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质课感想
优质课感悟
经过一天的优质课评比,参观了各位老师的精彩讲演,我收获颇多。毕竟这是这些老师几个月来的精心准备,或多或少都体现着不同老师的教学风格。作为一个新教师来讲,这次听课算是开了眼界,各式各样的老师都上台讲课,各自的特点十分鲜明,面对不同的课不同的老师我感觉他们的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想,我也要在我的课堂上树立自己的教学风格,但是要保持住历史教学的整体方向。课堂结构设计。优质课的设计十分精细,无论从课件的精美程度还是艺术效果都让人赞叹。最为明显的是在对课文整体部分的命名更是千奇百怪,“开始篇、励志篇、成功篇”、“大风起兮云飞扬、修养生息兮稳四方、威加四海兮霸天下”这些都展示了老师们对文字的推敲和精酌。这些都是我要学习的部分。我感觉我可课件做的不好,我应该下下功夫了。
问题设计上有的老师问题设计的很简单,学生们很容易接受,学习的积极性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有学下去的动力,而有些老师问题问的很直接,而且学生不理解,导致课堂哑火现象,这我反思了一下感觉我在课堂上做的也不是很到位,对知识的理解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情,对教材的熟练掌握与对学情的掌握是紧密相连系的,缺了一个都不行。适当的问题设计需要我们在掌握好课本的同时,对学生心理要有充分的了解,对他们的知识水平也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课堂引导:我们现在提倡素质教育课堂的引导是我们改变传统满堂灌的老模式的重要体现课堂引导是否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有时候老师的引导并不是真正的引导,而是提示学生说出自己想要的答案,这点我感觉我做到了,但是不对。我恍然大悟,让学生思考是让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不是你想要!我们应该在对他们的答案中引导他们归纳概括的能力,比如一个知识点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然后就对他的问题进行评价,引导他们用课本上的语言来说是什么?这样学生既了解了要点的意思,同时也自己发现课本的知识点。素质教育的要求就是学思相结合。这也是我在以后教学中该注意到的问题。
形式:这回优质课老师们的讲课形式多样,视频、图片、图表,有的还带了古书去了现场,还有的带了精致的小礼品,这样都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历史课本来就是一门让人提起兴趣的课,所以形式多样是这门课的最大特点,如果形式单一绝对不利于这门课的发展。历史本身都很抽象,所以对于这些还处于低年龄段的孩子们,还是要采用鲜活的形式,加深学生的兴趣。
总结:尽管有些老师准备了几个月的课件,但是有些老师还在课件操作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甚至课堂哑火。我感觉教师的修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一个老师的水平不是这几个月就能体现出来的,好的课堂是一种习惯,一种自然的流露,所以我也要在以后的日子里多多反思,让自己的教学素养逐渐发展起来,送自己一句话“举轻若重后方能举重若轻”。
历史
刘文超
第二篇:学校优质课感想
第一次讲学校优质课的感想
投稿人:魏东平
3月8日我的第一次学校优质课讲课完毕。这是一场激动而又磨练人的毅力的一场比赛。为了准备好每个环节,我整整备战了一个星期。在这刚刚开学的一个周里,是我工作后最充实,压力最大的一个周,但也是我收获最大的一个周。在师傅、级部组长和同事的帮助下,自己比较顺利地体验了自己的公开课经历。虽然是学校优质课比赛,但给我的却是终身受用的东西。
备战的一个周里我也迷茫过,痛苦过,不过我的师傅和同事一直鼓励我,所以说我真的是在一个幸福的大家庭里度过了一个周。实从备战的第一天起,自己就开始慢慢得到收获。自己的教案不完备,我的师傅一句一句话的给我修改,哪句话说的不够完美,哪句话不够简练都给我一一点出来。有的同事为了让我讲一堂好课调课听我试讲,为了我能有一节出彩的课,为我付出很多很多。
通过这次公开课,自己先是谈几点自己发现的差距:
1、名师的引
这是自己课后的最大感受,但也是最深的收获。通过听课,以及和自己的课作比较。我发现自己的课在引导学生方面做得还很不足。平常听专家讲课,一个问题甚至一句话就能引导学生从一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一步一步很有层次和节奏。而且孩子还可以在课堂上一直保持很好的积极性和精神状态。专家教师的这种引导,可以让孩子一下子打开思路,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实现能力的提升。课后,有的学生向我反馈说说听了专家教师的课,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也许就是专家教师讲课的效果。
而回想自己的课堂,很多时间内其实是在牵着孩子的鼻子走。有时候一句话孩子还没不懂是什么意思,自己感觉自己说的很明白学生却听不明白。自己还一直生闷气。想放手让学生实践,但是缺少必要的经验和方法。孩子一节课的积极性,根本保持不了很长的时间。同时,学生的学仿佛就是在固定的模板中,缺乏发散的机会。讲完课才知道什么事引导什么叫指导。
2、教师用语上的问题
教师的用语对于教学有很大的意义。学生回答问题,你就要有明确的回复;学生回答错误,你就要有及时的引导。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课堂用语上的丰富和合理。细腻的课就需要如诗般的语言,慷慨的课就需要激昂的用语。课课不同,用语也大不相同。而自己这方面做的还不能让自己信服。
再来说说自己的收获:
1、信心
比赛前总是想一些消极的东西,但是比赛后,自己一下子收获了那份久违的信心。虽说自己是年轻人,但是绝对不能妄自菲薄。有了压力,应该看成动力。只用勇敢地迎上去,才可以让自己的头抬起来。
2、贵在积累
今后要注意自己自身的积累。现在上课我们提倡学生一课一得,那我就要求自己一日几得。只要能促进自己的进步,自己就不要怕累,动起来,勤一点。
3、多请教,众人力量大
在指导我备课的时候,各位老师集思广益,为我出了不少的点子。所以,要知道每位老师都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多学习,不丢人。
本想在自己的题目后再加上一个大悟,不过自己现在还没有到达那样的境界,自己得到的很多东西,还是需要同事的帮助,需要师傅的指导。但是我已经悟出来了,今后的进步还要一步步走下去。
教师是专业人员,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教师,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叫学生。虽然自己仅仅工作不到一年,可是自己的目标是很明确的,先让自己成为“匠”,然后成为“师”,最后成为“家”。看似简单的几个字,但是我的确不知道自己要付出多少,积累多久。不过,我已经做好了准备,毕竟有这样一个信念的支撑,我的奋斗也将更加坦然。
第三篇:优质课比赛感想
观摩河北省语文优质课比赛
暨新课标培训的感受
九月十五日我和周兰兰老师有幸能够代表冀州中学参加河北省语文优质课比赛的观摩,首先感谢学校和语文组对于我们两人的培养,我们在这次观摩中也对语文教学和新课标的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下面我就把观摩这次优质课的感受向各位领导汇报。
河北省教科所组织这次比赛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实行了两年的新课标理念深入课堂,所以把各地区市一中的优秀教师聚集起来,选择了四种不同类型的文体,采用了同课异构的形式,把新课标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展现给老师看。通过观摩,我们对于新课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引发了我对新课标下语文课堂的几个思考:
(1)如何让语文课堂多一些语文味。什么是“语文味”? 我们的课堂如何焕发出“语文味”?教科所的专家做了一个雕塑的比方:雕塑家说,要把石头雕成人像,就要把石头上不是人像的地方去掉。同样的道理,要让语文课焕发出语文味,就要舍弃那些不是语文或者不具有“语文味儿”的东西,就要删繁就简,使我们的课堂“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这样,我们的课堂就能充满语文味。
科技说明文是语文教学中学生厌烦的课文,这种课往往都是枯燥无味的。如何让它充满语文味呢?本次比赛中石家庄二中的杨继光老师对高中语文第五册中的科技文《中国建筑的特点》的演绎,就充满了语文味。首先把十五张图片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展现给同学们,让他们去寻找哪些图片和课文中的中国建筑特点相符。学生们异口同声的找出了五幅图片,说这就是课本上的中国建筑。但是杨老师把五大建筑的国家展示给大家看时却让大家目瞪口呆。五幅图片分别出自越南、韩国、日本、蒙古、中国。杨老师进一步问学生,为什么这些图片迷惑了同学们的眼睛,我们中国建筑的特点是否真的和周边国家完全一致,相同点在哪里,不同点在哪里,结合图片对照原文找一找。这样的一个问题一下子就揪住了孩子们的心,认真的走进文本,删繁就简,抓取文章的主要信息,寻找异同点,圈点批注,趣味盎然。就是这五张图片让一堂枯燥的语文课,有了浓浓的语文味道。同样是这一课,其他两名教师也注重走进文本,让学生去文中寻找答案,目的同样达到了,展现的是老师的深厚的把握课堂的能力,少了许多的语文原味,更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要让我们平常的语文课堂多一些浓浓的语文味,就要做一名智慧的语文教师,碰到枯燥的难懂的课文,多想想方法,能不能多想出一条路,另辟蹊径,达到语文的桃花源。
(2)如何切入课文,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是艰苦的脑力劳动过程,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增强能力和素质;如果学生缺乏兴趣,甚至把学习当成“债务”,无论如何就学不好。因此,设计一个好的切入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次比赛中,很多老师对此颇费了一番心思。上面谈到的杨继光老师就抓住了文中的一个关键词“兄弟”,由“兄弟”找“父母”,由“父母”找“朋友”。杨老师用这种生动形象的比方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让一篇十分难操作的科技文活了起来,每个学生都投入其中,按图索骥,探寻质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比赛中总是不缺乏精彩,衡水中学的俞老师在比赛的最后一天带给了我们一些惊喜。她讲的是新课标新增部分“表达与交流”中的《讴歌亲情,写出真情实感》。她采用了“一点突破法”,抓住了写作中的一点---细节描写,挖深挖透,避免了“十八般武艺样样会,却样样稀松”,实现了“一招鲜”。其他两名老师在此注重了走进课文,却没有负责把学生引出课文,同时把“网”撒的很大,但是学生的收获不多,仅仅知道了几种方法,却不会灵活运用。俞老师则不然,在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切入也让人深受感动。首先在幻灯片上展示了两段内容相同关于亲情的描写,其中一段用到了细节描写,学生也一致认为这一段更好,好在通过一个动作“蘸”,表达浓浓的亲情。学生一下子对细节描写有了兴趣,原来它有如此大的作用。当俞老师说这是我自己的作品时,学生更是震撼。所以,讲作文时,老师亲自试水写一篇作文,绝对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抱着超越的决心去写作。另外,抓住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设计一个好的导入,能够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在比赛中关于文艺评论随笔《咬文嚼字》的导入,邯郸一中的老师做的非常精彩。他首先播放了一段视频,引出了“车坚守”这一关键词,而关于“车坚守”的故事的主角就是十五中的学生,学生们一下子很自豪。老师接着引导学生分析这三个字“车坚守”,它作为标题有什么特点,好在哪里?进而引出了课文《咬文嚼字》。
总上可见,如何切入课文决定了一堂课是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决定了这堂课的成败。如果学生兴趣不高,老师准备再多再精彩的内容也是枉然。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老师多动脑子,把每一节课都作为一节汇报课,寻找那最巧妙地的切入点来调动学生。万事无捷径,但是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3)是否有意拓展延伸。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学语文教学逐渐摒弃了传统的“教教材”的模式,建立了“用教材教”的新理念,因此拓展延伸环节已时常出现在课堂上。许多教师大胆延伸,不断拓展,课堂教学不再囿于教科书内容,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体验性、创造性阅读。叶圣陶先生也早就指出“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也就是说,例子带来的启发应更为重要。这就要求广大教师不能只囿于教材本身,应该深化文本,跳出文本,给学生更多更丰富的语文营养。所以在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应该结合课文进行恰当而适时的拓展延伸。
本次比赛中,十二名优秀教师都在此环节做出了不俗的表现。以科技文《中国建筑的特点》为例,三名老师都有意做了拓展延伸:承德一中的聂明慧老师重在引导学生走出文本走进生活,到大街小巷去寻找现存古建筑与现代的区别,制作了几幅特点不同的现代建筑的幻灯片;邯郸二中的于鹏斌老师引导学生走出文本,引发对现代建筑风格缺失的思考及现在文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忧虑;石家庄二中杨继光老师引导学生走出文本探寻中国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与结合。这三种恰如其分的延伸,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完成了新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的要求。
如果缺失了拓展延伸就会让一堂课感觉十分的单薄。秦皇岛一中的万森老师在《滕王阁序》的授课中,重点分析了景物描写的方法,切入点很精当,不空泛,走入了文本分析,但是没有设计拓展延伸环节,给人一种不大畅快的感觉,好像黄牛把草料吃了进去却没有给他反刍的时间,如果分析完景物描写的方法后找几个古代诗歌的例子加以佐证,再让学生现场做一个练习,这堂课就更加完整,知识点也就能被学生消化。这样的拓展延伸虽然没有让学生联系人生走进生活,但是这种方法深深印在了学生心中,将会影响他的一生。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拓展延伸都是有益的,脱离了课本的一味的为了拓展而拓展,为了延伸而延伸,就会造成课堂前后脱节,学生思维混乱,最后学生深受其害。
因此,在平常的备课过程中就要深深地挖掘文章,玩索精华,寻找准确的联系点,适时恰当的进行拓展延伸。这也就对教师的文学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必须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敏锐的发散思维能力才能够引导学生的理性思考。
在谈了以上的几点思考的同时,邢台一中的赵峰岩老师谈到的独到的教学理念也让我受益匪浅。原来邢台一中的张孝纯老师就提出大语文观的理念,让语文走出教材,走进学生的生活,引领学生的生活。邢台一中也是导航式教学的发源地。赵峰岩老师在此提出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导游式教学法。老师就是导游,学生就是游客。游客来景点前,导游要知道景点哪个地方最美;游客到来之后先让他们看看这里美不美;如果游客看不出来,就告诉他们一个角度去看美不美;还没有发现,就直接告诉他们这里很美。这种理念十分朴素、十分形象,却暗合了新课标教学的特点(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以上的几点思考,总结起来就是要做到语文教学的三个回归:
一、回归语文;
二、回归主体;
三、回归教材。只要我们的教学沿着这三个方向却走,总会做出自己的特色,展现自己的风采。
第四篇:省级优质课听课感想
累着收获着快乐着
德州听课有感
山东省第九届初中英语优质课于2011年9月26至28号在德州五中举行。我们九位英语老师前往听课。经历了去时一路颠簸、为了能更好的听课前去占位的紧张„我们享受到了6节的饕餮盛宴,聆听了6位业界精英的应时力作。感觉如沐春风,受益匪浅、感慨颇多。可以说这一天是累并收获着、快乐着。通过听选手的课,我们心目中的好课到底该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在教学中还需要反思些什么呢?六位参赛老师有着共同的高深的技艺:
一、参赛教师具有很高的专业素质。
一节课优秀与否,教师的素质是决定因素,一节优秀的英语课必须有一位优秀的英语老师。英语教师的语言素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绝大部分参赛老师发音纯正,肢体语言丰富,态度和蔼可亲、面容青春靓丽。其中印象比较深的是来自济南的。老师,她口语流利、抑扬顿挫,教学技能娴熟,书写优美,充分显示了老师优秀的个人素质。他们上的课可以说是让人觉得听他们上课是一种享受。
二、充分利用课前几分钟和学生有效沟通。
讲课老师有效的利用课前几分钟,采用放英语歌曲、看自己学校短片、进行自我介绍、给学生分组并选组长、对学生进行赞扬并鼓励其积极回答问题等拉近师生关系,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了铺垫。
三、导入环节很关键。
每位教师都使出劲浑身解数在引入的环节中力求新颖有效。第三节课上的是有关宇宙的,张红老师巧用巧用课件动态介绍五中—德州—山东—中国—地球—直到茫茫宇宙,从而激起学生对茫茫宇宙的好奇心,巧妙导入课文。
四、关注学生的阅读策略的指导。
我们经常会以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来判断一节公开课的成功与否,其实不然。阅读课不一定搞得越热闹越好,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和分享信息,所以,阅读课有时是沉闷的。这次的优质课都是阅读课,部分授课教师很关注学生的阅读策略的辅导,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略读找key information,通过慢读找detail information,等等。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效果明显。
五、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以课本为载体,以课堂为平台,师生交流融洽,情感渗透充分,注重学生感悟能力,引入主题愉快轻松,在内容呈现上更是凸显了教师的深厚内功,活动设计更是巧妙。
六、作业设计合理,突出重点,并留给学生一定的探究空间。
学以致用,很多老师在作业环节设计了让学生写作文、此类作业很有创造性,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又留给学生们一定的探究空间,学生很感兴趣。
七、有效运用多媒体。
授课教师都精心设计了多媒体课件,不是花里胡哨、华而不实。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大量信息、知识以图片、声音、动画等形式直观、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英语教学的效率,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它们的出现和存在没有喧宾夺主,而是配合教师的讲解和板书,取得了非常不错的辅助教学的作用。
反思:
1.教师自身的语言素质和教学素质两者显得更为重要。要求教师在听、说、读、写的能力上应有扎实的功底。另外,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也要有较强的思维素质
2.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水平对教材的活动进行删减或增加。
3.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或者知识水平,我想这点是最难把握的,却也是最最重要的。
4.向课堂教学要效率,要注意整体设计的逻辑性。加强活动中的设计链接,上一个活动要为下一个活动做好铺垫,为学生搭好台阶,让学生能循序渐进地进行语言操练,学生也能更容易地学会和掌握。
第五篇:省优质课听课感想
把握好历史教学的四个维度 ——观摩山东省历史优质课比赛有感
3月的章丘,草长莺飞,细柳垂缕,又是一年春好处。行走在春天里的我,聆听着,感悟着,收获着„„
我不禁想起了十年前的一堂历史课。2004年,我即将大学毕业,当时教授我们历史教学法的仇老师专门邀请省实验中学的钟红军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展示课。那时的钟老师刚参加了省优质课比赛,并获得一等奖第一名。如今的钟老师已成为齐鲁名师,名闻遐迩。现在想来,能亲身感受她的课堂,真是荣幸至极。
听课之前,老师布置了任务,要求说出这堂课好在哪里。带着纸和笔,怀着好奇的心,来到省实验中学。我被钟老师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陶醉其中,下课铃响,仍意犹未尽,猛然发觉,纸上竟只字未写。老师问及好处时,竟有点精神恍惚,不知所云。我想,那时的我,可能是无法想像历史课堂可以如此之美吧!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十年过去了,钟老师的话仍时常萦绕耳畔。她就像一个光明的使者,在听课的我们以及同学们心中,种下了一颗追求光明的种子。这,应该就是历史课堂的至高境界!
如今,观摩着2014年省优质课比赛,真可谓百般红紫斗芳菲!在参评老师呈现的历史课堂大餐中,我大快朵颐,回味无穷,又一次领略了历史课堂之美。赞叹之余,追问自己,优质课好在哪里?我发现,一堂好课,必定把握好历史教学的四个维度:温度、高度、风度、角度。
一、滋润生命见温度
历史的生命力来自何处?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以前贤为 镜照亮自己,从历史中获得做人的榜样和规范, 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 树立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历史课堂的重要使命在于温暖学生心灵,滋润学生生命,照亮学生的生命旅程,奏响学生的生命凯歌!
参评老师们的课堂,一次又一次触动了我的内心,也向学生们播撒了一颗颗生命的种子。这颗种子深埋于学生心中,日后定会绽放出生命之花。
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成为老师们浓妆重抹的对象。如《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课中的岳飞,他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气概和“精忠报国”的人格深深的感染着学生。《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一课中的文天祥,他的“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悲壮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激昂深深的影响着学生。《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都离不开邓小平,这是位能创造历史的英雄。参评老师们充分利用这些素材,用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使这些鲜活起来的历史人物,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二、高屋建瓴见高度
教材是教学之本。我们是在教书,更是在教人。大多数参评老师并没有依据教材画地自限,而是对教材重新整合,既走进去,又走出来。
且看几个板块教学或篇章教学设计的例子。《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是这样设计的:民族政权篇——你方称帝,我又登场;民族关系篇——中华大地,谁主沉浮;杰出人物篇 ——英雄辈出,名垂青史。琐碎的知识,经过重新整合,变得线索明晰。还有这样设计的:
一、并立与并存。
二、战争与和平:
1、宋辽:罢征战,盟澶渊;
2、宋夏:休战事,定君臣;
3、宋金:止干戈,成对峙。
三、交流与交融。高度概括,简洁明快。
《经济重心的南移》设计为三个篇章:
一、富庶天下看江南——繁荣篇,二、万千气象话江南——原因篇,三、独领风骚赞江南——影响篇。教师在分析教材、整合教材上确实下了一番功夫。凡此种种,不再一一赘述。
参评老师还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情感升华,激人奋进,耐人寻味。有的老师是这样总结的,“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友好相处应是每个时代的主旋律。所有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贡献的英雄儿女,他们都会彪柄史册,永远闪耀在历史的天空!中国复兴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等等,都把课堂推向了一定高度。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理得清,才能悟得深。
三、魅力四射见风度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教师若有优美的嗓音、大方的仪表、充沛的感情、亲和的姿态,学生听来,仿佛置身于声美、形美、神美之中,简直就是一种享受。这次听课,我也经历了多次美的熏陶。教师的风格不一,或小家碧玉,或大家闺秀,或幽默风趣,或沉着大气,无不展示了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素养,极其富有感染力。
四、匠心独具见角度
巧妙的教学设计是教师的智慧所在。“巧”在举重若轻,“妙”在超乎寻常。课堂设计的巧妙,令听课老师豁然开朗。
试举几例: 例一:巧妙设计历史场景。设计《改革开放》一课时,以村支书殷景玉的经历和杨福安的福胶腾飞路为背景,将知识置于生动的故事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将改革开放的内容生活化,用三代人见证改革开放:姥姥、妈妈和女儿,贴合学生实际,使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
例二:巧用历史细节。在《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一课中,忽必烈巩固统治的措施是重点,也是难点。授课老师独辟蹊径,向学生抛出了一个很时髦的话题,“忽必烈的时间去哪了”?随后分别展示了5个历史细节,一道诏书、一幅地图、一段笔记、一枚铜印、一本奇书,引出并分析了发展农业、运河和海运、行省制度、宣政院、对外交往等重要知识。整个设计过渡自然,水到渠成,吸引眼球。
例三:多媒体技术的妙用。动态图广泛用于历史课堂,生动形象,便于理解,也有助于记忆。教师精心制作的知识树、知识花和知识字,寓意丰富,让学生记忆深刻。尤其是对清明上河图的动画设计,仿佛让人置身于宋朝繁华的街市中„„我们的历史课堂,也在与时俱进,畅享日新月异的科技成果。
这次听课,使我看到了差距,也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修炼自己的温度、高度、风度、角度,才能打造优质的课堂,才能成为优秀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