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摩“初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有感
观摩“初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有感
此次参加远在举行的“初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观摩研讨会,我颇受启发,下面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1.说明文和议论文教学应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不能过分关注其“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在教读说明文和议论文时,不能只拿丰富的文本内容来印证基本的常识,把知识和方法作为解读文本的归属,应该关注学生自己个人独特的体验,应重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解读,对文本的感悟。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熏陶。比如荆门市龙泉中学北校陈媛媛老师在教读《桥之美》一文时就很好地把说明文的知识与方法和对文本的解读以及学生情感熏陶,审美情趣地培养有机地联系到了一起。
2.语文教学不应有太多的预设,教师把一堂课的每一环节都设计的严丝合缝,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往里面钻,这样就使得本来应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语文课堂变得僵硬了。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语文课堂上应多一些新的生成。对于新生成的东西作为语文教师要合理引导,灵便的处理,不应回避压制,这样才会营造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语文课堂。如咸宁市咸安大幕乡常收中学陈志华老师在教读《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时,就很好地关注了课堂生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本堂课激情四射。
3.一篇语文课文内容丰富,特色多多,但一堂课由于受时间的限制又不可能面面俱到,否则只会导致看似“滴水不漏”实则“颗粒无收”。语文教学应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来进行。如武昌水果湖第一中学涂爱萍老师在教读《巍巍中山陵》时就紧紧抓住“巍巍”来展开教学突出一是中山陵的建筑巍巍,二是孙中山的精神巍巍,既注重
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也注重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落实到位。
4.语文课堂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会学生学以致用。如襄樊市第三十五中学周晓岚老师在教读《生物入侵者》一文时,自己先引导学生分析一个方面,其余的让学生充当小老师引导其他同学解读分析,体现了老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
第二篇:观摩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心得体会范文
观摩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心得体会
2013年4月23-26日,我有幸观摩了赣州市小学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期间我聆听了18位年轻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收获很多。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各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仅让我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课堂上老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崭新的教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变化多端的多媒体课件,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迪。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从中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听课体会:
1、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这18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在本次优质课活动中,我看到每位教师都体现了这点:重视创设情景,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真正的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这些课中,教师都重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从情景中引入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文清实验小学曾老师的《三角形的特性》中,从学生熟悉“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入手,让学生说一说哪条路最近,为什么?从而引出本课学习的内容。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及课件生动形象的演示,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课后练习也有深度,其中过斑马线和制衣架的练习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还让学生学会了取舍,并适时进行了安全教育。
这次学习,使我对数学课堂教学又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将会更深刻地让我理解数学课堂教学中所包含的教育理念。会使我更好的做好教学工作,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能够充分研究好数学教学。改进自己先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帮助。同时本次听课活动学习,我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它将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挑战自己,我会在教学中不断的实践,争取使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有较快提高,适应当前教学需求。
第三篇:观摩初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体会:说明文教学之我见
观摩初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体会:说明文教学之我见
通过观摩初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我感触很多,也学到了不少东西,特别是有关说明文教学的新思路,让我茅塞顿开。我们过去那种陈旧的教学观念急需改变,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
长期以来,说明文教学不受重视,甚至被忽略,这是因为说明文一般平平实实,缺乏形象性。平时我们老师上课时,总是添枝去叶,再那么一肢解,抽血去肉,剩下“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几块骨头让学生啃,结果学生只能由被动应付变为厌学说明文。另外,中学写作教学对说明文的练习也不够重视,以致不少写作能手虽能写出好的记叙文和议论文,却写不出像样的说明文。就目前三种基本文体教学来看,说明文教学是最为薄弱的环节。
从初中说明文的内容看:如《蝉》、《桥之美》、《中国石拱桥》、《说“屏”》、《大自然的语言》《生物入侵者》等等。这些文章既有丰富的知识,又通俗易懂,富有情趣,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仅给人以经验和智慧,而且给人以启迪和开拓。因此,说明文教学决不能舍弃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知识本身,片面地就文教文,以致失去了让学生感受知识理趣的机会,而应该是让学生在吸收课文原有知识养料的同时,触类旁通适当地或介绍或引导学生去搜集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兴趣。那么,这样的说明文教学不但能上得扎实生动,而且对于丰富学生知识、开拓学生视野、培养能力、发展
智力、陶冶情操更具有深远的意义。针对目前语文教学现状,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
一 依据文本,抓住对象特征,选好切入点
《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语言很美,情趣高雅。教学时应紧扣桥的特点,从欣赏桥之“美”为切入点,先从画家的角度分析桥美在哪里,再从语文的角度品读桥之美。《生物入侵者》要抓住生物入侵者的特点,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生物入侵者,从生物入侵者的危害为切入点,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 注意课堂教学的生发,开拓与课文有联系的知识
因为中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只要是新奇的东西,就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学生对学习说明文最厌烦的是老调重弹,所谓“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这些套话,他们一点就熟了,何需我们老师喋喋不休!比如《蝉》这一课,可以从蝉的课外知识入手,介绍蝉的俗名叫“知了”,古人叫“蜩螗”,它是诗中常见的寓体,还是治病的良药;再由科学家研究蝉的目的,讲到人类与昆虫的关系,介绍仿生学知识,如鸟儿与飞机、鲸与轮船、蜜蜂与建筑、车轮子与螺旋状,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作者的一些资料,如他之所以被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这与他长期对各种昆虫的观察研究是分不开的。这些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内容,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三 运用多媒体直观教学,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有些老师认为,不用多媒体同样可以上好课,用多媒体反而是个负担。其实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增加直观效果,而且能够加深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课堂效率。如《桥之美》如果没有各种各样桥的图片,学生对桥之美的欣赏就大打折扣,《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若加上精美的实物照片,会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选取感兴趣的话题,课外练笔
说明文是一种应用文体,就应该学以致用。可以让学生由易到难,可选取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学会观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写我们的学校,学会理清说明顺序;用简练的语言介绍商品,学写商品说明书。也可让学生自选话题,课外收集资料,练习写说明文。这样既充分挖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潜力,又提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效率。
以上四种方法,都是以说明文的知识性、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兴趣为着眼点,这就要求教师对每篇说明文教学给予精心设计,巧妙构思,在结合讲析说明顺序———说明对象———说明方法的基础上扩展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还要以提高学生思考、研究、想象和读写的训练效率,以特有的新意和创造性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快乐,把课内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形成能力,依照说明文的知识理趣来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说明文过程中感到新鲜和富有新意,并能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适度地“点”“面”相联,以此来吸引学生,让学生沉浸在求知氛围中,使课内课外气氛活跃,使学生精神振奋。
第四篇:观摩省第八届青年教师优质课有感
观摩省第八届青年教师优质课有感
观摩了省第八届小学数学优质课,真的让我感受颇深,收益匪浅。本次活动,执教内容有人教版的,北师大版的,还有苏教版的,每天安排9节课,从这些课中,我感到我校的教改方向是非常正确的,甚至是超前的,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的总体感受并结合在本次活动中我认为比较好的课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观摩了这些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有如下几点:
1、每位老师都有青春活力,富有张力。
2、低年级的课设计的富有童趣,老师儿童化语言运用比较得体。
3、有些课的课件制作和教学内容结合的比较完美,形象直观。
4、课型上都是选择具有表现力的课。
5、老师的体态语言对学生很重要,运用到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上是我的一些总体感受,下面我就结合一些讲的不错的课谈一谈自己的体会,我认为本次观摩课中“认识左右”“秒的认识”“数学广角——对策”“年、月、日”“数学乐园”这些课讲的比较好。
首先是认识左右这节课,这是新课标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我认为“左右”这一空间概念是所有的孩子都很难分辨清楚的两个概念,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又无时无刻离不开它们。执教者紧抓这一矛盾,用孩子们的左右手来进行“左右”的教学,让学生挥手,认识左右,然后进一步研究左右,出示主题图,锻炼学生表达的能力,再让学生按老师的要求站队,握手,使左右知识得以运用,得以体验,最后设计了校园小交警这一环节,教育了学生走楼梯靠右行的道理,渗透了交通安全知识,整个关节对孩子们来说形象、实在。听了这节课后,我就有这样的感受:对于刚进小学校门的孩子们来说,学习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加之四十分中内要坐好、做好、听好、说好、看好则是痛苦中的痛苦。因此,如何提高孩子们课堂四十分钟学习的效率就是所有低年级老师的一件不得不深思熟虑的事儿。针对这一问题,这位老师便实施得很好。她把数学知识融合到孩子们喜欢得游戏活动中,并且贯穿于整个课堂,让每一个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秒的认识”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那位老师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学生熟悉的新闻联播,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随着秒针喀喀的声响,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充分联系了生活实际
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抽象性,而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是通过对生活内容经过提炼后最终形成的。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有大量的具体的“原型”。所以,学生从身边找一找在哪里见过“秒”?什么地方可以用秒去计时?学生找到了很多,如“跳绳比赛时、50米赛跑时、红绿灯计时器、火箭发射时、微波炉电子表”等等,使学生又对各种钟表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
3、让学生获得真正的体验。
在“认识1秒”时,让学生通过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声音,猜测1秒钟你可能会做些什么,亲自试验一下等方式体验“秒”的实际意义。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秒针先响5下,然后让学生感受再过多长时间能响第十下并大声喊出来;让学生到讲台和老师握手,再回来,让学生估计经过的时间,这样做让学生脱离钟面的辅助作用进行再体验从而形成初步的1分、1秒的观念,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当提到“秒”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数数、拍手、眨眼、回头„„等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
数学广角——对策这节课,老师从和学生玩陆战棋入手,把陆战棋按一定顺序排列,每人轮流选三个棋子,然后比大小,最后大的获胜,结果老师获胜,学生疑惑,老师自然的引出“对策”这一课题。接着又从学生熟悉的故事“田忌赛马”展开研究田忌失败的原因和齐王获胜的原因。然后老师又设计了第三场比赛,老师代表齐王,学生代表田忌,学生先出,结果学生失败了,老师再让学生先出,结果又失败了,接着老师还让学生先出,此时经过两次失败的教训,学生已经感受到了老师获胜的策略,所以一致要求老师先出。这一环节的设计,老师没有过多的语言,通过实际比赛,使学生自然的体会到策略的重要性,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应用对策的能力。总之,这节课的设计新颖,活动和故事贯穿始终,环节紧凑,知识性和趣味性较浓,知识的获得不是强拉硬拽,而是发子对对策的迫切需求,每个环节的过渡是那么的自然。体现了课堂的完整性。
“年、月、日”这节课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做课的是位男教师,很是稀少,他的语言很有特点,在这节课中,他利用课前谈话,玩游戏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建立起了很融洽的师生关系,为新课的展开做了良好的铺垫作用,一上课他就说:“让我们记住这个难忘的日子吧!”然后板书出来,让学生找出没有学过的单位,继而深入研究年、月、日,他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年历,填写统计表,然后观察发现了什么,从中认识了什么是大月,什么是小月,接下来又让学生想办法记忆,组织学生讨论。掌握记忆大月和小月的办法。在认识二月这一环节上,老师用讲故事的办法,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认识了什么是平年,什么是闰年,认识了平年和闰年后,又让学生找出闰年的年份,明白了隔几年就有一个闰年。接着让所有的年份都除以4,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学生得出除以4有余数的是平年,闰年除以4都没有余数,在此基础上,老师又分别用1893、1894......1900分别除以4,判断是什么年,学生在判断1900年的时候,自然的发现1900年和刚才发现的每隔三年才有一个闰年的道理不符合,于是老师讲解,明白了整百年要除以400才行的道理。在课的结尾,老师的创意很独特,送给听课学生一副字“惜时如金”,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送给全体听课老师几句祝福语“年年有余、月月高升、天天都有一个好心情”,结束了课程,总之,课的形式新颖,老师的思路清晰,语言幽默,课堂活泼,富有童趣,做到了首尾相接,结构严密。
通过这次学习,给我了很多启示,最后我想把自己的这些启示归纳成一段话送给各位老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自己去寻找答案,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些空间,让他自己去向前走。
第五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语文)观摩有感
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观摩有感
近日,富宁县举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我有幸到现场观摩,享受了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核心价值,重塑课堂教学美学观为主题的教学盛宴。我用心感受大赛的每一个细节,用笔记录下大赛的精彩之处,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一、体味导入之美
凡事都追求好的开端,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师实际和环境等因素,设计形式各异的课堂切入口,既能给学生耳濡目染的享受,又能激起学生跃跃欲试的冲动,更能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钥匙。总之,在短短的时间内,它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成为构建教师、学生、文本、环境四个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的开端。
如导入《伯牙绝弦》时,执教老师播放优美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进入课题。如《金色的脚印》导入时,设题导入,“这是关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的教师以游戏的形式导入,带给了学生振奋的情绪,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参赛老师这份独特的教学设计、出色的教学机制、深情的叙述,以及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成功运用,赢得听课老师的啧啧称赞。
二、品读过程之美
学习是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的过程,这过程洋溢着生命发展之美。因此,新型课堂美学观十分珍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发展过程,虽然这过程有些曲折,有所耽搁,有点费时,却是那种“顺风顺水”的课堂无法媲美的。
参赛的老师执教六年级年级课文《金色的脚印》,在集体交流“老狐狸为救小狐狸做了哪些事?”“正太郎和狐狸相处的过程中,哪些情境触动了你?”这个环节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己去到课文中去找答案的过程中就体会到了老狐狸对小狐狸的爱以及正太郎的善良跃然纸上。再通过学生的汇报,环环相扣,我们听课的的教师感受到了一次美好过程之旅。还有两位参赛教师共同教授二年级同一篇文章《神笔马良》,以触动学生感情为出发点而设置问题如出示小树在寒风中摇摆的图片还配上了音乐,“如果你手中就拥有这只神笔,你要给小树画什么?”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要画太阳,“为什么要给它画一个太阳”因为太阳可以给小树带来温暖、、、、、、做到引导到位,循循善诱。
三、感悟情感之美
参赛老师执教《穷人》时紧紧抓住“物质的贫穷与精神的贫穷”这微妙的联系,让孩子们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文中的桑娜与渔夫的精神品质,然后以“先抑后扬”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划句子→品词语→写感受”开展批注式自学,通过“读中感悟”,感受作者有情有义的语言文字,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写作特点。整节课张弛有度,收放自如,老师既注重教会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又注重引导学生品味情感,读出文字的韵味,如交流桑娜忐忑不安、渔夫沉默决定背后的担忧句子,用心体会桑娜和渔夫丰富的心里活动。体现出来渔夫和桑娜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品质。让学生领悟用词之美及人物的心灵之美。整节课师生互动融洽,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得到了评委的肯定,也赢得在场老师的阵阵掌声。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为期两天半的竞赛在我们大家意犹未尽中戛然而止,但参赛教师们的高湛的教学功底与多样的教学方式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此次大赛就如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令我流连忘返、沉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