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高分解题步骤总结[推荐]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高分解题步骤总结
做题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过程,通过做题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能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深化,以下是化学一轮复习高分解题步骤,请考生认真学习。
首先,要掌握做题步骤。
高考化学高分解题步骤:解题有三关,即审题关、分析关、解答关。
1.审题关:要做到三看清,看清题中所讲的化学过程,看清题设条件,看清要解决的问题,这是解题的前提。
2.分析关:要做到三想,想化学过程所涉及的化学概念,所用到的化学原理,想所给条件与所求问题的关系,想有无隐含条件及题目考查的内容。
3.解答关:根据题意和条件,选择最佳的解题方法,如果用到其它学科知识、方法时,如公式变换,数据处理等要细心,最后还要对结果进行检验分析。其次,解题后要总结,解题总结是提高做题效益最重要的环节。总结的内容有:
1.命题者有什么意图?来源:2.题目设计的巧妙处何在?
3.此题的关键何在?
4.题目有何规律?是否可推广成一类题型?
5.此题为什么这样做?
6.做题过程中暴露了哪些弱点?
7.这个问题改变设问角度,还会变成什么样的题目?
化学一轮复习高分解题步骤的内容就是这些,查字典化学网希望考生可以在2018高考取得满意的成绩。
2018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第二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三个步骤
高三学生在开学之初就做好高考一轮复习的计划,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复习的进度。在掌握住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三个步骤,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三个步骤
第一、按编年史顺序推进,理清知识框架和结构
我们都知道,新课改后的历史教科书呈现出一个独特的体例,按模块将历史分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科技几个部分进行讲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知识点无法顺利衔接、时间顺序屡不清楚等问题。于是在第一轮的复习中,应该重新按照编年史顺序将历史的多个模块合而为一,以便使学生将脑海中的零散知识点串成一条线索。
高中阶段的历史主要学习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三个大部分。中国古代史近年来出题都不难,考察内容也相对有限,因此可以说是三大部分里最简单的一个部分。对于这个部分的复习我们可以采用编年史和模块相结合的复习方法,即按照朝代顺序复习,复习时依旧分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来走。由于学生早已学过这些知识,所以接受起来应该不难,重点是在复习阶段应该重点强调出这三个方面发展的变化趋势及各朝代政治制度或者经济政策之间的相互联系。比如皇权的不断加强以及相权的不断削弱,三省六部制随着各朝代的发展而慢慢形成的演变过程等等。
中国近现代史则成为学生相对困难的复习环节,因为这段历史时间短而事件多,考得非常细,时间点又必须记住,再加上中国近现代史相对枯燥,内容又很屈辱,学生往往不愿意学习。所以对这段历史的复习我们更应该强调知识脉络的梳理,将琐碎的时间点串成时间轴,特别强调出每个事件之间的联系,比如前一个事件的影响就是后一个事件的背景等。也可以把一些关键人物作为线索,如以孙中山为线索,探究与他相关的几个历史事件是如何发展的,以及该人物在这些事件中所发挥的作用和他在每个不同阶段的思想和行为变化。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记清知识点又可以使学生对历史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做材料分析题时也更容易有思路。
最让学生头痛的莫过于世界史部分,由于世界史要学习很多个国家的历史,学生大都搞不清时间的先后顺序,也很容易记混相关内容,因此这个部分的复习依旧要树立一个清晰的框架使学生一目了然。比如世界史可以分为世界上古史,即古希腊古罗马的内容;世界近现代史,也是学生最乱的内容;还有世界现代史,即以苏联为主题的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和以国家关系格局为内容的时代新主题。上古史的内容很少,也很简单,只要抓住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和罗马法在不同阶段的适用范围就可以了。为了方便学生理解,这里应该更多强调古代希腊罗马的文明对近代西方政治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这样在后面学习了近代西方史时,更容易让学生理解。
世界近代史的部分虽然国家众多,但英法美等西方各国,学生都比较熟悉,这个部分的复习一个是要搞清该国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和各国在平行空间里的先后顺序;另一个则是要做横向对比,将各国的特点放到一起比较,然后加以区分,同时还要注意其内在联系。
至于世界现代史部分,往年的考察力度都不太大,理解上也不需要有太多深度,只要记清史实即可。苏联的社会主义探索和中国现代史部分有很多相似之处,也可以对比复习,找到异曲同工之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至于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也可以在复习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时一起复习,把中国的发展和世界大趋势联系在一起,做到深入理解。
第二、研读考纲,弄清重点和考题方向
这个时候新一年的考纲还没有发布,但上一年的考纲和头几年的考纲进行对比的话,应该可以看出近几年来考察内容的大致方向。高考大纲虽然会有些许的调整,但是绝大多数内容都没有变化,年年必考的一定是重点,而2013年新增的考点自然也是要引起关注的内容。按照考纲来复习,可以使学生少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也可以更好地把握出题方向,更快的接受高考模拟。
第三、做好整理错题的工作,重点复习错题
这个阶段的复习主要是夯实基础,稳扎稳打,做到最基本的记清和记熟知识点。所以在平时的练习中也建议学生把错题收集起来。没有必要把每道题誊录下来,但至少应该把卷子和练习册上的错题保留和整理一下,同时要做错题分析。分析出每道题为什么错、是因为哪句话没看清楚或者哪个知识点没记牢固导致,而正确答案又为什么对,它的合理性在于什么。
如此逐一分析之后,学生便会对错题印象深刻,而不至于只对错误选项印象深刻,等到再遇到相同知识点时也就可以避免再次犯错了。多弄会一道错题,也就多掌握了一个甚至多个知识点,查漏补缺,也就可以做到了。
2021高考历史记忆力法
谐音记忆法:记忆历史知识的最佳办法
历史科目的知识繁杂细小,朝代更迭,人名地名国名众多,大事件无数,记忆起来相当困难,运用谐音记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我们用谐音就可以记成“一把揪死”,这样就化难为易,变死为活了,把枯燥的死记硬背变成幽默诙谐、轻松有趣的话语,活跃了思维,又记忆了知识。
时间串联法:按时间顺序串联历史知识
历史学科是一部以时间为主线的大事记。掌握了时间的走向,按照时间来记忆对应的事件和相关知识,就很容易掌握整个历史知识。主要有相关联时间记忆法、时间运算法以及时间推导记忆法。
如:中国近代史上,按照时间顺序,先后爆发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等,对应的时间分别是1840-1842年、1851-1864年、1856-1860年、1883-1885年、1894-1895年、1899-1900年、1911年等,记住了这些时间更替,学习效率就瞬间提高了90%。
相关联时间记忆
此方法需从横向、纵向两方面进行比较。历史上,有许多事件发生在同一年、同一月中,这样记住一个事件,就能够连带记住其他几个事件的时间。比较和区别记忆,必能提高记忆效率。
时间运算记忆
在记忆过程中,有时需要进行时间运算。具体有这样几种情况:
(1)计算时间长短。如:荷兰殖民者占据香港、台湾的时间是从1624-1662年,长达38年之久;新民主主义革命比旧民主主义革命短多少年?可以用列算式的方式推导:(1919-1840)-(1949-1919)=50年。
(2)比较距今时间远近。如:公元前594年与公元前459年,哪年距今比较近?
(3)进行时间转换,不同纪年方法之间的转换。如:民国元年是1912年;甲午战争的“甲午”是公历1894年。
时间推导记忆
很多历史事件之间都具有内在的联系,如果你记住了一个历史事件,就可以推导出另一个历史事件的相关内容。如: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两年后发生了中国的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又过了两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通过线索推导,就能将多个事件联系在一起记忆。
分类整合法:将知识点归类记忆
历史知识看似杂乱琐碎,但实质上是有内在联系的,有规律可寻的,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规律和联系进行归类整合,就能清晰记忆了。
看书的同时,简单地列知识点提纲
在分类看书的时候,可以边看边记录,列写提纲,以时间、原因、发展方向等多个角度为主线,去引导记忆。
整理历史专题,有计划地复习和记忆
同学们也可以整理出历史专题。如古代政治史、古代经济发展史、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古代教育史等多个历史专题。整理完成后,再进行细化填充内容。这样肯定能把书本上的知识熟记于心。
网络构建法:构建框架,条理清晰记得牢
从宏观角度讲,整个高中历史可以分为世界近代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三大块。从微观角度讲,每个历史概念都有它固有结构。如:每一事件都有固定的背景、原因、经过、结果,性质、影响等。从多角度入手,建立框架,形成网络。
抓点:抓住每一个历史专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分析骑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和发生变化的原因、对社会的影响等。
串线:找出各事件中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线索。把这些事件的“点”串联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铺面:将某一时期内的全部历史事件组合到一起,构成一个整体的知识面。
如何短时高效提高历史成绩
潜心静气,夯实基础
“能力立意”虽已成为当今高考命题的主旋律,但我们只要分析一下近几年的高考文综试卷,就不难发现高考对学科“双基”的要求并没有削弱,而是进一步强化了,学科基础知识仍然是文科综合能力的根基。没有基础知识,能力的考查和培养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建议坚守教材阵地,既重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兼顾对边角知识的落实,由此展开知识迁移转换与发散性思维。
理解内涵,善于记忆
精读、巧记、理解内涵,是落实学科基础知识的主要途径。善用记忆方法就能事半功倍,如抓关键词的浓缩记忆法此外,常见的记忆方法还有:歌诀记忆法,形象记忆法,词头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图示记忆法,比较记忆法等等。
抓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形成认知规律
主干知识就是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最能反映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的东西,它能够起到纲举目张和总揽全局的作用,集中反映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进程。
同时要把握好主干专题的跨度与深度
例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跨度是指它形成、确立、巩固、强化、消亡的过程,深度是指用历史的、阶级分析的方法进行评价以及阐述它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分析它对古代、近代社会的影响。由此可见,跨度侧重于史实,深度侧重于对史实深层次剖析的能力和探求认知规律。
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时政热点焦点
文科综合的命题设计“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热点试题设计体现了“现实问题历史联系”、“隐性考查学科知识”的特点,充分凸显出历史试题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历史学科的社会功用,要求考生用历史知识来透视和解决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复习中应尝试以某一个社会问题为主题,用历史思维展开综合阐述,有意识地训练思维的整体与逻辑性,并适当地用政治、地理学科知识,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提升综合解题能力
近年来各地的试题,以教材知识为依托,背景新,现实感强,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做到了“题在书外,理在书内”。因此我们在复习时要注意对教材知识融会贯通,注重联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知识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提高调动和运用知识中的识记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在试题训练中,我们要精做各地高考试题和各地统考试题,强化对高考四种能力的针对性训练,通过训练总结出应对各种能力的方法和规律。
第三篇:高考一轮复习
一、地毯式扫荡
先把该复习的基础知识全面过一遍。追求的是尽可能全面不要有遗漏,哪怕是阅读材料或者文字注释。要有蝗虫精神,所向披靡一处不留。
二、融会贯通
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把一章章一节节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到。追求的是从局部到全局,从全局中把握局部。要多思考,多尝试。
三、知识的运用
做题,做各种各样的题。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解题去练习运用知识。掌握各种解题思路,通过解题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捡“渣子”
即查漏补缺。通过复习的反复,一方面强化知识,强化记忆,一方面寻找差错,弥补遗漏。求得更全面更深入的把握知识提高能力。
五、“翻饼烙饼
复习犹如“烙饼”,需要翻几个个儿才能熟透,不翻几个个儿就要夹生。记忆也需要强化,不反复强化也难以记牢。因此,复习总得两三遍才能完成。
六、基础,还是基础
复习时所做的事很多。有一大堆复习资料等着我们去做。千头万绪抓根本。什么是根本?就是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是教学大纲也是考试的主要要 求。在“双基”的基础上,再去把握基本的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上的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和入手点。再难的题目也无非是基 础东西的综合或变式。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我们要做出明智的选择,那就是要抓基础。要记住:基础,还是基础。
十五、过度复习法
“过度复习法”记忆有一个“报酬递减规律”,即随着记忆次数的增,复习所记住的材料的效率在下降。为了这种“递减”相抗衡,有的同学就采取了“过度复习法”,即本来用10分钟记住的材料,再用3分钟的时间去强记——形成一种“过度”,以期在“递减时不受影响”。
第四篇:15-16学年高考化学一轮备考复习要点总结
15-16学年高考化学一轮备考复习要点总结
知道要点才能更准确的去复习,为此查字典化学网整理了化学一轮备考复习要点总结,供参考。
模块一:基本概念
专题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考点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考点2:分散系和胶体
专题2:化学计量
考点3:物质的量的有关概念
考点4: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考点5:物质的量浓度
专题3.离子反应
考点6:离子反应方程式
考点7:离子共存
专题4: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8: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考点9: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考点10: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
专题5:化学能与热能
考点11: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
考点12: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模块二:基本理论
专题6.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考点13:原子组成与结构
考点14:化学键与电子式
专题7: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
考点15: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
考点16:综合推断
专题8:化学反应速率
考点17: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考点18: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专题9:化学平衡
考点19: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考点20: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考点21:化学平衡常数及化学平衡计算
考点22:化学平衡图像
考点23:等效平衡
专题10: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考点24: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化学一轮备考复习要点总结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高考化学复习指导栏目!
第五篇:2017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化学键》检测题.doc
化学键
一、选择题
1.据新浪科技网报道:美国科学家发现,普通盐水在无线电波的照射下可以燃烧,这很可能是21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将有望解决未来人类的能源危机。无线电频率可以降低盐水中所含元素之间的结合力,释放出氢原子,一旦点火,氢原子就会在这种频率下持续燃烧。上述“结合力”的实质是()A.离子键
C.一种静电引力
B.共价键 D.一种静电斥力
解析
“释放出氢原子”必须破坏水分子内的氢氧键,这是一种共价键。答案
B 2.由解放军总装备部军事医学院研究所研制的小分子团水,解决了医务人员工作时的如厕难题。新型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渗透力强、生物利用率高、在人体内储存时间长、排放量少的特点。一次饮用125 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小时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改变
B.水分子中氢氧键缩短
C.水分子间的作用力减小
D.水分子间结构、物理性质改变
解析 水的化学性质、化学键不可能改变,改变的是水分子间的结构,使水更易被人体吸收。水分子间的作用力是不会改变的,仍然是范德华力。故D项正确。
答案 D 3.关于离子键、共价键的各种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离子化合物里,只存在离子键,没有共价键 B.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的单质分子(如Cl2)中 C.在共价化合物分子内,一定不存在离子键
D.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一定只存在极性键
解析
A项,NH4Cl中存在共价键;B项,如H2O2、CH3CH3等分子中存在非极性键;C项,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D项,H2O2、C2H6等都存在非极性键。答案
C 4.短周期元素X、Y可以形成化合物XY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XY2是共价化合物,则X与Y的原子序数不相差1 B.若XY2是离子化合物,则X与Y的原子序数可能相差8 C.若X与Y的原子序数相差5,则离子化合物XY2不溶于水
D.若X与Y的原子序数相差6,则共价化合物XY2可溶于强碱溶液
解析 NO2是共价化合物,N与O原子序数相差1,A不正确;XY2是离子化合物有MgCl2、MgF2、BeCl2、BeF2。原子序数差值都不是8,B不正确;X与Y原子序数相差5,如MgCl2是离子化合物但溶于水,C不正确;X与Y原子序数相差6时,XY2为SiO2是共价化合物,可溶于强碱溶液,故D正确。答案 D 5.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相同的是
()。
①CaCl2和Na2S ②Na2O和Na2O2 ③CO2和CS2 ④HCl和NaOH A.①②
C.①③
B.②③
D.②④
解析 ①CaCl2和Na2S中都仅含离子键,③CO2和CS2中都仅含共价键,但②Na2O中仅含离子键而Na2O2中还含有O—O共价键,④HCl中无离子键而NaOH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答案 C 6.在下列变化过程中,既有离子键被破坏又有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将SO2通入水中
B.火碱溶于水
C.将HCl通入水中
D.硫酸氢钠溶于水
解析 将SO2通入水中,只破坏共价键,A错误;火碱溶于水,只破坏离子键,B错误;HCl通入水中,只破坏共价键,C错误;硫酸氢钠溶于水,发生NaHSO4===Na+H+SO24,+
+
-既有离子键的破坏又有共价键的破坏。D正确。
答案 D 7.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如图,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Z的原子半径大小:X>Y>Z B.Y、Z的气态氢化物中,前者更稳定
C.Z、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前者更强
D.X、W的气态氢化物相互反应,生成物中只含离子键不含共价键
解析:由Y的信息可知Y为氧元素,则Z为硫元素,X、W分别为N、Cl,原子半径Z>Y,故A错;HClO4酸性强于H2SO4,C错;NH3与HCl反应生成NH4Cl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D错。答案:B
二、非选择题
8.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四种短周期元素X、Y、Z、W,其中X、Z、W与氢元素可组成XH3、H2Z和HW共价化合物;Y与氧元素可组成Y2O和Y2O2离子化合物。
(1)写出Y2O2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含有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Y2O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Z、W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稀溶液氧化性最强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
(4)XH3、H2Z和HW三种化合物,其中一种与另外两种都能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5)由X、W组成的化合物分子中,X、W原子的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该化合物遇水可生成一种具有漂白性的化合物,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短周期元素Y可形成Y2O和Y2O2两种离子化合物可判断Y为Na,由分子式XH3、H2Z和HW可知X、Z、W分别属于ⅤA、ⅥA、ⅦA三个主族,再由原子序数的关系不难判断:X、Z、W分别为N、S、Cl。
答案(1)Na(2)+····
+···2-[·O·O·]Na ····
离子键、共价键
(3)HNO3(4)NH3
(5)NCl3+3H2O===3HClO+NH3
9.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F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
子核外电子层数之和为13。B的化合物种类繁多,数目庞大;C、D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D、E两种元素的单质反应可以生成两种不同的离子化合物;F为同周期半径最小的元素。试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D与E以1∶1的原子个数比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F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2)B、D形成的化合物BD2中存在的化学键为________键(填“离子”或“共价”,下同)。A、C、F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CA4F为________化合物。
(3)化合物甲、乙由A、B、D、E中的三种或四种组成,且甲、乙的水溶液均呈碱性。则甲、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A、C、D、E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5)元素B和F的非金属性强弱,B的非金属性________于F(填“强”或“弱”),并用化学方程式证明上述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解答该题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根据B形成的化合物种类繁多,确定B为C元素。
(2)根据C、D为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和D、E形成两种不同的离子化合物,确定C、D、E。
(3)根据C与Cl联系非金属性的强弱比较可以使用的反应。答案
(1)
(2)共价 离子
(3)OH+HCO3===CO23+H2O ---(4)Na>N>O>H(5)弱 Na2CO3+2HClO4===CO2↑+H2O+2NaClO4或NaHCO3+HClO4===CO2↑+H2O+NaClO4
10.为清理高速公路上的积雪使用了一种融雪剂,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XY2。X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X的阳离子与Y的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元素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Z与Y相邻且Z、W能形成一种WZ2型分子。
(1)m=________,该融雪剂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Z、W元素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XY2和WZ2都为离子化合物
B.XY2分子中仅含离子键,WZ2中仅含极性共价键 C.H2Z比HY的稳定性强
D.X的阳离子比Y的阴离子半径大(4)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________。
A.XY2的电子式:X2[+)]2
-B.WZ2的结构式:Z===W===Z C.Y元素的单质与H2Z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Y2+Z2===2Y+Z↓ -D.用电子式表示XY2的形成过程为:
解析
Y阴离子为Y,应具有三个电子层结构:-,故Y为Cl元素,X的阳离子
为X2,与Cl电子层结构相同,故X为Ca元素。Z、W只能为+-中的一种,由于Z与Y(Cl)相邻,Z为S元素,则W为C元素。答案
(1)20 CaCl2(2)硫 碳(3)B(4)B、D 11.A、B、C、D是常见的不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已知其中只有一种是金属元素,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2个。E、F也是短周期元素,E与D同主族,F与A同主族。
(1)写出F2E2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六种元素中的三种组成的易溶于水的酸性物质中,能促进水电离的物质M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写一个即可,下同),能抑制水电离的物质N是________。
℃时,pH=a的M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与pH=a的N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之比为________。
(3)甲、乙、丙分别是B、C、D三种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钠盐,甲、乙都能与丙发生反应,且丙的用量不同,反应的产物不同。回答下列问题:
①向乙溶液中缓慢滴加过量的丙溶液,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②向甲溶液中缓慢滴加过量的丙溶液,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a+
+
+····
+··2-[·O·O]Na ····
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2a(2)Al2(SO4)3 H2SO4(其他合理答案也可)1014-+
+
+(3)①AlO2+H+H2O===Al(OH)3↓ Al(OH)3+3H===Al3+3H2O ②先无明显现象,后产生大量无色气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