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
很多家长都曾有过这样的想法:“孩子学好拼音、计算就行了,学不学美术都无所谓,又没想让他成为画家。”那么这样的想法对不对呢? 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利用美术这门艺术有效地实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幼儿今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幼儿期的美术教育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也不是为了把孩子都培养成美术家。幼儿美术教育是儿童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美术活动中它能表现幼儿的思想、情感、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能使幼儿感受和理解真、善、美,引起幼儿的情感律动,给幼儿以美的享受,陶冶其情操。幼儿期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都很弱,而美术活动尤其是绘画可以让孩子们表达内心情感,表现眼中的世界。
喜欢绘画是幼儿的天性,在绘画过程中,孩子们实际上是在用笔表达自己对生活和事物的理解与感受。他们会因感受和表现对象在造型与色彩方面的变化而得到情感的满足和情绪的宣泄,从而给他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成功的自信。幼儿拿起笔来画时,实质就是开始了与线条、颜色的游戏。
同时,美术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手眼协调能力,还可以发展幼儿的初步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
一、美术教育与培养幼儿观察力
教育学家曾说过,“观察力决定幼儿的智力水平。”美术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对形象的观察、注意和识别的能力。幼儿绘画作为美术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幼儿用笔在纸上,通过造型、设色、构图等手段,表现出一定的可视的美术活动,具有幼儿独特的表现特征。而美术活动可以大力发展幼儿观察力。幼儿的绘画或手工作品内容多来自他们的生活经验,平时注意观察身边现象及变化、生活经验丰富的孩子表达能力会很强,画面或手工作品就会更丰富多彩。而同时精彩的美术作品的完成又会刺激幼儿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水平。
但需要注意的是,幼儿观察力的培养,不仅仅是视觉,还包括触觉、味觉、听觉和嗅觉。孩子通过各种感官去认识世界。当遇到观察对象时,可以鼓励孩子用眼睛看、用双手及身体去触摸、用鼻子去问,甚至用嘴巴去尝。这样才能让他们观察的更仔细更准确,也能更好的提高注意力及观察力。
二、美术教育与培养幼儿的记忆力
幼儿的美术作品常常表现曾经见到的事物、曾经发生的事件等等,这样就会考验幼儿的记忆力。幼儿进行的美术活动越多,产生的美术作品越多,记忆力越能不断得到提高。
记忆力的发展是智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也是促进幼儿脑部发育的必不可少的推动力。
三、美术教育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幼儿美术作品不能以像不像为评价标准。幼儿天性自然、纯真,他们的作品也充满了童真童趣,为成人所不能及。所以,幼儿的美术作品
只要能真实的反映他们的内心,充满童真童趣,表现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就是精彩的作品。
1、想象是利用以往的感知材料,经过改造结合,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如果缺乏想象力,科学将不能发展,人生也会变得灰暗。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儿童,特别是幼儿阶段,他们想像力极强,而写实力差,在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中,往往不是凭着理性去认识,而是凭着想像去认识,这种想象往往不现实,幼稚可笑。但这却是孩子们最闪光的地方。
2、幼儿正好处于最低层的表达创造力发展的阶段,而表达创造力,又是其他较高层次创造力的基础,由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性。
创造力是人在创造活动中发展出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是一种高级独特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人成材的重要资本之一。创造力不同,其社会作用也不同。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每个幼儿生来便具有巨大的创造力潜能,只要得到适时而科学的开发,都可以成为高创造性的人。
幼儿的美术作品往往会显得无拘无束、天马行空,脱离现实世界,这正反映了幼儿强大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美术活动,无论是绘画还是手工活动都为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平台。
幼儿来到纷繁复杂的世界上,他们乐于把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表现出来,并相互交流,他们以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组织、加工、重建生活中所见的形象,异想天开、乐趣无穷。绘画和手工活动不仅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感受力、认知能力,还能激发幼儿自由想象的欲望,发展幼
儿的创造力,启迪幼儿心智,是培养幼儿创造品质的最佳手段之一。
作为美术活动,许多人普遍存在着片面的看法,他们认为这仅仅是一种技能的训练和提高。事实上,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美术有助于发展人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特别有助于启迪幼儿的心智,是训练右脑功能和创造力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对幼儿自身而言,他们更擅长于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和抒发自己的思维和情感。因此,幼儿美术活动最大的意义是发掘幼儿的创造潜能,激发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聊城幼儿师范学校 艺术组 薛娟
第二篇:幼儿园美术教育
幼儿园美术教育
名词解释:
幼儿园绘画教育活动---幼儿使用笔、纸、颜料等绘画工具和材料,运用线条、色彩、形体等艺术语言以及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将其生活体验与思想情感通过加工和改造转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以发展审美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
美术欣赏活动---是幼儿欣赏周围环境与生活中美好事物以及美术作品,感受其形式美和内容枚,从而丰富自己的美感经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教育活动。
美术鉴赏---指个体充分调动其感知、想象、理解、情感等各种心理能力对美术作品的形式及其意味进行充分体验和认识的活动。
意愿画---指由幼儿自己独立地确定绘画的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作为支持者协助他们完成的绘画。
填空:
1、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有理性的和感性的两种。
儿童在美术活动中所显示的就是一种感性的对世界的把握。
2、罗恩菲尔德是美国美术教育家,他被称为“美术教育之父”,他的美术教育思想称为“工具论”。
3、艾斯纳是美国儿童美术教育家,他和格里尔的美术教育理论被称为“本质论”,也被称为“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并认为教学内容应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实施系统化。
4、被后人誉为“儿童绘画之父”的是奥地利儿童美术教育家西泽克。
5、美术教育活动目标有三种表述方式,分别是行为目标、展开性目标、表现性目标。
6、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组织的原则有审美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7、幼儿园美术教育包含美术欣赏活动和美术创造活动两种主要的类型。两者共同组成完整的幼儿美术教育体系。
8、美术欣赏的内容不仅是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还包括自然景物,周围环境和儿童自己的美术作品。其活动形式主要有专题欣赏和随堂欣赏两种。
9、形式分析的指导是幼儿美术欣赏教育的关键环节。
10、幼儿园手工教育活动的实施:产生意图阶段;构思和设计阶段;制作与装饰阶段。
11、美术角活动分类:欣赏类、绘画类、手工类。
简答:
一、简述一下工具论。
这是以儿童为中心的美术教育主张。
充分肯定艺术教育对人的发展价值,也强调美术教育的教育价值,罗恩菲尔德说:“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富于创造力。”因此重视美术创造的过程,主张通过美术创作促进儿童健全发展。
创造是每个儿童都具有的潜能。
二、简述一下本质论。
美术有三大功能:“美术为人类提供视觉感;美术是调动我们感性的手段,提供训练人类潜能的题材;美术能使其他事物变得生动。”
儿童的美术能力并非自然成长的结果,而是通过教师设计的有益于儿童的美术课程的学习的结果。
三、儿童美术欣赏发展的阶段:
本能直觉期(0-2)
艺术符号感知占优势时期(2-7)
表现特点:
在自发情况下,儿童对作品内容的感知先于对作品形式的感知。
在教学的干预下,幼儿能感知美术作品的某些形式审美特征。
幼儿更喜欢感知描绘熟悉的物体和令人愉快的现实主义美术作品,以及色彩明快的美术作品。(儿童把具有明快色彩的作品作为自己喜欢的对象,儿童对偏爱原因的分析也越来越注意形式特征的技巧方面)。
四、儿童绘画发展:
涂鸦期(1.5-3.5)未分化---控制---圆形----命名
特点:随着儿童的动作与手、眼、脑协调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
随认识能力发展而产生和发展
涂鸦行为的出现受条件的影响
它是0-7岁儿童喜欢的游戏活动。
作为成人,应该要鼓励,为儿童创设必要的涂鸦条件,对涂鸦进行指导。
象征期(3.5-5):指三岁以后的儿童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绘画活动。
造型上所画图像与事物实体没有直接联系,仅仅是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线条的组合,是一种实物的替代物。
色彩上能分辨颜色,但不能区分颜色间细微的变化。涂色能力逐步发展。
空间构图上,形象与形象之间各自独立,基本上没有联系,但能看出所要表达的主题。成人应该:鼓励儿童大胆按照自己的愿望自由地画画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培养儿童独立绘画的能力。
不能一味地灌输绘画技巧,或强迫去学习无法理解的绘画理念。
应该提供开放的生活与视觉经验,同时引导儿童通过观察加深其印象,强化视觉能力。
图式期(5-7):儿童开始真正地用绘画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再现周围事物和表现自己的经验的时期,也是儿童绘画最充满活力的时期。
造型上看,能用流畅线条描绘物体形象轮廓,并用一些细节来表现物体基本特征。色彩上看,注意按照物体的固有色来着色,用色彩表达情感的能力有显著的提高。空间构图,开始注意物体的大小比例,少数儿童画出多层并列式和遮挡式的构图。
幼儿绘画中的特殊表现:
拟人化---指幼儿把无生命的物体或有生命的动植物画得和人一样,不仅赋予它们以生命,而且赋予它们一切人所具有的特点和本领的绘画现象。
透明画---幼儿在绘画表现时,总认为凡是客观存在的东西,都必须把它们画出来,虽然是重叠得两物,但画面上还是互不遮挡,全然不考虑透视的绘画现象。
展开式(又称异方向同存式或视点游走式),指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事物在同一个画面表现出来的绘画现象。
五、儿童手工的发展
无目的活动期(2-4)
基本形状期(4-5)
样式化期(5-7)
六、简述幼儿园美术教育总目标。
1通过线条、形体、色彩等要素初步感受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对美具有敏感性。
2积极投入美术活动并通过各种造型要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美术创造的乐趣。3初步尝试不同美术工具和材料的操作,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
七、如何贯彻审美性原则?
1、为幼儿创设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
做到: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富有审美情感色彩的日常生活、学习环境。
教师应结合具体的艺术活动创设与之相适应的审美环境。
教师可以在活动室内播放一些优美悦耳的轻音乐作为背景音乐。
2、引导幼儿感知对象的审美特征(启发性语言、艺术性语言)
3、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得到审美愉悦
八、如何贯彻创造性原则?
1、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创造意识和动机(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应包括信任、减少规定、给幼儿的活动提供一段不受评价的时期,使其自由想象不受阻碍)
2、丰富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对内在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3、正确认识创造力与技能的关系。
4正确认识和使用示范和范例。
5、改革评价方法,鼓励幼儿积极创造。
九、贯彻实践性原则注意哪几点?
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通道进行美术活动;
注意避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和单纯的思想内容说教两个极端倾向。
十、幼儿美术欣赏的实施与指导经历阶段:
审美注意形成阶段的指导:在描述阶段,教师首先给幼儿一定的和时间进行独立的欣赏,不要操之过急,或讲得太多,要尽可能让他们畅所欲言,尽量不打断其陈述,充分发挥他们的观察力、艺术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感受阶段的指导:形式分析的指导是幼儿美术欣赏教育的关键环节。教师自己要对艺术的形式有一定的理解与欣赏能力。还必须理解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等形式美的原理。
审美判断形成阶段的指导:书10
1十一、命题画的指导?
命题画是指由教师提出绘画的主题和要求,幼儿按照这一要求完成的绘画。
物体画教育活动的指导:10
3情节画的指导
十二、装饰画的指导?
装饰画指儿童运用各种花纹、色彩在各种不同的纸形上按照形式美的规律进行装饰。指导时注意:
通过欣赏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装饰原理
注意装饰画学习的循序渐进性
避免重技法轻创造的做法
第三篇:幼儿园美术教育
《幼儿园美术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激发幼儿创造意识和动机;丰富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对内在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正确认识创造力与技能的关系;正确认识和使用示范和范例;改革评价方法,鼓励幼儿积极创造。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组织的实践性原则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通道进行美术活动;注意避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和单纯的思想内容说教两个极端倾向。幼儿园各类型美术教育活动的实施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幼儿园各类型美术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
《幼儿园美术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一、前言
(一)大纲的适用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
(二)总学时安排
总学时44学时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学掌握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理论知识,正确的教育观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具备一定的幼儿园美术教学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主要是研究如何根据幼儿美术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点,以美术为媒介,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课程涉及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其表现的条件,原因和培养策略,会按能到学前教育专业其他有关课程。如《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讨论的对象。但本课程是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局度去进行讨论,其视点与有关课程不同。
二、基本要求
(一)课程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儿童美术及其教育;儿童美术的发展;幼儿园美术活动的设计;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组织原则;幼儿园各类型美术教育活动的实施;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案例与深析;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
(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的重点:一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二是幼儿园各类美术教育活动的实施
课程的难点:幼儿园美术活动的设计及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
三、课程具体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幼儿美术及其教育
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儿童美术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初步掌握儿童美术教育的理论。课程内容
第一节 美术与儿童美术
美术、儿童的美术
第二节 儿童美术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
儿童美术教育与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儿童美术教育与儿童想象力的发展;儿童美术与儿童情感和人格的发展。
第三节 儿童美术教育理论
罗恩菲尔德的美术教育思想;艾斯纳的美术教育思想;西泽克的美术教育思想。
第二章 儿童美术的发展
学习目的和要求
初步了解儿童美术欣赏,儿童绘画、儿童手工的发展规律。掌握各年龄阶段儿童美术学习的特点。
课程内容:
第一节 儿童美术欣赏的发展
本能直觉期;艺术符号感知优势时期;
第二节 儿童绘画的发展
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幼儿绘画中的特殊表现。
第三节 儿童手工的发展
无目的活动期,基本形状期;样式化期
第三章 儿童手工的发展
学习目的和要求
明确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要求,掌握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初步会选择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来设计活动方案。
课程内容:
第一节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
东西方儿童美术教育目标的分析;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
第二节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内容的设计
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设计的依据;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具体内容的选择。
第四章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组织原则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组织原则,初步学会运用这些原则去引导、组织幼儿开展美术教育活动。
课程内容:
第一节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组织的审美性原则
为幼儿创设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引导幼儿感知对象的审美特征,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得到审美愉悦。
第二节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组织的创造性原则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创造意识和动机;丰富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对内在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正确认识创造力与技能的关系;正确认识和使用示范和范例;改革评价方法,鼓励幼儿积极创造。
第三节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组织的实践性原则
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通道进行美术活动;注意避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和单纯的思想内容说教两个极端倾向。
第五章 幼儿园各类型美术教育活动的实施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幼儿园各类型美术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初步学会根据不同类型的美术教育活动,运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指导幼儿开展美术教育活动。
课程内容:
第一节 幼儿园美术欣赏教育活动的实施
审美注意形成阶段的指导;感受阶段的指导;审美判断形成阶段的指导;
第二节 幼儿园绘画教育活动的实施
命题画;意愿画;装饰画
第三节 幼儿园手工教育活动的实施
产生意图阶段;构思和设计阶段;制作与装饰阶段;
第四节 幼儿园日常美术教育活动的实施
美术角活动;美术宝活动;日常环境布置活动;渗透在其他领域教育中的美术活动;节日活动中的美术活动;日常外出中的欣赏活动;随机性的美术活动。家庭中的美术活动。
第六章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案例与评析
学习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欣赏优秀的活动案例,参考案例,分组模拟教学并开展评析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内容:
第一节 布艺欣赏制作活动与评析
第二节 纸工欣赏制作活动与评析
第七章 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
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的目的,初学掌握评价的内容、方法及要求,初步会运用评价的标准去评析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
课程内容:
第一节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评价
第二节 幼儿美术学习的评价
四、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教材:孔起英著《幼儿园美术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
主要参考书:
孔起英著《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幼师工作协作会组编《幼儿艺术教育活动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课程教学总时数及时间分配
第四篇:幼儿园美术教育
幼儿园美术教育:孩子的画,你读懂了吗? 人类先创造了图画再创造出文字,用图画传递出的信息要比语言更丰富。幼儿也在用自己的画表达着他们的所见所闻,喜怒哀乐,记录着他们的成长历程。只有静下心来,仔细观察、深入分析,才能读懂每一幅稚拙画面背后的故事。
一、积极分享型
我在小班组织了一次自主性绘画活动,每个幼儿一支黑色水笔和一张白纸,没有范画,不作任何命题要求,只是鼓励幼儿大胆地画。经过20分钟的观察发现:绘画速度的快慢以及构图的完整度差异很大,它不仅与幼儿本身的性格、所掌握的绘画技能有关,也与绘画所表达的内容是否积极紧密相关。这是本次活动中收集到的4幅作品,这些作品线条流畅,一气呵成。
作品a的作者性格较内向,平时的绘画水平远不及同龄的孩子,经常有下笔困难现象;作品c的作者异常好动,做事虎头蛇尾,缺少耐心,很难有完整的作品呈现。但在这次的绘画活动中两人都“超常发挥”,为什么呢?笔者认为,这和他们急于要与他人分享快乐有关。基于这个积极的目的,幼儿能够轻而易举地克服自身的小障碍很快完成作品。
二、缺少自信型
图画心理学认为,图画面积的大小和作画者的自我评价有关:画面过大,有可能是一种攻击、躁动的倾向:画面过小,则表示自我评价较低,有退缩、拘谨、胆怯和害羞的倾向。这是一组刚入园一个多月的幼儿绘画作品(图2),画面普遍较小,而且偏向画纸的一侧。从作画者学握的绘画技能来看,一点儿也不逊色于同龄孩子,但是作画持续时间较长,总是停下笔来环顾四周,尽力逃避老师的视线„„由此可以看出,这些幼儿的绘画自信心不强。
三、透露秘密型
1.独占爱。
儿童绘画心理学专家认为,通过儿童家庭画的内容、位置、人物的大小以及绘画过程等信息,可以了解该儿童的家庭互动情况。图3作品a中有爷爷、爸爸、妈妈和他自己,分别在楼上楼下做着各自的事情。据了解,该幼儿家中还有一个大她11岁的姐姐,画面中没有体现,该幼儿这样解释:“我忘记了。”
2.表达愿望。
幼儿绘画的内容可以直观地表达情感、思想和幻想。作品C的作画者早晨出现反常情绪,迟迟不愿走进教室,硬要拉着妈妈的手往回走,这是小女孩在妈妈强行离开后流着眼泪画的即兴作品。画中透露了这段时间她一直想说又不敢说出口的要求:她想玩一会儿滑梯再和妈妈说再见。
四、关系紧张型
作品a和b是同一个小男孩同一时期的创作,那段时间他的很多作品都缺失了人物。作品a是他对五一假期跟随妈妈坐火车去南京游玩的回忆,那一个个穿在一起的圆代表着火车的窗户;作品b是他在“一家人”命题画时的创作。在这之前,我们曾经多次单独练习画人物,小男孩都能较好地完成,这就排除了他不会画人物的可能,那为什么在很多的自由画中忽略了人物呢?据观察,该男孩性格较为孤僻,在活动中从不主动与他人交往,神情总是游离于群体之外,很少关注周围人的活动。他父亲长期在外地工作,回家次数少,妈妈的工作也很忙,常常把他一个人锁在家里,小男孩应该很孤独。这是不是导致他绘画内容缺失人物的原因呢?儿童心理学家认为:画中缺乏人物,可能就是人际关系欠佳的警讯。
五、寻求安全型
幼儿在创造性的绘画活动中,会很专注、很仔细地建构画面,试图述说他们的苦恼与疼痛,宣泄他们的不良情绪,同时也试图通过想象的方法摆脱外部的恶劣环境。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他们是在通过绘画的方式对无法抗拒的环境进行象征性的控制,并努力去建立内部安全感。1.重复场景。
在某一段时期内,幼儿自由绘画的主题、场景会相对稳定,在连续几天或更长时间内重复出现一个形象或一个场景(会有一些变化)。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连续的自由绘画,了解作画者当时最主要的情结、被压抑最深的情绪、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再现冲突。
幼儿年龄越小越不会通过言语表达内心的悲伤体验,而绘画是他们表达伤痛、愤怒情感的有效方式之一。两幅画表达了作画者委屈、悲伤的情绪,是对冲突的回忆,前者在遭到了老师的批评后闷闷不乐,后者在被同伴欺负后默默流泪,他们怀着悲伤的情绪边回忆边作画。令人惊讶的是,两个孩子的心情随着画面内容的逐渐清晰而“阴转晴”,作品完成时,作画者变得乐观,能够平静、客观地分析冲突事件,在承认自己有过失的同时,也能宽宏大量地对待同伴、理解老师。
3.映射焦虑。
这组作品都是幼儿对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可怕事件的描述,他们在通过绘画映射焦虑和担心的同时,也在努力与这种焦虑抗争,希望战胜焦虑。
作品a是小女孩感冒发烧住院治疗3个星期后的自由创作,她指着画面告诉我:“小朋友被火烧了。”这引起了我的关注。小女孩的外婆告诉我,在住院期间,他们跟医院发生了医疗纠纷。孩子发烧送去医院,医生根据拍片的结果诊断为“严重肺炎”,并开始住院治疗。两天后小女孩没有任何好转,家属这才发现医生弄错了片子,把别的孩子的片子误认为是小女孩的了,于是家长要求赔偿,并气愤地带着孩子转院治疗。女孩子亲眼目睹了这一切,身心所经历的煎熬和恐惧是可想而知的,这幅画也许就是小女孩对这次住院经历的映射。
每幅画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无论是漫无目的的信手涂鸦,还是被成人视之为极具“艺术性”的佳作,都是其心灵的独白,是超越言语的交流,是一条通往幼儿内心深处的神秘通道!
第五篇:幼儿园美术教育
学习指南 了解孩子
——美术活动中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人们常说“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才是今后时代所需要的。教育不仅仅是给予孩子渊博的知识,更应该是培养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孩子。”的确,人类进步的历史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人们从科学技术日益迅猛的发展中,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和认识到了创新的重要和可贵。当前,我们的幼儿教育也在不断更新幼教理念,我们懂得要把幼儿的需要放在首位。幼儿艺术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创造性地表现美的教育,其中美术活动更是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良好途径。《指南》中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那么,如何通过美术活动这一幼儿感兴趣的艺术形式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呢?
一、引导幼儿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感受和欣赏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指南》中指出“要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丰富感知经验是进行艺术创造的前提,只有见多识广,才能在综合表象的基础上加以发 挥和创造,才可能进行想象。我们要让幼儿多看,多感受,不断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他们才能在创作时想别人之未想,画别人所未画的。
幼儿能否较好地对事物进行绘画表现取决于幼儿是否拥有相关经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既培养观察兴趣,又丰富绘画素材。一些在成人看来再平常不过的东西,如一片云,一棵树,一只鸟,在孩子们的眼里,是朋友,是伙伴,是经过孩子们稚嫩情感和心灵浸润过的灵物,有情感,有思想,甚至有表情,充满生命力,美好而富有趣味。陈鹤琴先生在《谈谈儿童绘画》中指出:“儿童绘画的动机是受外界事物的刺激所致。我们教儿童画画,首先要扩大儿童的眼界,丰富儿童的经验。因此,要指导儿童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材料,指导儿童对自然界中的山川河流、苍松翠柏、飞禽走兽、五谷六畜以及围绕在我们四周的各种事物进行精细的观察,以扩大儿童的眼界。对大社会中所发生的千千万万的事物亲身体验,以丰富儿童的经验。”
在一次美术课上幼儿要画《小鸡》,我们先通过前期引导幼儿细心观察生活中的小鸡,后期幼儿通过观看相关的视频资料。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围绕主题《小鸡》展开想象,进行艺术表现,幼儿用自己的画笔画出了自己心中不同形态的小鸡。
赛跑的小鸡姐弟
抢虫吃的小鸡
穿体恤的小鸡
跳舞的小鸡
除了社区、幼儿园以外,我们要引导幼儿走进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去,扩大他们的视野。如观察山水、动植物,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参观美术馆、博物馆、博览会;观察建 筑物、环境设计等,观看各种类型的文艺演出,除此之外,还要经常选取一些形象夸张、色彩明快、充满想象的优秀作品让幼儿欣赏,如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毕加索的《戴渔帽的女人》等,那种大胆的富有创意的联想变形给视觉、心灵带来的不同感受有助于促进孩子们的艺术迁移。还应让孩子领略优秀作品的魅力。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感受平时看到的色彩鲜艳的、不同风格的图书上的作品。
彭远芳小朋友很喜欢儿童读本《不一样的卡梅拉》系类故事,她深受故事读本的影响,于是根据故事里不同的小鸡的角色,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她画了很多“形态各异”的内容不同的小鸡的绘画作品。如下面几幅绘画:
滑冰的罗西娜
快!传球给我玩耍的小鸡
小鸡,快飞!5
我要帮助他
这样,他们的绘画题材就会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渐丰富,为绘画中想象力的发挥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幼儿挥洒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描绘出自己的作品。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一些研究也表明,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工作时,人的思路更开阔,思维更敏捷。我们应该做到:
1.尊重幼儿个性,支持幼儿自发的美术表现和创造,增强幼儿创作的信心。
手指拓画
只有尊重幼儿的个性,正确认识儿童绘画,才能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活动中的想象力。《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任何幼儿只要拿起笔来,当他画第一笔时,他的创造性思维就开始启动了。由于幼儿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善,手、眼、脑三者的配合尚不协调,所以画出来的形象荒诞、奇特、不合常理,但这正是儿童画的可爱之处,它所展现的魅力是成人所望莫及的。
要知道儿童绘画更多的像玩一场游戏,也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真情流露,正是这种游戏启迪了他们的心智,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孩子在绘画过程中是愉快的,是投入的,我觉得,只有孩子充分发 挥想象了,做到了敢想,敢画,就能画出真正的儿童画;只有让孩子充满自信,他们才能乐于去创新,才会有与众不同的表现。
2.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孩子们对画画总是感到新鲜又感到好奇的,他们画画时都显得很兴奋,但由于受年龄及发育的影响,幼儿在绘画过程中,虽然能在画面把握一定的创造性思维,但有时这些思维在绘画中不能完全体现,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幼儿突破。
墙体绘画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曾说过:“儿童本性中藏着强烈的创造性欲望,只有我们在教育中注意引导,并放手让幼儿去实践和探索,就会培养出创造能力的幼儿。”幼儿作品 的形式和内容是他们绘画思维的体现,在指导幼儿绘画时要充分肯定孩子的表现手法,要尊重幼儿视点的多样性,不能用成人的观点来理解幼儿的画,而是要善于发现作品中的闪光点和可贵之处。《指南》给我们的教育建议中指出:“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在给予具体的帮助”。例如:在画《我喜欢的动物》时,晨晨在画面上画了一只小猫在吃盆中的饭,但它的两只眼睛望着外面,很有创意,但画面比较单一,于是我问她:“小猫的眼睛为什么向外看呢?”她说:“它怕别的小动物来抢饭。”“那你怎么才能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你的意思呢?”她想了想,又在离小猫不远处画上了小鸡、小狗等小动物。这样画面就生动有趣多了。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兴趣倾向及思维的闪光点,适时适当指导,鼓励幼儿的奇思妙想和好奇心,让每个幼儿的创新能力在原有的水平上都能得以提高。
一个人的想象创造能力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从小培养,从细微处着手,只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做个有心人,尊重孩子的兴趣,理解孩子的特点,了解孩子的需要,体会孩子的喜好,就一定能够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