育之道为立人!

参考资料:

[1].《曾宪梓代表寄语:首先要教学生学会做人》2003; [2].百度百科《立人》;

[3].何久明《271生态教育体系》2012;

[4].《百善孝为先(徽州西递明经胡氏宗祠中朱熹的字)》2009;

[5].周海春《从〈论语〉和〈孝经〉看孔子“孝”思想的意蕴》2009;

第二篇:立身不忘做人之本

立身不忘做人之本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谆谆告诫全党: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立身、为政、用权“三不”,尤其将立身置于首位,要求党员干部首先要不忘“做人”,这一告诫令人警醒和深思。我国几千年的政治哲学中,非常重视为政者的“立身”。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要做个好官首先必须加强个人修养,做个好人。

立身之要当不忘做人之本。何为做人之本?自古到今的共识只有一个字:德。古语云:“艺者,德之枝叶也;德者,人之根干也。”西哲罗素说:“没有个人道德,他们的生存也就失去了价值。”现代学者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为非作恶愈大。”这说明,立身做人,以德为先。

“人以品为重,官以德立身。”注重道德修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党历来非常重视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和建设。7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同志号召每个共产党人像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那样,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今天,胡锦涛总书记又明确指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中国共产党9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河流中,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品德高尚的仁人志士,受到人们的景仰和爱戴。

毋庸讳言,目前,党员干部的道德建设还任重道远。在社会转型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思潮,处身于不断增加的各种诱惑中,有些党员干部忘掉了做人之本,最终失德失身,害己害人害党。历数近年来被查处的大小官员,他们之所以目无党纪国法,肆意妄为,说到底是他们丧失了为官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为所欲为。

我们不无忧虑地看到,现实生活中,官不修德屡禁不止。在各种思潮和利诱的影响下,一些人对立身乃做人之本的认识存在偏差。有的人视权势为立身之本,当官不为民作主,一心想着向上爬,挖空心思阿谀献媚,结党营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经营关系,甚至买官卖官;有的人视名利为立身之本,做事但求虚名,不务实际,追求虚假的政绩,遗祸百姓:有的人视财富为立身之本,为官一任搜刮一方,利用手中的权势,大肆敛财;有的人视享乐为立身之本,奉行“人生在世,及时行乐”.不顾法纪道德包二奶、养情人,败坏社会风气。对党员干部来讲,立德做人不仅是个人的修养问题,更是关系到党的兴衰、国家治乱和社会风气好坏的大问题。孙中山先生曾说:“政党之发展,不在乎势力之强弱以为进退,全视乎党人智能道德之高下以定结果之胜负。使政党之声势虽大,而党员之智能道德低下,内容腐败,安知不由盛而衰?”“大凡一个国家所以能够强盛的原故,起初的时候都是由武力发展,继之以种种文化发扬,便能成功。但是要维持民族和国家的长久地位,还有道德问题,有了很好的道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这是孙中山从一生的革命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加强道德修养就是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自重就是不要忘了做人的本分、做官的“身份”;做人要尚德,为官要尽责,爱民亲民。自省就是要像孔子所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自警就是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励就是要不懈怠,不骄矜,不甘于平庸。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就是要求党员干部时刻不要忘记党的宗旨和职责,做人以德为本、做事以德为据、做官以德为重,做社会的楷模、大众的典范。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政治之清浊、社会风气之好坏,广大党员干部的道德修为是个重要的风向标

第三篇:立身不忘做人之本

立身不忘做人之本

董事局主席黄如论

耿耿星河,天下千秋。一代又一代的人在生息劳顿之余,都会仰望苍天,追问生命的意义何在?自己精神家园在何方?做人之本又是什么?

回溯历史,悠悠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精微奥妙;三教九流,儒释道法,博大精深。其中以儒家经典《大学》回答了农耕时代终极命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即从个人修身开始,然后管好家庭,推及治国平天下。今天之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西风东渐,学说纷起,思潮各异,粉墨登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文思想都处于激烈的转型阶段。特别是在内陆农耕文明与来自海洋的商业文明发生碰撞之间,许多人迷失了方向,握不住从前的信仰,也抓不住远方的信念,手中空空,左右不是,成了时代精神广场的流浪儿。于是有的人干脆什么也不顾了,唯利是图,唯金钱而至上,一头扎进钱眼里,成了不折不扣的商业动物。

有“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经济的守护神”之誉的经济学泰斗亚当·斯密,其所著的《国富论》,是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大陆的普遍信仰,人们把《国富论》所倡导的“人的物质属性是利己的”作为行事圭臬,认为个人的自利行为经由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会不知不觉增进全社会利益。殊不知,亚当·斯密还写了一本巨作《道德情操论》,其核心观点是:人都有“利他”的一面,有着与生俱来的“同情心”,主张以道德约束人的行为。到了晚年,亚当·斯密甚至打算把《国富论》烧掉,他想“单独留下《道德情操论》,因为他担心《国富论》会像潘多拉魔盒一样被胡乱打开”。其实,我们学习西方的市场经济理论是正确的,但没有意识到,西方人在信仰“物竞天择”的同时还有讲究“博爱”的基督教义在平衡信念。而我们却 在有意无意间,忽略了道德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

但是,信仰却是一个民族与生俱来的“基因”,由不得强硬扭曲。要改变今天思想界特别是企业界的伦理混乱,只有重新回归原点,从源头寻找我们的立身之本。这种寻找与论证的必要性,可以站在历史的大背景上来分析。据考证,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没有被迫中断、湮灭,源远流长,至今不断。究其原因,就是中华文化一贯具有海纳百川、气吞万象的气势与魄力。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铁蹄南下神州陆沉,草原文明却被中原农耕文明同化;佛教东传中土,却经儒道各种文化吸纳改造成为禅文化。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始终没有改变,却在多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中得到开放包容和升华发展。由此可知,这种文明具有强大的韧性与生命力。作为炎黄子孙,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妄自菲薄,我们只有勉力接过往圣之绝学,结合自身之体验,尽一己之力探索前行。

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农耕文明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不少理论已经跟不上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风起云涌的今天。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分析,中华文明的缺陷主要集中在“做事”方面,各行各业由此进行种种改良与创新,正以事实为佐证,正面承认并据以改进我们的短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西方文明在“做人”方面也存在基因缺陷,这在花旗银行、安达信、美林、毕马威和摩根大通等爆出的华尔街丑闻中得到现世明证。人们不禁要问,华尔街缺什么?答案就是亚当·斯密曾担心的问题:华尔街缺的是——“道德”!

中华文明具有“和谐文化”的精神内核,讲究“以和为贵,天人合一,好人好报”。在西方哲学中,如何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也不是个新鲜命题。从古希腊契约精神的确立,到近代对“自由”定义的探索,不同的学说中,有一个永恒思想就是“诚信和公义”。这种东西文明的契合点,所指的即为“注重道德、坚持正义”!这两者正是人的立身之本。

在商言商。一个干部的成长,企业是付出巨大心血和成本的。但在我们企业内部,不少管理干部,在面对各种诱惑时,无视企业长期的培训与熏陶,乃至规章制度的约束,忘掉了做人之本,无原则地拜倒在金钱的石榴裙下,钻进了孔方兄的窟窿。有的认为效益就是“政绩”,经营上“唯生产力论”,片面追求业绩,忽视管理和团队建设,对部下缺少关心爱护,导致内部离心离德;有的把金钱看作做人之本,有钱就是娘,手段恶劣地利用职务吃拿卡要,从中牟利,丧失职业道德;有的认为“当官”是立身之本,一心想着多管几个人,轻浮炫耀,变着法子让下面的人巴结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斤两,罔顾公平公正;有的认为权势是立身之本,媚上欺下,工作浮光掠影,唯个别领导马首是瞻,只想一心往上爬;有的视享乐为立身之本,奉行“人生在世、及时行乐”,工作不努力,不求上进,不钻研业务,把时间花在喝酒谈天吹牛上,得过且过,混日子;有的视“人情”为立身之本,认为“人在江湖,多个朋友多条路”,工作中“好好先生”,不得罪人,更有甚者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他人谋利,丧失良知道德。这类干部,迷失了人生方向,失去了做人的底线,很容易陷入违法犯罪的歧途。他们的腐化,不仅仅是个人的教训,更是企业的损失。

《周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强调道德对于人生、家庭的重要性。西方哲学家罗素说:“没有个人道德,他们的生存就失去了价值。”强调了立身做人,以德为先的必要性。世纪金源集团历来重视对干部员工的品德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践行“好企业、招好人、育好人、做好事、有好报”的企业理念,以“立志、立言、立行、立德”的要求锻造人才,育人育心,知行合一,使干部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加强道德修养,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重,就是不要忘了做人的本分,正确认识岗位职责,坚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知道自己的收获需要付出汗水,不劳而获则是可耻的。自省,即如孔 3 子所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自警,就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时时在心中有面镜子,知道什么是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自励,就是不甘下游,刚健有为,知道生命是来之不易的,每一个人都没有理由辜负上天的恩赐,没有理由辜负父母的深恩寄托,没有理由辜负自己的大好生命。

加强道德修养,更要做到慎始、慎微、慎独、慎欲。慎始,就是警慎开始的第一步。俗语说:“君子慎始而后无忧”。宋代理学家程颐说:“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现实生活中,有些管理干部犯错误,几乎都是由于不慎始,越迈越深。“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也!”慎微,就是慎小事,慎小节。小事、小节过不了关,也很难在大事、大节上过得硬。管理干部一定要在易污易染处下刻苦功夫,在难舍难忍处着切实脚步。慎独,即“入暗室而不欺”,是指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高度自觉,处事不违道德和纪律,坚持原则。管理干部必须奉公守纪,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慎欲,是道德修养的关键。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欲嫌纱帽小,反把枷锁扛”,如果管理不好自己的欲望,一味任由私欲蔓延,那就离被惩处不远了。所以,管理干部在任何时候,都要堂堂正正做人,公公正正用权,扎扎实实做事。

朱熹有云:“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大环境中,如何立定脚跟,加强道德修养,构筑永续而有深度的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是每个人不得不深思的问题。对于企业管理干部而言,如何立身做人,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更是关系到执权为企、基业长青的重大问题。随着第五轮重磅投资深入开展,世纪金源投资规模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是企业实现大发展、大跨越,构建百年基业的关键战略期,对管理干部提出了更高的“德”的要求。“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指的是德行和能力不符合所处的职位,祸害必定是巨大的。而 4 作为管理干部如果失去“德”的约束,忘记做人之本,抛弃立身之基,不仅会毁了自己,也会成为组织中的蛀虫,甚至贻害企业和社会。换言之,管理干部应不断自我升华,锤炼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道德情操,不管在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一刻都不能放松道德修养,敬畏历史,敬畏人生,神正气正,做到忠贞坚毅,光明磊落,襟怀坦荡。

日本现代企业制度即株式会社的创始人涩泽荣一提出的“左手《论语》,右手算盘”,为日本的经济腾飞注入强劲而坚固的动力。温家宝总理曾五次力荐亚当·斯密的巨作,此举委婉传递了一个隐喻:只有利他没有利己,也就没有市场经济;但是,如果只有利己没有利他,市场经济也走不远,到了“晚年”就要付之一炬。

第四篇:广泛开展立身做人教育

广泛开展立身做人教育 保证官兵思想道德纯洁

——大连陆院学员三大队政委

李学江

官兵思想道德的纯洁,是保证政治上坚定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官兵思想道德滑坡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主要表现在:

一是金钱意识增强,价值趋向偏移。有的官兵缺乏正确的金钱观,不适当地夸大了金钱的作用,羡慕阔佬,议论经商,少数人在金钱欲望的驱使下,出现了过去用“棒子”都打不走的毕业队学员,不辞而别,去南方寻求挣大钱,有的干部宁可撤销职务也要脱下军装到地方的现象。嫌贫爱富的现象十分普遍,家长开小车看小孩,大家都投去敬慕的目光,甚至出现学员与学员,干部与学员之间的“高低贵贱”。学员多数在学习期间向家里要钱,向亲人、朋友、同学借钱,以致于个别人发展到不择手段地偷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被勒令退学。

二是追求贪图享乐,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有些官兵认为,国家经济发展,人民富起来了,不需要艰苦奋斗了,贪图安逸是人的本性,再讲艰苦奋斗不合适宜,搞市场经济就要鼓励消费,提倡艰苦奋斗不符合经济规律。有的同志生活上追求高档次,穿戴讲名牌,花钱大手大脚,经常吃零食,寻找机会到街上下小馆,潇洒享乐一把。有的学员怕苦怕累,进取精神不强。

1 学习不太用心,训练不太用劲,满足于“60分万岁”。

三是婚恋观扭曲,美丑界限模糊。一些学员谈恋爱缺乏正确的标准,把住城市、长相好、挣钱多作为主要条件,不是把德才人品放在首位。有的到街上买地摊文学,读“女人探密”,寻求刺激,受所谓“性解放”的影响,不顾道德准则,甚至未婚同居。有的学员当战士时在家处有对象,关系不错,入了军校门,翻脸不认人,和对象“咕得拜”。

四是拉关系、找靠山,同志关系庸俗化。一些官兵热衷于搞感情投资,金钱铺路,把“等价交换”运用到生活之中。在入学复试、入党进步、毕业分配等敏感时期,有些学员到处找关系,挖门子。在他们看来,“有能力不如有关系”,这种“歪歪理”,阻碍了健康的人际关系。

五是忠诚老实的品德滑坡,言行不一的现象增多。多数学员能做到忠诚老实,胸襟坦白,表里如一,但有些学员却认为,忠诚老实是“傻冒”,投机取巧是“有头脑”。他们不愿暴露真实思想,嘴上讲的和心里想的是两回事,有的人领导在一个样,领导不在变了样。

上述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没有处理好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的关系,重视了前者,忽视了后者;二是过高地估价了某一个教育的效果,自我感觉良好;三是教育者素质不高,经验不足,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够强。这些问题,尽管体现在个别单位和少数人身上,但如果不引起我们足够重视,不下功夫解决,就会损害学员甚至部队的思想政治建

2 设,影响到未来基层带兵人的质量。近年来,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做了一些有益尝试,在学院思想品德课和深入开展的“四个教育”的基础上,重点从立身做人系列教育入手,体现“三抓”:

1、抓干部骨干素质提高,增强搞好立身做人教育的有效性。干部骨干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能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首先,教育引导干部骨干爱岗敬业,增强育人责任意识。要用军委新时期战略方针和军区首长来院现场办公的指示精神统一大家思想,牢固树立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对军队“三化”建设高度负责,对学院的历史和荣誉高度负责,对学员成长进步高度负责的精神,站在把枪杆子掌握在什么人手里,我们培养的跨世纪基层指挥员能否经受住各种政治风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部队质量建设的考验的高度,认清岗位光荣、责任重大,从而增强他们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其次,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提高理论修养,在组织通读《邓小平文选》一至三卷的基础上,购买了《划清八个界限》等理论书籍,复制了大型文献记录片《邓小平》,组织官兵进行反复收看,剪辑和复印报刊上关于立身做人系列谈等重要理论文章。坚持各项学习制度,注意引导大家理论联系实际,边学边议,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通过定期组织进行学习、体会交流、评选优秀体会文章,把学习成果与评先受奖、提职晋衔挂钩,营造学习氛围,增强学习效果。第三,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能力,每周抽出来

3 半天时间,作为政工干部学习日,系统学习《政工条例》、《军队基础建设纲要》、军区《关于加强经常性思想工作意见》、军报刊登的“随机教育十五法”等业务书籍和经验做法,结合官兵的思想实际,采取请进来走出去、进行集体会诊等方法,找准问题,分析症结,研讨做法;适时组织进行思想骨干培训,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2、抓立身做人教育具体实施,增强针对性、系统性和创造性。遵循以问题引导教育,教育解决问题,有什么问题就搞什么教育的原则,紧紧围绕学员现实思想问题及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学员思想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突出立身做人系列教育,力求使教育达到打动官兵心灵,引起心理共鸣的目的。为此,我们从官兵考虑比较多的成人成才问题入手,在理想信念与成才,道德修养与成才,遵纪守法与成才,知识能力与成才“四个方面”,讲清作为一名普通公民、作为一名合格军人、作为一名未来基层带兵人这“三个层次”,各有什么不同的要求,细化出人怎样活着才能有价值;时刻警惕金钱与物欲的诱惑,做一名道德高尚的人;正确与人交往,努力创造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内部环境;恋爱婚姻与成才等“二十个小题目”,进行教育。每一课都采取集体备课,反复试讲,使教育紧密结合学员思想实际,把课讲到学员心坎上。

3、抓多种形式配合,增强立身做人教育的感染力。实践证明,有针对性的开展多种形式的配合教育活动,能够丰富教育内容,深化教育效果。比如,针对学员日常生活中暴露出来的

4 不文明言行,开展把不文明的行为查出来,把不文明的小事排成小品演出来、画成漫画展出来,把文明的人和事编成故事讲出来的活动。发挥部队、社会、家庭合力育人的功能,充分利用家长来队,学员放假回家等有利时机,请学员家长讲课、写信提希望,举办亲人嘱托展,曾有位家长在信中写到:要想做一个合格的官,首先要做高尚的人。这些无不激励着学员立足军校成人成才。另外,还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充分利用《革命史》课到旅顺现地教学的机会,组织全体学员开控诉会、进行宣誓,组织参观“红岩魂”展,邀请大连市残疾人事迹报告团成员、优秀基层带兵干部来大队做报告。

实践中我们感到,通过立身做人系列教育,加之严格有效的管理工作,必将带来人才培养质量和单位全面建设的提高。近年来,我们通过开展上述教育活动,全大队学员100%服从毕业分配,100%要求到边海防任职,没有违反政治纪律的,学员成才意识得到增强。连续两年组队代表学院参加大连地区文科院校数学竞赛,均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去年7月,三个队参加总部文化抽考,在初级指挥院校中,获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第一名。三年来,被学院树各类标兵11人次,大队先后被军区评为拥政爱民、新闻报道先进单位,连续两年被学院评为全面建设先进大队。

第五篇:立身做人处事

如何端正官兵的价值取向,解决好立身做人处事问题?

大家知道,不同的价值取向反映出不同的立身做人处事准则。由于当前社会思潮复杂多元、相互激荡、良莠并存,给我们部队官兵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带来一些影响和冲击:一是动摇了官兵的信念信心。青年官兵处于“三观”形成期,容易受到错误思潮、反动言论和社会问题的侵蚀和影响;二是迷惑了官兵的使命认知。错误地宣扬“天下已安”,使部分官兵滋生出“吃和平饭、当和平兵”的念头;三是压抑了官兵的荣誉诉求。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价值直接现实,军人地位不如从前,尤其是奉献和付出得不到社会的尊重与认同,导致部分官兵参军报国的自豪感和建功立业的荣誉感有所降低。四是淡化了官兵的先锋意识。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思潮蔓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官兵争先锋当典型的意识。

那么,我们如何来端正官兵的价值取向,解决好立身做人处事问题?我且结合我在岗位上的工作实际,谈谈四点体会。

一是切实打牢官兵抵御侵蚀、忠诚可靠的思想基础。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信念是行为的动力,人的行为是受价值观的支配和影响的。因此,必须着眼用核心价值引领社会思潮,从打牢思想根基、筑牢思想防线入手,从根本上增强官兵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保证政治坚定和行动自觉,才能进一步做到信党、爱党、听党话、跟党走。这也是官兵立身做人处事的思想根基。

二是不断增强官兵当兵打仗、履行使命的职责意识。一支部队使命意识强不强,既关系到军队的发展方向和命运,也关系到军队的建设质量与水平。能不能打仗,有没有战斗力,是关系一支部队有没有存在必要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用各种教育方式,引领思想,营造氛围,不断增强官兵能打仗、打胜仗的信心和决心。

三是着力校正官兵崇尚荣誉、建功立业的价值追求。官兵的集体荣誉感降低,我觉得主要原因在于,开展思想工作时,只注重管好哄好,不注重紧贴形势创新方法手段来端正官兵价值追求;在官兵遇到实际问题时,一味用“正确对待”一类的话来搪塞,能解决的行动迟缓,解决不了的也不解释,致使官兵失去信赖、信任和信心。所以,我们基层带兵人要始终坚持士兵第一,相信官兵、依靠官兵、服务官兵,做决策、办事情都要先想到官兵。

四是充分激发官兵勇当先锋、争当表率的昂扬士气。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军人立身做人处事的一个准绳,要将其融入官兵日常工作实践。要引导官兵认清在当前周边态势严峻的情况下,受领任务后必然首当其冲、全程使用;认清信息化程度高、覆盖面广的转型建设发展形势下,不变只有死路一条;认清“三个一线”的特殊地域特点,争当打赢先锋。

下载语文课堂不忘教育学生“立身做人”(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课堂不忘教育学生“立身做人”(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范文

    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 北埝乡 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讲话中谆谆告诫全党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立身之本舍德无它。无......

    读黄主席讲话《立身不忘做人之本》后有感

    先做人,后做事 ——读黄主席《立身不忘做事之本》后有感 读了黄主席的《立身不忘做人之本》讲话后,感触很深。黄主席的讲话道理很实在,内容很翔实。杂交水稻之父科学家袁隆平说......

    求神拜佛与立身做人大全

    版权归著作人所有,转载、复制、翻录、印刷必究。 求神拜佛与立身做人 (前昀) 时下,求神拜佛在民间较为盛行。求长生不老长命百岁的有之,求仕途顺畅兴旺发达的有之,求生意兴隆财源......

    学生做人教育

    各位同学·老师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和大家探讨的主题是:树优良学风,做诚信学子。 古人云:索无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生命摇摆不定,......

    史上最强悍 为官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优秀范文五篇)

    立身不忘做人之本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谆谆告诫全党: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立身、为政......

    做人当立身修德

    做人当立身修德 得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春秋)《论语·述而》 一、如何立身做人是每一个人必须思考的重大人生课题,更是每一名消防官兵提升思想......

    诚信乃做人立身之本

    诚信乃做人立身之本 2011年9月9日凌晨0时12分,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稽查总队执法人员,在总队领导罗纳晚、刘永胜、欧阳义群、邹定源的带领下,会同长沙市公安局高新区公安分局干警......

    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我以为,百年来的中国语文教育,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弊端,其中一个弊端是“伪圣化”。所谓“伪圣化”,就是用一套唯一的“群性话语”“公共思维”模式,钳制师生丰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