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省青年教师数学优质课观摩感想
湖北省青年教师数学优质课观摩感想
熊传忠
2009年11月17日至20日有幸在咸宁观摩湖北省青年教师数学优质课。此时的咸宁已是瑞雪纷飞,寒冬比往年来得早,但这丝毫未降低我们的热情,全省有数百人参加了观摩学习。是谁动了我们的心?
一、美丽的城市,美丽的校园。
车进咸宁市区,一座年轻的也是崭新的城市很快吸引了我的眼球。宽敞、干净的街道,布局整齐、造型美观的高楼,一切均在向每一位刚来的人无声地介绍着咸宁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所取得的成就与辉煌。来到鄂南高级中学,站在校门遥望校园,音乐喷泉广场,气势磅礴的信息大楼,蕴育激情与力量的体育中心,立在左侧的静静悄悄的学术报告厅等便让人震撼于它的大气,更让人感受到它的功力的深不可测。走进鄂南高级中学,漫步宽敞的校园柏油马路,领略校园风景,塑胶运动场,教学区,学生公寓区,教师公寓区,绿树,草坪,花坛„„一切是那么分明,一切又是那么不可分离。热闹闹的运动场让我感受到鄂南师生的朝气,静悄悄的教学楼更让我难以琢磨他们耕耘课堂的神秘。我很想去看一看,最终又不敢去走一走,生怕惊动他们,打搅了他们。他们再干什么?2009年高考成绩光荣榜向我们告诉了答案。
二、优质课参赛选手水平很高,竞争激烈。
此次优质课共有来自全省的28名青年教师参评,重心在新课标高一教材,14节课,分A、B两个会场同步进行,设址咸宁学院,高
二、高三共14节课,设址鄂南高级中学,C会场。我一共观摩了A、B两个会场13节课,C会场两节课。优质课参赛选手水平很高,竞争激烈。很想一节都不放过,只可惜一人能力有限。
三,优质课彬彩纷呈,亮点多多。
1、为学习设计教学。
新教学理念在本次活动中得到体现。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摈弃“以教学为本位”的教学观和以“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价值观,强调“以学生的学位本为”的教学观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的”价值观。
2、以本为本,用活教材。
教材是获取知识的源泉,新课程强调尊重教材,但要注意对教材的研究,充分发挥其功能,在学生的自主探究引导上花功夫备课。备课备学人为本,理论实践两相依。
3、问题引路,探源启思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探究互动问当先.。要取得较好的探究效果,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链,分解问题,细化问题,以问启思,步步探究。
4、凸显过程,注重体验。
“闭上你的嘴,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数学课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课堂上留有空白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与时间”。新课程的课堂更强调学生探究和体验的过程。思考,这里的课堂静悄悄。交流,这里的课堂热闹闹。老师,不只是在讲台手舞足蹈,很多时间,他{她}在学生中间,是学生中的一员,在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不只是在被讲课,而是在积极动手和动脑。
5、联系实际,学以至用。
几乎所有的新课课堂都充分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这是数学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标志。其实,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学生才会学得有趣和轻松。教学注意与现实生活对接,就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生边,就存在于周围的世界。
6、媒体应用,有机整合。
几乎所有的可都有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为课堂容量的增大和教学难点的突破起到重要作用。
四、不足与启示。
1、媒体代替黑板,不要让信息技术阻碍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2、注重课堂实效,不要让无效教学干扰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3、克服走马观花,不要让滑过现象误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总之,一位合格的数学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课标,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数学。”
2009年11月
第二篇:观摩2010年湖北省高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的感想
观摩2010年湖北省高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的感想
2010年11月16日—19日,湖北省各市、州、县千余名高中语文教师前往“桂树之乡”——咸宁市观摩2010年湖北省高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我有幸前往咸宁学习,感慨很多,收获颇丰。
这次竞赛课上所讲授的课文全部是高中课标新教材中的一些新增篇目,有的思想较为深刻,有的内容比较陌生,有的篇幅较长。在有限的课堂上,选择什么内容来教最有效,是一个难点问题。这次竞赛集全省高中语文教师的智慧,在课堂教学的平台上探索新课程实施中实实在在的问题。那么,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呢?我总结如下:
一、遵循逻辑,重点突破
随着高中课改如火如荼的进行,科目的增多,语文学科所占时间就相应的减少,而语文课本上的篇目却并未减少,相反却增多了,这就需要我们建立高效课堂。一节课40分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上完一篇篇幅较长的课文,这就需要遵循课文的内在逻辑,大胆取舍,重点突破。
如这次由孝感市安陆一中游盼老师主讲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课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游老师首先让学生找出父爱和母爱的特点。再让学生讨论父爱(有条件的)和母爱(无条件的)的积极面和消极面。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努力在心中拥有这二个世界,才能成为一个成熟的人。
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旨在指出父爱和母爱的不同,他们对孩子成长的积极面和消极面,作为一个成熟的人就是要在心中同时构建父爱和母爱两个世界。课文首先在1—6自然段指出母爱的特点,6—7自然段指出父爱的特点,然后清楚地讲述了有条件的父爱和无条件的母爱各有其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正因为如此,所以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在心中建立二个世界,这就是文章的内在逻辑。游老师就很好的遵循了文章内在的逻辑,舍弃了前面几个自然段爱的能力的发展的分析和归纳,把重点放在了后面部分,强调了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同时在心中拥有父爱和母爱。从而做到了详略得当,重难点突破。把长文章讲短,讲精炼,化繁为简。在有限的时间内,不求贪大求全,面面俱到,但求一节课以一个问题为中心,遵循它内在的逻辑,讲深讲透,一节课解决一个中心问题。不同的课文遵循它们各自的内在逻辑,有所取舍,有所侧重的组织教学,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二、解读句子,深挖内涵
一篇课文是有若干个句子构成的,课文的思想内涵就蕴藏在这一个个的字里行间。特别是篇幅短小的课文,不用说一个句子,有可能一个词都包含了丰富的含义,深刻的哲理,需要我们深挖。
黄石二中的潭清才老师主讲的《短文三篇》这堂课就是这个方面的典范。《短文三篇》由《热爱生命》《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信条》三篇短文组成,每一篇的篇幅都不长,但它们都包含了深刻的道理。潭老师就从让学生们找出自己喜欢或是不理解的句子着手,如《热爱生命》中学生们就找出“生之本质在于死,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关心的程度而定的”。评析了这二个句子,就可以挖掘出文章的内涵,生是死之开始,而死是生的极限,生命的价值是在具体的生活中实现的,生活中我们做的有意义的事情越多,我们的生命越有价值,所以我们要热爱生命,珍惜时间。
在上《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一文时,潭老师抓住了题目进行分析,苇草有什么特
征?思想对于人又有什么意义呢?一下子就扣住了文章的中心,人在生理上是脆弱的,但人因思想而伟大,人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品味一个词语,解读一个句子,从字、词、句中揣摩作者的情感,分析它丰厚的含义,挖出文章的精髓,从而做到了把短文章讲长,讲丰厚,深挖出作者所要表达的丰富的内涵,化简为繁。长期这样品味重要的关键的句子,不仅有助于学生阅读分析文章,而且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三、大胆创设,激发情感
语文课堂是一个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课堂,它需要学生的参与,不仅在于动手,更在于学生动脑,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真正进入课堂,参与课堂。
仙桃市八中的李方玉老师主讲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就体现了这一点。首先李老师让学生找出能反映北大现状和社会现状的词语或者句子。从而提出假如你是当时的北大校长,针对这种现状找出你喜欢的段落,你怎么读?读出什么情感?然后再假设如果你是当时的北大学子,你的心中会激起怎样的情感波澜?学生们纷纷说出自责、内疚、沉重,要发愤图强,要学。
李老师根据演讲词的特点,创设了大情景和小情景,调动了学生们的情感。首先她把学生由读者这个第三人称转换成第一人称“我”——北大校长,“我”会是怎么想,怎么读,怎样的心情。接着李老师让学生又进行了角色的转换,由台上的校长转换成台下的学生听到这些语重心长的演讲,心中又该作何感想,相信每一个进入角色的学生心中都会波澜起伏。也许有的学生甚至联想到现实中的自己,对过去那些浪费掉的光阴深感惋惜,从而要奋发图强。这无疑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语文课是一门以语言交流为特点的课,它需要老师用自己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的想像,去开启学生的思维,去启迪学生的思想情感。用一颗灵魂去撞击另一颗灵魂,从而撞出思维的火花,智慧的树,思想的果。
体验着新的教学理念,心中满是激动。
享受着新的教学模式,心中满是欣喜。
在前去听课和回来的路上,更是幸福的,因为作为A组、B组赛场的咸宁学院和鄂南高中就座落在咸宁大道上,行走在咸宁大道上,路旁的四季桂树虽然在寒冬也依然是绿意葱葱,怒放的桂花更是芳香扑鼻。嗅着这怡人的桂花香,我们如同一只只蜜蜂从全省各个地区,各个县市慕名飞来“桂树之乡”的咸宁采“湖北省高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的蜜。一千多只蜜蜂前来采蜜,也定能让湖北省新课改的理念和精神传遍全省,也一定会让桂花之香充盈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也一定会使蜂蜜之甜常驻我们每一个高中生的心田。
第三篇:观摩“湖北省初中语文优质课”心得体会
观摩“湖北省初中语文优质课”心得体会
襄州区龙王一中
王云
近年来我们初中语文着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打造快乐高效课堂。为时三天的省初中语文优质课已落幕,通过几天的学习,我感悟颇深。一 深感欣慰
欣慰的是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这些课堂可以说是节节精彩堂堂成功,各个教师风格各异特色鲜明,有的深刻厚重,有的清新淡雅,有的浓墨重彩,都给我以美的享受,使我回味无穷。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
1、中学语文的文本解读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感知,理解,评价,创设文本的过程。初中语文教学就是从解读文本入手,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共同挖掘文本中的亮点,即让学生学有所得,又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注重文言文学习方法。有的老师上课撇开文本,大量补充图文资料,喧兵夺主,忽视了文章的主体性,把课堂搞的热热闹闹,学生的语言能力却没得到提高,在优质课竞赛中,广大参赛教师都把‘读’贯穿了文言文教学始终,要求恰当,形式多样,并且给予学生适当示范和点拨。二,深感惭愧
听完优秀教师的课,感觉我平时对文言文教学这一块做的不够好,我没有注重培养学生多试点的去解读文本。只是简单地一读二释三析。对学生背诵方法也没有过多的引导,只是要求背诵,并一一落实就算完成任务。九年级学生现在不爱表现自己,对于师生互动还要去深究。让课堂活起来,不再一味的为考试而去教学语文。
总之,文言文教学从根本上说是思考着的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无论怎样都必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文本。讲求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第四篇:省优质课观摩感想
我很荣幸的参加省优质课观摩活动,本次活动从28日早上开始到30日中午结束,共二天半的时间,观摩优质课18节。虽然优质课大赛已落下帷幕,但给我留下了太多的记忆与思考。授课教师执教的课形式多样,有精彩纷呈的阅读指导课,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习作指导课,还有趣味十足的写字指导课。每节课都各具特色,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有的激情飞扬,有的亲切从容,有的温柔委婉,有的沉稳大气,他们的个人魅力深深感染了我,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孜孜以求的拼搏精神让我由衷敬佩。收获最大的是在每节精彩纷呈的课后,还有指导教师的课堂设计理念和精彩点评。下面谈谈我听课后的点滴体会: 体会一,无论新课改怎样改,我们都必须抓住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即着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并且通过各种手段,训练扎实。这次有好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识字教学,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再到段,扎扎实实的落实了字词教学和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并且落实了写字教学。体会二,读悟式教学,形成了学生的读书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重视了学生的朗读教学,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18号老师执教的《蒲柳人家》一课老师在指导学生读课文时,要求学生从描写何满子的奶奶段落中分析体会评说到她的人物特点,朗读指导非常到位。第一次读在文中找出她外貌描写,第二次阅读要求学生从对话中体会到她的豪爽。每一次的指导都让学生有了不同的理解,层层深入。让学生从文中的词语中体会到人物鲜明的个性和她当时所处的地位。朗读指导很有梯度。阅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和感悟。学生从展示读到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阅读技能去充分地朗读,再到教师有点拨的指导读,利用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也加强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水到渠成的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作者思想的共鸣。
2、老师注重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如2号老师在上《海燕》一文中神情并茂的朗读给在场的每一位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现在让人记忆犹新。每位教师都在学生读完课文后,留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时间,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学生不明白的问题都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气氛,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体会三,教学时注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1、在学习中,学生做获得知识的主人,主动的参与学习,积极的思考问题。如17号老师在教学《错过》时,让学生互动交流,并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读、练”环节中,培养创新精神。“读、练”的本身就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对问题敢于求异创新,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生“读、练”的过程中,教师不光要求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还要求学生注意课题与课文内容的关系,鼓励学生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疑问,发表自己的意见。体会四,课堂中有效的评价
1、教学是一种沟通的艺术。教学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因此授课教师都注意了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如1号、13号老师亲切的语言评价“谢谢、孩子……”温和的体态评价“搂着学生”等。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是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的重要前提,也是一种艺术。
2、适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讲课教师都注意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评价,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的沟通,随时随地的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如字舜萍老师在教学时,就很善于抓住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并加以引导,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都有好处。在朗读环节,有一个学生课文读的不够好,但老师并没有去批评他或放任不管,而是评价他读的“比较好”,自己又神情并茂的朗读给学生示范,让学生对比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更加自信的去改正不足。我想这样的激励比任何的物质的奖励都有用,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话更使他们有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的潜能,以便更好的学习。体会五,教学中的板书设计 课堂教学的精彩,板书占有重要一席,它是微型的教案,它是生成性课堂的优美点缀。板书,是直观感性的教学内容,是辅助教学内容的显性形象,是教学内容的又一次艺术性创作。板书是灵动课堂中有效资源的撷取和提炼,是师生互动中有效课堂的彰显。这次所授课的老师对板书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如:教学《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课时,把演讲词类的文章的学习方法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这样的学习方法在教学重点、文章的结构层次在设计中,课堂的整体感受一目了然,感受鲜明。如此,也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甚至反诸其身在自身的习作中衍化运用,达到活学的效果。
通过学习,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了,在以后的学习中,就需要我重新塑造自己,提升自己,努力探索,完善自己,让自己能拥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去胜任小学语文教学。
第五篇:观摩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心得体会范文
观摩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心得体会
2013年4月23-26日,我有幸观摩了赣州市小学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期间我聆听了18位年轻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收获很多。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各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仅让我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课堂上老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崭新的教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变化多端的多媒体课件,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迪。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从中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听课体会:
1、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这18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在本次优质课活动中,我看到每位教师都体现了这点:重视创设情景,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真正的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这些课中,教师都重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从情景中引入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文清实验小学曾老师的《三角形的特性》中,从学生熟悉“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入手,让学生说一说哪条路最近,为什么?从而引出本课学习的内容。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及课件生动形象的演示,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课后练习也有深度,其中过斑马线和制衣架的练习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还让学生学会了取舍,并适时进行了安全教育。
这次学习,使我对数学课堂教学又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将会更深刻地让我理解数学课堂教学中所包含的教育理念。会使我更好的做好教学工作,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能够充分研究好数学教学。改进自己先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帮助。同时本次听课活动学习,我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它将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挑战自己,我会在教学中不断的实践,争取使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有较快提高,适应当前教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